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国培养研究生总人数突破1000万,研究生遍地都是,不值钱了?乐未毕也

我国培养研究生总人数突破1000万,研究生遍地都是,不值钱了?

根据教育部公布,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今天考研先生不从国家大的层面来谈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的好处,仅从个人层面分析考研的利弊。考研先生认为,虽然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普及和扩大,但是根据我国的人口基数来看,研究生学历依然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群体,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换个说法来看,即便研究生真的是遍地都是,那如果你没有你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法则中生存下来呢?考研或许不是我们所有人最好的选择,但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努力中考高考考研从而提升学历仍然是最稳妥的发展方向,学历不一定能够让你大富大贵,但至少能让人有稳定生活的基本保障。所以,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考研先生还是建议大家要抓住继续深造的机会。预祝大家前途光明,人生的路平坦顺利。感谢关注阅读,欢迎转发收藏。关注考研先生,专注于发布教育就业资讯。

不在意

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110万人左右

原标题: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110万人左右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2016年以来,发改委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人左右。“十三五”期间,发展改革委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作为重点支持方向,设立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专项,基本覆盖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高校。他提到,2016年以来,发改委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等,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支持方向从“盖房子”向“强内涵”转变,重点加强科研平台、教学设施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高校办学育人的保障水平,为补齐科研设施短板、厚植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国家发改委面向经济转型升级,优化招生规模结构。研究生招生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科学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结构:一方面,稳步扩大规模,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国家发改委还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类型改革,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人有能游

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110万人左右,专硕招生超60%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9月22日,在教育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透露,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蔡长华称,“十三五”期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结构。一方面,稳步扩大规模,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支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同时蔡长华称,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据悉,2016年以来,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等,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在会上表示,2012-2019年,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5万亿元,年均增幅达7.9%。吕建平表示,中央财政将改进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不断加大中央高校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资金的自主权。同时,指导地方改革完善预算拨款制度,扩大地方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柳宝庆

天与

《人民日报》: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7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我国研究生教育刊发两篇报道 ,和教育小微一起看↓↓↓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如何答好时代考题?和教育小微继续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 |赵婀娜 张 烁 吴 月来源 |《人民日报》

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破300万

本文转自【央广网】;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正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闫策参与了火星着陆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案研究。他说:“在研究生阶段参加了多项国内外创新实践竞赛、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各地高校将实验室建在乡下田间,已建成120多个科技小院,研究生长期驻扎,助力农民增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医科院校研究生主动请缨,在战“疫”一线践行医者的使命和责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彦琳表示:“学校将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化医教协同,为国家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涵盖111个一级学科和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加突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为各行各业输出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肖前

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新数据 新看点)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9日 01 版)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天而不人

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在职人员何去何从?

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渠道之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尤其是在经过2017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后,研究生教学模式变为由单一的全日制教学丰富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并存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在工作之余,业余时间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不断上升!面对多样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在职人员该何去何从,如何抉择呢?1在北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的小林,由于新媒体变化日新月异,需要一定的敏感度,且工作压力大,平时忙的不分白天黑夜。这对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小林选择了免试入学的同等学力申硕,她认为尽快进入名校进行专业学习,缩短入学周期,然后灵活运用于工作之中,这是当务之急。而且她已经工作了五年,满足了“本科毕业且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的申硕条件,她还会在通过申硕统考后,向该院校申请硕士学位。这样一举多得的学习方式,对于她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对于为什么不选择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小林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获得双证,固然是好。但是我这个行业更新变化太快了,而且我平时特别忙,没有时间、精力参加入学统考,就算考上了,到实际获得录取通知书,入学最快也得一年时间,这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入学难度还是投入的时间精力,都不太现实;而且我们公司属于民营,升职加薪全靠个人专业能力,所以我更在乎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至于证书属于锦上添花”。所以,无论是选择免试入学的同等学力申硕的小林,还是坚持报考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他在职人士,没有对错之分,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家都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增加竞争筹码、克服社会焦虑罢了!同等学力招生专业新闻学、传播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行政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考古文博学、艺术学、设计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城乡发展与规划、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统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玉观音

我国有多少研究生,博士?会不会跟本科一样“烂大街”?

学历代表一个人的学识,知识的储备能量,学历更代表将来就业的难易程度。在将来就业的道理上,本科生已经不占优势了,因为本科学历已经“烂大街”。学生考上大学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即使是985,211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也将一样面临就业的难题。毕业就面临失业,迫在眉睫。想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那就要拿出比别人更高的学历。于是,现在通过考研,考博来提高学历的学生举不胜举。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到本科这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如果想不陷入就业危机,只能继续一路乘风破浪,再创辉煌,势在必行。那么,这一现象就引来了无数网友的热议,几年后,研究生、博士生会不会和本科生一样“烂大街”?意思就是说,满大街都是研究生、博士生,那到时候就业会不会一样陷入危机?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我国有多少研究生呢?众所周知,本科学完再进修就是考研究生。研究生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们看几组数据: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81年以来,我国共培养了硕士426万人,博士49万人。2014至今,硕士毕业生有300多万,博士毕业生有30多万。还有没有毕业正在读的在校生近300万硕士,40多万博士。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拥有1000万左右硕士,100多万博士。这个数字在持续的翻倍增长,说明什么?难度硕士和博士,将来也会和本科一样满大街都是吗?很多人在担心研究生的含金量下降,质疑研究生的未来会遭到抨击。从这几年的招聘信息中,不乏让人有这样的怀疑。很多企业的招聘简章,从大学本科上升到研究生学历。即便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也是有高学历的要求,这让很多人认为是大材小用,更是人才的泛滥,一个堂堂研究生去当一名普通的办公室职员,对得起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吗?不平的声音比比皆是,这就说明,在工作单位的激烈竞争中,研究生学历也不再好使了。研究生的未来真的这么不堪吗?真的像本科生一样“烂大街”吗?虽然本科进修研究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但从人口比例来说,研究生学历还没有到达“满大街”的程度。从国际上来看,我国目前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2人,而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 德国、韩国大概5到7人。这就说明,我国研究生仍属于稀少而短缺。研究生学历仍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在未来的竞争中,还是极具挑战性的。大家不要杞人忧天,本科毕业后,如果想继续进修,不要过于担心未来,潜心学习就好了。不管未来研究生学历是否会“烂大街”,但学历高一些总归是好的。您认为研究生未来会“烂大街”吗?发表您的看法在评论区。这里是柔妈教育心法,若欣老师,心理咨询师,每天研究心理学,帮助更多的人。欢迎关注我,感谢阅读点赞,转发和分享!有教育和学习困惑的家长和学生,可以订阅下方专栏,帮你解惑。本专栏,若欣老师,每天更新,关注订阅后,可以阅读所有文章,不限时间永久学习找到教育方法。李玫瑾:孩子脾气暴,做到这三点,好脾气来了高中孩子叛逆休学在家,我只用三步拯救了他,心理师分享干货班主任:学习遇到瓶颈期,停滞不前,用对这四个方法,轻松突破心理专家:孩子拖沓坏习惯,教你采用“最后通牒效应”

见体

我国研究生规模仍需稳步扩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很多国家将创新作为其发展的基本战略,并制定了各类政策以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理论,政府、企业、高等教育系统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最为重要的三个角色,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发生的核心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可持续运作的重要支柱。为什么教育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这是因为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及知识应用这四个子系统。教育兼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知识传播,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与知识贡献)等功能,而教育正是通过人才培养这个接口完成与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对接,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动力系统,因此,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与基础。有研究认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环节主要发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因为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知识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意识到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创新之间的重要关系,很多国家在制定创新政策以增强本国创新能力时,往往将研究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发达国家更是如此。比如,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专门发布了题为《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支柱》的报告,报告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美国国家创新与竞争力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详细说明了其所做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委员会总结了美国现阶段及未来应采取的研究生教育措施,以保持其优势,继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提高本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以期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笔者的研究团队最近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以高等教育各层次的注册生数衡量高等教育各层次的规模,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来衡量国家创新能力,使用国别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等教育各层次的规模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经过研究得到了多个有政策含义的发现。首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生教育层次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本专科层次。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美国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升到了作为国家竞争力与创新力支柱的战略高度。其次,在研究生教育内部,博士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比硕士教育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博士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需要在博士教育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现出来。在博士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后,人均博士生注册数每增加1%,国家全球创新指数将显著增长0.044%,创新产出指数将显著增长0.073%。再次,硕士教育与博士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可能存在某种耦合机制,即二者合作比各自单独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大,用算式表示就是1+1>2。最后,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企业加强研发合作将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这说明不仅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要相互配合,而且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体要迈出象牙塔,走向行业、企业与科技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科技成果,这会对国家的创新能力产生双重促进作用。根据上述发现,可以得出如下启示。首先,为了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需要继续稳步扩大研究生规模。尽管有观点认为,我国研究生的绝对规模尤其是博士生的绝对规模过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如果考虑到相对规模,比如千人注册研究生数,我国和很多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最近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如果将专业学位(比如Ed.D是专业博士,MBA是专业硕士)考虑进来,我国博士生的绝对规模依然是低于美国,更不要说相对规模了。所以,继续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其次,研究生教育除了需要注重规模的继续扩张外,还需要注重结构的协调。需要注重硕士与博士的衔接与配合,让两者构成一个有序、和谐的体系,在定位、目标以及培养等环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最后,要注意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7年的数据,我国校企合作得分仅为4.4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而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企业加强研发合作能显著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所以高校、科研院所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战场,务必要注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 | 李锋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赵高

研究生满大街走?全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和比例超出你的想象!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中,很多人都喜欢说,现在的研究生满大街走,到处都是。那么,是不是现在研究生已经太多了?全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和比例到底有多少?随着2010年研究生培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开始,我国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全国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人数近一步增长。实际上,研究生招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的招生人生都在增加,从1995年的每年4万人左右逐年增长,到2012年,第一次超过50万人大关,目前已经达到每年60万左右。我们来看看历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以下是1995年到2013年全国研究生的招生情况。1995-2013年研究生招生情况以下是2014年-2017年研究生招生情况。2014-2017年研究生招生情况计算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从1995-2016年,我国研究生总共招收了660.8万人,而2017年大约招生58万人,2018年大约招收了60万人,总计人数770.8万人。由于1995年以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数量非常少,所以这个770.8万数据基本就是我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在校生)的大致人数。如果按总人口进行计算,全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大约是0.55%。不算不知道,一计算,发现相对于十几亿人口,这个数据其实很小,尤其是0.55%的比例,也就是每10000人当中,只有5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这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最近几年,总是有同学在担忧考研是否有价值,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招生虽然每年扩招,而且现在每年招生不少,但实际上,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所谓满大街走,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已。考研价值大吗?当然。正在为考研而奋斗的同学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