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信息化助力精准教学实践 长沙市教科院开展“网络教研联盟” 活动时生

信息化助力精准教学实践 长沙市教科院开展“网络教研联盟” 活动

9月23日,由长沙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长沙市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长沙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智慧教育网络教研联盟——语文、物理精准教学教研活动在长沙明德华兴中学举行。来自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长沙市雅礼第十五中学、长沙市开福区第一中学、长沙市长郡月亮岛学校等10余所学校领导及骨干老师参加活动。串联和并联物理教学现场。教研活动现场,来自明德华兴中学的萧翊杉、唐娟两位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教学与串联和并联物理教学。两节课均基于利用北京四中网校的在线教学平台和优质资源发布前置学习任务,教师现场实时收集学生学情,实施精准教学。评课环节,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分别就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其中,萧翊杉老师的语文课切入角度新颖,其采用的北京四中网校爱学平台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读写作文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和融合下,本堂课精彩演绎了智慧教育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教学现场。唐娟老师则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贯彻“翻转课堂”的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及素养,做到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内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了精准教学的目标。同时,现场还对精准教学的五大特性(主体性、依赖性 、差异性、干预性、发展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于现场成立了第一届“精准教学”联盟,选举出了第一届盟主。未来,精准教学联盟将继续把“精准教学”理念落实到各学校教研活动中去。

丧女

“互联网+”助力名师网络资源整合 打造新时代泛在教研学习

“互联网+”助力名师网络资源整合 打造新时代泛在教研学习——2019年湖南省“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建设推进工作会农村、山区学校孩子如何享受到城市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均衡如何落到实处?为破解这一难题,12月9日—10日,2019年湖南省“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建设推进工作会在长沙市举行。(开幕式现场)“互联网+”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首要资源,教研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驱动器”。湖南地形地貌复杂,按照传统的教研方式,边远农村、山区老师要想参与优质教研活动,往往需要请假几天,舟车劳顿到地级市或省城,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都极大,因此这样的培训方式很不便利。在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下,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资源丰富性,就可以将老师们从传统劳累的方式中解脱出来,形成一种随时随地可进行的、跨学校、跨地区、跨城市的培训交流教研活动,成立“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也就成了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与大势所趋。为扎实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2.0试点工作,构建以义务教育各学段、各学科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来自全省14个市州教科院所领导、相关学段学科教研员及全省22个农村网络联校实验县教研室负责人160人参加本次活动。大家面对面切磋商讨,教育信息时代,网络教研联盟的构建方式、运行机制、实施策略及实践模式,为落实湖南“互联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出谋划策。(工作会现场)本活动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承办,长沙市教育局、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协办。“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示范校”——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长沙市首批基础教育网络联校”——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负责人在现场进行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分享。网络教研联盟以低成本实现教研零距离互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督学石灯明作会议主旨报告《强化使命担当 全面推进“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报告指出构建“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是2019年我院为落实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实施省政府“互联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而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预计从2019年至2022年,以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为领衔人,以学科、学段为组建基础,在省级组建不少于200个、市州组建不少于500个、县市区组建不少于1300个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名师网络教研联盟”,以此带动农村学校教师参与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活动,实现义务教育学科及教师全覆盖。“构建‘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是我们推进新时代教研工作转型的关键,运用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人数限制,以低成本实现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零距离互动,是对常规教研方式在时空上的弥补、延伸和扩展,也是覆盖全省范围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途径,更是全面有效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价值意义非凡。”石灯明表示。(石灯明发言。)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应若平介绍,湖南作为教育部批复的首个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去年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说明教育信息化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已全面升级,加快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已时不我待。我省将以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为策略,逐步实施我省解决教育公平均衡和转型提质的五大工程——“互联网+”教育应用基础全覆盖工程、“互联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互联网+”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工程、“互联网+”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五大工程之一的“互联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将以我省“湘教云”大数据平台为依托,重点通过组建农村学校“千群万课”农村网络联校群、“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和实施“精准帮扶”网络扶智攻坚行动等项目,将优质教育教研资源覆盖我省所有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及教师,最大努力解决教育公平均衡问题。接着,湖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甘文波,就湖南省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作了进一步的精彩分享与讲解。会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处副处长喻静作主题讲座《教育信息化2.0政策解读》,她从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湖南教育信息化2.0布局及教科研人员在教育信息化事业中的定位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深入解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邹海龙作工作部署《网络教研联盟构建的工作思路与推进策略》,从“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成立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构建的工作思路及“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构建的推进策略三个层面,做了科学全面规划部署与安排。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作学术讲座《构建新时代“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的思考》,她从长沙市教育信息化先行试点学校的应用实践出发,对人工智能背景下“互联网+”教研的五大变革与五大特征,进行了详细深入解读,为我省全面开启的“千人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提供了宝贵借鉴与引领。三个报告分别从“名师网络教研联盟构建的政策运用、工作部署、联盟建设”三个层面,对智能时代“互联网+”教研转型作了精准定向和全面诠释。通过技术让教师实现泛在教研、学生实现泛在学习(分会场现场)下午2:30,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分会场,来自长沙市3所中小学的负责人作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教研信息化经验交流分享。其中,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校长肖陈慧、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校长聂庭芳、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副校长戴伍军,分别作了题为《网络联盟 让学校教研更有智慧》、《泛在教研 让每位教师拥抱未来》、《提升信息素养 创建智慧校园——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经验分享》的报告。他们在充分展示本区域、本单位教研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从网络教研联盟的角度,呈现了我省“互联网+”智慧教学、“互联网+”泛在教研、“互联网+”智慧校园三个层面的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发展图径与精彩路程。“传统教研形式单一、资源单一、群体单一,教师之间分享不足,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各类教学资源的共享不足。老师们凭个人经验授课,学生一本教材、一本资料,这些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校长聂庭芳一针见血地指出网络教研联盟成立的必要性。他认为在网络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名师团队应该利用技术形成金字塔式辐射队伍,汇集资源、分享资源,依托网络从省级、市级、县级、校级,打破边界,最大限度实现共建共享,辐射全体老师。“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教研分享一定要有发言、形成头脑风暴,才有好的效果。年轻老师可以很快滴掌握授课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形成网络教研联盟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找到需要的资源,实现泛在(即广泛存在、无时无刻)教研。”(肖陈慧发言)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校长肖陈慧认为,教育的根本是教学,提升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网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精准地研、智慧地教提供指导,为学生个性地学、智慧地学提供服务。”长塘里小学是长沙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的探路者,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时代教研工作,“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每年我们都有优秀的老师参加全国智慧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今年我们有18节课在活动中获奖。教研活动开展得好,学生是直接获益者。孩子们视野开阔,考虑问题多角度、多路径,学习方式有很大改变,兴趣浓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成为了一种常态。我校有学生在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中获得银奖。”肖陈慧表示,通过网络教研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还能精准辐射带动帮扶学校和手拉手学校,“共同提升共同成长,促进教育均衡最大程度实现。”会后,与会代表亲身体验参观了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的“互联网+”智慧校园,家校互联网络平台、校园一卡通、智慧校园APP、钉钉办公系统,教育信息化体现在校园管理的每个角落。其中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副校长戴伍军介绍的:美国教师网络直播授课的“外教云课堂”、使用平板在国际象棋网络对战平台上进行“国际象棋课堂”、及在网络联校平台上对农村偏远学校进行同步传递的“1对3授课课堂”,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通讯员 张敏)名词解释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新时代泛在教研提供可能。

环中

网龙网教通升级在线考试等四大功能 构建教学新生态

疫情流量后,在线教育的比拼才刚开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部署错峰开学,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疫情期间获取的增量用户,如何实现留存与转化,成为在线教育面临的一道大考。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增速迅猛的网龙旗下产品网教通,对在线教研、在线考试、在线批改等四大重点功能进行了升级,助力构建教学新生态。网教通平台交流培训会开学后,直播教学的需求并不会减少。部分教师提出采用网络直播同步教学的方式,对直播平台的稳定性、互动性、延迟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网教通对直播功能进行了优化升级,大幅减少了直播延迟,让1个班级的同学在两个教室内,可以通过直播完全同步上课。教学研究是教师重要的工作任务,受到疫情影响,各校将尽量避免多人聚集的线下会议,当然也包括线下教研会议。网教通上线的在线教研模块,具备组织教研小组,共享备课资料,直播研讨,教研组成员集体备课等功能,将教研会搬到线上,可满足教研工作的绝大部分应用场景。网教通平台内设系统自动批改功能开学后的各项考试工作,也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全国已有包括高考在内的多项考试宣布延期,福建省已宣布全省高三质检采用在线考试。为帮助各地教育局解决疫情期间组织考试,评价教学成果的难题,网教通推出了在线考试功能,帮助各地教育局及学校组织区域性的在线考试工作。在线考试结束后,考卷可设置分配给多位教师进行分工在线批改。经测试,教师在线批改效率相较于手动批改效率提高了60%以上。考虑到开学后避免聚集,网教通平台还配置了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资源,并开放了免登录播放,集体操场课间操可以使用教室内做操的方案替代。教师可通过网教通平台在线布置作业网龙首席执行官熊立博士表示,当疫情趋于缓和,用户对在线课程的需求也将趋于理性,会重新审视内容质量而非是否免费。课程内容、技术支持、核心功能等模块,将成为在线教育企业竞争的关键。熊立说,此次网教通升级的多个重点功能,将满足中小学开学阶段及开学后各项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在线教育,是对教育信息化成果的一次大检验。”熊立说,疫情防控让在线教育突破了以往信息化教学在空间上的局限,走向家校、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实现了资源共享。但熊立也认为,不能把教育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利用5G、AI、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时空局限,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生化的教育体系。对于教育信息化而言,疫情虽逐渐缓和,但比赛才刚刚开始。获取流量只是第一步,谁将新增流量有效转化,谁才可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夏川

空中课堂展风采 网络教研助成长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茆福萍)日前,盐城市建湖县宝塔镇中心小学和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开展了一场精彩的网上教学研讨活动——城乡结对空中互动课堂。此次空中网络互动课堂教研活动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服务中,使教师“不出家门”就能“面对面”进行学习与交流,使教研活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空中网络互动课堂教研课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消除了距离、时间、地点的限制,建立一个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此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参研老师们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力,切实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也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提供一个有力平台。此次空中网络互动课堂教研活动为新学期的教研氛围打造了一个良好开端,为今后更好的组织空中互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夯实了基础。(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吸毒者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多形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线上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效果明显。一是建立教研平台。各学科分年级组建钉钉教研群,由学科组长负责教研活动开展,每个校教研群由一名校级领导加入,进行检查督导。二是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由各年级学科组长拟定课题及相关要求形成任务单,发布在教研群里,学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纷纷发言,同时派专人记录下来,形成完整教案,再发给老师们教学。三是开展教学问题研讨。由教导处收集老师们在线上教学出现的难点疑点(包括学科知识、线上教学技巧、学生学习效果等),通过归纳整理,梳理处共性问题,再在校验群里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四是开展教师线上培训。通过钉钉视频会议对全体教师进行钉钉线上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教学进度、班级群管理等培训。五是开展线上课题研究。学校结合“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教学方式、家庭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编制课题指南,通过教研群发布,要求教师自由组团进行小课题研究,疫情结束时解题。(周林)

罗曼斯

一网相牵 教育同行茂名-南宁开展2020年网络远程教学教研交流活动

7月14日,茂名-南宁市共同开展2020年网络远程教学教研交流活动。本次交流活动,旨在落实《茂名市教育局南宁市教育局“十三五”(2018-2020年)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茂名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0年粤桂教育扶贫协作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推进两地教育交流。交流活动中,茂名市电白区杨梅小学林海滨、南宁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韦敏莲共同执教《搭船的鸟》,茂名市方兴小学林惠玲、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蔡惠兰共同执教《认识分数》,两地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双师同步授课。课后,两地教研员和信息技术专家就本次授课情况进行专业点评,授课老师分享教学心得,参会教师积极发言,气氛热烈。我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陈廉在研讨会上发言,分享了听课心得,并就本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课堂进行点评。同时,建议茂名、南宁两地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更多开展网络教研和双师课堂教学活动,促进两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两地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携手奔小康”的共同目标。本次活动借助“互联网+同步课堂”模式,打破了地域的局限,粤桂两地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两市教育扶贫协作工作,为如期实现“携手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市和南宁市教育教学研究相关人员以及南宁市马山县教育局的小学语文、数学教研员、骨干教师等近150人出席活动。与此同时,茂名市各区(市)和南宁市横县、上林、隆安、宾阳等四县的相关学科教师通过6000多个网络直播点进行同步观摩。(柯嘉敏赖洪亮)茂名日报

小宛

云端教研,空中助力——记九江一中地理教研组网络教研活动

九江新闻网讯(曾紫微 黄晓明)面对当前疫情形势,面对两个月的超短学期,如何一边抓好疫情防控,一边抓好教育教学质量,考验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基于此,4月23日九江一中地理组首开网络教研,充分分析疫情影响和预估网课教学效果,统一部署新学期工作规划。九江一中江明海副校长、任爱翔副校长、燕青副主席(校工会)出席了此次会议,教研组长黄晓明主持会议。首先,由各年级备课组长依次作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总结和新学期展望。高三备课组长陈俊老师客观评价了网课的教学质量,对高三老师通力合作完成大量网课表示由衷感谢,在复习策略上倾向于快速多遍,得益于此,高三在近几次联考中成绩不俗;高二备课组长谢云老师,结合高二文科生实际,注重地图册的深度使用,特色是为学生定制学案和练习卷;高一备课组长柯照明老师,指出高一存在甫一分科,学情不熟的问题,但前期仍努力多渠道掌握了一些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开学工作提出了“网课重梳” “夯实旧知” “学前测评”等设计方案;初中备课组长曾莹老师,根据网课的授课情况,预判学生成绩走向,提出了“开新课”和“温网课”等一些详实做法;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备课组长陈先福老师,汇报了初三、高三毕业年级的网课情况,提出未来要面向实战,以考代练,以点带面,查漏补缺,强化双基!接着,教研组长黄晓明老师就教研组工作跟大家进行了交流。师资方面,他对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曾紫微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了热切期待,如今,24个地理组员及以此衍生的地理大家庭,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教研方面,他从论文、课题、命题、优质课、研学诸方面汇报了本组在疫情期间的新成就,勉励同事增强教研的精品意识和整体意识。然后,老组长燕青特级老师发言。燕特首先从全国先进地理教研组的做法说起,例如浙江以疫情为主题开展直播教学,南昌以微专题的方式探讨新形势高三年级备课活动等,他既充分肯定了地理组老师网络授课的成绩,也向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教师们疫情期间要坚持不忘教研,提升教研能力,做一个有品位、有成就感的老师;对于网课,燕特指出教师亟需在口才、表情和课件上下功夫,做胜任网络授课的新新好老师。最后,江明海、任爱翔两位副校长做了总结性发言。任爱翔副校长分别从毕业年级和非毕业年级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例如如何处理好考试与知识梳理的关系,如何帮助学生规范答题,如何增强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动等;江明海副校长鼓励大家特别是新校区年轻老师,心存梦想,多多努力,平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拿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成果来!江明海副校长指导教研工作任爱翔副校长指导教研工作燕青特级教师指导教研工作黄晓明老师主持教研会议

众生相

@所有师生,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可采取四种模式组织网络教学,在家也可以学习!

为保障调整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刚刚,四川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可采取以下四种模式组织网络教学。(一)利用国家网络云课堂组织实施。教育部拟于2月17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www.eyun.cn),以部编教材及各地使用较多的教材版本为基础,覆盖小学至高中各年级,以教学周为单位,建立符合教学进度安排的统一课程表,提供网络点播课程以及教师与本班级、本校学生在线讲课、互动辅导功能。各地各校既可以采用该平台设计好的模块化课程组织网络教学,也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组织本地本校的教师根据网上学习资源清单,结合本地本校特点,形成灵活课程表,推送给学生自主点播学习。(二)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sce.com.cn)拟于2月3日开通“停课不停学数字教育资源专区”,提供“数字教材”“课程资源”“学习工具”“拓展学习”等多项在线资源服务。“数字教材”主要为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材;“课程资源”统筹整合了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历年“一师一优课”和“课堂教学大比武”、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说课、教研员领衔的优秀教师微课等资源,后续将陆续推出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和学校的在线学习资源,覆盖小学至高中各年级;“学习工具”有企业提供的免费在线学习平台、教研工具等;“拓展学习”将分享名师育人励志故事、优秀教研员谈学习方法等拓展辅导和学习内容。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与国家网络云课堂对接,各地各校一方面可以依托国家、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本地平台实施在线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资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指导、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三)利用各类电视教学资源组织实施。针对部分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无网络或网速慢等情况,教育部、教育厅将通过电视频道播出的方式推送有关课程和资源,各地也要结合实际采取开设电视教学等方式,解决好这些地区学生在家学习问题。(四)利用各类社会公益资源组织实施。为有效应对疫情,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不少社会力量响应号召,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提供公益平台和公益性教育教学资源服务(详见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成型网上教育教学模式的地区和学校要积极吸收相关先进技术,为开展好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没有成型网上教育教学模式的地区和学校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教学。各地各校要组织教师充分利用班级、学科、年级等微信群、QQ群以及电话等多种渠道,做好教学互动,开展远程答疑和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幼儿园可通过网络平台、微信、QQ等多种渠道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调整暑假放假时间保证教学学时,调整开学期间组织网上教学以文化基础课为主。《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国家、省、市、县、学校和社会各类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电视、移动终端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保障全省中小学校调整开学期间不停教、不停学。教育厅负责统筹指导各地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服务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各市(州)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实施方案,统筹各类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具体组织实施;各校结合自身特点,自主选择适合方式开展网络教学,具体落实。省教育厅对网络教学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强化组织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工作,是应对疫情、保障“停课不停学”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成果的有益应用和实践探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务必高度重视,要有领导主抓、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教学工作及时、有力、有序、有效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方案要力求精简明了,突出课程资源建设,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统筹基教、教研、电教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协同落实。各中小学校要区分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网络教学方案和课程表,特别是要加强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的学习指导。(二)做好技术指导。各地各校在制定网络教学实施方案的同时,要配套制定网络教学工作指南,指导师生迅速掌握网络教与学的方法和要领,要适时组织网络教研,提高教学实效。要注意监测网络教学实施情况,及时解答和解决网络安全、网络运行等各类技术问题,确保网络教学工作安全稳定实施。(三)密切家校合作。各中小学校要主动加强家校联系,分班级指定专人及时向家长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安排,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准备,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网络教学、按时完成网上作业。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学习情况,指导做好疫情防控、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四)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创新方式方法,对各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对敷衍塞责导致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工作流于形式,或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等行为坚决严肃查处,确保“停课不停学”要求不打折扣落实落地。来源:四川省教育厅编辑:阿 黄审核:关 心往 期精彩

案之无下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湖北省南漳县实验小学 李家庆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常规机构,担负的职能是: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改实验,发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素质,为教育转轨引路“导航”。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新课题不断派生,教研组的任务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深化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中,不可忽视教研组的运用,务必“研”字领先,摆正教研的位置。然而,由于认识不高,领导重视不够,当前有些教研组存在制度不健全,教研风气不正,时效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致力于以下“四要”和“四优化”。一、要健全组织、优化结构实践表明,协力推进三化是健全组织、优化结构的有效途径。其一,建组单科化。教研组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基地,必须遵循规律,夯实基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时下关键在于分学科设置教研组,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具体地说,凡大型小学特别是专任教师已配套的县级以上实验小学,为了提高教研的时效,不仅要分学科设组,而且课时多的学科,如语、数还应分高、中、低学段设组,以下按年级设备课组,以研促备,相互作用。随着教学升班,教研组需逐年作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强化教研组的基础地位,完善教研功能。其二,组长优秀化。教研组长担负着组织和领导本组教研工作的重任,是学科带头人,要物色合适的人选,不可滥竽充数。从有利于工作考虑,必须选拔作风正派、业务熟悉、经验丰富、事业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能团结群众、热心教研工作的优秀骨干教师任组长。事实表明,教研组长是领头雁,只要组长精明强干,凝聚力就强。全组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瞄准目标,奋力进取,教研必定出成果,出经验,出理论。其三,活动制度化。教学研究是一项群体活动,能否良性循环,不能听凭自便。要根据它的广泛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确立集体主义的思想基础,建章立制,以规范全组教师的行为。坚持全校教研一盘棋,统一组织,统一安排。活动,一周一次;内容,学习教育理论与专题研究交叉进行;实行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每次教研活动,无论是学习或研究,做到三有;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建立教研档案,储存信息,积累资料,荟萃成果,精益求精。二、要加强领导,优化管理教研组是校长指挥教学的前沿阵地,必须纳入治教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教学管理的首位,倾斜精力,加大投入,善于根据教学规律,在全过程管理中,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有效指导。期初,侧重指导拟订教研计划。计划是开展教研的蓝图,计划虽然分组制订,但从领导角度讲,校长不能撒手不管,而要拿盘子,出主意,面对面地指点。订前,由分管的副校长主持,召开专门会议作部署,首先向与会者传达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指示精神,新学期学校总体设想等,统一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然后进行技术性指导,使教研组长通晓教研计划的组成要点。会后,各组根据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联系本组的实际并与探索素质教育挂钩,确定新学期教研的内容、目标、要求、措施等,由组长主笔,写出书面计划,文字简明扼要,模式不拘一格,既可条叙,又可表格填写,或二者结合。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其计划必须具有指导性和可行性。期中,侧重指导检查教研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是手段,可变性强,只要操作得法,评估求实公正,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讲究检查艺术,切忌下车伊始不调查研究就发表意见,不越俎代疱,不搞一言堂。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检查的内容、要求、作法以及要达到的目的预先交给参检教师,在教研组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召开组长会,交流信息,相互启发,彼此取长补短。期末,侧重指导做好教研总结。指导不能想当然,闭门造车。而是先行试点,取得直接经验后,召开教研组长现场会,进行典型介绍,以点带面,共同明确总结什么,怎样总结。现场会后,以教研组为单位,群策群力,对一学期来的教研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肯定成绩,荟萃经验,升华理论。在此基础上,澄清问题,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经验表明,指导总结的过程,既是对教研课题的再研究,再深化,又是对教研组长的在岗训练,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教研能力。各任课教师也在参与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做好教研总结的基础上论绩评优,评出先进教研组、教研积极分子,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促进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三、要把握课题,优化教研教研课题,是教研的方向盘。要把握好这个方向盘,务必遵循改革开放的原则。确定课题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认真进行课题论证,避免盲目性;二是保持课题的稳定,避免任意性。当前有的教研组,由于指导思想不端正,盲目赶时髦,以致课题朝定夕改,结果失去其价值。笔者认为教研课题的提出,从总体上讲,要立足本学科、面向教材、面向教改、面向学生,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性。在实践中把握课题的客观标准要坚持“三有助”:其一,有助于执教者熟练地掌握本学科教材,研究教材是教研的首要任务,但它不同于备课,不具体操作,而是课题化,循序渐进地围绕教材序列开展研究。举语文学科为例,围绕“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等语文文字训练内容,按年段教学要求和训练重点,一学期突出一个主课题,以下分解若干子课题,相辅相成,形成整体。通过集体研究,全面掌握本学科教材的编排体系、课型、知识的层次及辐射面。研备相通,在实践中深化,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题。其二,有助于改进教法。研究教法是教研的重点所在,既基于现时所需,又高屋建瓴,凡近及远,反复地从实践到理论,从个别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把研究的过程变为不断探索的过程。以自创为主,引进为辅,及时地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其三,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研究“减负”是教研的重要课题,涉及方方面面,但关键是致力提高教学水平。潜心研究课堂教学与研究教材、教法结合,锲而不舍地探求当堂讲授,当堂练习、消化、巩固的有效途径,向 40 分钟要质量,在优化教学环节的同时,优化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务求精当,不机械重复,不做无用功,不搞题海战,使学生从重负中解脱出来。四、要广集体信息,优化自我信息作为时代的媒介,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敏捷地借助信息媒体,可以拓展思路,增长知识。比如当前教研的热点课题——“减负”问题,它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常见诸报章,信息传来,犹如雪中送炭,一旦为我所用,立即产生借鉴效应,何乐而不为?因此,教研组要把搜集信息当作一项重要而经常的任务,采取得力措施抓紧抓好。其一,广开信息渠道。通过多种媒体,密切外界联系,特别与是周边县、市的实验小学建立起协作的校际关系,互通情报,交换有无,增进友谊,构成信息联网。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争创一流名校的需要。其二,设兼职信息员,教研组务须高度重视信息资源,为做好这一工作,有必要在组内增设一名兼职信息员,压担子,尽义务,留心广泛进行搜集,把上级颁布的有关法规,下达的文件、报刊剪辑,以及各级有关学术研讨会、各级教研室传来的教改信息荟萃一总,筛选整理,去伪存真,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入卷存档,供本组教师随时查阅考证。其三,组织信息交流。教研组应开辟场所进行信息交流,为方便起见,把交流统一到教研活动中去,每次例行教研前或后,安排 5 至 10 分钟专门进行,把教研基地变为信息的集传地,以最新信息去激发全组教师的进取精神,增强敬业信心和使命感。实践表明,只有拥有信息优势,才能优化自我,立足讲台,胸怀学生,展望未来,把握时代的脉搏,发挥媒介功能,促进教改上新台阶。

困也

余胜泉:人工智能可能承担12种教育功能,而教师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文章认为,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在未来教育中,教师将与人工智能协同共存。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可能承担的12个角色,未来知识传授功能会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人类教师则应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会分化为两种职能。大数据时代下复杂社会的生存,呼唤着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数老师说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杂志《纽约客》2017年10月的封面用“一个满脸胡须的年轻乞丐坐在大街上乞讨,身旁的机器人向他手里的杯子里投掷螺丝和螺帽”的画面,暗示未来机器人将抢走人类的工作。另一篇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的分析365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概率”的文章也在近期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该文章的结论是,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等职业被淘汰的概率均超过90%。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法官、律师等职业被淘汰率则相对较低,尤其教师职业的被淘汰率只有0.4%。据此研究,如果所从事的职业无须天赋,或无须动脑,做的是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等,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当然,教育领域也有人工智能挑战教师的案例。比如,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大学艾休克·戈尔教授就尝试过用聊天机器人为助教,回答MOOC课程中学生的提问。由于这一基于IBM沃森技术的聊天机器人回答问题的能力惊人,学生在5个月的课程期间,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助教是个机器人。由此可见,虽然BBC预测教师被取代的概率是0.4%,但实际上,教师的很多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渐成趋势谈及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我们既不要高估——短期它不会对教育产生实质性影响,又不要低看——人工智能叠加其他技术,如大数据、互联网和增强现实,并在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后,会实质性地改变教育体系。正如雷·克利福德所言,“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面对人工智能时也是如此。未来的教育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与终身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可以让教育知识、心理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以精确的方式呈现。那些看不见的隐性学习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加以显现。在基于人工智能精确了解学生数据的前提下,未来教育将由教师和人工智能共同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支撑、精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实现多元的教育服务供给。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得到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发展,个性化教育将从理想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连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环境,教育将更开放,泛在学习会逐渐成为基本形态。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上,也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知识不仅来源于学校教师,也来源于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人们通过无处不在的终端连接智能化的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在人工智能支持下,未来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极大变化,教师知识性的教学角色,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的育人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趋势日渐明朗。人机协作教学中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人工智能可以将教师从烦琐、机械、重复的脑力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师有价值的工具和伙伴: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教师完成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把教师从重复性、机械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会为未来教师赋能,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人机协作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智慧性工作。工业时代的教育擅长流水线式的规模化加工,就像大面积培育人工林,培养出来的是整齐划一的人才。未来的教育则更像是构建生态圈,其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动植物间各得其所、相互支撑。而要构建生态圈,则要求教师关注每个个体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赖的关系,关注生态圈里每个个体的需求,发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要达到这些目标,如果没有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外部智力支撑,单靠教师是很难实现的。尤其在我国,一个教师通常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若无人工智能的支持,想要精确了解学生的特征是非常困难的,想要实施个性化教学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全面采集、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基础上,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教学,才能够既对整个班级学生有规模化支持,又实现适应每个个体发展的个性化教学。因此,未来教师的任务是由教师与人工智能共同协作承担的。二者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做了系列前瞻性研究,启动了“AI Teacher”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人工智能教师。在该项目中,我们建立了教育大数据平台,采集学生全学习过程数据,对学生的知识、情感、认知、社会网络等进行全面仿真,并通过数据精确了解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个体特征,以实现“人工智能教师”服务。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人工智能可承担12种角色。角色一:成为可自动命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帮助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自动生成不同的试题,并对作业、试卷等实现自动批改。角色二:成为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及时反馈分析师,帮助教师、家长发现学生学习中隐含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与解决。角色三:成为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素质提升教练,协助教师评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况,并通过综合性项目学习提升学生素质。角色四: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协助教师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角色五:成为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帮助教师基于数据,精确了解学生体质发展及健康状况,并给出提高学生体质的训练方案。角色六:成为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客观、有科学数据支撑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角色七:成为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实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智能教学。角色八:成为学生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以自然交互的方式对学生个性化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角色九:担当学生生涯发展顾问或规划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协助完成学生成长发展的智能推荐。角色十:作为精准教研中的互动同伴,协助教师发现同伴间的教学问题并互助改进。角色十一:成为个性化学习内容的自动生成与汇聚代理,能根据学生个性化特征自动寻找、关联、生成与汇聚适合的学习资源,实现从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转变。角色十二:扮演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助手,为各类决策提供各种数据及分析模型支持,为现代教育治理提供决策辅助。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价值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教育中扮演如此众多的角色,那么作为教师,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需要如何去适应人机协作的新时代要求呢?(一)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人类与人工智能有几大差异:第一,人发现问题,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第二,人工智能不具备主动的社会交往能力。第三,人工智能不具备心理属性。它既不会开心,也不会郁闷。所以同人工智能相比,“教师更应看重人自身的独特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心理价值和利用全球化资源的能力,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未来,而不是进入未来的社会责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赵勇教授认为,我们目前正在运行的教育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而“首先去发现学生拥有什么特质,然后帮助他发掘出来”的教育方式会解放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前,我们说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师的责任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成长,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实现人生价值。教师的工作会更以“育人”为重。相应地,教师要从面向知识体系的传授,转向面向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国家认同、跨文化交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协作能力、知识的情境化运用能力是教师所应关注的核心和重点。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工具、设计学习活动和设计学习评价。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协同、知识迁移和运用,从而发展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教师的陪伴、组织、督促、检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今后的学习形态一定是学生线上学习,实践领域开展问题解决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教师线下督促、管理、陪伴三位一体的形态,而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形态。(二)教师的职能将向两个方向分化未来个性化教育体系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教师队伍会向两个方向分化:一是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全能型教师。教师既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又要为整个群体提供支持,这就要求他们既掌握学科知识,又掌握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掌握认知、脑科学发展、儿童身心健康等相关知识,还要了解各种社会属性,具有领导力和社会协作能力,这是一般教师难以胜任的。但有了人工智能的支持,能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负责的全能性教师是可能存在的。二是专业型教师。未来教师会出现精细的、个性化分工。让每位教师成为全能大师不太可能,但部分教师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未来将会有专门做教学设计的教师、做练习辅导的教师、项目设计的教师、授课教师、疏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等。教师角色分工越来越细,就像拍电影一样,有编剧、演员、导演、摄像、后期制作。所以,教师需要善于基于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开展教育服务。教师的角色和职能发生转变后,未来的课程组织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对于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期望教师独立完成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辅以教师间协同、教师与人工智能协同环境的支持。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组织机构,学科、班级和学校的边界将逐渐被打破,课程会基于跨学校边界的社会化协同分工完成。今后,一门课可能由多位教师负责,既有学科专家和教学设计师,也有知识传递者、活动设计者、人工智能助教或其他角色。总结与展望当前,数据、信息和知识正加速膨胀,但人类的智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借助外部工具或者智能设备发展自己的智慧,认知外包将成为常态。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是我们未来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方向。人与电脑的结合可以突破人类个体认知的极限,使得我们能够驾驭超越个体认知极限的复杂情境,处理超越个人认知能力的海量信息,能够应对超越个体认知能力极限的快速变化。大数据时代下复杂社会的生存,呼唤着人机结合的教育智能,人类借助智能设备而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变革教育是一个过程。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迭代,但教育制度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习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较为漫长的过程。若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将人工智能服务嵌入业务流程中,创造新的范式、新的流程、新的结构、新的业务形态,来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互联网 +’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6JZD043)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余胜泉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原标题为《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与思维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