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罗:文学和艺术七围八围

新罗:文学和艺术

我们今天来讲一下新罗的文学和艺术。自从新罗统一以来,新罗得到空前发展,特别是文学和艺术。统一新罗的文学,继承和发展了三国以来的优秀文学传统,进入他的全盛时期。新罗的歌谣,是采用乡札式标记法的朝鲜语抒情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相当发展,到八世纪达到高峰。新罗歌谣,由于它固有的特点,为人们普遍喜爱。新罗人认为他们的歌谣不仅能以崇高的感情教育人,而且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但这些作品几乎全部失传,保存至今的只有《三国遗事》中收录的十一首。元晓、得乌谷、永才、邀元郎、誉昕郎、桂元、叔宗郎、纯义等都是此时期产生的著名新罗歌谣作家。他们为发展新罗歌谣做出了重要贡献。汉学也同儒学一起得到很大发展。七世纪末的强首、薛聪等人既是大儒学家又是有名的汉文作家。八至九世纪又出现了金大问、崔致远等著名文学家。金大问有《高僧传》、《花郎世纪》、《乐本》、《汉山记》等。崔致远著有《四六集》、《桂苑笔耕》、《文集》等许多著作。音乐、舞蹈也很发展。伽椰琴、玄琴和琵琶作为新觉乐器中的三弦得到很大发展。新罗独特的大琴、中琴和小琴也有显著的发展。音乐发展中又一重要成果是弹奏这些三弦的名手辈出。新罗的玉宝高,在智异山云上院经过五十年的修炼,创造了《上院曲》等三十首乐曲。后来,克宗又创造了七首乐曲。歌舞乐的发展也很明显,内容更为丰富,并因地区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新罗的音乐和舞蹈所取得的成就,为高丽以后朝鲜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它又给我国唐朝和日本的奈良、平安时代音乐、舞蹈以一定的影响。朝鲜三国及统一新罗时期(前57一901)影响了后世文学思想的走向。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朝鲜三国及统一新罗时斯乡歌、乡曲、汉诗、汉文、口传文学在少数且中国的文学理论典籍已经流传到朝鲜。然而,建立或者创造出一套文学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依靠的是前人长期探索和自身对文学理论的选择。而外并召虽势文学思想的传入对自身固有的、传统的文学意识必然会造成巨大冲击。一方正丽虽势文学思想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文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另一方面却往往会陷入一种极端也就是未静寺自身的文学自律性与主体档功口以保留,对强势文学思想亦步亦趋、盲目模仿。统一新罗的美术,同大兴佛教寺院的建筑结合在一起,进人黄金时代,创建了体现民族特点的优秀作品。佛国寺的建筑物、石窟庵的雕刻、奉德寺的铜钟、皇龙寺的铜钟、芬皇寺的铜像和万佛山等等,都是反映在建筑、雕刻、工艺等美术创作的各个部门中的高水平新罗美术作品。这时期出现的著名艺术大家,有雕刻家良志、工艺家朴韩味、书法家金生、画家率居和靖和等。当时,新罗的这些美术创作深受邻国的称赞,唐朝的代宗叹曰:“新罗之巧,天造非〔人〕巧也”。统一新罗时期,科学技术方面有不少进步。 天文历算。公元717年,在国学设算学博士讲缀经三开九章六章,翌年在漏刻典置博士六名和史一名,其后到公元749年又增设天文博士一名。这是政府为适应当时天文历算事业的迅速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新罗的天文观测是比较发达的。《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有不少天文气象观测记录,这些记录一般较详细,记载了日期与时表,气象天文变化的规模、过程与特点等。这两种文献反映的有关慧星的观测记录(大约二百七十年期间)有十九条,说明了新罗时期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地理学也有显著成果,尤其在地理志、地图的编篡方面取得可喜成就。八世纪的著名佛僧、古代大陆旅行家慧超的《往五天竺国传》三卷就是其中的一例,为研究南亚和中东各国历史地理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医药、土木建筑、冶金铸造等各方面,也都取得了不少成就。好了,新罗的文学和艺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安藏人心

在文学与艺术中,缀织属于自己的世界

《朱光潜经典作品集》(套装全4册)毛边本内容简介: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被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文笔优美流畅,人生态度活泼平和,兼具感性和理性之美,被视为永远的青年导师和美学启蒙者。《朱光潜经典作品集》(套装全4册)是朱光潜先生畅销数十载的经典名作,内容深刻,语言通俗易懂,是学习美学与提高人生修养的必读经典,包括《谈修养》《谈文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剧的诞生》毛边本内容简介:《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一部较为系统的哲学和美学著作,他在书中独创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一对重要概念,借此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中产阶级看月亮》毛边本内容简介:《中产阶级看月亮》是萧耳的一部长篇小说,曾发表在《钟山》上。小说主人公宋青瓦和冯春航,是一对互有好感的男女,在人生的时间轴上,他们擦肩而过,另娶另嫁;多年以后,青瓦在平淡婚姻中感到厌烦无聊,从记忆里打捞往昔,终于想方设法与春航重建联系,并顺理成章成为情人……这是一段心灵之爱的旅程,主人公青瓦和春航沉浸在精神层面的契合中,然而,往昔的激情与默契,终究会归于平淡,爱情也终究归于幻灭……签名钤印《一个人的河》毛边本内容简介:《一个人的河》是殷慧芬的散文近作结集,共分虹口梦忆、缘结嘉定、平常日子、师友情长、文心告白等五个部分。《一个人的河》,既是新书中的一篇题名,更是殷慧芬人生之河的象征。从少年在虹口,到定居嘉定,从平常日子中的为人妇为人母,到文坛的著名作家,一篇篇缀织了殷慧芬“一个人的河”。《哈德逊河畔的扬州》毛边本,钤印内容简介:《哈德逊河畔的扬州》是王海龙发表在《文汇报》等报纸上的文章的合辑。在这本书里,有作者对中西方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的对比,也有作者对古今文化名人的解读,更有作者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文章的话题涉及非常广泛,有大也有小,但都非常有趣,也能引发读者思考。

迷幻屋

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艾莲:智媒体助力文艺评论,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向宇10月11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文艺评论座谈会在成都举行,众多文艺评论名家齐聚一堂,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文艺评论发展建言献策。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艾莲来到现场,对四川文艺评论的现状和发展这样看。四川文艺评论在全国处于怎样的水平?艾莲说,四川的文艺评论组织化程度很高,且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全国首批成立,协会会员群体不断壮大,川派评论与陕派评论、闽派评论一起被视为有独特风格的评论派系。”然而,由于学术生态、评价体系产生变化,学术期刊发表评论文章变少。媒体更需担负责任,发出评论声音。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广泛应用智能技术的传播生态下,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发挥审美导向和舆论引领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人工智能给舆论生态系统的维护带来了新问题,但也为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可能,如利用大数据与自然语言识别,预测网络热点及舆情走势;或以算法推送改进内容生产及分发模式,优化议程设置,从而有效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中,文艺评论迎来了新的机遇,将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名利之实

我们在思考自己何去何从,但最终由文学与艺术拯救这个世界

我热爱文学,也喜爱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雕塑、书法等一切艺术门类。文学与艺术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对此,我之后再做说明。现在为了讲述的简便,我用文艺两个字代替文学与艺术。人类文艺的产生是独有的。在所有我们已知的生物种群中,只有人类社会诞生了文艺。我提醒我们中那些幻想家们,在思考外星生命的时候,不妨也考虑一下他们的文艺。是否产生,达到何种程度?我们的社会依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剩余工作时间在不断增加。所谓剩余工作时间是指:人们完成同一件工作,在现在社会发展阶段比在前一社会发展阶段所减少的时间。剩余工作时间增加的原因显而易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各行各业的改革,人们的双手逐渐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的使用大脑的思维能力。高端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每天都在发生着,我们的未来社会已经不难想象:人们将基本远离体力劳动,剩余工作时间将会大大增加,甚至超过所需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说未来人们生活的重心将不再是工作,人们将会不自觉地寻找剩余工作时间的处理方式。如果人们的剩余工作时间不能得以有效地利用,在物质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将会陷入无处可去的烦恼中。即使是在现阶段,也已然存在部分社会个体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将更多的剩余工作时间仍旧花费在重复的物质享受上,耗费乃至浪费社会资源的问题。发展文艺将会在现在以至将来解决这一问题。文艺是人类社会的独有产物,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自觉形成的思维习惯的集中体现。人们天然地亲近和理解文艺。从文艺出现开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她一直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点在将来也不会变。但是文艺却也不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相反她的产生和发展证明了人类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已知生命体的存在。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文艺,这仍是个问题。文艺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内在火种,她带动人们思考、运用思维、认知世界,追求精神的力量。文艺可以提供给个人理解,也可以包含集体的智慧。人们学习文艺、追求文艺的过程将会是自我的一次升华,也是整个社会的一次提升。文艺将是人们充分利用自己剩余工作时间的最适合的方式,解决了人们在物质条件得以满足之后的产生的问题。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人类的社会型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类必将产生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而人类社会自然孕育的文艺具有针对不同受体展示不同深度与广度的特性,恰好能够缓解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不均匀发展的问题。不发展科学,我们不知从何而来;不发展文艺,我们不知往何而去。

孩子们

“文学策展”,让文学刊物像一座座公共美术馆

【文艺观潮】作者: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代期刊制度和稿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现代文学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前提。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现代文学期刊史,反之亦然。20世纪末,文学期刊在经历了70年代末开疆拓土的复刊、创刊和80年代的极度繁荣之后,在文学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纷纷陷入读者流失、发行量剧减的困境,甚至当时有人发出“必须保卫文学期刊”的呼声。文学期刊是整个文学生态的一部分。谈论文学期刊的前途和命运,自然要将之置于整个文学生态的大环境来考察。当下的中国文学,经过近二十年网络新媒体的洗礼,全民写作已经是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文学事实。大众分封着曾经被少数文学中人垄断的文学领地,那些我们曾经以为不是文学,或者等级和格调都不高的大众文学,毫不自弃地在普通读者中扎根和壮大,进而倒逼专业读者正视、承认和命名,文学的边界一再被拓展。基于交际场域的文学活动,网络文学当然不是那种以文学期刊发表为中心的私人的、冥想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即时性的阅读、点赞、评论和打赏,有着充分发育成熟的论坛、贴吧,有着自身动员机制的线下活动等,具备“粉丝文化”属性,生成新的“作者—读者”关系方式。这突破了传统相对封闭的文学生产和消费,而文学期刊是维系传统文学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中介。在很多描述中,我们只看到新世纪前后文学刊物的危机。但同时这未尝不是一场自觉的文学期刊转型革命,目标是使传统文学期刊成为富有活力的文学新传媒。文学期刊变革的动力当然部分来自网络新传媒。正如晓麦在《青年文学》杂志2000年第2期发表的《文学刊物的处境》所指出的:“文学刊物是文字书写时代的产物。这一时代并没有结束,而数字图文时代又已来临。人们的运用方式和接受方式,面临着新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和文学刊物,也必然要面对这一形势。既不丧失文学刊物的合理内核,同时文学刊物的表述方式(包括作家的写作方式)又必须作出有效的调整。这是编辑方针的改变,更是经营策略的调整。”文学活动的主体部分在文学刊物,文学刊物本身就是一种主体行为。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汇编,也不仅仅是发表多少篇好作品,而关键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文本,是一种文化传媒。它应该更有力地介入创作与批评,介入文学现状,介入文学活动的全过程,并能有力地引导这种现状和过程。这种对文学期刊“传媒性”的再认意义重大。和狭隘的文学期刊不同,“文学传媒”的影响力更具有公共性。《芙蓉》《作家》《萌芽》《科幻世界》是世纪之交较早地确立了“传媒性”的文学刊物。近年上海创刊的《思南文学选刊》和改版的《小说界》也都是“传媒”意义上被突出的文学期刊。新世纪以来,一批以新创文学刊物或杂志型图书为代表的文学新媒体变革影响文学生态的结构。和传统的文学期刊不同,这些文学新媒体不再按照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来划分文学格局,而是在“大文学”“泛文学”的“跨界”“越界”观念左右下重建文学与时代、读者之间的关系。而文学APP、文学电子杂志、区别于大型商业网文平台的文学主题微信公号,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文学新传媒有的是网络时代全民写作的产物,有的具有专题性质,它们和传统文学期刊的关系值得研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艺风赏》《鲤》两本刊物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虽然有《萌芽》《西湖》《青年文学》《青年作家》这样发表青年作家作品的刊物,《收获》《人民文学》等刊物也以发现文学新人为己任,但这些刊物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青年自己主导,并不能充分实践他们的文艺观。《文艺风赏》《鲤》两本刊物的主编,分别是笛安、张悦然两位广有影响的“80后”作家。只有这些刊物出现,“青年”在文学意义上的独立性才得以彰显。两本刊物都在努力拓展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学阅读和写作生活,它们不是彼此取代,而是各擅其长。《鲤》是有着强烈问题意识的主题书,每期以一个当代青年的精神性问题作为刊物思考的原点,文学和青年的心灵现实构成一种互文的独特文本。从某种角度说,从2008年至今,《鲤》的十几个主题是一部中国青年的精神史长篇。对于他们来说,刊物不是传统意义上只发表文学作品的平台,而是跨越文艺和生活、文学和其他艺术样式的界限,彼此共同成长的空间。笛安将《文艺风赏》命名为“文艺志”。从单纯的“文学刊物”到综合性的“文艺志”,这对当下中国庞大的文学期刊的转型和变革应该是有启发意义的。2016年初,在和《花城》朱燕玲主编商量如何办好“花城关注”栏目时,我们想“花城关注”应该给当下中国文学做点什么?应该从何处着手?栏目主持人的办刊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被许多刊物所采用,比如《大家》《芙蓉》《花城》《山花》等。事实上,栏目主持人给这些杂志带来了和单纯文学编辑办刊不同的风气。批评家现实地影响到文学刊物。我印象最深的是某个阶段的《上海文学》和《钟山》,陈思和、蔡翔、丁帆、王干等批评家的个人立场左右着刊物趣味和选稿尺度。从大的方向,我把“花城关注”也定位在批评家主持的栏目。“花城关注”自2017年第1期开栏到目前为止推出了11期,关注了32个小说家、散文写作者、剧作家和诗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作家是没有被批评家和传统的文学期刊所充分注意到的。11期栏目涉及的11个专题包括导演小说的可能性、想象和文学的逃逸术、代际描述的局限、话剧剧本的文学回归、青年“伤心故事集”和故乡、科幻如何把握世界、文学的边境和多民族写作、诗歌写作的“纯真”起点、散文的野外作业、散文写作主体多主语的重叠、“故事新编”和“二次写作”等等。“花城关注”这个栏目对我的特殊意义在于“主持”即批评,通过主持表达对当下中国文学的臧否,也凸现自己作为批评家的审美判断和文学观。据此,每一个专题都有具体针对文学当下性和现场感问题的批评标靶,将汉语文学的可能性和未来性作为遴选作家的标准。在这样的理念下,那些偏离审美惯例的异质性文本自然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可能性和未来性也使得栏目的“偏见”预留了讨论和质疑的空间。至于“文学策展”,是在我读了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策展简史》所想到的。2006年,他在采访费城美术馆馆长安妮·达农库尔时问道:“如何界定策展人的角色?”后者认为:“策展人应该是艺术和公众之间的联络员。当然,很多艺术家自己就是联络员,特别是现在,艺术家不需要或者不想要策展人,更愿意与公众直接交流。在我看来,这很好。我把策展人当作促成者。你也可以说,策展人对艺术痴迷,也愿意与他人分享这种痴迷。不过,他们得时刻警惕,避免将自己的观感和见解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很难做到,因为你只能是你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双眼观看艺术。简而言之,策展人就是帮助公众走近艺术,体验艺术的乐趣,感受艺术的力量、艺术的颠覆以及其他的事。”和艺术家一样,当下的写作者和读者公众的交流已经不完全依赖传统的文学期刊这个中介,更具有交际性的网文平台,包括豆瓣、简书这样基于实现个人写作的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公号等,从各个面向挑战着传统文学期刊,传统文学期刊即使变身“文学传媒”其交际性也并不充分。“文学策展”从艺术展示和活动中获得启发。与传统文学编辑不同,文学策展人是联络、促成和分享者,而不是武断的文学布道者。其实,每一种文学发表行为,包括媒介都类似一种“策展”。跟博物馆、美术馆这些艺术展览的公共空间类似,文学刊物是人来人往的“过街天桥”。博物馆、美术馆的艺术活动都有策展人,文学批评家最有可能成为文学策展人。这样,把“花城关注”栏目想象成一个公共美术馆,有一个策展人角色在其中,这和我预想的批评家介入文学生产,前移到编辑环节是一致的。作为刊物编辑行为的“文学策展”,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文学从其他艺术门类获得滋养,也激活其他艺术,像“花城关注”栏目推出的导演的小说、话剧、电影诗剧、歌词等等。文学主动介入其他艺术,从文学刊物的纸本延伸到纸外,对于文学自身而言是拓殖和增殖。一个策展人,尽管今天可能策展这个,明天策展那个,但好的策展人应该首先是好的批评家,应该有批评家的基本趣味、立场和审美判断,并使之贯穿每一次策展,即便每一场展览的表达和呈现方式不尽相同。这种基本趣味、立场和审美判断决定了“花城关注”每一次“文学策展”是否具有前沿性。而正是这种前沿性建立起策展人或者批评家和文学时代的关系,凸显文学刊物与图书出版不同的及时性和现场感。值得注意的是,前沿性不等于“唯新是从”,而是一种文学史视野下的再发现。比如2017年第6期的“科幻”专题思考的除了写实地把握世界,除了可以荒诞地也可以魔幻地把握我们的世界,还有在今天“科幻”是不是一种面向未来把握世界的世界观呢?比如2018年第1期的“多民族写作”专题提出的问题,没有被翻译成汉语的其他民族作家的作品如何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以“文学策展”的思路观察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史,像20世纪80年代《收获》的先锋作家专号、《钟山》的新写实小说、《诗歌报》《深圳青年报》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90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联网四重奏、《芙蓉》的重塑70后,新世纪《萌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等,都应该是成功的“文学策展”。从这种意义上,所谓的“文学策展”,是寄望文学期刊成为整个文学生产、文学生态和文学生活现场中最具活力的文学空间。但事实却是当下中国如此众多的文学期刊,完成了从“文学期刊”到“文学传媒”转化的只是少数,而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文学策展”的又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结果是文学期刊为中心的当代文学越来越成为保守僵化、自说自话的“少数人的文学”。链接新媒介对于文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传统文学来说,文学期刊依然是最为重要的阵地。“文学期刊作为当代文学重要的传播中介,通过对文学信息的选择、组合与改写,引导着文学的发展趋向,而作家与读者的趣味又影响着期刊的编辑方针与传播策略,作者、编者、读者在复杂的三边互动中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场域。”这个文学场域其实就是当代文学的创作格局和发展路向。秉持没有先锋实验的文学是不正常的文学观念,“花城关注”做了一些实验,比如动用30多页的版面发表朱宜的长篇话剧剧本,做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小说专题。接下来,何平说,还想做一个“歌与诗”的专题,将文学与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我们要开放文学的可能性,不只是接纳各种各样的作者,宽容各种各样的文本,而且要从整个文学生产的过程入手,甚至在整个社会结构层面上激活文学的潜能。“花城关注”让我们看到了《花城》杂志的努力和不同,其开放和可能,体现的是杂志自身的前沿性和先锋性,它“充盈着探索文学在我们时代‘可能’抵达边界的精神气质”。青年、异质、实验,“作为写作者,理所应当贡献的应该是不同的现实感受、不同的文学经验、想象和不同的文学形式,我们的栏目就是要让这些‘不同’的可能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一起浮出地表。”而如果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的角度出发,“花城关注”最大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它启示我们“必须从一个多么广阔的视野出发,来借助我们今天形势下的技术条件重新思考有关文学形式或题材种类的观念,以便找到构成当前文学活力切入点的表达形式”(本雅明语)。——韩松刚(摘编自《文艺报》2018年8月17日3版署名文章《探索、开放和可能》)《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4日 16版)

黑氏

《超级记忆训练》文学与艺术——让你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文学与艺术——让你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也许你也发现了,我们学习的记忆法可以同时从两方面来记忆信息,例如:书名与作者,曲子和作曲家,绘画作品与画家,而且瞬间就能记住。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不过也许你想从多方面去记忆和学习,可能还需要记住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或者小说的主题,甚至画家的流派等等。文 学我举的第一个例子是记忆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查理斯·达内、悉尼·卡尔登、得伐石夫人、露茜·梅尼特和梅尼特医生。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是法国大革命,主要情节是卡顿为达内作出的牺牲(他代替达内死亡)。在一条巨大的尾巴(tail,发音类似于“故事tale”)上有两座城市。这两座城市总是在不停地争吵(quarrel like the dickens,表示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中的一座城市,有人正在为坐在(sit)纸盒(carton)上的字母a缝补(darn)衣服(darn a表示“达内darnay”;sit carton表示“悉尼·卡尔登sidney carton”)。这时一位优雅的女士(表示夫人)想吃纸盒中的软糖(fudge,表示“得伐石defarge”)。那些软糖很松软(loose,表示“露茜lucie”),一个男人(man)很快就把它们全吃(ate)光了(man ate表示“梅尼特manette”;也可以用词组“我的网my net”)。然后吃光软糖的这个男人带上了听诊器(表示医生)给别人看病。如果情节需要的话,你还可以想象画面中的人物都在用法语争吵(因为故事背景是法国大革命)。这个纸盒很快就死去了(表示卡顿死去),因为帮字母a缝补衣服的那个人离开了。或者说棒球比赛中,这个纸盒打出一个牺牲触击打1(棒球中的术语,表示卡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a缝补衣服的那个人就可以从1垒跑到2垒。这样就会让你想起所有的故事情节。著名女编辑丽莉安·海尔曼(lillian hellman)曾经写过著名的舞台剧《守卫莱茵河》(watch on the rhine)。其中的主要角色是科特·米尔勒(kurt mueller)和泰克(tek)。这个剧本的主要内容是德国一个反纳粹组织的领袖逃亡到美国,不料却与一个纳粹分子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故事的主题就是好与坏,善与恶的斗争。首先你应该决定记忆哪些内容,想象出的画面中只要包括能够提醒你想起这些内容的词语就可以了。你可以试试这样联想:一头犀牛(rhino)带着一只巨大无比的手表(watch,代表“守卫莱茵河watch on the rhine”);一朵百合花(lily)中盛放着赫尔曼牌的蛋黄酱(lily+hellmann’s,表示“丽莉安·海尔曼”),从手表中生长出来。然后有一头骡子(mule)听到了手表滴滴答答的声响,于是对犀牛说了一些很简短(curt)的话(curt+mule,表示“科特·米尔勒”)。也许这只骡子的胳膊上带着纳粹的十字标志,犀牛朝着一面美国国旗奔跑过去,但那只骡子已经站在那里了(这些关键词语都可以提醒你故事情节,那就是德国逃犯跑到美国,与纳粹分子在美国的家中相遇)。你还可以想象犀牛是如何的善良,骡子是如何的邪恶。如果要参加文学考试的话,你能意识到这种记忆法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吧?下面还有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很简单的联想来记忆:约翰·厄普代克1(john updike)著有《兔子,跑吧》(rabbit,run)一书。可以想象一只兔子沿着一座大坝(dike)向上(up)奔跑(up dike,表示厄普代克;当然,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也可以在画面中加入“约翰”的形象)。伯纳德·马拉默德2(bernard malamud)的代表作是《魔桶》(the magic barrel)。可以想象一只木桶正在变魔术。然后你给它邮寄了(mail)一些泥土(mud),以防止它剧烈地燃烧(burn hard,表示“伯纳德bernard”)。“邮寄+泥土”(mail mud)表示“马拉默德”(malamud)。詹姆斯·乔伊斯1(james joyce)的代表作是《尤利西斯》(ulysses)。想象:你列出了许多个字母e(you list es,表示“尤利西斯ulysses”),这时有人将你瞄准(aims)后对着你扔了一瓶果汁(juice)。“瞄准+果汁”(aims juice)表示“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j.d.塞林格2(j.d.salinger)著有《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一书。想象:一个棒球捕手(catcher)买了一瓶黑麦(rye)威士忌酒。然后他把下巴(jaw)当成帆船朝着监狱(jail,表示j)航行(sail),路上他遇到了一位大学院长(表示d)。“航行+下巴”(sailing jaw)表示“塞林格”(salinger),也可以用“航行+伤害”(sail injure)。威廉姆·戈尔丁3(william golding)的代表作是《蝇王》(lord of the flies)。想象:一只苍蝇把自己当作国王,对其他苍蝇作威作福。它还在一块山药(yam)上用金色墨水(gold ink,表示“戈尔丁golding”)写下了自己的愿望(will yam,表示“威廉姆william”)。拉尔夫·埃利森4(ralph ellison)著有《隐形人》(invisible man)一书。想象:一个粗糙的(rough,表示“拉尔夫ralph”,如果你觉得有必要记住他的名字)字母l是你的儿子(son,l son表示“埃利森ellison”;或者用“高架铁路火车el train”表示也可以),他变得慢慢模糊,直至消失。t.s.艾略特1(t.s.eliot)代表著作之一是《荒原》(the waste land)。想象:一个巨大的茶杯(tea,表示t)开着一辆汽车走s型路线。它还围着一片巨大的空地(lot,表示“艾略特eliot”)绕圈,这片巨大的空地是一片荒原。艺术在第十八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了音乐鉴赏方面的知识,具体说来是关于曲谱和作曲家的一些知识。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记忆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画家蒙德利安(mondrian)是一位建构主义者(constructivist)。记忆时可想象一个男人(man)正试图将一大片建筑工地(construction,表示“建构主义者constructivist”)变得干燥起来(drying)。“男人+干燥”(man drying)可表示“蒙德利安”(mondrian)。如果继续想象他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跳布吉伍吉舞蹈2,那么就可以记住他的重要绘画作品是《百老汇·布吉伍吉》。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dalí)的著名绘画作品是《珀加索斯3的飞翔》(pegasus in flight)。想象“一个肯定真实的(sure real)洋娃娃(doll,代表“达利dalí,”)”的形象就可以帮助你记记住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画家(surereal表示“超现实主义者surrealist”)。如果你再进一步想象洋娃娃骑在飞马的背上,就可以记住他的作品名《珀加索斯的飞翔》。如果你想象自己正在电线上跑步(run wire表示“雷诺阿renoir”),就能想起法国著名画家雷诺阿的名字。如果继续想象你这样做是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能记住他是一位印象派画家。如果你想象的画面是用“钱”(money,表示“莫奈monet”)让别人印象深刻的话,那就可以想起来画家莫奈也是一位印象派画家。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botticelli)曾经著有绘画作品《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记忆时可以想象一只瓶子(bottle)和一个大提琴(cello)聚在一起(bottle cello,表示“波提切利botticelli”),帮助一位没有双臂的女士(表示维纳斯)生孩子。波提切利还有一幅著名作品是《诽谤》1(the calumny of apelles)。记忆时可以将“瓶子”和“大提琴”与“圆柱形膝盖”(column knee,表示“诽谤calumny”)和“苹果”(apples,表示“阿佩里斯apelles”)联系起来。美国艺术家劳申伯格(rauschenberg)是著名的波普艺术家2(pop)。可以想象一只蟑螂(roach)正站在一座冰山(iceberg)上喝碳酸饮料(pop)。伟大的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是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expressionist)。想象你正在把自己的想法对一个和尚(monk,表示“蒙克munch”)表达(express,表示“表现主义画家expressionist”)出来,但那个和尚听了之后发出了一种很恐怖的尖叫声(他有一幅很著名的绘画作品叫做《尖叫》,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艺术作品之一)。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rembrandt),是一位人道主义者(humanist),著名作品有《夜巡》(night watch)。可以想象一只公羊(ram)往一个人(human)头上栽赃(brand)的情景。所以你会发现,无论你对文学和艺术感不感兴趣(如果你正在学习的话就肯定感兴趣),你都会显得有文学艺术修养,因为记住这些知识后,你也变得知识渊博了起来。

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获奖名单

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大赛获奖名单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力推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更好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积极深层构建诗词美学艺术新价值体系,发现推广更多优秀作品和杰出作家诗人艺术家,中国好诗作家协会等多家权威单位联合举办“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大赛”活动收到投稿稿件3027件经过初选、复选两个环节淘汰共有467件作品成功入围中场投票环节,投票环节经过全体参赛作家诗人共同积极努力,活动总访问量达到1756038引起空前轰动效应并在社会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赛事组委会关于投票活动的说明:平台始终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不忘初心敬畏使命传承诗词文化以新时期文艺真正复兴为己任,本着对参赛作者负责对主办方平台发展负责的高度责任心,严格把控全部参赛作品质量关,从海量投稿中先筛选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进入投票环节让大家同台公平公正公开竞技作品人气。当然投票环节旨在加强对选手及其作品的大力推广同时也宣传平台,通过群策群力互相借力让优美的文学作品传播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让文学圈外的大众有机会目睹了当下诗词及现状从而一定程度加强了诗词文学的复苏,这是切实意义的在为当下文学的发展做贡献。凡质量低劣文风落败不适宜主流传播的作品一概不予上传网站参加投票赛事,为了尽可能的将赛事完美与精品宁缺毋滥是必然,这完全区别于其他缺失责任心纯粹投票而投票得活动。根据赛事规则和比赛榜成绩(投票规则还包含转发量加票制,即每10个转发量加1票,转发总量除以10得出的加票数不足1票的按四舍五入)组委会最终审计评定票数及作品结果公布如下:向票数前20名颁发“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奖”获奖纸质荣誉证书与电子荣誉证书、阿富汗白玉镯一个、荣誉绶带一条票数第21名至30名授予“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优秀创作奖”颁发“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优秀创作奖”镶金奖牌和荣誉绶带一条其中冠军、亚军、季军和票数超过5万、10万的奖励如下名单中单列:冠军:向怀宇 146250票+转发量1311(加131票)=146381票颁发“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奖”获奖纸质荣誉证书、电子版证书、阿富汗白玉镯一个、荣誉绶带一条、3000元创作发表基金(仅限主办方指定纸媒使用)、全球引领皇冠军奖杯、孔子书画院名家书法真迹作品一幅、国际诗歌协会特制“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高档金箔牌匾一个亚军:李宁100447票+转发量582(加58票)=100505票颁发“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奖”获奖纸质荣誉证书、电子版证书、阿富汗白玉镯一个、荣誉绶带一条、2000元创作发表基金(仅限主办方指定纸媒使用)、全球引领皇亚军奖杯、孔子书画院名家书法真迹作品一幅国际诗歌协会特制“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亚军金箔牌匾一个季军:陈洁80464票+转发量192(加19票)=80483票颁发“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奖”获奖纸质荣誉证书、电子版证书、阿富汗白玉镯一个、荣誉绶带一条、1000元创作发表基金(仅限主办方指定纸媒使用)、全球引领皇季军奖杯、孔子书画院名家书法真迹作品一幅第四至第二十名颁发“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最强文豪榜奖”获奖纸质荣誉证书与电子荣誉证书、阿富汗白玉镯一个、荣誉绶带一条李茂斌51204票+转发量175(加18票)=51222票梁艳艳29296票+转发量310(加31票)=29327票冯颖辉25256票+转发量59(加6票)=25262票徐杰21070票+转发量228(加23票)=21093票李晶18384票+转发量705(加71票)=18455票应德琪17703票+转发量10(加1票)=17704票贺清明17277票+转发量334(加33票)=17310票纪鸿飞17279票+转发量279(加28票)=17307票周庆友16582票+转发量352(加35票)=16617票叶荣国15919票+转发量48(加5票)=15924票刘一江14366票+转发量93(加9票)=14375票王孝君13402票+转发量87(加9票)=13411票许轩宇13390票+转发量134(加13票)=13403票张德鑫13064票+转发量48(加5票)=13069票常树理12798票+转发量18(加2票)=12800票王少反12395票+转发量187(加19票)=12414票赵子祥11530票+转发量109(加11票)=11541票以下授予“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优秀创作奖”颁发“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优秀创作奖”镶金奖牌和荣誉绶带一条陈超11489票宁金城11407票+转发量214(加21票)=11428票云鑫9746票+转发量42(加4票)=9750票牟培国7846票+转发量93(加9票)=7855票韩镯7618票+转发量197(加20票)=7638票王孝友7545票+转发量120(加12票)=7557票马广发7400票+转发量129(加13票)=7413票钟爱群7305票+转发量62(加6票)=7311票梦明7077票白羽翔7067票+转发量212(加21票)=7088票额外奖励:经中诗刊社总编室和策兰文化传媒创作部研究决定,吸收下列未晋级但比较突出的参赛人员为中诗刊社签约作家并颁发“中诗刊社签约作家”荣誉聘书一本:江雪涛、安世言、张子欣、党海霞、伞月、陈可、吕厚斌提示:以上全部人员看到此文后,请把个人收件详细地址、电话、本名发至王伟主编微信小窗口,待五天内获奖物品制作完毕后统一圆通快递发出获奖物品,感谢您的参与!

乖孩子

梁鸿&邱志杰:文学与艺术如何重塑历史?

文学与艺术怎样重塑历史、村庄以及古代文本?艺术家邱志杰与作家梁鸿曾作出尝试,2010年,邱志杰带着他的总体艺术团队在曲阳和安徽竹乡社会调查,“回家计划”“国道计划”,这些艺术项目让乡村重新回归艺术视野,而他于去年出版的新书《剧透》中,他借戏曲结构提炼出中国历史中循环出现的诸如忠臣、优伶、幼主、废妃等上百个“角色”,探测中国文化的隐秘基因,以精简又切中肯绪的文字再度阐释这些词语的意涵,并附有以现代材料制作的装置,亦是对历史的重塑。作家梁鸿在梁庄看到中国,从2010年的《中国在梁庄》《梁光正的光》到最近出版的《四象》,梁鸿持续着对乡村的观察。《四象》讲述中原大地上一处绵延的小村落“梁庄”,返乡大学生韩孝先在河坡高地的坟园边放羊时,遇见了三个人:白胡子的基督长老韩立挺,英武的留洋武官韩立阁,熟知自然的女孩韩灵子。三人纷纷向他述说各自的经历,可只有孝先才能看见、听见他们——原来他们是梁庄的亡灵。孤独的城市青年与三个亡灵从大河边开始,游走于梁庄、吴镇、穰县、省城以及城边禁忌之地黑林子,四个人物四种截然的命运串联起一个村庄近百年曲折故事与人情变迁。5月29日,《十月》skp会客厅“对读”系列首场,邱志杰与梁鸿就他们的新作《剧透》与《四象》进行了对话。邱志杰(中)与梁鸿(右)《剧透》:历史的宿命与循环依据一张明朝古画《上元灯彩图》,艺术家邱志杰生发出一个庞大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其中《剧透》即《金陵剧场角色绣像》,是一本集合了散文、书法、绘画的创作。梁鸿谈道:“《剧透》最让我震撼的不是绘画和文字,而是世界观的刺激,你能从中感受到类似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能够贯通各种艺术领域的宏阔的心灵视野。这本书种的文字是具有一种文学的优美和哲学的抽象,还有试图对生活做出解释的总括。邱老师的文本关注同时当代的现实、政治现实与文化现实。”如《剧透》中,邱志杰对“优伶”的解释:长久以来,人们对我这个行业的歧视完全是不可理喻的。他们认为我既然有能力在舞台上变成另一个人,那就意味着一杯稀释过的自我和更加不可理喻的变异无常的感情。他们又错误地认为我只是靠天生的姿色或滑稽长相勾引了目光,而不是靠长期的艰苦训练出来的高超技巧。总之,他们绝不认为表演是一门严肃的职业选择,而是把我当作玩具。对于这种歧视我心知肚明,尽管他们送上鲜花和掌声,我从来不敢认为那是给我的,我也无法分清他们汹涌而来的性欲针对的是我还是我所扮演的角色。其实观众们何尝不是表演者呢?舞台下每个人的表演经常让我自愧不如。我越是暗中揣摩学习,越是觉得其技巧出神入化。我知道总有天所有人都将是表演者,而那时我将成为明星照耀这个世界。梁鸿认为,这种历史与当代的并置,所谓的时间的线性就消失掉了,时间和空间都并在我们的时代。换句话说,历史人物从来没有消失,历史的思想也从来没有消失,他们一直对当代发生作用,只不过一个艺术家、一个作家试图让他们真的让我们看到这种状态,让我们看到他们怎么在当代活动,怎么和当代发生关系。邱志杰谈到《剧透》时说:“明朝中后期嘉靖年间的一张画。这张画本来画的是南京夫子庙秦淮河边的古董市场,元宵节/上元节这一天大家赏灯。画中有耍功夫、变魔术、卖水仙花的等等。当时我看了这张画觉得这种大家聚在一起围观的场合很有意思,一旦有了围观就很像一个个剧场。从这张画里面看到好多角色,现在这些角色,这些角色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有时候觉得历史是循环的,其实早就选好了,只要有一个小朋友当了皇帝,会有托孤大臣,这个必定是一个权臣。这个权臣难免心里很想把小皇帝干掉,就会有一个刺客干掉这个权臣,这些剧本好像一次次的早就编好了,每次灾荒一来,农民再遇到一个酷吏,农民过不下去,童谣就会到处乱窜,当农民遭遇到邪教,他们很难控制,起义者变成流寇。有的时候有一种历史循环感和宿命感,有的时候觉得我们没有办法逃离这么事先写好的剧本。所以,这个经营剧场这个想法就是从这儿来的。”《剧透》中“优伶”装置《四象》:和亡灵对话梁鸿的《四象》有许多曲折难解处,她介绍,故事基本的设定是四个主要人物,一个是精神分裂的年轻人,三个是亡灵,“我最初的冲动是听到他们在坟下面窃窃私语,我希望让他们复活,让他们重新说话和生活。这个意义上,我让这三个人重新回到人世间,重新对现在发言,让他们试图做出一些行为。”历史和过世的人可能从来都没有“过去”,尤其在乡村,人们时刻都在和死人对话,房屋旁边就是坟头,亲人就埋在房屋后面,每天可以看到他。大家一直同在,生和死没有那么大的界限。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家对于死的概念越来越陌生。“一些曾经在的人真的完全失去了吗?或者在当代以什么方式存在着呢?在中国当代的乡村,你一回家就会遇到几个年轻妇女蹬着三轮车发基督教的传单,我对这个没有任何偏见,我所试图搞清楚的是这些信仰在中国生活中以什么方式存在?到底怎么存在?这些信仰本身我们并不关注,他的好、坏,什么样的方向。所以,我在《四象》中设置的韩厉亭这样的长老内心是非常懦弱的,他背叛了他的堂弟和这个家族,背叛了宗教本身,因为他烧了教堂,因为他改了口号,他活到90多岁仍然带着罪恶感。”我们或许可以说,作家的写作可能更多书写的就是乡土氛围里面的这种亡灵。“和亡灵对话”从来不是马尔克斯独特的发明,而是许多人看待死去的人的方式,“我的母亲去世之后,我们全家每年去给母亲上坟,我们会在坟边聊天、说话,就像她还在一样。有的时候我们会说,妈,你看,他打牌他耍赖了。你看,这个话很搞笑,但是你想想有多么温馨,多么辛酸啊?所以结构出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只是我们没意思到的才是好的艺术。”梁鸿谈道。田野观察者田野是什么,历史是什么?邱志杰认为:“他们不是对象,当你以外来者的角度观看的时候他们才是对象,田野这个词被发明出来的那一刻,在人类学产生的时刻,他们是以外人的身份来的,他们做访问、调查、观看或者行动。但是我们和我们的历史,我们和我们的梁庄的关系不是外来观看者,我们本来就活在那里,我喜欢《四象》中的象,这个象其实是局势,局的意思,意味着大家在这个局里面,我一动他也得动,梁庄很残酷,我的故乡兴安很残酷,我在南京长江大桥救自杀的人,每个故事都残酷到要我们的命。梁老师比较悲观,我们其实改变不了对象多少,但是其实它是一个兴变的过程,在还挺痛的痛楚的生活里面,每个人一点点在往前,自己脱胎换骨,一点点自己改变。”梁鸿认为,在中国学术内部,我们都缺乏某种实践性,“包括我现在也没有那种坚决的意志的推行力,去把实践贯穿。我们都是特别怯懦的人,我们经常会埋怨外部的环境,但是其实是我们的心灵非常怯懦,缺乏那种场景的推进。但是只有你实践过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社会的形态,这个社会的思想的升腾,包括现在,包括当下,我们的社会生活都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虽然都困居在一个斗室里面,我们稍微看看信息、微信,这个社会的分裂是特别严重的。”谈到时代带来的变化,邱志杰说自己从没感觉到生活节奏变快:“凡·高也觉得他那个时代无比快,姜太公都觉得他那个时代比较快,我在现实生活中角色蛮多样的,又要教书、写作、策展人、做作品,全神贯注做好一个事情,自然就每件事情都认真做,就互相赶起来了。由于我非常认真地去当个艺术家,所以我做起策展人来说特别轻松。由于我当一个好的策展人的时候,我特别会组织教学。当我很会组织教学的时候变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写作者。我写文章多快?写那种理论文章我一天能写两万字,我开着一辆车,遇到一个红绿灯,我语音念出能写500字,学校开车到工作室,半小时已经3000字文章写完了。”“当我用语音输入来写文章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语音技术是逻辑非常严谨,一句顶一句,话顶话的追着,逻辑跑不掉,但你文字写作的时候就乱跳,一个词就跳,往这边散,往这边散。书写中心主义绝对是发散的,所以论文写作要用口语来写,发散的诗就得用笔来写。”邱志杰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腹犹果然

“智”敬文学与艺术的静美,感受雷克萨斯有温度的豪华

00:43封面新闻记者 李继龙10月13日,以“兼融之道 ‘智’敬每一程”为主题的2019雷克萨斯“智·混动”体验活动成都站圆满落幕。作为混合动力科技的引领者,雷克萨斯不仅携“智·混动”家族倾情助阵,向公众近距离呈现“智·混动”车型的独特魅力,还邀请到不同领域的名人大咖,围绕文学与艺术话题进行现场分享和互动。在本次成都站的活动中,被誉为“文学鬼才”的知名作家马伯庸,立足于中国历史中的大图景与小细节,从细微之处着手,带领观众体会历史进程中的恢弘,并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依托,用现代视角解读唐代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以及在时代更迭中不断演进的兼融智慧。此次,雷克萨斯除了邀请各领域嘉宾分享兼融智慧,还携旗下“智·混动”家族全部车型从8月~11月,陆续造访23座城市的主要商业区,以静态展览、产品讲解以及匠心互动体验的形式,向更多的消费者展现“智·混动”车型的产品内涵与魅力,带领大家感受雷克萨斯打造的有温度的豪华生活方式。作为雷克萨斯的品牌哲学,“YET兼融之道”贯穿于包括品牌、产品、服务在内的全价值链。兼得环保与性能的LEXUS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为消费者了带来超越期待的独特价值体验,是“YET兼融之道”理念在产品层面的生动体现。历经数十年时光打磨,LEXUS雷克萨斯现已拥有7大系列、8款“智·混动”车型,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用车需求,截至2019年9月底,LEXUS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在中国已获得了超过20万用户的青睐。接下来,雷克萨斯“智·混动”体验活动嘉宾分享会还将登陆北京、广州和上海,集结不同领域的思想精英,展现兼融的生活智慧,敬请期待。

吴虞

“智”敬文学与艺术的静美

雷克萨斯中国昨天今天,以“兼·融之道 ‘智’敬每一程”为主题的2019雷克萨斯“智·混动”体验活动在成都圆满落幕。作为混合动力科技的引领者,雷克萨斯不仅携“智·混动”家族倾情助阵,向公众近距离呈现“智·混动”车型的独特魅力,更围绕文学与艺术话题,邀请到不同领域的名人大咖进行现场分享和互动。在本次成都站的活动中,被誉为“文学鬼才”的知名作家马伯庸,立足于中国历史中的大图景与小细节,从细微之处着手,带领观众体会历史进程中的恢弘,并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依托,用现代视角解读唐代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以及在时代更迭中不断演进的兼融智慧。悠闲、安逸的“慢”生活,是成都广为人知的城市名片。如今,现代、时尚的成都正在向人们展现它更富魅力的另一面。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围绕成都张弛有度的生活态度以及多元、有序的生活方式,讲述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在中国文学中,金庸武侠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专栏作家六神磊磊,以“宝刀百炼生玄光”为题,带领观众重温金庸武侠故事中,是如何将东方的文化底蕴、诗情画意,与西方的人文精神和文学技巧融会贯通,使武侠这一传统的文学题材绽放出时代的光芒。连续三场思想盛宴,三位嘉宾结合各自所长,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对“YET 兼·融之道”的独到理解,并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如何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兼·融之道。此外,雷克萨斯还携旗下“智·混动”家族全部车型盛大亮相成都太古里广场,以静态展览、产品讲解以及匠心互动体验的形式,向更多的消费者展现“智·混动”车型的产品内涵与魅力,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雷克萨斯打造的有温度的豪华生活方式的认知。作为雷克萨斯的品牌哲学,“YET 兼·融之道”贯穿于包括品牌、产品、服务在内的全价值链。兼得环保与性能的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是“YET 兼·融之道”理念在产品层面的生动体现。历经十余载技术积累与创新,雷克萨斯“智·混动”家族现已拥有7大系列、8款“智·混动”车型,赢得逾20万中国用户信赖。接下来,雷克萨斯“智·混动”体验活动嘉宾分享会还将登陆北京、广州和上海,集结不同领域的思想精英,展现兼融的生活智慧,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