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化产业”进入院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虑求

“文化产业”进入院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1日讯 近日,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显示,文化产业管理等与“文化产业”相关学科正式进入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成为了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由于文化产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教育问题一直是行业人才培养关注之所在。此次完成备案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自主设置为“交叉学科”的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院校,将为文化产业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探究思路与方法。将“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纳入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院校截图根据《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此次完成交叉学科备案的包括160所学校的549个学科。其中,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4所院校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纳入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并已完成备案。济南大学还将文化产业管理及文化产业史皆列入交叉学科名单。据悉,相关院校完成备案的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将按照二级学科进行管理。设立“文化产业”相关二级学科院校截图此外,《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名单》显示,此次完成二级学科备案的包括442所学校的4917个学科。其中有近19所院校在对应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二级学科并完成备案。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蛋黄酱

「深度」“文化+”与文化产业崛起

文化产业评述:“文化+”的“+”,是文化的植入、交融、渗入、主导,核心是赋予事物活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力、文化生机、文化形态和文化代价,是给事物植入文化的DNA。“文化+”越厚实、越深切、越遍及,经济越强劲、加倍家、越繁荣;文化+经济,成为当今期间天作之合的佳配,有了文化与经济的联婚,经济在文化的基因中裂变,文化在经济的承载下绽放……一起来看看这篇少有的“文化+”好文章。就“文化产业评述”的眼界而言,关于“文化+”,另有两篇文章值得推荐,感乐趣的朋友不妨事事事回覆要害词“文化+”,联系起来读读,定有所获。“黎平易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使人类辞行犷悍与愚蠢,造成平易近族、国家、社会的精力支柱,催生了无限无尽的立异力、发明力,督促人类社会从蛮荒进入高度发财的文明阶段。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到一轮紧似一轮的家产革命,文化不仅是平易近族的图腾、国家的标识,更成为一平易近族、一国家、一群体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核心撑持——文化不竭是人类文明始终攀升的助力和云梯。今天,信息化督促的新一轮家产革命,使人类文明进入文化社会、文化科技、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的新地步;以文化软气力为主要撑持的“互联网+”构建的虚构天下与实际社会和实际产业的交融,催生了全新的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社会、创意国家的创客、极客期间;虚构天下和实际产业联婚孕育的产物承载着物质与文化的双重属性,餍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传达着代价理念——人类的文化自觉到达了空前的高度。“文化+”的观不雅观念应运而生,“文化+”的思惟理念及其社会形态、科技形态、产业形态、经济形态,正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成否决的历史场所场面扑面而来。人类曾经进入“文化+”的期间,文化产业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产业之一。谁有了“文化+”的自觉,谁抢占了“文化+”的先机,谁乘上了以“文化+”为引擎的快车,谁就大年夜概是将来经济社会各规模的主宰。一、“文化+”的力气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在的一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492页)毕竟上,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是“文化+”的累计与递进。“文化+”,不是1+1便是2,不是传统数学观不雅观念上大年夜略的程式化加减,而是文化与其他事物从不自觉到盲主旨交融,是由一种不雅观观不雅观见识、实践和公允的设想进入到理论的一种步履纲目、方案和形式,是文化越发自觉、自动地向经济社会各规模的渗入。“文化+”的“+”,是文化的植入、交融、渗入、主导,核心是赋予事物活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力、文化生机、文化形态和文化代价,是给事物植入文化的DNA。有人提出“+文化”行不行?回复是否认的,因为“+文化”,只是表象的包装、附着、掩饰和穿凿附会。“文化+”与“+文化”,有着主体与客体的颠倒。比方,文化产业之“文化”,文化是主体,是能动的、处在主导地位处所的;而产业文化之“文化”,文化是客体,是产业的寄生物、衍生物,是被动的,是标签式的附着着的工具。文化+平易近族,为平易近族注入凝结力、向心力和内生力;文化+社会,使人类社会成为文化自觉下智慧能动、有机有序、始终进步的文明社会;文化+中国,中国由农耕文明走进家产文明,又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发明;文化+都会,使都会由遮风挡雨的寓所成为智慧的桑梓;文化+文化,催生越发能动的文化自觉,在原谅多元中督促文化繁荣,交融人类精力血脉,津润调和社会;文化+旅游,赋予旅游人文的魅力和乡愁的宽慰;文化+产业,搭建起产业攀缘回升的云梯,注入老产业新的生机,催生雨后春笋般的新产业、新创意、新业态;文化+商品,商品承载了思惟的内核和精力的重量,赋予商品物质与精力的双重代价;文化+经济,使经济由自然经济走入自在经济的六合,催生出“互联网+”等极新的经济空间,打造出强劲的超等经济引擎;文化+科技,催生出文化科技的新地步,科技在文化的滋润下加速裂变,人类社会迎来高度智慧的信息期间;文化+互联网,赋予机器的互联网以文化的内核、智慧、内涵和坚硬的软气力、诱人的吸引力;文化+“互联网+”,赋予“互联网+”生命源,晋升“互联网+”的附出力,使互联网的触角延早退人存在的每个角落,也使文化渗透人类社会的每个毛孔,成为经济社会“云”运行的光滑剂……“文化+N”,拓展无穷空间、注入无限潜力、催生不尽的创意立异发明。人类自从走出自然经济的田野而迈进自在文明的六合,从来没有离开过文化的相伴相随。今天,当文化产业迅猛鼓起并渐渐成为主导产业,当文化产业渐渐向创意产业、创意经济迈进,经济的高地,一定是文化的高地;文化的岑岭,一定督促多元裂变的经济高原的抬升;“文化+”越厚实、越深切、越遍及,经济越强劲、加倍家、越繁荣;文化+经济,成为当今期间天作之合的佳配,有了文化与经济的联婚,经济在文化的基因中裂变,文化在经济的承载下绽放,其构建造成的产业,产业为“体”、产物为“桥”、文化为“魂”,融入社会、链接市场、亲和公共,以其超凡的融汇性、永不止步的立异性、自我调适的柔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充塞繁茂的生命力。——这就是“文化+”的力气!“文化+”,是文化的新自觉、是一个期间引擎的进级版、是经济社会划期间的新标识;“文化+”,晋升一个平易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温、一个期间的生长力和竞争力。在“文化+”的期间,没有注入文化内核、文化元素、文化细胞和文化撑持的经济、产业、商品、都会以至社会战争易近族,都必将面临毁灭的命运运限。二、“文化+”的自觉自尊咱们正处在“文化+”的期间,“文化+”只管方兴日盛,却提醒出必定的历史场所场面和无穷空旷的生久远景。预言家者曾经在享受“文化+”的盛宴,迟觉者还必要“惊蛰”般的“文化+”启蒙。能否捉住时机、乘上“文化+”的“早班”车,必要咱们树立迅速的“文化+”自觉、高昂的“文化+”自尊和掉队就无“车”可乘的“文化+”忧患。“文化+”的自觉,源于人类不盲主旨“文化+”,人们切实早就享用着“文化+”的恩德。中国的“王麻子”剪刀,因为注入了“王麻子”技术文化而求名求利;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因为注入了“CHINA”而历久弥新并使古老中华誉满环球;二战时美军的野战罐头,兼容主动加热和饭、菜、汤、咖啡、卷烟等多主要素,因为充塞对战士温饱和人文的双重关怀而倍受喜欢。“文化+”早已在第三次家产革掷中悄悄默默鼓起,并成为其前驱们决胜市场的隐秘刀兵。文化+产业,使产业孕育出新观不雅观念,日本的汽车家产早已放弃“交通东西”的单一理念而注入流线型感官操持、安宁度人文关怀和微空间通信、办公、文娱等多重成果,文化汽车成为日本汽车家产的杀手锏,“新观不雅观念”汽车正流行天下;“文化+”使产物极富竞争力,云量的立异、发明和创造使环球进入知识产权期间,发明还是制造,抉择着环球经济板块的海拔高度;“文化+”催生广告业在环球市场漫山遍野,使产业和产物的竞争演变成文化的竞争。“文化+”衍生的文化产业,成为向阳支柱产业。在国际,今朝首要发财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份额分别是:美国31%,日本20%,欧洲国家10%—15%、韩国15%。在海内,文化产业产值占GDP较大年夜比重的是北京和上海,北京2014年为13.1%,上海2013年为11.5%。在宁夏,全省协力打造穆斯林文化产业,2015年上半年完成产值近200亿元,吴忠县成为“买环球、卖环球”的天下清真食物和穆斯林用品集散地。“文化+”,承载着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成果。一方面,“文化+”孕育出的文化产业,成为“互联网+”和经济环球化期间天下各国和海内发财区域的支柱产业和核心经济撑持。文化产物作为兼容物质和精力双重代价的商品,作为环球多样的物质文化和差异的精力文化风云际会的序言,作为人们革新自然也革新自己的东西,作为人类的“精力氧气”和人们的“心灵鸡汤”,凸显出冲破平易近族、国家、肤色、宗教、措辞等各类拘留的天下性的宏大年夜社会需求,繁衍出五光十色的样态和海量的商品,拓展出空旷的市场,提醒出宏大年夜的商机和经济能量。阿里巴巴、淘宝网的大年夜行其道,恰是因为有全新的文化生产不美观不雅观作撑持。另一方面,“文化+”打造的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输出和市场霸占的比拼平台,也是文化精力和代价不美观不雅观输出和较劲的意识形态疆场。在文化的餐桌上,人们的生产不仅是物质的餍足和身心的愉悦,更是思惟魂灵的涤荡。在西方天下,文化产物不仅是其主要的经济产业和国力撑持,更成为他们输出代价不美观不雅观、带动他国“颜色革命”的主要东西。一部美国大年夜片,使人们享受着感官的刺激,同时,也悄无声息地使人们遭受西方代价不美观不雅观的滴灌腐蚀;一部韩剧,不仅占据了中国人夜糊口的黄金时段,并且潜移默化地变换着国人的糊口步伐和措辞习俗。日本拟定的《文化产业国家策略》则越发直白地说:“文化产业不仅直接相干到我国的经济好处,更相干到我国的社交好处。”中国从来不乏文化资源,博大年夜精深的中华经典、柔美绝伦的中国技术、神话般的中国故事、多平易近族的文化传承、树大年夜根深的文化体量,都是举世不二的文化资源劣势;中国从来不乏“文化+”的智慧,粉黛+丝绸、国画+瓷器、泥人张+雕塑、舌尖上的中国+餐饮、中国工艺+配备百货,哪样不是天下争相采办;中国从来不乏“文化+”的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基来历基础理与中国现实相联系,到今天的中国形式、中国阶梯、中国智慧、中国特色,阿谁不是“文化+”的经典。在“文化+”的博弈中,咱们必要安不忘危,但不必妄自浅薄,只要咱们树立“文化+”的自觉,贯串毗邻“文化+”的定力,“文化+”的期间一定属于中国。三、“文化+”与“互联网+”谈到“文化+”,必定接洽相干到“互联网+”。“互联网+”曾经发家鼓起,成为一个主要的经济社会立异生长的标的主旨,是以,必要厘清“文化+”与“互联网+”的互相相干,使二者更为自觉地互相促进,共生共荣。“文化+”与“互联网+”的内在接洽不凡很是周详。“文化+”,是母体、是遵循地、是动力源、是魂灵、是内容,“互联网+”因“文化+”而生、而兴、而荣;“互联网+”,是子体、是途径、是东西、是载体,“文化+”因“互联网+”而充塞无穷张力。一方面,文化是互联网的云根地母,没有科技文化的高度发财,就没有互联网,“互联网+”是“文化+”第三次家产革命的产品,是“文化+”的实现模式和现实运用;“文化+”是“互联网+”的生命之魂、立身之本、动力之源,没有“文化+”作为撑持和教养,“互联网+”只能是信息的“包探问探望”、商家的“婚介所”和商品的“大年夜卖场”。另一方面,互联网是文化的集散地、蓄水池和直达站,“互联网+”为“文化+”供应了平台、场域、手腕、东西和途径,“文化+”因“互联网+”而高谈阔论。当今期间,互联网带来的大年夜数据、云计较、挪动网和自媒体,冲破了时刻和空间的制约,使信息、妙技、创意和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实现了“全链接”和“零距离”,为“文化+”供应了空旷平台和发挥空间;互联网带来的小企业、微步伐、新业态、酷特色、融思想等新观不雅观念,为“文化+”供应了新思路、新通道和多样、高效、低廉、便当的实现模式。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事项呈报》中提出了“创客”和“互联网+”及其一系列新理念和步履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又连气儿印发《关于生长众创空间推进公共立异创业的领导定见》等多个配套性政策文件,预示着中国正鼓起以文化科技立异、创意、创业为策略引擎的公共创业、万众立异的第三次创业浪潮,预示着中国正迎来文化经济期间。在这一期间,“互联网+”作为“文化+”的超等引擎,必将督促“文化+”快步走向欣欣茂发的春天。四、以“文化+”的理念督促文化产业崛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当今的文化产业早已冲破传统的演出、播送、电视、电影、出版、文化旅游等固有的观不雅观念及其规模和板块,进入“文化+”“全链接”的大年夜文化产业视野。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操持做事与干系产业交融生长的几多定见》清晰提出,文化创意与操持做事要为配备业、轻家产、信息业做事,还要为旅游业、农业、乃至体育产业做事。这预示着大年夜文化产业必将进入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即文化经济的新阶段。在如许的期间布景下,以“文化+”的理念督促文化产业生长以至崛起,必须出力操纵把持如许几个主要方面。第一,结实树立“文化+”的意识。咱们曾经进入了“文化+”的期间,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传统的产业经济都在向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扭转,“文化+”已渗透经济社会的每个毛孔,文化经济成为势不成挡的生长场所场面。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把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晋升到国家立异竞争力的策略高度,颁发揭晓每年6月18日为国家创客日。在我国发财区域,文化+都会、文化+产业、文化+物流、文化+各行业的“文化+”磅礴澎拜,曾经获得宏大年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以,“文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生长的必定趋势,也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多的策略选择。从三次产业到社会打点、都会扶植、平易近生做事、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各个规模,都要有“文化+”的打点谋划理念,没有“文化+”的理念和撑持,生长必将滞后。“文化+”,应该成为国家意识、全平易近意识和期间主旋律,咱们必须站在国家生长策略和中华平易近族伟大年夜再起的高度审阅“文化+”的意义,强化“文化+”的自觉。第二,结实树立“文化+”的策略思想。适应文化产业生长的历史潮流,以“文化 +”“全链接”、“零距离”的理念看待“文化+”,实行“文化+”策略,把文化产业回升到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文化经济的期间潮流中加以认知和操纵把持。在经济社会生长顶层操持中,以“文化+”为领导和前瞻,高度正视晋升社会生长中文化的重量、经济构造中文化的体量、各产业产值中文化的分量、商品代价中文化的含量,真正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全规模的打点、谋划和生长理念。第三,结实树立“文化+”的市场意识。“文化+”要快速生长,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与市场各要素实现无缝对接。要长于统筹国际海内两大年夜市场,操纵把持宏不美观不雅观经济与地区经济不同走势和需求,切确选择“文化+”的内容及其切入点、联系点、增效点,立异顺应市场、富裕吸引力、竞争力、生命力的新业态和新产物,赋予劳动力更鸿文化素养,赋予消费资料更多文化元素,赋予消费东西更强文化塑形成果,赋予产物更多文化内涵,使“文化+”加出特色、加出亮点、加出卖点、加出市场竞争力和据有力,在“+”中实现内质和边际裂变式的剧增效应。“文化+”孕育的文化产业,其生命力在于文化创意,要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发明”扭转,安身市场高端前端,加快“文化+”的力度和节奏,革故鼎新,使最新的文化创意实时从工厂走向市场,贯串毗邻“文化+”的自动权、主导权和衍生力。第四,丰裕开掘文化潜力。中华文化博大年夜精深,物质文化、轨制文化、科技文化、精力文化、军事文化自成体系又独具中国特色;不同平易近族、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文化,厚实多彩、各具特色、竞相绽放、竹苞松茂;散落于神州大年夜地战争易近间的海量非物质文化,附着在农林牧渔等各色千般精彩物产上的特色文化,千姿百态的地质文化,都蕴藏着宏大年夜的“文化+”资源,也是可贵的文化商机。与之造成反差的是,咱们文化资源的操纵即“文化+”,还处在启蒙阶段。当今,在各地、各规模、各行业和浩如烟海的产物之中,有几何都会没有文化标识,有几何产业没有文化标记,有几何产物没有文化辨认,有几何地方特产没有地域特色文化标注,又有几何国货起着“洋名”、挂着“洋品牌”,另有几何商品推许着“国际口味”、“美国工艺”、“西洋榜样表率”之类的“洋奴”文化;因为文化的不够自尊,更有几何“中国创造”、“中国发明”、“中国老字号”成为他国的专利;因为不足文化自觉和自尊,咱们另有几何地方、规模、行业、产业、产物在守着文化金山过文化的穷日子。为此,树立并践行“文化+”的理念,督促文化产业生长繁荣,要深切开掘、精于选择、长于操纵文化资源,使“文化+”扎根膏壤,迸发出文化的暗藏力气。第五,两全社会与经济两个效益。“文化+”催生的产业、产物,必定承载着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这是“文化+”的显着特性;两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必须顺从的根基法规。是以,社会责任必须是文化产业的第一责任,社会效益必须是文化经济的第一效益。这就要求“文化+”必须保持社会主义文化标的主旨,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精力,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美观不雅观;“文化+”到场的必须是中华良好文化和前进先进文化,而不是为了单一经济效益而不分良莠的文化“加注”,更不是一味餍足低俗文化口味的低俗文化或文化糟粕“加注”。一个时代以来,布满于文化规模和演艺市场的“三俗”现象,是当代文化产业的毒瘤,以之来生长文化产业无异于牵萝补屋、自毁其道,对此必须顽强予以取缔。

家乡美

文博会观察:“文化+科技”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文博会由线下搬到线上,“云上文博会”却精彩不减。“线上展览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限制,手机、电脑上随时随地都能登录,世界各地的客户都能参观,24小时不间断集中展示,精彩之处还能反复看,有其独特之处。”参加本届文博会的天安云谷运营方代表、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总裁杨毅说。记者注意到,本届云上文博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得参展内容更加丰富,参展企业借助科技手段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天安云谷数字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积极参展,突出“文化+科技”元素,展示软硬结合的数字创意产业集聚特色。艾比森是智能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此次展出了搭载1.2mm小间距、A5C+逐点校正和12K超高清分辨率显示等行业领先技术新品。鼠标点进艾比森展区,可以看到关于企业的简介、展品的尺寸、型号、材质、颜色、发货地、原产地等详细信息和多张图片。采购商可以在线收藏、关注参展企业和展品,还可以在线沟通、一键洽谈并进行意向签约。“线上办展是未来大势所趋。”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永红认为,云上文博会承载更为丰富的内容,艾比森专注LED显示研发和制造已有20年,这次侧重展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天安云谷另一家参展企业班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带来以裸眼3D光场显示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产品,其中裸眼空气悬浮3D真光场显示系统无需任何介质,利用自主研发的光学模组,在空气中实现大视角、4K分辨率、实时动态,且拥有正确空间遮挡关系的三维显示效果,而且不受环境光线影响。“在传统的裸眼3D显示技术中,视点数和空间分辨率始终存在矛盾,这是裸眼3D技术难以突破体验瓶颈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我们的裸眼3D光场显示系统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该公司CEO徐炜告诉记者,班度科技专注于三维影像和数据的智慧呈现和管理,此次参展产品通过软硬件结合重塑人与世界新的连接方式,赋能产业发展,开创产业新空间,这种融合创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医疗、教育、文旅、智能制造、通信、建筑、军事、展览展示等领域。“科技创新,文化赋能,两者实现了相互促进。”杨毅表示,当前,科技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和重塑人们的文化生活,文化力量则不断丰富科技应用和表达,两者深度融合正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也对空间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安云谷数字创意产业园注重推动“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通过聚集优势产业资源和发展配套,丰富政策扶持、项目孵化、成果对接转化、综合服务等功能,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营造出关联生态氛围,辅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杨毅介绍说,天安云谷在谋划产业布局时,在5G、AI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携手国内外领先企业与机构,链接国际资源,为园区企业智慧化发展赋能。在文化产业方面,依托龙岗区数字创意走廊与坂雪岗科技城形成的区域叠加优势,汇集了一批知名的“科技+文化”企业,涵盖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软件、文化装备、广告传媒、游戏动漫、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目前入驻企业540家,其中文化企业377家,占总入驻企业近70%。入驻文化企业中,A股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和异地上市企业控股公司4家。2019年入园文化企业总收入达269.4亿元,占园区企业总收入的87.2%,入园文化企业纳税总额18.86亿元。来源:光明日报

惠子相梁

2018年盘点丨文化产业发展中绕不开的十大“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断融合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升。回眸过去一年,哪些文化产业关键“节点”曾引发广泛关注?这些关键词又将会对今后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哪些深远影响?今天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专门为大家梳理盘点了一番,说一说2018年文化产业那些绕不开的“关键词”。 一、文旅融合2018年堪称“文旅融合”元年。伴随中央与地方文化旅游系统相继正式挂牌,“诗和远方”从口号走向实际。正如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提到,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在文化旅游领域对外和对港澳台工作中持续凸现融合发展的主题,在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提倡文明旅游和安全旅游、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治理等方面也紧紧围绕融合发展的主题,稳步推进旅游系统的规范建设和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各地文化建设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在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以人民美好生活引导的文旅融合由文博行业、互联网行业、旅游行业、艺术行业、文创行业、音乐行业、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等多领域、多行业共同织就而成。培育多元化、全域化、全链条的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开创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文化旅游新格局,这些无论是对“旅游20强”还是“文化30强”,都是新的考验。除此之外,在做好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规划创新等方面工作的前提下,提防文旅元素简单叠加、同质化等发展乱象。 二、机构改革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地方机构改革正按照党中央确定的“规划图”“施工图”和“时间表”全面实施。4月8日上午,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4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揭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和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宣部,中宣部对外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牌子。4月17日上午,由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新组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揭牌亮相。据中央要求,省一级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进行提交,2019年3月底前完成。截至11月月末,随着新疆、天津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完成挂牌,标志地方文旅系统完成全部挂牌,自此诗和远方真正走向深度融合。同一阶段,地方广播电视系统深化机构改革也迎来关键节点,各省宣传部加挂新闻出版局牌子之后,省级相关部门的“三定”工作任务也将陆续完成。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文化产业从萌芽破土,到枝繁叶茂,再到开花结果的40周年。自2012年至2017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从1.8万亿元增加到近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增加到2017年的4.2%。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正在成为推动就业和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文化市场也已经从“战略性短缺”进入“短缺与过剩并存”时代,从投资推动转向消费拉动阶段。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命题。文旅融合、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数字创意产业等新业态等,进一步增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新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炼出来,展示出去,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四、阴阳合同 2018年5月底,随着实名认证为崔永元一条微博曝光范冰冰“阴阳合同”掀起了影视行业的轩然大波。一时间明星高片酬、偷税漏税等问题成舆论焦点,事后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6月底,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随后,影视行业内部发起自治行动,包括主流视频网站、影视制作公司以及行业协会在内的诸多影视从业方,发布了一系列声明与倡议,抵制不合理片酬与行业不正之风。10月3日,范冰冰偷逃税问题水落石出,税务部门认定范冰冰偷逃税款的事实,并做出处罚,对范冰冰及其公司偷税追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总计8.83亿元。10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再出手,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阴阳合同之后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影视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市值缩水,资本市场投资遇冷,明星退出旗下影视公司,大批霍尔果斯影视公司加速注销等影视寒冬不约而至,一场从机构到明星再到普通影视工作者的大撤退悄然进行。2018年,无疑成为影视行业的整改年,但长期来看,2018年影视行业所迎来的风云动荡无疑是刺破影视行业虚高收入泡沫、铲除滋生偷税漏税土壤的有益之举。经过此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期待将中国影视行业带回“正途”!五、短视频 短视频是2018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绕不开的一道风口。碎片化时代,各方的竞逐从15秒拓展到120秒,拼争用户使用时长。更重要的是,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也在逐步蚕食长视频和手游时长的空间。短视频成为所有移动互联网领域里用户和使用时长增幅最快的领域,资本市场则进一步发力布局下沉市场。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短视频营销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短视频营销市场规模达到140.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520.7%。短视频营销市场规模的大幅增长,关键在于2017年和2018年头部短视频媒体平台方在短视频营销上的商业平台搭建,提供了大量的短视频营销变现机会。从市场份额来看,虽然目前抖音和快手位于第一阶梯,占据大流量,但随着腾讯、百度、网易等巨头公司介入,未来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或将改变。另一方面,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侵权盗版问题频发,版权保护意识较薄弱等问题,也催生行业的平台管理和内容审核新规尽快出台,推进行业规范化、精品化发。9月中旬,国家版权局约谈抖音短视频等15家重点短视频平台企业,责令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版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六、国产网游备案 2018年3月底开始,游戏行业版号审批暂停;同时原文化部国产网游备案于6月初以“机构调整”为由开始暂停接受申请。自此国产游戏处于被冷冻状态,很多国产游戏项目的上线申请也被迫搁置,整个游戏行业发展陷入低谷。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也一直没有给出恢复备案的时间。不过,年底中宣部版权局副局长冯士新在“2018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的一句“正在抓紧核发版号”,意味着自2018年3月起游戏版号审批暂停的情况即将迎来改变,已经历数月“寒冬”的游戏人或将迎来曙光。12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显示,首批游戏版号已经完成审批。需要注意的是,省一级的新闻出版、文化部门同样承担了游戏产品审批申请的职能,伴随全国31个省级机构改革方案的获批,省级机构改革将进入落实阶段,意味着从游戏产品的行政审批流程上将实现上下贯通,这都将为恢复游戏审批创造了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提出,将先行先试新型游戏审批机制。七、虎鎣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向国家博物馆划拨青铜“虎鎣(yíng)”。3月,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一经传出,媒体跟踪报道,人们持续关注。国家文物局经过信息收集、协商谈判等多方面工作,推动青铜“虎鎣”返还。最终,境外买家将青铜“虎鎣”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为青铜“虎鎣”回家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所说,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历程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情感。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是世界性难题,进一步拓展文物追索渠道,形成海外文物追索的机制,我们需要和国际社会更深入地沟通、更紧密地合作,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追索返还流失文物,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众多,每一件文物面对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仍然任重道远。 八、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在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中,首次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要求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2018年是乡村振兴元年,也是农村改革40周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文化振兴是基础。近年来,从特色小镇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到精准扶贫,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从事业角度来说,不仅可以补足公共文化短板,传承传统技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产业角度,则能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如乡村旅游、乡村文创、传统手工艺、乡村土特产等行业发展,自下而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九、两办发布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意见 2018年10月8日,新华社全文发布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并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央政策文件,也是继党中央、国务院在7月《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之后,“送给全国文物行业的又一份政策大礼包”。意见提出了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等16项主要任务,同时首次出现的“建立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使用和运营管理”“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可用于公共服务、藏品征集、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等三种新提法,将进一步推动解决文物领域长期没能解决或者不易解决的难题。文物合理利用,一直是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正因为此,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政策、机制上有所突破,也要在管理、实践中有所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只是前提和保障,关键是落实好“最后一公里”,而这需要全国文物系统上上下下一起努力,真真正正将文件精神落地、落细。十、文科一期ABS 2018年12月14日,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以下简称“文科一期ABS”)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获批。该产品作为知识产权和金融深度融合催生的新生事物,在我国证券化市场上尚属首例,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开创性。该产品的获批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的突破,大大加快了知识产权的资本价值转化速度,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知识产权,引领未来。截至2018年10月,我国2018年专利申请数累计超过351万件,有效专利申请数累计超过1125万件,广大中小文化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需求日益迫切,知识产权融资正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手段,可以说,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潜力巨大,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间宫

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文化产业研修班丨招生

今天推荐这篇文章,当然是有特殊原因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暂时可以先不用透露,不过,另一个原因倒是可以说下。这是北京大学的文化产业研修班的招生信息,我为什么会推荐这个东西呢?你们要注意,这其中,有个老师,叫做李洋。这估计有些人就熟悉了吧,没错,李洋,也就是大旗虎皮,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前辈。不过,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以,他的学校有研修班招生需求,我当然要帮忙推荐下。接下来,也可以看看人家官方是怎么推荐这个新闻的。具体的,你们自己看吧:主办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秉承北大百年人文精神和美育传统,着重培育艺术理论研究、艺术批评及艺术管理的高级人才。建院(系)二十年来,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各方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学院培养的千余名精英人才活跃在主流艺术创作、传播、管理、产业等领域,为期十年的昆曲传承计划助推了昆曲艺术的复兴,各类国际交流和艺术活动传播了中国艺术的声音,师生原创艺术作品屡获大奖。北京大学独特的学术氛围和艺术传统孕育出了独特的艺术人才培养土壤。艺术学院下设四个系:艺术学理论系、影视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同时设五个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艺术学院还拥有一个北京大学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领导型媒体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时得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强力支持。项目背景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于2007年,至今已经开办十届。该项目秉持秉承“文化可以兴国,文化推动世界”的发展理念,坚持“学术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发展互动”的教学理念。十余年来已经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管理高级人才培养项目。项目课程融汇了北京大学十八年的文化产业研究探索和积淀,结合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需要,依托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交融环境,融合将艺术学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双向研修相结合的双重学术视野,旨在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管理专门知识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国内外文化产业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复合型、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必修课( 10 门):( 1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2 )艺术学专题( 3 )文化艺术管理研究( 4 )当代文化艺术专题( 5 )文化产业战略与管理( 6 )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 7 )文化经济与创意管理研究( 8 )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9 )媒介前沿问题研究( 10 )文化产业专题研究部分教师简介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任审美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联盟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近年主要研究文艺美学、艺术学、中国文艺现代性问题。主要著作:《中国现代学引论》《文学理论》修订版等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专家。研究方向:中国伦理学史、正义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著有《文化的力量》《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彭 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委员,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国际美学协会中国代表,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出版《艺术学通论》等学术著作14部,《艺术的语言》等译著7部,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等重要展览100余次,创作剧本《穿羊皮袄的男高音》(改编为电影《一夜成名》)、《预言》、《理由》、《大红灯笼》(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等7部林 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首席专家。主要国内学术兼职:国家汉办中华文化艺术国际传播专家组组长、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等。主要国际学术兼职: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编委;国际学术期刊Higher Ecation Review 编委;英国高等教育网顾问;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会督察长;联合国第四届、第五届世界电视论坛中国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向 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Metropolitan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艺术管理、创意领导力。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化产业导论》《文化立国》《创意领导力: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研究》《创意与管理: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管理》(译著)等李 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毕业,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委员会主任、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欧盟大学委员会Erasmus muns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 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 著有《莱昂内西部片中的手势:影片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丁 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西方艺术史、公共艺术,主要著作:《西方美术史》《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等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主任。研究方向:文化经济与政策、文化产业投融资。著作成果:《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创意产业导论》等专著四部周庆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研究方向:信息传播与信息化政策法规。主要著作:《传播学概论》《信息法教程》《电子商务的概论》陆定邦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博士,《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期刊》总编辑。目前任教于台湾成功大学工业设计学系及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曾经担任台湾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三创中心主任等行政职务。对产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规划、服务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研究有较高建树。其创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期刊》是亚洲第一本,世界第二本此类刊物。此外还在国内外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教学专著多本,个人发明及新型专利总计33项许晓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大青鸟音乐集团总裁。研究方向:演艺经纪、文化版权与贸易。1992年创办龙声娱乐有限公司,先后成为华纳、BMG、索尼等国际唱片公司版权代理商。1999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总裁。2002年创办九洲亚华演艺经纪公司并出任公司总裁。2005年创办北京创盟音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裁。2010年出任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总裁和国家电影产业基金执行董事邓丽丽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网络游戏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特聘校友导师、北大MBA校友会执行副会长、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及商业模式研究。主要著作:《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动漫产业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估体系研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等招生对象报名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学历,且毕业后工作三年以上;(2)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3)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学习与考核必修课程每个月集中一周的周五六日全天在北京大学校本部授课,学制一年半,申请学位一年。核心课程(6门)由北大研究生院统一组织闭卷笔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和十一月,其他课程(4门)由院系组织考核(作业或论文)学业证书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报经研究生院审查核准后,颁发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盖章的《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结业证书》。学位申请符合条件者( 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需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自学习之日起(2017年9月1日),四年内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全部研修班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自学习之日起五年内,完成学位论文、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并进入答辩程序,可申请 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 。学费45000元(学费只含上课费和正常组织的考试费)Q & AQ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班?和原来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有什么联系?A :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自 2007 年已开办十届,目前已招收学员 600 余人,自 2014 年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更名为 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 。Q :入学的条件是什么?专科可以申请硕士学位么?A :共分两个条件: 1 、 入学条件 是专科、本科以上学历毕业三年以上(即2014年7月31日前本科毕业)。 2 、 申请学位 条件: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需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简而言之,专科可以入读本班级,但不可申请学位。Q :什么时候开学?学习多久,课程怎么上?申请学位需要多久?A :本研修班报名截止日期为2017年9月8日,9月22日开学,课程 每个月集中一周的周五六日全天 授课,学制一年半,即课程由2017年9月上到2018年12月。课程结束后,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人员进行论文开题,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时间为一年。名额有限,额满为止。Q :课程是如何考试的?A :本班研修班共 10 门必修课,核心课程( 6 门)由北大研究生院统一组织闭卷笔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和十一月,其他课程( 4 门)由院系组织考核(作业或论文),选修课程不考试。Q :简章上的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是什么?难度有多大?可以考几次?A :本班归属艺术学,所以只考外国语水平考试,不考学科综合。每年 5 月份考试,自入学后连续 4 年可参加考试。Q :最终授予的学位是什么?A :经过论文答辩后,将授予 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与统招全日制硕士一样 。Q :学费是多少?如果完整申请到学位还包含哪些费用?A:学费45000元,包含上课及正常组织考试的费用。根据今年相关政策,参加国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 考试费100元,进入学位申请阶段,论文初审费450元,答辩费6000元(费用标准仅供参考,请以国家及学校当年公布标准为准)。Q :我想报名,应该如何申请?准备什么材料?A:登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网站查询简章(http://www.art.pku.e.cn/learn/detail/?id=1566):下载并填写相关材料,包括: (1)报名资格审查表、(2)身份证复印件、(3)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4)个人自我陈述、(5)在职证明、(6)一寸蓝底照片8张。以上材料 顺丰或EMS 快递至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红六楼113室,邮编:100871,高老师收。同时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研修班招生项填写相应信息https://admission.pku.e.cn/waiwang/index/bmxxlb.jsp(研修班报名,序号15)。学院将根据要求对报名人员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初审通过后通知参加学院入学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研究生院发放录取通知。咨询方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话:010-62757501地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红六楼113室继续教育办公室邮编:100871网址:http://www.art.pku.e.cn假日值班:高老师 13911650605(微信号 同 )报名表等相关附件及更多信息请点击“ 阅读原文 ”访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官方网站。

人谓之樗

国漫崛起 透视“十四五”文化产业创新与活力

视频加载中...两会聚焦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从国漫创作者身上我们看见了中国文创人为弘扬传统文化、壮大文化产业的不懈努力。

骷髅头

初心印记|文化产业:巨大的人才蓄水池

昔日,这里是长沙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它已蜕变成人才聚集的文创高地。作为湖南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试验田”,“马栏山速度”令人惊叹。9月17日下午,浏阳河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总书记的寄语再次彰显文化产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前景。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互联网时代新兴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支点。2017年12月,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挂牌成立,以数字视频内容生产制作为核心,以数字视频创意为龙头,致力于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目前,园区已累计入驻视频文创企业3000余家,去年园区企业产值近350亿元,获得全国首家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等称号。随着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善于使用新技术手段来创新的年轻人,在总书记眼中的“朝阳产业”里成为“造梦人”“追梦人”和“圆梦人”。越来越多有创意、敢行动的年轻人正在加入其中,用“马栏山实践”讲好中国故事。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准备录制汉服文化节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科技发展和社会日益浓厚的创新创造氛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5.9万家,较之2016年约增长9000家。优质企业的大幅增加,带动了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在“十三五”期间连续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幅度,实现了文化产业GDP贡献率的大幅提升。科技托起文化产业发展新天地,人才助推文化产业百花齐放、迅速腾飞。“人脑+电脑”“创意+创业”,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容量大,目前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占就业总人数的5%。《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显示,在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特征中,“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就业主力军”相当瞩目。近年来,文化产业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重点,赋能各行各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途径。文化强国已绘就出“十四五”的绚丽底色,到2025年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完成之时,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将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让“蓄水池”永葆吸引人才的势能和培育人才的活力,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来源:央视网

不可

行业前沿丨浅谈文化产业科技应用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国策战略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习主席的一句“让文物活起来”的思想号召,更是让文博产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科技浪潮。人民日报记者 张丽娅 摄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化与科技融合无疑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那么,文化与科技如何融合?有机融合又会给文博产业带来怎样的创新发展?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文化资源数字化初步完成 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打破“数据壁垒”自2013年原文化部颁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将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提升到国家行动层面以来,我国已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数字文化资源库。如拥有众多历史文化瑰宝的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分别建立起数字文物库、数字博物馆。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虽然海量文化资源已初步完成数字化存储,但还需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促成资源数据达成互联互通共享状态,才更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增长潜能。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大数据中心广泛应用的中心化云计算技术虽然能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但却无法避免中心存储系统宕机事故导致的大面积应用崩溃、数据丢失的问题。随着量子计算等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的出现,处理任务将被分发到多个计算机,某个系统发生故障对整体数据库的影响将大大减弱,能更好保证文件的安全性。相信未来当云计算、量子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必能设计出更稳定高效的数据储存、管理和计算分析服务器,为文化数字资源全面开放共享提供硬件支持。二、文化输出实现精准开发 大数据体系建设助力产业创新升级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文化领域,大数据最先使影视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基于需求侧的大数据分析,针对观众的兴趣点投其所好,为影视产业链中的剧本创作、选角、营销策略制定、广告投放等环节提供决策依据,影视类文化产品逐步实现精准开发。如今,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迈入成熟阶段,大数据也将不断加深对文博产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通过不同数据源交叉挖掘,利用科学建模,获取受众的个性化文化诉求,通过分析大数据,把跨越时空的文化思想、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新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习惯,进行精准传递,以此不断加强文化传播力度,提高人们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从而不断传承和丰富中华文化。相信,随着文博行业大数据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必将积极发挥其指导产业“有的放矢”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三、多媒体技术实现文化创意展示 通信技术发展赋予智慧叙事无限可能近年来,文博界可谓掀起了一股“互联网+文化”的浪潮,众多博物馆开始尝试将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文化传播中。火爆刷屏的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正是运用了新一代精准对位的高清激光投影仪器,让绚丽多彩的数字画面跃然于古老的建筑之上。而在藏品陈列方面,定制化多媒体展柜作为新技术与传统展柜的碰撞融合的一大创新运用案例,逐渐开始进驻到各大博物馆,其以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视觉效果扩展文物的展示信息,为展品内涵的表达和丰富文化传播带来了无限可能。虽然国内许多博物馆借助数字科技已经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意展示,但仍然没有达到全面多维度智慧化讲述文物展品背后故事的高度。今年,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6G技术研发工作也于近日正式启动。5G、6G时代的到来,让信息传输时延性大大降低,相信能真正推动VR、AR、MR等模拟现实技术实现商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将无限拓宽文化产业包括智能交互、多感官混合现实、情感和触觉交流等在内的一系列多媒体数字应用场景,博物馆全面智慧化未来可期!随着文化与科技全面深入融合,积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精髓与当代科技文化相融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势必会全面激发文博产业科技创新活力,让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之使命,以此加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形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我们插上科技的翅膀,共同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耦立

中国传媒大学谢伦灿:文化产业人才须有“内生动力”的可持续性

文化产业人才是指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从事文化相关工作的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是提升文化产业人才质态、提高人才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诸多学者看来,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次“急行军”, 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作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环, 能够“最快”应对着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理论和实践教育。中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序列当中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增长方式调整引发了一系列转变, 当下集中表现为新时代提质增效对人才高质量的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一趋势随着全球竞争力对人才的聚焦以及国内城市对人才争夺战的展开得以进一步确认。而这也构成了当前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的基本情境。这一情境较之以往最大的不同则在于, 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不仅成为解决文化产业人才紧缺、能力不足的重要手段和模式, 更因知识付费领域延伸的市场空间以及所引发的关联带动效应而成为潜在的“风口”。事实上, 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研究议题, 党政部门始终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党的十八大以后, 在“文化强系列”以及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目标设置之下, 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于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通道”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建设锦标赛”。不同于单一GDP占比竞赛, 文化建设锦标赛更侧重于文化产业人才、资本、创新等“内生动力”的可持续性和支撑性, 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更是被纳入地方政府的竞争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全面开启。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应充分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重新挖掘培训在文化产业转型、人才高水平发展、价值支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提升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的战略定位。高质量人才支撑作为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新的共识, 也激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其一, 高质量人才支撑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需要党和政府承担更多责任, 但更强调秩序逻辑下的意识形态自律。对文化产业人才培训而言, 意识形态自律即体现为主流意识形态对其影响、介入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的空间做出自觉认识, “对极端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性的庸俗化泛滥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预案处置姿态”。胡晶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的逻辑演进与高质量转型发展,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46(04),107-112。李敢.文化产业与地方政府行动逻辑变迁——基于Z省H市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 2017, (4) .王列生.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前置[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 (2)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

冲击波

独家|遇到史上最难就业年,文化产业毕业生如何乘风破浪?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其对应届毕业生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那么,疫情对文化产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究竟有何影响?当前文化产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有哪些?为了助力文化产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各方应该如何发力?小编根据前期投放的调查问卷,形成了《疫情影响下文化产业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报告》,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看吧!文产应届毕业生:他们是谁,他们在哪,他们怎么样?从2004年第一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立以来,到2020年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历程。与去年相比,疫情对今年的文产就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影响。为深入了解2020年文化产业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对全国各个地区、各大高校的文产毕业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从调查的地域分布来看,此次调查涵盖了国内外各个省份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山东与河南所占比例略高,与高考大省的身份相符,其余各省比例较为均衡。最高学历学校的所在地从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来看,男生仅占21.33%,女生占78.67%,文化产业专业延续了“女多男少”的传统,男女比例失调严重。性别比例从学历层次来看,大学本科毕业占绝大多数,达到84.9%,硕士研究生占12.5%,博士和大专比例较少,分别为1.04%和1.56%。最高学历从毕业去向来看,截止5月30日,升学(境内&境外)和就业平分秋色,分别占46.88%和48.44%,而自主创业较少,仅有2.08%,在其他的选项中,有人选择了给自己留一个“间隔年”,探索自己的爱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准备。毕业去向文产应届毕业生:疫情影响下的就业状况1.就业情况概述从就业环境来看,首先,2020年就业压力巨大。经济GDP增速下行、高校应届毕业生达新高、企业的生存艰难都造成了就业压力。其次,我国文化企业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下降,吸收人才及毕业生的能力也有所减弱。据对全国5.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一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8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3.9%。从就业状况来看,根据问卷调查,今年的文化产业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生了较大波动。与去年相比,升学的比例有所增加,毕业生寻找工作更加积极。截止5月30日,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有16.13%的同学已经找到心仪工作,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在积极寻找工作,没有人暂时不打算工作。2020年文化产业应届毕业生毕业去向目前文化产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疫情对文产毕业生的影响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在80.64%的人认为疫情对他们的就业状况产生了影响。疫情是否对就业状况产生影响第一,毕业生身份的选择。“2020届毕业生保留两年应届生身份”的规定为应届生的来年求职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将近70%的应届生选择保留“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是否愿意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第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原本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同样受到大家欢迎。2019年理想的工作单位选择疫情之下,人们对待遇稳定的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国企的青睐远高于民营和外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有53.33%的人认为先随便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最重要。疫情对就业单位选择的影响第三,就业地点的选择。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漂泊奋斗的梦想,人们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凭着激情和热血,更看重薪酬待遇、发展机会和工作城市。经济不够发达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形成适配和吸引力。一线城市坚实的经济基础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给文化产业的就业岗位带来更高的薪资与更大的发展机会。新一线城市在大城市功能疏解的机遇下,挖掘文化资源、塑造城市品牌必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就业机会与发展潜力巨大。因此,疫情之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毕业生更加青睐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疫情之前,最想选择的工作城市疫情之下,影响毕业生就业地点的其他因素也愈发重要。房租房贷压力、减薪裁员压力、疾病健康的压力等一时之间逼退了不少猛士,“团圆”“平安”的观念再次深入人心,“离家近的城市”成为就业时的首选,二三线城市的就业率不降反增,很多人愿意回到家乡。虽然不能“钱多事少离家近”,但“事少离家近”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斜杠青年”的涌现,“不坐班”和“身兼多职”完全可以在家实现。疫情之下,选择工作时注重的因素第四,首份工作的期望薪资。伴随着就业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资也发生了变化,去年的统计中,人们的期望薪资集中在3001-8000之间,其中5001-8000之间的更多,而今年,有54.84%的人愿意接受3001-5000之间的薪资。疫情之下,人们愿意“节流”。2019年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资2020年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资第五,就业心理发生变化。大部分人感到有点焦虑,偶尔急躁,担心自己找不到心仪的工作,甚至有16.13%的人非常急躁,同时产生了想要逃避的心理。仅有1.08%的人非常乐观自信。这说明就业的心理咨询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介入非常必要。疫情对就业心理的影响第六,就业途径与渠道转向线上。在过去,校园招聘经过学校的同意后,企业或单位在学校进行现场宣讲与招聘,HR与学生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而受到疫情影响,校园招聘只能转战线上,由学校作为第三方进行对接,“屏幕障碍”“虚假信息多”与“反馈慢”等问题对毕业生求职产生了很大影响。疫情之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疫情影响下就业途径的选择线上招聘的不足之处文产应届生: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1.政策“牵线搭桥”,但流出渠道仍然过窄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各省市也积极调整优化就业政策,多部门联合共同启动“23456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对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点组织开展升学扩招吸纳、国企吸纳、充实基层、扩大参军入伍等等专项活动。事实上,国企、事业单位吸纳和高校扩招是促进就业可行之策。2020年,国企扩招幅度为五年来最大,国家电网、国有银行、铁路局和烟草公司等率先进行。而公务员也计划针对应届生提供更多“铁饭碗”,公务员考试“大户”山东省率先扣响了今年联考的发令枪,招录公告中,计划招录7360人,相比2019年招录的3047人,扩招了141.54%。内蒙古本次计划招录公务员共计7270人,较上年度的1471人,本次招录扩招幅度接近400%。与此同时,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第二学士学位进行扩招的相关事宜。就业政策,图片来源于中国日报但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下,仍有80.64%的人认为疫情对他们的就业状况产生了影响。虽然有66.67%的人知道国家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但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一般般和帮助不大,仅有4.84%的人认为政策非常有用。政策对就业是否有用政策落地难与市场规模处于收缩状态、工作岗位减少息息相关,也与高校疏通、社会吸纳等各方关系密切,政策重在解决“牵线搭桥”的问题,拉抬用工需求、拓宽毕业生的流出渠道才是更有效的措施。因此,政府要在出台政策的同时,也应做到一般性政策与特殊性举措的统一,并引导各方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就业问题。2.朝阳产业潜力大,但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李克强总理曾多次提出“六稳六保”,在全国两会上也提出要“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可知解决民生、就业问题将是今年的重要方向。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又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而受疫情影响,就业市场的企业端释放的就业岗位有明显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门槛,招聘与就业的矛盾突出。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就业报告,一季度国内企业招聘职位数和招聘人数,同比降幅在27%左右。而文化产业的毕业生也难以脱离文化产业的发展谈就业,虽然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由于其专业对口少、细分产业较多、地域不平衡等多重因素制约,本专业对口就业的形势尚不乐观。原本的文化产业就业状况市场疫情之下,整个文化产业的市场都发生了变化,除新闻信息服务之外,其他行业均呈下降态势。其中,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变化最大,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9.1%,纷纷倒闭的电影院、旅行社,不断裁员的头部企业与没能扛过“寒冬”的小微企业,对今年文化产业的就业造成了冲击。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文化产业本就难就业,这下更难了。仅有2.15%的人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很好,就业也没有问题。疫情影响下文化产业的就业虽然国家对于文化带建设持续关注、对文旅发展予以政策倾斜、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但疫情之下,如何提振动力、释放活力,切实发挥文化产业各门类与新业态的作用吸纳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值得我们思考。3.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就业能力与市场的匹配度较低“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本就长期存在。随着近年来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这固然与社会总体人才水平提高、高校培养机制、企业用人制度有一定关系,但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就业心理也密不可分。第一,提高就业能力成为就业的必然要求。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实践”与“理论”能力不相匹配,很多人虽然答卷分数颇高,但实践能力差,难以独立完成项目,缺少一技之长;第二,就业观念亟需转变,部分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就业选择缺少自己的主见,“好高骛远”、“害怕吃苦”的毕业生不在少数;第三,及时调整就业心理,对自己做好准确定位,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尽快完成从“学校人”向“职场人”身份的转变。结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一个家庭天大的事,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疫情之下,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但大家都在很努力地投简历、参加面试、接受培训、积极实习。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保持良好心态、不断与意向单位进行磨合,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技巧,最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参考来源:[1] 国家统计局.2020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3.9%[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605.html[2] 中国社会科学网.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中国及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基于招聘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EB/OL].http://finance.cnr.cn/txcj/20200417/t20200417_5250574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