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外媒宣称“五眼”联盟资料证明病毒来自武汉研究所,事实却是……开以阴阳

外媒宣称“五眼”联盟资料证明病毒来自武汉研究所,事实却是……

近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和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不仅轮番歪曲事实,疯狂造谣说新冠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更宣称他们拿到了西方“五眼”情报联盟的资料可以证明病毒是武汉病毒所制造的。可打脸的是,如今更多西方媒体的报道却显示,“五眼”情报联盟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所谓的资料也只是媒体公开报道的一份汇编……澳大利亚一贯反华的《每日电讯报》是最先对中国发起这一轮攻击的。昨天,这家媒体宣称他们拿到了一个“五眼”情报联盟制作的15页的研究资料,称其中显示中国蓄意销毁病毒来源的证据,隐瞒病毒来源于武汉病毒所。截图来自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的报道这家前不久还刚刚给一名在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前对华人进行种族主义攻击的白人“洗地”的极端反华媒体,为了造谣污蔑中国的武汉病毒所,破坏中澳两国之间正常的科研合作,甚至还将脏水泼给了澳大利亚本国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称该机构不仅和武汉病毒所有合作,而且武汉病毒所的人员也是澳方参与培训的。截图来自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系攻击中澳科研合作的相关内容截图为此前《每日电讯报》给一名澳大利亚种族主义者洗地的报道,此人曾在中国驻悉尼领事馆门前叫嚷种族主义口号,并威胁要用鞭子抽打中国人随后,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的这篇污蔑中国的报道,又被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大量引用。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都是特朗普在西方媒体中的盟友、西方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传媒。截图来自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的报道但打脸的是,就在今天,其他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的后续报道却显示,“五眼”情报联盟并没有证据证明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英国《卫报》就在一篇名为“五眼情报网络的信息与新冠病毒由实验室泄露的说法冲突”的报道中表示,目前这家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五国组成的“五眼”情报网络,并没有发现可以证明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的证据。截图来自英国《卫报》的报道《卫报》在其报道中还直接点了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的名,称该报之前在报道中所炒作的那份15页的什么该情报网络的研究材料,其实只是一份基于媒体公开报道的汇编,并不是情报机构的“情报”信息。就连之前帮台湾当局炒作王立强案的澳大利亚“九号娱乐集团”下属的《悉尼先驱晨报》和《时代报》,这次也没敢跟着《每日电讯报》去编造假新闻,而是引用澳大利亚情报部门的信源称“五眼”情报联盟并没有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的证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所炒作的15页材料,只是一份主要基于媒体公开报道的汇编,里面没有任何情报部门的信息。澳大利亚相关情报部门的信源还对《悉尼先驱晨报》表示,尽管他们也不能排除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的可能性,但认为病毒最有可能的来源仍然是野生动物。截图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的报道另外,就在今天,美国政府顶级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更是明确表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也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病毒是人造的,称所有的证据都显示病毒是自然进化而来的,不像被人为干预改造过。他说这也是他为何对一些政客和一些媒体在此事上搞“循环论证”的套路并没有兴趣的原因。截图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福奇的专访不过,从《悉尼先驱晨报》的报道来看,澳大利亚情报部门乃至澳大利亚政府,之所以会澄清没有情报和证据显示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除了因为这种说法本身就“立不住”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有来自澳大利亚政府的资深官员就对该报称,如果澳大利亚政府跟着炒作“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这种缺乏证据的说法,是不利于澳大利亚在国际上组织起一个“独立调查团”,以对病毒的来源和中国进行“调查”的。换言之,这其实是西方两种要对中国发难的思维在进行内斗,其中一种已经完全不顾任何“吃相”,另一种则还想“遮掩”一下,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疫情问题上要找中国“耍赖碰瓷”的趋势,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截图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的报道作者:耿直哥

生火甚多

材料专业排行榜,武汉这所211排名第三,清华稳居第一

材料类是一个很传统的专业。相对于理科文科就业形势要好很多,待遇中等稍微偏上一点。工科最实用,国家政策也比较的照顾。发展比较慢,就业大体不难,但想找到好工作不易,想做出些成就就更难了。而且不同的方向相差很大,高分子、生物材料、医用材料以后几年应该还不错,金属和无机非金属范围广,也能找到很有前途的工作。接着让我们看看材料专业的排行吧。复合材料1,清华大学水木清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于2012年12月正式组建,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原机械工程系材料加工学科组成。其前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建于1988 年,由化学工程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物理系的材料物理专业、原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专业组成。材料学院拥有两院院士8名(1名双聘)、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 名、“优青”4 名。清华的材料学科在最新一轮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均被评为A+。在2017 最新发布的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位列世界第9 名。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旨在培养材料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应用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学院下设 材料科学、 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高 分子及复合材料等共四个系,2001年在北京市建党八十周年的表彰中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北京市高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院系级单位。本院承担了国家及国防“973”重点项目、“863”高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重大项目、国防预研等多项课题,“九五”期间经费额度超过了3800万元。3.武汉理工大学飞马广场“十五”期间,材料学科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大、重点、面上等各类国家科技与攻关项目、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共473项,科研到款总经费过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三等奖13项,出版专著8部、教材14本。主持“973”项目1项,参加7项,863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项,军工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总额过1.5亿元。4.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源于机械系1952年开始招生的金相、铸造专业,化工系1958年开始招生的硅酸盐等专业。1978年, 浙江大学建立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1985年建立了浙江大学首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5.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主楼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于1993年11月28日组建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国家、国防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数百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6.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源于1956年的西北工学院第四系。2010年科研经费超过近1亿元,材料学院已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重要的教学与科研基地。目前来说,材料是一门比较热门的学科,深受大众追捧,其他材料专业比较好的大学还有: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希望同学们在高考结束之后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大学。

德溢乎名

“新冠病毒来自武汉实验室”?幕后真相令人震惊!

来源:经济日报美国调查性报道网站“灰色地带”(The gray zone)日前刊文,揭露了《华盛顿邮报》作者乔希·罗金(Josh Rogin)编造“新冠病毒来自武汉病毒实验室”的来龙去脉。“灰色地带”调查发现,《华盛顿邮报》这篇报道可谓漏洞百出,不仅对引用的内容“挑挑拣拣”,还将反华活动人士虚构为“科学家”,文章作者乔希·罗金更是曾屡屡炮制假新闻。↑“灰色空间”报道截图。这背后,是因为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飙升、还有6个月即将展开大选,美国政府急于转移国内公众视线,向外推卸责任,他们掀起了一场反华公关闪电战,把积攒的旧材料“打磨抛光上色”,攒出来的一篇文章甚至取得了美国国内反对共和党人士的信任。这篇试图将阴谋论合法化的文章漏洞百出,已经成为国际笑柄,却吸引了美国多家主流媒体的兴趣。移花接木,曲解原意罗金4月14日在《华盛顿邮报》专栏文章中重新提出“新冠病毒是从中国武汉一个生物研究实验室流出”的谬论。罗金称,武汉病毒研究所是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罪魁祸首,要么是由于蝙蝠冠状病毒的不安全研究导致偶然泄漏,要么是因故意制造生物武器引起的。虽然罗金在文章最后提到“不知道这种新冠病毒是否起源于武汉实验室”,但他以各种所谓“线索”来暗示“这种病毒来自武汉病毒学研究所”。文章揭露说,罗金的根据是两份两年前美国驻华大使馆电报,他声称自己是无意中“获得”的,以此引发人们对武汉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怀疑。“灰色地带”指出:“美国国务院电报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与罗金耸人听闻的说法相悖——电报中,相比安全方面的担忧,美国官员主要表达了对武汉实验室在预防潜在冠状病毒暴发方面研究价值的重视。”无端指责,居心叵测罗金在文中声称,美国大使馆官员访问武汉实验室“不寻常”,但“灰色地带”指出,类似的国际交流非常普遍,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间的合作也是如此。自2015年开放以来,武汉病毒研究所已经接待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卫生专家和政府官员。“灰色地带”经过调查后指出,武汉病毒实验室是中法两国合作的产物,并于2016年获得两国权威机构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认证。自2015年以来,共有8个代表团参观了该实验室。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是除中国以外在武汉实验室拥有最丰富经验和知识的国家,因而强烈拒绝有关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该设施的报道。马克龙总统办公室公开表态称:“我们要澄清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事实可以证实美国媒体所说,新冠病毒起源与中国武汉实验室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中国“在人员培训上投入了很多资金”,研究人员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接受了培训,然后在实验室投入运营之前作了内部培训。中国研究人员的安全规程十分透明。早有前科,屡屡造假“灰色地带”在文章中揭露说,罗金是一名曾在日本大使馆工作、多年来一直鼓动对所谓“邪恶轴心”国家发动政权更迭、以发表耸人听闻报道为业的新保守派“权威”。↑“灰色空间”报道截图。2013年,在《每日野兽》网站工作的罗金和同事曾编发过关于基地组织的假新闻,引发国家安全专家的嘲笑和批评。两年后,罗金炮制了另一条假新闻,聚焦一组所谓“俄罗斯坦克为乌克兰亲俄分子提供补给”的照片。然而,事实上这些照片年代久远,描绘的其实是俄罗斯在南奥塞梯的坦克。2017年加入《华盛顿邮报》后,罗金一直在向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施压,要求对方贯彻此前抛出的“暴政三角”说法,推动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罗金还抓住美国击毙ISIS头目巴格达迪的机会,呼吁华盛顿方面刺杀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为了诋毁反对美国对叙利亚发动战争的众议员图西·加巴德,罗金还曾指责加巴德是“阿萨德在美国的喉舌”。不过。之后他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被迫发表了一篇70字的更正声明。虚构专家,沆瀣一气除了扭曲电报实际想要传递出的信息,罗金还试图将反华人士塑造成“科学家”。罗金并没有选择与科学家讨论武汉病毒研究所的问题,为了争得支持,他借助美国政府匿名官员,以及长期得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资助的反华活动人士肖强(音译)的猜测来支撑其主张。“罗金在自己的文章中称肖强是一位‘研究科学家’,试图虚假地为这位专业的政治异见者提供学术可信度。事实上,肖强没有任何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罗金完全忽略了肖强作为反华活动人士的真实面目。”↑“灰色空间”报道截图。“灰色地带”在进一步调查后发现,20多年来,肖强一直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合作,并得到了该基金会的资助。“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曾资助并训练在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以及中国香港的右翼反对派开展活动。学界抨击,拒绝回应“科学家们抨击罗金没有采访任何的专家,而是为了推动一个政治驱动的议程,选择依赖含糊其辞的暗示来写新闻。”“灰色地带”注意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家安杰拉·拉斯穆森博士(Angela Rasmussen)批评罗金有关中国实验室安全的耸人听闻说法“极其含糊”,称他未能证明“有任何明确而具体的风险存在”。拉斯穆森也指出罗金为了推进自己的主张,片面描述美国国务院的电报,“挑挑拣拣”引用电报内容。另一位病毒学家、犹他大学医学院的斯蒂芬·戈德斯坦(Stephen Goldstein)博士指责罗金存在“多重实质性的科学空白”,而且依赖于“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含沙射影”。在拉斯穆森、戈德斯坦和其他专家就不负责任的报道和未咨询科学专家的行为提出质疑后,罗金声称自己曾与“顶级病毒学家”交谈过,但拒绝详细说明或解释为什么他在文章中没有包括这些“所谓专家”的意见。此外,罗金甚至拒绝了专家们关于公布美国国务院全部电报的要求。哗众取宠,可悲可叹“灰色地带”说,罗金从1月24日右翼报纸《华盛顿时报》上的一篇文章得到启发,该文宣布:“冠状病毒可能起源于与中国生物战计划有关的实验室。”这篇文章当时受到了学界的驳斥,甚至《华盛顿邮报》也对此泼过冷水,论调一度沉寂。但随着美国疫情和选情升温,在一场可怕的公共卫生危机威胁美国经济之际,一个边缘化的阴谋论却成了美国政府对华文化战争的核心。白宫散布有关中国的负面假新闻,似乎是希望一场升级的对外冲突能掩盖其在国内的失败。“灰色地带”感慨道,尽管罗金长期失言,言辞偏激,但他还是成功地将一种被科学家们斥为纯粹废话的阴谋论变成了主流。“他为美国政府提供了向公众传播新冷战宣传的完美工具。正如《华盛顿邮报》的座右铭所警告的那样:‘民主在黑暗中消亡。’”

金板寸

江丰电子(300666.SZ)拟斥2500万元设立武汉江丰研究院

格隆汇6月12日丨江丰电子(300666.SZ)公布,基于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为了联合行业骨干企业、武汉当地优势学科所在高校、知名科研院所等单位,引进高端人才,聚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材料技术的转化应用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公司拟在湖北省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投资设立武汉江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称以相关部门的核准为准,“武汉江丰研究院”),武汉江丰研究院的注册资本为2500万元人民币。武汉江丰研究院的设立满足了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有利于联合行业骨干企业、武汉当地优势学科所在高校、知名科研院所等单位,引进高端人才,聚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材料技术的转化应用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陆之鱼

系列报道《硬核武汉,中国骄傲》:《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关键材料 助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系列报道《硬核武汉,中国骄傲》:《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卡脖子”关键材料 助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mp34:08围绕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自2019年5月实际运行以来,已在“长效防雾涂层”、“智能微胶囊”、“黑磷”等方面取得“硬核”进展,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系列报道《硬核武汉,中国骄傲》,请听《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卡脖子”关键材料 助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一款专为医生护士研制的“防雾喷雾”成为爆款,多家医院试用后发现,这款“纳米防雾喷剂”不仅防雾效果持续时间长,而且还突破了材料限制,在树脂、玻璃包括镀膜眼镜等材质上都能产生持久效果,扩大了防雾剂的使用范围。这款深受医护工作者好评的“纳米防雾喷剂”是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康翼鸿在疫情爆发初期带领团队紧急公关研发的。康翼鸿:“眼镜和护目镜不一样,不同的眼镜有不同的镀膜。我们要开发一种材料对所有眼镜都适用,当时我们让所有人都贡献眼镜,几十副眼镜摆在那测,要保证每一副眼镜都要有效果。”康翼鸿是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执行院长,该研究院主要围绕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聚焦关键材料和技术做研发与产业化,由电子材料、智能装备、生物材料以及前瞻性技术等4个研发中心组成。刚刚运行一年半,这所研究院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35项,其中8项专利已获得授权,3项产业化项目落地。在落地的产业化项目中,以首席科学家西拉姆院士为团队带头人的“智能微胶囊”项目最为引人注目。“智能微胶囊”,是一种特殊微胶囊新型功能材料,目前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团队已通过攻坚掌握多种聚合、包裹及调控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电子信息材料中心副主任贾宝泉告诉记者,这种胶囊可以广泛运用于智能服装、穿戴类、嵌入式设备以及医疗植入设备等领域。例如可调控温度的微米级胶囊,植入衣服纤维里,就可以实现冬暖夏凉,把空调穿在身上。“微胶囊技术能把恒温物质放在微米级的胶囊中,每个小胶囊都能根据外界温度调节自身状态,来达到稳定温度的目标。”智能微胶囊、玄武岩纤维、气凝胶、基因提取磁珠、基因治疗载体……目前,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正以基础材料研发为重点,助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康翼鸿:“特别是一些关键基础材料,其产业化的工程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资金又投入大,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做这种不赚钱的生意。武汉先进院作为一个新型研发机构,虽然是企业化运行,但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目前,世界各国正聚焦于新型二维半导体“黑磷”的研究。作为一种最薄的半导体和最稳定的单质磷,黑磷拥有电学、光学、化学等多个方面的卓越性能,有望在诸多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喻学锋介绍,其团队对于“黑磷”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究院已发表相关高水平研究论文50多篇,拥有发明专利60多项,9项黑磷技术专利以2500万实现成果转化。“黑磷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意义巨大,工信部也将黑磷列为了国家关键战略材料。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开展高纯黑磷的大规模制备技术研究,希望能通过这种底层材料技术的创新推动半导体下游产业的技术进步。”湖北台记者赵文华、见习记者李慧、编辑周漫 、高波【来源:湖北之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三表

探访华为武汉研究所新基地:持续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C114讯 5月22日专稿(蒋均牧)身处当前这个变革接踵而来的时代、身处通信这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唯有待续的技术创新方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华为显然深谙此道。根据年报,其2017年研发投入再创新高达897亿人民币(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过去十年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940亿人民币(604亿美元)。在华为,有接近一半员工专门从事研究与开发,他们分布在遍及全球的研发中心、联合创新中心之中。日前,C114一行媒体受邀探访了刚刚迁至新址的华为武汉研究所,这里承载了网络(波分、ONT)、终端(平板、PC、路由器)和软件的研发交付。此次造访主要的参观路线主要集中在终端领域,包括终端自动化测试中心、终端可靠性测试实验室以及智能家居方舟实验室等。华为武汉研究所新基地:一期占地558亩、万人办公华为武汉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底,此次C114探访的新基地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未来科技城。整个园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工作环境相当之友好,这里延续了华为一贯的略带欧陆气息、楼层普遍不高、湖水植被环绕的风格,并且在园区内部除了多个实验室还配有健身房、引入了网红餐厅。新基地总占地1200亩,一期工程(558亩)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建有10栋大楼(8栋研发、2栋餐厅),2017年底完工交付,今年4月1日起启动搬迁,目前有5000余名华为员工在此地办公。同时,新基地亦是华为研发外包交付中心之一,容纳有6000余名研发外包和流程IT外包人员。华为武汉研究所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保持长期良好的科研合作,本地科研合作金额逾1亿人民币。C114在与华为专家的交流中获悉,2017年,武汉研究所研发交付的网络和终端领域产品均有上佳表现。网络领域,助力华为在全球光网络市场持续排名第一,全球WDM/OTN市场排名第一、全球100G市场排名第一;100G线路侧和客户侧光模块双双成功商用,持续构筑高带宽需求下的光电核心竞争力;ONT累计发货1.6亿台,连续8年占据FTTH市场份额第一,率先发布10GPON商用产品,以此引领固定宽带新浪潮。终端领域,华为平板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全球第三,同比增长40%,已成国内安卓TOP 1品牌;首款MateBook笔记本电脑发布,PC收入增长103%;路由器产品位居2017年双十一销量第二,年增幅达到120%,发布了中国首款分布式路由器、全球首款Hybrid分布式路由器。终端实验室:大手笔投入、能力领先终端SDE集中实验室聚焦体验、融合创新、全球交付,华为是对标业界领先能力、跟踪业界新科技研究及验证技术方法,围绕终端产品质量、体验、交付及服务提升建设的研发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18年一季度迁至华为武汉研究所基地A区,共9类27个实验室,分布在A3及A5两栋楼、总面积1.3万平米。配备各类高精尖专业设备8000余台,具备完成250多种认证摸底测试的能力,其中2项测试能力国内唯一、280项测试能力业界领先,78项重要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产品。其中,终端自动化测试中心致力于极速、高质量保障终端产品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实验室内装备华为自主研发的专业测试设备5000多台,具备2万部手机和PAD、1000部PC、5000台家庭终端的并行验证的能力,相当于1万人7*24小时不间断对终端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依托测试中心的能力,华为能够让产品的每个版本都经历上万小时、上千万次测试的锤炼,这也使之在先前成为第一家持续多个产品“零问题”一次通过运营商严苛准入标准的LTE手机厂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华为在美国、德国、印度、香港也部署了这样的实验室,通过全球化协同研发真正做到全球化交付。终端可靠性测试实验室拥有超过50台自动化的机械可靠性测试仪器和超过40台高低温试验温箱,可以覆盖所有终端产品,模拟各种用户使用场景,进行机械和环境两大类型测试。测试项目设置包括机械疲劳、机械耐久、机械冲击、整机防护、整机振动等机械测试,以及高温高湿、温度循环、交变湿热等环境加速测试,可覆盖欧洲、北美、日本、澳洲等世界上大多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该实验室的定向跌落与温箱阵列尤为吸引人眼球,前者可模拟产品以任意角度跌落,后者可模拟全球极端恶劣环境。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双创”基地之一,拥有众多面向智能家居领域的创业公司,因此华为在武汉研究所还设有智能家居生态展示厅,展现各种连接方式下的多品类场景联动。目前其主打的HiLink平台已经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50多个品类、与100多家厂家合作、覆盖300多款产品;到2018年底,将引会引入70多个品类的500多款智能家电产品,在全国1000多家零售体验店销售,为消费者实现全场景的智能生活。经管此次探访开放的实验室不多,但依然给包括C114在内的一众参观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原本华为的研发投入再多反应在纸端也不过一些数字,真正以实物的方式展现于眼前,即使只是管中窥豹亦是一种震撼;而从新基地的整体环境、实验室相关设施的完备、测试流程设计的严谨与项目的繁复、对于研发交付的产品市场表现的介绍,也令人真切感知到华为对研发创新的高度重视,其今时今日的商业成功亦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猩猩王

武汉病毒研究所陈全姣实名举报所长?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来源:环球时报就在今天下午,一个名为@微客铁汁5 的微博账号发帖,宣称自己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研究员陈全姣,并称自己要实名举报武汉病毒所的所长王延轶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罪魁祸首。不过,不少机警的网民很快发现了这个账号的诡异之处。新浪微博管理方和武汉病毒所方面的说法,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些网民的怀疑和担忧。下图,便是那个自称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陈全姣的账号@微客铁汁5,所发布的举报所长王延轶的内容。由于这个贴文中还贴出了疑为陈全姣身份证号码的信息、以及一张她的照片,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便信以为真,以为这真是武汉病毒所的内部人员在曝光什么黑幕,纷纷转发起来。截止我们撰写此文时,这则网贴已经获得了300多条转发。然而,也有一些机警的网民很快通过检索发现了这个名为@微客铁汁5 的账号的诡异之处。比如,这个账号其实已经因为在涉及新型冠状病毒的事情上多次传播虚假和非法信息,被多次关闭过,却每次都能找来新的账号使用,这才有了“@微客铁汁5”这个名字。若用微博上的术语来说,这个账号已经“转世”过5次。不仅如此,这个账号之前还宣称是自己非法窃取了李文亮医生妻子的个人信息,并撰写了虚假的求助信;甚至宣称自己来自境外一个反动网站,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吸引境内的网民都去关注该网站,给该网站“引流”。这一情况也得到了新浪微博站方的证实。新浪微博的CEO @来去之间 就在自己的个人账号上发帖表示,这个账号是假冒武汉病毒所的人员,其IP地址也是来自境外。我们也通过其他微博站方的管理人员得知,这个账号确系因为屡次转播虚假信息和非法信息,而被关停过多次。如今这个冒充武汉病毒所陈全姣研究员的账号@微客铁汁5 ,是其新搞来的一个账号。另一方面,武汉病毒所刚刚也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声明,澄清该所的陈全姣研究员的身份被人盗用。陈全姣还在声明中表示她对冒用其身份捏造举报信息的行为表示“极大愤慨”。最后,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何这个境外的账号会有疑似陈全姣研究员的身份证号码呢?近些年,境外反华势力通过非法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已经从中获得了大量国内公民的个人信息,他们还曾多次将任何敢驳斥他们的网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到网络上,以此进行网络恐吓和欺凌。但从此次他们冒充武汉病毒所的人员、盗用陈全姣研究员的信息捏造虚假的举报来看,这些人已经不满足于通过泄露他人的个人身份信息进行网络欺凌,更开始利用他们盗窃来的个人信息,直接在国内的热点社会事件上混淆视听、传播虚假信息。因此,我们呼吁公众在探求疫情相关信息的同时,对于这种账号及其手段提高警惕,不要成为被他们收割流量、甚至给他们当枪使的韭菜。不过话说回来,目前网络上围绕疫情的种种阴谋论和谣言“频出”,其实也反映出权威信息的缺失。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权威机构的充分回应,才会让各种传言和谣言有了滋生的土壤。

橘裕

武汉病毒研究所到底有多牛?

2017年12月8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傅聪在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会议上说,当年10月,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举办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国际培训班”。 不要小看这次会议,这是中国病毒研究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武汉病毒所举办的这次培训班,学员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埃及、肯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当年,培训班主讲团队来自于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建设和研究团队。该实验室是中国乃至亚洲防护水平级别最高的实验室,除了中国,另一个在日本。去年12月底,此次新冠病毒发现之初,相关样品就是直接送到武汉P4实验室检测的,后来,有关部门和机构拿着检测结果,1月29日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其中一个结论是:“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近日,这篇论文备受质疑,科技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除了较早发现新冠病毒人传人,1月28日,该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等药物。另外,在1月21日,湖北省科技厅启动了“2019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成立了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组长正是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除此之外,武汉病毒所于1月2日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于1月5日成功分离到了病毒毒株。1月9日该毒株资源已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并进行了标准化保藏。武汉病毒所也是最早得出病毒毒株来源于蝙蝠的机构。1月23日,石正丽团队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肺炎病毒或来源于蝙蝠,首次证实了该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诞生于1956年,现任所长是个80后武汉病毒所的历史很久远,级别也很高,是正厅级单位。1956年6月,新中国成立不久,著名病毒学家高尚荫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和简浩然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了武汉病毒所,这是我国较早建立的国家级研究所之一。武汉病毒所是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招生单位之一。迄今为止,学科点已培养硕士生429名,博士生174名,目前学科点拥有不同专业方向学科组27个,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含杰青3人,百人计划10人。在读研究生240名,其中博士生110名。武汉病毒所下辖的“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创建了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武汉病毒所研究的方向都是人类重要病毒,比如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流感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肿瘤病毒KSHV、单纯疱疹病毒(HSV)等)和动物源新发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SARS-CoV、禽流感病毒、虫媒病毒等)的基因变异、致病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机体防御机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武汉病毒所前所长陈新文,2001年获荷兰Wageningen University病毒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德国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等单位从事合作研究。陈新文还是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是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的继任者为王延轶,于2018年10月出任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是一名女性“80后”科研干部,此前任武汉病毒研究所副所长。据公开资料,王延轶生于1981年,她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硕士学位。当年她来到武汉大学,6年间任武大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期间获博士学位。2012年3月,王延轶调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先后任分子免疫学学科组长,病毒病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12月任所长助理,一年后升任武汉病毒所副所长。王延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先后主持或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课题。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近30篇。2013年,王延轶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蝙蝠女侠”石正丽,寻找病毒宿主13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能快速找到病毒或来源于蝙蝠,和一个人以及她的团队有很大关系,这个人就是石正丽。石正丽团队在野外作业被誉为“蝙蝠女侠”的石正丽长期从事新发病毒的病原学研究,特别是在对SARS病毒溯源的研究中,其领衔的团队证实了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18年前的SARS病毒爆发以来,在其自然宿主蝙蝠中发现了大量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相关的冠状病毒(SARSr-CoV)。在本轮武汉疫情暴发初期,石正丽团队从5名患者中获得了全长基因组序列,这些序列彼此几乎相同,而且与SARS-CoV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有79.5%。后来,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96%,通过对七个保守的非结构蛋白的成对蛋白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r-CoV物种。石正丽领衔的团队不仅证实了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他们还发现了我国蝙蝠感染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的血清学证据,在蝙蝠中发现并鉴定了腺病毒、圆环病毒等大量遗传多样的新病毒,进一步证实蝙蝠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2003年春节前后,SARS从广东省蔓延到了全国其他省份,传播速度惊人,多地出现了将SARS传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超级传播者”。2003年3月,香港大学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在SARS病人的样本中分离出了一种病毒。这个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起来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根据形态学特征和遗传信息,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是SARS的致病病原,是一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过的冠状病毒。后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开始寻找这种病毒的来源,他们发现最早的11个病例大多和野生动物有接触的历史。顺着这条线索,科学家们首先瞄准了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并很快就在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分离和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样的病毒。这个发现公布后,广东省2004年年初发布禁令:全面捕杀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但是,石正丽和她的团队并没有满足,对于这种新型病毒,必须找到源头,也就是“自然宿主”——长期携带一个病毒,但它本身并不发病,可以和病毒和平相处的动物。因为上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爆发的亨德拉病毒以及在马来西亚爆发的尼帕病毒后来被证实自然宿主都是果蝠,受此启发,石正丽和她的团队把目光聚焦在了蝙蝠身上。2004年,团队首次采集了广东和广西的果蝠,把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遗传物质检测,结果8个月下来什么也没发现。后来,在广西和湖北的三种菊头蝠体内发现了SARS病毒的抗体,她们又顺藤摸瓜又,在这三种蝙蝠体内检测到了冠状病毒。2005年,石正丽和她的团队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但在仔细比较以后发现,2005年发现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决定病毒感染能力和致病性方面最为关键的一个基因并不相同。再后来,他们持续在全国各地找,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中部还是西部,只要听说有蝙蝠的地方都会去,足迹遍布了我国28个省市,像大海捞针一样。2011年,石正丽和她的团队在云南一个山洞里分离并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除了进化关系近,在功能上面也非常相近。她们在这个洞里进行了五年的监测,每年取样两次,结果发现了十多株不同类型的SARS样冠状病毒。尽管没有发现和SARS病毒完全一模一样的病毒,但发现了一个SARS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经过13年的追踪,他们最终确定了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2019年1月份,由石正丽牵头完成的“中国蝙蝠携带重要病毒研究”项目,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月29日,美国微生物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Fellows入选名单,石正丽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全球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会员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下设机构之一,处于国际微生物学科的领导地位,当选Fellows的科学家中不乏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神秘的P4实验室2003年初,中国大地上蔓延肆虐的SARS,无形中催生了我国第一个P4实验室的建造,而这个重任落到了正处于重要转型期的武汉病毒所肩上。2003年2月,时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胡志红突然接到时任中科院副院长陈竺的电话,询问能否承担在武汉建设P4实验室的任务,胡志红当即表示将全力以赴。胡志红马上召集研究所党政领导班子商议,决定由时任副所长袁志明负责P4实验室的筹建,同时电令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袁志明结束行程,立即回国准备P4实验室建设相关工作。2003年3月25日,武汉病毒所向中科院生物局提交了“关于建立P3 和P4实验室的请示”报告。P4实验室是世界上根据处理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及所需要的防护程度,国际上通常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在最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除其它等级的一般防护措施外,还专门设置有正压防护服、气密门、化学淋浴、污水处理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等,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避免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威胁。由于建设和维护复杂、技术要求高,但中国尚无建设P4实验室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需要通过寻求国际合作开展实验室建设。2003年4月5日至11日,袁志明随陈竺赴法国,就P4实验室建设和新生疾病研究寻求合作,同法国研究和新技术部部长Haignere女士协商,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陈竺和袁志明在里昂第一次看到了P4实验室,其玻璃外壳在晚上色彩斑斓,进去参观后发现,内部结构和技术特别复杂。设计建造里昂P4实验室的是法国梅里埃公司联合RTV公司。访问期间,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绍琪与陈竺和袁志明共商中法合作事宜。当晚,王绍琪让袁志明留在大使馆的机要室,写了一份近万言的内部报告发回国内,内容如下:法国传染性疾病研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里昂建立了欧洲第一个从事烈性传染性病原研究的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巴斯德研究所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SARS研究的单位。开展新生疾病研究,首先要建立生物安全等级高的P3和P4实验室,以阻止传染性病原释放到环境中,同时也给研究人员提供高的生物安全保证。我国建立部分P3实验室开展了一些SARS病原研究,但对一些更烈性的传染性病原及可能出现的新生疾病病原等的研究,必须在安全等级最高的P4实验室进行。因此,P4实验室的建成将成为我国开展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和保证。2004年1月28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预防和抗击新生传染性疾病的中法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设立一个由法国主管政府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中法新发传染病小组;支持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发展,获取建立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提供有关支持和培训等。2007年11月26日,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中法两国签署了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合作协议的补充声明,强调“确保尽快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落实包括武汉P4实验室在内的所有计划项目”。2008年,法方交付了一份实验室图纸,2009年由中方的中元设计院提供了中方设计的图纸。在设计过程中参照了里昂实验室设计的主要概念,保证最高的安全程度。2012年1月9日,核心实验室关键设备——气密门、生命维持系统送达江夏郑店园区,验收合格。2015年1月31日,武汉P4实验室举行竣工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实验室完成硬件建设和主要设施设备的安装。武汉P4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约300平方米,采用的是“盒中盒”结构。实验室的内部是负压空间,也就是内部的压强小于外部,空气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大盒子”内部又被厚重的金属门分隔成不同区域,包括细胞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动物解剖室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说:武汉P4实验室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显示我国国家安全又一“护卫舰”的“远航”,堪比我国“两弹一星”于我国之战略部署。

王骀

武汉理工大学,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都与材料有关!

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2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 ,留学生1700余人。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设有25个学院(部),建有4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现有教职工538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武汉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工程中心2个)4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获批建立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本别是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围绕总体定位与目标以创建和发展材料多组分、多尺度、多层次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理论为重要引领,以构建材料梯度复合技术、原位复合技术、纳米复合技术及其集成创新平台为核心支撑,以研究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和支柱产业的先进复合材料、面向新能源技术的高效能源转换和储存材料、面向生命科学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面向信息技术的信息功能材料和面向变革性技术的前沿新材料等五类关键材料为重大任务,形成了如下特色鲜明的五个研究方向: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原位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纳米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变革性技术与前沿新材料、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2、科研队伍实验室具有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队伍,现有固定人员90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2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8人。3、实验室国际交流实验室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日本航空宇宙技术开发机构、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加拿大燃料电池国家研究院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的“强—强”合作,科技部依托实验室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国家首批3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之一。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依托实验室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工程”和“生命复合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依托这些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浩林教授研发的“锂电池复合隔膜与固态电解质膜研发和产业化”以领先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与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金额高达1亿元。该项目技术目前已达到干法单拉隔膜的国际领先水平,引领动力电池隔膜行业发展。项目实施后,预计10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拥有研究室1. 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室2. 原位复合技术与结构/功能一体化新材料研究室3. 纳米复合技术与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室4. 半导体热电材料与微器件研究室5. 热电磁多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6. 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7.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系统研究室8. 柔性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室9. 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室10.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室11. 金属有机催化功能材料研究室12. 生命复合材料研究室13. 功能生物界面材料研究室14.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研究室15. 材料的过程仿生制备新技术研究室16. 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17.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18. 高精高强轻质车用材料研究室19.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室20. 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室21. 薄膜与涂层技术研究室22. 多功能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室23. 材料纳微结构电子显微学研究室24. 材料数学模拟与设计一体化技术研究室25. 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首批及“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其硅酸盐材料专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建设历史。1992年由原国家建材局批准成立硅酸盐材料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成立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与目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建材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以引领世界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为目标,以解决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和服役过程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为中心,聚集和培养一批在国际建筑材料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团队,开展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硅酸盐建筑材料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支撑绿色和智能建筑体系发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多功能、高性能及前瞻性建筑新材料,为实现建筑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和循环利用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为加快实现我国建材行业战略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研究方向围绕总体定位与目标,以及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应用-服役-再生”全寿命周期特征,实验室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一)硅酸盐建筑材料的低环境负荷制备以降低硅酸盐建筑材料制造过程能耗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低环境负荷制备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二)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功能设计与调控以建筑节能、宜居、安全和智能化为目标,发展满足绿色建筑需求的高性能、多功能硅酸盐建筑材料。(三)硅酸盐建筑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延寿原理以提升建筑结构与工程使用寿命为目标,优化建筑材料服役行为,发展硅酸盐建筑材料延寿新理论与新技术,形成硅酸盐建筑材料长寿命化技术体系。(四)硅酸盐建筑材料的可循环设计以实现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高效利用、减少建材产业天然资源消耗为目标,发展建筑材料可循环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队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90人,其中研究人员80人,技术支撑人员7人,管理人员3人;7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8%);研究人员中有正高职称65人、副高职称1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富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秋意浓

这所武汉高校研制的国旗,上天了

12月3日23时10分,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上升器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升空返航之际,着陆器成功在月面展开了它所携带的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以及玉兔月球车上的国旗采用喷涂方式不同,“嫦娥五号”国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帜。这标志着,在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面在没有温控的严酷环境条件下的织物国旗,成功在月球上展示。一面国旗,高校团队历时8年攻关月面国旗展示系统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联合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其中国旗由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卫林教授团队历时八年、持续攻关完成。研制期间,探月工程三期总工程师胡浩、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等单位领导专家多次到武汉纺大指导。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和团队成员王运利、曹根阳、盛丹、潘恒研讨国旗研制技术问题此次月面展示国旗装载在着陆器外侧,无任何温控保护措施。当整流罩脱落后,国旗将面临着太空中的高度真空、高低温循环以及强计量紫外辐照等极端环境条件。为确保国旗在月面展示时的完美呈现,徐卫林教授团队经过一系列科技攻关,开发出了体现中国特色的耐极端环境条件的高性能纺织品国旗。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嫦娥五号“织物版”五星红旗飞向太空前留影据悉,该面国旗以国产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为主、采用武汉纺织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攻克了高模量差异纤维高品质纱线制备的技术难题,制备出高品质月面展示国旗面料。利用小分子调控技术实现了芳纶纤维的结构调控及颜色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极端紫外条件下优良的耐日晒牢度。并利用该校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术”制备了微纳米蚕丝粉体,利用其与颜料粒子的协同作用,从本质上解决了极端条件下颜料热升华及热迁移牢度问题。通过以上技术攻关,实现了国旗在太空环境中耐受极端高真空、高低温循环,以及强计量紫外辐照等条件的高色牢度颜色构建的目的。展示国旗在航天五院进行环境试验前准备据悉,该团队除参与研发此面国旗外,还承担了“天问一号”等航空航天关键任务。未来,该校科研团队还将致力于将这些关键技术民用化,使更多人从中获益。网友:厉害了!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自武汉纺织大学、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