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压力真的会很大的。博士毕业前夕的时候,有些同学,走路已经晃悠了,精神不集中了,还有些博士精神出了问题,要吃药。最近发生一起博士学生跳楼案件,发生在武汉大学。 这已经是近来武汉大学第二起学生自杀事件了,上次是电信院一名大四本科生,这次是遥感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后,事发地点在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从十五楼的卫生间一跳而下,结束自己的生命,网传是因为科研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崩溃。跳楼的死者家属,堂弟说:“堂哥一直是家里人的榜样,堂哥这几年一直没有做到和自己和解,这些年来堂哥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堂哥的笔记本上有写到,自己这次的选择和所有的人都没关系,都是自己的选择”。然而在其他人印象中前途一片光明的“学霸”,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据校内同学消息,该博士后罹患抑郁多年,父母都知道,怕他想不开,专门搬到武汉一起住。最近他的情绪不稳定,重新开始吃药。当晚九点多给母亲发微信称还有点工作没做完,但在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所租住的房子,而是选择独自一人结束生命。大家一直到中午一点才找到,已经晚了。据该博后本科同学称,“对他的印象,还是内向排在第一位。他还有一个妹妹,在他本科读书期间患病离世。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本科毕业后的一年左右,他曾外向乐观了一段时间。但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生病了,抑郁症”。没有经历过抑郁症的人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希望大家不要再讨论关于他自己的选择,让他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没有压力地开心活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都是带着压力的,但是只要我们可以把事情熬过去了,后面的路也没有那么难走了,给自己多一些可能性,让自己和生活好好和解,迎接新的明天。(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由于疫情的影响,当很多毕业生都在担心自己能否如期毕业以及毕业论文答辩的事情时,这位武汉女生火了。她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能在家准备毕业论文,但是她在外国读博士,也就意味着如果她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那她可能无法得到博士毕业证。但是还好,她所就读的这所学校理解了她现在的处境并给她开了个“后门”,就是让她在家中答辩。没想到,她居然轻而易举完成答辩还让导师大开眼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她!她就是曹文芳,她从小就勤于思考,特别喜欢做试验,后来高考成绩优异考入了武汉的一所高校,四年之后她又成功考上了贵州的研究生,再后来因为她的求学心切以及她自己不断的努力,成功进入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博士期间主要是在经济学研究方向,于是在问了自己导师的研究方向后,她毅然决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起和导师研究更有意义的课题。她的导师这样评价她:曹文芳是我最聪明的学生之一,她的能量,热情以及最重要的是她的好奇心将永远伴随着我。想必,她如此优秀,她的导师一定以她为荣吧!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国外的博士学位有多难得到?首先你得在某一特定学科取得优异成绩并对该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才可以选择攻读博士学位,而且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和国内不一样,根据“获得博士学位调查”的数据,平均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个人完成学业所需时间大概是五六年,而且为了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学生必须提交并成功答辩一篇原创的学术论文,该论文必须受到学位论文委员会的批准。大家可能难以想象这是个什么难度,先别说博士论文了,就连研究生论文或者本科生毕业论文你都难写得出来,而且很多国外学子都败在了毕业论文上,因为这种高水平的文章实在实在太难了以至于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想想我们本科毕业写的那个论文跟人家比简直太鸡肋了但是我们居然还会觉得很难,所以曹文芳真的是个大牛!那么她所就读的学校帕多瓦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它位于欧洲意大利,它在欧洲所有大学中排名第三,在世界排名51~75名,就连伽利略都曾经在这所学校搞过研究。该学校的王牌专业主要是医学、天文学和哲学。它临近水城威尼斯而且地处大学城所以交通也非常便利,要想进这个学校,首先就得学好意大利语其次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而且这所大学的毕业率低至20%,主要一部分原因就是毕业论文不通过!所以我已经难以想象曹文芳到底有多厉害了。你对这位名副其实的大学霸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10月1日-8日,国庆中秋假期武汉旅游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3.21%和73.18%,黄鹤楼公园位列国内景区热度榜第一名。长江上百舸争流,江滩边人潮涌动。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珞珈山、东湖、国立武汉大学、鸭脖子、热干面,空气中流转的,是武汉独有的。既是潮流的又是市井的,既是诗意的又是通俗的。记忆中的武汉,本应如此。“武汉恢复了本应有的样子。”喜欢长江大桥,常来这里看风景的刘夏(化名)感叹。回想起6月初返回武汉时,疫情影响还未散去,江滩一片冷清。而现在,人与人的距离重新拉近,烟火气重归生活。2010年,刘夏来到这座教育之城。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毕业。近几年,新一线城市武汉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讯、生物产业相继落址武汉,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定居这里。在武汉读书、工作、安家,是刘夏原定的计划。突袭的疫情让这座城市经历了阵痛,但苏醒中的武汉却未让这里的年轻人有过徘徊。一则数据更可力证武汉城市指数信心未减。10月1日-8日,国庆中秋假期武汉旅游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3.21%和73.18%,黄鹤楼公园位列国内景区热度榜第一名。“武汉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配套在二线城市中都是极好的。疫情也会让武汉成为风暴眼。高关注度下,也会倒逼城市精细化升级管理。如果武汉思维更开放和创新,城市形象有大幅提升的机会。”刘夏说。2017年3月,武汉市提出“5年内要留住100万大学生”计划。因其对武汉的信心,又恰逢国内某一流IT企业在武汉设立分部。刘夏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也憧憬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劫后重生刘夏依然记得这场劫难。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他今年的求职和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阻碍。他所在的行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毕业生。但受疫情影响,整体招聘量缩水近一半,面试也多通过视频形式进行。“终面是戴着口罩进行的,和面试官分座在会议室圆桌的两端很有距离感,现在想起来依旧很紧张。”刘瑞琪说。不过,面对疫情,人们并没有选择离开。“武汉这几年发展很快,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升级。我是学计算机的,在这里的工作机会也不少。再加上我家在湖北黄石,想要离父母近一些,毕业求职时首选当然是在武汉。”刘佳琪选择留在武汉的原因,也是生活在武汉的很多年轻人的心声。劫后重生的意外收获是,这场疫情,让刘夏观察到武汉新的变化。硬件方面:城市通达性变好,城市绿地、公园也在增长,军运会前城市又有一轮改造;软件方面: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在提高,居民素质提高。再加之武汉原本就是科教重镇,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新武汉人选择留在这里。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居住在武汉的人们,有了更多爱这里的理由。以往的光谷,上下班时间路上总是很堵。疫情时,道路变得异常畅通。曾经门可罗雀的商场,也变得熙熙攘攘。最近,久违的拥堵回归常态,却令人感到有些新鲜。“这也是城市在恢复活力的一个表现吧。”刘夏说。找到了工作,刘夏在学姐的推荐下,入住了龙湖冠寓武汉华师一附中店。这里距离研究院骑车只用15分钟,有着在北上广难以拥有的轻松通勤。每天省出往返公司的时间,用来休息、学习、交友,都更惬意。公寓临近武汉一所知名中学,一些学生也住在这里。看着小孩子们每天有活力地进进出出,刘夏觉得生活更富有朝气。入住期间,运营官也让刘夏很放心。运营官都很热心细心的协助大家解决问题。平时公寓也会组织租客活动,让刚走出校园的人,也能更快的融入新群体。人口优化、产业升级,“筑巢引凤”首当其冲28岁的刘夏自我认知非常清晰,恰如他对武汉的观察。他从房价收入比、行业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空间三个维度分析武汉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北京空气太干燥,这个选项直接被PASS掉了。然后,我曾经在深圳、上海找过同类企业级别的职位。总体而言,一线城市收入要比武汉高出20%,但房价、物价却远不止这个比例;另外,从职业空间来看,一线城市同样职位发展空间基本已经被锁定,但武汉则不同。这里是这家一流企业新设的分部,无论职位还是业务空间,这里都可以给予新人更多的包容。”刘夏分析。正如刘夏所言,此时的武汉,已不再是一个靠重工业驱动发展的城市。“仅电子信息产业已占了武汉GDP的50%,汽车制造产业占了20%-30%。”武汉现在的产业结构是面向未来的,比如华为的研发基地,小米的第二总部,包括中国的北斗和中国芯片产业都设在武汉。“武汉未来的产业结构是高科技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更多是高端制造业。从这一部分产业发展来说,会带来竞争力的高素质人口。”龙湖冠寓华中一区总经理李翱说,武汉市产业产业聚集区主要在大光谷、沌口、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汽车智造、电子信息强势领跑,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和金融为主,金融和物流产业发展强劲。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持。然而,一个窘迫的现实是,武汉虽然是全国重要的“生源地”,但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热衷“孔雀东南飞”。2016年,武汉市人才净流入率为-0.4%。为扭转局势,“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于2017年启动。同时,武汉市推出了18项户口迁移优惠政策,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2019年前后,武汉持续发布多条新规破解居住问题——比如:2019年内要筹长租公寓5万套,为大学生提供租赁补贴等。此外,武汉还出台了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开发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定期公布人才承租长租公寓、购买共有产权房情况,降低人才在武汉的生活成本。随着一系列人才新政祭出,武汉市人才外流局面终于得到扭转。一则来自武汉组织部的数据显示,自武汉市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以来,共新增留汉大学生109.5万人,提前2年完成了原定计划。“虽然疫情期间找工作很难,但政府这些措施让我觉得很安心。”刘夏说。契合城市发展需求,成长的稳定路径让刘夏安心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一毕业就在武汉有了理想的住处。这就是龙湖冠寓推出的人才公寓。除了干净、便捷、温暖的租住环境,拥有博士学历的他,还能享受租金减免优惠政策。人才公寓是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的重磅配套政策。自2017年起,武汉市就对外宣布,设立人才公寓建设基金,每年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的人才公寓总规模。毕业3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汉创业就业且家庭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均可申请人才公寓,最长可租用至毕业3年期满。2019年7月,武汉再次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示范城市。中央财政给予奖补资金支持,试点示范期3年、每年8亿元,武汉市财政配套11亿元,共计筹集35亿元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如今,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武汉,各行政区均可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与长租公寓机构合作的人才公寓。符合政策条件的租户入住这类人才公寓,可享受5-7折左右的租金减免。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针对人才安居问题,未来,武汉市还可能出台力度更大的租金减免支持政策。李翱说,龙湖冠寓目前已经在武汉布局29家门店,已开业6600间。其中,与政府合作的人才公寓达到11家,开业房间达3148间,占比达到47%。人才公寓政策,为长租公寓带来稳定的客源,稳定的租住周期和更好的出租率。李翺介绍,未来一段时间,人才公寓仍将是武汉冠寓持续拓展的重点方向,希望将人才公寓的占比由目前的10%提升至25%。这也是龙湖冠寓的坚守。随着人口、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龙湖冠寓坚持多种类获取模式,积极联动政府、企业合作,深耕产品和服务,让年青人住的更好。事实上,新一线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大量人才流入,已成为企业选择布局长租公寓的关键依据。而武汉,也是龙湖冠寓重点看好的城市之一。龙湖集团冠寓发展部总经理张智聪说,他很看好长租公寓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机会,未来人才会聚集在中国少数几个城市群。比如:沿海几大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部有郑州、武汉、长沙;西部有西安、重庆、成都。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户籍人口新增30余万,在国内摇摇领先,在2018年末已经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在以往,租房市场是客诉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行业标准缺失,行业诉求不受重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在新一线城市升级过程中,随着住房租赁条例等法规政策完善,与居住品质息息相关的租房市场,也迎来新的变化。
9月1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9619名研究生新生陆续到校报到成为在汉高校首批报到新生“华科我来了!”“早就想开学了,来到学校感觉真好。”昨日,华中科技大学首批研究生新生开学,这也是武汉市迎来的首批研究生新生。记者发现不少“00后”的学生也来报到了,其中还有博士生,该校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刘可薇就是一名00后的博士生,今天刚好是她的20岁生日。刘可薇1米57的个子,齐刘海,是个长相甜美的邻家女孩。她来自黄冈,4岁时就上学了,9岁上完五年级后跳级升入初中,12岁读高中,15岁上大学本科,19岁念硕士。“虽然读书比较早,但我挺适应,没觉得自己比较小,大家对我也一直很照顾。”她说。昨日,刘可薇有些忙碌,她上午下午都有考试,“我这一周都是考试,这是之前研究生阶段的考试。”刘可薇硕士就读于该校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由于疫情原因考试挪到开学后。刘可薇一直想读博,硕士研究生阶段,她想读博深造的想法更加明确,并多次跟导师交流读博的事情。读研期间,刘可薇十分勤奋学习,认真完成课业学习,工作日也大都在实验室度过。今年6月,刘可薇转博成功,将在华科继续读博四年。“我本科就规划好读硕士和博士,今年4月学校出了转博的通知,我就申请转博,现在也算是圆了我的博士梦。”她说。20岁的她,比同批博士生小了约5岁。7月10日,刘可薇从黄冈返校后,一直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最近也在认真准备开学周的考试,昨日下午考完试后她又到实验室复习。“今天感觉还是很不一样,是学生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刘可薇说,“博士阶段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在科研上能取得一些成绩,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学习。”这届学生集齐十二生肖“集齐十二生肖,70后和00后同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罗秋韵形容。仅以管理学院872名研究生新生为例,最大的研究生新生生于1970年,50岁,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新生生于2000年,20岁。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今年共有研究生新生9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新生中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是23.7岁,其中31名00后学生;博士研究生新生的平均年龄是25.9岁,有刘可薇等3名00后学生。华中科技大学的官微下有网友纷纷留言感慨来源: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编发:刘郸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生姚婷,今年也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156万元。而她更是用实力演绎了什么是“美貌与智慧并存”!姚婷 “天才少年”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华为的offer?领着高薪的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女博士说自己是“成长型选手”“外界普遍认为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姚婷说。相比于“天才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姚婷说自己更像是“成长型选手”,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不畏惧变化和挑战,是姚婷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让她保持着勇往直前的鲜活状态。本科课业之余,姚婷尝试了很多事情:大一参加辩论队、校运会短跑项目、中英文演讲比赛,几乎是学校各演讲比赛的冠亚军;大二担任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暑期支教;大三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大四保研……回首四年,她觉得无比充实。读博期间,她敢于挑战短板、突破局限,走进系统结构研究领域,把握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曾经计划在高校工作却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姚婷说自己不设限的人生就是要去尝试,激发潜能、让自身所学真正为工业界所用,科技有所转化。(楚天都市报)【来源:齐鲁晚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是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7年建立,意在消灭化学武器,使用、生产、存储、发展化学武器都是被禁止的。在今年7月至9月,联合国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培训在荷兰海牙举行。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界、学校科研单位和政府机构派出代表参与此次培训,其中有一位来自武汉的高校教师成为我国选派的唯一代表,他就是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吴华东博士。吴华东,博士,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能源化工,化学工艺,石油化工及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来湖北省的化工厂核查时,在郭嘉教授的引荐下,工厂邀请了吴华东担任顾问,由此他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结缘,加入其中。得知这次培训机会后,吴华东积极递交了申请,经过层层考察和测试,最终顺利参选,成为了我国选派的唯一代表参加了此次国际培训。看似顺利的过程归功于吴华东在考察中所展现的高水准的专业水平,归功于这些年来他致力于化学方面的深入研习,不辍研究、不断成长。在机会来临时,他才能以准备好的姿态去迎接挑战,把握机会。此次的培训活动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产生了共鸣的学术火花。吴华东印象最深刻的是上课培训的氛围,大家围成环形,指导老师坐在中间,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一起参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认真聆听每个人的发言,积极做出自己相应的思考与反馈,并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看法与意见。他坦言,自己享受这样的学术氛围,对如此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更是倍加珍惜,每一秒都不舍得放过。"那个工厂里面比实际工厂小比实验室工厂大,两层楼结构,空间很大,各种硬件设施很完善。与实际工厂一致,培训人员一起模拟工厂运行,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共同经营工厂。"在提及工厂时,吴华东侃侃而谈,对细节之处更是描述详细,这一切仿佛牢牢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诚然可见,在这次学习中,每一秒他都拿出了一百分的状态来度过,在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时刻都高度集中,认真且充实。在培训中,来自萨里大学、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欧洲化学制品局、荷兰海关以及鹿特丹市和鹿特丹港的领导和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和讲解。在此次培训后,吴华东感觉自己进一步丰富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理论知识,加深了对公约及OPCW的了解,对很多知识都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看法。作为此次联合国舞台上的唯一中国面孔,吴华东的成功经历基于自己扎扎实实的学术功底,更源于他对科研如赤子一般的热忱与坚持。至今,他在所研究的脱硫方面,已经获得了一个省部级科研进步三等奖,申请到了一项国家基金,并且他不断坚持发表论文,到现在已经有十几篇的成果。在谈及这些荣誉,吴华东只是简略提及,他笑着表示,过往的成果已然过去,时代飞速发展,下一秒又是全新的世界、全新的自己,沉溺于过往只会被时代抛弃,他仍然在往更深层次的方面行进。如今的吴华东依旧在实验室里认认真真地做着研究,严谨而沉静。他表示,以前的成功不过是为以后奠定了更高的基础,促使自己往后的人生更加努力。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武汉工程大学新闻中心
文/晨星(荆楚连线微信公共账号jclx831)晨星:男,湖北武汉人,副高职称,高级程序员,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会员,目前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地学信息三维可视化。求职前的准备求职是在我毕业那年的前一年9月就开始的。当时我还在某985高校就读,发表了包括SCI的一作文章共6篇,因参与项目和课题较多获得省部级各类奖项5次,学位论文基也差不多了,基本可以确定来年可以毕业了。应聘求职前,我将我做好的简历发给了一位做人事高管的本科同学,他请本单位简历行家精心修改,并且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首先,针对不同职位,需要设计不同的简历。虽然通常简历都有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等)、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博士生阶段及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等,但根据不同的求职方向应该制订不同简历,每份简历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高校,应侧重于发表的论文及级别、科研情况(课题、专利)等,最好要有详细的List of publications。一般来说确定是否录用教职岗位都需要求职所在学院的教授们的意见,他们全是专家,看看论文题目和发表的刊物基本知道应聘者的研究领域和水平。针对企业,职位应针对特定的岗位突出自我优势,这不单单是技能优势,而且需要凸显职业规划和日后发展的潜力。对于非高校的科研院所而言,应重点突出自己具备公开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具体工作技能。当然,简历还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不要有错别字;比如信息完备,简历需要个人信息、工作经历、专业技能、教育背景、论文情况、获奖情况等;比如简历的逻辑性(如工作经历、论文情况、获奖情况和专业技能要有相关性,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相衔接上,注明是否专职或兼职等)。主观性描述尽量要少,尽量罗列客观事实,例如简历中有“精通C#”,那么可以说“使用C#4年以上,参与开发的XX平台获得过国家XX科学进步奖”。这里想到一个有关本专业的笑话,就是简历有关某项技能的描述文字,看到“精通”的一般指的是“熟悉”,“熟悉”的一般指的是“了解”,说“了解”则一般指的是听说过,而这三个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作为应聘者自己要有概念,了解指的曾经使用过,比一般面试者懂得少,但是能够查查资料动手去做;熟悉应该是指的是经常使用过,比一般面试者懂得差不多,大家可以互怼;精通是指几乎日常使用且天天在查阅相关技术的最新资料,技能和学识完胜一般面试者,直接能碾压他们!被高校所鄙视刚开始,我求职方向关注的还是传统高校职位,但是我发现形势已经大变了。博士不像前几年那么好进高校,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央企、企业(包括国有非央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部队以及其他(包括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是博士主要的签约单位类型。传统上,高校是博士就业的主力去向,而我自认为个人口头表达能力也还行,多次参加过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报告,并兼职带过本科生和研究生,曾经获得过全国博士生论坛优秀报告奖,读博期间学术成果还算拿得出手,对高校教职也很有兴趣。我仔细了解了高校招聘流程:首先高校人事处公开发布进人需求,人事处或学院收取简历并筛选,确定试讲的应聘人选,学院组织应聘人员试讲,参加试讲的学院评审组成员就试讲人的试讲情况提问,然后评审成员们讨论,投票,如果试讲人投票通过,人事处将试讲结果通报学校,学校审核通过专门的会议确定录用的应聘人员。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向高校教职需求岗位投递简历,大多是石沉大海,而在去寥寥几个有回应的学校参加面试时更是受尽了刺激。首先第一学历受歧视,然后又是延期毕业不受待见。曾经某次与本地某高校招聘人员有这样的典型对话,对方:“啊,你博士读了这么长?”我解释道:“是的,我们专业的同学们很少有三年毕业的,要发SCI,导师要求写一篇还比较像样的学位论文,三年时间有点太少了。”对方:“我们这里有个老师和你差不多专业的,博士二年就毕业!”我想想了,回话说:“啊,二年?不好这么算的吧。他估计是硕博连读吧。博士生二年毕业算个案吧!”对方有些不耐烦了:“别人本科就是重点院校的,基础比你好!”我:“……”。呵呵,怼不回去了。后来,我的同学和老师们和给做过全面分析,认为目前先做师资博士后也成了谋求高校教职的一个必经阶段,而等出来时申请青年基金就很成问题,而可能副高职称评定就成问题。通过冷静分析,以我的情况只能寻找适合自己的一块生存领域。于是,我调整的就业方向,将就业方向定在了科研院所。果然是树挪死,就业方向一挪面试就通知不断。我专门制作了科研院所版的简历,并且在每次投递简历前针对应聘单位的特点和职位需求调整内容。于是,至12月,一些面试通知陆陆续续便来了。我决定就业地点重点在本地,本地地处华中重地,有九省通衢的美誉,科研院所众多、离家近、无购房压力,父母皆可照顾。通过仔细分析,于是我选择了本地的W研究院和C研究所作为重点就业单位。为了稳妥,我同时答应了一家地处北方不计较延期毕业等问题的Z高校择日进行试讲。在毕业年的1月初,经过我充分准备,分别通过了W研究院和C研究所的面试,这两家单位的人事负责人口头上确认基本录用我入单位就职。因此,我以为工作基本上可以在这两者之间二选一,可以留下来建设家乡了,但最后的事实说明我太乐观了。在二月至四月,我和W研究院多次联系,婉转地告诉该院人事部门我的就业协议书已经领到了,W院人事部门已经不像当初在我面试后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每次回话要么是领导不在或者他们正在开会。C研究所人事部门则保证他们确定是需要博士入所工作的,让我等待到五月签订就业协议。期间,我受邀在三月底坐火车到达Z市的Z高校,进行了试讲,并参观了学校。十分不幸的是,我去的时候正遇到了当地开始一年一度的沙尘暴。我坐在Z高校的会议室里,看见户外一片混黄,天空仿佛消失了一般,光秃秃的树枝在咆哮的北风中不停地敲打着窗户的玻璃。我长江边长大,三月里的春天里看到地都是桃红柳绿,见此情景顿时一种萧索的感觉涌上心头。回到武汉后,我婉拒了Z校的就职邀请,心里满是愧疚,该校对我真的是很热情,算是仁至义尽了。无意之间结缘杭州在Z校时,我突然收到了浙江省杭州市某D所的面试电话通知。我有几分迷惑,因为我不记得求职过这家单位。对方在电话里详细地解释了一番,充分表现了江浙人精明和认真的办事品质。原来正好我的一份简历因为某次打印而留在了一位室友的U盘里,而D所招聘人员在收取这位家在浙江的同学简历时,本着“宁可多拉一百,不可放走一个”的精神顺便也把我的简历作为备选人员之一拷贝了回去(最后证明这个offer是一根救命稻草)。我正在因为非故乡的非教职位而犹豫是不是应该回复不去面试,对方仿佛已经知晓我的心理活动,说道来杭就业的博士有补贴,可以来实地看看,车费和住宿费D所出,顺便来西湖转转,实在不行就当免费旅游好了。在那年的四月上旬,我坐上了去杭州的火车。这是一趟夕发朝至的火车线路,而D所安排是在那天下午进行考试(本来只要面试,后来在面试后又增加了一场笔试)。由于火车清晨很早就到了站,我有半天充裕的时间,于是我就在火车站跳上了一辆环西湖线路的公交车。我选择了靠着窗户的位置,仔细观察着这座城市的局部,发现这座城市比起故乡的城市更整洁一些,街道绿化也不错。当公交车一头扎进树荫中的道路时,看见了外面树影水光,春天里的绿色是这样浓密。当公交走到一个叫茅家埠的地方时,我就闻到了湖水的气味,久违的水草及湖岸边特有的湿土夹杂了野花的味道。这里真是难得的清幽之地,湖水清澈,水草在浅浅的水底轻轻荡漾,几群长长的小鱼在聚集水里游着,就像是在空气中。我见此情景精神一振,坐了一整夜火车而有点混混沉沉的脑子有了几分清醒,心想如果在这座城市工作也不错咧,节假日有空来逛逛感觉也不错。于是,我鬼使神差地赶紧用手机地图定位了D所附近的一家图书馆,跑进去拿了几本与岗位相关专业书在里面看了起来。到了下午,我按照约定时间提前来到了D所。这是一家老牌的研究所,深藏在闹市的一条狭窄马路深处。所里的主要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共同主持了面试,当时记得问了我一些个人情况,比如学习经历、专业背景、导师的情况等等。因为当时我还认为故乡的W研究院和C研究所至少可以确定一个,我和面试官还坦诚地讨论了一下有关我双非本科和延期毕业的看法。其中一个面试官对说我,只要能够毕业,说明本人至少已经达到本校的博士学位授予要求,而你过去本科的非重点大学背景正说明你有奋斗精神和学习的能力。至于延期毕业,不是现在高校流行一句话是“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D所有许多博士,包括海归博士,所以还是比较了解情况的。学制三年只是博士生培养的参考年限,目前事实上已经是弹性的博士生培养学制了,3-6年毕业都算正常。果然是部级直属的研究所,见多识广!面试后,D所还安排了所有面试人员进行了名为加试的笔试(估计当时参加面试的人员和我一样都以为博士不用笔试了),我翻开试卷发现里面大多是我上午抽空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些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方面的题目。在回武汉的第二天,我就接到D所的录用通知。在我考虑是否签定就业协议时,那位报了D所顺便“卖一送一”地搭上我但没有去考试的同学教育我说“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先签了再说,有一个offer垫底,心中不慌!”于是,我事实上确定了这个实际上是唯一靠谱的工作。因为在4月底,我收到W研究院拒绝录取的通知,理由是简历中的专业与招聘公告的Z岗位不符合;接着,5月初C研究所找我去谈工作,告知我必须要当博士后出站后才能考虑是否正式录用,我认为我是寻找正式工作的而不是去申请做博士后的,当场就明确拒绝了。逆流与顺流中的沉浮在6月的某一天,在参加完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后,我和几个同学就在食堂里一边聊天一边吃着午饭。当时我们心情愉快,一起点了很多好菜,大快朵颐。这时一位同学从外面领过来一个小丫头对我说:“这是亲戚邻居家小孩,今年工大硕士毕业,和我们正好一个专业的,刚定了一家不错的单位。想请教我们几个专业问题,正好这些问题是你读博时的研究方向,你帮她解答一下吧。”我回答:“没问题,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接着,我眉飞色舞地和她交流起来。末了,她道谢离开,我随口问了一句:“你工作定在哪里了?”那个小丫头回答:“W研究院Z岗位,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需要学习。”我望着她意气风发转身离开的背景,顿时觉得一阵心塞,马上一点食欲都没有了。默默地站了起来,一种然并卵的情绪从心底里出来,就如同是化学分子扩散效应一样充满全身……此时今晚,兼职硕士生导师的聘书搁在膝盖上,回忆完当年求职的经历。窗外深暮已上,阴云密布的天空飘起了雨点,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户,空气变得凉爽清新。我突然想到由理查德·费曼创建的路径积分理论用在解析的人生历程,如下图所示:该图揭示的是如果将人生历程模型化为路径积分即力做的功时,∫F·dr只与人生历程起始两点的坐标有关,而做的功就与路径无关。正所谓,这过去的只代表过去,未来只能通过现在的努力来决定。我想问我自己离开这座养育我的城市去远方工作的原因,我曾多么信誓旦旦地一定要留在这座城市工作。当现在对于博士延期毕业,博士第一学历问题,前二者对博士就业影响,以及为何这座中部城市博士们大多没有留在本地就业问题谈论越来越多时,只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以我们学院那一级的同学们来说,也许只有我和我的同学们才能理解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不能实现按3年学制期限的毕业的心情。因为延期,不仅是并不熟悉的人,就连我们的亲人都会以异样的眼光看我们。如同我的一个同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中无限伤感地写道:“…经常问我什么时候毕业,我也习惯性说快了快了,还有一年。当我的学位论文答辩快完成了,我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已经条件放射式地还在说快了快了,还有一年…” 相对于他们,我多了一个第一学历双非本科的劣势。因此,在我那近一年的求职的过程中,我所经受到的歧视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我求职的那一年,是一个在逆流顺流中希望与失望交织着的沉浮历程。如今,我早已走出大学校门,取得副高职称、在杭州定居,家庭同样美满。但宿舍楼前的一副对联至今铭记在心:世事洞明不脱一身书卷憨气,人情练达更兼满腔上进初心!注:本文首发于“募格学术”,经作者授权、首发公号同意转发◤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非经许可不得对文章进行转载、摘抄、整合及镜像等侵权行为。如需转载,请在本公众号后台提出申请并获取授权。否则,必追究相应责任◢关联阅读:刚刚,光谷首家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诞生了!除了国际快递巨头UPS,顺丰在鄂州机场还可以与谁合作?周末丨荆州青年还乡手记:故乡与异乡之间,我们究竟要落在何处?荆楚连线:jclx831投稿合作:ps: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欢迎投稿
他是一名“科研狂人”,两年发表12篇SCI论文,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纳迪姆近日被学校授予“优秀科研工作者”,他的科研故事也在校园引发热议。10月19日早上7点多,纳迪姆已经在实验室开始忙碌,他正在研究离子色谱法的广泛应用。据了解,纳迪姆来自巴基斯坦,今年30岁,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2018年加盟武昌理工学院后,在该校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国际标准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他是个科研狂人!平均2个月发表一篇SCI论文。他很勤奋,总是很早来实验室很晚离开。他很有规划,一进实验室他就定下了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前进。”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主任胡瑞年这样评价纳迪姆。“平和的心态对科研是非常重要。”纳迪姆博士说,“埋首实验就要耐得住寂寞,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够给我带来无限灵感。”据介绍,他做实验的时候经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每天7:30起床,晚上10点才回去,唯一值得他惦记的就是做实验,没有其他事情的时候他在实验室一待就10多个小时。面对科研路上的坎坷荆棘,纳迪姆总能在实验中解决。在他的努力下,两年发表12篇SCI论文,得到了国际离子色谱界的高度关注。他以第一作者撰写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消解复合无机铜精矿样品,离子色谱法测定卤素含量》、《Pt-Ni@PC900混合动力源自于用于燃料电池ORR活性的分层结构Cd-MOF》、《依瓦拉定在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根膜脂在北方气候灰化土栽培青贮玉米基因型鉴别中的应用》、《磁掺杂拓扑绝缘子和铁磁无自旋半导体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展望综述》等12篇论文在《Scientific Reports》、《RSC Advances》、《Journal Separation. Science》等著名SCI期刊发表。他说:“这些成绩最大的功劳是时间,我始终相信时间用到哪儿,哪儿就会有成功。”对于被学校授予“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他表示,“成功路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科研道路就像一场长跑,经历过坚持不懈,我深刻体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艰辛过程,当我最想放弃的时候往往就是我即将要“质变”的时候。通过在环境工程专业几年的教学科研工作,让我越来越爱上了科研。”该校副校长、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国际标准研究院院长崔海容教授对纳迪姆表示高度赞赏,他说,纳迪姆博士很刻苦、很积极,学术水平较高,是年轻老师和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他同时表示,学校将会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相关经费的投入,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陈宇飞 鲁信)
楚天都市报记者 向一帆 通讯员 庹琳“许老师,我来给您报个喜,我已经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了!感谢您之前对我的照顾和鼓励。”近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许俊老师接到一个令他十分激动的消息,他的学生邢垒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收到了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从一名普通的专科生一路拼搏到成为一名“准博士”,邢垒认为归根结底在于“坚持”二字。英语演讲比赛让失落小伙重拾自信10年前,宜昌小伙邢垒来到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由于高考失利,初到学校的邢垒对自己不太自信,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邢垒重新找回了自信。“当时学校有个演讲比赛,我的英语老师许俊就推荐我参加比赛,结果第一次参赛就得了第一名。”神奇的是,之前一直将英语看做自己弱势学科的邢垒,一直觉得自己是班上默默无闻的一名学生,在获得比赛冠军后,他突然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冠军的小小荣誉也在老师对他的鼓励下让他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其实,在许俊老师的眼里,邢垒却是另一番模样。“当时他们全班同学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邢垒在英语口语、写作方面的表现很突出。”由于喜欢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许俊老师一直对邢垒印象不错,但在跟邢垒的接触下,总觉得他有些不自信,于是便推荐他参加学院举行的英语演讲比赛,希望好的比赛结果能多为邢垒带去鼓励。就这样,重拾自信的邢垒在专科阶段的学习更加努力,不仅各科学习优异,还曾多次获得各类技能竞赛大奖。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日益浓厚。临近毕业,虽然已经拿到华中农业大学自考本科学士学位的邢垒还是下定决心升本,此时的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也有能力读全日制本科。只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哪怕慢一点都能成功通过几个月的复习,2013年,邢垒成功考入武汉轻工大学继续深造。然而刚到新学校不久的他在学习方法上就遇到了一些难题。“本科和专科的教学模式不同,本科注重考查学生的学术能力,而专科更注重学生实践阶段的教学,初学本科课程时我觉得有些不适应。”邢垒说,刚到新环境,自己的学习节奏有些跟不上,但身上“不服输”的那股劲一直驱使着他前行。为了弥补差距,邢垒积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不懂就问,最终克服了学业上的难题。很快,两年的本科阶段学习结束,在此期间邢垒通过深入学习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爱的深沉”,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决定继续深造读研。最初两次,邢垒的考研以失败告终,但来自父母和其他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总能让他在跌倒时努力爬起来。“我的姥爷是西安交大的老牌大学生,他总会在我最失落的时候鼓励我,让我坚持继续读书的想法。”邢垒说,虽然前两次考研失利对他有一定的打击,考研战线拉的过长也让他几次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邢垒的心里已经坚定了想要在继续深造的心,终于在第三次尝试后,邢垒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三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外出读书数年后回家陪伴多年来一直支持自己决定的父母和亲人。努力的脚步不因获得一些阶段性的胜利而停滞,为了继续在机械专业进一步深造,邢垒在2019年报考了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录取考试时,因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考试形式临时做出重大调整,原本的笔试面试合二为一,统一以在线面试形式考核,面试难度迅速增加,考生要经历讲解PPT、陈述个人经历,抽题回答专家提问等三个环节考验。虽然同科技小组的伙伴中途放弃考博,而他依然坚持着,最终守得花开。回顾多年的求学之路,邢垒的内心感慨万分,有些话他也想与他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分享。“学习的道路上确实存在荆棘需要自己去克服,但只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加上坚持到底的毅力,哪怕比别人慢一些,也能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邢垒说,他希望跟他有类似经历的人,能够坚持自己心里的目标努力为之拼搏,就算遇到困难也不要被轻易打败。未来,他也将继续带着坚持到底的信念,去面对人生中更多的风雨。【来源:楚天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6月21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负责日常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第一书记(兼)陈红辉拟提名为武汉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公示时间为6月22日至6月29日。陈红辉,男,汉族,湖南岳阳人,1971年7月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负责日常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第一书记(兼)。拟提名为武汉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公开信息显示,陈红辉曾任武汉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院长,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原武汉市卫计委副主任、党委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2016年后历任原武汉市卫计委主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辑:贾璇(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