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苍南出来的超牛医生!30岁成温医大最年轻硕导隆撒

苍南出来的超牛医生!30岁成温医大最年轻硕导

人物名片朱思品,1988年出生,温州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5+2本硕连读班班主任、讲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病理和实验医学系高级访问学者、亚太地区医学杂志编委。个人发表和参与发表的SCI论文达到38篇,总影响因子达200多分。申请45项发明专利,其中有9项已获批。周一晚上10点多,刚结束一天手术的朱思品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睡四小时左右,他又要起床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和挑战。这个他保持了近7年的节奏,让他完成了从科研小白到大咖的逆袭——大学前3年,不务正业的他忙着拍网剧,考各种与医学无关的证书;研究生面试,他只因一句话让导师钟情,科研小白走上开挂道路——7年间,个人发表和参与发表的SCI论文达到38篇,总影响因子达200多分,申请了45项发明专利。升博一个月,就达到了博士毕业条件,并在30岁那年成为温医大最年轻的硕士生导师。上月,他获得2019年骨科金手奖大赛浙江省脊柱组第一名和全国赛脊柱组第一名。医学生的前3年,他忙于拍网剧考证书在去外地读大学前,朱思品从没离开过苍南矾山的那个小镇。繁重的学习之余,朱思品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剧。“积累了不少处理人际关系的‘剧本知识’,却很少有实践。”朱思品笑着说,自己高中是属于比较闷的类型,很少说话,也没有什么能谈得来的朋友。本以为进入大学,生活会变得轻松、有趣,但父母给报的志愿却让朱思品有点泄气:医学生只是从一个高中毕业,来到另一个更苦的高中——“其他专业的同学都在那呼朋唤友、游山玩水,而我桌上只有厚厚的医学书籍,每一页都是考试范围。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我每天都在为转行做准备。”朱思品在3年中考出了会计证、主持人证、营养师证、心理咨询师证、计算机等级证书……把跟医学无关的证书几乎考了个遍。除了热衷于考证,朱思品还参加了各种选秀活动,希望能增加与社会的接触。在参加了一次影视选秀节目后,他开始参与网剧的拍摄。“你去优酷、土豆,还能搜到我拍的剧。”网剧的拍摄地点在上海,离朱思品就读的嘉兴医学院也就四十分钟的车程。在拍剧时,一手剧本一手医学书,朱思品没把成绩落下,还得过几次三等奖学金。面试时,这项能力让他获得导师青睐这种不务正业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大三下半学期,有导演劝他作出选择,朱思品才开始“醒悟”:自己并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资源,继续拍剧显然走不远,还是好好读书才是正道。静下心来正经读了两年多的书,朱思品决定回温。当时摆在他前面的有3条路:进市级公立医院当医生,考公务员,读研。“都闯入了面试阶段。”朱思品最后选择了读研,当时他的成绩达到了370多分,超出了清华分数线60多分。朱思品选择的是时任温医大附二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专家徐华梓教授。虽然笔试成绩在20多个考生中排名第一,但是朱思品心中没有底:第一轮面试,他带过去的一堆证书,被徐华梓推到了一边,并向他提了几个问题:有没有做过科研?(没有,大学5年,没进过实验室没进过图书馆。)英语成绩怎么样?(6级,456分。)“英语不是太好啊。”朱思品忐忑地走出面试教室。在复试阶段,导师的问题将涉及专业问题。于是,朱思品找来了上下两册加起来十几厘米厚的《骨科学》,在一个月里不但看完还背了下来。而命运也在这时候悄然改变。复试时,朱思品抽到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有关骨折分型的问题。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朱思品的回答超过了标准答案的两种。看着手中的答案,徐华梓教授提醒:标准答案提示是两种。“不,有三种。”朱思品没有犹豫:在《骨科学》的第3章第二章节第114页右下角有提及。翻开书,与朱思品说的一般无二。在成为徐华梓教授的研究生后一段时间,徐华梓告诉了选择朱思品的几大原因:身高183厘米,外形比较帅,符合骨科医生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你是在面试中,第一个敢反驳我的学生。”在徐华梓看来,质疑权威的能力是做科研必须的品质。因此,即使朱思品从没进过实验室,他还是被赋予了重任:去申请一项国家自然基金。从科研小白到200多分的总影响因子要申请基金,首先必须学会做实验。这对一个从没进过实验室的科研小白来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朱思品被派到温医大药学院,跟师兄师姐们学习。但是一开始,师兄师姐都不愿意朱思品跟学。有一次,朱思品请求一位师姐在她做实验的时候通知他,允许他在旁边打杂,或者就看一看她的操作也好。师姐口中虽然答应了,但一直等到实验结束,朱思品也没接到师姐的电话。“他们怕我不会操作,污染了他们可能培养了大半年的组织。”从那之后,朱思品每天一大早就蹲在实验室的机子面前,守株待兔。只要有师兄师姐过来做实验,就跟在边上,观察他们的操作、手法,并记录。“至于要点,没有人告诉我,只有自己上手去做了,错了才知道。”很快,朱思品就能上手自己操作,并将一些经验和心得记录在本子上,如组织浸泡多少时间、试剂要调到什么浓度、各种配比是多少……现在,朱思品的实验笔记也成为师弟师妹和学生们争相复印的秘籍。根据他的秘籍,即使是本科生也能很快上手做实验,节省了不少摸索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二阶段,朱思品一篇有关脊髓损伤的研究论文发表在SCI杂志上,影响因子达到了5分多。这意味着他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让他成功“跳级”直接转博。一个月后,他的另一篇文章在SCI杂志发表,影响因子达到了6分多。这个分数意味着他达到了博士毕业的条件(博士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在国际顶级SCI杂志上发表一篇影响因子在3分的文章)。2015年,还在读博的朱思品去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病理和实验医学系,跟着原新西兰骨科协会主席、西澳大学终身教授徐家科学习。在西澳大学,朱思品继续保持着研究生时代保持的作息——每天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两三点,一天的睡眠只保证三四个小时。“只要让我一个人安静地待上一两分钟,即使站着也能马上睡着。”而正是凭着这股拼劲,7年时间里,曾经的科研小白朱思品共主持或参加了10个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涉及脊髓损伤、骨修复、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个人发表和参与发表的SCI论文达到38篇,总影响因子达200多分。申请45项发明专利,其中有9项已获批。和前辈的脊柱外科医生一样,朱思品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治疗,让瘫痪病人站起来。30岁成为温医大最年轻硕导2016年8月,拒绝了留澳深造的邀请,朱思品回到了温州。在这里,有更适合年轻人放开手脚去打拼的平台,有他的亲人、老师,还有期待将科研转化为临床技术的家乡父老。2017年7月,博士毕业的朱思品进入温医大附二院脊柱外科,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为了尽快掌握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朱思品多次前往澳大利亚、美国、上海学习先进的手术与诊疗技术,并多次作为附二医青年医生代表参加全国医师竞赛、全国脊柱外科诊疗大赛、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学术大会等,并多次获得全国大赛及省级大赛金奖、优胜奖。并在上月,获得2019年骨科金手奖大赛浙江省脊柱组第一名、中国区半决赛第二名和全国赛脊柱组第一名。这也是对他这2年临床技能的肯定。2018年入职仅一年的朱思品,成为温医大史上最年轻的硕士生导师。目前,已完成两届硕士生招生工作。作为临床医学5+3本硕连读班级班主任、学院最年轻的科研指导导师、学院最年轻的创新创业优秀导师,2017年,朱思品带队获得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带领的本科生树立了自主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现场褒奖。由于在教学上的成绩,今年,朱思品还获得了温医大本科教学贡献奖。在朱思品看来,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更为重要。“在我这里,有两种毕业方式。”朱思品说,一种是傻瓜式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老师教你的,学生也只会老师教的内容,只会发一些简单的文章做简单的科研,但是不会创新。而聪明的毕业,则是离开老师之后,学生会自己思考,知道怎么去做科研怎么去创新。“因为老师的技术、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总是会落伍的,如果学生只重复老师的技术和研究,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原标题《苍南出来的超牛医生!30岁成温医大最年轻硕导》,原作者 何群芳。编辑 张亦盈)

人吓人

牛!28个导师团队65名优秀导师结对57名本科生 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本科生导师敦聘仪式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本科生导师敦聘仪式在生物医药科研大楼报告厅拉开帷幕,来自温医大7个学院及多所附属医院的教师与医生组成的28个导师团队正式加盟阿尔伯塔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此次阿尔伯塔学院聘任的28个导师团共65名优秀导师,可谓阵容强大,群星璀璨:团队中有2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38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85%的导师拥有海外经历。这是阿尔伯塔学院继聘请来自全国的包括16名院士在内的顶尖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天团”之后又一人才培养创新的重大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说,学院集结优秀的教师与医生,携手开拓“临床+基础”医学专业精英教育新模式,是为了让学院更加有底气、更加有信心为同学们创造“卓越创新、包容互鉴、大医精诚”的医学体验,是为了努力塑造同学们的品格、品行、品味,成为“关键领域”“紧缺领域”和“交叉学科”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阿尔伯塔学院中方院长宋伟宏介绍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由来。他说,学院团队研究了哈佛、牛津、普林斯顿、剑桥等8所世界名校及清华、北大等5所国内起步较早的一流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度,认真剖析其运行模式、核心内容、师生定位、考核评估体系等12个环节,结合高教改革态势、医疗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师资资源、学生课程设置,提出了“三维三阶”的培养模式,即导师在五年间需承担“生活导师、学业导师、人生导师”三种角色,在博雅通识阶段,为学生提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进行学科基础培养;在教学导修阶段,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在独立研究阶段,开启专业科研生涯。据了解,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于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由温州医科大学与世界百强名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设立,本科首批招生57人。作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最全面的项目,也是全国首个聚焦临床医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阿尔伯塔学院着力融合双方优质教育资源,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构建融合双方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医学专业精英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医学人才。此次本科生导师制的启动,也是中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标准相融合,打造中加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典范的有益探索。温都记者 夏忠信通讯员 尹恬然审核 黄小玲监制 陈博盛【来源:温都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兼别

医学生考研:谈谈选导师的那些事!

我犹豫着要不要写下这篇文章。因为这里头有一些负面能量的东西,可能会摧毁你们对考研的一些美好希冀。但我还是不忍心学弟学妹会重复走我以前的老路。所以,我选择写下来,希望能给学弟学妹提个醒,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本期我就先来谈一谈关于选择导师的一些事情。可能我讲得有些凌乱,希望学弟学妹们多多理解!图片来源:网络考研,不管是报专硕,还是报学硕,选择导师,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尽可能向你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心仪导师的相关信息后再抉择。尤其是报考导师制的学校!尤其是学硕!所谓导师制的学校,例如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这些学校在初试报考时就要求考生要报到具体的导师。如果你是报考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在填报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人选了。你可以向导师直接发邮件询问,或者通过师兄师姐侧面打听。为什么要问清楚?因为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导师的权利比较大。如果导师不要你,即便你过了复试,也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刷掉,相当于你这一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而导师如果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一般都会直接回邮件拒绝你,不会藏着掩着耽误你。一般来说,这种未经初试就已经有心仪人选的导师,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去年,我的一个学弟,报考了某所导师制院校的消化内科专硕。因为这所导师制院校,以前经常有关系户调剂挤走一志愿的传闻。所以为求稳妥,学弟发邮件过去礼貌地询问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学生。没想到,一天后,导师居然给他回邮件了,说今年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了。学弟看到后赶紧改了报考志愿,这才成功地上岸。后来,学弟通过师姐打听,才得知今年有一个二战的亲戚同学报考了他。图片来源:网络另外,导师分博导和硕导。一般来说,博导的竞争会比硕导更加激烈。但这并不绝对,一些口碑很好、又是热门科室的硕导,每年都十分抢手。每年经常都有运气爆棚的小伙伴,发现导师只有自己一个人报考。只要能过线,复试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能成功录取到研究生。但假如你有志于读博的话,我建议你尽量还是选择博导。因为博导的学生,读博或者说读导师的博士的概率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是博导还是硕导,导师的性情都是重中之重!导师可以学术普通,但为人一定要有底线!今年年初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事人因为受不了导师压迫而跳楼,也从侧面反映出导师的性情非常重要。有些导师,对学生是真的好,虽然物质上没有给学生太多,但精神上真的是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家里师母烧了好菜,还会带上一些给学生吃。也有一些导师,只是为了得到学校的科研经费,才勉强收的学生。收了学生后,就完全撇下给下面的师兄师姐带,不闻不问,纯粹放羊养着,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会过问一下。还有些导师,性情喜怒无常,有时候开会或者聊天,开着开着或聊着聊着就发脾气了。底下的学生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导师和导师之间差别很大,有的性格温和,有的严肃,有的钟爱科研,有的热爱临床。但大部分导师还是能尽到他们自己的义务的,起码在顺利毕业这方面,不会卡你们。一般来说,导师要招一个学硕,起码要有一个1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招一个专硕则需要手头有一个5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才能支撑毕业论文的要求。但不排除有些导师,手里头没有项目和经费,还是硬着头皮招学生,导致学生最终毕不了业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年都能发生好几例,硕士和博士都有。建议你报考前,先通过导师底下的师兄师姐,将导师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包括他的研究方向、科研经费、对学生的态度、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图片来源:网络另外,还有一个坑,你需要注意一下。假如你要报考一个科研大牛的专硕,最好打听下大牛以往学生有无被迫转学位情况发生。因为专硕要在临床轮转,不能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里面,但学硕可以。为了自己的科研进度着想,大牛一般会把学生从专硕转为学硕。例如,某个医学院校(坐标广州),它的附属研究所和附院的王牌专业的大牛导师,就特别喜欢将专硕转成学硕。如果你不愿意转,可能复试的时候你就会被刷掉,哪怕你是专硕的第一名。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挂牌招学硕,干嘛要挂专硕坑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校不会给一个导师批太多学硕的名额,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迂回招收学硕。今年,我就有一个学妹被坑到了。本来报的是XX科的专硕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最后却被转成了学硕。学妹为了读研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转学位,之后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缓过来。所以,强烈建议你们一定要打听清楚,能联系直系师兄师姐的一定要联系!在这种事情上,切记不能敷衍!图片来源:网络其次,导师之间是分派系的。不同导师从属不同的科研团队,自然也分出了不同的派系。这个派系,怎么说呢,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以后在你老板的人脉关系范围内就业的话,这个派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城市某医科大学附院的儿科,分成了三个派系。其中,儿科大主任和儿呼吸主任一个派系;新生儿主任、儿消化主任一个派系;儿血液主任、儿风湿免疫主任一个派系。假设你跟着一个儿血液科的大牛读学硕,然后儿血液主任刚好也是大牛已经毕业的学生。你毕业后,大牛打了个招呼,你来到这家医院规培。因为有老板的关系,你就被自动默认为儿血液科派系的人。然后,你会发现,在儿血液科派系轮转时十分轻松,主任、带教都会罩着你。反之,其他科室就会轮转得战战兢兢,稍不注意就会被骂。规培完后,你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留在儿血液科里。然后,儿血液科派系的科研项目或者团队会向你开放,你可以借他们的平台发文章晋升。而其他科室的科研项目,因为你不是他们派系的人,他们自然就不会带你。如果你不加入一个派系的话,基本上这些科研项目或平台都不会向你开放,也没有人会带你发文章,除非你自己掏钱外包实验室或者干脆就买文章了。当然,你也可以规培后选择留在儿科的其他科室。但这样的话,先别说他们会不会接受你,首先你自己就会先脱离自己原本的派系。如果你是选择回老家,脱离导师的人脉范围就业,那么导师派系对你的影响就会很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加入的派系,但同时,你就必须从头开始。因为导师对你就业起不了任何作用,你的三年研究生只混到了一个学历,没有积累下任何人脉。这两种就业各有利弊,希望你慎重选择。如果你读研究生就是奔着就业去的话,建议你先想好以后想在哪个城市工作。然后报考在这所城市有影响力的导师,这是一种性价比较好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再来说学硕和导师的关系。虽说同样是一个导师的学硕和专硕,但学硕和导师的关系会更密切一点。因为学硕在实验室呆的时间会更长,与导师的交流会更多。而专硕,因为临床轮转,与导师的关系会疏远一点。但这些都是相对的!另外,报考学硕,很看重导师和平台!如果你跟着的导师,不是大牛,去的平台,也就是发 SCI 2或3分水平。那么,你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发出高分的文章。三年后出来,你只混一个文凭,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你想读博,往更高处走或去更高级的医院,尽量选学硕和博导。现在的博士,大多数是申请考核制。没有文章,想入围,很难!和导师没有关系,想录取,也很难!但假如你的导师是博导,你很大概率可以继续读你导师的博士。,因为导师和你相处了三年,熟悉你的性情。只要你的表现不是太糟糕,为了课题的延续性,导师基本上都会接受你继续读他的博士。当然,前提是你的导师没有其他比你更优秀的学生和你竞争。此外,不要看到博士,就冲动地选择了学硕。因为不是每个学硕都能成功读到博士。据丁香园论坛的粗略统计,这个比例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现实中可能更低。而专博现在扩招也越来越多,专硕读博的机会也大大增多。如果你只是想工作,我建议可以先读个专硕,性价比会更高一点。因为学硕和专硕的培养方向是不一样,在报考之前你一定要明白两者的区别。专硕在临床轮转三年,出来后有规培证,不需要再规培。学硕在实验室呆三年,出来后还要继续规培三年!实习时,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见到正在临床轮转的专硕师兄师姐。心里清楚专硕未来面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但学硕则不同。有许多同学,大学期间没有参加过科研团队,也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他们不喜欢临床,但也压根不了解实验室生活,完全是凭借自己对科研的想象。再加上学硕表面上录取分数看似很低,他们就大胆报考了学硕。还有部分同学,包括我在内,虽然一开始也是报考专硕,但因为复试被刷,为了能读到研究生或者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匆忙调剂到学硕,根本没有事先了解好学硕的相关情况。这些同学,根本都不清楚学硕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他们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学硕将来指向的生活和就业,就冒冒然然地选择踏上这条路。等到觉得不适合科研,感到后悔,想要重来时,却发现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总而言之,如果你没有过科研经历,请谨慎选择报考学硕。如果你对学硕真的感兴趣,请向你正在读学硕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学硕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能接受学硕指向的生活,那你就大胆地报考。图片来源:网络之所以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我想黑学硕,说学硕不好。相反,在实验室呆的这段时间,是我最安逸、最舒适的日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仍然想把学硕,最真实的东西,可能面临的窘境,完完全全剥开展示给你们。学硕找工作确实比专硕困难多,因为少了一纸规培证,很多用人单位会嫌弃你。但如果你老板愿意帮忙,动用他的人脉和关系,打个招呼,其实也还可以。不要小看你的老板,他能够到今天这个地步,手里或多或少有一点人脉和资源。所以,尽量和你们的老板打好关系吧,不要和你的老板闹掰!图片来源:网络最后,祝愿大家不负韶华,都能顺利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

陈家泠

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举行本科生导师敦聘仪式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纪驭亚 通讯员 尹恬然1月18日下午,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举行本科生导师敦聘仪式。来自温医大7个学院及多所附属医院的杰出教师与卓越医生组成的28个导师团队,正式加盟阿尔伯塔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此次阿尔伯塔学院聘任的28个导师团共有65名优秀导师,阵容强大。其中包括2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还有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38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85%的导师拥有海外经历。这是阿尔伯塔学院继聘请来自全国的包括16名院士在内的顶尖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天团”之后又一人才培养创新的重大举措。此外,学院以校长李校堃院士与宋伟宏院士为代表的荣誉导师团队,还将继续引进一批院士、杰青、院长加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视野。李校堃在讲话中表示,学院集结优秀的教师与医生,携手开拓“临床+基础”医学专业精英教育新模式,是为了让学院更加有底气、更加有信心为同学们创造“卓越创新、包容互鉴、大医精诚”的医学体验,是为了努力塑造同学们的品格、品行、品味,成为“关键领域”“紧缺领域”和“交叉学科”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他希望同学们争做一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温医学子,希望导师们成为“身居其位,责有攸归”的优秀引路人,希望学院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氛围,成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窗口”。讲话的最后,李校堃院士深情朗诵了《沁园春 长沙》,激励在座师生永葆斗志、抱负、远见与家国情怀。阿尔伯塔学院中方院长宋伟宏院士介绍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由来。他说,学院团队研究了哈佛、牛津、普林斯顿、剑桥等8所世界名校及清华、北大等5所国内起步较早的一流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度,认真剖析其运行模式、核心内容、师生定位、考核评估体系等12个环节,结合高教改革态势、医疗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师资资源、学生课程设置,提出了“三维三阶”的培养模式,即我们的导师在五年间需承担“生活导师、学业导师、人生导师”三种角色,在博雅通识阶段,为学生提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进行学科基础培养;在教学导修阶段,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在独立研究阶段,开启专业科研生涯。总而言之,导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用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和人文精神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文明

温大推出“校友学长导师”云端在线受聘一年 为学弟学妹提供指导

疫情不是暂停键,成长指导全在线。一个多月时间以来虽然“开学不返校”,但是245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直让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老师们牵挂不已,尤其是对于学院立志考研和准备出国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梦想?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规划和考研升学,近日,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云端”组建了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导师团,聘请8位优秀校友担任“考研(留学)校友学长导师”,并且连续举办了2场“云”端传送考研(留学)真“经”的活动,参加学生近200人次。“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准备出国留学,语言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方面要付出较多的精力,另外就是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选择哪个国家的哪所大学以及学什么专业,目标确定了以后才能走得更快更远!”目前正留学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陶夏欣学姐这么说。“选择考研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你可以去图书馆、去学校考研教室,尽可能不要呆在寝室里;如果你够自律,你可以一个人学习,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自律,最好选择一个考研的小伙伴一起努力。”在浙江理工大学读研的学长许金智这样鼓励学弟学妹。在学院精心安排的 “国外留学知多少”留学专场交流会和“国内院校备考攻略”国内考研专场交流会上,八名导师精心准备、重磅分享自己的申请出国读研和国内考研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也收获了学弟学妹的诸多点赞。受聘为“留学校友学长导师”的三位校友,分别是留学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陶夏欣、留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费婕和留学澳洲昆士兰大学的杨凡,在当前疫情严峻的留学境况下,她们克服距离和时差上的影响,精心准备,从留学生活、留学优势、留学申请经验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他们也分别担任温大美院学子在欧洲、韩国、澳洲的留学校友学长导师,为日后有留学意向的同学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联络指导帮助。五位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的校友学长导师,则从备考规划、择校攻略、复试和调剂等多方面为意向考研或正在准备复试调剂同学在云端奉送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浙理工校友杨怡洁还在线上赠送了自己珍贵的考研资料,并展示了自己复试时做的“研究生个人规划”;浙理工许金智、杭师大金佳吉两位校友从专业绘画作品集的积累方面给考研和复试同学支招;2位来自本校的研究生陈嘉怡、曾箫笛为同学们传授了“调剂攻略”。8位“校友学长导师”,疫情形势下,国际国内4地连线,2场“云”端分享,满满的干货经验,助力考研留学学子成长发展需求,用最直接的经验为他们引航考研留学之路。8位“校友学长导师”受聘1年,仍将保持“云”端在线,继续为学弟学妹提供指导和帮助。据悉,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升学率逐年增长,2019年成功申请国外知名学府留学6人,国内重点院校考研升学12人。2020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近5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近1/5,目前正在准备考研复试和申请出国的同学近30人。针对目前疫情形势下学院考研留学情况,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丽君表示,学院将多措并举,出台更多的考研留学新“政”,集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来帮助和指导有意考研和申请留学的学子,为他们提供更多“好平台、好经验”,助力他们实现“研”途梦想。(杨鹏提供)

笃于时也

医学生考研:专硕or学硕?院校?专业?导师?预报名可以这么选!

在开始今天话题前,先简单说一下今年的考研进度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通知,今年预报名的时间为9月24日至9月27日。预报名系统每天开放的时间为9:00-22:00。图片来源:教育部另外,为帮助2020考研的同学更好地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9月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具体的咨询内容可以包括推免人数、报考要求、报录比等等。虽然对于某些问题,院校的回复可能很官方,但还是希望2020考研er不要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小编是临床出身,所以接下来讲的内容,也几乎都是关于医学生考研的!之前小编也写过相关内容,但都是零零散散地涉及。今天小编尽可能将他知道的、关键的、精华地信息都浓缩在这篇文章里面,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又臭又长,但还是希望你们能耐心看完它!因为曾经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的你们,也可以有所启发,不用重复我之前的老路,这也是小编对这篇文章寄寓的最大希冀!废话不多说,开始正文部分!首先,是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受规培政策影响,现在的医学生毕业后,假如想继续从事临床,晋升主治,就必须得参加规培!但即便参加完三年规培后,就业之路依然充满坎坷。现在,稍微好点的市级三甲医院,入职门槛都直接要求是研究生。而趋近饱和的内、外科的某些科室,要求则更高,在某些大学的附属医院,更是要求只有博士才能进!本科的学历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三年规培结束后,依然只能选择去更低一级的县级或者镇级医院。甚至,在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医院都只招收研究生,本科生投放简历看都不看就拒绝了。“学历”在公立医院是个残酷和令人头疼的问题!举个例子,一个88年出生的影像科师兄,在一家稍有名气的公立三甲医院工作。但因为学历问题,本科的他始终混不出头,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辞职考研。师兄之前也在私立医院工作过,但因为公积金问题,最后还是选择了公立医院!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拖家带口,孩子2岁,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考研。所以,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晋升,考研,逐渐成为了医学生的主流选择!但研究生额名额始终是有限的!即使学校都在不断地扩招,但始终赶不上报名的人数。这就涉及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要和数以万计的考生去竞争那少的可怜的研究生名额!图片来源:研招网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在这290万人中,最终只有90万人被成功录取。而另外的200万人则倒在了失败的路上!早在研究生考试开始之前,一些名校的研究生名额早已被夏令营或者保研的同学占据了。毫不夸张地说,某985知名医学高校的应届同学,就有接近一半的人拥有保研资格。除去这部分人后,剩下的放出来给统考同学的名额真的是少的可怜!更别提,你的竞争对手,除了应届的考生,还有二战、三战甚至是四战的往届考生。他们比你更有经验,复习的时间更长。应届的考研er唯有付出更多才能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小编讲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打击你们的信心,而是想让你们认清残酷的事实,希望你们能奋起直追!图片来源:考研殿堂其次,谈谈临床专硕or学硕的选择。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建议你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两者的培养政策完全不一样:①.专硕三年都是在临床上轮转科室,训练专业技能,可以并轨规培,毕业时有规培证!②.学硕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面度过,培养科研思维,发表文章,无法并轨规培!科研和临床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在这里,小编建议那些本科期间没有接触过科研的小伙伴,慎重选择报考学硕!因为你对学硕的认识,可能都是建立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但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如果你细心地咨询师兄师姐,你会发现,每个医学院校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硕申请退学!你在实习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临床轮转的专硕师兄师姐。你知道专硕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一旦选择了专硕,未来面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学硕不一样,你在实习时可能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学硕的师兄师姐。另外,学硕表面上录取分数看似很低,容易吸引到很多同学去报考。有些同学为了冲击名校,但实力又不是很强,就想通过报考学硕来“曲线救国”。然而,他们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学硕将来指向的生活和就业,就冒冒然然地选择踏上这条路。等到觉得不适合科研,感到后悔想要重来时,却发现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无法再改变了!还有部分同学,包括小编在内,虽然一开始也是报考专硕,但因为复试时被刷,为了能读到研究生或者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匆忙调剂到学硕,根本没有事先了解好学硕的相关情况。这里涉及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部分同学,压根就不清楚科研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单纯靠自己的想象来报考学硕的话,当最后发现真相与现实不符,可能心理落差就会很大。一旦发现适应不了实验室的生活,学硕的三年就会过得无比痛苦!!所以,如果你没有过科研经历,请谨慎选择学硕!如果你对学硕真的感兴趣,请向你正在读学硕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学硕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能接受学硕指向的生活,那请你大胆地报考!此外,受规培政策影响,学硕出来后,和本科生一样,都是要规培3年的!缺少一纸规培证的学硕,经常会被一些医院嫌弃。因为医院方面,是想直接招收像专硕这种可以上手临床的劳动力。他们不愿意招收学硕后,还要规培轮转培养三年!举珠三角地区作为例子,学硕在这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珠三角的医院根本不缺干活的专硕,导致很多医院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要有规培证。(PS:南方医系统除外,南方医还是比较看重他本校培养的学硕,出来后待遇和专硕差不了多少)但学硕去粤东、粤西或粤北地区规培就业的话,还是很吃香的,待遇和专硕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考虑读学硕的话,真的很看重平台!跟着大牛、在名校读学硕和跟着双非学校的导师读学硕,真的完全是两码事!省级医院或医科大学地直属医院看重科研,而市级或者县级医院更看重规培证!假如你想走得更远,你可以考虑选择学硕!之所以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小编想黑学硕,说学硕不好。相反,在实验室呆的这段时间,是小编最安逸、最舒适的日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小编仍然想把学硕最真实的东西,可能面临的窘境,完完全全剥开展示给你们。另外,每个实验室/团队的学硕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建议想要报考学硕的你,提前向心仪导师手下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只有了解清楚,才可以在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在这里,小编也总结了4个常见的关于专硕和学硕常见的误解,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误会一:学硕有文章,专硕没有无论专硕or学硕,有没有文章,主要看老板有没有课题、有没有资金!学硕三年,无所事事,只混到一篇中文核心毕业的,大有人在!而有些专硕,虽然临床三年工作繁忙,但毕业时身上已经有好几篇SCI了。甚至,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蹭一下一区或二区SCI的作者。归根结底,只有导师和平台够牛逼,你才有机会发文章,才有机会发高质量的文章!举个例子,某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研究所关于某种疾病的临床数据。只要导师同意,你又能拿到手,稍微整理一下,发一两篇高质量的SCI不是问题。跟着牛逼的导师/平台,不用你怎么费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到数据。甚至,有的平台,连疾病相关数据都收集好了,就差人分析写论文了。所以,专硕跟着牛逼的导师,一点都不比学硕差,是一样可以发高质量的文章的!而高质量的文章,在后面的考博上是非常有优势的!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专硕发高质量文章是一件很常态、或者很普遍的事情。许多专硕,甚至是985的专硕,临床轮转三年,文章依然无所得。最后还是在导师的照拂下,勉强发一篇合格的文章谋求毕业。相比白天临床、晚上挤时间做研究的专硕,学硕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科研。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一样,非常重要!好的科研思维不仅能帮你申请基金,而且在以后的晋升写文章中都有很大作用。哪怕你以后从事的医院没有实验室,但你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思维将简单的病例整理成高质量的SCI文章。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后,通过外包公司或者实验室,一样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如果导师能力不行(例如没课题、没资金),或者放养你(不指导开题、不指导实验、不指导写作,全凭师兄师姐带等),或者干脆按临床专硕的模式培养你,那么,你的学硕三年可能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数。大多数勤勤恳恳的学硕还是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误会二:学硕能直/考博,专硕不能首先,能直博的学硕非常少。很多医学院校都有一个叫做“中期考核”的东西。如果你有SCI,各方面又很出色,导师又有名额,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都有直博的机会!其次,学硕虽然考博相对容易,但那也是相对专硕而言的。根据某园子论坛的粗略统计,学硕考博成功的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但在现实中,这个比例可能更低!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大多都是是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制。其中,申请考核制占大多数!没有文章,或者是说是高质量的文章,申请考核通过的希望十分渺茫!假如你的导师不是博导,基本上你不可能读你导师的博士,只能在毕业后去申请攻读另外导师的博士。可其他博导也有自己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如果也报了他老师的博士研究生,那他又为什么要放着已经相处了三年且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的学生不要,一定要一个性情不熟悉又非常陌生的你呢?你确定你自己有那么优秀,能够吸引得到老师吗?所以,将读学硕和读博直接划等号,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另外,如果你跟着的导师,假如不是大牛,去的实验室平台也就是发SCI 2或3分水平的实验室,那么,你自己再怎么努力,到毕业时,依然很难发出高分的文章。而且,如果导师手里没有课题,别说考博了,硕士顺利毕业也是一件很惆怅的事情!三年后出来,你和名校的同学的差距真的会越来越远!另外,导师的人品也千万要打听一下。毕竟,导师坑学生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谈到专硕考博,比较难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没有科研经历或者科研成果的话,是很难吸引到导师的。第二,是专博的名额非常少,招收名额远少于科博,可以说是僧多粥少。每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能上岸的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更别提,某高校虽然明面上写着公开招收专博,但潜规则里只招收这个学校毕业的专硕。其他学校的专硕,连进入面试复试的机会都没有!但总的来说,专博现在每年每个高校都是在扩招,考上的人也有很多。只要努力,不气馁,总有机会实现的!误会三:学硕补贴多,专硕补贴少在说这个情况之前,小编先简单总结一下医学生研究生期间的经济来源和开销。无论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经济来源主要由5方面组成,分别为:1、学校的奖助金;2、科室的奖金(医院补贴);3、导师给的劳务费;4、其他收入。而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的开销主要来源两方面:1、学费;2、生活开销。先说说这个学费,大多数学校学硕的学费都差不多8000左右。但专硕,差不多要12000-20000,波动较大。大部分是16000,像是暨南大学,专硕学费就需要20000。而说到学校的奖助金,每个学校的情况则不一样。在这里,小编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分析一下。汕头大学还是相对比较慷慨的。第一年入学都能获得8600学业奖学金,再加上百分百覆盖的6000的助学金。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都可以实现抵消大部分学费,给父母减轻负担。图片来源:汕头大学研究生网但其他学校的奖助金,可能就没有那么高。据小编了解,大部分医学院校只能拿到5000到8000奖学金。如果是专硕,奖学金可能只能抵消一部分学费。另外,奖学金的评定,很大程度也偏向学硕。他们比专硕更容易评到一等、二等奖学金,甚至是国家奖学金。因为评比奖学金中,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SCI!虽说学硕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机会更大一点,但也不是每个学硕都能获得国家奖学金。毕竟,国家奖学金的名额就那么多,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在有些学校,评国奖的隐形要求是,SCI 5分一作以上。但专硕也不要气馁,因为在临床轮转,可以得到科室奖金(医院补贴)。如果你拿到了执业医师证,可以独立值夜班,医院还会给你发额外的夜班工资。有些医院的补贴福利是真的很好。例如,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某科室、惠州市第三医院的某科室等,专硕一个月所有补贴加起来可以有5000+。但这些科室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只能看个人机缘。另外,外科的专硕研究生,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时不时蹭手术室的饭,省下吃饭的开销。当然,还有某些医院,真的是把专硕当研究生苦力用,发工资时当学生看。科室奖金、医院补贴等都没有他们的份。这样的专硕只能等着每月300-800的学校补贴抵消吃饭开销。如果,导师手里有课题,把你叫过去帮忙做实验。好一点的导师,可能每个月会给你800+或更多的补贴。差一点的导师就什么都不给,纯粹当免费的劳动力使用。最后,说说这个其他收入。这个波动范围很大,主要看个人!一些牛逼的科研达人帮别人润色论文,或者经营微店,写稿翻译文章,也可以赚到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这些副职还是比较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学业精力。事实上,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能在读研间实现温饱自给自足,不用家里掏钱,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们还只是在读研的学生。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事情和当务之急!误会四:学硕毕业后去大医院,专硕毕业后去小医院再来说一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问题,前面也有提到一点,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能不能留院或者找到好工作,就要看你老板/导师帮不帮忙了!如果你的老板有人脉,或者跟着的老板是院长/副院长,三年来和你的老板稍微混好一点关系。毕业时老板打声招呼,你在当地或者本省找个好工作,其实一点都不难。学硕找工作确实比专硕困难多,因为少了一纸规培证,很多用人单位会嫌弃你。但如果你老板愿意帮忙,动用他的人脉和关系,打个招呼,其实也还可以。不要小看你的老板,他能够到今天这个地步,手里或多或少有一点人脉和资源。所以,尽量和你们的老板打好关系吧,不要和你的老板闹掰!撇开老板这个因素,我们单纯讲讲找工作。四证合一的专硕,出来后在市一级或者县一级的医院还是很好找工作,很吃香。但假如往更高的医院走,不懂科研,就有点后继乏力了。因为好的大型的医院,例如某些省级医院或者XX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根本就不缺干活的医生。而在某些地区,例如上海,学硕是比科硕吃香的,晋升机会也更多。因为每年下级医院上来的的进修生、本科毕业的规培生以及轮转的研究生都有一大把,根本不怕没有人干活。这些医院,更愿意招收懂得搞科研的医生,尤其是发了高质量文章的医生。因为科研实力,可以直接决定它们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这一点在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尤为明显。假如你想去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不懂得搞科研,几乎不可能进得去。当然,在这些医院,入职门槛也很高,一般只有科博才有很大机会。所以,有志于考取学硕的同学,尽量目光放长远一点,最好走得更高,继续往博士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最终选择要看个人的喜好及发展。想要尽快就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想要走得更远的同学,可以选择学硕。但无论怎么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和待遇,总体上来说,还是优于单纯的本科毕业生的。图片来源:网络另外,再讲一下目标院校/专业的选择!考研届一直盛行着一句话:“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每一届的师兄师姐用血和泪的教训证明出来的!有时候,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在报考院校时,一定要注意四个坑!第①个坑:复试时间晚有些学校不仅复试名单出得晚,而且复试也开始得比较晚。在这些院校,一旦你复试被刷,基本上你都没有机会调剂其他院校了。为什么?因为其他院校的调剂复试都早已结束了!举个例子,广东省内一个医学院校,广东医科大学,当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快进入调剂和复试的尾声时,它的复试才姗姗开始。而这个时候,已经是4月份初了,全国范围内能调剂的医学院校也所剩无几。即便是B区的医学院校,大部分都结束复试工作了!更别提今年B区的医学院校出乎意料得火爆,调剂名额也所剩无几。假如你真的被广东医刷了,这个时候再去找调剂院校,几乎是找不到了。假如你一志愿报考得是这类院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确定自己能上的话,请务必在复试调剂期间,多关注一下其他院校的调剂信息。建议初试报考时选择一些复试时间较早的院校。这样的话,一志愿落选的话,还有机会去调剂其他复试调剂时间比较晚的学校!第②个坑:不保护第一志愿有些学校,会保护第一志愿报考它的学生!什么意思?比如你报考这些学校的某个专业,然后不幸被刷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这个学校的其他专业,即校内调剂。而在这个过程中,外校调剂的同学是不能参与的!只有等到一轮、甚至二轮校内调剂结束后,外校调剂同学才能加进来,竞争剩下的名额。举个例子,广州医科大学保护一志愿。假如你报了广州医科大学普外科,不幸被刷了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广州医其他空缺的专业,例如儿科、精神科等。当然,即便是校内调剂,你也要和其他一志愿报考但被刷的考生竞争。但竞争难度会相对小一点。而有些院校,是不保护第一志愿的!如果你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一旦复试失败被刷,那你就要和校外调剂的考生一起竞争校内剩下的、少得可怜的其他专业的名额。比如说,汕头大学医学院不保护第一志愿。如果你报考了汕大,一志愿没能上线的话,然后仍然找汕大的调剂,那你就要和被985/211刷下来的神仙考生一起竞争剩下的名额。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某些院校在复试接受调剂时有很多“骚操作”。比如,有的院校是一志愿和调剂生一起复试,然后更倾向于要高分的调剂生来改善自己的生源质量。第③个坑:初试压分严重在北京、南京、上海等考研热门地区,竞争激烈,是存在着“压分”现象,尤其是医学学硕。因为学硕的专业课试卷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或者学校联盟进行命题,由各自学校改卷,分数波动很大,导致最后的总分相差很大。有些考研人的初试成绩被严重压分,甚至没过A区的国家线,导致没办法在A区进行调剂。而某些院校为了接受优秀调剂生源也会压低一志愿考生的分数。不得不说,这些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如果你报考学硕的话,笔者建议你把英语好好提一提。因为学硕调剂的话,大多数导师都是只看英语成绩的。因为学硕英语是统考试卷来得,含金量比较高。第④个坑:导师制招生or导师组招生导师制招生和导师组招生是不一样的。导师制招生的学校,例如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就要求考生在初试时就报到具体的导师名下。导师制学校的导师,复试时权利很大!如果你是报考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在填报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人选了。你可以向导师直接发邮件询问,或者通过师兄师姐侧面打听。为什么要问清楚?因为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导师的权利比较大。如果导师不要你,即便你过了复试,也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刷掉,相当于你这一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而导师如果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一般都会直接回邮件拒绝你,不会藏着掩着耽误你。一般来说,这种未经初试就已经有心仪人选的导师,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去年,有一个学弟,报考了某所导师制院校的消化内科专硕。因为这所导师制院校,以前经常有关系户调剂挤走一志愿的传闻。所以为求稳妥,学弟发邮件过去礼貌地询问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学生。没想到,一天后,导师居然给他回邮件了,说今年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了。学弟看到后赶紧改了报考志愿,这才成功地上岸。后来,学弟通过师姐打听,才得知今年有一个二战的亲戚同学报考了他。至于导师组招生的学校,它会走流程,不用考生先选择导师。它会先筛出待录取的考生后,再分配导师,即在复试结束后,按总排名/总分数来挑选导师,不需要初试时就具体报到某个导师。最后,讲一讲如何避开上述四个坑。办法很简单,就是向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千万不能敷衍!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想象!择校的本质是一场信息战!只有自己花功夫、花时间去了解清楚,才能了解到一手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掉进坑里。其次,除了这五个坑,还要注意报考院校/专业的大小年!举个例子,今年报考暨南大学临床专业的人扎堆了。因为去年是小年,报考暨南大学的同学只要过线,只要愿意调剂,基本就上了。结果今年异常火爆,报考的人非常多,以致于内、外科的复试线十分高。暨大内、外科的复试线在330+分以上,非常恐怖!报考专业也存在大小年!再举个例子,中大五院去年的消化内科都没有招满人,需要靠其他几院调剂才能满足招生需要。但今年却意外地火爆。上线的共有10个人,其中不乏有390+和400+的神仙。消化内10进2,一时间成为五院报录比最高的专业,没有之一!因为今年报考的人参考了去年的情况,扎堆报名,消化内反而成了大年。如果师弟师妹对自己的实力不是特别自信的话,建议避开这些热门的科室。为什么这么建议?因为不管是呼吸、心还是消化等内科,只要你报的是内科学方向的专硕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后出来,毕业证上都写的是内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因为内科专硕的研究生都是要轮转整个大内科三年。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要报考的本科室要轮6个月,而其他科室只要轮3个月。所以,对自己实力不是很自信的师弟师妹,在初试报考或者调剂时,可以避开那些相对热门的科室(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考虑一下风湿科、血液内科、传染内科等这些相对冷门的科室。同理,这种方法,放在大外科上也是适用的!而关于如何选择报考学校和科室,小编个人建议是要正确评估自己。最好是在报名前做一下模拟卷子,估摸一下自己的分数再决定目标院校和专业!985、211的名校每年都有很多学霸报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的实力不是特别强,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三年后出来,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选择目标专业,千万不能乱选。因为你选择的专业可能就是你未来从事的职业。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未来指向的生活,就千万不要去读。例如,你不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嫌弃小孩子,就千万不要选择儿科!毕竟,选择学医已经是一个巨坑了,为何还要让自己再掉进另外一个火坑。胡乱选择,不仅浪费了你三年的金钱、精力和青春,也会让你和你的导师十分痛苦。而这又何苦呢?图片来源:网络最后,重中之重,讲讲选择导师的事情!考研,不管是报专硕,还是报学硕,选择导师,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导师分博导和硕导。一般来说,博导的竞争会比硕导更加激烈。但这并不绝对,一些口碑很好、又是热门科室的硕导,每年都十分抢手。每年经常都有运气爆棚的小伙伴,发现导师只有自己一个人报考。只要能过线,复试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能成功录取到研究生。但假如你有志于读博的话,小编建议你尽量还是选择博导。因为博导的学生,读博或者说读导师的博士的概率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是博导还是硕导,导师的性情都是重中之重!导师可以学术普通,但为人一定要有底线!有些导师,对学生是真的好,虽然物质上没有给学生太多,但精神上真的是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家里师母烧了好菜,还会带上一些给学生吃。也有一些导师,只是为了得到学校的科研经费,才勉强收的学生。收了学生后,就完全撇下给下面的师兄师姐带,不闻不问,纯粹放羊养着,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会过问一下。还有些导师,性情喜怒无常,有时候开会或者聊天,开着开着或聊着聊着就发脾气了。底下的学生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导师和导师之间差别很大,有的性格温和,有的严肃,有的钟爱科研,有的热爱临床。但大部分导师还是能尽到他们自己的义务的,起码在顺利毕业这方面,不会卡你们。一般来说,导师要招一个学硕,起码要有一个1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招一个专硕则需要手头有一个5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才能支撑毕业论文的要求。但不排除有些导师,手里头没有项目和经费,还是硬着头皮招学生,导致学生最终毕不了业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年都能发生好几例,硕士和博士都有。建议你报考前,先通过导师底下的师兄师姐,将导师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包括他的研究方向、科研经费、对学生的态度、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有一个坑,你需要注意一下。假如你要报考一个科研大牛的专硕,最好打听下大牛以往学生有无被迫转学位情况发生。因为专硕要在临床轮转,不能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里面,但学硕可以。为了自己的科研进度着想,大牛一般会把学生从专硕转为学硕。例如,某个医学院校(坐标广州),它的附属研究所和附院的王牌专业的大牛导师,就特别喜欢将专硕转成学硕。如果你不愿意转,可能复试的时候你就会被刷掉,哪怕你是专硕的第一名。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挂牌招学硕,干嘛要挂专硕坑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校不会给一个导师批太多学硕的名额,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迂回招收学硕。今年,就有一个学妹被坑到了。本来报的是XX科的专硕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最后却被转成了学硕。学妹为了读研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转学位,之后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缓过来。所以,强烈建议你们一定要打听清楚,能联系直系师兄师姐的一定要联系!在这种事情上,切记不能敷衍!其次,导师之间是分派系的。不同导师从属不同的科研团队,自然也分出了不同的派系。这个派系,怎么说呢,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以后在你老板的人脉关系范围内就业的话,这个派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城市某医科大学附院的儿科,分成了三个派系。假设你跟着一个儿呼吸科的大牛读学硕,然后儿呼吸主任刚好也是大牛已经毕业的学生。你毕业后,大牛打了个招呼,你来到这家医院规培。因为有老板的关系,你就被自动默认为儿呼吸科派系的人。然后,你会发现,在儿呼吸科派系轮转时十分轻松,主任、带教都会罩着你。反之,其他科室就会轮转得战战兢兢,稍不注意就会被骂。规培完后,你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留在儿呼吸科里。然后,儿呼吸科派系的科研项目或者团队会向你开放,你可以借他们的平台发文章晋升。而其他科室的科研项目,因为你不是他们派系的人,他们自然就不会带你。另外,如果你不加入一个派系的话,基本上这些科研项目或平台都不会向你开放,也没有人会带你发文章,除非你自己掏钱外包实验室,或者干脆就买文章了。当然,你也可以规培后选择留在儿科的其他科室。但这样的话,先别说他们会不会接受你,首先你自己就会先脱离自己原本的派系。如果你是选择回老家,脱离导师的人脉范围就业,那么导师派系对你的影响就会很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加入的派系,但同时,你就必须从头开始。因为导师对你就业起不了任何作用,你的三年研究生只混到了一个学历,没有积累下任何人脉。这两种就业各有利弊,希望你慎重选择。如果你读研究生就是奔着就业去的话,建议你先想好以后想在哪个城市工作。然后报考在这所城市有影响力的导师,这是一种性价比较好的选择!再来说说学硕和导师的关系。虽说同样是一个导师的学硕和专硕,但学硕和导师的关系会更密切一点。因为学硕在实验室呆的时间会更长,与导师的交流会更多。而专硕,因为临床轮转,与导师的关系会疏远一点。但这些都是相对的!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话题,是关于导师和一作!具体可以看一下小编之前发的文章:医学生考研:谈谈导师和一作的那些事情!建议先向师兄师姐打听好导师的人品,最后再慎重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因为小编当初也经历过弯路,渴望曾经有个人可以拉他一把,告诉他更多的信息,不至于做出选择时那么窘迫和那么仓促!如果你周围也有考研的医学人儿,请与他们分享这些信息,让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我写这篇又臭又长又没有人看的文章的最大希冀了!最后,衷心祝愿2020考研的医学人儿都能不负韶华,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加油!冲吧

毛嗑儿

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临床能力(眼科学)大赛在温医大举办

上午,穿着白大褂,在显微镜下缝合猪眼睛伤口;下午,套上格格服装、将军服等,扮起紫薇、张飞……生动地科普眼健康知识。这一幕出现在11月28日—29日举行的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临床能力(眼科学)竞赛上。这个在温州医科大学举办的大赛,吸引了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等在内的全国33所医科院校的130多名优秀眼科研究生代表参赛。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程锦国致欢迎词,副校长金胜威等为获奖者颁奖。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中,各高校代表队通过计算机在线测试考核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规范化诊治水平和临床思维,决出10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中,10支队伍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临床科研课题设计比赛、眼科显微手术技能赛、病例汇报比赛和科普作品比赛。眼科研究生们聚精会神地借助显微设备,在20分钟的规定时间内,对猪眼伤口进行缝合,首先剪开伤口处的猪眼球结膜,查看伤口长度,并精准对位,用细如发丝般的缝合线,以合适的间距、跨度缝合角膜及巩膜,并埋线固定。精于白内障手术,曾为十多万人带来光明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陈伟蓉,担任了大赛专家评委组组长。她在点赞的同时,透露了做手术心得和高招。南方医科大学代表队获得本次大赛特等奖。南方医科大学代表队选手针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已成为视网膜血管性失明的第二大病因,研究利用人工智能UWFFA图像技术智能诊断CRVO缺血程度,获得了评委们普遍肯定。几个小时后,在科普作品比赛,选手曾晓敏、刘姗姗、古丽山穿越到清朝,一个视网膜脱落的紫薇,在郎中治疗、尔康呵护下,重见光明。温州医科大学代表队获得了一等奖,选手们在临床科研课题设计比赛中抽到“如何发现伪盲?”,提出联合运用VEP和三棱镜试验检测伪盲,比单独运用检出伪盲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科研思路获得评委赞赏。选手任明雪在临床科研课题设计比赛中,扮演的“科盲”罗翠花绘声绘色,在观众一片笑声中,普及了眼健康知识。有观众笑称,戏精!温医大研究生太有才,不但能上科研殿堂,还能进表演戏堂。温医大党委副书记程锦国说,这次大赛进一步加强了眼科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全面提高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研讨和探索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模式、新机制,主动回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和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学教育的期待。温医大副校长金胜威表示,参赛选手们在赛场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娴熟操作的优良素质,以及赛友谊,赛风格的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大赛促进了该校进一步提升眼科学教学水平,继续研讨眼科学研究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藏尸楼

硕士生如何选导师?需先考虑这些问题

最近,很多大四学生拿到读研的录取通知书。很多人急吼吼地“预定”导师。但如果考虑不周,那么今后师生彼此都会苦不堪言。选择导师真的很有讲究吗? 研究生找导师的考虑因素很多人都说选择导师,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研究方向和课题。诚然,跟着导师做科研,需要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感兴趣,但是大多数的硕士生毕业后都不会读博士。如果就业的话,那么从事的工作往往和本专业关系不大,比如学环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去做电商或者去做企业HR。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纠结于课题的“冷门”还是“热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自己对这个课题不那么反感,并且能顺利读出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行了。我认为,选择导师的关键考量在于学生和导师是否能“匹配”。第一,学生将来就业、深造的倾向是否能和课题组“运行模式”匹配;如果不一致,那么能否找到平衡点。有的硕士生准备毕业后直接就业,有的准备出国,还有的准备在国内读博士。无论哪种选择,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有规划、有铺垫。但问题是,课题组有一定的运行模式,那就是要努力做研究、取得科研发现,并发表科研论文、申请科研项目。准备在毕业后深造的硕士生往往更能够把心思花在科研上,也不需要参加自选实习。于是,他们的目标契合课题组整体目标。而如果硕士生不准备在国内读博士,那势必需要花很多时间外出实习、找工作或者复习英语、申请出国。这有可能会和课题组的运行模式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导师会更多地为学生考虑,而有的导师更多为自己考虑。平衡点放在哪里,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幸福和前途。第二,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导师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导师急切地“抓”学生来“干活”。他们“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一下子招了几个学生,又对学生提出极高的论文发表要求。比如院系要求硕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而有的导师提出硕士生要在高档次SCI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毕业。在管理学当中,一个人是否有积极性做一件事,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是否匹配。如果目标太高,人会感到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于是就没有积极性。而如果目标太低,人会感到很没劲,也不会有积极性。能使人发挥出最佳水平的情形,是“跳一跳摘桃子”。第三,师生的性格是否匹配。DISC行为模式理论用把人的行为模式分为支配型(Dominance)、影响型(Influence)、稳健型(Steady)、服从型(Compliance)。这不是说一个人只可以对应于一种行为模式,而是说一个人在通常条件下主要遵循一种行为模式,其他行为模式也可以占据一定比例。有很多导师非常强势,你可以发现课题组的学生对导师都言听计从。道理很简单:和支配型导师最匹配的,当然是服从型的学生,而不是支配型的学生。学生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那么最好选择别的能够使自己舒适的课题组。研究生找导师要问清楚每个导师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研究生在进课题组之前就要找导师问清楚。首先要问清楚导师的培养理念和毕业要求。有的导师以培养科学家为己任,有的导师认为只要达到院系的毕业要求就行,还有的导师会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比如院系要求发表一篇论文,该导师要求发表两篇论文,但万一达不到也可以接受。得到导师的回答后,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导师提出的毕业要求远远超过院系要求,自己是否能够达到?不要逞能说自己就是要做科学家。当自己的能力和导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时,最终矛盾会爆发。其次要问清楚导师对学生日常时间安排、实习、找工作有什么要求。有的课题组要求学生“打卡”,甚至在办公室还有摄像头。有的导师采取相对温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管理时间;当然,学生在需要找导师讨论时,导师也有可能不在办公室。每个课题组都会对学生寒暑假休息的时间进行规定,区别会很大,这得问清楚。实习、找工作也是大事。有的导师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实习、找工作,也有的导师同意学生在取得较好科研进展之后实习、找工作,各个课题组的规定有很大差别,对学生的影响也会非常大。再次要问清楚:如果进这个课题组,那么具体从事什么课题的研究?研究的模式是什么?是一开始跟着课题组师兄、师姐做实验,然后再开展相对独立的研究,还是课题组一群人像“生产流水线”一样每个人负责一小块研究,最终导师将论文“按需分配”?论文由谁来写?这里面有奥妙。最后,对于一些“敏感问题”,也要见机行事,即看导师的性格脾气和谈话时的气氛。比如,有的学生一见导师就问每个月能拿到多少研究生补助,这显然不合适。也有的学生和对象“异地恋”,她小心翼翼地问导师:究竟多久能和对象见一面?遇到这种问题,有的导师会故作开明地说:“这是你们的事,我不管。”也有的导师会觉得有些尴尬。侧面打听,避免进“火坑”在和导师谈话之余,还不要忘记和课题组师兄师姐以及别的课题组的学生聊聊:这个课题组的学生都按时毕业的吗?如果没有按时毕业,原因是什么呢?他们在毕业前有时间实习、找工作吗?毕业后去向如何?这位导师的指导风格究竟是怎样的?他的性格是怎样的?他有什么缺点?学生和他相处需要注意什么?往往,有些导师急需招研究生时,把科研前景说得花好稻好,但学生进组后,就会发现进了“火坑”——1. 研究生经常帮导师跑腿报账,影响自身学业;2. 帮导师做企业“横向”课题,影响毕业所需的基础科研进展;3. 实验周期长,不能独立做实验,而是像“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4. 导师不让学生毕业,也不及时修改学生毕业所需的科研论文;5. 导师把学生采集的数据交给急需论文毕业的人去写,或者在学生写的论文上面加上别人的名字作为“共同第一作者”;6. 当学生在组里过不惯,提出转导师时,导师不同意,理由是这样会损失他一个招生名额;7. 导师平时不大指导研究生,或者缺乏指导能力,以至于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出现上述情况,有时候情有可原。比如,有些医科、生物实验室开展实验的确周期长,需要由不同的人合作完成。再比如,有的学生采集了数据,不及时写论文,所以导师把这位学生的数据交给别的学生来写论文。但问题是,很多学生没有打听清楚就急切地跳进了“火坑”。【来源:中国科学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缘分!方舱医院患者准备考研见到导师

近日,在武汉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一位大四医学生患者正与医护人员交流谈心患者说,她要考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接下来,神奇一幕发生了前来巡视问诊的两位医生正好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毛以林、祁双林两位教授毛老师恰好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硕士生导师患者顿时十分惊讶捂嘴不敢相信旁边医生笑着起哄“考进来!考进来!”毛老师对她说“欢迎你!祝你早日康复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患者两次起立鞠躬“老师我一定努力!”这温馨的一幕让网友纷纷“爱了爱了”不少人笑称这一定是特别的缘分!小姑娘,加油!祝你早日康复,梦想成真!

潜水艇

苍南出来的超牛医生!30岁成温医大最年轻硕导

人物名片朱思品,1988年出生,温州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5+2本硕连读班班主任、讲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病理和实验医学系高级访问学者、亚太地区医学杂志编委。个人发表和参与发表的SCI论文达到38篇,总影响因子达200多分。申请45项发明专利,其中有9项已获批。周一晚上10点多,刚结束一天手术的朱思品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睡四小时左右,他又要起床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和挑战。这个他保持了近7年的节奏,让他完成了从科研小白到大咖的逆袭——大学前3年,不务正业的他忙着拍网剧,考各种与医学无关的证书;研究生面试,他只因一句话让导师钟情,科研小白走上开挂道路——7年间,个人发表和参与发表的SCI论文达到38篇,总影响因子达200多分,申请了45项发明专利。升博一个月,就达到了博士毕业条件,并在30岁那年成为温医大最年轻的硕士生导师。上月,他获得2019年骨科金手奖大赛浙江省脊柱组第一名和全国赛脊柱组第一名。医学生的前3年,他忙于拍网剧考证书在去外地读大学前,朱思品从没离开过苍南矾山的那个小镇。繁重的学习之余,朱思品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剧。“积累了不少处理人际关系的‘剧本知识’,却很少有实践。”朱思品笑着说,自己高中是属于比较闷的类型,很少说话,也没有什么能谈得来的朋友。本以为进入大学,生活会变得轻松、有趣,但父母给报的志愿却让朱思品有点泄气:医学生只是从一个高中毕业,来到另一个更苦的高中——“其他专业的同学都在那呼朋唤友、游山玩水,而我桌上只有厚厚的医学书籍,每一页都是考试范围。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我每天都在为转行做准备。”朱思品在3年中考出了会计证、主持人证、营养师证、心理咨询师证、计算机等级证书……把跟医学无关的证书几乎考了个遍。除了热衷于考证,朱思品还参加了各种选秀活动,希望能增加与社会的接触。在参加了一次影视选秀节目后,他开始参与网剧的拍摄。“你去优酷、土豆,还能搜到我拍的剧。”网剧的拍摄地点在上海,离朱思品就读的嘉兴医学院也就四十分钟的车程。在拍剧时,一手剧本一手医学书,朱思品没把成绩落下,还得过几次三等奖学金。面试时,这项能力让他获得导师青睐这种不务正业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大三下半学期,有导演劝他作出选择,朱思品才开始“醒悟”:自己并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资源,继续拍剧显然走不远,还是好好读书才是正道。静下心来正经读了两年多的书,朱思品决定回温。当时摆在他前面的有3条路:进市级公立医院当医生,考公务员,读研。“都闯入了面试阶段。”朱思品最后选择了读研,当时他的成绩达到了370多分,超出了清华分数线60多分。朱思品选择的是时任温医大附二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专家徐华梓教授。虽然笔试成绩在20多个考生中排名第一,但是朱思品心中没有底:第一轮面试,他带过去的一堆证书,被徐华梓推到了一边,并向他提了几个问题:有没有做过科研?(没有,大学5年,没进过实验室没进过图书馆。)英语成绩怎么样?(6级,456分。)“英语不是太好啊。”朱思品忐忑地走出面试教室。在复试阶段,导师的问题将涉及专业问题。于是,朱思品找来了上下两册加起来十几厘米厚的《骨科学》,在一个月里不但看完还背了下来。而命运也在这时候悄然改变。复试时,朱思品抽到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有关骨折分型的问题。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朱思品的回答超过了标准答案的两种。看着手中的答案,徐华梓教授提醒:标准答案提示是两种。“不,有三种。”朱思品没有犹豫:在《骨科学》的第3章第二章节第114页右下角有提及。翻开书,与朱思品说的一般无二。在成为徐华梓教授的研究生后一段时间,徐华梓告诉了选择朱思品的几大原因:身高183厘米,外形比较帅,符合骨科医生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你是在面试中,第一个敢反驳我的学生。”在徐华梓看来,质疑权威的能力是做科研必须的品质。因此,即使朱思品从没进过实验室,他还是被赋予了重任:去申请一项国家自然基金。从科研小白到200多分的总影响因子要申请基金,首先必须学会做实验。这对一个从没进过实验室的科研小白来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朱思品被派到温医大药学院,跟师兄师姐们学习。但是一开始,师兄师姐都不愿意朱思品跟学。有一次,朱思品请求一位师姐在她做实验的时候通知他,允许他在旁边打杂,或者就看一看她的操作也好。师姐口中虽然答应了,但一直等到实验结束,朱思品也没接到师姐的电话。“他们怕我不会操作,污染了他们可能培养了大半年的组织。”从那之后,朱思品每天一大早就蹲在实验室的机子面前,守株待兔。只要有师兄师姐过来做实验,就跟在边上,观察他们的操作、手法,并记录。“至于要点,没有人告诉我,只有自己上手去做了,错了才知道。”很快,朱思品就能上手自己操作,并将一些经验和心得记录在本子上,如组织浸泡多少时间、试剂要调到什么浓度、各种配比是多少……现在,朱思品的实验笔记也成为师弟师妹和学生们争相复印的秘籍。根据他的秘籍,即使是本科生也能很快上手做实验,节省了不少摸索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二阶段,朱思品一篇有关脊髓损伤的研究论文发表在SCI杂志上,影响因子达到了5分多。这意味着他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让他成功“跳级”直接转博。一个月后,他的另一篇文章在SCI杂志发表,影响因子达到了6分多。这个分数意味着他达到了博士毕业的条件(博士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在国际顶级SCI杂志上发表一篇影响因子在3分的文章)。2015年,还在读博的朱思品去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病理和实验医学系,跟着原新西兰骨科协会主席、西澳大学终身教授徐家科学习。在西澳大学,朱思品继续保持着研究生时代保持的作息——每天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两三点,一天的睡眠只保证三四个小时。“只要让我一个人安静地待上一两分钟,即使站着也能马上睡着。”而正是凭着这股拼劲,7年时间里,曾经的科研小白朱思品共主持或参加了10个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涉及脊髓损伤、骨修复、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个人发表和参与发表的SCI论文达到38篇,总影响因子达200多分。申请45项发明专利,其中有9项已获批。和前辈的脊柱外科医生一样,朱思品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治疗,让瘫痪病人站起来。30岁成为温医大最年轻硕导2016年8月,拒绝了留澳深造的邀请,朱思品回到了温州。在这里,有更适合年轻人放开手脚去打拼的平台,有他的亲人、老师,还有期待将科研转化为临床技术的家乡父老。2017年7月,博士毕业的朱思品进入温医大附二院脊柱外科,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为了尽快掌握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朱思品多次前往澳大利亚、美国、上海学习先进的手术与诊疗技术,并多次作为附二医青年医生代表参加全国医师竞赛、全国脊柱外科诊疗大赛、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学术大会等,并多次获得全国大赛及省级大赛金奖、优胜奖。并在上月,获得2019年骨科金手奖大赛浙江省脊柱组第一名、中国区半决赛第二名和全国赛脊柱组第一名。这也是对他这2年临床技能的肯定。2018年入职仅一年的朱思品,成为温医大史上最年轻的硕士生导师。目前,已完成两届硕士生招生工作。作为临床医学5+3本硕连读班级班主任、学院最年轻的科研指导导师、学院最年轻的创新创业优秀导师,2017年,朱思品带队获得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带领的本科生树立了自主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现场褒奖。由于在教学上的成绩,今年,朱思品还获得了温医大本科教学贡献奖。在朱思品看来,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更为重要。“在我这里,有两种毕业方式。”朱思品说,一种是傻瓜式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老师教你的,学生也只会老师教的内容,只会发一些简单的文章做简单的科研,但是不会创新。而聪明的毕业,则是离开老师之后,学生会自己思考,知道怎么去做科研怎么去创新。“因为老师的技术、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总是会落伍的,如果学生只重复老师的技术和研究,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原标题《苍南出来的超牛医生!30岁成温医大最年轻硕导》,原作者 何群芳。编辑 张亦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