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0年12月26—27日举行。据了解,今年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多所学校采取最严防疫管控措施,确保安全有序。教育部近日发布消息,今年全国考研人数为377万。记者对比发现,相较去年341万人增长36万,创下历史新高,而前年则是270万人。就武汉来看,多所高校的报考人数也大幅增长,比如报考湖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为10148人,同比增长11.98%。据了解,其中不少外地报考湖北大学的考生在当地大学参加考试。而华中科技大学考点为湖北省内最大,有9818人。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安全和身体健康,湖北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根据《2021年湖北省研考考生应考防疫须知》,考生从考前第14天开始坚持每天测量体温,进考场前需出示本人“健康码”以及健康考试承诺书。考前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考生,每场考试进入考点还需出示7天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此外,考生进入考点、考场时需要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须经考点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业评估,允许考试的可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考试时考生全程佩戴口罩。多所高校明确,送考人员及车辆不得进校,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建议考生至少提前1小时到考场。链接: 考研“橙”功!辅导员送每位考生一个橙子310名研考生,每人一个橙子。研考前夕,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两名辅导员自掏腰包给该院310名研考生每人一只金灿灿的橙子,预祝他们考研“橙”功。“很感动,很温暖!”收到“沉甸甸”的礼物后,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1701班邢玉涵同学表示,再过一天就要参加考研了,突然收到辅导员送来的橙子,既温暖又感动。“我将更加自信地走向考场,为梦想奋斗。”邢玉涵收到的“沉甸甸”包括独特包装设计的礼包袋、专属于自己的关怀信、寓意满满的一个金灿灿橙子。这些都是该院辅导员黄浪和马贝贝的点子。他们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年,为助力2021届考生积极应考,他们给学院每一位研考生送上了“橙”意满满的橙子,并在每一封致研考生的信上签上了该生的名字,精心为研考生打造专属鼓励礼包,寓意“橙”风破浪,马到功“橙”。“310个橙子花了1000多元,意义远大于这点钱。”辅导员黄浪说,近年来,考研竞争日愈激烈,研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及疲惫心理,机电工程学院为助力学生成长,做学生最坚强的后盾,历届辅导员主动在考生最艰难的时期为他们送去最贴心的关怀与鼓励。此外,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辅导员曹明也为学生送上“考研加油包”,里面装有象征“金榜题名”的棒棒糖,寓意“巧克难题”的巧克力,放松心情、逢考必过的胸章,还有致考研学子的一封信,辅导员手写的明信片,饱含对同学们最诚挚的祝福。(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来源:武汉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9月1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9619名研究生新生陆续到校报到成为在汉高校首批报到新生“华科我来了!”“早就想开学了,来到学校感觉真好。”昨日,华中科技大学首批研究生新生开学,这也是武汉市迎来的首批研究生新生。记者发现不少“00后”的学生也来报到了,其中还有博士生,该校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刘可薇就是一名00后的博士生,今天刚好是她的20岁生日。刘可薇1米57的个子,齐刘海,是个长相甜美的邻家女孩。她来自黄冈,4岁时就上学了,9岁上完五年级后跳级升入初中,12岁读高中,15岁上大学本科,19岁念硕士。“虽然读书比较早,但我挺适应,没觉得自己比较小,大家对我也一直很照顾。”她说。昨日,刘可薇有些忙碌,她上午下午都有考试,“我这一周都是考试,这是之前研究生阶段的考试。”刘可薇硕士就读于该校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由于疫情原因考试挪到开学后。刘可薇一直想读博,硕士研究生阶段,她想读博深造的想法更加明确,并多次跟导师交流读博的事情。读研期间,刘可薇十分勤奋学习,认真完成课业学习,工作日也大都在实验室度过。今年6月,刘可薇转博成功,将在华科继续读博四年。“我本科就规划好读硕士和博士,今年4月学校出了转博的通知,我就申请转博,现在也算是圆了我的博士梦。”她说。20岁的她,比同批博士生小了约5岁。7月10日,刘可薇从黄冈返校后,一直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最近也在认真准备开学周的考试,昨日下午考完试后她又到实验室复习。“今天感觉还是很不一样,是学生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刘可薇说,“博士阶段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在科研上能取得一些成绩,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学习。”这届学生集齐十二生肖“集齐十二生肖,70后和00后同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罗秋韵形容。仅以管理学院872名研究生新生为例,最大的研究生新生生于1970年,50岁,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新生生于2000年,20岁。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今年共有研究生新生9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新生中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是23.7岁,其中31名00后学生;博士研究生新生的平均年龄是25.9岁,有刘可薇等3名00后学生。华中科技大学的官微下有网友纷纷留言感慨来源: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编发:刘郸
文/妈宝经,内容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现在的学生在高考完之后很难再有目标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部分的考生在高考完出分之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学定向或者是今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而去选择什么专业,不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就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但我也相信很多学生在即将要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依旧是迷茫的。我们应该还记得新洲汪集小伙程传坤,他为了传承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的程氏正骨术,在毕业四年后毅然决然地再战高考,最终圆梦医学院,本就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硕士,却为了自己的梦想毕业后还决定再战高考,相信这没几个人能够做到吧。就在9月5日,新洲汪集小伙程传坤如愿收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显得十分激动,已经32岁年龄的他填报了该校本硕连读的“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这就意味着他还要再读八年,八年过后他就已经四十岁了,但是他却觉得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也不是一时冲动。这样做真的值吗?程传坤本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表示内心十分的纠结,好在有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父亲,在和父亲仔细商讨以后得出最后的结论:要学就学扎实,填报本硕连读!远离高中课本十余年,再度参加高考的程传坤考出了567分的成绩,程传坤表示不失望,在只备考了一年的时候里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就已经十分满足了。高考成绩公布后那么最首要的事情就是填报志愿了,在选填学校这块程传坤没有太多的犹豫,首选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只是在填报专业的时候有些许疑惑,按照他这个成绩有希望可以填报本硕连读的“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该校招生办也表示“几率很大,但也有风险”,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选择搏一把父子俩的选择并没有错。要说程传坤会选择医学院还是有一定渊源的,他本就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正骨术”第九代传人程声旗的儿子,按道理他应该是第十代传人,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偿所愿。当时高考填报志愿的他更倾向于选择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父亲此时依旧在劝说他继承衣钵,直到“程氏正骨术”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才让他对父亲的医术提起了兴趣,随着对父亲医术的深入了解才让他下定了决心决定再战高考报考医学院。一、很多人觉得他的做法“不划算”,那让我们分析一下他的选择到底值在哪。011.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很多人只着眼于他个人的经济效益,却不知道程传坤却把眼光放在了社会效益上,有人替他算了一笔账,复读加上本硕连读的八年经济损失就高达100万,再加上九年的青春,人生的一半就这么过去了,可程传坤并不表示遗憾,因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来,那造成的社会效益会比这些损失的经济效益大得多,勇于传承的精神也体现了现代青年人的担当精神。022.能够造福更多人程氏正骨术不仅仅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主要的是一门医术,如果能够学好学精的话不知道能够造福多少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程传坤选择牺牲自己一人来造福广大万千群众,这种无畏无求的精神,我们又怎能说他不值得呢?关注「妈宝经」,每天学习专业有用的育儿知识,做新时代好妈妈!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给我们点赞并分享哦
01引子每年到了考研冲刺阶段,总会有各种打着“内部资料”、“考研院校内部关系”、“绝对保过,不过不要钱”、“有关系,绝密冲刺班”等幌子的考研“骗子”。(图片来自网络)其实,只要是动脑想一想,就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考生“病急乱投医”,一不小心就被骗了。最后落得个钱财空了,考试心态也崩了的结果。每年到了考研冲刺阶段,总会有各种打着这不,就快要考试,#武汉大学#就在其研究生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提醒消息。告诫各位报考武汉大学的研究生考生多留心眼,别被骗了。不少考生表示,武汉大学的这波操作,着实让人倍感暖心。(图片来自网络)02真暖心!武汉大学发布2021年研究生招生提醒武汉大学在其研究生官方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武汉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提醒》的通告。表示:2021年研究生考试临近,社会上某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为维护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防止广大考生利益受到侵害,武汉大学作出以下郑重提醒: (图片来自网络)【1】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始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生政策,从不举办考试招生辅导等相关活动。【2】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始终严格遵照教育部规定程序和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研究生考试招生过程中,不会以任何名义向考生收取所谓预录取等其它费用。请各位考生不要轻信“包过”之类的虚假信息,谨防招生诈骗。(图片来自网络)【3】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将通过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武汉大学招生信息网等官方网站发布。请考生以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如有疑问,可直接向学校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咨询。并且给出了办公室电话。03结论对于武汉大学在考前公布这样的提醒消息,不少网友表示,武汉大学不愧是国内知名大学,在很多细节方面都很为考生着想。不得不为武大点赞!(图片来自网络)不少网友也表示,现在的考研骗子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忽悠。不知道各位网友有没有遇到过考研的一些骗子呢?欢迎留下你的答案!
如今,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受欢迎了,985、211工程类重点学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也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竞争力,但是,考研后,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1.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往往只知道读死书,对知识和科学研究却不知灵活应对。很多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读书、努力学习,取得研究生考试的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太依赖教科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被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灵活运用技术,这也是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来这些人是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这样看来,多数是书呆子,很多大学研究院的指导者,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都会细心教导,但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心会让指导者失望。2.学习能力很高,但是独立力很弱。研究生院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们经常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上,对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非常弱,社会经验也非常不足,也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学的大亨相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博士每年都有几千人,硕士和研究生人数不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再找借口,我们说是尖子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在研究院,博士课程的很多指导者对大学院有着这样的想法,虽说学习了先进技术,但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想做的话,可以放心为祖国做贡献吗?这是很多研究生的指导者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重没有借口,所以没有时间做细小的事情,这对很多领导来说是个心寒的地方。3.研究生的大学院考试太重视学术,担心信息商的锻炼。大部分研究生直接从小学到大学,还去了大学院、硕士、博士,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受过社会锻炼,挫折也没有经历过,大部分研究生的情商锻炼令人担忧,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领导人说,关于这一点,研究生院的指导者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往得比较多,但是彼此成为朋友的机会很少,我们不能追究很多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不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大学院考试的机关也开始锻炼大学院学生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于上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大家可以再下方留言区留言哦。
陶崇园电脑内的文件夹显示,他生前管理着研究所和足球队的经费,还包括王攀个人的饭费和部分账务往来。他的同学后来整理聊天记录得知,陶崇园从2016年开始帮王攀送饭,基本上每天都送。王攀常常会点名要吃某某餐厅的具体菜品,还严令禁止陶崇园迟到,敲门也有特定规则。陶崇园的姐姐陶萍说:「送饭的事我们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会有这么频繁。就在22号中午,弟弟还跟我吐槽,自己又在给王攀送饭,觉得又苦又累。」文 | 王伊文 陈浩编辑 | 陈浩2018年3月22日中午,雨下得很大,陶崇园饿着肚子给导师王攀送饭,因敲门没有遵守规矩,王攀让他作揖道歉。4天之后的26日中午,王攀站在陶崇园的遗体前。据陶崇园姐姐陶萍说,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面对家属的质问,王攀只说了两句话:「我跟你弟关系很好,他是我的好学生。」当天早上7点30分,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顶一跃而下,在医院抢救无效身亡。经警方调查,排除他杀可能。3月29日,陶萍在微博上发声,贴出了大量陶崇园与王攀的聊天记录,直指陶崇园是「长期被导师精神压迫致死」。13月26日凌晨两点半,陶崇园突然从床上坐起,叫醒睡梦中的室友李锐,「我呼吸很困难,快要说不出话了」。随后,陶崇园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陶母得知儿子身体不适,提出要来看看儿子,却被陶崇园拒绝,「你早上再来吧」。紧接着,王攀也接到了陶崇园的电话。听到陶崇园说自己身体不太舒服,王攀让室友李锐接电话,「你们立刻把他送去医院」。两通电话结束后,陶崇园对室友说自己好了很多,不想去看医生,转身上床睡觉。李锐回忆,早晨5点左右,他依稀听到陶崇园下床的声音,起来后发现陶崇园不在床上,出门寻找无果。5点14分,他拨通陶崇园的电话,询问他的去处, 陶崇园称自己在厕所,李锐说:「我在两边厕所都找了,没有看见你。」之后陶崇园便说话支支吾吾,李锐没听清他在说什么,让他赶紧回来。十几分钟后,陶崇园回到宿舍,却没有马上上床睡觉,而是一直在椅子上坐着。之前一直在宿舍等待的室友由于太困,便先上床睡觉了。再次醒来时,李锐听到宿舍楼下的哭声,见陶崇园不在床上,他心里一紧,「陶崇园出事了」。监控视频显示,6点18分,陶崇园走出宿舍楼,在食堂前面的长廊里和赶来的母亲交谈。陶母回忆,陶崇园当时说:「心里很难受,感觉怎么都逃脱不了王攀的控制。」简短交谈过后,两人起身离开长廊,于6点31分消失在监控画面中。陶崇园发在家庭群里的信息,表示自己很苦 图片源微博「陶崇园姐姐」直到7点27分,再次出现在监控画面中的陶崇园向宿舍方向跑去。陶母说,陶崇园当时说要回宿舍拿本书,察觉到陶崇园异常的她赶紧小跑跟着他去宿舍。还没等她进入寝室楼内,只听一声巨响,陶母便看见儿子躺在了血泊之中。陶母迅速扑到儿子身上,大声呼救,随后现场围观同学拨打了120急救电话。8点左右,救护车来到现场,陶崇园被送往陆军总医院。抢救过程中,陶崇园家人和武汉理工大学领导陆续赶到医院。中午时分,王攀来到医院。据陶萍说,王攀到病房后「没有流露出一点伤心的样子」。她当场质问王攀:「你不该跟我弟道歉吗?你没有一句说法吗?」陶母见到王攀,情绪激动,对着王攀大喊:「王攀,你还我儿子命来!」不到10分钟,王攀便离开了医院。2事发之后,陶崇园家属为讨要说法,曾多次联系校方和警方。据陶萍30日所发微博,校方坚称与学校无关,警方调查后排除他杀可能,无法立案。3月28日中午,校方代表来到家属所在宾馆,称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出于人道主义可以支付5万元抚恤金。陶崇园家属方拒绝了这个提议。当天下午两点左右,陶崇园家属及部分高中同学前往武汉理工大学,希望通过拉横幅的方式来「讨个说法」。横幅还没完全展开,大约三四十个学校保安等人围住了陶崇园家属及高中同学,并强行收走横幅。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其中一名高中同学受伤严重,经医院检查有轻微脑震荡。自事发当天在医院出现后,王攀始终没有露面,不久又开始正常上课。3月31日中午,一份名为《陶崇园和我》的声明流传到了陶崇园家属手上,该声明署名为王攀,写于28日晚上。在该份声明中,王攀表示「作为陶崇园本科生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自以为)和他感情极深者,我悲痛欲绝」。王攀称陶崇园生前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和「不良症候」,在交往中「有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认为家人和导师反目不是一个好选择。从大一开始,王攀就担任陶崇园的班主任,两人一直关系密切。2012年陶崇园加入王攀创办的C&D足球队,并一直担任主力,后来成为了足球队队长。大二时,陶崇园获得了其他同学所没有的机会——进入了由王攀担任所长的控制与决策研究所。本科时,陶崇园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2015年获得了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的资格。王攀希望陶崇园能留下来在其手下读研,承诺每年补助陶崇园五千元生活费,并优先推荐其去国外读博或做访问研究。最终,陶崇园放弃去华科读研,成为了王攀的研究生。王攀对陶崇园的书面承诺 图片源微博「陶崇园姐姐」王攀和陶崇园矛盾的爆发点发生在2017年10月份。热爱科研工作的陶崇园一直希望能在更大的平台发展,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将来做一名大学老师。当时,陶崇园就读博事宜向国外导师咨询,被告知「需要研究生导师同意才能接收」。得知这个消息后,陶崇园对朋友说:「读博没戏了。」聊天记录显示,王攀发现陶崇园有出国读博的打算后,曾对陶崇园说:「到我办公室来谈一次,我保证不伤害你。」 陶萍称,在陶崇园读研期间,王攀对此前推荐其出国读博的承诺只字不提,反而多次表示希望陶崇园继续留在他手下读博。得知自己出国读博无望,陶崇园便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去年11月,正值校招高峰期,陶崇园应聘中国银联成功,计划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试图留陶崇园在自己手下读博的王攀发现陶崇园找工作的事后,要求陶崇园退出此前正在准备的重要国际会议筹备组,离开研究所,辞去足球队队长一职,并将陶崇园从多个群中踢出去。陶崇园所在的「C&D足球队」由武汉理工大学控制与决策研究所所长王攀组建 图片源于网络33月27日,陶崇园的高中同学宋浩接到电话,得知了陶崇园去世的消息,当天上午11点就赶到了武汉,「想要见他最后一面」。在他赶到之前,已经有多位高中同学前来帮忙,并在27日早上拿到了陶崇园的电脑。打开电脑后,陶崇园的高中同学周彦锋发现了他生前留下了一个名为「王攀的精彩操作集锦」的文件夹。看完陶崇园保存的截图后,他又用电脑登录了陶崇园的QQ,仔细翻看了陶崇园与王攀的聊天记录。名为「管账」的文件夹显示,陶崇园生前管理着研究所和足球队的经费,还包括王攀个人的饭费和部分账务往来。而从周彦锋后来整理的聊天记录得知,陶崇园从2016年开始帮王攀送饭,基本上每天都送。王攀常常会点名要吃某某餐厅的具体菜品,还严令禁止陶崇园迟到,敲门也有特定规则。陶萍说:「送饭的事我们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会有这么频繁。就在22号中午,弟弟还跟我吐槽,自己又在给王攀送饭,觉得又苦又累。」陶崇园在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但这些奖学金大部分成为了王攀的研究所和足球队的经费。聊天截图显示,陶崇园不止一次将奖学金部分捐给研究所,后期甚至全部捐出。2016年,陶崇园获得何文蛟教授奖学金6000元,全数捐给了研究所。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周彦锋还发现,C&D足球队的经费也都来自于陶崇园等队员们的捐赠。曾在武大就读的宋浩回忆,早在本科期间,每次他们聚会,不到8点,陶崇园就以导师让他过去为由早早离开。起先大家没有在意,后来次数多了,大家就问陶崇园是怎么回事,陶崇园只说是去导师家中做家务。大量聊天记录显示,陶崇园几乎每晚八九点都要去导师家,如果有事还得提前请假,周末也不例外。26日事发之后,有知情人向家属透露,去王攀家里做家务的远不止陶崇园一人,在本科期间,王攀班上大部分班委都被叫去过做家务。另外,像「眼镜找不到了」,王攀也会把陶崇园叫到家里。王攀在《陶崇园与我》的声明中称,「做家务」是他们独特的语言系统,主要是面对面的交流。宋浩觉得很「可笑」,因为据他所知,王攀曾要求做家务的学生行跪拜礼,还要向他的鞋子磕头。除此之外,王攀经常在晚上找陶崇园聊天,让陶崇园评论自己的文章或言论,陶崇园的回答基本上是赞美,还有「向您学习!」等。聊天常常持续到深夜12点左右,只有陶崇园反复说自己困了,王攀才会结束对话。最令家人无法容忍的是,王攀曾多次让陶崇园叫他「爸爸」。早在2016年12月,王攀向陶崇园展示其他学生称呼他为爸爸的聊天记录,王攀将那名同学称作陶崇园的哥哥,并要求陶崇园向哥哥学习,说出那六个字——爸我永远爱你。陶崇园与王攀的聊天记录 图片源微博「陶崇园姐姐」周彦锋整理电脑时还发现,陶崇园的电脑中有一个单独文件夹,里面只有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高校性侵的论文。记者曾试图联系王攀,截止发稿,王攀仍未作出回应。记者也曾联系上王攀研究所和足球队队员,他们均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3月31日,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澎湃新闻称,3月26日,本校一名研究生在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向家属进行反馈。目前,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均未找到。警方在事发当天表示不能立案,在31日上午到宾馆对陶崇园家人做了笔录,之后仍未立案。3月26日,陶崇园的遗体被运往武昌殡仪馆。陶萍表示,「我们只希望能为弟弟讨回公道,让王攀在弟弟火化时来给他道歉」。(注:应受采访人要求,文中陶萍、李锐、宋浩、周彦锋、刘伟均为化名 / 张效广、张庆博、李天涯、朱润华对本文亦有贡献。)没看够?
由于报考人数激增了50万,今年考研的形势略显严峻,不少考研党都哀嚎说压力太大,觉得能考上的几率太小。不过抱怨归抱怨,那些有心让自己再提一个档次的考生,还是认真准备了考试,打算尽力一搏。就算今年名落孙山,也算给自己积累了一次宝贵经验,大不了明年再战。但是也有一些考生,在巨大的考研压力下动起了歪脑筋,耍起了让人替考的昏招。12月21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某校的监考老师在核对考研学生身份信息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名考生与其准考证上的照片不太相符,但是考生本人却坚称那就是自己。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性,监考老师没敢放水,当即选择了报警。很快,当地派出所民警闻讯赶到,然后对有作弊嫌疑的考生进行了仔细审查,结果发现这名考生还真的有问题。原来,这名自称“赵某”的考生,实际上却姓“余”,是武汉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据余某交代,数月前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出手十分阔绰的网友,平日里对他颇为照顾,因此他对这个人特别有好感。12月初,这名网友称他有个堂弟今年要考研,但是有一门没什么把握,希望他能帮忙替考。余某本来不想参与此事,但碍于情面,他最后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同意帮其堂弟替考。谁知他刚进考场,就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异常,随后被警方带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管是代替他人参加考试,还是让人代替自己考试,都算违法犯罪行为,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目前,余某已经因“涉嫌代替考试罪”,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至于他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还得等警方将案件彻底调查清楚后才能知晓。不过可以想到的是,余某的前途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就算不坐牢也难逃学校的处罚。看来网友们说得不错,敢给人替考的研究生都是脑子进水了!
记者 黎文婕编辑 刘海川一2018年3月26日早上7点半,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的一幢宿舍楼里恸哭声起。302室的康锐惊醒过来,下意识地向一号床的位置望了望,心头顿时一紧,“陶崇园出事了”。这天早上,来自武汉本地的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顶一跃而下,最终经抢救无效身亡。他的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分钟前还坐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就这样无可挽回地离开了。前一天夜里,陶崇园踩着寝室门禁的点回到寝室。他看了一会儿手机,关上寝室的灯,上床休息。在室友看来,“他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好像比平时沉默。”然而,3月26日凌晨2点半,陶崇园突然从床上翻身而起,下床后打开了寝室的灯,拉了拉室友高勇的床单,“我感觉自己快没有呼吸了,像是要说不出话来”。高勇从被窝里探出头,看着不安的陶崇园,告诉他,“我能清楚听见你说话的声音”。随后,陶崇园告诉室友:“我心里有事,出不来了。”室友们提出送他前往医院,但被拒绝。母亲在这个时候接到了陶崇园的电话。陶崇园称自己“身体不太舒服”。挂断这通电话之后,陶母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学校看望儿子。接着,陶崇园又拨通了导师王攀的电话。室友们回忆,通话结束之后,陶崇园回到了床上。高勇说,自己在凌晨5点左右曾醒过一次,发现陶崇园不在床上。前往厕所寻找无果后,高勇打电话给陶崇园,询问其去处,“他当时回复我说自己去厕所了,我告诉他我去厕所找过了,他就支支吾吾也不愿意告诉我。”于是,高勇劝陶崇园,“早点回来”。而陶崇园具体是什么时候回到寝室,室友们都不清楚。6点18分,陶崇园带着手机走出宿舍楼,在篮球场旁边见到了一早赶来的陶母。在监控录像里,母子二人就近坐下聊天大约半个小时,随后起身往另一个方向走,因位于摄像头死角,录像缺失了50分钟。母亲告诉界面新闻,聊天的过程中,陶崇园向她倾诉:“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想到儿子6月就要毕业,母亲尝试安抚他。“要不要去医院看看?”陶崇园回了一句“不用了。”随后,陶崇园称随后自己要回寝室拿本书,便向着宿舍楼小跑过去。7点30分,陶崇园从宿舍楼顶纵身一跃。在身后追赶到楼下的母亲未能阻止悲剧。看见躺在血泊里的儿子,她脑袋“嗡”地炸开,愣住了。二前夜听闻弟弟身体不适,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的陶晓也一早赶往武汉理工大学。从母亲那里听到弟弟死讯后,陶晓“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在陶晓眼里,弟弟一向积极乐观,热爱运动,阳光健康,“他从小到大就没让家里操过心,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一直都是我们家里的骄傲”。不久前,陶崇园还和朋友一同去滑雪,跑马拉松。在出事的前一天,陶崇园还照常去球队参加了训练。陶崇园生前的奖状和证书。图片由陶崇园姐姐提供。“别逗了,他那么积极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自杀?”陶崇园的高中同学陈申3月26日晚上得知此事后,觉得“同学和自己开了个玩笑”。曾与陶崇园同桌过的他一直记得陶崇园的善良。“他高中时成绩就非常优秀,但是一点都不骄傲。我们读大学之后,我有段时间遇到困难急需用钱,他当即就借给我了,真的非常乐于助人。”当晚陈申就从外地赶回武汉,陪伴陶崇园的家人。27日早上,陈申将陶崇园的电脑从宿舍取出,并发现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遗失。陶晓曾与学校保卫处多次交涉此事,学校反复表示未找到。3月28日,学校表示手机已关机,无从寻找下落。而在陶崇园的笔记本电脑里,留下了几个整理好的文件夹,其中一个文件夹被陶崇园命名为“王攀的精彩操作”,里面保存着许多张他与王攀的对话截图与其他学生谈及王攀的截图。还有一个文件夹中则收藏了一篇关于高校性骚扰的论文。翻开这些截图的那一瞬间,陶晓感觉血液一股脑涌上来,“我们虽然听陶抱怨过王攀,但从不知道事情有这么严重”。王攀是陶崇园的研究生导师,据陶晓介绍,他“五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他可能是有一点亲情缺失吧。”陶崇园的一名学弟说。大量的聊天记录显示,王攀多次要求陶崇园帮自己买饭,并且常常具体到出发时间、地点与饭菜品种,例如“请你18:20出发到茶餐厅帮我买一份香菇肉丝,一份黄瓜木耳鸡蛋,一份饭,送到我家。”据陶崇园的大学好友张辰透露,王攀每月会将饭钱和科研所的资金等交由陶崇园保管,“就像是把陶崇园当作自己的管家,光是给他管钱就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陶崇园还怎么做科研?”王攀要求陶崇园为自己买饭的聊天记录。图由陶崇园姐姐提供。在陶晓的记忆中,弟弟确实经常帮王攀买饭,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月22日,当天王攀又一次要求陶崇园为自己买饭。由于下雨,陶崇园迟到了,“他就让陶崇园给他作揖道歉。谁能忍受?”另外,王攀常常要求陶崇园在晚上去他家做家务,陶崇园如果有事需要晚到或者不去,还需要向王攀请假并请求批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是在每两周一次的家庭聚会,陶崇园也会在晚上八点前离开。”陶晓说。据陶晓了解,王攀不仅仅会叫陶崇园去自己家做家务,也要求过其他同学,“他是有选择性的,只会叫班委,而且都是男生。”但是,“其他同学都是偶尔去,陶崇园几乎每天都要去”。另所有人都感到难以接受的是,从2016年12月开始,王攀要求陶崇园叫自己“爸爸”。根据聊天截图,王攀曾反复让陶崇园“坦坦荡荡地说出那六个字。”而那六个字则是“爸我永远爱你”。王攀让陶崇园对自己说“爸我永远爱你。”图片由陶崇园姐姐提供。高勇和康锐曾因为和陶崇园是室友关系,曾多次与王攀一起吃过饭,在他们眼里“王攀老师以前在学术上还有很有成就的,其他方面接触不多也不是很了解”。然而,在饭桌上,他们并未听陶崇园与王攀以父子相称。“他也从来没有和我们提起过这回事。”康锐说,“但是如果我的导师让我叫他爸爸,我可能会觉得恶心吧”。三陶崇园与王攀相识于大一,当时王攀是陶崇园的班主任。“陶崇园在大二时转班,因为学习优秀,又和王攀一样喜爱足球,慢慢和王攀关系熟悉起来。”张辰说。据高勇了解,在陶崇园本科期间,“王攀确实为陶崇园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机会,因为本科生其实是很少有机会进入实验室的,但是陶崇园在本科时一直留在王攀的实验室”。在那个时候,“陶崇园对王攀的评价确实还不错。”陶晓说,“但是到后来,这样的评价就越来越少了。”“以前他还经常到我住的地方吃饭。”陶母有些激动,“之后和我儿子关系闹僵了,也没敢再来”。据家属介绍,2015年,陶崇园被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王攀将陶崇园叫至家里谈话,并作出如果陶崇园留在其手下读研“读研期间,每年特别补助5000元生活费”和“优先推荐其到美国读博”的书面承诺。于是,陶崇园留在了本校。王攀的书面承诺。图片由陶崇园姐姐提供。读研之后,“陶崇园的奖学金就都像是王攀的成果,都要由他来分配。”陶晓的姐姐说。2016年,陶崇园获得6000元“何文蛟教授奖学金”。在QQ聊天记录中,陶崇园告诉王攀:“‘何文蛟教授’奖学金已到账,按照之前说的,我应该将这6000元捐给研究所,望您审批。”陶崇园和同学的对话,表明自己的奖学金被捐出去。图片由陶崇园姐姐提供。但是,陶晓表示:“我们没有看到王攀为陶崇园出国读博做出过任何努力。”而这,也成为了日后陶崇园和王攀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弟弟一直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能去更好的平台深造,然后回国做个好老师。”陶晓说,自己曾在解锁陶崇园的手机时,发现他设置的问题是“我的梦想是成为什么?”而答案则是“老师”。在陶崇园成为王攀的研究生之后,承诺迟未兑现。2016年10月,陶崇园开始自己着手为出国读博做准备。2017年10月,陶崇园联系上了国外的导师,却遭到了王攀的反对。“我弟准备好申请出国读博的材料,跟王攀就相关事宜进行商谈,却不料王攀翻脸不认账,强行要把我弟留在其课题组读博。”陶晓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陶崇园生前买了大量的雅思书,为出国做准备。黎文婕摄。2017年11月,陶崇园从书柜里小心翼翼取出一个档案袋,将王攀在2015年立下的书面承诺摆在了一位室友面前,“他当时就说了一句‘王老师言而无信啊’。”这是陶崇园第一次将承诺书拿出来。后来,陶崇园曾询问过校方,申请去国外读博是否一定要征得自己导师同意,在得到肯定意见后,他发消息给朋友;“读博是没戏了”。眼看着室友们也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陶崇园告诉陶晓,“那就‘曲线救国’,找工作吧。”他在和朋友谈及此事时曾说道:“树大了,地面上的看着繁荣,各种光环,道德加持,根下的很可怕。”在自学了一段时间编程之后,陶崇园签下了中国银联的工作。而他买下的托福书,还一直被他放在床头。陶崇园没想到却再次被王攀发现。这一次,王攀提出让陶崇园退出科研团队等一系列要求。王攀对陶崇园提出的要求。图片由陶崇园姐姐提供。陶崇园的室友都认为他是个非常自律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之前有段时间觉得自己个子不够高,还从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学习拉升。”对于这样的陶崇园而言,可能更难忍受王攀的故意贬低“你要两篇SCI论文有什么用呢?”“就不要争优秀论文了,能良好就可以了。”陶崇园多次向家人吐露“承受不了”,家人则劝慰他“再忍忍吧。能不翻脸就不要翻脸”。四陶崇园去世之后,陶晓曾在医院和王攀见过一面,“不超过十分钟”。陶晓在和学校反复交涉之后,强行要求学校把王攀带到医院面谈。3月26日中午,王攀由保安护送着出现在病房。据陶晓回忆,王攀将双手背在后面,面对质问,他只说了一句“我和你弟弟关系很好,他是我的好学生。”“他面无表情,甚至还像是带着微笑。”陶晓在气愤之下,拉扯着王攀去看陶崇园。而王攀迅速在保安的护送下离开,回到学校照常上课。王攀的学生表示,陶崇园去世之后,王攀曾在多个学生群中转发大量有关抑郁症的文章刷屏,并提出研究所以后招人要先通过心理测试。陶崇园去世后,王攀在学生群里的公告。图片由陶崇园姐姐提供。3月31日,网上传出一篇自称王攀的声明,文中提到:“本文完成后,有迹象表明从某个时间点起,因为某些事,陶崇园对我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但是我对他的评价始终不变。”该文还讲述了王某采取各种针对性举措提升陶崇园身心状况。另外特别提到了两人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系统”:“我们均认为,我国古代的入室弟子模式和英国剑桥本科生导师制非常可取,于是我们长时间采取了晚上面对面交流30+分钟的交流制,学术、个人经历、感悟无所不谈、海阔天空。当他问及如何给家里说这件事时,我们协商一致选用了‘到王老师家做家务’的这一回答。”文中称,两人网上交流言论真真假假,有时看起来疾言厉色,实际上是心理学小测试。经多名王攀的学生证实,这的确是王攀所写。但王攀本人尚未回应。陶晓觉得“这样的声明可笑至极。”3月30日,陶崇园的亲人和朋友将其尸体运至武昌殡仪馆。陶晓希望“火化的时候,王攀能够来向我弟弟道歉”。武汉理工大学日前发布声明,针对此事成立专班调查。陶崇园安静地躺在了冰冷的殡仪馆,而一个名为“捡贝壳的小男孩”的文件夹,则安静地躺在了陶崇园的电脑里。那里面是陶崇园的自传,这本自传刚拟完一个大纲,就被永远地搁置了。(文中涉及人物,除陶崇园与王攀,均为化名)
致一直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小小的粉笔就是你的双手,描绘出了你心中的蓝图。上课的铃声就是你征程上的冲锋号角,一路走来把汗水抛在身后。你会为学生优异的成绩感到高兴,你也会为差等的学生耐心的讲解,这全都是你的孩子,你舍不得把哪一个拉下。为了孩子你废寝忘食,为了孩子你鞠躬尽瘁,为了孩子你把心都给了他们。就是这样,你把自己燃烧起来,就是这样你把光明留给大家,你无怨无悔,你甘心付出!事件的经过: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某距离他26岁的生日还有两天,在宿舍五层坠楼身亡,警方调整结果排除他杀,不予立案。事发前,他曾向家人抱怨研究生导师王某对他各种控制,令他困扰。家属在陶某的电脑中发现了一个名为“2018毕业资料”的文件夹,里面保留了自2017年10月以来所有与王某有关的聊天记录和邮件往来。记录显示,导师王某曾长期让陶某送饭,打车、买车票、叫醒起床、私人工作等,并干预其出国读博、找工作等。两人的聊天记录还显示,王攀曾要求陶某叫他“爸爸”。4月7日下午,目前陶某父母和学校已经达成协议,将陶某尸体火化,接下来,他们会立即启动法律程序,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撤销王某的教师资格,并视情况及时提起对王攀的诉讼。校园事件,屡禁不止,虽然这些涉事教师都受到了惩罚,但是整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让整个教师引以为戒。个人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处罚力度不够。也就是说,法律意识根本没有深入教师个体的脑中,师德他们常在法律底线之下,做出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人格的行为。
“我是为了传承已经流传了200多年的‘程氏正骨术’。”还记得我们今年高考报道过的新洲汪集小伙程传坤吗?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正骨术”,这位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四年后再战高考,最终圆梦医学院,被湖北中医药大学录取,将本硕连读8年。9月5日,硕士毕业4年再战高考的新洲汪集小伙程传坤收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32岁的他将进入该校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本硕连读,学习8年。“终于得偿所愿。”这个为传承非遗文化“程氏正骨术”的大龄考生显得有些激动。程传坤在考点门前留影。 资料图片 程书雄 摄 来源:光明网本硕连读8年到40岁,值吗?高考分数公布,程传坤考了567分。“基本反映了我平常的学习水平。”程传坤说,远离高中课本10多年,在一年的备考时间里能取得这一成绩,他不算失望。学校的选择也没太多犹豫,程传坤首选湖北中医药大学。但在挑选专业时,他有些困惑:按自己的高考成绩,有希望填报该校本硕连读的“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但自己已经32岁了,再读8年,毕业时已经40岁,值吗?“当时内心确实纠结。”程传坤说。他同父亲商量的最终结果:要学就学扎实,填报本硕连读!对照2019年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的录取线,程传坤认为自己被录取的机会较大,慎重起见,他专门电话咨询湖北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得到的答复是:“几率很大,但也有风险。”“那就搏一把吧!”父子俩这次想到了一块。等待录取的日子,程传坤通过网上查询,得知自己如愿进入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算是松了一口气,直到拿到录取通知书,“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我坚信我的选择没有错”硕士毕业4年后选择再次参加高考,程传坤当时称是“为了传承已经流传了200多年的非遗文化‘程氏正骨术’ ”。再次谈及自己的这次选择,程传坤平静地说:“我依然坚信我的选择没有错。”程传坤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正骨术”第九代传人程声旗的儿子。“程氏正骨术”有200多年历史,其独特的正骨、康复治疗手法远近闻名。近几年,年近六旬的程声旗一直在为“程氏正骨术”物色第十代传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第一次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就劝我报考医学院,将来传承‘程氏正骨术’。”程传坤说,“但那时我选择了更容易就业的材料专业。”本科毕业后,2013年,程传坤考上山西中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材料加工工程。硕士毕业后,程传坤到深圳工作。“但每次回家,父亲依然劝说我继承他的衣钵。”2017年,“程氏正骨术”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让我第一次对父亲的医术产生了兴趣”。随着对父亲医术了解的深入,听到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患者被治愈的故事,程传坤渐渐转变了对“程氏正骨术”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更是能造福群众的一项事业。”2019年6月29日,周六,已经回到武汉工作的程传坤照例回家,当父亲再次提出必须要给“程氏正骨术”找一个传人时,程传坤最终下定决心:辞职,从医!几天后,他选择了重战高考,报考医学院。“传承非遗文化不能仅算经济账”高考结束后,程传坤就一直在父亲的诊所里观摩学习,给父亲当下手。很多人认为他的做法“不划算”。甚至有人替他算了一笔账:复读加上上大学,一共9年时间,光经济损失至少在100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这9年人生成长的黄金时间,程传坤的损失可能难以估计。但程传坤说:“传承非遗文化不能仅算经济账,我觉得这也是我人生航向的一次调整,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程传坤的父亲程声旗说:“让儿子当传承人,就是希望能够把‘程氏正骨术’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群众。”对将来毕业后的去向,程传坤直言:“传承‘程氏正骨术’并不意味着必须呆在父亲身边,我更愿意进一家大中型医院就业。”武汉市非遗文化保护方面的专家、新洲区文化馆副馆长占霜若为程传坤的行为点赞:“从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角度而言,每一个非遗项目都应尽一切可能培养合适传人。但一些非遗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人继承的现象,也并非鲜见。程传坤付出巨大牺牲,勇于传承非遗文化,体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担当。”她也赞成程传坤将来毕业后去大中型医院工作的想法:“‘程氏正骨术’的传承,可以走培养群体性传承人之路,到大中型医院就业、授课、讲座,不失为增强传承后劲的有效选择。”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