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文学专业受到了很多在职人士的关注,很多同学想知道有文学在职研究生吗?那么,2020在职研究生有文学专业吗?2020在职研究生是有文学专业的。招生院校2020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招生方式2020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后期参加申硕考试获得学位证书。报考条件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学制学费文学在职研究生学制一般在1-2年之间,学费在1-5万之间。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2020在职研究生文学专业相关内容。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2020国际贸易在职研究生招生情况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值得报考吗?
大家对在职研究生了解吗?经常有同学留言问关于在职研究生报考的各种问题,今天,小编先来为同学们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在职研究生是不是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自从10月联考取消,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到统考之中,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参加12月份统考。现在在职研究生包括两种:12月份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5月份统考的同等学力申硕。所以,在职研究生不等于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之一。所以单纯地把在职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画上等号是不准确的。二、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还有院校招生吗?很多同学问,2020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还可以报名吗?是的,可以报名。目前,还有部分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正处于招生中,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院校和专业情况!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2020文学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有哪些?2020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哪些招收院校好?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下包含很多语言的专业方向可以选择。例如英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一些具有外语天赋的人员,可以通过外国语言文学在职研究生,来提高外语水平,对于日后就业可以多一些选择方向。很多有意报名的人员,对于外国语言文学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流程等事项不太了解。下文就详细解读该专业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 外国语言文学报考流程1、本专业以同力申硕进行招生,满足大专学历的人员,即可在本站报名参加课程班学习。2、课程班学习完毕,院校会自行出题,考察学员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通过人员可以获得结业证书。3、具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向院校提出学位申请。4、申请成功的学员,可在3月份登录学位网,进行申硕报名,报名通过后则在5月参加申硕考试。5、申硕考试内容为学科综合、外语水平,两门科目只要考到60分就算及格。申硕考试共有四次机会,第一次考试,考过的科目成绩会被保留,学员只需在来年补考未过的科目。6、考试通过后,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准备撰写论文并且提交,答辩时限为半年,完成答辩后才可以获得由校方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综上所述六步流程,即为外国语言文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注意在报名时,要确保符合招生条件,再去报名,以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在职研究生常见报考方式包括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中,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统考入学。这两种报考方式的在职研究生所获证书国家承认吗?和全日制研究生证书有什么区别?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可以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这两种方式所获证书与全日制统招研究生并无实质性区别,在国家学位网站可查询。而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所获毕业证书,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1全日制研究生需要脱产学习,周一至周五上课,而在职研究生上课时间则安排在周末或者假期。当前同等学力申硕招生专业多为学硕,可报考范围广,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学硕专业。包含的硕士类别有经济学硕士、文学硕士、管理学硕士、法学硕士、哲学硕士、教育学硕士等。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多为专硕,可报考专业相对有限。同等学力申硕报考条件:同等学力学习免试入学,后期申硕人员需要满足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参加申硕考试时需本科且拿到学位满足三年;不申硕同学则没有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大部分专业报考条件需满足本科毕业且获得学位满三年。
很多打算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上班族,一听到“学力”“学历”“同等学力”就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就为大家做一个简要分享,了解关于在职研究生的那些事儿。学力: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学历: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根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学历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形式。也就是我们常常用到的学历证书,毕业证书。同等学力:指没有在某一等级的学历层次学校拥有完整的学习经历或因其他原因有学习经历但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而具有相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结构及水平,以及学位论文达到研究生毕业的水平,这就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1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同等学力资格须经申请人所在单位证明以及接受其报考或申请的单位审核。目前,北京很多知名学府都开设有同等学力招生。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全年滚动招生,报名时间选择相对宽裕。同等学力申硕部分招生专业(方向):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导力、互联网经济与人工智能、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大数据科学与应用、日语语言文学;公共关系与营销管理、新媒体研究与网络传播、环境艺术与美学、文物与博物馆、新闻编辑策划与评论;国学、活动策划、财政税收、房地产投资与金融、商务英语、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需要参加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通过考试,并经过论文答辩等正规流程,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为何有人跨专业考研却不选自己喜欢的专业?难道仅仅是因为好考?每年选择考研的同学有很多,跨专业考研的人也并不少。小水遇到很多跨考文学的同学,他们来自很多不同的专业,之所以选择跨考,大都是因为喜欢文学这个专业。但是为何有的人跨专业考研却不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些专业好考吗?为何很多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考研?并非只为了读研,而是各有所求!一般人考本专业的研究生,选择的学校稍微好一些,读研都非常困难,更何况那些跨考的了。当然,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同学也有很多,不见得都就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些人也是无奈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选择的专业好考。之前有位福建的考生,本科是物理学专业,但是他非常不喜欢本科专业的枯燥,大学四年过得也非常煎熬。他当时决定跨考文学,这主要是他加入过文学社,看过一些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所以他才这样决定。然而他忽略了跨考文学的难度!他第一次跨考古代文学的时候,总分还不到300分,专业课不及格不说,英语一也没有过线。在了解了文学国家线和单科线之后,他又试了一次,但二战的结果依旧不理想。文学国家线很高,一区基本上不会低于350分,像去年还是355分。除此之外,单科线也不低,英语一度达到55分,这还不算那些34所自划线高校!二战的结果,他的总分刚好可以调剂到二区读研,但是单科线始终不够,英语才考了46分。在遇见小水的时候,已经是他四战了,而他从当初考的古代文学专业又换到了古典文献学,他的英语水平不好,一直没有过线,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小水听到他的经历后,让他再换一次专业,可以考虑从古典文献学换到历史文献学。虽然换了历史文献学,他就得从文学系变到历史系,但考研国家线也相应低了不少,英语单科线也是。即使他的英语水平差一些,想过国家线还是很容易的,毕竟他跨考,基础并不差,如今只差在英语上了。他是在职考研,能够用来复习的时间并不多。文学文献和历史文献侧重不同,虽然他并不喜欢,但也并不排斥。决定换专业的第二年他就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的历史文献学专业。他读研后有文献的底子,再去文学院蹭课,还学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给自己的历史文献学专业也多有增益。所以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如果不是必须读某个学校的固定专业,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法,避开自己的弱项,选择一个相对好考一些的专业。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跨考考研的同学,他们也都是各有追求,并非仅仅为了喜欢!01、专业无所谓,只求考上研究生混个学历有的考生想读研,仅仅是为了混个研究生学历,只要专业好考,只要是研究生,那就可以了,专业是什么倒是不计较。特别是到了调剂的时候,大部分的同学为了能读研,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有很多。比如从相邻专业调剂,或者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这样的话调剂成功就能读研,也是他们所希望的!02、跨考成功后更换专业,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不少人在高考的时候选错了专业,或者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想通过跨考考研来重新选一次自己的专业。这样的考生大都会选择自己向往的专业进行跨考,这样就能在读研的时候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过,并非所有的专业都可以跨,比如医学就不行。还有一些专业因为难度太高,跨考成功率太低,如文学跨考理工类专业。所有,跨考考研还是要看专业,成功的可能太低,小水不建议盲目跨考!03、跨考能赚钱的专业,追求高薪职位大学专业有很多,但是真正能毕业就能拿高薪的并不多。很多人跨考考研,选择了一个很能赚钱的专业,也是很常见的。这个时候考生更看重专业的实用性,即使有点不喜欢,也会选择跨考,毕竟早晚得就业,薪资低了连自己也养不起。小水的同学当初就跨考了计算机方面的研究生,在浙江大学读研。因为本科阶段我们都有计算机基础,虽然是跨考考研,但成功的可能性不小。所以,他才义无反顾的跨考了,而且结果也是非常好的,如今在上海拿着年薪三十万的待遇。不过,小水提醒那些选择跨考考研的同学,在决定跨考的时候,先要看自己有没有跨考成功的可能。即使考虑到专业、学校、自身能力等各方面的条件符合之外,也要考虑研究生复试中的问题。跨考考研很多学校需要加试,或者对跨考生有设限,这一点考生要提前弄清楚,不然到时候努力白费了,还读不了研!如果你不喜欢本科就读的专业,你会跨专业考研吗?如果你想跨考的专业非常困难,但你非常喜欢,你会花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准备跨考考研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谢谢!)
今年考研时间已经确定,时间为12月份22日-23日,很多在职人员想报考在职研究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在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之后,选专业时更看重的是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职研究生六大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总有一款适合你!一、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法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并不是只有律师一职,很多企业也会有法律顾问的职位,公务员也是法学的就业方向,法学就业还是比较广泛的。只是就业方向的不同,可能在薪资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一些顶尖的律师一年可能收入上千万,而一些实习的律师则可能只收入1-2万元。二、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也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无论是在立足于开拓国内市场,还是要跻身于国际市场,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变革、战略转型与继续成长的挑战;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同样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过去积累的管理理念与实战经验,甚至价值观都在经受着新的考验。因此企业管理的课程也需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来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都将是主流专业研究生。三、会计学在职研究生会计学无论进入国企还是外企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无论哪种企业都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不过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国企和外企的工作都是比较忙碌的,所以考生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四、艺术学在职研究生艺术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应该是比较自由的,首先来说你可以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艺术类工作以创作为主,因此工作方式较为灵活,在自由创作的同时又能养家糊口。其次是艺术经纪工作,随着中国国内文化艺术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文化经纪人、画廊经纪人、音乐经纪人、影视表演经纪人等,有相当宽广发展空间。还有就是公司职员,广告公司、设计公司、航空公司、知名企业教育机构等。就业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五、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翻译方向就业情况最好,就业面比较广,主要从事文化、科研、学校、新闻出版、经济、旅游以及其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翻译、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而有关抽样调查显示该数字可能达到100万人。当然最高端的同声传译、会议口译等翻译职位也急需高端人才,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人才紧缺的专业翻译人才主要有以下5个方向: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文书翻译。六、历史学在职研究生通过对人民大学历史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近几年历史学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主要的工作有:(1)中小学校历史与社会教师、高中历史教师等、(2)大专院校党校电大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员、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师、历史系教师等、(3)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其他、(4)历史文化旅游导游人员、(5)从事图书馆相关工作、(6)各报纸新闻单位、(7)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的历史研究、(8)考古,文物管理部门或文物拍卖。看完了六大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找到适合你的专业了吗?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情况,选出适合自己的专业,让你的成功之路更加光明。
早前,演员翟天临(左一)的博士学位造假,引发全网质疑。图/《军师联盟》博士是谁?博士就是那个拿着入场券,在人类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牛角尖的人。今天,关于博士的真正问题不在博士的多少,而在博士的真假。人们内心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博士鄙视链:本科985的常青藤洋博士>洋博士>本科985的土博士>土博士>女博士>博士后>专业博士>在职博士>翟博士>名誉博士>访问学者>野鸡博士。这其实是一场关于博士成色和美誉度的不完全排名。任何对博士的神化和异化,终归是一场徒劳。读博,或者不读博,成为博士,或者不成为博士,不过是人生的其中一种选择。“中国已成博士工厂?假的!”这是《中国教育报》3月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这一说法来自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在3月5日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张炜表示:“每隔一段时间,社会上就会出现‘中国博士研究生规模全球第一’‘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数量世界第一’的说法。这可不是夸我们,而是借此说我们‘虚胖’,只图脸面,只要数量不要质量。但是这个说法,却彻彻底底是个谣言!我们作为教育界的委员,有必要加以澄清。事实上,我国的博士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说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短板也不足为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还不完善,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算高。图为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费曼,曾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凤毛麟角博士乃至知识分子群体成为公共热议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电视剧《围城》1990年热播的时候。这部改编自钱锺书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展示民国知识分子群像,同时贡献了“克莱登大学”(克莱登大学由此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以及“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出自剧中的教育部视学先生)等说法。“克莱登大学博士”方鸿渐。图/《围城》《围城》主要凭借演员的颜值和表演来吸引观众——陈道明(饰演方鸿渐)的儒雅,英达(饰演赵辛楣)的美国派头,葛优(饰演李梅亭)的笑点,以及两大女主李媛媛(饰演苏文纨)、史兰芽(饰演唐晓芙)一套又一套的时髦衣着;至于钱锺书在原著中揭示的高级知识分子圈的种种套路,在剧中则被弱化了。1939年,钱学森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图/维基很多人要在之后读到《围城》原著并在对学术圈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领悟到小说的妙处。比如,苏文纨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文学博士称号,主攻方向是中国现代诗研究。“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1942年3月至5月,胡适博士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再比如,方鸿渐和韩学愈同样手握“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方鸿渐是花了40美元买的,韩学愈花了多少钱就不清楚了),方鸿渐深以为耻,不敢写在履历上,只能当个副教授;韩学愈则不仅有“博士”头衔,还有“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相当于今天的C刊)这一过硬条件加持,当上了历史系主任。然而,真相是:韩学愈的文字确实曾在这两本刊物上发表,但跟学术无关。他发表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是一段广告:“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愿意帮助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取费低廉。”发表在《史学杂志》的则是一条资讯:“韩学愈君征求二十年前本刊,愿出让者请通信某处接洽。”也难怪那时的人对以博士为代表的高知群体不甚了解。毕竟,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属于凤毛麟角:上世纪初到30年代,要读博只有留学一途,也唯有家境宽裕者负担得起(方鸿渐到欧洲留学的学费就是丈人提供的)。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后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民国政府于1935年4月公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位法典——《学位授予法》,采欧美通行的三级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但随着抗战爆发,这一计划不得不延迟。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门一度采用苏联的学位制——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回忆道,他的老师周勋初先生那一辈,当时读的是“副博士学位”这种源于苏联的学位称谓。直到1980年2月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学位制度,并在1983年授予第一批博士学位,我国才有了国产博士。曾经的苏联学位制,对中国影响颇深。图/圣彼得堡大学“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1983年5月23日,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新中国首位博士马中骐(他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为代表的18名博士拿到了学位证书。据说,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这么多博士怎么办?”许多人不明其意,全国才刚刚培养出18名博士,怎么就多了?一位当时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回忆:“他已经预感到将来我国授予的博士会非常多。”苏步青的预感是准确的。1982年,我国共招收博士生302人;而2017年,这个数字达到83878人。还有一组对比数据也可以证明我国博士招生的“大跃进”:获得博士学位者突破1万人的规模,美国用了100年时间(1861—1961),中国仅仅用了17年时间(1981—1999)。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写道:“从1994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规模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到2015年授予博士学位总量超过66万人。从1994年至2007年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以年均25%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其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至2015年间年均增幅约4%。”中国博士,似乎越来越多。图/全景现在通行的“2008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博士大国’”的说法,来自国务院学位办。2008年4月,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表示:“2006年美国培养出了5.1万名博士,中国大陆是4.9万名。到2007年,我们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至于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不认同这一说法,可能是所采信的数据来源不一致造成的。对照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和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学部联合公布的《美国高校历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1957—2014)》及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历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即获得博士学位者)数量,在2008年这个争议节点上,美国培养了约4.8万名博士,中国则培养了约4.4万名博士,基本持平;而到了2014年,美国的数字是约5.2万,中国的数字是约5.4万,仅从数量上看,中国确实胜出了。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一名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合影。图/Alex Zozulya博士数量持续增长,是一个国际性趋势。《自然》(Nature)2011年5月发布的名为“博士工厂”(The Ph.D. Factory)的调查报告指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一份研究显示,1998年至2008年科学类博士年增长率达到近40%,每年约增加3.4万人。没有迹象显示增长会放缓。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高等教育系统,并认为博士毕业生人数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此,报告质疑道:“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当博士成为“博士工厂”制造的批量化产品,其成色就难以保证了。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2007年发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历数高校“大跃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针对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刘道玉的对策是:“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左:伯明翰大学的一次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右:剑桥大学哲学博士礼服。隆重而讲究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是研究生教育的严肃性的体现之一。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1987年6月,作为北大培养的首批文学博士,陈平原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曾在文章中记述当时的经过:“我独自一人,骑脚踏车,来到未名湖边的研究生院,取走那张属于我的博士文凭。回宿舍时,顺道买了个西瓜,放在水房里冰着,准备晚上受用。给父亲挂了个电话,说‘东西拿到了’;电话那头很激动,叮嘱下次回家时一定带给他看看。那时年轻,看不起‘博士’‘硕士’等头衔,以为关键是有无真才实学。第二天,为完成下一个研究课题,江南读书去也。”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与博雅塔。图/维基那个时代,北大乃至其他高校都没有隆重的博士毕业典礼,更没有穿博士袍、戴博士帽、导师拨流苏等仪式。很多学者像陈平原那样,以平常心对待博士学位——“不过是取得一张从事专业研究的入场券”。陈平原认为,自己不是特别看重博士头衔,与专业方向有关。“回首百年中国学术,研究文史的第一流学者,大都没有博士学位——即便曾出国留学的(如陈寅恪、钱锺书等)也不例外。这一点,与经济、法律、物理、生化等专家大不相同。哲学家、史学家完全可能自学成才,法学家、数学家则很难回避严格的学院训练。”陈寅恪任教清华时,有“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之称。图/维基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博士学位制度刚刚建立、规章制度不甚健全的时候,博导们甚至不知道怎样教学生——正如莫砺锋所说,“那时没有课程体系,也没有学分制,学校连规章制度还没制定,导师指点你读什么书,你就去读”。那时候培养博士生的方式,类似于传统手艺人带徒弟,一对一,一个博导带一两名学生,言传身教。甚至有四个老师带一个学生的情况:带莫砺锋的,除了导师程千帆,还有导师的三名助手——郭维森、周勋初、吴新雷,四个老师管一个,把他管得“死去活来”。而如今身为博导的莫砺锋,他要带的博士生有60多名。那个时代的文科博导上课,就是跟学生聊天——莫砺锋、陈平原都十分怀念当时那种氛围。陈平原在回忆导师王瑶时这样写道:(王瑶)先生习惯于夜里工作,我一般是下午三四点钟前往请教。很少预先规定题目,先生随手抓过一个话题,就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得意处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像放风筝一样,话题漫天游荡,可线始终掌握在手中,随时可以收回来,似乎是离题万里的闲话,可谈锋一转又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听先生聊天无所谓学问非学问的区别,有心人随时随地皆是学问,又何必板起脸孔正襟危坐?暮色苍茫中,庭院里静悄悄的,先生讲讲停停,烟斗上的红光一闪一闪,升腾的烟雾越来越浓——几年过去了,我也就算被‘熏陶’出来了。复旦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典礼现场。2013年,陈平原撰文提出“革新博士教育六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是:改国家学位为大学学位——“像欧美国家一样,各大学对自己颁发的学位负责。经由一番激烈的竞争与淘洗,内行人很快就会明白,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值得珍惜,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白给你也不能要。”他对于博士教育的基本观点是: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这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一个希望进入学界的人非做好不可的“规定动作”。作者 |谭山山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科会计专业,数学太差,跨考考研后想考公务员,有哪些好专业推荐?迫于就业的压力,当下有不少已经工作的考生选择了在职考研,希望自己未来有个更好的发展。不少考生并没有选择自己大学时候的本科专业,跨考生里就多了他们的身影。那么,跨考考研的话,对于一个数学基础不好的人来说,有什么好的专业推荐呢?这些专业考研都不考数学,读研后想考公务员的人可以考虑!小水在网上看到一位在职考研的同学发了求助帖,她现在工作是一名会计,但却被会计这份工作所苦,主要是她的数学实在是很不好,经常在工作中出错,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她想到在职考研,但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考研的时候不能考数学,不然她会很难受!所以,考研中所有涵盖数学的专业都可以剔除了。对于她而言,考研不会考虑和会计相关的专业,因为她希望自己考研成功之后,再考个公务员,端上铁饭碗,这样的话未来工作更稳定,自己也不那么累。所以从她自身的情况出发,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她考研的专业。考研专业中不考数学的有很多,比如理学和工学考数学,文学类、历史类、金融类、管理类等专业就不考数学。不过,高分子这样的理学专业,部分考研内容里也不考数学,只考两门专业课。但这种对一般跨考生来说,是跨了一个门类,也算是理科,其中也会涉及一些计算的东西,所以这种情况也要排除。鉴于她又想读研之后,再考公务员,比较适合她的专业就很好推荐了。比如以下几类专业就可以试着选择适合自己的去跨考:01、文学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公务员招收文学类专业的人较多,跨考考研可以选择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等专业,毕业后再考公务员或者去事业编制也比较方便,考上也更容易。不过,对于跨考文学的考生来说,英语要求较高,国家线也很高,不少跨考生最后不是单科线没过,就是总分没过国家线。所以,文学类专业虽然很多人喜欢,跨考之前要格外慎重!02、历史类专业:中国史、世界史等和文学类专业较为类似的是,历史类专业自然也不考数学,但考生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比较多。对于那些酷爱历史的考生来说,跨考这个专业无疑是非常不错的了。03、新闻类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等文科生跨考新闻学专业考研,比较容易成功。这类专业毕业后在新闻传媒行业任职,公务员也比较缺这类的专业人才,考公务员也有很大的优势,考生可以选择!04、管理类专业: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看似是混学历的专业,但每年考该类研究生的有很多,不在于其含金量有多高,而是比较容易考上。这类专业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去大企业就业,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作为一个很好的备选!适合考公务员的专业有很多,小水只选取部分比较容易跨考成功的专业类别做个简单介绍。无论考生本科时学的文科还是理科,以上这些专业难度不大,只要考生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一切也没那么困难,考研成功也是可以的!如果考生觉得自己实力不太好,可以考虑以上几大类专业中的专硕专业,这样的话难度低一些,国家线也低一些,考研上岸难度更大一些。比如教育类的汉语国际教育或学科教学类专业等。不止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以上几类专业对应其他跨考考研的同学来说都可以借鉴,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权衡自己的实力,这样才更容易跨考成功!如果你本科是计算机专业,工作稳定,月薪很高,但是你不喜欢这个职业,你会选择跨考文学类等其他专业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进入十月份才打算考研,来得及吗?三个月考上985名校可能吗?家境不好,没钱读大学怎么办?这些实用的好方法可帮你解决!为何不建议考生盲目放弃调剂读研再考?二战成功的概率很高吗?
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高考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能够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的成就。当然,除此之外,大学专业的选择同样非常重要,然而很多人却并不重视,追随大流,结果可想而知。近些年,高校“滥招生”确实害苦了不少随大流的同学,一些三九流大学,随意开设“热门”专业吸引生源,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以至于很多专业就业率不断下降,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很多二三流农业院校、理工院校都有开设,就业率可想而知。如下四年专业就是这样的专业,几乎要被高校的“滥招生”毁掉了。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贸巨头-马云国际经济与贸易本是一个高大上的专业,但国内开始国贸本科专业的高校有550所左右,毕业生近10万人,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国内的一流名校或是“两财一贸”等一流财经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不仅待遇好、薪资高,而且前途广阔,但二三本大学的国贸毕业生就业率并不高,而且大多都以销售为主。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万金油”专业,英语、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法等,只要精通一门就很厉害,不过如果高考分数不高,最好不要选这个专业,实际上并没有想象那么好。二、法学法学法学专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不仅高大上而且如果进入公检法,那就是铁饭碗,因而非常受学生欢迎,然而随着高校的滥招,全国有近500所大学开设法学专业,每年大量的本科毕业生难以就业选择考研,目前国内法学在校研究生超过10万人,不出几年,同样泛滥。另外,电大、自考、在职等渠道同样有大量的法学毕业生,使得法学整体含金量下降,没有过司法的同学几乎“一文不值”,本科毕业不考研、不考司法,只剩转行。三、汉语言文学小学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开设院校同样近500所,就业渠道非常广,教师、公务员、企业均可以,也有很多有作家梦的同学,也希望报考这一专业,不过很多小说家却并非这一专业出身,令人深思。言归正传,汉语言文学当老师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就是各类媒体的编辑,企业文秘等,“博而不精”的性质,让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什么都会,但似乎什么都不会。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几年依旧是一个非常吃香的专业,正因为此,大量高校开设这一专业,以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了开设高校第二多的专业,仅次于英语(近800所大学开设),这令人非常担忧。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市场消化,然而这些大学生因为毕业高校的差异,能力良莠不齐,以至于大量毕业生难就业。实际上,被高校“滥招生”毁掉的专业不仅仅限于以上四个,还有很多,而且仍在继续。例如,近几年,大数据行业快速发展,国内需要大量的大数据分析人才,然而,重金难求,去年,250所实力相差悬殊的高校同时新增了大数据专业,这我感到恐惧,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会是下一个“被毁”的专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