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艾媒咨询: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线文娱行业研究报告溪公

艾媒咨询: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线文娱行业研究报告

受疫情蔓延影响,线下文娱活动受限,大众娱乐消费渠道由线下转为线上,在线文娱平台通过媒介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防疫抗疫,并由娱乐导向拓展到兼具资讯、社交、教育特征。后疫情时代,在线文娱的内容品质将成为平台竞争的优势所在, 由此,在线文娱内容各形态将进一步交叉结合,与电商、教育、文旅等业态也将深度融合。(《艾媒咨询|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线文娱行业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62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2020年中国在线文娱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疫情和春节叠加下,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在线文娱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增长率达到30%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5G时代下,新业态、新形式的创新突破将有望持续为中国在线文娱市场提供活力。在线文娱平台发挥媒介优势助力抗疫,线上文娱平台业务收入提升疫情影响下,在线文娱平台通过媒介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防疫抗疫,并由娱乐导向拓展到兼具资讯、社交、教育特征。此外,在线下文娱消费影响惨重的同时,线上文化娱乐相对活跃,以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等为代表的在线文娱细分领域迎来阶段式增长。在线文娱市场呈现新内容、新业态,5G技术驱动用户在线娱乐体验提升后疫情时代,在线文娱内容各形态将进一步交叉结合,与电商、教育、文旅等业态也将深度融合。5G时代下,AR、VR等技术新科技将为中国在线文娱行业带来全方位的体系重构以及娱乐体验升级。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在线文娱行业范畴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交互技术,与中国文娱消费深度融合,催生出在线文娱新业态、新模式。在线文娱既包括传统文娱内容数字化变革(如影视、音乐、文学、动漫、游戏),又包括新兴娱乐消费业态(如短视频、直播、电竞等)。中国在线文娱行业平台应用图谱疫情对在线文娱C端用户的影响疫情催化新文娱、新消费随着疫情的扩散,各地陆续出台了限制公共聚集活动、文化娱乐场所营业的要求和延迟复工复学的通知。线下活动受限,居家隔离期间,广大网民线上娱乐需求增长刺激各种云娱乐方式拓展。2020年3月中国在线娱乐应用用户规模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3月,中国各类网络娱乐应用的用户规模均有所增长,其中网络直播细分场景增速最为明显。疫情影响下,大众文化娱乐需求转向线上释放,中国在线娱乐应用用户规模迎来阶段式增长。 疫情对在线文娱B端业务的影响疫情影响下,线下文娱消费影响惨重,影视行业首当其冲。而线上娱乐等“宅经济”活动相对活跃,在线视频平台、直播、游戏等行业受冲击较小,甚至迎来利好发展机会。在线文娱平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抗击疫情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筹引导下,全国网络视听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开设疫情专区、组织直播答题、开展公益项目等,及时跟进疫情信息,科普防疫知识;此外,还上线战疫MV、宣传片等强化民众战疫防控的信心。经此战疫,在线文娱平台已扩展为新型资讯平台。 2020年中国在线文娱行业投融资情况概览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线文娱市场规模超1400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疫情与春节叠加下,用户线上文化娱乐诉求激增,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线文娱市场规模超1400亿元,增长率达到27.7%。政策驱动、规范在线文娱健康向上发展一直以来,国家对文娱产业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在线文娱细分领域。随着政府部门对中国在线文娱产业的扶持、监管,相应的政策措施随之落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在线文娱产业的快速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线文娱行业面临新机遇与挑战2020年中国在线文娱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在线文娱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较2019年增长30%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疫情影响,在线文娱产业得到激发保持增长态势,业内平台同时加紧业务布局以及升级,产业价值进一步放大。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线文娱市场将借助5G广泛商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等产业变革力量,实现新业态、新形式的创新突破,也有望为市场后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线音乐平台成疫情期间网民活跃主要渠道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比2019年12月,2020年中国主流在线音乐平台增长较为明显,其中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两大音乐平台增长率达到1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期间,网民在居家隔离过程中对线上娱乐需求显著,其中在线音乐平台成为网民社交、娱乐、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线音乐平台“声援”防疫战疫在线音乐平台未来布局规划酷我音乐:融合电台、直播等多元内容的音乐平台酷我音乐:音乐+声音,输送抗击疫情正能量在这场抗疫作战中,国内在线数字音乐平台酷我音乐积极行动,从抗疫专栏、疫情专辑、视频推荐等多种形式进行正能量引导,用“音乐”与“声音”形式为抗击疫情输送正能量。酷我音乐:以原创力量为核心,打造音乐极致体验游戏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助力疫情防控面对疫情的肆虐,游戏企业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疫区,或直接捐助或在游戏内组织支援活动,同时,还在游戏产品中进行防疫科普。此外,为祭奠受难者以及感恩一线防疫人员,各游戏平台集体进行祭奠活动,停服一天。疫情期间上市游戏企业经营业绩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网络游戏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腾讯、网易、三七互娱等典型上市游戏企业网络游戏收入均实现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30%。疫情时期及后疫情时代对网络游戏行业的影响分析疫情期间,网络游戏行业呈现新的特征。而进入后疫情时代,玩家整体娱乐热情回归常态,游戏习惯仍存在,但对新游戏、新玩法有着更大的需求。后疫情时代下,游戏平台的竞争也将回归到游戏IP精细化运营与玩法创新上。后疫情时代主流游戏企业未来布局规划后疫情时代,中国网络游戏行业面临新的机遇,而版号管控、内容政策、未成年防沉迷等仍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主流游戏平台仍以精品自研IP为核心,向代理发行、业务出海、全链路开发等展开多元化布局。腾讯游戏:全球游戏开发和服务运营商 腾讯游戏:以游戏方式支持防疫战疫长视频平台通过资源开放、更新丰富大众生活为配合疫情防控,视频平台通过开放电影资源,以及更新电视剧、综艺、纪录片等方式,丰富大众居家生活,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云综艺创新综艺形式,扩充综艺市场供给疫情期间,传统综艺形式向新媒体转型发展,视频连线、云录制、云直播等形式层出不穷,新综艺纷纷上线,很大限度上在短期内扩充了综艺供给,也为日后跨地区等特殊情况的综艺录制提供创新思路。疫情时期及后疫情时代对在线视频行业的影响分析后疫情时代在线视频企业未来布局规划后疫情时代下,伴随流量红利的日益消退,在线视频企业也将走向精细化、差异化以及多元化运营,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视频平台主要从内容创作、形式创新以及用户聚焦等层面展开未来战略布局。爱奇艺:中国在线视频娱乐服务提供商爱奇艺:订阅会员规模及服务收入显著增长疫情期间,用户线上娱乐需求激增,与此同时,爱奇艺平台凭借《爱情公寓5》《唐人街探案》等剧集,以及《潮流合伙人》等综艺节目获得用户的青睐,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爱奇艺订阅会员规模达1.19亿人,同比增长23%,而会员服务收入也较2019年同期增长35%。疫情时期及后疫情时代对在线阅读行业的影响分析疫情期间,在线阅读行业呈现新的特征。而进入后疫情时代,读者热情回归常态,阅读、听书习惯仍存在,但休闲娱乐时间减少,对新书有着更大的需求。后疫情时代下,在线阅读平台的竞争也将回归到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内容传输方面。中文在线:构建多元优势的数字内容生态中文在线:优质内容供给+共建,满足用户泛娱乐需求中文在线持续以有声书、数字内容供给行业,满足用户多元的泛娱乐需求。其拥有123万集/部、 28万小时的有声书资源;同时,与数字阅读、有声书、IP衍生领域的主流平台达成合作,共建数字内容渠道矩阵。中文在线:Chapters聚焦欧美市场,领跑海外阅读新赛道中文在线自2017年成立美国公司开启国际化战略后,随即由美国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互动式视觉小说平台“Chapters”。 Chapters融入了中文在线文学基因与AVG游戏的强叙事风格,并将阅读模式从单线文字作品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单向阅读模式。截止至2020年3月,Chapters注册用户已达1500万。后疫情时代在线文娱行业发展趋势展望用户在线文娱习惯持续养成,中国在线文娱市场持续升温后疫情时代下,用户在线文娱习惯持续养成,中国在线文娱市场将保持持续升温态势。而在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以90、00后年轻用户群以及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在线文娱平台重点布局的新消费群体。在线文娱市场呈现新内容、新业态后疫情时代,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动漫、网络文学、游戏、音乐等在线文娱内容形态将进一步交叉结合。此外,在线文娱与电商、教育、文旅等业态也将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伴随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发展渗透,传统文娱也将加速线上化进程,以云综艺为典型的新型在线文娱类型将日益增多。5G技术驱动硬件与软件结合,用户在线娱乐体验提升后疫情时代下,5G新基建也在加速落地。5G时代下,AR、VR等技术也将进一步提升虚拟界面的表达能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科技将为中国在线文娱行业带来全方位的体系重构以及娱乐体验升级,以互动广告、360°全景视角、AI虚拟人等全新的交互体验将不断优化。在线文娱行业原创潜力爆发,IP变现成主要变现路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文娱的核心载体仍以文化娱乐为主,内容品质将成为平台竞争的优势所在。后疫情时代,原创力量的潜力持续提升,IP打造将与潮流、品牌、国风等新元素更为密切结合。以音乐综艺为例,挖掘多元音乐生态的音乐综艺逐渐成为中国原创音乐人创作、培养的平台,围绕音乐综艺IP打造的内容付费、线下见面会、衍生品等进行的全链路IP开发,将为在线文娱行业释放更大的内容价值。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线文娱行业研究报告》。

佛陀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发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8日讯 近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众多文化产业研究学者共同编撰了《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报告》主要包括总报告、行业报告、区域报告、专题报告以及案例报告共五个部分。在行业报告方面,《报告》参见以国家发布最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戳此查看)为划分标准,以突出核心内容生产环节,兼顾外围产业环节为原则,围绕文化行业的14个行业进行分析,包括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等。在区域报告方面,涵盖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以及雄安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对各个区域发展规模、发展态势、发展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对策建议。此外,《报告》把握产业热点,围绕旅游、传统手工艺、乡村文创、博物馆文创、电子竞技等产业领域进行专题评述。案例部分则选取2018年的文化产业热点现象,围绕综艺养成、现象级商业电影、在地艺术创作等典型案例事件进行深入、详实的案例分析及评述。201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重大政策接踵而至,科技创新发展迅速,中国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下面临发展与变革的新格局与新挑战。对此,《报告》提选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总结文化产业年度发展特点,探讨2018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面临问题、应对策略与未来趋势,以期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以下为《报告》梳理的2018年度十大产业关键词。1.乡村振兴精准发力2018年是乡村振兴元年,也是农村改革40周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文化振兴是基础。从特色小镇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到精准扶贫,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从产业角度来说,可以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如乡村旅游、乡村文创、传统手工艺、乡村土特产等行业发展,自下而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文旅融合战略深化2018年3月人大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批准设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被彻底打破,开启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全新篇章。2018年3月国务院出台意见将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性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努力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2018年也被文化和旅游部定为“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 3.资本市场热潮遇冷受2018年持续低迷的经济基本态势影响,市场反应谨慎冷淡,行业热钱退潮,资本逐步撤离,股市持续下降,投资收益减少,倒逼文化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体表现为上市文化企业市值蒸发,变卖资产抵御寒冬,2018年年初文化传媒板块总市值高达10953亿元,截至11月仅剩6481亿元,缩水超过40%。4.行业整合积聚动力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行业公司向头部公司聚拢整合报团取暖,通过高度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间跨界融合,由行业内头部资源组成链条,使全产业链形态基本完备,从而加强全产业链布局,这些变动提高了并购资产的质量,避免了估值虚高,对后市预期有利,在客观上推动了行业进一步发展。5.原创内容繁荣生发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随着技术商大举洄游,原创内容开发成为实现文化产业链延伸的基础,文化产业通过打造新的内容产品和再造生产管理流程,实现“自我造血”。2018年原创内容与技术平台混合为王,原创短视频、系列微视频商业发展模式更能促进原创内容开发,从而出现头部内容与原创内容协同共生。以网络电影为例,2018年原创剧本占比84%,文学、动漫、游戏、神话故事、真实事件等为网络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6.付费意愿日益增强随着市场发展,文化产品也多从免费阶段步入收费阶段。随着以“90后”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在社会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的上升。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愿意付费享受会员权益,可以抢先看剧、跳过广告、追剧、享受更好的画质等,超过70%的受访者已经开通会员,各平台会员用户含金量更高,付费意愿更强,带动了社会整体在内容产品领域中从“优质内容”向“兴趣内容”的习惯转变。7.沉浸体验平稳增长2018年沉浸式体验成为线下空间赋能的主要出路,搜索量提升达到数十倍,各行业对沉浸式体验的营销达到新高度。随着各类活动项目努力贴合沉浸式体验的概念内涵,我们离万物皆可沉浸的世界不再遥不可及。关于沉浸式体验是否长期火爆的争论都已偃旗息鼓,无论它是新时代艺术的代言还是盛行一时的术语,事实证明我们已迎来体验价值新时代。8.城市营销塑造形象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设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全新篇章已然开启,文旅融合让“城市营销”的概念逐渐兴起。城市营销的规划需要立足于城市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以多元化产业链为辅助。城市品牌塑造也早已不是简单地对在地旅游产品进行营销,更包括文化氛围、人口素质、包容度等多个方面。目前旅游城市的营销更聚焦于城市硬软实力和环境的营销。9.智能文创持续助力在前沿文化产业领域中,科技融合与产业创新日益紧密。技术的发展变革正深刻改变着创意设计业的商业模式,颇具未来感的“智能文创”将引领下一阶段的产业升级。以互联网平台化和数据服务为主导的技术,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的综合服务平台技术,以用户画像、VR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数字资产及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影响的交易模式,会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10.电竞生态跨界融合2018年中国电竞主场化、赛事商业化趋势明显。主场化对于当地电竞行业,场馆配套商圈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电竞赛事移动端和客户端双端均衡化,赛事商业价值不断提升。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国IG战队获得冠军。自此,电竞主场化、赛事商业化、粉丝经济化发展趋势显著,电竞对于电竞周边配套商圈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越来越多传统产业的媒体和电信公司对电子竞技表现出强烈兴趣,电信、媒体、体育、娱乐开始在电子竞技领域中跨界融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史囂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发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4日讯 近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发起并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研究者共同编撰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包括总报告、行业报告、区域报告、专题报告以及案例报告,共五个部分。专题报告部分,把握2019年产业热点,围绕科技融合、5G数字产业、科技文创等新型技术产业领域进行评述。案例部分则选取2019年的文化产业热点现象,围绕文化遗产、城市空间、文化品牌以及文化社区设计等典型案例事件进行深入、详实的案例分析。《报告》还提选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十大特征”“中国文化产业十大趋势预测”。 以下为《报告》梳理的2019年度十大产业关键词、十大产业特征及十大产业趋势预测。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 1、文旅融合2、数字文产3、5G+文化4、AI科技赋能5、区块链技术6、文博文创7、夜间经济8、城市品牌9、文物保护10、创意产业园区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特征 1、产业较快增长与结构持续优化2、努力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3、融合发展面向更广更深4、优质内容赢得市场认可5、新技术赋能文化产业6、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7、新技术与新业态激活新动能8、文化消费市场持续扩大9、短视频深耕社会创新10、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就业主力军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1、文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2、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完善4、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5、版权将成为文化产业关注重点6、文化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7、产业国际合作深入拓展8、区域差异日趋平衡9、文化服务体验化10、文化生产技术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不惧之实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发布 游戏产业领跑国际文化市场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发布报告。 韩成功 摄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韩成功)《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12月1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游戏产业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增长最快,截至目前,2018年国际游戏市场同比增长13.3%,全球游戏总收入达到了1379亿美元。《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该报告通过对近千份外文原版资料的梳理、挖掘和研究,以文字、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对2015-2017年期间国际文化市场的规模、结构、市场主体、地区差异、市场偏好及未来走势等进行概括、梳理和分析。该报告显示,增速最高的游戏产业中,移动游戏的强势崛起成为近年来主要趋势。2014年移动游戏首次超过家庭主机游戏和PC、Mac游戏,成为用户支出最高的游戏类别。2017年,移动游戏的领先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移动游戏用户支出达到PC、Mac游戏支出的2.3倍,是家庭主机游戏支出的3.6倍。2018年国际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了1379亿美元,手游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国际游戏总收入的51%,预计全年将增至703亿美元。除了增长最快的游戏产业,报告还发布了国际文化市场更多最新数据:2015—2018年图书出版市场呈现下滑趋势,2016年下降0.5%,然而出版市场体量仍然较大;2015—2018年国际电影市场增速较慢,2012—2017年国际电影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近4%,2017年国际电影市场票房收入406亿美元;电视市场2010-2018年均增长率6.20%,2018年国际电视总收入目前达到5244亿美元;2017年国际录制音乐同比增长8.1%,国际录制音乐收入总计达173亿美元。《国际文化市场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总结称,2015年—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上增长趋势非常强劲。李怀亮还总结国际文化市场的十大趋势,包括:国际文化市场总体高增长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国际文化市场主流;实时化和在线化趋势;移动化、社交化、付费、智能化趋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意产品进出口贸易相互依赖程度在日益加深的趋势;北美地区依然领跑国际文化市场;亚太地区是国际文化产业增长最快地区的趋势。(完)

其德不离

2020年我国文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分析 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达「组图」

行业平稳快速增长文化及相关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5.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18年增长7%,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分行业类别看,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6800亿元,比2018年增长23.0%;文化投资运营221亿元,增长13.8%;创意设计服务12276亿元,增长11.3%。其中,内容创作生产行业收入占比达到21.5%,为最大细分行业市场。分产业类型看,2019年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6739亿元,比2018年增长3.2%;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4726亿元,增长4.4%;文化服务业35159亿元,增长12.4%。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2%和41%。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6个行业,文化相关领域包括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3个行业。2019年,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50471亿元,比2018年增长9.8%,占比58%;文化相关领域36153亿元,增长3.2%,占比42%。东部地区产业最为发达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3702亿元,比2018年增长6.1%,占全国比重高达73.5%;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3620亿元、8393亿元和909亿元,分别增长8.4%、11.8%和1.5%,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5.7%、9.7%和1.0%。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表示,2020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将朝着一下趋势发展:文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完善、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版权将成为文化产业关注重点、文化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产业国际合作深入拓展、区域差异日趋平衡、文化服务体验化、文化生产技术化。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创意小镇建设规划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有瞽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研究》喜获“全国二十佳调研报告”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2019年度优秀调研成果”,在全国各地报送430余篇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共评选出“二十佳调研报告”和“58篇优秀调研报告”。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申报、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承担完成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研究——以宁波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实践探索为例》的调研课题喜获“全国二十佳调研报告”,这也是省级以下文旅部门唯一获通报表彰的调研成果。此外,该调研报告还荣获“2019年度宁波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和“2019年度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宁波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始终把理论先行贯彻始终,先后完成了《全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课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标准与规范研究》《全域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的创新模式研究》等15个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任务,同时,注重课题成果转化,形成了系列走在前列的工作成果。今年,我市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6个试点单位之一,9月,全省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暨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并推介了宁波做法。(宁波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故曰

数字文化时代来袭!《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沈杰群)日前,“数字文化产业迈入新时代——数字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发布《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两倍于GDP增速,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该课题下的另一成果《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也同期发布。2018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组建专项课题组,历时一年研究,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调研,对行业概况进行系统梳理,对国际趋势进行比较观察,最终形成《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和《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对课题研究给予了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胜说,此次发布的《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继《文化蓝皮书》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项成果,“这两份报告是我国第一次全面展示国际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动态和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的成果,在数字创意和数字文化领域中是一次具有创新性意义的文化事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介绍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他指出,传统的产值和增加值核算办法已不能再充分地反映包括数字文化产业在内的数字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存在可能的“漏统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课题组经研究后认为,重点关注两点:第一,扩展核算范围以反映不断增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第二,界定免费服务背后的广告活动收入和海量数据权力及价值之间的关系,以使得行业增加值的核算能够反映生产活动实质。课题组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机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间接估算和直接估算相结合的方式,初步估算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规模——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估算总产值可以更为全面地理解行业及其内部的规模结构、就业结构。” 杨晓东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总量已趋高位,即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我国已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与此同时,现有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中局:在5G未大规模商用、原有数字内容产业监管趋紧、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放缓等大背景下,存量市场竞争已成为主流。杨晓东说,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处于由新技术而产生的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以5G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通,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谈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带来的一切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这种成果,二者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同时需要通过创意,尤其是内容的丰富化、内容的创意来找到平衡点。“比如故宫的数字创意,它就把传统文化和科技进步正好融合起来,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电竞业务负责人侯淼分享了电竞是如何从一个市场推广发展成一个新业态的过程。从逐渐形成独立的从业人员、行业生态、独立的商业价值到成为一种新型社交平台。最近上海市又出台了电竞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注册与认证标准,标志着电竞成为一种新的数字文化表现形式。“我们在这个摸索过程中感到,文化本身是没有严苛边界的,因为每个时代可能都会结合那个时代新的技术趋势和新诞生的元素去进行创作,才能产生这么多各个时代内涵丰富的文化。”侯淼说。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智库主任、报告执行负责人黄斌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数字文化产业的增量体现在两个地方,第一个增量是在海外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向外辐射;第二,成为其他产业数字化成长的助手。目前已经有不少通过用户数据帮助相关领域企业作出更好产品的探索,接下来万物互联以后,生产环节的数据可以反馈给前端的创意设计领域,从而帮助企业设计和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这将是文化产业未来最大的增量市场之一:从消费性服务业迈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文化副刊部编辑)

神嚣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 5G或引领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央广网科技8月4日消息 8月3日,“数字文化产业迈入新时代——数字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承办。会上发布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两倍于GDP增速,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该课题下的另一成果《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也同期发布。2018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组建专项课题组,历时一年深入研究,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调研,对行业概况进行系统梳理,对国际趋势进行比较观察,最终形成《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和《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对课题研究给予了指导。开创性研究成果的背后: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卢中原致辞说,数字文化产业想要发展,最重要的是顺应三大规律。“第一,要遵循文化创作的个性化、非标准化、不拘常规、不可复制、不可预测的规律。第二,遵从数字产业特有的技术规律和产品生命周期,使高风险产品能够取得成功和回报;第三,遵从市场规律,衔接供求。希望我们的数字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携手为市场提供有效供给,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说:“把握数字文化产业趋势,推动新文创大力发展。从实际发展进程来看,互联网科技给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远超出学者的预言和人们当初的想象。这两个报告是政府、学界、产业界协同合作的一个很好的成果,为我们揭示了互联网科技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怎样的令人惊奇的变化,它将推动新文创的快速发展,为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因此,他认为政府、学界、产业界的通力合作至关重要。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磊致辞表示:“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融合发展。希望报告的发布,为各行各业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也为广大数字文化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和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胜说,此次发布的《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继《文化蓝皮书》系列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是“跨部门、跨学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这两份报告是我国第一次全面展示国际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动态和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的成果,可以说它在我国数字创意和数字文化领域中是一次具有创新性意义的文化事件。”“5G 将引发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整个数字文化产业也会因此发生颠覆式的改变。”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说,“如何让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腾讯给出的答案是新文创。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推动产品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良性循环,打造更多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数字时代,科技与文化是驱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双轮,它们齐头并进,在一个方向盘的指引下,服务于人类的福祉。”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向与会者介绍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他说,因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产值和增加值核算办法不能再充分地反映包括数字文化产业在内的数字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存在可能的“漏统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课题组经研究后认为,重点关注两点:第一,扩展核算范围以反映不断增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第二,界定免费服务背后的广告活动收入和海量数据权力及价值之间的关系,以使得行业增加值的核算能够反映生产活动实质。课题组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机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间接估算和直接估算相结合的方式,初步估算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规模——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估算总产值可以更为全面地理解行业及其内部的规模结构、就业结构。” 杨晓东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总量已趋高位,即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我国已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与此同时,现有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中局:在5G未大规模商用、原有数字内容产业监管趋紧、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放缓等大背景下,存量市场竞争已成为主流。杨晓东说,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处于由新技术而产生的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以5G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通,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杨晓东说,“只要应对得当,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会对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火车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向与会者介绍了国际数字创意产业的前沿趋势。他首先分析了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他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颠覆的时代,全球范围内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正在融合形成以网络为依托,以数据为关键资产,以高度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新兴数字创意产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战略,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数字技术影响的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充分占有信息基础上的做出科学预测,管理和“驯服”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首要任务。然后,他按照教科文组织编制的《2009联合国文化统计框架》中的行业分类体系,与在场观众分享了文化和自然遗产、表演和庆祝活动、交互媒体、设计和创意服务、旅游、体育、以及教育等7个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案例,并于最后对国际数字创意产业的综合趋势进行了归纳。 张晓明表示,研究显示,新兴技术正形成数字创意新的基础架构。一方面,新技术将从消费向生产渗透,带来全要素效率升级,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领域的结合,催生了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此外,国际创意产业还呈现出数字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同步向智能化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场景化设计”带动“集成式创新”、从产品技术创新转向“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创意型人力资本是数字创意产业最核心竞争力等重大趋势。

魔法书

国内首份数字文化产业报告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4日电 (记者 刘利影) 8月3日,“数字文化产业迈入新时代——数字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会上,国内第一份权威数字文化产业报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两倍于GDP增速,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该课题下的另一成果《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也同期发布。此次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承办。国内首份数字文化产业报告发布。主办方供图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介绍,课题组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机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间接估算和直接估算相结合的方式,初步估算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规模——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杨晓东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总量已趋高位,即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我国已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与此同时,现有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中局:在5G未大规模商用、原有数字内容产业监管趋紧、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和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放缓等大背景下,存量市场竞争已成为主流。杨晓东介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处于由新技术而产生的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以5G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通,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将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他表示,“只要应对得当,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会对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火车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介绍了国际数字创意产业的前沿趋势。他首先分析了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他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颠覆的时代,全球范围内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正在融合形成以网络为依托,以数据为关键资产,以高度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数字创意产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战略,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数字技术影响的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科学预测、管理和“驯服”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首要任务。张晓明表示,研究显示,新兴技术正形成数字创意新的基础架构。一方面,新技术将从消费向生产渗透,带来全要素效率升级,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领域的结合,催生了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此外,国际创意产业还呈现出数字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同步向智能化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场景化设计”带动“集成式创新”、从产品技术创新转向“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以及创意型人力资本是数字创意产业最核心竞争力等重大趋势。

何贵何贱

国内首份权威数字文化产业报告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央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记者杨森)8月3日,“数字文化产业迈入新时代——数字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承办。会上,国内第一份权威数字文化产业报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报告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两倍于GDP增速,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该课题下的另一成果《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也同期发布。2018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组建专项课题组,历时一年深入研究,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调研,对行业概况进行系统梳理,对国际趋势进行比较观察,最终形成《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和《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对课题研究给予了悉心指导。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向与会者介绍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他说,因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产值和增加值核算办法不能够再充分反映包括数字文化产业在内的数字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存在可能的“漏统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课题组经研究后认为,重点关注两点:第一,扩展核算范围以反映不断增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第二,界定免费服务背后的广告活动收入和海量数据权力及价值之间的关系,以使得行业增加值的核算能够反映生产活动实质。课题组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机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间接估算和直接估算相结合的方式,初步估算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规模——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杨晓东说,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处于由新技术而产生的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以5G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能影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进。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通,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杨晓东表示,只要应对得当,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会对我国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火车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向与会者介绍了国际数字创意产业的前沿趋势。他首先分析了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他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颠覆的时代,全球范围内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正在融合形成以网络为依托、以数据为关键资产、以高度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新兴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技术影响下的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科学预测,管理和“驯服”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首要任务。进而,他按照教科文组织编制的《2009联合国文化统计框架》中的行业分类体系,与在场观众分享了文化和自然遗产、表演和庆祝活动、交互媒体、设计和创意服务、旅游、体育、以及教育等7个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案例,并于最后对国际数字创意产业的综合趋势进行了归纳。张晓明表示,研究显示,新兴技术正形成数字创意新的基础架构。一方面,新技术将从消费向生产渗透,带来全要素效率升级,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领域的结合,催生了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此外,国际创意产业还呈现出数字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同步向智能化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场景化设计”带动“集成式创新”、从产品技术创新转向“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创意型人力资本是数字创意产业最核心竞争力等重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