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更好用中国文艺理论解读文艺实践爱力

更好用中国文艺理论解读文艺实践

更好用中国文艺理论解读文艺实践(文化观象)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高 楠(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建平(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段吉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南 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不仅指我们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开阔的理论视野,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具备理论建设的正确认识和成熟心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中国文艺理论才能够更好解读中国文艺实践张江: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社科工作者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对文艺理论发展而言,能否将这一要求贯彻好、落实好,关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关乎文艺理论的未来。中国文艺实践具有独特性高楠: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加强,一些学者倾向将研究兴趣放在文艺共性问题上,“世界文学”概念一度受到热捧。诚然,在本质属性、演变脉络、传播规律等宏观维度,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艺实践有相通之处。但毫无疑问,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文艺实践都有其独特性。中国文艺实践的独特性可以从文艺媒介、文艺风貌、文艺功能等文艺自身范畴内予以阐述,但从根本上讲,中国文艺实践的独特性来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在数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血液之中,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文艺实践,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投射。从微观角度来讲,任何时代的文艺实践都在呼应历史的风云际会。以当代文学为例,没有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就没有改革文学的横空出世,没有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也不可想象。换言之,中国历史的独特性造就中国文艺实践的独特性。中国文艺实践从孕育环境到精神承载,都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照搬西方理论解决不了中国问题张江:事实上,无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的文艺实践,还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社会实践,其独特性都毋庸置疑。因此,任何一种外来理论,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搬,都无法阐释中国实践,更难以引领和指导实践。“唯洋是举”“唯洋是从”曾一度在文艺界盛行,喧嚣过后,我们发现,耽于移植、热衷搬运解决不了中国文艺问题。高建平:对于西方文艺理论,应当辩证地看。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文艺有自身的传统。这种传统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在中国文艺久远的历史中,体现在中华美学精神中,也体现在汉语这个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表现力极其丰富的语言中。用英诗分析法分析汉语诗,难免削足适履,用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解读中国小说,难免隔靴搔痒。在艺术分析中更是如此。许多西方艺术史专家在谈到中国画的“气韵”“笔墨”时,大多用空洞浮泛的语言一带而过。我曾提出要从“美学在中国”转向“中国美学”,中国文艺理论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曾致力于从苏联、欧美引进文艺理论,是“文艺理论在中国”,今天我们更要致力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建立“中国文艺理论”。这种理论继承发展中国古代文论传统,批判借鉴国外文艺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中国文艺实践,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建立既是中国的又是当代的文艺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实现国际对话,更能解决中国问题。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界,一些学者照搬照抄西方理论,以复述代替研究,眼中没有中国实际,不研究当下文艺实践中的问题,理论与批评脱节,成为学术时尚的追逐者。这些都不足取。中国文艺理论生长自中国文艺实践的沃土张江:包括西方文艺理论在内的外来文艺理论,对中国文艺理论建设当然不乏镜鉴意义,但是这种镜鉴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双向的对话和交流。根本上,还是要在中国文艺实践土壤中,生长起我们自己的文艺理论。段吉方:无论何种文艺理论,都离不开文艺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土壤和思想空间。文艺理论在与文艺实践构成一系列阐释关系的过程中标识了它的必要性;各种文艺实践也在不断引发文艺理论阐释行动的过程中,彰显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国文艺理论是中国历代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文论家在深入总结中国文艺经验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充分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美学特征。在漫长的理论探索和美学争鸣中,中国文艺理论形成如形神、神思、风骨、虚实、意境、意象、情采、妙悟等一系列独特的概念、范畴和话语。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创作实践,中国文艺理论表现出出色的理论把握能力和思想解析能力,其理论形态和话语体系在具体文艺实践中融合发展。可以说,这种理论生成特征使中国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之间具有天然的阐释互补性。当然,我们强调中国文艺理论阐释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不是排斥外国文艺理论的借鉴价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本身也是文艺阐释活动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文艺实践正走向审美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各种门类艺术创作蓬勃发展,各种艺术理念与批评观念层出不穷,迫切需要中国文艺理论进一步更新观念,夯实核心概念,完善话语体系,对多元发展的中国文艺实践不断做出有力阐释,在培根铸魂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一砖一瓦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张江: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是一个宏大命题,需要文艺理论界付出长久而艰辛的努力。需要注意的是,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渐成学界共识,但在推进道路上,大而化之易,具体而微难,空喊口号易,付诸实践难。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建设,除了宏观维度的考量,更迫切需要大功细作,从概念、范畴、术语及具体议题设置等微观层面入手,条分缕析,聚沙成塔,一砖一瓦搭建大厦。南帆:很长一段时间,文艺理论穿行于学院讲台和专业杂志,显现出必要的学术严谨。但是,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文艺理论终将与社会、现实、人民、历史、大地这些重要命题产生联系。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从先秦到晚清,先人留下众多文艺经验的精彩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一大批文艺家不仅开创新型现代文艺,而且刷新文艺理论形态。另一方面,近代以来随着“开眼看世界”,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种种理论渐为人知。这一切共同组成当代文艺理论的开阔视野。文艺理论建设还必须始终感受来自社会、现实、人民、历史、大地的中国经验。文艺理论研究对象通常是作品,例如文学、戏曲、绘画、音乐、电影、电视剧等。相对于社会学或经济学,文艺理论并不直接考察社会现实。然而,这种状况恰恰构成文艺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复杂联系——文艺理论必须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以及生产机制中发现中国经验的特殊表现,从中聆听时代声音。文艺理论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是文艺创作者。文艺理论有责任表明从文化传统、道德修养、现实语境到个人特殊遭遇,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了一个艺术家。杜甫、曹雪芹、鲁迅不可能产生于西方文化,正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不可能产生于中国。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研究中显示中国经验的本土特征。文艺理论的本土特征还体现在对文艺形式的考察。无论是诗词格律、章回小说、地方戏曲还是电影电视剧,种种文艺形式的出现无不可追溯到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条件。文艺理论不仅要善于总结艺术发展经验,而且要善于探知艺术脉动。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要在作品、艺术家和文艺形式三个领域的考察之中,提炼中国文艺实践的独特经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文论命题和话语。张江: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不仅指我们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开阔的理论视野,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具备理论建设的正确认识和成熟心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中国文艺理论才能够更好解读中国文艺实践。制图:郭 祥

寒号鸟

中国文艺学不断焕发活力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70年砥砺前行,我国文艺创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深刻记录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探究文艺作品的审美特质离不开文艺理论的指导,回顾70年来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探讨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点与原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文艺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回顾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代迅总结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解放区文艺思想指导下,形成了新的文艺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成为国内高校广泛流行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后来,钱中文、童庆炳等人倡导“审美意识形态论”,他们编写的文学理论教材更多地融合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新成果,中国文艺学体系向着文学艺术自身审美规律回归。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文艺学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提到,7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间经历了不少困难。我国文艺理论正是在种种困境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回望我国70年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的自主意识、自觉精神,始终是支撑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我国文艺学走出了一条以本土审美经验为基础的创新性发展道路。代迅认为,当前中国文艺学发展形成了西方文论传统、中国古代文论传统和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主导的我国现当代文论新传统三分天下的格局。在这个理论格局中,我国现当代文论新传统事实上居于主流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学强调以我为主,凸显中国文艺理论的主体性地位,重视中国古代文论遗产,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的转向。未来,不仅要研究西方文论对中国的影响,更要研究中国文论对西方的影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杰表示,中国文艺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文艺学的中国特色研究、文艺学的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话语体系建设初见端倪。丁国旗表示,70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问题和文艺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研究热潮,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强调文艺理论的现实维度新时代中国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谈及中国文艺学的未来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范玉刚表示,首先,应更加强调文艺学的现实性维度,强化与中国文艺现实的内在关联。同时,坚持与时代同步,真正做到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文艺实践,以人民性导向引领中国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其次,应强调文艺学社会功能的发挥,强化文艺学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再次,在文明互鉴视野中增强理论自觉。在立足中国文艺实践基础上,加强与国际主流文艺学沟通对话,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使中国文艺理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主流文艺理论形态。在丁国旗看来,中国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基于对文艺文化现实问题的总结和概括,而不能只是理论话语的自身建构。我们曾经大量引介西方文艺理论话语,但其无法对我国文艺创作实践进行有力指导,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此外,研究经典文本不可断章取义,要寻求经典作品给予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与办法。王杰认为,应以中国特色文艺学话语体系建设为基本目标,不断提升和改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在基本理论问题和跨学科研究上下功夫,把研究重心切实落在理论创新上。他谈到,我们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时代,人工智能、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学艺术的形态和性质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这些新现象的研究,必然会开拓文艺学的学科疆域,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和新的理论成果。在新时代,中国审美经验的人类学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重新研究、以文学艺术为基础的审美活动在价值重建方面的研究,都会得到重视和发展。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段丹洁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命曰天放

“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在暨大开题

图为开题报告会现场 本网记者李永杰/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郑焕钊 李石)3月24日,暨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暨“中华文艺思想的海外传播”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确教授、清华大学王宁教授、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赖大仁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邵宁宁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王坤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段吉方教授、浙江大学张节末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教授、暨南大学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蒲若茜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刘绍瑾教授、《暨南学报》副主编闫月珍教授等近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暨南大学社科处杨杰副处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蒋述卓教授主持开幕式。以晚清陈季同的中西戏剧比较研究作为起点,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文艺思想的译介与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翻译研究的队伍不断形成并发展壮大,产生了大量著述,展现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学术面貌。百年来华人学者在海外各地对中国文艺理论的翻译、阐释和批评建构,是他们在面对全球现代性的处境下,以中华文艺精神去应对西方现代性的挑战、去质疑西方现代性的话语、并力图以之弥补西方现代性危机和缺陷的重要努力。尽管存在着不同的历史经历与文化危机,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显示了其对中华文化的深深情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彰显了中华美学的世界价值与现代意义。华人学者以其具体的研究和批评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外人文交流的历史进程,更展示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海外华人学者长期在欧美大陆发生现场观察和理解西学,并以之阐释中国文艺,为本土文艺理论带来一种原生的海外视野;与此同时,他们远观中国,为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海外视角。其“近取远观”的独特姿态,不仅有力彰显了中国文艺的世界意义和价值,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在这一过程中,百年来海外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海外传播呈现出鲜明的主体特征和传播规律。“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的主旨正是从总体上对百年来华人学者在海外对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翻译传播、阐释研究和批评实践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文献整理和系统的学术史研究,力图呈现海外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研究的整体脉络,揭示华人学者在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实践中传承、传播和建构中国文艺理论的经验规律,在对华人学者的成就与贡献、问题及陷阱进行深入总结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新时代的、具有鲜明中华性的、跨地域的中国诗学。项目首席专家蒋述卓教授做开题报告,他充分阐述了课题的总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框架、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五个子课题负责人全面介绍了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现代建构与海外传播的总体视野、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文本译介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华人学者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及思想现代建构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华人学者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与理论建构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综合文献整理等子课题内容。与会专家学者在听取了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关于课题研究计划的汇报后,围绕五个子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给予肯定,该课题的整体设计、逻辑论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等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他们认为,课题“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总体上对百年来华人学者在海外对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翻译传播、阐释研究和批评实践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文献整理和系统的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该选题材料扎实,课题论证充分,逻辑框架严谨,前期成果丰富。专家们指出,暨南大学文学院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本身有着雄厚的学术传统和强大的学术团队支撑,其学术团队成员在海外汉学、海外华文文学、海外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等领域都取得过重要的学术成果,这将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专家们期待本课题研究能够产生重要的创新性成果以及新的学术热点、学术议题,为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研讨会上,一些专家学者还就本课题研究中要进一步突破的瓶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家们指出,课题研究对象应突出有限研究目标,抓住重要的理论命题进行聚焦和突破。要避免过分依赖华人学者的理论话语,应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对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进行客观的还原、分析、评价和反思,突出中国文论话语的主体性。此外,专家们还从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理论和思想、海内与海外、边缘与主流,以及各子课题之间的研究边界问题、意识形态与价值立场问题、项目管理机制问题等方面,对课题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课题首席专家蒋述卓教授及各子课题负责人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将严格按照全国社科规划办的要求,组织和协调课题成员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课题研究计划,发表高质量论文成果,按时完成课题研究的内容。原标题:聚焦中华文艺思想的海外传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在暨大开题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金盞花

诚意的文艺评论要在新媒体及时发声

谢士杰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大三学生。今年暑期,他独自走访了四川南充、绵阳、德阳、内江、自贡、泸州、乐山等地的8家剧团。一个突出感受是,剧团好不容易排了一个戏,也演了几场,但到底质量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本糊涂账。“文艺评论原来这么重要!”年轻的谢士杰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征得老师同意,他牵头成立了一个“国戏青年评论团”,还注册了一个名为“艺评世界”的微信公众号,倡导真实、新锐、专业的声音,给自己的同龄人搭建一个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的平台。没想到,公众号运行一个月,就收到投稿文章上百篇,作者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就各自感兴趣的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发表看法。这让谢士杰信心大增,每天一更新,乐此不疲。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行的“文艺评论‘新时代’,艺术创造美生活——文艺评论新跃进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在发言时,特别讲述了谢士杰的“创业”故事。他说,一个学生开设一个公众号,就集结了一大群喜欢文艺评论写作的青年人,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文艺评论面临新的成长空间,有着新的可能性。融媒体时代,文艺评论自当有新的思路、新的作为。紧紧抓住一个“微”字“说起文艺评论、文艺批评,总给人有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感觉”。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所长金浩说,以往对舞蹈行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常常只是局限于期刊、报纸上刊登的一些学术性研究文章,读者也多是舞蹈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或研究者,“事实上,艺术问题探讨的受众群正在不断扩大,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促使着专业性的评论转向公众平台”。他发现,有些艺术问题,是需要及时澄清、辨别、梳理和分析的。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有必要给新媒体一个拥抱。于是,金浩开始通过微博,“晒”出自己的“微舞评”。比如,他曾经就刚刚观摩过的一台舞蹈节目,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节目有意突出观赏风格的多样性,却忽略了古典意蕴的一致性,‘古代民俗化’‘当代交响化’‘古今荒诞化’‘中西一体化’‘舞诵连襟化’等统统杂糅一炉,唯恐观众会‘审美疲劳’,却使得整体格调不高。”结果在网络空间引发热议,你来我往,交流互动,也给金浩以新的启发。他将这些文字辑录成了一个集子,命名为《微时代的微舞评》,自己认为这些简短的微评论“粒粒饱满”。舞蹈家黄豆豆在序言中说,这些文字,以当前最具人气和接地气的方式,对当下丰富驳杂的舞蹈艺术现象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评点。当下的文艺评论工作,也要紧紧抓住一个“微”字,成为不少人的共识。从2014年开始,针对在网络上、电视上、纸媒上出现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辽宁省文联组织文艺评论工作者,撰写篇幅短小的主题评论文章,辽宁文学艺术网上开设《文艺微评》专栏,进行发布。辽宁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张颖介绍说,这些精干、即时的批评短章,颇受网络和纸媒的青睐。“‘文艺微评’选题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在选题策划中,注重网络媒体与大众文化特有的即时性、话题性,紧扣时事热点问题,力求在重大时事或文化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与自发的网络评论通常的内容评价、‘就事论事’不同,它的选题突出问题意识,引导读者对正在发生发展的艺术现象展开较为深入的思考。”张颖说。底色依旧,追求不变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9月,旨在深入探寻亚洲各国各地区电影的历史脉络、理论建构、创作风格与产业机制,为华语电影和亚洲电影的发展繁荣、文化软实力与海外拓展建立对比坐标。今年11月18日,研究中心公众号正式上线。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表示,开设公众号,目的是扩大研究领域,吸纳更多的研究人才,更好地传播最新研究成果。新媒体是个平台,关键是怎么用,怎么用好,也就是如何实现“善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认为,有必要充分挖掘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艺评论潜藏着的健康力量。他说,要珍惜这些言论的自发性,耐心地在泥沙俱下之中发现真知灼见,将它们有效地统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起来,使之反向激励创作,实现出精品的最终目标。在张颖看来,新媒体平台用好了,是可以盘活人才资源的。据她观察,目前活跃在纸媒上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年龄偏大,整体上队伍结构相对单一。而“文艺微评”的出现,使评论人才的年轻化、多元化成为可能。微评作者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联、作协的专业研究者,也有来自新闻媒体、艺术刊物的采编人员,还有从事创作的艺术家和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多样化的作者队伍。“‘文艺微评’还让某些原来只写传统评论或学术论文的作者,开始关注网络化写作,而一些很少对文艺现象、文艺实践进行理论思考的艺术家、爱好者,也开始从事文艺评论写作。这个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激发人才活力、培育新生力量、重组评论人才队伍的过程。”张颖介绍道。不过,文艺评论与新媒体“联姻”,不是“自降身价”,更不是“自我放逐”,而是要守住自己的本色,保持底色依旧。“运营这个公众号,初衷是因为我们热爱文艺。文艺不仅是我们的职业,还应当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就是想表达出自己的文艺观点,让大家知道现在年轻人对一些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到底是怎么看、怎么想的。”谢士杰这样阐述自己的“初心”。“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对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要求也高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说,“广大文艺评论家就应该摒弃和反对那种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故弄玄虚的文艺作品,而应该把那些精神品格高尚、思想内涵丰厚、价值取向鲜明、艺术表现动人的优秀作品推介给大众,让人们从更多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里,激发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本报记者 王国平)

神明往与

红网文化迎来行业“大咖” 张建永解密文旅融合之道

6月24日,一场以“文化与旅游融合问题探讨”为题的讲座,在湖南红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张建永深入浅出畅谈文旅融合之道。红网时刻6月24日讯(记者 袁思蕾 摄影 胡邦建)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相关从业者如何兼顾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怎样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今天,一场以“文化与旅游融合问题探讨”为题的讲座,在湖南红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网文化”)会议室召开。吉首大学原正校级督导、湖南省旅游学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张建永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为红网文化未来发展注入活力。文旅融合讲究方法 文化也有“冷”“热”之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早已势在必行,现在也已是风起云涌。”张建永的开场白直入主题,简洁却暗藏深意。他以自己几十年来的行业观察为依据,从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等概念入手,辅之以现实案例,剖析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揭示文旅融合的本质。“文化不等于旅游,文化也不等同于文化产业。”张建永表示,当下,“文旅融合”可谓人尽皆知,但在热闹红火的背后,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现象。他总结为,在文化向旅游融合的过程,存在着以文化本质掩盖了旅游本质、以文化的学术性掩盖了旅游的市场性、以文化的公益性掩盖了旅游的产业性的倾向;而在旅游向文化的融合中,则存在着以旅游需求掩盖了文化的需求、以旅游的产业化掩盖了文化的事业化、以旅游的赢利性掩盖了文化的学术性的倾向。张建永认为,不是什么文化都可以和旅游融合。而弄明白“什么文化才能和旅游融合”这个问题,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首要问题。他从市场路径来看文化,将文化分为“热文化”和“冷文化”。张建永认为,“热文化”可以进行文旅融合,而“冷文化”就相对困难一些。张建永进一步解释,“热文化”具有震撼性、趣味性、传奇性、故事性、观赏性、娱乐性、品味性、互动性等特点,部分兼有或者全部拥有这些特点就属于“热文化”。“热文化”才是文旅融合成功的必要条件。反之,那些“冷文化”,“生僻文化”,与旅游融合就很难产生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创新是发展不竭动力 用创意砸出一个灿烂世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让不少人带着丰厚资金趋之若鹜,投身其中,然而,张建永用一个个实例阐释说:“不是有钱就能砸出一个灿烂的世界,但是拥有创意就可以。”张建永认为,创意是最新型的生产力,具有最强旺的竞争力,是最生态的发展力,也是最低廉的资本力。创意是一种颠覆性思维,是对庸常思考的反叛,是对平庸行为的宣战,是不走常规路线的思维探险,追求出奇制胜,能够形成震撼感动,标新立异,和印象深刻。既然创意如此重要,那么“脑洞”如何大开?张建永从迪拜旅游业的崛起、马云构筑电商“王国”的故事、《魅力湘西》的打造过程等案例说开,深入解读创意思维逻辑,即创意要从创异、创义、创美艺、创诗意、创禅意、创快意、创效益等方面思考和行动,最终,要让创意“落地”,开出“花”来。讲座现场,张建永还与湖南红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员工就行业现状、公司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次讲座是红网文化举办的文旅产业大讲座首场活动。今后,红网文化还将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前来“传道授业解惑”,以推动公司高效运行发展。张建永简介张建永,吉首大学原正校级督导,湖南省旅游学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政府智库专家,张家界市(国际)旅游营销智库专家,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武陵山文化产业创意研发促进中心主任,吉首大学·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兼职教授,湖南财经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策划、文化顾问。学术兼职方面,曾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湖南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南美学学会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评论家协会顾问。学术研究方面主要成果,出版了《原始儒学文化思维研究》《艺术思维哲学 》《乡土守望与文化突围》《孤怀独往的精神背影》《湘西州乡村旅游研究》《行走的树》上下卷等8部专著,主编《湘西文化大辞典》《从文学刊》(1-5卷)《行走湘西》《凤飞千仞》《乡村旅游研究丛书》等8部作品,参编冯契教授主编的《哲学大辞典》,是主要撰稿人。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主要发表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浙江大学学报》以及中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孔孟月刊》等刊物上。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摘》《北京大学学报》《湖南省新时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荟萃》等报刊杂志转载、评述。最近十多年,研究兴趣转向实用性领域,把文艺学、美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成果转化成社会发展动力和经济发展实力,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担纲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张家界·魅力湘西》总策划、文学撰稿。湖南省上海世博会“湖南周”大型艺术展演“情韵桃花源”总策划、总撰稿。担纲主持了《武陵山(湘西)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文化部非遗项目)等多个规划项目。是第九届深圳中国文博会“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代表人物”,获“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提名”。

耻也

吴敢:我与王汝梅先生(上)

在与师友的通信(电邮不计)中,王汝梅先生所写信仅次于刘辉兄、卜键兄和魏子云先生,数量排在第四位。计总68封:王汝梅教授⑦1984年:5月7日,6月30日,7月25日,8月7日,8月17日,8月25日,10月20日;1985年:1月4 日,1月16日,4月13日,5月5日,5月17日,5月28日,6月29日,7月18日,9月1日,9月30日,12月15日;②1986年:1月4日,2月15日,10月15日;②1987年:9月28日,11月5日;①1988年:12月5日;②1989年:1月10日,4月8日;③1990年:元旦,7月13日,12月11日;①1991年:7月3日;①1995年:11月11日;①1996年:11月22日;⑤1997年:4月23日,6月24日,7月24日,11月22日,12月5日;①1998年:元旦;③1999年:元旦,8月29日, 11月11日;③2000年:元旦,元旦,9月30日;⑤2001年:元旦,3月20日,3月24日,4月9日,12月30日;③2002年:元旦,1月6日,4月10日;①2003年:元旦;②2004年:元旦,4月25日;④2005年:3月20日,9月16日,10月3日,12月16日;①2006年:12月20日;①2009年:12月14日;①2010年:4月15日;①2012年:12月25日;①2013年:4月15日;②2014年:5月3日,5月8日;①2015年:6月5日。①2020年:2月22日。《王汝梅解读金瓶梅》1984年3月13—18日,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我1982年由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徐州市文化局小说戏曲研究室工作,代表业师郑云波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与会人员下榻在湖北省三招,我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李庆西、山东《戏剧丛刊》编辑部王晓家同居401室。其时我刚出茅庐,人微言轻,在会上没有发言的机会,也很少会间的交流,仅与李庆西、王晓家、陈飞(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级本科生,杭州大学中文系刘操男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接谈甚恰(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陈飞、吴敢、李庆西)。1983年3月吴敢、李庆西、陈飞合影于武汉后来在金学界颇有名望的宋谋玚、王汝梅、侯忠义、黃霖、周钧韬、陈昌恒、罗德荣等,还有以后过从甚密的陈美林、王永健、鲁德才等都在会上,可惜均未能相识。当时,云波师正与江苏人民出版社约定,筹划编著一部《中国古代小说辞典》,便以实战代课业,要我承担宋元话本、长篇小说和小说论著三部分的编撰。宋元话本计有173条,利用现成资料,依据体例,采撮删合,写来顺手,1983年春交出版社,是本书交稿最早的一部分。小说论著截止1982年底,亦得202条,叙录琐细,评判尤难,颇费斟酌,成文匪易,可惜本书出版拖延八年,新著迭出,不及续补,只好割爱。长篇小说,即所谓通俗小说、章回小说,总成811条,是本辞典最大的一个部类,也是最难写好的一个部类。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阿英《晚清小说目》以外,簿录记载尚多,而公私藏书,未见著录者亦夥,为了将这一部分写出当代水平,除了全数收集现有出版资料外,我几次北上京师,中入郑州,南下金陵,西溯武汉,将这几地各大图书馆的馆藏小说,叙录一过,采摘入编,共补缀未见著录小说近十目,增添小说版本数百款,新得小说内容提要数十例。《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我因此阅读了不少《金瓶梅》的版本,对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有一粗浅的认识。汝梅先生提交会议的论文正是《再谈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自然引起我的注意。而张竹坡家世生平的缺失,更是引发了我的兴趣。返徐以后,得到云波师的赞许,计划将《中国古代小说辞典》条目拟稿完毕和硕士论文分解为单篇竣工后即入手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就在此时,5月14日收到汝梅先生5月7日信,说他会后在汉口到上海的长江客船上与陈飞等结伴而行,方知我在徐州市文化局工作,因此要我查访张竹坡的家世著述和新版本的《铜山县志》《徐州府志》,尤其是彭城张氏宗谱和张竹坡的诗集《十一草》。于是,我停下手中事宜,全力投入彭城张氏的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访求,在很多友朋的惠助下,5月29日终于在铜山县罗岗村张伯吹先生处访得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接着,又访得多种彭城张氏文献。6月25日发汝梅先生函,报告了此一发见。7月4日收到汝梅先生6月30日信(参见下图),云:1984年6月30日王汝梅信函吴敢同志:六月二十日大札收悉。您以一种极其兴奋的心情,让我先知您的发现。我想亲去彭城盼望找到的材料,您均已发现,使我感到同样兴奋。您为竹坡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向您致以亲切的慰问。我的拙文《再谈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已初定在我校学报刊出。《张竹坡家世考略》,如能赐稿我校学报,我想一定是欢迎的。盼能挂号寄我,我阅后转交学报,争取和《再谈》同时发表,以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反响。您如直接寄给学报编辑部,他们也要交我写评审意见。我对竹坡生平思想及评点的研究,已耗去五年的光阴,因占有材料有限,对其生平只作了大略考证。请参见《文艺理论研究》1981、2期与《再谈》。您凭据《族谱》确认竹坡生于1670,卒于1698,年二十九。我的考证判断卒年约四十五岁左右。关于道深、道渊等家系,我曾见马隅卿先生划一张表,较简略。我们编的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的资料书,是以张评为主体,兼具《金》书会评、竹坡研究资料、《金》书明清研究资料三种性质。编辑正在审稿,争取年内或明春出书(这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国内,可能另有人在编《金》书研究资料,但不会与我们重复。也不怕同时出,或谁先谁后。是在北京一家由出版社出。您如同意,我想把《张竹坡年谱》(吴敢编)、张竹坡诗文补入上书。如同意,请您复印或复写一份寄来。愚见,《张竹坡家传汇编》《张竹坡家诗丛钞》可以缓。您从张竹坡生平、家世角度,我从张竹坡小说理论角度配合起来撰写一批论文,在有影响的刊物上连续发,以引起重视。现在知道和了解张竹坡的人太少,待学界了解、公认了张竹坡的地位,再出《汇编》《丛钞》。您如同意这种研究计划,待我们把张竹坡论文写出若干、发表若干篇后,可以我们二人名义编一本《张竹坡研究论文集》(后附一部分资料,也可只收我们二人的论文)。我于五十年代初在徐州参加高考,又在峄县、枣庄一带工作过,彭城也可以说是我的故乡。您在南,我在北,期望在短时间内、共同完成对张竹坡的研究。学界也有不正之风。1981、2期文艺理论研究发表我的关于张竹坡一文后,引起了学界对竹坡的注意。此后有人参考了拙文,在写书时写入张竹坡,但只字未提我的拙文。我撰文,如有受别人启发或有人提供了资料,均注明,决不掠人之美。您发现了《族谱》等资料,今后我如有引用,当均注明您发现的劳绩。因有不正之风,这些材料,在公开发出之前,仍应控制一定范围。因有共同的研究目标,我谈的计划、设想,也是先此呈闻。六月二十八日拜阅大札。六月二十九日来大连。今日在大连复信。约七月六日,即可回长春。辽宁春风出版社已出十五种明末清初小说。《明清小说论丛》第一辑也已出版,其中有拙文:《鸳鸯针》及其作者初探。待买到该书后,寄上请指正。辽宁出版社于去年和今年六月已开两次明清小说座谈会,我都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王利器先生应邀莅临。多次向王先生请教,受益匪浅。顺颂撰安汝梅六月三十日匆草于大连1984年6月30日王汝梅信函汝梅先生每有长信寄来,此即为其一。此信提供了很多学术信息,也提出了很好的合作建议。当年希望合作研究张竹坡与《金瓶梅》者,还有刘辉、周钧韬、邓星雨诸兄,可见学界对此课题的关注。收到汝梅先生1984年7月25日信函(参见下图),云:1984年7月25日王汝梅信函吴敢同志:惠寄《徐州戏剧》并大作、大札,均收悉,因忙,未复,甚歉。您近年论文甚夥,待抽时间一一拜读。今日上午接到大作《生平考略》手稿,已初步拜读。书影两片亦收到。我当尽力争取此稿与拙文《再谈》同期刊用。因尚未及转交编辑部阅,不知他们的意见怎样。吉大学报双月一刊,五期已下稿,六期已定稿,估计明年一、二期发表,就是最快的安排。昨日晚,我系萧善因同志启程赴徐州师院中文系(应郑云波先生之邀)参加十三院校协作编写中国文学史等项目的协商会。我即把您我关于张竹坡研究之简单情况说了一些。萧让我给郑写信,并赠《再谈》油印稿一本,以求教正。给郑先生信亦表示了我想把您撰《年谱》及竹坡诗文增入我与侯忠义兄合编的金瓶资料汇编中,并想于八月中旬,趁去南方招生之机,到徐州向郑先生与您请教,借阅您掌握的张氏族谱等资料。因您信中说郑先生是业师,与我系又有密切协作关系,所以提及以上,未把郑先生当外人。萧善因同志处已请遵嘱暂守秘密。《年谱》、诗文两项收入《汇编》,不影响在江苏《丛刊》或其他刊物发表。出版社只支付编辑费,上两项编辑费将会如数付寄。《汇编》正排印中,不久即会出书。待出书后,寄上请指正(汇编之主要内容,上信已介绍,不赘述)。如欲给辽宁《明清小说论丛》惠稿,寄我转呈或直接寄上均可。如寄我转呈,我可多加美言。地址:辽宁省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沈书社)《明清小说论丛》编辑部。写“竹坡论金瓶”是计划中题,何时完成尚不能说定。您手头文稿很多,望能与您的大作同期在贵母校学报刊用。八月中旬,您如在徐州,我去后不知食宿等有无困难,将给您增添麻烦。望来信告知情况,以促我成行。见面后并可商谈今后研究之大计也。顺颂撰安汝梅七月二十五日王汝梅教授余生也晚,汝梅先生长我十岁,在学术上先我一代,他当时已是副教授(后来红极一时的名人多还只是中级职称),学术敏感与课题意识较强,给我很多启发。1984年8月14日14:00,王汝梅先生到徐,即宿市体委招待所。晚去体招访汝梅先生,长谈至23:30。8月15日上午,偕汝梅先生骑自行车去罗岗访张伯吹。晚偕张远芬兄去体招访汝梅先生,长谈至23:00。8月16日上午,陪汝梅先生两次造访云波师。晚邀汝梅先生小酌于寒舍,云波师、远芬兄作陪。数次长谈的话题,不仅是张竹坡与《张氏族谱》,而且关乎整个《金瓶梅》研究,包括课题扩延、人际联络、刊物出版、会议筹办、资料整合,俨然一次极小型座谈会,真是“金学兴亡,匹夫有责”!8月17日晚,送汝梅先生乘124次去京。汝梅先生质朴纯真,治学严谨,因将拙稿《张竹坡年谱简编》和《张氏族谱》之“仲兄竹坡传”付之。吾等略尽地主之谊,汝梅先生亦可谓不虚此行。收到汝梅先生8月25日信函(参见下图),云:1984年8月25日王汝梅信函吴敢同志:感(谢)您的热情接待,祝您的夫人小李与令爱令郎泉源健康。感谢云波先生、远芬同志的接待,请代致意,不另。侯忠义、王汝梅编《金瓶梅资料汇编》,约40余万字。社科新书目114期已登征订说明。您撰《年谱简编》补入。关于《竹坡仲兄传》(《仲兄竹坡传》),我如实把您的意见,向责编与忠义兄转达。他们的意见是:想全文辑入《汇编》,但我们决不就此“家传”写文章,请您就此作专题论文。他们认为此项材料不易节录。他们让我速寄函与您商量。您如能同意全文录入《汇编》,请速给我一信,我再通知他们。在京四日,处理书稿,去北大图书馆借阅抄本《三续金瓶梅》两天。只安排一天时间走访,且在离京前一日,先访问了王利器先生、胡文彬同志。下午三时才到刘辉同志家,他住一间房,门锁着,我等了半个小时,仍未见,只好离去回北大招待所,第二天上午离京,未能再访。无法从刘辉同志处了解研究情况、资料情况,甚憾。胡文彬编金瓶梅研究论文集(五四—1983),文化艺术出版社今年十月出版;国外港台金瓶梅研究论文集稿,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书时间未定。王利器先生撰水浒全传注释,确定交齐鲁书社出。王先生撰文镜秘府论校注已出版。王先生定于明年三月去京都大学讲学。王先生正研究水浒,并有三种水浒之说,定水浒成书在宋元之际。王先生谦虚地说:对金瓶资料未收集研究,询问请教关于竹坡、金瓶的资料,均未提供情况。我有一不成熟想法,可否以我俩名义编一本《张竹坡与金瓶梅评点》(论文集),辑入您我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关于竹坡、关于金瓶评点论文各七篇(每篇后注明撰写者姓名),后附资料若干(读法108条,非淫书论、致张潮信、仲兄竹坡传、十一草、乌思记),可争取在齐鲁书社出书,并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印出。如能同意,可请王利器先生题写书名。此书出来之后,您仍可编撰:张竹坡评传、张竹坡研究资料汇编、张氏族谱校正、张竹坡研究论文集(或曰张竹坡研究)。您如不同意,也不必客气。合编一集的长处之一,是可以争取时间,产生一定影响,然后,再拿出您的专著若干。《十一草考证》待学报编辑阅后,再把结果告知。徐州师院学报年末一期可否同时发您我各一篇,请尽早与主编、责编联系,并请把结果告知我。日本影印词话本,请抓紧与邓星雨同志联系,烦您代为复印一套,复印费后寄。《瓶外卮言》《小说画引字汇》将代您复印一套。祝撰安汝梅八月二十五日《张竹坡与金瓶梅》我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系列文章在有关报刊登载十几篇后,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邱思达先生1985年1月22日亲至徐州约稿,乃决定以《张竹坡与金瓶梅》为名单独出版(后于1987年9月出书),遂与汝梅先生等相关师友未再合出(仅《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第二期刊登一篇吴敢、王汝梅《张竹坡与<金瓶梅>》)。可以看出,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有预感先觉的师友便捷足先登。1984年前后,正是收集资料蓄势待发方刚起步之时。很多年后,李庆西兄已是著名文艺批评家,曾撰文谈到此一际遇,说:1984.3武昌首届全国古代小说理论研讨会,同住一室有徐州师院年轻教师吴敢和杭大研究生陈飞,那时吴敢刚研究生毕业,已将张竹坡身世捋过一遍。他告诉我,张竹坡是解开《金瓶梅》诸多谜团的一把钥匙,犹如脂砚斋之于《红楼梦》。会议有半天安排游归元寺,吴敢、陈飞和我聊了一路,听说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做的是《三国演义》,他俩竭力鼓励我搞古典小说。可是,我混到这里边能做什么呢?我想,他们做的完全是另一路学问。后来我再也没有往古典小说上下功夫,后来吴敢成了《金瓶梅》研究权威。”(李庆西《开会记》,载《书城》2009年10月号即新第41期,并附有吾等三人在归元寺的合影)。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我与汝梅先生迄今36年的交谊,就此开篇。1985年1月,我被任命为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长。4月12—18日,首届中国古代戏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我与刘辉兄出席了该次会议,并住在一个标准间。会议期间,我们曾多次同访徐朔方先生,议论成立中国《金瓶梅》学会与召开第一次《金瓶梅》会议事宜。于是,1985年6月8—12日,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举行(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八人即王汝梅),汝梅先生与刘辉、欧阳健、李灵年为小组讨论召集人。我在开幕式报告筹备情况时说:1985年6月8日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徐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交流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动员研究力量,推动研究发展,准确地公允地评价这部在其出现不久就被称为‘四大奇书’之一的历史名著,挖掘和发挥这部号称‘第一奇书’的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在今天的欣赏价值与借鉴意义,全国的《金瓶梅》研究者,都很希望有一次聚会的机会。这种愿望开始在小范围内酝酿,北京的、江苏的、东北的、上海的和其他地区的一些研究者先后动议,经过联络,终于获得全国各地研究者的赞同。近几年来,江苏省和徐州市对《金瓶梅》与张竹坡的研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大风》杂志成为发表《金瓶梅》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今年,是张竹坡诞生315周年,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暨《第一奇书》刊行290周年。因此,全国《金瓶梅》研究者多希望会议在徐州举行。本次会议的筹备,辛原、周钧韬、吴敢、杜维沫、刘辉、王汝梅等付出较大的努力。会议即将结束,与会人员意犹未尽,6月12日上午大会间隙,辛原、吴敢、刘辉、周钧韬、王汝梅、张远芬、王旭、胡文彬、侯忠义、张国星等商计,建议组成全国第二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以徐朔方、袁世硕、王汝梅、刘辉、吴新雷、黄霖、杜维沫、吴敢、孙逊、沈天佑、胡文彬、张远芬、周钧韬、辛原等为委员,由吴敢、胡文彬、张远芬、周晶、马美信、张国星、及巨涛组成秘书处,吴敢为秘书长。这是中国召开的第一次《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其开创意义,不言而喻;其深远影响,莫可估量。孙家正当时看望与会人员时说:“在徐州召开这次会议,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这在当时是极具见地、极见睿智、极暖人心的一句话。时过景迁,今已见喜少忧,然金学同人言及此语,仍然感慨良多。1985年10月11日9:40,偕刘辉、侯忠义、及巨涛自北京乘209次,12:01到达长春,出席第一次《金瓶梅词典》编务会。当晚偕刘辉、侯忠义、王汝梅诸兄小议会务事宜。该书后由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王利器主编,王汝梅、刘辉、张远芬副主编。汝梅先生牵线搭桥,缝合善后,居功至伟(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张远芬、赵洪林、刘辉、王汝梅、吴敢)。1985年10月与张远芬、赵洪林、刘辉、王汝梅合影于长春《金瓶梅词典》编务会1986年1月10—15日在徐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暨第二次《金瓶梅词典》编务会。王汝梅、辛原、吴敢、丁肃、邱鸣皋、张远芬、刘辉、杜维沫、袁闾琨、徐彻、周晶、赵洪林、张学峰、及巨涛、赵兴勤、李申、张爱民、于盛庭、纵山等与会。1986年10月21—25日,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市举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八人即王汝梅)。本次会议期间,于10月18—28日举办了一期《金瓶梅》专题讲习班,为学习班讲学的专家有刘辉、张远芬、袁世硕、周中明、周钧韬、宁宗一、徐朔方、王丽娜、王利器、胡文彬、卢兴基、杜维沫、王汝梅等。1986年10月21日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徐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动议,早在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召开期间就已产生。1988年5月9—10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徐州召开(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二人即王汝梅)。1988年5月9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合影于徐州鉴于国家文化部的批复中提到会议以学术单位名义举办为宜,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工作遂与中国《金瓶梅》学会的筹建工作同步进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会议形成了“关于组成中国《金瓶梅》学会筹备委员会的意见”,汝梅先生为委员。8月10日筹委会向海外学人发出预备通知,1989年1月1日向国内学人发出预备通知。收到汝梅先生1989年4月8日信函(参见下图),云:1989年4月8日王汝梅信函吴敢兄:香港梅节兄来函云:寄筹委会金瓶梅全校本一套,不知收到否?请把情况告知。弟之回执、论文提要与发言提纲已寄上,不知收到否?五月五日在临清市召开学术专题片金瓶梅小型座谈会并拍摄临清外景,请您光临指导。食宿由会议承担,路费原单位报。计划会后,摄制组一行十人左右,约于八至十日到徐州拍摄:1、张竹坡墓碑;2、吴敢工作照、著作照;3、张远芬工作照、著作照;4、张氏族谱文献照;5、国外学者回函要求参加国际会信函资料照;6、泥塑金瓶梅人物照;7、首届、二届金瓶梅讨论会资料照;8、其他(请兄提供)。烦您帮助安排食宿,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请速函复。 顺颂近安弟 汝梅 上四月八日1989年4月8日王汝梅信函随信附有座谈会通知。5月11日,王汝梅、李文焕带“《金瓶梅》专题片”摄制组到徐。当晚徐州教育学院宴请摄制组,王玉楼(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远芬、杜长缨(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姚桂华(教育学院副院长)在座,余作陪。子夜访汝梅先生,商谈至翌日2时,全面落实了摄制相关事宜。5月12日午宴请摄制组于希尔顿大酒店,张远芬、杜长缨、董春荣(徐州市演出公司经理)、及巨涛、苗艺明(徐州市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等在座。首届国际金会期间,6月17日上午,与会人员于徐州师院电教室观看了长春电视台摄制之《<金瓶梅>专题片》。1989年6月15—19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市举行。6月14日上午在会议主会场(市电影公司试片室)召开国内学人预备会暨中国《金瓶梅》学会成立大会,与会人员108人,吴敢代表学会筹委会、大会秘书处和徐州八家承办单位作会议与学会筹办情况通报。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理事会(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三人即王汝梅),以及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金瓶梅学刊》主编、副主编、编委,汝梅先生当选为副会长、学刊编委。中国《金瓶梅》学会第一届理事会1989年6月15日合影于徐州汝梅先生提交的论文题目是《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初探》。其会议活动有:6月15日上午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坐,大会合影在前排就坐(参见下图,左起第三人即王汝梅),6月16日上午与魏子云一起主持第三次大会并发言,参加第一组讨论。1989年6月15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徐州1990年10月20—24日,第四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临清市举行,由中国《金瓶梅》学会、聊城师范学院、东昌《金瓶梅》学会、临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期间,汝梅先生有意在长春市举办本次会议。会后,学会即留意本次会议的筹备。后来,鉴于山东聊城、临清在《金瓶梅》研究方面的努力和会议召开所具备的条件,决定本次会议改在临清召开。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1990年12月王汝梅赠书《金瓶梅探索》收到1990年12月汝梅先生赠书《金瓶梅探索》(参见上图)。收到汝梅先生1991年7月3日信函(参见下图),云:1991年7月3日王汝梅信函吴敢同志:您好。长春《金》学会议,各项工作筹备就绪,欢迎您届时莅临与指导。请柬已寄上,谅已收到。请您以副会长兼秘书长身份代表学会在开幕式上致辞,请将致辞稿拟就后寄下,以便提前与其他会议文件一起打印(由会务组办理)。是否去长白山,请回函。如去,必须回函,以便预作安排。大作论文,请打印150份带来。游松花湖为会内活动。主管部门要求民间学术团体必须在六月份重新登记完,各项要求非常严格。不知《金》会是否已去民政部重新登记?正式通知与请柬发出后,又有50余人要求与会。经商量,因向省里报告外地代表只120人,现已超额。请柬发后要求与会者一律不接待。及巨涛同志荐王林同志,恕不能接待。给小及发去两次预备通知,均未见回函。是否与会,望告知,以便预作安排。即颂政祺!汝梅七月三日长春会议筹办,以答谢徐州市文化局、临清市政府、扬州社联之盛情接待。还有四年即退休,今后无精力再进行《金》研究,由研究生、青年教师继续工作。您可以借助工作岗位之便,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此为向友人所诉之衷情! 又及会议以开得和谐、轻松、愉快、活泼为宗旨。又又及汝梅先生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6—10日召开,我因为江苏省水灾要求部门、单位一把手必须坚守岗位而未能到会。1992年6月15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枣庄1992年6月15—20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枣庄市举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上图,前排左起第八人即王汝梅),学会副会长均为组委会委员。收到汝梅先生1996年8月4日赠书《金瓶梅女性世界》(参见下图)。1996年8月4日王汝梅赠书《金瓶梅女性世界》2000年10月23—25日,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五莲县举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四人即王汝梅),开幕式在主席台就坐,与陈昌浩先生一起主持第三次大会发言,与陈昌浩先生一起为第一讨论组召集人。2000年10月23日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五莲收到2001年3月汝梅先生赠书《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参见下图)。2001年3月王汝梅赠书《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2002年5月9-11日,中国《金瓶梅》学会、山东省邮政局、临沂市政府在临沂市召开“《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参见下图,右起第三排第五人即王汝梅)。2002年5月9日《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会间我邀请有关师友合影(参见下图,左起依次为吴敢、沈天佑、宁宗一、王汝梅、杜维沫、刘辉、王丽娜、杨扬、程毅中),也有缓和汝梅先生与刘辉兄关系的用意。2002年5月9日与沈天佑、宁宗一、王汝梅、杜维沫、刘辉、王丽娜、杨扬、程毅中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2005年9月17、18日,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开封召开。9月17日8:30,在河南大学老校区新办公楼大会议室举行开幕式,张生汉(河大文学院院长)主持,王发曾(河大副校长)致词,荒木猛讲话,黃霖致开幕词,张进徳讲会务,余与赵兴勤在主席台就坐。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九人即王汝梅)后大会发言,王汝梅、铃木阳一主持,曹炳建、藤原美树、赵兴勤、张进徳、杨绪容、何香久发言。2005年9月17日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开封晚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于汴京饭店2号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全委会,黃霖主持,余做“原中国《金瓶梅》学会被注销经过与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筹备情况”报告,王汝梅、陈诏、王平、叶桂桐、孙秋克、许建平、何香久、张进徳、杨绪容、杜明德、陈维昭、赵兴勤、曾庆雨、翟纲绪、霍现俊出席。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遂正式成立,王汝梅与冯其庸、徐朔方、魏子云、梅节、宁宗一、卢兴基、沈天佑、袁世硕、杜维沫、林辰、陈诏、许继善、傅憎享等14人为顾问。9月18日,下午参观铁塔、龙亭、大相国寺。晚与王汝梅、陈诏、赵兴勤、孙秋克、黄强、齐慧源小酌于书店街某酒店,余做东,共渡中秋节,所谓“全真七子”“江南七怪”云(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赵兴勤、齐慧源、陈诏、王汝梅、吴敢、孙秋克、黄强)。收到2007年4月王汝梅赠书《王汝梅解读金瓶梅》(参见下图)。2007年4月王汝梅赠书《王汝梅解读金瓶梅》2007年5月11—13日,全国第七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枣庄市峄城区召开。汝梅先生在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五人即王汝梅)后作大会发言(主持人卢兴基、铃木阳一),另与杜贵晨兄一起主持13日下午大会发言。2007年5月12日第七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峄城2008年7月11—13日,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临清市召开。汝梅先生在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二人即王汝梅)后与卜键兄一起主持第一次大会发言。2008年7月11日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临清2010年8月21—22日,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清河县召开。汝梅先生开幕式在主席台就坐,并在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四人即王汝梅)后作大会发言(主持人王平、崔溶澈),另与顾春芳先生一起主持下午第二场大会发言。2010年8月21日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清河

周颂

紫薇诗两首 月光与谁 谁转动着经筒 走进今生有你的轮回

【月光 与 谁】紫薇/文你的目光柔中带伤默默地述说着前尘过往临别时你的转身凝眸望断了我的百转回肠蓝零九歌新国风图腾诗派— 月光—文/紫薇月儿圆的时候你却要行走远方我想拉住你的手却握住了满满的惆怅你的目光柔中带伤默默地述说着前尘过往临别时你的转身凝眸望断了我的百转回肠我遥望天边的一轮圆月不知你在何处流浪我的思念在疯长挣脱了我朝思暮想的心房月光有多深远我的思念就有多宽广月圆的月光无垠日夜的思念无疆我今生最温暖的梦是你凝望着我的模样你那灿烂的笑容柔软了我的梦乡梦醒时分夜未央银色的月光洒在我身旁问月光还有多少来日方长能共度有你的时光谁 文/紫薇谁的念念碎 在腾格里沙漠飘坠 谁用赤诚 融化了天山上的雪水谁的浪漫 梦幻在薰衣草庄园里沉醉谁孤独的背影 化作那拉提草原的一抹唯美 谁千古的爱恋流淌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谁变换的脚步 与喀纳斯的湖水紧紧相随谁调了颜色 让百嶂千锋七彩丹霞飞 谁转动着经筒 走进今生有你的轮回「 作者简介 」史薇,笔名紫薇,现居北京,北京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晨报》,《兄弟》。《一米阳光》、《段落》、《当文字化作诗歌》、《拥抱幸福》、《爱的专递》、《久违的爱》、《好久不见》、《一弯浅笑》、《融化在我心底》、《端午安康》、《牵挂》、《彩虹》。先后发表在《大家传媒》上。《端午安康》,发表在《冰洁诗刋》上。《思父》,发表在《实力诗人诗选》上。《一弯浅笑》、《好久不见》,发表在《中国实力诗人诗选》上。《梦升起的地方》、《你的名字叫开封》,发表在《景山文学》上。《伟大复兴耀中华》、《记忆的碎片》、《如果》、《清明雪落了》、《宝贝儿》,发表在《海淀区作家协会》上。蓝零九歌新国风诗社 征稿 通知蓝零九歌新国风诗社首推80后,90后,00后新人,为中国诗歌储备未来大师级诗人。新国风诗歌坚守生命的本原回归与吉祥,人类与大自然和解,人类与自己和解,人类与人类和解,人类与万物和谐。万物纯净,自然而然的生命体,始终坚守无奈的轮回与自我拯救以及对光明的崇拜与渴求。这种理想超脱了现实的各种束缚,诗人生命之花在深度幻觉般的状态下纯粹地盛开。方法:搜索微信公众号BZNOOO,点关注即可,或者直接下方扫二维码。本平台旨在传播宇宙文明文学艺术,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中完美与崇高的神性。促进人文科学文化进化,实现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回归宇宙文明智慧!弘扬中华文化,通过诵读使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弘扬人类文明的同时陶冶性情,在诵读中培养开朗豁达,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性。本平台支持原创作品,谢绝一稿多投。蓝零九歌新国风诗社编辑部特邀顾问老师简介: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辛华: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钟振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杨四平: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瑞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特约主播老师:一泓清潭 李东方 毛翰章 窦友良 雨莲 灵动的水波扫码进群,同时递交展播作品“蓝零九歌”主推宇宙文明文学艺术新古典 新国风图腾蓝零九歌新国风纯文学原创平台挖掘培养新锐、空灵、超觉新人原创诗歌|高端艺术|儿童文学|灵性开发 国际惯例ヽ(ω )ゝ版权声明 原创首发作品 不得抄袭转载请联系后台Labyrinths欢迎来敲门分享即是祝福!您的每一次转发,即是传递爱、让爱流动,唤醒自性文明之光欢迎踊跃参与互动,接受原创文学艺术作品投稿---投稿合作邮箱: 1979251899@qq.com 蓝零九歌平台号:BZNOOO 本期编辑:Mercy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暗之光

王元化著作系列明年将出第一辑,其夫人张可著作集也将出版

2017年11月30日,是著名学者、思想家王元化先生诞辰九十七周年的日子,王元化先生生前弟子、晚辈及研究者齐聚上海人民出版社,追忆其生涯事业和思想风范,并共同筹划出版王元化著作系列。王元化先生(1920年11月30日-2008年5月9日)早年参加革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投身文艺战线的斗争。后来担任宣传领导工作,同时兼事学术研究。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在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研究等领域开辟新路,颇有建树,曾经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作,著述宏富,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发表了《向着真实》《文心雕龙讲疏》《思辨随笔》《九十年代反思录》等著作,他对《文心雕龙》的解读,对五四启蒙的剖析,对卢梭“公意”的,他整个思想历程中的“三次反思”等,都对当代思想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说的“我是一个用笔工作的人,我最向往的就是尽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留下一点不媚时、不曲学阿世而对人有益的东西。我也愿意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也成为后辈学人追慕的楷模。王元化在座谈会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谈到,纪念王元化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读他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来读他的作品,因此他希望可以对王元化的作品进行系统整理,重新出版著作系列。上海交通大学的夏中义教授建议,这套丛书可以从思想史的角度,把王元化怎么成为一个思想家的脉络和历程呈现出来。夏中义建议这套丛书可以将王元化1948年批评钱锺书《围城》的文章收录进去。当年作为一个左翼批评家,王元化用很严厉的语言批评了这部作品,但晚年时的王元化醒悟到,当年这类犀利的文风有点过分,轻慢了一部有特色的作品,是对一个受人尊重的作家的不公。在夏中义看来,这样的文章如果不收录进去,王元化这样一个左翼批评家的形象是不完整的。夏中义还提到,尽管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影响巨大,但其实晚年的王元化对于这本书的态度是很纠结的。在他的全集总序中,对于这本书只字不提。因为王元化意识到,他当年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苏联理论模式的框架下去研究《文心雕龙》的,而晚年的他认为这一研究模式是很有问题的。2018年是王元化先生逝世十周年,2020年即将迎来其百年诞辰,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已取得王元化先生哲嗣王承义先生独家正式授权,获得了王元化先生所有已出版和未出版著作的出版权,为更好地传播王先生的学术思想,传承其精神文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批计划推出《读文心雕龙》《读黑格尔》《读莎士比亚》《思辨随笔》《九十年代反思录》等,第二辑计划推出《九十年代日记》《清园近作集》《人物·书话·纪事》《清园谈戏录》《集外旧文钞》。王元化的夫人张可女士曾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并与王元化一共翻译了莎士比亚研究论著,两人死生阔契的相伴已成为跨越时代的爱情传奇。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亦筹备在2019年张可百年诞辰之际,整理出版其著译文集。

血防线

3月好书严选:每个人都在与生活奋力对抗

在热闹的第34届北京图书订货会落幕后,3月商报月览好书如约而至,为满园春色增添一抹书香。(欢迎在本文留言区分享您的阅读感受,我们将在4月8日12:00选取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三位读者免费赠送一本精美图书~)文学类(10种)你要多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普通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奋力对抗和艰难和解。小说家所做的,是为他见到的每一种平凡而奋力的生活赋形,以某个瞬间澄清每一种即将到来的命运。《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残雪著/高高国际策划、陕西人民出版社残雪是一位为理想而写作的作家,这是她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国内首度出版,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既美丽又危险的卡夫卡式荒诞世界。小说分别以我们家里的秘密、三妹诉说她的心事、侦探(或医生)冗长而乏味的故事、母亲的呓语和我的五个梦为主题,描述了一个个噩梦般的场景和古怪的故事。这5个梦境穿透灵魂与精神,对人性进行层层剥离,让深埋的人性一览无余。《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法山叔著/天地出版社“微博十大影响力法律大V”法山叔最新长篇小说。小说展现了律师光鲜背后真实的职业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法庭上扣人心弦的辩护过程与法庭之外斗智斗勇的较量与运作。小说中的案件均取材于经典的民法案例,故事以律师打官司为切入点,将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普通人的遭遇、人性的阴暗面和对法律武器的运用融入叙事中,以犀利辛辣的语言和柳暗花明的情节丝丝入扣地书写出一部硬核法律小说。《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乐黛云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奠基人乐黛云先生的首部自传和心灵独白。90年历经沧桑,却始终坚韧如初。乐黛云说:“命、运、德、知、行,这五个字支配了我的一生。”她以坦诚之心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她的家庭,她的爱情,她与时代的沉浮,她跟命运的较量,她对学问的追求,她对一个个自由灵魂的怀念,用隽永的文字娓娓道来,不禁令人掩卷深思。《诗人的圆桌:关于自然、人文、诗学的跨文化对话》吉狄马加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一部具有世界高度的关于诗学交流与探讨的访谈录。书中收入诗人吉狄马加与16位世界各地当下最著名的诗人、诗歌翻译家的对话。涉及到当代世界与人类命运,以及文学的承担等重要话题,并记录了中国诗歌多年来在国际深度交流上的成果。诗人认为,诗歌有着构建和平社会、抚慰人类心灵的巨大作用,同时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我们应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来开展国际诗歌交流。《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邓一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邓一光的深圳故事集。12幅“深圳写生图”,12种不同身份,12段奇遇人生,书写异乡人与都市漂泊者的追寻,探索这个城市独特的灵魂与质感,也开掘出当下城市写作的深邃与宽广。邓一光在光鲜的城市外表与日常生活的张力之下,深入观察,书写出人性的丰饶与伟大。《远去的白马》朱秀海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军旅作家朱秀海在采访多位亲历过解放战争的幸存者后,收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一匹驰骋沙场的白马为引,拉开小说的帷幕。全书根植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借助丰厚的历史史实,以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为背景,以清醒客观的文学立场审视和书写历史的复杂与真实、人性的善良与崇高。作家以诗性的笔调和咏叹的激情,成功塑造了一批无私无畏、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形象。评论家刘大先在读后认为这是一部精神洗礼之作,是时代的雅正之歌,女主人公的选择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的意义。《喜剧》陈彦著/作家出版社陈彦“舞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以喜剧笔法写就之喜剧演员(丑角)悲喜交织、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生命故事。作者以贺氏一门父子两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主线,在戏与人生的交相互动中牵连出广阔的人间世各色人等的生命情状——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诸般际遇所致之起落、成败、得失、荣辱等等不一而足,并于此间表达了对戏曲与历史、时代和现实关系的透辟理解。《迎面而来》林东林著/上海文艺出版社青年作家林东林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近年精心创作的10个短篇小说。作者笔下的人生,是大街小巷迎面走来的人,表面平静而内里波澜横生的人。林东林沉潜在众生的低声部,奏响的却是清晰和空茫的变奏曲。失业者和双盲老人,嫖客和妓女,象牙蚌和海,城市和菜园,穷人和更穷的人……乃至于作者和小说中的“我”,彼此互为镜面,却又互相打碎,留下一地闪烁着微光的奇观。《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德]娜塔莎·沃丁著、[德]祁沁雯译/新星出版社对抗沉默,拒绝遗忘。该书作者为德语作家,苏联强制劳工之女。1945年生于德国战后“流人营”,母亲自杀后,被一所天主教女孩收养所收养。作者通过对母亲及母亲家族的追溯,拼接历史碎片,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填补二战东方劳工史出版空白,揭示乌克兰人不为人知的命运。《凤鸣岐山》冯积岐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小说以冯拱明及侄女冯惠芳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时期的悲惨命运为叙事主线,将故事放置于辛亥革命前后三十年的历史空间,生动写出李谦吉、麻振武、郭坚等军阀人物的残暴与冷酷,细腻展现冯拱明等平民家族的隐忍与良善,深刻凸显大历史中小人物的脆弱与渺小,丰厚呈现革命者实现和平安定的艰难与理想。全书文学性、故事性、思想性兼顾,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长篇画卷。人文社科类(10种)思想是时代的回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时代背景下,在这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追溯我们的历史、梳理我们的文化源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古人日常生活与社会风俗》冯尔康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史学大家冯尔康的读史札记。全书以古人社会生活为范围,以简洁的文字、权威的阐释和上百幅精美的图片通过平常而普通的历史细节,走进古人的日常生活。全书批判君主专制主义和宗法性家长制,伸张女权,说明历史上争取人道主义的合理性;批评迷信,宣传科学,抨击生活领域的种种陋习,表彰历史上向往文明生活方式的人和事;从古人社会生活中分析我们的民族文化;盼望摆脱过时、落后的古老传统束缚,创造新文明。《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葛剑雄著/岳麓书社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讲述中国历史的血脉精神,在兴衰、传承与变迁中,寻找中国历史的源与流。他以另一个角度进入历史:如果我们把古代中国比作一个像人体一样精密庞大的协作系统,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经中枢。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生生不息,成就了我们今日的中国。《孔子——人能弘道(修订本)》倪培民著 李子华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该书作者为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孔子的经典之作,力图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精神领袖、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教育家以及作为凡人的孔子,笔触通俗而深刻。作者结合自己对《论语》二十余种英文译本的研究心得和近年对功夫哲学的探究成果,将孔子的功夫之道与西方主流的理智主义作比照,并将其与近现代西方的主流价值对话,尤其重点发掘了儒家思想向西方观念提出的质疑,以及如何为这些价值升华建构资源。《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萧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他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文物,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手背上的一撮盐:美味的沉淀、漂移及裂变》沈嘉禄著/上海书店出版社魔都活色生香的风味美食,见证了上海的成长与繁华。作家在书中不仅写美味,写饮食文化,也写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及中外文化交流。美味的形成、沉淀、漂移、裂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文明的过程,又对应了城市化和互联网时代的种种现象。《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马孟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学者辛德勇教授评价该书作者、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孟龙“后生可畏”,这一论述指的不是天资卓异的少年英雄,而是那些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人。考证是历史地理学的基础,该书提供有关西汉侯国的时间(置废年代)和空间(地理方位)信息。这是首部全面研究西汉侯国地理分布的专著,首创《西汉侯国建置沿革综表》,全方位概览西汉侯国的时空信息,并新绘大量西汉政区地图,帮助学术研究者重新认识和修正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格局,集中揭示西汉侯国迁徙现象,复原西汉五帝六大郡国级政区。《西南联大求学日记》许渊冲著/中译出版社该书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期间(1938~1943)所写的日记,记述了他早年从师问道、读书交友乃至思想成长的轨迹,也是唯一公开发表的西南联大学生日记,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日记内容翔实丰富,立体展现了一代翻译泰斗青年时期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从中亦可管窥西南联大这所传奇名校的教学风貌和历史魅力。《中国刀剑史》龚剑著/中华书局龚剑,中国武备研究学者、收藏家。他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刀剑作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并与出土实物和历代藏品进行反复比对,勾勒了跨越两千余年的中国刀剑的发展脉络,还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带读者进入博大广阔的中华武库,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出版,为中国武备研究领域打开了新的局面。《中国:从春秋到盛唐》纪录片《中国》创作组著/学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一部全新视角的中国历史纸上纪录片,一部了解中华文明的简明大纲,处处充满对历史人物的温情与敬意,带领读者一同感受“此生无悔入华夏”的热血与共鸣,深入感受中国独特的古典美学。该书以《中国》第一季的内容为基础,以思想和制度发展为主线,分为12个精彩故事,再现中国历史的动人细节,勾勒出中华文明磅礴大气的发展脉络。《成为波伏瓦》[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著 刘海平译/中信出版集团这本传记让波伏瓦从萨特的阴影下走出来,探讨她的生活、她的作品、她的思想,以及她的爱情。该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作者凯特是牛津大学的波伏瓦和萨特研究专家,资料的引用整理严谨细致、权威可信,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配以13张珍贵照片。生活科普类(10种)自我疗愈活出欢喜人生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阅尽千帆后才能看清人生。3月生活类好书特别推荐《别想太多啦: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一书,作者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别人其实没那么在意你,大部分时候都是我们庸人自扰,想得太多,才内心充满担忧,累积成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读一读《树的故事》,看一看《灿烂星河》,了解一下《章鱼的心灵》,融入大自然,听听鸟的鸣叫,拥有自我疗愈的力量,才能让你不为难自己,不苛责别人,活出自己的欢喜人生。《从不会说话到演讲高手》北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奋斗在职场,不论是作为员工还是作为领导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以及通过演讲展示自己,都是必要且重要的。有些人不喜欢说话,与他人交流时会紧张和恐惧;有些人急于表达自己,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而无从下手,这些都是不会说话的表现。作者解锁了演讲高手的21种必备技能,告诉我们如何演讲,如何掌控每一个沟通瞬间,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甚至改变我们的命运。《活在标签之外》井曼著/浙江大学出版社“要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要学会平衡职场和家庭”“要成为贤内助”“要做一个无私的母亲”……你一定对这些话语不陌生,它们如同一张张标签,贴在我们的脑门、胸前、背后。然而,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无限的,标签是来自外界的标准化期待,它们代表外界对个人的要求,却可能遮蔽掉标签之下的那部分真实自我。作者井曼认为“被标签”的自我以外,人们依然有很多被叫作禀赋、资质、潜能的东西没有被识别出来。面对某些有失公允的要求、戏谑的玩笑,如果你也在经历——不要怕,也不用感到抱歉。从探索自我、与自我相处开始,尝试活在标签之外。《别想太多啦: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日]名取芳彦著/天津人民出版社这是一本在日本畅销40万册的情绪疗愈指南。日本超人气禅师名取芳彦,对日常生活中的烦恼,进行身临其境的分析,通过104个安心小练习,放不下的事都能放下,赶走负面情绪,拥有好好生活的力量。你太在乎,别人才有了伤害你的能力,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想太多。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让自己开心起来,找回人生的主动权。不苛求自己,也别要求别人,活出自己喜欢的人生。《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美]卡罗尔·德韦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书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作者认为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则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受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而受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则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房间里的万象》[英]海伦·阿尔尼、史蒂夫·莫尔德著/重庆大学出版社该书让我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带我们走上一条笑料横生的实验之旅。视而不见的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该书你会发现科学本身就很好笑,既严肃,又诙谐,令人惊叹,令人哑然。《灿烂星河:中国古代星图》李亮著/科学出版社作为重要的天文资料,中国古代星图历史悠久、种类众多、绘制精美,是中国古代科学文明的一项重要成就,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该书共介绍了中国古星图,以及受到中国星官体系影响的韩国和日本星图,共计一百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披露的新材料。通过这些源自古籍、档案、文物或最新考古发现的资料,让读者能够领略古人如何认识和理解星空,以及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代独特的星图和星官文化。《树的故事》[英]理查德·梅比著/长江文艺出版社该书延续了理查德·梅比一贯的轻灵自如的写作方式,探讨了人、自然、历史之间的微妙关系。作者从山毛榉写起,讲述了树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信子、兰花、菌类、鹿、獾等生物的故事。树在工业时代是被疯狂掠夺的自然资源,在近代却变成了帮助人类抵御全球变暖的忠实伙伴,作者通过人类在不同年代对树的不同定位,揭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变迁。《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丘成桐 [美]史蒂夫·纳迪斯著 夏木清译/译林出版社该书讲述了丘成桐从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励志故事。他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通过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正努力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并终将重塑世界科技的秩序。《章鱼的心灵》[澳]彼得·戈弗雷-史密斯著 黄颖译/九州出版社这是一部视角多维的自然志和哲学分析笔记。作者作为一名哲学家,跳离扶手椅中的空想推论,一跃潜入海面之下,以人类的心灵,观察、跟踪和理解章鱼、乌贼等他者的心灵,让文字在哲学和科学之间无缝切换。从潜水爱好到学术研究,从专业探索到社会关怀,作者的写作和思考并不止步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研究旨趣。作者在书中还为我们展示了海洋环境变迁的一角历史,他本人同时积极投身澳大利亚本土的生物多样性与海洋保护行动,并把这本书题献给每一个保护海洋的人。该书还曾入围2017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刘阳、陈水华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该书是中国首部有鸟鸣声、全手绘的原创观鸟图鉴。14位中国学术和观鸟水平俱佳的专家学者、21位中国高水平自然艺术手绘师,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团队近10年积累,带读者细数中国鸟类“家底”,享受观鸟的乐趣和成就感。教育艺术类(10种)好的教育如万有引力一样存在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人类的学问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门就是儿童教育,时至今日,这依然是真知灼见。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每个成年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接纳、尊重、理解、信任、包容,以及永不放弃自我地成长,并在相互映照成长中获得力量继续向前……在育儿焦虑的时代,我们认为家长要用理性和清晰的教育观念来化解焦虑。此外,3月月览艺术类图书,亦琳琅满目,各有千秋。《理想在潮头》陈昕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以理想站在潮头,用行动乘风破浪。从小编辑到大出版家,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不可复刻的时代故事,又是一本实用而不失情怀的职业指南。这就是资深出版人陈昕写给青年编辑的热忱小书。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出版事业的重要时刻,也将自己多年的思考总结下来,谈出版、谈编辑、谈策划、谈管理、谈未来。读者从中不仅可以看见一个青年人从刚入行做一线编辑到成长为出版家的历程,也可以看到一个在内容产业从业40年、以出版特有的方式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人,对做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蔡朝阳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父母的焦虑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在人人“鸡”娃、教育内卷的时代,父母更需要长远的目光。该书收录教育学者蔡朝阳的42篇教育随笔,通过深入解读容易引发家长焦虑的热点问题,以教育工作者和父亲的双重身份,给出了他对当下教育的独特理解,帮助每一位家长找到为人父母的方法。他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有前瞻性,需要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需要真正以孩子的成长为目的。最终,教育应当唤起孩子的“原力”,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生命潜能。《蒙以养正:哲学与青年教育》曹聪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书名“蒙以养正”源于中国典籍《周易》,“蒙以养正,圣功也”,字面意思即:启蒙、发蒙或曰“教育”,其目的首先是培养人的德性(养一种浩然正气),重在“树人”。该书从中国典籍《周易》蒙卦起笔,聚焦教育问题。蒙乃自然之萌发,所谓“物生必蒙”,教育必须由发蒙者与蒙者共同完成。全书梳理了西方思想关于哲学和正义、教育与启蒙、个人幸福与共同福祉的重要争论与回响,旨在为当今中国社会型塑青年灵魂的高贵品质提供镜鉴。《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理论与实践——以鲁迅小说整本书研读为中心》李煜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秉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观,以鲁迅小说整本书研读为中心,在持续的计划、行动、反思、改进中建构和探索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为破解语文教学中束缚学生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化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本土经验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你好,小孩:善意养育指南》李小萌著/新世纪出版社央视前主持人李小萌转型教育领域后的首部作品,她引用国内外教育学著作,结合自己调研的大量实际案例以及在育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讨中国千万家庭关注的学习、亲子、隔辈养育、儿童友好社会等等问题,全方位呈现儿童“善意养育”方案,直击父母们养育痛点。从“家长式管教”到“合作式养育”,她在书中将关注点重新聚焦到孩子身上:只有包括父母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将“对儿童友好”作为核心认知和教育规范,才能让儿童的精神独立和天赋自由成为可能,也才能让每个生命焕发出自身的无限活力。《缪斯之艺:泛美学研究》[美]丹尼尔·奥尔布赖特著 徐长生、杨贤宗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该书作者是美国现代主义和比较艺术研究领域的学者,他聚焦文学、绘画和音乐三门主导性艺术,从哲学的高度直击艺术的核心问题:艺术是“一”还是“多”,即艺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他在书中探讨了艺术的特殊性,在各自的差异性中,将艺术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最终的统一性加以细致论证。《放饭集》大院著/山东文艺出版社灵魂画手大院在《放饭集》中营造了一个水墨的江湖。该书从大院自2012年起近10年的水墨画作中,精选了300多张小品,记录了他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和灵感火花,可以称之为这个时代的《世说新语》。书名“放饭”,《孟子》云“放饭流歠”,意为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戏班剧组里常以此为发放餐食之意,在《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因演技烂被达叔饰演的卧底看不起,说他不配吃盒饭。大院认为,对待人生的戏,我们需要精进演技,才对得起领到的盒饭。“放饭”不仅是他对人生的自我调侃,也符合对画中人生百态故事的描写。《若到江南赶上春》吴浩然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该书分为“春风十里”“烟雨千家”“人间万象”三个篇章,是吴浩然写给江南的一首诗。笔触简明,勾勒出江南的亭院春余、红薇过夏、垂虹秋色、雪压冬云。调动观者的听觉、触觉和嗅觉,一起看向晚的山林,行乐的烟火以及人间的柔情。他继承丰子恺漫画遗韵,创新融入当代色彩和味道,画面充满童趣与禅意,以真正的美跨越国界线,超越语言,也穿越时间。《巨流:大时代的弄潮儿》季艺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人物》杂志前副主编季艺首部作品,选取中国文艺界的8位代表人物故事进行讲述,他们是:汪峰、郎朗、苏芒、郭培、李冰冰、吴亦凡、郑晓龙、曾梵志。他们准确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在各自的领域开风气之先。作者通过扎实、深度的采写,讲述浪潮之巅的名利与尊严,揭示人物背后的时代真相。《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钱浩著/武汉大学出版社钱浩,清华大学哲学系硕士、中文系博士,致力于音乐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这是一本全新视野的赏乐理论,也是一部音乐欣赏入门书,帮助赏乐者抓住古典音乐的实质,认识其价值所在。全书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章讨论“自然的音乐”与“艺术的音乐”之分野,从时间纵轴上探讨音乐艺术的发端,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精确性问题;第二章是从空间关系上进一步阐述“歌式音乐观”的诸多表现,以及这种观念或习惯对音乐鉴赏力的制约;第三章侧重分析了古典音乐在形式上的体系性,以及一些具体的欣赏要领。童书类(10种)给孩子一个有趣的童年你还记得自己童年的时光吗?3月好书推荐阅读的“童年中国书系” 是冰心奖获奖作家们对自己童年往事的集体回忆。作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她)们把珍藏在心底的、挚爱的宝贵经历奉献出来,用至善、至美、至爱的书写走进孩子心里。阅读之后,你会发现小时候的趣事让很多作家难以忘怀,孩子们的童年需要的是欢快和乐趣。3月书单中《大耳狐出逃记》《原来宋朝这么有趣日常不寻常》《读首童谣再长大》《小亮老师的博物课》都是力求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欢乐中学到知识。一个有趣的童年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大耳狐出逃记》周敏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作品的主题比较深刻,该书通过一只从动物园出逃的大耳狐艰难返回自己故乡的故事,提醒读者要爱护动物、守护家园。作品非常好地把握了童话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整部作品充满了童话的想象力和戏剧性,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了不起的思维力》[韩]李贤淑等著 [韩]孙慧兰等绘 金京锋译/海豚传媒策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这是一套针对3~6岁孩子的思维力培养绘本,由韩国幼儿教育博士金昌福教授主编审定,韩国儿童文学作家李贤淑领衔编写,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展的年度插画师孙慧兰领衔绘制。这是一套画面、文字、内容都很优秀的功能性绘本,能够带孩子走进思维的世界,让孩子拥有思维力,获得未来核心竞争力。该书将思维技巧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场景结合,通过故事轻松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风山的狼》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书中讲述了一个一狼一犬由相识到相伴,最终又回归各自生活轨迹的故事。故事充满异质色彩,新鲜而有趣,对孩子有着神秘的吸引力。在生动曲折的故事中,还有很多关于动植物的小知识,为孩子展现了一个丰富、立体的草原生态。诗意优美的语言,能够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有文学质感的故事,对景物细腻生动的描写,带孩子开启情感之门,教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命的瑰丽和坚韧。《我是蝌蚪吗?》[日]田岛征三著 彭懿译/青岛出版社该书讲述的是一只误以为自己是蝌蚪的鲶鱼的故事。他跟身边的蝌蚪伙伴们一起欢笑打闹,快乐成长,但是伙伴们都变成青蛙离开了池塘,他却连一只脚都没长出来,只长出了两根奇怪的胡须,孤零零地留在池塘里。在与水螳螂和大龙虾等池塘中的生物战斗后,他终于知道了自己并不是蝌蚪。作者田岛征三以极其轻松的叙事和绘画方式,讲述了“认识自己”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轻松幽默,令人喷饭却又余味无穷。《原来宋朝这么有趣 日常不寻常》吴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该系列图书是“中国好书”作者、宋史研究者吴钩先生专为孩子们创作的宋朝历史书。作者从宋画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宋朝。该系列图书堪称宋朝的“纪录片”,读者通过阅读,可收获历史知识,领悟传统文化,掌握历史学分析的方法。此外,读者还能走进宋朝人的生活中,深度体会宋朝的开放、前卫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读首童谣再长大》方卫平选评 哈里牙、二冬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该书精选民间传统童谣及创作儿歌200首,集结成8个分册,共30单元,与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大人一起读”“读读童谣和儿歌”板块匹配。书中囊括了中国当代童谣、儿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既有民间经典,又有名家名作。方卫平教授或以题材归置,或以体裁汇集,将以上童谣分辑并配以详细精当的点评,其选篇、分辑与点评的思路与深度都令人赞叹。该书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文学感觉都大有裨益。《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张辰亮著/天地出版社该书是“博物君”张辰亮专为 5~12 岁的小读者们创作的一套科普读物。他用通俗、有趣的讲述让科普知识变得无比生动,让阅读变得充满乐趣和温度。文中不时加入的人与自然的相处方法,更凸显了这一堂堂“博物课”于普及科学知识之外的教育意义。书中大量细腻而精美的手绘插图,让大小读者在小亮老师的带领下,探索真正的大自然,同时养成认真看书、独立思考、善于野外观察的好习惯,成为一名大自然的热爱者、研究者和保护者。《因为是男孩,更要补上这一课》穆莉萍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该书运用法学和心理学知识,不仅帮助父母走出尴尬和误区,向儿子传授科学的性知识、传达正确的性理念,更唤醒儿子性别平等意识、身体自主权意识,让男孩建立并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时懂得保护自己。《奇妙的中国植物》顾有容、陈超群、陈惊鸿著 李赞谦绘/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是一套历时3年打造的精品原创植物科普绘本,全书紧紧围绕“奇妙”之核心,以清新易懂、专业而不失人文色彩的生动语言,精准写实且极富艺术感染力的600多张高清手绘图,再现了森林、湿地、荒漠、草原、高山五大生态环境下200种特色中国植物的有趣故事和精彩风貌。该书分类科学系统,文图经纬辉映,基于科学的生态保护理念,为读者大略构建出有关中华植物的魅力分布图,具备浓厚的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值得反复品读,是认知、了解和欣赏中国植物的“入门级宝典”。“童年中国书系”(第三辑)安武林、孙卫卫等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该书系是一套向冰心先生致敬之书,是与冰心先生儿童文学美文一脉相承的风格之书,又是冰心奖获奖作家们的名片之书。给孩子们讲述过去和正在发生着的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梦想、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让该书系具有中国儿童文学坐标和体现童年之味的独特价值,更可提升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财经类(10种)发展绿色经济才能“点亮”未来未来10年,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将会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议题。3月财经好书重点关注比尔 · 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他提出,到 21 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可能变得跟新冠肺炎一样致命。而到 2100 年,它的致命性可能会达到该流行病的 5 倍。因为现代生活中的每项活动几乎都涉及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不做任何改变,那么气候将持续恶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厉以宁主编《中国道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书中也谈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经济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中国道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厉以宁主编/商务印书馆高质量发展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新表述。该书为中国道路系列图书之一,由经济学泰斗厉以宁牵头并担任主编,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理念进行了比较权威的解读。其中,理论篇主要从宏观理论层面、政策制定层面针对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实践篇主要聚集于具体的行业和地区层面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注意应对的问题展开论述。《目标引擎》江竹兵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目标引擎,是指制定目标后,由目标本身而引发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既是由目标达成后的愉悦而产生的拉力,也是由达不成目标而产生的痛苦与压力,是内在和外在的混合力构成。该书回答了制定目标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制定目标,尤其是重新定位后目标制定的思考。作者认为,目标分解的实质,是责权利的进一步完善。该书还讲述了目标落地与执行追踪所引发的思考。《外贸创业1.0——SOHO轻资产创业》毅冰著/中国海关出版社SOHO是许多外贸人的梦想,但有人望而却步,错失机会;有人有勇无谋,以失败告终,该书客观呈现SOHO的职业特点、创业难点,挖掘自己专属的生意模式, 帮助读者开启轻资产创业。作者独创了“懒人大法”,分享初创企业工具百宝箱,系统梳理销售渠道,让你的SOHO创业游刃有余。《知识社会》[美]彼得·德鲁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这本书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主体,强调借由知识的不断创新、累积、应用与分化,促进产业进步,引导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成长与发展。在知识社会中,知识资本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成为社会的主流,财富的累积、经济的增长、个人的发展,均以知识为基础。该书分别探索与分析了我们如何从一个基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社会,转向一个以知识作为主要资源、以组织作为核心结构的社会,详细说明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美]比尔·盖茨著/中信出版集团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支持下,他专注于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书中,比尔·盖茨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直面中美贸易冲突》东艳、徐奇渊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美贸易摩擦已历时近三年,该书认为传统贸易冲突领域对应的关税战出现了暂时的缓和迹象,在产业政策、国有企业等问题上的共识仍然有待磨合,而在技术领域的冲突仍在延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该书提出中国应明确自身核心利益,直面冲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尤其应以制度协调和制度开放进行应对。《货币:健全与非健全》[美]约瑟夫·萨勒诺著 安佳、张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该书厘清了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对从门格尔以来,经过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发展的货币理论做了条分缕析,并对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与其他货币理论的相同和区别也作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实例阐述各种货币理论的优势与缺陷。该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健全货币理论以及最终恢复一个自由和不受阻碍的货币市场做出贡献。《财富、商业与哲学:伟大思想家与商业伦理》[美]尤金希思、[美]拜伦·卡尔迪斯编 宋良译/浙江大学出版社该书对在商业社会讨论道德哲学的奠基性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探讨了工资、环境破坏等在内的商业伦理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该书致力于跨越这一鸿沟。《机会均等》[美]约翰·E·罗默著 孙梁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该书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E.罗默的新作。近些年来,他由新马克思主义转向社会选择理论和社会公平问题研究,不断有见解深邃的专著出版,很多人预计将来他会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该书探讨的话题是当今中国亟需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对未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演变和改革,以及对法律的制定和政策设计,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催化:让一切加速改变》[美]乔纳·伯杰著/电子工业出版社该书是继畅销书《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之后的又一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改变的事物。丈夫想改变妻子,父母想改变孩子,销售人员想改变顾客,员工想改变老板,我们常常劝说、施压、推动,但都无济于事。该书通过科学研究和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如何消除阻碍改变的五大障碍,化解人们的心理抗拒,减轻禀赋效应。不管你想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整个行业的运营方式,甚至整个社会,该书都会教你如何成为催生改变的人。- end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无染

张跣主编:《阐释学学刊》创刊号目录及投稿须知

《阐释学学刊》创刊号,张跣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内容简介《阐释学学刊》是阐释学领域的专业性学术集刊,兼顾美学和批评理论。当代中国阐释学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张江教授出任学刊编委会主任,著名哲学家、诠释学家洪汉鼎教授担任学刊顾问,国内哲学界、文艺理论界、历史学界十余位在阐释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著名学者担任学刊编委。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两期,定期出版,公开发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构建“当代中国阐释学”,这是阐释学学人共同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阐释学,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当代阐释学。它是中国的阐释学,立足中国资源,关注中国问题,呵护中国价值;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阐释学,尊重文化差异,强调世界眼光,重视“视域融合”;它是当代形态的阐释学,呼吁打破学科界限,强调真理与方法的双重支撑,强调价值性和工具性的交流互渗,重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话交融。论辩以近真知,切磋以明学理。《阐释学学刊》的旨趣在于,追求学术真知,崇尚思想创新,以本土经验筑牢文化价值,以全球视野拓展创新道路,交学界朋友,架学术桥梁,共襄当代中国阐释学之盛事!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开展理论探索,鼓励学术争鸣,培养学术新人。目 录阐释的张力文学阐释中的真理问题——来自哲学诠释学视域的思考/李建盛阐释的文学史/蒋原伦伽达默尔阐释学里的游戏本体/宋蒙公共阐释与审美重构——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批评为例/卓今当代中国反本质主义文论的“强制阐释”理论模式反思/李自雄商谈伦理:重建社交中的游戏精神/王旭凤历史的维度《老子》道本体诠释学特质/李瑞卿“思无邪”辨/李俊“情性”流变中的“文体”——徐复观论《文心雕龙》中的“文体出于情性”/宋溟走不出的“惟心”: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文化连续性/冯学勤探索文本背后的历史信息——曹道衡《文选》研究的启示/王丹、蔡丹君域外新论批评意识形态的突变/特里·伊格尔顿,段吉方译绵延、多样性与潜在——从柏格森到德勒兹/邰蓓“情感转向”的衍变逻辑及其理论路径/郝强批评的胜境从现实性到非常态——当代美学的视线/时胜勋新媒体与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视野/鲍远福审美与启蒙——19世纪德语小说的现代性方案/林雅华不可言喻的创伤经历——门罗小说《发作》的精神分析解读/黄川、王岚投稿须知《阐释学学刊》秉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尊重学者及其学术成果,对所有来稿均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回应。所有刊发文稿一律不收版面费,其中组稿、特定约稿以及优秀文稿一经刊发,即付薄酬(高于一般期刊稿酬,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另行奖励),另赠当期刊物2册。来稿要求:1.立论严谨,逻辑清晰,材料翔实,语句精炼,具有原创性、科学性、理论性。2.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中英对照)、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中英对照,中文300字左右)、关键词(中英对照)、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3.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4.稿件字数一般应控制在12000字(含空格)以内,重要稿件不受此限。5.来稿须符合学术期刊的一般编排规范要求。投稿一般采用word文档,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本刊专设的投稿邮箱。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7.本刊重视学术规范,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8.本刊维护首发权,切勿一稿多投。稿件寄出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再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