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有哪些新趋势?雷维龙

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有哪些新趋势?

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人员该如何理解用户体验研究的现状呢?又该如何把握用户体验的核心要点呢?在过去几年里,UX(用户体验)领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随着企业目标的改变、技术的改进和设计思维的扩展,用户体验研究方向必须转变,以在下一代的交付体验产生最大的影响。在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人员还需要注意哪些主要的新兴趋势?去年,我写了一篇关于「用户体验研究现状」的文章。且针对驱动数字商业战略的用户体验研究、数据驱动的设计流程和敏捷用户体验研究提供了自己的看法。今年,我决定增加一些新兴的趋势,为去年的主题添加更多内容。以下是2020年UX研究的主题:民主化——以及需求和痛苦之间的鸿沟产品和研究运营——我需要数据和用户NPS(净推荐值)战争——关于研究的悖论CX(客户体验)& UX(用户体验)——是我的工作还是你的工作?数字化战略——从产品到平台一、用户体验研究的民主化我出色的同事 :Joanne McLernon和Steve Mulder去年在UXPA波士顿大会上做了一个关于「民主化用户体验研究」的精彩演讲。至今,这张图仍在我脑海中浮现,它描绘了痛点和需求间的鸿沟。图片来源: Steve Mulder & Joanne McLernon这个概念拥有的项目远远多于可用的研究资源,是团体组织之间共同面临的挑战。为了继续发展用户体验,公司必须学会有效地学习。现在,我不是说你的CEO需要去运行一个高度复杂、混杂着各类方法的研究,但是设计师、产品经理、甚至一些开发人员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在资源稀缺时管理低复杂度的研究项目。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研究团队正在开发工件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大家庭;剧本、最佳实践、案例、模板以及培训只是组织在创造性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法、只要确保你的培训工件简单易用。二、产品和研究运营——我需要数据和用户Pendo将产品运营定义为“一种能够优化产品、工程和客户成功之间集合的运营方法”。这个定义使我们远离了运营成本和产品收入的标准概念,并且允许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心理模型。随着产品行业从“虚荣心”转向“可执行的度量指标”,仅仅说产品A的月经常收入(MRR)或用户增长或损失X%是不够的,虽然知道了这些信息是件好事,但是它没有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或这该做什么。成熟的数据机构能够将多个数据源(财务、用户行为、净推荐值或反馈等)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产品变化如何影响业务。尝试将性能指标和感知指标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体验,并帮助我们优先考虑那些研究能产生更大影响的地方。在设计和研究迭代之后,可以扩展这个方法,让设计或流程中的改变与业务级的KPI相关联。讲述这类业务故事的能力对于UX领导力至关重要,并且要求团队具有一定水平的数据素养。产品运营将能够协助提供有用的数据,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研究运营数据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得洞见。我将从2019年两个案例来介绍研究运营,在这两个案例中我尝试解决需求大于资源的挑战。第一个例子是在谷歌最近一次演讲的结尾,一位听众提问道:“你是怎样为这项研究招募人员的?” 来自谷歌的研究员答复:”嗯… 我们是谷歌…我们拥有一个专门招募参与者的团队。“第二个例子与微软的研究人员的对话,他解释说他们利用运营团队招募用户,可以在一周以内进行研究项目。听起来研究运营对微软和谷歌很有好处,但为什么它很重要呢?随着敏捷开发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好是坏),我们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提供可靠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难。提前进入冲刺周期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实际上,招募顾客是最大的瓶颈(尤其B2B公司)。现在尝试预算、组织、雇佣和维持一个研究运营团队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可能不太可行,因此我推荐两件事:(1)利用您的销售和客户团队使用这个方法具有价值的网络效应。对于客户而言,他们有机会解释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和期望。对于产品团队而言,他们有机会更快地招募用于研究的用户,因为他们正利用着一个不断增长的名单。为了有效地工作,向客户团队解释招募用户所带来的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2)当获得产品反馈时(通过产品内部的沟通渠道),只需询问客户他们是否愿意参与未来的研究我在公司里做过几个类似的项目,并且能够建立参与者数据库用于将来的用户体验研究。这大大减少了我们针对这些产品的招募用户时间,反过来又意味着更快的研究和在产品开发中提供更多的见解(并降低了风险)。我们很难说服团队放慢产品开发的速度,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所以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解决方案进行创新,来确保我们的产品不是在无方向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开发的。三、NPS(净推荐值)战争——关于研究的悖论图片来源: feedbacklabs.org在0-10的分数范围内,你有听说过净推荐值(NPS)的概率是多少?很可能是10。这一块内容可以单独做一篇文章,但是我尝试去总结一些关键点。我首先要说的是,NPS在某些情况下效果很好,而在其他情况下效果不佳。在用户体验世界中,我们有一些资深人士对NPS持强烈的观点(而且声音很大),但不幸的是,对于我们这一行业,这些资深人士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并未做任何研究来验证他们的观点。这就像是对一个设计方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说”不,我就是对的,就让我们继续这个设计”一样——如果我们要求产品团队使用研究来改善他们的产品决策,为什么不使用研究来更好地理解我们对NPS和指标的看法?好吧,但是幸运的是,像Jeff Sauro这样的人对该主题做了详尽且广泛的研究,他建议作为研究人员应该对NPS是否适用于其所在的组织进行研究。话虽如此,反对用户体验中的度量标准是一个危险的谬论。作为一名用户体验专家,忽视度量指标和数据肯定会将你处于一个不利地位。这样想一下,如果有人问你,“我们根据您提供的研究建议所做出的设计改变,是否真的有效提升了体验?”——这是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应当有信心通过合适的度量来回答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熟悉什么是度量、如何度量、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业务语言。这不仅增加了用户体验研究行业的可信度,而是帮助我们推动公司数字化战略的门票。四、CX (客户体验)& UX(用户体验)——这是我的工作…还是你的工作?我首先给研究人员的回答是:视情况而定。从最高层级而言,我们都在同一个团队中,努力确保为客户(CX)、用户(UX)、开发人员(DX)、合作伙伴、员工以及与我们产品有关联的任何其他人提供尽可能好的体验。在B2C领域,我们的客户通常也是我们的用户,也许企业已经将客户体验(CX)结构化为购买流程,将用户体验(UX)结构化为产品使用流程。在B2B领域,我们的客户通常不是我们的用户;他们是决策者,但是客户组织中有”使用”产品的团队。这里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记住:客户、用户等永远不应该看到明显的边界问题,体验应该在全流程上是“一致的”及“无缝的”。CX和UX应该共同努力,并在最佳的前进道路达成一致。在我的团队中,我们开始利用内部营销和产品会议来保持一致。建立团队间的良好关系;CX和UX研究人员应该都有很好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并且应该分享最佳实践结果。归根结底,提供最佳体验的方法是有效地交流和共享理想交付体验的统一愿景。五、数字化战略——产品→平台这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企业如何根据新技术来调整数字化战略,并坚持改变用户行为的?」这是2019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中的一句话:“围绕你的客户去定义你的业务,而不是你的产品或竞争对手”。亚马逊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2008年《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对贝佐斯决定进军云计算决定的批评是这样的“对杰夫·贝佐斯提问:你是零售商。为什么将盒子里的贵重物品换成便宜的比特币?”他回答是“我们很容易被误解。”截止至2017年,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已经同比增长43%。很长时间以来,亚马逊已经意识到围绕客户需求和生态系统来定义业务,而不是竞争对手。平台最初被认为是将买卖双方联系起来的市场(例如Ebay或Craigslist),但是目前平台策略已经远远超出了典型的买方和卖方市场。谷歌对Nest的投资并不是为了让谷歌进入恒温器市场,而是Nest将要成为智能家居平台这一战略愿景。作为平台战略的一部分,你可以浏览Google商店查看所有已经被重新命名为Nest的产品。这一战略也不局限于B2C领域,越来越多来自其他行业的公司正在利用平台策略作为竞争优势。例如,通用电气(GE)开始收集更多资产数据用于提升效率;这导致内部和外部的应用都是基于他们以云为基础的系统Predix构建的,这允许通用电气不仅仅销售产品还能够销售基于结果的服务。这对用户体验(UX)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更好地理解单一产品的”快乐路径“工作流,还需要更好地理解用户如何参与产品或应用的生态系统并与该生态系统进行互动。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多种交互渠道 (比如移动端和桌面客户端),而且还需要考虑平台中的其他多个应用程序,对其中许多应用程序的补充利用,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总结用户体验研究的现状,以及用户体验的核心要点,无论是在2010年,还是2020年,都是围绕最核心的要素:人(用户/受众群)。第二个问题是,用户体验研究需要在可靠数据的支撑下进行,具备实力的公司,可进行体验团队的招募,以此确保客观性地理解用户对产品使用体验问题;如果条件不充足的话,可以采用其他调研方式,如小组访谈、田野调研等。最后需要考虑的,还是用户与产品的联系问题,包括需求联系和情感联系,需求是痛点,情感是亮点。作者:Mitch Collum翻译:Jaylon原文:https://uxdesign.cc/the-state-of-ux-research-in-2020-e41362b7b54a#专栏作家#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根除者

想要做好用户调研,你要学会这九种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

当你需要关于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数据时,然而,你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取?那么首先,你需要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许多用户体验专家倾向于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定性的研究方法要比定量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操作和节约成本。其实,他们忽略了与定量分析联系紧密的大样本量以及数据统计的巨大前景。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也就错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任何有经验的UX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允许你做以下事情: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你产品的可用性。数值有时比质量检测的结果和视频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当你试图说服像高管这样的人)时。比较不同的设计(比如,你的产品的新旧版本,或者是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并且确定你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随机的。改进用户体验权衡决策。比如,如果预期的设计改进成本很高,那么它值得做吗?如果你已经想到这种改变会提高可用性,那么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你验证重新设计是否值得。将用户体验的改进与企业目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从而证明你的投资回报并且证明你的用户体验团队存在的价值)。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要使用哪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网站分析(或APP分析)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卡片分类法树状测试调研或者问卷调查聚类定性评价满意度调研眼动测试以上每种方法都会产生有价值的定量数据,但是这些方法在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方面差别很大。一、九种定量用户研究方法概述本文列出了这些方法最常见的示例,并对每种方法的成本和难度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任何研究方法一样,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你的成本和困难可能与我们的粗略估计有所不同。此外,你应该意识到,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最小样本量来确定统计的意义。1.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可用性;与竞争对手比较。成本:中等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的情境:基于任务尽管不常用,但是,定量可用性测试(有时也称为可用性基准测试)与定性可用性测试其实非常相似:两种方法都要求用户使用产品去执行实际的任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性可用性测试优先考虑如何观察用户行为,比如,识别可用性问题。相比之下,定量可用性测试的重点则是收集数据指标,比如任务时间或者成功率。一旦你收集了相对较大的样本量(大约35个或者更多),你就可以使用它们来跟踪产品的可用性,或者将其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比较。如果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你一直追踪着一些产品的可用性指标,那么你就可以创建一张类似这样的趋势图。这种类型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持续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并确保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进。你所选择的可用性测试的类型(现场测试、远程引导测试或远程无引导测试)将对成本产生影响,并且难以与此方法相关联。由于定量和定性可用性研究的目标不同,测试的结构和进行的任务也需要有所不同。2.网站分析(或者APP分析):用途:发现问题或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监测性能。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分析数据,描述了用户使用线上产品的各种操作行为,比如,他们去了哪里,点击了什么,使用了什么功能,他们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各种各样的用户体验活动。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你监测各种内容、UI或产品功能,并识别哪些不能正常运行。3.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用途:对比两种设计方案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虽然,你可以使用分析指标来监控产品的性能(如上所述),但你也可以创建一些实验,来检测不同的UI设计,然后,通过A/B测试或多变量测试来改变这些指标。在A/B测试中,团队需要创建同一界面的两个不同的最新版本,然后将每个版本展示给不同的用户,用来确定哪个版本的性能更好。例如,你可以创建同一个操作按钮标签的两个版本:“获得定价”或“学习更多”。然后,你就可以跟踪统计两个版本中按钮的点击次数。多变量测试的操作方式也是类似的,但是,它与A/B测试不同的是:多变量测试需要同时测试多个不同的设计元素(例如,测试可能涉及不同的按钮标签、排版和页面上的位置)。这两个基于分析的实验,对于决定同一个设计的不同变体非常有用,并且可以结束团队关于哪个版本最好的争论。A/B测试是将网站流量(用户)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导入到A方案,另一部分则导入到B方案。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经常会被滥用。有些团队没有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测试,收集不到足够的样本,就匆忙的下了结论,这样的结论往往失败的风险很大。4.卡片分类法:用途:确定信息架构的标签和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不使用产品在卡片分类研究中,参与者会拿到一些内容项(有时是写在索引卡上的),并要求以一种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组和标注。这个测试既可以亲自进行,也可以使用物理卡片或者使用类似于OptimalSort这样的卡片排序平台进行远程测试。当卡片排序测试是亲自进行时,用户对物理卡片进行排序和分类,每张卡片都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内容的描述。这个方法可以让你有机会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他们使用什么术语?他们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的?对创建类似分组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种分类方法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可以理解的。5.树状测试:用途:评估信息架构的层次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而不是使用产品在树状测试中,会让参与者尝试使用网站的分类结构来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评估界面信息架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界面上的其它信息区分开来。例如,假设你的产品是一个宠物用品网站,而这是它顶层的层次结构。网站信息层次结构的显示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树状测试要求参与者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找到一个特定的条目(例如,项圈),他们首先看到的只是顶层的分类(例如,狗狗、猫咪、小鸟等)。一旦他们做出一个选择(例如,狗狗),就会看到自己选择相应选项的子类别。你可以要求你的参与者在一个任务中找到狗项圈。对树状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将显示人们是否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的正确路径,以及可以确定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界面信息架构的结构、文案以及放置的位置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6.调研或者问卷调查:用途:收集调研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信息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问卷调查是一种灵活的用户研究工具。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比如,在一个实时网站、电子邮件或可用性测试之后进行简短的拦截调查。调研时可以同时获得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比如评分、多项选择题中的答案的比例,再加上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你甚至可以把对调查的定性回答转化为数字数据(参见下面的代码质量评论部分)。像这样的语义差别等级量表,每个单选按钮代表一个数值。被调研的用户可以选择:1.容易使用;5.难以使用;或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选项。对这个问题的平均回答来衡量你的应用程序在使用上的难易程度。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经建好的问卷模版(例如,系统可用性量表或网络推广者评分)。问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经常将你的调研结果与行业或竞争者的分数进行比较,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即使你创建了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随时间的推移对自己产品平均分数进行追踪,来监控产品的改进情况。7.聚类定性评价:用途:确定定性数据中的重要主题成本:低分析难度:中收集难度:中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这种技术不是数据收集的方法,而是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根据共同主题对定性研究(例如日记研究、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组。如果你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特定主题被提及的实际数量。例如,假设你做了一个日记本研究,让参与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周都要报告他们使用产品的时间,目的是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背景,你可以算一下用户在工作、家中或外出的时候使用产品的比例。这种方法可以识别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流行程度或频率,例如,用户抱怨的频率或UI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从大量的定性信息中挖掘数值数据,但它可能耗时会非常长。8.满意度调研:用途:确定与你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属性成本:低分析难度:低收集难度:低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定量可用性测试试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比如:审美情趣、品牌实力、语气等。这些研究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进行定制,但这些方法通常会首先让参与者接触到产品(通过向他们展示静态图片或者要求他们使用现场产品或原型)。然后,要求用户通过从描述性的词语列表中选择一个来描述当前设计。如果你获取自身目标用户的样本量足够大,那么整体趋势就会显示出来。例如,你可能会有84%的受访者将此设计描述为“最新”。9.眼动研究:用途:确定哪些UI元素是分散注意力的、可发现的或可找到的成本:高分析难度:高收集难度:高分析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眼球追踪研究需要特殊设备来追踪用户的眼睛注意力轨迹,因为他们在界面间移动。当许多参与者(30个或更多)在同一个界面上执行相同的任务时,有意义的趋势就会出现,你可以清楚地看出页面的哪些元素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眼动跟踪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界面和内容元素需要强调或者弱化,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实现他们的目标。眼球追踪软件可以使用聚合的凝视数据(用户在这里查看界面,用绿点表示)来创建各种可视化效果。进行眼球追踪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高度专业化、价格昂贵和不稳定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培训才能使用。二、选择一种方法(九种方法概况表)上表提供了上面讨论的研究方法的概况。三、从你的研究问题开始1.当你要确定使用哪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时:首先,你得先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以上方法中有一些非常适合一般性的研究问题。例如:我们产品的可用性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的哪些问题对于产品的影响最大?我们该如何确定其优先级?对于这些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定量的可用性测试、web分析或调查问卷。2.当你有一个想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时:以上方法中也会有好的方法来研究以下这些问题。例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全球导航分类?我们的大多数用户怎么看待我们的视觉设计?在dashboard中,我们应该使用这两种设计方案中的哪一种呢?对于这些研究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A/B测试,卡片分类,树状测试,编码定性评论法,满意度调研,或眼球追踪。然而,在这些建议的方法中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由于安全或者技术原因,你的公司可能不会选择A/B测试的方法。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能做的就是发起一个面对面的可用性研究来对比两个原型。然而,这并不是定量可用性测试的典型应用,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讨论它了。四、考虑研究成本在研究问题之后,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二大影响因素是成本。这些方法在成本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实现该研究。你使用的工具,要求的参与者数量,以及研究人员花费的时间都将影响最终的成本。更复杂的是,许多团队的研究预算也有很大差异。再者,这里的成本估计是相对的。预算相对较低的团队可能需要依靠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比如,使用远程可用性测试、在线卡片排序平台(如OptimalSort)、A/B测试以及网站分析(或APP分析)的方法。根据经验,面对面的方法(比如面对面的可用性测试,面对面的卡片排序)往往成本比较高,因为它们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和时间成本。此外,他们还要求外出和租赁专业设备。眼动测试应该是这里列出的最昂贵的方法了,只有那些拥有大量预算和专门的用研团队才会使用它。这张图显示了本文中讨论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位置,即它们适合于研究问题(一般到特定)的不同维度级别。五、总结一旦你选择了一个方法,就要去了解和学习!结束之后,确保你能够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计划进行研究,并保证能得到对自身有用的结果。要注意的是:你不能只收集数据指标,不做任何统计分析就开始做决定。仅仅收集5个用户的评级响应是不够的,要取一个平均值,然后再继续。对于这里讨论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建议最小样本量。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确定统计的意义,你可能需要收集数据点的数量需要达到最小样本量才行。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保证你的发现或者结论是正确的。不管你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把握好需要你研究相关统计学概念的时间,以及获取正确的最小样本量的成本。你要相信,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困难,而你最终获取的定量数据一定是有价值的。原文作者:Kate Meyer原文链接:s/quantitative-user-research-methods/译文校对:不器#专栏作家#熊猫小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交互设计师,UED负责人。关注互联网C端产品设计相关,擅长移动端产品交互设计,前沿设计风格探索,设计流程优化和管理,欢迎交流~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由译者提供

天命

腾讯CDC发布《用户体验行业调研报告》设计人才走向多元化

本文转自【TechWeb】;12月28日记者获悉,围绕后疫情时代的用户体验行业发展及设计人才转型趋势,腾讯发布《2020中国用户体验行业发展调研报告》,这也是腾讯CDC(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连续第6次发布《用户体验行业调研报告》。腾讯CDC总经理陈妍表示,本次调研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驱动设计转型的大背景下,更加关注设计职能的变迁、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希望帮助设计人才供需两侧以及从业者们快速了解疫情下市场招聘变化、供需两侧变化,助力用户体验行业及设计人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互联网新兴设计”成招聘主流报告指出,通过统计2019年9月及2020年9月招聘网站、企业官网等公开招聘数据发现,目前“互联网新兴设计”占到了招聘岗位总数的七成(70.8%),问卷调查中“互联网新兴设计”受访者的具体岗位主要有“视觉设计”(38.0%)、“交互设计”(31.9%)、“品牌设计”(24.7%)、“产品”(21.0%)、“用户研究”(20.8%)等。参与调查的从业者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占比51.8%),平均年龄为28.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1.0%,48.7%的从业者专业背景主要为“设计/艺术类”,其次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物联网类”(12.3%),不过历年数据显示,来自这两大类专业之外的从业者占比在逐年上升。从业者偏爱大城市和大公司56.7%的设计行业从业者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座一线城市,这也是最受从业者们青睐的四座城市,不过工作地点也有向新一线、二三线城市拓展的趋势。大多数从业者都在民企或私企工作,占到了74.1%,互联网是比例最高的领域,占到了38.3%,其中从业者们最青睐的企业依次是腾讯、阿里、华为、苹果和字节跳动。受疫情影响,线上发布的招聘岗位总体减少了,其中中小企业招聘需求有所萎缩,但大企业依然在快速地增长,特别是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分别上升了25.5%、19.0% 。2020年从业者的薪酬水平还在增长,但是较2019年有所减缓,北京地区今年停在了去年的水平上,杭州、深圳等地,即使经过了疫情的影响,薪酬水平仍在增长。对工作的态度,从业者们变得更加追求稳定,41.2%的从业者未来一年“不打算换工作”,为近年来占比最高,而且更换为其它岗位或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及“自己创业”的比例都较去年下降了。企业招聘更加多元化报告显示,企业侧对招聘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更加多元化。专业能力上,企业较看重互联网新兴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除要求“设计能力”外,还要求“产品能力”、“用户研究”能力;其中交互设计更注重“产品”、“数据分析”和“用户研究”能力;用户研究岗位除研究专业能力外,还注重“产品”和“商业”分析能力。对“设计能力”细分维度看,企业较看重互联网新兴设计人才 “工具掌握”、“结果量化”和“行业分析”等能力。技能要求上,企业要求设计人才能熟练掌握基本的设计软件,如Illustrator、PhotoShop等。此外,企业对互联网新兴设计岗位技能要求更多样化,除了掌握设计软件外,有JavaScript、CSS等开发技能的设计人才会有加分项,而通用及核心能力,比如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也是企业管理者考虑得很多的能力。至于广受从业者青睐的互联网大厂,对软技能及设计额外技能也非常看重。许多传统企业也在招聘互联网新兴设计师,以便更好适应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陈妍提到,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会只在乎候选人是否来自于设计专业背景,更会关注其对这个行业是否有足够的经验。这种趋势下,许多设计行业从业者们也热衷于学习、提升自己,公司培训、行业会议是从业者主要的学习渠道,网课学习也是从业者及设计专业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设计走向多学科融合2020年我国共有2178所普通高等院校有开设设计学及相关专业,院校数量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设计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设计涉及的领域变多,需要多学科融合。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表示:“未来设计的边界会变得更模糊;综合类大学更有学科交叉的生态环境便利性,而纯美艺术院校反而会切换到另一个频道里去寻求发展,逐渐从艺术设计向综合学科融合;跨界是很明显的趋势。”这种情况下,设计专业开始偏向发展多学科的背景的师资,比如很多设计学院开始招聘有计算机专业理工科等多元背景的老师,设计学院的学生也开始在不同的企业去实习,校企间也会有联合的课程。设计专业从单纯在艺术类院校开设,发展到更多地和综合类、工科院校结合,和最新科技及人文价值结合,发挥更大的价值。目前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招/社招求职中,遇到的最大痛点是“工作/项目实践经验不够”(62.3%),且与之对应的,企业管理者在招聘用户体验设计人才时,遇到的最大痛点也是“求职者实践经验少”(48.3%)。因此设计专业教学中,项目实践,尤其是“实题实做”能有效帮助学生自主生成性学习,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校企合作是“实题实做”项目的重要来源,与企业合作项目实践,学生实题实做,企业需求同时牵引老师教学与时俱进,且企业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为学生授课,引导学生不仅从美学及设计追求考虑方案,还需要从商业可行性进行思考。陈妍表示,腾讯CDC将把用户体验行业调研持续做下去,并希望通过对行业发展的研究,为设计行业从业者未来的职业之路助力,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卑尔根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提高用户体验研究分享

什么是电子商务?简单地说电子商务允许您在线购买和销售商品,您可以购买实物商品或服务并通过货币和数据的交换来促进这些购买。在线零售是常被理解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还有其他种类的电子商务,如运输、订阅、数字产品(在线图书馆、电子学习、媒体等)、服务甚至众筹。在本文中我们谈到了零售电子商务因为它是由用户使用体验的;它不仅完全转发用户的决策和参与,而且还满足具有不同需求和目标的不同用户群。因此设计电子商务网站需要彻底了解其用户,这只能通过研究驱动的设计方法来实现。根据一项调查由于用户体验不佳,单独在电子商务中损失了数万亿美元!所以我们试图强调两件事:第一、投资电子商务行业体验设计的好处;第二、企业家和设计师在设计电子商务平台时应该有什么共同的理解。投资UX用于电子商务的好处很明显满意的用户是任何产品成功的关键,因此70%的项目由于缺乏用户接受而失败。体验动态报告发现设计适合用户行为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增加利润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选择设计第一种方法的各种电子商务参与者的研究显示,销售额增长了30%,跳出率下降了50%。该报告还强调由于易于使用86%的用户偏好移动网站上的移动应用。让我们看一下投资电子商务用户体验设计的四个重要的好处。促进收入和转换研究表明投入UX的每一分钱都会带来100分回报。这是一个高达9,900%的投资回报率!投资电子商务用户体验原则的公司可以降低购置成本,显着降低支持成本,提高客户保留率并增加市场份额。为了阐明设计一个可用且简单的结账流程可以帮助购物者快速轻松地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确保他们不会在过渡期间丢失。这只能意味着一件事 - 提高转换率!有时移动流量的转化率高可提高105%,桌面流量则可提高85%。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在电子商务中设计出色的数字体验不仅可以吸引用户,还可以帮助保留用户。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上的积极体验创造了忠实的客户群即品牌大使;精心设计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引导网站上的用户像一个看不见的助手,让他们保持参与同时为他们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这反过来又降低了营销渠道成本并提高了转化率。客服电话更少今天的人们需要快速的解决方案!对于电子商务门户网站来说,这是重要但却被忽略的信息。客户支持一方面占据大量投资,另一方面对用户来说非常令人沮丧,因为他们经常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建立明确定义的信息层次结构和导航有助于设计可访问,高效和及时的应用内支持,从而弥补出色的用户体验。减少开发浪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降低开发成本和项目失败可能性的可靠方法。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研究有助于确定关键问题的答案,并为实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以验证产品的功能及其在目标环境中的可接受性。这导致在发布后至少减少25%的返工和错误修复。投资用户体验时应该提出的问题让我们弄清楚如果你不是设计师并且不完全确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或移动设计究竟需要什么,你怎么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些电子商务用户体验原则,以期在您接触平台的设计机构时:了解目标受众我们已经描述过在线零售是由用户推动的。因此您需要完全了解他们的需求、偏好和购买行为。专注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有助于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制定正确的策略。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两种研究技术来衡量用户的见解:初步研究初步研究通常通过会见现有或潜在用户并亲自收集信息来进行。这种研究虽然耗时且昂贵,但可以帮助您获得更清晰的视角并挖掘隐藏的机会。这些研究见解不仅能够建立对购物者的同情心,还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设计决策。通过研究活动必须收集的几点是:1.用户认为什么是产品重要的功能?这有助于您确定对受众群体重要的功能的优先级。优先考虑这些功能会影响产品开发和整体业务营业额。2.用户如何看待产品?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识别消费者的感知和理解它有助于理解产品的品牌价值。3.产品是否始终满足用户期望?如果没有,它在哪里无法满足这些期望?提出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定义问题,进一步帮助我们为网站设计制定明确的方向。4.了解用户与产品的互动方式。这有助于了解用户更活跃的媒体,并让我们大致了解目标群体的技术限制。二级研究二级研究主要是初级研究的附属活动,并与之一起进行。二级研究被广泛用于研究当前的市场趋势和竞争、技术,并了解用户的心理或人口统计数据,以防先前的研究可以提供任何相关的见解。有时二级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和消费者行为趋势。在进行用于理解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的二次研究时,您可以查询的问题是:1.谁是你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哪里站在市场?这些问题可帮助您分析竞争对手,以了解市场中的挑战和实践。2.您的研究涉及的区域是什么?目标群体的人口统计特征是什么?3.人种学多么多样化?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因素?4.还进行了哪些其他研究来对用户进行分类?例如:Neisel和Norman集团发布了一篇文章,根据购物行为明确将购物者分为5种不同类型:以产品为中心的浏览器、研究人员、讨价还价者、一次性购物者。技术挑战截至2018年7月,印度的互联网用户群约为4.75亿,约占人口的40%。尽管拥有全球第二大互联网用户群,但电子商务市场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主要局限于主要的大都市。随着它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仍然需要应对印度二三线城市面临的技术挑战。1.通过进行观察性研究,有必要了解半城市和农村地区用户的技术行为。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人们操作的互联网带宽。这有助于企业决定应用程序的轻薄程度。它也成为将Progressive Web Apps等新技术引入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可以缩小大数据和多媒体元素的尺寸,从而使应用程序不会太重。3.必须了解首选的简单有效的通信系统,以实现平滑的反馈过程。4.还必须衡量不愿意分离个人和财务信息,导致货到付款是优惠的支付选择以及如何克服它们?使业务需求与用户需求保持一致了解用户需求是硬币的一个方面,将需求与业务需求相结合以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案是需要多关注的任务。让我们看一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的几个问题,找到创造双赢局面的点。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了解他们所服务的商业模式和用户,无论是B2B、B2C、C2C、C2B模式。这应该是讨论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有助于概述主要和潜在客户。该业务的产品是什么?重要的是要强调所提供的产品能够构建正确的策略。例如:Myntra是一家专门从事服装的在线零售商,而Urban ladder则将家具作为主要产品细分市场。该项目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应该概述用户体验的直接目标以及长期的预期结果。这可能是转换率和销售额的增加,或者降低跳出率或建立客户忠诚度。谁是该业务的当前和潜在用户?用户构成了在线零售的关键因素,因为销售完全依赖于用户的决策和对平台的参与,并且没有传统硬销售的空间。这意味着该产品应为您的客户提供卓越的体验。隐藏的机会研究经常会带来新的隐藏机会和洞察力,这些机会和见解尚未被发现,或者生态系统一直没有注意到。要找到这样的见解,我们必须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洞察力,并且需要构建正确的问题。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全渠道存在比单个物理渠道或单个在线渠道更有益。购物者实际上更关心购买产品而不是购买产品。有时,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在进行购买之前在线上和线下渠道之间徘徊。能够利用在线和离线渠道的优势进行转换非常重要。对于某些产品,如衣服甚至家具,买家通常希望亲自检查产品是否符合他们的需要。一旦他们弄清楚了,他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仔细考虑,然后选择进行在线购买,因为这比回到商店更方便。因此,包括Zivame和Pepperfry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在使用多渠道方法,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在线和离线方法,并确保他们不会在任何短暂阶段失去客户。结论我们将通过提醒您向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来完成这一简短而全面的电子商务用户/用户界面投资和设计指南。了解您的业务、您提供的产品以及目标受众的需求可以帮助您确定平台设计的方向。

白毛女

互联网产品经理是如何做需求调研的(2020完整版)

需求调研分析是产品经理人员常常去做的事情,用户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怎样提高用户调查的有效性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网上有很多提供调查方法的文章和理论似乎并没有系统完整地阐述如何进行用户调查,那么用户调查究竟应该怎么做呢?1.分析并明确调研的对象刚开始,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调查对象。当我们做调查时,俗话说问对人做对事,含义:研究不同的用户群,获得不同的需求。用户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以发现不同的调查对象;所以明确的调查目标是整个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第一步。从时间上看,调查目的可分为三类:i、产品状态:目前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现状如何?ii、具体需求(用户来源、使用路径、资费等):产品需求得到用户的认可吗?iii、使用体验:产品经验的表现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设定目标,使问题更聚焦2.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用户调查有着不同的使命。在产品开发初期,我们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得到不同的用户需求作为构建系统的依据,在产品上线后,我们可以从用户那里收集反馈,改进业务流程或用户体验。不管您是想要了解用户的观点和行为,验证假设,还是量化研究结果,您都必须在进行研究前确定这次调查的目的,因为任何无意义的闲谈或问卷调查都是无效的和干扰。2.2、其实很多人习惯问用户“你想要什么其他功能?”,“您觉得这个APP好用吗?”这样类似的问题,但这是把客户引向错误方向的开始。千万不要让客户告诉你怎么做系统。正确的方法是通过用户对业务和使用习惯的描述来构建或改进系统。所以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必要设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确定调研目标后,我们要针对目标制定调研计划。调查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目标用户的地理位置?调查预算是多少?采用何种调查方法才能达到调查目的?问用户什么问题,以验证我们的疑问和假设?调查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设备,物料等准备工作。3.明确调研的形式研究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眼动试验、A/B测试、可用性试验、用户见面访谈、电子问卷、焦点小组、参与式设计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我们在产品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里恰当的意思是指适合产品规模,同时也适合公司规模,比如许多中小型企业根本就不需要做眼球运动试验或可用性测试。基于我的经验,下面的几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并且可以产生不错的效果:关于用户见面访谈采访用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和用户进行更长时间更深入的交流。更容易得到用户的真实想法和潜在因素,通常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研究者提出的问题需要仔细推敲和打磨。在文章的下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问题的组合。电子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广,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反馈,用于数据统计/分析。缺点是不够深入,问卷的设计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回答。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直接决定了本次调查的质量。一份优秀的问卷需要两个主要方面:长度和问题类型。通常问卷时间5分钟内即可,设定的问题要尽量具体,不要空洞。在问题设置上,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封闭式问题(提供多个选项,类似选择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容易诱导回答者,从而导致结论不准确。另外,使用半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的好处是,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回答者思考更多,获得更准确的信息。真实场景调研在一些传统书籍中,也称之为“现场观察”,但现在更多的是再现场景。说白了就是创建用户平时使用产品的场景,看看用户在熟悉的环境下是如何操作的。在B端产品中,通常是进行实地考察。这种方法可以使产品人员对需求和业务流程有更直观的了解,更容易得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多思考,尝试总结整个任务的步骤,寻找脉络。4、分析调研结果4.1、对调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用来回答调查研究中的问题和假设。以需求为导向的分析过程如下:我们的调查用户和目标用户是否匹配?如不匹配,试着在下一次调查中找到更准确的目标用户。4.2、用来比较调查结果是否有很大的不同。使用者是否认为我们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一种痛点刚需还是一种无关痛痒的小需求?使用者认为我们的产品很酷?是否有特点?是否愿意为此付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果我们的需求假设得到验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果需求假设没有得到验证,是因为我们的研究用户不匹配,是需求有问题还是解决方案有问题?想想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优化后,我们将进行下一次用户调查,并继续迭代。5.分析用户行为和真实想法;5.1、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这是调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若将用户需求比作一条污染河流,则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往往是河流下游的“可见需求”。经常会有困扰用户的问题,用户可以自己想象得到的功能等等。但是污水总是源源不断地从河里排出,我们必须找出一种方法去寻找来源,就是得到“没有意识到的需要”和“无形的需要”。5.2、潜意识地通过产品人员对真实工作场景的感同身受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无形需求是指产品人员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和用户心理去构思出用户无法想象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需要归纳和总结并大胆的提出设想,再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验证。并且,通过研究用户的想法,可以使产品人员了解用户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需求,基于什么样的业务和心理前提,这样的需求是否值得响应等等,对需求分析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用户研究可以从不同的用户得到不同的观点,但产品不能追求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产品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

大而无用

5个要素,带你做好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一款好产品的取胜关键。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好用户体验,提升产品呢?让我们看看笔者是怎么说的:一、糟糕的用户体验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产品,而我们每一次使用这些产品时都会产生体验。有很多产品,会用得很爽。而有些产品,就是反人类的。比如这个插座,充分节省空间的设计也是醉人,紧紧将两个插头挨在一起,保证你同一时间内不可以同时用,超级省电,呵呵。有时候真想把设计师找出来打一顿,问问他是怎么想的,竟然设计这种反人类的东西出来。很无奈,现实中就是有那么多产品,使用的时候让人极其不爽。而一旦使用不爽的时候,除非你家是垄断机构,否则我一定换另外一个能让我爽的产品。当企业意识到产品不是自己生产得爽就行,还得让用户用得爽的时候,企业就意识到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也因此开始去研究怎么样的产品设计会提升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人提出了:网站类产品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用户体验,这也就是今天在互联网界非常知名的《用户体验要素》。二、用户体验要素今天我们都知道了,网站类的用户体验要素设计分了五层: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但每一层具体什么意思,可能就不一定记得了。首先,我们来说,为什么要分层?我们倒过来想,网站类产品设计出来后,用户接触到的肯定是一个网页,而网页这个产品是如何交付到用户手里,让用户产生体验的呢?如果我们只看到——网页是许多人共同的努力,伴随着大量的分析、研究、决策,那么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事情的全貌。将整个事情拆分成小块一块一块地看,我们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到网页类产品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用户对网页的体验不仅仅是网页颜色怎么样,还包括网页信息、网址好不好记、网名好听还是不好听等等。颜色是属于视觉方面的体验;而网页信息、网址、网名等属于信息方面的体验;网站按钮则属于功能类的体验;为什么这个功能放这里,为什么网页有10个页面,9页为什么不行,这些又属于网站结构方面的设计。就这样把一个网页抽丝剥茧全部拆分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用户体验要素五层:1. 战略层战略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目标,一个是用户需求。产品经理必须分析用户能从这个产品中得到什么,也就是产品的用户价值是什么。同时,产品经理要对自己的产品设定产品目标,可能是商业价值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如果开发一个产品没有目标,开发个啥呢。产品目标,就是我们能从这个产品中得到什么?比如有人会选择商业目标,比如实现一个亿营收,OK,也没问题。另外呢,我们也要宣传自己的品牌,让别人记住我们的品牌,建立我们的产品成功标准。用户需求,就是用户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价值?可以通过用户细分建立不同的用户群体,然后进行用户研究创建用户角色,形成用户故事来确定我们的目标用户和用户需求,进而去分析。当我们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目标用户就获得了这样一个产品价值。而对于产品经理而言,这一层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调研背景、目的以及需求分析。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在什么背景下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目的;用户有什么需求、我们有什么需求,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这一部分就是用户调研、需求分析的工作流程。如果形成一个文档,也就是商业需求文档和市场需求文档,即BRD和MRD。2. 范围层定义好了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那么紧接着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根据用户调研知道了用户有什么需求,而用户需求非常多,我们到底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要提供什么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去想问题的时候,战略层就进入到了范围层。已经确定好一个范围了,接下来的时候就是要在这个范围里干了。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就是要把之前所有的工作形成一个文档记录下来,保证在未来开发的过程中,避免因为模棱两可的时候而重新复盘整个产品。这里的这个文档实际上就是产品需求文档PRD。产品需求文档里应该包括哪些东西?首先,我们要思考——针对用户的需求,我们应该提供一个什么东西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获得产品价值。这一步是定义需求的关键步骤。当需求定义清楚之后,列成一个需求list,也就是需求清单或者需求池,很多产品经理会有一个Excel表格来做这个需求清单。紧接着,考虑需求的优先级排序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明确我们的项目中所要进行的全部工作。最终,形成一个产品需求文档PRD。3. 结构层当我们有了需求文档的时候,就要开始很具体地设计一个产品的流程了。对于功能型的产品,主要是考虑清楚系统如何配合和响应用户的行为。比如支付产品,用户点了收款,然后没有收款二维码,这是不行的。而对于内容型产品,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合理组织有效的信息;比如现在流行的feed流,这些内容都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能够让用户看到他们想看的信息。设计一个产品,尤其到了交互设计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如何组织产品中的页面如何组织页面内的元素也就是这个产品要多少个页面,每个页面上都怎么样组织元素。这就是交互设计这个环节要考虑的事情了。一般会先形成一个概念模型,设计好一个用户通道,然后在用户操作的路径上设定好限制——万一用户操作错了,要有提示,或者根本不给用户犯错的机会。最后,要让用户理解我们的设计、如果用户不知道我们的设计是干嘛的,那么做出再好的东西,也无济于事。而对于内容型产品,首先是选定一个合适的内容展示结构,一个合适的结构可以让用户一眼就看到他想看的内容,而一个好的内容也都是结构化呈现的。总之,内容也一定是需求导向。如果提供了没有用户看的内容,可想而知用户就不来了。那么,这一层对应的是产品经理的哪一部分工作呢?——是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和功能框架图的绘制。给大家看看两个图具体长什么样子:功能框架图业务流程图ps:有人说产品结构图和产品框架图都差不多,我通过查资料、搜集各种解释后发现:结构图一般是PPT做的做汇报展示用;框架图一般是思维导图做的,放在需求文档里。这俩张图本质描述的是一个事情,都是说产品具备哪些功能点。4. 框架层当我们设计好用户的路径、组织好产品中的页面、确定需要几个页面,然后确定好这个页面里面有什么元素的时候。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具体地去设计这些元素在这个页面里的位置,以及这几个页面的前后关联了。在设计这些页面和元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文案。用户很多时候都是靠文案来理解你的产品功能的,因此信息设计(文案)在框架层这里要着重注意一下。文案很重要的,它是产品经理传递想法给用户的关键路径。很多时候,用户面对的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产品。而文案,是产品经理为数不多的能够用语言和用户沟通的方式。对于功能型的产品,还有一个点是界面设计。当用户操作了功能按钮、操作了页面元素之后,页面要给用户什么样的反馈。这其实就是让用户拥有做某些事情的能力。而在内容型的产品里,这个设计就变成了导航设计。允许用户在各种内容之间穿行,也就是让用户拥有去某个地方的能力。在设计的时候,有两个准则:一个是习惯,不要挑战用户的使用习惯。很多设计师会有一种想法——要设计一个新的东西。这个新东西如果让用户喜欢,那么一定是新的里面带着大量旧的,用户从旧的熟悉的东西里面发现有一点点新奇,这个是用户喜欢的。而全新的东西是在挑战用户的认知,用户对于一个不理解的东西会很有抵触。所以,设计不要挑战用户的习惯,更不要去挑战用户的认知。另一个是比喻,恰当地使用生活中的事物作为设计的比喻。比如超市的购物车被 比喻成了各大电商的购物车标识,这个设计很好地借鉴了生活中的常识。而如果你设计了一个非常浮夸的标识,用户根本不知道是啥,想想这个用户点击量也不会提高。5. 表现层最后,我们还有表现层。在这里所有的产品的关注点都是一样的——为最终产品创建感知体验。用户对互联网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视觉来感知到的。所以这一层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更多的就是视觉设计。这里面包括了几个准则:产品内部一致性,避免支离破碎感;同时,视觉设计对于重点地方要有对比,形成自己的视觉模型、风格指南,能让整个团队、整个产品都保持一致。这里不做过多赘述,视觉设计有一整套的逻辑,以后给大家分享。这部分是由产品经理和UI设计师一起来完成的。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UI设计师其实是产品经理在视觉上的执行者。本质上,产品经理要自己想明白,用户需要个什么东西。凭着感觉说这个好看、这个不好看是不行的,感觉不靠谱,得要有逻辑。二、总结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在用户体验要素这方面的设计,其实就是产品一系列工作流程的外在体现。各种各样的决策堆积起来,最终交付到用户手里形成用户体验。战略层,确定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这是PM设计产品的来源,也是做一个产品的开端。范围层,当我们获取到用户需求、明确好产品目标后,PM就会想——我们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解决方案来实现用户的需求。这时候,我们会写需求文档记录下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当文档完成后,PM会兼职做UE的工作,也可以找UE一起来做,开始进入了结构层的设计——这些解决方案要做几个页面在哪个页面呈现。然后UE就去设计去了——这个东西用按钮表示;这个东西用文本框表示;按钮放在这里表示可以点击,可以确认;文本框放在哪里,用户一眼能看到说明等等。这都是UE的工作,而这就是框架层的工作。汇总一下:一个产品交付给用户,实际上就是PM把一个用户需求或者一个点子变成最终产品,交付给用户使用的一套流程。每一层都涉及到各种决策: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用什么元件,不用什么元件;什么位置,什么颜色。每一个流程上的每一个决策,最终都会交付到用户那里,当用户使用一次之后,产生用户体验。本文由 @大林的小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爱未知

译文:如何开展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因为它们需要找到创新的方式,以公平竞争,让它们在面对大公司的激烈竞争时保持竞争力。那要如何开展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呢?一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导致卖方的1万岁年龄被客户的年龄所取代,用户体验(UX)专家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站和移动应用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数字产品设计的一部分,在用户研究和技术方面正在发生一种范式转换。如今,现代商业必须摒弃那些用粗体字大声喊出陈腐口号的广告方法,比如:“试试x,我们是最棒的!”,否则他们可能会落伍 。这种过时的、懒惰的方法的导致的明显问题是,市场上有太多的同类产品也声称是各自产品类别中的“最佳”产品。为了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中生存,公司必须投资开发他们的网站、应用程序、服务和其他客户接触点,以获得整体用户体验。评估潜在用户体验的最佳方法是进行用户研究。进行低成本、有效的用户研究的理由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然而,这些方法中的许多都是资源密集型的,而且速度很慢。换句话说,它们往往是昂贵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他们不需要——因为有许多低成本和简单的方法来做用户体验研究。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公司来说,推出一个有用的产品可能比UX研究更重要。然而,这被证明可能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不花时间去做一些用户研究,这将可能会对产品的设计产生严重的、有害的影响。没有钱=没有研究?错。设计师可以采用多种性价比高的方法进行用户体验研究。为什么UX研究如此重要?尽管缺乏进行深入用户体验研究所需的财务资源,即使对于小公司或者初创公司来说,UX研究仍然是必须的 。人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对这些小公司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找到创新的方式,以公平竞争,让它们在面对大公司的激烈竞争时保持竞争力。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在预算范围内进行用户研究。1. 案头研究在过去,为了进行充分的用户研究,公司不得不与员工团队一起进入这个领域来收集数据。这些天,我们的指尖通过网络有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信息世界。要在用户研究上取得领先,您可以绕过传统的主要用户研究,采用次要用户研究。很多UX研究都可以在办公室进行,使用次要的研究方法对你有利。人机交互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只要有一点创造力,就可以从各个行业中找到关于用户行为和决策的良好信息。关键点是,您不应该将用户行为的UX研究局限于特定的行业。从其他行业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回答你关于你的受众的一些问题,并帮助你建立产品的角色。2. 可用性测试定性的UX研究包括可用性测试,邀请用户测试产品原型,这是被UX研究的公司经常运用的测试方法之一。如今,可用性测试几乎成为web和移动应用程序设计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它包括观察用户浏览应用程序,并将他们的反应和声明作为原始数据记录下来,供设计团队分析。大公司可以在可用性测试上花费数十万美元,但是为了产生有用的结果,这个过程并不需要非常昂贵。可用性测试并不一定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工作,它涉及到很多参与者的可用性实验室。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和MVPs来说,复杂的可用性测试可能会浪费资源。事实上,只有五个人参与的测试,将使您发现,几乎和您使用一个更大的测试参与者组所发现的一样多的可用性问题。可用性测试和A/B测试,可以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史蒂夫·库克(Steve Krug)的《妙手回春: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化指南 》是一种简单、直接,适合在任何阶段测试产品设计——从餐巾纸上的草图到功能齐全的网站或移动应用。它为可用性测试提供了很好的见解。3. A/B 测试原型A/B测试包括向用户展示两个稍有不同的原型并获得反馈,询问用户对两种原型的一系列优缺点,以及对整体体验的评估。在他们选择了其中一个原型作为首选项之后,询问他们关于您的产品的其他方面,您认为可以从额外的用户研究中获益。UX设计人员将利用这些数据并细化原型以消除设计缺陷,或者使用这些优点和缺点,来为下一轮用户测试制作一个新的混合原型。可用性测试手册,在讨论可用性测试和a /B测试方面效果很好。4. 在线调查和问卷调查另一种经常被大公司和小公司使用的廉价的UX研究方法,是包括在线问卷。只要点击一下按钮,就可以向成百上千的参与者分发问卷。然而,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准备调查,发布调查结果并最终分析调查结果。在线问卷是用户体验研究的廉价和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最好不要过度适用有很多很棒的在线调查和问卷工具,对于那些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Wufoo、Typeform和谷歌表单是有效的工具。以下是一些用户调查的初步建议:通过使用社交媒体、在线网络平台和电子邮件列表,来为你的问卷征集受访者;为了去除不合适的参与者,一定要写出好的筛选问题。记住,调查的目的是深入挖掘用户的心理。他们是如何获得信息的?他们认为哪些类型的信息是有用和相关的?正确的问题将揭示你的客户的需求、愿望和痛点。重点的是要记住,在线问卷和调查所产生的结果的价值和质量,取决于所问问题的类型和受众目标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开发一套深思熟虑的筛选问题,并在数据收集后正确分析数据的关键所在。请注意,许多用户不理会这些调查,所以不要期望有很高的回复率。5. 非正式的用户体验研究Guerilla用户体验研究,基本上是低成本领域研究的流行词汇,尽管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不管怎样,关键是:企业有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当调查是有用的时候,获得具体信息的最快方法是,直接向最有可能使用你的产品的人提出问题。要为您的UX研究工作找到最好的数据,请针对您的特定受众喜欢聚集的领域。去那些你的听众有时间帮助你的地方,比如:在咖啡馆、公园或运动场所。如果你有空闲的时间,并且不介意接近别人来获得反馈,非正式研究根本不需要花费很多钱这种类型的用户研究,可以是有趣的和信息丰富的,而且人们通常乐于与那些有能力改进这些体验的专业人士,分享他们的技术经验 。你还可以使用此方法,在在这些场合测试你的原型。只要把你的原型放在你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询问人们的反馈。通常情况下,去找别人,询问他们对产品原型的时间和意见,以换取咖啡和点心的效果非常好。在工作中,你可以询问那些可能代表产品用户基础的“普通人”,比如:非设计师、非产品人士和非工程师,让他们给你关于设计的反馈。你会对陌生人指出的可用性问题感到惊讶,需要注意的是:你可能会从那些对你的产品不感兴趣的人那里获得数据。这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扩展你的目标用户群,并从普通用户那里得到评论,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你没有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产品,他们可能会指出一些你从未想过的问题。不要忽视这些看似冷漠的人,他们可以提供有用的反馈,帮助你的产品更吸引其他普通用户。6. 焦点小组焦点小组是与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未来用户进行的用户体验研究讨论,允许您了解用户的态度、想法和愿望。同样,它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在非正式的环境中,聚集用户来讨论你的产品和服务。用户研究人员已经在亿万年中使用了这种方法,但也有人批评焦点小组倾向于鼓励“群体思维”,忽视未被满足的需求。焦点小组和远程访谈允许你提供有针对性和深入的用户信息,并获得有价值的反馈。7. 远程用户访谈用户访谈中的一项挑战是计划,许多用户体验研究者由于计划冲突而失去了参与者。幸运的是,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像Doodle这样的在线工具来同步日程,并且用Zoom,谷歌Hangouts,或者Skype来进行远程访谈。这大大减少了组织多次面对面访谈的时间。远程访谈不会像其他类型的用户研究方法那样,提供大量的数据,但它们在揭示主要可用性问题和分析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反应方面是有用的。一对一访谈的明显优势是,你可以专注于某些问题,获得详细的信息和有针对性的反馈。这在与焦点群体中的人群打交道时,可能会有问题。此外,在一对一中,你还可以消除“群体思维”的风险。8. 分析许多定量研究方法都属于这一类,如果你的预算紧张,可以使用免费的工具,比如:谷歌Analytics,作为收集定量数据的起点。或者,可以使用简单、免费或低成本的工具(如:Hotjar)从用户那里收集特定的产品信息。UX研究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过程,它可以对产品的成功产生重大影响,并最终影响公司的销售和收入。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用户研究的财务方面,它真的值得吗?UX研究的ROI是什么?你如何说服你的客户他们需要它,即使他们认为他们负担不起?你怎么能和大公司以及他们看似无限的人力和财力竞争呢?没有万能的答案,这完全取决于您正在开发的产品类型、目标受众和客户需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做任何事来促进预算的UX研究。这仅仅意味着你必须简化研究过程,使其成本和时间有效。你必须少花钱多办事。将用户研究的价值,传达给客户,是这个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如果你的客户认为他们负担不起合适的用户体验研究,那么你有责任改变他们的想法。尽量不要到处乱扔数字,不要让ROI承诺你不能保留,也不要告诉他们,他们将获得一流的UX研究,以非常低的成本。要实事求是,直截了当,表明你的立场,强调低成本方法的优点。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用户体验研究,通常意味着你得不到所有你需要的数据,而且你的努力,甚至可能在面对那些能够在研究上花费大量资金的企业的激烈竞争时,显得毫无意义。记住,你并不是在试图与它们竞争。进行预算用户研究的另一种选择是完全不做研究,根据假设、最佳实践或有根据的猜测,做出关键的设计决策。底线?即使是少量具有成本效益的用户研究,也很容易胜过这些糟糕的选择。原文作者:BY IVAN ANNIKOV本文由 @ANG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孔雀眼

2020年移动广告用户体验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研究背景:移动平台的用户端倾向形式更丰富、信息传递维度更高的内容,趋向“品质+社交+自我价值强化” 交互;广告主对于广告的品质要求提升;广告投放平台希望通过共鸣赢得平台口碑。评价体系:艾瑞联合华为共同打造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覆盖广告上线设置、广告内容审核设置和投后用户体验三大场景,由10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构成,用以衡量广告投放平台用户体验的表现,并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优化。平台表现:互联网厂商投放平台在广告形式新颖性、内容共鸣、形态布局等创新性相关维度的表现优秀,部分手机厂商投放平台在广告密度、标识清晰、购买体验等偏向广告运营指标方面的表现具有相对优势。发展趋势:在广告的全流程审核中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广告形式的智能化和交互多样化、广告模式场景原生化成为广告用户体验提升的主要方向。移动广告用户体验发展背景用户端:倾向形式更丰富、信息传递维度更高的内容从文字输入、到音频视频输入,再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输入技术都是在不断的丰富感官体验,扩大刺激的种类、强度或者深度,以给予用户沉浸式的娱乐体验。在这个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中,信息传递量越来越大,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互动性、实时性趋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基于VR的内容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用户端:与广告平台的交互趋向“品质+社交+自我价值强化”用户与广告间的交互方式从4A模式发展到5A模式,品质化、社交化、自我价值化成为交互新特征。广告主端:不同性质的广告主有不一样的广告营销策略,高端广告主对于广告的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一般广告主更为追求广告对销售的助力,而高端/高品质广告主除了追求销售提升,也更加追求广告对其品牌形象的助力。高品质的广告平台形象有利于聚拢高品质的广告主,高端的广告主可反向对平台的整体品质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广告主端:广告主对于广告的品质要求提升高端广告主们对于高品质平台有多方位的要求,客群、形象的匹配度,定制化创新化的服务等因素都是高端广告主眼中的高品质平台要素。投放平台端:以用户体验为本,通过共鸣赢得口碑在互联网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的背景下,广告平台尝试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传统广告向网络广告迁移的过程中,广告主从最初单纯地追求品牌曝光逐渐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转变,从品牌知名度到产生情感共鸣投放需求的转变,这一变化推动了视频广告和场景创意在中国的发展。以往营销行为中多半以品牌露出、产品推广等为主要营销方式,广告较为单一,用户参与度较差。当消费者逐渐拥有信息的自主选择权,此时主动创造情景内容获得消费者好感,赢得口碑,是当下广告营销的主要趋势。投放平台端:算法发展衍生技术挖掘需求,优化广告效果21世纪以来,广告形态经历了“合约广告”、“竞价广告”、“算法推荐”三个阶段。随着传统广告模式遇到增长瓶颈,广告平台将算法技术应用于挖掘用户需求,通过精准投放优化广告效果,扩张变现能力。非主动精准触达、感官舒适、交互不打扰和频率适度是广告用户体验四大遵循原则在用户、广告主和广告投放平台对广告用户体验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广告用户体验围绕非主动精准触达、感官舒适、交互不打扰和频率适度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完善。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细分指标重要性排序在全体29个指标中,重要性靠前的指标属于隐私保护、广告调性、用户使用效率、推送设置、素材质量维度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细分指标重要性排序影响因素用户对广告体验关注度更高的维度,与网络广告发展环境特征密切关联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细分指标重要性排序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国内互联网技术与媒体环境的迅猛发展,个体面对商业主体而言相对弱势,促使国内用户对信息安全的意识与需求提升,并追求从媒体消费中获取精神满足及个人身份认同感。其次,互联网发展至今,媒体信息过度碎片化,用户注意力已成为稀缺品,在用户眼中,广告作为平台的附属品而非必需品,就一定要以不影响用户使用效率为优先考虑。再次,广告位上线设置需在多个方面考虑到位,才能令用户弱化对广告干扰的感知。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应用价值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可对多广告投放平台的用户体验的表现横向对比,并进行针对性优化首先,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作为用户体验衡量的体系,衡量广告投放平台用户体验的三大运营场景的整体表现及各一级指标和二级细分指标的表现,可作为投放平台监测其平台用户体验的标尺;其次,通过监测结果,投放平台可得知其广告用户体验的优势指标和劣势指标,并结合指标的重要性和操作落地的可行性针对性的对各用户体验二级细分指标进行优化,促进整体广告用户体验的提升;针对单一平台,可通过评价体系进行广告用户价值的定期监控评估,通过纵向分析明确优化效果由于用户体验是评价广告价值的重要部分,故可用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对投放平台用户体验进行定期监控,从时间对比维度进行分析,判断投放平台的用户体验及广告的用户价值。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搭建结合内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标准,艾瑞与华为合同共同打造适用移动广告用户体验的全指标评价体系正因为用户、广告主和广告投放平台对广告用户体验的关注度提升,广告用户体验成为平台运营中重要的板块。在此背景下,艾瑞在自身研发的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基础上,联合华为共同研发打造一套可以用来衡量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表现、提供广告体验优化指引的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结合用户体验地图穷尽广告平台各操作节点指标,并通过用户、头部标杆企业广告运营专家和华为内部专家进行多番验证以保障体系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覆盖广告上线设置、广告内容审核设置和投后用户体验三大场景移动广告用户体验评价体系由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全景式用户体验指标库,覆盖广告上线设置、广告内容审核、广告投放后体验三大场景。互联网平台广告用户体验表现在推送频率指标表现上,微信朋友圈由于其熟人社交平台属性和商业化谨慎策略克制广告推送频率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投放频次采取了由少到多逐渐增长的发展态势,前期投放少是由于其熟人社交平台属性和商业化谨慎策略所致,后期由于变现压力增大,朋友圈广告的频次逐渐提升。在广告内容共鸣指标上,抖音表现出众,广告融入产品品牌精神和品牌个性的彰显,带给用户深度共鸣感抖音广告的内容共鸣度高,广告不仅依靠精美的图片及拍摄创意来提升用户的注意力,也能通过与品牌特性强关联的简短广告语或者与当下时事强相关的正能量宣传语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提升广告的共鸣感。在内容可信度指标表现上,小红书借力KOC提升内容可信度小红书内原生广告广告以与常规笔记高度相似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且有KOC和测评带货创设的语境;大量使用KOC笔记和直播广告,能够拉进与用户的距离,同时通过真实体验增强内容可信度。在形态布局指标表现上,美图秀秀依照用户使用路径设计广告位,通过多模块协同,提升广告布局展示的原生性美图依据用户的APP使用路径设计广告布局,主要集中于开机全屏、页面图标、照片选择页、保存分享页面等;将广告位充分联动协同,尤其是将开屏和首页背景、首页信息流进行联动,打造更加场景化的广告体验,使得广告布局展示更具有原生性。手机厂商平台广告用户体验表现在隐私安全指标表现上,华为视频用户感受到的较低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在行业可信度指标表现上,华为视频平台行业准入门槛高,禁入高度敏感行业通过在华为视频平台查找超过400个广告,发现华为广告主行业占比最多的是视频类、资讯类、电商类、奢侈品箱包、游戏类、办公软件等,此外还有少量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广告,广告不存在药品/保健品、美容减肥、小额贷款、贵金属类属于高敏感度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素材调性指标表现上,华为音乐广告素材多采用设计感强的图片或海报华为音乐多普遍采用高清的海报、动画片截图、素人美化图片作为广告素材,避免了未经美化的素人图片、像素模糊且字数多的材料照片作为素材等影响用户的广告体验的情况。在标识清晰指标表现上,小米音乐平台广告标识统一性强,并且采用了加边框的方式提升区分度小米音乐广告标识位置相对固定,均位于广告封面的左下角,并且广告标识形式统一性强,“广告”字眼均被圈出,与广告主文字相区别,能够让用户一目了然进行广告识别。在加载时长指标表现上,OPPO视频平台广告落地页加载速度相对快,可秒速呈现完整高清图片在4G网络状态下,OPPO视频信息流广告落地页加载时长短,从点击到落地页画面完全呈现需要1-2s时间,用户等待时长较短,并且不会出现加载卡顿和图片模糊的情况。广告用户体验的发展趋势用户将被纳入到广告的全流程审核中以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广告用户体验的提升趋势依旧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的声音,增加用户的参与度,让用户成为广告投放平台的体验官,以用户的视角为依据,进行广告设置的调整和优化。移动广告形式的智能化和交互多样化将成为用户广告体验提升的重要方向广告形式的变革是用户体验的提升的关键因素,未来广告形式将在视频动态化、智能营销全流程化、AI赋能审美和交互多样化方面持续创新,以实现移动广告用户体验的优化。场景原生化的创新广告模式将成为广告用户体验提升的有效途径场景原生化广告将成为平台信息流广告的发展方向,品牌创意结合技术实现的场景原生化使得广告的呈现一方面能够降低广告对用户的干扰度,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另一方面原生化的植入通过提升观看体验提升广告的转化率,达成广告主的营销曝光效果。

风琴手

打造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中国用户体验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面对“互联网+”及“智能制造”国家战略,除了互联网企业外,传统企业也在拥抱数字经济,进行转型。而2020年新冠疫情也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并且伴随着以“ABC”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科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在多方面对 已有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也驱动设计转型发展。招聘数据及从业者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新兴设计成主流,体现出用户体验行业紧跟国家战略、拥抱数字经济趋势。户体验业整体趋势岗位构成: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互联发展,疫情加速数字化,从设计岗位招聘数据及户体验业从业者调查发现,互联新兴设计成主流。就业意向:疫情使得全球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且跳槽带来的薪资涨幅逐渐放缓,户体验业从业者更加追求稳定,不打算换作的占居近六年最,型科技公司如腾讯、阿、华为、苹果、字节跳动等最受从业者睐。招聘需求:疫情加速企业分化,中型企业招聘需求变少,企业则在增加,并且招聘例上互联、数字娱等领域招聘需求占增加,互联新兴设计才的就业优势凸显,但企业招更为谨慎,尤其是500强企业。能要求:设计职能延伸,从单纯的产品研发环节到全链路发挥设计的作,对才的要求更为综合化、多元化,体现在从业者专业背景趋于多元化,且企业管理者在招聘时要求更为综合,不于设计能,更看重软技能(如团队合作、沟通)及跨界能。才培养:以“ABC”为代表的数据经济新科技驱动设计专业跨界,设计学科从单纯的艺术设计到跨学科交叉发展,校才培养呈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设计学科的应属性需要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引领校教学培养学将“知识和经验”融合,在实战中延展学习能,以更好适应市场对才的要求。1.0 从业者画像互联新兴设计类岗位成主流,总体从业者学历较,专业背景趋于多元化,逐渐向新线、三线城市扩展。1.1 互联新兴设计成户体验业岗位主要构成通过分析招聘数据发现,当前招聘的设计相关岗位中,互联新兴设计成主流,招聘量占约七成。通过问卷调查户体验业从业者,部分为从事互联新兴设计,具体岗位如“视觉设计”(38.0%)、“交互设计”(31.9%)、“品牌设计”(24.7%)、“产品” (21.0%)、“户研究”(20.8%)等。1.3 总体从业者性别例较均衡,视觉、研、交互性较多本次参与调查的从业者,性别例较为均衡,性略(出3.8%)。与总体相,视觉、研、交互的性占较;开发、游戏设计、项管理的男性占较。1.3 从业者平均年龄28.3岁,管理岗年纪最户体验业从业者平均年龄约为28.3岁,且超过半集中在25-30岁。项管理类岗位年龄最,品牌设计、视觉设计及交互设计年龄最。1.4 总体学历较,尤其是研户体验业从业者受教育程度较,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1.0%。户研究类岗位学历最,硕及以上学历占31.9%,显著于其他岗位。品牌设计类专例最。1.5 以设计/艺术专业背景为主,但各岗位有所差异从业者专业背景主要为“设计/艺术类”(48.7%)、“计算机/软件程/物联类”(12.3%)。专业背景呈多元化趋势设计/艺术类细分专业分布较为多样1.6 平均从业年限3.5年,品牌设计类从业时间最短户体验业从业者平均从业年限约3.5年,且主要集中于1-5年。项管理类岗位从业时最,5年及以上占32.6%,显著于其他岗位;品牌设计类从业时最短,2年以下占36.9%。1.7 游戏设计类均时最,加班最为严重从业者均作时集中在8~10时(占67.9%)。游戏设计类作时最,10时及以上占31.6%,显著于其他岗位;其次为户研究类岗位1.8 各岗位所在领域标签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产品类岗位主要集中在互联(不含数字娱乐)领域公司。品牌设计类较多在告创意、电商务等领域公司;户研究则相对较多在咨询服务、融领域;技术开发类岗位除了互联公司外,相对较多在数字经济新产业领域,如智能、电商务、物联等1.9 线城市为主,但逐渐向新线、三线城市扩展超过半从业者分布在四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州,合计占56.7%;其次为杭州。从业者作地点分布在“其他”城市的占提升,逐渐扩展到新线、三线城市,如郑州、宁波、莆等。经济发展程度及岗位机会多的城市更能吸引才。2.0 企业分布疫情催化产业数字经济,户体验业企业分布稳定以互联企业为主,且在数字活及数据经济新科技领域有增趋势。疫情催在线娱及消费等需求,新零售、交通出、医疗健康、融、互联、数字娱乐从业者996加班加点助户体验提升。2.1 从业者主要分布在企/私企从业者主要在企/私企作,占达到74.1%。2.2 中企业岗位分布有所不同,交互、研多分布在企业交互设计、户研究在企业中的占较;品牌设计则较多分布在企业。2.3 仍以互联领域为主,告创意、活服务、数字经济新科技领域有增趋势从业者作企业所在领域主要为互联,占38.3%,较2019年(41.5%)下降3.2%。 与2019年相,2020年在告创意、活服务及数字经济新科技领域(物联、智能)等领域上占略有增。与总体相,企业为互联、智能硬件、融、交通出、新能源汽领域的例更;中型企业较多物联、媒体资讯、空间建筑/房地产、信息安全等领域;型企业较多告创意、咨询服务、教育领域2.4 企业规模越,加班越多户体验业从业者均作时集中在8-10时。企业规模越,时越,型企业加班例最。且与2019年相,型企业加班更多,作10时以上的例增加了4.5%3.0 薪资分布近年来业薪资持续增,但增速有所放缓。受疫情冲击影响,告创意公司从业者薪资不升反降。伴随着996现象,融、交通出领域薪资最具有竞争。3.1 薪酬群占仍有增户体验业从业者收主要分布在5~20万(73.8%)。总体来看,近年薪资收仍然处于增状态,年薪15万及以上群占较2019年增了11.3%。3.2 薪资涨幅有所放缓总体来看,五成多的从业者最近年薪资有所增,但薪资涨幅有所放缓,涨幅≥10%的例为近六年最低。此外,四成从业者最近年薪资没有变化,4.3%从业者薪资为负增。薪涨幅、低薪低涨幅:从业者收差距逐渐拉,年薪50万以上群薪资涨幅≥10%的例为45.7%,显著于年薪50万以下的群3.3 薪资低与多个因素相关,如管理岗薪资最从业者薪资平主要与岗位类别、从业年限、企业规模、企业所属领域、学历、作地点相关。项管理类薪资相对其他岗位较,其次为户研究、交互设计;品牌设计类岗位薪酬相对最低。薪资随从业年限增增,从业12年后年薪可达50万,但也较多步于20万企业规模越,薪资越融领域从业者薪资待遇最学历越,薪资及涨幅越线城市薪资最,且除北京外,线及新线城市薪酬均有上涨趋势4.0 满意度与业信业满意度及信均有提升,尤其是游戏设计、技术开发类岗位,或与数字娱乐等经济加速发展有关。伴随着设计重要性的提升,户体验设计驱动商业创新、实现业务价值放,各领域从业者对“户体验设计资源”需求强烈。4.1 满意度和业信指数均有提升,或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有关满意度和业信指数均有提升。总体满意度达到70.7,为近六年最;业信指数为78.7,回升到2018年的平。薪资越,从业者满意度越各岗位满意度及信指数:游戏设计类的满意度及信指数最,其次是技术开发类。视觉设计类的满意度及信指数均较低。4.2 作持不及职业发展受限是从业者当前最痛点从业者当前作痛点主要体现在 作持 及 职业发展两,如“缺乏户体验设计资源”、“培训/学习计划少”、“晋升慢”。各领域从业者在“缺乏户体验设计资源”上痛点较为致,多为TOP1痛点作痛点与从业年限相关随着从业年限增,越来越多从业者遇到“作和活难以平衡”的情况。5.0 户体验团队分布及变化户体验业以互联新兴设计为主,且传统产业益互联化,疫情加速产业数字化,户体验团队规模仍在持续增。5.1 户体验团队分布型企业从业者主要在独的户体验部作(62.9%),型公司从业者则较多没有户体验部/团队。5.2 户体验团队规模独户体验设计部的团队规模主要在10~99(57.4%),100以上规模占24.5%。独部但有专的户体验团队,其团队规模主要在49以下(77.8%)。团队规模增例有所回升,超过半团队规模在增。5.3 户体验团队岗位分布独的户体验部中主要岗位包括:视觉设计(58.3%)、交互设计(53.1%)、户研究(44.6%)、品牌设计(41.9%)等。独部但有专的户体验团队中的岗位构成以视觉、交互、研、品牌设计为主,但占均较独部低。6.0 企业常KPI指标设计中重要性提升,企业对户体验相关指标也越来越看重,“户态度数据”及“体验设计质量”在KPI指标中的权重呈上升趋势。并且,企业对户体验资源的投也在加。6.1 “户态度数据”及“体验设计质量”在KPI指标中的权重呈上升趋势对于企业内的重点产品,常的KPI有“户态度数据”(55.4%)、“产品为数据”(48.4%)、“体验设计质量”(41.0%)。“户态度数据”及“体验设计质量”在企业重点产品的KPI指标中的权重逐渐上升,2020年“体验设计质量”超“产品财务数据”。当KPI与户体验指标冲突时,产品决策以户体验优先型企业更看重“产品为数据”,中型则以“户体验“优先6.2 户体验资源投情况七成多的企业有投户体验资源,其中投普及度较的主要有“数据分析平台”、“设计专家/顾问”、“专业培训”。型企业对户体验资源的投最(81.3%),具备较为完善的户体验流程,在各类资源上的投均较;尤其是“设计专家/顾问”、“专业培训”、“专项经费”上远于中型企业。7.0 跳槽为及原因“薪资福利”仍然为跳槽的主要原因,但跳槽带来的薪资涨幅逐渐放缓。企业对阶设计才的需求,也体现在从业5~8年者跳槽薪资涨幅最。7.1 各岗位跳槽为(最近年)最近年,七成从业者没有过跳槽。各岗位来看,“户研究类”跳槽占最低,相对较为稳定;“技术开发类”、“游戏设计类”跳槽占最。跳槽为和从业年限、薪资相关:从业2-3年的从业者跳槽例最,作10年以上的从业者最为稳定,跳槽例最低。薪资不到5万/年的从业者跳槽例最,50万/年薪资的从业者则最为稳定。7.2 薪酬及职业发展是导致跳槽的重要原因从业者表示最近次跳槽的主要原因为薪酬及职业发展,具体为“薪酬福利待遇差”(26.4%)、“没有职业发展空间” (21.3%) 、“缺乏优秀或有经验的上级指导” (21.1%)。7.3 跳槽收获最明显体现在薪酬福利增跳槽后最的收获是“薪酬福利增”(26.1%),其次为“作内容更有价值” (18.3%)、“有更的职业发展空间” (18.1%).7.4 跳槽带来的薪资涨幅逐渐放缓近年来跳槽带来的薪资涨幅逐渐放缓,涨幅≥20%的例由2015年65.2%下降2020年的33.4%。2020年从业者跳槽薪资涨幅主要在20%以内,负增占为11.0%。各岗位跳槽薪资涨幅有所差异,研类涨幅最从业5~8年跳槽薪资涨幅最8.0 未来作意向疫情使得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2020年从业者更加追求稳定,不打算换作的占居近六年最。腾讯、阿、华为、苹果、字节跳动等型科技公司最受从业者睐。8.1 近六年对,从业者更加追求稳定未来年,41.2%的从业者“不打算换作”,为近年来占最,2020年从业者相对更加追求稳定。 且更换为其它岗位或成为由职业者的例次下降,较去年下降了1.3%;“创业”的占也较去年下降了1.1%。企业从业者更倾向求稳资历越深的从业者,越倾向求稳8.2 薪酬福利仍然是跳槽最看重的因素有意愿跳槽的从业者,在选择下份公司时,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53.0%),其次为职业发展相关因素,具体如“职业发展空间”(43.4%)、“有优秀或有经验的上级指导”(38.1%)、“公司/项前景”(37.8%)。跳槽考虑因素与从业年限相关,如从业1年内的从业者更看重职业发展,3~5年内的从业者更看重作持,如“受重视程度及话语权”。8.3 互联继续保持为最受睐的领域,物联睐度呈上升趋势最受睐的领域为“互联”(48.1%)、“物联”(33.0%)、“智能”(29.4%)、“数字娱乐”(21.1%);尤其是“物联”领域的睐度逐年上升(2018年为24.1%,2019年为30.2%);此外,“教育” 、“医疗健康” 、“智能硬件” 领域睐度也有所逐年上升。8.4 型科技公司倍受从业者睐从业者最睐的企业依次为腾讯、阿、华为、苹果、字节跳动。与往年相,华为、苹果、字节跳动排名有所上升,新晋TOP14企业有哔哩哔哩、汽。专业的户体验公司,如Frog、IDEO跌出排名,对从业者的吸引下降。9.0 市场招聘需求及变化趋势疫情加速企业分化,2020年9总体设计类岗位招聘量较去年同期减少7.9%,500强企业招聘量不降反升,对互联新兴设计才需求增加。500强企业招聘薪酬上涨的同时,对才能要求也在提升。9.1 2020年9发布的设计岗位招聘样本中,总体较去年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不降反升通过对近两年同期招聘信息发现,2020年当前线上发布的设计岗位招聘总样本量共26万+个,与去年同期相,减少约7.9%;其中中型企业设计岗位招聘量有所下降;型企业设计岗位招聘量不降反升,特别是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分别上升25.5%、19.0% 。9.2 互联新兴设计岗位招聘例中,游戏设计涨幅最,品牌设计降幅最通过分析招聘数据发现,当前招聘的设计相关岗位中,互联新兴设计成主流,招聘量占约七成。 与去年同期相,“品牌及运营设计”(26.5%)招聘量占下降了16.8%, “游戏设计” (14.7%)及“户研究”(8.1%)招聘量占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了8.4%、2.3%。9.3 设计岗位招聘需求往新线城市转移对近两年同期招聘信息发现,2020年设计岗位招聘均往新线城市转移,新线城市的设计岗位招聘例有所上升;9.4 互联、体娱乐业及融业设计岗位招聘例上升招聘数据显示,设计岗位招聘量最的业是“互联/IT/电/通信”、“建筑/房地产”及“化、体育和娱乐”;对近两年同期招聘信息发现,2020年互联新兴设计岗位在“互联/IT/电/通信”、“化、体育和娱乐”及“融”业的招聘例均有所上升;其中“化、体育和娱乐”业设计岗位招聘例上升幅度最(上升9.1%),总招聘量超过“建筑/房地产”业。9.5 中国及世界500强公司更注重才的实战经验,对作经验要求均有所提升总体上看,企业在招聘时,主要倾向招具有1-5年作经验的设计才;与去年同期招聘相,2020年标杆企业(中国500强、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对设计才作经验的要求更,由“1-3年” (占约五成)提升“3-10年” (占超六成)作经历要求企业对设计才学历要求主要为专及本科,500强企业则要求更企业管理者最睐“设计/艺术”类专业才,其他睐专业较为多元化作为管理者,最希望招聘的才专业背景主要是“设计/艺术类”(52.2%);此外睐的专业背景较为多样,如“计算机/软件程/物联类”(35.1%)、“理学/社会学/类学类”(32.9%)、“告/新闻/媒体类”(26.5%)等。9.6 设计总体招聘薪资与去年持平,互联新兴设计招聘薪资略有增与去年同期招聘相,2020年设计岗位总体平均薪资与去年持平,为9.4K/;2020年互联新兴设计招聘薪资有所提升,平均薪资为10.0K/,从薪资分布看,主要为15K/以上薪资占较2019年增7.1%。互联新兴设计招聘薪资增主要体现在线城市、10年以上作经验、中型企业交互设计和户研究平均招聘薪资涨幅最10.0 市场对才的能要求/能模型除了“冰上之上”的专业能外,市场招聘及从业者均认为“冰上之下”的核及通能也常重要,如“团队合作”、“沟通”等。掌握新技能新具,及有跨界能者更受企业管理者睐。10.2 设计岗位需要团队协作,在核能上,企业较看重合作精神、善于思考和责任核能上,企业对互联新兴设计不同岗位类型的要求各有侧重,总体上均看重“团队合作”、“善于思考/钻研”和“责任”;与去年同期招聘相,2020年企业对互联新兴设计才更注重“活泼开朗/活跃”、“作热情/激情”及“化/艺术素养”等品质,相关要求例较2019年有所上升。10.3 设计岗位需要对接上下游不同岗位,在通能上,企业较看重沟通能、标导向和执通能上,企业对互联新兴设计不同岗位类型均要求具备“沟通能”、“标导向”和“执”;与去年同期招聘相,2020年企业对互联新兴设计才更注重“标导向”、“执”、“统筹规划”及“敏锐性/敏感性”等能,相关要求例较2019年有所上升。10.4 互联新兴设计才多为“岗多责”,在专业能上,企业重视综合能,“专多能”成必备专业能上,企业较看重互联新兴设计才的综合能,除要求“设计能”外,还要求“产品能”、“户研究”能;与互联新兴设计总体相,企业对交互设计和户研究除本专业能外,对综合能要求更多;其中交互设计更注重“产品”、“数据分析”和“户研究”能;户研究岗位除研究专业能外,还注重“产品”和“商业”能设计能,企业较看重具掌握、结果量化和设计经验。掌握新技能/具的设计师更可能带来创新,企业对设计才的技能要求也多样化10.5 互联校招千挑,看重综合能,额外技能及跨界能是加分项互联要求涨船,校招千挑,除了设计专业能外,对软技能及设计额外技能也常看重。10.6 从业者竞争能模型与市场招聘需求对才的能要求类似,从业者认为,为了保证核竞争,需要具备的基本能主要有专业能、通能及核能三维度;其中,排名靠前的有设计表达(专业能)、沟通(通能) 、户研究(专业能)、产品理解(专业能)、逻辑分析(通能)、创造(通能)等。各岗位核及通能差异:从业者认为,交互、产品、视觉、项管理及研类需要具备的核及通能最多,尤其是沟通和逻辑分析能等;与招聘需求核及通能要求(最看重团队合作、其次为善于专研、沟通)相,从业者身也同样看重沟通,且更为看重逻辑分析、创造。各岗位专业能差异:从业者认为,为了保持岗位核竞争,在专业能上,不同岗位各有倾向。与招聘需求专业能要求(最看设计能、其次为产品能、户研究能)相,设计类(视觉、交互、品牌、游戏设计)、研类、产品类从业者认为的核竞争趋势致,对设计表达(设计能)、户研究、需求理解(产品能)最为看重。11.0 校教育(略)12.0 再教育(略)……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出品方/作者:腾讯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 国际体验设计委员会(IXDC))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不知就后

调研百科|如何构建用户数据体验指标体系,提升用户体验?

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被部署在网络上,如何大规模进行用户体验的衡量成为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怎样设置以用户为中心的指标来衡量网络应用中关键目标的转化过程,或者推动产品决策成为一个我们想探究的问题。当产品增添或改进功能时,需要建立一些评判标准来评估这些改变是否真正有效,通过数据化的体验指标驱动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数据指标就是用于评估的客观体系。就像我们评判一只股票是否有潜质、是否会成为黑马一样,通常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指标,互联网产品会有评价的指标,当然, 在这些指标中有的会重要一些, 而有的产品指标在某个阶段会很重要。关于服务和产品其实有很多比较成型的用户体验指标,如Google的HEART模型,如1688的五度模型,微众银行的WEUX模型等,但对每个企业每个产品,有统一的指标却不能套用一模一样的模型,究竟应该如何构建,我们细化来讲。用户体验数据指标的意义何在?能够指导产品规划,发现问题并指导设计,帮助产品提升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指标是比较客观性的评判体系,就像我们去医院体检,每一项检查都有一个固定的指标或分数来帮助我们检验身体是否达标,没有这些指标,我们就无法衡量身体究竟是否健康,一款产品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建立恰当的用户体验数据指标。为什么要做体验指标?一是能够指导产品规划,帮助发现问题,指导设计,加快用研的指导速度,帮助产品提高体验。二是帮助其他团队了解其价值,让中高层了解用户体验,了解产品的各项指标。设定指标,将指标从散点式达成体系与业务方达成一致。三是将体验量化,持续监测改进用户体验效果,其成果是可见的。在从事岗位上说,用户体验指标可以帮助与不同业务线达成联系,建立桥梁以合作更多项目。每开发一条新的业务线时可以事先用体验指标去监控。所有这些最终都是在提升用户在公司的影响力。如何建立用户体验数据指标?建立用户体验数据指标有几套不同的方法,包括Google提出的GSM模型和HEART模型、阿里巴巴UED团队提出的用户体验“5度”模型、以及传统的网站衡量指标PULSE模型等等。1、GSM 模型这是由Google用户体验团队提的一种简单的指标定义方法,可以从设计目标推导出需要建立的数据指标。Goal/目标:通过设计和改进想要实现的目标Signal/信号:设计目标实现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Metric/指标:对产生现象的量化和数据化用目标推导出现象,再用现象推导出指标。2、用户体验评价的“5度”模型这是阿里巴巴UED团队研究出的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用户体验周期中“触达”、“行动”、“感知”、“回访”、“传播”这5个部分,分别对应5个评判维度:触达-吸引度:是指产品能不能在操作前将用户吸引过来,相关的用户体验数据指标有:知晓率、到达率、点击率、退出率等。行动-完成度: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操作完成情况和效率,相关的用户体验数据指标有:首次点击时间、操作完成时间、操作完成点击数、操作完成率、操作失败率、操作出错率等。感知-满意度:是指操作完成后用户产生的主观感受,相关的用户体验数据指标有:布局合理性、界面美观程度、表达内容易读性等。回访-忠诚度:是指用户完成一次使用后是否还会再次使用,相关的用户体验数据指标有:30天/7天回访率、同一产品不同平台使用的重合率等。传播-推荐度:是指用户会不会将产品推荐给其他用户,相关的用户体验数据指标有:净推荐值NPS [ NPS:全称 Net Promoter Score =(推荐者数/总样本数)×100%-(贬损者数/总样本数)×100% ]。3、传统的网站衡量指标 PULSEPULSE是基于商业和技术的产品评估系统,应用于查看产品的健康状况。比如一个产品如果经常访问中断或者非常慢,说明产品的某项功能很可能存在问题。被很多组织和公司广泛应用于监测产品的状况,这里的PULSE 是指:Page View(页面访问次数) Uptime(持续运行时间) Latency(延迟) Seven Days Active User(7 天活跃用户数) Earning(收入)。这些指标非常重要,并且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但这些指标要么层次太浅,要么和用户体验不直接相关,很难用于评估用户界面的改变对用户的影响。4、以用户为中心的指标 HEARTHEART是Google的用户体验师基于PULSE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些补充指标。最后,我们想谈谈体验和洞察孰重孰轻的问题,很多人印象中的体验就是一帮人叫过挑挑产品的毛病,也看不到他的价值,而把很多关注点放到了洞察,概念开发上,对于这个这问题,我们是这么看的:1、体验就如同人的毛细血管网,他们无声无息;洞察如同人的一张脸,让产品的辨识度更高、吸引力更高。2、体验是围绕提供给消费者价值综合性的表现,洞察可能是围绕核心场景、利益点做的产品突破或者改进,前者做好体现了这个产品的整体的格调,素养,背后是对这个品牌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认为,要做好产品,体验是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围绕产品和服务扎扎实实做起来,再次体验的精细化,深度需要更加有效的加强,逐步有更加专业的体验机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