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在网站上公布了2020年推免研究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武大文学院2020年一共招收推免生81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20年全日制硕士招生计划为125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92人,专业学位硕士33人),本次共接收推免生81人,剩余44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13人,专业学位硕士31人),不过,推免情况从生源质量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招收的81人一共来自16所学校,其中14所是985高校,2所是211高校。另外,从各校生源人数来看,来自985高校生源有79人,211高校生源2人。来自武汉大学本校的学生最多,有27人,占总的三分之一,来自北京大学的推免生有8人,占比接近百分之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有7人,来自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分别有6人,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有5人,来自厦门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学生分别有4人,来自山东大学的学生有3人,另外,来自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各有1人;武大文学院今年的推免生源质量确实不错,武大汉语言文学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十,在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A-,位置大概也和前一轮评估差不多。武汉大学文学最鼎盛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著名的“五老八中”,八中的程千帆先生的学生今年也很有名,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就是其学生。武汉大学文学院目前师资力量也不弱,有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人(宗福邦、於可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陈文新、尚永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李建中)。
10月8日,武汉大学法学院公示了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从公示的推免研究生录取名单来看,武汉大学法学院2020年一共接收推免学生165人,其中来自武汉大学本校的学生最多,有30人;来自同城的另一所法学强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有16人;来自北京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各有9人,来自中山大学的学生有7人,来自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各有6人,还有许多来自其他高校的学生,一共来自47所高校。为保护隐私,就不公布具体的名单了,只公布统计结果,具体如下:从整体来看,武汉大学法学院推免生来源学校基本都为985/211大学,除了法学强校西南政法大学之外,都是211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实力雄厚,在法学领域中,武大法学还是基本排名前五,在国际法领域享有盛誉,在环境法领域也很不错,在行政法和宪法领域也很有竞争力。另外,我之前统计了一下,武大法学院出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长江也不少,虽然今年有一位长江到华中科技大学当法学院院长去了,不过今年公示的2018年的长江特聘名单中,武大法学院又上了一个长江特聘,师资力量可谓非常雄厚。另外,武汉大学法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为282人,除了接收推免165人之外,还有统考名额117个。武大法学院2020研究生统考名额:END!
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3月5日,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了《武汉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告》,2019武汉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具体分数线如下:分数线解读:可以看到分数线最高的是专业学位的金融专业,分数线是385分,其次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应用统计专业(专业学位),分数线是370分,除此之外,新闻与传播、哲学、测绘工程、药学(医学)等专业的分数线也较高。复试方面,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统筹考虑调剂生源情况划定复试分数线。另外,本次公布的分数线未部分专业分数线,2019武汉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将陆续更新中,敬请关注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复试录取工作公告和各学院官网。关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2002年,武汉大学成为34所自行划定复试分数线学校之一。截至2014年4月,学校共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3429人,博士研究生6789人,自2000年以来,武汉大学已毕业硕士生400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60000余人,授予博士学位9000余人。2019考研分数线这次,你报考武汉大学了吗?你过线了吗?你觉得分数线是高了还是低了?欢迎发表你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2019年10月9日,中国科教评价网更新发布了《2019-2020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据悉,此次排名从8个角度全面、系统地评价了中国内地的58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6个观测点。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办学资源、教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学术声誉;二级指标:科研基地、一流大学、学位点、杰出人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学生获奖、论文质量、科研获奖,国家一流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和上年度优秀学科等内容。榜单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内第一所研究生院,学校拥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13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5人,师资力量位列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前列,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拥有在学研究生4.9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目前,拥有一个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评估中,该校获评18个A+学科,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7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四川大学是部属985重点建设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两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学校目前有国家重点学科46个,1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3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山东大学是部属985重点建设大学,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目前有1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2人,全日制研究生18816人,留学生3791人。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为部属985重点建设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1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进入前1‰。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现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斐然。学校在校博士生7813人,硕士生19059人,办学规模宏大。
考研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后,很多考生关注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多少?虽然钱不是很多,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也涉及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你知道你的大学的奖助学金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的补助情况,大家也可留言分享下你的高校奖助学金情况,看看标准如何?清华大学奖学金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首先学费国家会返给我们,每个月国家补助1060元,学校和学院没有补助,我们课题组博一每个月补助500元,每个课题组补助不太一样,我听到的材料学院最高的课题组补助也就1200元。和清华其他学院相比低得可怜,比如化学系课题组补助1500元。中科院物理所补助一个月5000元,就连天津理工大学博士补助也在3600元。虽然补助是课题组的,但是补助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和学院的制度有很大关系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其实本来我觉得清华的补助还是不错的,而且因为在深研院,会有多余的政府补贴几百元入账,每个月有的同学还有一些勤工俭学,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是跟很多同学聊过才知道,其实清华属于研究生阶段补贴不算很多的,因为我们的学费除了学硕有一部分返回来,其余人的学费都是全交的,比起别的学校学费全返,读研就给奖励是差多了,这一点可能也是清华小傲娇的部分。除了这个不金额的补贴,其余的补贴就要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导师了。但是大部分的理工科专业老师是会给钱的,但是这个钱多少就是看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老师了。有的老师比较有钱,比较大气,就会给的多一点,有的老师在刚开学还给同学发几千元的安家费,这一点也是少有的大方老师。有的老师会为了激励大家去实验室,给大家安排打卡发工资的奖励制度,在超过必须工作小时之外多打的时间会给额外的工资,这样比较勤奋的学生自然也就是高收入。还有就是老师不会要求大家打卡,也不会大方多给钱,每个月就是固定的钱数,每个月都发,这样的日子拮据了点,但是只要不是特别浪,特别能花,日子过下来也不是不可以。所以对于清华来说,我们补助是有的,但是多少就由不得我们。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硕士老板给900,甚至600,北京560,清华没有奖学金,不管是考研还是保送都一样,实验室算补助多的,其他同学貌似都是300-600的样子,清华太抠了,但是大家还是想来。北京大学硕士PKU化院的整体待遇挺好。每月至少3000+入账。让人抱怨的也就是PKU的住宿太挤,食堂太挤,导师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标准的。复旦大学硕士材料系是这样的:工程硕士学费一年一万,学术性硕士一年八千,学费都不返还,学术型硕士开学会评定一些奖学金,数额两千到六千不等,但是这些奖学金工程硕士不参与评定,研二工程硕士只能参与国奖评定,但基本上是评不到的。研究生补助国家一年补助六千,导师补助一般五百,多的会有八百到一千,少的也有三百甚至没有,在上海基本上很难自给自足,还要靠家里补贴一部分,所以部分同学会选择助管助教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武汉大学奖学金武汉大学硕士对于读研的人来说,现在学费不用交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每月还有国家500元生活补助,挺幸福。武大如此,不知道其他高校如何。但是,考虑到现在变态的物价,学费是不用愁了,补助都不够吃饭的(当然是吃食堂了)。还好老板大人体恤我们,发点劳务费,不然这生活啊……说到劳务费就要吐槽一下了,老板体谅我们工作辛苦多发点,可是居然要收税,超额部分的20%,我白花花的银子啊!(听到这个消息哭晕在厕所……)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学费一万,分两次返还,一次五千;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2400,其中800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3400,其中1300由导师出。硕士学费八千同样分两次返还,每月1000,其中三百由导师出。奖学金五花八门,不过材料这块,要拿奖学金一定是要有文章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上交研究生补助分为学校补助+学院(或导师)补助两部分。其中学校部分对硕士的补助为500元/每月,博士1820元/月。学院(或导师)补助的具体数额在不同学院之间差异还挺大的,比如我们材料学院,对硕士补助大概500元~1000元/月,博士补助大概1000元~2000元/月。机械学院财大气粗,学院部分对硕士的补助大约500~1000元/月,博士的补助大概是3000元/月。感言就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些补助应该刚好够在上海的生活费吧,博士还能过得挺充裕,硕士就比较勉强了。我的心得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有的课题组,第一年啥都不用干不用进实验室就有大把的补助拿,有的课题组从第一天就进组还拿着比别人可能少一半的钱,干的活也不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最近网上都在热议中国研究生的待遇情况,那么作为蜗壳中的一员,我想说中科大的待遇放眼全部的高校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首先是学业奖学金,一等奖是12000,二等奖是10800,这个奖学金是全员覆盖的。学费加住宿费是九千多块钱,在交足了公粮的情况下还有些许的余粮。研究生每个月学校的补贴是1100(研一),导师给的补贴另算,我每个月到手1250,导师给的补助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的增多,一般到了博士会有两三千的收入。不过这在一个中部不发达的省会城市也就仅仅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生不起大病吃不起大餐,连谈个恋爱都要精打细算,但是至少不用厚着脸皮向家里要钱。刚来学校的时候,听师兄师姐说你看看人家中科院某某所,一个月四五千,硕士的待遇赶上博士的待遇。尤其是最近在网上看到中科院某所发的红头文件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待遇的时候,我就非常的不爽,当我看到大家在某乎上疯狂地吐槽时,我心里瞬间平衡了很多,原来还有学校不发奖学金的,竟然还有每个月不给补助的,竟然还有发了补助还收上去的。虽然比不过某些土豪中科院的研究所,但是我还是对蜗壳充满了感激(表态要政治正确),看我这么虔诚,给我们涨个薪呗。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南京大学硕士在南京大学,硕士,学校给700/月,博士1400/月。根据课题组不同,老板发的补助也不一样,我们组硕士统一七百,博士统一1000。其他组可能更高吧,听说物理学院,博士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我们实验室对科研进展和实验进度要求比较严格,老板也很push,只要稍微有些工作不到位,就会扣工资,经常有人被扣好几百。一个月1400-2400的工资,在南京这个城市,也刚刚够用吧,由于已经有了女朋友,基本月月光。物价上涨跟不上工资涨幅啊,据说,我们实验室已经好几年没涨工资啦。不过,既然读研,在金钱方面还是不要奢求太多,不向家里要钱就够了,不要想着有积蓄啦,毕竟是镀金求学的,不是求职。当然 ,能涨最好不过了。中南大学硕士学费返还是妥妥的有,不过前提是不能挂科,学校补助每月500,按12个月发,覆盖比例不是很清楚,我们俗称低保。不过要是不天天在食堂吃还不够饭钱,导师补助金每个课题组情况都不一样,从零到上千不等,年级不一样金额也不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不要跟哈工大谈钱,她太穷,太穷,太穷。如果你们在意奖学金多少,那就不必往下看了,转身投奔别的高校才是王道!哈工大研究生奖学金分三等,一等18000,二等13000,三等8000。学费也是8000。拿了三等奖学金的我们吃着东北特有的黑土,唱着歌就这么挺过来了。除了个别专业,哈工大学术、应用型研究生都是两年制。进了实验室一般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补助,数额因课题组而异,大概500左右吧。厦门大学博士硕士奖学金全覆盖每人1.1万/年,国家助学金每人0.6万元/年,校长助学金每人0.12万元/年。博士学业奖学金每人1.3万元/年,国家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2万元/年、第四年0,直博生前三年1.2万元/年、第四年0,校长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直博生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总体上来看,厦大的奖助福利很棒。曾有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人性化服务”是厦大学子眼中的厦大最特色。来自学校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爱,带给学子永远伴随的情怀,因此校友心系母校,校友关怀无处不在。2016年有段时间曾被“86级校友重回母校”刷屏,他们启动5亿投资基金资助厦大学子创业,并邀请到李宗盛、蔡琴等在上弦场举行了一场现场人数达9000多人的盛大联欢会。据说晚会和前一天的舞会大家玩的很high。学校带给学生的奖助福利的确很多,在生活中可随时感受到这份关怀,比如前几天还去听了话剧《守岁》(86级校友带来的福利),还有学生可以花低价钱在校内打高尔夫球,以及同样在餐厅吃饭,教工卡会加收20%(这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补贴啦)等等。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如各类基金、奖学金、励学金,大多数是定向到院系的,所以小院或新成立不久的院的奖学金名额有可能会非常少……当然啦,如果足够优秀,这些都不是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我们学校发的补助每年9000,每个月750,分12个月发放,自己导师发的研一不做实验一般都是300一个月,学校规定至少200。如果实验有成果了,导师也会额外奖励,国庆加班会有加班费。东北大学硕士研一上学期没有补助,当然也不要求进实验室,我的补助只有大家全都有的每月600块,到了下学期进实验室的话就是每月200补助,其他大部分人是从研究生开学就每个月有200补助,有的老师要求必须去实验室才会发,极少数是不去实验室也会给你发一个月200,这是冶金物化的情况,有色和物化的情况基本差不多,给发钱的基本上是一个月200,不去实验室会扣钱,不要求去实验室的就不发补助,钢铁冶金就比较有钱了,但是鉴于钢铁的前景的逐渐黯淡,补助也大幅缩水,目前是一个月300,要求周六日必须去实验室值班,报账什么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是冶金的情况;材料的话现在是比冶金给的补助多,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400,去实验室也是各有要求,有的去有的不去。重庆大学硕士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补助是500元,导师可以另外适当发放补助,但是这样的导师不多。有些导师一分钱都不发给学生,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是导师不发,学校也不管,有些学生只好忍气吞声。羡慕建筑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给学生的补助有些可高达8000元每月。这是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完全不能够比的。苏州大学博士奖学金博士特等18000,一等14000,二等11000,学费10000。硕士特等12000,一等8000,二等6000,三等4000,学费8000。博士国家助学金每年13500,每月1125,硕士助学金6000,每月500。博士每月还有学校从导师经费中发的助研津贴500。导师发的助研津贴,博士0-2000不等,硕士0-1500不等。当然,还有各种奖助学金可以申请。(峰一样的男子提供)大连理工硕士学校补助和学费的返回是按等级分的,一等返10000,每月补800,二等返8000,每月补650,三等不返,每月补500.导师补助每个导师不一样,有的有,有的没有。个人认为学校的补助在各个学校里算是挺好的,而且按等级分有助于激励大家好好学习,因为三等,二等都是有机会调整等级的。一等二等三等具体的比例我不记得了,反正助学金是每个人都有的。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校加国家补助是一月1000,分十个月返还,之后有奖学金,学费返还应该就算在奖学金里面返还吧,老师的话少的没有,多的我知道的是800一个月。感觉挺少的,毕竟在大帝都,感觉分分钟就花没了。华南理工大学我们研究生是奖学金(一二三类奖学金,分别为12000,10000,8000),和每月500,发12个月(也就是国家助学金6000)。博士生就是每个月3000,12个月。每个老师给的补贴不同,像我们宿舍分别就是800,600,500,200。老师选的好,经济来源就多啊。湖南大学湖大硕士是600块每月12日发到卡里,博士研究生现在都是2500。博士研究生学费都是先交后退,硕士是50%是一等8000,30%是二等5000,20%是三等3000。硕士第一年,本科是985高校,和保送的都是一等,其他看成绩排名。第二年就是看硕士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发文章的优先。有些大课题组的老师另外会给学生100-50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都有一万奖学金,学费8000,国家给6000,材料的招生单位主要有材料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新金属材料国重。国重这边第一年没有导师补助,第二年开始有,每月导师给400,实验室给100,总共500。新材院的学生第一年就有导师补助,具体多少好像是看课题组,像谢建新谢老板,李晓刚等人的组里发的就比较多,另外211、985保研过去的第一年有一万的院长奖学金。博士学费一万,直博免学费,博士的具体情况也不清楚,第五年就停发补助了,宿舍也不让住了。上海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生命学院,硕士3000/月,博士5000/月。要好好科研呐,毕竟每个月拿着学院那么多工资。(amelie提供)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硕士一共是每个月500,其中有300是一次性发的,忘记什么补了,后来每个月发200。这是二等的,一等是前10%。数额是800~研究生院有具体的文件~导师嘛,一个月300。博士是这样:2013级及以上一等学业奖学金每月2500元,二等每月2000元,补助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不需要交学费;2013级以下为新政策,一等学业奖学金2450元,二等1700元,也是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需要交学费10000元;有个同学他们组里就是:博士500元-2000元不等(视学生科研及承担任务来定),但是基本工资就是500元,硕士300元,实在不够花,发放还不及时。苏州大学硕士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四个等级:特等奖18000占5%;一等奖14000占15%;二等奖11000占30%;三等奖7000占50%;学费10000,住宿费1200,大部分学生的奖学金都不能全额覆盖。学校的助研费每个月1000,每年发12个月,也就是每年12000,学校还会从老师基金扣除一部分直接发给博士,每个月是500,优势学科补助500,每个课题组发的助研费不等,高的达到1500,低的不发,普遍课题组每个月补助500左右。 一个研究生一个月的补助大概八百左右,一个博士的补助大概2500-3000。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硕士学费8000,并不会返还,奖学金分为12000、8000、5000,基本能赚回来。学校补贴每人每月500,基本解决不了温饱。此外导师补贴都靠自觉,0~1000不等,饿死的饿死,撑死的撑死,单靠学校和导师,基本不能奔小康,太少了。郑州大学硕士学费返还分两等,40%全部返还,剩下的返还一半,每月600,发12个月,加导师补助100到400不等,一年12个月,强烈要求涨工资。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补助每月500。听说别的高校补助也这么多,所以没觉的什么。but奖学金整体金额可不可以提升点,那么少的奖学金在上海高校排倒数了!据了解,有的组600,有的400,绝大部分研一老师都不给。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博士硕士600,博士1516,导师补贴随机。(猪猪菜提供)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校每月700,导师300,奖学金分配为:保研8000,其他4000,补助还可以,就是平时实验忙,而且工作不好找。山东大学硕士新生入学奖学金大多院系和校区选择平分,不返还学费,每个月学校给每个硕士生800,有的学院会在学校800的基础上添加300增加至1100,加导师补助100至500不等。工资太低,学费应该返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材料系的情况是,一等奖学金8000,比例是80%,二等奖学金4000,比例是20%;学费是8000/年,按上述奖学金返回。导师补助的话每月是300~500元,发十个月;学校补助的话是按照国家要求6000元/年,分十个月发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较符合地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来源: iNature 作者:弗雷赛斯 本文由材料牛编辑整理,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信息欢迎大家分享你的学校的情况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国学院是解放后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以中国国学命名并以开展中国国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基本任务的院系。中国国学院多次受到许嘉璐等有关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学院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了博物馆专业、国学传播专业,旨在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国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本院由南京大学诸多专家、教授发起创立,以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为主要基础充实扩大形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成立最早的首家国学院。本院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为己任。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大力宣扬。其目的,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有益的传统学问,发扬光大,与时俱进,为提高民众福祉,国家富强,做出新的贡献。本院设学术委员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儒学研究所、易学研究所、佛学研究所、道教道家研究所、艺文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中医及传统养生研究所、建筑风水应用中心、易学应用中心、传统文化培训中心等下属机构;香港、北京、广东、上海、四川等地联络处;以及南京元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我院于2011年正式竣工落成的中国国学馆,位于国家4A级茅山风景名胜区二茅东景区的宝盛园,成为开展中国国学研究及应用的实体基地。本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聘请海内外相关名流、专家、学者担任名誉顾问、顾问等。目前研究人员队伍约200人,主要由大学学者教授、科研单位专家、社会相关领域的国学研究及应用人士组成。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和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向海内外招聘各类研究人员。本院与国内外国学研究的有关团体,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韩国孟子学会、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台湾中央大学、澳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美国西来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香港孔教学院、新加坡易经学会、马来西亚吉隆坡易经学院、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及国内数家单位建立了联系与合作。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并将理与用、学与术相结合,在儒学、易学、佛教哲学、道家道教、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业界享有相当的美誉度。武汉大学国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成立于2010年6月25日,是国内少数几个具有国学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教学研究单位,武大自2001年起,联合哲、历史、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力量,在国内率先创办国学本科试验班;2005年开始招收国学方向的研究生。2007年,武大以交叉学科的名目自行增设了国内首个国学博士点与硕士点,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批准,截止2017年已招收9届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武大国学院招收国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生,学制分别为4年、3年、4年。国学本科试验班已连续招生17年,硕博士生已连续9年招生。2010年12月,“国学”专业作为武大唯一的人文实验班纳入武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国家珠峰计划),成立了“弘毅学堂”国学班。硕博士生招生分为:经部研究、子部研究、史部研究、集部研究和佛道研究5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顺应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因此从筹建之日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国学院将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接续文脉、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弘扬国学、立足当今、走向未来为办学思路。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国学精髓、培养国学人才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努力在传承本国固有的悠久学术与教育传统、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在其人文社会科学许多学科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的同时,为顺应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暨国学研究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国学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将全面启动中国新形势下的正规国学教育与研究。已经招收三百多名本科生,建立了基本的课程体系,编写了系统的教科书,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赞赏。在专业国学教育的基础上,国学院也致力于在社会上推广国学,要让国学深入人心,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于2014年1月成立,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一家国学院。 国学院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凸显与其他国学院所不同的优势和特色。展现中医药文化魅力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 目前国学院所属中医药文化学科、医古文与古汉语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与北京市教委共建的重点研究基地。 国学院下设教研机构有:国学课程教学中心、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儒释道医药研究所、易学与中医学研究所、中医典籍与汉语文化研究所、中医哲学研究所、中医与中华文明研究所、中医与艺术研究所等。 国学院立足于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重点开展儒释道与中医学研究、易学与中医学研究、中医典籍与汉语文化研究、中医哲学与中华文明研究。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搭建相关研究高端平台,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协同创新、合作承担重大项目,在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研究领域保持国内外领先地位。承担全校国学通识课。加强“中国哲学”、“中医哲学”、“医古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的教育教学,探讨各级各类学生国学教育模式。 开展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科普宣传,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开设中医国学讲座、论坛,中医文化、养生文化、佛医、道医、儒医培训班。探索中医文化跨媒体研发,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的技术,宣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化。 清华大学国学院2009年11月1日,经过较长时间筹备之后,清华大学国学院终于正式成立了。此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已经先期设立了国学院。今天,几乎所有的国学院都援引1920年代清华大学短暂存续过的国学院(1925-1929),来作为某种精神接续或合法性的根源。这次,清华大学更是理直气壮地声称将继承老清华国学院的传统,以推进国学的研究与发展。这是持续的“国学热”历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又引起我们对“恢复传统”的新一轮想象。但这一想象,一经反思,其间意味则可能充满扭曲或反讽。虽然办国学院的思路不同,但人民大学的的袁济喜和清华大学刘东,都承认目前社会上的国学热的确对国学院的成立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刘东分析,之所以说上个世纪80年代建不了国学院,是因为那个时候通常都认为国学和当时全力追求的现代化是对抗的,对国学都持批评和歧视态度。但是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却又发现,全世界任何一个有儒家有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地方,经济都是蓬勃发展的--“亚洲四小龙”,日本、印尼、新加坡……中国却把这些边缘化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矛盾以及个人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日显,人们开始想问为什么,于是开始找传统文化,找到国学。自国学研究院挂牌之后,刘东成天接到一些电话,要求和国学研究院合作,推广普及国学。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园长打电话给刘东,希望国学院的教授能到幼儿园去给孩子们讲讲国学。这让刘东很烦恼,虽然他一口拒绝了幼儿园的邀请,但民间各界表现出来的国学热,让决意把清华大学国学院办成高端国学交流平台的刘东都有些招架不住。近两三年,国学研究院要以传承老清华国学院的文化精髓为中心,当年国学院的导师和高足们的各项学术成就,首先就成为新国学研究院要着力去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重点,包括他们的各种着作和遗物。但民间的国学热简直是“摧枯拉朽”,最近网上有拍卖陈寅恪手稿的,标价是250万元,按照刘东的估价,实际价值是100万。要做陈寅恪的研究,这些资料当然是尽可能收集,可如果有人知道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参与竞价的话,估计价钱肯定又不止250万元了。尽管如此,刘东还是觉得,高校的国学院还是应该要警惕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学热庸俗化的问题。“国学本来是关乎学术的,学术本来就是寂寞的事情,现在很多人乔装打扮成国学家,搞大师班,随便就给人上课,商业利益驱动啊。”袁济喜并不认为向更多的人推广普及国学不好,11月底,他本人也要去扬州给当地工商局的人做讲座。“只要是有益于推广和普及国学,我们都会尽量去做。”当年下半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正式成立。由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清史研究所合并成立的新学院,集中了中国人文学科中许多权威、泰斗级人物,也是人民大学几十年积累的办学经验和学术成果的资源整合。2002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高校率先建立了孔子研究院,专门从事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并着手准备编纂全景式反映传统儒家思想《儒藏》,《儒藏》专门整理几千年中浩繁的儒家文献。杭州师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进行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机构,由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教授兼任院长,范立舟、叶斌、邓新文教授担任副院长。本院院训为“好学力行”,语出《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好学力行”反映了2000多年的儒家修己达人的精神,更是对学院同仁知行互进的勉励。范大学国学院国学院专设学术委员会,专聘国内外相关学者组成,负责国学院学术咨询工作,首届学术委员会成员是:陈来(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研究会会长)、刘东(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邓小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廖可斌(北京大学教授)、张涌泉(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主任由陈来教授担任。 国学院专聘顾问两人,由张岂之先生(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双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学院专职人员共10名,包括教学科研人员9名,行政人员1名。教学科研人员均具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名,专职研究员1名,讲师4名。专职人员所涉专业,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等。
文|芳芳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令人暖心的行动,他们心怀国家,无私奉献,目的就是想彼此团结一致,共度疫情!值得我们敬佩!其中,有那么一群人,捧着一颗心来,全心全意付出,给很多人带来温暖,他们名字是“志愿者”!武大一名研究生在联合国研讨会发言,分享志愿者战疫经验,网友直呼:好样的,中国青年!那么,这名武大研究生是谁呢?一、22岁山东姑娘,从初中就开始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她就是武汉大学研究生王琇琨,正读研一,是一名22岁的山东济南姑娘。王琇琨称,做义工里能够帮助他人,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有一次到敬老院做义工的时候,给盲人老奶奶洗脚,那个老奶奶对王绣琨说,每年都盼着小朋友们能来跟她们聊天、唱歌,这是她们最期待的幸福。王绣琨常常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体会到这种幸福感。从初中到高中,乃至到大学本科,她一直坚持参加志愿者活动,高中时期,她是学校公益社团的负责人,有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有参加爱护流浪狗活动,有参加卖报纸、整理图书等活动,大学期献了5次血。二、疫情期间,读研一的她组织志愿者帮助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学习。疫情期间,刚好是寒假,王绣琨回到了老家山东济南。在2020年1月底的时候,武汉大学开始招募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王绣琨主动报名,志愿者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她主要任务是负责线上信息收集等工作。有一次,有位一线的护士对王绣琨说,“如果我的孩子在家要是也像武大的孩子一样让人放心就好了!”这句话让王绣琨有了想法,是啊,为何不组织志愿者帮助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呢?说干就干,王琇琨和同学们发起了关爱行动,并发出了招募通知,很多同学踊跃报名,数量已经去到了1378名志愿者,他们被分配到来自武汉市各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医院、援湖北医疗队的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庭中,一共有641个家庭。可以想象的是,这份志愿者工作一定非常艰辛,王绣琨作为负责人,经常要工作到深夜,累得头昏脑胀。毕竟要多次优化方案,不断地多方协调,匹配家庭和志愿者。但是,王绣琨称累并快乐着。王绣琨表示,这些孩子父母在一线,有些孩子们会担忧、不理解父母,所以志愿者们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疏导,让他们懂得父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于是,志愿者们考虑到这些孩子们的特殊情况,不仅仅辅导他们的作业,还陪伴他们一起游戏,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跟他们一起做朋友,谈心里话。三、爱心之举,得到各方好评。这些孩子们的家长,作为一线医务人员,非常感谢志愿者们对孩子的付出,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懂事的孩子们还会给志愿者画画、唱歌表示谢意。家长们还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到武汉大学团委的,表示对志愿者们真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四、好样的,中国青年!武大研究生在联合国研讨会发言,分享战疫经验。4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准备举办“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网络研讨会”,王绣琨代表中国青年参加了此次线上会议,并做出发言,分享”战疫”经验,分享了有关自己参与志愿者服务、参与抗疫斗争的经历和故事。其中,她对世界各国青年提到两个词语,信心和合作,要坚信一切都会过去,而人与人、国与国的合作是是战胜疫情的关键。王绣琨的发言和故事得到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的充分肯定。除此之外,贾亚特玛还表示十分敬佩中国青年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不屈和希望。武大研究生王绣琨“在联合国研讨会发言,分享战疫经验”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网友的高度关注的点赞,“好样的,山东姑娘”,“为90后的青春一代青春精英点赞”,“好样的,中国青年”。90后的武汉大学研究生王琇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青年乃至世界青年树立了榜样!好样的,中国青年!
陈仲喜(左一)在湖北省“青创板”第五批企业挂牌仪式上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刘丁维 通讯员 华梦婷前日下午,湖北省青年创新创业板第五批企业挂牌仪式在武汉光谷举行,16家企业获此殊荣。来自恩施建始县官店镇红沙溪村的陈仲喜走上敲钟台,见证他和“熹妃藤茶”又一里程碑式的时刻。“一口苦,二口甜,三口益寿又延年,四碗神茶喝下肚,五更还抱枕儿眠……”在陈仲喜的家乡恩施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老民谣,唱的就是藤茶。陈仲喜则是泡在藤茶香里长大的,他说:“我们土家族人对藤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辞职回乡创业挑战卖不出去的藤茶陈仲喜今年31岁,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但他一直想创业,为寻找创业机会,他跟朋友交流项目、谈合作时常到深夜,几个月花光了所有积蓄,却没有任何眉目。他心里焦急却不愿放弃,在最无助的时刻,他回了一趟老家恩施。转机,往往就是这么不经意间出现。恩施种茶历史悠久,茶叶种质资源良好,气候自然条件适宜,是全国重要的茶树原产地,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伍家台贡茶等,一斤卖出上万元是平常事。陈仲喜回家后,看着老乡种出好藤茶却卖不出好价钱,心里难受极了。与当地几个种植大户聊过后,陈仲喜发现,藤茶难在市场推广和销路。回到武汉后,他翻遍了和藤茶有关的调查报告和文献资料,又拜访了专家教授,多次进入深山茶园调查。对藤茶进行全方位了解后,他第一时间将辞职创业做藤茶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没想到,我的创业想法没有一个人反对。” 陈仲喜说,家人朋友和老师都很支持他,希望他能做好,真正帮上大山里的乡亲们。建百亩藤茶基地吸纳50个贫困户就业2017年底,陈仲喜从武汉辞职回到恩施,发现困难才刚刚开始。老乡们这些年在银杏、苎麻、黄连、魔芋等农产品上耗费了不少心力,却始终没找到一个稳定增收的项目,他激情澎湃的想法并没打动多少人。创业伊始,陈仲喜一家家上门拉投资,并购置藤茶幼苗,亲自栽种看护,请专家上门指导;跑遍了武汉的知名茶社茶楼,联系外销市场。坚韧吃苦的精神,最后终于打动了乡亲们。今年3月,陈仲喜在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红沙溪村,建立了100亩的藤茶基地,通过网络营销、茶园认筹、产品定制、农旅融合的订单农业发展新模式,将藤茶全部众筹销售完成。同时帮助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吸纳50个贫困户在基地就业。今年4月,陈仲喜团队获得1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5月,在2019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村电商组决赛中,陈仲喜和他的熹妃藤茶项目获得金奖。
9月7日,武汉大学2019年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卓尔体育馆举行,近9000位研究生新生用歌声真情告白祖国,正式开启珞珈研途。校长窦贤康以《在珞珈山做好学问》为题,与研究生新生分享了做好学问的三点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全文。在珞珈山做好学问——在武汉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校长 窦贤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8600多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成为珞珈山的新主人!进入研究生阶段,将是你们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它意味着你们进入了理性思辨、探索创新的更高一个阶段的学习,从事科学研究将是你们的首要任务。山水之间,武汉大学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郭沫若先生曾在《洪波曲》一书中将武大称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说“太平时分在这里读书,是有福了”。126年来,珞珈之山、东湖之水滋养了包括100多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名家大师,他们以学报国、求真求知,为民族解放、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批又一批武大人勇当先锋、勇担重任,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中国北斗、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战略贡献了“武大力量”和“武大智慧”。如今,新一代武大人正对标世界一流,坚持高标准办学,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加盟武大,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在Nature、Science、Cell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有越来越多一流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设施向你们敞开。这一切都将为你们在珞珈山做学问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氛围。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的活跃期,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为代表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加剧世界经济版图和竞争格局的重构。回顾世界前三次科技产业革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强国抓住了产业变革的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国家强盛。而近代中国屡次与产业革命失之交臂,错失了发展良机。如今,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第一次有机会、有实力与世界强国并肩站在科技革命最前沿进行同台竞技,我国科技论文、专利数量等指标位居世界前列。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大国竞争中赢得优势、抢占先机。近年来,我国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前所未有,对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前所未有,对科研投入前所未有,对科研政策的改革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这一切都为新时代科研工作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天地。在这里,我举三个例子进行阐释。第一个例子是今年上半年正处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阶段,武大是为数不多顶着巨大压力赴美招聘人才的学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讲话精神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第二个例子是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李克强总理与大家深入交流,一一回应大家的关切,我切身感受到李克强总理对于青年人才的重视;第三个例子是最近国家先后出台了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等系列文件,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从事科研最好的时代,从事科研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今天,我作为大学校长,也作为一名一线科研人员,我与你们分享三点关于做好学问的思考。第一,做学问不仅是为了谋生,还应该主动担纲责任,要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知识分子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高远的价值追求,秉持忧国忧民和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我希望你们坚守和赓续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责任,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主动面向世界科学发展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人民的学问家。第二,做学问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要追求真理,要有淡泊名利、探究真知的求是品质。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科学是一个不计名利地追求客观真理的过程。”在科学研究领域,唯有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执着追求,才能有所成就,一旦学术研究以功利为驱动,就只会走马观花、趋利避害,永远不会产生出对人类历史有贡献的真知灼见。做科研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它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坚持不懈地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为人类知识宝库贡献力量,这样才有价值。近年来,学术界浮躁功利的不良之风大有蔓延之势,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触碰学术道德底线的行为,可能会给科研人员带来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对个人学术生涯、科研学术生态甚至是国家科技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不仅把做学问当成一种事业,更要作为一种理想和追求,要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永葆对科学真理的敬畏和信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以一种超然的心胸和豁达的气度做出大学问、做出真学问。第三,做学问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创前人之所未创,要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果我们做科研只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永远不会发现新知识、突破新技术、开拓新领域,更不可能在大国竞争中牢牢把握创新的主导权。当前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迫切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卡脖子”关键问题,前段时间我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论坛”时回答网友提问说过,“首要因素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要以更大的胸怀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只有青年人有水平、有干劲、有情怀的时候,才能靠他们解决卡脖子问题。第二,要加强我们国家基础研究的投入,一个是人,一个是政策,还有一个是氛围,再给予一定的时间并保持定力。我们照葫芦画瓢是可以把目前卡脖子的问题部分解决掉,但是基础研究跟不上去、搞不清楚,将来还会被新的技术卡脖子”。武汉大学向来有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学术追求,一代代学者创前人之所未创、述前人之所未述,立足前沿开辟学术领域。比如,高尚荫先生是中国病毒学学科的创始人,韩德培先生是中国环境法学的开拓者,王之卓先生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我希望你们要秉持前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学术传统,像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的2015级博士生何海龙同学、跟随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袁荃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课题组团队一样,勇于批判质疑,善于独立思辨,敢于自我突破,争取做出更多原创发现,产出更多原创成果。同学们,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治学目标与人文情怀。作为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你们要赓续武大学术传统,回应时代呼唤,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夯实学术功底、涵育学术素养、锻造学术能力,在珞珈山做好学问。我希望,你们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在中国崛起的伟大时代中建功立业、奋发有为!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珞珈山学习顺利、生活愉快!全体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宣誓来源:武汉大学 摄影:舒佩 金鑫 编辑:晓宇 审核:吴江龙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优秀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显得与众不同。一场疫情让无数的大学生困守家中,当有的人沉迷于网络,有的人享受安逸无所事事的时候,23岁的武汉大学研究生、山东姑娘王琇琨这个延长的假期却过得格外充实。疫情期间,看到一线医务工作人员那么辛苦,王秀琨就一心想着为她们做些什么。后来她与同学一起参加了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行动”,组织1000多名志愿者辅导了600多名参与一线的医务人员家庭子女,受到了社会各方好评。从2月9日起,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中。一开始工作非常辛苦,核心人员少,需要不断地多方协调,匹配家庭和志愿者,优化教学方案,经常工作到深夜,累得头昏脑胀。但是她看到那些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常常凌晨两三点才回复她们的信息,深深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更加辛苦,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才换班。面对着医务人员家长们发来的感谢的话语,王秀琨决心自己再苦也要把这件事做好。她又组织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爱心行动中,建立不同项目组、挖掘不同志愿者,对接武大附属学校的老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最终让大家都能做到既辅导孩子的学习,又能对孩子进行心理陪护,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她们的付出得到各方广泛好评,3月18日志愿者队伍收到了一封写给武汉大学团委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出了志愿者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表达了家长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这让王秀琨和她的同学们都深感自豪。恰缝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准备举办“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网络研讨会”,作为武汉大学德语专业研究生,又有参与抗击疫情志愿者的经历,王秀琨成功通过了联合国特使办公室对她的线上面试考核,成为了这次研讨会的中国青年代表。经过充分准备,4月15日晚,王秀琨在这次面向世界的研究会上介绍了中国的抗疫经验和成果,分享了她参与志愿者服务、参与抗疫斗争的经历和故事。她对世界各国青年特别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信心”,坚信一切都会过去;一个是“合作”,人与人、国与国的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关键。这些话都是王秀琨一直以来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以来的有感而发。她相信只有一直抱有对国家必胜的信任、对自己的信任,所有人才会恪尽职守,主动帮助别人,是信念支撑着我们共渡难关。王秀琨的发言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的肯定,同时表示中国青年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不屈和希望令她十分敬佩。王秀琨,你让世界青年都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优秀模样。研讨会的视频在网上迅速引起了网友们关注,人们也都认识了这位优秀的姑娘,纷纷留言称赞。王秀琨,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确实值得所有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