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转眼,大学毕业,已十年女子不来

转眼,大学毕业,已十年

今年高考前夕,带着一帮小孩儿拼命复习时,突然想到,今年是大学毕业之后十周年了,至少应该写点啥来纪念一下。这么想着,就盘算着应该写点啥,然后就是不断地拖延,一直到现在才终于下笔。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唯一悟出的道理,就是,无论一个人如何清醒,目标如何明确,信心如何坚定,在他前方的道路始终是不可预知的,人也是种是盲目的。后来有了点感悟,脑子多少开窍了一点,想想这些年来的遭遇,尤其是近十年,也许这种想法真的是对的。记得十年前,大学毕业前夕,我把自己在大学四年写过的所有的东西都整理成册,然后去打印店打印装订,还起了个名字,叫什么《人在旅途》,还有模有样地放上一张作者照片(也就是我本人),再写一篇《寂帆十年》的开篇文章,讲述从2000年上初中开始一直到2010年大学毕业这十年并不光辉但也并非暗淡的旅程。后来,一个朋友看了这篇文章,说怪不得我的学生佩服我,那篇文章里尽吹牛去了。后来,那个册子去哪儿了我都忘了,好像印了好几册,送了几个人,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什么印象。反正,我不想再看当时的任何东西了,具体我忘了些什么了,好像真的一切都是在吹牛——一无所有的我,只剩下吹牛了——到现在好像收敛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会吹牛。也就是那一年,我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那应该是我前十年所有功课的一个非常完美的总结,在我看完,那是我一生当中的巅峰时刻——后来的经历证明,确实是巅峰,再也回不去的巅峰。2006年高考结束,尤其是知道自己高考分数之后,我以为我这一辈子都只能在石家庄混了,没想到我随便填的一个二本小师范——杭州师范学院——录取了我,把我带到了杭州,然后鬼使神差地决定考研还考上了浙大,让一个河北农村的穷小子有机会到知名学府转一圈,真的算得上是上帝眷顾恩宠了!进浙大读书之前,我有三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回老家,而是选择打工。那是我人生之中第一次全职工作,虽然只有三个月。那三个月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个是我住的不足6平米的出租屋,大夏天的凉席比空气还烫;一个是在杭城骑行,只要在骑车,我就能感觉到杭州与我同呼吸共命运,我彻彻底底爱上了杭州;另一个,就是我确定我一定是非常适合做老师的,我就职于一家培训机构,三个月只休息过一天,从一开始老板对我不甚了解,到后来认为我是个“宝库”。如果说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我的理想是做个老师,那三个月就是对我职业理想的一次确认——这个理想并非空谈。然后就进了浙大。第一天我就失望了,浙大,尤其是西溪校区,硬件设施还是挺艰苦的,尤其是跟杭师大比起来。好像就是在当天,跟导师陆老师吃饭,她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来浙大,就是来吃苦的。陆老师说的这句话,一点都不错。我在浙大两年半的时间,真的是没有多少甜果子吃。导师对我的要求很高,而我却是个不怎么开窍的人。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人,相对于同学,我都差了一大截。我记得我每次见陆老师都非常害怕,生怕她会因为我没有好好读书而批评我,而我却是也每次都灰头土脸地回来。后来,经过慢慢了解之后,陆老师对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也知道我是个能读书的人,但一来我的智力水平就那么点,二来我还想准备北大博士的考试,毕业论文一塌糊涂,最后不得不在她的帮助下重新写,延期了半年才顺利毕业。直到现在我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陆老师,我可能读不了那么多书,也写不出那么漂亮的论文来。那一年是2012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是北大博士落榜,直到现在我都还在吹牛说,当年我差点上北大。实际上复试那天,我的表现非常糟糕,老师问我啥我都不知道,就算老师真的一开始想要我的,到那会儿也不会再考虑我了,何况人家本来就已经有了其他人选了。那年下半年,我经历了人生当中第一次生离死别——父亲去世了。我觉得我的整个原生家庭包括现在我自己的家庭,都是深受父亲影响的,而当时,在父亲的葬礼上,我一直都难以让自己伤心,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出殡之前的几个小时,突然之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我开始流泪,接着嚎啕不止,然后再也停不下来了。一直到第二年,我参加了“亲密之旅”的活动,我才慢慢从悲伤中缓过来。回杭州之后,除了着手毕业论文的提交和答辩,我开始找工作。我一直都知道,我这辈子最适合做的职业就是教师。所以,我一方面考教资,另一方面关注公立学校的招聘。正当我踌躇满志地把自己的简历投递出去,一个巨大的打击让我头脑终于清醒了过来:公立学校需要的是本硕专业一致的毕业生,我不符合要求! 那是我整个职业生涯的起点,或者说一连串打击的起点。那天下午,下着小雨,当接受简历的大姐姐看着我的简历,然后平静地跟我说我不符合要求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浙江大学的学历也就那么回事儿啊!后来,我到一个名为“初阳书院”的机构工作,在那里有20个月的时间。那份工作我十分喜欢,也寄托了我一些模糊而不切实际的梦想,我曾经以为我回在那里干一辈子,谁能想到我突然之间就辞职,而且非常干脆地就走了。后来跟很多刚参加工作的人聊天,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原以为第一份工作会有多么心仪,以为会有多少大的作为,谁知道还没怎么开始,就要不尴不尬地结束了。当然,人总是要有那么几次辞职的,而且每次辞职总能带来新的经历和成长。从初阳书院辞职,我经历了人生当中第一次真正的社会意义上的成长。那一年是2014年,那一年特别神奇。那一年决定了我的最主要的兴趣爱好,职业领域,还有我的婚姻。那一年年初我决定锻炼减肥,之前多少次决心都只是个笑话,但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就坚持下来了,而且真的瘦了一大圈,从一个矮胖子变成一个矮瘦子。跑步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一直坚持到了现在。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个老师,他经历非常丰富,最吸引我的,就是他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电影。跟他认识之后,我鼓足勇气买了kindle,看了更多的书,也看了更多的电影。我的三大爱好除了跑步不是跟他学的,读书和电影都是受他的影响。因为他,我从学校出来之后,依然保持下来了我的读书的习惯。 也就是那一年,我接触到了艺术生文化课,在朋友的引荐下,走进了这一行业,直到现在我还在从事这个。我觉得很奇妙,做这一行业就是对我之前最大的嘲讽。在“初阳书院”,我一直都觉得应试教育是个极其坑人的制度,我是真的相信那家书院可以带来教育的革命的。后来我才发现我是多么幼稚,而且真的发现所谓应试教育,其实真的是利国利民也利己利人的好制度。最重要的是,我能够从事教师这行,我能最大显著地感到职业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尤其是想到多少年来有多少学生在我的教导后考进了大学,那种骄傲和成就感,不言而喻。就是在那一年,我认识了我的夫人。那真的是很奇妙的经历,我们两个不在同一个城市,一个杭州,一个武汉,然后就那么认识了。我是铁定要留在杭州的,以外的选择一定不会考虑的。这么大的决心刚下不久,就认识了她。然后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去了武汉,追她娶他跟她生孩子。我去武汉的时候,她连我的女朋友都不是,我就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打包去了武汉。可能就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吧,到最后我终于赢得了她,也被她的家人所接受。其实,当时去不去武汉,我还是挺犹豫的。留在杭州,即使再多半年的时间,我可能就能摆脱债务缠身的窘况,但可能因此就失去了一个女孩子。真去了武汉,工作没着落,住所没着落,甚至人家女孩子未必答应跟你在一起,风险也不是那么小的。但我还是决定去了,一生当中,能够这么疯狂的机会还是不多的,尤其是对我这种唯唯诺诺优柔寡断的人来说。我多少次跟夫人吹过牛,我告诉她,从杭州到武汉,从仅有好感到娶到她,这是我这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了,恐怕全天下也不会有几个人能够有我这般勇气和信心。我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个真的可以吹一辈子的,讲给自己的儿女听,他们也会佩服我的。当然,吹牛谁不会啊!无论如何,能够娶到她,除了上帝的无比恩宠之外,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了。我们结婚时,我不仅没有存款,还有不少外债。我们婚礼当天,没有婚宴,也没收礼金,牧师证婚结束,也就各回各家了。那是2016年。2015年去武汉,第二年结婚。正好是最近十年最中间的两年,好巧!婚后三个月,夫人怀孕,第二年哲哲出生。那两年应该是我人生之中最重要的转折了,从光棍到丈夫,转眼再到父亲,每一次转折都在提醒我,压力啊承受得了不?确实有点承受不了的,在武汉近三年,我的工作就没怎么稳定过。不是我不想稳定,而是真的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开始在一家租车公司干,我连驾照都没有,对车一窍不通,怎么可能干好!最后,在我看不上人家,人家也看不上我的情况之下,终被扫地出门。后来我还在一家广告公司干过,因为我太顾家,不熬夜不加班,很器重我的老板原本想让我成为事业狂,最后也只能放弃。就连我最喜欢的教师工作,也没有什么起色,甚至我工作的那家机构差点倒闭。失魂落魄,加上孩子出生带来的压力,我那段时间郁闷到了极点。有一天,我打开网易云,随便听着音乐,突然李宗盛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跳了出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睡不着,我在怀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我不得不承认,我还在小学时就听过的这首歌,过了将近20年才第一次听懂了。我以为那是对自由的向往与期待,实际上是对生活的呐喊和无助。就是那年,我决定,无论如何我也要重新杀回杭州来。其实这个想法一直都有,毕竟在武汉,除了跟夫人在一起,其他的几乎都是不顺。既然我来武汉的目的也不是其他,就是来娶她,那达到目的了,也很难在这里有什么发展,那回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夫人很难答应,她的家人也很难答应。她不止一次地拒绝过我的想法,我也很多次因为她的各种形式的隐晦拒绝而伤心失望。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在所有矛盾合在一起全部爆发之后,她终于妥协了。我们之前也早有约定,孩子出生之后,她来全职带娃,我来赚钱养家。既然如此,她也就要以我的职业和决定为主了。我真的要感谢她的家人,我以为她们会反对,但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抗议就接受了。我相信他们并非没有意见,但她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决定。也因此我明白,如果不能让夫人幸福,那我就辜负了全天下人。转眼我们来杭州接近三年了,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当初的决定总归还是正确的,我们在杭州的生活基本上稳定了下来,甚至我们还生了二胎,有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公主,甚至我还学会了开车。要知道,在此之前,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几万块的自行车,甭管环球还是环村,去旅行。然后,因为孩子的出现,我竟然学车了,而且还学会了!除了没钱买房之外,其他的都还说得过去,至少我们一直都充满了希望。能够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的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祝福。当下的一切都未必圆满,但我知道,作为蒙上帝恩宠的我和我的全家,我们的未来必定美好。漫无目的地说了这么多,好像就是在记流水账。说起来,时间似乎就是跟流水一样,清澈而飘渺地就这么过去了。未来还会遇到什么事情我真的不知道,生活的盲目性恰恰给了我们很多意外和惊喜,我没有做好准备迎接什么,但我学会了去清醒坚定地与这种盲目共存。

玫瑰园

我的理想是去读浙大,如果你考得上,我就和你谈恋爱

1.冬天是一个他别感伤的季节,杭州街道两边的树叶一片片变黄,然后打着旋儿坠落。这个时候我要送小炮回老家,很多人都在劝小炮不要回老家,从大学到研究生,你在这座城市待了整整7年,你熟悉每一条街道,知道那个商场衣服最便宜,哪儿有好吃的,有一群认识了七年的朋友。最主要的是,学校为她提供了留在大学当老师的机会,可是小炮毅然决然地因为一个人而放弃一座城。送完小炮以后我们几个人坐在大巴上彼此沉默各有心事,但都是对小炮的不舍。我记得从我们3个人合租以后,小炮每天扯着嗓子喊我们起床,她学习压力一大,就拽着我跑步,宿舍三人,个个都被小炮训练成了标准体重。热心肠的她,总会带两三个学妹给我认识,想让我有一个家。我们3个人在这座城市一待就是3年多,3年换了无数份的工作,丢失了很多朋友,但我们3个还在同一屋檐下,一起疯,一起闹,渐渐成了家人,谁也离不开谁。可是有一天,小炮深夜归来将熟睡中的我叫醒,说带了烧烤想和我们喝几杯。那天晚上喝酒一杯倒的小炮醉醺醺地胡言乱语,哭着喊着说:“我和男朋友分手了,我不想待在杭州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小炮有一个认识了10多年的男朋友,原来小炮一直深爱着他。2.小炮高中的时候就暗恋那个谈吉他会唱歌的学长老高,她觉得弹吉他的老高浑身都散发着光芒。后来她总是制造各种巧合和老高偶遇,送瓶矿泉水,递条毛巾,织一条围巾……总之,总是变着法儿地给老高送礼物,送着送着老高心里一软,对着小炮认真地说:“我的理想是去读浙大,如果你考的上,我就和你谈恋爱。”和很多烂俗小说一样,老高顺利地考上了浙大,小炮含着眼泪送老高去车站,并许诺她一定会考上浙大。后来,小炮拼了命地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可是呢,她并没有考入浙大,哭哭啼啼地选择了一所杭州的二本院校,她抹了抹眼泪安慰自己:“至少能跟学长在同一座城市了。”两个人在杭州见面,小炮哭花了她精心画了1个多小时的妆,老高在一旁默默地递着纸巾,小炮哭得更伤心了,因为老高说过考到一个学校才能谈恋爱。老高摸着边哭边咳嗽小炮的头说:“我可不想我未来的女朋友天天哭花妆,那我得多没面子啊。”小炮愣了一下,随后扑到了老高的怀里,把鼻涕和眼泪都抹了老高一怀,老高在一旁憨憨地笑。两个人在一起后,老高真的没有再让小炮哭过,什么事儿都让着小炮,小炮呢被宠成了一个公主。两个人计划着等老高考上了研究生,他们就结婚。彼时的小炮大二,老高准备考研要认真复习,两个人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老高一个月都没有来找她,小炮着急地去找老高得知老高退学了。她坐了20几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去老高家,老高的父母冷冰冰地跟她说儿子出国了,小炮又坐着火车哭哭啼啼地回到了杭州。她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浙大的研究生,身边的追求者众多,但她一个都看不上眼。她相信,有一天老高会回来,会来杭州找她,可是等了三年,没有等到老高,连一封信都没有等到。等老高的这三年,闺蜜已经结婚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父母身体越来越差,小炮一做梦就梦到父母突然离世……她一边等着老高,一边承受着各种压力。终于在父亲因病住院这一天整个人崩溃了,她不想再等了。3.她对这座曾经幻想过要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子的城市失望了,因为没有老高,这座城市只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因为没有老高,她出门看到曾经和老高一起的风景,会特别地想老高,所以,她要离开这里,是丢盔卸甲地逃离,也是一种放下过去的解脱。听过小炮故事的人,有人说小炮太傻,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浪费了7年的青春;又人说老高是个好人,他根本不爱这个姑娘,他的许诺只是为了激励小炮;也有人骂老高渣,不爱小炮还给她希望……可是在爱情里我们不都是这样当局者迷吗?你只知道,你特别爱ta想要给ta你的一切,你从来没有想过未来的某一天你们可能会分手。有很多人会像小炮一样,因为爱一个人,想要留在一座城市,也有人,因为要忘记一个人,拼了命地逃离一座城。不管你是哪一种,我都希望你能放下过去,好好生活,因为不管你怎么等,怎么难过,有些人,有些事儿,是真的回不来了。你能做的就是像小炮一样,重新开始,在新的生活中慢慢地忘掉那个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开始你全新的人生。不要因为一段失败的恋爱而不相信爱情,不要因为一个过去的人,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你要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你要相信,你会遇到一个深爱你的人。本文来源于《呱呱情感君》原创作品,喜欢小编的文章请关注我,欢迎大家的吐槽评论很喜欢你们哦!你们的阅读是我前进的动力!

陈确

人民日报丨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跟着袁隆平,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精神,踏着稻浪,奋力向前——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⑤)▲胡忠孝(左)和同事一起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资料图片核心阅读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尽管今年已经90岁高龄,袁隆平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在位于湖南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杂交水稻中心”)的办公室,他带领研究团队又把目光瞄准了新的杂交水稻亩产世界纪录。在袁隆平的这支研究团队中,不乏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他们为亿万中国农民育良种,要让中国人的饭碗永远装上中国粮。不久前,我们来到杂交水稻中心,探访这群年轻人工作、生活的日常。下田“水稻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位于长沙马坡岭的杂交水稻中心大院里,有一块七八分地的试验田。紧挨着试验田,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子,是袁隆平的家。从家里推开窗户,稻田里的一切尽收眼底。很多新来的研究生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都是在这块稻田边,有时他双手叉腰站着一动不动,像是在思考什么;有时他弯下腰拨弄着稻穗,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前几年,还经常有人看到80多岁的袁隆平亲自下田。今年,试验田又种上了新宝贝——第三代杂交水稻。90岁的袁隆平又兴奋起来,一天要到田里看三四回。连带他的栽培师李建武也忙个不停。说起李建武,在杂交水稻中心几乎无人不识。虽然今年只有34岁,李建武却已在袁隆平身边种了10年水稻,如今专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杂交水稻亩产屡破纪录立下不小功劳。李建武被袁隆平赏识,还有一段在杂交水稻中心广为流传的故事。2009年春,大四即将毕业的李建武正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习,恰好赶上袁隆平来查看稻田。在田间,一块长势出众的稻田吸引了袁隆平的注意,他立即问身边人这块田是谁种的,大家便把李建武推了出来。看着眼前晒得黝黑的李建武,袁隆平还以为是个种田经验丰富的农民,寒暄了几句,方知他是湖南农业大学大四学生。这让袁隆平很惊喜:原来还有这么肯下田、肯钻研种植技术的大学生。他又接连问了一连串水稻栽培方面的专业问题,李建武都对答如流,让袁隆平连连称赞。大四毕业,李建武被破格招录为杂交水稻中心的研究人员——这在几乎清一色博士的杂交水稻中心,简直就是传奇。“袁老师经常说,水稻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李建武说,对于专攻栽培技术的自己来说更是如此,“下田就跟吃饭一样频繁,夏秋在湖南的基地种田,冬春在三亚的南繁基地种田。一年365天,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在田里。”然而,与一般农民可根据经验种田的情形不同,李建武面对的是每年几百个新品种,没有种植经验可循,且不同品种特性不一,种植方法也不同,“就好比带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照料”,他必须把品种的特性一一研究清楚,一边种植一边摸索播种期、肥料用量等参数,将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发挥出来。有时,为了检验品种的适应性,还要把一个品种种到不同气候区域。在验证超优千号(湘两优900)的适应性时,李建武曾经把这个品种从海南三亚一路向北种到了河北邯郸,种遍了大半个中国,一路种下来,全国各地水稻种植区的日照天数、光照条件、海拔高度、容易得什么病虫害都了然于胸。栽培技术,最终要用来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也因此,李建武与农民打交道最多,在他的微信通讯录里,大部分都是水稻种植户。然而,由于一些杂交水稻品种的种植方法与传统水稻相差较大,要让农民改变几十年形成的种植习惯并不容易。2013年,李建武在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的试验田基地搞“Y两优900”杂交水稻产量攻关,这是一个新品种,与传统水稻相比,肥料用量要高出很多。第一次去做指导时,李建武把种子和相配给的肥料都分发给了农户,并讲解了种植要点。然而,由于与传统种植经验相差较大,再加上李建武还是个“毛头小子”,农户们怎么也不肯按他说的去种,还偷偷把肥料藏起来种菜。眼见着效果出不来,李建武索性在当地住了下来,自己也种一块田,与当地农民搞起竞赛。到了收割时,李建武种的水稻比当地农民种的亩产高出两三百公斤,农户们一下子就信服了……育种“搞水稻育种的都是雕塑艺术家,每粒种子都要精雕细刻”与我们见面前,胡忠孝特意洗了澡:刚下田回来怕身上有味儿。如果不经人介绍,很难想象站在眼前的这个皮肤晒得黝黑、身形干瘦的人是出生于1982年的杂交水稻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副主编。胡忠孝现在在杂交水稻中心干着两份工作,一方面做杂交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育种研究,一方面为《杂交水稻》期刊编审稿件。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看稿子,看到六七点钟,天差不多亮了,就背上挎包下田。白天下田,晚上编稿,是他雷打不动的生活节奏。“我的理想就是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种子。”胡忠孝说,“这是为我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是为中国的几亿农民。”胡忠孝出生在湖南郴州莽山山区的农村,“从小家里就靠山里几亩稻田过活,那里自然条件不好,农民很辛苦。”胡忠孝说,山区里引水灌溉很不方便,经常要半夜沿着水渠查看水情,防止被别人半道截留。高考那一年,有一次他夜里跟着父亲去“守水”,父亲忽然叹息道,“要是有一种不用浇这么多水、又高产又好吃的水稻该多好。”父亲的这句话让他一直记到现在。在当年高考填志愿时,原本想学航空航天的他毅然在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本来儿时的理想是‘上天’,没想到变成了‘下地’。”回想起当时的选择,胡忠孝表示,他从来没有后悔过。育种,是杂交水稻研究的核心,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选育出符合目标性状的种子,不仅考验着育种工作者的知识和经验,更极大地考验耐心。“从设计育种方案,到成果最终被认定,可能需要五六年甚至十来年时间,周期非常漫长。”胡忠孝说,同时,培育一个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不仅要考虑产量,还要考虑抗病性、适应性、米质口感等诸多要素,一个因素没兼顾到,都得隔年从头再来,“每一步都要迈得扎扎实实”。“我一直觉得,搞水稻育种的都是雕塑艺术家,育种,就要精雕细刻。产量不好,就在产量上雕琢,米质不好,就在米质上雕琢。育种的过程,就是将一个毛坯雕琢成艺术品的过程。”胡忠孝说,因此,搞育种研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即便是下苗插秧的环节,有时候需要成百上千个品种一起种,每个品种都有编号,一旦一个秧苗插错位置了,后面的就会跟着全错,整个试验就报废了。国庆假期是水稻收获的重要节点,每年这个时候,胡忠孝都很少休息。今年国庆,他与一位同事来到云南高黎贡山附近的试验田收种子,高原气候多变,来的当天还晴空万里,半夜却突然下起了雨,一直下到第二天上午10点,雨一停,胡忠孝就和同事冲进田里抢收。当时,5亩试验田里种了400个品种,每个品种100株水稻,每一株上的稻穗长势也不同,为了试验需要,胡忠孝和同事需要一穗一穗地收割,并做好标记,整理归档。在又冷又湿的高原上,胡忠孝和同事两人弯着腰整整忙碌了2天,才完成抢收……前些年,每逢过年回家,胡忠孝都要带些自己最新培育的种子免费送给老家人种,“一方面看看种子在山区表现如何,一方面也为乡亲们带点成果回去。”胡忠孝说。如今,村子里种水稻的人越来越少,胡忠孝正琢磨着培育出一种更高效、更节俭的稻种,“让水稻种植不用投入那么多劳动力,也不用那么多肥料、药物,减少种植污染,还乡村一片绿水青山。”“袁老有一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那也是我的梦想。”胡忠孝说,“中国的农民养活着14亿人口,我们有责任替帮助中国的农民做点事,做袁老梦想的践行者。”丰产“质和量可以并行,量是基础。我们只有储备了超高产技术,才能备不时之需”袁隆平对高产有着近乎执拗的追求。尽管如今第三代杂交水稻已突破亩产1000公斤大关,他仍不满足。今年6月,杂交水稻中心的大院里又挂出了袁隆平亲笔签名的《科研任务告示》,提出三大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冲刺每公顷18吨(亩产1200公斤)产量。高产水稻,涉及方方面面的研究,围绕高产目标,如今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杂交水稻的抗病性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在杂交水稻中心,80后杂交水稻中心副研究员邢俊杰和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都是研究稻瘟病的好手。一片片玻璃培养皿里,棕黑色的菌株正在培养基上生长。这些看着差不多的菌株,在38岁的邢俊杰和他带领的研发团队眼中,却截然不同。“引发稻瘟病的真菌,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常常呈现不同的遗传背景。我们想尽可能多地收集湖南境内的稻瘟病菌株,将其分门别类,明确各地区有效抗性基因,从而指导品种合理布局;同时开展稻瘟病抗性室内评价研究,以实现对水稻新品种抗性的快速鉴定。”邢俊杰说。2012年,邢俊杰开始了湖南省稻瘟病菌研究工作,这对于当时刚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他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稻瘟病菌研究设施基本没有,菌株的样本也一份都没有。”邢俊杰说,为此,他“厚着脸皮”给湖南省内各地的植保站挨个打电话,请求他们帮忙留意收集菌株样本。就这样,2012年以来,邢俊杰的团队已经收集了湖南省各地菌株3000多份。未来,这个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菌株数据库,将成为更加深入地研究稻瘟病的重要基础。“人们都知道杂交水稻高产,但影响高产的基因到底是什么?这需要用分子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直接为育种服务的偏应用研究相比,今年35岁的吕启明副研究员的研究更为基础,“育种实践总比基础研究跑得快,但其背后机理并未完全弄清楚。我们希望能够从根源上解释清楚为什么杂交水稻有优势,并找到杂种优势的某些因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育种实践。”“比如,现在育种工作者做杂交水稻配组,常常要配上万个组合,工作量非常大。”吕启明说,而假如在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中找到影响高产的共同因子,然后建立模型,“育种工作者今后就可以大大减少配组,提高效率。”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口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米质研究因此也成了杂交水稻热门研究课题。今年32岁的助理研究员柏斌,做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米质,首先要搞清楚影响米质的因素、指标。”柏斌说,为此,每新出一批品种,他都要对稻米的长度、重量、透明度、晶体结构、直链淀粉比等数十项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指导田间选育。如今,高产又优质的杂交水稻良种逐步推向市场,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欢迎。在过去的几十年,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未来,杂交水稻研究该向何处走?近年来,也曾有人质疑,杂交水稻研究是否还要对高产孜孜以求,是否更应重质而非量?“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吴俊对袁隆平的高产情结有自己的理解,“把水稻的各个方面性状都做到极致。这是应有的态度。质和量可以并行,量是基础。我们只有储备了超高产技术,才能备不时之需。这也是袁隆平院士坚持追求超高产目标的原因。”“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袁隆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他的感染下,我们都愿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望者。”吴俊说,“我们的目标很朴素,也很重要。那就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永远要装上中国粮。”(李昌禹 孙超)

狸御殿

小小说:相当副科长并不容易啊

我是985院校的毕业生,虽然是顶尖的学历,但好院校里也有不好的专业,也有像我这样不好的学生。但我从不气馁,也从不放弃,我对那些被世界五百强企业收编的天之骄子说,我要报考公务员,那才是我的理想。对于一个985的学生来说,考公务员就是小菜一碟,我没用多大功夫便进入到这个四线城市的一家局机关,接下来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局里面我最年轻,是机关的小小字辈。不过大家见面时,对我这个985的高材生还是另眼相看的,说我有知识有才干,前途无量。一听这话,我心里十分受用,有一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感觉。我似乎感到,一个叫前途的东西,在我面前闪着炫目的光芒。什么叫前途?钓鱼的找到一处鱼窝子,那就是有前途。开企业的产品得到所有客户认可,那就是有前途。当记者的曝光出大内幕,那就是有前途。足球运动员能参加莫斯科世界杯,那就是有前途。农民当上村长、工人当上厂长、商人当上董事长,军人当上连长......这些就是有前途。而在机关工作,谋得一官半职就是有前途。在机关,最小的官是副科长,不跨上副科长这个台阶,那就意味着一辈子当小卒,与官职无缘了,也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所以,一个年轻人一到机关,奋斗的第一步就是弄个副科长当当,这就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我的前途。经多人指点,我明白了,在机关工作要想弄个一官半职,工作干好了那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非关键,更重要的是有人缘,特别是同领导处好关系。我们老科长常常对我说,一个好汉十人帮,没有大家的支持,你永远不会成功。我觉得老科长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学校里都带来的书呆子陋习,主动出击,全面培养自己的公关能力。闲暇时不再是死读书,而是经常到各科室套近乎。小张是大学毕业,我主动和他攀谈,发现他和我一样爱好踢球,什么皇马、欧冠、世界杯,我们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于是,我们俩立刻亲近了三分,一论年龄,他是师兄,我是师弟,以后就称兄道弟了。老李是机关的老科员了,虽然没有职务,但是资历很老,我主动与他拉家常。得知他的孙女和我新处的对象在一个幼儿园,我们马上有了共同语言,经常谈论一些有关幼儿园的话题,于是,两人很快成了知己了。王科长是很难接近的,每天办公室都关着门,无事没人敢去打扰,架子蛮大的。几次我想借着请示工作之机同他套近乎,他都表现出很冷淡很轻蔑的样子。我心里盘算,人家是科长一定是瞧不起咱的。但机会永远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在我听说王科长的小舅子是我的校友之后,立刻在微信里成立了校友群,没几天就把小舅子拉了进来。在我和小舅子喝了几顿大酒之后,王科长态度和以前就大不一样了。过年时,我和小舅子一同给王科长拜年,科长爱人主动留我们吃饭,这之后我和王科长的关系就渐渐地变“铁”了。对于每一个同事,我都十分恭敬。我知道,这关系到我的命运。在平时,我见到一个同事,就主动说话,笑容绝对灿烂,说话保证好听。特别是每次节假日过后第一天上班,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机关,逐科室向大家问好,有时问了第一遍不解渴,就再来一遍。时间长了,机关大多数人说我和气,懂礼貌,是一个有教养的好同志。为此,我感到很快乐,因为我离前途更近了。985毕业的人都是有着超常人的前瞻,从进了机关我就发现,前几年提拔人重视的是资历,我资历浅,自然欠火候。这几年已经开始重视学历,这一点我必须有所突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我便利用所有不套近乎的时间进修了研究生课程,虽然学习十分辛苦,但一想到自己的前途,就又浑身是劲。几易寒暑,我终于完成研究生学业,拿到了毕业证。经过几年的仔细观察和思考,我终于弄清楚一个事实:要想得到提拔,最为关键的是让领导对自己认可,最为关键的是让领导对自己认可,最为关键的是让领导对自己认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即便你满腹经纶,但那些都是虚的,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你再行可领导不说,那也是个零。我主动请缨,把局里最头疼的精准扶贫工作揽到身上,本来我就是个农村孩子,对村里的那些事儿门清。我本着:一腿勤,每周五天蹲在村子里;二嘴勤,每天都向局长汇报进度;三手勤,每周都写出书面材料呈递给局长;四送勤,每周回来捎上村子里的绿色养生土特产小鸡、山蘑、野菜等等,几个主要领导都要逐一送到。三年的时间,我变得黑瘦,头发经常干枯的像堆乱草,跟我当初走出农村上学时没什么分别。不过,我觉得值,局里拿了三年精准扶贫先进单位,局长也借此拿了三年的先进扶贫干部。我感觉为了自己的前途,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苦心人,天不负。就在前不久,我们局长终于答应提拔我当副科长,我高兴极了。我的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了,我幸福得快要发疯了。我想,现在我当上了副科长,以后就可以当科长、副局长、局长......等我当了那些长,哼哼,我也要住豪宅开豪车......不说了,有些话还是掖着藏着点好,想想都幸福死了。现在的我是心花怒放,因为,我的前程是一片光明的。

亲民

你为什么考研?考研党:第3个故事最有共鸣!

你考研了吗?你身边有同学在考研吗?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考研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考研似乎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新风尚。给你看几组近几年硕士研究生的报名人数的数据,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到考研的趋势在逐年攀升。你是什么时候考研的?你考研又是为了什么呢?来听听这4位朋友的故事吧我必须保持自己的战斗力,才能不被淘汰我决定考研,是在我大专毕业后的第五年。高考的失利,分数只能读三本或者大专,进了大专,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刚进去那会,非常不甘心,在学习上也总是比别人更努力,但,大专的学习氛围可想而知啊,慢慢的自己也就堕落了,放松了。毕业后,找了一个销售的工作,起点低,只能从基层开始做起。慢慢的做了管理,虽然业务能力强,但是因为学历的原因,总不被老板看好。我当时在的是一家集团企业,我的管理之路也就仅限于是中层管理了,做到经理就已经是极限了。每次管理层开会,老板总是会强调,“要提升我们管理层的水平,至少也得是本科、研究生起步。以后招聘的人在学历上要卡得严一些”确实,公司现在的招聘,即使是最底层的员工,也都要求是本科生,看着下面的人进来的学历都比自己高,包括自己老板的态度,我顿时感受到了危机。所有,我决定考研了,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现在的我每天的时间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很累,但也很充实。这个专业不考研,毕业就等于失业今年是我考研的的二战了,去年一边实习,一边备考,离上线还差了50多分。今年,我决定全身心的备考,时间上更加充裕,而且有了第一次的备考经验,我相信,今年一定没问题的!我为什么考研?开什么玩笑,学医的不考研,根本就没有出路。现在大医院的招聘,至少都是要求研究生起,甚至是博士生。只有名校的博士生,才能说自己在医院有竞争力,不然都是可能被刷下的。像我这种,如果本科毕业就出去工作,最多也就是能找到小诊所打杂的工作,根本没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你想想啊,医学多么的神圣,我们掌握的史病人的生命,怎么可能随便交给一个既没有实战经验又没有知识储备的刚毕业的学生呢?大学毕业了,但我还没有准备好大四学年开始的那一天,我就开始焦虑,我突然意识到,过完这一年我就不得不走向社会了。我必须得学会自己工作,自己独自处理生活起居的繁琐事项,必须承认自己已经成年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对于即将突如其来,我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内心抗拒。所以,我想到了考研,感觉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从大四的第一学年起,我拼命的复习,所有时间都用在考研的复习上,这是能让我缓一些进入社会的稻草,我得抓住他,必须抓住。我必须要圆我的名校梦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就不甘心!不甘心,读了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从小我的学习成绩就是拔尖的,我一直有一个名校梦,我的理想院校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翻译专业,但是高考的失利,只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所以从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要考研。大一我就开始打基础,平常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我目标明确,努力用功,所以大学一毕业我就如愿考进了我的理想院校,圆了自己的名校梦,算是给自己大学四年、自己的人生一个最好的交代。其实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而绝地考研的大家,我都觉得你们好棒!毕竟考研的苦不是一般人都能承受的。考研很累,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人生的经历,或许要站在生命的长河上看,才能知道这段经历最终的意义。好好享受他吧,经历过就不后悔。听完他们的故事,你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你又是为了什么考研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若化为物

从专科到浙大研究生:致敬我的那些年,致敬我无悔的青春

文:尹水一方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从专科考入全国排名靠前,而且是985和211双一流的重点大学,到底有多难?可以说不亚于上青天。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苦痛,除了自己,谁能体会。对于专科的我,能够考进浙大,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没有顽强的意志,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我记得,自从高考落榜以后我就对读书失去了信心,就随随便便的报了一个专科院校。当我想要考浙大的时候,是在看见新闻报道很多同龄人都被国外的大学录取。那时的我就在想,同样是人,别人可以的,我也一样可以。思考了近一个月,我决定考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换作现在的我绝对会觉得我当初的决定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专科考进浙大太难了。我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那时学校有专升本的名额,但是需要考试,而且通过考试的机率是0.6%。而我们那个班级就有近500人。专升本比高考还难。在准备专升本考试的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心里除了考试就是考试。连吃饭都在背相关的知识,心里是没有很大的信心,毕竟班上那么多人,我天资没有他们聪颖,只有比他们多付出努力。终于我以0.5分之差超越了我的竞争对手,进入了我梦寐以求的本科。但是浙江大学是不接受专升本的学生的,除非你特别优秀。当然,我在大学期间考了很多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基本上都是600多分,计算机二级证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我能够考的证书都考了。而且在毕业的那一年我还获得了全市的优秀毕业生称号。这所有的证书加起来都不够,因为这些含金量太低,无法进入浙江大学。但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有幸参与了科研活动,所在的团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这是我能够进入浙江大学的一个好的开端。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以后,我就在本科阶段准备考研。为了考研,我花了3年时间准备专升本,后面又花了2年时间准备浙江大学研究生的考试。因为我的英语基础好,在考研的时候考了80多分,超过了其他同学很多分。我以当时我们那个班排名第二的总成绩成功的跨过了浙江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从开始萌生考浙大的研究生到实现愿望,我花了5年时间。这五年,我日日夜夜都在为了进浙大而努力。我的大学基本上没有玩乐,我从21岁到26岁这个阶段都是在为了一个梦想而努力。我的很多同学,在休息的时候,我在看英语,背单词。当他们在打游戏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看专业的论文。当他们和恋人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我在自习室里面学习。其实我也想像他们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我不能因为眼前的舒适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我有梦想。每天早上,能够让我准时起床的不是闹铃而是考进浙大的决心。在准备考浙大之前,我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我没有把握能够考进浙大,唯一有的是一腔热血。我相信很多人会嘲笑,会讥讽,会说风凉话。但是,我做到了,我考进了浙大。我凭的是自己的努力与不甘于平凡的心。我用了5年的青春,我用了我大学最宝贵的一段时光,我不后悔。因为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如果当初我没有足够的毅力,我也走不到今天这种程度。如果当初我不花5年,我相信后面的50年我会在后悔与不甘中度过。虽然这五年走来,没有鲜花,没有鼓励,没有安慰,甚至充满了痛苦与枯燥。但是我依然感谢这五年的生活。这五年,我习惯了一个人默默的努力,这五年,我知道了寒门也可以出贵子。细细数来,这五年,我走过了别人10年的路,做了2个高三的题。人生的路,还很长,我相信我会变得越来越好。记得曾经有一次,看书看到吐了,头晕目眩,看什么都是书,那时候特别担心,我害怕自己就这样消沉下去,看了医生说我心理压力太大,要适当的疏导,放松。可是我怎么能够放松得下来,我必须不断的努力,不停的逼迫自己向前,不要停下。因为我怕,我怕我躺在安逸的温床上就此沉睡。一路走来很多人会说即使考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也没有用,因为你的第一学历是专科。可是,我想说,至少我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你还在原地止步不前。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梦想,就在前方。只要我们不停止向前的步伐,心中有梦,就可以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无敌。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致每一位奔跑在追梦路上的勇士们。

磨刀工

985研究生居然不做研究,你的理想呢?理想是奢侈品,当不了饭吃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名牌大学毕业的小闫,成绩优异、科研能力强,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大型国企的研究所工作。薪资水平、福利待遇都让周围人羡慕,虽然与成功人士不能比,但总可以过一个安稳的生活。可毕业后,小闫却再也没有做科研,没兴趣?还是没能力?虽然在研究所,但平时真正的科研很少,反而走行政管理路线。周围人都无法理解,科研能力这么强,又是铭牌大学研究生,为什么不做研究呢?这也是小闫原来的理想啊!可小闫的回答:对现在的我来说,理想是奢侈品,当不了饭吃。小闫从最底层社会到今天,是一个真正的励志故事。没有任何人帮忙,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拼劲,从农村破败的小学,到今天的名牌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能体会和明白。小闫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劲,将来一定要挣足够多的钱,让父母家人过上好日子。曾经,小闫也有自己的梦想,小时候梦想当一个科学家;后来喜欢足球,梦想进入国家队;再后来喜欢音乐,梦想出自己的专辑。可是,长大以后才发现,以前的梦想就好像水中月、镜中花,如此不切实际,对于自己来说,最实际、最实用的是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即便上学时候喜欢做研究,即便研究生就已经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即便导师很看重自己,几次劝说自己读博士,可一切都无法改变小闫的想法----挣钱。与自己喜欢的研究比起来,能够挣到钱让自己买房子娶妻生子、孝顺家徒四壁的父母,才更重要。理想可以有,但也只能是理想。任何远大理想和抱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面前,一律一文不值。尤其是小闫这种出身一般、输不起的孩子,一切只能靠自己。我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我没有做科研,改走自己也不喜欢的行政路线。虽然做科研是我的理想,但也只能是藏在心里的理想,因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理想是奢侈品,当不了饭吃。小伙伴们,你们赞同小闫的做法吗?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恶恶从短

考研小妮子:给考研学子的话,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2020考研日记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倒计时249天在19考研这场属于290万考研学子的战役中,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成功上岸,被理想的学校录取了;但更多的人,没上岸,初试没过线,或是在复试被刷,最终都没能在这场考研的征程中,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而我是属于后者,与研究生这个身份无缘。考完研哭了,出成绩哭了,更多的悲伤的不是因为结果,而是因为自己。起初是无法接受很低的专业课分数,也无法接受自己半年的努力打了水漂,后来随着时间的沉淀,更多的是通过结果去反思自己,也明白自己其实还没有为考研这场战役全力以赴;所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在之前学习中的不足,渐渐也明白努力很重要,但选择同样很重要。19考研,终究已经成为过往,虽然没成功,但它却我人生中珍贵的经历;人生没有那么多的一帆风顺,更多的是在逆境中前行,相对于大学四年,其实过得最开心,最充实,最满足的也是这段考研的日子,它仿佛是我这么多年来认真用力活着的日子。这些放弃自己爱好,放弃娱乐,放弃电视剧的日子,也是摆脱庸庸碌碌,发现一天24小时竟然如此的短暂,也明白24小时也能高效去利用,明白时间的宝贵。考研教会了我去坚持,教会了我早起,教会了我大学四年都没搞懂的高数题,教会了我不再虚度年华,教会我勇敢为理想拼搏......考完研后的第一天,望着我的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资料,心里竟然是满满的不舍,甚至还想拿出真题在做几道,室友说我有自虐倾向,但是我知道这种感觉考研人才懂。不管怎么样,这段日子终究还是过去了,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了,我觉得我成长了就不算太失败,但是我还是会告诉自己:其实你也挺优秀的,因为我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临近毕业,看着很多同学找到了工作,有些同学考上了研。心里五味杂陈,总会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啊?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在放弃考研和二战两个选项中,我选择了二战。二战不丢人,但是心里却背负着一些压力,年纪也逐渐增大,由于一战的失败,心里对二战也没有太多的信心。也很明白考研是一种趋势,竞争也会越来越大,也明白经管考研是一群“神仙打架”,但,又怎么样呢?总不能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就不去追梦了呀!所以我不想放弃我的理想,不想一直活得很咸鱼,即使失败,也要做一条会翻身的咸鱼,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考研已经成为了我的心结,我害怕这件事情如果不做,多年以后,看见考研这两个字我会后悔,我会遗憾。所以放下我所有的顾虑,向上吧!勇敢的小妮子!20考研,我来了!@考研小妮子/编

狗男女

三天:做着一个心之所向的梦(文/雷露)

《三天》文/雷露(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昨天孩童的我摘星、逐浪、翱翔是我的梦寐以求河溪、秋千、蝈蝈是我的怡然自得遥望头顶的一片云天多少次想跳上看看那里的奇谈轶事、飞鸟神明还有那庄重的天清宫阙然后再把秋千和蝈蝈带走做着一个心之所向的梦咻,这得多美妙啊!今天成年的我摘星、逐浪、翱翔成为我的理想沃土河溪、秋千、蝈蝈成为我的昔年之甜流光、晚霞、弯月终年伴于身旁之侧对了,还有那一株曼陀罗分合有序,芬艳萦绕远方的大海不断催发我的脚步顺着方向,柔待灵感求索于山河大海之间遍迹于人潮人海之中明天远行的我雾散、虹彩,生机盎然朝阳轻抚我的脸颊我等着:它们住进我的心坎上就再也不走了!作者简介:雷露,字凌云,笔名:凌霄阁上,男,贵州毕节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95后青年作家,诗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专访嘉宾,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会员,曾以多种形式创作于各种文学杂志社与作家诗歌网,爱好艺术、音乐、文学等。

古城会

我的理想是当美国总统

MAKE ITHAPPEN记得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答。『假如我的理想是当一位美国总统,我该如何去做』这问题听起来,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回答却更让人眼前一亮。我会先学习总统应当具备的各种处事能力,我英语不好,那我先学习英语,四级六级,托福雅思。我口语不佳,那我先练口语,出口成章,侃侃而谈。我知识匮乏,那我先......总之,一步一步缩小差距。每一寸微弱的光芒,都闪烁着成功的希望。该做的都做了,即便最终没能当上总统。可彼时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那已是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了。因此何必思前想后,计较得失,寻求意义。大学校园里,毕业想找份好工作就得立马动身。毕业想考取研究生就得努力读书。总是在彷徨中徘徊,不如此时就上路。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去看未曾见过的美景。去尝未曾品味的美食。去见那些未曾谋面但值得遇见的人。与你分享生活点滴——这里不仅有诗有梦,更有远方——扫码关注『林说林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