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搭建卫生经济研究互动平台 发掘培养卫生经济人才环中

搭建卫生经济研究互动平台 发掘培养卫生经济人才

8月20日,《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编委会暨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第36次年会审稿会在南昌召开。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烈滨,省卫生经济学会会长方晓出席会议并致辞。朱烈滨代表省卫生健康委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省卫生健康工作情况。他指出,《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社和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多年来在开展政策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研究成果。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卫生经济研究工作,将借助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这个平台,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完善卫生经济研究工作,助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他希望,华东六省一市进一步加强卫生经济工作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深化医改和政府决策、政策研究提供服务,共同谱写华东地区卫生经济研究合作与发展的新篇章。方晓表示,省卫生经济学会在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学会宗旨和民主办会原则,致力于推动全省卫生经济研究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学会在学术交流与研究、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下一步,省卫生经济学会将专心搭建卫生经济研究互动平台,精心发挥学会智力优势,细心发掘培养卫生经济人才,为我省深化医改及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出更多贡献。会上,省儿童医院总会计师徐磊应邀作了题为《公立医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会议审议了《卫生经济研究》杂志工作汇报,对第36次年会的应征论文进行了审稿。与会代表还就新形势下学(协)会工作及卫生改革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会议由省卫生健康委、省卫生经济学会承办。来自华东六省一市卫生健康委、卫生经济学(协)会的负责同志以及《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的编委共计50余人参会。【来源:江西卫生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假有

埃及各界赞赏中国抗击新冠病毒迅速负责专业

(抗击新冠肺炎)海外看战“疫”: 埃及各界赞赏中国抗击新冠病毒迅速负责专业中新社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 刘旭)中国为遏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所作的努力,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和尊重。埃及各界对此作出积极评价,认为中国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反应迅速,举措负责专业,坚信中国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反应迅速 公开透明阿拉伯卫生部长理事会第53次会议当地时间27日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召开。会议发表声明,高度赞赏并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认为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了积极主动举措,并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开展防疫国际合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和国际卫生条例持续落实防控措施。就在此前一天中国驻埃及使馆举办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智库座谈会上,埃及青年体育部部长顾问阿里博士、阿拉伯研究院院长卡迈勒教授、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东亚事务主任法拉哈特、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危机与灾害部门主任苏莱曼等埃及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共同表示支持中国的抗疫努力,赞赏中国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领导作用,相信中国政府和人民完全有能力战胜疫情,坚信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阔步前行。埃及共产党总书记萨拉赫、自由党总书记艾哈迈德、埃及社会主义党总书记沙班、议会第一大党自由埃及人党主席伊萨姆近日也表示,中国采取了坚决果断措施进行应对和防控,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埃及卫生与人口部部长哈莱日前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埃及政府高度赞赏中方应对疫情采取的果断有力的防控举措,这不仅有效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积极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信心,展示了中国政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态度专业 成果显著当地时间25日,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中国应对冠状病毒危机的管理”论坛。埃及前驻华大使、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诺玛安·加拉尔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对新冠肺炎的反应非常迅速,负责和专业。埃及著名医师、美国国立肝病研究所肝脏肿瘤部门创始人默罕默德·艾兹·阿拉伯表示,“中国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遏阻了病毒的全球蔓延。”“全世界在这方面都支持中国。”“关于新冠的现状,还有两个非常好的迹象,那就是死亡率下降和治愈率上升。”艾兹·阿拉伯在论坛上指出,新冠肺炎的治愈率现在为80%。与会代表表示,相信中国有先进的医疗控制和预防措施以及科学能力,可以很快克服当前的危机。埃及前国会议员,埃及医疗集团前助理总经理萨拉赫·阿卜杜拉表示,中国对这种新流行病采取的专业态度是对其进行控制的主要因素。阿卜杜拉在论坛上说:“中国成功隔离武汉并限制病毒暴发的方式无疑受到全世界的赞赏。”“中国正在代表全世界与新冠病毒战斗。世界感到幸运的是,中国拥有如此强大的专业能力来应对危机。”埃及记者工会主席特别代表艾哈迈德·萨拉姆表示,中国今天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大国担当,这是对自己以及对世界负责任的真正大国。面对疫情,中国政府显示了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运转,中国人民展示出强大的力量。全力以赴 共渡难关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以来,埃及各界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支持。埃及总统塞西表示,埃及政府和人民坚定支持中方。相信中方有能力迅速战胜疫情。埃方愿竭尽所能向中方提供一切支持。阿盟秘书长盖特近日也致函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阿方高度赞赏中方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作的努力,对中方战胜挑战充满信心,阿方将与中方团结一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埃及卫生与人口部部长哈莱说,当前形势下,克服恐惧心理,秉持严谨、科学、冷静、理性的立场十分重要,埃及将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和指导有序部署有关防疫工作。“无论中方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会全力以赴,不分昼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坚定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渡过眼前的难关。”(完)

亦趋

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出炉,信息量很大!

核心导读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1.6%。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2017年的5.9次增加到6.0次。全国住院总量比上年增长4.2%。年住院率由2017年的17.6%增加到18.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7年的5.72张增加到6.03张。2018年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34家,比上年增加10785家。另外,2018年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民营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占比分别由2017年的14.2%和17.6%提高到14.8%和18.3%。2018年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万人,比上年增加55.1万人(增长4.7%)。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服务量比上年增长2.1%,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3.1%。2018年年底,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62.2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1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2人。同时,公立医院次均费用涨幅连续3年控制在4%以内。2018年,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分别比上年上涨3.7%和2.2%,低于医院平均涨幅1.0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低于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根据初步推算,2018年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2017年增长0.03个百分点。在卫生人力结构方面,2018年年末,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注册护士2.9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5人、0.20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占36.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级技术职务(聘)占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公报》显示,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文件全文如下: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人口发展、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服务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01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34个,比上年增加10785个。其中:医院3300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363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034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6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862个。医院中,公立医院12032个,民营医院20977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548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442个),二级医院9017个,一级医院10831个,未定级医院10613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0054个,100-199张床位医院4786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437个,500-799张床位医院1858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187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997个,乡镇卫生院36461个,诊所和医务室228019个,村卫生室622001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19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43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7个、县(区、县级市)级2758个。卫生监督机构2949个,其中:省级29个、市(地)级392个、县(区、县级市)级2515个。妇幼保健机构3080个,其中:省级26个、市(地)级381个、县(区、县级市)级2571个。注:#系其中数。以下各表同。(二)床位数。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4万张,其中:医院652.0万张(占77.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8.4万张(占18.8%)。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3.7%,民营医院床位占26.3%。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6.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9.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5.5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7年5.72张增加到2018年6.03张。(三)卫生人员总数。2018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0万人,比上年增加55.1万人(增长4.7%)。2018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952.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其他技术人员47.7万人,管理人员52.9万人,工勤技能人员85.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60.7万人,注册护士409.9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4.1万人(增长6.0%)(见表2)。2018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737.5万人(占6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6.5万人(占32.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8.3万人(占7.2%)(见表3)。2018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4.6%,大专占37.8%,中专占22.3%,高中及以下占5.4%;技术职务(聘)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8.0%、中级(主治及主管)占19.9%、初级(师、士级)占61.1%、待聘占10.9%。2018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9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22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34人。注: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下表同。(四)卫生总费用。201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57998.3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6390.7亿元(占28.3%),社会卫生支出24944.7亿元(占43.0%),个人卫生支出16662.9亿元(占28.7%)。人均卫生总费用414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4%(见表4)。注:2018年系初步推算数。02二、医疗服务(一)门诊和住院量。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1.6%)。2018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0次。2018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5.8亿人次(占4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1亿人次(占53.1%),其他医疗机构3.2亿人次(占3.9%)。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减少0.2亿人次。2018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0.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民营医院5.3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8%)(见表5)。2018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9.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4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1%,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5453万人,比上年增加1017万人(增长4.2%),年住院率为18.2%。2018年入院人数中,医院20017万人(占7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75万人(占17.2%),其他医疗机构1061万人(占4.2%)。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017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75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减少10万人。2018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635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1.7%),民营医院366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8.3%)(见表5)。(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8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0人次和住院2.5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5人次和住院2.6床日。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见表6)。(三)病床使用。2018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4.2%,其中:公立医院91.1%。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下降0.2个百分点)。2018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3日(其中:公立医院9.3日),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与上年持平(见表7)。(四)改善医疗服务。截至2018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45.4%开展了预约诊疗,90.8%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52.9%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85.8%的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70.9%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五)血液保障。2018年,全年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1499万人次,采血量达到2569.5万单位,较2017年分别增长2.8%和3.7%,千人口献血率接近11.2。03三、基层卫生服务(一)农村卫生。2018年底,全国1827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5474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07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90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822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03.9万人。2018年底,全国3.16万个乡镇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33.4万张,卫生人员139.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8.1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90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4.2万张,人员增加3.1万人。2018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39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45人(见表8)。注:*农村人口系推算数。2018年底,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62.2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8.1万人、注册护士15.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2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1.0万个,人员总数有所减少(见表9)。注: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包括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数字。2018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1.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8744.6万人,比上年增加380.4万人;病床使用率81.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18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1亿人次;入院人数3984万人,比上年减少63万人。2018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3人次和住院1.6床日。病床使用率59.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4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略有下降,病床使用率下降1.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延长0.1日。2018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6.7亿人次,比上年减少1.2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685人次。(二)社区卫生。2018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99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645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20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1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46.2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9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2.0万人,平均每站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2.8万人,增长5.1%。2018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4亿人次,入院人数339.5万人,诊疗人次比上年增加;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8万人次,年入院量363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1人次和住院0.6日。2018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6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6244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7人次(见表10)。(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从2017年的52.6元提高至2018年的57.6元,健康素养促进和免费提供避孕药具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内容从12类整合扩展至14类。04四、中医药服务(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8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0738个,比上年增加6495个。其中:中医类医院4939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55757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37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6125个(见表11)。注:中医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科各专业、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2018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23.4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02.2万张(占82.8%)。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9.9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7.0万张。2018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8.5%,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7.2%,乡镇卫生院占97.0%,村卫生室占69.0%(见表12)。2018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1.5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增长7.7%)。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7.5万人,中药师(士)12.4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见表13)。(二)中医医疗服务。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0.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增长5.2%)。其中:中医类医院6.3亿人次(占58.8%),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8亿人次(占16.6%),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6亿人次(占24.5%)。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584.7万人,比上年增加293.7万人(增长8.9%)。其中:中医类医院3041万人(占84.8%),中医类门诊部0.7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542.9万人(占15.1%)(见表14)。05五、病人医药费用(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8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74.1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7%,按可比价格上涨4.5%;人均住院费用9291.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5%,按可比价格上涨2.4%。日均住院费用1002.8元(见表15)。2018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2.0元)占40.9%,比上年(42.7%)下降1.8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621.6元)占28.2%,比上年(31.1%)下降2.9个百分点。2018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5.2%(当年价格,下同),人均住院费用上涨1.7%,低于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涨幅(见表15)。(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32.3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13.1%,按可比价格上涨10.8%;人均住院费用3194.0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4%,按可比价格上涨2.3%(见表16)。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90.5元)占68.4%,比上年(68.7%)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1169.6元)占36.6%,比上年(39.5%)下降2.9个百分点。2018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71.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5%,按可比价格上涨5.3%;人均住院费用1834.2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8%,按可比价格上涨4.6%。日均住院费用285.3元。2018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39.3元)占55.0%,比上年(54.4%)上升0.6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730.7元)占39.8%,比上年(42.2%)下降2.4个百分点。06六、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06.3万例,报告死亡2317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2%。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乙型脑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3%(见表17)。201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0.5/10万,死亡率为1.7/10万。2018年,全国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0种共报告发病470.8万例,死亡203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8%。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见表18)。2018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38.9/10万,死亡率为0.0146/10万。(二)血吸虫病防治。2018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 450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263个、124个、63个;年底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数29329人,比上年减少78人。(三)地方病防治。2018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数330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238个、73个,现症病人0.66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数379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346个、21个,现症病人17.70万人;碘缺乏危害县数2829个,消除县2337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数1049个,控制县数668个,病区村数80011个,氟斑牙病人1333.3万人,氟骨症病人13.59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171个,控制县数156个,氟斑牙病人1377.6万人,氟骨症病人9.22万人。(四)职业病防治。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754个、职业病诊断机构478个。2018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23497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524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946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528例,职业性化学中毒1333例,职业性传染病540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331例,职业性肿瘤77例,职业性皮肤病93例,职业性眼病47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7例,其他职业病7例。截至2018年,连续16年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实施职业健康培训工程,近10年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430万人次。07七、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一)妇幼保健。2018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6%,产后访视率93.8%。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有所提高,产后访视率有所下降(见表19)。2018年住院分娩率为99.9%(市100.0%,县99.8%),与上年持平。2018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9.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见表19)。(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4‰,其中:城市4.4‰,农村10.2‰;婴儿死亡率6.1‰,其中:城市3.6‰,农村7.3‰。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0)。(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其中:城市15.5/10万,农村19.9/10万。与上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见表20)。(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2018年全国共为1131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88.4%。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五)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2018年,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医疗卫生机构1519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276个,65岁以上老年人占住院总人数的29.2%。《“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顺利实施。在90个城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联合工信部、民政部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工作,确定26个示范企业、48个示范街道(乡镇)、10个示范基地。08八、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根据各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报告(下同),截至2018年底,全国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2822个,对26大类13.5万份样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在62914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监测点,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123.2万个,从业人员675.2万人。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173.5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8.2万件。(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8.0万个,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44.5万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监督检查13.4万户次。全国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被监督单位5345个,从业人员11.4万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进行监督检查6470户次。依法查处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案件4244件。(四)消毒产品和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5894个,从业人员8.75万人。消毒产品监督检查3.39万户次,抽检4037件,合格率为96.6%。依法查处案件1933件。2018年,全国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4262个,从业人员4.4万人。监督检查9754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298件。(五)学校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被监督学校19.7万所,监督检查27.2万户次,查处案件4854件。(六)医疗机构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截至2018年底,职业卫生实际监督3392户,监督覆盖率78.4%,进行经常性监督5616户次。依法查处职业卫生案件136件。放射卫生实际监督5.3万户,监督覆盖率86.0%,进行经常性监督8.2万户次。依法查处放射卫生案件6159件。(七)医疗卫生、血液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2018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政处罚2.88万件。行政处罚无证行医1.92万件。依法对采供血机构作出行政处罚122件。依法查处传染病防治案件5.3万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5.3万件。(八)计划生育监督。2018年,全国开展计划生育被监督单位2.02万个,计划生育监督检查2.38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026件。09九、人口家庭发展(一)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性别比继续稳步下降。妇幼健康服务积极推进,生育全程服务得到加强,母婴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达到88.3%,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协调相关部门促进托育、学前教育、就业、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各地积极推动计划生育信息互联互通,开展网上登记、“多证合一”,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网上生育登记率超过9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三)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2018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190.1亿元,比上年增加31.6亿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受益124.7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1.9万户。注:扶助人数合计中未含少生快富,少生快富扶助对象以万户计;特别扶助仅统计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注解:(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2)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含政府办医院)。(3)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6)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指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团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卫生计生监督员(含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1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全科医生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按常住人口计算。(13)人均预期寿命指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报编辑:王成凤

颛顼

《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 2019-2020》正式发布!

11月28日,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保健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为学术支持,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课题发布暨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白皮书》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四家权威机构共同发起,众多健康经济产学研领域的院士、教授、权威专家参与起草,旨在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新思路、推进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白皮书》行业首家样本案例,参与到该项目中,积极承担企业的健康责任、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吴忠泽先生,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葛志荣先生,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女士,中国保健协会党支部书记、原国家中医管理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人事司副司长张为佳先生,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健龙先生等嘉宾,与媒体记者代表共同出席了活动,见证了《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2020》正式发布。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张超文先生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他说:“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健康产业的支撑,去年我们启动《白皮书》的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我国大健康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拟定出推动我国健康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张为佳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在健康消费新趋势下,健康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疫情倒逼着人们增强健康意识,推动保健食品的飞速发展,随着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有针对性、定制化的产品将越来越受欢迎。”郝晓宁女士从4个关键问题、6个重大发现和5条重要建议,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吴忠泽先生表示:“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大量投资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健康产业的整体容量、涵盖领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葛志荣先生提到:“只有把‘质量第一’的方针做到实处,推进‘质量强国’的实施,中国健康经济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黄健龙先生表示在《白皮书》研究的过程中,无限极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说:“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国民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题中之义;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后疫情时代、内循环背景下消费升级的必然之举。”启动仪式后,紧接着便是本次活动的另一重头戏——“新发展 新势态 新活力”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健康中国与健康经济”议题,热烈研讨。黄健龙先生代表公司全程参与研讨,直抒己见。黄健龙先生在分享中提到:“健康养生是一种全方位的诉求,涵盖全生命流程,更是一种全身心的生活方式。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无限极正在开发不同的产品线,坚持把这些健康理念融入产品和服务中,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感、场景感和文化价值,让人们更健康、更快乐。”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2020》的发布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也意味着新的开始。未来,无限极将继续肩负起健康经济样本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满足消费需求、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经验和案例,为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略尽绵力。来源:无限极

曹植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卫生方针护航寿命增长史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图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安徽省观看防治血吸虫病规划图。健康报资料图人均预期寿命是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三大核心指标之一,其增长依赖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卫生健康工作的良好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从35岁增长到2018年的77岁。一部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史,就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调整升级、结出累累硕果的最好见证。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确立卫生工作“四大方针”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面对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尤其是全国人民人均预期寿命不高的现实,党和政府撸起袖子,下定决心让人民过上健康幸福的好日子。根据公开的文献资料,当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人民健康随时随地可能受到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威胁。由于医疗条件差、严重缺乏药品与医疗器械、封建迷信盛行等原因,一旦某地发生疫情,往往无法有效控制,病人死亡率极高。天花、霍乱、鼠疫等16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每年死亡人口中近半数死于传染病。严峻形势之下,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主席为这次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会议确定了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方针。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此后,我国为贯彻卫生工作“四大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专科防治所、卫生宣传站等卫生机构,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各项疾病防治工作。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总结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年,我国在疫病流行、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建立起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宏观资源相对公平配置,保障了人民健康,也提升了人均预期寿命。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文献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8.2岁。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1978年出生的中国人预期可以多活30多年。当时,中国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瞄准“四个现代化”,但缺医少药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卫生工作方针需要调整升级。1979年,全国卫生局长会议提出“今后3年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各级医药卫生单位的工作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199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重要论断,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前30年,我国通过激活微观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化的费用分担机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毛宗福表示,“这些历史的片段,组合成了我国卫生健康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的发展史。”这一时期,老百姓家门口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设施越来越多,传染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疑难重症有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伴随着经济发展、居民营养改善、体质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4岁。在北京市通州区,76岁的李大爷每天都会出去遛遛弯、坐一坐。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是到农村锻炼,后来在国营木材厂工作,生过病、受过伤,但都能找到医生、获得治疗。“人活七十古来稀,以前确实是这样。可现在,长寿没那么难了嘛!”李大爷说。吹响健康中国的号角——新版方针要求“健康入万策”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卫生工作方针调整升级的原动力。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新一轮医改启动。面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突出矛盾,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普遍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带来的严峻挑战,深化医改任务复杂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把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明确了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用国家战略来服务人民健康;2019年7月,经党中央同意,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从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3方面提出开展15项行动,并对组织实施进行部署。根据该《意见》,到2022年,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7.7岁;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要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展望未来,在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每一位中国人不仅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被疾病困扰的日子也将越来越少。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民行动起来,投入到健康中国建设中。作者:叶龙杰单位:健康报社来源:健康报

隐隐约约

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出炉,信息量很大!(导读+全文)

核心导读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1.6%。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2017年的5.9次增加到6.0次。全国住院总量比上年增长4.2%。年住院率由2017年的17.6%增加到18.2%。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7年的5.72张增加到6.03张。2018年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34家,比上年增加10785家。另外,2018年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民营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占比分别由2017年的14.2%和17.6%提高到14.8%和18.3%。2018年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万人,比上年增加55.1万人(增长4.7%)。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服务量比上年增长2.1%,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3.1%。2018年年底,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62.2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1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2人。同时,公立医院次均费用涨幅连续3年控制在4%以内。2018年,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分别比上年上涨3.7%和2.2%,低于医院平均涨幅1.0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低于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根据初步推算,2018年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2017年增长0.03个百分点。在卫生人力结构方面,2018年年末,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注册护士2.9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5人、0.20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占36.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级技术职务(聘)占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公报》显示,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文件全文如下: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人口发展、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服务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01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34个,比上年增加10785个。其中:医院3300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363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034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6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862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2032个,民营医院20977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548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442个),二级医院9017个,一级医院10831个,未定级医院10613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0054个,100-199张床位医院4786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437个,500-799张床位医院1858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1874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997个,乡镇卫生院36461个,诊所和医务室228019个,村卫生室622001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1918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43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7个、县(区、县级市)级2758个。卫生监督机构2949个,其中:省级29个、市(地)级392个、县(区、县级市)级2515个。妇幼保健机构3080个,其中:省级26个、市(地)级381个、县(区、县级市)级2571个。注:#系其中数。以下各表同。(二)床位数。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4万张,其中:医院652.0万张(占77.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8.4万张(占18.8%)。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3.7%,民营医院床位占26.3%。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6.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9.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5.5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7年5.72张增加到2018年6.03张。(三)卫生人员总数。2018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0万人,比上年增加55.1万人(增长4.7%)。2018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952.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其他技术人员47.7万人,管理人员52.9万人,工勤技能人员85.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60.7万人,注册护士409.9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4.1万人(增长6.0%)(见表2)。2018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737.5万人(占6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6.5万人(占32.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8.3万人(占7.2%)(见表3)。2018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4.6%,大专占37.8%,中专占22.3%,高中及以下占5.4%;技术职务(聘)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8.0%、中级(主治及主管)占19.9%、初级(师、士级)占61.1%、待聘占10.9%。2018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9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22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34人。注: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下表同。(四)卫生总费用。201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57998.3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6390.7亿元(占28.3%),社会卫生支出24944.7亿元(占43.0%),个人卫生支出16662.9亿元(占28.7%)。人均卫生总费用414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4%(见表4)。注:2018年系初步推算数。02二、医疗服务(一)门诊和住院量。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1.6%)。2018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0次。  2018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5.8亿人次(占4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1亿人次(占53.1%),其他医疗机构3.2亿人次(占3.9%)。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减少0.2亿人次。  2018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0.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民营医院5.3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8%)(见表5)。2018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9.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4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1%,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5453万人,比上年增加1017万人(增长4.2%),年住院率为18.2%。  2018年入院人数中,医院20017万人(占7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75万人(占17.2%),其他医疗机构1061万人(占4.2%)。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017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75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减少10万人。  2018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635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1.7%),民营医院366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8.3%)(见表5)。(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8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0人次和住院2.5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5人次和住院2.6床日。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见表6)。(三)病床使用。2018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4.2%,其中:公立医院91.1%。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下降0.2个百分点)。2018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3日(其中:公立医院9.3日),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与上年持平(见表7)。(四)改善医疗服务。截至2018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45.4%开展了预约诊疗,90.8%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52.9%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85.8%的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70.9%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五)血液保障。2018年,全年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1499万人次,采血量达到2569.5万单位,较2017年分别增长2.8%和3.7%,千人口献血率接近11.2。03三、基层卫生服务(一)农村卫生。2018年底,全国1827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5474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07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90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822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03.9万人。  2018年底,全国3.16万个乡镇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33.4万张,卫生人员139.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8.1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90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4.2万张,人员增加3.1万人。2018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39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45人(见表8)。注:*农村人口系推算数。2018年底,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62.2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8.1万人、注册护士15.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2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1.0万个,人员总数有所减少(见表9)。注: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包括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数字。2018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1.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8744.6万人,比上年增加380.4万人;病床使用率81.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18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1亿人次;入院人数3984万人,比上年减少63万人。2018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3人次和住院1.6床日。病床使用率59.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4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略有下降,病床使用率下降1.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延长0.1日。  2018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6.7亿人次,比上年减少1.2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685人次。(二)社区卫生。2018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99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645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20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1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46.2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9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2.0万人,平均每站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2.8万人,增长5.1%。 2018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4亿人次,入院人数339.5万人,诊疗人次比上年增加;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8万人次,年入院量363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1人次和住院0.6日。2018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6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6244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7人次(见表10)。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从2017年的52.6元提高至2018年的57.6元,健康素养促进和免费提供避孕药具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内容从12类整合扩展至14类。 04四、中医药服务(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8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0738个,比上年增加6495个。其中:中医类医院4939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55757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37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6125个(见表11)。注:中医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科各专业、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2018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23.4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02.2万张(占82.8%)。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9.9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7.0万张。2018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8.5%,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7.2%,乡镇卫生院占97.0%,村卫生室占69.0%(见表12)。2018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1.5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增长7.7%)。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7.5万人,中药师(士)12.4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见表13)。(二)中医医疗服务。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0.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增长5.2%)。其中:中医类医院6.3亿人次(占58.8%),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8亿人次(占16.6%),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6亿人次(占24.5%)。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584.7万人,比上年增加293.7万人(增长8.9%)。其中:中医类医院3041万人(占84.8%),中医类门诊部0.7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542.9万人(占15.1%)(见表14)。05五、病人医药费用(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8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74.1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7%,按可比价格上涨4.5%;人均住院费用9291.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5%,按可比价格上涨2.4%。日均住院费用1002.8元(见表15)。2018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2.0元)占40.9%,比上年(42.7%)下降1.8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621.6元)占28.2%,比上年(31.1%)下降2.9个百分点。2018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5.2%(当年价格,下同),人均住院费用上涨1.7%,低于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涨幅(见表15)。(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32.3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13.1%,按可比价格上涨10.8%;人均住院费用3194.0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4%,按可比价格上涨2.3%(见表16)。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90.5元)占68.4%,比上年(68.7%)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1169.6元)占36.6%,比上年(39.5%)下降2.9个百分点。2018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71.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5%,按可比价格上涨5.3%;人均住院费用1834.2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8%,按可比价格上涨4.6%。日均住院费用285.3元。  2018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39.3元)占55.0%,比上年(54.4%)上升0.6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730.7元)占39.8%,比上年(42.2%)下降2.4个百分点。  06六、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06.3万例,报告死亡2317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2%。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乙型脑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3%(见表17)。201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0.5/10万,死亡率为1.7/10万。2018年,全国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0种共报告发病470.8万例,死亡203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8%。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见表18)。  2018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38.9/10万,死亡率为0.0146/10万。(二)血吸虫病防治。2018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 450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263个、124个、63个;年底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数29329人,比上年减少78人。(三)地方病防治。2018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数330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238个、73个,现症病人0.66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数379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346个、21个,现症病人17.70万人;碘缺乏危害县数2829个,消除县2337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数1049个,控制县数668个,病区村数80011个,氟斑牙病人1333.3万人,氟骨症病人13.59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171个,控制县数156个,氟斑牙病人1377.6万人,氟骨症病人9.22万人。(四)职业病防治。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754个、职业病诊断机构478个。2018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23497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524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946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528例,职业性化学中毒1333例,职业性传染病540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331例,职业性肿瘤77例,职业性皮肤病93例,职业性眼病47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7例,其他职业病7例。截至2018年,连续16年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实施职业健康培训工程,近10年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430万人次。07七、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一)妇幼保健。2018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6%,产后访视率93.8%。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有所提高,产后访视率有所下降(见表19)。2018年住院分娩率为99.9%(市100.0%,县99.8%),与上年持平。2018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9.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见表19)。(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4‰,其中:城市4.4‰,农村10.2‰;婴儿死亡率6.1‰,其中:城市3.6‰,农村7.3‰。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0)。  (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其中:城市15.5/10万,农村19.9/10万。与上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见表20)。 (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2018年全国共为1131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88.4%。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五)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2018年,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医疗卫生机构1519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276个,65岁以上老年人占住院总人数的29.2%。《“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顺利实施。在90个城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联合工信部、民政部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工作,确定26个示范企业、48个示范街道(乡镇)、10个示范基地。08八、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根据各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报告(下同),截至2018年底,全国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2822个,对26大类13.5万份样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在62914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监测点,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123.2万个,从业人员675.2万人。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173.5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8.2万件。(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8.0万个,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44.5万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监督检查13.4万户次。全国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被监督单位5345个,从业人员11.4万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进行监督检查6470户次。依法查处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案件4244件。(四)消毒产品和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5894个,从业人员8.75万人。消毒产品监督检查3.39万户次,抽检4037件,合格率为96.6%。依法查处案件1933件。2018年,全国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4262个,从业人员4.4万人。监督检查9754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298件。(五)学校卫生监督。2018年,全国被监督学校19.7万所,监督检查27.2万户次,查处案件4854件。(六)医疗机构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截至2018年底,职业卫生实际监督3392户,监督覆盖率78.4%,进行经常性监督5616户次。依法查处职业卫生案件136件。放射卫生实际监督5.3万户,监督覆盖率86.0%,进行经常性监督8.2万户次。依法查处放射卫生案件6159件。(七)医疗卫生、血液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2018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政处罚2.88万件。行政处罚无证行医1.92万件。依法对采供血机构作出行政处罚122件。依法查处传染病防治案件5.3万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5.3万件。(八)计划生育监督。2018年,全国开展计划生育被监督单位2.02万个,计划生育监督检查2.38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026件。09九、人口家庭发展(一)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性别比继续稳步下降。妇幼健康服务积极推进,生育全程服务得到加强,母婴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达到88.3%,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协调相关部门促进托育、学前教育、就业、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各地积极推动计划生育信息互联互通,开展网上登记、“多证合一”,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网上生育登记率超过9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三)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2018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190.1亿元,比上年增加31.6亿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受益124.7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1.9万户。注:扶助人数合计中未含少生快富,少生快富扶助对象以万户计;特别扶助仅统计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注解:(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  (2)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含政府办医院)。  (3)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6)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指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团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  (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  (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卫生计生监督员(含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全科医生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13)人均预期寿命指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

煎蛋饼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改取得重要进展,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增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扎实推进,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3/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从6.1‰下降到5.6‰。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比上年增加10112个。其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24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751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1930个,民营医院22424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74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16个),二级医院9687个,一级医院11264个,未定级医院10654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0733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099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578个,500-799张床位医院1937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00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个,乡镇卫生院36112个,诊所和医务室240993个,村卫生室61609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03个,其中:省级32个、市(地)级410个、县(区、县级市)级2755个。卫生监督机构2835个,其中:省级27个、市(地)级367个、县(区、县级市)级2440个。妇幼保健机构3071个,其中:省级26个、市(地)级386个、县(区、县级市)级2559个。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注:#系其中数。以下各表同。(二)床位数。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80.7万张,其中:医院686.7万张(占7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3.1万张(占18.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5万张(占3.2%)。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2.5%,民营医院床位占27.5%。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0.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4.7万张(公立医院增加17.4万张,民营医院增加17.3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4.8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增加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8年6.03张增加到2019年6.30张。(三)卫生人员总数。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比上年增加62.8万人(增长5.1%)。  2019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1015.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4.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50.4万人,管理人员54.4万人,工勤技能人员88.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86.7万人,注册护士444.5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62.5万人(增长6.6%)(见表2)。  2019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778.2万人(占6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6.1万人(占32.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9.6万人(占6.9%)(见表3)。  2019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9.2%,大专占39.1%,中专占20.6%,高中及以下占1.1%;技术职务(聘)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8.3%、中级(主治及主管)占20.1%、初级(师、士级)占62.6%、待聘占9.0%。  2019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1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41人。表2全国卫生人员数注: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下表同。表3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四)卫生总费用。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195.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7428.5亿元(占26.7%),社会卫生支出29278.0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18489.5亿元(占28.4%)。人均卫生总费用4656.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6%(见表4)。表4全国卫生总费用二、医疗服务  (一)门诊和住院量。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2019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2次。  2019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8.4亿人次(占44.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3亿人次(占52.0%),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5亿人次(占4.0%)。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1.2亿人次。  2019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民营医院5.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8%)(见表5)。2019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20.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1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3%,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表5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6596万人,比上年增加1143万人(增长4.5%),年住院率为19.0%。  2019年入院人数中,医院21183万人(占79.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95万人(占16.1%),其他医疗机构1118万人(占4.2%)。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16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81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57万人。  2019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7487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6%),民营医院369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7.4%)(见表5)。(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9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见表6)。表6医院医师担负工作量(三)病床使用。2019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公立医院91.2%。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上升0.1个百分点)。2019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1日(其中:公立医院9.1日),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上年略有下降(见表7)。表7医院病床使用情况(四)改善医疗服务。截至2019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46.1%开展了预约诊疗,91.6%开展临床路径管理,59.1%开展远程医疗服务,86.1%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93.9%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五)血液保障。2019年,全年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1562.3万人次,采血量达到2649.1万单位,较2018年分别增长6.1%和6.2%,千人口献血率接近11.2。 三、基层卫生服务  (一)农村卫生。2019年底,全国1881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6175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03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53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724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22.9万人。  2019年底,全国3.02万个乡镇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37.0万张,卫生人员144.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2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349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3.6万张,人员增加5.4万人。2019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48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56人(见表8)。表8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注:2019年底农村人口数系推算数。2019年底,全国53.3万个行政村共设61.6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5万人、注册护士16.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4.2万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2.35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0.6万个,人员总数有所减少(见表9)。表9全国村卫生室及人员数注: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包括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数字。2019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2.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入院人数9135万人,比上年增加390.4万人;病床使用率80.7%,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2019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3909万人,比上年减少75万人。2019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4人次和住院1.5床日。病床使用率57.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5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比较稳定,病床使用率下降2.1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延长0.1日。  2019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6.0亿人次,比上年减少0.7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597人次。  (二)社区卫生。2019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452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20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1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48.8万人,平均每个中心5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2.3万人,平均每站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2.7万人,增长4.7%。表10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情况201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9亿人次,入院人数339.5万人;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7.2万人次,年入院量355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5人次和住院0.6床日。201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7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6603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9人次(见表10)。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9年,根据国办《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12类项目以及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中划入的地方病防治等19类项目(不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18年的55元提高至2019年的69元。四、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9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比上年增加5071个。其中:中医类医院5232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60535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29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4778个(见表11)。注:中医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科各专业、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2019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2.9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09.2万张(占82.2%)。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9.5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7.0万张。  2019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8.3%,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5.9%,乡镇卫生院占97.1%,村卫生室占71.3%(见表12)。表12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重(%)注:本表不含分支机构。2019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增长7.2%)。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2.5万人,中药师(士)12.7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见表13)。表13全国中医药人员数  (二)中医医疗服务。2019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增长8.6%)。其中:中医类医院6.8亿人次(占58.0%),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2.0亿人次(占16.9%),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9亿人次(占25.1%)。2019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858.9万人,比上年增加274.2万人(增长7.6%)。其中:中医类医院3274.0万人(占84.8%),中医类门诊部0.6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584.3万人(占15.1%)(见表14)。五、病人医药费用(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9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90.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1%,按可比价格上涨3.1%;人均住院费用9848.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0%,按可比价格上涨3.0%。日均住院费用1079.1元(见表15)。  2019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8.1元)占40.6%,比上年(40.9%)下降0.3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710.5元)占27.5%,比上年(28.2%)下降0.7个百分点。  2019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4.8%(当年价格,下同),人均住院费用上涨2.7%,低于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涨幅(见表15)。表15医院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注:①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②次均门诊费用指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人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日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日均医药费用。下表同。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42.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8%,按可比价格上涨4.7%;人均住院费用3323.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1%,按可比价格上涨1.1%(见表16)。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102.2元)占71.7%,比上年(68.4%)上升3.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1177.3元)占35.4%,比上年(36.6%)下降1.2个百分点。表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2019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77.3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8.1%,按可比价格上涨5.1%;人均住院费用1969.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4%,按可比价格上涨4.4%。日均住院费用303.9元。2019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46.2元)占59.8%,比上年(55.0%)上升4.8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757.5元)占38.5%,比上年(39.8%)下降1.3个百分点。六、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07.2万例,报告死亡2498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见表17)。  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0.0/10万,死亡率为1.8/10万。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0种共报告发病717.2万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3%(见表18)。  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513.6/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二)血吸虫病防治。2019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450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301个、128个、21个;年底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数30170人,比上年增加956人。(三)地方病防治。2019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数330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330个、330个,现症病人0.48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数379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364个、379个,现症病人17.7万人;碘缺乏危害县数2811个,消除县2775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数1055个,控制县数780个,病区村数76024个,氟斑牙病人1240.7万人,氟骨症病人11.6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171个,控制县数169个,氟斑牙病人1346.7万人,氟骨症病人21.7万人。  (四)职业病防治。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403个、职业病诊断机构550个。2019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19428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5947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589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623例,职业性化学中毒778例,职业性传染病578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64例,职业性肿瘤87例,职业性皮肤病72例,职业性眼病53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5例,其他职业病11例。截至2019年,连续17年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七、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  (一)妇幼保健。2019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8%,产后访视率94.1%。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见表19)。2019年住院分娩率为99.9%(市100.0%,县99.8%),与上年持平。  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见表19)。表19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情况(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其中:城市4.1‰,农村9.4‰;婴儿死亡率5.6‰,其中:城市3.4‰,农村6.6‰。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0)。  (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9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7.8/10万,其中:城市16.5/10万,农村18.6/10万。与上年相比,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见表20)。表20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19年全国共为1020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5.1%。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五)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医疗卫生机构3459个,其中,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175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354个。在91个市(区)开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截至2019年底,全国报告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4795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3172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1623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的有5.64万对。《“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顺利实施。八、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根据各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报告(下同),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2837个,2019年对25大类11.1万份样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在72980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2019年全国报告639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38797人,死亡134人。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134.9万个,从业人员714.4万人。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177.7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0.5万件。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8.4万个,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60.0万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监督检查12.5万户次。全国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被监督单位5494个,从业人员11.7万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进行监督检查5950户次。依法查处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案件5428件。  (四)消毒产品和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6259个,从业人员10.1万人。消毒产品监督检查2.6万户次,抽检5718件,合格率为98.0%。依法查处案件2518件。2019年,全国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4244个,从业人员4.5万人。监督检查9671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559件。  (五)学校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被监督学校19.6万所,监督检查24.4万户次,查处案件6107件。  (六)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截至2019年底,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执法行动共监督检查用人单位79791户次,依法查处案件5450件。(七)医疗卫生、血液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2019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政处罚4.9万件。行政处罚无证行医2.3万件。依法对采供血机构作出行政处罚90件。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98.6万户次,依法查处传染病防治案件5.8万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5.8万件。 九、人口家庭发展  (一)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14。妇幼健康服务积极推进,生育全程服务得到加强,母婴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协调相关部门促进托育、学前教育、就业、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  (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2019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09亿元,比上年增加18.9亿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受益1448.6万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受益151.1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3.2万户。注:扶助人数合计中未含少生快富,少生快富扶助对象以万户计。注解: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  (2)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含政府办医院)。  (3)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6)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指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团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  (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  (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含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全科医生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13)人均预期寿命指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汤曰

上海23亿建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卫生领域成数字经济新突破口

数字、信息化布局,已成为当下国家实现统一医疗管理的首要任务。2019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1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更有效举措推进医改各项工作。这对医生工作效率、医保控费、医院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迫在眉睫。“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是个非常大的工程,涉及全数据链体系的建设,整体预算投入为23亿元。” 上海市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学在17日举行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表示。卫生经济学的医院实践如何理解生物医学大数据?据李亦学介绍,生物医学大数据主要分为五大方面: 基础研究,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比较医学研究,转化型研究,自然真实世界的数据(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个人积累的数据),该数据库囊括了人类生命科学的所有数据整合。“申康作为生物医学数据的重要来源地,目前拥有2.8个PB的数据量、1.4亿人的就诊数据、45亿张处方,涵盖深度医学应用的数据所能得到的最大价值,上海市申康医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表示,“在依法合理地明确数据的归属权后,也要从个人、政府、科研、商业等层面区分使用者;此外,该数据本身的安全保障,防止数字设施受到摧毁等也需重点考虑。”该数据库将如何发挥重点作用? 作为病人数据最密集、庞大的集中地,医院层面已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3月正式营业的仁济医院宁波分院已实现了上海、宁波两地电子病历的共享,下一步则要将该电子病历的书写格式、标准规范化。王育同时也表示, 仁济医院医生已经开始主动地使用AI进行辅助诊断,诊断覆盖率达96%,该智能系统上线14个月来已筛查患者6.7万余例。如果拿一个初级医师和AI系统作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36.5%和95.8%,漏诊率则为63.5%与4.2%记者也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医院决策支持平台”上看到“近5年的出院人数逐年增加、医保患儿占比趋于平稳、就诊高峰期为7~8月,2018年出院人次排名前十科室是外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骨科…. ”这些都是基于病人就医数据而整合成的逻辑判断。该院党委书记徐虹表示,“转诊率、药占比等都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工作,而这样的趋势判断可以每个科室、甚至决策层以很好的指导。”不过,王育说,医疗数据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困境,“第一,我院56个科室所产生的临床数据量多,医生对数据诉求也很大,但数据并不能拿来直接使用,缺少治理支撑;第二,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其维度和科研维度不一致。” 卫生数据资产版图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健康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并提出要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2018年国家卫健委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等提供支撑。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上海、江苏省厅、苏州、扬州,浙江宁波、温州、金华、嘉兴等三省一市地的医保基金实时结算系统均由万达信息统一承建,目前颇受关注的“长三角跨区域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系统”也不例外。据业内人士透露,数据收集、信息互联并非区域整合最大的障碍,其难度则更多地在于各城市、乡镇、地区间医保统筹层次的不同,需要提升并归结起来。以宁波鄞州为例,其卫生大数据平台正在服务80万户籍当地人口、以及124万常驻人口健康档;10年积累的在临床、疾控、健康档案方面的实时数据,正管理全区9.8万高血压、2.3万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数据不仅仅是一个原始的数字基础,而是可以成为高危人群筛查、体检和临床医生处方诊断,并为社会和科学研究带来极大产出的价值资源。”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产品部经理张敬谊说。更大的卫生数据资产版图正在金融支付、疾病管理等结合场景下形成。“上海健康云”目前便已实现了16个区173万人的覆盖量;一系列如健康档案疫苗接种、家庭医生签约、预约挂号、慢病管理等都能在该场景下实现。而在另一浙江台州模式下,市民看病可以脱卡在手机上进行结算统一支付,其中便要应用到人脸识别的技术;这一方面,可以使病人在就诊期间任一时间点支付,大大减少排队时间;另一方面由于需要人脸对比,也同时降低医保骗保行为。数据资产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保护。据记者了解,就在上周,最高检与最高法通过了国内首个“天平链”与“健康链”合作的数据权利保障平台;未来,在该平台上进行签约的单位,其数据使用路径是否合法、安全,都将在区块链技术下可追溯、可实现。“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推动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引擎;将医院的信息系统、医疗设备、病人信息等海量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可以预见,它将在未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技术处处长徐向东说。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朝廷尚尊

医疗卫生需求10年内达15万亿,中国医卫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来源:一财网2020~2050年全国卫生费用支出规模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市场需求明显扩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将达到15万亿元,2040年达到29万亿元,2050年达到37万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福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基础前提。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已涉入“深水区”,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引发民众对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弊端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从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背景、存在不足、时代发展需要三方面入手,通过回顾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福建省三明市、江苏省宿迁市等地方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巨大的需求空间,研究提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中医西医双融合、公平效率双兼顾、医生患者双满意”的战略愿景和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公立医院体系改革、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推广数字化互联网医疗、加强医务人员权益保障、设立医疗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强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一、中国亟待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自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面临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有待补齐、分级诊疗体系有待重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民营医疗机构经营环境有待优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有待改进、多层次全面医保体系有待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有待推广等诸多深层次问题,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刻不容缓。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中高速增长为建立高质量医疗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为建立高质量医疗体系创造广阔空间,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充足动能,科学技术创新为建立高质量医疗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建立高质量的医疗体系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当务之急。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经历了长期低水平发展。1840年前,权贵阶层垄断医疗资源,民间郎中成为百姓就医的主要渠道;1840~1948年,近代西方医疗体系由传教士全面带入中国,为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主要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体制的建设阶段,改革开放后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探索和推广阶段,以及医疗改革的公益性回归、新医改启动阶段。在1949~1977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体制的建设阶段,确立了政府的主导投入地位,较好地实现了公平性,在城市和农村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保证了福利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政策的高效制定和实施,但也面临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国家财政负担较大等问题。在1978~2003年的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探索和推广阶段,医疗卫生政策刺激了医院创收,医疗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一定程度解决了当时存在的医院微观效率低下、服务供给不足问题,财政支出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但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逐步凸显,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显现。2003~2008年,医疗改革的决策方向逐渐回归到公益性的轨道上来,实现医疗保障的全面覆盖和相对公平成为了医疗卫生决策的主要考量方向。2009年以来,新医改启动,带来了积极变化,但新医改仍然具有继续完善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三、国际经验借鉴从全球改革经验看,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有自身较为突出的优势,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建立了高度市场化的商业医疗保险体系,其医疗水平在全球领先,但高昂的医疗服务费用也备受诟病;英国坚持公平普惠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健全的国家卫生体系,真正实现了对全体英国国民“从襁褓到坟墓”的免费医疗服务全覆盖,然而,在追求高福利水平与公平性的同时,也以政府的巨大财政压力和低效率为代价;德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近些年来不断推行各项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包括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医疗服务的不平等性等方面;丹麦与英国类似,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保险制度,居民有权免费到指定医疗机构就医,也同样面临患者平均候诊时间过长、医疗保险水平过高带来的国民高税率以及国家财政负担加剧等问题;日本积极通过控制医疗费用以提升医疗绩效,伴随着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到20世纪90年代末,医疗费用每年迅速增加,加之经济泡沫破灭之后,财政状况持续恶化,为此日本政府进行了多次带有浓厚财政对策色彩的医疗制度改革;韩国强制性医疗保险计划覆盖全民,国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平等医疗服务,具备完善、总体覆盖面广的优势,但仍不可忽视该体制下医保水平较低、民众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等问题;新加坡的医疗卫生体制明确“个人负责”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责任定位,建立起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医疗保障体系,私立医院给予医生的竞争性报酬迅速上升,为留住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公立医院提高了相关津贴,也因此面临繁重的财政压力;中国香港以公立医疗为主,私立医疗为辅的二元医疗体系,形成了政府为主导的筹资体系,但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给香港特区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全民保障式的医疗服务必然伴随着医疗服务的供给短缺和效率低下;中国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以低保费、公平和适宜的医疗品质著称,被认为是全球医疗保障制度中较为成功的范例之一,但也存在健保资金财务状况不佳、健保药费负担沉重、医疗资源过度使用、对低收入群体而言门槛较高等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借鉴吸取其经验、教训,可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需要综合考虑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资源条件、政治制度、文化等基本国情,我国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而是需要结合现实国情和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并渐进式地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战略愿景、发展目标以及改革方案。四、部分地方政府推进改革的经验教训从国内改革经验看,福建省三明市以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为导向,以“建机制、堵浪费、调结构、增效益”为总体思路,实施“三医联动”,整体推进市县22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改革,适当控制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势头,抑制了过度扩张和对基层人才、病人“双虹吸”效应,得到了中央领导、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认可。三明市的“三医联动”“一盘棋”推进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正是三明医改难能可贵的地方,值得全国推广和学习借鉴。江苏省宿迁市医改的重点是政府退出医疗服务市场,由“办医院”转向“管医院”。同时,建立社会投资机制、鼓励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机制。医疗机构在改革中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在宿迁民营医院规模不断扩张、服务量及份额不断提高,人员总量不断扩大的背后,管理理念落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高级医疗人才匮乏及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五、我国医疗卫生市场需求空间分析从世界主要经济体比较角度分析,我国医疗卫生市场有较大需求空间;从我国省级区域比较角度分析,中西部医疗卫生市场有较大增长潜力;从人口结构、居民收入、城镇化水平角度分析,放开计划生育、老龄化将推动医疗卫生需求高速增长。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8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定量回归研究人口老龄化、儿童人口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并结合对2020~2050年间全国卫生费用支出总额数据的预测,以此来测算未来医疗卫生市场需求空间。研究表明,2020~2050年全国卫生费用支出规模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市场需求明显扩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将达到15万亿元,2040年达到29万亿元,2050年达到37万亿元。六、改革的战略愿景及发展目标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建议,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愿景可确定为: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中医西医双融合、公平效率双兼顾、医生患者双满意。短期目标:到2025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0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8人;加快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公立医疗机构在公平可及性、就医便利性方面全面改善,民营医疗机构进一步发展;医生患者双方满意度均得到提升,医患关系得以缓解。中期目标: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政府与市场边界基本明确;以社区为基础的“正三角”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民营医疗机构经营环境大幅改善;医患纠纷大幅下降。长期目标:到2049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0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3人;政府与市场有机融合、各司其职;形成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协同发展的多层次供给体系;全面实现和谐医患关系。七、政策建议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卫生、医疗、药品、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需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新的利益平衡。需要阶梯式进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联动改革。一是以理顺政府市场关系为核心,完善顶层设计并统筹推动医改政策落地。具体包括推动并完善立法,为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法制保障;提升疾控中心(CDC)管理层级并强化其权责,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补齐公共卫生管理短板,形成“防治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平、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供给侧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多措并举,加快实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医保体系。二是以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导向,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包括高度重视“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比;实现政府监督和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财政投入带动效应;充分发挥补短板、调结构、降费用功能,推动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三是以加强覆盖城乡、全民的公立医疗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推进医疗资源在区域、城乡和层级优化配置,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患者服务、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等制度机制,逐步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四是以加快对内对外开放为抓手,促进多元化、高质量、高效率的供需匹配。一方面,加快对内开放,推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充分引入社会资本,为民营医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民营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对外开放,持续完善外资医疗机构准入制度,稳步加大外资医疗机构服务供给。五是以提升医疗服务覆盖率和便利性为目标,积极布局数字化互联网医疗。包括完善数字化服务流程,提升民众就医便利性;推进“互联网+”在线诊疗,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涵;推进医疗服务的数字化技术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六是以提高医务人员职业获得感为关键,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包括完善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推进医务人员收入合法化、合理化、阳光化;加强权益保障与宣传引导,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尊严。七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为宗旨,设立医疗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各级卫健委内部设立医疗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致力于健全完善医疗卫生领域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组织受理、调查和调解医疗卫生消费投诉,开展监督检查、教育、咨询等工作,多管齐下缓解医患矛盾。八是以强化医疗卫生领域国际合作为着力点,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国际合作机制,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从国家、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多个层面,开展常态化的机构与人才交流;强化医药创新研发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并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持续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黄剑辉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副组长为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岩玉。课题组成员包括董运佳、王润、刘昊、郭晓蓓、丁阳、赵金鑫、孔雯、孙莹、张雨陶、伊楠、程斌琪)

殉难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纪委书记刘昉:打造创新型产品,满足母婴群体健康需要

12月24日,2020年度央广网母婴峰会在京举行。本次峰会以“乘风破浪 共育未来”为主题,汇聚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企业代表以及专业媒体人士,共同探讨我国母婴产业的发展,解读行业政策,为母婴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纪委书记刘昉发言即将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和持续,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大到世界格局,小到母婴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疫情的持续和病毒的变异,给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日常中的消费习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大量的母婴保健、保洁用品蜂拥而至,由此给电商、直播带货和众多有实力、有准备的企业带来了机遇,这其中母婴产品对于健康的要求则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母婴行业应该如何顺应形势,助力妈妈们健康生活、宝宝们健康成长?如何满足广大母婴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纪委书记刘昉表示,首先要充分发挥国内优势,深入调研中国母婴人群真正需要的优质产品是什么。刘昉介绍,据权威专家和组织预测,新冠疫情目前呈现出国内疫情多点局部反复,国际欧美国家疫情持续爆发,面对此情,如何应对、改变、提升母婴群体的健康防护是我们业内专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深入调研、深度研发、深化创新,视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调解市场需求,才能不断提升母婴产品的优良品质,才能改变今年母婴市场低迷的状况。就国内目前的母婴产品和生产企业而言,要紧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本土化的优势,主动分析市场所需、所求,有的放矢的挖掘母婴新产品,以不断打造符合中国母婴人群真正需要的褚如:健康、饮食、形体以及衍生物等全链条产品,以实际行动呵护母婴的健康与成长。第二、实施标准化管理,用科技助力母婴健康。母婴行业的业内人士,要加强自身产品的质量,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且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在推向市场时,无论采取线上购物,还是线下消费,除了提供便捷的消费外,更应注重产品信息的透明度,让好的产品更易于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母婴人不仅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的搭乘电商平台,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将大数据、AI、5G等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更多运用于产品开发,更全面和周到的为母婴群体提供健康服务。第三、打造创新型产品,满足母婴群体健康需要。随着90后、00后消费大军的崛起,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是各行业都必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母婴产品更多偏向于功能化、大众化,以解决婴幼儿成长需要为主,忽略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健康方面的需求。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母婴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多,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诸如婴儿智能体温计、智能纸尿裤等新潮产品,这是非常好的开始,不过,要真正赢得90后、00后,甚至将来10后、20后们的欢心,单纯将“智能”与传统产品结合仍然不够,仍需要更多的想象力,细分出更多具有差异化的产业线,这也是行业迈向高新技术时代升级所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