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55岁上财教授反锁车门猥亵女研究生,多名女生站出来称:他是惯犯桃花

55岁上财教授反锁车门猥亵女研究生,多名女生站出来称:他是惯犯

导语: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老师的话,老师教书育人向我们传授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借着老师的身份做着禽兽不如的事情。上海财经大学一名女研究生曝光自己遭受该校一名钱姓教授猥亵,事情发生之后女生患上了抑郁症。我们一起来看看。爆料女子在今年被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有一门《财务会计前置课程》,而涉事老师就是这门课的老师钱某胜。钱教授今年55岁,在业内比较有名,担任多家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而他的考试非常难,因此不少学生都会和他搞好关系,请他吃饭。爆料女子也不例外,出于礼貌她对钱教授表现得非常恭敬。下课之后,女子独自在电梯前等待同学时碰到了钱教授,钱教授盘问其是否成家了,得到她单身的回答之后,主动要求加她好友。对于一位业界大拿要加自己的好友,女子受宠若惊,可是没想到却是自己噩梦的开端。一开始两人交流还比较正常,可是渐渐地钱教授的信息越来越趋向于暧昧,比如“晚安”、“照顾好自己等等”,这时女子还觉得老师比较亲切,是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也给予正常回复。可是接下来两个月,钱教授开始频繁给女子发信息,并且内容越来越“过于关心”,比如“要按时吃饭,要找个男朋友,你一个人在上海应该有人照顾你”等等,女子逐渐开始不安。可是女子向朋友抱怨此事时,可被朋友告知是她自己想多了。钱教授的信息渐渐变成“宝宝、喜欢你”,发送“亲亲”、“抱抱”的暧昧表情,女子多次试图转移话题,并故意不及时回复。因为钱教授是任课老师,女子一直不敢撕破脸。然而就在这门课的最后一课,女子以为终于熬过去的时候,她却遭遇到钱教授的强制猥亵。当天晚上9点最后一节课后,同学都排队向钱教授提问。轮到受害女子时已经很晚了要关教室门,钱教授表示边走边说。等到出了教学楼,钱教授表示在车上说吧,顺便把你送到校门口。可是他却把车开到一条小路上,关掉车灯,突然抱向女子舔她的耳朵,亲她的嘴。女子吓坏了可是怎么也打不开车门,钱教授继续得寸进尺,把手伸进女子的内衣,又摸又舔,还把自己的裤子拉链拉开强制让女子用嘴亲敏感部位,最后还把自己的手指伸进女子下体粗暴乱动。事后面对女子的哭诉,男子表示“你把我当家里人吧,好不好?当家里人,就是哥哥。把我当恋人吧”。对于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面对女子“你就是想睡我”的质疑,男子表示“我们这个年龄,这种技能都很少了。我只是心疼你,想照顾你”。难道男子的心疼、照顾,就是这种侵犯的方式吗?事件曝光之后,很多人谴责教授衣冠禽兽,怎么能做出这种事,而且有多位女生站出来称曾遭遇该教授的性骚扰。还有网友爆料称“自己父亲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这个钱教授是个惯犯,早就名声在外”。对于事件真假,目前上财表示将展开调查。然而,也有不少网友指责受害女子,认为她是不正经的女人,半夜跑到教授的车上不知检点,自己和教授搞暧昧才会让人家会错情。这种指责是错误的,但同时也给广大女性提个醒,在面对这种初始阶段的言语骚扰时,一定要果断不拒绝,不要想着使用拖着、转移这种方式,这样有时候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一旦发生这种事,惩罚是别人的,伤害才是自己的。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了解社会新鲜事,记得:点个关注哦!

反殉而天

考研学子:教授不回邮件,也不回短信,我该怎么办呢?

文| 李彦慧欢迎关注:说教育考研复试前的忧伤2018年的考研成绩已经公布多日,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给教授发邮件了。然而,这又将是新一轮的煎熬,因为教授们不一定会回复你的邮件,残酷的现实让考研学子们悲痛不已。给教授发的邮件一直都没有收到回复,到底是邮件石沉大海,还是教授不想要你了呢?在这种对未来毫无掌控的情况,考研人的心是无奈的、抓狂的,大家心想:教授们!想要收我为徒,好歹也给个回信呀!让我安心地准备复试;不想收我,直接拒绝,也好让我死心,另谋他路呀!部分考研学子数学考得不好说起给导师发邮件这事,还真可以将教授们分成两大阵营。也许一些同学运气比较好,导师看见邮件在三天内就会回复你,虽然也只是“欢迎报考,好好准备复试”这一类的官方话语,但也是让考研人们心里落下了一块石头。至少让大家知道了心仪的导师仍然还有收生的名额。另外,一些导师在名额已满的情况下,就会告之学生另投他人。然而另一大类教授们,可能因为工作太忙或者其他因素,不论给他们发邮件还是短信都是石沉大海,不知道是不是发错了?还是怎么了!导师不回考研人的信息在导师不回邮件之后,考研人的焦虑也随之而来。1. 邮箱地址是不是发错了?2. 是不是没戏了?3. 要不要再去联系一个新的老师,可万一之前的老师又回复了怎么办?以过来人的经历看来,这种心理会一直伴随你到复试之前,而且这种情况还会导致学生们没有心情去复习复试的课程。去年有个师妹就是这样的,她在成绩出来后就给导师发了邮件,可是一直没收到回信;她一直焦灼地等到了分数线的公布,那时候又鼓起勇气给导师发了短信,仍然没有回。联系了一个师姐,也被告知可能导师太忙,没有看见。于是这样的情况就一直僵持着,她也没有再给其他导师发邮件。等到被录取之后,这位同学才知道导师很早就回复了邮件,只是被邮箱吞了,所以一直没有收到!考研人要学会忍气吞声!生活总是变化多端,但是只要坚持,最后都会有意外惊喜。对于导师不回邮件,不知下一步如何走的考研人,有两条路可选,一是继续等待顺便复习专业课,一切顺其自然;二则是再去联系一位导师,但是有复试时撞车的风险。往年考研成绩都是在春节后才陆续公布,然后等半个月就可以知道录取分数线,然而今年春节延后,成绩提前出来,分数线却仍然还是3月初出来,所以今年的考研人将会备受煎熬!希望所有准备复试的考生,明天都收到导师的回信!

贫也

女研究生被教授锁进车内进行性骚扰,女性面对性骚扰,该怎么办?

近日,上海财大一名刚上研究生的女生,被该校上课的一名教授钱某性侵,第一堂课后,钱某就主动添加了该名女生微信,此后由"嘘寒问暖",慢慢的发送一些暧昧信息。该名女生曾多次委婉地拒绝钱某,但对方发送的信息越来越露骨,还说了很多遍"喜欢"该名女生,甚至称呼对方为"宝宝"。11月16日晚下课后,钱某主动要求开车送小文回家,将车上锁,在车上对她进行了语言和身体性骚扰。那么什么是性骚扰?“性骚扰”就是是指以性欲为出发点的骚扰,以带性暗示的言语或动作针对被骚扰对象,引起对方的不悦感,性骚扰通常是加害者肢体碰触受害者性别特征部位,妨碍受害者行为自由并引发受害者抗拒反应。“性骚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真的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男人和女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性骚扰的对象,不管在商场、公交车、地铁等公众场合,还是在公司、甚至一些机关单位都有可能遭受到性侵害,往往女性遭遇性骚扰的比例的确比男性高很多,受伤害的程度也相对比男性大。那么什么样的行为算性骚扰呢?这时大多数人可能会联想到“咸猪手”、偷拍,甚至是性侵等行为,甚至有些时候,尽管对方并没有触碰你的身体,尽管对方只是眼神、语言上的一些交流……都让我们感到不适,不舒服,想要马上逃离,其实这些都算是性骚扰。可以说“性骚扰”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分为:身体接触骚扰、言语骚扰、非言语骚扰、信息骚扰、偷拍骚扰、公开挑逗骚扰等等。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性骚扰”行为字样出现的相关法律法规,但这并不等于我国缺乏有关反对性骚扰行为的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行为是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刑法》也规定有猥亵、侮辱妇女罪及侮辱、诽谤罪。性骚扰情节较轻的会被处以治安处罚。骚扰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犯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该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文中提到的上海财大教授钱某侵犯女研究生一事,根据其调查的结果,如果行为严重,已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接受法律的制裁,甚至是刑罚的惩罚。在面对“性骚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在性骚扰的案件中,最为难的就是取证问题,关键是通过合理的方法获得有力的证据。面对性骚扰的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的大声说不,第一时间就勇敢地拒绝,文中女研究生正是第一次没有好意思拒绝,才给钱某有了可乘之机。收集好证据。包括短信、电子邮件、甚至可以是录音等等,只有收集好了有力的证据,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向周围的人求救,在遇到性骚扰的时候,不要不好意思开口,不要羞于开口,勇敢地向周围的群众求救。简单概括一下,在遇到性骚扰的时候,必须勇敢地做到质问行为人,制止侵害,呼吁群众关注,保障安全,及时报警处理,理性维权。

空有

带研究生:当教授的快乐和痛苦

来源:科学网(ID:sciencenet-cas)作者:马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我每天花大量时间扑在实验室,试图帮助一名博士生做好科研,精力大量消耗。如今,对方半途而废,我无论是挽留还是‘分手’都不快乐。回想起这几年带研究生的种种,有快乐,也有痛苦,我竟无言以对。”在微信朋友圈,A教授有感而发。到底他快乐在哪里,痛苦在哪里呢?A教授的快乐1:当科研“监工”每天,A都会兴冲冲地到实验室当“监工”。他的眼很尖,他能一眼抓住学生的实验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用电子天平称量样品,称量纸大于天平的托盘;有的学生把液体倒到量筒时,右手把1000毫升的容量瓶举得很高。“读本科时化学实验是怎么教的?”他脱口而出。忽然想到什么,他又补了几句:“我从不歧视‘双非’高校来的学生,但你到我们这儿,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你上学期周末是不是经常去旅游?我看到你同学发的朋友圈了。”他的话很直。有一次,一名新生向他报告一个实验点子。听了学生的分析,A觉得这个思路是可行的。然而,过了一阵他听该生说实验点子是被报道过的,他瞪大了眼睛:“吃别人嚼过的馍,有什么意思?你这样即使做了,也发不出文章来。”遇到这种情况,他甚至会让学生们都停下手头的工作,在实验室召开“临时组会”。他从不骂学生,但在“临时组会”上,他似乎把心中积压的一种“气”释放出来。他不但会说学生做实验不规范、想出的点子没有创新性,还会说他们做科研没有“章法”。有几名学生就曾被他批评——每次只是合成一丁点儿催化剂,以至于做催化反应和后续表征,需要再花大量时间合成好几批催化剂。“我在乎的不是药品、试剂,而是你们的时间!做实验得动脑子!”他发急了。每天“巡视”实验室时,他会不时发话——“你们缺乏什么实验装置,告诉我啊。不能低效率地科研!”“像你这样第一天制备催化剂,第二天烘干,再花一天测试,为什么不在烘干的时候制新的催化剂?”“需要做什么表征,赶快想清楚,送样测试啊!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测试结果还没有出来?哪天送的样?得打电话催催,不能一直等着耗着!”“不同样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在电脑里要不同的文件夹存放,每个文件夹的命名是催化剂的化学式,而不能用数字代号命名!否则,谁知道哪个是哪个!”有时候学生科研不顺利,他每天到实验室五次,现场指挥,甚至在假期陪着学生做实验。“我才不相信实验做不出来!”他撸起袖子狠狠地说。他总是把形势说得很严峻——系里有多少研究生延期毕业,多少毕业论文送盲审被“枪毙”。他还会“幸灾乐祸”地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些“今年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从严”之类的文章,似乎在宣示自己“从严把关”的决心。而一旦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比谁都高兴,满世界宣布“今年我的课题组又有一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能提前发出申请学位所需的论文,并远远赶在截止日期前面开始撰写学位论文,以便投入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之旅。看到学生在学业上从青涩走向成熟,A非常惬意。“A老师培养的研究生,我相信!”A的一位应届博士生在找工作时听到对方教授这么说。听了这位博士生的转述,A更高兴了。A教授的快乐2:当“人生导师”“把自己撕开,把自己劈开!”面对笔者,A的一名研究生夸张地模仿A的话,模仿的时候还透出一种不解甚至嘲笑。A总是“敲打”课题组学生,说人要知道天高地厚,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有一名学生发表了多篇论文,A却说:“你不要抱怨在我这儿发不出好文章。得了便宜,就不要卖乖了。如果你真的厉害的话,你毕业以后发几篇‘一区’文章给我看看。”当学生不大愿意按照他的意见修改论文,他会微笑着却带着一种“气”说:“让你锻炼科研生存能力,你却不领情。你以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别来找我看(修改)本子。”他还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压力:“以后你找工作时,同行有可能会向我询问你的表现的。”这样的话语可能让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但A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为乐事。用他的话说,他的语言风格“就像一拳打在你的脸上,让你猛醒”。他跟学生谈学业,结果谈着谈着,就扯到“人生哲理”“职场道理”上去了。有时候就像开起无轨电车,一开始说“讲五分钟”,结果讲了一个下午!他老拿职场的那一套说事儿,什么“细节影响成败”“做什么就要像做什么的样子”“换位思考”“落到实处”。当学生不服从他的工作安排,他坚定地说:“你以后到工作岗位上,领导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如果你现在不理解,那么你以后会理解的。”他总是说,做科研光靠勤奋是不行的,要work smart(聪明地工作),多听导师意见,还要抗压能力强。“人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家人、恋人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选择读了研究生,就要把书读好。遇到一丁点大的挫折就‘炸’了,就退却了,将来到社会上去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更是花大量时间提供支持。如果学生有科研的困难,他就陪着学生做实验、分析数据、使出浑身的力气改论文;如果学生有心理的困惑,他会和学生一次一次地聊,甚至把学生的恋人也叫过来一起谈。他常说,遇到问题要“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不要不接电话、不回电话,而要勇敢面对、攻坚克难。在有些人的眼里,A这样和学生谈人生完全没有必要,“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嘛,思维已经定型了”。还有的看客先给别人套一个“人生导师”的帽子,然后一棍子打下来。可是,A不依不饶地在朋友圈“发声”:“近日(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发通知了——‘通知指出,导师是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要把培养人放到第一位,既要做学术训导人,指导和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更要做人生引路人,言传身教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不需要学生给他颁发奖状证明他的这些教诲有用,也不指望因为花了很多时间育人而得到校方的奖励。用他的话说,“课题组开在这儿,我就是这样的人”。A教授的痛苦3:恨铁不成钢带研究生有快乐,也有痛苦。本文开头展示的A教授在微信朋友圈的发言,其实隐隐透出他的无奈——如今,科研和生活环境没有那么纯粹,有些研究生或是心活、事儿多,或是缺乏职业精神和诚信。另一方面,师生矛盾多发,社会舆论一面倒地批判导师。即便导师在带研究生过程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纠纷,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极端行为,为了避免触动“涉校舆情”,导师也有苦说不出,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鉴于此,接下去本文不准备披露他人隐私,只想泛泛而谈科教界一般情况和一般经验。这可供无数“A教授们”和“同学们”参考——如何使得师生相处的经历更加快乐些,使研究生们的前途更明朗些。1. 有些研究生做科研不努力,这是大忌。但也有些研究生不是“懒”,而是“不会混”——做科研缺乏“章法”,眉毛胡子一把抓,钻牛角尖;不按照导师的指导意见做实验。“不会混”的结果,一是自己不能及时得到科研成果,二是导师不满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导师,这真可谓两败俱伤。2. 很多学生人不坏,只是有缺点和弱点。每个人都有缺点和弱点,关键是学生要在在校期间尽量弥补,这样到社会上去以后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有的学生体质不好,有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有的学生情商低,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做人道理或者礼仪,那么就要在读研期间加以改进,使自己以更好的面貌走向职场。3. 要和导师商量读研期间以及毕业后的规划,以便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不要瞒着导师另搞一套(比如复习托福、GRE),否则,有可能最后“两头不着杠”。笔者就遇到过难熬的日子——有些组员另搞一套,一方面科研没有进展,另一方面职业发展的事情一下子也没有眉目。这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的流逝。4. 遇到师生矛盾,需要彼此真诚沟通。你要问问导师:要如何做,才能让导师满意或者没那么不开心?为了正常毕业,需要什么样的计划安排?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进展程度?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千万不能任性——不接电话、不回电话,以为世界会围绕着自己转。5. 考研的时候也要想清楚。读研究生不是说你交了学费,你就可以“来去自由”的。你的加盟,挤占了别人受教育的机会,也用去了导师宝贵的招生名额。你的表现不佳或者中途离去,可能会影响你原先所在学校、院系、课题组的声誉,也会影响导师课题组的科研进程、安排,浪费已经投入的资金。进组后,导师在资金、仪器设备、指导时间、毕业保障等方面有commitment(承诺),那么你对导师、对自己,也要有commitment。6. 人生要有规划,每一个阶段都要有阶段性行动和收获,不要找到工作以后想考研,考上研究生后却想着还是工作好。虽然说只要努力,一切都还不晚,但晃来晃去没有一个主线,最终会一事无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师生之间的不愉快最终会过去,会被遗忘。但我们科教界有必要了解和分享——怎样使师生相处的经历更愉快一些

对争

考研选择导师,是选年轻有为的副教授还是荣誉满身的教授呢?

选择导师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是应该选择年轻有为的副教授还是荣誉满身的教授呢?这是很多考研学生都将面临的问题,之所以会这么重视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读研期间导师对于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选择硕士导师时或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并且按照前后顺序进行:首当其冲的是导师的人品。这是基础和前提,是每一个考研学生选择导师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常说人品好师德才好,对于硕士研究生的你来说这尤其重要,因为三年的读研期间如果遇到了一个人品极度无底线的硕士导师,完全可以相信你的研究生生活将是多么的黑暗。拿我所在的学院的一个导师来举例,是我们院出了名的人品差,几乎所有的导师和学生对她没有好感,而她带的一个研究生日常挨骂(划重点:不是责怪,是责骂,无厘头的责骂)已经是家常便饭,即使这样都没有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做课题,只是经常忙于各种学术论坛。不得不看重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和大学生不同,研究生的我们如果没有科研的话,那么或许研究生也就没有价值了,因此在选择导师时衡量导师的科研能力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查看硕士导师近5年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高端学术论文、支持或者是参与的项目和课题、参加的学术论坛,以及现在硕士导师手里是否还有项目和课题等。通过衡量,然后选择适合选择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导师。导师职称重要也不重要。选择导师时有一部分研究生总是喜欢教授级别的导师,将职称放在了第一位,认为只要职称高那么这个导师就非常的圆满。然而有很多不是教师的副教授或者是讲师,依然有着热情的科研态度,依然在主持着国家级的项目或者是课题,再加上一些教授在科研方面已经没有了青年副教授的热情,所以教授并不见得一定非常的好。总之,选择硕士导师有些学生相信眼缘,只要第一感觉是好导师就义无反顾的选择;有些学生是只看职称,只要职称高就义无反顾的选择。而正确的选择导师应该是人品、科研、职称,三者都具备时,那么这或许才是我们最理想的硕士导师。

言行

考研名师擦出火花,肖秀荣押题,蒋中挺:你欺人太甚!

肖秀荣教授的观点在四套卷发布的当天,考研政治顶级名师——肖秀荣教授暗示:在肖秀荣四套卷出来之后,将会有其他机构的人抄袭其中的内容,但并没有指明是何种机构。只是用某些人的“最后一套卷”和“补充题目”来讽刺这一现象。肖秀荣的四套卷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家肖老师的防盗版技术还是有印象的,他的所有书都是颜色分明的,且有防伪标志。肯定是因为往年存在大面积的抄袭“肖4”的现象,所以肖老师今年比较敏感。作为原命题组的领导,他这个大牌辅导师实至名归。肖秀荣教授的一些言论蒋中挺老师的观点蒋中挺也就此事回复了一条超长微博,其中内容可谓“图文并茂”。蒋老师似乎对肖教授的言论十分敏感,大致可以概括为:你所谓的“他”、“某人”,不就是指我蒋某人?欺人太甚!你肖秀荣抄袭我蒋中挺5套卷在前,现在还贼喊捉贼?蒋老师的具体观点如下:蒋中挺老师的言论支撑材料蒋中挺老师不仅下了结论,并给出了支撑材料,主要涉及肖秀荣四套卷有个别题干和蒋中挺的四套卷有明显的“重复”,用蒋老师的话说就是:“三个起来”等内容。具体如下:肖秀荣四套卷蒋中挺五套卷考研学子质疑至于其中的体会,我想只有考研学子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有亲自对比和对政治的那份“灵感”。该同学表示,蒋中挺老师找出的所谓“雷同部分”在换位思考后,能够发现四五处肖秀荣四套卷中有的内容在蒋中挺五套卷里也“雷同”。大众对于两位老师试题卷的总体质量的把握还是有一些说服力的。考研学子回应有研究生表示:贵圈真乱!同学们怎么看?

教授被开除了,他带的研究生怎么办?

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学校会有安排的,一般是分给其他导师。比这更奇葩的都有,有读研期间导师跳槽的,读博期间导师出家的,导师意外去世的情况就更多了。最近网上一个流行的笑话:“一个中科院的博士,好不容易攒够了论文,结果导师出家了…… 没有人知道导师人现在哪里,但偶尔还是会回一两封邮件。他发邮件说,老师,我要答辩。导师回,施主,凡事都不要太执着,答辩不答辩,其实都是空……”还有导师跳槽的,西北地区的高校被沿海地区高校高薪挖人,在早些年非常普遍了,当年评985/211时,挖人的情况更是乱象横生。因为评985/211的一个指标就是看师资力量,为了能进211,当年一些学校挖墙角可谓是不择手段。比较吃亏的就有兰州大学,在兰州大学若是一个老师稍微做出一些成果,立马就有沿海地区的高校来挖人,来不来?工资翻倍!当然也有985挖其它学校的,我知道的就有某985高校把人家学院院长挖走了,院长走得时候还顺便把课题组的其他老师一起带走了。在国外,如果老师跳槽去其它高校,他是可以把自己的项目以及基金包括博士生一起带到新学校的。在国内,硕士和博士都归属于学校,导师跳槽是无权带走研究生的,其名下研究生基本都是分给课题组的其它老师。

春香传

作为副教授、导师,关于研究生导师压榨学生,我有话说

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学生必须做科研,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章才能够毕业。这是问题的前提。如果学习美国、英国,硕士生只需要修课,不需要做任何科研就可以拿到学位证,这种问题会少很多。我的某同事曾经评价过,目前获得读研究生资格的人,有至少一半虽然为人和智力都正常,但并不适合读研究生,甚至有的人并没有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在我们学校,有的人是冲着上海户口来的。要按照理想的面试,这些人必须屏蔽在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每年需要招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并给所有的研究生都设计一个科研课题,并帮他们按时毕业。目前博士入学采取完全的“申请-考核制”,导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互相接触、互相了解,问题也会比以前少很多。我也一贯主张如果学生跟我合不来,就请学生赶紧更换导师,对双方都有好处。因为我观察到很多学生在一个课题组呆得很难受,换到另外的课题组反而大放异彩。导师带学生,指出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的问题,要在接下来给出建设性的提议,有助于其完成学业。这叫批评指导。比如我的博后导师,每次批评我都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我的不足,让我听后十分惭愧,集中全力把手头的事做好,把犯的错误改正。如果不能真实的指出问题,并帮忙设计个解决思路,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中得到的全是负反馈。虽然我这方面做的不太好,这两年有3个学生(其中一个还不是我课题组的,是个“侠客”)在导师评价网上匿名吐槽我,但我也总算能帮学生想几招保证毕业的后手。特别是2020年,我带的俩学生做科研都比较苦手,但这俩人也都按时毕业了。2019年我带的某毕业生拿到了优秀毕业生奖学金,2020年我的某在读学生拿了国家奖学金。2020年还有一位在我课题组实习过的本科生保研到了中科大物理学院。压榨,是指叫学生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没好处,单纯对导师有一定好处,不能双赢。比如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导师叫我拿砂纸打磨一根钢管,我打磨了三天,没有磨到导师满意的程度,手上却磨出了老茧。导师看我双手红肿,这才拿去找工人用机床砂轮打磨,一小时不到就搞定了。我本科毕业实验是每次要三个人一起操作,协同作业才能做完;而我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发现我们做的事已经被一个以色列课题组用他们的机械装置自动完成了(纯机械装置,都没有用上机器人、自动控制啥的)。数据比我的毕业论文里罗列的多得多。当时就感觉到我做的东西没什么前途。这种幻灭感确实让人很难受。(不过我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导师说,为了保证工作质量,我必须朝九晚五,中午休息两小时,晚上和周末不准加班,防止疲劳操作,反而搞坏实验设备、浪费实验试剂。我只有拿到样品之后,做TEM的时候一、三、五晚上加班去洗电镜照片,还有最后半个多月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把电脑拉到实验室去熬夜写论文。这一点很多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同学很难保证了,他们全部007全天候待命,订购的试剂到货就马上做实验,实验做不完就不能回宿舍。通宵什么的都是常事)。我一个室友,做本科毕业论文,被导师叫去用溴水做实验,但课题组里的手套漏了,他被溴水灼伤,赶紧清洗之后,去材料中心领了一副新手套,他导师知道了,不光不慰问他的手伤,还埋怨他浪费课题组经费。听说还有的导师叫学生帮忙接送孩子、给自己家里刮大白、铺地板、水电焊、搬砖什么的,这种就是单纯的压榨劳动力,容易辨别。可以反映给院系党委。但是这个也需要辨别基本功训练和单纯压榨。学生经过枯燥难受的基本功训练,可以掌握一定的技术与科研思想,但练的时候十分痛苦。这是正常的。一个武术家、舞蹈家、歌唱家甚至相声演员,都需要每天练习基本功,于谦都已经成为相声皇后了,近期还有他在后台练习绕口令的视频出现。有的人以为干科研不需要基本功了,这是误解。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不练基本功,求职的时候就现原形。我们武术圈里有句古话,叫“搓磨试其功”,就是给学生一些学生看来的“活计”,看一下学生的心性、资质,再根据学生做出来的结果决定下一步培养的方案。科研中就体现为一些小的项目,好像跟毕业论文无关。这时候需要两边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并不是跟“拖地扫地”“端茶倒水”一样的无意义体力劳动。而“拖地扫地”“端茶倒水”这些杂事,如果学生愿意干,是人情,要尽量按市场价给以报酬,如果不愿意干,也不能强迫。还有关于发表论文,我们这边是根据发论文情况有各种奖项,发得多发的好得钱就多。所以学生多干科研也不吃亏。更不用说发表文章也有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所以,最好的共赢就是学生跟导师多做科研,自己拿奖学金。其次是学生完成毕业需要的最小工作量,自己做实习拿实习的工资,顺利毕业。最差的结果是没能按时毕业,在求职的时候就难免不占优势。另外还有几种坑,比如:PUA的谈话就是令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学生完成手头的任务没有帮助,除了导师自己嘴上爽了之外,对完成自己的课题、帮助学生毕业没有帮助。骚扰就是讲一些既非工作也非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比如:“— —是奴家一时失手,打疼了官人!”“— —不妨事,只恐娘子闪了手!”实际上《水浒传》看几遍,这套路也就熟了。教授毕竟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学生也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建设性的批评。如果一个学生每天玩游戏,不做科研,还想着顺利得到学位证,老师批评两句就反唇相讥说老师压榨、PUA、同学卷自己,这种就叫“朽木不可雕也”,这时候学生就不能把自己不能按时毕业推到别人头上。这里我也没有提补助的事情。因为读研究生叫做“读书”,自古要缴纳“束脩”。读书不是打工,导师给多给少是个缘。我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说南大某学院某专业,博士生一律没有工资。后来国家在2008年下令,每个研究生由国家下发每月补助,这样有的学生才有了每月收入。目前中科院某些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月薪可达五千人民币以上,而在大学里就少很多,我们学校给得更少,只能算零头。如果教授在公司有兼职,学生去公司“实习”,那就走市场价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这种组,学习赚钱两不误。也有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自己开公司,招聘老师和同学去自己的公司干活,各取所需,这样更好。现在各大学、研究所,包括我服务的上海大学物理系,每年都有夏令营,学生每月补助多少钱,一问便知。建议有兴趣读研的同学先问好了,觉得是否能承受,再去考虑具体的课题组。不要哭着喊着来读研,结果还不满意待遇。这样对各方面都没好处。学生在羡慕美国英国只需要学完课程就能拿学位证,但是也要看看人家的学费是多少。在新墨西哥学个会计硕士也要好几万美元,在NYU商学院,读国际关系硕士要每年二十多万美元的学费。

冯契

教授:你为何考研?复试的时候,千万别这么回答!

面试时一定不要随心所欲地回答。比如当问你考研是为了什么时,保险起见回答一定要“高大上”。比如: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读博,为了认识一群高层次的人才,为了加入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千万不要回答: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说压根就找不到工作(捂脸)。老师非常不希望自己成为你转嫁就业压力的“备胎”,所以你即使是胸有成竹,也不能理直气壮,要学会人情世故。考研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生老司机们长期和教授们交往,他们总是能把握住课题组内老师的套路。研究生A坦言:我们老师更希望招收到外向、大方一点的,毕竟以后要参加一些“活动”。即使是在酒桌上,还有少部分同学还那么羞涩,这怎么好相处呢?独立自主的学生一定会受到老师的喜爱,因为教授们都很忙,每天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有一大批上面的“客”或者下面的硕博需要去接见,很多论文以及试卷需要批改。如果一个学生足够自主,那他们就会少操心很多,而且你还能帮他排忧解难。国际学术会议某博士老司机开路:我读研是为了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具体一点说,学会思考就是要在琳琅满目的专业文献中抓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利用这些不足来弥补我的idea;学会选择就是要在百千万篇文章中检索到和自己的科研方向高度融合的资料,并选择性地参考;学会判断就是在我遇到大量实验数据时,要懂得如何去了解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失真的?我希望在我毕业之前能把这“三个学会”融汇贯通,并灵活地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博士学长带路

张苍

李教授:考研党“志向功利”,考生回怼:不功利?还能考上研?

李教授的体会老教授对话考研党最近,退休的李教授感受到了来自考研党的“功利志向”,然而考生却回怼:“不功利?还能考上研?”读研的大部分人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想法在当下来说没错!只能说世事变迁,价值走向也在改变,但其实研究生的本质应该是做科研!老教授也指出了,现在的考生比以前,无论是智力还是反应力,都要强得多了。现在的考生能够做出贡献的概率也要比以前大,因为现在的研究条件更好了。 现在的研究生考研党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对于一小部分考研人来说 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立志投身科研,改变世界的人!可是大部分人主要还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如果不是生活所迫,那么谁会为了这个敲门砖,费尽心思、精力以及大把的时间来背书考研呢? 做人的志向说实话,如果像以前大学生一毕业就分配工作,再加上生活中的买房压力不这么大,谁会去想功利心的事?谁还会去做考研这么遭罪的事?正想要搞科研,想要继续学的人还是占少数。这个年纪的考研党很多都已经工作和结婚了,然而读个研又得花三年! 考虑得更功利以前的学生包分配其实考研人和您不一样了:您退休了,吃上财政饭了,学生们还要为生计奔波!社会对考研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逼得学生们没办法,只能向上学!结果考研的要求就更高了,然后形成考研人数速增的恶性循环。 考生:不功利?还能考上研?后来的学生接受以前学生的教训,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功利,没办法!就是为了找份还能过得去的工作,先把肚子问题解决了,再谈科研问题!没房、车、票子,考研人凭什么谈理想? 现在的考研考生回怼:不功利,连研都考不上!看看最近考研数学的高难度、高强度,如果考生没有功利性地投入,他们可能连及格线都触碰不到!而且现在的考研机构把考研题都研究到了很高的程度,以至于大家只能花钱买复习套路。如果大家都是佛系考研,那可能复试的机会都没有。没有复试机会还谈何读研?难道李教授愿意给他们一个研究生名额吗?请点击输入图片 为个人而考研描述当前的考研形势当然,这位教授也没有说考研的功利化不对,只是希望更多考研的人能想起初心罢了,一个建议而已。没有精神的追求不代表别人没有,即使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考研都有功利心。真正为了才学、学术研究的只占极小部分,希望这位老教授能够认清形势! 精神层面有理想的人,却没考研资格!说实话我是真的很崇拜老一代建筑师,所以很想向建筑历史方向发展,但是我连考研的资格都没有!唉!真的没办法,多少大一新生在开始入学时,没考虑过考研?自己要求也没那么高!可是现在不考根本找不到好工作!考研那么辛苦,要不是为了生存,谁愿意呢?敢问高校老师做学术没有功利心吗?发一个高分论文,学校还给补贴!但是研究生却一分钱也捞不到!呵呵!都发放给教授当经费了。 有进步思想层面(一个例子)有些人的思想水平真的会高于普通人很多,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北大的老师来讲课,我们学校的一个学霸表示要考北大的数学系,这是他的高考梦想。老师对他说学数学的生活水平都不高,让他想清楚,但是他当场就表示,总要有人从事这个行业的。当时我们学校那些顶级学霸真的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是梦想。2020考研人:刚经历过的残酷看看现在的数学难度2020考研数学,“数一”考生:贼难!“数二”考生: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