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招1900名博士,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发布!自诒

招1900名博士,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发布!

2019年11月11日,武汉大学在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外发布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这标志着武汉大学2020年的博士招生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据悉,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36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博士生导师1600余人。武汉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900人(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各专业、哲学学院各专业、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历史与哲学相关专业学制4年,其他专业学制为3年。各专业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6年。 建议广大考生报考之前务必关注上述信息。武汉大学博士的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非脱产学习。武汉大学的博士报名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据悉2020年武汉大学所有招生单位均通过“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含各类专项计划)。主要程序包括:网上报名、资格审查、外语综合水平考试、提交材料、确定候选人、现场确认、综合考核与录取。 招生方式分为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直接攻博(在符合学校专业要求范围内选拔具有学术学位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与硕博连读(从我校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三种。2020年武汉大学的报名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为2019年11月19日-12月14日。 博士报名需要网上缴纳报名费60元(同等学力考生报名费95元)。 相对于清华北大等院校,武汉大学还统一组织外语综合水平考试(2020) ,主要考查申请者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考试时间暂定为2020年3月7日上午8:30-11:30。 希望考取武汉大学2020级博士的考生别忘了及时报名哦!

翅膀花

武汉大学2019-2020学年硕博连读生与硕博连读资格生名单公示

2019年11月14日,武汉大学对外公示2019-2020学年硕博连读生与硕博连读资格生名单。这意味着武汉大学已经完成2019-2020学年的硕博连读生选拔工作,同时根据一位博导每年基本上招收一位博士的惯例,那么已经录取硕博连读生的博导2020年可能不再招录博士生,因此广大考生务必格外关注本名单。如欲考取武汉大学的博士,请关注招生简章,参见:武汉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根据公告我们知道,219名2018级“1+4”硕博连读资格生通过硕博连读资格考核确定为“1+4”硕博连读生,224名2018级硕士生通过中期考核确定为“2+3”硕博连读生,131名2017级硕士生通过硕博连读资格考核确定为“3+3”硕博连读生,233名2019级硕士生通过遴选考核确定为“1+4”硕博连读资格生。上述4份名单加起来共计有807人。同时我们也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硕博连读资格生需要通过考核才能成为硕博连读生,硕博连读生的选拔工作不仅针对研二学生,而且针对研一、研三学生,即全部学生都有可能被遴选为硕博连读生,只不过学习的时间期限不同。如果是研一就进入,那么最快5年拿到博士学位,研三则为6年。下面对这807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1.经统计,这807名学生由34个培养单位培养,各培养单位的人数统计如下表所示。2.经统计,这807名学生分布在111个博士专业,各个专业的人数分布如下表所示。3.经统计,这807名学生大致由481位博导培养,这主要是在统计时无法非常准确区分同名同姓的博导。4.经统计,219名2018级“1+4”硕博连读生由17个培养单位培养,分布在49个专业,大约由162位博导负责培养。具体的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5.经统计,224名2018级“2+3”硕博连读生由30个培养单位培养,分布在77个专业,大约由202位博导负责培养。具体的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6.经统计,131名2017级“3+3”硕博连读生由26个培养单位培养,分布在58个专业,大约由121位博导负责培养。具体的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7.经统计,233名2019级“1+4”硕博连读资格生由18个培养单位培养,分布在51个专业,大约由171位博导负责培养。具体的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以上是对武汉大学2019-2020学年硕博连读生与硕博连读资格生名单的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的考博有所帮助。

饥之渴之

武汉大学聘期制教师3年期考核,48名博士仅有6名过关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自2015年实行“3+3”聘期制教师制度,2018年到了第一个3年考核期,近期对48名申请人的考核工作也已完成。有6名聘期制教师(含博士后)通过考核,受聘为固定教职副教授。剩余为通过考核转固定教职评审的,由个人提出申请,学部再审核,已有19人在第二个聘期内成为了特聘副研究员。现在已签了续聘合同的有39人。除了武汉大学,其他的很多知名高校,比如清华北大,甚至华东的五个名校,都是采用的教师聘用制。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了学校的考核标准,就转为固定的继续留任;通不过的说明就不符合高校要求,没有资格再留任了。学校的知名度越高,实力越强,考核标准就越高。武汉大学的这种模式也是高校改革提高教师标准的一项有利措。1997-2016高校专任教师人数除了“3年+3年”,也可以是其他年限构成,简单的说,聘期合格的就可以转为事业编,不合格的根据情况,想留任就需要签订非编制聘用合同,每个合同期也是3年。聘期博士后待遇这种模式会带来什么影响?1. 如果不是985高校出来的博士去高校应聘当老师会越来越难。目前,比较好应聘的都是民办高校或者专科院校,公办的本科院校就难一点儿。2.取消高校的编制基本已快成形。以后高校老师的工作不再清闲,取而代之的是需要不断进步,能经受高校的不断考核,才能不被淘汰。改革重点-选人机制3.高校入职的时候不再“看两头”,“两头”的意思就是:本科是哪个学校的,最后博士又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照现在的形势看,根据目前的来看,现在本科出国留学的越来越多,国外很多本科学校都排在211和985中游之上。所以,你从哪个学校就读的博士成了关键。4.博士就业去向会慢慢改变,现在博士的主要就业方向还是高校,未来这个方向的可能只有少数人,其他人基本都会选择新的就业方向。这次武汉大学的聘制考核,也是有背景原因的:1、国内的博士生人群还是不小的,很多一般的高校辅导员都是个博士。2、但是,中国博士生水平并不高,难以胜任高校教师,如果没有考核,高校的科研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弄不好会下降。

雄节

武汉大学的医学博士: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上学时的承诺!

李文亮医生走了。在我们平常的焦虑和担忧中,总有一些可爱的人为我们送上暖心的安慰和暖心的祝福,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极具责任心的李兰娟院士,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韩红带领的慈善基金会等等,这些可爱的人为我们带来了温暖。可是如今却有这么一个人,他是武汉大学的医学博士: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上学时的承诺!李文亮医生 ,在2004年的时候入读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在2011年的时候毕业,同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说起他上学时的表现,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也就是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毕业后的他,可以说用自己的生命去做好了医生这个行业。当疫情发生后,李文亮医生奋战在一线,在拯救患者的过程中,他不幸成为了一名患者,2月1日,李文亮医生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在2月7日的凌晨,他离开了这个他所热爱的世界,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医学行业。他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但是生命之树常青”,这是他朋友圈的签名。他用自己上学期间所学的理论,去打造生命这棵常青树。他的离开,让我们感慨医学生的伟大,更是感慨他们高尚的品格,身边不乏有学医的同学们,在他们学习期间,他们永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去休闲娱乐,他们在这个领域小心翼翼,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他们医学生的严谨,也是他们对生命的负责。很多人觉得医学这个专业很枯燥乏味,但是却依然有很多人会去选择医学这个行业,他们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一生的承诺,在工作中更是用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去热爱着这个行业。他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兑现了医学生“救死扶伤”一生的承诺。我们只有惋惜和哀悼。但是如今,我们要做的除了缅怀这些可爱的人,我们更加需要努力学习。我们的祖国从建立到如今的繁荣,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回报他们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也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教育。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中国高校在路上

不形之形

武汉大学跨专业博士蜕变“论文达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论文!

人物名片:邓娟,仡佬族,中共党员,1993年11月生,贵州铜仁人,2011年考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2015年进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工程专业攻读专业硕士学位;2017年,考博时她放弃自己学习了六年的测绘专业,转入电子信息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郑国兴教授。毕业资格论文向来是众多工科博士生的魔咒。然而电子信息学院有这么一位博士生,毕业时2篇一作论文,分别发表在Nano Letters(IF=12.27)和ACS Nano(IF=13.903)上,1篇共同一作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Light : Science & Applications(IF=14)上。此外,她还发表了5篇二区SCI论文,另有2篇论文正在投稿中。不仅如此,她还申请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无数奖项。没有人能想到这些令人羡慕的学术成绩,是由一位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普通三年制博士生取得的。她就是2020届电子信息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毕业生邓娟。从自己擅长的测绘遥感领域转入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微纳光学领域,意味着一切要从零开始。“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邓娟从跨专业求学经历中得到启发,她将两个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碰撞出新的灵感和思路,凭借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凭借着对科研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微纳光学”这个崭新的领域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微纳光学”属于基础研究范畴,然而在工科学院做基础研究并不容易。学院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大多是热门应用型课程,数理课程相对较少。为解决困难,邓娟“蹭”了不少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为了巩固基础知识,邓娟甚至和本科生一起学习“波动光学”等课程。对于做基础研究,导师郑国兴也有自己的心得:和学物理出身的学者相比,工科背景的学者数理基础不足,理论创新能力略差,但也有优势,即熟悉行业和应用。因此,将物理概念的创新应用于工科的方法研究,将使光学工程这一传统工科领域重新焕发生机。邓娟的几篇高水平SCI论文,均是因为与应用紧密结合,才获得杂志编辑的认可和审稿人的青睐。求学期间,邓娟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曾三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曾获国家奖学金一次、武汉大学学术创新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三次、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二等奖两次。毕业后,邓娟选择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项目,拟计划继续深入开展自己喜欢的微纳光学研究,然而却落选了。邓娟坦然面对,“在做基础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次的失败就不会再畏惧任何失败。”就像论文投稿时,十几个不同单位的老师和学生大半年、甚至一年多的辛勤劳作,可能会被编辑“秒拒”,理由仅仅是“不会引起广泛的读者兴趣”。下一步,邓娟表示打算去杭州发展,她相信那里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来源: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新闻网 通讯员:郑国兴 编辑:付晓歌、相茹)

祖辛

武汉大学博士后跳楼身亡,疑因科研压力太大

今天一则新闻登上了热搜:武汉大学一位年轻的博士后跳楼身亡,疑因科研压力太大。网传武大信息科学学部遥感工程学院一名博士后工作者疑似因科研压力较大而跳楼身亡。事发地点是教学实验大楼,坠楼的地方是十五层的卫生间,距离上一桩坠楼事件后,十五楼上的天台封了,其他地方的窗户也都有围栏,只有卫生间,有一扇通开的窗户。似乎是遥感的地方,里面应该以硕士和博士为主,很多老师都在里面没有相关经历和具体了解,不敢妄加评论该博士的做法,或许可能是科研压力,亦或者可能是情感或家庭遇到了挫折,一条生命就此逝去。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不自觉感到惋惜,惋惜中国学术界又损失了一个潜在的科学家。博士后是经过博士阶段严格训练出来的,通常具备做出世界顶级科研成果的巨大潜力,如果有著名教授的指导,加上一点运气,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最起码也能成为一个为国家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的科研工作者吧,只可惜这一切随着这一跳,化为了烟消云散。虽然现在国家一直在强调不唯论文,但是现实中,各大高校对于科研论文和成果的追逐和比拼却越来越激烈,这导致很多博士后科研压力巨大。如果博士后出站拿不出足够亮眼的科研成果,很可能就会被985和211等好学校淘汰出局,也有可能连普通重点高校都进不去。这样的压力无异于是给还没有正式工作和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人雪上加霜,走到那一步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只希望各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要保重身体,要怀着一颗即使将来不做科研也不会怎么样的心态,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山歌恋

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只能去二本院校当老师?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985博士毕业,只能去二本院校做老师了?》,如下:在高校招聘过程中,我们常常听闻学历查三代的说法,毕业院校就好比一个人的外貌着装,光鲜亮丽的外在首先就能获得不错的印象分。再者,学校层次越高往往意味着科研环境越好,出成果的概率就更大,所以毕业院校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求职者的学习和科研水平。那么什么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进入二本院校任教呢?或者说,二本院校在招聘教师具有哪些倾向呢?我们收集整理了湖北省五所二本院校近两年来录用或拟录用专任教师的公示情况,希望能给想要在中部地区求职二本院校的硕博们一些参考。从这篇文章调查的结果来看,湖北这5所二本院校,近2年来录取人数排名第一的居然全是武汉大学的博士,高达71位武大博士,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录用了35位武大博士,每所二本院校每年平均录用7位武汉大学的博士。这个数据还是很能说明,目前中上985高校博士毕业的大体去向趋势,就是往二本院校占坑。双一流(原985和211)高校的那些坑,本来就不多了,而且大多数已经都留给学阀大佬们的海龟弟子们,国内大学毕业的博士,基本上进不到那种坑。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土博士能进,也是压力山大,而且现在好一点的大学都是实行教授考核机制,隔几年没成果要么工资降级,要么解约合同,并不再是以前那种能够啥也不付出就能过安稳日子的待遇。但是对于二本的土博士来说,科研考核目前还没有那么严格,也没有实行教授考核的制度,倒是对于那些想啥都不干也能过安稳日子的博士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富翁

武汉大学博士当镇长,赞!

2018年6月,作为首批“武汉大学博士基层服务团计划”的团队成员,吴汉勋等五位博士生同学一起到湖北基层乡镇挂职半年副镇长。带着想象和探索,他们第一次如此深入脚下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群,去理解真实的乡土中国。这段求知乡土的经历,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为民情怀。今天的《光明日报》红船初心特刊,以整版篇幅,报道了这五位“博士生镇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们在基层乡镇的挂职生活。吴汉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挂职京山市永兴镇副镇长说到挂职,博士基层服务团团长吴汉勋不是个新手,读硕士研究生时,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组织部实践锻炼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看到博士基层服务团的招募公告,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必须了解当下的基层实践,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吴汉勋说,“只有理解农村,才能理解中国。”△ 为了保护水体,上门和养鸭场协商搬迁不到一个月,吴汉勋实地走访了下辖的20个村,1个街道社区,1个物流园区,7家规模乡镇企业,座谈、走访干部村民200余人。他的脑海中那个轮廓模糊、粗线条的乡村图景,逐渐一丝一缕清晰起来。△ 与三里村村民走在田间小路上在吴汉勋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时间为“2018年9月15日”的照片。吴汉勋还记得,那天他与永兴镇三里村村民林诗进走在田间小路上,林诗进告诉他,现在村民种的都是优质稻,每亩比以前能多收大概200块钱△ 走访贫困户“乡村不是静止的、停滞的,它也在发展。”吴汉勋说,“我所看到的乡村,从村容村貌到居民生活条件,都比原来改善很多。但问题同样也很明显,比如治理内卷化、经济发展造血功能不足、粮食供应等,农村工作任务依然很重。”段永杰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挂职京山市新市镇副镇长32岁的段永杰是博士团里的“大哥”,在读博之前,他曾在贵州山区支教数年,长期关注乡村问题,做过多次调研,乡村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选择了最“硬核”的方式来走访调研——他用800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一有空闲就骑上摩托车走村串户调研,每个月的调研路程都在1000公里以上。△ “摩托镇长”走村串户调研正是这种执着,让段永杰掌握了各村组的情况,并与当地村民建立了联系,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摩托镇长”。在这个基础上,他有了清晰的思路,开始施展拳脚。△ 调研贫困户情况根据新市镇城区与农村并存的区位,段永杰想把城市的需求与乡村的需求用“共享经济”的方式对接起来。他鼓励和城区邻近的村把闲置的菜园集中起来,出租给市民周末种菜,平时则由村民提供有偿管理服务。段永杰算了一笔账:“一亩能分出10块地,每块地年租金大约在400元~500元左右,再加上劳务费,能让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暑期为山村留守儿童开展圆梦教育段永杰的专业是传播学,挂职时还分管宣传工作。为了凝聚人气、让年轻人关注家乡发展,他提出并创立了“魅力新市”的公众号,每天推送村情、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等信息,吸引了许多新市镇居民关注。胡姜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挂职张湾区黄龙镇副镇长胡姜的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在这里,他对脱贫攻坚的政策有了更多感悟。一位居住在山坡上的孤寡老人告诉他,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这里看看”,而易地搬迁政策为她“走出去”带来了希望。△ 与狮子沟村民沟通危房改造、易迁等问题“易地搬迁政策不是凭空出世的,而是乡村脱贫真真切切的需要。”胡姜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绝不是空话,所有政策的制定都围绕着这个出发点。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的政策研究,不能总是居高临下的审视,一定要深入乡村,真正了解乡村的情况和群众的需求。”△ 扫黑除恶政策宣传狮子沟的易地搬迁是他花费精力最大的一项工作。他跟着当地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讲解政策,持续三四个月,跑了十几次。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和摇摆不定,胡姜反复地答疑释惑,帮他们算收益账,一点点坚定他们的信心。△走访入户百姓为了和村民拉近距离,胡姜有时会自己带着菜,上村民家和他们一起做饭,在茶余饭后唠唠嗑,做一个听众,听听他们的烦恼和心声。胡姜说,“只有真正融入他们,才能建立起信任,搭建起工作的基础。”李秋成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挂职张湾区柏林镇副镇长“直面贫困。”李秋成这样形容他上岗的第一天,他和胡姜钻研经济学,都是在英国留学回来的“海龟”,走出繁华都市,深入山区农村,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经济理论有时太宏观,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需要我们跨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李秋成说。△ 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生活状况李秋成与柏林镇副镇长胡娟、小堰村村支书谭伟共同推进,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企业进村,在小堰村建起凹凸模具“扶贫工厂”,解决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这项工程在柏林镇甚至张湾区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崭新的扶贫模式起到了先行和示范作用。△ 考察移民安置房屋拆迁情况李秋成还与秦家坪村的青年组建了合作社,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统一进行农作物的收购和下季种子化肥的选择和配发,建立起有效科学的合作机制;以合作社的身份与当地农贸市场和超市谈判价格,为村民们争取到了更好的谈判资格和筹码。葛孟钰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挂职张湾区方滩乡副乡长葛孟钰来自遥感专业,是团队里唯一的工科生。生平第一次来到贫困山区,这里崎岖的道路、漏雨的土危房、简陋的旱厕深深刺痛了他,每天仅有两趟公交与城区互通,青壮年很少,大多是留守老人,全乡仅有一所小学,40多个学生。没有快递、超市、菜场,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一到下雨天水管里都是污水。△ 村委会换届,引导村民投出神圣的一票葛孟钰说:“以往在电视上看到的听到的,都不如眼前的让我震撼。我开始思考,凭借我的知识,怎样才能为他们服务。”于是他玩起了“黑科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为方滩乡、张湾区乃至十堰市的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推进“厕所革命”“厕所革命”是方滩乡推行的一项惠民工程,他接下了直接与百余座农村户厕“打交道”的任务,逐户宣讲、解释政策,如实记录每个农户的厕改进度、厕改模式、是否接入污水管网、造价、管护模式、奖补资金发放数量等。百姓的卫生素质得到提高,生活与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离开了乡村,博士们对乡村的关注依然延续了下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研究目光放在与乡村问题有关的主题上。他们常常聚会,回顾以前的工作,探讨新的问题。或许5个人、半年的时间,给乡村贡献的力量有限,但乡村对他们的改变却是深远的,一条情感的纽带联结着他们和那片土地。不管他们今后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在他们的心里,都会始终带着对乡村的关注、对人民的情怀。

史凯力

武汉大学女博士患新冠肺炎并留下遗书?谣言

近日网传“一位来自武大女博士新冠肺炎的遗书”。经核实,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武汉大学796名留校学生除一名硕士生外,再无被感染者;武汉大学在读学生亦无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者。武汉大学还强调,校在读(含保留学籍、休学)贵州籍女博士生14人,无姜、江或蒋姓女生;14人中年龄为30岁和31岁的女博士生共3位,均确认平安。【编辑:苑菁菁】

灵府

他们是武汉大学博士生,却去乡村当镇长:走村入户,用知识扶贫!

小镇的夜晚静悄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吴汉勋在写完当天的日记后,结束了一天的基层工作。或近或远的几个乡镇,他的四位同伴——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段永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胡姜、李秋成、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葛孟钰,也正带着工作的疲惫和些许思索入梦。没有映红夜空的霓虹,没有CBD夜市的喧闹,乡村的生活是宁静的。但是,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2018年,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开展“武汉大学博士镇长团计划”,遴选吴汉勋等五人赴湖北省基层乡镇开展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其中,吴汉勋、段永杰赴荆门京山挂职副乡镇长,胡姜、李秋成、葛孟钰赴十堰张湾挂职副乡镇长,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让乡镇更美丽。2018年博士镇长团计划出征仪式角色转换,当城市的繁华遇上乡村的寂寥镇长团里的五名博士研究生来自不同院系和学科背景,成长经历、人生规划亦不尽相同。他们中有的从国外留学深造归来,有的长期关注农村问题并热心公益实践,有的埋头在实验室里从事科研,如今志同道合地汇集在此。李秋成曾走遍欧美,在参加项目之前,他在英国留学。初到工作地点柏林镇,和他预想的还有落差:镇上的村庄分散在大山深处,通过崎岖的山路勉强相连,住得更偏远的散户需要在泥路上跋涉很久才能到达。家徒四壁与贫病交加的困难家庭比比皆是。李秋成走村入户段永杰则早已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体悟。他长期关注农村问题,在成为“博士镇长”之前,他多次自带帐篷骑行,足迹3800多公里,调研留守儿童、乡村弱势群体生存现状,写出10多万字调研报告,被称为“土博士”。吴汉勋受自身专业的感召,一直希望到基层中去,真正实现“把论文做在中国大地上”的愿望。到达工作地点永兴镇,他首先阅读永兴镇年鉴,镇政府、人大工作报告,了解镇情和周边乡镇、工业园区的概况。葛孟钰是他们中唯一的工科生,工作的方滩乡是重点贫困乡,贫困发生率65%。这里每天仅有两趟公交与城区互通,青壮年很少,大多是留守老人,全乡仅有一所小学,40多个学生。没有快递、超市、菜市场,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一到下雨天水管里都是污水。贫困与落后就这样呈现在葛孟钰眼前,让他更感任重道远。葛孟钰工作的方滩乡,很多百姓仍住在大山深处怀着这样的热血和决心,“博士镇长团”成员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开动脑筋,学以致用助扶贫李秋成与柏林镇副镇长胡娟、小堰村村支书谭伟共同推进,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企业进村,在小堰村建起凹凸模具“扶贫工厂”,解决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这项工程在柏林镇甚至张湾区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崭新的扶贫模式起到了先行和示范作用。李秋成(左二)走访入户调查李秋成还与秦家坪村的青年组建了合作社,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统一进行农作物的收购和下季种子化肥的选择和配发,建立起有效科学的合作机制;以合作社的身份与当地农贸市场和超市谈判价格,为村民们争取到了更好的谈判资格和筹码。硕士学企业管理的吴汉勋,积极邀请京山籍青年返乡创业,在永兴镇京瑞物流园设立农电商企业,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帮助和管理上的建议;邀请贫困户以大棚入股分红,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模式,逐步形成了生产、包装、仓储、转运、分销全产业链的农电商平台。吴汉勋(右)邀请创业能人返乡创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吴汉勋建议开展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得到了企业负责人的一致认同,“在大党建思想下,党建和经济建设互促融合,党员除了自身要先学一步、先行一步,更关键的是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扶贫先扶志,党员意志坚、信念强,对其他群众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作为传媒学子,段永杰将“互联网+”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善用新媒体、大数据等专业知识,以“扶智”带动“扶贫”。段永杰在田间地头查看扶贫户水稻长势情况他联系中国商业联合会、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为新市镇提供品牌规划和智力支持。以邀请农品电商专家授课、定期专题培训学习、线上指导等形式,为村民们详细讲解网上开店销售技巧,引导大家通过互联网创业开拓市场。乡政府每天有大量报表需要填写,涉及全乡数据整合的报表重复劳动多,数据量大,人工还容易出纰漏。葛孟钰发挥他“理工男”的技术特长,利用Matlab等编程工具,极大地提高了数据报表整合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他还发挥专业所长,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卫星数据和当地经济数据,研究1990年至2015年方滩乡的土地利用覆盖情况和驱动力因素,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做出分类,形成调研报告,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注入活血,乡村渐渐在改变“哪怕最终只解决一两户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好了,就算没白来。”胡姜如是说。胡姜工作的黄龙镇2018年预脱贫368户905人,1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实现全镇脱贫摘帽。在土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生态搬迁等工作上也成效显著。这其中,有他为了精准扶贫工作,“户户走到”,与百姓交心谈心,深入扶贫工程现场,对口帮扶部分贫困户等细致工作的贡献。胡姜(前排左一)和同伴们走村入户调查工作“厕所革命”是葛孟钰在方滩乡推行的一项惠民工程,他接下了直接与百余座农村户厕“打交道”的任务,逐户宣讲、解释政策,如实记录每个农户的厕改进度、厕改模式、是否接入污水管网、造价、管护模式、奖补资金发放数量等。转头沟和喻家湾两村的旱厕得到平整,引导村民兴建新式水冲式厕所,目前已建改完成15座户厕,1座公厕。百姓的卫生素质得到提高,生活与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葛孟钰(中)在推进“厕所革命”进度为实现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增收的目标,段永杰和同事带领乡村能人创立五谷在线农品电商,组织贫困村民创建基于村办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食品加工企业+农业互联网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有机食品和绿色生态食品线上平台,农品电商的引入,使积极参与其中的几家合作社预期收益增加68%。“不要呆办公室,不要拍脑袋,不要怕晒太阳,要多下去走走。”吴汉勋始终谨记离校前老师的谆谆教诲。为了迅速了解当地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他挨家挨门走访,农户家的狗见到他,从一开始的狂吠到后来变成了直摇尾巴。美丽乡村,美丽青年“这个‘洋海归’,能吃苦能接地气,不洋气,很‘土’。”“嘿,摩托博士镇长!”为了深入每家每户开展工作,段永杰购买了摩托车淳朴的称赞最能反映百姓的心情。干净的街道、整齐的易迁房、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宽敞平坦的入村公路……看着日益美丽的乡村,博士镇长们深感欣慰。“我们搞工作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现在搞得越准,将来出的岔子就越少。”成员们表示,基层政府政策制定与施行需要群策群力,形成一定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后,干部流动对持续性影响不大。同时,大家也指出,短期的学生挂职所做的贡献是有限的。为此,胡姜与张湾博士镇长团的其他两位成员采取交叉走访调查的形式,统筹扶贫信息,结合专业知识,计划完成一份体现张湾区扶贫特色的调研报告,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一手资料和信息。基层挂职也淬炼了挂职博士们的身心。吴汉勋说自己时时刻刻都能从这片土地里汲取养料,“这跟做学问一样,空洞的纸上文章于事无补,把文章写在实践当中,写在祖国大地上,才是我向往的好学问。”吴汉勋的愿望是“把论文做在中国大地上”作为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第一个出校挂职的博士生,葛孟钰在基层挂职过程中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偏远地区的老百姓还挣扎在贫困线的边缘,终日为吃喝租房发愁。这坚定了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来,为百姓做力所能及事情的决心。来源:武汉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武汉大学报社文案:林祎婧 何信丽 吴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肖珊 农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