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7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我国研究生教育刊发两篇报道 ,和教育小微一起看↓↓↓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如何答好时代考题?和教育小微继续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 |赵婀娜 张 烁 吴 月来源 |《人民日报》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2016年以来,发改委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人左右。十三五”期间,发展改革委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作为重点支持方向,设立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专项,基本覆盖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高校。他提到,2016年以来,发改委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等,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支持方向从“盖房子”向“强内涵”转变,重点加强科研平台、教学设施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高校办学育人的保障水平,为补齐科研设施短板、厚植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国家发改委面向经济转型升级,优化招生规模结构。研究生招生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科学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结构:一方面,稳步扩大规模,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国家发改委还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类型改革,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编辑:杨萌流程编辑:王梦莹
央视网消息: 昨天(22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今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不过,研究生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学科专业调整刚刚起步,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不够有力;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等。对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改革举措。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分类培养与此同时,《意见》提出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增强研究生招生计划等资源调控的精准度,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来源:央视网)
核心阅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 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 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 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 “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 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 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 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 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 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 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 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 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 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 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 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 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 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 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 “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 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编辑 彭谦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428人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和医疗队零感染的好成绩。成绩背后,活跃着无畏坚守、敢于担当的北大医学研究生群体。“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前沿,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我国经济体量、高等教育部门研发经费全球排名第二的位次基本匹配,在学人数已居世界前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了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教育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提升了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供给了大批师资。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64.1%,比1990年的19.6%大幅提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味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遍又一遍验证测试、一个螺丝一块电路板地制作样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吴凡全程参与了两颗微纳卫星的研制。“看着自己参与研制的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升空,感到学校搭建的‘创新工场’不仅点燃了我的卫星梦,更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吴凡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介绍,哈工大探索形成的“德才培育并举、科教深度融合、工场创新实践”的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研究生近200名,80%的毕业生已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精英。“研究生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将更好地发挥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还将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变革与挑战,全面实施“互联网+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展望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9日 01 版)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9月22日,在教育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透露,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蔡长华称,“十三五”期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结构。一方面,稳步扩大规模,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支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同时蔡长华称,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齐头并进的格局。据悉,2016年以来,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等,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在会上表示,2012-2019年,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5万亿元,年均增幅达7.9%。吕建平表示,中央财政将改进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不断加大中央高校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资金的自主权。同时,指导地方改革完善预算拨款制度,扩大地方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柳宝庆
随着一批专科院校升本科,原有本科院校大扩招,再加上三本院校相继成立,现在的大学本科生已经可以说是“遍地走”。随着本科招生人数的增加,高考本科录取率也屡创新高,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以想象,以后的高中生不用担心考不上大学,高校应该担心招不到学生。本科生“烂大街”,那么研究生又是怎样的呢?研究生学历“值不值钱”呢?看看研究生人数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你就知道了!1995年之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可以说是“寥寥无几”,1995年以后,研究生招生人数开始增加。从1995年以后,虽然每年的报名人数有反复,但是招生人数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以1995年为例,当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5.5万,录取人数为4万。而到了去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238万,录取人数也是创下了新高,达到了60多万。今年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还没出炉,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推测,报名人数预计将突破250万人大关,录取人数也将突破70万。研究生招生人数越来越多,于是有些人觉得研究生学历也开始贬值,甚至说研究生也是“遍地走”,然而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我们首先来计算一下我国目前现存的研究生人数,因为1995年以前的研究生人数太少且不便于统计,我们主要统计1995到2018的研究生人数。根据1995年到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我们进行加总,总人数大致为771万人,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拿到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在读学生的人数加起来总共为771万人。而这771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大致为0.55%,比例可以说是非常低了。我国总人口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口比例如此之低,说明了我国的研究生还是挺稀缺的,研究生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研究生和硕士是一回事,其实非也,研究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硕士研究生,一个是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不单单指硕士,博士也是研究生!这些天是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日子,10月31号研究生报名就要截止,所以打算报考研究生的学生要看好时间抓紧时间报名了。
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透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培养1000万余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五大方面突出问题,包括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不够有力、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等。洪大用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培养1000万多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经过70多年的奋斗,我国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发展。洪大用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二是学科专业调整刚刚起步,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不够有力,学位授权改革有待持续深化;三是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四是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深化,差异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对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保障还不到位;五是法律法规滞后于实践发展,对分级管理和分类评价有影响。一些单位内部质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他说,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编辑:杨萌流程编辑:王梦莹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正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闫策参与了火星着陆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案研究。他说:“在研究生阶段参加了多项国内外创新实践竞赛、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各地高校将实验室建在乡下田间,已建成120多个科技小院,研究生长期驻扎,助力农民增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医科院校研究生主动请缨,在战“疫”一线践行医者的使命和责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彦琳表示:“学校将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化医教协同,为国家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涵盖111个一级学科和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加突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为各行各业输出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