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老处女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9月24号上午,法商学院在四教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报告会。师生满座的报告厅洋溢着青春的朝气,276名本科生、151名研究生新生满怀喜悦,从这里开启人生新篇章。法商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李志旭,院长金明浩,原党委副书记严敏,副院长黄艳,院长助理付书科,学院各教研室、中心主任、教师代表,全体辅导员出席典礼。开学典礼由院党委副书记严敏主持。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师生奏唱国歌。院党委书记李志旭为新生致辞。他代表全院师生,热烈欢迎新同学成为法商新主人;他深情地讲述了法商学院的办学历史和成绩,以法商学子的抗疫事迹勉励新生立报国之志、修立身之德、炼强国之才、挥奋进之笔,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2007级法学专业杰出校友,广东渊海律师事务所创办人袁盼盼寄语新生做积极进取、独立思考、爱好运动的大学生,勉励新生做青春励志、报效祖国的新时代青年。典礼上,法商学院领导班子为新生代表赠送校徽,勉励同学们传承工大精神,“格物明理、致知笃行”。19级经济学CFA专业学生姚文琳、2020级经贸类学生崔芃凡分别代表在校学生和新生代表发言。典礼在《武汉工程大学之歌》美妙的旋律中落下帷幕,正如歌词中所述,工程大学是追求特色的沃土、是塑造英才的摇篮,也衷心地祝愿全体2020级新生在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学有所成,心想事成,为自己的青春年华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新一届的“法商人”。典礼之后,法商学院院长金明浩为全体新生作《法商学院概况与院训解读》入学教育报告。金明浩从学院概况、办学优势、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和学生特色活动、校训院训解读等六个方面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他勉励同学们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照亮前程,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人生新篇章。9月24日下午,学院分别在1202和1207教室召开新生专业介绍报告会。介绍法学类和经贸类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前景,增强专业认同,有利于引导同学们科学规划学习学涯,进一步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呜呼

5个学霸女神:4个成功考研985,1个赴美国名校深造!

毕业生考研升学率是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享有“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美誉的武汉工程大学树立“全面成长,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以“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本科生考研率稳定在23%以上。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这些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考研“女神”!1.余文君——成功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余文君,来自武汉工程大学14级法学一班,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成功以五百分以上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以417分的高分成功通过了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在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成功地考入了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继续深造。在大学期间、获得下列荣誉: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特等奖学金、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综合奖学金、武汉工程大学校级“优秀班干部”、武汉工程大学校级“三好学生”、武汉工程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武汉工程大学“十大就业形象大使”、百生讲坛之红安社会实践团“优秀团队奖”、法商学院“团员风采大赛”二等奖。2.钟云彩——考取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钟云彩,来自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02班,考取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奖项证书有:英语六级证书,中级软件设计师证书,“API使用协议挖掘之程序动态插桩”的软件著作权,证券从业资格证 ;2014-2017三好学生;2014-2015国家励志奖学金;2015-2016一等奖学金;2015-2016优秀班干部;2015-2017优秀共青团员;2016-2017国家励志奖学金;2016-2017一等奖学金;2016-2017挑战杯一等奖等等。3.曾紫薇——成功考取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曾紫薇,来自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考取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排名一直都是专业前几名,曾获得湖北省第21届翻译大赛三等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获得校一等综合奖学金,获得校优秀班干部、校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4.李思越——考取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思越,来自武汉工程大学2014级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01班,在班里担任班长一职。她在课余时间还报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财政学双学位并修满了学分,拿到了双学位。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大学四年无挂科现象,前七学期平均成绩绩点为3.63。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另外,在大二、大三曾多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和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大学毕业后,她考取了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今年9月份已正式入学。5.肖文雅——考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肖文雅,成功考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她在大学期间获奖颇丰,学术方面主要有两次国家奖学金、两次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非英语专业二等奖、第八届材料创新设计与设想征文二等奖、武汉工程大学程序设计大赛二等奖、武汉工程大学物理竞赛二等奖等。在实习方面,她除了参加过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材料工程的实习外,还在工商银行国际贸易部门、武汉芯动科技公司的产品检测部门和营销部门做过实习。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心态和复习方法都非常重要。距离2019年考研还有最后一个月,希望以上这些武汉工程大学的考研“女神”能够带给你力量和方向。最后祝各位考生都能金榜题名,加油!欢迎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武汉工程大学招办”百家号并积极留言互动,我们将会全程陪伴考生的备考和报考过程,为考生服务!(文章部分来源:武汉工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使性飞扬

高考倒计时5天,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拍了拍”你

2020年高考因为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节奏延期一个月的高考如今已近在咫尺备考的时光如此漫长终于,就要到达胜利的彼岸我知道你一定很辛苦口罩与静闭相伴汗水与争分相随多少个夜晚挑灯夜读起早贪黑,经历各种周考月考但我知道,正是这些痛苦和磨炼将这一届的你们塑造的与众不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日复一日的积累你们即将成为腹载五车的蓬勃少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乘长风挂云帆在接下来的挑战中我们期待着你名扬四海通宵达旦的艰苦学习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韦编三绝的你们终会迎来属于你们的光明数个日子的汗水溪流飞淌血泪交织融合书通二酉,身经百战的你们即将收获属于你们的胜利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熬过这黎明前最黑的夜我带你看工大四季最美的景愿你们一飞冲天,金榜题名高考近在咫尺你与向往的名校也越来越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与你同高中的学长学姐们今年又考去了哪里法商学院2020年升学光荣榜愿你们一路披荆斩棘心有所愿无所不成今年九月我们在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等你!延伸阅读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拥有3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基地"和"湖北省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10项,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2项,教育部、湖北省、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湖北省教育厅等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项目进账150万元。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青春"比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项;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2016-2018年获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团体二等奖。2019年获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学生个人获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7项。学生获4项国家级和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2019年学院团队获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第一届"融仕国际杯"全国CFA金融投资分析大赛优胜奖、第二届"融仕国际杯"全国CFA金融投资分析大赛一等奖。2019年,学院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强国一代新青年"荣誉称号。此外,学院还获得省级"挑战杯"等奖励25项,校级"挑战杯"等奖励47项。法学专业学生司法考试报考通过率高达55.36%,专业通过率高达38.7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出国和高端就业率高达31%。文章部分素材来自:武汉工程大学招生办公室、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打工梦

坐拥第一、手握冠军!湖北这所大学就是拿奖最频繁的高校之一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近一个月来,武汉工程大学师生活跃在各类国内外大赛中,向世界和全国高校师生展示着武工大的魅力与风采。1、土建学子在2019全国3D大赛中斩获佳绩10月31日,在201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的比赛中,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693号"团队以总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赛区特等奖,"WIT先锋"队获赛区二等奖。"693号"团队由建筑与城乡规划系16级建筑学专业学生徐兴林、刘康、胡兴益组成,指导老师是徐伟、彭然。该团队本次获奖的作品名为《贡街滨水长廊》。而由段丁、徐伟两位老师指导,由冯清雄、王栋、戈劭凯、陈洋几位同学组成的"WIT先锋"队作品绿柳山庄荣获赛区二等奖。特等奖作品展示:二等奖作品展示:2、机电工程学院学子在2019年全国3D大赛中斩获佳绩10月31日,在2019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数字工业设计大赛方向)湖北赛区的比赛中,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WIT智慧停车队"以总排名前十的成绩获特等奖,"VR_young"队获赛区一等奖,"Creator & 百密一疏"队获赛区二等奖,"Wit 激光焊锡"队获赛区三等奖。"WIT智慧停车队"由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蔡润星、曹俪耀 、王维明组成,张聪老师指导,该团队本次获奖的作品名为《升降旋转横移式智能立体停车单元》。该作品还将参加12月在云南省举办的全国大赛。以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王雯雯和高年级本科生一起创作的《可用于工程实训教学的智能制造全工厂虚拟现实仿真系统》("VR_young"队作品)荣获赛区一等奖。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在"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1月2日至5日,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化学与环境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竞赛成功举行。本次大赛为省级一类大赛,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代表队吉磊同学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本次大赛共分化学实验室技术和水处理技术两个竞赛项目。学校代表队由2017级应用化学理科基地班徐续盼、朱德雨、吉磊三位同学组成,陈嵘教授担任教练。在化学实验室技术大赛中,经过两天激烈角逐,以初赛第一成绩进入决赛的吉磊同学,获得大赛一等奖;徐续盼和朱德雨同学获得优胜奖。4、计算机学院学子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一等奖11月3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落下帷幕,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斩获一等奖。由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卢涛副教授指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陈润斌、王布凡、刘奥琦、李兀同学的作品"基于土壤大数据的智能硬件及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项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目前已经在武汉市黄陂区、咸宁市等地进行试点推广。5、2019"挑战杯"捷报:武汉工程大学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11月7日至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北航投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武汉工程大学选送的项目《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储能型的大型矿车制动能量回收与利用系统》荣获全国二等奖!成绩较上届比赛有所提升。6、武汉工程大学师生在七届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再创佳绩11月8日至10日,由湖北省教育厅举办、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协办的第七届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经过层层选拔的6名选手,通过与全省37所高校174名学生同场竞技,最终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学校获得竞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7、机电工程学院学子在2019年金砖国家青年创客大赛中斩获佳绩11月9日,在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金砖国家青年创客大赛"中,武汉工程大学"工大F4战队"及"电路画不队"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全国二等奖,校代表队总分位列前五获得"最佳组织奖"。"工大F4战队"由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潘家乐、漆昌恒、吴国雄以及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杨涵钧组成。指导老师为机电工程学院张聪,该团队本次获奖的作品名为《智能垃圾分类箱》。"电路画不队"由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冷文龙,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黄家鑫,电气信息学院2018级学生张炳阳、向飞鸿组成。该团队本次获奖的作品名为《智能遥控机械臂》。8、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子继写"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辉煌再夺冠军11月9日至10日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宣传生态环保知识,选拔生态环保人才",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化学与环境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竞赛举行。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派出4名学生组成的专业队参加比赛,其中王茜茹同学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一等奖。这是化环学子继在上周"湖北工匠杯"化学实验室技术竞赛上获奖之后的又一出色表现。本赛由学院王营茹、李亮老师随队指导,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王茜茹同学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伍丽青同学获得二等奖。9、计算机学院学子在第四十四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ACM-ICPC)中再创佳绩11月10日,第四十四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南昌站)在江西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一麟、刘子涵、张超熠同学组成的"江湖夜雨十年WA"参赛队,在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灯老师的指导下,勇夺银奖,再次刷新学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省属高校第二。10、法商学院学子在第二届"融仕国际杯"全国CFA金融投资分析大赛中勇夺第一11月16日,第二届"融仕国际杯"全国CFA金融投资分析大赛在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圆满落幕。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派出刘聪慧、陈桐垚、高沁颖、毛承宇和程建伟5名CFA专业学生参赛,武汉工程大学代表队以第一名的成绩勇夺一等奖。11、武汉工程大学健美操队在省健美操锦标赛中喜摘双项桂冠11月22至23日,由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湖北省大体协健美操分会协办的每年一届的湖北省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健美操队由8名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组成,在领队张春义、教练郭冉冉、吴雪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以激情四射的表演征服了裁判和现场观众,在比赛中获得了健美操高水平组有氧踏板、轻器械健身操双项冠军。12、艺术设计院学子作品荣获湖北省第三届法治动漫微电影大赛多项荣誉11月25日,湖北省第三届法治动漫微电影大赛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本次大赛经过作品征集、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最终评出各类获奖作品139件。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创作的作品获得微视频类优秀奖1项,公益广告类优秀奖2项。由杨景豪创作的微视频作品《腐水难收》,荣获了微视频类优秀奖。作品以水果腐坏过程喻示人们防止腐败要注意防微杜渐。由刘雪丹创作的作品《拼图》荣获了公益广告类优秀奖。作品将黑白两面的拼图进行重组,强调人们需要坚持核心价值观,维护公正廉洁。由刘滨祺、杨景豪创作的作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荣获了公益广告类优秀奖。13、武汉工程大学学子在第九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中创佳绩11月26日,为期20天的全国第九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落下帷幕。武汉工程大学组织的两支参赛队在全国227个高校304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全国团体一等奖和团体二等奖,2名参赛学生获一等奖、3名参赛学生获二等奖、17名参赛学生获三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近年来,武汉工程大学学生在各类国内外大赛以及省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并获奖。夺得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国际设计大赛"红点之星"设计概念奖至尊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为湖北省的人才输出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武汉工程大学招办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于武汉工程大学官网、武汉工程大学官微、武汉工程大学新闻中心

范艳

研究生们的“后师生关系”

  视觉中国供图  “当我找到女朋友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带给我的导师看看。”  这是首都师范大学的2002届硕士毕业生温先生20年前的回忆。而当世界运转到2017年,温先生越来越不理解的就是如今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从“相爱”变成“相杀”的关系。  当网络上开始充斥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狗血故事”,当媒体开始关注高校师生之间比“爱情还要复杂”的恩怨情仇,当一枚又一枚点名道姓的“自爆炸弹”进入公众视野,曾经“亦师亦父”“亲如一家”的师生关系仿佛成为老一代研究生们与90后、95后之间不可逾越的代沟。  为何那些年“和平美好”的师生关系变成了这样?  当“第二父母”变成“冷面老板”  温先生研究生毕业已经15年了,当他回忆起当年与导师的点点滴滴时,眼神充满了温暖,言语之间流露出不尽的感激。  “我们和老师带的博士生们一起,每周都要开一次主题会,先由一个学生就一个主题进行准备,讨论时为大家讲解,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温先生说,雷打不动的一周一次主题讨论,让他在研究生阶段进步很快。  “她真的可以说是‘亦师亦母’。”温先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温先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曾遇到不少麻烦,甚至已经签好合同了突然被告知不让再去上班。“那时候还是个学生,遇到这种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导师,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她让我不要急,先去她家吃饭”。  温先生说,那时候到老师家吃饭属于家常便饭。  当曾经的“小鲜肉”们变成了“拿着保温瓶泡着枸杞”的中年男女后,他们对于导师和同门的真挚感情仍然延续着。  直到现在,温先生和导师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么多年有什么事情、取得什么成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告诉自己的老师。”温先生认为,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凝聚力。  而当中年人说起这些“鸡汤故事”,当下的研究生们总显得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大人们太天真”了。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捷枚在2015年发布的名为《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调查与启示》的学术论文显示,在生活困难时,被调查研究生首先选择求助导师的仅占9%,远低于选择“父母”的51%和“朋友”的34%。  刚刚从北京市某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徐英曾经历和目睹了一系列师生之间的“狗血剧”。研究生的3年,徐英几乎没有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因为自己要“帮老板干活儿”。  “每天都是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我们所有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要参加导师的课题项目,有时为了观察一个实验结果,我需要一直等到半夜。”徐英表示,因为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毕业时她放弃了自己学习多年的专业知识,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  说起形同上下级的师生关系,徐英表示,“在理科类学校里,按职场作息‘打卡’帮导师干活儿是很常见的。我比较幸运,在为导师‘打工’3年后顺利毕业了,但是我周围还有同学因为没有帮导师完成项目,而影响毕业论文进度、被导师暂扣毕业证、延期毕业等情况发生,那样的师生关系可就是‘敌人’关系了。”  从“定期见面”变成“形同路人”  “这种关系是会传承的,包括我和我的同门师兄弟之间,都是非常亲密的。”  1989年硕士毕业,曾经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尹先生已经离开北京生活了20多年。前几年,当尹先生的女儿考到北京上大学时,尹先生第一个想到的是带着妻女到导师家做客。  于是,女儿报到时,多年没见的同门师兄弟一起帮忙搬东西、安排食宿。当见到导师时,尹先生也像当年汇报研究进展一样告诉导师,如今生活怎么样,女儿在哪上大学,未来有何规划,等等。  “这些年因为工作太忙,我已经有很多年没见导师了,但是他告诉我,他和我在北京的同学们会好好照顾我的女儿。这让我特别感动。有他们在,我对女儿就放心了。”尹先生说。  然而,这种关系真的可以传承吗?  李捷枚的调查显示,在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度中,74%的被调查者认为师生关系“融洽”,26%的人对师生关系的状况不够满意。在与导师的学习指导方面,仅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随时联系导师,有20%的研究生“很少与导师见面”。  的确,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研二的吴优已经半年多没见过他的导师了。  “她去国外做项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师兄师姐们毕业答辩她也没有回来。”吴优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论文,如何写才能达到发表水平?如何找杂志发表?他有很多疑问却不知道找谁指导。  “她说论文问题发邮件沟通,但是离得太远了,有时候邮件也不能及时回复,而且我在邮件中提的问题也没解答清楚,只让我去找相关文献。”用吴优的话说,现在就等着“自生自灭了”,几乎完全靠自己学习的方式他从研一就已经领教到了。  “老师项目多,很少才能见到,只有在开题之前组会是两周一次,其他时候基本一学期见一次。开组会也都是在办公室,而且每次去见她都诚惶诚恐。”吴优的师兄张康说,研究生3年,和导师只吃过一次饭,就是开学刚选导师的时候,更别提去导师家里了。  张康这样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他的导师,她是“谜一样的存在”。  来自西北某高校的2014级研究生王彬情况差不多。研究生3年来,他获得了“身心上的自由和学术上的悲哀”。几乎从来没有见过导师,因为他“太忙了,见他都要提前好久排队预约,也不一定能见到”。  从开题到最终论文答辩,王彬的论文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一次组会都没有开过,自己写完主动去找他或者发邮件给他,希望他能指导一下,但是也少有指导意见。”王彬说,虽然这让我很自由,但是3年下来,我真正收获到的指导和知识很少。  对此,王彬直言“选错了导师”。最初王彬选择这位导师是因为他深厚的学术背景,那时候王彬很想考博,想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关系”帮自己走学术之路。但现实是他见导师都很难,曾经对导师提起过考博想法的时候,导师只说了4个字“好好复习”,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组会”在淡出今天研究生的学习方式  师生关系变了,或许不能说是人都变了,而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新的信赖关系的成本变得高昂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也是一样。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蔡茂华在今年发表的名为《大众化教育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调查与分析》的学术论文中指出,“导师与研究生对师生关系的属性认识存在明显差异”。  文中指出,导师认为师生关系中,师徒关系和家长与子女关系是主要关系,占70%以上。但是,研究生认为师生关系中,普通师生关系和老板员工关系是主要关系,占50%以上。师徒关系、家长子女关系、朋友关系占不到50%。  邓女士一直很欣赏自己父亲和他的学生们的关系。她的父亲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授,今年年初,父亲走了,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了。上百名学生让告别仪式的房间都站不下。  “父亲在世时,每周都会有他的学生来家里吃饭,陪着退休的父亲聊聊天,帮我父母打扫卫生,他们有什么工作生活上的疑惑也很乐意听取父亲的意见。父亲的生日接近春节,每年年前,大家都会找个日子为父亲祝寿。”邓女士说。  如今,随着80岁父亲的逝去,邓女士发现,旧式如父如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正在走向终结。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变了。  曾经,几乎所有导师都会定期给自己的研究生开“组会”,这种每周一次的会议从学术交流延伸到生活指导,成了那个年代远离家乡的研究生们获取信息和人生方向的唯一来源。然而对于90后研究生来说,导师已经变得不再是“导师”了。  《调查》显示,曾经遍布校园的“组会”如今只有50%的被调查研究生还在进行,其他的导师指导方式包括实验指导(30%),另外还有邮件指导、电话指导、个别交谈等。值得注意的是,师生个别交谈仅占被调查者的10%。  王彬说,曾经对研究生的生活充满憧憬,以为研究生导师是一对一的,无论学术还是生活,师生关系应该亦师亦友。但真正读了研之后,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不如大学老师时亲密,“我是第一次当他的学生,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导师了,可能没有激情了。”王彬无奈地说。  不知从何时开始,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责任”与“义务”,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就是老师的责任,学生的义务也就是按时完成论文要求,导师不再负责其他方面的教导。  邓女士感慨:“以前,导师会用亲情来辐射你,导师就像一颗恒星,永远散发着光芒,学生们会自发地围着导师。现在,导师不发光了,师生这段原本可以维系一生的感情也变成了一个为文凭而生的旅程。”  “你说,是导师变了,学生变了,还是这个时代变了?”邓女士问。  (采访对象均为化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蔡宁宁

钢铁城

研究生们的后师生关系:“第二父母”变成冷面老板

“当我找到女朋友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带给我的导师看看。”这是首都师范大学的2002届硕士毕业生温先生20年前的回忆。而当世界运转到2017年,温先生越来越不理解的就是如今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从“相爱”变成“相杀”的关系。当网络上开始充斥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狗血故事”,当媒体开始关注高校师生之间比“爱情还要复杂”的恩怨情仇,当一枚又一枚点名道姓的“自爆炸弹”进入公众视野,曾经“亦师亦父”“亲如一家”的师生关系仿佛成为老一代研究生们与90后、95后之间不可逾越的代沟。为何那些年“和平美好”的师生关系变成了这样?当“第二父母”变成“冷面老板”温先生研究生毕业已经15年了,当他回忆起当年与导师的点点滴滴时,眼神充满了温暖,言语之间流露出不尽的感激。“我们和老师带的博士生们一起,每周都要开一次主题会,先由一个学生就一个主题进行准备,讨论时为大家讲解,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温先生说,雷打不动的一周一次主题讨论,让他在研究生阶段进步很快。“她真的可以说是‘亦师亦母’。”温先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温先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曾遇到不少麻烦,甚至已经签好合同了突然被告知不让再去上班。“那时候还是个学生,遇到这种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导师,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她让我不要急,先去她家吃饭”。温先生说,那时候到老师家吃饭属于家常便饭。当曾经的“小鲜肉”们变成了“拿着保温瓶泡着枸杞”的中年男女后,他们对于导师和同门的真挚感情仍然延续着。直到现在,温先生和导师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么多年有什么事情、取得什么成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告诉自己的老师。”温先生认为,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凝聚力。而当中年人说起这些“鸡汤故事”,当下的研究生们总显得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大人们太天真”了。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捷枚在2015年发布的名为《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调查与启示》的学术论文显示,在生活困难时,被调查研究生首先选择求助导师的仅占9%,远低于选择“父母”的51%和“朋友”的34%。刚刚从北京市某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徐英曾经历和目睹了一系列师生之间的“狗血剧”。研究生的3年,徐英几乎没有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因为自己要“帮老板干活儿”。“每天都是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我们所有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要参加导师的课题项目,有时为了观察一个实验结果,我需要一直等到半夜。”徐英表示,因为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毕业时她放弃了自己学习多年的专业知识,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说起形同上下级的师生关系,徐英表示,“在理科类学校里,按职场作息‘打卡’帮导师干活儿是很常见的。我比较幸运,在为导师‘打工’3年后顺利毕业了,但是我周围还有同学因为没有帮导师完成项目,而影响毕业论文进度、被导师暂扣毕业证、延期毕业等情况发生,那样的师生关系可就是‘敌人’关系了。”从“定期见面”变成“形同路人”“这种关系是会传承的,包括我和我的同门师兄弟之间,都是非常亲密的。”1989年硕士毕业,曾经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尹先生已经离开北京生活了20多年。前几年,当尹先生的女儿考到北京上大学时,尹先生第一个想到的是带着妻女到导师家做客。于是,女儿报到时,多年没见的同门师兄弟一起帮忙搬东西、安排食宿。当见到导师时,尹先生也像当年汇报研究进展一样告诉导师,如今生活怎么样,女儿在哪上大学,未来有何规划,等等。“这些年因为工作太忙,我已经有很多年没见导师了,但是他告诉我,他和我在北京的同学们会好好照顾我的女儿。这让我特别感动。有他们在,我对女儿就放心了。”尹先生说。然而,这种关系真的可以传承吗?李捷枚的调查显示,在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度中,74%的被调查者认为师生关系“融洽”,26%的人对师生关系的状况不够满意。在与导师的学习指导方面,仅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随时联系导师,有20%的研究生“很少与导师见面”。的确,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研二的吴优已经半年多没见过他的导师了。“她去国外做项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师兄师姐们毕业答辩她也没有回来。”吴优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论文,如何写才能达到发表水平?如何找杂志发表?他有很多疑问却不知道找谁指导。“她说论文问题发邮件沟通,但是离得太远了,有时候邮件也不能及时回复,而且我在邮件中提的问题也没解答清楚,只让我去找相关文献。”用吴优的话说,现在就等着“自生自灭了”,几乎完全靠自己学习的方式他从研一就已经领教到了。“老师项目多,很少才能见到,只有在开题之前组会是两周一次,其他时候基本一学期见一次。开组会也都是在办公室,而且每次去见她都诚惶诚恐。”吴优的师兄张康说,研究生3年,和导师只吃过一次饭,就是开学刚选导师的时候,更别提去导师家里了。张康这样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他的导师,她是“谜一样的存在”。来自西北某高校的2014级研究生王彬情况差不多。研究生3年来,他获得了“身心上的自由和学术上的悲哀”。几乎从来没有见过导师,因为他“太忙了,见他都要提前好久排队预约,也不一定能见到”。从开题到最终论文答辩,王彬的论文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一次组会都没有开过,自己写完主动去找他或者发邮件给他,希望他能指导一下,但是也少有指导意见。”王彬说,虽然这让我很自由,但是3年下来,我真正收获到的指导和知识很少。对此,王彬直言“选错了导师”。最初王彬选择这位导师是因为他深厚的学术背景,那时候王彬很想考博,想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关系”帮自己走学术之路。但现实是他见导师都很难,曾经对导师提起过考博想法的时候,导师只说了4个字“好好复习”,就再也没有下文了。“组会”在淡出今天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变了,或许不能说是人都变了,而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新的信赖关系的成本变得高昂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也是一样。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蔡茂华在今年发表的名为《大众化教育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调查与分析》的学术论文中指出,“导师与研究生对师生关系的属性认识存在明显差异”。文中指出,导师认为师生关系中,师徒关系和家长与子女关系是主要关系,占70%以上。但是,研究生认为师生关系中,普通师生关系和老板员工关系是主要关系,占50%以上。师徒关系、家长子女关系、朋友关系占不到50%。邓女士一直很欣赏自己父亲和他的学生们的关系。她的父亲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授,今年年初,父亲走了,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了。上百名学生让告别仪式的房间都站不下。“父亲在世时,每周都会有他的学生来家里吃饭,陪着退休的父亲聊聊天,帮我父母打扫卫生,他们有什么工作生活上的疑惑也很乐意听取父亲的意见。父亲的生日接近春节,每年年前,大家都会找个日子为父亲祝寿。”邓女士说。如今,随着80岁父亲的逝去,邓女士发现,旧式如父如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正在走向终结。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变了。曾经,几乎所有导师都会定期给自己的研究生开“组会”,这种每周一次的会议从学术交流延伸到生活指导,成了那个年代远离家乡的研究生们获取信息和人生方向的唯一来源。然而对于90后研究生来说,导师已经变得不再是“导师”了。《调查》显示,曾经遍布校园的“组会”如今只有50%的被调查研究生还在进行,其他的导师指导方式包括实验指导(30%),另外还有邮件指导、电话指导、个别交谈等。值得注意的是,师生个别交谈仅占被调查者的10%。王彬说,曾经对研究生的生活充满憧憬,以为研究生导师是一对一的,无论学术还是生活,师生关系应该亦师亦友。但真正读了研之后,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不如大学老师时亲密,“我是第一次当他的学生,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导师了,可能没有激情了。”王彬无奈地说。不知从何时开始,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责任”与“义务”,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就是老师的责任,学生的义务也就是按时完成论文要求,导师不再负责其他方面的教导。邓女士感慨:“以前,导师会用亲情来辐射你,导师就像一颗恒星,永远散发着光芒,学生们会自发地围着导师。现在,导师不发光了,师生这段原本可以维系一生的感情也变成了一个为文凭而生的旅程。”“你说,是导师变了,学生变了,还是这个时代变了?”邓女士问。(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得其两见

共计3200万元!短短一个月,湖北这所高校获多笔重要捐赠

爱心人士的捐赠,体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对加快学校建设步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2月以来,武汉工程大学先后收到来自东莞市总线工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览山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工大科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黄冈美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工大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捐赠,共计3200万元善款,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三家校友企业联合向学校捐赠600万元12月25日下午,东莞市总线工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览山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工大科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三家校友企业联合向学校捐赠600万元用于"激光智能制造研究所"项目建设,签约仪式在机电工程学院205会议室进行。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基金会秘书长邓新洲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三家公司董事长签订了捐赠协议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陈绪兵与三家公司领导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随后,专职副秘书长毕灵敏代表学校基金会接受了三家校友企业代表张玮董事长捐赠的支票,叶芃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向捐赠方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教育贡献奖杯。最后,受益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芳致答谢词。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72年,是学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学院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完整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生近2000人。拥有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力学和机器人工程7个本科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09年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在艾瑞深校友会2020年中国机械类一流专业排名榜单中被评为中国一流专业(五星级,位列全国前五强)。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捐赠2000万元12月18日下午,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2000万元用于"高速光芯片实验室"项目建设,签约仪式在流芳校区第二会议室进行。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基金会秘书长邓新洲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公司董事长杨明签订了捐赠协议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洪汉玉与公司董事长杨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专职副秘书长毕灵敏代表学校基金会接受了公司副总肖潇捐赠的支票,理事长叶芃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向捐赠方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教育贡献奖杯。最后,受益单位电气信息学院党委书记谢春晖致答谢词。电气信息学院始建于1977年,现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在校研究生250余人、本科生1600余人。学院拥有光学信息与模式识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视频图像与高清投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和教学平台。黄冈美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捐赠500万元12月11日下午,黄冈美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500万元建设光化学品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流芳校区第二会议室进行。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叶芃理事长代表学校基金会向捐赠方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教育贡献奖杯,基金会秘书长邓新洲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公司董事长曾铁鸣签订了捐赠协议书。随后,化药学院院长汪铁林与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建军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专职副秘书长毕灵敏代表学校基金会接受了副总经理刘乔捐赠的支票。最后,受益单位化工与制药学院党委书记王雪梅致答谢词。化工与制药学院始设于1972年的化学工程系,一直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教学科研实力最强、特色最鲜明的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四个本科专业。在中国大学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位居全国高校专业排名14强。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通过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湖北省高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深圳工大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12月7日下午,深圳工大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法商学院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捐赠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仪式由校友工作处处长邓新洲主持。仪式上,深圳工大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泓雨与武汉工程大学基金会秘书长邓新洲签订了社会捐赠协议书,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专职副秘书长毕灵敏接受了总经理高庆丰代表公司捐赠的支票。随后,理事长叶芃代表基金会向深圳工大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莫荣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教育贡献奖杯。最后,受益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党委副书记严敏致答谢辞。法商学院始建于1985年,目前有法学、知识产权、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共4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同时,学院开设法商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辅修法学)实验班和法学+E(辅修英语)实验班和CFA(国际注册特许金融分析师)。现有本科生1152名,硕士研究生314名。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10项,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2项,教育部、湖北省、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湖北省教育厅等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项目进账150万元。武汉工程大学对这些企业表示感谢,并郑重承诺用好企业捐赠的善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校企产学研合作,为实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学校积极与政府、企业建立多元化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创新能力提升,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期间,学校新签订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协议111个,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一批成果成功实现转化。下一步,武汉工程大学将继续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优化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促进学校和企业长远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文本素材来自:武汉工程大学官网、武汉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各学院官网

孔繁森

刚拿冠军、又获金奖,湖北一高校用92项国家大奖献礼新中国70周年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用实际行动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参与创新活动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参加学科竞赛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武汉工程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屡屡取得突破性成绩。2019年截止目前,武汉工程大学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92项,其中一等奖16项,省级奖项45项,其中2项省级唯一金奖,可谓硕果累累。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武汉工程大学在第十六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中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四项,参赛的所有12件作品全部获奖,总体成绩较上届整体有所提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2.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9年7月31日,由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级复赛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参赛团队表现优异,斩获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我梦见-楚天创客"最佳设计奖1项、优秀创意奖4项。3. "节能减排"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华北理工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学子成功斩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的好成绩,学校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奖,总体成绩位居湖北省高校第三,创造了武汉工程大学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纪录。4. 湖北省大学生"石榴杯"创业大赛2019年6月18日,第一届湖北省大学生"石榴杯"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武汉举办。武汉工程大学的参赛项目"鄂疆浓情文化驿站"荣获大赛唯一金奖。5. "正大杯"2019年湖北省大学生双创实战营销大赛武汉工程大学IBES团队还荣获创青春"正大杯"2019年湖北省大学生双创实战营销大赛冠军。6. 2019"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2019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商工组决赛在湖北省襄阳市成功举办。武汉工程大学学生团队"武汉净燃科技有限公司"获大赛银奖,"可用于工程实训教学的智能制造虚拟现实仿真系统"获创意类铜奖。7. 化工与制药学院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9年"东华科技-恒逸石化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8月23日在山西太原中北大学落下帷幕。历经5个多月的奋力拼搏,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五名本科生在全国总决赛中经过激烈角逐斩获全国一等奖。8. 化工与制药学院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国药工程-东富龙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大学落下帷幕。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六名本科生凭借出色的设计作品和精彩的现场答辩,蝉联全国一等奖。9. 化工与制药学院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2019年7月20-22日,"欧倍尔杯"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选拔赛在福州大学如期举行。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三位学子一举夺得中南赛区特等奖。10. 机电工程学院全国3D大赛精英联赛2019全国3D大赛12周年精英联赛全国总决赛于8月29日落下帷幕,历经5个多月的奋力拼搏,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雯雯、姜学宁、程雨晴、张瀚源、孟逸然组成的VRyoung团队(指导老师:张聪)先后获得湖北赛区特等奖和全国二等奖。11. 机电工程学院世界机器人大赛2019年8月20日至8月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由主论坛和专题论坛组成,在同期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世界机器人大赛上,武汉工程大学学子分别斩获亚军和季军各一项。12. 机电工程学院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2019年7月26日至29日,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十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决赛在兰州理工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作品"旋流-微滤耦合分离技术及装置"荣获一等奖。13. 机电工程学院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2019年第十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参赛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2项。14. 电气信息学院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仿真学会联合主办,辽宁科技大学承办的2019年(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在辽宁科技大学成功举行。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两支代表队双双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5. 电气信息学院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教育部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中赛区比赛于2019年7月15日-18日在三峡大学举办。武汉工程大学参赛的8支队伍共斩获华中赛区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创历史最好成绩。16. 电气信息学院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2019年7月4日-5日,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中赛区评审会在南昌大学举行。电气信息学院"智慧电能团队"和"卓越电能团队"2支队伍代表武汉工程大学参赛,分别斩获华中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是武汉工程大学在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的重大突破。17.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2019年7月21-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举行,该竞赛被誉为"图学界的奥林匹克"。武汉工程大学荣获了该赛事的建筑类团体二等奖,三维建模单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尺规作图单项二等奖2项,实现了该竞赛所有建筑类奖项的大满贯。18.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大赛"圆满结束,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学子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3项。1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由教育部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于9月6日在南京工业大学隆重召开,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组建的两支参赛队伍分别斩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第21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肇庆高新区指导支持,腾讯大粤网、肇庆市人工智能协会承办的第21届"大旺杯"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10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在肇庆高新区大旺文体中心隆重举行。经过4天激烈角逐,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学院机器人足球队再创佳绩,斩获比赛冠军1项,亚军1项,季军4项。2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开赛,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优胜奖10项的好成绩,其中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张耀威获Java软件开发大学B组一等奖。2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为杯"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在2019年第九届"华为杯"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中,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4项。23. 法商学院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大赛2019年7月19日,2019年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大赛总决赛在安徽财经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有三支队伍经过区域赛激烈角逐挺进总决赛,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一项,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24.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省第十二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由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湖北省第十二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在江汉大学举行,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参赛学子,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25. 艺术设计学院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2019年(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参赛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2项。26. 艺术设计学院"蓝景杯"首届中国嵩山国际标识设计大赛2019年1月1日,"蓝景杯"首届中国嵩山国际标识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郑州举办。经评审专家委员会初审、复审、终审,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生在本届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4项,同时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27. 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全国大学生品酒大赛2019年7月6日至9日,武汉工程大学学子在"2019全国大学生品酒大赛(湖北赛区)"中成功斩获一、二、三等奖,其中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朱灵钰同学荣获一等奖。长期以来,武汉工程大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项大赛,不仅提升了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武汉工程大学全体师生将认真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乐于奉献,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崭新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工作热情、坚强的党员意志,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素材来源:武汉工程大学官网

孟胜

关注!国家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仅10%,武汉这所高校却超37%!

为适应深化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在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和微观层面的实践探索。2015年,历经十年探索,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1+x”全程导师教育教学新模式浮出水面,受到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也对此进行了聚焦报道。“1+x”全程导师制是一种类似于社会管理“网格化”的保姆式服务,尝试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带到广大本科生中去,即1个班级的学生设置1名班导师(班主任)和若干名(X个)专业导师——班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专业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养成、专业意识培养、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四六级(课程)考试、司法考试、认识实习、业务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考研、就业等全过程培养或指导。谈及这个构想的初衷,法商学院许承光教授说,此举是希望能够真正实现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养成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关怀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关于如何保证导师把精力集中到培养学生中来,武工大法商学院从制度设计上想了很多办法,并通过多项指标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学院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导师工作的重点,同时将“1+x”全程导师制与教学、科研并列考核,通过计分的方式计算出导师的考核分数,并将导师工作与年终责任津贴挂钩。通过全程导师制,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向度把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紧紧地联系一起,学生就像孩子,导师就像家长,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都很了解,便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而学生们对这个全新的培养制度也是颇为认同。他们表示,从刚进大一的时候迷茫孤单、无所适从,到现在的学习思路清晰,生活目标明确,就业心里有底,都得益于“亦师亦友”的导师们全程陪伴。法商学院2012级法商实验班荣金玉曾跟导师李捷枚提出,能否提前一年跟师兄师姐一起做论文,熟悉相关知识,她的想法得到了导师的同意。而也正是基于此,到了自己真正做论文时,她变得特别得心应手,还获得了校级创业设计大赛的奖项;法商学院2012级法学1班的王依哲说,从内蒙古到湖北来上学,因为离家很远,感觉特别无助,后来有了全程导师,跟导师在网上沟通得特别多,学习、考试、就业什么都聊,连个人感情问题都会询问导师意见。在导师悉心指导下,她说现在她特别清楚自己现在要做什么、以后要做什么。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目前有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共3个本科专业(含中外交流),有法律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高等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法商双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和E+法学实验班和CFAC(国际注册金融工程师)。现有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法律问题研究所、化工产业风险防范研究所、政治经济理论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经过“1+x”全程导师制的精心培育,近几年法商学院学生培养工作硕果累累——法学专业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37.78%,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94.76%;学院学生四级通过率平均为96%,六级通过率平均为85%,名列各学院排名前列,每年考取公务员、选调生在10人左右。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法商学院还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挖掘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明了大量专利,如《伸缩式牙刷》、《隔音手机套》、《自动吸尘黑板擦》等。法商学院学生在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课外实践中更是硕果累累。2015年,武汉工程大学《“1+x”全程导师制助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荣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为10%左右,由于因通过率低,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天下第一考”。未来,武汉工程大学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化工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宽阔的发展平台!本文素材来源:人民网、武汉工程大学官网

慢慢来

媒体聚焦!湖北62名学霸分年级分科目轮流“上课”,已帮扶学子千人次

为党育才践初心,为国育才传师道。武汉工程大学在"三全育人"推进工作中,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凝练出思想领航行动、文化厚植行动、学风创优行动、阵地巩固行动、平安校园行动、温情关怀行动、队伍提升行动等"七大行动",多维发力,践行着教育应有的温度,精心绘制出幸福武工大的新画卷,奏响了"三全育人"最强音。对此,湖北教育新闻、楚天都市报等媒体纷纷聚焦。一院一品牌 沿着榜样的足迹坚定前行许志伟是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2003届毕业生。2003年7月15日,他为搭救3名落水少年,献出了宝贵生命,就在此前,23岁的许志伟刚收到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十余年来,许志伟精神一直激励着万千武工大学子。学校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形式,先后打造"许志伟班""企业佳班""学霸班"三个典型示范班级,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E+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四学生王洋是"许志伟班"一员。他介绍,双休日或晚自习时,班级会组织大家进行党史和理论学习,暑期他们还实地探访了红安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改革开放入户调研。"以前我就想当名普通公务员,经过半年熏陶,我有了新的人生规划。"王洋说,毕业后他会先入伍,退伍后再报考军校研究生,助力中国梦。2019年5月,在学院"许志伟"班的基础上,学校组建成立了"许志伟"党员示范班,选拔了30余名学生党员,由学工部老师和学校省首届"青马工程"毕业生担任双班主任。多年来,学校以许志伟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生工作思路、机制、内容及载体上寻求突破点和创新点,组织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风建设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创建了"一院一品牌"学生工作体系,将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教工助教、生涯规划等作为学院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方向,促进广大学子成人成才。一生一导师 教书育人促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武汉工程大学总结法商学院11年来成功实施"1+X"导师制的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各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电气学院让学生在"网上超市"里选导师;理学院教研室成立科技创新团队,让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国际学院实施"双导师制";化药学院、化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建立导师评分细则……"大二我就进实验室跟着吴巧云教授做项目,直到大四,在吴教授指导下,我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日前,已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专业读研的李仁治,回忆起在武汉工程大学的求学经历,仍觉十分幸运:"大到学业和人生规划,小到心情波动,导师都很上心。"导师们通过开展"学业先导、专业引导、学术指导、职业辅导"等工作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据统计,近三年,武汉工程大学各学院考研率不断攀升,学生除了被国内知名高校录取,在导师的指导和推荐下,大量学生成功出国深造,高端就业率也持续提高。同时,学生发表论文数、申报专利数、创新创业竞赛获奖也越来越多。一生一帮扶 让"四难"学生顺利脱困人人有导师,困难学生还会被"特别关注"。2012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小汤多门功课不及格,帮扶责任老师章瑾瑜与他一起制定帮扶方案,指导学习方法;同学主动督促他上课和自习。最终,小汤不仅顺利毕业,还找到一份好工作,并被公司选派到日本培训。2013级材控专业小袁清考未过,心理压力大,帮扶责任教师李国林请心理咨询老师为他做疏导,请专业老师为他"开小灶",让小袁如愿拿到毕业证……类似案例举不胜举,都缘于武汉工程大学正在推行的"精准扶贫"。近年来,学校为困难学生分类建档、一人一册进行私人定制,让学业困难、身心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都能顺利脱困。今年,武汉工程大学还在"学霸课堂"基础上,成立了由62名学霸组成的首届"学霸班"。每周末,他们分年级分科目轮流在固定教室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半年多来,被帮扶学子已达千人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王鑫瑞是线性代数科目的"小老师",他几乎没错过一次帮扶课。王鑫瑞说,学霸班里不仅有在校学生,还有已经保研或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学长学姐,可以相互取经,而他在给同学们讲课中,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武汉工程大学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凝练出七大行动,通过全员导师制、精准帮扶、示范引领等方式具体实施,努力形成育人合力,立足校情、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从而打造一师一策同育人、一人一事为育人、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格局,疏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外,学校的"一院一站室"实现了每个学院建设心理健康二级工作站的全面覆盖,"一师一项目"是每个辅导员以项目研究形式开展学生工作教育研究。学校借助"七大行动",构建起"六个一"的学生工作理念,把温度传递给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在武汉工程大学的校园里沐浴阳光,吸收养分,固根挺干,全面发展。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工程大学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按照"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树立"全面成长,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以"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于楚天都市报、光明网、武汉工程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