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通知。《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应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资料图在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方面,《准则》要求,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在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准则》提到,导师需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在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准则》明确,导师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的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此外,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把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来源:信用中国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也是研究生导师,可以从导师的角度来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我的对你能有所启发和帮助。答案: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你会很受重视,甚至都成了朋友,亦师亦友。你是导师的独苗苗,兼职不要太爽。1.因为你是导师的第一个学生,所以导师凡事都是手把手地教,没有比这更重视你的导师了。2.和导师一起下馆子的机会很多。跟着导师做科研,导师觉得你写本子的时候出力了,交了本子就带你去吃顿火锅,大快朵颐。要不吃顿饺子也挺好的。逢年过节,导师会带你出去吃好的。3.为什么我指导得这么多,因为我是导师,我带的第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对待的。学生的成长是飞快的,因为这是私教。招娣1个研究生,基本上老师都很年轻,很冲动,科研劲头很足,精力好,所以学生可以充分的成长。【我是@笔者,专注于大学生成长,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赞哦,也欢迎关注我,我会在今日中为大家分享更多的大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干货!】
20届的硕士研究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或许现在对于学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或许现在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但相信所有的研一新生已经和自己的导师有过一定的接触,对于导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在刚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很多的研一新生也遇到了很多的研究生学姐学长,而在交谈的过程中必然会谈到这样一个话题,即导师是靠不住的了,于是便有很多的研一新生也慢慢被同化,认为导师是靠不住的,可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为什么很多的研究生认为导师是靠不住的呢?研究生学姐来告诉你答案。曾经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认为我的硕导真的是靠不住,发C刊时不带我的名字,有好的实习机会也不推荐我,总之就是一切好的直接性的福利都没有我,于是抱怨就慢慢产生了,这种观念也坚定了。可事实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产生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在还没有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时候就已经被一些观念所影响,例如导师会给学生推荐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导师发高端论文时会带自己的学生等等,于是我们都认为每一位导师都应该是这样的了,不然就是不负责的硕导了。然而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院中有大量的硕导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并不是我们的一切问题都能够获得导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更多的还是靠学生自己的。于是当你看到和你同一届的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获得了怎样的荣誉,发表了怎样的论文,而你的导师更多的只是让你自己努力,所以你就会产生不平衡,慢慢这种不平衡便形成抱怨,最终就认为导师是靠不住的,并且还会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将其宣传,于是和你有同感的研究生都秉持了这样的观点。但我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所认为最完美硕导的样子仅仅只是我们所理想的,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不会真的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导师写好论文,发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导师为你操碎心,导师为你做足功课等等这些,实际上本身就不应该出现。毕竟研究生学姐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位硕士研究生自己探索、研究、整理、整合的学习阶段,导师应该是起到辅助作用,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导师给你醍醐灌顶一下,在你遇到难题时,给你一些帮助,这是每一位硕导都在做的事情,只是我们并没有发现,或者我们认为还不够。总之,不要想着导师能够给予你怎样的帮助,更应该想着我们自己能够给自己创造怎样的竞争力,只有秉持这样的观点,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导师关键性的指点,才能够获得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拥有完美的研究生生活。
对于刚进入研究生生活的学生来说,面对新的学业生涯,多少是有点忐忑的,既想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丰富一些,又不怕耽误做科研的时间,尤其是怕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如何做一名导师喜欢的研究生是每个新生心中萦绕的问题。那么要想做到导师喜欢,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导师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和隐形要求,虽然说每个导师的要求会略微不同,但是基本上所有导师的诉求都差不多。塔主根据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导师授课磨合期的相互考察很多研究生认为,只要通过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就以为导师已经对自己认可了,你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导师而言,其实仅仅是告诉导师你考试成绩还可以,你的其它信息导师一概不知。所以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才是导师对你的真正考核期。这个阶段,研究生在琢磨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向和工作风格等,导师在暗中考察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这种双向的考察一般在第一学期结束而完成。这个阶段的导师不会给你很重要的工作,大多数导师只是让你看看文献,了解一下研究领域,如果可以的话写一篇文献综述就可以了。说实话,这些都是导师的常规要求,但是要想在导师那里留下好印象,就需要你勤快和主动,这是每个导师都喜欢的品质。所以说进入研究生生活后,你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个品质,请相信,这个品质终身受用!做好基本的科研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导师的基本要求对于导师的基本要求而言,主要是针对科研方面来说的。一般导师要求在第一学期结束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等研一结束时完成一篇本研究方向的综述文章,也就是说研一基本上是你花一年时间对研究的领域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总结出本领域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以及主流观点等。等第二年开始就要去做实验搞调查,获得你的毕业论文的数据。这个过程是你写毕业论文的根本,不用导师要求,你自己也要上心去做好。当然实际情况是你做实验的数据不仅仅是用于你自己毕业,更主要的是导师课题的需要,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你研究生外业的核心阶段。等你拿到实验数据后,就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将数据转化为文章,不仅是你是毕业论文,更主要的是发表的期刊论文。这些任务都是导师对你的基本要求,也是你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做到这些,才会达到导师的及格线,不能说导师喜欢你,但是可以做到不讨厌。努力完成导师的隐形要求隐形要求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完成的话也不影响你的正常毕业,但是隐形要求里常常包含了导师的期待,就是导师在心中期待你能做到,但是不能强行要求你和明确要求你。比如帮助老师完成一些课题任务的撰写、帮助老师一起设计新课题的技术路线,或者帮助导师参加一些带有答辩任务的结题任务等,反正你天天跟着导师一起跑东跑西的任务,都含有隐形要求。其实这个才是导师喜欢你的关键,做好了你就能得到更多的隐形福利,比如就业推荐,多发劳务费等。但是要获得这种隐形要求的前提是做好基本要求,导师才信得过你。尽可能和导师主动交流其实不管哪个阶段,导师就是喜欢勤快、善于思考、主动积极的学生,讲到这里我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奋斗目标了吧
“每个人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失意与挫折,但当这些降临到你身上时,千万不要放弃。永远不要忘记你儿时的梦想,只有心中怀揣着火热的梦想时,人生才是美丽的。往往你会发现,当你坚持到最后时,一切的失意都会被成功的幸福所替代。”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考研的热度一直都是只增不减,随着数据的显示,今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已经达到377万人,所以考研的竞争真的是很大。由此可见考研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毕业的一个趋势,因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还是通过什么事情,考研的人只增不减。这也是一个当下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国高校都在不断进行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是越来越多,所以直接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因为竞争太大,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找工作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也是学生为什么选择考研的原因。为什么考研的热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教育层次开始提升随着教育的不断调整与发展进步,现在上大学对于学生来讲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只要学生参加高考,平时即便是学习一般也可以考一个专科,所以上大学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想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学生就一定要好好学习才会有机会考上好大学。要知道大学与大学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尤其是985院校和一些普通院校,所以学历对于学生的发展就业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一般专科的学生为了以后找工作,都会专升本,而本科生都会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就业市场的就业额的需求提升在每年的毕业季,都是让学生头疼的季节,因为在求职的时候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这几年高学历的学生不断增加,很多大企业的门槛也开始增加,所以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学历的阻碍。还有能力上的限制,所以想要在众多求职者拥有一定的竞争力,提升学历可以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所以有些学生不得不选择考研。保研生与研究生两者之间,导师更青睐哪个?近几年,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多数知名院校都把名额留给了保研生,这样导致考研生进入名校非常少,所以到底保研生和研究生哪一个比较受欢迎呢?其实要说受欢迎还是保研生比较受欢迎,因为研究生导师都会觉得,保研的学生学习能力还有做事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其实是这样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保研机会,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优异或者是平时表现好的才可以拥有保研的机会,所以这类学生在班级里面也都是佼佼者,但是考研生就不一样了,只要自己有意向,只有自己想提升学历,那就可以考研。所以相对来讲还是保研比较受欢迎。笔者个人观点我认为不管是保研的学生还是考研的学生,共同的目的就是提升相应的学历,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但是相对来比考研还是比保研有难度的,但是不管是考研还是保研都需要学生努力学习,也都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所以学生都要注意。保研生和研究生两者之前有何区别?其实保研生和研究生导师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只是说法有些不同。而保研就是不经过笔试初试等一些程序,通过考评而形成鉴定的成绩。而考研就是通过笔试、面试等各种凭借自己能力,而考上的大学,所以两者之间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问题,但实际上过程中会有一些区别。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共同目标就是提升学历,提升知识,提升自己的视野,所以都是比较重要的,如果学生不好好学习,两者学生都不会有任何的机会,所以学生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好好学习,在大学期间做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总而言之,读研期间学生一定要分配好学习的时间,努力奋斗,同时也要懂得独立思考,这样不管是保研生还是研究生都会深受大家的喜爱,深受导员的喜爱,要把被动变成主动这个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还是比较重要的。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你认为保研和考研同为研究生,导师更青睐哪个?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六年寒窗,冥思苦读,硕士一朝题名,喜大普奔。但是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自己如何能选到一名适合自己的导师?选导师是自己研究生生涯的头等大事,只有选到适合自己的导师才能为硕士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选好导师,小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才是最好的。选导师之前你先剖析自己,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上进,和年轻老师很聊得开,在研究生期间迫切想搞出成绩,建议你选择年轻导师;假如你自己喜欢和老专家沟通,只对老专家情有独钟,建议你报考学院老教授。导师并不是职称越高越好,官职越大越棒,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第二,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再选导师。在信息化的今天,稍微有点名气的人的相关信息都会在网络查到,更何况是研究生导师。你可以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譬如你可以先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想在哪一领域大显身手,并为之而奋斗,然后再根据研究领域方向选择导师。选择研究方向非常重要,可以称之为“第二次选择专业”,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第三,咨询校友,摸清导师脾性。每个研究生学院都是一个江湖,江湖里流传着各位“武林高手”导师各种各样的传说,只是我们涉足未深,需要通过校友来打探消息,譬如有的导师研究项目很多,有的导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有的导师开有自己的公司,门下弟子都会去公司实习等等,这些信息有时会有些杜撰的成分,但流传出来的消息也会八九不离十。这时,你可以通过收集到的信息给想跟的导师发送自荐信息,期待好运的降临。第四,好导师是自己争分夺秒抢出来的。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导师名额已经满了。这就包含了一个小技巧在里面,提前联系导师。越优秀的导师越容易报满,选择优秀导师并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目标,所有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同学都在虎视眈眈,抓紧时间利用一切资源抢优秀导师是一种必然,最好在初试成绩公示的第一时间就联系导师,如果在考研之前就已经联系到了导师说明你手里的牌已经有了王炸,胡牌翻倍只是等待时间问题。最后,打铁还需自生硬。以上种种情况是基于你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如果成绩不理想怎么办,不要放弃,只要进了复试就有机会,复试逆风翻盘的例子不在少数,相信自己,导师都会喜欢积极乐观的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自信心,把专业课知识储备好,奇迹一定会发生。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三分在天七分看人,只要自己努力的争取,不抛弃,不放弃,秉承执念,终会选到适合自己的好导师。
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通知。《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应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在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方面,《准则》要求,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在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准则》提到,导师需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在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准则》明确,导师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的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此外,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把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何玲 实习记者 孟佳惠)【来源:信用资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失业率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希望通过考研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能力,更多的机会去和别人竞争。然而,并不是考上研就一定让你能实现人生的逆转,它需要看你选择好的导师的运气成分,及自己的努力程度。一个优秀的导师,让你在研究生阶段不仅积累了更多的知识,还让你对以后的人生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反之,你会成为一个没有目标、懵懵懂懂的伪研究生。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如何选择一名适合自己的导师。上海天文台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首先,找人脉帮选导师。研究生期间,一般都是初试过了就可以选导师了,特别是在复试面试的时候,院校都会给面试的准研究生一个专业对等导师表,让这些同学开始选导师,以便后期分配。又因为刚考上研的同学对老师、导师都不了解,所以不知道如何选导师,这个时候就需要找自己认识的老师、同学、学长、学姐帮自己推荐一个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匹配的负责人的导师。某大学工程管理硕士研导教师培训会。其次,找级别高的导师。因为很多准研究生都是本科应届生在大四的时候决定考研,因此,当考上自己目标院校的时候,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里面的人、物都是陌生的,也没有力量通过熟人帮自己介绍一个导师,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看级别的方法”帮自己找一个负责人的老师。因为级别越高的老师一般在院里都是做事认真,比较勤快的老师,当你选择这种老师的时候,相信他对自己的学生也是负责的。选对导师帮你轻松毕业。再次,选择研究项目多的老师。在研究生期间,主要任务就是搞研究,因为有的老师能力高,所以会频繁的申请研究项目,国家级研究项目一般在80万左右,省级研究项目一般3、4万左右,再到市级、校级项目费用更少,不过项目不在于钱的多少,而是它关系着导师的研究能力。因此,找项目多的导师,会教你学会如何搞研究,提高你的各方面能力,让你在毕业生起步高于他人。最后,选择名校的导师。在研究生期间,很多导师都是出身于名校,又因为导师人数多,所以作为一名准研究生就可以按学校排列选择出师名校的老师。因为名校的导师不仅自己有很好的学识,而且他读研期间的导师更是国内顶尖的有名人物,选择这类导师,不仅能让你在读研期间有很多的研究项目,还让你在毕业后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帮助你迅速成名。其实,在读研期间,选择一个负责人的优秀的导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早早地给自己安排一个将来的人生规划,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毕竟,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愿所有的准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都能更上一层楼。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你觉得呢?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的稳步推进,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完成了相应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当然,也有个别专业或个别实验室并没有完成原定的招生计划,同时也有部分考生未被最初报考的院校及专业录取。那么此时大家还有机会,那就是通过调剂系统,进行调剂,报考那些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当然,即便是通过调剂,大家依然想要从中筛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专业报名。而作为导师,自然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报考自己名下,这样才能便于开展各项科研学术工作。于是对于导师而言,也得费一些心思去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报考自己实验室。于是,南方医科大学的一位教师就采取了别出心裁的办法。为招调剂研究生,导师发布幽默招生信息与部分导师自吹自擂不同,南方医科大学邹老师“剑走偏锋”,通过风趣幽默的表达,最终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1、普通又自信邹老师所在的实验室叫做化学感觉与精神健康实验室,按照邹老师自己的描述,这所实验室并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多强的实力,成立时间也不算久。其中有一段表述特别充满喜感:实验室汇聚了一支以普通副教授为核心的人才引领,“双非”院校毕业本科生作为支撑,结构不断优化的多学科背景小型科研队伍。实验室承担过几项不超过25万的一般项目,累计获批科研经费未达到100万。这么普通,又这么自信!说实话,从邹老师说描述的情况来看,其所在的实验室确实普通。但是当他以这样的方式说出来时,大家又感觉他很真实,至少没有欺骗学生,而且骨子里有一种幽默感,让人感觉这个老师还是很容易相处的。2、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待遇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邹老师给予的相应待遇也不尽相同。而且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他的表述方式。比如“领军学生”,也就是邹老师所说的在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或 Nature 发表1篇论文;能够带领导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带领导师获批不低于100万元的项目。如果你属于这类学生,那么你每月获得的补贴不低于导师的月收入。同时不用称呼他为老师,称呼他为“小邹”就行。甚至如果你不喜欢他的研究方向,他都能按照你的意愿更改研究方向。如果是“拔尖学生”,也就是曾在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10分以上期刊发表1篇论文。那么你的每月补贴将不低于导师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同时还可以直呼其名。如果是“优秀学生”,也就是在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5分以上期刊发表1篇论文,那么每月能获得1000元补贴,但是最好得称呼他为老师。如果是“骨干学生”,也就是即便不会查文献也行,那么每月有没有补贴将是未知数了,同时这类学生必须称他为老师。把网友逗笑了随着邹老师发布的招生信息公布后,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都被邹老师这样幽默朴实的招生信息给逗笑了。之前网络上流行一个梗,就是一名考生考研初试成绩484分(满分500分),于是便出现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写的是,他不喜欢导师研究方向,希望老师更改研究方向。最后结语还写了一句,“我劝你不要不知好歹”。虽然这封邮件大概率是伪造的,但是网友们却从中感受到了换欢乐。只是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画面在实际生活中还真的能实现。就像邹老师所发布的招生信息那样,只要你在本科期间能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Nature》、《Science》这样的高水平论文,那么即便是让他更改研究方向也并非不可能。其实,在笔者看来,邹老师这样的招生信息确实别具一格,而且很走心。相较于那些知名度很高的导师,他们有很多值得宣传的东西,不用过多宣传也有大量的优秀学生奔他而去。但是对于普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想要吸引优秀学生加盟并不容易。而邹老师这则招生信息至少让人感觉他很真实,待学生很亲切,不会像个别教师那样,压榨学生劳动力,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压力。其实读研不能只看导师的实力如何,也得看导师对学生怎么样。毕竟导师厉害不一定代表能把你培养得好,还得看他对你的培养是否上心吗,是否愿意花时间指导你。对于邹老师的幽默招生信息,大家怎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