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学刊》创刊号,张跣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内容简介《阐释学学刊》是阐释学领域的专业性学术集刊,兼顾美学和批评理论。当代中国阐释学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张江教授出任学刊编委会主任,著名哲学家、诠释学家洪汉鼎教授担任学刊顾问,国内哲学界、文艺理论界、历史学界十余位在阐释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著名学者担任学刊编委。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两期,定期出版,公开发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构建“当代中国阐释学”,这是阐释学学人共同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阐释学,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当代阐释学。它是中国的阐释学,立足中国资源,关注中国问题,呵护中国价值;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阐释学,尊重文化差异,强调世界眼光,重视“视域融合”;它是当代形态的阐释学,呼吁打破学科界限,强调真理与方法的双重支撑,强调价值性和工具性的交流互渗,重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话交融。论辩以近真知,切磋以明学理。《阐释学学刊》的旨趣在于,追求学术真知,崇尚思想创新,以本土经验筑牢文化价值,以全球视野拓展创新道路,交学界朋友,架学术桥梁,共襄当代中国阐释学之盛事!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开展理论探索,鼓励学术争鸣,培养学术新人。目 录阐释的张力文学阐释中的真理问题——来自哲学诠释学视域的思考/李建盛阐释的文学史/蒋原伦伽达默尔阐释学里的游戏本体/宋蒙公共阐释与审美重构——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批评为例/卓今当代中国反本质主义文论的“强制阐释”理论模式反思/李自雄商谈伦理:重建社交中的游戏精神/王旭凤历史的维度《老子》道本体诠释学特质/李瑞卿“思无邪”辨/李俊“情性”流变中的“文体”——徐复观论《文心雕龙》中的“文体出于情性”/宋溟走不出的“惟心”: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文化连续性/冯学勤探索文本背后的历史信息——曹道衡《文选》研究的启示/王丹、蔡丹君域外新论批评意识形态的突变/特里·伊格尔顿,段吉方译绵延、多样性与潜在——从柏格森到德勒兹/邰蓓“情感转向”的衍变逻辑及其理论路径/郝强批评的胜境从现实性到非常态——当代美学的视线/时胜勋新媒体与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视野/鲍远福审美与启蒙——19世纪德语小说的现代性方案/林雅华不可言喻的创伤经历——门罗小说《发作》的精神分析解读/黄川、王岚投稿须知《阐释学学刊》秉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尊重学者及其学术成果,对所有来稿均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回应。所有刊发文稿一律不收版面费,其中组稿、特定约稿以及优秀文稿一经刊发,即付薄酬(高于一般期刊稿酬,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另行奖励),另赠当期刊物2册。来稿要求:1.立论严谨,逻辑清晰,材料翔实,语句精炼,具有原创性、科学性、理论性。2.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中英对照)、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中英对照,中文300字左右)、关键词(中英对照)、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3.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4.稿件字数一般应控制在12000字(含空格)以内,重要稿件不受此限。5.来稿须符合学术期刊的一般编排规范要求。投稿一般采用word文档,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本刊专设的投稿邮箱。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7.本刊重视学术规范,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8.本刊维护首发权,切勿一稿多投。稿件寄出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再退还。
《粤海风》2020年征稿启事《粤海风》杂志是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文艺研究与评论类学术期刊。本刊获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超星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曾获中国优秀期刊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2020年,《粤海风》继续呈现文艺研究本色,关注研究与创作,聚焦现象及争鸣,勠力搭建新时代文艺评论与创作的砥砺平台,进一步推动文艺理论发展,繁荣文艺创作。本刊编辑部现面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评论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征稿。栏目介绍大湾区文艺观察不仅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范围内的文学艺术,也观察世界文学艺术,涵盖各大湾区的文艺观察,包括但不限于:思潮现象与创作的整体观察或艺术家个案研究、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评论。投稿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投稿征文驿站(微信直接搜索ID:TGZWYZ),及时了解赛事和征稿最新动态进展。理论·瞭望中外文艺理论研究、趋势前瞻。文本·场域文学与文化类研究、评论,注重当下性,涵盖华文文学、翻译文学、网络文学等文本的研究。视听·演艺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数字艺术、文化产业等范围的研究、评论。随笔·快议文艺现象、文艺作品的短评、书介。对话·论坛访谈对话、会议研讨综述等。如何投稿研究类作品单篇8000-10000字为宜,评论类作品单篇5000字左右,短评、书介、学术随笔类单篇3000字左右。本刊拒绝一稿多投,来稿一经刊用,按质支付相应稿酬。来稿除文章正文外,敬请附上:作者姓名、工作或学习单位、职称、详细联系地址、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简介等相关信息。研究类作品提供英文标题、200字左右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本刊审稿期为2个月,两个月未见回复可自行处理。投稿邮箱:bjb@yuehaifeng.cc联系电话:020-38486530来稿须知文章需观点鲜明,表达作者的独特见解。需严格按照学术论文格式撰写,不得抄袭、剽窃。如文中引用图片,需注明图片出处。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的,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参考资料中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等。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并用数字加方括号注。普通图书:作者、著作名、出版者及出版年、页码[1](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2]周广平:《冼星海音乐思想、人格及晚期作品研究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34页。[3]季羡林:《泰戈尔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载张光璘主编:《中国名家论泰戈尔》,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第166页。注: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请予合并,依次注页码。期刊:著者、篇名、期刊名、年期[1]赵书峰:《传统的发明与本土音乐文化的重建——基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身份认同变迁问题的思考》,《音乐研究》2019年第1期。报纸:著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1]杨民康:《“一带一路”与中国西南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中国艺术报2016年10月30日第8版。电子文献:著者、篇名、网址、最后查询日期[1]李光羲:《为艺术执着,为时代高歌》,中央音乐学院官网,http://www.ccom.e.cn/xwyhd/xsjd/2019f/201909/t20190929_60250.html,2019年10月11日。阅读途径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6-214数据平台:中国知网:www.cnki.net 龙源期刊网:www.qikan.com.cn超星期刊网:www.chaoxing.com 登录本刊官方微信:粤海风
谢士杰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大三学生。今年暑期,他独自走访了四川南充、绵阳、德阳、内江、自贡、泸州、乐山等地的8家剧团。一个突出感受是,剧团好不容易排了一个戏,也演了几场,但到底质量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本糊涂账。“文艺评论原来这么重要!”年轻的谢士杰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征得老师同意,他牵头成立了一个“国戏青年评论团”,还注册了一个名为“艺评世界”的微信公众号,倡导真实、新锐、专业的声音,给自己的同龄人搭建一个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的平台。没想到,公众号运行一个月,就收到投稿文章上百篇,作者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就各自感兴趣的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发表看法。这让谢士杰信心大增,每天一更新,乐此不疲。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行的“文艺评论‘新时代’,艺术创造美生活——文艺评论新跃进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在发言时,特别讲述了谢士杰的“创业”故事。他说,一个学生开设一个公众号,就集结了一大群喜欢文艺评论写作的青年人,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文艺评论面临新的成长空间,有着新的可能性。融媒体时代,文艺评论自当有新的思路、新的作为。紧紧抓住一个“微”字“说起文艺评论、文艺批评,总给人有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感觉”。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所长金浩说,以往对舞蹈行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常常只是局限于期刊、报纸上刊登的一些学术性研究文章,读者也多是舞蹈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或研究者,“事实上,艺术问题探讨的受众群正在不断扩大,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促使着专业性的评论转向公众平台”。他发现,有些艺术问题,是需要及时澄清、辨别、梳理和分析的。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有必要给新媒体一个拥抱。于是,金浩开始通过微博,“晒”出自己的“微舞评”。比如,他曾经就刚刚观摩过的一台舞蹈节目,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节目有意突出观赏风格的多样性,却忽略了古典意蕴的一致性,‘古代民俗化’‘当代交响化’‘古今荒诞化’‘中西一体化’‘舞诵连襟化’等统统杂糅一炉,唯恐观众会‘审美疲劳’,却使得整体格调不高。”结果在网络空间引发热议,你来我往,交流互动,也给金浩以新的启发。他将这些文字辑录成了一个集子,命名为《微时代的微舞评》,自己认为这些简短的微评论“粒粒饱满”。舞蹈家黄豆豆在序言中说,这些文字,以当前最具人气和接地气的方式,对当下丰富驳杂的舞蹈艺术现象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评点。当下的文艺评论工作,也要紧紧抓住一个“微”字,成为不少人的共识。从2014年开始,针对在网络上、电视上、纸媒上出现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辽宁省文联组织文艺评论工作者,撰写篇幅短小的主题评论文章,辽宁文学艺术网上开设《文艺微评》专栏,进行发布。辽宁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张颖介绍说,这些精干、即时的批评短章,颇受网络和纸媒的青睐。“‘文艺微评’选题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在选题策划中,注重网络媒体与大众文化特有的即时性、话题性,紧扣时事热点问题,力求在重大时事或文化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与自发的网络评论通常的内容评价、‘就事论事’不同,它的选题突出问题意识,引导读者对正在发生发展的艺术现象展开较为深入的思考。”张颖说。底色依旧,追求不变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9月,旨在深入探寻亚洲各国各地区电影的历史脉络、理论建构、创作风格与产业机制,为华语电影和亚洲电影的发展繁荣、文化软实力与海外拓展建立对比坐标。今年11月18日,研究中心公众号正式上线。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表示,开设公众号,目的是扩大研究领域,吸纳更多的研究人才,更好地传播最新研究成果。新媒体是个平台,关键是怎么用,怎么用好,也就是如何实现“善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认为,有必要充分挖掘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艺评论潜藏着的健康力量。他说,要珍惜这些言论的自发性,耐心地在泥沙俱下之中发现真知灼见,将它们有效地统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起来,使之反向激励创作,实现出精品的最终目标。在张颖看来,新媒体平台用好了,是可以盘活人才资源的。据她观察,目前活跃在纸媒上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年龄偏大,整体上队伍结构相对单一。而“文艺微评”的出现,使评论人才的年轻化、多元化成为可能。微评作者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联、作协的专业研究者,也有来自新闻媒体、艺术刊物的采编人员,还有从事创作的艺术家和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多样化的作者队伍。“‘文艺微评’还让某些原来只写传统评论或学术论文的作者,开始关注网络化写作,而一些很少对文艺现象、文艺实践进行理论思考的艺术家、爱好者,也开始从事文艺评论写作。这个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激发人才活力、培育新生力量、重组评论人才队伍的过程。”张颖介绍道。不过,文艺评论与新媒体“联姻”,不是“自降身价”,更不是“自我放逐”,而是要守住自己的本色,保持底色依旧。“运营这个公众号,初衷是因为我们热爱文艺。文艺不仅是我们的职业,还应当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就是想表达出自己的文艺观点,让大家知道现在年轻人对一些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到底是怎么看、怎么想的。”谢士杰这样阐述自己的“初心”。“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对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要求也高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说,“广大文艺评论家就应该摒弃和反对那种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故弄玄虚的文艺作品,而应该把那些精神品格高尚、思想内涵丰厚、价值取向鲜明、艺术表现动人的优秀作品推介给大众,让人们从更多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里,激发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本报记者 王国平)
500篇诗歌讲述兰州新故事 新面貌“礼赞十九大 歌颂新兰州”主题征文活动落幕特邀主持人朗诵获奖作品每日甘肃网12月25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 22日下午,由兰州市作家协会、《金城》杂志及《兰州日报》文艺周刊联合举办的“礼赞十九大、歌颂新兰州”主题征文颁奖暨获奖作品朗诵会在兰州城市学院举行。活动中,不仅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者颁发了证书,还由特邀到场的专业主持人和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的学生先后登台,就获奖作品进行了深情朗诵。用诗歌激发归属感和热爱感本次“礼赞十九大、歌颂新兰州”主题征文活动自今年10月13日开始至12月10日截稿,共收到稿件538篇。其中,除了省内和兰州市的大量稿件外,还有来自北京、四川、宁夏、山东、陕西、广州、广西、云南、上海等地的稿件,经评委小组的严格筛选及初评委、终评委的认真审稿,最终选出一等奖稿件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8篇,合计30篇稿件获奖。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汪小平告诉记者:“我们把这次活动放到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也是十分有深意的,表达了我们希望用诗歌承载着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愿望。而且,所有参与者在歌颂十九大、歌颂魅力兰州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诗歌的乐趣,我们则用诗歌的方式成功的激发了文学爱好者们对兰州的归属感和热爱感。”他还说:“这次活动面向全国范围,没想到征集来的作品水品十分高,大到对兰州未来格局的歌颂,小到对玫瑰、百合、五泉等本土元素的憧憬。无论是征集来的诗歌还是散文,都是对美好兰州繁荣发展的表达,而且也希望从省外作者的创作中寻找到新的文学视角。”金城兰州在诗歌中引发全国关注此次征文活动辐射面大、影响力广,投稿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作者。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院长高原在致辞中表示:“所有征集来的作品表现出了全国人民,特别是甘肃和兰州人民对金城兰州的关注,对兰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丝路文化等进行了激情的抒怀,大量稿件表现了砥砺奋进中的兰州新故事、兰州新面貌、兰州新情怀。”“今天,主题征文颁奖暨获奖作品朗诵会在兰州城市学院举办,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青春学子。”她激情洋溢地说:“有人说,十八九岁的青春胸膛里,应该天然澎湃着无限的诗意激情,应该总是涌动着强烈的抒情冲动。希望文史学院的同学们在本次活动的激励下,更多地写诗,并诞生更多的诗人。”权威专家担纲评委确保公平公正在此次征文活动中,主办方特邀在兰的全国知名作家马步升、阳飏、牛庆国等担纲评委。评委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投稿进行了认证的评选。最终,彭巨彦《兰州的春天》、季雨《十万朵玫瑰点亮苦水村》获得了本次活动的一等奖,杨金花《梨花之殇》等4篇作品荣获二等奖,黄维珍《北山的根》等6篇作品荣获三等奖。著名作家、本次征文大赛评委、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存学告诉记者:“此次参加征文活动的作品整体上水品都很高,无论是散文也好、诗歌也好,出乎了评委们的意料。而且,由于题材的限定让作者们需完成的是一次‘命题作文’,相对来说从创作、发挥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并不太好写。其中,有一些作者的写作水平非常高,无论是文学意境还是文字修饰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 文/图
赵培莲女,供职于山东临沂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书画家协会会员,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市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李翔工作室专业画家,第十四届临沂市政协委员。出版多部个人画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李翔 :“赵培莲绘画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讲究用笔,传统功力深厚,艺术造诣高。”中国已故著名山水画家、金陵画派第一代大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张文俊:“我这个临沂小老乡,花鸟画有海派韵致,意境雅逸,线条简约流畅。”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张宝珠: “我在济南美术馆第一次看到赵培莲的作品,感觉眼前一亮,笔墨恬淡,用色古朴典雅,有大格局,画面中的奇石画得尤见深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原中国美院教授王伟平:“赵培莲是我一直都很关注的学生,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花鸟画创作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凌晨光:“赵培莲绘画作品兼具文人理想和平民情怀,渲染时代风骨,具有浓烈的审美情趣。”▲《珊瑚赤珠》 136cmx68cm▲《一树梨花压海棠 》 136cmx68cm▲《牡丹花重翠云偏》 136cmx68cm▲《东风骀荡 》 136cmx68cm▲《盛世和平》 200cmx200cm▲工笔画 《椰林晨风》 140cmx220cm欢迎后台投稿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举办以“苏轼书法与绘画”为主题的第三届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以“穿乐”为主题的第三届四川音乐周·眉山东坡音乐节,以及四川音乐周洪雅专场音乐会等大型活动。这是一次世界“苏迷”的朝圣会。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期间,将开展主旨演讲、学术论坛、苏轼书风作品展和“我心中的苏东坡”人物画作品展、“东坡风”青少年优秀书法作品展等系列特色活动,国内以及英国、韩国、日本等国的苏学专家、“苏体”书法家、画家等各界嘉宾100余人将齐聚东坡故里,共襄盛会。这是一场学术性论坛。国内外高校、专业机构高度关注此次论坛。西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76所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纷纷撰写学术论文。其中,硕博生导师、硕博研究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占比达到了总投稿量的90%。这是一场专业性论坛。本次“我心中的苏东坡”画像,采用特邀方式征稿,约稿作者均为省级以上画院、美协专业创作人员、大专院校美术教师、知名画家,创作专业性极高。这是一场艺术性论坛。本届论坛紧紧围绕苏东坡书画文论展开,包括苏东坡书画文艺理论研究、“东坡风”书法篆刻展以及东坡画像绘画展三个板块。论文板块对苏轼的书法和绘画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挖掘和研讨,在东坡书画的传承、美学价值、艺术影响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高度;书法作品以东坡诗词文赋为主要内容,部分作品以苏体进行创作,具有极强的东坡风格;绘画作品全是以东坡像为创作对象,艺术家们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了“五彩东坡”。本届论坛参与度十分广泛,共征集到170余篇关于苏轼书法与绘画的相关论文,包括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投稿,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东坡风”书法、篆刻作品展收到海内外稿件共计1200余件,吸引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的苏体书法爱好者投稿。据了解,这是眉山市连续第三年举办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今后每年都将以东坡文化中的一方面为主题开展研究,力争形成较为完整的东坡文化研究体系。与此同时,突显文旅融合、汇聚众多亮点的第三届四川音乐周·眉山东坡音乐节也将拉开序幕。活动主场设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包括眉山—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下卡姆斯克市纳尔杜干艺术团交流演出、洪雅专场音乐会、东坡音乐节系列活动,以及瓦屋山景区与四川音乐周的联动营销活动等。音乐周期间,许嵩、庄心妍、叶炫清、GVO“封音乐”等国内音乐“大咖”将登台献唱;并将依托“千年宋风”和三苏文化打造真实的宋朝集市,让您穿越千年、梦回大宋,体验国风潮流、专属文创。此次音乐周还将携手腾讯官方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王者荣耀赛事——“东坡杯”王者荣耀西南片区赛事,全川60所高校联动,并现场直播,电竞圈知名宅舞团队也将空降现场。活动期间还将开辟创意集市、网红美食专区,超过30种专属文创产品将集中亮相,东坡特色美食等40款以上创意美食,将让您尽情品味“舌尖上的眉山”。除此以外,东坡剪纸、青神竹编、丹棱唢呐、彭祖太极、钦斋泥塑等6个非遗项目将集中进行展示,让您领略眉山“大美非遗”。据悉,眉山将把四川音乐周·东坡音乐节作为常态化、品牌化的文旅活动,坚持每年度举办,并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衍生文创产品,引进专业市场运营,全力打造“音乐眉山”。(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阐释学学刊》创刊号,张跣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内容简介《阐释学学刊》是阐释学领域的专业性学术集刊,兼顾美学和批评理论。当代中国阐释学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张江教授出任学刊编委会主任,著名哲学家、诠释学家洪汉鼎教授担任学刊顾问,国内哲学界、文艺理论界、历史学界十余位在阐释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著名学者担任学刊编委。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两期,定期出版,公开发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构建“当代中国阐释学”,这是阐释学学人共同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阐释学,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当代阐释学。它是中国的阐释学,立足中国资源,关注中国问题,呵护中国价值;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阐释学,尊重文化差异,强调世界眼光,重视“视域融合”;它是当代形态的阐释学,呼吁打破学科界限,强调真理与方法的双重支撑,强调价值性和工具性的交流互渗,重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话交融。论辩以近真知,切磋以明学理。《阐释学学刊》的旨趣在于,追求学术真知,崇尚思想创新,以本土经验筑牢文化价值,以全球视野拓展创新道路,交学界朋友,架学术桥梁,共襄当代中国阐释学之盛事!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开展理论探索,鼓励学术争鸣,培养学术新人。目 录阐释的张力文学阐释中的真理问题——来自哲学诠释学视域的思考/李建盛阐释的文学史/蒋原伦伽达默尔阐释学里的游戏本体/宋蒙公共阐释与审美重构——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批评为例/卓今当代中国反本质主义文论的“强制阐释”理论模式反思/李自雄商谈伦理:重建社交中的游戏精神/王旭凤历史的维度《老子》道本体诠释学特质/李瑞卿“思无邪”辨/李俊“情性”流变中的“文体”——徐复观论《文心雕龙》中的“文体出于情性”/宋溟走不出的“惟心”: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文化连续性/冯学勤探索文本背后的历史信息——曹道衡《文选》研究的启示/王丹、蔡丹君域外新论批评意识形态的突变/特里·伊格尔顿,段吉方译绵延、多样性与潜在——从柏格森到德勒兹/邰蓓“情感转向”的衍变逻辑及其理论路径/郝强批评的胜境从现实性到非常态——当代美学的视线/时胜勋新媒体与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视野/鲍远福审美与启蒙——19世纪德语小说的现代性方案/林雅华不可言喻的创伤经历——门罗小说《发作》的精神分析解读/黄川、王岚投稿须知《阐释学学刊》秉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尊重学者及其学术成果,对所有来稿均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回应。所有刊发文稿一律不收版面费,其中组稿、特定约稿以及优秀文稿一经刊发,即付薄酬(高于一般期刊稿酬,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另行奖励),另赠当期刊物2册。来稿要求:1.立论严谨,逻辑清晰,材料翔实,语句精炼,具有原创性、科学性、理论性。2.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中英对照)、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中英对照,中文300字左右)、关键词(中英对照)、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3.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4.稿件字数一般应控制在12000字(含空格)以内,重要稿件不受此限。5.来稿须符合学术期刊的一般编排规范要求。投稿一般采用word文档,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本刊专设的投稿邮箱。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7.本刊重视学术规范,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8.本刊维护首发权,切勿一稿多投。稿件寄出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再退还。
《粤海风》2020年征稿启事《粤海风》杂志是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文艺研究与评论类学术期刊。本刊获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超星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曾获中国优秀期刊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2020年,《粤海风》继续呈现文艺研究本色,关注研究与创作,聚焦现象及争鸣,勠力搭建新时代文艺评论与创作的砥砺平台,进一步推动文艺理论发展,繁荣文艺创作。本刊编辑部现面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评论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征稿。栏目介绍大湾区文艺观察不仅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范围内的文学艺术,也观察世界文学艺术,涵盖各大湾区的文艺观察,包括但不限于:思潮现象与创作的整体观察或艺术家个案研究、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评论。投稿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投稿征文驿站(微信直接搜索ID:TGZWYZ),及时了解赛事和征稿最新动态进展。理论·瞭望中外文艺理论研究、趋势前瞻。文本·场域文学与文化类研究、评论,注重当下性,涵盖华文文学、翻译文学、网络文学等文本的研究。视听·演艺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数字艺术、文化产业等范围的研究、评论。随笔·快议文艺现象、文艺作品的短评、书介。对话·论坛访谈对话、会议研讨综述等。如何投稿研究类作品单篇8000-10000字为宜,评论类作品单篇5000字左右,短评、书介、学术随笔类单篇3000字左右。本刊拒绝一稿多投,来稿一经刊用,按质支付相应稿酬。来稿除文章正文外,敬请附上:作者姓名、工作或学习单位、职称、详细联系地址、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简介等相关信息。研究类作品提供英文标题、200字左右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本刊审稿期为2个月,两个月未见回复可自行处理。投稿邮箱:bjb@yuehaifeng.cc联系电话:020-38486530来稿须知文章需观点鲜明,表达作者的独特见解。需严格按照学术论文格式撰写,不得抄袭、剽窃。如文中引用图片,需注明图片出处。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的,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参考资料中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等。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并用数字加方括号注。普通图书:作者、著作名、出版者及出版年、页码[1](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2]周广平:《冼星海音乐思想、人格及晚期作品研究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34页。[3]季羡林:《泰戈尔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载张光璘主编:《中国名家论泰戈尔》,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第166页。注: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请予合并,依次注页码。期刊:著者、篇名、期刊名、年期[1]赵书峰:《传统的发明与本土音乐文化的重建——基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身份认同变迁问题的思考》,《音乐研究》2019年第1期。报纸:著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1]杨民康:《“一带一路”与中国西南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中国艺术报2016年10月30日第8版。电子文献:著者、篇名、网址、最后查询日期[1]李光羲:《为艺术执着,为时代高歌》,中央音乐学院官网,http://www.ccom.e.cn/xwyhd/xsjd/2019f/201909/t20190929_60250.html,2019年10月11日。阅读途径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6-214数据平台:中国知网:www.cnki.net 龙源期刊网:www.qikan.com.cn超星期刊网:www.chaoxing.com 登录本刊官方微信:粤海风
谢士杰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大三学生。今年暑期,他独自走访了四川南充、绵阳、德阳、内江、自贡、泸州、乐山等地的8家剧团。一个突出感受是,剧团好不容易排了一个戏,也演了几场,但到底质量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本糊涂账。“文艺评论原来这么重要!”年轻的谢士杰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征得老师同意,他牵头成立了一个“国戏青年评论团”,还注册了一个名为“艺评世界”的微信公众号,倡导真实、新锐、专业的声音,给自己的同龄人搭建一个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的平台。没想到,公众号运行一个月,就收到投稿文章上百篇,作者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就各自感兴趣的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发表看法。这让谢士杰信心大增,每天一更新,乐此不疲。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行的“文艺评论‘新时代’,艺术创造美生活——文艺评论新跃进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在发言时,特别讲述了谢士杰的“创业”故事。他说,一个学生开设一个公众号,就集结了一大群喜欢文艺评论写作的青年人,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文艺评论面临新的成长空间,有着新的可能性。融媒体时代,文艺评论自当有新的思路、新的作为。紧紧抓住一个“微”字“说起文艺评论、文艺批评,总给人有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感觉”。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所长金浩说,以往对舞蹈行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常常只是局限于期刊、报纸上刊登的一些学术性研究文章,读者也多是舞蹈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或研究者,“事实上,艺术问题探讨的受众群正在不断扩大,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促使着专业性的评论转向公众平台”。他发现,有些艺术问题,是需要及时澄清、辨别、梳理和分析的。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有必要给新媒体一个拥抱。于是,金浩开始通过微博,“晒”出自己的“微舞评”。比如,他曾经就刚刚观摩过的一台舞蹈节目,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节目有意突出观赏风格的多样性,却忽略了古典意蕴的一致性,‘古代民俗化’‘当代交响化’‘古今荒诞化’‘中西一体化’‘舞诵连襟化’等统统杂糅一炉,唯恐观众会‘审美疲劳’,却使得整体格调不高。”结果在网络空间引发热议,你来我往,交流互动,也给金浩以新的启发。他将这些文字辑录成了一个集子,命名为《微时代的微舞评》,自己认为这些简短的微评论“粒粒饱满”。舞蹈家黄豆豆在序言中说,这些文字,以当前最具人气和接地气的方式,对当下丰富驳杂的舞蹈艺术现象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评点。当下的文艺评论工作,也要紧紧抓住一个“微”字,成为不少人的共识。从2014年开始,针对在网络上、电视上、纸媒上出现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辽宁省文联组织文艺评论工作者,撰写篇幅短小的主题评论文章,辽宁文学艺术网上开设《文艺微评》专栏,进行发布。辽宁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张颖介绍说,这些精干、即时的批评短章,颇受网络和纸媒的青睐。“‘文艺微评’选题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在选题策划中,注重网络媒体与大众文化特有的即时性、话题性,紧扣时事热点问题,力求在重大时事或文化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与自发的网络评论通常的内容评价、‘就事论事’不同,它的选题突出问题意识,引导读者对正在发生发展的艺术现象展开较为深入的思考。”张颖说。底色依旧,追求不变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9月,旨在深入探寻亚洲各国各地区电影的历史脉络、理论建构、创作风格与产业机制,为华语电影和亚洲电影的发展繁荣、文化软实力与海外拓展建立对比坐标。今年11月18日,研究中心公众号正式上线。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表示,开设公众号,目的是扩大研究领域,吸纳更多的研究人才,更好地传播最新研究成果。新媒体是个平台,关键是怎么用,怎么用好,也就是如何实现“善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认为,有必要充分挖掘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艺评论潜藏着的健康力量。他说,要珍惜这些言论的自发性,耐心地在泥沙俱下之中发现真知灼见,将它们有效地统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起来,使之反向激励创作,实现出精品的最终目标。在张颖看来,新媒体平台用好了,是可以盘活人才资源的。据她观察,目前活跃在纸媒上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年龄偏大,整体上队伍结构相对单一。而“文艺微评”的出现,使评论人才的年轻化、多元化成为可能。微评作者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联、作协的专业研究者,也有来自新闻媒体、艺术刊物的采编人员,还有从事创作的艺术家和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多样化的作者队伍。“‘文艺微评’还让某些原来只写传统评论或学术论文的作者,开始关注网络化写作,而一些很少对文艺现象、文艺实践进行理论思考的艺术家、爱好者,也开始从事文艺评论写作。这个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激发人才活力、培育新生力量、重组评论人才队伍的过程。”张颖介绍道。不过,文艺评论与新媒体“联姻”,不是“自降身价”,更不是“自我放逐”,而是要守住自己的本色,保持底色依旧。“运营这个公众号,初衷是因为我们热爱文艺。文艺不仅是我们的职业,还应当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就是想表达出自己的文艺观点,让大家知道现在年轻人对一些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到底是怎么看、怎么想的。”谢士杰这样阐述自己的“初心”。“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对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要求也高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说,“广大文艺评论家就应该摒弃和反对那种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故弄玄虚的文艺作品,而应该把那些精神品格高尚、思想内涵丰厚、价值取向鲜明、艺术表现动人的优秀作品推介给大众,让人们从更多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里,激发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本报记者 王国平)
500篇诗歌讲述兰州新故事 新面貌“礼赞十九大 歌颂新兰州”主题征文活动落幕特邀主持人朗诵获奖作品每日甘肃网12月25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 22日下午,由兰州市作家协会、《金城》杂志及《兰州日报》文艺周刊联合举办的“礼赞十九大、歌颂新兰州”主题征文颁奖暨获奖作品朗诵会在兰州城市学院举行。活动中,不仅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者颁发了证书,还由特邀到场的专业主持人和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的学生先后登台,就获奖作品进行了深情朗诵。用诗歌激发归属感和热爱感本次“礼赞十九大、歌颂新兰州”主题征文活动自今年10月13日开始至12月10日截稿,共收到稿件538篇。其中,除了省内和兰州市的大量稿件外,还有来自北京、四川、宁夏、山东、陕西、广州、广西、云南、上海等地的稿件,经评委小组的严格筛选及初评委、终评委的认真审稿,最终选出一等奖稿件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8篇,合计30篇稿件获奖。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汪小平告诉记者:“我们把这次活动放到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也是十分有深意的,表达了我们希望用诗歌承载着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愿望。而且,所有参与者在歌颂十九大、歌颂魅力兰州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诗歌的乐趣,我们则用诗歌的方式成功的激发了文学爱好者们对兰州的归属感和热爱感。”他还说:“这次活动面向全国范围,没想到征集来的作品水品十分高,大到对兰州未来格局的歌颂,小到对玫瑰、百合、五泉等本土元素的憧憬。无论是征集来的诗歌还是散文,都是对美好兰州繁荣发展的表达,而且也希望从省外作者的创作中寻找到新的文学视角。”金城兰州在诗歌中引发全国关注此次征文活动辐射面大、影响力广,投稿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作者。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院长高原在致辞中表示:“所有征集来的作品表现出了全国人民,特别是甘肃和兰州人民对金城兰州的关注,对兰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丝路文化等进行了激情的抒怀,大量稿件表现了砥砺奋进中的兰州新故事、兰州新面貌、兰州新情怀。”“今天,主题征文颁奖暨获奖作品朗诵会在兰州城市学院举办,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青春学子。”她激情洋溢地说:“有人说,十八九岁的青春胸膛里,应该天然澎湃着无限的诗意激情,应该总是涌动着强烈的抒情冲动。希望文史学院的同学们在本次活动的激励下,更多地写诗,并诞生更多的诗人。”权威专家担纲评委确保公平公正在此次征文活动中,主办方特邀在兰的全国知名作家马步升、阳飏、牛庆国等担纲评委。评委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投稿进行了认证的评选。最终,彭巨彦《兰州的春天》、季雨《十万朵玫瑰点亮苦水村》获得了本次活动的一等奖,杨金花《梨花之殇》等4篇作品荣获二等奖,黄维珍《北山的根》等6篇作品荣获三等奖。著名作家、本次征文大赛评委、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存学告诉记者:“此次参加征文活动的作品整体上水品都很高,无论是散文也好、诗歌也好,出乎了评委们的意料。而且,由于题材的限定让作者们需完成的是一次‘命题作文’,相对来说从创作、发挥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并不太好写。其中,有一些作者的写作水平非常高,无论是文学意境还是文字修饰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