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网传武汉病毒所一研究生是新冠病毒肺炎零号病人,导师:她一切安好柏油路

网传武汉病毒所一研究生是新冠病毒肺炎零号病人,导师:她一切安好

2 月 15 日,一则关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病毒所)一名女研究生黄燕玲是新冠病毒肺炎零号病人"的消息在网络流传。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的零号病人是黄燕玲,系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2012 年考入武汉病毒所的硕士研究生。而根据武汉病毒所发布于 2011 年 11 月 4 日的《2012 年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显示,黄燕玲系西南交大推荐的学术性硕士。网络截图还称,黄燕玲的指导博导是危宏平,并质疑称"武汉病毒所关于黄燕玲的资料都没了,此人到底在哪里?"就此事件,今日(2 月 16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危宏平朋友圈发文回应。其称"我近 2 天接到许多电话或邮件,咨询曾在本组学习过的黄燕玲同学近况,我是她导师,黄燕玲同学 2015 年 7 月硕士顺利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城市工作。经与她本人电话确认,目前黄燕玲同学身体健康,一切安好!"危宏平还称"网上与此不一致的传言皆为谣言。因抗疫工作繁忙,怒(注:原文如此)不再一一解释!"危宏萍朋友圈截图武汉病毒所官网资料显示,危宏平是武汉病毒所研究员、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诊断微生物学学科组组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与新型抗菌分子的研究。武汉病毒所官网资料还显示,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是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而就在此前,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1 月 23 日,湖北省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专家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正式宣布成立由武汉病毒所牵头,石正丽研究员任组长,13 位专家共同组成科研攻关专家组,开展联合攻关。就此次关于黄燕玲的网络传言,据媒体报道,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流感病毒实验室研究员陈全姣二人均表示,对病毒所是否有一位名叫黄燕玲的女研究生并不掌握,但可以保证武汉病毒所目前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俗言胜也

网传武汉病毒所一研究生系零号病人 其导师回应:她一切安好

每经记者:陈晴 每经编辑:梁枭2月15日,一则关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病毒所)一名女研究生黄燕玲是新冠病毒肺炎零号病人”的消息在网络流传。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的零号病人是黄燕玲,系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2012年考入武汉病毒所的硕士研究生。而根据武汉病毒所发布于2011年11月4日的《2012年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显示,黄燕玲系西南交大推荐的学术性硕士。网络截图还称,黄燕玲的指导博导是危宏平,并质疑称“武汉病毒所关于黄燕玲的资料都没了,此人到底在哪里?”就此事件,今日(2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危宏平朋友圈发文回应。其称“我近2天接到许多电话或邮件,咨询曾在本组学习过的黄燕玲同学近况,我是她导师,黄燕玲同学2015年7月硕士顺利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城市工作。经与她本人电话确认,目前黄燕玲同学身体健康,一切安好!”危宏平还称“网上与此不一致的传言皆为谣言。因抗疫工作繁忙,怒(注:原文如此)不再一一解释!”危宏萍朋友圈截图武汉病毒所官网资料显示,危宏平是武汉病毒所研究员、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诊断微生物学学科组组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与新型抗菌分子的研究。武汉病毒所官网资料还显示,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是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而就在此前,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湖北省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专家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正式宣布成立由武汉病毒所牵头,石正丽研究员任组长,13位专家共同组成科研攻关专家组,开展联合攻关。就此次关于黄燕玲的网络传言,据新京报报道,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流感病毒实验室研究员陈全姣二人均表示,对病毒所是否有一位名叫黄燕玲的女研究生并不掌握,但可以保证武汉病毒所目前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每日经济新闻

雨之牙

生物科学专业为何考研率那么高?但研究生就业情况又怎样

在考研的众多专业当中,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最多的之一,从目前各个综合院校和地方学院来看,几乎每个学校都设置了这个专业,而且各个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招生人数比较高,就客观上造成了生物科学专业当前学生人数饱和。而从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途径来看,主要是为了培养生物教师,但是当前高中教师需要进行考试,且招聘的岗位比较少,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不高,就业专业不对口,大部分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是去了医疗器械销售、民立高中教学等,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但是你身边有生物科学专业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专业考研率非常高,几乎考研率可以达到90%,从认识的一个辅导员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个班级的三十多个学生中,考上研究生的就有20多个,而且考上985和211大学的学生比例比较高。研究生就业为何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这么高呢?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物科学专业考研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加英语和政治,可以说不考数学它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二是生物科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而每年理科专业的考研英语国家线非常的低,每年理科英语的国家线大概是39分,每年都在这个专业徘徊,而和其他一些不考数学的专业对比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英语的国家线大概是54分,教育学专业的考研英语国家线也在45分上下,可以看出生物科学专业考研对英语的要求不高,因此考研率非常高。三是招收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的院校多,而且人数多。生物科学专业属于一级学科,研究生二级学科中细分很多专业,比如微生物学、植物性、细胞、生化、发酵专业等,这些专业目前在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中属于招生大户,招生人数多也是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高的原因之一。学生复习考研但考研率高并不代表研究生的就业就好。从各个高校每年研究生就业统计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不是很好,其中比较热门的专业微生物学专业可能情况会好点,其他的专业比如细胞生物学、植物性等,因为社会上对此类专业的需求不是很多,而高中生物教师每年招聘的人数也比较小,即使是研究生学历也需要考试,考生考上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去医疗器械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但是薪资待遇低,就业环境不是很好,学生在这些机构就业后,半年时间内离职的很多。再从地区来看,目前东部地区的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还行,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生物产业发达,一些医药公司、食品公司、检验机构等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而在中西部地区,生物产业不发达,有些地区甚至都没有,即使是211、985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就业依然没有着落,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西部某211大学为例,虽然所处的城市属于一线或者二线城市,但是即使学的是生物科学专业中比较热门的微生物学专业,在该成城市依然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毕业生主要是去了当地的高中当高中生物老师,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合适的岗位。研究生而其实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非常的辛苦,每天都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和分析数据,而且基本上节假日无休,每天学习和做实验很晚,可以说他们过的非常的充实,但是研究生就业情况却不是很好,这一点让学生在考研的时候非常纠结。但是生物科学专业如果考到博士的话,出路会很不错。因此如果你现在学习生物科学专业,并且有志于科研的话,可以考虑继续深造,而且生物科学专业读博也比较容易,可以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将来肯定就业不愁。

荀悦

武汉病毒研究所到底有多牛?

2017年12月8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傅聪在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会议上说,当年10月,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举办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国际培训班”。 不要小看这次会议,这是中国病毒研究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武汉病毒所举办的这次培训班,学员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埃及、肯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当年,培训班主讲团队来自于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建设和研究团队。该实验室是中国乃至亚洲防护水平级别最高的实验室,除了中国,另一个在日本。去年12月底,此次新冠病毒发现之初,相关样品就是直接送到武汉P4实验室检测的,后来,有关部门和机构拿着检测结果,1月29日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其中一个结论是:“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近日,这篇论文备受质疑,科技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除了较早发现新冠病毒人传人,1月28日,该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等药物。另外,在1月21日,湖北省科技厅启动了“2019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成立了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组长正是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除此之外,武汉病毒所于1月2日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于1月5日成功分离到了病毒毒株。1月9日该毒株资源已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并进行了标准化保藏。武汉病毒所也是最早得出病毒毒株来源于蝙蝠的机构。1月23日,石正丽团队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肺炎病毒或来源于蝙蝠,首次证实了该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诞生于1956年,现任所长是个80后武汉病毒所的历史很久远,级别也很高,是正厅级单位。1956年6月,新中国成立不久,著名病毒学家高尚荫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和简浩然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了武汉病毒所,这是我国较早建立的国家级研究所之一。武汉病毒所是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招生单位之一。迄今为止,学科点已培养硕士生429名,博士生174名,目前学科点拥有不同专业方向学科组27个,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含杰青3人,百人计划10人。在读研究生240名,其中博士生110名。武汉病毒所下辖的“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创建了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武汉病毒所研究的方向都是人类重要病毒,比如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流感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肿瘤病毒KSHV、单纯疱疹病毒(HSV)等)和动物源新发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SARS-CoV、禽流感病毒、虫媒病毒等)的基因变异、致病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机体防御机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武汉病毒所前所长陈新文,2001年获荷兰Wageningen University病毒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德国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等单位从事合作研究。陈新文还是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是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的继任者为王延轶,于2018年10月出任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是一名女性“80后”科研干部,此前任武汉病毒研究所副所长。据公开资料,王延轶生于1981年,她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硕士学位。当年她来到武汉大学,6年间任武大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期间获博士学位。2012年3月,王延轶调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先后任分子免疫学学科组长,病毒病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12月任所长助理,一年后升任武汉病毒所副所长。王延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先后主持或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课题。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近30篇。2013年,王延轶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蝙蝠女侠”石正丽,寻找病毒宿主13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能快速找到病毒或来源于蝙蝠,和一个人以及她的团队有很大关系,这个人就是石正丽。石正丽团队在野外作业被誉为“蝙蝠女侠”的石正丽长期从事新发病毒的病原学研究,特别是在对SARS病毒溯源的研究中,其领衔的团队证实了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18年前的SARS病毒爆发以来,在其自然宿主蝙蝠中发现了大量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相关的冠状病毒(SARSr-CoV)。在本轮武汉疫情暴发初期,石正丽团队从5名患者中获得了全长基因组序列,这些序列彼此几乎相同,而且与SARS-CoV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有79.5%。后来,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96%,通过对七个保守的非结构蛋白的成对蛋白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r-CoV物种。石正丽领衔的团队不仅证实了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他们还发现了我国蝙蝠感染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的血清学证据,在蝙蝠中发现并鉴定了腺病毒、圆环病毒等大量遗传多样的新病毒,进一步证实蝙蝠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2003年春节前后,SARS从广东省蔓延到了全国其他省份,传播速度惊人,多地出现了将SARS传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超级传播者”。2003年3月,香港大学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在SARS病人的样本中分离出了一种病毒。这个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起来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根据形态学特征和遗传信息,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是SARS的致病病原,是一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过的冠状病毒。后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开始寻找这种病毒的来源,他们发现最早的11个病例大多和野生动物有接触的历史。顺着这条线索,科学家们首先瞄准了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并很快就在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分离和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样的病毒。这个发现公布后,广东省2004年年初发布禁令:全面捕杀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但是,石正丽和她的团队并没有满足,对于这种新型病毒,必须找到源头,也就是“自然宿主”——长期携带一个病毒,但它本身并不发病,可以和病毒和平相处的动物。因为上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爆发的亨德拉病毒以及在马来西亚爆发的尼帕病毒后来被证实自然宿主都是果蝠,受此启发,石正丽和她的团队把目光聚焦在了蝙蝠身上。2004年,团队首次采集了广东和广西的果蝠,把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遗传物质检测,结果8个月下来什么也没发现。后来,在广西和湖北的三种菊头蝠体内发现了SARS病毒的抗体,她们又顺藤摸瓜又,在这三种蝙蝠体内检测到了冠状病毒。2005年,石正丽和她的团队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但在仔细比较以后发现,2005年发现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决定病毒感染能力和致病性方面最为关键的一个基因并不相同。再后来,他们持续在全国各地找,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中部还是西部,只要听说有蝙蝠的地方都会去,足迹遍布了我国28个省市,像大海捞针一样。2011年,石正丽和她的团队在云南一个山洞里分离并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除了进化关系近,在功能上面也非常相近。她们在这个洞里进行了五年的监测,每年取样两次,结果发现了十多株不同类型的SARS样冠状病毒。尽管没有发现和SARS病毒完全一模一样的病毒,但发现了一个SARS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经过13年的追踪,他们最终确定了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2019年1月份,由石正丽牵头完成的“中国蝙蝠携带重要病毒研究”项目,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月29日,美国微生物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Fellows入选名单,石正丽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全球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会员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下设机构之一,处于国际微生物学科的领导地位,当选Fellows的科学家中不乏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神秘的P4实验室2003年初,中国大地上蔓延肆虐的SARS,无形中催生了我国第一个P4实验室的建造,而这个重任落到了正处于重要转型期的武汉病毒所肩上。2003年2月,时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胡志红突然接到时任中科院副院长陈竺的电话,询问能否承担在武汉建设P4实验室的任务,胡志红当即表示将全力以赴。胡志红马上召集研究所党政领导班子商议,决定由时任副所长袁志明负责P4实验室的筹建,同时电令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袁志明结束行程,立即回国准备P4实验室建设相关工作。2003年3月25日,武汉病毒所向中科院生物局提交了“关于建立P3 和P4实验室的请示”报告。P4实验室是世界上根据处理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及所需要的防护程度,国际上通常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在最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除其它等级的一般防护措施外,还专门设置有正压防护服、气密门、化学淋浴、污水处理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等,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避免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威胁。由于建设和维护复杂、技术要求高,但中国尚无建设P4实验室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需要通过寻求国际合作开展实验室建设。2003年4月5日至11日,袁志明随陈竺赴法国,就P4实验室建设和新生疾病研究寻求合作,同法国研究和新技术部部长Haignere女士协商,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陈竺和袁志明在里昂第一次看到了P4实验室,其玻璃外壳在晚上色彩斑斓,进去参观后发现,内部结构和技术特别复杂。设计建造里昂P4实验室的是法国梅里埃公司联合RTV公司。访问期间,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绍琪与陈竺和袁志明共商中法合作事宜。当晚,王绍琪让袁志明留在大使馆的机要室,写了一份近万言的内部报告发回国内,内容如下:法国传染性疾病研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里昂建立了欧洲第一个从事烈性传染性病原研究的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巴斯德研究所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SARS研究的单位。开展新生疾病研究,首先要建立生物安全等级高的P3和P4实验室,以阻止传染性病原释放到环境中,同时也给研究人员提供高的生物安全保证。我国建立部分P3实验室开展了一些SARS病原研究,但对一些更烈性的传染性病原及可能出现的新生疾病病原等的研究,必须在安全等级最高的P4实验室进行。因此,P4实验室的建成将成为我国开展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和保证。2004年1月28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预防和抗击新生传染性疾病的中法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设立一个由法国主管政府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中法新发传染病小组;支持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发展,获取建立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提供有关支持和培训等。2007年11月26日,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中法两国签署了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合作协议的补充声明,强调“确保尽快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落实包括武汉P4实验室在内的所有计划项目”。2008年,法方交付了一份实验室图纸,2009年由中方的中元设计院提供了中方设计的图纸。在设计过程中参照了里昂实验室设计的主要概念,保证最高的安全程度。2012年1月9日,核心实验室关键设备——气密门、生命维持系统送达江夏郑店园区,验收合格。2015年1月31日,武汉P4实验室举行竣工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实验室完成硬件建设和主要设施设备的安装。武汉P4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约300平方米,采用的是“盒中盒”结构。实验室的内部是负压空间,也就是内部的压强小于外部,空气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大盒子”内部又被厚重的金属门分隔成不同区域,包括细胞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动物解剖室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说:武汉P4实验室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显示我国国家安全又一“护卫舰”的“远航”,堪比我国“两弹一星”于我国之战略部署。

公心

微生物所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2019年6月28日,微生物所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第二十一届所长奖学、奖教金颁奖仪式及毕业生欢送会隆重举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方荣祥院士、副所长钱韦研究员、党委书记李俊雄、副所长向华研究员、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杨永峰、获奖师生、导师代表、教育干部、2019届毕业生及香港实习生等出席了毕业典礼和颁奖仪式。典礼由研究生部刘宏伟研究员主持。钱韦副所长在毕业合影之前首先代表所领导向2019年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同学们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也向呕心沥血培养人才的各位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预祝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在未来8年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持续踏上更多的人生顶点;请同学们继续关心和支持微生物所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继续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的同学们,衷心希望大家在研究上取得更多更大的辉煌成绩,将来以“百人计划”、“青年千人”等人才计划的形式回来,届时希望你们首选微生物所,微生物所也必将首选你们,迎接大家的回归!李俊雄书记代表党政领导班子向获得学位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各位导师和辛勤养育同学们的父母致以衷心的感谢!李书记鼓励同学们坚持终生学习和进取,在艰难探索中懂得自知、自觉和自省,在努力拼搏中懂得自尊、自强和自重,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希望每位同学都成为一份创新的力量,最后寄语毕业生:心要善、重实干、志高远。在第二十一届所长奖学金、奖教金颁奖仪式上,刘宏伟研究员宣读了获奖师生名单,陈晓英研究员等6名导师获得了所长奖教金,柴琪瑶等25名研究生获得了所长奖学金。李俊雄书记、向华副所长、杨永峰副书记等为获奖师生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获奖导师代表刘文军研究员、毕业生及获奖学生代表宋晓峰同学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刘文军研究员感谢所领导给予的荣誉和支持,祝贺毕业生圆满的完成了学业;作为导师的职责,应该是“传道、受业、解惑”,使学生能够茁壮地成长;同时勉励学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希望同学们都成为国家栋梁。宋晓峰同学的发言充满了怀念、感谢和祝福,表达了一名学子对学生生涯深深的眷恋之情,并用梁启超先生的名言“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与同学们共勉。今年微生物所共有122名研究生获得了学位,其中62名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60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在学位授予仪式上,毕业生们依次上台,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方荣祥院士、副主席向华副所长、刘宏伟研究员、叶昕研究员为学位获得者颁发证书、扶正流苏并合影留念,记录下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欢送会开始之前,向华副所长和杨永峰副书记在也表达了对毕业生的祝贺和对导师们的感谢。杨书记指出,60年来微生物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老一辈科学家辛勤耕耘、潜心科研、永攀科学高峰,特别是郑儒永院士和黄河研究员伉俪捐献毕生积蓄设立奖学金的事迹,会激励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高尚情怀继续传递下去。欢迎同学们常回来看看,微生物所永远是你们的家!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毕业生欢送会上,学生会主席田璐同学祝愿毕业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欢送会在充满青春朝气的舞蹈串烧中惊艳开场;王伟成同学带来了歌曲《十字路口》,宋晓峰和黄烨同学深情演唱了《外面的世界》,最让人难忘的是毕业生祝福视频,带给了同学们深深地感动。青春不散场,梦想再起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希望同学们带上导师的嘱托和亲人的祝福,勇敢出发,坚持梦想,谱写人生新的辉煌。

辞郎洲

武汉大学2016-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

2020研究生报考的人数达到340万人,在这个数据里面一战考生占大多数,其中还有一部分对于研究生还是没有经验,还需要学习研究相关的研究生报考指南。不仅包括院校选择,专业选择,还是初试,国家线,都需要我们去研究一下,今天为考生们提供了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例。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例是我们报考研究生院校和专业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例简单的说就是报录比=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总体来看,2016年武汉大学报录比为3.5:1,2017年报录比为:2.3:1,2018年报录比为:3.2:12016年报录比高于10:1的专业有17个:英语笔译 基础心理学 国际关系 材料物理与化学 化学工艺 应用化学 工程管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麻醉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护理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妇产科学 药剂学 药理学 护理学 护理,说明这几个专业是较为热门的专业,竞争十分激烈.2017年报录比高于10:1的专业有9个: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原理 应用化学 微生物学 护理学 神经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2017年报录比高于10:1的专业有21个:英语笔译 英语口译 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 教育学原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 化学工艺 应用化学 仪器仪表工程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护理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肿瘤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护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护理学 临床药学武汉大学2016-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例

请祝圣人

武汉大学2020强基计划之“生科”解读:探索生命的秘境!

生命世界,奇妙而多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构成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春天为何会百花齐放,生物个体发育是如何调控的,疾病发生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武大生科,学科齐全,底蕴深厚,承百年之变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等待你探索生命的奥秘!百年栉风沐雨 今朝成绩辉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培养博物学人才的格致学部。百年的栉风沐雨里,学院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培养了大批生物学领域的高端人才。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的同学们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承严谨的学术精神,在新的时代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大师云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9人,其中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74人),副教授3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青获得者9名,其他各类国字号人才近30人;3位教师分为教育部2018~2022年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秘书长或委员;拥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实力强劲近三年,学院年均在Science、Cell等顶级杂志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左右(影响因子10.0以上);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21项,到账科研经费近4亿元,年均1.3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3项,转让金额超过3000万。学院拥有首批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子湖淡水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基地,拥有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动植物标本馆等教学科研平台。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学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院。学院是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一级学科优势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项目;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评估结果为A,排名并列第4,生态学评估结果为B+,排名并列第11;在世界ESI学科排名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排名前5‰,“环境与生态学”、“农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均排名前1%。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导论等5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生物的世界”和“校园中的植物世界”等2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2门课程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5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追梦路上,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等你生物科学强基计划本科阶段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全面的实践技能,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接受系统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研究生阶段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对科学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具有坚实和宽广的生命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对科学的严谨求实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人才。小班个性化培养 导师一对一指引“强基计划”生物学班,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和专业认知实习,单独编班运行;专业研讨课,原则上不超过20人。核心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小班上课,结合小组研讨形式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报告与讨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英语表达水平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为实现个性化培养,“强基计划”生物学班学生学业管理拟聘学院的院士等学科带头人为班主任,安排知名教授任首席责任教授和由3~5位教授组成的专业指导小组共同负责,同时“一对一”安排博士生导师作为“烛光导航师”;学生日常管理由班级导师、辅导员和学生班主任负责。本硕博衔接培养 一体化科研训练依据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要求,对两阶段学习重复内容进行简化,制定相关课程对照表,本计划学生这些课程只用参加一次学习,取得成绩后,可作为两个阶段的学习成绩并取得学分。对有开展跨学科研究课题意向的学生,积极联系学校相关学院,如医学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相关学院,为有意愿在生命科学相关交叉学科发展的学生,提供业余科研、推免、毕业论文选题答辩等方面的便利。学院将充分发掘自身特色和优势,科研支持教学,科研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将“学”与“研”相结合。依托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子湖淡水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将专业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科学研究训练课有效结合,建立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现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创新性的良好统一,让学生在强化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式学习方式。学院将利用学院建立的神农架国家级野外综合实习基地、教育部鄱阳湖淡水湖泊生态与环境野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武汉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等实习实践基地,系统培养“强基计划”学生基础的生物学实践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化交流学习 以赛代训促活力突出国际化培养,强化国际交流。学院筹措专项经费,资助“强基计划班”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至少每人一次出境交流学习的机会,包括短期实习、访学、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竞赛或长期的学习与毕业实习。与国外知名高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安排“强基计划班”在第三学期选修名校专业课程。同时,利用学院和校外、国外顶尖研究机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建立的实习实践基地,通过专项经费支持,每学年安排一次“强基计划”全体学生校外认知学习和国内大型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选拔部分高年级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拓展国际视野,了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前沿问题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学生提供经费和专门的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院级实验技能大赛、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国际遗传机器工程(iGEM)大赛,在科研能力,特别是团队协作、交流能力方面进行综合训练。生物科学是一门奥秘万千的学科,新的时代,也将是生物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希望同学们能探索生物科学的万般奥秘,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添砖加瓦。来源:武汉大学 来源:武大招办 编辑:冯子健 审核:邢知博

纷而封哉

祝贺:武汉大学邓子新院士当选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首届主席!

近日,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当选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首届主席。国际工业微生物学科发展十分迅猛,学科交叉日新月异,渗透到工农医药等各行各业,不断颠覆或更新着人们对生命科学基本原理及其未来生物产业巨大潜力的认识。为顺应学科发展和进步,并赋予学科发展新的动力,经过全球本领域众多著名科学家两年来的反复建议和讨论,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The Globe Instrial Microbiology Society,简称GIM)正式宣告成立,来自亚、欧、美、大洋洲多个国家的34名科学家入选为国际专家委员会成员,其中包括来自我国微生物学界的赵国屏院士、邓子新院士、张立新教授和孙宇辉教授,邓子新任本届主席,孙宇辉任秘书长。(邓子新院士资料图)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的前身是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Genetics of Instrial Microorganisms,GIM-IC),是由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工业微生物基础和应用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一个非官方学术领袖组织。作为该组织国际凝聚力的核心体现,自1970年建立以来,国际委员会周期性主办的14次全球性国际盛会(GIM)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伴随着这次组织形式和架构的变化,经过往届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提名并兼顾各大洲及其国别的相对平衡,选举产生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成员也由原来的21名扩展到34名。邓子新,微生物学家,1957年3月生,湖北房县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1988年获英国东英格兰大学博士学位。邓子新主要从事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链霉菌质粒和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DNA复制调控、限制和修饰系统,微生物代谢途径、代谢工程及生物农(医)药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首次在众多细菌的DNA上发现了硫修饰,这是在DNA骨架上发现的第一种生理性修饰,打开了DNA硫修饰这个全新的科学领域。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现任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来源:武汉大学 文字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通讯员:鲁嘉宝 肖珊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官微往期推送 编辑:王怡凯 审核:邢知博

果瓜有理

“10个研究生,跑了9个” 人才数量十年不增反降倒逼公卫系统变革“加速度”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近日,地方两会纷纷召开,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卫人才短缺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聚焦的问题之一。“10个研究生,跑了9个。”5月8日,谈及公共卫生领域防疫体系建设,四川省人大代表、泸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郑海三出示的一份课题调研报告中显示,由于报酬、职称晋升等方面落差大,某山区县疾控中心近4年来,按照特殊人才政策招聘的疾控中心人员,流失严重。就此,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政府副区长、市政协委员夏晓峰同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吉安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暴露出基层公共卫生防控基础薄弱、防疫物资不足、防疫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摸底考”。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人才短缺是我国各地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之一,突入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对全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进行了一次“大考”。那么,如何补上“短板”,让疫情防控更加“耳聪目明”?人员数量十年间不增反降4.5%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家为奔赴战“疫”前线治病救人的临床医生所感动。但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工作的“侦探”,他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努力寻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他们就是公共卫生工作者。然而,在四川两会上,住泸省政协委员、民革泸州市委副主委宋远平在其关于紧缺卫生人才培养的一份提案中表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疫情防控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尤其是缺乏微生物类、生物类、预防医学、全科医生类专业人才。”从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至2018年,全国各类医院卫生人员增加了58.07%,而疾控系统人员下降了4.5%,这一组数据很清楚地表明了公卫人才的流失。同时,在部分高校,同样面临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心存迷茫的现象。“我在这个专业读了三年,但与临床相比,感觉公共卫生专业就是什么都学一点,但是什么都学不精。”某高校一位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圈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流人才搞临床,二流人才干公卫,为此,很多同学对专业前景没信心,有转专业的想法,甚至在录取的时候,还有人想退学复读重考。曾有一位某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近年来,本科招生的情况都不是很理想,第一志愿报考率的占比刚刚超过一成,很多学生都是从临床专业调剂过来的。招生是一方面,就业同样面临着尴尬。据记者了解,公卫专业毕业生大都对口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结核病防治所、监督所等部门。“大部分公卫专业毕业生最后并没有真正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目前来看,占比大约有一半。”上述老师表示,在很多人的眼里,公共卫生不过是打一打疫苗、管一管健康档案、做一做健康宣教的工作。即便在同一家医院,也有很多人认为,公共卫生科的技术含量和那些开刀做手术的临床科室没得比,同时,薪酬也较低,不受重视。公卫工作不受重视,最终造成公卫队伍的不稳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曾表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外流的程度在不同的区域和层次有差别,但相对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的比例不断下降。在一些中西部省份,即使是省级疾控中心,也很难招到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我国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从36亿增加到50亿,而国家“公共卫生专项任务经费”项目拨款从5.29亿下降到4.5亿。同时,一些地方没有建立对疾控系统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投入不足导致疾控机构职能偏废,疾控机构人员薪酬明显低于同级公立医院,人才流失严重。疫情倒逼公卫系统变革“加速度”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倒逼了我国公共卫生在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完善,催生着变革的加速到来。“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抓紧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推动和完善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后的3月6日,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2020年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紧接着,各地高校2020年高校招生计划中增加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专业招生计划名额,填补此类人才不足情况。同时,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也陆续发布消息,组建或筹备布局公共卫生学院,加大公卫人才培养力度。这无论是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本身,还是高校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科研,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此外,公卫人才的短缺还需要从解决就业出路、激励机制、职称机制等方面入手,用待遇和事业留住人才。比如,近日广东省拿出15条的“硬招实招”,在全国率先对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体系展开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完善补强。具体而言,其中包括将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纳入高校毕业生下基层上岗退费计划,对没有入编的,可按规定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探索公共卫生机构公务员分类改革,推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专业技术资格任职评定与职称评审相互衔接等多项举措。显而易见,育人、用人和留人是一个有机体,而提升公共卫生人才的职业获得感是关键。唯有如此,才能补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激发公卫人员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能力。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生物科学专业:是坑还是好?(高考家长每日必读),No.83

三个纬度讲专业:1、学什么;2、干什么;3、报考建议中科大招生就业处处长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基础科学的语言物理是原理化学是分子科学生物是生命科学里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专业,学什么: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制药、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毕业后干什么呢:理学类的专业,一定要深造。之后的就业方向:1、去初高中、大学。当老师,2、在研究机构或者企业,做科研。3、改行。报考建议:网上有段话:数学是火,点亮物理的灯;物理是灯,照亮化学的路;化学是路,通向生物的坑;生物是坑,埋葬学理的人也有另一个很有名的话,叫做,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所以学习能力强、能做的住、愿意走科研路的学生,可以考虑。如果科研路难,那么愿意做生物老师也可以。在读学生感受:作为一个误入生物坑的医学僧(目前还在坑中,努力逃脱中),谈一下几点自己的看法其实被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付出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首先,时间成本高。博士毕业要发论文,生物学的论文应该是所有学科里工作量最大、时间成本最高的了,生命科学类的做一篇论文的时间别人化学类的五篇都出来了,怎么玩???!!!所以才让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PI抱怨自己的研究生每天工作17个小时是在辛苦的浪费生命!!恕我直言,考上中科院研究生的应该水平都还比较高的吧,17个小时,这哪是搞研究,这是玩命啊!命都玩起来了,肯定也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大部分是平台首先、经费受限、资源受限!再者,个人努力在这个领域占的比重太低。到了这行才发现,大家都是玩命的!双休不休什么的,每天平均工作十个小时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炫耀自己努力!然而,努力只是在平台决定了80-90%的情况下,尽量去改变剩下的10-20%。生物学对平台要求高,导师水平、硬件、经费缺一不可。现在生命科学研究不是说像100多年前,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做个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那么简单。对于经费、平台要求极高,逐渐变成了有钱人玩的游戏。太多的人发现了自己努力、玩命之后,身体健康、爱情、家庭作为代价奉上去之后,也只能勉强毕业!原来没自己优秀的其他行业的同学早已甩自己八百条街!然而大众媒体和自媒体还是会天天拿“90后博士发Nature生娃”、“中国最牛博士手握10篇CNS毕业”让大家感觉努力还是有希望的,希望确实有,只是太渺茫!没看那么多这个领域的研究生、硕士,新闻里能浪起来的有几个?每年武大的研究生学术创新奖评审,生物学哪年不被化学院吊打成狗!最后,出路确实不是很好!极端例子如下:生命科学实验室里做的东西大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找工作实际用处不大,如果只会PCR、Western、免疫组化等基本技术没啥自己独特擅长的东西,基本没太大竞争力,沦为生物民工!上文中提到:当年跟我同届报考生物专业的学生,估计都是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给耽误的。入学之后,我们才发现,21世纪确实是生物的世纪——各行各业都活跃着改行的生物人!在最难就业专业排行榜上,苍天还是没有饶过生物专业:连续多年红牌警告。即便就读名校,也改变不了生科院的就业前景。“只要有想法、能吃苦,还是能成为人生赢家的。”但是,其实哪个专业不是这样?选择生物,只会让这条路更难走一些。引用以下共勉气氛凝重的ICU病房。他躺在床上,双目紧闭,双唇惨白。八百度的镜片已经好几天没有擦,高高的发际线泛着油光。导师,父母,师弟,师妹围在床头,医生各种手段已经用尽,仍然不能唤醒他的意识。“师兄醒醒,你的SCI过审啦!”“师兄醒醒,你的菌种筛出来啦!”“师兄醒醒,北美那边同意你的申请啦!”人声嘈杂,充满迫切和焦急,可他始终紧闭双眼。主治医师默默摇了摇头,望向了白发苍苍的导师,导师紧皱眉头略加思索,掏出手机,按了几下,放在了他的耳边。病房响起了施一公激昂的声音:“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一句话没说完,他的眼就已经睁开:“放你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