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从文学青年到青年学者,这位复旦学子要做有温度的文学研究!九龙滩

从文学青年到青年学者,这位复旦学子要做有温度的文学研究!

战玉冰,复旦大学中文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入选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计划,获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他曾获2014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在研究生阶段曾获“国家奖学金”、“学悦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第七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博士期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现代中文学刊》《扬子江评论》《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台湾)《文艺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评论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类型文学与电影、数字人文等。从文学青年到青年学者 如果要为战玉冰的阅读与思考范围做一个关键词“词云”,我们会发现其中内容丰富、跨度很大:从《红楼梦》到西洋裸体画、从乡土小说到网络文学、从民国侦探到当代电影,他学术兴趣广泛,研究探索不停。在2008年战玉冰刚刚踏入复旦大学校园的时候,他还只能说自己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抱有阅读兴趣与文学梦想,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走上文学研究的道路,是复旦的学术氛围、导师们的谆谆教导,加之自己十多年的努力钻研,直至今天,他才感觉自己能够初窥到一点学术研究的门径。提起学术研究,对于战玉冰这样的文科生来说是一个人静静地狂欢,是沉静下来不断地阅读文本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他说:“从事文学研究,独立的阅读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根本性前提,在此基础上,再同师友们一起讨论切磋,进行话语交流、思想碰撞,从而获得新的灵感启发。”学术研究在战玉冰的眼里从来不是冷冰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既是战玉冰博士攻读专业的名称,也是他学术关注的基本范围。“这是一门和我们现实生活非常切近的学科”,一代代学者继往开来,文学研究的脉络绵延不绝,这些文学和研究都离我们很近,也很有亲近感,“这样的学术是有温度的”。在问到为什么会有“学术是有温度的”这种想法时,战玉冰讲了两个故事。战玉冰的硕导是张新颖教授,张老师曾是求学于贾植芳先生和陈思和老师的博士研究生,而贾植芳先生曾是围绕在胡风身边的青年,胡风则是鲁迅的“弟子”。“我们都知道鲁迅是我们这个学科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同时,“我的博士生导师是李楠老师,而李楠老师的博导是北京大学吴福辉教授,吴福辉老师的导师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创始人王瑶先生。王瑶先生在清华时则是朱自清先生的关门弟子。”这两条学术脉络让战玉冰感受到了一种“学术的传承与温度”。“听李楠老师说,当年她去清华开会,经过朱自清先生雕像前,吴福辉老师和钱理群老师让她向雕像行跪拜之礼,并对她说‘这是你的祖师爷’。这一幕场景对李楠老师而言一定印象极其深刻,以至于这么多年后听她回忆起来,还能感受到她的动情。”显然,这给作为后辈学者的战玉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学术的亲近感与不断传承的责任。战玉冰参加建投书局与虹口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圆桌论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本科、硕士一直到博士,战玉冰在复旦中文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点和教诲,让他受益无穷。他说:“中文系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跟随不同老师上课、学习和求教,总能得到不同的启发和感悟,这也是我在复旦中文系这些年收获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战玉冰首先谈到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李楠老师,“李楠老师对我们很信任、很宽容,鼓励我们寻找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研究方向,这让我能够在随心所欲的‘学术闲逛’中尽情享受学术所带来的乐趣。”他说,“但这又不是完全地‘放养’,李楠老师治学讲究以史料为基础、重视原始报刊资料、‘论从史出’。她在潜移默化间将这种治学精神与方法传授给了我,而这些都可以视为我博士论文写作最为基础却也最为坚实的方法论依托。”如果说李楠老师是一位学术上的“慈母”,从来都是如春风般的温柔和善,那么中文系的倪伟老师则堪称学术上的“严父”。战玉冰虽然不是倪伟老师指导的学生,但是他与倪老师平时的交流却有很多。“每次去找倪伟老师请教论文,我都心怀忐忑,开始是惧怕其威严,后来就变成折服其洞见。倪伟老师总是能够高屋建瓴地化解我思考与写作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他对于各种西方理论的熟稔于心,更是可以经常帮助我指明下一步要读的书与深入思考的方向,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有时候我一个章节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写到自己都头昏脑胀、云山雾罩,倪伟老师却能几句话点到要害,让我豁然开朗。”战玉冰涉猎广泛,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很有兴趣,但他还是格外佩服自己的博后合作导师——王宏图老师。“王老师的研究领域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他精通多国语言、阅读面非常渊博,和王老师聊天总会有一种自己读书太少的紧张感。同时王老师更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他对当下最新作家作品的敏锐观察,有时候我读到一些新翻译过来的西方小说,推荐给王老师,却发现他早已经读过。甚至他对中国当代青年作家的最新创作也保持了一种高度的敏感,这都在无形中成为鞭策我不断阅读的动力——不多读点书,怎么和老师聊天?”此外,战玉冰还特别提到了自己的硕士生导师张新颖老师。“我最初迷张老师是因为他的《中国新诗》这门课,我觉得我自己好像缺乏一种对现代诗歌的感受力,直到听张老师讲诗,我才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品出了中国新诗的味道。他喜欢贴着文本来讲,甚至有时候会在课堂上吟读诗歌,这让我第一次在感性上认识到了新诗的魅力。张新颖老师有一句诗我特别喜欢,‘风吹到句子之间/风吹词语/风吹到旷野和字的笔画之间’,我觉得这就是我上《中国新诗》这门课的感受。”读博士之后,尤其在撰写博士论文时,每次遇到瓶颈,战玉冰都会想去找张新颖老师倾诉一番。“因为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甚至对未来的规划上,我经常会产生一些焦虑感,而在对张老师不断地倾诉过程中,其实无形间很好地舒缓了这种焦虑感。张老师很多情况下都不一定会对我的一番倾吐作出回答,他只是静静地抽着烟,微笑地的看着我,听我把自己的焦虑讲出来。有时候我们之间的聊天还会出现有些尴尬的冷场,但我之后遇到内心困苦时还是想去找张老师说说,好像冷场也是一种‘沉默的留白’,在情感上帮助我熬过博士论文写作阶段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学术路漫漫,他将继续追寻战玉冰的学术关注领域,主要是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类型文学与电影研究,以及数字人文等方面的尝试性探索。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民国侦探小说史论(1912-1949)》,共计55万字,从搜集资料到整理年表,再到最后逐节逐章地撰写论文,前后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其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这部论文在对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创作与翻译进行了“全景式”观察与研究的同时,也针对其中的一些核心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之所以选择“民国侦探小说”作为论文题目,一方面自然是源于战玉冰对侦探小说本身的阅读爱好。“我很喜欢读欧美和日本的推理小说,也有不少当代从事推理小说写作的作家朋友,这让我很好奇侦探推理小说在清末民初刚刚进入中国时是怎样一种状况。”这种兴趣与好奇心或许就是战玉冰博士论文选题最初的动机之一。另一方面,他也深受美国学者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一书中部分观点的影响,詹姆逊在书中认为:“文类概念的战略价值显然在于一种文类概念的中介作用,它使单个文本固有的形式分析可以与那种形式历史和社会生活进化的孪生的共时观协调起来。”在战玉冰看来,文学类型的研究价值在于其形式上的相对稳定性。而他研究民国侦探小说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一种小说类型来把握那个时代的社会总体性特征与人们的情感认知结构。战玉冰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民国侦探小说”,而他未来几年博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关于“50-70年代的反特小说与电影”,“这大概可以视为我博士论文的一个延续和拓展,我很想知道侦探小说在进入到‘革命中国’的语境之下,是如何发生文类演变与发展的。”正在阅读小说的战玉冰 其次是关于“数字人文”方面的研究。“现在数字人文在国内是一个很热门的学术增长点”,战玉冰说,“虽然我其实还没有很好地把握如何将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和传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结合起来。但我觉得,作为青年研究者,应该有勇气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何况这里面的确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做起来也真是乐在其中。”同时他也对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有所设想和规划,“我其实是在逐段地整理和研究中国侦探小说发展史,博士论文做了晚清和民国一段,博后做‘50-70年代’一段,再往后可能会一直做到新世纪中国悬疑推理小说,这其中有很多是网络小说,到时候或许可以把我从事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些经验和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小说研究结合起来,可能会有点什么新的发现。”战玉冰一方面充满了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术的传承”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亲近与温度;另一方面,正像他所说的,作为青年人,也应该勇于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从自己的兴趣中,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承和创新正是学术研究能够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所在。来源:复旦大学 复旦研究生 撰稿 王思琦 编辑 章佩林

取人妇女

保研经验:无发表论文,六级不高,我是怎么去到人大比较文学的

笔者简介本科:普通211专业:汉语言文学绩点:3.85排名:1/160四六级:478/523最终去向:中国人民大学获奖情况:校级奖学金两次科研:一个小小的校级项目,主要是写论文,质量不高,未发表预推免:参加4所,通过3所——苏大,上外,人大写在前面在保研之前,我其实很没有信心,夏令营和预推免都是海投,只要是比本科学校稍微好一些的学校都投了,后来的经历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你会发现你的时间根本规划不好,大把的时间都用来填表格,没有时间复习,面试时间也总是撞车。我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在这里想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的保研之路带来一些启发。我的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它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学科,有点像是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理论+其它学科(哲学、美学、人类学等)的部分理论,很庞杂,所以要准备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基础知识、专著阅读、学科前沿动态等都是需要注意的。保研的准备一、 排名。排名是第一重要的,它是你专业能力的硬证明。有些非常棒的985高校可能只会要学校的第一名,所以,在最后一个学期,一定要好好地提升成绩,保住排名!二、 材料。现在疫情原因闲在家中的保研er们,材料可以准备起来了。主要是个人简历,个人陈述,推荐信,中英文自我介绍等。提前写好,然后过几天一遍一遍地去修改它们,我当时有看“保研派”等一些公众号,会有所启发——“原来这一点写得不太合适,快去改”。三、 院校层次划分。早早地确定你的心仪院校,保底院校,还有努力就能上的比较稳的院校。一个层次不要选择太多,2、3个就好。然后去看看网上有没有以往的经验贴,做到心里有谱。四、 复习。现在大家时间应该会相对充裕,这是复习的好时机,把大一大二的专业书籍都找出来,翻一两遍,再找到心仪专业的教科书和专著,开始读,一定要做笔记!到时候笔试面试之前再翻一翻,比临阵磨枪好太多了。保研进行时当你开始收到入营通知、面试通知时,注意: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海投,按照我们之前做的院校划分,每个层次选择一到两个院校去参加。这时距离面试一般还有一些时间,我们要根据院校特征来准备面试,以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为例,有些学校重视理论研究,有些学校重视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如上外),有些学校重视文本的鉴赏能力、文学理论体系和写作能力(如人大),那么这时根据你的简历,预测面试问题,在相关方面重点准备,比如喜欢的书,理论家,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等。可以让同学根据你的简历提问题,提前适应面试的场景。我们会坐很久的车来到高校,在车上的时候好好地准备下你的中英自我介绍,再看一遍预测的面试题,告诉自己要放轻松,尽力而为,回答得有条理,有礼貌,一切自会水到渠成。回答问题一定要大声,我有一次面试的时候就因为声音太小,被老师指出来听不清,那场面试也失败了。一些小Tips有学妹问我要不要联系导师,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的学姐,我没有联系导师。对于中文而言,我认为如果你对一个老师特别感兴趣,读过他的大部分著作和论文,也非常想上这个学校,选他作导师,那么你可以联系他;但如果你仅仅是想要增加你面试时的好感度,对老师本身并不太了解,那就不要联系,凭实力说话。一方面,有些老师不喜欢这种方式,不了解他的研究贸然打扰,这样反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文科不同于理工科,有些理工科保研后就到导师实验室去了,但文科一般是入学后再选导师的。关于发表论文对保研的影响大不大。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我自己没有发表论文,但是我将我自己写过的还可以的论文打印下来,在面试的时候呈给老师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你的论文发表了但质量不高,它也不会有太大作用,如果你的论文没有发表,但老师随意浏览一下觉得还可以,这也会为你的整体加分。最后一点,就是要重视英语口语的练习,除了背英语自我介绍,相关的英语词汇、基础句型也要复习起来,人大的英语面试采用抽题制,题目很随意,用英语回答,有一分钟思考时间,这需要你有很好的英语积累,我也是因为有复习英语句型和词汇,才没有太磕巴。总的来说,保研是一场关于实力与心态的战役,复习好专业知识,弄明白未来想要的研究方向,有选择地参加面试,心态放平,你就一定可以!

棒球棍

商院的学生学古典文学,地海的学生写诗歌论文……这些跨学科操作就在南大高研院

商院的学生去学古典文学,哲学院的学生去读心理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学生去写诗歌论文......这样的跨专业学习在南大并不罕见,高研院“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5年,南大建立中国大陆首家“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建院10年以来,聚集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为拓展学生的跨学科视野,促进个性化培养,2015年6月17日,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与教务处联合推出“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面向全校本科生招募、遴选驻院学生。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推行“导师+小组”模式,每名导师指导不超过5名学生的学习小组,在高研院提供的专属研讨空间内,开展定期交流、讨论等活动。名师云集南京大学从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和历届驻院学者中邀请了包括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等13位学者,组成“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教师团队,他们都是文史哲、政经法等各学科领域的“大牛”,可谓名师荟萃!Le Clézio Le Clézio(勒克莱齐奥):法国著名作家、高研院杰出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文学、艺术、电影卞东波:文学院教授,高研院第八期和第十四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海外汉学、域外汉籍研究、古典文学文学研究卞东波方小敏方小敏:法学院教授、高研院第十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竞争法学、规制法学、欧盟法学、比较法学何成洲:外国语学院教授、高研院第一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戏剧、北欧文学和文化、易卜生研究、身份研究和性别研究何成洲韩剑韩剑:商学院教授,高研院第十一期和第十四期驻院学者研究方向:国际经贸规则,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欢迎对国际法、国际规则有研究兴趣的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胡翼青: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高研院第十一期和第十四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胡翼青李里峰李里峰: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高研院第五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中国政府与政治、政治学理论李中权: 社会学院副教授、高研院第九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心理测量,教育评估,人事测评,情绪与行为决策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李中权鲁安东鲁安东: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高研院第十四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学、建筑理论与实践、建筑设计与批评马俊亚:历史学院教授、高研院第三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区域社会生态史马俊亚宋立宏宋立宏: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高研院第十二期和第十四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犹太教、犹太人的流散、犹太民族、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宗教文化吴福象:商学院教授、高研院第十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吴福象袁增伟袁增伟:环境学院教授、高研院第三期驻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大数据及其应用、环境规划与设计、有机固废资源化跨学科学习跨专业学习,多学科打通,培养一流人才,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是高研院创办“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的初衷。首期培养对象,来自南大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理科生”蒋元秋,用英文完成的一篇古典诗歌论文,得到导师勒·克莱齐奥的高度评价,在为蒋元秋撰写的推荐信中,这位76岁的法国文学巨匠,赞扬他的中国弟子“对翻译的分析、用词的考究和对诗歌哲学蕴含的独到思考,令人十分信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甚至是不同国度的学生在高研院通过导师个别指导、小组集体讨论、参与课题研究、介入高研院学术活动等形式,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信息,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化学反应”,激发创造力潜质,强化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研院院长周宪老师,也曾担任驻院研修项目的导师,他说:“我带的5个学生都是不同系的,大家原来都不认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产生了特别好的友谊,大家互相分享、互相学习。”五位来自不同院系的本科生,因“驻院研修”项目结缘,在导师周宪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将所学的艺术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结合“悦读经典计划”参与体验,并注意倾听同学们的心声,设计出了真正贴合同学们学习生活实际的笔记本,并成立了鲸聆文化创意工作室,进行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小组学术活动高研院为研修小组配备了专属研修室,方便导师和同学们研讨、活动。每周还有“蹭”学术午餐会的机会!可以有机会跟学界大咖边吃边聊,聆听校内外著名学者坐而论道指点江山,分享自己最新研究成果,评介学界最新动态,直接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与互动,有时也能为这些学术成就卓著的资深学者带来启发。在一次讨论中,地理与海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贤金和他带的小组讨论时,就迸发出画几条“胡焕庸亚线”的想法,并迅速落实成为理论上的一个突破。勒克莱齐奥先生也经常说,他从小组同学那里,获得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知识和思想,在儒家思想等方面受到了很多启发。此外,每位驻院生都有一定额度的“买书经费”,能第一时间获知学校内部高端学术会议、沙龙和讲座信息,即便是不对外开放的学术活动,驻院研修的同学们也有破例旁听的机会!境外交流访学南大给予高研院驻院学生的一大“福利”,无疑是全公费出境访学。高研院利用院内丰富的国际交流资源,向驻院本科生优先开放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建立本科生与境内外高端学者的常态化交流机制,资助驻院优秀本科生赴海外交流。2016年来自匡亚明学院、历史系、社会学院等多个院系的21位驻院本科生参与了为期11天的“本科生驻院研修计划”学生赴台湾政治大学交流活动。“驻院研修项目”还将进一步开展香港、美国等其他地区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建立本科生与境内外高端学者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在每位驻院生都有机会参加的境外短期访学项目中,学生可以参与课堂、旁听会议,与境外著名学者进行零距离对话。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在这里,同学们只要敢想、敢做,就能获得学校、导师的指导与支持;不会受到专业的限制,每一种专业都能够在多元的交流中获得无限可能;即使是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传统,也可以与天马行空的创新创意结合起来。南京大学高研院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倡导跨专业学习,致力培养一流人才,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来源:教务处、高研院整理、美编:叶玉玲

由也

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来理解中国

原标题: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来理解中国——对话美国汉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耿德华耿德华(Edward Mansfield Gunn),美国汉学家、康奈尔大学荣休教授,1974年在乔治敦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7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78—2012年任教于康奈尔大学文科与科学学院亚洲研究系,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电影教授,历任亚洲研究系主任、东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其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语言研究,代表性专著有《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Unwelcome Muse:Chinese Literature in Shanghai and Peking,1937—1945,1980)、《重写中文:二十世纪中文风格与创新》(Rewriting Chinese:Style and Innova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Prose,1991)、《渲染地域:当代汉语媒介的方言用法》(Rendering the Regional:Local Languag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a,2006)等。代表性论文主要有《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US Scholarship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2013)等,翻译著述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中国戏剧集》(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Drama:An Anthology,1983)、戴锦华的《救赎与消费:九十年代文化描述》(Redemption and Consumption:Depicting Culture in the 1990s,1996)等。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泉的引见,2018年夏天,我在北京西单首次访谈了与家人一同来华度假的康奈尔大学教授耿德华。他年逾古稀却精力充沛,外表儒雅温和、谈吐张弛有度,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风采。之后,笔者又多次通过远程交流的方式,向耿德华教授请教和提问。作为开创现代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位美国学者,耿德华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开始阅读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迄今已近半个世纪,可说是一位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来深入理解中国的美国汉学家,而其心路历程与学术轨迹在同时代的海外汉学家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现当代文学让人沉迷张清芳:请问您为何选择中国现代文学作为研究方向,或者说触发您这个选择的契机是什么?耿德华:我在20世纪70年代读本科的时候,读了大量的英文戏剧,也经常参加舞台表演。后来我大学毕业时,美国在越南打仗,几个月后我也去了越南当兵,在运汽油的卡车队当军官。我去当兵这件事情跟大学期间所学的语言、文化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见到越南老百姓受苦受难,见过许多血腥的事情,我很震惊,也很难忘,所以回美国后,就很难再把戏剧表演的事情继续下去。此前我已知道中国文化是东方国家的一种中心文化,所以我在乔治敦大学英文系读研究生的同时就开始上中文课。我差不多是在1973年开始学习中文并阅读中国文学的。不过一开始我并没有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我的兴趣在敦煌文学。我还兴致勃勃地把法国学者收集的一些敦煌文本翻译成英文。但后来我发现,当时的北美已经找不出一个专家可以专门教我敦煌文学,所以有一位教授就建议我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让我作出这个选择的原因除了教授的建议,还因为那时候一些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学术资料很有意思,非常吸引我。我一开始读的是张爱玲和钱锺书的作品,因为他们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最为推崇的两位作家。我的导师对我说:“你为什么只读这两位作家的书呢?你的硕士论文应该关注整个‘沦陷区文学’。”于是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完成了我的硕士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后,我就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从那之后我就投身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沉迷于此直到现在。除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我还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与一些研究性论文,像为《牛津学术参考》(Oxford Bibliographies Online)编写了中国现代戏剧戏曲类参考书目,还翻译了李小江的大作《后乌托邦批评:〈狼图腾〉深度诠释》(博睿(Brill)出版社,2018)等。张清芳:您觉得中国现当代文学最重要的特征,或者说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耿德华:中国现当代文学不是一个整体。独特的特征总在个体作品里出现,比如个体作品如何表现读者或观众已经很熟悉或很陌生的方面。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外国读者很少能欣赏到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性。但是很明显,中国当代文学中却有很多外国读者欣赏的作品。我那时候看张爱玲、钱锺书、师陀、杨绛的书,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影响,后来看其他作家的小说也一样。比如我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意莫言的小说,90年代我开设了一门研究生的课,让学生看14本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其中一本就是莫言的《十三步》。我觉得《十三步》是一部非常好的长篇小说。张清芳:您为什么喜欢《十三步》?这部作品并不像《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那么有名,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您?耿德华:我觉得一个作家写小说可以写得“过分”一点,因为它需要给人以想象的启发,给人以感悟,给读者创造一个世界。《檀香刑》的想象力显然不如《十三步》,所以后者更能触动我。在美国开创现代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张清芳:您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时,为什么选择中国沦陷区文学作为博士论文的主题?耿德华:我是夏志清在哥伦比亚大学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第一位学生。最初我想研究清末民初文学,因为我在写硕士论文时发现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文人对清末文学非常关注,这给我一种启发。可是我的导师指出,继续研究抗战时期的沦陷区文学最有前途。结合我自己的学术背景,导师的建议有远见又实际,我就照办了。我在2012年写的一篇《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Us Scholarship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的文章中对当时的情况有过描述:导师极力鼓励耿德华完成和出版关于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北京两地的文学研究。该研究的起点是作家作品研究,像周作人,还包括导师自己推崇介绍的张天翼、钱锺书、师陀和其他人的短篇小说。还有,你此前已经发表的那篇学术论文《对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再反思——以耿德华的专著〈被冷落的缪斯〉为考察中心》(《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年第2期)中也指出:《被冷落的缪斯》的出版还弥补了我导师情感上的遗憾。后者在1978年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序中曾提出一个写作计划:“抗战期间大后方出版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期刊,我当年能在哥大看到的,比起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来,实在少得可怜。……我计划另写一部《抗战期间的小说史》,把吴组缃、萧军、萧红、路翎,以及其他值得重视的小说家,予以专章讨论。”不过他直到2014年去世也没有完成该计划。《被冷落的缪斯》的出现可以说恰逢其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抗战文学的研究空白。这个评价或曰推测,的确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张清芳:那么您当时是如何查找相关研究资料的?耿德华:其实那些基本的参考书我早就开始查找了。不过当时最大的限制是无法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做研究。我到美国的几个图书馆去查资料,那里有很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期刊原件可供我阅读。不过美国图书馆中的相关资料并不完整,因此我后来又去了法国与日本的图书馆。最后还去了中国香港,因为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大学图书馆与书店有大量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书籍。正是在阅读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写出了这部博士毕业论文,算是正式踏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路。张清芳:您在《被冷落的缪斯》前言中感谢了一些对您研究有过帮助的人,其中就有张爱玲,这很难得。据说她几乎不与外界接触,能否谈谈你们之间来往或沟通的过程,她对您的研究具体提供了哪些帮助?耿德华:得以与张爱玲通信,是因为她认识我的导师。我们通信的过程很简短。我问了几个有关上海沦陷时期文化生活的问题,譬如谁是小山东,读者或观众在上海沦陷以后改变了没有,等等。她回答问题很客气很简短。后来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找出她在20世纪40年代期刊里发表但后来散逸的作品,她在《惘然记》里说,我把这些作品“影印了送给别的嗜痂者”。其实,我也影印了送给她,让张爱玲也参加我们“嗜痂者”的圈子。张清芳:您的博士毕业论文于1980年出版,当时在海内外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唐弢在1982年发表的《复信》一文中曾指出:“美国有位Edward M. Gunn,写了一部书叫《不受欢迎的缪斯》(Unwelcome Muse),专谈中国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注意不够、而本身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他采集许多材料,论点也颇有独到之处,作为一个美国人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但仍然有偏颇和不够允当的地方。”中国学者张泉把您的博士论文翻译成中文,书名为《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新星出版社,2006)。他在“译者序”中指出:“《缪斯》的研究视角主要不是文学的社会作用,也不是作家的道义困境,而是文学批评。”而您在该书的“前言”中也指出:“本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概括介绍战争时期上海和北京的文学发展史,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批评的注意力集中到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上来。”那么您为何会以评论“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为批评标准?耿德华:探讨作品的文学价值才能超越时代的限制。首先,我是受到《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所说的“身为文学史家,我的首要工作是‘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观念的深刻影响,并深以为然。我们作为怀抱“文学作品至上”的批评家,都对抗日战争期间处于上海、北京沦陷区的作家们报以“普遍的同情”态度。其次,当时我之所以不从政治上来定位那些作家作品,并非因为我没有政治立场或是忽略那些沦陷区作家的政治倾向。我更愿意从作品内容和情感倾向上来探究北京、上海两地沦陷区作家的复杂心态。如你在论文中所说,“沦陷区作品其实包含了诸多抗日文化的反抗因素,显然是沦陷区作家主观意愿所致,这亦是作者不否定沦陷区文学和其文学成就的一个基本前提”。以批评家的眼光作出评价,目的在于把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有价值的文学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主流中去。“反浪漫主义文学”概念的解读与反思张清芳:如前所述,张爱玲与钱锺书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最推崇的作家。相较于其学术观点,您总结出来的反浪漫主义文学特征颇具个人学术创见,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您认为张爱玲、钱锺书和杨绛的作品是反浪漫主义的?耿德华:我在《被冷落的缪斯》中关于“浪漫主义文学”和由此衍生出来的“反浪漫主义文学”的观点,可以说深受李欧梵的著作《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的影响。这本书是李欧梵的博士毕业论文,发表于1973年,在我写博士论文时成为我经常翻阅的一本参考书。具体来说,“反浪漫主义”这个概念是从李欧梵书中的“浪漫主义”概念发展并衍生出来的。李欧梵的“浪漫主义”主要指“普罗米修斯式的”代表者和其爆发出的追求社会理想的强大“物力”及消极而多愁善感的“少年维特”类的人物或英雄,这在林纾、苏曼殊、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蒋光慈、萧军七位作家身上体现出来。然而尽管浪漫主义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新文学中得到酣畅淋漓地体现,但是当历史进入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沦陷区文学阶段,就开始形成与之前不同的文坛“新秩序”,浪漫主义就开始没落并从中发展出“反浪漫主义”概念且逐渐被后者取代。我在阅读吴兴华的实验性诗歌《听梅花调宝玉探病》、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和短篇小说集《传奇》、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和杨绛的四幕话剧《风絮》等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时,明显感觉到它们体现出的是一种对“浪漫主义”的颠覆或曰完全相反,我在《被冷落的缪斯》中明确指出这种“反浪漫主义”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为:“在他们的作品里,没有任何理想化的概念,也没有英雄人物、革命或爱情。取而代之的是幻想的破灭,是骗局的揭穿,是与现实的妥协。高潮让位于低潮。唯情让位于克制、嘲讽和怀疑。机智代替了标语口号。不像他们之前那些完全站在浪漫主义范围之外的作家,他们断言,不存在任何社会目标,也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例如,张爱玲的“反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们的冷酷无情的和不道德的欲望是现实世界的冷酷无情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与之相对立的”。而对于此时的杨绛和其话剧作品来说,“正如杨绛早期的戏剧,其中可能是浪漫主义化了的主题反而变成了怀疑早期传统的浪漫主义幻想的主题,并且把社会的理想与人类的心理现象分离开了”。钱锺书的小说世界也是非理想化的。至于中国沦陷区作家的“反浪漫主义”的独特之处与特征,我也在该书中进行了总结:“把日本占领时期的中国反浪漫主义作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作家相比,可以看出,前者不存幻想而并非幻想破灭,这一点能把前者与后者区别开来。”还有在你的文章中,也曾指出张爱玲、杨绛、钱锺书等作家用小说或者戏剧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反浪漫主义主张:“这些作家作品拥有的怀疑个人主义的气质、非理想化对待生活的方式、理智务实的婚姻爱欲观,以及对浪漫理想的批判和嘲讽,等等,才是构成反浪漫主义的基本因素。”不过今天我再重新思考“反浪漫主义”这个概念,觉得自己当年对它的分析太浅、太流于表面了,缺乏更系统性的理论化与深度解读,也没有对它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进行明确的定义,这是一个遗憾。这个遗憾除了我自身造诣不够深厚之外,另一个原因则在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西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研究状况限制了我进一步的思考。张清芳:在您的书里,杨绛和她的戏剧占了较大的篇幅,连李欧梵都说,“我们以前从未听说过杨绛,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对您这样一个美国学者能把杨绛“找出来”感到很吃惊。您是如何发现杨绛的?为何对她评价如此之高?耿德华:像很多别的作家和作品一样,杨绛是我从抗战期间居住在北平的法国牧师编的一本中国现代小说戏剧参考书里发现的。杨绛说他们在抗战期间很穷,她写剧本是为了赚钱养家,作品很粗糙。就算如此,她的剧本间接地讽刺传统与反传统两种立场的习俗与教条,剧本的人物性格总在某些方面跳脱这两种框架。可以说这种人物没有被理想化,也可以说判断她/他们的文化框架也没有理想化。而且,她的风格并不刻薄。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状及趋势张清芳:请您谈谈以美国为主的北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耿德华:我的论文《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把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当下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状况大致梳理了一遍,对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都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该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9个方面或研究向度,分别是:早期研究方法和主题,文学和文化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研究,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中国当代文学问题,中国文学的思想与美学,对现代的定义,电影、视觉研究和媒介研究,方兴未艾的方向。在最后的一个研究向度“方兴未艾的方向”中,我提出:“近年文学研究者继续形成新的主题,如加入阵营的海外学者对互联网的研究。在文学与医学的研究领域中,近期同样已出现诸多专著,而文学主题、环境主题也正在唐丽园的《生态含混:生态危机和东亚文学》(密歇根大学出版社,2012)这类研究专著中出现。”这也代表着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的基本发展趋势。感谢你抽时间把我的论文翻译成中文,期待能早日看到它发表出来。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所以出现包括电影、视觉研究与媒介研究等在内的跨学科、跨专业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或产生或接受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我只具体讲一下我在康奈尔大学时的正面经验。每个学生都需要选择几位教授,请他们参加自己的“论文委员会”。那些教授中一定有一个或两个来自另外一个系,比如说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欧美文学、电影、戏剧等。那些教授很多并不是中国问题专家,因此始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影响学者和学生的研究与经验。美国实际上一直鼓励跨学科研究。我记得很清楚,我在1980年作为一个刚入职不久的助理教授,教一门“中国文化纲要”的课,当时邀请几个其他系的教授作客座讲座,有一位教授是研究亚洲“大米经济”的农业经济专家。我以前看过几本有关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并了解小说中所描写的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可是,当我听完那个农业经济专家解释农业社会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的办法,我才忽然醒悟了为什么那个时代那么注重农村题材的小说。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很笨,为什么没有早些明白这些。总之,在1980年竟然是一个农业经济专家帮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从文学研究转向汉语语言学研究张清芳:自出版《被冷落的缪斯》一书之后,您又在美国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与散文并出版文集,近年还从文学研究转向语言学研究,请问触发您这种研究“转向”的原因是什么?还有,顾彬在《二十世纪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一书的前言部分说曾受到您的一些语言观的影响,您怎么看?耿德华:我认识顾彬但不能说很熟。我不太明白他所说的“语言观”是什么意思,我写了两本有关中国语言和文学的书,一本是20世纪90年代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重写中文》,我用的方法他可能喜欢。早在20世纪80年代,康奈尔大学汉语历史语言学家梅祖麟教授邀请我参加现代汉语的语法转变问题研究。根据语言学的看法,任何语言的词汇在历史上都以比较快的速度有所改变,可是文法却转变得很慢。文法之所以改变的原因,研究者只好假定,譬如是不是社会文化有所改变,或者是不是一种语言的深层结构里,文法因素之间有规则性的摩擦,像一座火山里边引起爆发,引起文法的突变。梅教授知道我不是一个语言学家,更不是一个历史语言学家,可是20世纪60年代当我读本科时,因为生成语法等理论和早期计算机研究方法的出现,语言学和文学风格学很有前景,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已经开始把文学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上过这类课,后来读研究生也上,包括汉语语言学课。所以我接受梅教授的建议。不过,虽然我加入梅教授的研究项目,可能对他关注的历史语言学问题有所帮助,但是我研究的目的是文学风格学。研究文法和语法,我觉得是现代语文风格转变的一种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另外也应该注意修辞与句子跟句子之间衔接方式的创新。而且,我的研究范围限于书面语。这项研究后来就成为《重写中文》一书的主要内容,关注语文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梅祖麟教授还曾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国语文在文法上有深刻的改变?”所以,我研究文学不能只看语言的问题,我要注意怎么能够用语言学、修辞学和另外一种研究方法——Sentence Condition(句子环境)。钱锺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在20世纪80年代与我同时关注Sentence Condition的研究方法。Sentence Condition就是指句子用什么方法来联系,句子里面有什么内容,一段中的几个句子怎么互相联系。我举一个例子:我读巴金小说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一段是讲一个女人快要淹死了,一个男孩子划船去救她,他挥挥手,她大声地尖叫,他回答,他她他……在19世纪一定不会有这样的句子,一定会用另外的文字来说明是谁在说话,谁在挥手,可是巴金可以做到,而且我们一看文字就知道写的是谁。此外,研究语文规范化的过程中,不能不注意汉语方言风格的问题。而且,我正在进行研究时,中国大陆、港台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各种领域同时在扩大,其中有大量的作品是方言风格。因此,20世纪90年代我开始研究中国当代媒介的方言用法。在研究媒介的方言用法时,我找了很多人帮忙,因为我只会说几句广东话,但那根本不足以去研究中国香港的方言,所以我聘请了学生当助手,也去采访别人。我一直都依赖中国人,有华裔和中国国内的人帮助我。为了进行这种研究,我会采取某些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譬如研究说某一种方言在整个社会的所有方言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每个地方拥有的不同方言的相对层级。可是严格来说,我的研究是风格学,是研究作家与媒介作品所“安排”的语言表现,试图分析每一种作品的独特方言用法,并不是社会“自然”语言的用法。因此,我的书名是《渲染地域:当代汉语媒介的方言用法》。(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清芳精彩推荐:深入学习“四史” 加强思想建党黑格尔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逻辑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边防站

河北大学:讲师论文抄袭属实 撤销抄袭者文学硕士学位

昨日(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了解到,针对该校副教授孟中发文举报称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遭河北大学2005届硕士毕业生石晓庚抄袭一事,日前河北大学已经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石晓庚于2005年在河北大学校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为该校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讲师。经河北大学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审查,认定石晓庚硕士论文严重抄袭了孟中2003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石晓庚本人未提出异议。副教授意外发现十几年前论文被抄袭今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孟中发文称,河北大学2005届硕士毕业生石晓庚的学位论文《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疑似抄袭自己2003年硕士毕业时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此后事件引发关注。孟中介绍,自己之所以发现抄袭一事,源于学校宣传部门的一次约稿。“没想到的是,论文提交后不久,我接到通知称‘查重未过关’。”他发现,自己的文章与河北大学一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明显重复率过高,即河北大学2005届硕士毕业生石晓庚的毕业论文《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孟中说,该论文涉嫌严重抄袭自己2003年的硕士毕业论文《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和我的毕业论文相比,几乎没有改动。而我这次投稿的文章正是传承了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最新研究成果,但部分避无可避的基础确实是引用了当时的论文。加上每个人行文的习惯,重复率就比较高。”河北大学调查认定石晓庚构成严重抄袭针对孟中文章中反映的情况,河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曾发布通报称,将就此事启动调查程序。昨日,北青报记者从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了解到,河北大学已于近日发函告知了事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石晓庚,女,1974年生,2005年在河北大学校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为该校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讲师。2020年8月19日,河北大学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石晓庚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问题。经过认真审查和充分讨论,会议认定石晓庚的硕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严重抄袭北京电影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孟中的硕士学位论文《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构成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在收到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审核意见后,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形成了书面调查报告,并于8月25日将调查报告委托经济学院交给石晓庚本人。按照《河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如果被举报人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调查报告后5个工作日提出书面申请,要求校学术委员会重新审议。截至9月2日(5个工作日),石晓庚对调查报告没有提出意见,未提交重新审议的书面申请。根据上述情况,按照《河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第三条、第八条及相关规定,校学术委员会认定,石晓庚的硕士学位论文《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严重抄袭了北京电影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孟中的硕士学位论文《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抄袭者调离教学岗位文学硕士学位被撤销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表示,有了调查结果,孟中老师后续研究论文投稿时或许就能减少很多阻力,“如果没有这个调查结果,孟老师的论文反而会被认定为抄袭。”另据举报者孟中副教授介绍,稍早时候,河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也通过邮件形式说明了抄袭事件的处理结果。邮件称,近日,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对该校教师石晓庚涉嫌学术不端行为业已作出认定结论,确认其学术抄袭的事实。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以及《河北大学工作人员处分暂行办法》,经河北大学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石晓庚撤销馆员职称处分,并调离教学岗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以及《河北大学学位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经河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决定撤销石晓庚文学硕士学位,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并注销其硕士学位证书。【来源:新华网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埃米尔

观察:一位研究生的十年的真实经历

(一)一直以来,想写写自己大学毕业这十年来的经历,又不知从何说起,先介绍下情况,本人高中时学习成绩很好,记得会考时九门课有四门是满分。爱好广泛,唱歌、象棋、乒乓球、跳舞、游泳、文学、历史等等,都很喜欢。现在书归正传,从头说起。1998年,23岁,我大学毕业了。虽然学了个烂工科专业,且来自农村,没什么社会关系,但凭着自己在学校里四年来担任班长的经历和个人的不俗表现,进入了北方某沿海城市的上市公司做销售工作。当时该公司几万多人,全国共招了50名大学生,记得报到的时候,人事处主任充满期待地说,你们可都是百里挑一的人啊,好好努力吧!国企里面管理和用人机制很微妙,工资也少得可怜,不到一年,一起去的同事至少走了2/3。我也不例外,去了南方,进入一家民营企业继续做销售,在这家企业,个人能力得到了初步发挥,每月收入基本上是同期进入海尔的员工收入的3-5倍,记得当时销售副总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李啊,好好干,再锻炼一两年,派你到分公司做副总去!那年我25岁。我笑了笑,副总岗位虽然很诱人,但我的近期目标却不是这个,我决定跨专业考研,以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经过认真考虑,我报了北方一所大学的热门专业,该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该校亦是我心目中的国内哈佛。考研不指定参考教材,我把该校本科阶段的主干教材大约10多本书全自学了下来,时间是按分钟计算的。经过勤奋努力,考试过后我估下分数,感觉很有把握,尤其是数学,有满分的感觉,至少也得给80分吧。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因为没有提前联系导师吧,数学只给了60分,单科都过了线,总分与该校差了3分。该校的招生办负责老师建议我申请特招,这时我已经联系好了另一所学校,还是先有学上吧,并没有申请。调剂的学校也并不差,全国综合排名在前15以内,不过是自费的。由于各项开支比较大,等到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手头已所剩无几,一万多的学费和生活费使我捉襟见肘,向亲戚朋友们七拼八借凑够了,然后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了这所学校。机会来之不易,学习上我很用功。本科时的烂专业,枯燥乏味,学得不怎么样,现在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了,学习非常勤奋。那年我26岁。(二)生活其实很平淡,三个人一个宿舍。上课有时在教室里,有时在老师的办公室。一堆人挤在一张大桌子旁,挤不进的搬张椅子坐在后面,边听边记,煞是壮观。老师讲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多是老旧知识的重复。有的老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都讲不清楚,吞吞吐吐说服不了自己;有的老师讲课貌似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让人颇觉疑惑;有的老师没有讲过这门课,现学现卖,囫囵吞枣;有的老师讲课唾沫乱溅,听上去很精彩,过后脑子空空如也,没什么收获;有的老师把一学期的课安排给学生讲,自己只做短评;有的老师用几个课时就把一门课讲完了,然后就无影踪了;有的老师从网上来大量资料,边念边放幻灯片;有位英语老师,单词读音常错,竟在课堂上说“音标谁能全读准呀”;教听力的是一位高一级的外语系女生,上课就是放磁带,对答案。如是种种,让我感觉很沮丧!因为曾经在调剂的时候,我在北方那所学校听过一次专业课,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实践结合非常到位,闻之茅塞顿开,两相对比,又是自费的,其沮丧之情状,可想而知。本来当初上课是非常虔诚的,非常认真,既是对老师的尊重,又为了多学点知识。后来上课是因为我一直是个好学生,从不逃课,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考试不及格的恐惧,真真是也!不过我的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同专业的学生有几十个,本校保送的有1/4;本校考的有几个;外校考的有几个;本校老师在职读的有几个;工作后考的有一半左右;保送生当中品学兼优具培养前途的有,很少,靠家庭背景关系的也大有人在。整个生源结构比较复杂,象支杂牌军。由于入学时宿舍安排的原因,我跟他们不在一个楼层,平时上课见见面,上完课就回宿舍了,交往不是很频繁。(三)日子一天天平凡地过,除了上课就是上自习,泡图书馆,这时还没有分导师。有时也去其他相关专业蹭课,也是为了扩充一下知识面。有一次,在别的班上听课,发了几张门票,是北方一位著名教授在本市的一个演讲,时间安排在第二天。我想,自己也不知道路,同班的碰见谁给谁吧,我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一起去也有个照应。晚上去教室自习,正好碰见同班的一位女生,印象不是很深,衣着朴素,皮肤黝黑,脸上泛着油光,畏畏缩缩,一看就是从农村来的。我也是从农村来的,惺惺相惜,反而觉得添了几分亲切,便把门票送给她一张,顺便聊了一会。聊天中才知道,她是从别的学院保送过来的,我暗自惭愧,因为自己本科阶段对烂专业没兴趣,学习并不突出,心想这位同学相貌普通,却很懂事,知道学习!因为在这之前很少碰到同学有上自习的。写到这里,确实感觉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就是勤奋,知道学习有用,当然这也是改变现实的唯一杠杆。第二天,一起做公交车去听讲座,讲课还是比较精彩的,都是些闻所未闻的前沿热点,我拼命的做笔记,她坐在旁边,也没怎么记,腿一直在抖,心神不宁的样子。中午休息,我打算请她吃拉面,她不肯,要回学校,我正听得过瘾,没有回去,她便一个人回去了。到了下午,其他得到我门票的同学才陆续来,过了几天,就把这件事淡忘了。(四)大概是到了期中吧,双向选择分了导师,我跟她由一个导师带,导师姓A,50岁左右,据说是学院里学术水平最高的,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就有几项,还兼任学院行政职务与社会职务。导师确定后,共带三个人,她即小赵,另外一个女生小张,还有我。小赵最小,小我3岁,小张其次,小我两岁,我最大,我们两个都是工作后考的。然后,我们商量去拜访下导师,小赵提议,每个人出100元,买点礼物,路上边说边走,言语中得知,我跟小赵是半个老乡,小张听了,似乎有点不快。到超市后,买了个礼包,红酒,还有些水果等。在买红酒的时候,曾与小张在哪个品牌上产生过不同意见,最后买的我推荐的牌子。来到老师家,大家寒暄坐定,小张称导师夫人为阿姨,导师夫人纠正说还是叫师母吧,然后大家就随便说说话。让我感到不解的是,这么一个社会名流级的人家,我们带了礼物来,竟然没有倒水倒茶地招待,颇觉奇怪。导师夫人坐在旁边一动不动,神态甚倨,偶尔插两句话。A老师第一句话便说:“你们选我做导师,这既是你们的悲哀,又是你们的幸运。”初次拜访,感觉愕然,气氛本来很愉快,这话有点不大协调,何来悲哀之谈?A老师又解释说,“说悲哀是你们跟着我会很累很辛苦,因为我课题比较多,说幸运是你们有机会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这个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的,有的老师没有课题,学生只能象读大五、大六”,至此方悟。我连忙说,“老师,没关系的,我们不怕吃苦的,课题方面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好了”,小赵扑哧笑了说,“我也表个态,我们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好了”。然后A老师又说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生培养方式什么的,我拿出随身带好的纸笔,一一记下,两个师妹没带纸笔也没记。A老师说,“小张是学校人事处长介绍过来的”,随后问小张:“你跟他熟不熟啊”,小张笑答“不熟”。A老师又说,“小李啊,你是师兄,以后多照顾下你两位师妹”,我点头答应,随后我请A老师给开个书单我们平时好学共坐了20分钟左右,于是大家告辞出来,临出门的时候,A老师突然问,你们谁喜欢打乒乓球啊,我说我喜欢,小赵小张都说不会打,于是A老师约定明天我们打乒乓球。出来后大家都感觉A老师是个很威严的人。回到宿舍,便接到小张的电话,我问有什么事,说没什么事,却说今天我表现如何世故,如何会见机行事,言语中充满了嘲讽之意,电话里很是有股尖酸味。我听了有点不快,第一次接到小张师妹的电话,竟是这种内容,于是便说“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没别的事的话我就挂电话了,我要休息了”,然后就挂了电话。第二天打乒乓球,我乒乓球打得还可以,但总不能狠抽吧,初次玩,A老师万一接不住,岂不很没面子?于是,只是喂球、接发球,A老师倒抽得很起劲,有几个球还打在我眼镜上,能够感觉出杀球的力度。后来,A老师又叫了两个老师来,我和另外一个年轻老师打,每当我杀球的时候,就感觉A老师威严的目光射过来,便不再杀了,感觉打得没什么劲。完了后,A老师吩咐我通知两位师妹第二天来拿书单。第二天,我们都到了,A老师还没来,就随便说说话。小张尖酸鄙夷地问我“昨天你跟A老师打球,输赢如何,你赢了几个啊”,我背过脸去,无语,人家是学校人事处长介绍的,咱没什么背景,惹不起啊,随后又听见小张蔑视而充满挑战地说“跟我斗,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差远了!”,我不知该说什么好,也不知如此尖锐的话她是如何说出口的,而且我们都是刚刚开始交往的,当这小赵的面,面子上有点挂不住,无奈只好淡淡地笑笑。A老师到了,要纸笔写书单,我递上笔,当时我的钢笔管尾部破了,A老师接过来,写完后说“谁这么穷啊,还用这种笔”,我接过来,感觉有点不大好意思。随后又过了一段时间,A老师找我,当时办公室就我们两个人,A老师突然说“小李,我向你道歉,我之前不知道你来自农村,家庭困难”,这话说的,我心里有点尴尬,随即一笑说“没关系的,这个我都已经忘了”,A老师恩了一声。又过了一段时间,学院里下发通知,说美国在小张所在城市的科研机构来我院招助研,愿意去的写申请,但要经过导师同意。我想了一下,来学校几个月时间了,感觉收获不大,做助研虽然比较枯燥,但也有份还算可观的收入,如果干下来,等毕业时就可以把学费等挣够了。于是,便给A老师打电话,A老师电话里说,只要学院同意我就同意,听得出,语气并不好,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学院领导又在相关会议上补充说,其他年级其他专业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就是你们年级你们专业的学生不可以申请。我想,既然这样,那就不申请也罢。(五)快到年底了,有天下午,我去打篮球了,刚回来小赵来电话说,下午一直找你,你不在,A老师有几篇文章需要我们校对,现放在软盘里,我们去学院打印室校对一下吧,她现在食堂里等我。我一听,也顾不上换衣服,就赶到了食堂,找到小赵后,她正在吃饭,旁边堆着鸡腿、鸡翅的骨头,我心想,看不出,你生活水平还挺好的啊,本来我以为她也是农村的呢。小赵看到我,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说“还没有,刚回来”,她说,“先去吃饭吧,我去打印室等你”,我答应了,便去吃饭。校对的文章是A老师以前发表的一些文章,10份我们校对了7份,剩下的交给小张校对,并且复印了校对好的,留下自己拜读。校对完后,小赵给A老师打电话,汇报校对进度,A老师说,你们吃饭了没有,我请你们吃饭吧,我们说,吃过了,A老师幽了一默:“难道你们连一点点都吃不下了吗”,我们笑了,说以后再说吧。又过了几天,小赵来给我送小张校对过的复印件,我赶紧下楼来取,发现小赵原来一直扎起的头发变成了披肩发,虽然不算亮丽,倒也比较妩媚,聊了几句,小赵回去了,看着小赵略带惆怅的背影消失在宿舍拐角处的黄昏暮色中,我略有所思,但没想太多,我一直是把她当师妹看的,我们的相处也很象兄妹。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年底给A老师信箱里塞了张贺卡,书云“新的一年,我的成长进步离不开您的指导,希望自己在知识、能力、做人方面更上层楼,恭贺新禧,健康长寿之类的话”。开学后,接到小张电话,问“你去不去看A老师啊,学校有个风俗,开学初要带些家乡的土特产孝敬老师,我打算今天去”,我没听说过这个惯例,而且也没带土特产,所以就说“你一个人去吧,我暂时先不去了,过段时间再看吧”。晚上打电话给小张询问情况,说A老师不在,师母没让进门,她放下东西就回来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A老师的消息。一次,偶然在食堂碰到研究生会担任部长的上一级的一位朋友,研究生阶段,我没有再做学生工作,大学四年的班长生涯让对学生工作已经比较了解了,而且也想集中精力多学点东西,所以就没再做。边吃饭边聊天,无意中得知A老师病了,而且还住进了医院的金卡病房。我吃了一惊,非常着急,心想,这导师还没怎么给指导呢,如果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该如何是好啊,以前入学还是他给我复试的呢,怎么说也算有点知遇之恩吧,此时视A老师如同亲人,赶紧给两位师妹打电话询问,都说不知道此事,又给A老师家里打电话,师母接的电话,说现在已经好多了,不用担心。我说去看望一下,问了地址,然后就凑份子买了水果鲜花,去看望A老师。到了A老师所在病房,看到A老师憔悴的面容,胡子拉碴的,我喉头不禁微微有些哽,眼神自然也很深情,但并不失态,问了一下情况。不过A老师似乎不在乎病情,仍然挣扎着起来给上一级的师兄改论文;还问我们,谁先知道的,我说是我。没多久,A老师就出院了,告诉我们说有个组织部的课题要我们参加研究。(六)该课题学校里共四个老师参加,B老师属于那种精细小女人的类型,性格比较柔弱,C老师属于那种好勇斗狠嫉妒心盛的强势女人,惯于耍手腕,D老师属于那种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充当和事佬的老男人,整天笑咪咪的。其他的是省里面相关部门人员,大约5、6个部门吧。课题开始之前,一天下午,A老师通知我们开会,我提前来到办公室,C老师见到我说,“软盘你给A老师了吗”,我有点疑惑,“什么软盘啊”,C老师说,“F没有告诉你吗”,C老师是在职博士,F是我同学也是她同门的师弟,F有时跟她一起做课题,F大我两岁。我说,“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F跟我说起过找你要光盘,不过没说什么时间交给A老师,现正巧碰见你,我顺便带上吧”,C老师脸色微变,转身回办公室取出软盘给我说“A老师快来了,来了你交给他,昨天下午就急着要呢”。正说着,A老师气势汹汹地来了,我赶紧迎上去,把软盘交给他,陪着小心低声说,“A老师,软盘的事我刚刚知道”,A老师没说话,走进办公室,开始开会,原来C老师也参加会议。说完课题的基本情况后,A老师又说,“这课题基本没什么经费,不过我还是要给你们发工资,小李,你经济比较困难,一个月给你400,小赵小张家庭条件还可以,每人每月300”,然后转头问小张,“你家里还可以吧”,小张低头回答,“也不是很好”,这时C老师接过话题来说,“A老师,本来就没什么课题经费,你还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拿钱给学生,你工资也不高,象小李300就可以了”,A老师想了想说,“那就都300吧”,然后又说,“在这个课题里,你们三个要竞争,表现突出的会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散会后,A老师说找我有点事,其他人都离开了,办公室只剩我们两人,A老师说,“你好好干,我可以给你节省5-10年时间”,我受宠若惊,忙说谢谢、多多栽培之类的话。这里补充一句,上次A老师在这个办公室向我道歉的时候,还说会给我一只笔。第二天,我们坐A老师的桑塔纳一行5人来到某宾馆会同省里其他部门人员开了会议,对课题情况进行了讨论。中午一起吃饭,三桌子人。我们三个研究生和下面市里的同志一桌,小张旁若无人,似乎特别能吃,有个部门的领导很看不惯,气得差点骂脏话摔筷子,弄得我们也很尴尬。下午5点多回到宿舍,发现门缝有张小纸条,说让我找辅导员,申请助学贷款,我感觉很疑惑,别人是怎么知道我家里很穷的呢?来学校时间也不长,衣服都是工作期间买的,在学校里穿还算是不错的,平时一般都是去食堂吃饭,学费虽然是借了些,但我也没跟别人说起过,别人怎么知道自己很穷呢?对这种贷款的事,我很不情愿,于是第二天找到辅导员说,并不想贷款,没想到女辅导员竟厉声喝道:“你不贷款,能把下个年度的学费交齐吗”,我一时语塞,只好说,“那就贷吧”,于是就在已经准备好的申请书填了下,签了字。进入课题不长时间,后来B、D老师也进来了,这时C老师向我们透露说,她的一篇文章还没有发表,被B老师给抄袭去发表了,还很神秘的说不要告诉别人,我问,“这事您找她沟通过吗”,C老师说,“这种事找也没证据,找什么啊,白白生气还不讨好!”。这事情,无法确认,不过再见到B老师的时候,竟然还是对其行为多少有几分轻视。临近学位英语考试了,大约还有10天吧,偏偏在这个时候,C老师叫我们三个帮她翻译外文资料,我看了一下,A4纸足足有七八十页,还说要快,最好是一个星期之内交给她。小赵小张没说什么,作为师兄,我只好发话了,“C老师,这么多东西,我们短时间完不成,如果英语考试不过的话,拿不到学位,能不能等我们考完试,再帮您翻译啊”,C老师看我们为难的样子,说,“没关系的,你们不翻译也可以,我再找别人吧”,后来这事就没再提起。后来听F说,C老师交代的事,你不想做只要提前告诉她,她是不会计较的。(七)不知不觉,研一已经结束了。暑假里,因为要做课题,A老师不让回家,所以就留在学校里做课题。从入学以来,一直觉得在课堂上收获甚微,觉得有必要自己制定个学习计划,于是,年后回来就报名准备参加两个考试,一个是计算机方面的高级职称,一个是相近专业方面的,后一个考试含金量很高,只凭此证件就足以在社会上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两个考试都在下半年进行。在我本科阶段,就有朋友通过这些考试的,所以自己感觉虽然有挑战性,但是很有信心。记得年初,有次上课前,我在看后一个考试的教材,小赵问我在看什么书,我让她看了一下封面,没想到,小赵居然撇撇嘴,“你真有追求啊”,我笑笑,不知该说什么好。课题方面也没什么新增内容,无非是开会讨论,查资料,写东西,外联跑腿等。两个师妹还算清闲,多数事情还是我来做,在四个的老师指划下,跟蚂蚁一样,忙忙碌碌,东一件西一件,都非常琐碎,还要上本学期的几门课,整个的备考时间表都被打乱了,所以也不能集中精力准备考试。由于课题方面的原因,占用了大量时间,报名的两个考试因为准备不充分,有的教材都没看完,干脆就没去考,这是我第一次放弃考试。有一次,C老师叫我们三个去她办公室,说有个课题是省里面的,现在人手不够,参加后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问我们愿不愿参加,既然这样,我们就答应了。C老师又说,这件事要绝对保密,不能让A、B老师知道,D老师也会参加的,我们答应了。过了几天C、D两位老师,请我们喝茶,讨论这个课题的事情。我们三个提前到了,聊天中才知道小赵的一些情况,原来小赵的爸爸是某国子号超级强势公司的副总,官至副部级,这真令我大跌眼镜,看走眼了。以前,只觉得她是农村的呢,相处比较随意,感觉很轻松也很融洽。现在,人家跟咱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这差距大了,顿时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感觉自己矮了一大截。但仗着自己以前跟她相处的关系,仍然壮着胆子开玩笑说,将来可以托你的关系啦,小赵笑笑说能帮就帮。自此不再把小赵当成以前的小赵,以前很随意,这之后见了小赵就拘束多了,因为这个主太强了。小赵说自己很崇拜爸爸,全是靠自己奋斗上去的。我想想自己,叹息不已,小赵又说,你也很厉害啊,那么远一个人来到这里,说到这里便打住了。过了一会C、D两位老师来了,做了相关安排。随后便开始准备,很快省里面的人就请我们吃饭,传达有关精神,看得出,省里面的人对C老师当时的表现并不满意,饭没怎么吃完就推说有事,离开了。我们一起送出来,人家走出快20米了,就要上车了,C老师才想起还没有结帐,连忙叫我追上去,让人家结帐,完了后就回来了。在这之前,省里面的人请过一次,我因为忙A老师的事情,没有去,等她们回来才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无非是课题和饭桌上大家谈的一些见闻什么的。就是那天,A老师让我弄一些东西,B老师需要用,我忙了一下午,6点多了,还没吃晚饭,食堂已经关门了。B老师打过电话来说,让我快弄完给她送过去,我当时还没有自行车,B老师家离学校大约一刻钟就到了,便说弄好后打电话给她,我在校门口等她,学校非常大,从宿舍走到校门口就差不多将近20分钟,如果走到她家,估计要走四五十分钟,B老师不同意,一定让我给她送过去,语气很坚决。没办法,只好弄完了,给她送了过去。然后她又给我一些资料,让现在就交给A老师,好吧,又把这些送到A老师家,这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A老师似乎有点不高兴,也没让我进门,也没怎么听我解释,就让我回来了,这时我还没有吃晚饭,回来后泡面吃。又过了一段时间,C老师在学院里遇见我,说让我下午2点去她家,别没说什么,我也没问,一般开会都是由我们三个中的一个负责通知的。我按时来了,小赵小张也到了,还是课题的事。一会C老师去另一个房间了,我问,今天是谁负责通知的啊,小张说是她,我说怎么没有通知我呢?小张顿时没话说了。这时C老师出来了,大家继续研究课题。从C老师家出来后,一路上气氛闷闷的,在说再见的时候,小张突然横眉竖眼地说,“我的所作所为,都问心无愧!”,我也没好气地说“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种事情了!”随后,这个课题我再也没有参加过,其他人是否在研究,也不知道,没人来通知我,后来据说是这个课题流产了。此后,跟B、C、D老师的联系就很少了,零零碎碎的,比如C老师的文章在A老师那里,要了好几次,没给,让我给帮着要,我也没要出来。A老师的课题资料在C老师那里,A老师让我给要,打电话给C老师,C老师说现人在老家,我也没要出来。后来我买了自行车,跟B老师一起走路,B老师问我“想不想当官啊”,我不好回答,就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啊”,此后,B老师好象就没有露过面。到此时,暑假已经过去了,也没有人宣布课题结束,反正工资是不发了,从五月份开始,总共是发了一个月还是两个月工资,已经记不清了。(八)随后,生活比较平淡。偶尔帮A老师做点事情,比如给组织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寄东西;有时跟A老师等人一起讨论研究他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或整理点资料什么的,生活比较乏味。这时,国家有个大型会议在学校召开,非常隆重,是相关部门的一次盛会,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要参加,省长书记都非常重视。开会前夕,我给A老师打电话,问是否有门票,在我想来,象A老师这样的社会名流应该是要参加的,不料,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冷冰冰的声音“我没有票”,然后就挂电话了,当时我人呆了一呆。第二天就开会了,人山人海,彩旗飘飘。我心里非常渴望能进去听听演讲,于是就去学校相关部门询问,答复说本校师生一概不准参加,但可以去省里相关部门看看。接待我的是位女士,本来说不给,但经不住我充满热情的演讲,就破了例,笑着给了我一张列席证,还随送了一套资料,我非常高兴,感谢不已。这件事我没有告诉A老师和两个师妹,因为那位女士告诉我要保密,当然后来也有同学知道了,同学问哪里来的票,我就开玩笑说是通过特殊的正当渠道获得的。有一次A老师让我给去打印室打印东西,当时C老师也在打印室里,正在跟打印室的小姑娘说话,看到我去后就转身离开了。东西很少就12页纸,期间小姑娘接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看了我一眼,我便开始催,她则说“很忙,别的老师急要”,我说“打印用两分钟就搞定了,我这还在等着呢,麻烦快一点”,对方只顾做事情,不理我,然后又等了老半天才给打印,我已经有点不耐烦了,A老师还等着要呢。平时打印都是5角一张,结帐的时候却收我12元,我有点不理解,问为什么,小姑娘答曰就收你12元,怎么了?看来,对方开始找碴了,打印室是专为学院老师服务的,据说已经承包给小姑娘了,平时老师来签个字就可以了,不用付现金。我打印12张应该是6元,这点钱倒是小事,可如果我签12元的话,A老师会怎么想?想到这里,我顿时火了,要她给个说法,小姑娘也不示弱,不着边际地说“你导师不就是A吗,你以为我害怕吗,现在当着他的面我也敢这么说”,这时其他人过来打圆场,最后还是签了12元完事。因为这件事,后来A老师跟我说,“我听别人说,你脾气很大”,我就跟A老师解释是怎么回事,但A老师根本不听。我心里说,谁没有脾气啊,不惹急了,发脾气干吗?自己评价还是属于那种温和儒雅的类型。接下来,我的经济状况很不乐观了,年初从家里带的钱已经不多了,本来是准备暑假里找个公司打工的,但因为课题的原因,没能去做。A老师最初许诺的工资也不发了,怎么办?往家里要是不好意思开口了,看着宣传栏上的小广告,我第一次做了严重违背本人道德准则的一件事,做了一次英语四级枪手,给了2000元报酬,这样一来生活状况才宽松多了,那年我27岁。转眼又到年底了,小赵小张我们三个又带了礼物去A老师家作礼节性拜访,当时小赵的男朋友送小赵到楼下后就回去了。到A老师家后,师母问起小赵的男朋友,“男朋友送过来的?多长时间了,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做贴身保镖了”,小赵说“我也是去年才认识他的,也不是特别了解”。小赵的男朋友我以前就见过的,记得有一次,我在打乒乓球的时候,小赵跟男朋友路过,专门停下来跟我打招呼,外表看上去还是挺帅的,至少比我帅。至于是学生还是什么情况,人家那么高的身份地位,咱也不便打听,只听说经常从北京飞来飞去的。然后,坐了一会就出来了。过了几天,A老师一家又请我们吃饭,大家喝了点酒,吃完饭后喝茶,其他几个老师说要商量事情,坐得离我们较远。我跟两个师妹海阔天空的聊了半天,依稀记得小赵谈自己目前的工作中的难处,她在学校里有兼职工作,我也聊聊自己的过去和理想什么的,小张没怎么说话,多数时间是我在吹牛,她们听。完了后出来,快10点了,小赵跟我走在后面,也许是路黑看不清,小赵在旁边走,好几次都撞在我身上。因为小赵不住学生宿舍,回宿舍时,小张跟我一路,一路上师兄师兄地叫个不停,气氛前所未有地融洽。就这样,研二上学期结束了(九)要放寒假了,听A老师的意思,好象是过年不让回家了,留在学校做他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对他那课题,我并没什么兴趣,不过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做而已。当然我的表现还是可以的。记得有一次,我在课题的某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A老师非常高兴,A当着B、C、D老师和两位师妹的面说,自己在泰国某会议上有个奖,让我替他出席代领一下,我因为没出过国,感觉很突然,一时就没有反应过来。过了几天,又问这事,A老师淡淡地说,不用了。放假了,我去买好车票,刚回到宿舍,电话响了,我猜可能是A老师或小赵打过来的,估计是说不让回家过年的事。我感觉过年是件大事,父母年纪都大了,而且也一整年都没回家了,很有必要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还有,这个学期由于课题的原因,自己为了生活,违背本人道德准则去做枪手挣了2000元钱,已经感觉象失身了一样,又想起上次A老师那冰冷的声音,心里也暗自权衡,觉得A老师这人既靠不住,也不能靠,于是便没接电话。这个电话,不管是谁的,而且也不知道是谁的,感觉不接都没关系,因为已经放假了,学生都回家过年了,当然后来也没有人说给我打过电话。年后,想想去年,一无所获,两个考试也没去考。回学校时,加上去年剩下的,总共从家里带了1500元,我是想今年出去做兼职的,业余时间好好复习,全力准备两个考试,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开学初,我列了个计划,1、迅速精读完考试教材;2、寻找兼职工作;3、帮A老师做课题,因为A老师的课题,除了隔三差五开个会讨论什么的,也没什么事情;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可以放在晚上来做,也可以向公司请假,毕竟还是以学业为重,也没希望能挣多少钱,养活自己就可以了。感觉计划基本上是可行的。该计划除了我以外,别人都不知道。我用三个星期,以考研的劲头,把几门教材都精读了一遍,这是我计划中的一部分。我有个长处,一本书我精读一遍后,再复习就感觉非常简单了,当然这个精读是很艰苦的过程,完了后平时再多下点工夫,多翻翻,考试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三个星期后,我开始寻找兼职。正在搜集信息、打电话、面试的时候,A老师主动打电话过来了,说学院里有份兼职,问我愿不愿干。我问了下情况,A老师也没说具体细节,只说学院里给基本工资300,他本人给我500,加上其他,一个月可以收入八九百元。我本来是想去公司兼职的,这一方面工资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积累些实践经验。A老师既然打电话过来了,而且工作也很轻松,收入也还够用,又不用起早贪黑去外面上班,还可以很方便复习备考,于是便答应了。这里顺便说一句,我考研之前,工资是这份工作的好几倍。同事是个做行政的中年女人,姓G,长发到腰,细高个,很瘦,化很浓妆,看上去脸很苍白,很多学生都这么说她很“神”,言外是“神经西西”之意。那女人告诉我,是A老师悄悄安排我进来的,很多人不知道,眼里都盯着呢。还告诉我说,我值班的时候,有电话找她,就说她出去了什么的,意思是我在这里上班的事要保密,我一一答应。平时跟她也没什么话题,交接班的时候聊两句。那女人东长西短的说些话,问我的情况,还说A老师很喜欢我云云,又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等等。我只是听,也不好说什么,工作干好了就可以了,对于女朋友的事,我说,可以见面认识一下,不成的话也还是朋友,那女人立即说,是呀是呀。那女人有时说起我的工资来,就说还没学院打扫垃圾的清洁工高,听到这个比方,我也只是笑笑,不说什么。有一天是我值班,有个电话进来,我拿起电话,对方是个女的,劈头就问,“G老师在不在啊”,我说“G老师出去了”,对方又问“你是谁啊”,我不好回答,就问“你是哪位啊,等G老师我转告一声”,对方火了:“我问你是谁?!”,我只好说我是在这里值班的,对方又问“谁让你在这里值班的?!”。刚开始我还陪着小心,现在我被对方的情绪感染了,回了一句“你问这么多干吗”,对方暴怒:“你现在哪里,我现在来找你,看看你到底是谁!”,我说“那你来吧”,转瞬间,一个说话象女皇式的胖女人来了,具体说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楚了,反正就是不让我干了,并收缴了钥匙。正在这时,G老师来了,忙打圆场,说让我先回去。第二天一早G老师又给我打电话,说她把事情都跟那个胖女人说了,钥匙又要回来了,让我继续回去上班。干了大约一个多月,正赶上非典,说非典过后才能干,于是我就不干了。这段时间学习还是很用功,还写了两篇论文。(十)转眼到了夏天,我把论文交给A老师修改,是关于A老师专业领域方面的。又过了两天,下午我正在午休,辅导员突然打过电话来说,让我赶紧去教室,今天讨论我入党的事情。我一听,立即爬起来就来到了教室里。大学里,因为对烂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后来又准备考研什么的,所以一直没有入党。支部大会上倒也顺利,全票通过。当天是周五,公示的时限也过去了。到了周二,有同学碰见我说,有点事改天找你聊聊,他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事,就说好啊。到了晚上,他电话打过来说“有点事情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一听,感觉有点蒙,就说“没关系,有什么事,你说吧”,他接着说“入党方面,有人向学校写信检举你”,我一听,没经过这种事,更蒙了,有点晕晕乎乎的,因为当时感觉入党很重要,担心入不了,就急忙问“检举我什么啊”,说具体他也不清楚,让我找辅导员问问。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找到辅导员,辅导员一见我脸色就变了,让我感觉事情似乎很严重,我战战兢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辅导员说,“入党的事,有人向学校举报你有问题,现在已经捅到校长那里了,校长都已经作了批示,我是管不了了,你看怎么办?”,辅导员说的校长实际是主管学生的副校长。我诚惶诚恐地问,“检举我什么啊,我可以看一下检举信吗”,辅导员转身拿出一份传真来,上面是检举内容,下面是该副校长的签名,据说是用电子信箱发的,发信时间是在支部会议之后。我看了一下举报内容,我看完后,指着上面说,这是从来没有的,辅导员问“哪些有?说说有哪几条”,我找了一下,有条是模仿国家领导人语气讲话,还有条是在阳台上光着背,便说这个好象是有的,辅导员听了,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便说,“这事我已经管不了了,你去找院党委副书记吧”。我喜欢运动,有时运动回来,满身汗,光背在阳台上吹吹风凉快一下或许是有的,至于模仿同志的语气,这也算不是个事。但到了副书记这里,副书记则非常严肃,疾风骤雨地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育,对我的辩解,根本丝毫不听,我一辩解,就说我态度不老实,我感觉特憋闷。最后看说服不了我,就让我回去写个东西交上来。我出来后,也没写,就到了同学的宿舍,这才知道昨天辅导员就已经召集了全班同学就我的事情开了会,调查我的“问题”。最后也没调查出什么,却翻出了前年我跟室友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研究生三个人一个宿舍,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没来报到,所以就两个人住,另一个同学入学后就买了电脑,天天打游戏到深夜2-3点,弄得我休息不好。我学习还是比较用功的,实在不堪骚扰之际,跟他吵了两句,也没打也没骂,就是声音高了一点。过了几天,该室友就搬到楼上去了。楼上原本就有个空床位的,我们班除了我们两个,其他男生都在楼上住。不过,这都已经是前年的事了,我们关系也早就很好了,到现在还提这个干吗?那时我还没写入党申请呢!到了晚上,我一夜没睡,写东西,也没写什么深刻的思想的认识,倒是在为自己辩解。从上中学开始写起,整整写了近10张信纸,交上去后,院副书记说还不够深刻,还让写,这时我没再写,懒得理他了,心想,我可是一晚上没睡,就您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本人比较反感,您老有没有想想我的感受,我又不是小孩,您这是何苦呢。第二天,我去问辅导员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说晚上两位入党介绍人会找你谈话的,两位入党介绍人是我同学,都是本校保送的。第二天晚上,两个同学来了,一本正经的找我谈话,我请他们去一个较高档的地方喝茶。坐定后,两个同学问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坦言有点小题大作,然后又问我下步打算,我说当然还是希望能入党。完了后,大家随便聊聊,其中一个说,在学校6年来,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随后,辅导员找我说,经研究,决定再用5个月时间对你进行考察,在这段时间里,你如果表现好了,党龄仍然从现在算起,我连连答应。随后,那个副书记也没再跟我要什么反省材料。这时天气非常炎热,经历这种事情,心里非常郁闷。过了几天,A老师召集开会,此时本人信心指数极低,见了两位师妹,有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A老师说了一番“只有把铁中的杂质打击出来才能成为钢”的话;我当时很憔悴,A老师又没头没尾地、也不知在和谁说,“再整两年就整死了”;谈到学术又说什么“学我者生,仿我者死”的话,让人听不懂;还有什么“孤立的系统是死体统”云云,就让人更加惶惑了。此时,非典的影响小了,又去重新上班。(十一)经过上次事件的折腾,院党委副书记与辅导员认为,我沟通能力不好,以自我为中心;A老师除了以上又说我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我应该海纳百川才是;本班同学倒是没说什么,都尽量避开说这件事。为了练习英语口语,我经常去英语角的,随后的一个周末,有个本学院其他专业的同学拥着一群人来了了,他先我入党,现在是预备党员,三年来,英语角上只见过他一次,平时交往中印象还是比较好的。见面后他说,你的事情我知道了,问我是不是得罪了别的同学或者什么人?我说没有,该同学则说你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得罪人的。当时对老师、好友的这些意见还是看得很重的,但以上各种评价与自己长期以来的感觉有天壤之别。一时弄得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知该如何是好。以前做课题发言都是很积极的,现在诚惶诚恐,不敢说话了,见人就感觉矮了一头;同学见面只有赔笑的份,生怕得罪了人家。整个人全没了以前的灵气,无精打采萎靡不堪。又过了两三个星期吧,院党委副书记找我谈话说,事情发生后,感觉对你的触动比较大,你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平时跟同学多沟通,在这段时间你好好表现,努力改正缺点,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我只能感激地说谢谢关心。之后给小赵打手机,基本上不再接我电话,联系也很少了。此后一年中,小赵小张基本没露面,也没看到过几次,偶尔碰见问起来,好象是在跟C老师做课题。从此见到A老师,A老师必定强调几次上面评价的缺点,便感觉自己好象真的有很大错误一样,于是就只有诚惶诚恐地、惭愧不已地说改正,因为上面的评价太模糊、笼统,自己又不知道具体怎么改。同年度,C老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辅导员被评为“优秀心理辅导教师”。此后不久,非典的影响小了,G老师又通知上班。还告诉我说,听小道消息,A老师不主管了我们这块了,换学院另外一个领导管,言外之意是我可能要失去这个工作了,我也没说什么。又过了几天,G老师打电话说,前几天要给我介绍的女朋友,今天下午有空,让我过来看一下人。那女朋友的事,说了有一段时间了,据说是跟A老师有点关系,问G老师她又含含糊糊说不清。在来办公室的路上,正好在学院一楼碰见小赵在等电梯,于是就一起上去,问候了一下也没说什么话电梯就到了。我来到办公室,结果G老师又说人家有事没来,以后再说吧,后来这事就没再提起过。上了两个星期左右的班,随后就放暑假,该工作全部时间加起来大约不到两个月。研二结束了,暑假里,天气闷热,心情也不好,也没去外面打工,考试的书也没怎么看,A老师那里也没什么事情,整个暑假都泡在学校的游泳池里,倒也清凉。(十二)暑假期间,因为要发表论文,我给A老师打电话问修改的怎样了,说比较忙还没修改,后来又催了几次,得到同样的答复。于是,我对A老师说,“我先把论文寄给各杂志社,如果能发表就发表,发表不了也不影响您修改,这样可以吗?”,A老师说,“那你寄吧”,于是我打印后寄了出去。不久,先后有四、五家杂志社来函同意刊出,其中有家很有名的核心期刊杂志,上面发表的多是著名大学的博士、教授写的文章,我就告诉了A老师,A老师半信半疑地,“真的吗,是你自己写的吗”,言外之意,你有没有抄袭啊,我赶紧拿出杂志社的信函给他看,说“除了已经注明出处的引用部分外,都是我自己写的”,A老师看了也没说什么。这时,我写的另外一篇论文,杂志社也来通知要发表了。这篇论文本来是上学期自己自由命题写的一次作业,任课老师给打的分数较高,该任课老师曾说他打90分以上的作业,基本上就能发表,于是我简单修改后就寄出去了。杂志社来函通知说要收版面费,发表文章杂志社都要收版面费的,费用也不是很高,文章内容也与A老师的研究领域无关,我就把费用寄出去,不久就发表了。研三开学了,那年我28岁。新学期刚开始,还是去学院做兼职,G老师告诉我说,A老师已经不负责这块业务,学院另一位领导接手了,过几天我大概就不能做了。又过了几天,G老师说,接下来我工资一个月将是150-200元左右,问我还做不做。我算算平均每小时大约1-2块钱,太低了。在这个时候,我的经济状况也很不容乐观了,手头很紧张。于是就给A老师打电话,说工资这么低的话自己也不想做了,A老师说“那你就不做了吧”,同时说有个横向课题要我参加。很快大家就去了所在单位见了面,当场签了合同,我坐在A老师旁边,看了一下项目金额,是20万。这时,小赵小张没有出现,同课题的是两个下一级的师妹,一个本校毕业的,叫小H,是应届调剂过来的,据说当初跟我报的是同一所学校,但专业不一样;一个本市的,叫小M,已经结婚孩子都上小学了,年龄比我大很多。A老师让我担任课题小组长,他只负责把关,并说,课题时间是三个月,每周用2-3天去该单位做调研,每月每人发700元工资。我当时很高兴,毕竟生活费有着落了。随后大家便开始行动,合作过程中,两位下一级的师妹对我这个师兄小组长并怎么不尊重,处处为难,有恃无恐。因为上次学院里的事情,让我自信心下降很多,自尊心也下降很多,对外界刺激也有点麻木,又生怕又得罪了人,所以到后来她们说什么我就随声附和一下便算了,遇到不公之处,也是忍声吞气,处处退让。直到有一天,在去做调研的路上,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小M又把责任推在我身上,明显是在故意找茬,小H也在旁边帮腔。我溜溜地走在一旁,边走边辩解,小M突然恼羞成怒,当众在我耳边大骂SB,其他言辞亦极尽侮辱之能事,不能尽述。这时,我生气了,本人28岁了,还从来没有人如此声色俱厉地当面用SB一词骂过我,也从来没有人这样侮辱过我,于是就回骂了几句。一整天,除了课题上的事情,都没怎么说话。到了晚上,小H又给我打电话问我课题的事情,态度出奇地有礼貌,当时我答复也没什么好声气。刚放下电话,A老师打电话过来了,以一副长者的语气问我怎么回事,我估计小H、小M都在A老师家里,就说了白天发生的事情,还没等我说完,A老师声音高起来了,严词把我批评一通,然后说,“你不要做小组长了,由小M来做”,本人无语而沉默。随后,便再没别的事情了。过了一段时间,A老师召集开会,小H小M,还有久违了的小赵小张都参加。当时小张在小H、小M面前师姐状十足,谈笑风声,小H、小M毕恭毕敬陪着笑脸,我这个曾经的师兄孤零零的立在一旁,手足无措。曾几何时,众老师都云我乃A老师的得意门生。现在,谁还把我当师兄?只有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的份,目睹此情此景,感觉有些凄凉。又过了几天,A老师找我说,我上次交给他文章,如果在本校期刊上发表,且由他署名第一作者的话,可以不用交版面费,问我是否愿意,我连声说好的可以没问题。这时,很多同学都忙着找工作了,我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了,一方面我报考了办公厅的公务员,另外又报考了清华大学的博士,有时也去学校里各公司的专场招聘会上看看。上面忘写了,上次在英语角上碰到的那位同学问我毕业打算去哪里工作,我说希望去北京,该同学接过话来说“你能力很强啊,我要是去北京的话只能当乞丐、拣垃圾。”其实,毕业后我想去北京工作,之前很多同学都知道的。随后,上次辅导员说的5个月时间到了,我买了点东西到了A老师家,说这次入党的事该好好沟通一下,A老师笑了说,“你现在怎么知道沟通了”,随后,也没经过学院,A老师直接让我去找学校党委组织部长,说他会提前打招呼的,组织谈话过后,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快到年底了,小M把A老师发的工资交给了我。(十三)随后,上次辅导员说的5个月时间到了,我买了点东西到了A老师家,说这次入党的事该好好沟通一下,不要再出现类似上次的事情了,A老师笑了说,“你现在怎么知道沟通了”。随后,又聊到“举报”那件事,记得A老师含含糊糊地说,“上次学院里那事,你不要还以为是我在背后搞的,若真是我的话,你年轻的时候踩你一下,你一辈子都爬不起来”,我笑说“怎么会呢,我没这么想过”,我又说“上次出了那事,我是您的学生,感觉对您影响也不好”,A老师说“这对我有什么关系?我带研究生十来年了,出一两个垃圾也很正常”,听到这话,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随后,也没经过学院,A老师直接让我去找学校党委组织部长,说他会提前打招呼的。组织谈话过后,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快到年底了,小M把A老师发的工资交给了我,动作高贵而优雅。这学期还遇到两个人,一个是女的,很有钱,30左右,据说开的车就价值几十万,在学校另一个学院读在职硕士,是我在学院做兼职工作的时候,做G老师交代的事情的时候偶然认识的;一个是男的,40来岁,也很有钱,是另外一个学院的朋友介绍我认识的,我们班有个读在职研究生的同学在该朋友所在学院做行政工作。这个女的让我帮她做作业,写一篇论文,当然是给我报酬的,第一次很轻松就搞定了,她说在学校外面某网吧等我,让我送过去,我送了过去,挣了200元。随后不久,又让我写四篇作业,也是论文,让第二天晚上7点交给她。我说这么短时间来不及,她说让我去网上几篇随便修改一下就可以了,谈好价钱是800元。我答应了,第二天便开始准备,也不知怎么搞的,当天吃饭竟然食物中毒,这是我三年来唯一的一次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的,我去了校医院,边挂水边修改打印出来的论文,忙忙火火,终于赶在七点以前完工,就给那个女的打电话,她一直不接。又过了一天,她找到我所在的学院的办公室来了,还带了一个男的,说是她表弟。当时,我正在值班,其他老师都下班了。我一看见她,很高兴,正找她呢,问昨天怎么没接电话,说去参加婚礼去了。于是我把论文给了她,付钱的时候她说,论文给迟了,要少给一部分钱,我一听不对,就说昨天给你打电话你不接,这不是我的原因。她就是不给,两人争吵了起来,最后我的据理力争无效,还是没全付,只给了她刚开始说的那些。走的时候,撂下一句话:说我跟你们学校某副校长挺熟的,我让你毕不了业。我心想,这女的也太狂了!快到年底的时候,这女的又找我写毕业论文,见面后,看到我手放在肚子上,问我是不是胃不好,我说刚吃过晚饭,就说吃得比较饱。她说,“上次是我脾气急了点,你也有不对,这次你帮我写毕业论文,我把上次没付你的一起给你”,说完真的把上次没付的给我了。我问了下论文的情况说要5万多字,我说“快放假了,放假之前可能完不成”,她说“你可以不回家,利用寒假在学校里做啊”,我说“如果价钱谈好的话,我寒假就不回家了,在学校给你把论文完成”,因为年后我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再加上年后想去北京找工作,估计需要花很多费用,于是我才下这个决心。她问要多少钱,我想了一下,就说“5000吧”,她说要回去考虑考虑,后来打电话给她,也没说不可以,只说收费太高了。后来,又打了几次电话,就不再联系了。那个男的是在学校里BBS上发了广告很长时间以后,另外一个学院的朋友告诉我的,当天晚上十点多我给他打电话,他便马上开车来接我到了学校附近的一个比较高档的场所洗脚,我以前从没来过这种地方,又是敬烟又是要茶的,我感觉很高兴,于是,他有什么问题咨询,我都热情回答,也没谈钱的事。当天晚上一直谈到天亮,三五烟抽了好几包。然后又把我送到学校,后来又车接车送的见了几次,情况都差不多,喝茶、吃饭,不过就是他同行的多了几个人。也是到年底了,他让我给写出个方案来,这时开始谈钱了,他如果在外面找专业公司的话可能要几万、十几万,我感觉这人也不错,就说给一万吧,还是说可以的话我寒假就不回家了,这个方案就可以完成了,这样也不耽误他时间。他说还要跟别人商量,也没说不同意,后来打电话说不用了。其实,这时我关于方案思路,他大概也基本清楚了。当然他也说,如果我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帮忙。随后,快放寒假了,关于考博士的事情,A老师让我考前去他家一趟,写封推荐信让我交给某某,其实我对考博士并不怎么抱希望,一方面年龄大了,也没结婚也没女朋友,不是很想读了,另一方面,家里还欠了很多债,想赶紧挣钱还上。放寒假后,我就回家了。(十四)年后,我没有回学校,也就没去A老师家拿推荐信。在上个学期,A老师经常说我来自农村,不要好高骛远,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我来自农村的事情,我心想,您说这个有什么意思呢。从家里直接去北京,路程也近一点,到北京后在一个朋友这里住了下来。在北京大约待了两个月,尽管参加了很多面试,也没有找到一份工作,在面试的时候倒是遇见了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博士考试的时候我接到外地的一个面试通知,所以也没参加考试,就去面试去了。在北京期间,不断有学生干部打电话催我回学校。在外地面试的时候,有同学给我打电话,问我人在哪里。特别是在博士考试完了之后的第二天,G老师每天都给我打电话,持续了一个星期,估计她打电话来也没什么事情,我都没接。在北京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我想起A老师当初说的“节省5-10年时间”的话,就给A老师打电话,问能不能帮一下,A老师说帮不上,还问我想不想去别的地方,并让我给小张打电话,结果小张说那里工作一样难找。辗转反侧,终于收到几个OFFER,都是外地的,在三月底我回到了学校。同学告诉我说5月下旬答辩,快要交论文初稿了。论文的资料我年前就已经查好了,大致框架我心里也已经有数,于是以每天3000字的速度,写了两个星期把论文完成了,论文的质量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学校里三年也没什么收获,这篇硕士毕业论文还是可以留做纪念的,呵呵,这里补充一句,我上次写的那篇自己感觉比较有分量的论文,这时也已经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这是一份比较权威的期刊,在各大学的图书馆里应该都可以看得到。快要答辩了,学院却下发了通知说,没有交完学费的同学不准参加答辩,我还有4000元学费没交,上次助学贷款银行只贷给一部分。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了,我现在去哪里弄4000元啊。这时突然想起,上次找我咨询的那个男的,于是就给他打电话,他人很爽快,送给了我2000元。当然他也说,自己目前也在用钱,只能帮这么多了,其实我已经很感谢了,直到现在想起我都很感谢他。但还是不够4000元,于是,我找到了学校的财务处,财务处让我签一个缓交学费协议,这样就不用在毕业前交4000元了,于是我便签了,A主动给我做担保。这样我便有资格参加答辩了。答辩那天,很多同学先上讲台演示,完了后下面老师随便提几个问题,时间也不过20多分钟。轮到我的时候,答辩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答辩开始了,这时老师们开始提问题,我来回答,气氛很热烈,但总体感觉象场闹剧。答辩在进行,大约已经超过半个小时了,这时,有位老师总是在我还没回答完问题的时候就开始质疑,见我思路老被打断,那老师竟然高兴地趴在桌子上笑得抬不起头来。教室里下面学生都在窃窃私语,教室里有很多同学,同一级的下一级的都有。当那位老师又打断我回答的时候,我用充满真诚、渴望和正式的语气说,“老师,您能不能先听我讲完啊?”,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回答完后,那老师就没接着再问什么。这时,又有位老师说,“你这篇论文我看了两个晚上都没有看懂,是怎么回事?”我的论文还是比较深奥的,对非本专业领域、没有数学功底的文科老师来说,看起来真的很费劲,又是模型,又是公式的。刚才被那位老师弄得有点郁闷,听到这种问题,我就说,“老师,您再看两个晚上的话就能看懂的”,教室里哄堂大笑。过了一会,答辩主持人看继续提问也没什么意思了,就说时间差不多了,没什么问题,就先这样吧。我下来看了下时间,大约用了1个多小时,很多同学都对那些老师颇有微词。随后我们回避,老师在里面投票表决。之后宣布答辩结果,其他人都是全票通过,小赵小张还有一个同学三人被评为优秀论文,只有我不是全票通过,但也超过2/3多数,于是答辩也算是通过了。这个结果很有意思,在前文当中,我也没说自己在同学中是如何出类拔萃的,但这里我可以说,有些同学答辩时的表现,就象中学生一样,具体是怎么个情况,你们自己去想吧。转眼到了6月份,就要授予学位了,我忽然想了解下自己的学位情况,于是就来到了学校学位办。结果,其他同学的名字都在授位名单内,但我的名字却赫然不在其上。于是急忙问原因,学位办的老师说,你们学院没把你的材料送上来,我们也没办法,你去问你们学院吧。于是,就来到了学院,说是学费没交齐,要延期毕业。我一听很着急,不是签了学费缓交协议了吗,回答说也不行。于是,我找到了管财务的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院跟我们学院是隶属关系,不是一个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批示,该学生跟学校已签缓交学费协议,通过论文答辩,符合相关规定,可以授位。带上学校的批示,我又来到了学院,答复说还是不行,负责老师一直在扯淡。当时学院各主要领导正在开会,全部在场,我把该批示复印了几份,进去在每个领导面前放了一份。当时A老师也在场,面带怒容,低吼一声,“你出去!”,我没说什么,随后出来,坐在楼梯上等结果。过了一会,一个院党委副书记出来和蔼地说,“原来你就是小李啊,我还以为是谁呢”,言外之意是我以为上次学院处理的举报事情中的小李,是个什么惫赖人物呢,看来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随后又聊,看上去他对那次举报事件有点歉意,看来这个党委副书记对我印象不错,于是我笑着说请您多帮助,他说让我等一会。这个院党委副书记跟上次训斥我的那个不是一个人,他们分管不同的工作。又过了一会,一位副院长出来,我当时低着头坐在楼梯上,这位副院长跟我商量说,“延期毕业也没什么,就是毕业证晚发半年,到年底就给你了,你不要这样了”,这话说得很轻松,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我其实对延期毕业也不是很了解,就问“延期毕业,毕业证上面的毕业时间是现在还是年底?”答曰“年底”。我肯定不同意,于是他又让我再等会。又过了一会,这位副院长出来说,“没事了,过一会就通知相关老师把你的材料送到学院”。我不亲自看见材料送过去,还是不放心,就找到了相关老师,该老师说“你放心吧,我现在就去”。第二天,我又去了学校学位办,看到我的名字已经列上去了,这才放心。转眼毕业时间到了,要领证准备离校了。按学校相关规定,我办完离校手续后,来到学院领毕业证、学位证。结果不让领,问什么原因,该老师支支吾吾。这事情一波三折的,此时此刻,我动了雷霆之怒,非要领不可,其他老师忙过来打圆场。正好上面说的那个学院副院长也在,说“你去问下A老师,他同意发我就发”。打电话给A老师,他说“我不管这个事”。于是,我来到了学校党委书记的办公室,正好在门口碰见敬爱的书记,一位老人。党委书记说“你再去学院好好说说,应该会给的”,再见的时候老人又慈爱地跟我握手说让我放心。随后,我又来到学院,那位负责发证的老师又让去辅导员那里领,于是又到了辅导员办公室,终于领到了毕业证跟学位证。至此,研究生算是毕业了。(十五)答辩、授位、领证,一波三折,终于,研究生毕业了。研究生三年,回头想一想,自己除了两个考试的教材以外,竟然没有认认真真读完一本书,哪怕是小说也没认真看一本。自己想做的其他事又做了多少?整天忙忙碌碌的,到底是在忙什么?上面忘了写关于入党转正的事,这里补充一下。按党章规定,我大概在研三下学期就可以转正了。但在一次组织生活会议上,那时我刚从北京回学校,主持人还没来,我坐在后排跟周围的同学聊天,大家久别重逢,还是比较热乎的,互相问长问短。小W坐我前面,我们中间隔了一排座位,这时小W突然转过头来,盯了我半晌,冒出一句“你还是预备党员!”。小W的爸爸是本市某副厅级干部,小W也是保送上来的。她这话说得我心里发毛,后来又因为答辩、授位那么不顺利,所以就没写入党转正申请,担心再出什么事,等到了新单位再转正吧。到了新的单位,一年平安无事,但感觉很有意思的是,自己工作业绩还是不错的,但从来没有受过表扬,其他同事根本算不上什么的事情,领导也要在会议上表扬一番。开玩笑时提起这事来,领导则说,没有表扬你,不是也没批评你嘛,我只能笑笑。一年过去了,来了个新同事,20多岁,美国女孩,金发碧眼,比我还高点,但比我胖,她刚刚毕业于美国全球排名前十的一所大学。我英语还可以,所以经常见面就认识了,也经常一起玩,后来我们就谈起了恋爱,顺理成章,就走在了一起,开始同居。我大概可能是她的第一个男朋友,两个人在一起还是很开心的,她也很关心人。但时间久了,也会发生点别扭。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我说了声还是做朋友吧,便走了,本来是打算过两天再跟她和好。谁知,第二天她竟然告我QJ她,两个人ML一直都是自愿的,这点常识我还是有的,而且就她那体格我根本不可能QJ。然后,警察就来找我了,当然三天后,警察就撤了,因为那本来就是没有的事。然而,单位里的领导却不是这样的,跟上次所谓的“举报”一样,那个严厉劲啊,就仿佛是真的一样,期间,对我横眉竖目,吹胡子瞪眼,恩威并施,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何必这样呢?事情结束后,我本没什么错,却要求我主动辞职,但多给一个月工资,这时我也不想在这里待了,那就辞职吧。辞职后,感觉平白无故被泼了一身脏水,心里堵,很想讨个公道,于是就去法院告,法院根本不给立案,执法者似乎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懂,一直在拖,要不就是推诿、扯淡。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没什么结果,我想算了吧,也实在不想再花这个时间了,于是就来到了上海。经历了如此种种,心情大受影响。一个人在上海两年多了,除了工作就是找工作,实际工作时间大约有一年,前后共换了十几家公司,独资合资民营都有,岗位也各有差别,工资最高的月薪税后8k,最低的不到2k。现在又是无业状态,33岁了,一无所有,怎么办?来源:生命教育观察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妻执巾栉

河北大学一教师论文确系抄袭被撤稿,当事人:文学都是相似的

日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获读者爆料,河北大学一助教2012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涉嫌抄袭河北大学图书馆一工作人员与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老师2011年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随后,澎湃新闻从中国知网获取了上述两篇论文,分别是时任河北大学助教的王冠华发表在《电影文学》2012年第14期的题为《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的论文(以下简称“王冠华论文”),和河北师范大学老师李琳与河北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李晓君合作发表在《电影评介》2011年第17期、题目同样为《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的论文(以下简称“李琳论文”)。澎湃新闻从中国知网获取了两篇相关论文从时间上来看,王冠华论文于2012年7月发表在《电影文学》杂志;李琳论文的发表日期是2011年9月,李琳论文的发表时间比王冠华论文早了10个月。澎湃新闻对比发现,两篇论文均围绕贾樟柯电影的主题展开研究分析,王冠华论文在与李琳论文从题目、摘要、关键词、小标题,到每一个段落内容,都有高度雷同,疑似抄袭李琳论文。12月20日,李琳和李晓君均告诉澎湃新闻,此前他们对论文被抄袭一事并不知情。李琳还自行对两篇论文进行了初步比对,同样发现两篇论文大面积雷同的情况。随后,《电影文学》杂志社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术不端平台重新检测,我们确认‘王冠华论文’确系抄袭《电影评价》2011年9月发表的署名李琳、李晓君的《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一文,学术不端检测相似度为62.5%。”经《电影文学》杂志编委会研究决定,给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马上发函,将王冠华论文从各大数据库尽快撤稿;给作者本人发函,要求作者就抄袭一事对杂志社做出书面说明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12月21日,王冠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还坚称,她在《电影文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没有抄袭。她解释说,“因为文学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是很相似的,可能观点什么的差不多,但是这也不能认定抄袭。”王冠华表示将与《电影文学》杂志社进行进一步沟通。题目关键词完全一致、摘要部分雷同双方的论文题目都是《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一字不差。而在关键词方面,李琳论文关键词为“贾樟柯 纪实 城市 存在”;王冠华论文的关键词为“纪实;城市;存在;贾樟柯”——四个词完全一致,只是顺序略有不同。在摘要方面,李琳论文是这样写的:“贾樟柯的电影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他用摄影机捕捉着被银幕遗忘的时空,保持着对平民阶层的一贯关注,揭露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他坚持‘电影让我们冲破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去关注更多的人群。电影创作不可以“去理想”,如果为了娱乐而放弃思想,终有一天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个人,都将承受泛娱乐化的后果,在这些重要的观念上,我不能迁就观众。’贾樟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李琳论文摘要而王冠华论文写道:“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一直受人们关注。贾樟柯的电影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他用摄影机捕捉着被银幕遗忘的时空,保持着对平民阶层的一贯关注,揭露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本文正是基于此,对贾樟柯迄今为止执导的六部故事片作一番扫描,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像表达,正确而现实地描绘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再一次让我们回顾他的电影创作,初步揭示其影片特质和意义所在。”王冠华论文摘要其中“贾樟柯的电影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他用摄影机捕捉着被银幕遗忘的时空,保持着对平民阶层的一贯关注,揭露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一句,完全一致。到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部分,两篇论文几乎完全一致。李琳论文的参考文献包括“(1)贾樟柯:《导演的话》,《贾樟柯电影———故乡三部曲之〈小武〉》林旭东、张亚璇、顾峥编, 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2)郝建、贾樟柯《贾樟柯关于《小武》的一次聊天》,2005年2月1日,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 tv/74596383650217984/20050201/497855. shtml.(3)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冠华论文也引用了三篇一模一样的文献,包括引用的页码,完全一样。但王冠华论文没有标注借鉴李琳论文。文章结构一致、遣词用句高度相似在文章开始的导语部分,王冠华论文也与李琳论文极度相似。李琳论文的导语是: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据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在将于2011年10月14日——24日举行的电影节上,除了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获选为开幕影片外,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当选为本届电影节“焦点影人”,电影节除将举行贾樟柯最新作品《海上传奇》的美国首映看点式以外,还将设立“向贾樟柯致敬”单元,放映贾樟柯的成名作《小武》和短片代表作《河上的爱情》,以向贾樟柯近十年来杰出的艺术成就致敬。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像表达,正确而现实地描绘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再一次让我们回顾他的电影创作。王冠华论文的导语是: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据第 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在于2011年10月14日~24日举行的电影节上,除了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获选为开幕影片外,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当选为本届电影节 “焦点影人”,电影节除将举行贾樟柯最新作品《海上传奇》的美国首映看点式以外,还设立“向贾樟柯致敬”单元,放映贾樟柯的成名作《小武》和短片代表作《河上的爱情》,以向贾樟柯近十年来杰出的艺术成就致敬。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像表达,正确而现实地描绘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再一次让我们回顾他的电影创作。上述两段对比发现,两段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一、王冠华论文对于电影节时间的描述是“在于”,而李琳论文写的是“在将于”,二、对于“向贾樟柯致敬”单元,王冠华论文写为“设立”,李琳论文用词为“将设立”。原因是李琳、李晓君写作的时候,电影节还未开始,一切对于该电影节的描述都是将来时态。在论文结构上,两篇论文都分为三部分,且每一部分的标题都完全雷同。李琳论文将论文分为“无奈与茫然———从《小武》到《世界》、反省与思考——《三峡好人》、伤逝与颠覆——《二十四城记》”三大部分,从四部作品着手,分析贾樟柯电影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王冠华论文同样将正文分为“无奈与茫然———从《小武》到《世界》、反省与思考——《三峡好人》、伤逝与颠覆——《二十四城记》”三大部分,标题中的文字乃至标点都完全一致。不仅结构完全一致,王冠华论文在正文内容的多数段落与李琳论文保持了极高的相似度。譬如第一部分,“无奈与茫然———从《小武》到《世界》”一节第一段中,李琳论文做了一个简短的结论来概括贾樟柯早期作品特点。论文写道:“贾樟柯电影非常可贵地运用了平等、朴素的写实视角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底层被忽略和被遮蔽的生活,他将关注的目光伸向了‘沉默的大多数’,透过其影像中的芸芸众生,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中国人,真实的语言和真实的生存状态,面对社会的进步,早期在贾樟柯的影片中被表达为无奈与茫然。”王冠华论文则写道:“贾樟柯的电影注重了‘沉默的大多数’,以平等、朴素的写实手法来表现当代中国社会底层被忽略和被遮掩的生活,我们以实际的触角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人的真实语言和真实的生存状态,面对社会的进步,早期在贾樟柯的影片中被表达为无奈与茫然。”对比来看,上述两段语句顺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平等、朴素的写实手法(视角)”、“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社会底层被忽略和被遮掩的生活”、“真实的中国人的真实语言和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无奈与茫然”等关键词语和论点是一致的,整段文字也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此外,在第二部分第一段,李琳论文介绍《三峡好人》时是这样说的:“贾樟柯的电影中的人物都居于社会的底层,影片真诚记录了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走出被遮蔽的角落,走进了观众的视线,观众也由此听到了长久以来被主流话语淹没的个体的声音,看到了他们的苦闷和迷惘。《三峡好人》(2006年)则明显不同,每个人都在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婚姻生活,反思自己想要什么,必须舍弃什么。他们的这种反思姿态使他们处于行动之中,这也是他们能够来到三峡坝区,演绎一段故事的原因。”王冠华论文同样做出了解释:“贾樟柯的电影都以记录居住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为主要线索,研究变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向真正的社会公众去表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去倾听那些逐渐被主流话语淹没的声音,给了他们一次真正面对社会的机会。《三峡好人》( 2006) 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表现电影的主题,通过反省自己的婚姻、自己想要什么、舍弃什么。正是他的这种反思才有了他到三峡坝区,有了以后的故事。”上述两段对比发现,两篇论文话语的逻辑相似性、关键词语的重复度很高。如果说两篇论文的前两部分高度雷同的话,两篇论文在第三部分则出现了一字不差、完全一致的情况。被抄袭者不知情发表李琳论文的《电影评介》杂志是由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半月刊,属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发表王冠华论文的《电影文学》杂志是由长影集团主办的半月刊,也属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2月20日,李琳和李晓君均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对论文被抄袭一事并不知情。李琳还自行对两篇论文进行了初步比对,同样发现两篇论文大面积雷同的情况。12月20日下午,《电影文学》杂志社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术不端平台重新检测,我们确认‘王文’确系抄袭《电影评价》2011年9月发表的署名李琳、李晓君的《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一文,学术不端检测相似度为62.5%。”《电影文学》杂志社解释说,《电影文学》从2015年1月正式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及投稿系统。2014年前的投稿,均为邮箱投稿,当时该杂志对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系统尚处在试用阶段,检测手段不够先进,检测经验尚且不足,致使王冠华论文得以发表。经《电影文学》杂志编委会研究决定:给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马上发函,将王冠华论文从各大数据库尽快撤稿;给作者本人发函,要求作者就抄袭一事对杂志社做出书面说明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王冠华论文的“作者简介”显示,王冠华出生于1982年,女,河北曲阳人,河北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澎湃新闻从河北大学医学部多名工作人员处证实,王冠华目前在河北大学医学部工作,但不确定其目前的职称。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他们之前并未收到有关王冠华论文抄袭的举报,也并未对此事做出过处理。根据《河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学术不端行为情节较轻者,给予批评教育;学术不端行为情节较重和严重者,给予以下处分: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党员或党员干部可予以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撤销因学术不端行为而获得的荣誉和利益。

樊逊

中国古代文学,文应当理,论文理关系

大家好,我是刘民辉,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中国古代文学,文应当理,论文理关系。这里主要指语言文字的表达与客观事理的关系。北宋范温提出“文应当理“,的主张,就是:指用字造语要符合生活中人之常情、物之常理,符合事理的逻辑规律而言。范氏在《潜溪诗眼》中说: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然文章论当理与不当理耳,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同入于妙,苟不当理,则一切皆为长语。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住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老杜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岸花飞送客,椅燕语留人”,亦极绮丽,其模写景物,意自亲切,所以妙绝古今。其言春容闲适,则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鸿乳燕青春深”。言秋景悲壮,则有“蓝水远从千润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皆出于风花,然穷尽性理,移夺造化。他认为文章如果“当理”,即使用语绮丽,描写风花,也是妙语,如不“当理”,则一切均为“长语”。他举出杜甫的诗句,虽极绮丽,又皆出于凤花,但由于能“穷尽性理”,故为佳妙。而刘梦得、温飞卿等人之所以“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乃因为“理不胜而词有余”。好作奇语的黄山谷也主张文章当以理为主。《黄山谷诗话》说:“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类拔萃。”对“理”的概念,宋、元两代曾出现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有人把它理解为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因而认为不反映这种真实的诗句就是无“理”。以严维诗:“柳圹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为例。梅圣俞赞赏它写出“天容时态,融和验荡。”而刘贡父则批评它:“此一联,细细较之,‘夕阳迟’则系‘花’,‘春水漫’不须‘柳’也。”《苕溪渔隐丛话》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说:“以此言之,则‘春水漫,不必‘柳圹’,‘夕阳迟’岂独‘花坞’哉?”作者认为:不仅春水弥漫堤岸,不必与‘柳’相干,而且夕阳迟迟落山也不见得是出于对“花坞”的留恋。也就是说这两句诗的语言均不符合生活中的真实。再以皮光业的诗“”人折柳和轻絮,飞燕衔泥带落花即为例。裴光约以生活中柳当有絮,泥不一定带花的事实为据,批评此“二句偏枯不为工”。《苕溪渔隐丛话》赞同这一批评,而王若虚则反对这种观点。王在《滹南诗话》中指出两点:第一,作者写诗只为“咏自然之景”,“初无他意”,论者不应处处以生活的事实符合与否作为衡里的标准。第二,即使以生活的真实而论,飞燕衔泥虽可以无花,但也可以有花。如果说有花只是偶尔才有,不是常有的现象,那么柳当有絮也并不是常有情况,为什么就是有“理”呢?所以他说:“据一时所见,刻泥之无花,不害于理,若必以常有贵之,则絮亦岂所常见哉!"诗固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诗的语言与摄影机不同,它要受诗人感情的支配,完全可以通过想象、虚构,用貌似无理的语言形式来反映生活的真实。所以仅仅拘泥于生活中的常常出现的事实,认为语言文字必须符合这样的“理”,显然是片面的。不仅诗的语言如此,人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确有些修辞现象是不符合事理的。《苕溪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论诗还过于拘泥于语言文字必须表达现实界所曾经见的现象,或可能有的事理。如他批评王建与魏纤的诗:“闭门留野鹿,分食与山鸡。”“洗砚鱼吞墨,烹茶鹅避烟。”认为野鹿分食与山鸡,“理必无之”,龟吞墨与鹤避烟,“虽未必皆然,理或有之”。他还批评杜牧的《题乌江亭诗》“好异而叛于理”:“诗云:‘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际,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其实胡仔没有看到诗的特点,应该允许诗人运用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诗里不能写不可能实现的事理,则有些诗与历史记录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些修辞方式与事理的关系较为复杂。如夸张手法,胡仔收录了《艺苑雌黄》的观点:“吟诗喜作豪句,须不畔于理方善。,严有冀所说的“理”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因此他批评石敏若的《咏雪诗》:“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说:“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屋邪?虽豪,觉畔理”。胡仔的观点与严有翼类同。他也认为李白的《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诗句,“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其实夸张正是通过这样貌似“无理”、“畔理”的语辞,深刻表达感情,从而收到“发蕴而飞滞、披瞽而孩聋”的修辞效果。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虽然现实中无此事实,然而它却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伸的绵长愁思,成为千古名句而被人吟诵。这方面的争论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文理关系的重视、探讨和一定的局限。现代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的有关论述,实际上是对历史上有关争论的精当地回答。他认为:积极修辞“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逻辑律所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共轨道是意趣的连贯。它同事实虽然不无关系,却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而消极修辞则“必须处处同事理符合。”

富士山

撰写文学类毕业论文步骤详解

我是读文学类的研究生的,所以详细讲一下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撰写步骤,对需要做实验列数据的理工科同学来说可能参考价值没那么大。首先呢,肯定是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文学类的选题与个人研究兴趣关系比较大,可以在正式选题之前有意识地关注下自己的兴趣点,多与导师交流,在一定储备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选题切入点。一般来说,切入点越小也就越容易聚焦,既方便论述也方便深入挖掘。比如,同样是对张爱玲小说的分析,审美风格、作品意蕴这些选题都有些宏大,而且有太多人写过,很难出新。可以尝试从某几部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入手,由小及大地去谈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层内蕴。比如下图中的论文,即是从张爱玲小时中的月亮意象切入进行论述。选题确定以后,就是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文本的阅读、相关的研究和评论,以及作家本人的经历等等。比如,如果是对作家的研究,就需要列出这个作家的创作年表,对他/她的创作阶段进行划分,对作品进行分类。这样的资料整理可以帮助你从宏观上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把握,防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陷入思维的瓶颈区。这部分的准备工作务必要详实,可以在正文后附上附录作为参考,会极大地增加论文的厚重感。比如下图,为王安忆创作年表的一部分。正式开始写作时,建议先列出完整的提纲,理清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继而在提纲基础上进行丰富和扩充。这样做能够保证论文的整个写作都不偏离主题,也能够有效避免行文中主次不分,在次要的部分论述过多。论文写完以后,别放松,好的论文都是一遍一遍改出来的。请导师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对照参考,不断对论文进行完善。总之,写论文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打磨的长期过程,每个毕业生都要经历过才能给学业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所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自信地开启这场论文的战斗吧!#百度学术毕业季#毕业季来了,百度学术送你一份有效期为四年的超长期“饭票”!一次性解决文献查找、开题、查重三大学术难题,PC端搜索百度学术即可参与活动并了解百度学术相关功能:百度学术开题助手,全面分析研究热点,多维度推荐参考文献,还能参与开题讨论,助您快速把握研究方向,轻松开题!

所常无穷

高校研究员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文理兼修,还能写长篇文学小说

最近有一位大学研究员火了,不仅在SCI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还出版了近10本非科研类书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位网红高校教师是谁呢?让小易带你一起看看这位不一样的教师。他就是傅力,他曾在澳大利亚求学,获得了环境学学士、化学荣誉学士和理学博士,2017年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系副研究员,虽然如今进入了暑假,但是这位网红教师依然奋战在实验室,一边做科研实验,你以为他只是一心做实验吗?其实他还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爱好,那就是写小说,其中有科普著作《菌物志》、长篇小说《十七年蝉》《十三月的旅行》《新世界的猫》,以及历史书籍《澳大利亚简史》《不可不知的日本史》;另外他还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真是让人惊叹,这个跨度太大了,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有网友感叹道:“横跨文理,试管与小说竟然可以兼得。”在写《菌物志》的时候,是他在好奇心和专业合力作用下创作出来的,因为真菌不是他的研究领域,但是他对真菌非常感兴趣,他表示,人类文明之所以走到今天,其中不仅仅是人类与植物、动物的交互,真菌在其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写一本并不深奥、让读者开开心心看下去的菌物科普书籍还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他的这本书写的非常生动,让很多读者表示,看到根本停不下来。可以说这本书他写的非常棒了。在傅力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因为太无聊,才萌生写小说的想法,他先后创作了《十七年蝉》、《澳大利亚简史》《不可不知的日本史》等作品,每个人的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在业余的时间让好奇心去引领自己去探索,并坚持走下去。因为他的独特经历,所以很多网友非常好奇他写SCI论文和写小说的不同感受,因为学术创作是非常严谨的,语言表达简洁、准确,避免产生歧义,所以要求作者要抛弃自己的情感,在客观的角度去写,而且文章要有逻辑性,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状态;在写科普文章和小说的时候,要求作者能抓住读者,让读者热爱这个世界,感受到世界的真和美,还要设置很多的反转、悬疑,吸引读者的眼球,要有很好的语言艺术。看到他的作品这么多,好奇他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其实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是他能做到这么多,那是因为他分秒必争,紧紧把握这些时间,他是一个标准的宅男,也不看综艺、体育,在学校基本上就是食堂和外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除了养猫、偶尔玩一下游戏和看电影之外,他的时间都花费在了科研和写作上面。白天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晚上开始写作,这已经养成了习惯。这么多的作品,对你有什么触动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