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通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铁路通信设备GSM-R占比9%(可下载)实实在在

通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铁路通信设备GSM-R占比9%(可下载)

获取《通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轨交5G应用春风将至》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5G报告及白皮书”,该报告编号为20bg0184。根据我们调研结果,铁路通信设备一般占新建项目总投额3~4%,GSM-R占比9%,假设2020年的全国铁路投资为8000亿元,那么通信设备市场空间为240~320亿元,则GSM-R系统市场规模为21.6~28.8亿元。大连接:相比于过去 2G、3G、4G 网络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而 5G 在这一点有了本质的改变,其连接对象更多的是物。从技术指标上来看,5G 的连接密度能够达到 100 万连接/平方公里,以上海市为例,上海面积 6340 平方公里,如果全面实现 5G 覆盖,其可连接上网的人+物的数量将达到 63.3 亿,真正实现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铁路通信信号设备市场空间大,未来弹性是当前市场规模的 3-7 倍 倍:根据我们调研结果,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投资一般占新建项目总投资的 3%-4%,GSM-R(含设计施工)占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投资的 9%。假设 2020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8000 亿元,那么 2020 年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的市场空间则为 240-320 亿元,则 GSM-R 系统的市场空间为 21.6-28.8 亿元。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乃合天德

艾瑞2020全球互联网通信云报告 融云再次领跑IM市场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了《2020 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报告聚焦互联网通信云 PaaS 层面,即以 API/SDK 形式交付的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和实时音视频服务(Real Time Communication,RTC)两种类型。其中,融云作为全球互联网通信云领先厂商再次入选报告,在 IM PaaS 第一梯队巩固优势,持续领跑 IM 市场;在实时音视频领域,因推出“IM 即时通讯 + RTC 实时音视频 + Push推送”的整体通信解决方案,以一体化的技术服务优势构成竞争壁垒,在音视频领域占优。同时,融云在国内的互联网、政企、智能硬件市场及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使其成为服务全球的中国通信云厂商,未来的发展极具想象空间。融云持续领跑IM市场,实时音视频领域占优报告明确界定:IM 主要指基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即时聊天消息传输,强调消息的可靠性和送达率,RTC 多应用于互动直播、视频会议等场景,满足实时的通信需求,强调低延时和接通率。IM PaaS 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相对稳定,融云是业界唯一承诺消息不丢、不重、不乱序且 100% 到达的通信云厂商。报告指出,融云持续领跑 IM 市场,覆盖的 APP 日活设备数加总(非去重)超过 5000 万台,居国内第三方厂商的首位。相比IM PaaS 市场趋于成熟,实时音视频仍处在爆发阶段,竞争格局尚不明朗。但由于即时通讯与实时音视频存在协同效应,两者技术协同且需求重合度高,融云作为可提供 IM+RTC 双重能力的通信云厂商,在音视频领域占据优势。融云打造的“IM+RTC”双重能力,其核心价值是以“一套 SDK 满足所有通信场景”,针对不同场景的复杂个性化功能需求,融云力求通过不断进化的架构,让开发者简单便捷地集成互联网通信能力。这种由同一云厂商提供的双重通信能力,可以有效缩短开发上线周期,降低开发者的学习成本,提高使用满意度。融云全面布局国内互联网、政企和智能硬件三大市场以 IM+RTC 技术复用达成的叠加规模效应,融云可同时满足 To C 应用开发者、To B 的ISV/SI 及智能硬件厂商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融云通过不断积累的行业经验,形成场景化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支撑各类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复杂通信需求。目前,融云提供的通信云服务,已经全面覆盖国内互联网、政企和智能硬件三大市场。在互联网应用市场,融云只用了六年时间,便完成了 SDK 触达用户量从 0 到 50 亿的突破。目前,融云已服务超过 25万名开发者、30万款APP,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 7000万,可以满足社交、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泛娱乐游戏等近百种应用场景。并且,融云不断完善 SDK/API 的接口数量,提供更贴近开发者的服务。此外,与部分 PaaS 厂商向上延伸至 SaaS 服务不同,融云采用 aPaaS 通信中台的形式,提炼客户的共性需求并打包提供通信模块和功能模块,如集成在线教育场景中的白板互动、屏幕共享、多端接入等功能。通信中台将融云的产品从中间件的形态变为标准化解决方案,类似乐高拼接积木的使用逻辑,让客户能够轻松实现降低开发难度和提高开发效率。在政企市场,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政府及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应用迎来史无前例的增长,在中国,政企市场成为互联网应用市场后第二个爆发的市场。而与互联网应用不同的是,政企客户存在更多的安全需求及定制化需求,互联网通信云厂商不仅需注重场景化能力的构建,还需要与ISV/SI深度合作,提供行业通信解决方案。融云从2017年起进入政企应用市场,深知安全稳定的通信能力是客户的痛点需求。因此,融云可完全私有部署,支持部署在指定服务器、支持专网内部部署,满足数据保密需求,IM 服务则采用私有通信协议,支持链路加密,支持引入第三方加密。不仅如此,融云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全面支持国产化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中间件等软硬件产品的通信云厂商。除此之外,融云推出了金融、公检法以及企业协同办公等多个行业解决方案,联合ISV/SI快速服务政企客户。目前,服务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四川航空、华泰证券、陆金所、联想、科大讯飞、中联重科、金鹏电子、致远互联、中科软、龙湖地产、江淮汽车、北京燃气等。在这个市场中,融云作为第三方 PaaS 服务相比自研具有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在企业精细化运作的时代,更多政企客户通过融云快速获得了复杂场景的通信能力。在智能硬件市场,融云也早有布局。基于融云通信能力的智能设备,出货量已达数千万。在这个市场中,融云主要与芯片厂商及方案商达成合作,面对智能硬件设备通信中的低功耗、低延迟需求,融云提供持续的技术迭代与服务更新。目前融云正在与三基同创、亮亮视野、德立云、勇艺达、沃特沃德、大晶光电、北斗航信、前海翼联、东芯泰合、惠亚骏、成都尚领等多家合作伙伴展开深度合作。融云逐步推进海外发展,彰显全球服务优势报告在分析互联网通信云厂商的全球化策略时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为通信云厂商的全球化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厂商仍需要应对企业和开发者语言、习惯等差异,应视自身对海外市场的认知和服务能力选择自建海外团队或是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总体来说,融云海外市场布局分三步走。第一步,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服务,通过自研构建的全球通信网络(SD-CAN),为中国开发者提供稳定可靠的全球通信链路;第二步,向“一带一路”的国家和政府,输出通信整体服务解决方案,以PaaS能力和应用层产品为国家级项目提供支撑,并将这一模式快速复制到全球更多地区;第三步,在2-3年内,在海外设置分支机构,推出英文版的开发文档和官方网站,直接满足海外开发者的需要,逐步进入美国、欧洲等互联网较为发达的地区,真正完成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互联网通信云不同于传统的通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便带有全球通信的属性,融云以清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全球通信网络的底层架构优势,以及“IM+RTC”双重技术能力,在未来千亿级的通信云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贵齐

艾瑞发布2020全球互联网通信云报告 融云核心竞争力凸显

近日,艾瑞发布了《2020 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通信云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成本优势和专业优势两个层面,IM 与 RTC 发挥协同效应,一体化服务构成了竞争壁垒。因此,在通信云市场中,拥有“IM即时通讯+RTC实时音视频+Push推送”整体解决方案的融云,被列为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它不仅在 IM PaaS 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第一,而且还在实时音视频市场占据优势。融云拥有IM+RTC的双重能力,一体化服务构成竞争壁垒互联网通信包括 IM 和 RTC 两种类型,前者强调消息的可靠性和送达率,后者强调实时通信的低延时和接通率。在实时音视频市场,同时拥有即时通讯能力的厂商可以保证指令不丢失且及时到达,从而解决音视频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即时通讯和实时音视频存在协同效应,能够提供双重能力的通信云厂商,已构筑起市场竞争壁垒。融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通信云厂商,今年推出“IM即时通讯+RTC实时音视频+Push推送”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以“一套SDK解决所有通信场景”,使客户无需对接多家厂商,便可实现高效的开发,彰显 IM 与 RTC 的协同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可提供高可靠的通信链路、高质量的 BGP 接入节点、以及去中心化的 RTC 架构等方面。融云高可靠的通信链路已经过 30 万款 APP 验证,能够保障长时间音视频通话及弱网情况下的稳定连接;高质量 BGP 接入节点,能够实现用户最佳路径的自动选择,全球范围内通信延时不超过 300ms;去中心化的 RTC 架构,则让信令服务与媒体服务解耦、无依赖,实现低延迟无感知的实时互动。如果分别从 IM 和实时音视频领域看,融云领先优势明显。根据艾瑞报告数据,融云已经连续第六年领跑IM市场,覆盖的 APP 日活设备数加总(非去重)超过 5000 万台,居国内第三方厂商的首位。融云 IM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私有通信协议“EverSync”,具备防篡改和防劫包重发等能力,可应对每分钟 10 亿条的高并发场景,承诺消息可靠性 100%,不丢失、不重复、不乱序。融云的实时音视频可全面覆盖 iOS、Android、Web、Windows、macOS 等全平台及主流终端设备,视频最高 1080P 分辨率、30FPS 帧率,最高音频采样率可达 48KHz;而且音视频最低延时 66ms,可对抗 80% 的音频丢包及 40% 的视频丢包,在稳定性、连通性、并发及负载等方面服务可用性达 99.9%。融云通过一体化通信云服务,提供的高质量 IM+RTC 双重能力,不仅构筑了自身核心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低延时、高品质的可靠通信。截至目前,融云业务已经覆盖全球 233 个国家和地区,日均活跃用户数超 7 千万, SDK 触达用户 50 亿,日均消息量 150 亿。融云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 专业优势明显作为第三方PaaS云厂商,融云一直在技术研发、底层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地进行投入,以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全球互联网通信云服务。与自研厂商相比,融云技术与服务的专注度更高,并且通过技术复用,可帮助开发者及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研发,专业优势明显。在技术研发层面,融云核心技术团队来自飞信,从飞信时代起就掌握了即时通讯的核心技术,并且积累了大规模通信的平台技术和运维经验,是国内极少数、能够满足过亿活跃用户通信需求的云厂商。报告认为,研发投入是构建互联网通信能力最大的成本,融云作为技术型创业厂商,一直在不断迭代更新通信云技术与服务。成立六年来,融云所提供的SDK接口数量由279个增长到597个,服务端API接口数量由36个增长到107个,开发者后台设置参数数量由13个增长到83个。除此之外,融云还针对不同场景的共性需求,提供场景化Demo,帮助开发者快速地拿来即用,集成互联网通信能力;并且在政企市场,联合ISV/SI等合作伙伴提供不同行业的整体通信解决方案,从而支撑企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复杂业务需求。在基础设施方面,融云搭建了全球互联的通信云底层基础架构,真正帮助开发者实现全球通信能力。自 2016 年开始,融云自建了全球通信网络,目前在全球拥有多个数据中心,3000 多个动态加速节点,通过遍布全球的优质接入点,并结合自研的最优链路调度算法,将动态文本、图片、音视频快速分发给终端用户,可以有效解决跨国、跨运营商、大规模用户访问导致的响应慢、丢包高、服务不稳定等诸多痛点。与自研厂商相比,融云可以让企业在投入更少的情况下获得更优质的全球通信质量。通过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融云作为第三方通信云厂商在通信质量、性能与服务方面均体现出专业优势,其中稳定可靠的传输质量、处理高并发业务的能力,消息100%必达的传输效率,优势最为明显。结语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通信云厂商,融云以IM和实时音视频的技术实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在成本优势和专业优势方面凸显互联网通信云的核心价值,并以IM+RTC的双重能力,构筑一体化服务的竞争壁垒,积极布局国内的互联网、政企行业、物联网应用三大市场及海外市场。多个投资方也一直将融云视为To B赛道具有长期价值的厂商,持续投资与关注。艾瑞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实现67.1%的同比增长,在通信云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融云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欢乐屋

「通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5G走进现实,高清视频通信潜力巨大

机构:兴业证券投资要点 视频会议发展如火如荼。视频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作为重要 的视频应用之一,视频会议市场持续扩张。据 Frost & Sullivan 预测,全球 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至 2021 年将达到 646 亿美元(包括终端、系统、配套 硬件)。其中,中国市场约占 10%-15%左右。 目前,国内视频会议的前三大厂商仍然是华为、宝利通和思科,然而受网 络信息安全监管加强、市场下沉、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等影响,国产替 代加速,预计国内视频会议厂商的增长将高于整体视频会议市场的增长。 5G+视频云,解决当前视频会议的核心痛点——清晰度与兼容性,驱动视 频通信行业再次蓬勃发展。 1、5G 的到来,将解决视频会议的第一个痛点——清晰度问题。清晰度是 视频会议的首要痛点。虽然目前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得到普及,但清晰度和 时延仍遭到最多的诟病。而高清、超高清视频需要更高的网络带宽,4G 无法满足。5G 的实际使用速率有望高于 100Mbps,并且具有更小的端到 端时延,将以更快的速度和连接满足超高清视频通信的网络要求,带来全 新的用户体验。 2、视频云加速渗透,将解决视频会议的第二个问题——兼容性问题。兼 容性是视频会议的又一大痛点。据 Gartner 预测,全球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的市场规模至 2022 年将达到 71 亿美元(仅包括终端、系统),其中云视 频会议是驱动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很多传统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都是自成 体系,对扩展的 SIP 协议兼容性差;视频云通过 H.323/SIP 协议,兼容多 品牌硬件终端,实现跨终端、全平台、全场景的互联互通。 视频云百花齐放,叠加进口替代,投资价值显著。按照商业模式,可将视 频会议提供商划分为三类:①硬件为主的厂商,主要提供硬件视频会议系 统,以设备销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代表是 Cisco、Polycom、华为、苏州 科达等传统硬件厂商,以及拟科创板上市的视联动力;②软硬并重的厂商, 主营业务兼顾视频云服务与硬件设备,旨在“云+端”协同发展,代表有亿 联网络、小鱼易连;③软件为主的厂商,专注于云平台建设,主要收取软 件服务费,可能适当增加硬件投入以提升用户体验,代表是 Zoom、全时、 二六三、好视通、会畅通讯。 重点推荐:二六三、亿联网络 1、 二六三(002467):视频云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2018 年二六三将 263 电话会议、网络会议和视频会议进行了统一融合,用户 只需一个 263 企业会议账号,即可召开任何所需类型的会议,实现统一用户 管理、产品权限管理、会议预约和使用管理等。针对大量已购硬件视频会议 系统(包括宝利通、思科、华为、中兴等品牌设备厂商)的企业客户,263 视频会议从协议层进行完美的兼容,客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设备,通过 263 的云服务,即可快速、低成本的解决扩容、外网和移动接入等迫切需求,很 好解决了传统视频会议 MCU 无法灵活扩容、使用复杂、对专线专网依赖性 大等问题。 作为第三方公司,263 在视频云市场的优势在于:① 263 一直专注于服务企 业级市场,在企业邮箱市场排名第五;②2015 年收购的子公司展示互动是企 业直播领域的龙头,服务于全球 1000 多家大中型企业及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用 户,如 IBM、华为、联想、京东、阿里巴巴、新东方、尚德、广汽本田、交 通银行、南方电网等。 维持二六三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 1.63 亿、2.12 亿、2.77 亿的预测,对应 当前市值(2019 年 7 月 2 日) ,PE 为 54 倍、41 倍、32 倍,维持“审慎增持” 评级。 2、 亿联网络:SIP 话机业务保持领先,VCS 业务后劲十足 亿联网络在 IP 终端领域竞争力卓著,众 所周知。我们预计亿联网络在全球 IP 终端市场的份额有望由 2018 年的 26%进一步提升至 40%,仍能保持 3 年以 上 20%的增长,是亿联网络业绩的稳定器。 亿联自 2015 年倾力推出 VCS 业务,定位于处于爆发阶段的中小型会议室市 场,已实现连续三年 100%的复合增长。同时,亿联已经打造了“云+端”的 完善产品线,进一步降低VCS部署门槛,通过复用IP终端渠道、绑定Microsoft 等战略打响品牌,成长动力强劲。我们预计,2019 年亿联网络 VCS 收入占 比将达到 15%以上,成为增长的核心动力。预计 2019 年中国和全球 VCS 市 场规模将达 10 亿美元、 79 亿美元,是 均为响应 IP 终端市场规模的 5 倍以上。 据我们测算,亿联在全球 VCS 市场份额仅需达到 3.5%,即可“再造一个亿 联”,彻底打开成长天花板。 维持公司 2019-2020 年归母净利润为 10.1/12.7 亿元的预测,对应当前市值 (2019 年 7 月 2 日)PE 为 35 倍、28 倍,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5G 网络建设推进缓慢,网络带宽提升缓慢;贸易战局势恶化、人 民币汇率波动;互联网巨头切入视频云通信,导致行业竞争压力陡增。

不知就先

通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轨交5G应用春风将至,给予“超配”评级

机构:西部证券评级:超配核心结论5G三大应用推动行业革新。随着5G网络快速建设,行业应用迫在眉睫。在5G的行业应用中,铁路属于2B业务,有垂直一体化、自建自用以及快速推进的行业优势。铁路有GSM-R通信系统应用的传统,从长期来看,5G-R方案替代GSM-R方案是行业趋势。此外,5G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还包括高速通信、海量用户超密集组网、端到端通信、绿色通信及低时延可靠性。轨交通信设备市场空间广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近几年维持在8000亿元的高位水平,高铁运营里程不断攀升。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7511亿元;铁路运营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铁3.5万公里。根据我们调研结果,铁路通信设备一般占新建项目总投额3~4%,GSM-R占比9%,假设2020年的全国铁路投资为8000亿元,那么通信设备市场空间为240~320亿元,则GSM-R系统市场规模为21.6~28.8亿元。另外,根据我们测算,未来5G-R市场规模是当前市场空间的3~7倍,弹性空间较大。行业评级及个股推荐。轨交行业景气度高,随着5G技术的不断落地应用,铁路通信设备行业发展有望迎来加速期,给予行业“超配”评级。重点推荐标的:佳讯飞鸿(300213.SZ)、世纪瑞尔(300150.SZ)、辉煌科技(002296.SZ)和思维列控(603508.SH)。风险提示:轨交行业投资增速不及预期、5G应用落地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等。

环卫梦

通信行业专题报告:5G,从可用到好用

1、 5G 应用已瓜熟,待蒂落5G 使能全行业数字化。数字化技术正在催生 CT、金融、媒体等各行业的不断 创新,促进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技术包括软件定义设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网络安全等,而连接这一切的正是通讯网络。与 2G 萌生数据、3G 催生数 据、4G 发展数据不同,5G 赋能数据——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 Mobile Beyond Giga), 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 Time World)以及全空间的连接(A- Online Everywhere),它将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使 能全行业数字化,成为基础的生产力,车联网是物联网在垂直行业的首要切入领域, 将在 5G 时代蓬勃发展。移动网络的目标是全连接世界,产生的数据通过连接在云端 构建,以降低终端成本和实现复杂的跨平台协作,云视频由于疫情催生,成为率先落 地场景。1.1、 5G 技术突破,物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物联网(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我国已基本形 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形成一定产业和应用基础。具体的说,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 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 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中商产业研究 院数据,我国物联网规模从 2009 年的 1700 亿元增加至 2019 年的 17732 亿元,年复 合增长率为 26.42%。国家先后出台多项重大物联网发展政策,包括物联网专用码号 资源分配和使用证、全面推进 NB-loT 建设发展意见等,政策驱动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5G 关键能力大幅提升,为移动终端带来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实现万物互联。5G 时代的到来带动网络关键能力的大幅提升。其中 eMBB(增强移动宽带)将用户 体验速率提升至 0.1-1Gbps,移动性提升至 500+Km/h,峰值速度大幅提升。mMTC (海量大连接)极大提升了网络连接密度和流量密度。URLLC 实现超低延时。5G 时 代的来临将会使生活和生产发生质的飞越。在生活场景中,全息影像实现 3D 视频通 话、云 VR 提升游戏体验、高清视频、远程医疗等改变生活;在城市场景中,车辆网、 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打造智慧城市;在生产场景中个,实现工业自动控 制、机器人操作、无人机配送、智能化种植等技术应用,颠覆工业生产。5G 网络能力推动数据多元化、处理高速化、价值深层化,更有利于物联网发展。5G 网络协助数据收集过程更加便捷,数据更加多样。数据处理方面,其先在边缘数 据中心利用云端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处理,再送往 AI 大脑,更加高速。在 5G 结合 AI+大数据的推动下,对垂直行业提供的开发接口让生态伙伴针对不同行业开 发多元化的应用,使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多元。5G 与物联网的融合将真正解决物联网应用难题,将拉动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5G 与物联网融合的优势在于 5G 网络有多大,物联网覆盖就有多大。5G+物联网不 需要客户单独建网,大幅度地降低了建网的成本。5G 的出现和全面覆盖帮助物联网 解决应用难题,满足物联网高可靠、高速率、低功耗等需求,将实现基础层到应用层 的跨越,使得物联网能够在各个场景大规模的应用。5G 有望拉动物联网连接数快速 增长。中国移动预测,到 2022 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 45 亿,而其中 5G 拉动连接 数将超过 55%。到了 2025 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 53 亿,而其中 5G 贡献比例将高 达 73%。因此 5G 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贡献将是无可替代的。1.2、 5G 时代车联网有望接力 4G 时代移动互联网辉煌从 PC 到手机,4G 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入口连接数量已逼近极限,汽车作为人 类“第二空间”,正在成为下一必争入口。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指按照一定 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人-车-路-云“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即首先实现 汽车智能网联化,再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状态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整体而言,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 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1.2.1、 车路协同弥补单车智能的局限性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的融合,有效推动车联网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已实现小批 量示范运营,如无人巴士、无人环卫车、无人出租车等,但仅局限于示范园区内,多 运行于特定路线、简单场景等,在行驶中同样会因信息不准确、环境/场景多样化及 复杂化、其他车辆意图不明确等,带来决策不准确等问题,且受限于传感器(激光雷 达、毫米波雷达等)成本、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技术、安全等问题,尚不能大范围推 广应用。车路协同增强单车的感知能力、超视距感知和多源数据融合等解决单车智 能问题,二者融合能更有效推动车联网发展。1.2.2、 5G+V2X 加速车联网驶向快车道5G 网络的切片能力与边缘计算能力让车联网成为可能。5G 网络的两大能力让 智能驾驶成为可能。第一,5G 网络的切片能力能够基于同一资源提供安全、质量可 控的端到端逻辑专用网络,可灵活搭配物理资源和网元功能,未来车联网面临的场 景丰富多样,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网络切成一片一片的虚拟通道,根据业务需求和 数据优先级来分配网络,可以按需分配,也可以定制;第二,5G 网络的边缘计算能 力能够在移动网络边缘完成对车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大幅度降低了回 传链路负担,提高计算能力,满足智能驾驶的低时延要求,同时可根据智慧交通预设 场景,完成实时道路感知与环境感知所需要的计算能力。C-V2X 是基于 4G/5G 等蜂窝网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车联网将以C-V2X 为核心。V2X 分为 DSRC 和 C-V2X 两种。DSRC 包含了车载装置(OBU) 和路侧装置(RSU),OBU 和 RSU 提供信息的双向传输,RSU 再将交通信息传送至 后端平台,该技术类似于在道路边装上 WIFI,车辆通过 WIFI 进行通信,专用于短 程通信,难以支持高速移动场景,高速移动场景下,时延抖动较大,如果距离过长, 可靠性等方面会产生问题。C-V2X 包含 LTE-V2X 和 5G-V2X。C-V2X 支持全部 4 类 V2X 应用,V2I/V/P 均可通过 C-V2X 的公众网络通信(Uu)及直连通信(PC5)两 种方式实现,具有通信距离长的优势。按照 C-V2X 为车辆提供交互信息、参与协同控制的程度,车联网将经历辅助信 息交互、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制三个阶段,预计我国 C-V2X 产业化应用在 2025 年趋于成熟。目前汽车搭载的 T-Box 主要用于车载影音娱乐、车辆信息监控与显示、 定位服务、C-V2X 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属于辅助信息交互阶 段。新一代 V2X 车载终端可以实现车-车、车-路、车-人、车-云之间全方位连接,提 供行驶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三大类应用,属于协同感知层面。未来随着 V2X 技术的演进、应用场景的丰富、部署的完善,V2X 在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中将 发挥更多的协同作用,逐步实现协同决策与控制,预计我国 C-V2X 产业化应用在 2025 年趋于成熟。1.3、 云视频会议:疫情推动,风起云涌视频会议可以分为以专网视频为代表的硬件视频会议与以云视频为代表的软件 视频会议,以云视频为代表的软件视频便捷可靠,成为首选。专网视频需要搭建专 门系统,系统基于专线网络,需要多种外围设备以及专门维护,但其性能强大、稳定 可靠、保密性强,因此主要面向部分政府部门以及大型企业。而云视频则基于云计算 技术,使用通用网络,在中心点部署 MCU、多画面处理和流媒体服务器,移动端配 置摄像头、耳麦、会议终端软件,会议室配置高性能 PC、视频采集卡、摄像头、终 端软件,部署简单、扩容方便、安全可靠,且云视频类产品价格仅约为 VCS 产品价 格的 1/10,是企业用户的首要选择。欧美地区是目前全球视频会议最大的市场,共占全球市场的 65%左右,亚太地 区约占全球视频会议市场的 28%。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呈现快 速增长状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有望后来居上。海外软件视频会议市场起步较早, 发展较为稳定;国内市场相对发展较晚,但成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 年的 “非典”推动视频会议进入大众视线。2008 年奥运会的举办加速高清技术的应用, 视频会议行业又有了新的发展,2014 年高清市场规模超过标清市场,根据中国产业 信息网预测,2019 年我国高清视频市场规模约占 87.4%,预计 2022 年可达到 95.9%。 我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已从 2011 年 45.5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160.2 亿元。 Frost&Sullivan 预测 2018-2022 年中国视频通信市场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 20%左右的 速度持续增长,到 2022 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 445 亿元。1.3.1、 SVC 编码更适合云视频行业编解码成为云视频工作的重要环节。云视频工作原理课分为三个阶段:摄像头、 麦克风等终端设备采集会议室中的视频和音频,并将视频和音频编码,最后传输至 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音视频转码,并将转码后的音视频由 CDN 分发至会议室终端, 云服务器负责数据的收发和传输,保证视频会议的同步性。终端设备解码收到的音 视频内容,并实现播放。视频编码技术是视频会议方案技术先进性的主要指标,SVC 更适合云视频应用。2010 年以来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视频会议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广 泛采用的视频编解码标准是 H.264 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 H.263 后与 ISO 合 作制定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高效编解码技术的运用使得高清的视频会议得以运 行在普通网络环境中,从而为用户节省网络带宽成本,提高视频会议的用户体验。目 前国内的视频会议方案可分为 AVC 标准与 SVC 标准,同属 H.264 视频编码标准。 SVC 在 AVC 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高效算法工具的编码标准,相比 AVC 更适应复杂网 络环境,成本更低,因此更适合云视频应用。下一代编解码标准如 H.265 甚至 H.266 或 AV1 比 H.264 有 50%-100%的效率提 升,促云视频会议更好发展。H.265 是 H.264 的改进型,算法的压缩率将得到极大的 提高,在同等画质下将具有存储体积仅为一半、带宽占用省一半、更低的传输码率的 特征。H.266 的制定是针对 4K 及以上的高清视频,目前 H.266 标准还在发起和制定 过程中。AOM 联盟(Alliance for Open Media)推出的 AV1 编码技术免费开源,提供 了更加开放的生态。通过整合 Google(VP10),Mozilla(Daala)和思科(Thor)的 开源编解码器开发工作,以及微软和英特尔等其他创始成员的压缩专业技术,将有 望成为未来主流标准之一。1.3.2、 云视频会议行业快速发展5G 的快速发展加之疫情的影响,视频会议需求井喷式增长,云视频时代正式来 临。由于新冠肺炎的爆发,众多企业和学校纷纷采取远程办公和线上教学,疫情期间 我国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的需求量持续攀升,需求量相对较高,各大科技公司纷纷 推出免费的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服务。基础设施逐步成熟、政府推动力度加强、垂直 行业需求认知提升等共同推动我国云视频市场进入成长期。云视频行业的红利促使各大企业进入市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目前我国硬件 视频会议竞争格局较为稳定,软件视频会议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国内云视频会议 行业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传统硬件视频会议厂商、新进入者(多分布于软件视频会议 厂商)和构建云办公生态的行业巨头,如阿里巴巴的钉钉办公软件、腾讯会议、字节 跳动、飞书等。行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各厂商依托自己原有的产品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云视 频领域。钉钉、腾讯等以构建云办公生态为发展目标,多以 SaaS 模式免费提供服务, 软件特性突出;从硬件切入云视频市场的厂商有华为、中兴、亿联网络、苏州科达等, 由于主要采用 AVC 编码,仅能实现 5%抗丢包,画面相对较差、延时高。专注于软 件的厂商如国外龙头厂商 ZOOM、会畅通讯等,以 SaaS 为主,收购完成后同时具备 硬件及解决方案能力,由于采用 SVC 编码技术的云视频会议可实现 30%抗丢包,画 面清晰度高且延时低。1.3.3、 横向赋能,纵向下沉2019 年中国云视频会议行业的政府级客户占比为 26.8%,企业级客户占比为73.2%。企业级用户中,占比最高的是科技和金融,分别为 22.7%和 18.8%。清晰度、 低延时与安全性为用户对云视频会议最基础的三大诉求。政府单位对云视频会议系 统的安全性最为重视,且价格敏感度最低。教育与医疗机构对云视频的实时性要求 最高,主要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软、硬件,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纵向来看,视频会议有望进一步下沉到基层机关政府、中小企业;横向来看, 视频会议将赋能更多行业发展,包括在线视频、远程医疗等。云视频会议解决远程 沟通问题,在企业内部,可以结合即时通讯、任务管理、文档协作、企业网盘等成为 企业协作服务办公的一部分,在外可以成为与外界交流的媒介,如经销商培训、客户 沟通、专属客户、售前介绍等。在线教育行业近年来持续发展,在线授课需求持续提 升,对实时互动类型的授课形式有硬性需求。在医疗行业,云视频将为实现远程医 疗,改善我国依赖资源分布不平等等问题提供突破口,此外,此次“疫情”加快了我 国医疗行业升级改革的步伐,行业政策红利频现。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18 年 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为 130 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7.63%。2、 5G 消息商用在即,挖掘 C 端“流量金矿”新入口5G 催生企业短信新需求,5G 消息带来短信市场新机遇。在 5G 网络制式下,万 物互联时代终将开启,VR/AR、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单一的 企业短信已无法满足用户通信需求,富媒体信息作为普通短信的升级版本,是集音 频、视频、图像等多种通信方式于一体的融合通信服务,在兼具传统短信功能的同 时,适应 5G 时代下市场需求的变迁,有望成为未来个人用户、企业用户间主要通信 方式,短信市场将迎来新发展机遇。与传统短信相比:1)内容丰富,容量大:传统短信仅限于文字内容或短链接的 形式,内容较单一,且容量有限(约 1K);而富信除文字、图片外,还包括语音、视 频等多种信息方式,容量大(约 20 兆);2)操作便捷,可靠性、安全性较高:能够 在单一界面完成后续信息交互等商业行为,且与手机短信类似,具备实名登记功能, 确保身份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微信等社交 App 相比:1)提供嵌入式服务:省略添加好友/关注的环节,且 微信主要面向 C 端客户,B 端业务尚未成熟,公众号和小程序无法提供嵌入式服务, 多项操作需要跳转至对应 App 或官网;2)信息安全性、到达率较高:5G 消息界面 在提供企业本地化部署,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提供深度交互,通过手机号绑定一 键登录,实现便捷的操作和身份认证,信息安全性和到达度大幅提升。富信产品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客户注重短信送达的及时性、送达率和 安全性,与富媒体消息的优势相符,能够满足当前产品痛点及市场需求变迁,有利于 产品后续市场化推广,具有较大发展前景。服务内容增加,增加收入来源。从服务内容上看,以往企业短信主要为短信验证 码和行业应用短信两项服务,富信等产品推出后,还能够提供品牌支付、商城、用户 交互等增值服务,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大,在为企业客户提供便利的同时,增加短信服 务公司的收入来源。3、 IDC 确定性强,5G 时代数据量增长需求端持续高热度3.1、 5G 时代政策扶持,流量增长提振行业景气度新基建关键环节,5G、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带动流量增长,市场规 模扩张明显。2020 年 3 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 5G 网 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根据赛迪顾问数据预测,2019 年中国数据 中心机柜规模达 237 万架,在用 IDC 数据中心数量 2213 个;根据 Statista 的数据显 示,中国数据流量将从 2018 年的 7.6ZB 增至 2025 年的 48.6ZB,存在明显增长空间。IDC 上游基础设施主要为建设数据中心的硬件供应商,下游终端客户主要以金 融公司、互联网公司等为主。IDC 服务商处于大数据产业链中游,其上游为包括 IT 设备、电源设备、运营商等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下游最终用户包括所有需要利用 IDC 机房进行数据储存和运行的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我国 IDC 处于产 业 4.0 时代,产业细分及差异化是目前主要趋势。数据中心流量主要来自于云计算,5G 时代云计算产业规模增长确定性较强。云 计算是基于数据中心所提供的 SaaS 端服务,和 IDC 相互联系较紧密。第三方数据中心下游客户中云计算公司占比 37%为最高。2019 年云计算产业规模为 1290.7 亿元, 同增 34.1%,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670.1 亿元。头部互联网公司积极布局云计算,对 IDC 的高需求推动行业快速增长。2020 年 5 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宣布未来 3 年再投 2000 亿元用于数据中心项目;腾讯投 资 5000 亿元意图打造全国最大数据中心机房;2020 年 6 月,快手投资百亿在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自建首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数据港、科华恒盛为代表的批发型数据中心同云计算行业龙头深度绑定。数据港是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旗下的数据中心行业龙头企业,和阿里云深度绑定的基础 上横纵双向拓展客群,未来十年业绩强确定。公司以长三角为核心全国拓展,重点布 局浙江、上海及河北,在绑定重点客户情况下外延拓展客群有望带来营收新增量;科华恒盛是国内 UPS 龙头,目前公司可运营机柜 2.5 万个,客户范围覆盖政府、金融、 互联网等各个领域,随着公司与腾讯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业绩高增长确定性 较高。3.2、 IDC 主要公司盈利方式以租赁为主,规模扩张抢占份额我国第三方 IDC 主要盈利模式为租赁及后期运维。第三方 IDC 主要租赁模式可 分为批发型及零售型,零售型 IDC 以光环新网为代表,同客户按年签约,适用于中 小企业及新兴企业,单机柜起租,毛利较高受众较广;批发型 IDC 以数据港为代表, 面向大型互联网公司及电信运营商等大需求客户,合同期基本覆盖机房生命周期, 租售单位以单机房模块为主,毛利相对较低规模效应较明显,营收确定性较高。IDC 玩家通过扩张规模抢占优势,目前 IDC 扩张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并购 进行规模扩张;二是通过扩建,在一线城市对新建 IDC 准入门槛提升以及环保要求 提高的大环境下,对原有 IDC 机房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提升使用效率;三是在能 耗限制情况下在郊区扩建,充分利用郊区土地资源优势。3.3、 一线城市土地资源具备稀缺性,第三方 IDC 龙头优势明显中国基础运营商占据行业发展资源优势,三大运营商占据国内 IDC 行业 62%以 上市场份额。电信运营商在 IDC 上的业务相对单一,以托管、机房资源和带宽资源 租赁服务为主。为保持在 IDC 高速发展市场中的优势,正不断改变传统 IDC 业务结 构,进行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布局。第三方 IDC 具备技术过关、服务灵活、建设效率高等特征,预计未来将逐渐加 大话语权。第三方 IDC 相应技术及 PUE 值可满足企业和政府的相关需求,第三方 IDC 企业目前质量较高。服务较灵活,可满足企业定制化需求。我们认为 2020~2025 年期间我国市场仍处于电信运营商向第三方 IDC 转型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自建 IDC 短期内无法取代第三方 IDC。互联网及云计算等轻资产公司普遍选择合建 IDC。当 机柜数不低于 3000 时,规模效应明显。独立第三方 IDC 逐渐赢得优势。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支出主要以电力为主。IT 和空调制冷设备用电量占单个大型 数据中心年用电量的 85%;IT 设备中服务器系统用电约占 50%,存储系统约占 35%, 网络通信设备约占 15%。冷却部分用能占辅助设施用能 60%以上。现阶段我国数据中心以中小型为主,对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力度走高。国内中小型数据中心(小于 3000 个标准机架)占行业总体情况近 50%,大型(超 3,000-10,000 个标准机架)与超大型数据中心(>10,000 个标准机架)各占 1/3 和 1/6。据 IDC 数 据显示,2016-2021 年我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量预计将从 338 个增长至 628 个。因主要客户集中于大型国企、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及政府,故目前 IDC 机房 选址核心仍以大城市为主。2019 年,北京、上海等地区的 IDC 机房数量相比 2018 年 呈现出明显性增长。根据我国获得经营许可证的在用数据中心机房分布情况,占据 全国数据中心数量排名前 5 名的省市分别是北京(66 个)、广东(41 个)、上海(29 个)、江苏(25 个)和浙江(22 个),其机柜上架率大多在 60%~70%,但受到经济发 展因素制约,部分西部省份上架率不足 30%。能耗限制带动 IDC 整体稀缺性增长,未来市内 IDC 租金上调可能性加大。根据 工信部数据,我国在用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的平均 PUE 分别为 1.63、1.54,规划 在建数据中心的平均设计 PUE 在 1.5 左右,少部分新建数据中心 PUE 可达 1.4 以下。 市内 IDC 机房受能耗政策影响以原有设备升级为主,新建机房体量较少,市内 IDC 机房相较之下具备地理优势,且未来租金上调具备基础,收入增长确定性较大。4、 5G 专网方兴未艾,低估值板块存在较大预期差4.1、 专网主要针对 2B 端,技术要求较高龙头企业优先受益专网面向 2B 端,准入壁垒较高。专网无线通信主要指遵循 IPv4 和 IPv6 规范, 采用专用 IP 网络地址空间的通信网络,专业性、专用性较高,主要用于特定行业或 企业如政府、军队、公安、消防、轨交等,广泛分布于应急通信、调度指挥等 2B 端 应用场景。因其技术要求较高,故准入壁垒较高,相关公司市场份额得到充足保障, 龙头企业将优先受益。4.2、 专网通信市场不断发展,5G 专网+铁路为最契合场景专网通信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交通运输业为专网通信重要下游需求领域。据中 国产业信息网,2009-2018 年我国专网通信行业不断扩大,2018 年专网通讯市场规模超 200 亿元,专网通讯产值超 500 亿元。从中国市场来看,公共安全市场是专业无 线通信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达 48%;交通运输为仅次于公共安全的第二大需求市 场,占比达 22%。我国铁路网重要性进一步加强,5G 专网将促进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发展。5G系统与 WiFi 等多种技术相融合的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将应用于高速铁路智能管控系统、 乘客用网、辅助式卫星导航系统,将有效提升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使高速铁 路运输更加智能化、列车网络连接更加方便稳定、定位更加精准。5、 光芯片国产替代成必然,光模块数通领域放量节奏加速5.1、 5G 提速带动光模块代际升级,我国主要企业向上游发展势头明显5G 网络建设引发光模块换代需求。5G 网络主要由无线网、承载网、核心网组 成。三大运营商 2020 年提高了 5G 建设的资本开支,5G 网络建设将从 2020 年开始 进入高速发展期,其中无线网和承载网都将迎来技术的代际升级,光模块随之也迎 来换代需求。现阶段传输接入层正从 10G 升级到 25G/50G,传输汇聚层正从 40G/100G 升级 50G/100G,传输核心层也从 100G 升级到 200G,波分系统也正快速 下沉。光模块技术难点在于光芯片,具备较高技术壁垒。根据 OFWeek 资料显示,器件元件占光模块成本的 73%。器件元件主要是光发射次模块 TOSA 和 ROSA,分占 器件元件成本的 48%和 32%。光芯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是器件元件的主要成本 所在。光模块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技术起步较早拥有技术优势, 专注于芯片和产品的研发。中国在产业链中游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全球光 模块制造基地,从 OEM、ODM 模式发展为多个全球市占率领先的光模块品牌。且 难以分享上游市场。随着 5G 时代到来,中国有望向上游发力。5.2、 光芯片:自主可控成必然,国内厂商迎行业新机遇光芯片国产替代重要性凸显。光芯片作为光器件上游,在其性能提升、成本控制 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低端到高端,光通信芯片成本占比不断上升。且由于芯片技 术迭代速度快、工艺流程复杂、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达的特点导致准入门槛较高, 国内光芯片厂商集中于中低端芯片生产制造,高端芯片进口依赖度较高,2018 年国 产化率仅为 10%,工信部《中国光电子器件发展五年路线图(2018-2022)》提出, 2022 年低端光电子芯片国产化率将超 60%,高端光电子芯片国产化率突破 20%。2022 年全球、中国光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 140 亿美元、65.1 亿美元。OVUM 预测,全球光器件市场规模将逐渐上升,2022 年将达 140 亿美元,CAGR7.84%; 中国产业信息数据预测,2019、2022 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分别为 9 亿美元、93 亿 美元,按照光器件约占光模块成本 70%测算,2019、2022 年中国光器件市场规模分别为 6.3 亿美元,65.1 亿美元,增幅较大。政策与产业发展协同推动光芯片国产替代进程。随国际局势趋紧和网络安全问 题重视程度提升,通信核心器件国产替代成必然趋势。我国将加大对光电子芯片关 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核心部 件国产化率,以维护产业链及市场政策运行。在此背景下,国内厂商受政策推动和产 业协同发展的作用下,将迎来利好,国内市场或将向国产龙头公司倾斜。光子集成电路技术通过将光电器件集成提高功耗同时降低成本,硅基光子技术 较 InP 材料成本低廉,成为下一代光通信技术趋势。光子集成电路技术(PIC,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类似于电子集成技术,指将各种不同的光学器件或光电器件如激 光器、电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等集成在一个单品上,使得系统尺寸减少,功耗、可 靠性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现有 PIC 所采用的基底材料主要包括 磷化铟(InP)、砷化镓(GaAs)、铌酸锂(LiNbO3)、Si/SiO2,目前已经商用的大规 模单片 PIC 采用的是磷化铟材料,但是价格昂贵。硅基光子集成技术在成本方面相 对于传统 InP 材料光子集成具有较大优势,是光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国内在硅光技术方面持续布局,抢占下一代关键技术。2019 年 9 月,阿里已发 布基于硅光技术的 400G DR4 光模块,与 Elenion 和海信宽带的深入合作及联合技术 攻关,预计 2020 年下半年将在阿里全球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并将硅光技术的应用又 向前推进了一步。博创科技推出了高性价比的 400GQSFP-DD 数据通信硅光模块解 决方案 DR4(500m)和 DR4+ (2km);亨通光电与英国洛克利硅光子公司合作开发 400G 硅光子芯片及光子收发器技术,并已发布采用此硅光技术的 400G QSFP-DD DR4 模 块。众多国内厂商也不断与相关企业合作,入局硅光技术。5.3、 光模块电信市场稳健,数通市场潜力较大且发展迅速光模块主要应用于电信市场与数据市场。光模块厂商在电信市场的主要客户为 通信设备制造商,终端用户为运营商。数通市场下游应用主要是大型互联网服务商 的数据中心。近年来数通市场逐步成为驱动全球光模块增长的主要细分领域。以谷 歌、亚马逊等为代表的云计算厂商的资本开支不断提升,驱动云数据中心建设数量 和流量的不断增长,数通市场近年来在整体市场中的重要性也日趋显著。5G 网络商用将带动全球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拉动光模块市场 需求。5G 网络的大带宽、广连接、低时延将极大提高数据通信量,并带动高清视频、 VR、云计算等下游产业发展,对数据中心内部数据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型数据 中心的扩容、新建、网络性能的优化将进一步开展。根据 Cisco 的预测,全球 IDC 市 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 2021 年全球将有 628 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相比 2016 年的 338 个,增长近 1.9 倍。Cisco 预测全球云计算流量将从 2016 年的 3850EB 增长到 2021 年 14078EB。5.4、 国内光模块厂商有望凭借制造及研发优势,引领全球光模块市场国内厂商研发投入逐步增加。国内外研发占比都有提升,主要厂商如中际旭创、 新易盛等公司将技术升级换代作为抵抗周期的重要方向,研发费用增速普遍高于营 收增速。近年来国内厂商投入呈现增长趋势,同国外差距逐渐缩小,5G 时代有望向 产业链上游延伸。国内光模块厂商有望凭借制造及研发优势,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尤其以中 际旭创为代表,在数通 100G 时代成为全球龙头公司。同时在短板方面,国内厂商也 在加紧对上游芯片国产化的布局,国内核心技术突破+大订单+业绩反转,国产光模 块优势越来越明显。同时,5G 建设的加快也带来了光模块行业激烈竞争,预计未来 将迎来一轮洗牌。国内厂商有望在 2020 年引领全球光模块发展。根据 LightCounting 发布的研究 报告,中国的光模块供应商将在 2020 年主导全球市场,市场占比将超过 50%。同时,这一年将首次出现 5 家中国厂商同时进入全球前十,分别是中际旭创、海信、光迅 科技、华工正源和新易盛。……(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开源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大嘴巴

东方证券-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我们于2019.06.18发布了《卫星系列报告一:技术成熟、政策支持、规划落地,卫星遥感商业化起航》行业深度报告。本篇报告,我们将从卫星通信行业的角度阐述卫星产业的发展。核心观点卫星通信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运营服务业占据产业链绝大多数产值。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中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通过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地面通信的有效补充,能够满足某些细分应用场景的刚性需求。卫星通信从军用走向民用,当前已成为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场景。卫星通信产业链自上而下清晰,可以划分为上游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卫星发射服务,中游卫星运营、地面设备制造,下游行业应用。根据第三方机构SIA统计,2018年卫星产业规模高达2774亿,其中卫星运营服务业占比最大。卫星广播电视应用成熟,超高清节目上星持续驱动行业增长。卫星广播电视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的一种广播电视形式。用户向运营商租用卫星转发器,实现广播电视内容的转发。各大广播电台也成为卫星通信产业的重要下游应用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电视节目上星成为卫星通信行业增长的驱动因素。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图像清晰度逐渐从标清向高清、超高清(4K)、甚至8K发展。当前我国的上星节目分辨率主要仍为高清HD,即1280x720像素,随着我国上星节目逐步迈入4K和8K时代,单帧画面的数据转发量也将随即提升数倍,将极大提振市场空间。部分环节国产化率低,制约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发展。伴随政策不断催熟产业链,超高清节目上星有望加快,将给行业增长增添新动能。卫星移动通信打破垄断,国产化替代加速正在进行时。卫星移动通信商业化始于铱星系统。然而由于技术过于超前,用户体验较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后续还需承担高昂的运营维护费用,铱星系统在运营9个月后宣布破产。除铱星系统以外,全球范围内还有其他几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供选择,然而无论是卫星所有权还是卫星制造企业基本上均由海外公司垄断。2018年5月,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天通一号”放号,拉开正式商用化序幕。目前来看“天通一号”在资费方面较海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备一定优势,然而从此前的终端招标结果来看,终端成本尚无显著成本优势。伴随未来天通手机放量,终端产业链有望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卫星互联网打开产业应用春天,运营环节有望充分受益。卫星互联网使用低轨高通量卫星以实现高带宽低时延宽带覆盖,从而达到与地面移动通信类似的效果。卫星互联网能够实现目标客户下沉,应用范围无死角,较传统地面通信网络相比具备更大的商业价值。近年来卫星通信低轨小型化趋势与规模制造技术大幅降低行业进入壁垒。愈来愈多的互联网巨头和新兴创业公司在天基互联网星座部署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目前国内航天商业化程度逐步提升,产业链各环节民营企业参与度与之提高。然而我国独特的牌照经营制度使得行业商业化运营壁垒较高。我们认为在中国卫星初创企业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牌照,独立经营难度较大,与拥有经营许可的运营商合作或成为合理的商业模式。卫星运营商有望充分受益产业链加速成熟红利。鉴于卫星通信行业具备显著的规模效应,边际成本逐步递减,我们认为早期跑马圈地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会更具有竞争力。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我们看好卫星通信产业链的在我国长期发展机遇,建议关注卡位赛道优势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中国卫通(601698,未评级),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的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商华力创通(300045,未评级)和海格通信(002465,未评级),港股卫星通信运营的稀缺标的亚太卫星(01045,未评级)。风险提示卫星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经营牌照发放政策出现变化(文章来源:东方证券)

载歌载舞

2019中国5G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中国科技网联合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推出《2019中国5G行业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针对2019年中国5G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统计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一、5G基本概念及网络特点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3G和2G系统之后的延伸。自2015年5G概念提出后,各国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布局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目前5G已然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5G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得益于我们对移动数据需求的爆炸式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新的服务和应用层出不穷,到2020年,预计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需要在当前的网络容量上增长1000倍。而5G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需求,5G网络的特点就在于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5G将会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总而言之,5G就是一场革命,它以技术为驱动,从人与人的连接延伸到万物互联,从个人和家庭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进而为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报告是由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推出,针对2019年全球5G市场发展情况、中国5G产业发展现状、5G热门应用领域、5G手机、5G设备商与运营商、市场前景以及行业营销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二、全球5G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华为发展速度惊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已有342家运营商部署5G网络,全球5G网络数量超过60个,终端数量超过200款、基站出货量达到100万,用户数超过1000万。而亚太地区将在5G的普及和收入方面引领全球。预计到2024年,亚太地区的平均每月数据使用量将在2019年5GB的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1GB。5G用户数将达到11.4亿,占全球总数的65%。届时,亚太地区的5G收入将占到全球的44%,其次是北美的32%。而从全球5G设备市场份额来看,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占比30%,排名第一;三星占比23%,位列第二;爱立信占比20%,诺基亚占比14%。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时,华为占比仅为28%。尽管第四季度的统计数据还未公布,但我们从一三季度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华为在5G设备方面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迅捷的。(数据来源于通信设备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的5G专利报告《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race?》显示,截至2019年4月,中国企业申请的5G通讯系统专利数排在全球第一,占比34%,而华为,位列企业第一,拥有1554组专利数,占全球5G专利总数的15.1%。中兴拥有1208组专利,位列第五,占比11.7%;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拥有545组专利,位列第九,占比5.3%;而OPPO也凭借207组专利位居榜单第11位,占比2.0%。报告也点出了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实力,而华为的表现尤为抢眼。(数据来源于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三、中国5G产业发展现状数据分析2019年6月6日,对于中国通信技术领域来说,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代表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一)5G行业2019年度整体数据分析1、5G全年声量6875.4万 受关注度呈增长态势2019年全年,与“5G”相关的全网声量高达6875.4万。从信息走势图可以看到,全年共形成四个较为明显的数据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9月、11月和12月,信息量分别为429.2万、860.4万、1177.6万和1713.7万。其中,6月,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9月,5G套餐开启预约;11月,5G正式商用,5G套餐公布;12月,多个手机厂商发布有关5G手机的强势营销活动,相关活动是5G全年信息走势的关键性节点。此外,我们还能从图中看到,5G受到的关注度较为持续,月均信息量在百万条以上,且在2019年末信息量呈直线增长态势,12月信息量较11月环比增长45.5%。2、微博成为5G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在6875.4万条与5G相关的信息中,有4415.7万条来自微博,占比高达64.23%,微博是5G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其次占比较高的是客户端平台,占比为16.35%。3、“5G手机厂商”备受关注 “微博抽奖”互动更高从关键词云图可见,“5G”是传播核心词汇;“华为”、“OPPO”、“红米”、“小米”、“中兴”等手机厂商在关键词云中也有体现。此外,从“微博抽奖平台”、“宠粉”、“抽送”、“粉丝”等词汇可以看出,在5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以及手机厂商发布的微博抽奖活动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4、北京和广东关注5G用户分布更多从5G关注用户地域分布Top10来看,北京市与广东省的网民对“5G”的关注度比较高,一年来两地网民分别发布了提及“5G”的相关信息1376.3万条和1346.2万条,远高于其他省市。(二)5G应用领域分析与前几代移动网络相比,5G除了带来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外,它还将开启“万物互联”时代,并渗透进至各个行业。5G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诸多创新技术,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娱乐、家居、交通及医疗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同场景或终端中。1、5G应用十大领域热度对比 “5G+手机”完爆其他应用领域据微热点(wrd.cn)统计,在5G应用热门领域中,5G手机终端无异于是最热门、最广泛的领域,“5G+手机”的热度指数高达58.01,远高于其他应用领域。2、2019手机销量下滑 5G手机或成“拐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044.4万部,同比下降14.7%,其中2G手机146.1万部、4G手机2357.0万部、5G手机541.4万部。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89亿部,同比下降6.2%,其中2G手机1613.1万部、3G手机5.8万部、4G手机3.59亿部,5G手机1376.9万部。可见,受中国手机行业环境偏弱,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影响,2019年手机市场销量呈现下滑趋势,但5G手机的发展却十分迅猛,大大超出预期。有机构预测,2020年5G智能手机将迎来全面爆发,5G将成为刺激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一大亮点。(数据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12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661.3万部,同比下降17.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4%;上市新机型30款,同比下降21.1%,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5.7%。2019年全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52亿部,同比下降4.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0.7%;上市新机型506款,同比下降27.2%,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8.3%。(数据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过去的2019年对于5G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随着三大运营商公布5G资费套餐,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因此2019年也被网友们称为“5G元年”,那么这一年中5G手机的发展究竟如何呢?2019年是5G智能机集体亮相的一年,已经在世界智能机市场赢得可观份额的国内厂商推出的5G手机也相当抢眼。2019年5月,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发布,这是国内首款5G手机;7月,华为首款5G手机Mate20 X 5G发布,是国内首款支持SA/NSA双模5G网络的手机;8月,三星Galaxy Note10+ 5G版、iQOO Pro 5G、中国移动先行者X1 5G手机亮相;9月,vivo NEX 3 5G版、小米9 Pro 5G版和华为Mate30系列5G版多款5G手机发布;10月,三星Galaxy A90 5G版和华为Mate X 5G折叠屏发布;11月,联想Z6 Pro 5G版、三星W20 5G版、荣耀V30系列5G版发布;12月,华为nova6 5G版、Redmi K30 5G、vivo X30系列、OPPO Reno3系列5G版多款手机先后亮相,其中Redmi K30 5G是目前国内售价最低的5G手机,售价1999元起。此外,三星、LG、摩托罗拉及索尼等国际厂商也纷纷在2019年推出或已公布自家5G手机,而迟迟未推出5G手机的苹果公司,有消息称会在2020年发布5款新品,其中有4款是5G机型。3、2019年5G手机盘点 华为最受期待 据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35款,其中5G手机11款。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573款,5G手机35款。(注:2019年6月以前无5G手机上市。)(上市新机型:款)据微热点(wrd.cn)统计,截至2019年底,从5G手机已经上市或有发布5G手机计划的厂商的热度指数来看,华为在一众手机厂商当中脱颖而出,其热度指数最高,为41.67。华为5G手机和其他国内手机厂商相比独特的优势在于自主研发的5G处理器,使其在2019年下半年占得了5G市场先机。2020年1月15日上午,华为官方发布声明:“截至2019年12月底,华为5G手机全球总发货量突破690万台”,超过了此前三星宣布的670万部。热度指数排在第二位的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CEO库克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5G还不完善,苹果为了产品稳定性,不急于推出5G版iPhone。但在最新的外媒报道中有消息称,苹果公司会在2020年发布5款新品,其中有4款是5G机型。有分析师指出,2019年,苹果公司未能按照市场潮流推出5G智能手机,将会影响2020年在手机市场的表现和地位。当然也有人认为,不管苹果在5G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方面的长期前景如何,2020年将是苹果在5G领域获得主导权的关键一年。无论苹果公司何时推出5G机型,推出了几款,亦或是售价如何,从热度指数来看,5G版iPhone的受关注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573款,其中5G手机35款。在已上市的35款5G手机中,华为Mate30 5G的热度指数最高,为10.11;小米9 Pro 5G热度指数为9.88,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vivo子品牌IQOO Pro 5G,热度指数6.33。下表简单列出了最受消费者关注的Top10机型的部分相关参数,从芯片类型、支持网络制式和售价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供对比参考。从芯片类型来看,华为采用的均是自主研发5G芯片;小米、红米与IQOO采用的是高通的5G芯片;OPPO采用的是联发科的5G芯片;vivo选择的则是三星的5G芯片。从支持的网络制式看,小米9 Pro和IQOO Pro 仅支持NSA制式(NSA网络:NSA网络属于非独立组网 SA网络:SA网络属于独立组网),其他机型均支持NSA/SA两种网络制式。最后从售价方面来看,由于内存大小等其他参数不同,售价有所不同,我们仅从最低售价进行分析。(Top10机型部分参数对比)5G手机刚刚推出时,有专家普遍认为,由于出货量少和产业链不成熟等因素,5G手机售价高是必然的。华为Mate20X 5G版定价12800元,小米MIX3 5G定价11800元,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也要10800元,齐刷刷突破了万元大关,令不少消费者望“机”兴叹。中国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2020年年中就会出现很多3000元到5000元价位的5G手机,之后价格还会继续走低,甚至会出现2000元左右的5G手机。”我们从表格中看到,受消费者青睐的10款机型其售价均在5000元上下,最贵的一款华为Mate30 Pro售价6899元起,红米K30 1999元的起售价直接将5G手机价格击穿2000元。5G手机价格下跌速度快于预期,侧面表明了中国5G手机市场的价格战比预期来得更早也更惨烈。另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0年将有更多的5G手机发布,售价也会有所降低。4、5G手机“硬件配置”最受消费者关注 “90后”用户成主流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5G已经成为了用户换机的重要考量因素,那么用户在选择5G手机时的关注点在哪呢?品牌、颜值、价格还是硬件配置呢?微热点(wrd.cn)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5G手机用户关注点热度指数Top10来看,硬件配置依然是用户选择5G手机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热度指数为40.43,高于其他用户关注点。其次是价格因素,热度指数为38.00。从5G手机刚刚发布时的价格过万,到目前的“千元机”,用户的选择更多。另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品牌,热度指数为37.61。品牌代表一个企业的品质,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品牌的手机,哪些品牌受到使用者的欢迎,也就间接的告诉我们这个品牌的手机性能应该是还不错的,我们可以考虑这些品牌的手机。而从5G手机关注者的年龄分布占比来看,年龄在20-29岁的“90后”占比达49.08%,高于“00后”人群占比的16.39%,和“80后”人群的25.58%,成为5G手机的主流用户。(关注者年龄分布数据来自百度指数)5、小结:5G手机市场 国内手机厂商表现突出5G的正式商用成为了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剂强心剂。目前除苹果外,头部厂商都已陆续发布5G手机,伴随5G而来的相关新技术也加快了手机行业的创新,同时刺激着消费者的换机欲望,而用户表现出来的5G时代新需求也在反向推动着5G手机的发展。华为能一直受到高关注,离不开其对技术的投入。无论是从硬件方面的麒麟芯片,还是软件方面不断优化安卓体验,都直观地体现在了手机性能上。据统计,2019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4.5%,这个比例与思科、微软在同一水平线上。当然除华为外,其他国产手机厂商2019年表现也十分突出,小米、红米、ov推出的5G手机更是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四、5G产业设备商与运营商分析在全球各国积极建设5G网络的情况下,5G设备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爱立信日前宣布,其全球5G商用合同达78个,位居第一;华为方面则以65个紧随其后,诺基亚方面则获得了63个商业合同,位居第三。另外,中兴也获得了全球35份5G商业合同。(一)5G设备商到底哪家强?中国华为当仁不让全球ICT行业权威咨询公司GlobalData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5G竞争力报告《5G接入网(RAN)竞争力分析报告》。该报告对全球主流设备商5G RAN产品进行多维度评估分析。分析表明,在2019年下半年华为5G RAN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一。据微热点(wrd.cn)统计,全球主要5G设备商(含芯片商)热度指数Top10中,中国厂商上榜4家,其中华为公司的热度指数高达51.22,位列榜单首位。另外三家厂商分别是中兴、海思和烽火通信,热度指数分别为23.44、7.18和1.15。(二)三大运营商竞争正酣 广电能否分5G市场一杯羹?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9月,5G商用套餐开启预约;10月31日,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与三大运营商等举行了5G商用启动仪式。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在其官网营业厅发布了5G套餐的详情;11月1日,三大运营商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时代。除三大运营商,中国广电也拿到了5G商用牌照。此前工信部向中国广电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广电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后第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但从热度指数来看,中国广电的热度指数远远不及三大运营商,热度指数仅有10.58,而三大运营商的热度指数均超过了20。其中,中国移动的热度指数最高,为27.35;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列二、三位,热度指数分别为21.17、20.62。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标准资费来看,最低月租128元起,最高可达599元。首先是中国移动,5G套餐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个人版,另外一个是家庭版,不同的是后者需要提供100M起步的宽带,资费上来说也相对较高。相比较前者,中国联通个人档5G套餐资费共有7档供用户选择,起步价是129元,最贵为599元。最后是中国电信,5G套餐资费跟中国联通完全一样,也是7档。不同的是,中国电信此次还将129-169元档的5G畅享套餐用户归为黄金会员,将199元档以上的5G畅享套餐用户归为白金会员。首批会员(2019年12月31日前办理5G畅享套餐的用户)将在网络权益、生态权益和5G应用上享受相关服务。五、5G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将渗透生活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大规模开展网络建设,5G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20年,5G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收入合计约4500亿元,占5G直接经济总产出的94%。在5G商用中期,来自用户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设备支出和电信服务支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上述两项支出分别为1.4万亿和0.7万亿元,占5G直接经济总产出的64%。在5G商用中后期,互联网企业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增长显著,成为直接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3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占5G直接经济总产出的42%。5G技术就像是一场“飓风”,不但席卷了手机行业,也影响到了其他行业。都说4G的到来,改变了生活;而5G的落地,不仅快,而且非常智能。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其产生最大的影响就是无人驾驶技术了,5G的传输速度更快,信息精准度更高,可以将路面上复杂的路况快速地进行判断与计算,从而完成高效的自动驾驶。另外,5G技术可以建立完整的监控体系,利用大数据系统的判断来控制汽车的运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更加快速的反应并闪避,极大地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无线医疗领域,2019年1月,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在福州成功实施;2019年3月,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完成。截至2019年12月,已经有超过20例5G技术运用到医疗场景当中。在智能制造领域,MWC2019(上海)会展上,三一重工推出的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个5G应用案例亮相,驾驶人员通过5G工业制造终端远程操作采矿设备。5G以其速度快、时延短、能效高、支持海量连接、增强移动带宽等优势,不仅可以在以上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随着技术的成熟,还可广泛应用在AR/VR、超高清视频、无人机、机器人、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未来即将诞生海量的应用场景,有望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的方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到2025年,中国5G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大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2%;到2030年,将产生800万个就业机会,实现2.9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价值。长远来看,5G发展不仅关乎行业,更是关乎国家和社会。一方面,5G作为下一个万亿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焦点,也是网络强国的基础,将会带给通信行业全新的改变。六、最热行业营销案例 Redmi与王一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智能手机已是当今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自我国5G正式商用以来,不少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5G智能手机。而提到5G手机,就不得不说一下2019年12月10日上市的红米Redmi K30系列5G手机,售价仅1999元起。Redmi K30的发布将5G手机的价格拉低到了2000元以内,不得不说,性价比真的很高。在选择品牌代言人方面,红米也是下了一番苦心。与主打创新和技术的小米系列不同,红米系列更加专注性价比,性价比就意味着非常重视配置和参数,定位偏男性化。而选择了人气爆棚,拥有一众女性粉丝群体的王一博,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Redmi K30系列营销行为进行分析。2019年12月3日,@Redmi红米手机 发布微博公布#Redmi K30#系列旗舰新品发布,并宣布@UNIQ-王一博 正式成为Redmi手机品牌全球代言人。同时为网民抽送Redmi K30手机一部。截至12月6日,@Redmi红米手机 的该条微博共收获转发数245.6万次、评论数84.1万条,点赞数47.1万个。据统计,该条微博的传播热度指数达到了最高峰值100,覆盖人次超2亿。经微博反垃圾系统处理后,剩余有效转发数58.6万条。(注:单条微博传播指数旨在综合评价单条微博传播效果,计算维度包括3个方面:①基本传播因素:转评赞、阅读量等;②覆盖用户因素:参与传播的独立用户数;③传播深度因素:转发层级;指数越高,说明单条微博的传播效果越好,指数范围:0-100。)该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高达97个转发层级,该微博第1层级转发者共转发102457次,占总转发数的17.50%;第2层级转发者共转发128818次,占总转发数的22.00%;第5层级转发者共转发190492次,占总转发数的32.53%,为有效转发次数最多的层级。经分析,@啵神爱摩托 、@王一博吧_WYBBar 、@糖醋一切肉炒栗子 、@啵啵小肥脸 、@翟小爷最爱吃西瓜 等成为该微博的主要引爆点,均带动超过20万转发数。在该条微博网络传播的进程中,“王一博”、“K30”、“redmi”等相关信息成为提及量较多的热词;“5G手机”、“第一部”等手机相关信息也在其中。侧面表明,王一博的代言人身份提升了Redmi红米手机品牌的知名度。在参与该条微博转发的网友中,有52.57%的男性粉丝,47.43%的女性粉丝。该条微博为“有奖转发”类型的微博,其蕴含的激励机制对用户转发行为的影响很大,从转发者性别占比分析,男女占比差距不大,可见男女粉丝均有很高的热情参与转发。而在参与评论该微博的网友中,仅有22.57%的男性粉丝,高达77.43%的是粉丝群体为女性,可见王一博对女性粉丝的吸引力更大,更易于品牌拓展受众群。而在偶像文化大肆流行的当下,顶级男性偶像很容易将其对粉丝的吸引力转化为极具价值的商业影响力,不少品牌也看到了这种潜力。红米官方也表示,无论是音乐、舞蹈、机车还是滑板,王一博是对每一项想做的事情都全情投入。而Redmi是“主打硬核科技、全能生态、超高品质、酷爱精神,对每一款产品都追求极致的科技品牌”。“全情投入,全速热爱”是Redmi和王一博彼此心照不宣、高度切合的精神理念,因此Redmi邀请王一博做Redmi手机品牌全球代言人,和全球用户一起见证5G先锋——Redmi K30系列的诞生。

父子泪

通信行业报告: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可下载)

获取《通信行业:5G/IDC/工业互联网板块纳入新基建》完整版,请关注gongzhonghao:vrsina,后台回复“5G报告及白皮书”,该报告编号为20bg0049。[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新基建规划出台,多省市出台规划计划,通信板块投资仅次于城际和交通建设板块。截止3月24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未来三至五年总投资额48.6万亿元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以广东省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分类统计为例,涉及交通轨道、民生市政、产业建设、教育医疗等项目,工程项目总计443项。其中公路工程95项,铁路工程37项,机场工程9项,港航工程26项,能源工程71项,水利工程24项等,投资总额5.9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新基建”项目合计10,023亿元,占比17%。“新基建”项目中通信相关(5G基站、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之和)共计263亿元,占比2.6%,低于城际交通建设(90.5%)和人工智能(4.3%),位列第三位。以广东省为模板分析测算,未来三至五年全国“新基建”规划中,政府侧投资总量约为8-9万亿元,其中通信板块相关投资体量在2000至2500亿元,将为全板块带来新的行业增量。三大运营商2020年资本开支计划符合预期,5G基站建设数量持续增长,无线主设备板块确定性受益。2020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布的资本开支计划总计3384亿元,较2019年增长11.7%。2019年运营商资本开支商处于位于周期底部,2020年计划开支金额已位列历史第五,行业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分配来看,资本开支中,无线基站设备开支占比最大,达到1810亿元,占资本开支总额53.5%,同比增长24.3%。按建设项目看,2020年三大运营商用于5G基站建设投资额达到1803亿元,教2019年412亿元同比增长437.6%。中国电信披露截止2020年2月底,其5G套餐用户数达到1073万,2020年用户规模目标为6000-8000万。据中国移动披露,同期其5G套餐用户数达到1540万。据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8亿人,其中中国用户数为8.07亿人。2020年是5G网络大规模建设元年,无线主设备板块受资本开支快速增加和基站建设数量大幅上升两方面因素共振,我们预计将充分受益。运营商资本开支受周期上升和新基建加速双重影响,2020年有望超预期增长。广东省公布的“新基建”计划中,对5G网络和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已经拆解为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的2020年新建设项目落地。我们预计地方政府对“新基建”的投资计划大部分将通过通信运营商和中国铁塔公司等网络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按三年2500亿的投资规模测算,预计2020年至2022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年复合增长为22.4%。预计未来三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将超预期增长,利好通信板块。投资建议:我们看好5G建设的无线设备厂商及基站建设厂商。受益标的有中兴通讯、中国铁塔。风险提示:5G网络建设进度可能受疫情影响放缓。伴随5G网络成熟,主设备成本降低,价格下降,主设备厂商未来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风险。

神农隐几

2018年通信业运行情况如何?权威报告来了!

2018年通信业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通信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能力,助力信息消费活力释放。行业发展稳中有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行业保持健康发展(一)电信业务总量高速增长,电信收入增速保持平稳初步核算①,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5556亿元(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9%。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图1-1 2010-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长情况②(二)固定通信业务增长加快,话音业务收入占比继续下降2018年,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87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29.8%,占比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9134亿元,比上年增长0.6%,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70.2%。图1-2 2013-2018年移动通信业务和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占比情况在互联网应用的替代作用及取消长途漫游资费双重影响下,2018年,话音业务收入完成1776亿元,比上年下降25.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降至13.7%,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图1-3 2013-2018年电信收入结构(话音和非话音)情况(三)融合业务快速发展,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比稳步提高大力拓展光纤宽带接入业务,带动家庭智能网关、视频通话、IPTV等融合服务加快发展,用户价值不断提升。2018年,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完成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5.6%提升到15.9%;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6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从上年的43.5%提高到46.6%。IPTV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9.4%;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72.9%。图1-4 2013-2018年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发展情况图1-5 2013-2018年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发展情况 二、网络提速和普遍服务效果显著(一)电话用户规模稳步扩大,移动电话普及率大幅提升2018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1.37亿户,总数达到17.5亿户,比上年末增长8.5%。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亿户,总数达到15.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2.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10.2部/百人。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82亿户,比上年末减少1151万户,普及率为13.1部/百人。图2-1 2000-2018年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图2-2 2018年各省移动电话普及率情况(二)网络提速加快,百兆光纤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超七成继续加快光纤带宽升级,接入网络基本实现全光纤化。截至12月底,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3.1亿户,全年净增1.7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3.4%。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全年净增1.69亿户。截止12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07亿户,全年净增5884万户。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3.68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0.4%,较上年末提高6.1个百分点。宽带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2.86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70.3%,占比较上年末提高31.4个百分点。图2-3 2013-2018年移动宽带(3G/4G)用户发展情况图2-4 2017-2018年固定互联网宽带各接入速率用户占比情况(三)网络扶贫继续推进,农村宽带用户增长加速截至12月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全年净增2364万户,总数达1.17亿户,比上年末增长25.2%,增速较城市宽带用户高11.4个百分点;在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占28.8%,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图2-5 2013-2018年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及占比情况(四)新业务发展动能强劲,融合业务用户增长显著加快培育新兴业务,扎实推进IPTV、物联网及智慧家庭等新业务。截至12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达6.71亿户,全年净增4亿户。IPTV用户比上年末增长27.1%,全年净增3316万户,净增IPTV用户占净增光纤接入用户的44.6%。图2-6 2013-2018年IPTV用户发展情况三、移动数据流量消费继续高速增长(一)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DOU)继续呈现成倍上升态势2018年,各种线上线下服务加快融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拓展,带动移动支付、移动出行、移动视频直播、餐饮外卖等等应用加快普及,刺激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③,比上年增长189.1%,增速较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DOU)达4.42GB/月/户,是上年的2.6倍;12月当月DOU高达6.25GB/月/户。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702亿GB,比上年增长198.7%,在总流量中占98.7%。图3-1 2013-2018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及月DOU增长情况图3-2 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当月流量及当月DOU情况(二)移动短信业务止跌转升,话音业务量小幅下滑在服务登录和身份认证等应用带动下,移动短信业务量大幅提升。2018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14%(去年同期同比下降0.4%);收入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9%(去年同期同比下降3.2%),增速自年初以来保持正增长态势;移动彩信业务量同比下降15.9%。图3-3 2013-2018年移动短信业务量和收入增长情况互联网应用对话音业务替代效应继续显现。2018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2.54万亿分钟,比上年减少5.4%。图3-4 2013-2018年移动电话用户和通话量增长情况四、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光网改造工作效果显著,4G移动网络向纵深覆盖。光纤宽带部署规模不断扩大,完成骨干网IPv6部署,构建云网互联平台,夯实为各行业提供服务的网络能力。4G网络覆盖盲点不断消除,移动网络服务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新建光缆线路长度578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光进铜退”趋势更加明显,截至12月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8.8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1.1亿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0)端口比上年末净增1.25亿个,达到7.8亿个,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末的84.4%提升至88%。xDSL端口比上年末减少578万个,总数降至1646万个,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末的2.9%下降至1.9%。图4-1 2013-2018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发展情况2018年,全国净增移动通信基站29万个,总数达648万个。其中4G基站净增43.9万个,总数达到372万个。图4-2 2013-2018年移动电话基站发展情况五、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一)东中西部地区电信业务收入份额稳定2018年,东部地区实现电信业务收入6974亿元,占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为53.4%,与上年持平。西部地区收入占23.7%,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收入占22.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图5-1 2013-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二)东部百兆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领先截至12月底,东、中、西部地区100Mbps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分别达到14003万户、7767万户和6871万户,比上年末分别增长89.9%、149.5%和124.7%,在本地区宽带接入用户中占比分别达到71.7%、70.6%和67.4%。中部地区增速明显加快,增速比东部和西部分别快59.6和24.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100M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较上年末大幅提高36.2个百分点。图5-2 2016-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100Mbps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渗透率情况(三)西部地区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全国领先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分别达到335亿GB、175亿GB和201亿GB,比上年分别增长176.7%、192.2%和209.2%,西部增速比东部、中部增速分别高32.5、1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月户均流量达到5GB/月/户,比东部和中部分别高854MB/月/户和776MB/月/户。图5-3 2012-2018年东、中、西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情况①2018年取12月快报初步核算数,2017年及之前年份采用年报年终决算数据。下同。②2010-2015年电信业务总量按照2010年不变单价计算,2016-2018年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③1GB=1024MB2018年通信业统计公报解读:通信业健康平稳运行 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我国通信业发展继续取得新进展,通信网络和业务更新迭代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向纵深发展,移动用户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世界最大4G网络,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一、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速增长,电信业务收入突破1.3万亿元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5556亿元(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9%,增速同比提高61.2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和业务更新迭代,用户通信水平和便利性得到极大提高。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光纤化和4G网络快速覆盖,带动网络视频、手机购物、网络游戏、各种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等互联网应用加快普及,刺激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爆发式增长,2018年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96.1%,在业务总量中占比86%,是拉动电信业务总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通信业积极落实提速降费政策,在取消国内流量漫游资费之后,继续下调国际漫游流量资费,推出大流量资费套餐等优惠政策,让利于民,电信综合价格指数逐年下降,2018年综合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6.7%。2018年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不足10元/GB,按照每兆(元/M)价格计算的固定宽带接入平均资费仅为2014年的十分之一。二、移动新增用户规模创十年新高,4G发展全球领先2018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7亿户,净增移动电话用户从2017年的不足1亿提高到1.49亿户,净增规模创十年新高。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2.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10.2部/百人,已经高于全球平均的104部/百人①。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位居前三位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普及率均超过了150%。近年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认真落实提速降费要求,推出包括全终端套餐、大流量套餐、与互联网公司绑定的异业融合业务卡等让利于民的措施,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是新增用户规模创新高的主要推动因素。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2018年新建4G基站43.9万个,总数达到372万个,4G网络向纵深覆盖,人口密度较大的农村地区均已实现较好覆盖,网络能力提升拉动4G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12月底, 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全年净增1.69亿户,普及率接近84%,低于国际领先的日本(近110%)和韩国(99%)等国家和地区,仍有发展空间。大力发展4G同时,我国积极推进5G标准研究和技术试验,构建了全球最大5G试验外场,并完成第三阶段试验规范 ,初步形成全球领先优势。三、网络提速成效显著,百兆宽带接入成主流2018年,在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提速降费专项行动等政策指引下,我国宽带网络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光纤化进程基本完成,光网城市全面建成,老旧小区光网改造基本完成,光网改造效果显著。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水平持续快速攀升,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截止12月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8.8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1.1亿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0)端口比上年末净增1.25亿个,达到7.8亿个,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末的84.4%提升至88%。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07亿户,全年净增5884万户。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3.68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0.4%,较上年末提高6.1个百分点。光纤宽带发展已经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光纤到户渗透率已经超过了韩国(76.8%)、日本(76.7%)、美国(12.6%)等OECD国家。光纤到户网络的部署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持续提升提供了保障,随着光纤网络覆盖到位以及提速降费深入推进,主流宽带接入速率正在迈向100Mbit/s时代。截止12月底,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2.86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70.3%,占比较上年末提高31.4个百分点。可以预测,在百兆宽带普及后,千兆网络将成为固定宽带网络新的发展目标。四、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迅猛,融合业务为发展添活力2018年,移动互联网应用形态更加丰富,在社交、娱乐、购物等基础需求之外,与线下生活结合更为密切的服务类应用增长迅猛;小程序、短视频、视频直播等应用延长了用户使用手机时间,手机游戏、生活服务和移动购物等成为用户日常活动,生鲜送达、订餐订票等线下流量反哺线上趋势明显,刺激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②,比上年增长189.1%,增速较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DOU)达4.42GB/月/户,是上年的2.6倍;12月当月DOU高达6.25GB/月/户,已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仅次于韩国等个别国家和地区。青海等西部省份DOU已接近10GB/月/户,网络负载较重的部分省市DOU低于5GB/月/户,但5G网络商用后消费潜力会得到释放。通信企业大力拓展光纤宽带接入业务,积极参与数据中心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供给规模持续增长,拓展融合业务应用范围,用户价值不断提升。2018年,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5.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5.6%提升到15.9%。以云计算、物联网、企业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快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移动数据业务的第二引擎。截至12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IPTV用户比上年末增长27.1%,全年净增3316万户,净增用户占净增光纤接入用户的44.6%,IPTV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9.4%;基础电信企业基于网络接入和平台管理能力,依托物联网产业联盟和专业化运营机构,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创新和产品推广。车载智能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城市建设等垂直领域需求不断释放,2018年,蜂窝物联网用户净增4亿户,总数达6.71亿户,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72.9%。五、行业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新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正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业、能源、教育、医疗等传统产业将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带动通信业从体系架构、技术标准、应用模式到生态体系的深刻变革。为满足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业务的发展对IP地址的需求,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以及运营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为我国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裂变式释放,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新型网络形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应用层技术不断升级,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形态不断扩展,共享经济、科技金融等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推陈出新,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泛在网络时代已崭露头角。信息通信行业需继续发挥基础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跟踪研究和规划部署,补足核心技术短板,夯实基础设施能力,加快应用服务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自身转型升级,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①国际相关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同。②1GB=1024MB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