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决战双一流!武汉理工大学布局青岛苏州佛山等20个潜力地区体尽无穷

决战双一流!武汉理工大学布局青岛苏州佛山等20个潜力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工程学和化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3‰。现在,武汉理工大学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等20个潜力地区,希望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再进一步,升至世界一流大学梯队。山东省作为威海、荣成两级重要的招才引智项目,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按照“立足荣成、服务威海及周边”的原则,以助力荣成工业转型及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发挥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国家及世界一流学科优势,打造多个研发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配套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等。2017年,学校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青岛研究院,在新材料与军民融合、现代海洋与高端装备、智能汽车与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紧紧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国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学校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了支持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学校积极与山东开展科技合作工作,承担了“水下智能潜器“等科技项目670余项,合同经费近3亿元。2013年,淄博高新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共同建设了武汉理工大学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主要围绕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转化、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能检测与评价等开展工作。研究院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建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先进陶瓷、高性能耐火材料、功能玻璃及纤维等淄博市优势产业,研究院共承担各级科技项目15项,工程转化项目14个;申请发明专利9项,累计培养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20余名。湖北省内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一期公示。项目投.资达28亿,落户东津新区用地面积41.2万㎡,建筑规模37.1万㎡。目前已审核通过。计划在2020年7月开工!据了解,日前,襄阳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区”。探索国内领.先的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依托襄阳示范区,围绕襄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建设7个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跨学科创新研究院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根据要求,2022年3月,首批学生和教师进驻襄阳示范区,9月正式开始运营。2019年12月30日,佳兆业科创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约仪式在武汉圆满举行。双方将在产学研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拟共建武汉理工大学孝感研究所(院),并落地佳兆业空港科技城。是佳兆业科创集团与孝感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合作打造的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以“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打造集“高端制造、科技服务、研发孵化、教育培训、生态休闲、医疗旅游、现代居住”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新城。武汉理工大学咸宁研究院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咸宁市的行政体制、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地域空间等优势,以“数字内容审核基地”建设为主体,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共同促进双方科技创新战略合作。长三角学校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进程,承担了“中俄东线江苏段长江盾构隧道穿越工程通航相关研究"“企业私有云及船舶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等科研项目1300余项,合同经费4.75亿元,并与地方政府签约共建了武汉理工大学绍兴高等研究院、南通科技转化工作站、扬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苏州相城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创业中心、铜陵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地科技合作平台。绍兴研究院以科技创新、服务区域为理念,促进学校科技、人才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南通工作站、扬州中心举办船舶海工、智能装备、装配式建筑等领域专场对接会,推进企业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苏州相城中心结合智能网联车方向与苏州高铁新城开展密切合作,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新能源等方向的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铜陵技术转移中心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固体废物与尾矿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成果转化。广东省2011年至2019年间,武汉理工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粤东地区成立了佛山仙湖实验室、潮州韩江实验室、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技平台,主动参与区域发展,与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400余项,合同经费5.37亿元。依托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单位;学校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了目前全球最大、亚洲首个的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建设,面向智能船舶辅助驾驶、远程驾驶、自主驾驶开展了前沿性研究。揭阳市、招商局集团、武汉理工大学分别就前段时间推进广东武理马赛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揭阳校区、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揭阳分院、武汉理工大学揭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榕江实验室等事宜作了专题汇报,力争2020年9月份武汉理工大学揭阳校区对外招生。海南2019年8月,《三亚市人民政府武汉理工大学招商局海南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框架协议》在海南签订,共建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落户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学校与海南企事业单位在通航安全论证、船舶模型设计、港口机械检测等领域开展各类科技合作项目240余项,合同经费7200余万元。建设“海洋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中心““海洋新材料与装备技术中心”绿色船舶与智能港航工程中心“海洋工程与环境大数据中心””邮轮与游艇美学设计中心“和“南海科学中心”,打造多学科交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深海科技创新与成果孵化的支撑平台。京津冀学校与京津冀经济圈企事业单位开展“装饰装修一体化轻质建材的绿色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绿色合成稳定微纳分级孔材料光降解工业废气”等科技合作项目300余项,合同经费7亿余元。学校与河北省沙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发挥行业资源,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在产业升级中求突破、攻难关,坚持自主创新,为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广西2020年1月,学校与广西自治区政府续签战略合作协议,与柳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广西汽车研究院合作协议,建设汽车轻量化、智能网联与汽车大数据、先进材料、先进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新能源、高端智库等7大研究中心,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校与广西深入开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涉及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造船与港口建设及通航管理、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以及企业管理等领域,科技合作项目500多项,合同经费超过2亿元。依托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等单位,学校通过与北部湾集团、广西钢铁、玉柴机器、中船广西、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广西汽车集团、东风柳汽、柳钢、柳工、鱼峰水泥等重点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工作。成渝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承担了“全任务轮机模拟器系统”等有关科技项目360余项,合同经费1.36亿元。学校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建了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研究院已落地数传集团和古奥基因两个优质产业化项目,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交通大数据、固废处理、机具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多场次校地产学研合作交流对接,助力成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恋之涡

武汉理工大学召开2019年青岛校友大会

未来网高校频道12月9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魏明华)12月1日,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青岛校友大会在青岛召开,该校党委书记信思金,校党委副书记赵经,原校党委副书记邱观建出席大会。来自江苏、深圳等地方校友会的代表,以及青岛近200位校友参加了大会。信思金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对青岛校友2019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母校建设发展的青岛校友表示敬意。他指出,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指引下,学校近年来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建设两大突破,在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国际声誉等四个方面显著提升。他表示,学校今年召开了千余人参加的首次校友工作大会,明确了“全周期、全范围、全方位”的校友工作理念,提出了“牢固树立以学生成长和校友发展为中心的根情文化观”,确定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友工作新格局。信书记邀请广大青岛校友参加即将召开的武汉理工大学校友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和明年5月的合并组建20周年纪念大会。他希望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母校,常回母校看看。该校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航运学院、物流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青岛研究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法演

青岛蓝谷之光影视发展中心正式成立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殷晓旭报道 7月22日,经过长时间筹备和多方支持,青岛市即墨区蓝谷之光影视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影视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图为青岛市即墨区蓝谷之光影视发展中心logo。供图:李长鹏青岛市即墨区蓝谷之光影视发展中心的原名为“青岛蓝谷影视发展中心”,英文译名:Oceantec Valley Light Film And Television Development Center Of Qing Jimo ,缩写:OVLFATDCOQJ,单位性质是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图为青岛市即墨区蓝谷之光影视发展中心主任刘明(右一)与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副院长任永光合影。供图:李长鹏据影视发展中心主任刘明介绍,本中心的成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特别是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谷管理局及其高端服务业产业事业部和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办公室得以入驻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刘明表示,中心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搭建平台、资源共享,推进青岛市即墨区的影视文化发展,促进青岛市即墨区的影视产业交流,实现青岛市即墨区的影视文化发展和影视产业发展共赢。“刘明主任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我们将在刘主任的带领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影视发展中心秘书长李长鹏表示。据了解,影视发展中心的登记机关是青岛市即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管理机关是青岛市即墨区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是青岛市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图为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供图;李长鹏最后,李长鹏告诉记者,青岛市即墨区蓝谷之光影视发展中心由青岛市即墨区的影视制作生产机构、网络视听机构、播出机构和从事相关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等为主,是联合国内外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业务范围有:影视行业交流、影视产业政策宣传、影视法规信息咨询、组织开发影视作品创作、推广举办影视行业展览展示活动、规范和建立良好的影视行业制作经营秩序等,本中心将成为推动青岛市即墨区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大平台,促进国内外影视传媒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资源整合提供便利!

不足谓墨

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揭牌成立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9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胡剑)6月15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与山东省荣成市人民政府合作项目签约暨威海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山东荣成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出席活动,并为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揭牌。威海市委常委、秘书长侯世超,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宋修骞参加活动。会议由包希安主持。张海波对张清杰校长一行访问威海及荣成表示欢迎,认为双方开展合作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希望加强沟通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尽快投入使用,将学校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共谋发展。张清杰首先向荣成市在疫情防控艰难时期对学校的大力支援表示感谢,并认为学校学科优势与荣成市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希望通过交流对接,加快落实各项合作,深化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建设,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威海及荣成市海洋装备等产业升级,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包希安表示,荣成市将以共建威海研究院为契机,促进学校创新人才优势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通过产学研务实合作,为荣成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会上,荣成市及其石岛管理区负责人分别与交通学院负责人签订合作协议。张清杰校长与张海波书记共同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揭牌。

隐隐约约

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正式入驻荣成

日前,武汉理工大学、荣成市人民政府合作项目签约暨威海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荣成市举行,这标志着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正式入驻荣成。00:35山东教育卫视《教育新闻》出品微博:@山东教育新闻

夏娜

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和海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9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韩建军 胡剑)6月17日,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暨海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该校副校长王发洲,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王永健共同为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和海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会议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宋金明主持。吴立新对张清杰校长一行访问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表示欢迎,认为海洋新材料研究对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至关重要,希望通过交叉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建设,发挥武汉理工大学在材料领域的学科优势,为材料与海洋的交叉融合贡献力量。张清杰代表学校感谢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对学校的信任,表示学校已集聚优势科研团队,面向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加快推进交叉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各项建设工作,以期实现学校服务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科技转化目标,并为会议作了专题学术报告。王发洲代表学校从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介绍了海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部分)建设方案。会上,张清杰与吴立新共同为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揭牌,王发洲副校长、肖焰恒局长、王永健书记共同为海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会后,张清杰一行在宋金明副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该校科学技术发展院、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青岛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及部分专家教授,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负责人及部门、团队负责人参加会议。访问青岛期间,青岛市市长孟凡利会见了张清杰校长一行,双方就深化校地合作、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建设等工作交换了意见。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和海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是学校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聚焦国家对海洋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共建的科研机构。通过十年规划发展,为海洋重大装备、重大工程和海洋新兴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在若干战略性海洋新材料方面引领国际前沿,逐步建设成为海洋新材料技术领域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面向全球吸引和汇聚海洋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的集结地、海洋新材料核心技术的发源地和支撑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世界海洋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海洋新材料技术转移与辐射中心、海洋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汇集与国际交流中心。

作威作福

武汉理工大学,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都与材料有关!

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2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 ,留学生1700余人。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设有25个学院(部),建有4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现有教职工538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武汉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工程中心2个)4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获批建立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本别是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围绕总体定位与目标以创建和发展材料多组分、多尺度、多层次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理论为重要引领,以构建材料梯度复合技术、原位复合技术、纳米复合技术及其集成创新平台为核心支撑,以研究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和支柱产业的先进复合材料、面向新能源技术的高效能源转换和储存材料、面向生命科学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面向信息技术的信息功能材料和面向变革性技术的前沿新材料等五类关键材料为重大任务,形成了如下特色鲜明的五个研究方向: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原位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纳米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变革性技术与前沿新材料、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2、科研队伍实验室具有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队伍,现有固定人员90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2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8人。3、实验室国际交流实验室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日本航空宇宙技术开发机构、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加拿大燃料电池国家研究院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的“强—强”合作,科技部依托实验室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国家首批3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之一。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依托实验室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工程”和“生命复合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这些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浩林教授研发的“锂电池复合隔膜与固态电解质膜研发和产业化”以领先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与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金额高达1亿元。该项目技术目前已达到干法单拉隔膜的国际领先水平,引领动力电池隔膜行业发展。项目实施后,预计10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拥有研究室1. 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室2. 原位复合技术与结构/功能一体化新材料研究室3. 纳米复合技术与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室4. 半导体热电材料与微器件研究室5. 热电磁多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6. 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7.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系统研究室8. 柔性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室9. 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室10.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室11. 金属有机催化功能材料研究室12. 生命复合材料研究室13. 功能生物界面材料研究室14.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研究室15. 材料的过程仿生制备新技术研究室16. 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17.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18. 高精高强轻质车用材料研究室19.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室20. 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室21. 薄膜与涂层技术研究室22. 多功能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室23. 材料纳微结构电子显微学研究室24. 材料数学模拟与设计一体化技术研究室25. 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首批及“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其硅酸盐材料专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建设历史。1992年由原国家建材局批准成立硅酸盐材料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成立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与目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建材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以引领世界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为目标,以解决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和服役过程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为中心,聚集和培养一批在国际建筑材料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团队,开展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硅酸盐建筑材料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支撑绿色和智能建筑体系发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多功能、高性能及前瞻性建筑新材料,为实现建筑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和循环利用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为加快实现我国建材行业战略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研究方向围绕总体定位与目标,以及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应用-服役-再生”全寿命周期特征,实验室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一)硅酸盐建筑材料的低环境负荷制备以降低硅酸盐建筑材料制造过程能耗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低环境负荷制备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二)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功能设计与调控以建筑节能、宜居、安全和智能化为目标,发展满足绿色建筑需求的高性能、多功能硅酸盐建筑材料。(三)硅酸盐建筑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延寿原理以提升建筑结构与工程使用寿命为目标,优化建筑材料服役行为,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延寿新理论与新技术,形成硅酸盐建筑材料长寿命化技术体系。(四)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可循环设计以实现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高效利用、减少建材产业天然资源消耗为目标,发展建筑材料可循环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队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90人,其中研究人员80人,技术支撑人员7人,管理人员3人;7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8%);研究人员中有正高职称65人、副高职称1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富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独化

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暨中国特种材料及制品展览会在青岛开幕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2月7日,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暨中国特种材料及制品展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博城开幕。活动以“自主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主论坛+分论坛+现场展示”的形式,搭建起军民两用新材料领域“军、政、产、学、研、资”全要素的沟通平台,加强高端装备相关材料领域发展最新动向交流,推动多层次、多要素联合协同创新,促进军用和民用新材料技术相互转移转化。据悉,本次活动由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联科技装备业商会、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军工资源网、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承办,中国核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协办。活动邀请12名两院院士、180余名高端学者围绕自主创新和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主题研讨,吸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十大军工集团、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材料领域核心机构、高性能纤维、先进金属、“两机”专项材料、核电燃料等材料领域42家家优质企业,省内78家“民参军”企业“面对面”对接交流、共谋发展。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分别与青岛市委融办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干勇、李仲平等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展台专区,现场为企业厘清发展思路,对企业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进行指导,首次开启了“企业直连两院院士、十大军工企业”交流模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大会,就是为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材料深度对接,使好材料得到跨领域的应用,为高端装备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原材料与工艺技术信息,找到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理事长宋宝丽表示,大会从2016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我们急需特种车轻量化应用材料、防腐特殊强化涂装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合作伙伴,来提升特种车产品的轻量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本次军民两用材料展览会上,我们如愿对接了来自全国行业领先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青岛春田科技特种车董事长董凤玲告诉记者。活动期间,还将在青岛世博城S2、S3展馆举办中国特种材料及制品展览会,展出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工、核电、汽车、兵器、化工、电子等领域使用的高强度、超轻、防弹防刺防割、防辐射、耐高温、阻燃、超导热等高性能和高超性能材料及制品。(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 通讯员 毕海虹)

预言者

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 12名两院院士180余名高端学者应邀参会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怡然 通讯员 毕海虹 青岛报道12月7日,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暨中国特种材料及制品展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博城开幕。活动以“自主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主论坛+分论坛+现场展示”的形式,搭建起军民两用新材料领域“军、政、产、学、研、资”全要素的沟通平台,加强高端装备相关材料领域发展最新动向交流,推动多层次、多要素联合协同创新,促进军用和民用新材料技术相互转移转化。据悉,本次活动由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联科技装备业商会、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军工资源网、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承办,中国核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协办。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现场。活动邀请12名两院院士、180余名高端学者围绕自主创新和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主题研讨,吸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十大军工集团、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材料领域核心机构、高性能纤维、先进金属、“两机”专项材料、核电燃料等材料领域42家家优质企业,省内78家“民参军”企业“面对面”对接交流、共谋发展。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分别与青岛市委融办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干勇、李仲平等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展台专区,现场为企业厘清发展思路,对企业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进行指导,首次开启了“企业直连两院院士、十大军工企业”交流模式。中国特种材料及制品展览会现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大会,就是为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材料深度对接,使好材料得到跨领域的应用,为高端装备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原材料与工艺技术信息,找到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理事长宋宝丽表示,大会从2016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我们急需特种车轻量化应用材料、防腐特殊强化涂装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合作伙伴,来提升特种车产品的轻量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本次军民两用材料展览会上,我们如愿对接了来自全国行业领先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青岛春田科技特种车董事长董凤玲告诉记者。活动期间,还将在青岛世博城S2、S3展馆举办中国特种材料及制品展览会,展出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工、核电、汽车、兵器、化工、电子等领域使用的高强度、超轻、防弹防刺防割、防辐射、耐高温、阻燃、超导热等高性能和高超性能材料及制品。本次展览会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9:00到16:30,观展市民游客可携带身份证,持山东省健康通行卡(绿码)从青岛世博城西登陆厅入馆。

六府

武汉理工大学好消息频出,航海数字天象馆交付,威海研究院揭牌

今年是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近日好消息频频出现,航海数字天象馆正式交付使用、11项科技成果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揭牌。6月10日,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数字天象馆正式交付使用。学校基建处、余家头校区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财务处、网络信息中心、航运学院、设计研究院,湖北金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东泰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交付验收。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数字天象馆位于余家头校区(南区)航海大楼侧面,于2017年教育部立项批复,2018年12月26日开工,2019年12月26日完工。总建设经费约1400万元,由航运学院自筹,学校以1:1比例配套支持的方式解决。总占地面积3600.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68.11平方米,楼高3层(局部4层),球顶高度23.24米。6月12日上午,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洪山礼堂召开,表彰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部署科技创新工作。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共有11项科技成果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6月15日,武汉理工大学、荣成市人民政府合作项目签约暨威海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荣成市委书记张海波参加活动,并为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