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20中关村论坛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介绍中国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时提到的:今冬明春疫情将继续存在,局地可能出现暴发!钟南山院士表示,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最根本的办法。近日,数十万人次接种国产新冠灭活疫苗0感染,更是印证了这一说法的权威。正在武汉参与疫苗生产车间安全评审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表示:大概11月或12月,普通人就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新冠疫苗真的来了!2020年国际服贸会期间中国生物展台上的新冠灭活疫苗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中国生物武汉所疫苗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3月16日,全世界第一针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武汉注射。5月,全球第一份疫苗人体数据也在武汉发布。从武汉生产的疫苗,将成为最终打响彻底战胜疫情的最后一枪。“不用看别人脸色研发”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在武汉落成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今天举行的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透露,目前中国已有11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款进入三期临床试验。近日,美媒《财富》(Fortune)杂志承认,中国疫苗研发公司正处于全球研发竞赛的“头位”(pole position)。6月23日,阿联酋卫生部长向中国生物颁发临床试验批准文件,标志着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正式启动。疫苗研发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往往耗时漫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疫苗研发与时间赛跑。2月1日,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迅速开展合作,启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攻关项目。4月12日,由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一类新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并同步启动Ⅰ/Ⅱ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6月16日,由Ⅰ/Ⅱ期临床研究阶段性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7月1日,具备年产1亿剂量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能力的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在武汉落成。该项目为实现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科学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硬件保障。中国生物于北京和武汉两个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疫苗生产车间年产能合计可达3亿剂,保证了新冠疫苗的可及性。据了解,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项目于3月开工,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实现预定目标,创造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车间建设的又一个“火神山”速度。9月7日,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展出了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自研制的3款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这3款疫苗均已纳入国家高风险暴露人群紧急接种方案。“武汉疫苗,武汉制造”,没有人比武汉人更加懂得这八个字的珍贵,也没有一座城市比武汉更能掂出这八个字的分量。一粒种子,从萌芽到大树参天,关键在土壤。武汉生物产业的飞速发展,是疫苗得以迅速研制成功的基础,为最终战胜疫情提供有力了科技支撑。武汉生物产业军团成全球疫苗研发急先锋中国生物武汉所疫苗的有效成分是WIV04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抗原,WIV04毒株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院石正丽等人成功分离得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同时拥有中国唯一一个p4(生物安全最高等级)生物实验室。 2015年,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在武汉建成,2018年,通过了国家卫计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现场评估,成为中国首个正式投入运行的P4实验室,这标志着我国具有开展高级别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能力和条件。(P4实验室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被称为病毒研究领域的“航空母舰”。)正如《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所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以光谷生物城为代表的武汉生物产业发挥了它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光谷生物城一直被视为武汉生物医药产业核心载体。12年前,高新大道旁的二妃山尚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这里成为迈瑞、华大、联影等世界生物产业巨头集聚的光谷生物城,24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共筑大健康产业研制高地。新药在研项目超过400个,总收入超1000亿元,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三。《人民日报》盛赞光谷生物城,从0到1裂变发展武汉的各种生物黑科技产品瞄准产业制高点,不求一时之快,不逞一时之时。武汉生物医药产业的后劲,源自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投入。这里,人才是最珍贵的资源。4位诺贝尔奖得主入驻,陈焕春、邓子新等21位院士在此坐镇,拥有23位国家“千人”、67位湖北“百人”、19位“武汉城市合伙人”、485个光谷“3551”高层次生物人才团队,其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超过80%。这些高层次人才团队带来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始创新项目、资金、理念和视野,源源不断释放出创新动力。武汉除了持续引进和培育企业外,还建设了专业孵化器及加速器,搭建了多个专业公共服务平台。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WEBIO”)同时整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高校院所资源,共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经历疫情大考的武汉,在生物产业领域的布局也愈发清晰。“按照‘一城一园四区’规划布局,实现新药创制重大突破,推动医疗器械提档升级,提升精准医疗能力水平,促进微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抢占生物育种发展高地,加速大健康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着力打造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新发布的《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明确提出。《武汉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9~2035年)》提出,到2025年,武汉大健康产业总收入将达8000亿元,新培育100亿级企业5家至8家;到2030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13200亿元,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武汉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人才储备,是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基础。九州通医药集团董事长刘宝林表示,首先,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医药流通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其次,以研发、生产为主的光谷生物城,以流通和健康管理为主的龙阳医药谷,以及武汉地区众多的高等院校和高水平医院等,都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可以说,一个城市、一个省的竞争力到底强不强,创新研发投入会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在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2019年湖北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957.9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占比2.09%,居全国第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武汉实现创新指数“三连跳”,在全球创新指数的位次由43位、38位,上升至今年的29位。创新驱动是始终如一的战略定力,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持续不变的发展模式。——激活主体要素,让企业、政府、大学、机构“劲往一处使”。——突破功能要素,探索制度、技术和管理的机制创新。——优化环境要素,让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因充分涌流。时至今日,以光谷生物城为“火车头”,对内打通产业生态链,对外辐射“1+8”城市圈,最终构建起一个湖北生物大生态圈,这一套独特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了可供其他省市借鉴、复制的“湖北模式”。土壤的好坏,核心在生态。环境竞争力,最终将决定产业和创新的竞争力。一个重视研发、重视创新的企业或者城市,就会具备高等级的竞争力。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业已驱动,产业腾飞,蓄势待发。第一批新冠疫苗的志愿者武汉人!“Hello 大家好,我是朱傲冰,今天是3月22日,天气阴,是我接种新冠疫苗的第4天。刚测过体温,36.5度,身体状况良好,暂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大疫当前,你我同在,加油!”“其实开始也有担心,武汉当时还在封城,志愿者从哪里找。”陈薇院士说。她没想到的是,公布108个志愿者名额后,两天内竟有5346人报名,甚至有夫妻两人来参加试验的,“如果他们夫妻俩都感染了,孩子就没人照看了。这让我非常感动,真的是英雄的武汉人民。”当晚,人民日报官微推送的这则短视频,让无数人热泪盈眶。视频中的主人公朱傲冰,是108名首批重组新冠疫苗「志愿试药人」中的一员。陈凯结束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武汉一家渔具店老板陈凯也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普通的武汉人,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刷新闻,时而难过时而感动,就想自己也能在抗击疫情中贡献一份力量。”他说。志愿者小米说,“我只是觉得自己刚刚好符合条件,没有太多负担,能承受结果,偶尔也想脱离一下低级趣味的一个普通人,真该感谢的是所有站在普通人面前的人。”4月12日,II 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在武汉开始受试者接种试验。84岁高龄的武汉老人熊正兴成为II 期临床试验中的年龄最高的志愿者。如果说,医护人员为我们筑起了防疫的城墙,那么「志愿试药人」,便是为我们从荆棘之中劈开了一条出路。“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我们下定决心前行的时候,哪儿挡得了我们。这座英雄的城市,平民英雄随处可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说,应当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湖北和武汉的新的发力点,结合已有的武汉江夏、蔡甸,以及省内的黄冈、恩施等地的相关产业布局,推动公共防疫产业做大做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叶青认为,经过这次疫情,健康医疗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武汉市可以建成“健康之都”为目标。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是伟大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历经大战大考的武汉,正在奋力将伟大抗疫精神转化成疫后重振的强大力量。从“风暴眼”到风向标,9月24日,武汉将再迎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这是国内生物产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全球生物产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和业界翘楚将同台论道。“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这座城的人们知道目的地在哪里,需要坚守什么,无论涨潮落潮,都会坚定不移的以自己的姿态向前走去。来源:楚天都市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湖北常态化防控疫情时代 “互联网+新业态”助力企业复产复工5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聚力·共擎 2020巨量引擎城市峰会武汉云论坛”获悉,由于疫情对出行的限制,“宅经济”的崛起短时间内对居民的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线上消费、远程办公等行业都产生了直接利好。根据专家预测,如果疫情长期持续,国内商业模式将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在中长期更大规模地转向线上,届时像巨量引擎等一批线上营销平台将迎来高增长。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预测称,“未来全球贸易衰减乃至逆全球化加剧的可能性很高,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服务业,尤其是电商为代表的服务业。由于我国城镇化与交通便利的优势,企业的分销成本不高,叠加疫情冲击的影响,电商崛起势不可挡。国内内需带动制造业复苏,国内经济自生长或者自我实现,如此一来,未来我国保持4%以上的经济增速是有保障的。”湖北是这次疫情中我国受影响最大的省份。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湖北的复产复工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对湖北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冲击,一季度GDP增速近负40%,第二产业下滑48%,第三产业下滑33.3%。不过,自4月8日武汉解封后,在湖北省政府出台的“30条”支持下,湖北经济增速将逐渐向潜在产出回归。以“互联网+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崛起。今年4月,湖北自贸区挂牌成立三周年,其中已有80多家国内外知名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企业到武汉片区设立第二总部,这种集聚效应正在发挥作用。对于新经济业态的未来发展,湖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杨本初表示,”湖北自贸区的定位是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区的作用。打造这两个区,首先需要依托的就是人才。从战略定位和产业需要对人才进行政策优化,吸引人才,把高端人才留在自贸区。“在杨本初看来,疫情发生以后,湖北自贸区针对性地推出了《关于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措施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留住人。”湖北特别是武汉地区本身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个政策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科研人员、在校学生、毕业的高科技人才和海外人才来说有很大的含金量,只有把他们留住,吸引他们,自贸区两大试验区和集聚区就会做得更实、更强、更优。“根据湖北省政府此前印发的《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未来湖北要大力推动线上消费等宅经济、云生活消费新模式。对此,湖北银行行长赵军也指出,央行出台了专门针对湖北地区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以降息为例,央行一个是从总量上来促进整体的市场利率走低,另外是通过基础利率LPR下调来引导金融机构的利率下行,最终让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从湖北银行今年一季度的贷款利率和去年同期相比就下调了1.2个百分点。从降准来看,这次央行是通过对农村的金融机构或者省域范围的省商业银行,分两次总体降10个百分点。“作为从武汉走向全国的知名企业,周黑鸭对于疫情刺激线上业务发展也深有体会。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宇晨也表示,周黑鸭在特殊时期,将"发展线上"作为核心战略,未来,周黑鸭将不断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提升线上竞争力,迎合95、00后消费群崛起以及5G时代新趋势。”像巨量引擎等顺应技术趋势的平台,不仅帮助湖北企业复工复产,还深层帮助企业去探索数字化营销方式升级,带来长远意义。“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谭明猛 通讯员郭军、丽萍)11月11日,为期4天的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武汉本土企业嫦娥医学集团携18款抗衰老产品参展,鲟鱼蛋白肽咀嚼片和古得宁·肽度酒荣获湖北省“黑科技”奖,首次全球亮相。据了解,本届博览会以“健康共同体,科技创未来”为主题,涉及抗疫物资、医疗器械、生化药品、医疗科技、国际医养、中医中药、健康金融等10余个领域,涵盖大健康领域全产业链,共计2000余家参展商和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参会。本次健博会登陆了纽约时代广场,向世界展示了武汉提振经济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信心。嫦娥医学集团参展现场。 通讯员 供图嫦娥医学集团作为此次盛会的受邀方,除了11月13日现场推介鲟鱼蛋白肽咀嚼片和古得宁·肽度酒两款全球首发新品外,还携人工智能诊断触达、妆食同源美颜抗衰老、功能性生物食品抗衰老、个性化精准定制抗衰老以及生物抗衰酒五大版块16款产品精彩亮相,为全民健康助力。在新技术创新推介会上,毕业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希博士,嫦娥医学嫦娥创新生物联盟秘书长、技术总监樊锋凯博士,作为嘉宾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研讨论坛的专家,分享了集团最新生物抗衰老科研技术成果,详细介绍了古得宁·肽度酒和鲟鱼蛋白肽咀嚼片两款新品。鲟鱼蛋白肽咀嚼片、古得宁·肽度酒推介会和展区现场。 通讯员供图据樊锋凯介绍,肽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连接中必不可缺少的小分子物质,是人体必不可缺少的组织成分。通常肽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屏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效。另外,肽还能够调节人体的胆固醇代谢、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和内分泌的分泌状态。鲟鱼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组织齐全,对强身健体、益脑明目的效果最为显著。对长期腰痛以及有胃病的人来说,更是一个绝不可少的良药。鲟鱼还有高质量的鱼胶,长期食用可以祛斑、去皱、还能平衡油脂。集祛痘、祛斑、去皱、使肌肤富有弹性,面色红润于一身,是美容化妆最好的生物原料。鲟鱼蛋白肽咀嚼片,即鲟鱼蛋白肽,来源“古生物基因”,平均分子量小,更高效率吸收,适合体弱多病及亚健康群体的快速滋补调理,治未病的社会意义巨大。该咀嚼片具有全产业链独家产品、稀缺古生物鲟鱼资源、独创鲟鱼低聚肽酶解工艺、低聚肽平均分子量在540Da以下等特点,能补充机体营养,提高细胞运转、代谢及合成能力;还可以提高亚健康人群的免疫力和精气神。古得宁·肽度酒,酒精度51%vo,是酱香型生物酒,选用鲟鱼肽和茅台镇的酱香型白酒为原料,二者的碰撞和高度融合,是现代生物科技与茅台镇千年酿酒技艺的完美结合,该酒具有“代谢快,伤害少,不伤神经,易醒酒”的新生物技术创新优势与突出的功能化特点。古得宁.肽度酒经过1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工艺,实行生物配制,实现了零甲醛乙醛,最终解决了醉酒后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即不呛口、不烧胃、酒精味不重、醉后不头疼等。肽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肽度酒能快速代谢掉酒,最大限度降低对人体的伤害,改变了代谢的顺序,是酒行业的一次革命。据进一步了解,嫦娥医学集团坐落于武汉光谷生物城,是“生物抗衰老技术驱动型”企业,旗下有7家子分公司,共同围绕“助千万家康乐美”的愿景而打造系列产品。集团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全闭环的前沿科技公司,业务涵盖AI衰老诊断医疗器械、抗衰老精准定制工程中心、外用级生物性美颜抗衰老、食品级功能性生物抗衰老、创新型抗衰老系列酒业、药业制造生产等,2020年,集团产能将破亿元大关,是大健康产业极具成长性的企业之一。
15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榜单。入选名单中,有多名抗美援朝老战士、脱贫致富能手,还有为武汉战疫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企业家等。他们是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特等功臣文汉春、在科研岗位再立功勋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赵云坤、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的返乡能人程纲全、从癌症病人到致富能手的励志典型陈忠华、战疫又战汛的党员志愿者汪洋、带出一众高徒的武汉公交“牛教练”杨谦华、“流动花朵班”的“筑梦师”余婧、身患癌症仍坚守抗疫一线100多天的“小巷总理”雷莉华、全力支持武汉保卫战的民营企业家余丹、为全球战疫贡献武汉科技力量的学者型企业家陈莉莉。三季度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奋力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经单位申报、初评,经道德模范、媒体记者、领导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投票等环节,最终产生第三季度“武汉楷模”榜单。全市将进一步加大向楷模学习、宣传力度,激励和动员全市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为加快实现武汉疫后重振、浴火重生,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2020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入选者文汉春: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特等功臣文汉春,男,87岁,中共党员,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五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上甘岭战役打响时,文汉春担任志愿军15军29师86团3营9连2排通信员兼第二战斗小组组长。1952年11月17日上午10时许,2排作为尖刀排对上甘岭8号阵地发动了反击,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了驻守在8号阵地上的两个加强排敌军。当时敌我伤亡都很大,文汉春所在的第二战斗小组4名同志都负了轻伤。为了守住8号阵地,文汉春同志先后4次向身负重伤的排长请示,要求继续攻打邻边的无名高地。征得了排长的同意,他带领其他3名战士对无名高地发动了攻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越战越勇,在友军3名战友的配合下,终于攻占了无名高地。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当时职务最高的文汉春,沉着冷静,指挥战友们利用敌军遗弃在战场的武器,在战壕前作战,打垮了敌军数十次的进攻,他个人毙敌100余名。后在战斗中负伤,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几次主动放弃回国治疗的机会,坚持留在朝鲜回到原部队。战役结束后,他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获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予志愿军的“和平万岁”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会议颁发的国旗勋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赵云坤:在科研岗位再立功勋的抗美援朝老兵赵云坤,男,86岁,中共党员,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八中心军休干部。1950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赵云坤作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战士,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白马山战役。1952年7月白马山战役时,赵云坤作为卫生员配合三排守备394.8高地。在坚守了三天三夜之后,三排八班的班长、副班长相继牺牲,多名同志负伤,他挺身而出,为大家加油鼓劲,组织同志们击退敌人十多次的进攻。他还利用有利地形,给七班运送弹药,使得七班成功击毙、击伤敌人上百名。战斗中,他被敌人炮火炸起的石头击中,忍受着剧痛继续战斗,导致腰部永久性损伤(七级伤残)。因作战英勇,赵云坤荣立大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先后被师部、团部授予“卫生人员的榜样模范四大员”和“模范八大员”称号。战争结束后,赵云坤积极考学,奋斗在医学科研岗位上,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残疾人康复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并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程纲全: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的返乡能人程纲全,男,48岁,中共党员,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新洲区五届人大代表。2005年9月,在外事业有成的程纲全被村民选为村书记,为了改变村子落后面貌,他毅然回乡。从改善道路设施做起,他主动捐款,耗时多年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使全村近10公里道路全部硬化、刷黑。引进和创办了点溪园、旭华园、凤鸣、乐田等骨干生态农业企业5家,形成了古法红糖、精品苗木、茶叶种植、生态养殖、休闲疗养等主导产业,为农民提供就近务工年5万余工次,年务工增收400余万。积极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为村民带来务工收入共计200万余元,其中带动16户贫困户户均创收6317元。(新洲区委宣传部推荐)陈忠华:从癌症病人到致富能手的励志典型陈忠华,男,43岁,黄陂区木兰乡姚湾村郭家冲村民。2007年,陈忠华被确诊患上结肠淋巴癌。经过多次放疗、化疗,2009年底,医生对他作出“最多还能活几个月”的诊断,此时他已耗尽家财。妻子拿出所有积蓄,卖光家中存粮和油,举债10多万元为丈夫治病。2015年,武汉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陈忠华被村里列为重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科技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始养殖黑山羊。虽身患重病,但作为一家之主仍自强不息,带领一家人勤劳苦干,每天放羊、做家务、做农活、打零工,2017年,陈忠华全家挣了近5万元,实现了脱贫。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响当当的致富能手,成为木兰乡乃至整个黄陂区的“脱贫励志典型”,发挥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黄陂区委宣传部推荐)汪洋:战疫又战汛的党员志愿者汪洋,男,44岁,中共党员,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汪洋舍小家、顾大家,主动应战、冲锋一线,多方链接资源,120天里组织和参加了青山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天津援汉医护后勤志愿服务队、敬老院送餐志愿服务队等多个服务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参与组建善后志愿服务小组,编写哀伤辅导手册,指导志愿者抚慰逝者家属。防汛当急,他迅速响应,招募志愿者对沿江段来回巡查。(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杨谦华:带出一众高徒的武汉公交“牛教练”杨谦华,男,39岁,中共党员,武汉公交集团公交四公司337路线管员,是武汉公交集团四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也是该公司技能比武大赛总教头。杨谦华曾获得2015年度第三届“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10.5米柴油手动挡)节能技术标兵银奖、2015年9月获得武汉市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客车驾驶项目比赛铜奖、2018年5月入选汉阳区“知音英才计划”(高技能类)。他还带领徒弟40余人参加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屡创佳绩,“杨教头”的名号就此传开。“杨教头”之可贵,并不仅仅在于其自强,而在于其德艺传承所带来的队伍强。(市国资委、市公交集团推荐)余婧:“流动花朵班”的“筑梦师”余婧,女,42岁,青山区钢城十七小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余婧被称为“流动花朵班”的“筑梦师”,用六年的时间带领“流动的花朵班”,用阅读滋养、丰富学生心灵,成立了“农民工雅行家长读书会”和“小蜜蜂师生读书会”,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推行“流动小书房”,让“流动的花朵”拥有走出乡村、拥抱城市、获得幸福的能量。疫情防控期间,余婧一边做志愿者,一边录制“停课不停学”线上培训课程,还带领班级孩子们书写了40万字日记和这座城市一起坚强,一起成长,这本日记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命名《少年记“疫”》,被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教师博物馆收藏展览。(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雷莉华:身患癌症仍坚守抗疫一线100多天的“小巷总理”雷莉华,女,47岁,中共党员,江岸区沈阳社区书记。疫情防控期间,她虽然身患癌症,却依然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靠前指挥,连续100多个日夜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社区干部的风采。她帮助患者联系医院,协助转运患者,累计护送40名患者到医院,22名患者到隔离点,47名密接者集中留观。辖区居住的困难群体和老人多,人口流动性大,为让居民疫情防控期间安心“宅”家,她组建民生保障志愿服务队,新建了4个微信群,收集居民需求。服务特殊群体,为222名老人、143名残疾人等送去生活物资。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近2000次,组织为居民买药506人次,为63名滞汉人员提供帮助,向400位居民提供义务理发。(江岸区委宣传部推荐)余丹:全力支持武汉保卫战的民营企业家余丹,男,46岁,九三学社社员,武汉光合无限营销有限公司CEO,武汉光合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昌区新联会副会长。疫情防控期间,余丹先后筹集近50万元的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包括5200件医用防护服、6万个医用口罩等,送到多家医疗单位及30多个社区一线。牵头组建70人的区新联会防疫志愿者团队,承担了15个省份2936名医护人员的接机接站服务。个人参与公共场所防疫消毒2万平方米以上。余丹积极投身疫后复工复产工作,为经济重振贡献智慧和力量。针对武汉市中小微企业复商复市中急需市场推广品牌营销的问题,与共青团武汉市委共同发起“微光计划”,助力企业复苏。(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陈莉莉:为全球战疫贡献武汉科技力量的学者型企业家陈莉莉,女,46岁,中共党员,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莉莉博士带领明德生物,历经10年的艰苦奋斗,由最初6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为700多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疫情阻击战的最艰难时刻,陈莉莉克服交通、人力等方面困难,指导研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该测试盒于3月12日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并相继取得欧盟CE准入、澳大利亚TGA认证,满足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现场的快速检测需求。(市妇联推荐)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15日讯 15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榜单。入选名单中,有多名抗美援朝老战士、脱贫致富能手,还有为武汉战疫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企业家等。他们是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特等功臣文汉春、在科研岗位再立功勋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赵云坤、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的返乡能人程纲全、从癌症病人到致富能手的励志典型陈忠华、战疫又战汛的党员志愿者汪洋、带出一众高徒的武汉公交“牛教练”杨谦华、“流动花朵班”的“筑梦师”余婧、身患癌症仍坚守抗疫一线100多天的“小巷总理”雷莉华、全力支持武汉保卫战的民营企业家余丹、为全球战疫贡献武汉科技力量的学者型企业家陈莉莉。三季度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奋力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经单位申报、初评,经道德模范、媒体记者、领导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投票等环节,最终产生第三季度“武汉楷模”榜单。全市将进一步加大向楷模学习、宣传力度,激励和动员全市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为加快实现武汉疫后重振、浴火重生,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2020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入选者事迹材料>>>文汉春: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特等功臣文汉春,男,87岁,中共党员,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五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上甘岭战役打响时,文汉春担任志愿军15军29师86团3营9连2排通信员兼第二战斗小组组长。1952年11月17日上午10时许,2排作为尖刀排对上甘岭8号阵地发动了反击,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了驻守在8号阵地上的两个加强排敌军。当时敌我伤亡都很大,文汉春所在的第二战斗小组4名同志都负了轻伤。为了守住8号阵地,文汉春同志先后4次向身负重伤的排长请示,要求继续攻打邻边的无名高地。征得了排长的同意,他带领其他3名战士对无名高地发动了攻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越战越勇,在友军3名战友的配合下,终于攻占了无名高地。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当时职务最高的文汉春,沉着冷静,指挥战友们利用敌军遗弃在战场的武器,在战壕前作战,打垮了敌军数十次的进攻,他个人毙敌100余名。后在战斗中负伤,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几次主动放弃回国治疗的机会,坚持留在朝鲜回到原部队。战役结束后,他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获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予志愿军的“和平万岁”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会议颁发的国旗勋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赵云坤:在科研岗位再立功勋的抗美援朝老兵赵云坤,男,86岁,中共党员,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八中心军休干部。1950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赵云坤作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战士,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白马山战役。1952年7月白马山战役时,赵云坤作为卫生员配合三排守备394.8高地。在坚守了三天三夜之后,三排八班的班长、副班长相继牺牲,多名同志负伤,他挺身而出,为大家加油鼓劲,组织同志们击退敌人十多次的进攻。他还利用有利地形,给七班运送弹药,使得七班成功击毙、击伤敌人上百名。战斗中,他被敌人炮火炸起的石头击中,忍受着剧痛继续战斗,导致腰部永久性损伤(七级伤残)。因作战英勇,赵云坤荣立大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先后被师部、团部授予“卫生人员的榜样模范四大员”和“模范八大员”称号。战争结束后,赵云坤积极考学,奋斗在医学科研岗位上,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残疾人康复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并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程纲全: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的返乡能人程纲全,男,48岁,中共党员,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新洲区五届人大代表。2005年9月,在外事业有成的程纲全被村民选为村书记,为了改变村子落后面貌,他毅然回乡。从改善道路设施做起,他主动捐款,耗时多年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使全村近10公里道路全部硬化、刷黑。引进和创办了点溪园、旭华园、凤鸣、乐田等骨干生态农业企业5家,形成了古法红糖、精品苗木、茶叶种植、生态养殖、休闲疗养等主导产业,为农民提供就近务工年5万余工次,年务工增收400余万。积极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为村民带来务工收入共计200万余元,其中带动16户贫困户户均创收6317元。(新洲区委宣传部推荐)陈忠华:从癌症病人到致富能手的励志典型陈忠华,男,43岁,黄陂区木兰乡姚湾村郭家冲村民。2007年,陈忠华被确诊患上结肠淋巴癌。经过多次放疗、化疗,2009年底,医生对他作出“最多还能活几个月”的诊断,此时他已耗尽家财。妻子拿出所有积蓄,卖光家中存粮和油,举债10多万元为丈夫治病。2015年,武汉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陈忠华被村里列为重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科技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始养殖黑山羊。虽身患重病,但作为一家之主仍自强不息,带领一家人勤劳苦干,每天放羊、做家务、做农活、打零工,2017年,陈忠华全家挣了近5万元,实现了脱贫。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响当当的致富能手,成为木兰乡乃至整个黄陂区的“脱贫励志典型”,发挥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黄陂区委宣传部推荐)汪洋:战疫又战汛的党员志愿者汪洋,男,44岁,中共党员,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汪洋舍小家、顾大家,主动应战、冲锋一线,多方链接资源,120天里组织和参加了青山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天津援汉医护后勤志愿服务队、敬老院送餐志愿服务队等多个服务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参与组建善后志愿服务小组,编写哀伤辅导手册,指导志愿者抚慰逝者家属。防汛当急,他迅速响应,招募志愿者对沿江段来回巡查。(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杨谦华:带出一众高徒的武汉公交“牛教练”杨谦华,男,39岁,中共党员,武汉公交集团公交四公司337路线管员,是武汉公交集团四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也是该公司技能比武大赛总教头。杨谦华曾获得2015年度第三届“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10.5米柴油手动挡)节能技术标兵银奖、2015年9月获得武汉市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客车驾驶项目比赛铜奖、2018年5月入选汉阳区“知音英才计划”(高技能类)。他还带领徒弟40余人参加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屡创佳绩,“杨教头”的名号就此传开。“杨教头”之可贵,并不仅仅在于其自强,而在于其德艺传承所带来的队伍强。(市国资委、市公交集团推荐)余婧:“流动花朵班”的“筑梦师”余婧,女,42岁,青山区钢城十七小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余婧被称为“流动花朵班”的“筑梦师”,用六年的时间带领“流动的花朵班”,用阅读滋养、丰富学生心灵,成立了“农民工雅行家长读书会”和“小蜜蜂师生读书会”,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推行“流动小书房”,让“流动的花朵”拥有走出乡村、拥抱城市、获得幸福的能量。疫情防控期间,余婧一边做志愿者,一边录制“停课不停学”线上培训课程,还带领班级孩子们书写了40万字日记和这座城市一起坚强,一起成长,这本日记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命名《少年记“疫”》,被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教师博物馆收藏展览。(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雷莉华:身患癌症仍坚守抗疫一线100多天的“小巷总理”雷莉华,女,47岁,中共党员,江岸区沈阳社区书记。疫情防控期间,她虽然身患癌症,却依然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靠前指挥,连续100多个日夜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社区干部的风采。她帮助患者联系医院,协助转运患者,累计护送40名患者到医院,22名患者到隔离点,47名密接者集中留观。辖区居住的困难群体和老人多,人口流动性大,为让居民疫情防控期间安心“宅”家,她组建民生保障志愿服务队,新建了4个微信群,收集居民需求。服务特殊群体,为222名老人、143名残疾人等送去生活物资。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近2000次,组织为居民买药506人次,为63名滞汉人员提供帮助,向400位居民提供义务理发。(江岸区委宣传部推荐)余丹:全力支持武汉保卫战的民营企业家余丹,男,46岁,九三学社社员,武汉光合无限营销有限公司CEO,武汉光合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昌区新联会副会长。疫情防控期间,余丹先后筹集近50万元的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包括5200件医用防护服、6万个医用口罩等,送到多家医疗单位及30多个社区一线。牵头组建70人的区新联会防疫志愿者团队,承担了15个省份2936名医护人员的接机接站服务。个人参与公共场所防疫消毒2万平方米以上。余丹积极投身疫后复工复产工作,为经济重振贡献智慧和力量。针对武汉市中小微企业复商复市中急需市场推广品牌营销的问题,与共青团武汉市委共同发起“微光计划”,助力企业复苏。(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陈莉莉:为全球战疫贡献武汉科技力量的学者型企业家陈莉莉,女,46岁,中共党员,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莉莉博士带领明德生物,历经10年的艰苦奋斗,由最初6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为700多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疫情阻击战的最艰难时刻,陈莉莉克服交通、人力等方面困难,指导研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该测试盒于3月12日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并相继取得欧盟CE准入、澳大利亚TGA认证,满足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现场的快速检测需求。(市妇联推荐)(记者胡雪璇 通讯员胡晓蕾 黄小阳整理)【编辑:朱晨颖】
如今,随着物联网科技和5G网络的出现可以说极大的推动了数据和计算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基础设施的负担加大,挖掘数据的需求也增大,导致了智能应用的数量剧增。 而边缘计算也是在这个时候兴起,这是指在靠近传感器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分布式的一个平台,可以说边缘计算科技是现如今的重要发展方向,他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不仅能提高网络和应用的实时性,对于开放设备和网络的控制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而物联网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经推动边缘计算向更深层次发展。那么什么是边缘计算科技呢?其实边缘计算就是在接近传感器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分布式的开放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边缘计算汇聚连接、计算、存储、智能等资源进行结合,能够达到更快的网络服务效应,并且形成一个面向物联网的新计算体系。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边缘计算能够充分的满足系统在实时业务、智能应用、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可以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用户在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一些需求。边缘计算一般是由云端系统、本地核心节点以及一些普通的设备组成,云端系统负责设备的管理、核心节点则是路由器或者网关,能够提供本地计算和信息转发的能力,普通的设备则是指接受指令和上传数据,而作为网关设备的物联网科技除了要转换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并且对设备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智能化,能够具备一定的底层节点设备管理功能。边缘计算科技可以通过缩短设备以及提供给设备资源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跳数,消除互联网在延迟和带宽方面的限制,然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应用种类。 除了边缘计算之外,计算系统和存储系统其实也在边缘,因为它需要更加接近生成所处理的数据的部件、设备或是应用,早在 前几年思科就曾研制了其雾计算,将云计算科技引入到网络边缘。实际上,雾是标准,边缘是概念。雾实现了边缘计算概念中的可重复结构,那样企业就可以将计算推送到集中系统或云之外的地方,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可以说,边缘计算科技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以说这是一种解决方案,也是一种云服务,它是由于用户的需求来决定的,其实边缘计算更准确说就是一种 IT 和IC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7月7日至13日,2019年“华中大-麻省理工”夏令营在我校举办。活动由国际教育学院和生命学院共同主办、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ICA)承办,以生物研究为主题,开展了生物特色日、趣味互动沙龙、汉语文化交流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夏令营筹备期间,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兼SICA协会指导教师严薇为SICA协会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场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她指出,“华中大-麻省理工”夏令营作为SICA协会的特色项目,每年吸引了校内众多中外学生入营交流。本期夏令营为期一周,将通过紧凑充实的学术沙龙和文化参观,搭建中外青年人文交流的平台,发挥高校在民心相通、民间外交中的载体作用,培养中外青年的友谊。7月7日,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国际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4名国际学生和来自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SICA协会的20余名中国学生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SICA协会负责人、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的童沌洲同学,对中外学生营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各位营员展现风采,广交朋友。随后举行的“分组破冰”活动环节让营员们迅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7月8日,在生命学院辅导员周钰老师的带领下,中外学生营员们参加了谢尚县教授关于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的生物降解与资源化利用的主题讲座。谢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营员们既丰富了生物知识,又接触到了科研前沿动态,中外学生营员纷纷和谢教授进行互动交流。随后,谢教授还带领大家参观了环境资源生物技术研究所,并鼓励中外学生们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下午营员们前往光谷生物城,参观了武汉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了解了东湖高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夏令营期间,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学生结合学科背景与时代需求,为中国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思维设计、基础编程、以及简单的生态系统模拟等学术沙龙,并和中国同学分享了在麻省理工的学习生活经历。学术沙龙课堂上,中外营员们积极互动交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营员们还一同前往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武汉科技馆等武汉地标建筑,了解武汉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7月13日下午,SICA协会举办了结营仪式。中外学生营员共同回顾了本期夏令营期间收获的专业知识和结下的深厚友谊,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来到武汉、来到华中大,和中国青年同学们进行更深入广泛地交流和学习。据了解,每年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中心派遣数名美国学生暑期来校交流,并由国际教育学院指导SICA协会承办“华中大-麻省理工”夏令营活动,促进了中美青年学生交流互鉴,搭建了中外名校学生国际交流的新平台。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孵化服务中心位于基地大楼B座,总面积5592平方米,可供使用面积4030平方米,经过3年多的运营整合,目前已拥有一支在孵化运营管理、项目申报、投融资等领城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为入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产学研基地孵化,基地大楼设计,现代、时尚,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理念,配套功能齐全,是学校从事高水平项目研发、兴办教育和提供创业创新服务的理想平台。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学术背景,已吸引入驻了一批电子信息、 移动物联,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城的高科技企业,现有入孵企业/团队16家,均为高科技企业,是各类初创企业从事高水平项目研发的理想平台。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建设新农科,需要围绕农业系统价值链、农业产业生态链、农业产品健康链,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为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提供全域支撑华中农大目前已有生物学、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还有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这些都是建设新农科的底气所在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伟“宏农学,扬国光”,华中农业大学(下称“华中农大”)因农而生,视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研发高水平科技成果为初心和本分,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设新农科,培养契合新农科内涵的一流创新人才。新农科新在何处?要对传统农林学科进行哪些升级迭代?如何在助力脱贫攻坚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农科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为此专访了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不断提升农科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贡献力《瞭望》:农林类高校天然肩负着强农兴农的使命,请介绍一下华中农大在担负这一使命中的贡献和特色。李召虎:华中农大已走过122年办学历史,育人兴农是我们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追求。从19世纪90年代末倡导“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唱响“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再到21世纪初凝练“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多年来学校不断与时俱进担负强农兴农使命,塑造了一批知农爱农人才。截至目前,学校已培育20余万毕业生,包括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还有13位两院院士,且在农业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比如,在国际上率先发现紫云英根瘤菌的共生体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群,发现世界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还培育出畅销市场的杜湖猪,研发出防控重大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的方案及产品,此外,选育的柑橘良种更是造福广大革命老区、库区和贫困山区。《瞭望》:回看华中农大一路走来的时间轴和成就史,你认为今天的华中农大走到了什么阶段?当下华中农大的发展定位是什么?李召虎:华中农大是一所具有重要国家战略地位的高校,只是过去大家印象中的华中农大主要辐射长江流域的湘楚大地,而现在学校要将视野扩大到国家战略层面,研究诸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等大问题,不断提升农科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贡献力。进入新时代,学校倡导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力、实践创新力、全球胜任力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2019年4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这也是华中农大在新时代的新定位。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学生正在采茶 刘博文摄擘画新农科蓝图《瞭望》:2018年8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文件提出发展新农科,华中农大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高水平农林类大学之一,当仁不让承担着建设新农科的重任。你怎么理解新农科建设在当下的时代背景?请谈谈华中农大在新农科建设上有哪些特殊优势。李召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都对高等农林教育提出了迫切的改革需求。一方面,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幅延伸,农村向多功能化空间演变,但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成为国家现代化的短板之一。另一方面,农科高等教育与农业产业“两张皮”现象突出,农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难以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农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新农科建设就是要破解这些现实问题。在具体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着力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促进农理、农工等交叉融合,发展生物医学与健康、信息科技与智慧农业、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等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着力实行农科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分类培养,大力培养美丽乡村规划、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发展、现代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人才。华中农大的学科优势特色比较明显,目前已有生物学、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还有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此外,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我校9个学科领域已进入ESI前1%,2个学科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等5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这些学科优势正是我们未来建设好新农科的底气。《瞭望》:在你看来,建设新农科要对传统农林学科做怎样的升级迭代?李召虎:我认为要做三方面升级迭代。一是要以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和一辈子幸福为中心,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力、全球胜任力为重点,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个性化培养,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知农爱农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二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加强新兴交叉研究机构建设,推动产学研用融通发展,通过组建大团队、建设大设施、培育大项目,争取产出大成果、解决深层次系统性问题。三是要围绕农业系统价值链、农业产业生态链、农业产品健康链,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构建为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提供全域支撑的新农科集群,为促进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作出历史性新贡献。实现这些升级,需要学校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重新布局,激活育人动力,贯通育人环节,进一步深化本研贯通、产学研协同、国际合作培养。《瞭望》:在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人才上,华中农大有哪些进一步的动作和计划?李召虎:今后几年,学校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学校将实施一流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进行课程体系再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多元化课程体系,补齐美育、劳育教育短板,同时对专业结构再做调整,布局更多的新农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此外还打算再次深化“三全育人”,实现从教到育,从管到育,从服到育的转变,构建师生“教·学·育”共同体。华中农大将继续行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华中农大狮子山广场 谢焱摄贡献脱贫攻坚“华农方案”《瞭望》: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任务,全国各行各业都投身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在高校领域农林类高校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发挥的作用也更突出,你怎么评价华中农大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李召虎:应该说,从上世纪学校服务《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参与实施“大别山道路”,组建宣恩扶贫开发团、红安扶贫开发团,持续服务“三农”,再到2000年以来学校全面实施“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几辈学人在三峡库区、赣南老区等地开展产业扶贫。近年,学校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2018年成立“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品”研究院(双水双绿研究院),更是加大助力扶贫力度。特别是学校2012年启动定点对建始县的精准扶贫以来,我们探索出“六个一”模式,即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教授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有效破解了山区贫困县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诸多限制因素,形成了科技助力产业精准扶贫的华中农大“建始经验”。《瞭望》:新冠肺炎疫情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挑战,华中农大在助力湖北脱贫攻坚上有哪些行动?李召虎:今年疫情期间,学校就已倡议全校师生就地帮扶春耕生产,万名师生采用指导生产、技术帮扶、咨询报告等方式支农助农,相关视频网络总点击量达1.3亿人次。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不到一周,学校就和建始县召开一场双会场的线上脱贫攻坚年度工作会议,5月就有一批校领导和专家队伍到建始,到产业、企业、老百姓当中。今年7月,学校还正式启动乡村振兴荆楚行,聚焦疫后重振、灾后重建,主动对接湖北省17市州,实施楚才服务农业产业行动、疫后重振调研宣讲湖北行动等五大行动。几个月以来,300余位教授学者参与活动,走访调研地方企业、专业合作社310余家,举办各类培训讲座50余场,在线培训各类人员4000余人次。4600余名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荆楚行,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瞭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还有更艰巨的乡村振兴任务,华中农大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有哪些计划?李召虎:我们将加快积累一批农业生产的技术成果转化,以乡村人才培养作为总抓手,针对基层一线的干部、新型主体,发挥专家队伍作用,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我们将继续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建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强力推进党建扶贫,开展党建1+1共建行动,继续实施“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三个一批”教育扶贫行动。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全方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华农方案”。□
武汉绿时代&国硒中心就富硒“竹盐+”技术成果转让签约仪式现场2020年7月3日下午,武汉绿时代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武汉轻工大学)(简称国硒中心)就绿色富硒“竹盐+”研发技术成果转让举行签约仪式。出席成员有: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国硒中心主任程水源教授,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硒中心执行负责人祝振洲教授,国硒中心骨干成员何静仁教授、蔡杰副教授、金伟平副教授;武汉绿时代董事长刘纯啟、总裁刘达、董事长助理周新驰、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监王辉。武汉绿时代刘纯啟董事长讲话签约仪式上,刘纯啟董事长就此次成果转化发表了讲话,他表示与国硒中心的合作,符合国家“产、学、研”的政策,切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双方因“硒”结缘,开展合作。国硒中心有着丰富的“硒”研发的优势,为实现富硒“竹盐+”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竹盐+”产品创新增添了强劲动力。武汉绿时代也将加大投入生产富硒“竹盐+”产品,满足市场对高端调味盐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健康产品,未来还将就富硒产品的资质认证、产品的技术开发同国硒中心进一步开展紧密合作。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国硒中心主任程水源教授讲话随后,程水源教授表示,首先热烈欢迎武汉绿时代董事长刘纯啟一行的到访,其次国硒中心汇聚了国内外硒研究开发知名专家学者,构建研发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健全硒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富硒农产品的高值利用。此次绿色富硒竹盐研发技术是国硒中心团队潜心研究的成果,能够实现成果转化是产学研“合璧”、创新力“凝聚”的结果,也是国硒中心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本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富硒竹盐开发的绿色制造新技术,可实现在盐合理摄入量的条件下,保障有效硒的补充,伴随人们日常盐摄入,起到每日定量补硒效果,符合现代人追求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武汉绿时代总裁刘达(左一)&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祝振洲教授(右一)签署绿色富硒“竹盐+”研发技术成果转让协议据悉,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相比起无机硒,有机硒具有易吸收、高活性、安全性好等优点。因而,以有机硒为食品原料开发的富硒产品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好评。武汉绿时代与国硒中心自2018年达成竹盐富硒化技术开发合作后,成功进行了两次研发成果交付。之后集成各自优势,紧密加强合作,取得了此次阶段性的成果转让。双方将继续深入推进,加大研发,丰富富硒“竹盐+”产品链,共同为人类健康做贡献。武汉绿时代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监王辉(左一)&国硒中心蔡杰副教授(右一)进行富硒竹盐研发技术成果转让 仪式最后,由王辉总监和蔡杰副教授分别代表武汉绿时代和国硒中心就绿色富硒竹盐研发技术成果纸质文本资料进行了移交与接收。双方合影留念武汉绿时代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与高校、科研院所保持合作,此次与国硒中心(武汉轻工大学)签署的绿色富硒“竹盐+”研发技术成果转让协议,进一步推动了富硒“竹盐+”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武汉绿时代将继续深化与国硒中心的多领域合作,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来源:药闻社本文来源于瞪羚社;如果喜欢,欢迎在文末处点个“再看”,感谢您的支持!随着药物的迭新换代,药物已经从小分子化学药基本进入到大分子生物药新时代阶段。而在生物药时代投资业界通常以“Biotech”和“BioPharma”来界定创新药企业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Biotech』:即生物科技公司,以创新药物的研发为核心业务,通常在新药研发至二期、三期临床时,将药物出售于大型制药企业,或是将公司整体出售,一般不涉及产品上市后的生产与销售环节。『BioPharma』:指生物制药企业,企业基本是从研发阶段成长起来,业务覆盖研发、生产、产品商业化等各个一体化环节。一、生物科技与生物制药公司盘点1、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目前上市公司而言纯正的生物科技企业主要有:传奇生物、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基石药业、百奥泰、天境生物。传奇生物(核心项目CAR-T被强生子公司杨森相中进行全球化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LCAR-B38M,首笔预付款高达3.5亿美元。)、康方生物(单抗CTLA-4项目ak107被默沙东2015年在临床前花费2亿美元将获得全球独家开发和推广权。)康宁杰瑞(项目KN008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项目出售转让给正大天晴药业,LM002项目转让出售于丽珠集团……)、基石药业(辉瑞花2.8亿美元获得基石药业核心产品PD-L1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百奥泰(百济神州花1.65亿美元将获得项目AT1706 相关知识产权及其在中国地区的商业授权、分销、供货协议);天境生物(项目CD47被艾伯维以最高可达17.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将获得除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权益);2、BioPharma(生物制药企业):目前上市公司而言纯正的生物制药企业主要有: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再鼎医药。恒瑞医药(累计申报超过14款抗体药物);百济神州(累计申报超过28款抗体药物;包括14款与安进合作);君实生物(累计申报超过8款抗体药物);信达生物(累计申报超过21款抗体药物);再鼎医药(累计申报超过16款抗体药物)二、行业发展趋势与生物制药投资策略个人认为,在投资策略上:生物科技类企业而言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率,波动率极大,投资策略上一般以高胜率潜伏博弈黑马价值。投资这类企业很考验个人的长期投资实力和运气。比如最近的基石药业核心产品PDL1被辉瑞制药相中而股价暴涨,当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核心产品一旦被价值发现,股价基本都会暴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比如基石药业其实从投资角度来说短期基本面价值基本兑现了。因为投资生物科技企业就是看中其产品项目的价值,一旦兑现基本就是一锤子买卖,类似于医药研发合同服务行业。我们的科创板还是太缺乏优秀的生物科技公司了,好的基本都是在港股,当然港股也有比较一般的,比如嘉禾生物、中国抗体、东耀药业、迈博医药、华领医药、开括药业……甚至包括明星同款的复宏汉霖这种的,股价为何如此惨淡。主要是因为严格的说它们的质地还不算优秀的生物科技企业,而有潜质的比如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及即将上市的和铂医药、荣昌生物。这两家可以说比目前科创板所有的企业要好。只有君实生物、康希诺生物同时a+h,唯一还能看一眼的是泽璟制药。像微芯生物、神州细胞这类的就是企业名字值钱,昊海生科就是概念值钱。复旦张江这种的所谓全球光动力治疗创新药领先企业实际上核心三款产品都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在适应症上空间太小,好一点的产品又面临巨头们的压榨。南新制药如果也算创新药,那么a股可以都定义为创新药。还有昊海生科这种从空壳公司开始玩资本运作做成的所谓高科技,实际上就是一家靠题材增长的夫妻店。百奥泰和三生国健相对还好点吧,一家是前途未卜,一家是基本没前途的。严格的说科创板的生物科技企业除了(君实、康希诺之外)没有一家是值得长线投资的,泽璟制药是美国的子公司技术平台值钱,值钱的项目也还在临床前,不确定性太大,剩下的都是四流企业,只有靠整体行业估值上移去实现价值,没有真正使其自身成长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临床项目的不停推进然后企业的价值便增长的,很多的都是随着竞争格局和新生代的冲击而在减值的,港股就把这类企业的股价体现得赤裸裸。昊海生科和复旦张江这种H股和A股的大溢价相对君实和康希诺而言就显得格外珍贵了。生物制药投资策略上,其实就是相当于投资白马策略,就是一家高风险的生物科技企业发展为较稳健的生物制药,有核心产品,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成功商业化的价值。如今大部分生物科技为了长期发展战略基本都会从生物科技企业发展为生物制药。类似于目前成功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再鼎医药,在生物科技路上即将发展为生物制药企业的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百奥泰、传奇生物、天境生物、再鼎医药。其实我个人认为投资传奇生物、天境生物、再鼎医药是不如投资康方生物和康宁杰瑞的,传奇生物的CAR-T和双抗的机理基本相似,疗效相当,均是用T细胞终结肿瘤。不同的是,CAR-T为个体化疗法,双抗为批量生产药物。在同粑点同疗效同适应症,在方便性和经济效益性明显双抗更具前景。天境和传奇生物实控人有较大的“虾吃”所以我个人会避开,虽然它们有很大的潜质。再鼎医药说通透一点就是过去仿制药的发展模式,通过买买买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不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核心竞争力,类似于过去的绿叶制药模式,只是再鼎走在主流的道路上,产品相对来说价值更大,前景更大,竞争力更大,但始终核心IP不属于自己的真正价值。这种模式很容易产生商业纠纷。还包括刚上市的云顶新耀也是如此,尤其是云顶新耀这个市值是属于泡沫阶段的,警惕。还有像中国生物制药和石药集团,三生制药、丽珠集团、乐普医疗、天士力、康弘药业……其实这种的根本不算生物制药,因为没有所谓的含科量。这种企业除了有钱有势去做收购并购交易去获得项目之后真的没有啥核心竞争力价值。总体来说,就是值得潜伏博弈价值的生物科技企业有: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和铂医药、荣昌生物。值得长线稳健投资的白马生物制药企业有: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