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理工大学举行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鬼宿舍

武汉理工大学举行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青春逐梦际,毕业骊歌起,相顾却依依。6月22日,武汉理工大学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马房山校区西院大礼堂举行,全校1万3千余名毕业生通过现场和云端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见证这场青春的仪式。上午10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毕业生们在师生亲友的共同见证下,告别校园生活、开启新的征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今天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在这里相聚,尽管相隔千里,但我们依然根情相连;尽管方式改变,但母校对你们的期望和祝福永远不会改变。”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清杰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向2020届全体毕业生表示衷心祝贺,为冲锋陷阵战疫情、勤奋学习抗疫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理工大人责任与担当的毕业生们点赞,以《勇担使命,不负青春韶华》为题寄语毕业生,对2020届全体毕业生提出殷殷嘱托和切切希望。他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逆行精神,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品格,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始终坚守敢为人先、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他希望同学们在强国筑梦的道路上践行“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充分展现青年一代的时代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校长张清杰院士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走红的演讲《后浪》中的一段话为2020届全体毕业生送上了深深祝福。“我们武汉理工学子,回家啦!”物流工程学院机设专业本科毕业生王长久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他说道:“今天这场特别的毕业典礼,对于我们全体2020届毕业生来说,都将是珍藏的独家记忆。阔别半年后,再次踏进校门,那句暖心的‘最美的校园风景,是你平安归来’告诉我们,回家了。回家,我们要对亲爱的母校告白,祝母校生日快乐!回家,我们要向英雄的城市致敬,我们砥砺同行!回家,我们要请伟大的时代见证,我们堪当大任!叶茂花繁,沃土根深。今天,我们将与‘家’暂别,走向祖国建设的广阔天地,踏歌新时代的筑梦征程。‘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未来,我们将与百年母校同书荣光,我们请家人静候佳音!”在隆重的学位授予仪式上,校党委书记信思金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校长张清杰院士为现场毕业生代表授学位,并一一正冠、拨穗合影。从左到右,拔去的是大学的稚嫩与过往,拨来的是学校给每位毕业学子的祝福与嘱托。“长江滨,南湖畔,理工筑梦想;薪火传,源流长,育人谱华章。”毕业典礼在全场师生共同合唱的《卓越之歌》校歌声中圆满落幕,毕业生们集体向空中抛帽,齐声道出“毕业快乐”的深切祝福。毕业典礼现场,共193名2020届毕业生代表参加,大家诉说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不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020届毕业生李超:“头立学位帽,身着学士服,背倚软红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丝丝入耳的欢笑声,思绪万千。我和武汉理工相逢在初秋的夕阳里,晶亮的眼眸点燃了黄昏的第一堆篝火,‘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一直鞭笞着我们勇往直前。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时光荏苒,凤凰花开,在这个祝福的毕业季节,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稚气,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同学们,再见!母校,再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廉思甜:“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有幸来到毕业典礼现场,接受信思金书记的颁奖,我的内心十分激动,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是梦的启航。感谢学校四年的培养,未来我将继续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勇攀学术高峰。祝愿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也祝愿学校蓬勃发展,桃李满天下!”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张芮雪:“我有幸在这特殊的时间里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这是一场有温度的毕业典礼,温暖了所有2020届毕业生的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经历此次战‘疫’,我们的青春愈加绚丽。未来,我们将铭记恩师的教诲,不忘初心,用奋斗谱写卓越人生。”毕业典礼由副校长王世杰主持。校领导王乾坤、夏江敬、刘祖源、陈文、赵经、王发洲、刘春江、吴超仲,各学院院长,各学院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代表,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毕业生辅导员参加。奋进正当时,行者方致远。今年,学校为每一位2020届毕业生准备了一份毕业纪念大礼包,将以邮寄的方式送到每位毕业生的手中。全体2020届毕业生将带着母校的嘱托,踏浪而歌、卓越远航!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政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记者:朱可馨摄影:姚洪 万新安

路上面

他们为啥被誉为“最美高校辅导员”

在大学,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距离大学生最近,陪伴学生成长;他们站在思政教育最前沿,帮助学生拨开迷雾;他们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知心朋友。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等10名高校辅导员获此殊荣。为什么是他们成为“最美高校辅导员”?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何心得与秘诀?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每一个地方从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学专职辅导员王银思就投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170天、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记录了王银思的抗疫点滴,疫情防控工作最艰难的一个月王银思忍着腰痛趴在床上度过。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操心的事情更为细碎,疫情期间,留校学生牙龈肿了,要给学生买药和补充维生素,回家的学生要操心他们的身体心理、行程、找工作。她坚持每天与湖北同学和海外留学生谈心、给居家的学生隔空喊话,特别是要天天了解因密切接触而被隔离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敏最担心和挂念的是25个武汉籍研究生。6个月,近200个日日夜夜,靳敏像战斗员,一刻不停歇。她每天按时汇总掌握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关心学生冷暖。新疆籍研究生阿依木感受到靳敏榜样的力量:“我像老师一样,成为新疆艺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众人拾柴火焰高。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发起“百名辅导员抗疫志愿服务行动”,来自45所高校的136名具备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等专业资质的辅导员参与到服务行动中来,24小时在线服务,为不能返校的全国各地大学生提供义务的就业指导、考研复试指导、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思政工作创新永远在路上“11年来,从博客、BBS论坛到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无论网络育人的载体怎样变迁,对我来说运用网络创新思政工作是没有变的。”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用这句话概括她在网络育人实践中的摸爬滚打。2009年,祝鑫开通“鑫曰心语”辅导员博客,“鑫”式风格,清新、鲜明。2014年,祝鑫以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等多平台共建成立“祝鑫工作室”。“有学生在的地方,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用11年的时间,祝鑫探索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以辅导员为主体引领学生成长的新媒体育人模式。近3.5万人次在网上得到祝鑫的回复和互动,“学生们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动力之源,也是素材库。”祝鑫说。这一观点和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钱珊不谋而合。钱珊认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期望平等交流、有效互动、拥有获得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在网络思政教育上不断深耕。”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所以钱珊在上课时,“他们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就要把这些融入课程设计中,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为了让课程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钱珊开创了“网络+实践”式的思政课堂。在课堂上,以慕课、直播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红色革命基地;在课堂外,通过暑期实践行动、“公益实践坊”等生动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浸润中华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切身感受其中的意蕴。“要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让网络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高地。”钱珊始终坚持以此理念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更好结合,探索艺术类学生的“课程思政”。他从形式上设计“微视频”拍摄、翻转课堂、实地调研等引发思考、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在工作中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有意义的思想变成有意思的文化创意产品。“思政教育永远在路上!”张家玮说。为学生成长引路导航“刘导,我们夺冠了!”看到学生黄杰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后第一时间发给自己的七个字,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刘铁激动之余倍感欣慰。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是业界公认的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夺冠的那一刻,学生洋溢幸福的笑脸,让E唯社团十年的“后勤部长”、一名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刘铁充满成就感。从2011年首次参赛到2018年夺冠,7年间,刘铁与社团学生们一起反思不足、讨论细节、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比赛,刘铁更是探索出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即通过基础培训和普及型科技创新赛事相结合,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培养学生,在一次次赛事摔打中精益求精,锻炼出精兵强将。以赛育人,鼓励学生们创新创业,刘铁用信心激励学生、用信念锻炼学生、用信仰照亮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而对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来说,号召学生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是对学生们成长价值的引领。在朱丹带过的学生中,20%的汉教研究生都有外派当志愿者的经历,大多毕业后选择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埃塞俄比亚等艰苦地区)孔子学院成为汉语教师,90%的思政教育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选择成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90%以上的本科出国留学生选择在毕业后回到祖国、建设家乡。为助力大学生就业,朱丹主动牵头推出省内首档大学生思政融媒体节目《你好,大学生!》,前10期节目期期聚焦“毕业生就业”,用直播、视频、综艺的方式对全省大学生开展就业观引导、就业技巧传导、就业政策解读。“学生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这是朱丹八年来始终不变的信条。“党的事业需要我在哪里,我就到哪里”,从新疆到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自2002年大学毕业后,在辅导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库来西·依布拉音支持少数民族毕业生传承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在她的鼓励下,2020届毕业生布阿依先木、艾合麦提江·喀斯木等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投身新疆基层医疗事业。除了精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库来西·依布拉音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撰写工作笔记9万余字,在工作中进行传帮带,做少数民族辅导员的辅导员。西安交大辅导员哈斯铁尔说:“她是我们的知心姐姐,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温暖;每次谈论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大家都会说,想成为她那样的辅导员;她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更加清晰职业发展方向,更加体会到辅导员职业的价值感!”(来源:光明日报)

凯旋门

武汉理工大学有序推进复工返校 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常态化

未来网高校频道4月15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雪原 余佩 朱可馨 姚洪)2020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武汉理工大学将迎来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验收两场大考,时间十分紧迫、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4月8日该校召开了2020年工作布置会,全面部署了各项工作。当前,全校上下正发扬火神山医院建设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聚焦目标任务,抢抓时间,奋力拼搏。在毫不放松加强疫情防控、实现防控常态化的同时,学校有序推进复工返校,推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常态化。4月上旬,先后召开2020年学校工作布置会、疫情防控与复工返校工作布置会,统筹部署学校疫情防控与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召开系列专项工作会,全面推进线上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定点扶贫等各项工作常态化。近日,记者就各单位贯彻落实2020年学校工作布置会和疫情防控与复工返校工作布置会的情况,走访了部分学院、科研基地和公共服务单位。记者了解到,该校各单位认真落实2020年学校工作布置会精神,成立疫情防控与复工返校工作组,制定复工返校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学校工作布置会精神、研究本单位复工返校和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和科研基地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十三五”目标任务,努力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有序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公共服务部门精心组织,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常态化提供有力保障。交通学院周密部署教职工复工返校工作,制定“1+5+1”工作方案,实行“3+3+3”总体策略,落实“2+5+1”复工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学院事业发展。学院在线教学工作平稳推进,本学期本科应开138门理论课程,其中,前半学期课程已线上开课100%,后半学期课程计划全部网上授课;应开48门研究生课程,网上授课95.8%。学院将科研复工摆在重要位置,4月初开始,安全有序加速推进科研工作,重点抓在研项目推进,协调科研人员有序安全返岗;4月15日起,全面恢复科研服务工作,采取电话预约、无纸化传递等方式做好非涉密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有序推进新项目落地,组织和指导学院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推进三亚、南宁等校外研究院的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按需开放实验室、会议室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和奉献,弥补特殊时期学生科研力量的不足,力争圆满完成学院科技工作年度目标。截至4月中旬,学院科研项目恢复8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学院科研工作呈现良好向上的势头。机电工程学院今年组织申报40项国家基金项目,较上一年增加2项。学院采取一对一辅导,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导重点指导青年基金申报。充分挖掘依托学院建设的校外研究院的潜能,加强与地方研究院的沟通联系,目前重点项目科研团队均已复工。工程训练中心与各学院系部相互协同,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落实了26个课堂预案,其中8个实训课堂和4个个性课程优选教师进行录课和线上直播授课,安排课堂现场安全管理员全程参与线上教学,辅助线上教师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理学院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本科教学、实验实践课程、研究生工作、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在全校首日线上教学860个课堂中,理学院达到了11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复工返校和教育教学常态化做好充分准备;采用优慕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及其他平台有序开展教学,加强教学指导、规范教学环节、推进课程思政,全力保证教学质量;着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材料学科魅力育人平台,引导全体教师争做“五家”,推进科教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国际协同等“四个协同”,聚焦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新材料研究所成立网格员制度,以课题组为单位强化网格管理。采取多种方式,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在纵向科研工作方面,加强在研项目前期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及研究方案的细化工作;持续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专项、纳米技术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在横向科技工作方面,加强在研项目的及时跟进,鼓励和加强高质量专利建设;密切联系成果转化中心和校外转化机构,及时沟通反馈技术供需信息,针对性开展对接工作。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按照“合理有序放开、严格精准防控、积极推动发展、确保有效稳定”的原则,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分阶段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把复工返校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生论文指导以及实验室开放运行与设备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各项教学科研任务。智能交通中心扎实推进复工返校,中心科研人员参与各类科技发展需求及规划征集工作,报送中国科协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工信部船舶工业科技中长期发展需求和重点方向、教育部科技司JMRH基金“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建议;瞄准年度目标,积极开展国家基金、省市科研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统筹内外联动,切实做好与已复工复产的企事业单位对接,协助中心项目参与比选、投标、合同签订等工作;强化行业学会、协会的共建合作,协助对接开展企业用工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参加2020年中国航海科技优秀成果推介等活动。有序推进教学工作,开展在线课程10门,其中研究生课程8门、本科生课程2门;成立在线教学检查小组,通过在线教学资料检查和巡课等形式开展教学质量检查22人次;组织49名研究生开展线上毕业论文预答辩,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公共服务单位,也是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图书馆为切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的七项要求,先后召开了多次党政联席会,广泛调研,制定图书馆开馆实施方案。目前,图书馆正在紧张地进行入口闸机升级改造,增设图书消毒设备,部署全面实行预约制度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线上服务、高质量提供线上图书资源和信息咨询,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常态化的图书信息保障工作。疫情防控不放松,教育教学不松懈。当前,该校各部门各单位精准谋划复工返校、精心部署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发扬火神山医院建设精神,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学科研工作的影响,奋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更大贡献。

道之过也

武汉理工大学举行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2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朱可馨 姚洪 万新安)6月22日,武汉理工大学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马房山校区西院大礼堂举行,全校13000名毕业生通过现场和云端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见证这场青春的仪式。当天上午10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毕业生们在师生亲友的共同见证下,告别校园生活、开启新的征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今天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在这里相聚,尽管相隔千里,但我们依然根情相连;尽管方式改变,但母校对你们的期望和祝福永远不会改变。”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清杰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向2020届全体毕业生表示衷心祝贺,为冲锋陷阵战疫情、勤奋学习抗疫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理工大人责任与担当的毕业生们点赞,以《勇担使命,不负青春韶华》为题寄语毕业生,对2020届全体毕业生提出殷殷嘱托和切切希望。他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逆行精神,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品格,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始终坚守敢为人先、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他希望同学们在强国筑梦的道路上践行“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充分展现青年一代的时代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校长张清杰院士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走红的演讲《后浪》中的一段话为2020届全体毕业生送上了深深祝福。“我们武汉理工学子,回家啦!”物流工程学院机设专业本科毕业生王长久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他说道:“今天这场特别的毕业典礼,对于我们全体2020届毕业生来说,都将是珍藏的独家记忆。阔别半年后,再次踏进校门,那句暖心的‘最美的校园风景,是你平安归来’告诉我们,回家了。回家,我们要对亲爱的母校告白,祝母校生日快乐!回家,我们要向英雄的城市致敬,我们砥砺同行!回家,我们要请伟大的时代见证,我们堪当大任!叶茂花繁,沃土根深。今天,我们将与‘家’暂别,走向祖国建设的广阔天地,踏歌新时代的筑梦征程。‘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未来,我们将与百年母校同书荣光,我们请家人静候佳音!”在隆重的学位授予仪式上,校党委书记信思金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校长张清杰院士为现场毕业生代表授学位,并一一正冠、拨穗合影。从右到左,拨去的是大学的稚嫩与过往,拨来的是学校给每位毕业学子的祝福与嘱托。“长江滨,南湖畔,理工筑梦想;薪火传,源流长,育人谱华章。”毕业典礼在全场师生共同合唱的《卓越之歌》校歌声中圆满落幕,毕业生们集体向空中抛帽,齐声道出“毕业快乐”的深切祝福。毕业典礼现场,共193名2020届毕业生代表参加,大家诉说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不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020届毕业生李超:“头立学位帽,身着学士服,背倚软红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丝丝入耳的欢笑声,思绪万千。我和武汉理工相逢在初秋的夕阳里,晶亮的眼眸点燃了黄昏的第一堆篝火,‘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一直鞭笞着我们勇往直前。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时光荏苒,凤凰花开,在这个祝福的毕业季节,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稚气,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同学们,再见!母校,再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廉思甜:“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有幸来到毕业典礼现场,接受信思金书记的颁奖,我的内心十分激动,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是梦的启航。感谢学校四年的培养,未来我将继续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勇攀学术高峰。祝愿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也祝愿学校蓬勃发展,桃李满天下!”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张芮雪:“我有幸在这特殊的时间里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这是一场有温度的毕业典礼,温暖了所有2020届毕业生的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经历此次战‘疫’,我们的青春愈加绚丽。未来,我们将铭记恩师的教诲,不忘初心,用奋斗谱写卓越人生。”毕业典礼由该校副校长王世杰主持。校领导王乾坤、夏江敬、刘祖源、陈文、赵经、王发洲、刘春江、吴超仲,各学院院长,各学院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代表,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毕业生辅导员参加。奋进正当时,行者方致远。今年,学校为每一位2020届毕业生准备了一份毕业纪念大礼包,将以邮寄的方式送到每位毕业生的手中。全体2020届毕业生将带着母校的嘱托,踏浪而歌、卓越远航!

乱莫大焉

武汉理工大学多举措“重启”校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常态化

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李碗容 通讯员雪原 余佩 朱可馨复工返校,湖北高校在行动。昨日,记者从武汉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采取多项举措有序推进复工返校,推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常态化。该校各单位成立疫情防控与复工返校工作组,制定复工返校实施方案。学院和科研基地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十三五”目标任务,努力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有序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公共服务部门精心组织,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常态化提供有力保障。4月上旬,武汉理工大学先后召开2020年学校工作布置会、疫情防控与复工返校工作布置会,统筹部署学校疫情防控与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召开系列专项工作会,全面推进线上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定点扶贫等各项工作常态化。该校交通学院周密部署教职工复工返校工作,学院在线教学工作平稳推进,本学期本科应开138门理论课程,其中,前半学期课程已完成线上开课100%,后半学期课程计划全部网上授课;应开48门研究生课程,网上授课95.8%。学院将科研复工摆在重要位置,4月初开始,安全有序加速推进科研工作,重点抓在研项目推进,协调科研人员有序安全返岗;4月15日起,全面恢复科研服务工作,采取电话预约、无纸化传递等方式做好非涉密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有序推进新项目落地,组织和指导学院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推进三亚、南宁等校外研究院的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按需开放实验室、会议室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和奉献,弥补特殊时期学生科研力量的不足,力争圆满完成学院科技工作年度目标。截至4月中旬,学院科研项目恢复8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学院科研工作呈现良好向上的势头。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科研人员工作中该校机电工程学院今年组织申报40项国家基金项目,较上一年增加2项。学院采取一对一辅导,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导重点指导青年基金申报。充分挖掘依托学院建设的校外研究院的潜能,加强与地方研究院的沟通联系,目前重点项目科研团队均已复工。工程训练中心与各学院系部相互协同,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落实了26个课堂预案,其中8个实训课堂和4个性课程优选教师进行录课和线上直播授课,安排课堂现场安全管理员全程参与线上教学,辅助线上教师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科研人员工作中该校理学院秉承“基础教学、基础研究”的双基传统,确定“分类实施、分段推进、一系一策、一课一品”的总体思路,围绕“老师把课开起来,让学生学起来”的要点,加强网络教学的计划设计、过程管理、平台保障和指导培训,增加线上教学的比例和实验室开放比例,强化实验实践课程。在全校首日线上教学860个课堂中,理学院达到了111个。进一步加强信计、力学、光电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在已有的4门国家级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金课建设。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参与毕设学生396人,参与毕设指导教师101人。继续推进基金申报工作,学院共申报基金项目73项。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复工返校和教育教学常态化做好充分准备;采用优慕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及其他平台有序开展教学,加强教学指导、规范教学环节、推进课程思政,全力保证教学质量;着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材料学科魅力育人平台,引导全体教师争做“五家”,推进科教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国际协同等“四个协同”,聚焦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人员工作中该校新材料研究所成立网格员制度,以课题组为单位强化网格管理。采取多种方式,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在纵向科研工作方面,加强在研项目前期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及研究方案的细化工作;持续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专项、纳米技术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在横向科技工作方面,加强在研项目的及时跟进,鼓励和加强高质量专利建设;密切联系成果转化中心和校外转化机构,及时沟通反馈技术供需信息,针对性开展对接工作。学校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按照“合理有序放开、严格精准防控、积极推动发展、确保有效稳定”的原则,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分阶段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把复工返校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生论文指导以及实验室开放运行与设备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各项教学科研任务。学校智能交通中心扎实推进复工返校,中心科研人员参与各类科技发展需求及规划征集工作,报送中国科协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工信部船舶工业科技中长期发展需求和重点方向、教育部科技司JMRH基金“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建议;瞄准年度目标,积极开展国家基金、省市科研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统筹内外联动,切实做好与已复工复产的企事业单位对接,协助中心项目参与比选、投标、合同签订等工作;强化行业学会、协会的共建合作,协助对接开展企业用工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参加2020年中国航海科技优秀成果推介等活动。有序推进教学工作,开展在线课程10门,其中研究生课程8门、本科生课程2门;成立在线教学检查小组,通过在线教学资料检查和巡课等形式开展教学质量检查22人次;组织49名研究生开展线上毕业论文预答辩,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学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公共服务单位,也是疫情防控重点场所。目前,图书馆正在紧张地进行入口闸机升级改造,增设图书消毒设备,部署全面实行预约制度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线上服务、高质量提供线上图书资源和信息咨询,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常态化的图书信息保障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消杀工作中疫情防控不放松,教育教学不松懈。当前,该校各部门各单位精准谋划复工返校、精心部署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学科研工作的影响,奋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更大贡献。

玄牝

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科技文化成果展:20个代表性教学团队

20个代表性教学团队合并组建20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已成为我国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治学严谨、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团队教师爱岗敬业、德才兼备,潜心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8个。现选取20个具有代表性教学团队推介如下。尚徳启智 开物铸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教学团队材料科学系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方向)、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个本科专业的建设与教学任务,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材料科学系拥有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团队,形成科教协同、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国内同行的认可,在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中享有声誉。近几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0项,获得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出版专业课程教材20多部,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潜心问道 立德树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建筑材料教学团队绿色建筑材料教学团队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A+学科的“建筑材料绿色制造”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也承担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2009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谢峻林教授为国家教学名师,引领团队积极参与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坚守育人初心,恪守学术规范,开展卓越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建成3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团队以引领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己任,聚焦国家建筑材料绿色制造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创新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5项。育创新人才 建一流专业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承担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分类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团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团队,2019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团队由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ISSC)和国际船舶拖曳水池大会(ISSC)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15551人才等组成,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职称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进取心和凝聚力强。70余年来,团队坚持以国家、行业、区域卓越拔尖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为抓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 “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国际视野、引领行业未来”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人才,数量居国内同类专业之首。团队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以本为本 创新育人汽车工程学院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团队以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教师为核心,建成了一个师资实力雄厚、培养模式多样、育人氛围优良的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承担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的主要教学任务。组建了涵盖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试验等多个领域的汽车类专业课程团队,2019年获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华林教授,带领团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校级专业建设团队1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9个;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建成校级在线开放和资源共享课程6门;出版、再版教材与著作22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5部,发表教研论文22篇;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上银优博论文1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博论文1篇;获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从严治学 知行合一机电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产品协同创新设计教学团队汽车零部件产品协同创新设计教学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与装备领域知名的教学科研团队,与多家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教用”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团队于2014年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团队。该团队负责人为学科首席教授徐劲力教授。近年来,团队承担了省级教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教材专著3部,建成校级资源共享课4门、研究生教学案例库1门。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当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团队教师恪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培养的毕业生先后进入国际知名企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修德益智 砥砺前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轮机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2009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9年荣获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荣誉称号。团队由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球无限航区轮机长、学校15551人才等组成。团队年龄层次、学缘结构合理,职称学历层次高,注重“学历”和“职业”双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团队立足于新工科航海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接船海装备向绿色、智能及自主化方向发展态势,培养服务“海洋”、“交通”及“制造”强国等战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团队荣获国家科技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奖10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北极科考、延安支教及海事质询20余人次。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团队负责人范小春教授为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二等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获得者。团队成员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教育部“霍英东基金”获得者等组成。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教育初心,立足立德树人根本,秉承建工精神,培养土木领域一流卓越人才。近几年,团队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部,建成中国大学慕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因材施教 精心育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催化教学团队环境催化教学团队专注于环境催化与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先后获批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团队和师德建设先进团队。团队负责人张高科教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本着“因材施教,精心育人”原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团队先后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论文SCI他引5500余次,2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或热点论文。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2项,相关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近十年,团队先后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生19人、硕士生66人,其中2人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人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严谨求实 团结进取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2008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9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负责人刘泉教授为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引领团队教师积极参与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专业建设。团队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职称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和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的一线教学团队。多年来,团队坚持学科建设引领、科学研究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出版教材/专著11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部,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中国大学慕课3门。科研反哺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与智能方法教学团队大数据与智能方法教学团队以大数据、智能方法及智能系统为核心,建设成为研究型课程团队,教学中结合基础理论、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将多年科研积累形成的研究成果反馈于教学。团队负责人钟珞教授是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团队在《计算机学报》和KAIS等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专著5部、编著及教材10多本,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和精品课程4门,其中《互联网大规模数据分析》课程在学堂在线平台累计注册人数超过2.4万。团队每位教师本着立德树人的信念,治学严谨、关爱学生,近十年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政府、高校和大型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博雅求真 立德树人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任务,组建有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团队和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老师、企业和学校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搭建教学-创新-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团队由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学校15551人才等组成,成员包括承担自动化专业一线教学工作的课程组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以及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团队致力于培养自动化领域卓越人才。近几年,团队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教研项目9项,平均每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省部级科技竞赛20余项。同舟共济 勇立潮头航运学院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航海技术的教学任务,组建有航海文化育人团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团队,其中航海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19年获批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团队由全球无限航区船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交通部领军人才、航海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教学能手、学校15551人才等组成,承担着航海人才培养的国家使命,在我国商贸运输、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权益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培养了众多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高级人才。近几年,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18人次,3人参与亚丁湾护航、1人参与北极科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厚德载物 争创一流物流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物流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物流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卓越工程师”、“综合教学改革”培养体系,“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育人协同”行动等教学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校企联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团队教师中,有专业责任教授、教育部教指委员、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精品课程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等。近几年,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实验示范中心和3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3部。借助港口物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优先地位,团队将坚持“面向共性知识、面向行业特色、面向工程应用”的原则,把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物流工程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惟理唯真 至善致远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教学任务,2010年获批湖北省教学团队,2019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团队由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学建模全国优秀指导老师、省青年教学能手、学校15551人才等组成。团队以一流的师资打造一流的教学,坚持“理工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为各行业输送了2000多名创新型卓越人才。团队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系列教材。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药学教学团队药学教学团队承担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再生医用材料及其缓控释、中药资源与分子鉴定、神经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团队负责人徐海星教授是武汉市黄鹤英才、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把思政课堂同社会课堂有机结合,引导研究生积极思考专业贡献,树立家国情怀。团队获批教育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研项目3项。近十年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近20人、硕士研究生395人,毕业生受到辉瑞医药、拜耳医药、葛兰素史克等世界500强企业认可和青睐。五维一体 专创融合 国际办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承担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教学任务。工商管理专业在五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持续优化升级知识、能力、双创、实践、国际化五维立体育人模式,形成了有行业依托、专创深度融合、国际双向开放办学的特色与优势。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只职称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构建了线上线下结合、科研反哺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指导学生在“创青春”和“互联网+”等大赛中获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金奖3项、国家银奖10项和国家铜奖8项。艺术与科学笃行 尚美与智慧致知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教学团队动画专业教学团队承担第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任务,2019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度最佳动画高等院校奖。团队负责人朱明健教授为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动漫协会会长,获中国动画教育年度贡献奖、中国数字影像年度人物奖,引领团队教师积极参与国家一流专业、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专业建设。多年来,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推荐国家优秀教材2部,主编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统编教材1部、全国动漫类教材3套;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19项、省部级奖7项、国际奖2项。团队指导学生创作获国际电影节金奖2项、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30余项。崇德明义 弘毅致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于2019年获批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团队由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湖北省名师,学校15551人才等36人组成。团队融入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本硕博完整的专业学科体系为依托,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着力培养从事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近几年,团队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16人次,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教材/专著14部,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项,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厚德育人 务实创新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知识产权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教学团队承担我校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的教学任务,团队建有省级研究基地——湖北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刘介明教授是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厚德+创新+实践”的育人机制。近年来,团队重点建设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2009年获国家精品课程、2016年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际化课程,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曾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奖项50余项,培养的研究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2018年指导的知识产权研究生党支部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明德砺学 修己安人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瞄准安全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工业安全与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是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团队,2019年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团队负责人陈先锋教授为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湖北省安全生产专家,引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团队推动工管结合与学科交叉,强化重大科技成果向教学转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各1项,承担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品牌课程1门,出版规划教材4部。团队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已形成一支由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等在内的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背景与国际化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并指导学生获得“创青春”、“挑战杯”等国家及省部级竞赛一等奖18项。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研究生院 制图:操一铭 编辑:余佩 张超越

不亦过乎

湖北工业大学学子第6次斩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

11月24日,2020年“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共斩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成功提交参赛论文18项。湖北高校仅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我校研究生获国家一等奖。今年也是我校研究生第6次斩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殊荣。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自2003年开展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7届,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一项面向国内外在校研究生(含博士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的学术竞赛活动,是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大平台。我校于2009年开始组织培训参赛,10余年从未间断,今年研究生院、理学院及广大同学更是克服疫情等困难,自6月15日进行历时三个月的线上培训,并最终从全球14436支队伍中获得1项全国一等奖(本次共评选188项国家一等奖,获奖比例为1%),可谓百里挑一。我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突破竞赛本身,成为一种“求实、创新”的文化传承,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领导、兄弟部门和研究生学子共同的关注与支持。2020年竞赛期间,党委副书记蔡光兴、副校长李冬生,多次亲临现场指导鼓劲;研究生院、社会资源处、理学院等各级部门负责人多次看望参赛研究生,送慰问物资,温暖人心。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会议等精神,研究生院将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握“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线,坚持“党的领导、育人为本、需求导向、创新引领、改革驱动”原则,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学校和社会发展能力。来源:湖北工业大学 本期编辑 | 齐紫荆 文字来源 | 研究生院

类人猿

武汉理工大学怎么样

我是武汉理工大学16级化工专业的学生化工学院成立十余年,与其他学校的相同专业相比起步较晚,在武汉理工也是小学院,甚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个学院,我说我是制药专业别人还以为我是理学院的。我们的制药以化学为主,并非生物,虽然所谓“生化不分家”。 就学院内部来说,很多人都觉得化工专业要比制药好,为什么呢?因为化工的专业方向有三个,而制药的只有两个,借一句听别人说的话“化工好歹还有三个,你们制药才两个,基本没方向,还分什么专业啊,赶紧转专业转到我们化工来吧。。”我表示制药的就业率是比化工低一点(根据往年经验不成熟的数据表明),但我就是在制药,就不想转去化工。一个女孩子家没事干转什么化工啊(表示个人观点,没有贬低化工女生的意思)。而且!制药专业系男女比例(2011届)为一比一,三个班每个班的男生女生各19,这么好的比例!化工大概2比1。虽说化生学院小,但说实在话,本系老师很多都是年轻有活力,认真负责的老师,而且没有什么架子,很好接触,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每年有不少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参与省级国家级的比赛。竞争压力可谓是比大院小得多。(只要你肯坚持,肯上进,老师都能看的到你的努力。)说个实在话,其实环,化,生,材,药这几个专业,本科生出来普遍的薪酬待遇都会偏低,所以尤其是女生,想出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最好是读个好学校研究生,走入研发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环境舒适,薪酬可观的状态。此外,去了解现在所处的环境,认真的分析化工是否适合自己再做决定,如果你喜欢科研,请坚持。当然像材料这些大院肯定是有其优势,小院也有小院的特点,这要看你到底喜欢在什么环境下成长。总的来说,湖北地区录取线大致稳定在全省排名1w1~1w2千名左右,湖北地区以外招生计划较少,我校总共有两个主校区,船海类、能动、油储、航海、轮机、海事管理、物流类、思政与社工以及部分计算机专业位于余家头校区。还有三个热门专业,分别为材料、船海及机械类(车辆),选专业不要执着于热门专业,不要盲目跟风填报专业喔,大一下都有转专业机会。还有就是来校的早的话会有另外一个好处,来了以后去找辅导员,你要是你们班来的最早的话,那就要恭喜你了,你成为你们班的临时负责人的几率就很大了,这个职位以后多半就是班长了,但是...很辛苦...责任与好处并存么,来的时候可能有一些社团已经开始宣传了,最有特点的貌似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心理素质拓展协会”了,这三个协会是武汉理工历史最悠久的协会了,在每个学院都设有分会,但是其实总会和分会的关系貌似并不是很大,给人感觉总会只是传达一下精神、分配一些学校的任务罢了。

今我将出

武汉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21日讯(记者 候智 通讯员 魏韬)6月16日的西院大礼堂和6月17日的余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气氛隆重而热烈,武汉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分7场先后在两处举行。该校领导信思金、张清杰、王乾坤、夏江敬、康灿华、刘祖源、陈文、赵经、孟芳兵、王发洲、申祖武及校友代表王彦亮、杨姗姗、喻信东、聂亚煦、李青原、万守杰、徐刚出席。各学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2019届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赵经、副校长孟芳兵分别主持。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典礼上,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热情洋溢地作题为《传承理工之道 创造智慧人生》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全体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向顺利完成学业的2019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向为同学们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张清杰校长对毕业生说:“四年来,在课堂中、在操场上、在实验室里,处处留下了你们追求卓越、挥洒青春汗水、挑灯夜战到天明的身影,你们用创新奋斗、不懈追求诠释着我们的大学之道。”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在2019届毕业生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作为校长,张清杰寄语同学们:传承理工之道,立德修身,做有情怀的理工大人;传承理工之道,志向高远,做有眼界的理工大人;传承理工之道,虚怀若谷,做有格局的理工大人。他衷心地希望同学们传承理工之道,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创造属于自己的智慧人生。翻篇归零再出发,播种梦想再发力。张清杰校长说,“你们是55万校友中最年轻的成员,你们和学校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与你们息息相关,这是万水千山也无法阻断的根情”,“你们的事业就是学校的事业,你们的成功就是学校的成功,你们的荣辱就是学校的荣辱。不管走到哪里,你们都代表着武汉理工大学,你们就是武汉理工大学!”“踏进理工门,就是理工人;一朝理工人,一生理工情!” 张清杰校长充满深情地说,“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母校永远是你们人生的港湾,母校永远是你们心灵的家园,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祝你们一帆风顺,鹏程万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彦亮,中国敬业奉献好人、荆楚楷模、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英语教师杨姗姗,上市公司湖北泰晶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喻信东,广东精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亚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长江学者、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青原,湖北天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天成物业建设有限公司、湖北鸿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董事长万守杰,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管理部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刚等7位校友与毕业生分享了自己和同学们成长的故事及取得的成就,鼓励毕业生努力锻炼身体,不断学习,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毕业生代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李钊、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玉苏甫·买买提、理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宋余滨、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法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李淑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杨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万程鹏、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5级本科生黄莺先后发言。他们回忆了在母校度过的难忘岁月及成长收获,言语中充满了对母校、老师、家长、学友的感恩和眷恋。他们还在发言中表达了今后努力工作、学习与生活,不断追求卓越的决心。典礼上举行了学位授予仪式。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身着博士服的毕业生依次上台,张清杰校长为他们拨穗、颁发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随后,校领导为全体硕士毕业生一一拨穗、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校领导和相关学院院长为全体学士毕业生一一拨穗、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据悉,武汉理工大学今年共有1400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毕业。

穷美究执

华为武汉研究所到武汉理工大学调研交流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万新安)5月29日,华为武汉研究所所长张继超一行8人到武汉理工大学调研交流,该校校长张清杰,副校长王发洲、王世杰出席座谈会,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老师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副校长王发洲主持。会上,华为武汉所负责人介绍了华为公司的情况以及与学校合作情况,学校学工部、研究生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校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毕业生到华为就业等情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硅酸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关老师介绍了科研项目及进展情况。双方还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进行了交流。张继超表示,武汉理工大学是华为武汉研究所在疫情发生以来调研交流的第一所高校,他对学校向华为输出人才以及科技合作方面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谢,希望进一步加大与学校合作力度与广度。张清杰在讲话中指出,学校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华为开展更为深入全面的合作,要把华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继续扩大并加深与华为公司的科技合作,同时还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更高质量的合作。会前,张继超一行参观了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