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哪所大学研究生最难考,武大、华科跌出前二十,北京大学医学部冲进前十,川大和山东大学压中南大学,兰州大学排名84位。考研也是在校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尤其是那些本科就读学校名气不高的学生,更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文凭,都想考入排名靠前的大学,这样文凭这块敲门砖更有含金量。从数据分析,北京、上海的研究所最难考,其次是浙江、江苏、湖北、广东等985名校。像北京的北航、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学院都排名前二十,可见北京的研究所有多难。
提升教育的质量,这是近些年来一直在喊的口号。而对于这样的话有些大学是只说不做,还有大学是边说边做,也有一些大学是做了但不说。当然,这里的重点不是说不说,而是到底做没做。只要做了,说和不说都没什么。那么具体到提升教育质量的时候,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必然是大学要严格把关,严进严出。当下的高考其实还是很公平,很严格的。是以想考大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考上大学之后怎么毕业,这点各个高校的态度又是不太一样的。有些高校对于毕业的要求很放松,只要大学期间不挂科,那么四年一过都能拿到毕业证。但有些高校的要求就很严格了,比如说中科大,考上中科大的人无一例外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在进入中科大之后却发现,这科大校园里是强中自有强中手。除了学校要求严格之外,对于研究生的招收也要严格把关才是。相对于高考来说,考研的难度可能要小很多,因此有些人为了逃避就业,是纷纷选择考研、读研。而有些高校为了增加些研究生,也是年年扩招。一方面提供位置,另一方面有需求,长此以往导致研究生的质量也很差。是以现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都是做了调整,降低了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这其中武大是减少了280名研究生的招生,浙大减少了500人的招生,北大减少了290人的招生。虽然这些大学的减招在总体数据上不值一提,但至少是有这样的态度了。至于说扩招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现在大学生的质量要提高。因为这研究生如果一位的扩招,实际上等于扩招了推免生,从而挤压了统考生。到时候实际通过考试录取的人数逐年在减少,而这样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某某博士那样的人是增多了。
昨天的文章中提到的复试成绩占比的分析,一般来说高校的复试成绩占比范围在30%-50%之间,如果复试占比达到了50%,我们根据总成绩计算方式来看,只要能进入复试,即便是落后别人几十分,最终折算到总成绩仅仅落后几分,一旦复试发挥非常出色,很有可能逆袭。但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按照50%的方式来录取的,目前多所学校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中已经将复试成绩的占比降到了30%,这样对于初试成绩不高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坏消息。武汉大学复试成绩占比截止目前,武汉大学多个学院已经公布了具体的复试方案,其中计算机学院发布的复试方案中竟然把复试成绩的占比降到了20%。这样的计算方式就意味着初试成绩的优势会更大,压线的考生想要逆袭需要更出色的复试表现才可以,难度加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复试成绩占比是40%,土建学院和测绘学院的复试成绩占比是30%。推免生比例较高从计算机学院公开的信息来看,2020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划招生人数是160人,其中推免人数已经达到了93人,超过了半数以上。其中,学硕招生90人,推免人数达到了76人,比例达到了84%,实在是太高了。另外,可以看到今年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方向新增招生人数50人,这也正好符合教育部在人工智能领域扩招的政策。低分考生如何实现逆袭上面说到了复试成绩占比仅为20%,如果你正好处在压线边缘,想要成功上岸只能在复试中好好表现,争取能拿到一个高分,弥补初试成绩的差距。复试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专业考试、英语和综合面试,各占一定比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要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都要努力去争取,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要放弃。对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复试占比20%,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分享。
电气工程专业绝对算得上武大的王牌了,就是以前的武汉水利水电,可以说是电力部名副其实的亲儿子,现在很多电力部门的领导都是武大的校友,所以武大电气硕士毕业以后很多都进入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还有四大发电集团。电气四虎二龙学电气的都知道,二龙就是武大和华北电力,四虎就是清华,浙大,华科,西交。如果你真心想搞研究,建议你报考四虎,它们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厉害的,当然难度也大(西交这几年扩招人数很多,都是300+左右,难度下降,电路题目简单,比较基础)武大和华科这两个兄弟,都在武汉离得都不算远,一直都在明争暗斗,争夺湖北第一高校的宝座。电气就业这方面武大和华科没有什么区别,专业课题目电路难度都差不多,我觉得还是武大的偏难,毕竟武大电路有几个一题20分的题目,试题难度都是极度综合,很难,一个知识点忘记,这道题也就鸡鸡了。武大的题为什么这么难,主要和它的招生人数有关,每年专硕也就60左右(其中包括夏令营的10左右,夏令营只要过了初试线就可以免复试直接录取),再排除少数民族骨干,士兵计划人数差不多几个人,所以实实在在留下的名额也就50人左右,误差值不超过5,参考往年录取名单录取的人数中至少有一半是武大的,武大本校的很多。招生人数少,每年报考人数都好几百,所以不难能行吗,毕竟考研是选拔考试。综上:考研电路难度比较梯队清华,浙大,武大,华科,西交其他学校我就不说了不了解,当然还有很多好学校,这里就不提了985的都不好考,努力才是关键,纯属个人看法不喜勿喷,仅供参考。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如果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欢迎留言。愿各位2021考研成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而黄鹤楼就位于现在的武汉市,作为中部大城市武汉,可以说不仅在发展上独具一格,而且在大学高等教育这一块也是不可忽略的大城市,高考是我们高中生晋升大学的通道,无论对于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很重视的考试,高考的好坏影响学生考的大学层次,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因为高考不只是学生在竞争,说白点更是学校在竞争,其实家长也在暗暗较劲,但最终还是要看孩子考得如何。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高等教育分布不均衡,首都北京好大学特别多,其次是江苏、湖北、上海、陕西、四川等高等教育资源都很不错,从“985”名校分布来看,北京独占八所一流名校、上海独占四所一流名校、陕西有三所,其省份有两所的、也有一所的,可见不同的地区起高校的资源差异很大,当然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武汉,是中国大学最多的城市之一,武汉三镇:汉阳、汉口、武昌,而武汉的大部分大学位于武昌,武汉市的大学基本是位于武昌大学城。那么,武汉的大学有分为几个梯队的?第一梯队: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可以说这两所大学是武汉市的双子星高校,因为它们同属国家“985”一流名校,更是国家“双一流”A类建设大学,武汉大学无论是上过大学还是没上过大学的都知其大名,为什么这样说呢?武汉大学实力与颜值都是首屈一指的,武汉大学不仅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还是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每年樱花盛开,武汉大学都会引来五湖四海的朋友,武汉大学还被人戏称网红大学,不过人家的实力也是杠杠的,其双一流学科有: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属于偏向理工科类的大学,其实力不输武汉大学,只不过武汉大学偏向于综合类更多一些,两所大学的强项各有不同,华科作为国家“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其一流建设学科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而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医学领域实力也很强劲,不过要想考入华科、武大得有实力才行哦。第二梯队:五所实力不俗的“211”国家重点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也是武汉七校联盟组织的主要成员,除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是这五所,可以说这五所大学在不同的领域各有千秋,华中师范大学是老牌重点大学,也是培养老师的摇篮,华中农业大学在农业领域也是实力雄厚,中国地质大学在地质领域自然实力不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以说特色鲜明,而且对于文科生来说,想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难度不小,武汉理工大学发展迅速,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第三梯队:“双非类”普通大学,像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等,湖北大学不像湖南大学那么有实力,湖北大学是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与湖北大学基本属于同一层次,而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以前都是实力强劲的二本大学,后来晋升为普通一本大学,不过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王牌专业,因此高考上不了重点大学,来武汉求学的学子们,也可以考虑这些大学。总而言之,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超级城市,想来武汉求学的学生,就应该对武汉的大学有所了解,因为无论是本科大学、专科类大学,武汉在各批次有很多大学,这也是为什么说武汉是不缺人才的大城市,但是武汉也是很难留得住人才的地方,毕竟每年都有沿海城市的大公司来武汉抢人才,因此来武汉求学,你会获得很多机会,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其实武汉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城市,因为这里有你想读的大学,不是吗?
网友1:题主的985/211范围太大,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到照顾性211,之间的难度差异极大。上图是人民日报发布的2018年高校报考人数数据,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的报考人数超过2万,竞争极为激烈。2009年考研人数124.6万人,2018年是238万人,你觉得难度如何?笔者所在的985某学院,之前的导师19年招收的新生中,都是双非院校的学生,也有题主提到的二本大学,如湖南城市学院等。二本院校的录取率放大到整个学院、学校,笔者的粗略估算是10-15%左右。这还是普通的985大学,而不是顶尖的985大学。当然,若是211大学的话,难度同样不小。竞争的压力主要来源于985大学的落选调剂生,这些院校的学生是不少照顾性211大学导师喜欢的,甚至比直接报考的学生受重视。考研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建议题主8月确定好报考大学,提早沟通联系导师,尽量获得他的认可,这个很关键。同时,针对报考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做好复习的准备,想要获得高分,专业课极易得分。最后,笔者想说在我的师弟、师妹中,二本院校的同门比较多,他们比名校本科的同学更为努力,在毕业的时候获得科研成果更丰富。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不是空话。网友2:但估计是很多二本学生都很关注,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从整体角度来看,按照以往考研的经验,二本学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数相当多。而从考研结果来看,在211学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中,往往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来自普通本科特别是二本院校;而在985高校中,二本学生考研成功顶尖985的,确实数量很少,以北大为例,每年大概只能有几个二本学生考研北大成功;在华东五校这样的一流985高校中,二本学生考研成功的也比较少;但在普通985高校中,比如川山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这样的大学,大约有15~30%的学生来自于普通二本,某些学校比例更高,可达30%以上。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二本学生考研985、211学校也并没想象中那么难。从个体角度看,则往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报考学校专业的差异。不同的专业,从考研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有很大差异的。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差别在于,高考有个提档线,985、211的提档线相对较高,同一所学校最好的专业和最差的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往往相差不会很大。但考研就不一样,同样一所985大学,不同专业的考研复试线可以相差很大。比如清华,五道口的金融专业,复试线往往400+,进了复试还未必就能通过复试而最终被录取,而某些比较冷门的工科专业,比如环境工程,340分左右就可以进复试并可以被录取。再比如四川大学,其王牌专业考研难度很大,而某些冷门专业甚至还有调剂名额,这些冷门专业第一志愿报考,只要能通过国家线,就基本可以保证能够被录取。所以,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考研难度差异可以很大。考研在不同专业之间体现出来的难度的较大差异,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研究生作为专业教育,往往专业的冷热程度和学科实力比学校层次更重要。不但同一所学校因为专业的冷热程度不同,考研难度差异较大,就是同一个专业,因为不同学校学科实力的不同,考研难度也有较大差异,某些时候,同样的专业,学科实力强大的211学校,考研难度就可以超过985。比如,考研经济类专业,考研211的西南财经大学的难度就明显超过同城的985高校四川大学,原因就在于学科实力的差异。所以,从个体而言,无论你是二本学校学生还是重点大学学生,最关键的,在于你考研什么样的专业。如果是热门专业,比如经管类、电子信息类等,学科实力强大的985、211考研难度当然会较大,因为竞争大、门槛高。如果是冷门专业,或者学科实力并不强大,即便是985、211学校,考研难度往往也并不会很大,有时甚至会相对很容易。综合上述,对于二本学生而言,要考研985、211,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每年都有大量二本学子考研985、211成功。关键在于,把目标学校的层次、学科实力和专业的冷热程度加以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学校及专业,就可以保证较高的成功率。考研985、211并非高不可攀,但一定要慎重选择名校的热门专业,那通常会难度很大。网友3;我觉得还是分专业和学校的,热门专业和一个学校的优势专业还是很难考的,比如厦门大学的会计,东南大学的建筑等。学校差距也很大,北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它们都是985,能相同吗?专业差距也是很大的,有的专业就很容易考研,我以前看到个名单,武大华科两所985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有好几个三本的,二本也有一些,像什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首义学院这些三本的,每年考武大华科的也有。所以,不同专业不同学校难度是不同的,有几个专业考985估计难度和高考考一本难度差不多,但是有的专业就是走独木桥,几百个人中选几个人。难度总而言之就是看你的专业和选择。好的学校自然难的,但是有的211/985过国家线就可以进。
3月20日是考研调剂系统开放之日,很多考研的孩子都准备调剂,仿佛考研调剂成为2021考研的大看点,比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还要更让小伙伴们焦虑,因为大部分考生成绩不上不下,只能走调剂,985、211调剂到双非也在所不惜,不过也有好消息。今年的调剂系统是改革了:学生可以主动解锁:这个是大家如果知道进不去,可以自己解锁。但是,如果你解锁了,你就收不到复试通知。调剂,本质上还是一场博弈。还有就是,估计学校要在一次上架结束后,才能统一给学生发复试通知。这样的话,老师可能会看更多的学生。这个调剂系统解锁,也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设置,考生们也要慎重考虑,比如说分数压线、双非考211、985分数不高的,都要积极准备调剂,大概率上岸的几率小,不妨提前进行调剂,以免错过好机会导致只能二战。作为34所自划线的高校,发布复试成绩最迟的是武汉大学,武大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实力基本排在全国前10强,因此本次的考研复试成绩并不低,一起来了解一下:武大的自划线终于成了34所自划线中最后一个,有小伙伴问,武大看樱花能实现吗?到武大面试还能看到吗?我们先看一下,你的成绩能否够得着各学院的复试线。数字与统计学院的应用统计410,成了最高。这个专业分数都高。武大图书管理还是先进。信息管理学院的出版400分,档案学,图书馆学,出版发行资源管理390。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土地资源为400。文学院的语言学为390。社会学院社会工作395。其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都为385,单科线60,100。武大的法学院,可是四大法学院之一。法学350,法律非法学370,法律法学360。再看今年电气自动化分数高,电气自动化学院,能源动力390,自划线60,100。电气工程350,挖制科学370。毕竟武大以文科见长。其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355。单科线50,80。其测绘学院中测绘科学355,单科线55,90。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地理学,测绘科学365。以上是武大考研复试的各院的院线,其实整体来说,录分还是有所上涨,很多冷门学科录分线都涨了,竞争的确是比较激烈的。一方面大家都将目光锁定在名校上,不考则已,一考必须要上重点院校,否则读研的意义不大,很多考生也是因为找工作受挫,才考研的,双非的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优势并不大。另一方面,目前考研也在向着内卷化发展,名校招生人数不变,但是报考人数太多,很多一般的院校却少有人问津,最后名校的复试线自然是水涨船高了,对于2021武大考研复试线的录分情况你怎么看?可以留言讨论。
不知道各位网友最近是否有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情,来自于武大的硕士吐槽了,他们学校有很多非全日制专硕的硕士也能够参加校招。并且他表示这些人曾经就已经参加过校招,并且也工作过,经验什么的,比他们肯定要丰富得多。并且这名武大的硕士还表示,他们真正的说是和这些人完全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毕竟人家经验比他们丰富,所以说很有可能他们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很好的名额。武大硕士发文吐槽他们学校为了赚钱居然培养了一批非全专硕,所称本科都说最差的学校,如果连一本都不是的话,那么又有什么资格来和他们抢这个校招的名额呢?那么对此各位网友当然也是表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这位武大的硕士的表述,我们可以完全的看出他一直都在指责这些在职研究生。目前网上对于他的这个看法多半是持批评态度的焦点,小编个人也不是太赞同他的这种说法,那么网友们又是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的呢?有许多的人都觉得这位同学的看法不是非常的全面,眼光非常的狭义,为什么他不在前期努力反而要抱怨别人来抢他校招的机会呢?觉得他这种考上了好大学,就能够觉得自己毕业之后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的,这种想法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建议她如果有这种思想的话,那么还是去上个世纪大学比较好。最近大家也知道,就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学校都已经不再采用毕业包分工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有着更多的一些自由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张学生们平时在业余的时候多找一些本事,到最后那一段时间才能够拿出自己的本事找到一个自己的能力符合的工作。还有一些在阿里的公司上班的人也表示自己是最早的那一批。目前已经念着演绎了,最近还没有毕业,但是自己已经能够在阿里上班,目前的一个待遇还是非常的不错的。由此就可以看出来,他多半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能力才是最主要的,文凭的话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加上一定的文凭。那么相信不管去了哪里,肯定都是能够受欢迎的。有了网友就直接明说了,觉得去武大的学生的话,那么在某些方面的素养一定是非常高的,至少不会说出像这位同学的一番言语,觉得他的智商应该不属于武大的一员,那么对于这个同学说法,你有着怎样的一些看法呢?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985,211大学不招收其他普通高校的研究生?现实并不是这样的啊。像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这样的985每年都有一些本科为普通高校背景的学生考研进入的,不存在说的这些重点大学不招收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的情况。只是,这些学校本来就很不错,总体而言,门槛相对比较高,考研要进入是有不小的难度的,所以,在考研这个竞争中,普通高校背景的学生被录取的比例不大。但根据大致的统计来看,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及实力相近的同层次的985大学,依然有10~15%的比例的考生来自普通院校。当然,不同专业这个比例往往有差异,热门的很难考,比例会比较小,冷门一些的专业比例会大一些而已。从全国范围看,其实都不存在题主说的这个情况。即便是北大清华,依然是每年都有普通高校学生考研进入的,只是因为竞争往往很大,能进入的很少而已。比如北大,据我所知,工学院去年就录取了4、5个来自普通本科的考生;经济学院也录取了一个来自普通一本的,而且是热门的金融专硕。如果是排名相对较低的985高校,通过考研,录取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的比例会更高,有个别学校甚至达到或超过30%。以上所说,是考研第一志愿报考者的录取情况。如果并非第一志愿报考,一般来说,普通本科学子确实没有机会进入像武大、中南这样的985大学。一方面,这些学校往往生源比较充足,大多数专业竞争都不小,根本没有调剂名额,只有少数很冷门的专业会有不多的调剂名额,想调剂进去本来也很难;另一方面,他们本身是名校,对于调剂要求也很高,一般都会要求打算调剂进去的学生是双985(本科985+考研985),这个逻辑也很简单,就是即便调剂,也希望寻找到优质生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普通本科学生确实几乎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对于普通本科学生而言,就不要抱考研第一志愿落选了,还想调剂到985高校去的想法,这基本是不切实际的。考研要冲击985高校,自然没有问题,也很有机会,只是往往难度较大,需要合理选择目标学校和专业,第一志愿很重要,要进985,通常也只有第一志愿才会有机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文/四眼学长武大、天大、西安交大均担任了211、985“双一流”的“职务”,并且都是“中坚九校”的重要成员,单论综合实力而言仅次于“华五人”(华东五校+人大)。所以这3所学校是妥妥的顶尖名校,能够进入就能实现考研学子普遍存在的“名校情结”,考上就是学霸,是一件无上光荣和自豪的事情。如果考研究生的话,在这3所高校之间如何做出选择呢?三点秒懂。第一点:千万不要去看排名,也千万不要过多的在乎地域条件。在五花八门的高校排行榜中,排名结果各不相同,并且严重脱离了高校的实际水平。最重要的是一些权重很大排名指标跟学生们的关系不是很紧密,所以排名结果不能完全说明学校教书育人的能力。对于名校而言,地域条件其实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因素。因为本身就够优秀,每年毕业季全国有需求的用人单位自会主动上门招聘。“学校在哪儿,就业就在哪儿”这种说法对于名校来说是不太适用的。第二点:考研党要着重分析它们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劣势专业,名校也不例外,不可能处处都是最强的。比如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除了拥有大量的优势专业外,也有像物理学这样的劣势专业,连美国前10也排不进。武大规模庞大的“巨无霸”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众多,整体偏文理,在经管、法学、新闻传播、金融等领域尤为突出,另外在测绘、遥感、水利、电气等偏工科的领域也实力不俗,特别是测绘可以说是享誉海内外。天大和西安交大则相对偏工科一些。天大在建筑、化学、土建、船舶、电气等工学分支领域颇有建树,西安交大则在电气、能源、机械等领域影响深远。当然了,由于它们都是综合实力突出的名校,所以几乎没有大的“偏科”现象,在其他偏文理的领域也是实力不凡的。第三点,重点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看看。如果你的本科专业偏文理,武大肯定是更优的选择,相反如果偏工科,那天大和西安交大则更好。当然,还要看自身的初试复习情况。考研报名一般是每年的10月份,之前的复习情况如果比较好,可以进行择优选择,但感觉准备得不是很充分,也可以去报考目标专业不是很优秀的其它院校。比如你想考建筑,但觉得天大困难,那报考建筑不是很优秀的武大也不错啊,毕竟是名校,只要自己能力突出,就业也是很有竞争力的。以上的这些分析都是基于客观情况,并没有考虑考生自己的主观情况,比如地域偏好、学校偏好、是否跨考等等。再具体的选择过程当中,客观与主观之间需要作出权衡,但最好以客观为主。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