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学期伊始,分享微型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活动总方案非也

新学期伊始,分享微型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活动总方案

一、指导思想微型课题研讨活动以督促课题组成员完成县级立项课题研究,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二、实施目标1.通过经验交流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培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题研究有效性和价值型。2.形成课题组组研究氛围,提高课题研究成效,促进课题组建设。3.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课题管理课题组的组织机构:主持人:XXX成员:XXX、XXX、XXX、XXX1.营造良好的微型课题研究氛围。2.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3.课题组内部开展教学论文、活动开展、案例分析和数据整理等不同系列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请学校教科室指导。四、实施流程1、宣读县级微型课题的结题要求。2、宣读县级微型课题对于县级课题资料的整理以及装订要求。3、课题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的发言。4、写好经验交流研讨记录或经验交流活动记载表。五、具体安排1、第一阶段(两次)第一次——时间:XXX年5月(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待定) 交流内容:本课题研究部署 第二次——时间:XXX年6月(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待定)交流内容: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第二阶段(两次)第一次——时间:XXX年9月(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待定) 交流内容:课题研究中的困惑第二次——时间:XXX年10月(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待定) 交流内容:课题研究个人感想

王导

课题的研究方法(小总结)

课题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没有实施此课题的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爱心联

朔城区名师工作室:微课题研究——成长合伙人在行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的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捷径是聚力开展课题研究。2020年11月28日上午朔城区名师工作室学员聚集在朔城区教科研中心,开展了“微课题研究,成长合伙人在行动”课题研究启动活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课题研究是引导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核心通道。本期活动由任彩虹老师主持,她强调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形成科研教学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才能从教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从骨干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提升,从而走上名师之路。曲径通幽深几许,别有洞天一线开。丁秀荣老师在学员常态课精准教学调研报告中,总结出常态课教学存在的13个典型问题和9条改进建议,从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提出工作室研究的核心课题——《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试图从课程层面研究语文教学的问题,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将单元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建立教科书教学、整本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在尊重学员研究兴趣和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作室课题研究前期的五个微课题。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成长合伙人在课题研究中具有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点燃教育智慧的重要作用。工作室的每个学员作为成长合伙人分组围桌而坐,畅所欲言,分享了对微课题研究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展开了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路径和实施三方面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员还明确了自己在微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定位,纷纷表示要在研究中成长,在合作中提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学员们对如何做微课题研究满腹疑团时,安君慧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线教师如何做微课题研究》的报告。她从为什么要做微课题研究、何为微课题研究、微课题研究怎么做以及微课题研究做得怎么样四个方面系统地、专业地为学员们答疑解惑,让身处一线的老师们对微课题研究豁然开朗,不再束手无策。不经一番冰霜苦,怎得梅花扑鼻香。工作室把课题研究作为核心工作抓紧抓实,坚持问题导向、教研结合,着力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懈努力,任重而道远,工作室全体学员坚定信心,将会向着“谋求专业高位发展,享受教育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景奋力同行。(图文:任彩虹)

黑盒子

朔城区名师工作室: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微课题研究

黄河新闻网朔州讯(通讯员 杜海凤)隆冬季节的凛冽朔风吹不散工作室团队一颗颗火热的心。为坚韧地寻找语文的理想,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执着地蹒跚行走在这个速写、快赶的时代,12月6日下午,朔城区名师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们聚集在朔城区教科研中心,开展了单元整体教学微课题研究中单元主题和内容解读的分享展示活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期活动主持人杜海凤老师就单元整体教学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语文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跳出单篇课文学课文,跳出单本教材用教材,立足于课程整体理念和思维,基于学科素养,突破现有教材,以相关的学习活动为主线,以整体的目标任务为驱动,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活动单元,围绕单元主题来开展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设计,系统整体规划单元内容与主题、单元目标与评价设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系统整体规划单元内容与主题过程中,工作室五个微课题研究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内容的单元,把一周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中分享和展示。在解读单元内容和主题的过程中,他们本着“大单元”教学整体观的教学思想,结合单元导读,围绕语文要素,纵向、横向深入分析内容及学情,精准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大家不断地碰撞思想,摩擦火花,交流经验,寻求最优解,共同求进步。 田步升老师展示了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解读王慧花老师展示了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解读 丁秀荣老师展示了四年级上册神话文体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解读张晓兰老师展示了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解读康兴龙老师展示了六年级上册小说文体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解读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为了将微课题研究扎实、深入地推进,让单元整体教学环节中的课堂实施过程更具有实效性,甄锐玲老师给全体学员提前做了《如何有效观课议课》的指导性讲座。她强调:“观课议课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走进学生,尊重教师;观课议课的目的不是评价老师课上得如何,而是搭建平台,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甄老师的讲座给大家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工作室以课题推动教师发展,以科研提升教师素养,以研究形成教师风格,让每一位教师在反思、实践、再反思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编辑:张瑞晶]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学生英语“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化英语“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助其脱困。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03)1 、课题论证及申报,完成开题报告。2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7.04-2017.09)1 学习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召开研讨会,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 诊断 通过问卷调查、谈心、测试,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详细、准确、全面收集学困生的个案资料,用分析、类比等方法对学困生个体进行现状评定。3分析 收集相关理论成果,并整理分析资料,在初步掌握学困生个体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学困生一般学习心理障碍,形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研究报告。4 研讨 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反馈与交流信息,研讨和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5邀请 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指导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7.10-2018.11)具体实施,搜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个案分析、期段对比等,并对实践尝试有关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学困生”转化后与转化前的进步进行比较,在第一二阶段的基础上总结出本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探讨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可以实施哪些心理辅导方法。1、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学习心理障碍不同类别制定转化方案,实施个别化教育与辅导2、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其学习潜能,有效训练各种未彰显的学习能力3、统筹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力量,创造学困生转化的良好条件第四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8.12-2019.02)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对前一些阶段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反思,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经验和成果。具体措施如下:一、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英语课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校际间手拉手等互助教学。二、建立“学困生”档案,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各学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需要解决的问题。三、加强英语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消除他们的厌学心理,重新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优先批改、优先表扬,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更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谈心,弄清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及时激励并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等。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严格训练,言必行,行必果。从日常的点滴小节做起,根除危害学生成长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六、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七、应用现代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平等、开放、协调、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多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了,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八、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九、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会学。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十、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补偿教学是“帮困”的必要措施。补偿教学必须以学生自学为前提,可以通过结对子和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有效的补偿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及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乐趣。同时补偿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困难。使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争取今天的内容今天过关,并另外做一些巩固练习,弥补知识的缺陷。十一、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首先,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其次、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最后、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十二、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给学困生开小灶。首先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其次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做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十三、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班班通、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老影人

专家引领,科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微型课题专项指导活动

根据学员培训需求,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金牛项目办主办、成都市十五幼儿园承办的“金牛名师培养项目微型课题专项指导活动”,于2019年4月8日下午在成都市十五幼儿园举行。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金牛项目办主任秦琴,成都大学教授、四川省新课程改革专家王玉瑶,以及“金牛项目”学前教育学员近70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金牛项目办主任秦琴主持。首先,王玉瑶教授从更高的角度让老师们重新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让学员对幼儿园教师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打开老师们的眼界,让老师们思维更开阔。接着,王教授从幼儿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入手,细致为老师们讲解如何进行科研,如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为学员明晰了研究思路。最后,王教授与学员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互动,现场以教师的实际课题进行示范性指导,让老师们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微型课题专项指导活动,学前教育教师对如何做微型课题有了更清晰的研究思路,对幼儿园科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专家引领、科研助力,老师们的科研才能更上一层楼。

夷吾

《创设语言环境,聆听窗外声音》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耳聋学生的语言沟通问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聋教育工作者感到:耳聋儿童普遍存在着语言沟通问题,其表现为“手语杂乱、口语不清、语句不通”等现象。究其原因,其一:使用的聋人手语不够规范,学校、班级、学科、家庭各成员之间使用的手语不统一;其二:耳聋学生听力严重受损后,学前教育阶段依赖单纯的口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多数聋童口语表述不清楚,缺乏语言交流的支撑点,失去了获得早期交往的良好体验;其三:在聋校教育中,单一依靠口语或手语不能顺利进行沟通情况下的教学活动,会造成耳聋学生书面语的不通顺、联词成句能力低下;其四:长期的语言沟通障碍,造成耳聋学生心理狭隘,接触社会生活面窄,交往能力弱。广大特殊教育专家和一线的老师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尚未找到存在问题的共识。我们于二00二年初,在三所聋校六至九年级的十八位任课教师中,进行了一次学生看话(同时配与手语)写句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担忧。除一个口语强化班的两位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正确率超过95%外,普通聋教育班师生的沟通率最高在80%,而最低的只有50%多一点,平均沟通率为65%。另一个测验更令人难堪,我校一位教师对十名聋童家长问卷测试,父母能用手语与自己孩子沟通的不足20%。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现状,给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急需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的课题。著名台湾学者林宝贵说过:“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的发展史。”用什么语言进行沟通,这是聋教育界研究的一大课题。本课题研究采用“双语教育(汉语口语和聋人手语)”的沟通方法,开展师生、亲子之间的读书活动等,创设耳聋学生在学校、家庭学习语言的环境,努力培养理想的聋童家长和理想的聋校教师,促进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无障碍沟通,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多种原因,多数聋生不能很好地聆听到的声音,这里包括来自校外的、社会的、家庭的。本课题就是要通过上述的实验,在提高沟通能力的基础上,让聋生更好地达到聆听窗外声音的目的。二、研究目标为促使耳聋儿童在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更好地让他们适应社会需要,融入社会主流。以开办聋童父母手语学校为载体,组织聋童父母系统学习聋人手语,提高他们与子女的手语表述能力,同时培养理想的聋校教师,提高师生、亲子之间的语言沟通能力。努力按照新教育实验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 的要求。开展师生、亲子之间的读书活动,共同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聋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积极朝着“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去实践最终的目标——理想的学校。 积极探索培养优秀聋童家长的渠道、方式。以开展创建“家庭小书屋”活动的形式,创设亲子之间共同学习的氛围,积极构建学习型的聋童家庭。 积极探索耳聋学生语言学习的其它渠道。努力向聋人社区活动的场所延伸,在村镇、街道、厂矿企业及聋人密切交往的场所尤其是聋人的用人单位,开设相应的语言沟通渠道,以赠送聋人手语书籍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健听人士学习聋人手语、建立笔谈机制、疏通语言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耳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活动。 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使我们的学生更能够和健听学生一样,聆听到窗外美妙的声音。总结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三、研究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聋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和手语基础,开展聋人手语的教学活动,学术活动,规范聋人手语,为聋童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实践性原则:根据新的聋教育课程设置,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耳聋学生发展的学校、家庭学习语言的模式,让更多的家长能参与到耳聋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之中。 整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兼顾聋童家长和聋校教师两方面的教育,兼顾各学科教学的相关联系和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着眼提高聋童的整体素质。四、研究对象现聋教育部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九年级的耳聋学生及耳聋学生家长;本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五、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文献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新教育之梦》和心理学、教育学及《中国手语》等相关的特殊教育专著,以及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经验论文,依托理论,借鉴经验。 实验法:在现有聋教育班选取部分班级及家长参与,开办耳聋学生家长(父母)手语学校。选定《中国手语》和学校编辑的《聋人手语500句》作为专用教材,对耳聋学生家长进行系统的聋人手语的授课活动。在青年教师和耳聋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共同阅读新教育实验规定的相关书籍和特殊教育专著,营造师生读书的氛围。 观察法:在耳聋学生家长中开展系统学习聋人手语和读书活动,观察并做好个案和整体状态的记录,为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提供依据;不断积累资料,并做好资料汇编。 调查法:对耳聋学生家长接受系统的《中国手语》学习后,对家长与耳聋学生的沟通情况进行调查。教师、家长在接受此类系统的培训中的认识、体会、意见,开展调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六、研究措施1.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课题领导小组。 (略) 2.加强与苏州市教委教研室和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工作室总课题组的联系,助听器验配,定期将研究情况进行汇报。 3.加强对实验班教师的培训和对实验工作的管理。 4.组织一些实验课、实施项目的展示活动,约请聋教育专家和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成员来校进行实地观摩、指导。七、研究步骤前期工作:了解实验前聋童家长手语的掌握情况,选拔优秀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组建课题研究组织。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借鉴有关教育经验。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参加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资料并进行培训。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4.9—2005.12)运用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对聋童家长和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第二阶段(2005.12—2006.6) 观摩活动,组织聋童家长学习《中国手语》、《聋人手语500句》、对课程设置、教材应用等提出进一步的设想,进行课题中期汇报,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第三阶段(2006.6-2006.12)子课题负责人构思撰写论文(初稿),汇总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的最后阶段工作目标。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为完善论文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总结阶段(2006.9—2007.6)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集汇编、家长学校课程结构方案、教材汇编等,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康复知识,为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安藏人心

推动专业发展 成都青羊举行“2020年度教师微课题专项培训会”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9月8日,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室组织的“2020年度青羊区教师微课题专项培训”在金沙小学召开,拟申报本年度青羊区教师微课题的260余名老师参加培训。培训会由区教科院科研室教研员刘静主持。培训中,区教科院科研室教研员王傲红以《做研究型教师 浅谈微课题研究》为题,回答了“教师微课题是什么”“教师为什么要做微课题”“教师怎么做微课题”三个问题,并深入简出地分析了课题与问题、课题与工作、一般课题与微课题这三组词的区别与联系,告诉大家如何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转变成自己的课题。区教科院科研室教研员曹艳就如何撰写研究方案给大家进行了培训,她结合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典型课题案例对“选题”“课题名称的确定”“问题的提出”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并提出,作为研究型教师要敢于反思,善于规划,勤于记录。区教科院院长助理叶剑围绕微课题成果撰写与修改作了培训,他结合本次青羊区教师微课题成果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给大家一一阐释成果报告的撰写要点,并站在微课题评委的角度分享了很多经验。与会老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以实操技术为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对自己微课题的推进有很大帮助。区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师微课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有着非凡的意义,青羊区的学校和教师也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相信通过区、校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青羊教师的微课题研究一定会蒸蒸日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宋得恩)

喜报!经开六中教师在区第二届“品质课堂·微研究”评选中创佳绩

喜报 !经开六中教师在区第二届“品质课堂·微研究”评选活动中创佳绩!全媒体记者:张伟 通讯员:马静为更好发挥教育科研功用,有效促进品质课堂提升,经开区教科室在2019年6月组织开展了区第二届“品质课堂·微研究”(第一阶段)成果评选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共上报24篇优秀案例,经过严格的初评推荐,教科室组织专家评审,最终我校获奖教师人数比例遥遥领先,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11篇。此次成绩的取得和学校科研兴校的引领是分不开的。在接到活动通知的初期,我校就颁布了《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广泛参与;中期,教科室组织召开微课题动员会,对教师在微课题研究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就微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后期,又对微课题的格式进行规范要求。最后微课题研究才能喜结硕果。学校将继续全力推进科研兴校,探索立足课堂实践的微课题研究。

驷驖

延安实验小学微课题总结表彰及开题大会

会上教科处主任董博涛总结了上一学年小课题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副校长惠延霞为2018—2019学年度结题和获奖的课题组颁发了结题证书。获奖老师获奖课题组教师代表艾彦伶做了发言。教科处副主任曹改荣宣读了延安实验小学微课题管理办法。各位领导为2019—2020学年新立项的微课题课题组颁发了立项证书。韩朝霞主席深情回顾了延安实验小学八年多的教科研历程,并对上一学年校级微课题的成功结题表示祝贺,对下一学年校级微课题的顺利立项提出鼓励。她强调,这次立项的62项微课题都是贴近教学内容的学科知识和教法的课题研究,主要涉及主题教育、思维导图、微作文、综合实践、问题解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全体教师对提升专业水平的满腔热情。她指出,后期学校准备启动“成果+”课题推广活动,推广和应用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践成果,切实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将努力实现以下愿景:“以微课题研究为起点,促进教师大发展!”实现“以微课题研究为载体,造就师生大智慧!”实现“以微课题研究为切口,打造学校大品牌!”诚如教科处主任董博涛所说:对教育,若爱就深爱;对科研,若研就真研;对教学,若教就全力以赴。相信每一个延小人都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推进,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撰稿:曹改荣 任志艳摄影:张智泉审核:韩朝霞 董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