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追求还是生育本能? 女性读博+生娃遭遇窘途盛衰之杀

教育追求还是生育本能? 女性读博+生娃遭遇窘途

新华社照片(图文无关),西安,2018年9月14日西安大学生举行开学庆典活动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盈依博士生入学的日子和预产期是同一天。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读博和生娃是相冲突的。前不久,科学网博文《女博士的生育困境》引发了关于女博士生生育问题的大讨论。截至发稿,仅该网站已有十多篇相关博文陆续发表。由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教育追求和生育本能之间的矛盾投射到这一高知女性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不过此番参与女博生生育问题探讨的,不只是在读博期间生娃的女性,还有博士生导师、男博士生、女博士生的丈夫,以及和本议题没有直接联系的旁观者。他们思考的维度非常丰富,大家认为这事关“权利”“平等”“歧视”“公平”“承诺”“声誉”“标准”……但到底为什么读博期间生娃会被视作一种尴尬的选择?正在美国读教育学博士的盈依觉得,这本质上关乎“观念”。读博是一种“承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是在科学网上发声的博导之一,她“很不支持”女性读博期间生娃。在张海霞看来,读博这件事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承诺——学生找到合适的导师在最好的年华做一些有价值的科研,提升自己,拿到博士学位;导师也有相应的研究任务需要学生一起完成。“在3到5年里各自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这是两全齐美的事”。而如果女学生要在此期间拿出一两年来生娃,势必会打破这种承诺。所以当她看到网上“读博期间生孩子导师都能理解,不会抓你干活儿的,水过了论文能顺利毕业就行了” “我怀孕6个月博士入学,博士经历了导师苦苦相逼”一类留言时大为光火,直呼这种行为“自私”,无异于“耍无赖”。“事实上是天天干都干不完!” 张海霞的研究领域是微纳机电系统和微能源技术,她告诉记者,自己近些年指导的博士生“发表的SCI论文基本没有低于10篇的” “每天工作大概超过12小时”“都达到了优秀毕业生的标准”。因此,她难以想象一个生娃的女博生如何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学业任务。与正式参加工作的职业女性不同,张海霞认为女博士生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达到某种标准,即博士学位所对应的学术水平,这一水平或许会因导师的具体要求而有异,而刻苦钻研和训练是达到毕业水平的必要保障。“如果别人都在辛苦努力,而她去生孩子,最后放水让她毕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也有损整个博士群体的声誉。” 张海霞说,“而如果延期毕业,还需要对她付出额外的资助。”“那不是让导师都不敢收女学生了?”张海霞的担心很实际。谈到如何对待读博生娃的难题,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明阳在科学网发表的博文中建议导师们,博士招生以应届优秀男生为主;如果有非常优秀的女生报考,导师与弟子最好有个读研期间生育计划的约定。作为过来人,张海霞不愿意看到女性在招生时被边缘化。而她认为,“要条件”“要照顾”“甚至给导师扣上不仁不义的帽子”,这表面上是争取权益,实际上会损害女性接受博士教育的权益。张海霞介绍,她自己读博期间“每天大概工作15小时”,没有在这时候生小孩。按照她的理解,读博前和读博后是比较适宜的生育时机,她选择在博士后期间生育。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百分之百投入学业中的攻博状态。一位署名张艺琼的网友尽管也发表博文称不建议在读博期间生娃,但同时她也认为大家对“读博士这件事的理解有点不正常”。她写道:“(人们)觉得应该粗茶淡饭、抛夫弃子、坚守学术才值得称赞,这是造成很多人读博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记者在其他几位女博生口中也听到了类似的观点,她们觉得,学业并非攻读博士期间唯一应该被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达成动态平衡。比如盈依说:“我所在的学校,读博生孩子不会有人说什么,而且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边读博一边工作的情况很普遍。”有多少人能工作、生娃、带娃、学习几不误?盈依在美国一所“排名前200”的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现在是博士在读第三年。29岁她申请博士时意外怀孕,而后同时拿到旅游签证和学生签证,挺着大肚子过了美国海关。盈依的导师是一位年届七旬的教育学家,女性教育是其研究领域之一。“她认为家庭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要在学习之上,工作之上。” 盈依说。盈依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在规则之内很讲人情”。在她怀孕的博一期间,3门课中有一门改为自主学习,而且“导师并没有分配给我太多任务,很多事情她都自己做了”。但尽管如此,盈依还是得作出许多“牺牲”,时间、精力、体力,甚至健康……在孩子七八个月时,照顾孩子、期末考试、租房搬家、换保姆等麻烦事在半个月内集中爆发,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我告诉自己,天塌不下来,生活一定会好起来。”同时,盈依把事情排出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做。首先自己是第一位的,必须按时吃饭,这时身体不能垮,而且要控制好情绪;第二位是照顾孩子,上午陪孩子,下午交给保姆,再出去联系搬家,处理各种手续;第三位是上课,晚上5点半到8点有课,课间她把奶挤出来,给孩子预备好; 晚上哄孩子入睡后10点多开始看书,凌晨两点多睡觉;早晨5点多起来喂奶,再睡一会儿7点多起床。博一结束后,她将孩子送回国内交由家人照顾,博二开始“很拼命”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工作当中。现在博三,“我的进度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李丽也在读博期间生了孩子,她觉得如果“静态地”分析女性读博这件事,或许会因为身处其中而获得一时的安全感,当然也会备感焦虑。而如果“动态地”分析,就会发现读博是可以和很多事情并行的。李丽认为,学术标准不容掺水,但应该有适用于女性的考核机制。谁为女博生生育问题埋单?生育和受教育都是合理的诉求。而女性的育龄又与接受博士研究生高等教育的年龄高度重合,当这两件事撞到一起,谁来为女博生的生育问题埋单?一味强调需要作出过多的自我牺牲,结果就会像科学网博文中提到的那样,这些高智商、高学历女性的生育意愿降低,不少人表示“不生”,或者“坚决不生二胎”。一味要求让导师“宽容”“付出”,结果就会向张海霞担心的方向发展,导师避免招收女生,加剧性别歧视。李明阳认为,国家应该在就业、求职、医疗、保险、休假方面出台鼓励高级知识女性优生、多生的政策。而谈到解决之道,最初在网上发起该讨论的博主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则明确追加了女博生的生育诉求:呼唤政策支持。她提出女博士享受4个月产假,产假期间正常发放补助;以及采用弹性学制,如由于生育和休产假在固定年限内没有毕业,可申请适当延期等建议。事实上,记者查找国内外资料发现,有些高校已经对博士生实施了产假相关政策。例如,香港大学的学生最近收到一封邮件,邮件中通知,该校为硕士和博士生设立了两项新的假期,产假和陪产假,从9月1日起开始施行。申请假期并提交注册医师开的证明书后,学生可休连续10周的产假,不顺延在校学习时长。休假期间,奖学金正常发放,但计入学生正常学习期间的奖学金总额,不作为额外补贴。除了女学生的产假,对于男学生也设立了5天的陪产假。在配偶/伴侣每次分娩时,男学生可以一次性休完,也可以分不同时间休。而除了生产问题,读博和生娃的冲突还在于养育幼儿会挤占学习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设立了“儿童办公室”(the Children’s Office)专门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在学生忙于培训研讨会以及其他官方活动甚至私人活动时,儿童办公室安排了灵活的时间和地点加以配合。而美国耶鲁大学文理学院的“博士生家庭支持政策”则为有孩子的博士生提供每年4600美元的津贴。“生育问题不是女性自己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盈依相信,只有当大家认识到女性的教育投入最终将回馈整个社会时,读博和生娃的矛盾才能化解。来源:中国青年报

腊梅

教育追求还是生育本能?女性读博+生娃遭遇窘途

盈依博士生入学的日子和预产期是同一天。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读博和生娃是相冲突的。前不久,科学网博文《女博士的生育困境》引发了关于女博士生生育问题的大讨论。截至发稿,仅该网站已有十多篇相关博文陆续发表。由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教育追求和生育本能之间的矛盾投射到这一高知女性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不过此番参与女博生生育问题探讨的,不只是在读博期间生娃的女性,还有博士生导师、男博士生、女博士生的丈夫,以及和本议题没有直接联系的旁观者。他们思考的维度非常丰富,大家认为这事关“权利”“平等”“歧视”“公平”“承诺”“声誉”“标准”……但到底为什么读博期间生娃会被视作一种尴尬的选择?正在美国读教育学博士的盈依觉得,这本质上关乎“观念”。读博是一种“承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是在科学网上发声的博导之一,她“很不支持”女性读博期间生娃。在张海霞看来,读博这件事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承诺——学生找到合适的导师在最好的年华做一些有价值的科研,提升自己,拿到博士学位;导师也有相应的研究任务需要学生一起完成。“在3到5年里各自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这是两全齐美的事”。而如果女学生要在此期间拿出一两年来生娃,势必会打破这种承诺。所以当她看到网上“读博期间生孩子导师都能理解,不会抓你干活儿的,水过了论文能顺利毕业就行了” “我怀孕6个月博士入学,博士经历了导师苦苦相逼”一类留言时大为光火,直呼这种行为“自私”,无异于“耍无赖”。“事实上是天天干都干不完!” 张海霞的研究领域是微纳机电系统和微能源技术,她告诉记者,自己近些年指导的博士生“发表的SCI论文基本没有低于10篇的” “每天工作大概超过12小时”“都达到了优秀毕业生的标准”。因此,她难以想象一个生娃的女博生如何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学业任务。与正式参加工作的职业女性不同,张海霞认为女博士生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达到某种标准,即博士学位所对应的学术水平,这一水平或许会因导师的具体要求而有异,而刻苦钻研和训练是达到毕业水平的必要保障。“如果别人都在辛苦努力,而她去生孩子,最后放水让她毕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也有损整个博士群体的声誉。” 张海霞说,“而如果延期毕业,还需要对她付出额外的资助。”“那不是让导师都不敢收女学生了?”张海霞的担心很实际。谈到如何对待读博生娃的难题,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明阳在科学网发表的博文中建议导师们,博士招生以应届优秀男生为主;如果有非常优秀的女生报考,导师与弟子最好有个读研期间生育计划的约定。作为过来人,张海霞不愿意看到女性在招生时被边缘化。而她认为,“要条件”“要照顾”“甚至给导师扣上不仁不义的帽子”,这表面上是争取权益,实际上会损害女性接受博士教育的权益。张海霞介绍,她自己读博期间“每天大概工作15小时”,没有在这时候生小孩。按照她的理解,读博前和读博后是比较适宜的生育时机,她选择在博士后期间生育。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百分之百投入学业中的攻博状态。一位署名张艺琼的网友尽管也发表博文称不建议在读博期间生娃,但同时她也认为大家对“读博士这件事的理解有点不正常”。她写道:“(人们)觉得应该粗茶淡饭、抛夫弃子、坚守学术才值得称赞,这是造成很多人读博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记者在其他几位女博生口中也听到了类似的观点,她们觉得,学业并非攻读博士期间唯一应该被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达成动态平衡。比如盈依说:“我所在的学校,读博生孩子不会有人说什么,而且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边读博一边工作的情况很普遍。”有多少人能工作、生娃、带娃、学习几不误?盈依在美国一所“排名前200”的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现在是博士在读第三年。29岁她申请博士时意外怀孕,而后同时拿到旅游签证和学生签证,挺着大肚子过了美国海关。盈依的导师是一位年届七旬的教育学家,女性教育是其研究领域之一。“她认为家庭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要在学习之上,工作之上。” 盈依说。盈依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在规则之内很讲人情”。在她怀孕的博一期间,3门课中有一门改为自主学习,而且“导师并没有分配给我太多任务,很多事情她都自己做了”。但尽管如此,盈依还是得作出许多“牺牲”,时间、精力、体力,甚至健康……在孩子七八个月时,照顾孩子、期末考试、租房搬家、换保姆等麻烦事在半个月内集中爆发,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我告诉自己,天塌不下来,生活一定会好起来。”同时,盈依把事情排出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做。首先自己是第一位的,必须按时吃饭,这时身体不能垮,而且要控制好情绪;第二位是照顾孩子,上午陪孩子,下午交给保姆,再出去联系搬家,处理各种手续;第三位是上课,晚上5点半到8点有课,课间她把奶挤出来,给孩子预备好; 晚上哄孩子入睡后10点多开始看书,凌晨两点多睡觉;早晨5点多起来喂奶,再睡一会儿7点多起床。博一结束后,她将孩子送回国内交由家人照顾,博二开始“很拼命”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工作当中。现在博三,“我的进度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李丽也在读博期间生了孩子,她觉得如果“静态地”分析女性读博这件事,或许会因为身处其中而获得一时的安全感,当然也会备感焦虑。而如果“动态地”分析,就会发现读博是可以和很多事情并行的。李丽认为,学术标准不容掺水,但应该有适用于女性的考核机制。谁为女博生生育问题埋单?生育和受教育都是合理的诉求。而女性的育龄又与接受博士研究生高等教育的年龄高度重合,当这两件事撞到一起,谁来为女博生的生育问题埋单?一味强调需要作出过多的自我牺牲,结果就会像科学网博文中提到的那样,这些高智商、高学历女性的生育意愿降低,不少人表示“不生”,或者“坚决不生二胎”。一味要求让导师“宽容”“付出”,结果就会向张海霞担心的方向发展,导师避免招收女生,加剧性别歧视。李明阳认为,国家应该在就业、求职、医疗、保险、休假方面出台鼓励高级知识女性优生、多生的政策。而谈到解决之道,最初在网上发起该讨论的博主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则明确追加了女博生的生育诉求:呼唤政策支持。她提出女博士享受4个月产假,产假期间正常发放补助;以及采用弹性学制,如由于生育和休产假在固定年限内没有毕业,可申请适当延期等建议。事实上,记者查找国内外资料发现,有些高校已经对博士生实施了产假相关政策。例如,香港大学的学生最近收到一封邮件,邮件中通知,该校为硕士和博士生设立了两项新的假期,产假和陪产假,从9月1日起开始施行。申请假期并提交注册医师开的证明书后,学生可休连续10周的产假,不顺延在校学习时长。休假期间,奖学金正常发放,但计入学生正常学习期间的奖学金总额,不作为额外补贴。除了女学生的产假,对于男学生也设立了5天的陪产假。在配偶/伴侣每次分娩时,男学生可以一次性休完,也可以分不同时间休。而除了生产问题,读博和生娃的冲突还在于养育幼儿会挤占学习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设立了“儿童办公室”(the Children’s Office)专门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在学生忙于培训研讨会以及其他官方活动甚至私人活动时,儿童办公室安排了灵活的时间和地点加以配合。而美国耶鲁大学文理学院的“博士生家庭支持政策”则为有孩子的博士生提供每年4600美元的津贴。“生育问题不是女性自己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盈依相信,只有当大家认识到女性的教育投入最终将回馈整个社会时,读博和生娃的矛盾才能化解。(文中盈依、李丽为化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实习生 李晓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盗墓兔

海德堡大学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申请要求,了解一下?

海德堡大学全名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德语:Ruprecht-Karls-Universit?tHeidelberg),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海德堡市。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继布拉格和维也纳之后开设的第三所大学。海德堡大学历史简介十六世纪的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它脱胎于巴黎的Sorbonne大学,成立于1386年。它的原校名叫鲁普莱希特-卡尔大学,这是为了纪念两位办学名人。鲁普莱希特选侯是海德堡大学的创始元勋,巴登的卡尔大公则是海德堡大学的再造恩公。建校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学系才成为第五个独立的科系。1969年海德堡大学的科系发展为16个。2007年10月19日,德国第二轮“精英大学”评选最终揭晓,海德堡大学成为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海德堡大学位于历史源远流长的海德堡。早在遥远的洪荒时代,这里已是远古人类生活、栖息的所在。今天,海德堡还是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大科研基地,这里先后出过10位诺贝尔奖得主。除大学研究机构外,该市还设有马普协会的4个研究所(原子物理、医学、天文和外国法律),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声誉。排名情况2019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海德堡大学排名第47位;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海德堡大学同样排名第47位,在德国大学中排名。英文授课的硕士项目:◆硕士项目后面的数字1、1.5、或2分别代表该硕士的学制为1年,1.5年或是2年◆如没有特殊注明,冬季学期开学为10月份,夏季学期开学为4月份。具体申请截止日期请见说明Master of Arts in American Studies 美国研究(2年,冬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3月15日,雅思7(单项不低于6.5)或托福90,学费1500欧元/学期,可以申请奖学金,奖学金包括学费及每个月600-800欧元生活费),注册费152,30欧元Anthropology/Ethnology人类学/民族学 2年,冬夏季两次入学,冬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6月15日,夏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11月15日, 学费1500欧元/学期,要求托福80以及另外一种语言能力(包括汉语)Biomedical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工程(2年,9月3日入学,申请截止日期3月15日,雅思6.5分或托福相同水平,学费1500欧元/学期)Economics 经济学 (2年,托福80或雅思6.5,冬季学期入学申请截止日期6月15日,学费1500欧元/学期)Master of English Studies英语研究(2年,托福80或雅思6.5,冬季学期入学申请截止日期6月15日,夏季学期入学申请截止日期11月15日,学费1500欧元/学期)Master of Health and Society in South Asia 南亚健康与社会学(2年,冬季学期入学申请截止日期6月15日,托福90或雅思6.5,学费1500欧元/学期)International Health国际健康学(全日制1年,9月1日入学,申请截止日期4月30日,雅思6.5分或托福92-93,学费7050欧元/学期,需要1-2年相关工作经验,可申请DAAD奖学金)Medical Physics with Distinction in Radiotherapy and Biomedical Optics 医学物理在放射治疗和生物医学光学的区别(1年,9月1日入学,申请截止日期4月15日,雅思6.5分或相对等的托福成绩,学费2500欧元/学期)Master ofScience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 分子生物科学(2年,冬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3月15日,学费1500欧元/学期。托福90或雅思6.5。提供8个专业方向:neuroscience神经系统科学,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分子和细胞生物,cancer biology 肿瘤生物学(可申请奖学金),infectious diseases传染病学, development biology生育生物学,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 biology分子、细胞、生育生物学, evolution and ecology进化和生态学, systemsbiology系统生物学)Physics物理学(2年,冬夏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7月15日和1月15日,学费1500欧元/学期,对语言没有要求)ScientificComputing科学计算(2年,冬夏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6月15日和11月15日,学费1500欧元/学期,雅思6.5或托福90)Master of Artsin Transcultural Studies 跨文化研究(2年,冬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6月15日,学费1500欧元/学期,托福100或雅思7或托业785,另外两种语言(包括母语)达到B1水平)Transl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转化医学研究(全日制1年,9月1日入学,申请截止日期3月15日,雅思6.5分各部分小分不低于6,或托福成绩92,学费1500欧元/学期)英文授课的博士项目:◆要求英语成绩◆无学费

爻辞

女性读博+生娃遭遇窘途:教育追求还是生育本能?

盈依博士生入学的日子和预产期是同一天。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读博和生娃是相冲突的。前不久,科学网博文《女博士的生育困境》引发了关于女博士生生育问题的大讨论。截至发稿,仅该网站已有十多篇相关博文陆续发表。由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教育追求和生育本能之间的矛盾投射到这一高知女性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不过此番参与女博生生育问题探讨的,不只是在读博期间生娃的女性,还有博士生导师、男博士生、女博士生的丈夫,以及和本议题没有直接联系的旁观者。他们思考的维度非常丰富,大家认为这事关“权利”“平等”“歧视”“公平”“承诺”“声誉”“标准”……但到底为什么读博期间生娃会被视作一种尴尬的选择?正在美国读教育学博士的盈依觉得,这本质上关乎“观念”。读博是一种“承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是在科学网上发声的博导之一,她“很不支持”女性读博期间生娃。在张海霞看来,读博这件事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承诺——学生找到合适的导师在最好的年华做一些有价值的科研,提升自己,拿到博士学位;导师也有相应的研究任务需要学生一起完成。“在3到5年里各自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这是两全齐美的事”。而如果女学生要在此期间拿出一两年来生娃,势必会打破这种承诺。所以当她看到网上“读博期间生孩子导师都能理解,不会抓你干活儿的,水过了论文能顺利毕业就行了” “我怀孕6个月博士入学,博士经历了导师苦苦相逼”一类留言时大为光火,直呼这种行为“自私”,无异于“耍无赖”。“事实上是天天干都干不完!” 张海霞的研究领域是微纳机电系统和微能源技术,她告诉记者,自己近些年指导的博士生“发表的SCI论文基本没有低于10篇的” “每天工作大概超过12小时”“都达到了优秀毕业生的标准”。因此,她难以想象一个生娃的女博生如何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学业任务。与正式参加工作的职业女性不同,张海霞认为女博士生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达到某种标准,即博士学位所对应的学术水平,这一水平或许会因导师的具体要求而有异,而刻苦钻研和训练是达到毕业水平的必要保障。“如果别人都在辛苦努力,而她去生孩子,最后放水让她毕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也有损整个博士群体的声誉。” 张海霞说,“而如果延期毕业,还需要对她付出额外的资助。”“那不是让导师都不敢收女学生了?”张海霞的担心很实际。谈到如何对待读博生娃的难题,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明阳在科学网发表的博文中建议导师们,博士招生以应届优秀男生为主;如果有非常优秀的女生报考,导师与弟子最好有个读研期间生育计划的约定。作为过来人,张海霞不愿意看到女性在招生时被边缘化。而她认为,“要条件”“要照顾”“甚至给导师扣上不仁不义的帽子”,这表面上是争取权益,实际上会损害女性接受博士教育的权益。张海霞介绍,她自己读博期间“每天大概工作15小时”,没有在这时候生小孩。按照她的理解,读博前和读博后是比较适宜的生育时机,她选择在博士后期间生育。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百分之百投入学业中的攻博状态。一位署名张艺琼的网友尽管也发表博文称不建议在读博期间生娃,但同时她也认为大家对“读博士这件事的理解有点不正常”。她写道:“(人们)觉得应该粗茶淡饭、抛夫弃子、坚守学术才值得称赞,这是造成很多人读博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记者在其他几位女博生口中也听到了类似的观点,她们觉得,学业并非攻读博士期间唯一应该被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达成动态平衡。比如盈依说:“我所在的学校,读博生孩子不会有人说什么,而且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边读博一边工作的情况很普遍。”有多少人能工作、生娃、带娃、学习几不误?盈依在美国一所“排名前200”的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现在是博士在读第三年。29岁她申请博士时意外怀孕,而后同时拿到旅游签证和学生签证,挺着大肚子过了美国海关。盈依的导师是一位年届七旬的教育学家,女性教育是其研究领域之一。“她认为家庭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要在学习之上,工作之上。” 盈依说。盈依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在规则之内很讲人情”。在她怀孕的博一期间,3门课中有一门改为自主学习,而且“导师并没有分配给我太多任务,很多事情她都自己做了”。但尽管如此,盈依还是得作出许多“牺牲”,时间、精力、体力,甚至健康……在孩子七八个月时,照顾孩子、期末考试、租房搬家、换保姆等麻烦事在半个月内集中爆发,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我告诉自己,天塌不下来,生活一定会好起来。”同时,盈依把事情排出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做。首先自己是第一位的,必须按时吃饭,这时身体不能垮,而且要控制好情绪;第二位是照顾孩子,上午陪孩子,下午交给保姆,再出去联系搬家,处理各种手续;第三位是上课,晚上5点半到8点有课,课间她把奶挤出来,给孩子预备好; 晚上哄孩子入睡后10点多开始看书,凌晨两点多睡觉;早晨5点多起来喂奶,再睡一会儿7点多起床。博一结束后,她将孩子送回国内交由家人照顾,博二开始“很拼命”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工作当中。现在博三,“我的进度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李丽也在读博期间生了孩子,她觉得如果“静态地”分析女性读博这件事,或许会因为身处其中而获得一时的安全感,当然也会备感焦虑。而如果“动态地”分析,就会发现读博是可以和很多事情并行的。李丽认为,学术标准不容掺水,但应该有适用于女性的考核机制。谁为女博生生育问题埋单?生育和受教育都是合理的诉求。而女性的育龄又与接受博士研究生高等教育的年龄高度重合,当这两件事撞到一起,谁来为女博生的生育问题埋单?一味强调需要作出过多的自我牺牲,结果就会像科学网博文中提到的那样,这些高智商、高学历女性的生育意愿降低,不少人表示“不生”,或者“坚决不生二胎”。一味要求让导师“宽容”“付出”,结果就会向张海霞担心的方向发展,导师避免招收女生,加剧性别歧视。李明阳认为,国家应该在就业、求职、医疗、保险、休假方面出台鼓励高级知识女性优生、多生的政策。而谈到解决之道,最初在网上发起该讨论的博主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则明确追加了女博生的生育诉求:呼唤政策支持。她提出女博士享受4个月产假,产假期间正常发放补助;以及采用弹性学制,如由于生育和休产假在固定年限内没有毕业,可申请适当延期等建议。事实上,记者查找国内外资料发现,有些高校已经对博士生实施了产假相关政策。例如,香港大学的学生最近收到一封邮件,邮件中通知,该校为硕士和博士生设立了两项新的假期,产假和陪产假,从9月1日起开始施行。申请假期并提交注册医师开的证明书后,学生可休连续10周的产假,不顺延在校学习时长。休假期间,奖学金正常发放,但计入学生正常学习期间的奖学金总额,不作为额外补贴。除了女学生的产假,对于男学生也设立了5天的陪产假。在配偶/伴侣每次分娩时,男学生可以一次性休完,也可以分不同时间休。而除了生产问题,读博和生娃的冲突还在于养育幼儿会挤占学习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设立了“儿童办公室”(the Children’s Office)专门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在学生忙于培训研讨会以及其他官方活动甚至私人活动时,儿童办公室安排了灵活的时间和地点加以配合。而美国耶鲁大学文理学院的“博士生家庭支持政策”则为有孩子的博士生提供每年4600美元的津贴。“生育问题不是女性自己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盈依相信,只有当大家认识到女性的教育投入最终将回馈整个社会时,读博和生娃的矛盾才能化解。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实习生 李晓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猎人

2021QS商科硕士排名:又一场“少数派”翻身的“狂欢”!

北京时间昨晚6点,QS又有两个细分榜单映入大家的眼帘:2021年QS商科硕士排名和 2021年QS全球MBA排名发布!小航今天就先来带大家看看商科硕士排名的情况~QS商科硕士排名概述除了往年的商业分析,金融,管理和市场营销4个专业方向外,今年顺应了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趋势,QS新推出了第五个专业方向——供应链管理的排名。这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权威的供应链管理专业排名了(学供应链的同学们终于有可以参考的专排了)商科排名的评判指标仅5项:就业能力,创业和校友成功,投资回报率,思想领导力和班级与教师多样性。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5项指标同时也是学商科的同学最看重的指标。QS商科排名 vs《金融时报》排名比起19项评判指标的《金融时报》排名,QS的商科硕士排名更多是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探讨大学的商科教育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晋升发展以及适应全球化的程度。同样从评判范围来讲,不同于《金融时报》的着重评判商学院,QS的排名面向的是各个大学和商业学校的情况,范围更广、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参考度会更高一些。2021年QS商科硕士排名Top 10心里有了底,自然也就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这份排名咯~下面就来看看这5项专业排名中,前10的位置都是谁吧!从国家分布来看,“BA的头部在美国”这句话又再一次得到了印证。商业分析硕士共有4所院校来自美国。其中MIT拔得头筹,UCLA紧跟其后。而同样表现出众的专业还有供应链管理:MIT、密歇根大学、USC、普渡大学和华盛顿大学5所均位列前10。除此之外,金融硕士排名中,除MIT和UCLA外,前十还有UC Berkeley的身影。哥大成为唯一在市场营销Top 10的美国大学,而在管理学硕士Top 10中,竟然没!有!任!何!美国院校……英国在本次排名中表现只能说“意料之中”。作为商科硕士留学的最大目的地之一,英国在5项专业排名中位列前十的院校共有7所。帝国理工、曼大、伦敦商学院出现在多项排名中表现较为突出,牛津、剑桥的金融学硕士还是受到了较高的评价。华威大学在Marketing的前10之中。本以为G5可以全部上榜,但最终还是少了UCL。要说商科留学的“黑马”,那肯定还是得看欧洲国家。之前小航就通过《金融时报》的排名扒过法国的商学院。QS本次的排名再次证实了法国前五高商(HEC、ESSEC、ESCP、EMLyon、EDHEC)的实力。除了法国之外,西班牙的ESADE、IE,意大利的博科尼、米兰理工,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荷兰的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还有丹麦的哥本哈根商学院……这也你可能听过的没听过的“小众”院校,也是通过这次榜单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管理学”乃至商科在欧洲留学中的地位。插播一句:不用怀疑,这些上榜的欧洲院校都是英文授课的国际化项目,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在文末留言或者私戳小航哦~另外,麦吉尔大学是前10里唯一一所上榜的加拿大院校,而澳大利亚院校的最好排名是在商业分析专业方向上位列第15名的墨尔本大学商学院。看了这次的排名,你对商科申请的大方向是否有新的把握了呢?最后小航再提醒大家一遍:排名每年都会有波动,仅作为参考。留学的选择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废一于堂

维也纳大学孔院院长谈中文教学模式转变下的应对之路

中文教学模式转变下的应对之路姚艳霞已近半百之年,时间之于我,似乎总是飞逝。令世界难以忘怀的2020年上半年已经过去,期待下半年中,“疫情”“口罩”“隔离”“居家办公”等热门词汇能逐渐远离我们。突如其来的变化今年1月17日,忙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新年招待会,我准备回国休假。几天后,突然看到国内疫情严重的消息。隔天到孔院办公室,外方院长李夏德教授表示担忧,询问我是否如期回中国。做事有些古板的我,还是决定按计划回国。与孔院同事吃过了除夕饭,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我登上了回京的航班。彼时,我不会预料到这将会是一场影响全球的疫情。回国休假的目的是陪陪先生、探望父母和亲人。因担心交通工具的健康风险,考虑到先生春节后还要上班,1月29日我开车回到大连。那时,全国不少地方已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虽然原定2月29日返回维也纳的航班取消了,但我考虑到3月初孔院夏季学期将开始,2月17日,我回到北京,最终改签了3月2日的航班,从德国慕尼黑转机回到维也纳。没有料到,就在中国疫情防控逐渐好转时,欧洲疫情暴发了。回到维也纳后,按照相关规定,我需要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线上中文教学初尝试3月11日,根据奥地利政府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维也纳大学宣布停止面授课程。刚开始一周教学活动的孔院遵循大学安排开始了线上教学。除少数学员因年龄和网络原因延迟到冬季学期,有130多名学员继续选择了线上中文课程。中方教师克服了网络平台缺陷、网速不稳定和心理压力增大等困难,顺利完成了夏季学期课程。为激发学员的中文学习热情,孔院还开设了“汉语学习一点通”“唱中文”等中文学习辅助项目,在脸书和微信等平台上进行推广。在此期间,孔院举办了线上2020年奥地利地区汉语桥比赛,为“维也纳儿童大学”录制了线上中文课程,设计了“我们与您同在”的文化项目。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向好,自6月15日开始,维也纳基本恢复了以往的生活。6月25日,孔院召开了夏季学期的第一次线下全体会议,对夏季学期进行了总结,同时为即将离任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送行。增加了很多学习机会学期中,我们为学员们留了一篇命题作文“疫情与我”,请大家说说疫情如何影响了各自的生活。回首这半年,我也在想,疫情对我影响很大吗?是,也不是。虽然因为疫情的暴发,改变了习惯性的生活:不能与家人团聚,不得不在线上开展中文教学和工作,有些时候也会感到焦虑,不能有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不变的是亲情仍然在,工作照常进行,也会突然发现身边有很多美景,甚至有很多惊喜一直在等待自己去发现。于我而言,疫情中最大的收获是增加了很多学习机会:为了线上中文教学,学会了各种教学工具的使用,学会了编辑视频课件;参加了各类线上会议和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电影《阿甘正传》有一句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时候我们会面对很多不确定,而不改变初心,不断充实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坦然以“不变应万变”,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好!(作者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狐裘

留学英国,口笔译硕士申请就读,哪些院校拥有联合国实习机会呢?

相信有许多小伙伴对于留学英国(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口笔译硕士感兴趣~原因:①.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纯正英音着实迷人;②.翻译行业,在许多人眼里都是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业;③.留学英国大学硕士只需一年就读时间,学时短...当然翻译专业的学习,也并不只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特权,申请者只须英语基础条件优质,资历深厚,留学英国相关院校也会接受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国设置有翻译专业研究生的院校很多,口译笔译,偏理论偏实践,各大学的侧重点差异较大,学习难度也大不一样,部分英国大学与联合国、欧洲议会都签署有合作培育翻译员、口译员的备忘录,对于同学们未来实习较有利。下面,小编就为童鞋们推荐几所口笔译硕士专业超Nice的英国院校~University of Bath 巴斯大学留学英国,Bath巴斯大学设置的翻译课程较早(大概有40年),每年实习机会都相当奈斯,学生有机会前往联合国、欧盟附属机构、欧盟理事会等等进行实习,他家的MA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 (Chinese)口笔译文学硕士(中文组)有两个方向:①.从中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中挑选两种语言翻译成英文(单向);②.中英/俄英互译,学生不妨遵循职业发展方向、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选择。开设的必修课程囊括:中英同声传译、英中同声传译、中文/英文连线与公共服务口译、英中交替传译、中英交替传译、中英互译1、英中互译1、论文/项目等等...考核方式:口试、presentation、课程作业、实践作业、考试(为主)等等。MA Translation with Business Interpreting (Chinese)笔译和商务口译文学硕士(中文组),相较此专业比MA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 (Chinese)更具针对性,即是商务相关的中英互译,口译和笔译均涵盖,第二学期学生有机会前往实习,部分学生曾在伦敦和纽约的联合国办公室完成为期三周至两个月不等的实习。必修课程设置:笔译与口译的校对、编辑和管理技巧(中文),商务连线口译(中文/英文),商务中英笔译,商务英中笔译,高级翻译(中文),翻译行业科技的应用,翻译项目拓展等等...考核方式:课程作业、出勤率、小论文、口试、在线测评、实践作业、考试等等。University of Leeds 利兹大学留学英国,Leeds利兹大学会议翻译名气超强,强推MA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Bidirectional会议口译与翻译研究硕士(双向),旨在让学生运用先进的科技收获高水平翻译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巧,利兹大学Centrefor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中心配置了最优质的资源和设备,学生能够随意使用,且翻译研究中心和欧盟、联合国组织联系紧密,此专业也遵循欧盟国会口译和会议理事会,与Leeds签订的谅解备忘录而制定的。必修课开设涵盖两门:笔译研究方式与方法,口译技巧|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其他自行选修,毕业前论文挑选或拓展翻译项目...考核方式:报告、考试、小论文、案例研究、笔译测试等等。MA Business and 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商务和公共服务口笔译硕士专业,侧重于国际商务口译人员工作环境和市场,及对于医学、法律口译方面的认知,学生同样能够采用Centr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中心的设备和资源。必修课设置课程囊括:交替与同声、Retour口译|笔译研究方式与方法、公共服务口译、口译技能|交替、高级Retour口译|交替与同声、商务口译等...考核方式:报告、考试、案例研究、小论文、笔译测试等等。Newcastle University纽卡斯尔大学留学英国,(Newcastle)纽卡斯尔大学MA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翻译硕士分为一年制和两年制,学生倘若足够优质,完全能够从stage 2就读,只需要一年即可毕业。专业分为两个阶段,每阶段时长为一年,就读完收获高级翻译文凭。必修课设置课程涉及:交替口译1、笔译与口译信息技术、笔译1、同声口译1、视译练习、笔译研究1等...上述专业课程考核办法均为:实践评估、presentation、考试、小论文等等;OFFER上可能会涉及面试通知;需缴纳50的申请费;申请时务必要提供符合规范的雅思成绩。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翻译界张璐女神,就是从(Westminster)威斯敏斯特大学外交学硕士专业毕业的,留学英国,Westminster翻译专业也相当优质,威斯敏斯特大学位于伦敦,时不时会举行各种大型会议和展会,Westminster和国际组织涵盖UN Geneva/Vienna(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维也纳办事处),EU(欧盟),IMO(国际海事组织),中国外交部,英国外交部等等机构关系紧密,且中国外交部翻译司还将威斯敏斯特大学视为外交部翻译人员的定点培养院校,可见实力的高强。(Westminster)威斯敏斯特大学的MA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翻译与口译硕士,实践性较强。必修课程涉及:MA口译项目/MA 翻译项目/论文、口译、专业翻译1&2、职业发展等等...考核方式:课程作业、小论文、报告、开卷考试、口述报告等。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曼彻斯特大学留学英国,(Manchester)曼大在国内知名度算是较优异的,曼大的MA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翻译与口译硕士,此专业在欧洲享誉盛名,学生有机会进行专业翻译培训。必修课程开设:毕业论文,翻译与口译研究导论,其他均是选修课,灵活性较大...考核方式:课程作业、考试等。Heriot—Watt University赫瑞瓦特大学留学英国,(Heriot—WattUniversity)赫瑞瓦特大学拥有欧洲高等教育最大的口译和笔译实验室,MSc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在苏格兰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学生有机会在西班牙地中海农艺研究所IAMZ进行实习,每年会有4名优秀学生由Erasmus资助前往西班牙实习同声传译3个月。两大学习方向:Strand A—英语+中文/法语/德语/西班牙语;Strand B+两种语言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或中文两两组合。必修课程开设:笔译与口译研究,会议口译应用专业技能、会议口译、翻译实践1&2等等...考核方式:课程作业、考试等。

不纯于德

奥地利综合性国立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圆你梦想的摇篮!

因斯布鲁克大学是奥地利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始建于1562年,1669年奥地利皇帝雷欧波特弗兰茨一世将这所宗教学校改建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该大学也称为雷欧波特.弗兰茨大学(Leopojd Franzens Universitaet Innsbruck)。多年来学校的课程以培养建筑师和设计师为主,1976年增设了社会,经济和法律系。如今,大学设有7个系,近3万名在校学生该校建立于1669年,下设有布伦讷档案研究所,因斯布鲁克STⅠ研究所和纺织化学及纺织物理这三大研究所。《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2008年全球前100高校排名中,因斯布鲁克大学在奥地利排名第二,仅次于维也纳大学,在全球排第98。因斯布鲁克城市介绍因斯布鲁克(Innsbruck)是奥地利西南部城市,蒂罗尔州的首府,濒临因河(Inn),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意为"因河"上的桥。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第五大城市,整个都市地区约有18.4万居民。位于布雷根茨-维也纳东西谷地及经过布伦纳山口南北要道的十字路口,是交通枢纽及游览城市。十三世纪设市,十九世纪后期布伦纳山口铁路通车后逐步发展。有服装、酿酒、机器、制药等工业。市区分布在因河两岸。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因河。 奥地利的高山,就跟她的音乐一样,是世界知名的。蒂洛尔州则是阿尔卑斯山的心脏。无论是在因斯布鲁克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因斯布鲁克气候宜人,是国际旅游的胜地。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在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在此举办。全球最大的慈善组织SOS儿童村总部即位于因斯布鲁克。如今,因斯布鲁克是一座大学城,也是主教所在地。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交通状况因斯布鲁克距离维也纳480公里、萨尔茨堡155公里、慕尼黑160公里,瑞士边165公里,意大利边境36公里。其距离慕尼黑机场仅2小时的车程,乘坐或者到维也 纳也只需要5个小时。茵河谷高速公路由维也纳到瑞士途因斯布鲁克,交通主要是高速公路、巴士和电车。因斯布鲁克的国际机场位于城市的西部,它是奥地利之箭航空公司的基地。奥地利12号高速公路(因河河谷高速公路)通过因斯布鲁克,向东这条高速公路与通往慕尼黑和萨尔茨堡的高速公路相连。向南奥地利13号高速公路(布仑纳高速公路)从因斯布鲁克出发通往意大利。相北有一条联邦公路通往加米施帕滕基兴。因斯布鲁克位于从维也纳通往苏黎世的铁路线上,此外从因斯布鲁克出发还有一条通过格拉茨通往贝尔格莱德的铁路。在南北方向上因斯布鲁克位于从慕尼黑通往维罗纳的铁路上,此外还有一条铁路通往加米施帕滕基兴。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铁路的交叉点是因斯布鲁克中心火车站。因斯布鲁克市内的交通非常好,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夜间还有夜班车。与周围村镇之间有轻轨和长途汽车连接。从2003年开始市内的有轨电车线路在此后10年中现代化和扩建。此外从因斯布鲁克出发还有通往周边山峰的缆车。学校热门专业热门专业有天主教神学、法学、社会和经济学、医学、人文学、自然科学、建筑工程学和建筑学等专业。专业设置该校拥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化学和药学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因斯布鲁克大学和物理学院,心理学和体育科学学院,政治学和社会学学院,生物学院,地理和大气科学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和统计学院,天主教神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和哲学历史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开设有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及理论化学,古代史和古东方学,美国研究,分析化学和无线电化学,英国语言文学,建筑理论和建筑史,工程力学,圣经学和历史神学,欧洲民族学和民俗学,考古学,银行和金融学,植物学,欧洲法和民法,教育学,地质研究和古生物学,语言文学,分子生物学,体育科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公路建设和交通规划,心理学等70多个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入学条件及考试要求最低年龄无明确要求无明确要求无明确要求学历要求高中毕业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平均分------欧标(CEF)----B2其它要求申请人需提供如下材料:1 高中毕业证书2 具备大学录取资格3 成绩单4 所有证书翻译件需经公证处公证5 德语语言能力证明1、提交德语语言能力证明。1、提交特殊大学录取资格证明:满足本国大学录取条件证明或通过入学资格考试。夏季入学申请截止时间:9月5日申请截止日期冬季入学申请截止时间:2月5日如果你也想拥有一个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也想能够拥有一个高薪就业的机会、也想能够有一个出国留学、开拓视野的学习体验,又苦于没有留学准备,那就来因斯布鲁克大学吧,因斯布鲁克大学圆你梦想的摇篮!

既谓之人

维也纳一游,参观维也纳大学和议会大厦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其市中心古城区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坐着小马车,走进了具有“音乐之都”美誉的城市。奥地利议会大厦。大厦外观非常宏伟,宏伟磅礴的气势体现了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来到维也纳大学,这所大学就像欧洲的大学大都没有围墙一样,静静地立在路边。没有名牌大学的那种傲娇,平易近人。维也纳大学始建于公元1365年。七百多年来曾培养出誉满全球的科学巨匠,也输出过重量级的政界风云人物。这里陈设着诺贝尔奖获得者照片。门口并没有显赫的字牌,也没有门卫看守!轻轻地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我们算是走进了这个知名的学府。如果不是门玻璃上印着的大学Logo及校名,谁会知道这是一所大学!

同于大通

维也纳大学2019年起限制部分学科招生名额

中国侨网10月19日电 据《欧洲时报》中东欧版微信公众号编译报道,根据奥地利标准报的报道称,为了给就读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将从2019年起对化学、法律、英语文学、翻译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和文化人类学学科进行入学名额限制。而就在最近,在经过数周与联邦教育部的谈判后,维也纳大学校长Heinz Engl终于得以在维也纳大学在2019年-2021年新获得的拨款上签字。这次获得的拨款数额较往年而言增加了17%。校长Heinz Engl对这笔拨款感到满意。并表示奥地利联邦教育部鼓励维也纳大学集中精力维持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现在在获得这笔拨款后,维也纳大学将可以开始在部分领域进行计划性投资。比如邻国德国投资20亿欧元在尖端创新领域,这部分在奥地利还从未实施过。另据Heinz Engl介绍,在维也纳大学中有93000名学生,但只有50000处于考试活跃状况,他们接下来将着重提高学生们的考试率。而维也纳大学将新增40名新的教授职位,其中只有30名将有机会获得终身职位。年轻的学者们将以临时合同的形式受雇,最后通过竞争制来获得长期职位。在学科内容方面,维也纳大学除了专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之外,将更多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学科。例如,维也纳医科大学设立“计算医学”学科,这是一个微生物组研究中心。另外还计划设立“哲学与经济学”的硕士学位。但对于在化学、法律、英语文学、翻译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限制招生名额数量,他并没有公布,只表示这并不是作秀的行为。大学希望的是给予准备认真读书的学生以机会。(Caro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