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的研究生导师,以后请您对我好一点大间谍

我的研究生导师,以后请您对我好一点

研究生导师可以对我做哪些,哪些又是不能对我做的,作为我的导师应该为我做什么,我的研究生导师到底是不是合格的?作为我的研究生导师,都应该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我的导师,你能对我好点吗?研究生导师前不久,江苏省特意对研究生培养过程遇到的问题了详细的研究,并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10个不能做,对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不能纵容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论文抄袭,剽窃)的指导;不得安排研究生从事属于私人领域和家庭生活的事务,也不得安排研究生在其感兴趣的单位从事与其学习无关的工作。也就是说我的导师不能随意安排一些对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情给我做。研究生毕业教育部日前还颁布了“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条规则”,确立了教师专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明确了高校教师专业规范的底线。还有一项明确规定,“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学研究或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教育部都有明文规定了,我的导师以后哦你能让我少做一些与教学和科研无关的事吗?研究生导师我们都叫他为老板,实验室管理也越来越具有企业家精神。有蛮多学生肯定抱怨过,就是在给导师打工,一些乱七八糟的都要做,啥事都要管着,甚至就是老板身边的大管家一样,沦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有些学生一进学校就被直接派去参加由导师进行的企业项目,这样做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有延误,感觉有种被导师利用了。所以,网友将上述规定解释为严禁叫家教为老板,让学生免费为导师打工,者对于学生来说是很不合理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关心他们的成长。如果一味的将导师称之为老板,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师生关系,严重损害了大学导师的形象,无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而且激化了师生矛盾,甚至可能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激烈的冲突,最后造成悲剧的发生。我的研究生导师,以后请您对我好一点。

话匣子

回忆我的研究生导师,亦是人生导师

第一次认识我的导师,是在大四上学期,当时毕业设计需要找导师,咨询了很多师兄师姐,也从校园网上查了很多导师的信息,都他的评价都不错。人很和善,刚从国外做访问学者回来,纵向项目基金有很多,对学生不苛刻!跟导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周五的下午,过了很多年还记得很清楚,在他的办公室了,不大但不失整洁,导师笑容可掬又不失儒雅,说话很有气势但又不咄咄逼人,感觉特别的真诚,从专业和个人发展方面谈了很多。大四的毕业设计让我对他本人包括学术水平和责任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坚定了我保送读他研究生的决心!因为刚从国外读访问学者回来,学生比较少,全组加上我硕士博士生一共才6个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课题,资金相当充裕,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研究。同时,正因为人少,导师可以兼顾到每一个人,每周都会安排时间开组会共同交流,也会和每个人个别交流,除了学术沟通,更多的是生活上的交流,可以谈个人思想国际形势,气氛很轻松愉悦,感觉即像导师又像兄长的那种关怀!每个月都会出去全组聚餐一次,尽可能抽时间带我们外出旅游,课题组更有家的那种温情!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可以有多种选择,我最想去的是高中当老师,当时周围的人包括我的家人朋友几乎都是反对态度。只有他是坚定的支持我,我当时问过他,选择高中工作是不是给他丢脸了,他态度很明确,无论在哪只要做出一番成绩那就是成功者,不是只有做科学家才为人敬仰,中学小学老师同样为人尊敬!现在,几乎每年都要回去几次,谈心吃饭喝茶,师生情意一点没有淡漠,更多的是朋友那种海阔天空的聊天,谁有什么需求都会倾尽全力去帮忙!学术导师,亦是人生导师,亦师亦友感觉挺好!

楚留香

研究生导师是怎么选择学生?你被你的导师“坑”过吗?为什么?

研究生导师是怎么选择学生?你被你的导师“坑”过吗?为什么?我虽然没被导师坑过。但和我一起读研的两个同学算是是被坑惨了。我至今不懂,到底是导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我认识一个女同学三年换了三个导师,一个男同学虽然没换导师,也被坑的够呛。一、选导师我读研那会有两种选导师的方式。一是双选。这是大部分同学读研选择导师的方式。眼缘真的很重要,能在一起度过三年确实是靠缘分的。还有一种方式。二是抓阄。这个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戏,但我确实遇到了。因为双选的时候,导师对自己的学生不满意,学生也对自己的导师不满意。既然互相都不满意,那行吧。抓阄,抓到谁那就是谁。有意见也没有用,这样反而还公平一些。我觉得这样确实很公平,提前谁都不知道,选谁那就算谁。要不然都不满意什么时候才能选好导师。这样下来效果还不错,除了个别有问题的,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例子一:言归正传。先说说三年换三个导师那个女同学吧。研一的时候,选好导师。这个女同学的导师刚博士毕业三年,刚好评上副教授和硕导。她是他导师的第一届学生,可以说是开山大弟子。导师也是第一次带学生,比较上心,每次见面都会给她一些书单,让她读书写笔记,两周谈一次话。这个女同学估计是比较懒吧,她导师也时常让她下去调研,各种事情也多。所以读书的时间不多,更别说做笔记了。这样一次两次交不上,导师也怒了,学生也累,最后不欢而散。这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错。研二期间,自从那次不欢而散之后。这为女同学就打报告换导师。最终如愿以偿,换到了新的导师。这个导师就没有那么多事了。应该轻松一点了吧。可是又一次事件,搞的不愉快了。这个学生的导师带本科生的课程,因为临近期末,她导师带的课比较多。就让她帮忙给算本科生卷子的成绩,她自己也不细心。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填错,本科学生告到了教务处,该导师毫不犹豫的出卖了自己的学生,说自己并不知情。这,我当时听到了也很懵逼啊。最后,因为有隔阂了,又一次不欢而散。研三期间,果然开学又换导师了。而且在研二导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导师被炒鱿鱼了。对的,她导师被她单方面炒了。我不作过多的评论。又一次,而且还是在写硕士毕业论文的关键时刻,她炒了她导师的鱿鱼。新换的导师是兼职导师,她自己也是一学期见不了一两次,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坑谁了。这读个研究生,可谓是命途多舛。例子二:这个是优秀的烦恼吧。这个男同学的学术能力很强,在研二的时候就发表本科学报将近10篇,还不算一篇北大核心。都是他自己写的,没有咨询过导师。因为导师很忙,每次给她发过去,都是半个月不见回复。所以他也不问了,自己写自己发。原本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在硕士论文开题的时候,他导师就是不给她签字让开题,你想啊,导师不签字谁敢给开题。导师的问题是,发这么多论文为什么不带她,为什么不给她说。就这个问题一直压着不给开题,还拉黑该学生的微信和电话,这是真事。我亲身经历,这才是坑学生啊。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

天爵

为什么我的研究生导师不给我推荐工作呢?

导师能不能推荐自己的硕士/博士就业,肯定是可以的,而且成功率比较好。但是能否让导师推荐,就得看学生各显神通啦,尤其是年毕业四五个硕士生,不可能也不会每个都给推荐不错的工作。预祝每个研究生都能遇到一个好导师呢!毕业时的喜悦小西来聊一聊,如何"配合"导师给自己推荐合适的工作呢?首先,和研究生本地求职认可度高、有优势类似,导师的人际圈关系同样集中在工作院校或所在城市。在你入学读研期间就可以和导师沟通,日后想留在该城市工作,性格好的导师在平时学术交流中会"提前留意"一些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有部分其他单位工作的朋友会给导师打招呼,请求帮忙推荐一些学生来工作呢。其次,"推荐"意味着"人情"付出,导师也没想过学生推荐工作后的回报,但是研究生读研、读博期间起码"做事做人"让导师认可。之前,小西单位一个同事(导师)将自己学生推荐到某地一所研究所工作,可是这个学生在去单位不到1个月后就选择离职,理由是地方偏且工作太枯燥,之后还在开会时被推荐单位领导告诉该导师的,场面可想而知。哪怕是觉得工作不满意,选择离开,也可以告知下给推荐的导师,而不是"尴尬"。其实,也有幸福烦扰的学生,自己想去其他单位,而导师非要推荐另一所单位的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小西建议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导师,而且不能"拖"。否则,容易让导师觉得这个学生"好高骛远"呢。导师当然,若是不幸成为那个不受导师欢迎的研究生,在看到同门被推荐到不错的工作单位,除了"埋怨"之外,其实也可以寻找下自身是否有不足。就算进入工作岗位,同样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找一切机会来提升自己是非常关键和有必要的。很多时候,导师推荐自己的学生去了某个单位,也会持续关注或给予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博士毕业生,如帮忙看看"基金本子"、项目/课题分个子课题、在读期间数据毕业后撰写论文署名问题等。也许导师最终收获的是被推荐单位领导的一句:"你推荐过来的学生真的很棒,肯吃苦够努力,你培养的真的太好啦!……"。因此,被推荐工作后记得努力喔!

用也

研究生导师更喜欢招男生?女生表示很慌……

21考研初试已过去半个多月了,很多童鞋都在紧张准备复试中,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小仙女们在询问大星说,现在研究生导师是不是更喜欢招男生?在复试阶段会不会受到“性别歧视”?在备战复试这个关键时刻,大星觉得还是有必要跟大家来讨论一波这个话题,解决大家的一些疑惑~01上岸学长学姐的看法我们先来看看上岸的学长学姐们是如何看待此问题的:@小冲oi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女生就是不适合做研究、不能吃苦、不能做论文,仿佛已经是铁打的事实了,即便是女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却还是不被承认。不过我所接触的导师,他们从来没有这么认为过,都是对大家一视同仁,给予他们相同的机会和指导。有个导师曾对我说:以前对此确实有过疑虑,但从这些年的效果来看,女生甚至可以做到更好。@悟人生才这个肯定是存在的,因为每个专业需要的技能和人才是不一样的。我就拿工科而言,我们学校大部分老师确实是更喜欢男生的,招新生时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也都坦言过这点。就拿最直接的来说,实验室的饮水拎水工作需要有人做,仪器坏了需要有人修缮,实验物品搬运等杂活累活需要有人去完成,女生干不动呀!@皇子们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倒是更希望招女生,我带的神经外科的女学生,心灵手巧,做手术更细致专心些。有些同事也是有喜欢招男生的,不过截止目前我所遇到的女生大多很踏实努力,而男生很多都因为各种问题不好好实习,毕业成问题。@日摆五天我的研究生导师,生物类的,曾带过30多个研究生,整体上看,男生占大多数吧,主要因为男生能野外工作、能干体力活。不过导师也开玩笑说过,一般不会只招男生,因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无奈理工科的女生实在不多,想挑也挑不着啊~@黑夜明说实话,中国真正搞学术的女性不多,很多半途而废结婚生子了,看看那些杰青、长江学者、院士,男女比例都有差距。我有个学姐在研二结束的时候,已经怀孕,硕士还没有读完,就回去生娃了。后来还是在导师的帮助下,才顺利毕业。02复试性别“歧视”真的存在?由以上过来人的表述中可见,导师更喜欢招男生这个说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总的来说,男女生都有各自的优势。男生优势——(1)一些实验室经常会需要干一些力气活,各种仪器、装置、瓶瓶罐罐等,女生体力上不占优势;(2)男生抗压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熬夜加点、外出单独行动不需要太操心,甚至导师进行批评时,也不用顾虑太多,男生自尊心这块还是较坚挺的;(3)男生将来更可能走科研读博的道路,因为在博士群体中,男女差异明显。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可知,2018年,女硕士研究生占比55%左右,但到了博士阶段,女生只剩下四成。毕竟很多导师都是希望学生将来能继承自己的衣钵,走科研之路,特别是相关理工科专业,女生招的比例小(这些专业女生占比本来就少)。当然,肯定也有很多导师喜欢女研究生,如果女研究生的学术素质与心理素质都兼具的情况下,特别是社科类的专业,其更受偏好——(1)女生相对来说普遍在语言天赋方面更有优势,英语、日语、俄语等水平更突出,这是导师所注重的,因为他得需要你帮他翻译各种外国文献;(2)女性特有的人格特征跟某些专业很契合,比如像细腻、有爱心、耐心这些特点跟教师这个专业贴合无比,美术专业女生相对男生会更有美感欣赏能力等;(3)女生细致认真、敏感、沟通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帮助自己在与导师沟通、合作课题方面展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女生读博比例即使不大,但如今国家更倾向于培养专硕实践性人才,不是很需要读博(学硕偏向读博、科研、学术)。教育部公布去年曾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已占比60.4%。因此,读博这块的“影响”,由于专硕的扩招会对此稀释很多。此外,近年来女生录取比例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女生考研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2019年女性硕士招生人数为44.7万人,占比55.1%。并且,这还是在男生考研人数占比略高于女生的基础上。研招网曾在2019年3月调剂期间,做了一期11993人次的调查,发现在考研大军性别分布上,男生占比55%左右(虽然并不是特别精准,但具有很大参考价值)。由此可见,考研女生不被导师待见这种传言是多么站不住脚。当然,我们这里不否认有些理工科专业,有些领域,由于特殊性是更需要男生,也不否认存在某些老师出于个人偏好就喜欢招男生。但我们要清楚一点的是导师招人主要还是看能力和心性,看是否给他带来帮助,就和企业招人一样,看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性别关系并不是那么大。还有,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少数例子就习惯性地对其他人统一打上标签,网上的经验以及学长学姐的建议,也可能有其局限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网上最常见的就是说女生读研期间,有时会受不了强大的压力爱哭,关于这点,大星的两位学姐就曾表示过,自己确实因为压力太大偷偷哭过,但哭完后照样扛着压力把任务干得很出色,导师也很欣赏。因此,“爱哭”的女生并不是全都没有读研的勇气和抗压能力,只是有些人这样偏以为罢了。总之,大家的能力和成绩是最强的背书,导师绝不会因为性别而拒绝一个能给他带来巨大帮助的学生,要放宽心,好好准备复试,大星这里等待大家上岸的佳音!

晚唱

考研拟录取后,如何有效沟通联系自己的导师?

考研拟录取后,大部分院校会要求考生填报《导师意向选择表》,列出第一志愿导师、第二志愿导师,然后根据导师的意向选择进行研究生挑选。各个学校的分配流程会有不小差异,学术大牛都有优先选择权,肯定是之前就优先选择10月份就确定的推免生。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研究生导师分配完成后,大部分会主动联系学生,如主动告知"未来3年我就是你的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XX,暑期可以提前来团队熟悉研究工作。同时,注意关注某些学者发表的文章,找找感觉等。"。也有部分研究生的导师是随机分配的,即没有导师主动挑选,学院最终分配给有招生缺额的导师。导师如何主动联系导师,提前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呢?首先,看团队氛围和导师性格。如小西和我所在的团队,每年都会主动联系确定进入课题组的研究生,将其拉入我们团队的大群。对于本校学生会安排其提前参加每周的组会,提前熟悉研究内容和团队成员;同城其他院校的学生,会要求其参加课题组每月的户外活动,如10公里跑步、爬山、骑行、羽毛球赛等。出发点是便于他们和其他团队学生沟通,便于9月份入学后更好的融入团队。遇到部分性格较冷的导师,也许一个电话都没有,在9月开学后才会联系你。甚至是整个研一有课程的阶段都不主动联系你,在研一暑假才会安排你进入团队开始实验或课题。导师见面会其次,之前复试时应该会有组建考生自己的群,在群内询问下其他考生的具体导师情况。若是就自己没有导师联系,可电话询问之前负责复试工作的研究生秘书,核实清楚自己的最终分配导师,不一定是你《导师意向选择表》中填报的。记得和秘书要下导师的号码,已经是他的学生,电话沟通更方便和直接。和导师电话沟通下自己的安排,如往届生可主动要求提前进入团队开展工作,应届生也可选择暑期提前过去。前提是导师能够安排是住宿,部分团队会安排暑期提前来校的学生住宿,报销住宿和车票/机票。同时,希望导师推荐一个师姐、师兄的联系方式,方便拉你进群或沟通一些具体的课题组安排呢。主动找导师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展在研究生拟录取后,除准备好调档函和政审表后,后期还主动核实档案是否已经送达录取院校。同时,2019年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要求都有明显提升,前天评审的4本硕士学位论文(外校送过来盲审),有1个"不同意答辩"、1个"修改后答辩"、2个"同意答辩"。研究生已拟录取的关键时刻,一定不要对自己本科生毕业论文放松,配合自己的指导老师提升质量非常有必要!最后,近些年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信任感较低,往往问题就是出在缺乏沟通交流。在导师比较忙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更为主动些呢!加油!

乐天派

研究生:什么样的导师最适合我?导师:我到底想要什么的研究生?

什么样的导师适合我?1、学术指导。(1)放养态度。有的老师对学生是放养态度,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是无法指导的。这种观点往好了说,是传统的教育观,唯上才与下愚不可教,前者不用教、无师自通,后者教不会、破鼓不响。往坏了说,就是不负责任。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尤其是985、211类高校),一般而言,不笨。而且,很多人也是抱着做学术的态度来的,但若是乱读书、读书不得法,会浪费很多时间,最后很难坚持下去。这时候就需要导师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导,让其事半功倍;也需要导师凭借自己的学术眼光,帮助他们制定学术规划,助其长远发展。但是不管怎么说,放养,虽然弊端很多,却远胜于瞎指挥。 (2)干预态度。能够因材施教、指导得法,那么学生的成长会是十分迅速的。老一代学人,国外一流高校中的老师们,对学生的关怀和指导都是很到位的。这种指导除了宏观的读书法、研究法,还包括文辞层面。虽然事无巨细的指导十分困难,但宏观指导和纠偏是十分必要的。不过,也会出现的反面情况是,老师看似很负责,但是方式方法不对。若是导师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不根据学生的既有积累和学术兴趣,盲目指定论文选题,且朝令夕改,让学生短时间内换三四个题目,那么学生必然疲于应付、无所适从。这是极不负责的培养态度。这种做法,根本不尊重学术规律,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术兴趣。虽说有的学生是很懒的,积累也是不足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每个学生都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师生要互相尊重。学生的懒惰和一味迎合,老师的放任放养和捏得太紧,都是不尊重。 这也是套路2、教师的为人。若有以下几点,要谨慎:(1)压榨时间。时间压榨包括经常派一些与学术无关的杂活、杂事,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一直认为,在时间面前,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的时间并不比学生更珍贵。没有年轻时的惜时如金,就不会有壮年时期的时间即金钱。因而,教师对学生的时间压榨,是一种隐形腐败和抢劫。(2)压榨金钱。有的老师,还会在金钱上压榨学生,经常让学生垫付各种款项,吃饭之类的也要学生付钱。过生日、过节会暗示或要求学生请客或送礼,这更是腐败。(3)心理挤压。有的老师会对自己的学生恶语相向,将学生视为家臣奴才,任意调遣使用,培养上不用心,但是骂起学生无用来,比谁都有水平,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4)干预日常。有的老师会要求自己的学生随叫随到,不允许自己的学生谈恋爱,干预其日常交际和闲暇时间的安排,过年回家的时间都可能由导师一手安排。(5)骚扰学生。女同学尤其要注意这一点,防火防盗防师兄,更要防色狼。做老师的,要爱学生,但不要爱上学生,更不要诱惑学生。看学界桃色事件,轻则晚节不保,重则性命堪忧。(6)成果侵占。这里的情况比较多样。比如,学生代写,即学生写老师署名;学生做研究和写作,导师未深入指导、做出观点上的贡献,甚至根本未指导,与学生一起署名发表,甚至署名一作;集体编写书籍,学生名字只在后记里一笔带过;课程论文、硕博士论文被洗稿发表等等。我个人认为,对于上述情况,尤其是第3、5条中的情况,一旦发生,千万不要退让、委曲求全。退一步往往不是海阔天空,而是进退维谷。这里有两个选择:一则,留证,举报,更换导师;二则,若实在无法解决,退学,曝光。导师选什么样的研究生?批判和挑战精神太、太、太重要了!通常的好孩子们都太听话了,尤其是女生。学生总听导师的,导师又听谁的?真正做老师的,没有不希望学生比自己更强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最低要求是在自己的课题上超过导师,让导师听自己的。我喜欢学生告诉我“老师我有不同的见解”。有个姑娘,含着眼泪告诉我“老师,我一定要读您的博士,我要学新的知识,我一定会努力……”“我没有新的知识教给你,倒是希望从你那里学些新的知识”。“努力学习对小朋友很重要,对博士来说,有效学习才重要”。一个让我悲伤的事实:50%以上找我读博士的学生,女生比例更高,理由是要当高校老师。博士,据我的理解,不是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也许教育部这么定义。不喜欢科研,不享受科研,不为之哭为之笑为之痴为之傻,为何念博士?念博士要4年,最美好的年华,女孩子常常因此耽误婚嫁,就为了一块敲门砖?还不如做好美容去嫁人呢。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在快速、不断地发展。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问题,有大量的不公平。但整体的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有能力、肯干的人,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包括金钱、包括社会地位、包括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我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工程界做,工程界很实际,会不会做项目,一试即知。有一些学生每年都会联系,看着他们一年一年的进步,真是很高兴。时间花在哪儿,是看得见的。

绿荫岛

朋友聊我研究生导师的黑料,要不要附和几句呢?

之前,也有人疑问过为什么喊自己的导师是"老板",如参与导师项目,获得部分补贴,类似于"雇佣关系"。其实,小西觉得"单一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想要成为"科研合作者"的意愿更强烈些,而这是博士后享有的待遇。也许,正在试行的"导师组制"会带来一些正面的改变。朋友聚会聊天遇到你的同学/朋友和你爆料自己导师导师的"黑料"时,作为导师,也是研究生过来的,建议把握一个原则:只听不说,切记附和!为什呢?不止你的同学,你们导师名下几个同门之间聚会聊天时,同样会"数落"或"八卦"自己导师各种让人不能接受的"奇葩行为",如夜里3点给你发邮件、5点给你电话、周末喊你去聊实验设计、不乐意出费用让你送样出去检测等。就算你有心不聊,可是听几句之后会发现,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吧。有个注意点是可以聊导师的各种行为,但是不要"骂人"喔。也许,本校的几个姐妹或室友推免或考研后进入不同的团队,彼此之间难免有个比较,除了自己的科研进展或小论文发表快慢外,聊得最多的就是导师了吧。比如,我的导师不给我修改小论文,而室友的导师一个字一个字的给修改润色。研究生聚会也许他从自己导师处听说了你导师之前培养学生的一些事情,如故意为难学生且让学生延期、让学生拿快递或开车等杂事等。这些事情的确不合理合规,小西之前也说过,作为研究生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导师也没那么无聊给你"小鞋穿",毕竟团队报账、打卡记录等事情每一届总有部分研究生乐意做,而他们也没有读博的意愿。当然,也不算说,你做了这些"团队日常管理事务",导师就另眼相看。聊这些事情,参合几句没有问题,如你可以说你某个师兄的确给导师拿过快递或出去有时候做过驾驶员开车等。但是,一旦聊到师德师风问题,尤其是捕风捉影的桃色新闻,切记参与进去或者附和几句,如"我也发现他们好像不正常呢。"。的确,部分研究生读着读着就成了"师母",小西也无法说谁对谁错,也许当事2个人都觉得没错呢。但是,往往这些事情除非当事人中一个主动去检举,否则很难有石锤。一旦你参与其中附和几句,也许过几天全学院都知道,"某某导师的学生看到导师和某某如何",而且传播的越发有模有样,同时这些传闻的来源都指向你。你的导师脸上无光的同时,作为他的学生,你同样成为了一个"笑话"。团队活动最后,小西想说听别人说导师几句黑料,自己和人埋怨几句导师的行径都没问题的。信不信,不少博士毕业几年后,自己都是导师啦,遇到同门之间聚会依然会聊到自己导师当时如何"故意刁难"自己,算是导师之间的一段佳话呢。当然,若是你的同学或朋友聊到你倒是的黑料过于失真,且你对导师认可度不错,也可以及时给予纠正,甚至是怒斥呢。

断肠花

一位研究生导师的“难言之隐”,你也有这样的焦虑吗?

笔者按:网上将研究生导师群体妖魔化,对读研也有诸多误解。其实,读研并非你用学费去交换一张文凭。导师自始至终,都有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本文(作者为本人——马臻)反映了研究生导师的心声(焦虑),并向研究生们呼吁——认真读研、顺利毕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好好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焦虑研究生三心二意我最怕遇到这样的研究生:刚进校时习惯于像本科生那样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开展科研之后经常请假,晚上和周末不来实验室;不会做实验,不会写论文,两手一摊把皮球踢给导师;一旦发表“够毕业”的期刊论文,就提出外出实习,不及时写毕业论文……要知道,如今严峻的现实是:研究生9月进校,第一学年要上课,第三学年要找工作,4月初就要交毕业论文。在两年半时间内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还要发出符合毕业要求的SCI论文,写出毕业论文,并找到好工作,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近几年,我们系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毕不了业或者拿不到学位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能不焦虑吗?也许有人会说:“学生毕不了业是学生的事情,不需要导师负责。他们吃到苦头,自然会长记性。”但其实,带研究生并不像带本科教学实验,学生过来做实验,老师就挣到了“工分”,无论学生做得怎样,老师都不用负责的。至少我作为一名导师,有巨大的责任感,希望研究生能有正常的学业进展。我不希望他们平时不努力,到毕业前夕两手一摊或者威胁跳楼,也不希望他们毕业时因为没有发出SCI论文而没有学位证,导致找到的工作也“黄”了。另一方面,由于招生名额紧张、课题组人手有限,我希望招的研究生有用,而不是去做和课题组整体任务(科研)无关的事情。招了一个学生过来,他一会儿提出外出实习,一会儿说要复习雅思,科研进展也不理想,我能高兴吗?就好比你在银行工作,你对经理说想出国深造,想利用上班时间复习托福、GRE,经理会答应吗?焦虑拿不到科研项目我不喜欢研究生干和学业无关的事,还在于导师有巨大的生存压力。研究生不会带着科研经费进课题组,用自己的钱做科研。学校也不会给导师提供配套经费。相反,导师需要给研究生提供做科研所需的场地、仪器、试剂、耗材、测试费,还要给研究生发科研补助(哪怕研一学生还在上课、研三学生忙于找工作),向学校交博士生培养费,甚至给研究生发论文奖励。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刚进校的教师有启动经费,但启动经费有限,往往很快就花完了。为了让课题组正常运转下去,老师就得不停地申请科研项目。即便是老教师也得申请,否则就只能教课、做行政工作,没钱做实验了。申请科研项目很辛苦,竞争也非常激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命中率只有20%~25%。为此,我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在寒假里每天七八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构思项目申请书,写得“简直快吐了”。但问题是,项目评审人不但要看项目申请书写得好不好,还要看这个课题组有没有好的资质和成果记录。因此,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也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我需要带领研究生不断地做实验、出结果、发论文。即使申请到了某个科研项目,也不能停歇,因为项目需要成功地结题,老师也需要新的科研成果来申请下一个项目。前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只有15%能用来给学生发科研补助,即一个资助额度80万元的项目,只有12万元能发给研究生,这只能维持课题组6名研究生一年半的“生计”。捉襟见肘时,我甚至瞒着妻子,拿出部分工资和年终奖发给学生。有时,我还得不畏旅途劳顿,外出参加评审、作讲座,把挣来的钱发给学生。老师的生存压力还在于,系里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把计算出来的“工分”和排名告知每一位老师。无形中,老师在系里的“地位”和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发表多少论文密切相关。在我们系里,有些老师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研究生努力做实验,论文源源不断出来,项目经费根本不愁。面对这样的生存压力和同事之间的比较,我再看到自己的学生把做科研当儿戏,你说我急不急?焦虑自己事情多、时间紧不明真相的人总以为老师每星期上两三门课很轻松。但其实,老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往往早上一打开电脑,就收到好几个电子邮件——学术期刊编辑邀请审稿,系领导催着整理文书,学生发过来论文稿,系办工作人员让填写各种表格……还要上课、备课、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写论文、参加各种会议、做各种杂事……就以一个典型的工作日为例,2016年2月26日,我从早到晚依次做了几件事:1)审一篇《催化学报》稿;2)改小林的硕士论文;3)与小王讨论;4)修改一篇《科技导报》稿件;5)改小崔的硕士论文;6)审另外一篇《催化学报》稿;7)备课。干每一件事,都必须开足马力,才不会耽误下一项内容。很多时候,我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干完活,人已经精疲力竭。要上好一门课,也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刚开始上一门课,需要看十多本通用教材和参考书,设计全套课件(PPT),汇编辅助学习资料,还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备课的时间往往几倍于上课的时间。最忙的时候,我一个学期上三门课,中午下了课,在办公室啃个馒头就继续备课。工作已经够忙的了,家庭、生活上的事情就更使人焦虑了。周一到周五,我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在接送小孩、上下班上。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我经常是下午把小孩送回家,又开车去学校赶工。周末,我把小孩送进英语班、跳舞班之后,就坐在培训机构的门口读书看报。许多周末,我开车送妻女去岳母家,再开车回办公室加班,直到她们吃过晚饭再去接她们回家。我只是个凡人,生活中已自顾不暇。如果学生平时不努力,该交实验报告却不及时交给我,该写论文却不写,到递交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前几天突然塞过来一篇不堪卒读的毕业论文,我能不抓狂吗?我只希望学生能认真读研、顺利毕业“我不是‘周扒皮’。我既不强求你留下来跟我读博士,也不指望靠你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读研究生就要像读研究生的样子!”在一次研究生新生和导师见面会上,我发出一声呐喊。这些话既隐晦地透露出我的焦虑,又宣示了理念——我就是希望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心无旁骛地完成课程学习、文献调研、做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简而言之,就是“认真读研,顺利毕业”。为此,我做了“恶人”。有学生提出每星期抽3~4天外出实习,我断然拒绝。有个两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想在进校后的第一年复习托福、GRE,我也不答应,我让她先把课上好,把实验做好。我还要求研究生未雨绸缪,在毕业前一年半就开始写毕业论文。对此,他们一度很不理解,觉得我太严格了。但其实,我这么要求学生,是在内外局势都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优解”。确保他们能顺利毕业之后,我才准许他们在研二升研三的暑假参加实习,读研三时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找工作、见习。而他们的一些同学在交毕业论文前夕挑灯夜战,有些人还因为发不出论文、论文盲审没有通过而毕不了业。2011年至今,我独立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7名,和别的老师联合指导博士生2名。我指导的研究生共1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想进高校的,博士毕业后直接进了上海高校当讲师。想出国的,在我的力荐下去了世界前十几名的大学。想去企业的,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上市集团公司和家喻户晓的外资企业。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有了一种宽慰感。但很快,新一轮的焦虑和奋斗又开始了……本文来源科学网博客,作者马臻老师

解心释神

一位研究生导师的“难言之隐”,你也有这样的焦虑吗?

笔者按:网上将研究生导师群体妖魔化,对读研也有诸多误解。其实,读研并非你用学费去交换一张文凭。导师自始至终,都有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本文(作者为本人——马臻)反映了研究生导师的心声(焦虑),并向研究生们呼吁——认真读研、顺利毕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好好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焦虑研究生三心二意我最怕遇到这样的研究生:刚进校时习惯于像本科生那样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开展科研之后经常请假,晚上和周末不来实验室;不会做实验,不会写论文,两手一摊把皮球踢给导师;一旦发表“够毕业”的期刊论文,就提出外出实习,不及时写毕业论文……要知道,如今严峻的现实是:研究生9月进校,第一学年要上课,第三学年要找工作,4月初就要交毕业论文。在两年半时间内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还要发出符合毕业要求的SCI论文,写出毕业论文,并找到好工作,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近几年,我们系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毕不了业或者拿不到学位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能不焦虑吗?也许有人会说:“学生毕不了业是学生的事情,不需要导师负责。他们吃到苦头,自然会长记性。”但其实,带研究生并不像带本科教学实验,学生过来做实验,老师就挣到了“工分”,无论学生做得怎样,老师都不用负责的。至少我作为一名导师,有巨大的责任感,希望研究生能有正常的学业进展。我不希望他们平时不努力,到毕业前夕两手一摊或者威胁跳楼,也不希望他们毕业时因为没有发出SCI论文而没有学位证,导致找到的工作也“黄”了。另一方面,由于招生名额紧张、课题组人手有限,我希望招的研究生有用,而不是去做和课题组整体任务(科研)无关的事情。招了一个学生过来,他一会儿提出外出实习,一会儿说要复习雅思,科研进展也不理想,我能高兴吗?就好比你在银行工作,你对经理说想出国深造,想利用上班时间复习托福、GRE,经理会答应吗?焦虑拿不到科研项目我不喜欢研究生干和学业无关的事,还在于导师有巨大的生存压力。研究生不会带着科研经费进课题组,用自己的钱做科研。学校也不会给导师提供配套经费。相反,导师需要给研究生提供做科研所需的场地、仪器、试剂、耗材、测试费,还要给研究生发科研补助(哪怕研一学生还在上课、研三学生忙于找工作),向学校交博士生培养费,甚至给研究生发论文奖励。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刚进校的教师有启动经费,但启动经费有限,往往很快就花完了。为了让课题组正常运转下去,老师就得不停地申请科研项目。即便是老教师也得申请,否则就只能教课、做行政工作,没钱做实验了。申请科研项目很辛苦,竞争也非常激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命中率只有20%~25%。为此,我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在寒假里每天七八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构思项目申请书,写得“简直快吐了”。但问题是,项目评审人不但要看项目申请书写得好不好,还要看这个课题组有没有好的资质和成果记录。因此,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也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我需要带领研究生不断地做实验、出结果、发论文。即使申请到了某个科研项目,也不能停歇,因为项目需要成功地结题,老师也需要新的科研成果来申请下一个项目。前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只有15%能用来给学生发科研补助,即一个资助额度80万元的项目,只有12万元能发给研究生,这只能维持课题组6名研究生一年半的“生计”。捉襟见肘时,我甚至瞒着妻子,拿出部分工资和年终奖发给学生。有时,我还得不畏旅途劳顿,外出参加评审、作讲座,把挣来的钱发给学生。老师的生存压力还在于,系里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把计算出来的“工分”和排名告知每一位老师。无形中,老师在系里的“地位”和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发表多少论文密切相关。在我们系里,有些老师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研究生努力做实验,论文源源不断出来,项目经费根本不愁。面对这样的生存压力和同事之间的比较,我再看到自己的学生把做科研当儿戏,你说我急不急?焦虑自己事情多、时间紧不明真相的人总以为老师每星期上两三门课很轻松。但其实,老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往往早上一打开电脑,就收到好几个电子邮件——学术期刊编辑邀请审稿,系领导催着整理文书,学生发过来论文稿,系办工作人员让填写各种表格……还要上课、备课、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写论文、参加各种会议、做各种杂事……就以一个典型的工作日为例,2016年2月26日,我从早到晚依次做了几件事:1)审一篇《催化学报》稿;2)改小林的硕士论文;3)与小王讨论;4)修改一篇《科技导报》稿件;5)改小崔的硕士论文;6)审另外一篇《催化学报》稿;7)备课。干每一件事,都必须开足马力,才不会耽误下一项内容。很多时候,我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干完活,人已经精疲力竭。要上好一门课,也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刚开始上一门课,需要看十多本通用教材和参考书,设计全套课件(PPT),汇编辅助学习资料,还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备课的时间往往几倍于上课的时间。最忙的时候,我一个学期上三门课,中午下了课,在办公室啃个馒头就继续备课。工作已经够忙的了,家庭、生活上的事情就更使人焦虑了。周一到周五,我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在接送小孩、上下班上。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我经常是下午把小孩送回家,又开车去学校赶工。周末,我把小孩送进英语班、跳舞班之后,就坐在培训机构的门口读书看报。许多周末,我开车送妻女去岳母家,再开车回办公室加班,直到她们吃过晚饭再去接她们回家。我只是个凡人,生活中已自顾不暇。如果学生平时不努力,该交实验报告却不及时交给我,该写论文却不写,到递交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前几天突然塞过来一篇不堪卒读的毕业论文,我能不抓狂吗?我只希望学生能认真读研、顺利毕业“我不是‘周扒皮’。我既不强求你留下来跟我读博士,也不指望靠你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读研究生就要像读研究生的样子!”在一次研究生新生和导师见面会上,我发出一声呐喊。这些话既隐晦地透露出我的焦虑,又宣示了理念——我就是希望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心无旁骛地完成课程学习、文献调研、做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简而言之,就是“认真读研,顺利毕业”。为此,我做了“恶人”。有学生提出每星期抽3~4天外出实习,我断然拒绝。有个两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想在进校后的第一年复习托福、GRE,我也不答应,我让她先把课上好,把实验做好。我还要求研究生未雨绸缪,在毕业前一年半就开始写毕业论文。对此,他们一度很不理解,觉得我太严格了。但其实,我这么要求学生,是在内外局势都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优解”。确保他们能顺利毕业之后,我才准许他们在研二升研三的暑假参加实习,读研三时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找工作、见习。而他们的一些同学在交毕业论文前夕挑灯夜战,有些人还因为发不出论文、论文盲审没有通过而毕不了业。2011年至今,我独立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7名,和别的老师联合指导博士生2名。我指导的研究生共1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想进高校的,博士毕业后直接进了上海高校当讲师。想出国的,在我的力荐下去了世界前十几名的大学。想去企业的,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上市集团公司和家喻户晓的外资企业。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有了一种宽慰感。但很快,新一轮的焦虑和奋斗又开始了……本文来源科学网博客,作者马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