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学研究会(考研笔记135)猫老大

文学研究会(考研笔记135)

文学研究会(考研笔记135)学生李清文 编辑从1921年到1923年,全国出现大小文学社团四十余个,出版文艺刊物五十多种。而到1925年,文学社团和相应刊物激增到一百多个。新文学社团的纷纷建立,标示着新文学运动已从初期少数先驱者侧重破坏旧文学,而转向大批文学生力军致力建设新文学了。在众多的新文学社团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也最有代表性。文史知识浩瀚如烟,难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错,请来函指正,愿与同道中人共同进步。一、说在前面的话:1、这是一个学生写的考研复习笔记,是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摘录、记录,还有一点儿自己的随想随感。文中所录的参考答题,也只是参考。2、为了不把时间耽误在与扑所迷离的平台“规则”和举报“用户”之间的毫无实用意义的矫情上,下文中将用“话诗一句”的方式来改变文本表面。可能影响阅读体验,但为了不破坏参考答案的原文原意,避免加入我个人的表述、转述,出此下策。望读者朋友们体谅我的无奈。二、考题与参考答题要点: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郑振铎、周作人、耿济之、沈雁冰、许地山、叶圣陶等十二人。2、话诗一句: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作为一个忙碌的学生,没有时间去看谁在网上率先发表了类似的内容,更没有时间去弄清扑朔迷离的平台的“规则”。所以,企图举报我的“用户”们,不要来纠缠了,有很多书等着我去读,有很多知识等着我去复习,没有时间陪你们。)3、以《文学旬刊》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旧文学的游戏消遣态度,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4、话诗一句: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因为应考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部分的复习内容少,主要是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没有论述题。)5、代表作品有叶圣陶的《一生》和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以及王鲁彦、许钦文等乡土小说,作品写出了下层民众的苦难,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1932年因《小说月报》编辑部被日本飞机炸毁而停止活动。6、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后来发展成员一百七十多人。他们将沈雁冰接编、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还陆续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二百多种。7、话诗一句: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历史上有诸多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如今身边有老师、教授、专家,他们对文学史、文学作品都做了不同的解读、评论,而学生应该做的也只是怀着敬仰的心认真学习、研读。)8、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针对礼拜六派等游戏文学,文学研究会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9、话诗一句: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也许有那么一天不再更新,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平台的“规则”。在某度、某号的平台上,也发笔记,但是未必完整、齐全,原因也是搞不清楚的“规则”。)10、文学研究会注重文学的社会意义,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文学研究会成员在如何看待文学本质及文学与生活关系问题上,比较一致。11、话诗一句: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可能存在一些错别字,不是原文,是平台系统提示后系统自行调整造成的。如果不按系统提示更改,会被识别为低质量文本。这是机器时代的悲剧。尤其一些古文古诗里的字,很容易被识别为错别字。)12、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刻意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十九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二、总结、所感、所想:1、所属时代:解放前2、相关作家: 周作人、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沈雁冰3、流派、组织、社团:在初期,成员们还不成熟,不稳定,彼此的风格也不同,难以归纳为流派。有的书上说文学研究会是文学团体。4、其他关键词:《小说月报》、现实主义5、所想所感:(1)、南开大学曾考过这道题,毕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2)、郑振铎写过中国文学史。6、阅读说明:上文中第1、3、5要点组成一个完整的答题;第6、8、10、12要点组成一个完整的答题。7、诗意:《羔羊》是一首描写大夫退朝的诗歌,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诗歌运用了反美为刺的手法。表面叹美大夫的洁白和气度,实则表达厌恶之情。

迷情记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鸳鸯蝴蝶派: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黑幕小说: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钱玄同、沈雁冰、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浅草-沉钟社: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莽原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未名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从刊》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 南国社: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928-1929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 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1931-1932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以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两个口号论争: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年成立于上海。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剧联成立后,起草并通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戏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文艺主张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主要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代表作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黄人之血》。"民族主义文学"的中心意识"民族意识",实质上是封建意识与法西斯思想的混合,以此否定阶级意识,抹煞阶级斗争。鲁迅、茅盾、瞿秋白等著文揭露其"屠夫文学"、"杀人放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 (战国策派)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人为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前,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而施蛰存这时期创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 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沦陷区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苏青的《结婚十年》等。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堂语录》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七月派小说: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战国策派:该派是1940年前后出现的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斯主义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是陈国济、陈铨、雷海宗等。他们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并把文学纳入表现恐怖的特务文学和表现狂欢的色文学的轨道。陈铨的话剧《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是其创作标本。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让文艺给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泽东作了"引言"的发言,经过作家三次讨论,毛泽东作了"结论"的发言。"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民族形式问题论争:发生在抗战中期。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和"中国文化应有自已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的问题。国统区文艺界在学习和讨论中发生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向林冰的观点。向林冰的观点是:①"应该在民间形式中发现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他认为喜闻乐见应以习闻常见为基础,而民间形式是大众习闻常见的;②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另一种观点以葛一虹为代表:①对旧形式全盘否定;②肯定新文艺在民族形式上的努力和成就时,否认新文艺在形式上存在缺点。郭沫若、茅盾、胡风等在撰文讨论中,都从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上论述民族形式的问题,胡风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起来,见解独到,郭沫若指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现实生活,茅盾指出新文艺民族形式的建立,要学习吸收中外文艺的优秀之处,要继续发扬五四以来的优秀作风,更要深入民族现实,提炼熔铸新鲜活泼的素质。这次讨论,是"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在新现实之下的继续和发展,对新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起了重要影响。 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发生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论争的一方以胡风为主,胡风撰文论述作家在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十分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克服创作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偏向,争取现实主义的胜利。胡风的理论是有深度的、见解独到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一些人责难。论争延续到40年代后期,邵荃麟、林默涵、胡绳等发表批评文章,胡风写《论现实主义的路》进行答辩。 (与抗战无关论)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1938年12月,梁实秋在他主编的副刊上发表《编者的话》:"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载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也没有益处的。"虽不能说他在宣传文学"与抗战无关",但他对抗战文学的态度,却不无偏颇之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判。郁达夫的《关于抗战八股的问题》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的最初成绩。文艺工作者改变了轻视民间文艺秧歌的态度,与群众一起,指导改造了旧秧歌,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1943年春节秧歌闹得热火朝天,涌现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秧歌剧,如"鲁艺"的《兄妹开荒》等。新秧歌运动表现了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向工农兵普及的实践。 "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向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些杂感作者被称为《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陈独秀的泼辣明快,钱玄同的汪洋恣肆,刘半农的爽直幽默与鲁迅的犀利凝重,展现了这一作家群的不同风格。而立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战斗力,则是其共同倾向。 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1919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转贴于:考研_考试大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小诗体: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徘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情感与感受的努力。小诗体在新诗的发展史上具有过渡的意义。 纯诗: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早期象征派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春柳社: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年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 上海民众剧社:"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1921年3月在上海成立。发起者为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十三人。5月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民众戏剧社强调戏剧必须反映现实和负担社会教育的任务,认为它"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总的说来,是和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基本上一致的。此外,他们还介绍了罗曼罗兰的"民众戏院"及西欧的小剧场运动,以助长"爱美剧"的声势。民众戏剧社的主要贡献是将"五四"革命精神在戏剧理论方面作了充分的发挥,也强调舞台实践,鼓励青年学生参加"爱美剧"运动。 国剧运动:1926年,赵太侔、余上沅等一批留美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提倡"国剧运动"。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中国新剧":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纯粹艺术"的倾向;在戏剧表现上,提出要"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因而赞赏西方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艺术,进而提出要糅合东、西方戏剧的特点,在"写意的"与"写实的"两峰间,架起一座桥梁,并预言"再过几十年大部分的中国戏剧,将要变成介于散文、诗歌之间的一种韵文的形式"。——他们的这一设想,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不适合当时社会的需求,终未能实现,但作为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在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留下了痕迹。 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大河小说: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汉园三诗人: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开明派:30年代独具特色的一支散文作家队伍,他们大都是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30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诸先生。"开明"同人散文家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讲究品格、气节和操守。他们的作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却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 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由郑伯奇、沈端先等发起,1929年秋在上海成立。社长郑伯奇。出版《艺术》和《沙仑》等戏剧刊物及《戏剧论文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新兴戏剧及"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先后组织了两次公演,介绍了法国左翼剧作家罗曼罗兰的《爱与死的角逐》等具有革命倾向的剧目。它有力地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戏剧理论建设,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后浪漫主义:上海"孤岛"和国统区内典型的通俗、先锋两栖作家,是徐訏和无名氏。这类作家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反映了40年代城市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趣味的提高。有人称之为"后浪漫主义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文学品位,既有浪漫主义理想,又渗入现代主义精神。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訏的《风萧萧》等。 街头诗运动: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年成立于上海。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剧联成立后,起草并通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戏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

老生

文学四要素(考研笔记136)

文学四要素(考研笔记136)学生李清文 编辑文学活动是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活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文史知识浩瀚如烟,难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错,请来函指正,愿与同道中人共同进步。一、说在前面的话:1、这是一个学生写的考研复习笔记,是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摘录、记录,还有一点儿自己的随想随感。文中所录的参考答题,也只是参考。2、为了不把时间耽误在与扑所迷离的平台“规则”和举报“用户”之间的毫无实用意义的矫情上,下文中将用“话诗一句”的方式来改变文本表面。可能影响阅读体验,但为了不破坏参考答案的原文原意,避免加入我个人的表述、转述,出此下策。望读者朋友们体谅我的无奈。二、考题与参考答题要点:名词解释:文学四要素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2、话诗一句: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作为一个忙碌的学生,没有时间去看谁在网上率先发表了类似的内容,更没有时间去弄清扑朔迷离的平台的“规则”。所以,企图举报我的“用户”们,不要来纠缠了,有很多书等着我去读,有很多知识等着我去复习,没有时间陪你们。)3、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4、话诗一句: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可能存在一些错别字,不是原文,是平台系统提示后系统自行调整造成的。如果不按系统提示更改,会被识别为低质量文本。这是机器时代的悲剧。尤其一些古文古诗里的字,很容易被识别为错别字。)5、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6、话诗一句: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文学理论包括内容很多,又有中西之分。心仪大学的历年真题中,文学理论方面的题很少,但没有一道题是简单的容易的。)7、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8、话诗一句: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对于同一个题目,各大高校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完全不同呢,同学们要审慎其中的内涵。)9、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10、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著作,“几乎所有旨在广泛包罗的理论,都把一部艺术作品的整个格局用这个或那个同义词区分为四种成分,并把它们突现出来。三、总结、所感、所想:1、相关作家: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2、其他关键词:《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镜、灯3、所想所感所说:不少高校出过这道题呢。4、阅读说明:上文中之包括了一个完整的答题,最后的第10点是从书中摘录的。3、诗意:《国风·召南·殷其靁》是关于丈夫远行的诗。《毛诗序》:“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德自此衰

安徽大学文学考研真题(2006年—2020年)

2006年安徽大学文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六书(2)语素(3)荷马(4)文心雕龙(5)意境(6)桐城派(7)创造社二、问答(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促进汉语规范化?(2)李白杜甫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试做比较分析。(3)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4)试以王蒙或白先勇的一篇小说为对象,分析其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三、标点下面短文 并译成白话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 也夫秦失其 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 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 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 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 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 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 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00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 名词解释1.异体字2.《玉篇》3.音位4.乐府5.初唐四杰6.语丝社7.新写实小说8.文学9.期待视野二、问答题1.简评“四体二用”。2.简述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并各举二例以说明之。3.句类和句型有何不同?4.举例说明普通话词汇的构成部分。5.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6.为什么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必然是悲剧结局?7.为什么说《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8.简析《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形象或者《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形象的意义。9.为什么说劳动是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10.怎样理解“文学消费同时也制约着文学生产”?2007 年阅读与写作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提炼出一个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文学观点,并加以论 述。题目 自拟,字数不少于 600 字。夫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 有刚柔, 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 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 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 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 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 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 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 也;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 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 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 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 采者也;新奇者, 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 奇反,奥 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公 纵浩: 古代文学驿站 获取其他院校考研真题。二、阅读下面的诗,些一篇赏析文,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 600 字。炉中煤 郭沫若——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无派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 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 了这般模样! 三、以“文学经典的意义”为话题写一篇小论文,可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 1200 字。200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次序大都采用 的排列。2、上古汉语音系中共有四个唇音,它们是 。3、在反切注音中,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 是一致的。4、古籍注解中,把各家的注解集中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这种体例称为 。5、校勘学上把“古籍中误增文字的现象”称为 。6、“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中“得失”一词的意思是 。 7、依据《说文》的分析,“书”字,“从聿, 声”。8、“采、彩、綵、採”是一组 字。9、依王念孙说,“以其类为招”(《国策楚策》)中“类”当为“ ” 字之误。 10、“匪女之为美”(《诗邶风静女》)中“匪”通“ ”。11、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的国际音标是 。12、音素[ y ]的名称是 。13、在汉字“久”、“英”、和“庄”中,其读音由四个音素构成的字是 。14、在汉字“朱”、“明”和“从”中,使用了会意这一造字法的字是 。15、语素是 。16、在“仅仅”、“猩猩”、“星”中,结构上属于重叠式的词是 。17、广义的词义包括 。18、“突然”和“忽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9、“明天晴天。”属于主谓句中的 。20、“路旁的金合欢花散放出甜丝丝的清香。”使用的辞格是 。21、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 的反映。22、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其《镜与灯》一书中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 是由 、、 、 四个要 素组成。23、艺术创造过程,一般要经过 、 、 三个阶段。24、恩格斯奇《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绝不是从道 德的党派的 观点来责备歌德,而是从 和 的观点来责备他。”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原则。 25、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编的刊物 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 用。26、30 年代因合出诗集《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的三位现代派诗人 指的是何其 芳、 和李广田。27、曹禺在其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戏剧 中的愫芳具有独特艺 术魅力。28、1944 年张爱玲出版了小说集 和散文集 ,两部作 品的同年面世使其成为上海沦 陷时期的著名作家。29、在 50 年代中期“双百” 方针期间发表的一批干预生活、突破 JQ 的作品中, 的《组 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宗璞的 为其代表之作。30、在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中,韩少功的《爸爸爸》和王安忆的《小鲍庄》分 别塑造了 不死的痴呆者 和早殇的“仁义之子” 两个内涵丰 富的艺术形象。31、在 90 年代“散文热”中, 以其作品《负暄琐话》、《负暄续 话》等成为文人散文 的代表作家之一。3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33、“春秋三传”包括《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 》。34、鲁迅赞誉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35、成语“江郎才尽”中“江郎”指的的南朝著名作家 。36、“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出自杜甫诗《 》。3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两位散文作家是 和柳宗元。38、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代传奇作品《 》。39、《三国演义》引述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作家 的作品。 40、明末清初戏曲创作苏州派代表作家是 。41、近代“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李伯元、吴趼人、 和曾朴。二、名词解释 1.四体二用说 2.曰、为、谓之 3.多义词语4.语言环境5.文如其人6.纯文学7.建安七子8.桐城派9.朦胧诗10.新写实小说 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几种类型。2.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特点?3.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对作家创作有何启示?4.《红楼梦》打破了哪些传统的写法?5.同为新文学史上的重要乡土小说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代表了怎样不同的乡 土文学传统?2008 年阅读与写作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文中的基本观点,并发表评论,题目自拟。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 志思蓄愤, 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 驰夸饰,鬻声钓世, 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 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 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三、以“书香”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2009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 语言文学基础部分(共 150 分)一、名词解释(5×10 分=50 分)1、合韵2、读为、读若3、汉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四定4、词的语法功能5、文学语言6、艺术真实7、江湖派8、桐城派9、《莎菲女士的日记》10、先锋小说二、简答题(5×20 分=100 分)1、简述古代汉语被动式的基本类型及特点2、在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字母 y 和 w 有哪些用法3、为什么说文学批评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4、中国文学史上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各有什么成就5、简述 20 年代新月派对中国现代新诗发展所做的贡献第二部分 阅读与写作部分(共 150 分)一、翻译与分析(40 分)以下是《文心雕龙﹒时序》中的一段话,请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简述其所论述主要内容及 理论观点。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 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 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 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 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 气也。二、诗歌赏析(40 分)阅读著名诗人郑敏的诗歌名作《金黄的稻束》,请写一篇赏析文章。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 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 类的一个思想——选自《诗集 1942—1947》三:作文(70 分) 请以“文学与崇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1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学基础部分(共 150 分) 一、名词解释(5×10 分=50 分)1、句子2、说文解字3、艺术真实4、寻根文学5、唐宋文学 二、简答题(5×10 分=50 分)1、现代汉语补语的意义类型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2、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形?试举例说明3、简要说明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及其具体表现4、简析鲁迅所开创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及其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延续和发展5、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三、论述(50 分)(二选一)1、试述被动句的古今变迁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的创作从中国古代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试以其中的 一位作家为例加以论说第二部分 阅读与写作部分(共 150 分)一、翻译与分析(40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然后,从中提炼出其主要观点,并就此观点探讨 你的理解和看法。(40 分)子闻世谓市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人之蕴其 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崖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 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指南言,盖愈穷 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二、诗歌赏析(40 分)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写一篇赏析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40 分) 七里香席慕容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 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三:作文(70 分)以“文学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800 字。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 语言文学基础部分(共 150 分) 一、名词解释(5×10 分=50 分)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2、象征型文学3、未名社4、双百方针5、建安风骨6、桐城派7、国际音标8、汉字部件9、偏义副词10:衍文二、简答题(5×10 分=50 分)1、如何理解“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性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3、你认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对自然和人性的理想化的纯粹叙写对当前中国文学创作有 什么启示4、比较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 月社”等文学社团与 80 年代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 文学” 等文学潮流,概述它们的异同5、比较《诗经》、《楚辞》比兴手法的异同6、鲁迅《小说史略》指出《红楼梦》”叙述结存本真,闻见悉所经历,正因写实,转成新 鲜”, 你如何理解这一论述.7、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特点8、同义词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9、请举例分析古代汉语被动式的基本类型及特点10、论述古代汉语中的此类活用现象,举例分析第二部分 阅读与写作部分(共 150 分) 一、翻译与分析(40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讲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题目自拟,字 数不限。(40 分)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 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 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二、诗歌赏析(40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题目自拟,字数不限。(40 分)远与近(顾城)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三:作文(70 分)以“栖居”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201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 语言文学基础部分(共 150 分)一、名词解释(3*10=30)1、 普通话调值2、平面型文字 3、联绵词4、脱文5、五四文学革命 6、《随想录》 7、永明体8、话本9、视角10、反讽二、问答题(10 选 8,8*15=120)1、同音字产生的原因2、词组的功能作用3、古汉字增多的原因4、如何辨别本义,有什么意义?5、《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大致是谈谈这两部作品,记不太清了)6、在现当代散文中,为什么说写母亲的比写父亲的更加生动,更加形象?7、建安诗歌的特征8、《牡丹亭》的主题和时代意义9、谈谈对艺术灵感的理解10、文学形象的特征第二部分 阅读与写作部分(共 150 分)一、翻译下面一段古文,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对这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0 分)《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 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 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 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 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二、阅读下面一首诗,题目自拟,写一篇赏析文章。(40 分)《故乡》 刘牧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三、以“说说传统”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70 分)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语言文学基础 试题代码:605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30 分,每小题 3 分)1、四体二用2、混言与析言3、句类4、四呼5、典型环境6、象征性文学2013 年阅读与写作一、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篇。 昔诗人什篇逐文之篇愈盛。 翻译并简 要归纳作者 观点二、赏析林泠的《三月夜》三、以“苦难与文学”为题写一篇 1500 的作文安徽大学 2014 年考试试题试题名称:语言文学基础 试题代码:615一、名词解释(3x10)1、调类2、句型3、左翼文学4、 寻根文学5、 说文四大家6、 衍文7、永明体7、《尝试集》8、先锋小说9、玄言诗10、诗界革命二、简答题(120 分,每题 15 分,任选 8 题,多选按答题顺序计算)1.双关有哪两种类型。2.阴声韵、入声韵和阳声韵的区别。3. 如何分辨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4.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句型特征。5.如何辩证的看待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关系?6.文学话语的主要特征。7. 如何看待:《围城》这部讽刺小说比历史上任何一部讽刺小说都出色?(是 一个人的一 句话)8.莫言小说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9.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的特点。10..《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8、 章回小说9、艺术生产10、 意境二、简答题(10 选八)1、什么是兼类词,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设问句、反问句?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3、简述五四文学革命的意 义4、简述莫言的《红高粱》与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战争小说相比有什么进步意义? 5、 简述古代汉语字典排列方式6、简述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7、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8、简述我国元明清古代小说的成书历程9、怎样理解“形象大于思想”10、怎样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2014 阅读与写作一、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 之常期,未 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 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翻译并简要归纳作者观点 二、 赏析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三、 以“冬去春来”为题,写篇 800 字作文。2015 安徽大学文学考研真题一、语言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语素2.语流音变3.如字4.反切5.“诗有六义”6.花部与雅部7.东北作家群8.先锋小说9.期待视野10.话语(二)简答题1.简述文字、语素与词的区别2.元音与辅音的区别3.什么是“六书”?试举例分析。4.简述引申义与假借义的区别。5.简述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6.分析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7.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内涵。8.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9.简述灵感和直觉的区别。10.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有意味的形式”2015 阅读与写作1.给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划分标点。并且翻译“文章道弊五百年 矣……以 耿耿也”。2、评析诗歌 陆志韦的《小溪》3.作文《文学的气味》,要求不少于 800 字。2016 安徽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一、语言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 (任选10题,每题3分,共三十分)1.现代汉语2.存现句3.调值4.词类活用5.反义词6.古音通假7.反切8.偏义副词9.诗之六艺10.吴中四士11.永明体12.建安七子13.伤痕文学14.九叶诗派15诗界革命16新写实主义小说17.新批评18.共名说19.文学风格20.艺术发现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类型及特点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句式及特点3.现代汉语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和联系?4.词根与词缀的区别?5.简述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内涵6.谈谈你关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7.戴望舒与古代文学的关系8.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为例,谈谈古代章回小说的演变历程9. 是什么是文学形象?为什么说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科目二,阅读与写作一,给孟尝君入秦这段古文注标点,20分二、阅读昔者曹子为鲁将兵,答题50分三个题1.将昔者曹子为鲁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2.从上面文章中分别找出两个两例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的例子,并加以说明3、从C段文章中写出一个字的反切三、作文鲁迅与( )80分 不少于800字2017年安徽大学文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方言、词缀、兼语句、构形形态、语义指向、离合词、衍文、连绵词、古今字、六书、常州词派、春秋笔法、人间词话、诚斋体、陌生化、无意识、文本时间、《四世同堂》、朦胧诗、创造社二、简答:1.合成词的类型2“的”的作用3.“写得好”是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列出理由4.被动句5.名词活用6.汉乐府的思想和艺术特点7.《红楼梦》在思想和艺术上打破了传统8.举例说明含蓄和含混9.举例说明 诗意的批判10.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问题小说”述评专业课二、1、给《史记.儒生列传》加标点2、作文:读书与生活2018年安徽大学文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必答题。每题5分。)⒈构词形态⒉音位⒊偏义复词⒋《说文解字》⒌皮里阳秋⒍诸宫调⒎百花文学⒏同人小说⒐以意逆志⒑作者之死二、简答题(选答题。请从下列A、B两组试题中任选一组作答,不得交叉选择。若两组试题都有选做,评卷时只选其所答第一题所在组进行评分。每小题20分。)A组:⒈请举例说明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⒉试述对古今词义演变的看法。⒊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⒋试述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⒌请举例说明叠音词、重叠式构词和词的重叠之间的区别。B组:⒈试述先秦诸子散文历时性发展及其特点。⒉试述唐、宋诗之别。⒊举例说明王国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⒋怎样理解“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⒌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小说《呐喊》与《彷徨》在小说艺术上的异同。2019年【文学组】㈠名词解释:10个×5分⒈比兴⒉陆海潘江⒊《河岳英灵集》⒋南戏⒌汉魏六朝派⒍新文化运动⒎京派⒏“双百”方针⒐陌生化⒑形象大于思想㈡论述题:5个×20分⒈默写《归园田居》(其一)并以此为例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⒉论述鲁迅关于“自有《红楼梦》出来,传统的思想和手法都打破”论断的内涵。⒊论述鲁迅小说作品中“国民性”思想。⒋论述汪曾祺小说特征。⒌论述网络对当代小说的影响。【语言组】一名词解释地域方言 音位和音素 主谓谓语句 离合词 描写性定语 意动用法 四体二用 《说文解字》 连绵词 直音和反切二问答题1.词的活用和兼词的区别2.古今词义演变3.现代汉语中,音位/a/和音位/u/的音位变体4.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有什么区别,汉字中有这两种形态吗?5.如何区分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句型?【809 阅读与写作】:一文言文翻译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太长了,这里中间我就省略了)……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二作文请结合《文心雕龙·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这句话,就治学理想态度方法等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2020年安大文学考研真题 语言部分一、名词解释1. 普通话2. 合成词3. 复句4. 对偶5. 元音和辅音6. 声训7. 使动用法8. 通假9.《尔雅》10.本义和引申义二、问答题1. 分析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异同,举例说明;2. 分析语素、词和短语的异同;3.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常用的5种句式;4. 分析现代汉语中7个舌面单元音的发音方式;5. 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句式,举例说明。【文学类】一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铁崖体、《中州集》、套曲、“别是一家”期待视野、创作个性、《摩罗诗力说》、七月诗派、视角二、简答题1.以《离骚》为例,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2.谈谈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以及柳永创作对后来宋代词人的影响。3.以莫言小说和电影改编为例,谈谈文学与电影的关系。4.分析“真境逼而神境现”并结合实例论述。5.分析清末民初中国文学书写内容如何变动?以及文体形式的如何变迁。

成年礼

哪些人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

哪些人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郑振铎代表作品 《猫》《我们是少年》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郑振铎的一生是纯真高尚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以书为友的一生,是爱其所爱,恨其所恨的一生。他的一生作为及其高尚品格,应该是我们后来者最好的楷模。沈雁冰代表作小说《子夜》、《春蚕》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叶圣陶代表作品 《倪焕之》《脚步集》《稻草人》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周作人代表作《谈龙集》 《谈虎集》 《木片集》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字星杓,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冰心代表作《寄小读者》《两个家庭》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朱自清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夏丏尊代表作品 《文艺论ABC》《现代世界文学大纲》夏丏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浙江绍兴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夏丏尊和鲁迅在一师共事时过从甚密,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鲁迅的影响。夏丏尊是以宗教的精神来献身于教育的。他跟李叔同先生是多年好友。他原是学工的,他对于文学和艺术的兴趣,也许多少受了李先生的影响。刘半农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的创作思想一直停留在民主主义的基础上,当他在揭露黑暗的现实而充满反抗情绪时,他并没有找到这个斗争的力量,也不可能表现出革命斗争的一面,他的诗深沉、悲愤,但五四时代那种高昂、自信,观地精神,却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徐志摩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作者:莫昕桦

百四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汇总)

净化说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感情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他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钱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地点,时间不准超过-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 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过分拘泥于形式,不够真实和自然,尤其与现实距离较远。“陌生化效果”理论布莱希特提出了“陌生化效果”又称“间离效果”这一戏剧术语。所谓“陌生化效果”是指舞台演出要使观众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时间以新的形式出现,使观隶感到惊奇,从而引|发他们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和艾略特。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在创作上的特征是批判现实,否定传统,具有激烈的革命和反叛情绪;以表现主观为主导特征,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和表现性特色;常常采用象征、荒诞手法,以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人物、环境或荒诞古怪的舞墓形象,对社会人生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和表现。表现主义在戏剧创作方面的代表是奥尼尔,小说创作.上的代表是卡夫卡。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兴起,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欧美各国。超现实主义直接脱胎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创作者把无意识、本能、幻觉、梦境作焉创作的源泉;采用“自动写作法” “梦境记录法” 集体写作法”进行创作;并打破语法规范和逻辑制约, 大胆进行“文字的自由连用”和“意象的随意并置和转换”等各种语言方面的革命实验,以追求一种新奇的语,效果。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布勒东及其小说《娜佳》,阿拉贡及其小说《巴黎的农民》。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至40年代初在英国形成并流行欧美各国的。意识流作家把表现人的心里真实和意识的流动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主张作家退出小说,让小说人物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受客观时间、空间的限制, 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有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称的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以及沃尔夫等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它作家: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 品钦:《万有引力之虹》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①荒诞、抽象的主题。 ②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③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焉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新小说派新小说派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蜚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以描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传统小说已无法表达现代人多变的内心世界,他们主张作家应该“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的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以任何意义与感情色彩。新小说派摈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 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新说派的代表作家有克洛德西蒙和阿兰罗布一格里耶。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在艺术上,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幺]般的知觉感受、通过不同的文化观念折射现实,经常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如幻觉、梦境甚至鬼魂等形象展现现实的神奇色彩,不断表现生活现实的目的。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所谓隐含读者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伊瑟尔指出:隐含读者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它存在于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凭借经验或者爱好,进行构想和预先设定的某种品格。并且,这一隐含读者业已介入创作活动,被预先设计在文艺作品中,成为隐含在作品结构中的重要成分。显然,这个“隐含读者”排除了许多干扰因素,更符合作者的“理想。甚至可以说,是第二个作者,即作者自言自语时的聆听对象。空白”理论:关于文本的未定性问题,伊瑟尔在英伽登的“未定点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空白”理论,将空白引入文本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中。伊瑟尔认为,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同时,空白又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它作为读者想象的催化剂,将促使读者补充被隐藏的内容,干预或调整已建立起来的联系。在伊瑟尔那里,空白被推置引人注目的位置,成为联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一、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30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相互冲突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描写对象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3、对自然与环境的态度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从而塑造出文学史上一大批典型人物形象。三、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1、不同点背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 命高潮时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艺术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属于传统文学的范畴,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特征。2、相同点背景:都体现出对社会混乱和危机的不满。艺术特点:都注重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发掘,追求自由。概括起来说,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初,兴盛于五、六十年代。各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浪漫重感情(残酷的社会现象,使人们对现实不满,对启蒙理想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现实揭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人们感到失望和不满);现代展个性(面对社会危机,人们失望、苦闷和迷惘)。

而犹喜之

名词解释:问题小说

请点击输入图问题小说(考研笔记154)学生李清文 编辑问题小说的出现与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观念是分不开的,周作人“人的文学”的理想和胡适对“易卜生主义”的宣传语倡导,使现代小说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向社会挑战的尖锐姿态。尽管从艺术质量上看,问题小说大多存在概念化的弊病,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它所形成的问题模式的小说观念,在此后却历久不衰,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种无可争议的主流模式。文史知识浩瀚如烟,难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错,请来函指正,愿与同道中人共同进步。一、说在前面的话:1、这是一个学生写的考研复习笔记,是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摘录、记录,还有一点儿自己的随想随感。文中所录的参考答题,也只是参考。2、为了不把时间耽误在与扑所迷离的平台“规则”和举报“用户”之间的毫无实用意义的矫情上,下文中将用“话诗一句”的方式来改变文本表面。可能影响阅读体验,但为了不破坏参考答案的原文原意,避免加入我个人的表述、转述,出此下策。望读者朋友们体谅我的无奈。二、考题与参考答题要点:名词解释:问题小说1、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1919年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圣陶、卢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2、话诗一句:“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3、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4、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出现于五四时期。周作人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5、话诗一句:《国风·邶风·简兮》似乎是一首赞美舞师的诗歌。《诗集传》:“贤者不得志,而仕于伶官,有轻世肆志之心焉。故其言如此,若自誉而实嘲也。”第二章“又自誉其才之无所不备,亦上章之意也。”6、较早出现的作品有胡适的《一个问题》,王敬熙的《谁使为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涉及了劳工、子女、伦理、宗教等问题。7、话诗一句:“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8、由于作者思想倾向不同,部分作品专以美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三、总结及其他:1、关键词:文学研究会、冰心、五四时期、人生的思考2、阅读说明:上文中第1、3要点组成一个完整的答题;第4、6、8要点组成一个完整的答题。3、我想说的:这题简单。

毛嫱丽姬

吴敏树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7日讯(特约通讯员 付琴)12月16日,岳阳县召开吴敏树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市文联主席余三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吉程出席,研究会部分成员、专家学者共计80余人参加。 吴敏树(1805—1873),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巴陵(岳阳)县人,自幼熟读经史文集,潜心研究学问,成为名闻海内外的古文大家,著述数百万字。吴敏树与左宗棠是同榜举人,与曾国藩唱酬甚殷。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力邀吴敏树出仕,被吴婉拒。1873年,吴敏树抱病赴长沙修编《湖南通志》,病逝于寓所,归葬于岳阳家族墓地。晚清著名外交家、湘阴人郭嵩焘评价:“湖南两百年文章之盛,首推曾吴。”“曾”是指曾国藩,“吴”即吴敏树。 据悉,岳阳县吴敏树文学研究会是经县委宣传部同意、县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间社会团体,会长为李庆新,执行会长为何雄鹰,秘书长为吴大平。其宗旨和任务及所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对吴敏树文学进行研究,对残存遗物进行保护,对吴敏树故居、听雨楼、南屏禅院、文学堂进行恢复,推进吴敏树文化小镇建设,打造岳阳旅游新的名片。 许吉程表示,希望研究会成立后着眼于弘扬光大岳阳县优秀文化、促进我该发展这个根本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多出高质量的文学研究成果,把吴敏树文化瑰宝打造成岳阳县一个新的文化品牌、文化名片。 [责编:谌良柱]

百宝盒

古代文学史考研100个必背名词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3、四家诗:汉代传授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三家诗为今文诗学,并立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流传至今。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5、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7、《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八国史事。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8、《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有很高的叙事技巧。9、《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庄子》寓言丰富,想象奇诡,文风汪洋恣肆,有很高的文学成就。10、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它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句和五字句为基本句式,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于表现力。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表现楚国的民俗风情,又吸取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 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一群作家的诗歌总集名称。11、《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一组抒情诗,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等十一篇作品。它保存了民歌原有的精神情韵,有独特的艺术风姿,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语言清新秀媚,情味幽深。12、《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感情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13、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宋玉作品篇目争议很大,大致可信的有《九辩》、《风赋》、《神女赋》等。这些作品除《九辩》外,多是赋作,是汉赋的源头。《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但对楚辞体也有新的创造。14、散体大赋(汉大赋):汉代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15、七体: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典型作品即《七发》。后来模仿者甚多,以至于《文选》于赋体之外,另立“七体”。例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但都不及枚乘的《七发》。16、汉赋四大家: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并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17、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大都作于东汉末年。南朝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1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19、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20、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21、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首推潘岳和陆机。22、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缺少艺术形象和真情流露,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许询等。2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24、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刘宋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颜延之喜用典故、堆砌辞藻,成就较逊;鲍照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表现了寒士的慷慨不平,他们艺术成就高,影响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25、竟陵八友: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一时天下文士皆追随之。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在当时名声最高的是“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其中沈约、谢朓成就最高,他们对声律的发明、诗歌艺术的精细起了重要作用。26、永明体: 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代表人物有谢朓、沈约等。27、宫体诗: 宫体之名始于萧纲入主东宫之时,但沈约、鲍照、萧衍等人的艳诗已肇其端。内容上,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轻艳,风格柔靡,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在艺术上继续了永明体的探索而更趋格律化。28、徐庾体:指南朝梁徐摛、徐陵父子与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风和文风。他们的诗文绮丽,多变旧体,故时称“徐庾体”。 “徐庾体”诗大多是奉旨应制之作,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品。徐陵、庾信又工骈文,传统所谓“徐庾体”,更侧重于指“文”而言。徐陵、庾信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将宫体诗所运用的隶事声律与缉裁丽辞文采的形式之美,完全巧妙地移植于“文”的创作中,使骈文耳目一新。29、北地三才: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他们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有些甚至开了唐朝文学题材的先河。因此人们将这三人号称北地三才。29、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优秀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30、志人小说(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31、《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刘宋刘义庆撰,今本三卷,分三十六篇。内容为汉末至东晋名士们的遗闻轶事、清谈玄理、疏放举动的记录。在刻画人物和语言使用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小说和小品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32、上官体:以初唐上官仪为代表的诗歌风格。上官仪诗歌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时人多仿效。上官体的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33、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四杰”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作诗,重视抒情,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风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34、沈宋: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贬谪期间也写了不少情韵俱佳的作品。35、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耿湋,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36、永州八记: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在永州贬所写的八篇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精心刻划,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描写中贯注了浓烈的寂寥心境,借山水写作者凄苦的心地。37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和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韩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他们的诗歌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38、唐传奇: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远继古代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创作传统,是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发展。它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广泛,更具现实意义。在艺术上,传奇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为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明,完全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状况。从创作目的来看唐代传奇作家们是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而不像六朝小说那样,只是对人物轶事和怪异传闻作单纯的记录。由于作家这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唐代传奇脱离古代小说的稚拙状态,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39、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称为“转变”。转变,就是说唱变文。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40、郊寒岛瘦:是苏轼对孟郊、贾岛诗歌风格的概括。他们都属于苦吟派诗人,内容多写饥寒穷愁,构思奇特尖新,意境清冷苦涩,风格孤峭瘦硬。41、三十六体: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体文,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故有此称)。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风格华丽浓艳。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其骈文宛转流畅,典丽清峻。42、敦煌曲子词:是二十世纪初在敦煌石窟中所发现的唐、五代人的写本的一部分;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证明“词起于民间”;这些民间词题材较广泛,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阔,风格朴素、清新,是珍贵的原始资料。43、花间集: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共500首。代表作者有温庭筠、韦庄。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44、西昆诗派: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艺。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他们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45、江西诗派:黄庭坚在世时,已有不少诗人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此诗派的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46、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47、“活法”说:南北宋之际,江西诗派过于重视法度技巧的流弊渐显,加上时代巨变。江西诗派内部开始出现求新求变之风。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在理论上提出“活法”之说。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它标志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48、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提炼口语书面语,风韵天然。善于平常简练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其词既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于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和俊爽,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这种别树一帜的词风,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49、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其中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成就最高,而杨万里的诚斋体独具个性,而范成大的田园诗及纪行诗也很有影响。50、诚斋体:南宋杨万里的诗风。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笔下的草木虫鱼充满生机和灵性,给诗歌带来活泼的风格。要素之二是想象奇特,语言流畅,近于口语。杨万里作诗无拘无束,信手拈来,很有特色。但也产生了粗率、浅俗的缺点。51、《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退隐石湖,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这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语言自然清新。52、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其成员大都是落第的布衣之士和官场失意的小吏。他们功名失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于江湖,献文卖艺为生。他们或奔走于公卿权贵之门,或招群结友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相互酬唱应和,自然形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53、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以五律为主要诗体。内容多描写景色和隐逸生活,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54、“二窗”: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55、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56、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活跃于诗坛的四位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皆雄浑流丽,多模往局,少创新规。“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擅长律诗,意境浑融,风格深沉。57、铁崖体: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杨维桢有时一味求奇,不免诡异晦涩。58、“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59、院本:指民间散乐戏班所用的脚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并得到发展的舞台艺术。院本的角色行当体制与宋杂剧相同,以净色为主。它以滑稽调笑的科诨见长,可唱小曲,与以旦、末演故事的元杂剧有所不同。是宋杂剧到元杂剧过渡的形式,是元杂剧的直接源头。对元杂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0、董西厢: 是指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是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热情歌颂崔张二人大胆追求爱情,并以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代替莺莺被抛弃作为故事的结局。同时红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并由此而成为王实甫所作《西厢记》的蓝本。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61、《论诗绝句三十首》:元好问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论诗绝句三十首》评论了上自汉魏、下迄宋季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他的论诗绝句自身也是优美的诗歌作品。62、《酸甜乐府》:元代后期较有成就的散曲作家有贯云石与徐再思。贯云石号酸斋,风格豪放中见清逸。徐再思号甜斋,风格婉约清丽。后人把两人的作品合辑,称《酸甜乐府》。63、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64、《四声猿》: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本短戏。《狂鼓史》和《玉禅师》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尽情戏弄。《雌木兰》和《女状元》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徐渭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嬉笑怒骂,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他又精通声律,《女状元》杂剧全用南曲,也具备开创意义。65、南戏(永嘉杂剧):又称 “戏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因多用南曲演唱,故名。又因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古称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66、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年间官修的《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有三种南戏,它们是《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无论在语言、情节方面,还是在曲牌运用、脚色安排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早期南戏特色,质率古朴,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戏文三种”为今存最早南戏剧本,虽然在艺术上还比较幼稚、粗糙,但在戏剧史上,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的价值。67、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其书斋名合称 “玉茗堂四梦”。 在这“四梦”中,又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正是凭借这“四梦”,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68、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69、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 “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汤显祖注重剧作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意、趣、神、色”,为了内容的需要,可以突破格律束缚,违腔迕律;沈璟则从场上之曲出发,强调合律,认为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 “汤沈之争”仅只是创作观点的不同,并不能被视为带有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展。70、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71、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 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72、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钟、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竟陵派看重向古人学习,达到一种所谓“灵”而“厚”的创作境界。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竟陵派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73、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74、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同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75、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76、“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77、台阁体: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之作,题材常是“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78《今古奇观》: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79、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80、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钩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81、茶陵诗派: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82、“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83、《清平山堂话本》: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共60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一般学者认为它们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84、阳羡派: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85、神韵说: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尤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86、格调说: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必学古,尤重唐音。偏重模拟古人声调、音律和体式,推崇“格高”、“调响”。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87肌理说: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88、性灵说: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89、浙西词派:朱彝尊是浙西词派开创者,与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号为“浙西六家”,他推尊词体,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圭臬,还与汪森辑录《词综》,主张以雅正矫正显露,归于醇雅。要求词有古雅峭拔的格调,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90、常州派:清朝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 该派以周邦彦为宗,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要求“意内言外”,推尊词体,认为词的地位与诗相等。他们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往往词风隐晦。91、梅村体:吴伟业号“梅村”,其诗歌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绝,一时尤称绝调。”他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艺术个性的诗体,被称为“梅村体”。代表作有《圆圆曲》等。92、南施北宋:对清初诗人施闰章、宋琬的合称。施是安徽宣城人,宋是山东莱阳人,故名。施诗清丽,宋诗沉雄。二人在清初诗坛均有一定地位。93、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94、一人永占:清初李玉早年的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称为“一人永占”。2《一捧雪》脱胎于严嵩构陷王抒的故事,《人兽关》谴责忘恩负义。《永团圆》演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占花魁》演《醒世恒言》里《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3表现力求尽致,强化了戏剧冲突,剧作便有感染力。95、苏州派:明末清初重要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此外还有朱素臣、朱佐朝等,因他们都是苏州人,且经常集体进行戏曲活动,故得名。他们多注重表现重大政治事件或历史风云,揭露社会黑暗。讲究本色当行,注重舞台效果。96、鼓词:是明清时期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北方,以鼓板击节,配以三弦伴奏。说用散体,唱为韵文。其唱词一般为七言和十言句。2有说有唱的成套大书,篇幅较大。后又有与“弹词开篇”相近、只唱不说的小段,称“大鼓书”或径称“大鼓”,至今流传。97、子弟书:流行于北方的另一种曲艺形式为子弟书,旧说创始于满族八旗子弟,故名。子弟书属于鼓词的一个分支,只唱不说,演出时用八角鼓击节,佐以弦乐。子弟书传世作品有《黛玉悲秋》、《草桥惊梦》等。98、“诗界革命”:1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2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3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99、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量。100、四大谴责小说:在清末“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长篇小说,是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四部作品。这类作品抨击腐败,直抉时弊,形成近代一股强劲的批判现实的文学潮流。

此其道与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201504重点真题解答

·名词解释题1.显在叙述者和隐在叙述着。显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2.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3.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简答题文学语言组织特性有哪些?(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2.作家的日常个性和创作个性有什么区别?(1)日常个性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2)创作个性是人在日常个性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3.抒情的途径有哪些?(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指声律,“请”指情感。(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助某种媒介,才能抒发情感。4.与科学想象相比,艺术想象有什么特点?(1)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2)科学想象是发现的过程,即力图发现某种客观存在的性质与规律;艺术想象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有突出的主观性。5.文学活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作品的形象的具体化,即接受者对作品形象地再现、补充冲、丰富和改造。(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即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情感。(3)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即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立即与主观评价。·论述题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论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具体方式是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实境是直接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但要由实境得来。(3)生命律动。具体表现为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躯,传万物之灵。(4)韵味无穷。指意境中蕴含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论述作家体验的特性。(1)情感的诗意化。作家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作家的经历中所遇得到人、事、景、物(对象),进入到他的情感领域,他有这些人、事、景、物共同着生命,在沉思中进行了诗意的“处理”,并时时拨动他情感的琴弦,甚至幻化为种种形象。(2)意义的深刻化。意义的深刻化是体验的又一特征。体验以方便具有直观性(感觉的形象的),另一方面又具有超越性。所谓体验的超越性就是超越具体的情感与形象,生成深刻的意义世界。(3)感受的个性化。个性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个性化往往是艺术独创性的标志。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1)从艺术形象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衰落。(2)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