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民日报》: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枪墓

《人民日报》: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7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我国研究生教育刊发两篇报道 ,和教育小微一起看↓↓↓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如何答好时代考题?和教育小微继续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 |赵婀娜 张 烁 吴 月来源 |《人民日报》

大奖章

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新数据 新看点)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9日 01 版)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赐周千金

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相关报道见第六版)(来源:人民日报)

子也

中国在读研究生将至300万,如果你想考研,这些现实要提前认清!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负责人指出:我国2020年在学的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将突破300万人。这一数字,不仅预示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也意味着我国成为了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在新时代,有了较为充足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供给。面对300万在读研究生这一庞大数字,也许很多在校大学生,或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对考研和读研又有了兴趣。毕竟,现在考研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读研之后能够提升学历,将来参加工作会有更多的机会,就业的平台也比较好。但是,笔者还是要提醒,如果你想考研,有些现实你一定要认清,不要盲目考研。第一、有些高校片面追求研究生招生规模,但培养能力跟不上目前,一些高校为了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在学校晋级时往往存在一些夸大现象。实际上,这些高校离研究生培养还有较大的距离。在硬件方面,没有相关的实验室,科研器材方面十分匮乏。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科研条件跟不上,研究生质量是不会高的。片面追求研究生招生规模,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研究生积压,许多学生难以毕业,或是在“质量注水”的情况下勉强毕业。类似这种质量不高的研究生,毕业后是得不到用人单位认可的,更别提进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了。因此,若培养能力跟不上,片面追求研究生招生规模无异于“只生不养”。第二、热门专业生源过多,而人才紧缺型专业又被“卡脖子”纵观每年的考研,报考热度最高、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年年都是同样的几个专业,比如金融学专业、经济学专业、法学专业、管理学专业等。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几乎囊括了每年总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反观一些人才紧缺性专业,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医学等专业,报考人数寥寥无几,开设这些专业的高校也不多。热门专业生源过多,而人才紧缺型专业又被“卡脖子”。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各大媒体的诱导宣传之外,根本原因在于各大高校人才紧缺型专业培养能力不足,被“卡住了脖子”,导致学生不敢报,学校不敢招。实际上,热门专业人才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了,但很多考生依然乐此不疲,削尖脑袋就要考热门专业,毕业后才发现就业难度大。另一方面,人才紧缺型专业生源不足,导致人才需求与供给失衡,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家科研能力的进步。第三、导师水平参差不齐,好导师名额极为有限研究生的质量高低,除了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导师的水平和能力。笔者曾经所在的某985大学研究生学院,许多研究生导师一年到头无项目可做,无课题可研究,但其名下的各年级研究生数量却有十多个。这样的低水平导师,既无科研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最终受影响的就是研究生的毕业和就业。反观那些水平高的导师,每年项目不断,课题众多,经费殷实,但其名下的研究生数量却非常少。即使是兼具博导和硕导资格,他的学生数量也只有五个左右,名额极为有限。导师水平参差不齐,好导师名额极为有限。这一现实直接影响的就是学生,想考到名师门下,除了需要傲人的成绩之外,可能还需要人情打理和关系疏通。大部分不知情的考生,其导师都是学校随机分配的,学生不了解导师,导师也不了解学生。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提高研究生招生难度、提高研究生毕业难度、提高研究生导师上岗难度、加强对导师科研能力的把控等。对于想考研的同学而言,若你能看清上述这些现实,大方参加考研即可,若你还没有认清,不妨了解之后再做决定。

冰之下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核心阅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  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  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  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  “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  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  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  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  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  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  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  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  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  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  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  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  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  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  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  “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  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编辑 彭谦

民食刍豢

中国一共多少研究生院?排名前20名的是哪些?

今年考研人数又创新高,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升至75%,报收比例再次刷新了全国纪录。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考研呢?其实这与社会就业压力有很大关系。考研人数是逐年增加,但是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却是固定的,这样研究生就越来越难考。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77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一共批准了22所研究生院,这22所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研究生院。在此后的19年间,全国先后有五批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第一批为1984年8月批准,共22所;第二批与1986年4月批准,共10所;第三批 于2000年6月批准,共22所,第四批于2002年5月批准,共2所;第五批于2003年8月批准,共1所。共57所以下名单为教育部批准的学校名单!研究生院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有本部和深圳两所,清华大学也是有本部和深圳两所,中国石油大学有华东和北京两所,中国地质大学有武汉和北京两所,所以在上表中出现61所。其实是真正上的57所。2011年,我国研究生院设置制度实施大幅改革,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经由教育部批准,使得我国的研究生院迅速超过了100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学们经常看到中国的大学排名,很少见到研究生院的排名,这是因为研究生院因为自身的专业度不同,考核比较复杂,排名比较有争议,所以很少人对研究生院进行排名。不过最近教育部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研究生院前20名排名榜单,希望给考研的学生们有点帮助。研究生院排名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公布了这个研究生院排名榜中第一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而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中国科学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这所大学以研究教育为主,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论是教师水平还是设备先进以及实验费用都在全国排第一,它能够成为第一名至所归。科技在飞速发展,同时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科学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有的重大推动作用,希望研究生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视舟之覆

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破300万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正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闫策参与了火星着陆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案研究。他说:“在研究生阶段参加了多项国内外创新实践竞赛、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各地高校将实验室建在乡下田间,已建成120多个科技小院,研究生长期驻扎,助力农民增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医科院校研究生主动请缨,在战“疫”一线践行医者的使命和责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彦琳表示:“学校将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化医教协同,为国家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涵盖111个一级学科和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加突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为各行各业输出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不要脸

15个国家级研究生院分成三个档次,你的母校属于什么等级?

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策划|刘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国内目前有62个国家级研究生院,具体来源为2011年以前国家批准设立的56个研究生院,另有6个国家级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比如中科院研究生院和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根据国内四大高校排行榜提供的数据,综合各个方面的数据和要素,国内15个研究生院出于领先地位,再根据培养质量、培养规模、就业去向、研究生论文发表、学科排名等进行细致划分,15个研究生院又可以分成三个档次。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档次:国科大、清华、北大;第二档次:浙大、上海交大、复旦、南大、中科大;档次三:中山、武大、华科、吉大、哈工大、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这15个处于第一个档位的研究生院,其中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有7个,基本占据一半的数量,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有4个,其余4个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地区经济实力与教育实力总是密切相关,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省、市、自治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和西北地区,尽管这几年我国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加大,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差距鸿沟是巨大的。同济大学从1991年开始,扩招速度明显加速,仅2003年一年的招生数就是1991年的9倍之多。除了1994年增长速度较快,接近20%的水平外,其他年份相对平稳。由此可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实质不是单位年度扩招幅度的激增,而是累积持续规模的扩招。连续较大幅度的扩招,导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迅速膨胀,在2000年以后,连续四年都以25%的速度增长,使研究生教育规模扩招了近3倍。充足的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学资源包括师资、经费、教学活动场所、实验器材、教学设备、科研项目等众多方面。科研经费投入对研究生教育相当重要,科研经费是进行科研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扩招,人数不断增多,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跟不上人数激增的比率,致使人均经费短缺,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包含导师质量的高低。导师个人水平与教学态度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人认为导师与研究生比是影响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上来看,导师质量并不比之前导师的质量差。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给学生的指导工作是否到位?在很多学校,一名导师要指导三四十名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生一年连导师的面都见不到几次,更别谈指导了。出现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师资力量欠缺,资源不够所导致。东南大学扩招是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如果处理好扩招与导师培养的矛盾,充分利用好各个二级学院的师资力量,扩招并不会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的塔尖部位,是高端人才的最主要培养途径。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研究生教育成果斐然,但从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相比,与国际先进研究生教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不能有效适应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管办评分离”的需要。因此,近几年,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时引入业界专家评价,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评价方法。总之,研究生培养和质量评价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应当得到全社会的监督。附录 56所国家级大学研究生院56所高校研究生院名单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首发媒体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白衣情

我国最难考的4个研究生院,毕业生是“香饽饽”,考上就是赚到

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说,清北人复交这几所学校可能是最难考的。那对于考研人来说呢?近几年来考研人数不断增长,2019年考研人数增长至340万,考研军们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今年因为疫情扩招但总共也就招近100万,也就意味着有200多万的学生是炮灰。考研的都知道选择院校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进行择校。今天,笔者为大家盘点我国最难考的4个研究生院。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是清华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建的研究生院,其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金融系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由于学院的导师基本都是各个银行的高管、著名的金融家,所以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的有名。考上这个学院的研究生就业不用说,尤其是金融专业,更是这个学院的王牌,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各大证券公司的总部工作,毕业生都是“香饽饽”。当然,五道口金融学院每一年的复试线都非常的高,而且专业课的难度也非常大,据说考上的大部分都是二战、三战的学生,所以报考这个学校要非常谨慎。不过,能够考上,就是赚到。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在国内外拥有广泛影响力,曾经被评为中国最佳EMBA排名前十。在最新的全国十大商学院排名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排在全国第2位,仅次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可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许多商业大佬、主持界牛人都出自这个学院,但是想考上这个学校的研究生也是非常困难。在复试的时候有专业课分数的要求。学校的录取比例达到30:1,竞争非常残酷,所以没有一定的实力的人是不敢报。三、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北外高级翻译学院是我国翻译领域的最高学府,这里的学生基本都是服务于国家,毕业生都是“香饽饽”很多毕业生都是能够直接进入外交部以及各大使馆工作,也有许多学生被派到联合国的相关部门工作。所以北外的高级翻译学院对于学生的要求是非常的高,特别是招收的研究生,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比如学生的笔试成绩只占很少的比例,复试当中的临时应变能力以及口语的流畅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录取。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就很难会被面试官看好。当然,如果能够考上,那就是赚到。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人文社科类里面的著名学府,文科类相关的专业是非常的强。学校的新闻学院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规模也比较大,对于考研人来说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因为各种资料比较透明,复习资料比较好找,这就有利于考研人准备。但是资料是一回事,考上是另一回事,人大新闻学院每年招收研究生的数量较少,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专业课难度就不用说。有很多毕业生能够进入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单位工作。考研难度大的学校肯定还有较多,在这里就列举这四个参考一下。如果想要一战成硕,一定要综合自己的情况,慎重选择院校和专业,祝考研人都是研究生。

目如明星

我国一流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清华第2,川大第9,人大太尴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院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前几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国内一流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从榜单我们可以看到:清华第2,北大紧随其后位于第3,川大位于第9,第一名是一所国字开头大学。2018-2019年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6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人大此次的排名中相比其它高校就略显尴尬了,可以看到,在此次的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仅位列第16名,这个排名和显然和人民大学的地位有所不符,很是出人意料。中国人民大学我们从榜单中可以看出,此次排在人大研究生院前的,不仅仅有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上海交大、武大、哈工大、南大等综合实力强劲的名校,甚至连四川大学和吉林大学都超过了中国人大的排名。作为一所综合实力排名在国内很是不俗的高校,在研究生竞争力排名上却仅仅16位,显然,这个排名还是不够看的。第9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在我国,评判一流研究生院的标准有4个: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导师、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影响力。在这4个标准的衡量下,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以89.88的高分挺进了全国第9,排名超过了综合实力强劲的哈工大。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四川大学,作为一个西部的地区性大学,虽然在综合实力上位于我国西南第一,但是在教学资源上,川大还是无法和我国一线城市的重点高校相比。然而此次却取得了第9名,实在是一个很喜人的成绩。其实,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之所一有这么喜人的成绩,当然也是因为国家对于四川大学的支持力度,国家每年支持四川大学的科研经费,超过20亿。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梦想,而且一直以来,清华大学都是我国的顶尖学府,不管是在本科生的培养还是研究生的培养中,都应该是有实力位列国内第一的。然而此次却是排在了第二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清华大学其实这次清华北大都没有获得第一的原因是因为,位于第一的这所大学本来就是一所研究生学院,而且这所大学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所以在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清华北大都只能屈居于其后了。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这所大学此次位列第一,想必肯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这所大学的研究生院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国内的实力有多强大,它的科教资源甚至还要超过北大和清华,每年都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可以说,此次,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被评为第1名,也是实至名归。中国科学院大学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其他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在下方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