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极光大数据:2017年度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能体纯素

极光大数据:2017年度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

随着人们越来越习惯网络购物,网络购物无论在规模还是形式上都在飞速发展着。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网络购物被不断细分,不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豪门都纷纷入局。极光大数据推出《2017年度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将网络购物分为综合电商、母婴电商、生鲜电商、跨境电商、二手电商、折扣优惠、商家服务等七大类,从行业数据、运营数据、用户画像等方面详细分析网络购物行业的发展现状,堪称2017年度最详细的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极光观点1、 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约为7.18万亿,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2、 2017年最后一周,网络购物app渗透率为69.9%,用户规模达7.13亿3、 手机淘宝app渗透率达53.3%,京东为20.6%,折扣电商类app拼多多渗透率增长至19.4%4、 手机淘宝、京东、唯品会2017年12月MAU破亿5、 16-35岁用户为网络购物主力军,占比达85.5%6、 网络购物app用户偏好手机淘宝、支付宝和美团一、 行业概况目前国内网络电商可主要分为七类:综合电商、母婴电商、生鲜电商、跨境电商、二手电商、折扣优惠、商家服务,涵盖手机淘宝、京东、贝贝、多点、小红书、闲鱼、拼多多、微店等多款app。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和国内外物流的完善是网络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服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淘宝、苏宁易购、闲鱼、天猫等背后皆有阿里巴巴背景,腾讯则投资了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网络购物平台,此外,网易、滴滴、顺丰等也通过多种方式进军网络购物行业。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当、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综合性电商平台均于2008年及以前上线,近年来,母婴电商、跨境电商、二手电商、生鲜电商等切中用户细分需求的平台快速发展。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京东等网络购物头部平台已完成IPO上市,阿里巴巴目前总市值为4671.54亿美元,京东为661.57亿美元,小红书、贝贝、优信二手车、每日优鲜、拼多多等细分类别平台也进入B轮及以后融资阶段。二、行业数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6.63万亿元,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约为7.18万亿元,占比约为19.6%。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网络购物app渗透率从63.5%增长至69.9%,用户规模达7.13亿。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折扣优惠类、二手电商类、跨境电商类app渗透率提升较为明显,综合电商类app渗透率最高,为64.52%,用户规模达6.59亿。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47.6%综合商城用户仅安装1个此类app,1.3%综合商城用户安装此类app数量在6个及以上。极光大数据发现,生鲜电商用户日均使用此类app时长最长,其次为综合商城和折扣优惠类,三者使用时长均在10分钟及以上。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过去半年,综合电商用户日均使用此类app 1.54次,生鲜电商用户日均使用此类app 1.41次。极光大数据显示,过去半年,14.2%生鲜电商用户在10:00-12:00使用此类app,7.2%商家服务用户在10:11-11:00使用此类app,6.6%的跨境电商用户在13:00-14:00使用此类app,6.3%母婴电商用户在14:00-15:00使用此类app。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9.8%综合商城用户未安装其他二级分类网络购物app,折扣优惠类独占率为13.1%。根据观察极光大数据,2017年最后一周,手机淘宝以53.3%渗透率居于首位,京东渗透率为20.6%,拼多多从年初的1.4%增长至19.4%。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手机淘宝过去半年日新增用户均值为328.6万,拼多多为107.8万,京东为105.1万。极光大数据显示,拼多多、手机淘宝、闲鱼、聚美优品过去半年7日留存率均值都在70%以上,其中拼多多以76.9%居于首位。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手机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2017年12月MAU均在一亿以上,手机淘宝12月MAU为5.32亿。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手机淘宝2017年12月月均DAU约为1.85亿,京东为3335万,拼多多为2691万,唯品会为2569万。极光大数据发现,手机淘宝过去半年月复装率均值最高,为46.7%,京东以29.9%居于次位。三、运营数据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最后一周,手机淘宝、京东、唯品会渗透率均在15%以上,其中手机淘宝渗透率为53.3%。极光大数据显示,过去半年,手机淘宝、京东日新增用户均值均在百万以上,天猫日新增用户均值为67.9万,唯品会为67.8万,苏宁易购为38.9万,在818活动期间,苏宁易购app日新增用户量也有较为明显提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过去半年,手机淘宝7天留存率为74.6%,天猫为69.7%,京东为69.5%。极光大数据发现,手机淘宝2017年12月MAU为5.32亿,京东为2.50亿,唯品会为1.29亿。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手机淘宝2017年12月DAU约为1.85亿,居于第二位的京东为3335万,唯品会以2569万居于第三位。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最后一周,拼多多渗透率为19.37%,购物大厅、折800、返利网渗透率也均超过1%。过去半年,拼多多日新增用户均值为107.8万,购物大厅为24.8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拼多多过去半年7天留存率为76.8%,购物大厅为76.7%,省钱快报为71.1%。极光大数据发现,2017年12月,拼多多MAU约为1.14亿,省钱快报为651万,折800为534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12月,拼多多12月月均DAU为2690.9万,省钱快报为145.4万。二手电商方面,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最后一周,闲鱼渗透率为4.30%,转转渗透率为1.96%,瓜子二手车渗透率为1.01%,其余二手电商app渗透率均不足1%。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过去半年,闲鱼日新增用户均值为64.2万,转转为13.2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闲鱼过去半年7天留存率为73.4%,瓜子二手车为71.7%。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二手电商领域,2017年12月,闲鱼MAU为2779万,转转为1235万极光大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闲鱼月均DAU为581.6万,转转为135.8万。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统计,2017年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中,按整体交易额计算,网易考拉市场占有率为21.4%,天猫国际为17.7%,唯品国际以16.1%紧随其后。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最后一周,小红书渗透率为1.66%,网易考拉为0.76%。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小红书过去半年日新增用户均值为9.52万,网易考拉海购为4.94万。极光大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小红书MAU为1491万,网易考拉海购为1307万。而在2017年11月,网易考拉海购MAU为1646万,小红书为1560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12月,小红书月均DAU为227.0万,网易考拉海购为149.3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母婴电商领域,截至2017年最后一周,贝贝渗透率为1.086%,蜜芽渗透率为0.190%,孩子王渗透率为0.186%。极光大数据显示,贝贝过去半年日新增用户量为7.08万,蜜芽为1.32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母婴电商领域,大V店过去半年7天留存率为79.2%,孩子王、贝贝、乐友过去半年7天留存率均值也都超过70%。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12月,贝贝MAU为915万,蜜芽为200万,孩子王为153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12月,贝贝月均DAU为158.9万,蜜芽为38.3万,孩子王为23.3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在商家服务app领域,截至2017年最后一周,微店渗透率为0.77%,云集VIP为0.61%,云集微店为0.25%。极光大数据发现,微店过去半年日新增用户均值为5.45万,云集VIP为5.07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京东掌柜宝过去半年7天留存率均值为85.9%,微销通为81.7%。极光大数据发现,微店12月MAU为391万,云集VIP为264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2017年12月,微店月均DAU为99.6万,云集VIP为71.5万。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统计,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最后一周,生鲜电商领域的多点渗透率为0.71%,京东到家为0.32%,每日优鲜为0.31%。极光大数据发现,多点过去半年日新增用户数均值为5.01万,京东到家为2.23万,每日优鲜为1.51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多点过去半年7天留存率均值为81.0%,手机惠农为78.5%,盒马为76.4%。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每日优鲜12月MAU为349万,京东到家为292万,多点为209万。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多点12月月均DAU为70.7万,每日优鲜为37.3万,京东到家为27.8万。四、用户画像极光大数据发现,网络购物用户中,26-35岁用户为主力军,16-35岁用户占比85.5%,女性占比55.3%。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网络购物用户中,一线城市用户占比9.5%,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18.1%,二线城市用户占比1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极光大数据发现,10.5%的网络购物用户来自广东省,北京、上海、深圳为网络购物用户占比top3城市。报告说明1.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2.数据周期报告整体时间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3.数据指标说明网络购物app包括手机淘宝、京东、唯品会、天猫等多款app4.报告其他说明极光大数据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5.法律声明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疾雷破山

CNNIC第46次调查报告:网络购物

来源:新浪科技三、 商务交易类应用(一) 网络购物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9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12万,占网民整体的79.7%;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7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47万,占手机网民的80.1%。图 37 2017.6-2020.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 38 2017.6-2020.6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从2013年起,我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网络零售市场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显现。上半年网上零售额达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481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25.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达到25.2% 。网络零售通过以消费扩内需、以创新促发展、以赋能保市场等方式为打通经济内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扩内需,线上消费增强经济韧性。一是保障疫情期间的民生所需。上半年疫情爆发助推了“宅经济 ”发展,商品消费向线上转移明显。主要电商平台启动紧急响应,充分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通过海外直采、协调国内品牌商家等方式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二是有力促进疫情后的消费回暖。电子商务平台与地方政府联合发放各种形式的电子消费券,通过补贴用户激活线上线下消费;商务部等部门组织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双品网购节”,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4300亿元 ;在“618”电商年中大型促销中,天猫和京东交易额分别达到6982亿元和2692亿元 ,展现了内需引擎的力量和经济转型的动能,有力促进消费释放,增强了经济韧性。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助推经济升级。一是跨境电商成为稳外贸、促回流的重要方式。2020年1月至5月,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717.3亿元,同比增长22.4% 。外贸企业通过网上营销、网上交易实现生存发展。第127届广交会期间,近2.6万家境内外参展企业实现了“云”上全球采购 。同时,跨境电商进一步促进消费回流,截至2020年6月,我国跨境电商用户 规模已达到1.38亿。二是生鲜电商等新模式推动各类消费增长。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和线上买菜等民生类消费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6月,用户规模已达到2.57亿,占网民整体的27.4%。此外,农产品电商、二手电商用户 规模分别达2.48亿和6143万,在推动农产品上行和促进闲置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市场,电子商务为广大中小企业赋能。一是线上化转型提高企业疫情时期的经营能力。疫情防控期间,网络零售催生的“线上经济”“宅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为传统企业和商家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通过入驻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经营会员微信群等数字化方式,中小企业加快线上运营,推进复工复产进程。二是平台赋能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2020年上半年多个电商平台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科技赋能、资源赋能等方式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如京东数科为中小企业提供区块链电子合同、区块链商业秘密保护及基于京东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的多项解决方案;阿里巴巴启动扶持中小企业的“春雷计划”,通过激活数字化产业带等重要举措,利用反向定制模式助力工厂线上直销。

何以加此

CNNIC第47次调查报告:网络购物

来源:新浪科技三、 商务交易类应用(一) 网络购物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较2020年3月增长7215万,占网民整体的79.1%;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1亿,较2020年3月增长7309万,占手机网民的79.2%。图 36 2016.12-2020.1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 37 2016.12-2020.12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2020年,随着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网络零售不断培育消费市场新动能,并将消费能力转化为生产和创新能力,通过助力消费“量”的增长和“质”的升级推动消费“双循环”。一是国内消费循环方面,电商激活城乡消费循环和闲置商品流转。随着下沉市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服务不断完善,工业品和农产品在城乡间的商品流和信息流进一步实现高效畅通。一方面,电商平台通过小程序和直播等方式加速下沉渗透,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基本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农产品则借助“产地仓+销地仓”、产地直播、渠道联动等电商模式加速实现销售。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带动了以二手消费为代表的消费方式变革,闲置经济的发展为商品循环流转提供了新动力。截至2020年10月,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新增闲置物品销售相关企业已达13万家,较去年同比增长50% ;截至2020年12月,二手电商用户规模已达5266万。二手电商通过吸引更多消费个体参与到消费内循环体系中来,加速推动了商品的二次流转。二是国际国内双循环方面,跨境电商发挥稳外贸作用,自贸协定助推开放新格局。2020年,跨境电商逆势上涨,成为疏通贸易的重要毛细血管。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元,增长31.1%。全国共新增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增设“9710”“9810”跨境电商B2B出口贸易方式,推动通关便利化。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完成签署,成为目前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包括促进各国电子商务合作、保护在线消费者权益、完善监管政策等,在为跨境电商提供重大利好的同时,将进一步促进形成国际国内开放的双循环格局。三是网络零售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一步,赋能产业带实现品销合一 。“双循环”的实现,不仅需要激活消费需求端潜力,还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网络零售在消除国内“强生产、弱销售;强制造、弱品牌”的产业发展掣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网络零售通过助力企业销售增长解决燃眉之急,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加速整合产业带资源,推动产业的柔性制造和品牌化发展。在出口转内销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全国多个产业带上的中小企业借助网络零售的反向定制模式,通过电商消费数据指导产品设计和生产,实现快速交付、小批量下单生产,推动本土新品牌的兴起和产业数字化升级。

常卒乎鄙

2020年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依托于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发展,2019年在线导购平台行业整体GMV规模达1187.4亿元随着网络购物市场进入成熟繁荣的存量发展时期,在线导购行业在2019年也迎来了重大突破。数据显示2019年在线导购平台行业整体GMV规模达到1187.4亿元,连续15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预计2020年将达到1301.3亿元。以优惠为核心驱动,平台以多样化的导购形式成为品牌方品效合一营销的有力渠道在线导购平台迎合了营销品效合一的趋势,在同一平台为用户提供种草(心智占领)、长草(认知引导)到拔草(消费决策)的消费全链路服务,同时服务范畴开始衍生出综合型和垂直型两种类型,成为品牌方进行品效合一营销的有力渠道。生态化、流量多元化、智能化成行业发展三大趋势1)围绕用户、内容服务商、电商以及品牌商创建共赢的生态系统;2)流量获取多元化,丰富流量获取的渠道、内容与展现形式;3)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智能营销平台等方式实现精准商品与广告推荐,提升用户转化与留存,以构建竞争壁垒。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通过聚合资讯与多元化营销促成交易的信息服务平台在线导购平台定义:聚合互联网商品及服务的优惠资讯,通过比价、返利、优惠券、内容营销等形式,吸引并促使用户前往第三方平台完成交易,并收取佣金收入及广告营销费用的信息服务平台。目前,主要覆盖了网络购物、生活服务、旅游出行、影音娱乐、知识付费、金融等领域。统计口径:本报告统计的在线导购平台行业规模:1)平台类型:包含所有导购/返利网站的规模,不区分综合型、垂直型,不包含分销类平台(S2b2C模式)收入;2)覆盖领域:包括在线导购平台对网络购物、生活服务、旅游出行、影音娱乐、知识付费、金融等领域的导购/返利业务总和,不仅指网络购物导购;3)收入来源:包含在线导购平台的导购佣金收入、广告营销收入、API接入收入及数据服务等其他收入,不含其自建电商业务的商品销售和佣金收入。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发展背景网络广告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已成为最重要的营销渠道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网络广告形式多样化、技术逐步完善的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2019年总体规模达6464.3亿元,同比增长30.2%,在整体广告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已成为广告主最重要的营销渠道。随着互联网广告模式的创新以及技术带来的精准度提升,预计未来互联网广告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增长。网络购物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为导购行业奠定坚实基础在消费领域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的消费偏好和习惯不断发生变化。艾瑞预测,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6亿,占整体网民的比例达74.9%,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9.9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持续增长。未来随着电商市场的进一步下沉以及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预计网络购物行业的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以网络购物为核心目标市场的在线导购行业也将共享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红利。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驱动因素供给端:电商发展逐渐成熟,生活服务类外延电商快速崛起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电子商务类APP在架数量达36.7万款,尤其是生活服务类外延电商在快速崛起,对比2017年6月,在2020年6月,旅游出行、美食外卖、金融理财等生活服务类APP月活均有较大的增幅。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品牌方及电商平台将商品信息有效地传递给用户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如何更高效地匹配用户的需求至关重要,需要更精准更专业的导购平台进行信息的精选和传导。供给端:广告主对品牌形象愈发重视,触发品效合一的需求2019年,中国效果广告主除了重视销售增长外,更多的开始强调利用内容营销提升品牌价值、推动品牌创新、建立品牌形象等。由此可见,效果广告主对品牌形象愈发重视。品牌与效果广告主的需求变化都加快了品效合一营销的进程。他们希望在一次营销活动中能够实现:1)内容化;2)互动化;3)精准化;4)效果化。前两者偏向品牌价值的传递,后两者偏向于广告效果的直接输出。供给端: 电商巨头加速构建流量合作平台, 对导购平台包容度增强在竞争加剧,流量成本日益走高的大环境下,电商龙头企业愈发注重流量的多元化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激励计划,推动行业生态的持续发展。电商平台对于导购平台的包容度提升,同时利好在线导购平台的发展。需求端:商品与服务极度丰富,用户需要更精准的推荐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线上商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多元,各类促销活动也更加频繁多样。海量的商品信息增加了用户发现和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商品的难度,提升了用户的决策成本,用户体验下降。导购平台凭借对相关领域专业的商品知识和数据积累,以更高效的方式帮助用户过滤冗余信息,快速触达更高性价比和更优质的精选商品。需求端:价格仍是用户在消费时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调研显示,用户在进行个人消费时,最关注的三个因素为实用性、安全性和价格,价格仍然是其在消费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导购平台通过返利、优惠券、比价等价格类工具吸引用户、聚集流量的效果仍将长期存在。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发展历程导购形式与服务范畴多元化升级作为连接用户和供给端的中间环节,在线导购行业背靠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崛起与发展。回顾中国在线导购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在线导购1.0时代,行业依托网络购物的发展红利快速崛起,初期发展较为粗放,以商品类导购为主,比价、折扣等价格驱动的平台居多,后期逐步分化;2)2016年后,电商进入存量发展时期,在线导购随之进入2.0时代,由于获客成本升高,电商巨头对导购平台采取了更开放的政策,与此同时生活服务类平台的兴起也促进了导购平台在导购形式与服务范畴等方面的多元化升级。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的类型划分以发展路径划分,在线导购平台分为综合型与垂直型以发展路径划分,在线导购平台可分为综合型与垂直型,综合型导购平台更强调生态的建设;而垂直型在线导购平台更侧重在某一细分领域的定位。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产业链图谱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模式分析流量聚集:优惠呈现与内容呈现并举在线导购平台的本质是以优惠为核心驱动,通过优惠、内容等不同呈现方式,吸引用户聚集到平台上,并推动他们前往第三方平台完成交易。在线导购平台流量获取的方式主要分为优惠呈现方式和内容呈现方式两大类。品效合一:服务供需两端,品牌宣传和销售渠道一体化导购平台作为连接B端商家、平台与用户的中间环节,对产业链的价值在于促成交易,满足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特定需求,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商业模式。对于用户而言,导购平台的核心价值是通过价格/优惠信息或其他丰富的内容,辅助用户进行购物决策。对商家/品牌方而言,导购平台是电商平台之外的低成本流量来源;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导购平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流量补充。品效合一:内容+商品,品牌方进行品效合一营销的有力渠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发生变化,消费场景和渠道都在多元化发展,使得广告主对营销行为做出改变。品牌方在追求品牌曝光度的同时,也越来越在意曝光后效果转化的结果,对于通过品效合一的营销模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在线导购平台一方面通过多样化内容形式吸引用户种草,帮助品牌商深化用户的品牌认知,另一方面通过优惠刺激用户直接下单购买,通过“内容+商品”的模式,成为品牌方进行品效合一营销的有力渠道。盈利模式:佣金和广告是在线导购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线导购平台的盈利模式为向上游收费,对于商家/品牌商来说,其愿意为在线导购平台付费的基础在于导购平台为其提供流量及由此带来的成交转化。佣金和广告是在线导购平台的主要变现模式:一方面通过将用户导流到电商平台,按用户在电商平台最终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提成;另一方面是直接将自身平台积攒的流量变现,获得广告收入。从结构来看,当前大多数导购平台仍以佣金收入为主要收入,部分平台在这两种基础盈利模式之外,也开始尝试利用自身发展积累的品牌资源和用户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拓展,探索更多的盈利点。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交易规模2019年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整体GMV规模达1187.4亿元中国在线导购行业依托于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快速发展。2014-2015年,借移动端风口,网络购物成长起一批电商新势力,新兴电商网站产生了大量的流量需求,行业实现较快增长。未来,随着在线导购平台的外延逐步扩大,向旅游、外卖等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渗透进一步增加,行业将持续稳步增长。中国在线导购平台行业营收规模导购平台流量变现方式多元化,未来变现率还有提升空间2019年,在线导购平台行业营收规模为55.3亿元,同比增长8.8%,预计2020年营收规模可达65.9亿元。2015-2019年间,由于在线导购行业从以返利模式为主的营销推广方式向优惠券模式为主进行转变,行业变现率有所降低。但是优惠券模式下平台不需要再支出返利成本,不会对平台净利润产生影响。未来随着行业参与者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对流量价值的挖掘进一步深入,变现方式多元化,行业的变现率还有提升空间。APP端导购类应用月均独立设备返利网位于第一梯队,什么值得买、识货、淘粉吧位于第二梯队APP端导购类应用月独立设备数TOP10头部app流量集中效应明显,疫情期间略有回落发展趋势:生态化基于生态化,横向渗透服务品类,纵向渗透产业链围绕用户、内容服务商和电商、品牌商创建共赢的生态系统,逐渐成为在线导购平台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以传统信息推广和优惠返利为基础,面向C端用户,扩充平台消费品类,拓宽应用场景;面向B端的品牌商与电商平台,扩充服务功能,例如,基于平台数据与服务能力,深入洞察用户行为与潜在需求,赋能合作伙伴;与此同时,纵向上加强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例如不断优化内容栏目,吸引更多的内容达人、MCN机构加入,共同创建内容生态。发展趋势:流量多元化内容媒介多元化与获取渠道多元化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流量成本增加,在线导购平台在流量获取上日趋多元化。首先,内容平台与导购平台不断融合,流量接口与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内容的形式也从图文逐渐扩展至短视频、直播等新形态;此外,由于用户的消费意愿更多地受到内容的影响,内容本身也将更加丰富多元,表现为从广告硬性灌输,到更多地用专业性、互动性、轻量化的优质内容占领用户心智,激发用户购买意愿。发展趋势:智能化技术赋能精准营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营销领域的不断拓展,在线导购平台也纷纷加大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和建设。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智能营销平台等方式,深入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商品与广告推荐,提升用户转化与留存,以提升自身用户运营能力,构建竞争壁垒。

秘鲁版

618网络零售市场研究报告:京东高端手机市场占比60%

近日,线上零售商品数据监测权威机构欧特欧咨询发布了《2020年618网络零售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今年618手机线上发展形态及趋势进行了权威解读及分析。据《报告》介绍,京东高端手机市场占比超60%,可见京东不仅满足消费者的广泛需求,更是在高端、优质的产品层面广受消费者信赖。作为后疫情时代首个全民购物节,今年的618显得格外特殊,一方面释放了众多商家上半年的消费压力,一方面刺激了用户的消费能力。无论从任何一个层面来讲,今年的618大促都是非凡的。布局服务战略 释放消费能力《报告》显示,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6.2%,而网络销售尤其是实物类网络销售额出现逆势增长。疫情期间,线下消费大面积线上转移、新零售&电商直播等创新商业模式的出现,给予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多元化的选择,促进网络销售逆势增长,在推动消费回暖、助力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18期间,依托强大的品牌背书、供应链优势带来的溢价能力,京东为消费者带来超级百亿补贴、千亿优惠、百亿消费券等福利。同时,京东手机在服务上不断加码,推出0元试用、以旧换新、全额保值换新、碎屏险、即时配送等,搭建覆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服务矩阵,为消费提供贴心、安心、放心的极致购物体验。全面布局“服务战略”的京东,再次以58%的线上市场占比登上手机线上市场份额最高的宝座。战报显示,618当天,京东开场前10分钟成交额就实现同比增长超300%、Apple成交额5分钟即破5亿!开场前10分钟,荣耀、小米、vivo、iQOO、OPPO以及一加纷纷取得了成交额同比增长200%的优异成绩。无论是平台对品质的把控力还是品牌赋能上 ,京东618无疑都是手机品牌的最大增量场。全渠道战略布局 直播带货“全面开花”《报告》显示,今年618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布局全渠道,行程线上与线下的全面互动,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线上线下联动。同时,直播模式“全面开花”,线上直播带货集中引流,线下生态爆发式增长,加速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报告显示,京东在此次618期间联动线下门店联合发券,从产品、价格、福利、物流等方面全线打通,实现全渠道融合。此外,京东618期间更是打造超过30万场重点直播、明星&品牌大佬参加直播及泛娱乐直播布局等。其中,京东手机重磅打造的“总裁直播”系列,邀请各大通讯品牌厂商高管等做客直播间,为品牌产品亲自带货。如华为中国区总裁及华为手机CEO坐镇直播间,直接拉动了京东手机狂欢盛典当天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50%!此外,京东手机线下专卖店京东到家直播带货也带来了手机品类销量环比增长200%的战绩。手机高端化趋势凸显 5G成手机消费热词《报告》显示,从2020年618手机价格区间渠道零售额分析表示,京东在高价位商品上优势明显,5000元以上手机京东渠道占比超60%,远超天猫、淘宝及其他电商平台的综合。一方面,京东手机深耕头部厂商多年,凭借反向定制打造爆品、新品独家首发等,从源头处拥有货源议价的优势;结合供应链、物流、渠道等优势,拥有丰富的用户口碑和好评率。加上京东手机推出的一系列特色服务全面加持,免去消费者的购机烦恼,打造安心的购物体验。反向定制成大势所趋 C2M赋能推动产业链变革《报告》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分级趋势显现,反向定制激发了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本质上倒逼了产业链发生变革。2020年618期间,京东C2M反向定制全面不仅引领了电商发展风向,更带动了整个消费行业的发展趋势。依托大数据的优势,京东手机将C2M反向定制赋能品牌,更直接、更精准地将产品送到用户面前,一经上市就全面爆发,既不会存在供大于求的库存压力,还能开启“新品即爆品”的销售模式。以小米Redmi K30 5G极速版为例,该产品从需求定义、功能设计及生产计划全部由京东主导并独家包销。新品上市“一战成名”,在618期间成为爆款机型。如《报告》所示,京东还是Z世代消费群体中定制款、IP联名款等游戏、娱乐场景化5G手机的最大销售平台。如红魔、一加等游戏手机均在618取得不俗的成绩。不仅适用于手机品类,京东C2M反向定制辐射家电、快消等多个品类,成为品牌厂商打造新的增量场的秘密武器。早在618正式到来之前,各大手机厂商明里暗里纷纷选择押注京东,这份《报告》的发布,不仅印证了厂商选择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更是印证了京东手机线上市场“领头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手机市场的激流中,究竟该顺应趋势还是引领趋势?京东手机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媒人帮

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顾客在网购顾客中所占比重较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人,且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的网络购物用户达到2.09亿,半年用户规模增长为8.2%,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所占的比重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而大专及以上学生年龄段的网民所占比重最大,结合以往的发展报告中来看,大学生群体在网购人群当中占有绝对优势,各大购物网站和个人网上零售店铺均反映大学生是其重要顾客群。(2)网购条件完备充分满足大学生网购需求。利用网络进行购物要具备电脑、网络、物流快递、网上银行等一些必备的条件,而在大学校园里计算机全员普及,所有高校均提供公共网络中心供学生使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触到网络,并且很多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上网非常的方便,大学校园周边交通也十分便利,物流输送便捷,各种设施建设齐全,银行遍布可以满足各种网上支付需求。(3)大学生网购消费以服饰、数码、音像产品以及书籍为主。大学生的网购主要是对于服饰类商品、图书音像制品、数码产品、考试资料与多媒体课程、虚拟产品的购买。从购买物品的种类看,服饰类商品排名第一,其次是图书音像制品。从网购者性别的差异看,男、女生购买最多的物品都是服饰,男生购买物品第二位的是数码产品,女生购买物品第二位的是图书音像制品。大学生群体在网上购买最多的5类商品与其他网购用户群体网购的商品和服务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商品和服务能充分反映出大学生网购群体在生活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趋向。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特征  (1)大学生人数剧增,整体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大学生的数量正在成倍增加;加之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在经济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这就让大学生的整体消费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网络覆盖校园的时代到来,大学生消费的赶潮流、喜欢名牌低折扣、易受诱导等特点,使得网络购物成为其首选。对于网商来说,学生数量的庞大使得大学生市场成为其重点拓展的空间,且具有广阔的前景。(2)大学生个体消费能力相对较弱,追求高性价比商品。由于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是靠父母资助,而即便通过一些兼职工作来获得一定的报酬,也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生活开销较为固定,除去伙食费等必要开支之外,其他可供消费的资金有限,因此,大学生在消费时也往往比较谨慎,崇尚高性价比的商品,而网络购物商品价格低于传统实体店购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购物,力求搜索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几种商品,服饰是折扣最大的,能达到50%以上;其次是电子产品,平均折扣在40%;折扣最小的是书籍,一般只便宜20%~30%。因此,低廉的价格正是吸引大学生这个“理性消费”群体乐意参与网络购物的重要原因。(3)大学生消费追求时尚快捷高效率的消费方式。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素质,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喜欢追求前卫时尚的消费。网络购物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在现阶段很多人都不愿与或者不敢去尝试网络购物,而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喜好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成为最早接触网络购物的群体,并且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交通、通讯等设施越来越便利,大学生同样紧跟时代,很多时候都力求做到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生活中也同样要求及时、高效。而网络购物恰恰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用担心学习课业缠身或者地域受限等客观因素制约,只要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满足购物需求,而传统购物对他们来说则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4)大学生网络购物群体认同感强。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从它的兴起到发展至今,网络购物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网络购物的局限性,其顾客相对实体店购物而言还是少数,人们对通过网络消费购物还是感觉陌生和新奇。对于大学生来讲,其消费特性是喜欢“标榜”自己但同时又不愿意偏离群体,当很多同学都开始选择网络购物时,很多人就开始积极加入其中,网络购物就使得他们形成一个广泛的群体,从而使得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购物认同感增强。(5)大学生消费影响力较高,能够积极带动潜在客户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代名词,很多人都愿意听从和接受大学生的意见,而特别对于一个家庭成员众多的大家庭来说,大学生的行为对家庭其他成员具有重大影响力,大学生在网络购物当中的商品推荐或者代为购买都能为网商带来很大的潜在商机。  三、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行为存在问题及建议  (1)网络虚拟购物存在欺诈,仔细辨别慎重购买。对于商品的选择应当注意,网络商品虽然丰富且价格透明低廉,但是同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顾客是在无法看到实物的情况下作出购买的选择,因此上可能会有对于产生商品错误或者不完全的认识,实际收到商品与预想产生极大偏离,从而产生对网络购物的不满意。一方面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或是将现实与预想的差距缩小到最低程度,就势必要求大学生在购买网络商品时仔细辨别商品和认真阅读相关的商品信息,争取对商品做到最全面的了解,同时在与实体店商品价格悬殊很大的情况下须做到慎重购买,避免因贪图便宜而选择假冒伪劣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购物网站存有安全问题,选择正规合法网站购物。对于购物网站、网络店铺的选择应当谨慎,由于网络购物的发展很快,一些新的购物网站和网络个人店铺层出不群,大学生在这些网站和店铺进行购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合法的网站进行购物,注意网站和店铺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是否完备,确保购物出现问题时能有合理的解决渠道,同时对于个人隐私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要泄露,加强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3)物件运送存在安全隐患,选择安全有保障的快递公司。对于快递的选择应当谨慎,在网络购物当中快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快递公司的选择同其他服务方一样应引起足够重视,大学生在购物前首先必须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快递公司有哪些,不同的公司口碑不同,即使同一家快递公司在不同的地区服务也相差很大,这就提醒大学生顾客在购物时应当与卖家沟通一致,并且选择你所在地区口碑、服务、运送保障比较全面和安全的快递公司,这样就避免造成丢件、损件、坏件等现象,即使出现这样的现象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赔偿,将损失减少到最小。(4)网上银行存在安全风险,网上支付谨慎操作。对于网上银行支付操作必须小心谨慎。网上银行涉及到货款的交付,很多大学生会比较关注这一环节,然而在很多实际操作当中也会出现银行卡、个人信息被盗取的情况,使得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出现不信任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是不要轻易透漏自己的个人相关信息,操作时最好是在自己确定安全的电脑上进行,在进入银行系统页面时,注意检查是否下载安装了安全的客户登陆端口、相关银行的安全证书等一系列安全措施,这样就能避免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被窃取和盗用,同时能够安全顺利地交付网购货款。(5)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网购过程中遇到各种纠纷和问题时应当及时解决,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在网络购物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服务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相关方进行沟通协调,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合法的途径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到任何损害,同时也能帮助和配合相关单位和机构对于违法和违规的行为作出惩治和处罚,更大意义上维护消费者权益。

鼻涕虫

中国互联网+新零售行业深度调研与前景分析报告

由于疫情的原因,线下渠道受到阻力。O2O、社交电商等依托于快捷的配送服务,无接触的安全保障及全面的生鲜及个护选品,一跃成为消费者,特别是高线级城市消费者,日常经常使用的购物渠道之一到家O2O以餐饮为始,逐步覆盖医药,快消及生鲜。2019年餐饮外卖在到家业务中约占80%。但随着各个品类的不断入局,以及疫情期间对个护生鲜需求的推动,预计2020年,医药,快消及生鲜将快速抢占市场,达到30%的市场份额。其中,主营生鲜及快消品的商超O2O平台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图表 商超五个关键数据据整体来看,社交电商渠道下沉明显,聚焦低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消费人群,女性占比较高,多数社交电商平台的女性用户占比近60%。但从年龄角度,平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购类平台的用户较年轻。以云集为代表的会员制平台则相反。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线上线下相互加速融合,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正在发生改变,除了对商品本身品质需求改变,消费者也更加重视消费过程中购物体验。线下实体店有着服务和体验的优势,因此线下门店在新零售的趋势下,重新回到人民的视野中。实现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购物服务。图表 消费者需求的演变未来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零售业逐渐显示出积极的复苏迹象,我们仍然看到了消费者强大的购物热情,回归整目前的中国市场,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还有很多,新人群以及蓝海人群细分品类仍有机会。报告目录读者朋友想看其他行业报告,请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小编,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相关行业报告。

录音师

2018中国正品电商白皮书

本文摘要1、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进入品质升级新阶段,正品保障成各方关注焦点2、电商自营更能增加消费者对平台正品力的信任度3、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品类丰富度最为满意,提高正品保障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进入品质升级时代网络购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7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预计约为6.1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呈现出增速回升的态势。艾瑞分析,2017年网络购物市场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各种创新模式的涌现和落地,包括电商的线下零售店模式、品质电商模式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网购市场的赋能和升级。网购市场基建成熟,进入提质升级阶段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市场容量巨大但增速逐渐放缓、渠道建设迅速并快速成熟已成为当前网购市场的重要特征,提升商品质量进行渠道升级将成为网络购物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中产阶级消费需求释放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电商带来结构性机会,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被释放,品质化需求提升,引领消费需求品质升级。消费者收入增长促使高端消费增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和健康,也更愿意选择中高端产品。而中高端商品由于价值比较高,在买卖过程中正品保证是一个关键要素。而随着中高端商品的普遍化,正品保证逐渐变成大众消费者的普遍需求。跨境商品购买中正品保障要求更高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消费者观念升级、出境人数攀升等刺激跨境消费需求,而跨境游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众多国外的品牌介绍给中国普通消费者,中国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越来越多的品牌。但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市场和国外品牌了解较少,在对跨境商品的购买过程中对正品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培养了消费者的正品需求习惯;另一方面,也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挑战。商品质量和假冒仍是网购消费投诉热点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数据,2017年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共受理销售服务类投诉69397件,其中远程购物为投诉最多的领域,占比达59.3%;而远程购物中以网络购物投诉为主,占远程购物投诉的70.6%。在远程购物中,消费者投诉的对象主要涉及电商平台、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和电视购物等。其中电商平台被投诉的三大问题为:一是商品服务、质量不合格和假冒产品问题;二是消费者个人信息遭泄露;三是网上支付安全难保障。网络售假为各大电商亟待解决的痛点。正品网购环境需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开始发展于低价模式,从发展之初便伴随着假冒伪劣等问题。目前电商渠道成熟,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观念改变,对网购渠道的商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视商品质量问题,重塑网购市场信任度成为电商市场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正品网购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正品电商升级路径自营模式从源头严格选品自营模式下,电商自己设置采购部门,自行选品、质检、采购、存储、销售、售后,从源头选品开始实现供应链的全程把控,是保证商品真实性的最有效方式。当电商供应链建立之后,应逐步加强自营供应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对整个供应各环节的管控和梳理。提高平台质检标准电商平台一般要求新入驻的商家提供销售商品的全项第三方质检报告,但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对进店销售的新产品,电商平台没有相关的要求;另外,在送检的项目中,电商平台要求的质检项目相对低于国家标准,与线下实体店不一致也导致部分商家将线下无法上市的商品转移至线上销售,造成线上渠道商品质量的混乱。未来,电商平台应该提高质检标准,增加送检量,并成立专门的质检部门定期抽样主动调查,保证商品的品质和正品。极致的售后保障和体验商品质量和正品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电商平台除坚决执行国家各项关于商品质量的政策和法规外,还应建立即时专业的售后服务系统,应对消费者的质疑和处理售假问题。唯品会:正品电商引领者正品保障是消费者网购体验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唯品会重要的战略资产。唯品会在中国开创了“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的创新电商模式,并持续深化为“精选品牌+深度折扣+限时抢购” 的正品特卖模式。借助自身的自营模式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唯品会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流程正品保障。天猫:平台监管,标准不断提升天猫的商业角色为电商平台,为品牌商提供线上销售渠道,并不涉及商品的供应链,因而对平台上的商品质量和正品力把控较弱,但可以通过制定平台规则,提高准入标准和加大售假处罚力度等措施保障商品品质和真实性。从规则来看,目前天猫国际已经构建起从源头开始的全流程正品保障体系,全程监管,最大限度保证消费者权益。京东:自营电商对正品的把控京东是自营电商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源头开始把控商品的品质和正品,与众多供应商和品牌方直接对接,从源头杜绝假货。京东全球购方面,也建立了原产地直采渠道,可以提供海外品牌方的授权书、原产地证明、卫生证、提货单、通关单等一系列资质信息,自有物流可以实现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全程物流信息追溯。此外除了货源保障之外,京东还提供了“正品保障”服务和“12倍正品险”服务,从售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分析中国网购用户基础属性艾瑞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网购用户中80后占比最多,比例为49.7%,是网购消费主力人群;90后群体也不容小觑,占比26.1%,比例赶超70后。艾瑞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网购用户学历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6.7%,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占比65.9%,为网购用户中主要消费人群,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0.8%。在以职业划分的人群中,企业一般员工占比53.1%,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比10.9%,专业人士占比13.6%,从职业划分角度来看,白领为主要消费人群。网购用户最爱购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及食品饮料为网购用户中经常购买的品类,其中服装鞋帽是最常购买的品类,占比为27.4%;其次为日用百货和食品饮料,占比分别为20.4%和13.6%。95后爱吃,80后更顾家艾瑞调查数据显示,从不同年龄段经常网购的品类来看,所有年龄层次用户都爱买日用百货,相比较而言,95后具备“吃货”属性,更爱网购食品饮料;80后的消费品类则更家庭化,较爱购买家具日用类商品;90后-95后年龄段的用户更“爱美”,经常购买服装鞋帽和美妆个护。网购用户最看重商品的正品保障消费者网购时愈发看重商品的品质,39.4%的用户表明网购时最看重商品的正品保障,其次,有17.5%的用户认为商品的价格优惠度是网购时最看重的因素,平台的知名度、信誉和口碑以及促销活动频率也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购物平台的重要因素。网购用户愿意为正品付出溢价在对消费者在网购时的态度的调查中,54.1%的用户会选择在更有正品保障的平台购买,即使付出溢价;有37.1%的用户表示为购买到正品可以付出10%的溢价,21.8%的用户为购买到正品会付出20%以上的溢价。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电商平台做好对品牌、正品、品质的把控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自营商品更受消费者青睐相较于第三方商品,近半数用户认为自营商品价格一定、质量标准、服务更有保障,更倾向于平台自营商品,其中9.92%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购买自营商品,33.9%的用户表示自营商品更有保障;仅有21.5%的用户不在意自营还是第三方商品。平台自营是用户判断正品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在判断商品是否为正品时主要看重是否为平台自营及商品包装质量两种因素。有43.5%的用户认为平台自营商品为正品,此外,消费者在判断网购的商品时较为注重商品的包装、质量是否与以前购买的一样,其中有43.8%的用户通过对比商品包装、质量的方式判断所购买商品是假货, 40.3%的用户通过这种方式判断购买的商品是正品。总体来看,大部分用户都参照商品包装、收到包裹的完整程度等方式判断是否为正品,消费者对正品商品的认知较为局限。售后保障更增加用户对平台正品认可度艾瑞调研数据显示,商品的售后赔付服务更能增加用户对平台所售卖商品是正品的信任度,其中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占比51.7%,假一赔十等假货赔付服务占比49.3%;商品是否有正品保障险也是影响用户对正品信任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网购早就由以前一味关注价格便宜、升级为注重商品品质。商品授权、正品保障险、售后保障服务是消费者选择网购平台的最主要因素。用户对电商APP/网站的品类丰富度最为满意在用户对电商网购网站/APP的满意度的研究中,品类丰富度的满意度评分为8.1分,是用户最满意的因素;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物流配送也愈发的满意,网购用户对物流配送的满意度评分为7.8分。在对电商APP/网站的推荐度方面,用户对电商APP/网站的推荐度为8.0分。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各电商平台均在加强对商品来源、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的管控能力,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故用户对各电商平台满意度及推荐度较高。

封锁

电商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复盘拼多多崛起之路

(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花小伟)社交电商崛起逻辑:2015 年后手机、快递覆盖率提升,小程序完善获客闭环社交电商的核心价值是与好友共同购物,传统电商则是独自购物。社交电商 是通过社交传播寻找移动互联网时代未被传统电商捕获的用户。电商与社交 App MAU 的差异反映部分用户进行网购存在某种障碍,这种障碍为社交电商的发展提 供广阔空间。1.1. 智能手机、快递普及助力下沉市场用户触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帮助下沉市场用户触网。2007 年智能手机进入中国,2011 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 35%,且当时主要用途为搜索(64%的受访者),目的是进行购买、寻找商户和指 引路线。根据公开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 2016 年达到高峰,按照平均 3 年换机周期,人均 1.2 部智能手机假设,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在 2014 年后突破 8 亿,在 2015~2017 年快速渗透农村。此外,2015 年后智能手机厂商的线下零售 网点大幅扩张,2015 年底,华为提出“千县计划”,华为 2016 年覆盖 1000 个县(全 国 2100 多个县),2017 年完成全国区域网点覆盖;OPPO、VIVO 等低线城市销 量占比超 50%的厂商在 2016 年取得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二、第三(华为由于海 外出货量占据第一)。因此,2014~2017 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农村用户步入移动 互联网时代。另一个例证来自 CNNIC,2010 年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有所加速提升,且农 村地区互联网普及工作力度加大,因此在后续几年互联网普及率逐步提升。值得 注意的是,农村互联网接入设备中,2015 年有 87.1%的用户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 相比 2014 年的 81.9%进一步提升,且占比位居所有设备第一,反映智能手机对 于农村接入互联网有所帮助。社交电商的崛起源于快递物流等基础设施下沉,电商平台触点延伸至乡镇一 级。2010 年,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乡乡设所、村村通邮”;2015 年国家邮政 局发布《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设形成覆盖全国、 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据公开资料,全国快递下乡 稳步推进,2014、2016 年单年度内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提升幅度大于 10%,按 全国 4.2 万乡镇计算,年内覆盖超 4200 个乡镇。截至 2020 年 9 月,全国乡镇快 递网点覆盖率超 97%,较 2013 年提升 47%,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 农村乡镇一级人口约 2.7 亿,2013 年至今快递覆盖面扩大约 1.3 亿人,考虑老龄 化等因素,其中《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2020》测算农村老龄化率约 25.3%,“快递 下乡”等战略也为电商行业带来亿级的潜在用户。“快递下乡”攻坚后“快递进村”,三年内有望实现快递村村通。2020 年 9 月,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公开表示“目前快递进村只占到 40%左右,今年将瞄 准这个目标继续努力,在巩固“快递下乡”、巩固邮政直接通邮的基础上,推进“快 递进村”工程,预计将用 3 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快递进村的意义在于更深入农 村用户,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村一级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 50%,即使 考虑城镇化率提升,农村仍是一个人口、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2020~2023 年快 递网点将布局剩余 60%的村级单位。按人口比例估算,剔除部分中老年用户(按 20%老龄化估计),14 亿人口较 2020 年网购用户 7.82 亿,差距为 3.38 亿,近似 对应剩余村一级 60%的人口规模。1.2. 主流电商先后尝试农村电商,但未跑通商业模式下沉市场被主流电商忽视是伪命题。淘宝多次发布报告关注下沉市场消费潜 力:2013 年淘宝发布《全国县域网购发展报告》,县域地区的人均网购 力量要高于一二线城市,网购需求更旺盛。每 100 元消费中只有 43 元是替代性 消费(即从线下消费转到线上消费),而另外 57 元则是刺激性产生的新增消费(若没有网络零售,则不会产生这 57 元的消费)。同时,下沉市场用户对品牌的消费 能力可观,报告抽取天猫上的 44 个品牌数据,其中 32 个品牌的县城用户人均购 买金额高于一二线城市,其中包括雅诗兰黛、耐克、优衣库、倩碧、vans 等。因 此,电商带给下沉市场的不仅仅是更便宜的商品,而是更多样的选择。2015 年淘宝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中国互联网消费趋势报告》, “移动电商时代来临”、“消费力往三四级城镇下沉”、“28 岁以下的网购 用户高速增长”是三个鲜明的消费特征。2016 年天猫发布《2016 中国美妆消费趋势报告》,2012-15 年,天 猫美妆交易笔单价排名前十省份分别为西藏、新疆、青海、北京、内蒙古、甘肃、 宁夏、上海、云南、湖北。主流电商在 2015 年后先后推进农村电商战略。阿里巴巴集团 2015 年提出三 大战略,其中包括农村淘宝,提出“未来三到五年内要建立 1000 个县级服务中 心和 10 万个村级服务站”。京东大力推进“工业品进村”、“生鲜电商”、“农村金 融”三大农村电商战略。苏宁易购计划在 5 年内建立 1 万家农村服务站,深入全 国农村。农村电商战略打法不适应农村。以重运营的阿里巴巴为例,农村淘宝由“中 供铁军”孙利军负责。据《阿里巴巴销售铁军的进化、裂变与复制》,村淘项目要 落地到县,最初马云的设想是“三年一千个县,并且阿里员工不超过一千人”,但 当时业务性质相似的赶集网是 14 个人负责一个县,孙利军试点时成功压缩到 7 个人负责一个县,最终村淘将多数流程标准化,同时外部招募农村合伙人,每月 给予 1000 元~2000 元的底薪加上交易佣金。但农村合伙人推广 app 后用户往往 会自行下单,只有少部分会通过农村合伙人“代购”,造成合伙人实际上只起到拉 新作用,并且村一级单位潜在客群比较有限,整个打法的 ROI 较低。2017 年后淘宝实现从“交易平台”到“社交电商”转型,但外部流量增长遭 遇困境。2017 年淘宝通过造物节、淘宝直播、VR 等方式增进购物体验,强调用 户与卖家的交互,增强用户在平台的使用时长(Q2 人均时长达 20 分钟),推出“千 人千面”提升流量转化率。同时 2015 年后淘宝打击外部导购平台,取消返佣模式,禁止淘客网站提供优惠券服务等,而淘口令遭微信封杀,因此淘宝在外部新 增流量增长趋缓的背景下聚焦转化率提升,客单价提升,采取品牌化等战略,配 合直播、千人千面提升转化率保持业务稳健增长。外部淘客涌向微信,微商热潮兴起。据 CNNIC,微商模式在 2012 年被广泛 运用,2015 年达到高峰,微商即通过 1)公众号;2)微信群;3)朋友圈进行营 销。2014、2015 年社交网购用户规模达 1.22 亿、1.45 亿,同比增速 19%,高于 同期整体网购用户增速。2015 年毒面膜事件引发公众对微商品质关注,此后微商 行业逐步规范化,传统品牌入场。小程序推出后社交电商打法渐趋成熟。微商时代主要通过图文形式向用户展 示商品,实质与传统货架电商并无区别,且交易、物流等基础设施并无优势。但 平台通过小程序能一站式购物,且内置红包拉新、宝箱领钱、一分抽奖、砍价免 费拿、现金签到等等,通过一系列现金、红包激励用户拉新,同时通过推荐“抽 纸”等日用快消品(1 分钱购买换取微信关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配合拼 团成功、物流信息等二次唤醒用户,社交电商玩法逐渐成熟。拼多多对社交传播的深刻理解使得其脱颖而出。拼多多 CEO 陈磊曾于 2018 年微信公开课解读小程序,对社交传播有深刻理解:1)图文结合更直观,小程序 分享卡片比公众号文章转发阅读率提升 50%;2)小程序结合公众号内容、推送、 朋友圈联动传播后留存率提升 30%;3)小程序的服务号提醒,能二次唤醒用户。 我们认为拼多多凭借对于小程序及社交传播的深刻认识,在业务发展初期充分享 受流量红利,并实现用户规模、交易额的指数增长。因此,社交电商的崛起实质是由于:1)2014 年后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带动下沉市场数亿新增用户,同时国家“快 递下乡”行动确保电商履约能力覆盖面扩大至乡镇一级;2)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战略上重视过农村电商,且投入重金参与地面作战, 但收效甚微,地面网点除一次性获客外缺乏新模式,此后战略重心转型提升客单 价及转化率;3)淘宝封杀外部返佣平台后大量淘客涌入微信,但微商行业实质上是传统货 架电商搬到微信平台而已;4)小程序出现后大量玩法得到激活,通过现金、红包激励刺激社交传播的社 交电商模式得以跑通。2. 拼多多崛起逻辑:淘系商户外溢,依赖社交团购快速获客2.1. 淘宝、京东打击假货执行过严,大量中小商户迁移假货问题频发引发舆论关注,主流电商着力清退商家。淘宝自集团上市后受 假货争议,在 2015 年与工商管理局舆论战中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商品监测结 果称淘宝正品率只有 37%,事后阿里巴巴集团与工商总局共同声明打击盗版侵权。 2016~2017 年淘宝自行查封关闭 18、24 万家店铺。京东由于无法杜绝 C2C 模式 下的假货问题,自 2015 年底停止提供相应服务,并于 2014 年 4 月起彻底关闭拍 拍网。在清退假货商家过程中,存在规则模糊的情况,例如许多商品仿冒品牌, 但品质不存在安全问题,这部分商家也被大量清退。主流电商清退的商家流向其 他电商平台,为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拼多多关注低消费人群,主流电商下沉遇阻后拥抱消费升级。通过承接大量 中低端白牌制造商,拼多多平台商品价格远低于主流电商。低价迎合了三四线下 沉市场用户的需求,而主流电商如京东、淘宝的品牌商品均价较高,二者分别满 足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对日用品、食品等品类用户更追求货本身的价值, 而对于服饰、美妆等非标品用户可能会在意品牌的附加值。此外,淘宝、京东在 农村电商战略遇阻后转向提升转化率、客单价,拥抱消费升级趋势。2.2. 拼团模式刺激消费者冲动消费拼团的本质是按效果付费的促销方式。大量中小卖家无法承担常规广告的风 险,而团购无需提前付费,当用户体验消费后以折扣形式付费,因此当用户满意 后再次购买即形成获客,即使用户不满意一般折扣也贴近成本,对商户而已没有 太大的损失。在淘宝、京东打假后,大量中小商家外溢,因此当团购与电商平台 结合,那么潜在的供给可以是近乎无限的,因此电商平台拼团模式是可持续的。 此外,当供给持续增长时,商户倾向于压低折扣乃至以贴近成本价获客,客观上 能帮助平台以更实惠价格吸引用户。拼团与常规促销的区别在于折扣力度更大,标的商品更普遍。拼团主要利用 消费者对品类认知的冲击刺激购买动机。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用户出于捡便宜心 理去尝试从未使用过的商品,例如各式小家电,零食等。据好奇心研究所统计, 各平台品类 Top5 均价中拼多多均低于淘宝、京东。拼团模式刺激社交传播及冲动型购买。传统电商模式下用户选择成本较高, 团购通过单品筛选,往往每个品类筛选出少数几个单品,并给予大额折扣缩短用 户决策链路,刺激冲动型消费。由于需要两人成团,因此拼团模式驱动用户进行 购物分享,据 2018 年 4 月的《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熟人拼团,相互推荐,好友帮忙砍价、助力免单分别获得 44.0%、22.1%的用户认可。另一方面,41.3% 的用户在拼多多平台购买的原因是商品比淘宝更便宜,40.9%的用户出于便宜而 进行囤货,24.8%的用户出于体验、新鲜的动机购买。简而言之,拼多多通过吸 引中低端商户及团购模式使得商品价格维持低位,而低价起到两个效果:1)原有 用户更多的购买,或其他平台用户转移至拼多多;2)新用户的产生,低价降低了 试错门槛。据企鹅调研,在所有用过拼多多的用户中,仅 67%有过购物经历。拼团模式契合下沉市场用户需求。截至 2018 年 4 月,拼多多 下沉市场用户占比高,高中以下学历占比较高,且用户消费观上更偏好性价比和 折扣商品。以大额折扣为主的团购模式迎合下沉市场用户重视折扣的心态促使消 费者产生购买动机。拼多多用户在意性价比,性价比与低价并不相同。例如,原价 100 元的商品 在用户心中可能价值为 100 元,但原价 600 元,折后 300 元的商品在用户心中可 能价值为 600 元,折扣提升了消费者福利,进而刺激消费者购买。2016 年前后主要互联网公司的领导者低估了用户红利:美团创始人兼 CEO 王兴 2016 年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演讲,称““互 联网+”的上半场,也就是以用户红利为代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为代表到达一个 拐点时期”,即后来广泛传播的“互联网下半场论”。阿里巴巴集团时任 CFO 武卫在 2017Q3 财报电话会中回答“未来用户增长的 潜力还有多大”时提到“公司预计活跃用户数将可以达到 5 亿到 6 亿的水平”。平台电商模式在商业化率上的反规模效应促使商业化率天然提升。电商平台 链接商户和消费者,当供给侧的增长大于需求侧,每一独立商户就需要通过投放 更多广告吸引流量,由于需求侧提升空间是存在明显天花板的,因此电商平台的 规模壁垒存在自我削弱的趋势。例如阿里巴巴时任 CFO 武卫在 2016Q1 财报电话 会中提到“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移动端购物,越来越多的广告商也愿意在 移动端加大投入广告费吸引用户,这提升了移动端广告竞价的情况”。在平台增长 初期,商户扩大广告能够带动营业收入、利润的增长,因为 ROI 保持在健康的水 平,但当用户增长放缓,商户面临同行竞争者持续涌入以及同等投入下流量分配 降低的困境,这将倒逼营销增长但 ROI 将进一步下行。当商户加大营销投入却面临 ROI 降低,利润率下滑,其可能的举措包括 1) 通过降低单位商品成本或提升单价形式扩大利润空间;2)尝试其他流量平台推广; 3)退出市场。对中小厂商而言,扩大规模产生的规模效益边际上能带来成本降低, 但如果无法销售商品,整体风险反而更大,因此提升单价的安全性更高。拼多多的口碑传播催生高速增长。通过拼团模式,拼多多实现流量的指数增长,即单个用户通过分享拼团砍价信息,引发社群关注。根据豆瓣小组数据,单 条信息引发关注回应后有一定机会吸引用户,进而通过用户社群传播使得总体流 量成指数型增长。传统电商模式下,由于网络效应,平台价值与用户规模呈指数 关系,但在拼团模式下,平台、用户双边网络效应加持下,平台总体价值超越平 方增长。3.未来展望:行业仍存 3 亿用户增量空间,拼多多具备长期提价能力3.1. 下沉市场仍有 3 亿用户增长空间,中部地区将成增长主驱力下沉市场空间仍存。2020 年 9 月,据国家邮政局 ,目前快递进村比例仅为 40%左右,预计 3 年内实现村级快递覆盖率达到 100%。快递进村的意义在于更 深入农村用户,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村一级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 50%, 即使考虑城镇化率提升,农村仍是一个人口、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2020~2023 年快递网点将布局剩余 60%的村级单位。按人口比例估算,剔除部分中老年用户 (按 20%老龄化估计),14 亿人口较 2020 年网购用户 7.82 亿,差距为 3.38 亿, 近似对应剩余村一级 60%的人口规模。行业去重后实际增长低于财报口径,未来增速取决于快递网点覆盖进度。主 流电商业绩增速回升的重要驱动力为用户增长,但 2018 年 12 月以来全国网络零 售用户去重后增长低于同期拼多多披露的用户增长,反映拼多多用户增长实际包 含部分来自淘宝、天猫、京东的网购用户。我们认为随着拼多多年活跃买家超过 阿里巴巴,存量用户对拼多多整体用户增长的贡献将有所下滑,未来增速主要取 决于快递网点下沉的推进速度。东部地区市场逐步成熟,中部地区快速兴起。2018-20 年全国快递支撑网购 零售额增速整体跑输快递业务量增速,反映单位快递量的网络零售额持续下降。 其中,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增速高于东部、西部地区,表现为 2018-20 年快递业 务量占比提升 2pct+。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部地区开启新一轮电商普及, 由低价商品培养用户消费习惯,进而转向中高价商品,未来增长空间较大。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网络零售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主 要依赖于下沉市场快递网点,尤其是村一级的快递网点覆盖率提升,主要取决于 邮政部门推进速度。平台的补贴短期内带动的新增用户多数来自其他平台的现存 用户。因此通过比较 CNNIC 披露的行业新增用户与各平台相同时间内的新增用 户,我们认为当前电商平台用户的快速增长不是由于下沉市场用户快速增长,而 是通过补贴吸引其他平台的用户,而这一策略随拼多多用户规模超越淘宝天猫、 京东等主流平台后,获客效率料将进一步降低。竞争策略的核心应由拉新转向留 存。3.2. 拼多多仍处于增量周期,远期提价空间较大从供需角度理解,MAU 对商户而言相当于流量供给,GMV 对商户则是实际 成交需求。MAU 与 GMV 的增速可以作为拐点(二阶导)信号,当 MAU-GMV 增 速低于某一临界值,我们认为电商平台往往进入提量周期的下行阶段或处于提价 周期的上升阶段;而 MAU-GMV 增速高于某一临界值往往意味着电商平台处于流 量扩张阶段,重新开启新的提量周期,短期客单价将有所下降。从货币化率同比与年活用户-GMV 同比角度看,阿里巴巴于 2017 年后通过强化下沉市场获客延续其量价周期,而拼多多仍处于第一个量价周期,拼多多 MAU 突破 7 亿,未来仍有 2~3 亿提升空间,此外由于拼多多正快速扩充品类,丰富平台SKU,未来整体提价空间较大。当年 活跃用户增速-GMV 增速高于阈值时,平台商户的流量供给较为充裕,压低货币 化率;反之,当流量较为缺乏时,商户不得不加大投放,表现为平台货币化率提 升。FY2017 年后再度开启新一轮量价周期,主要通过下沉市场获客拉 升用户增长,同时新用户的加入使单用户 GMV 降低,表现为 GMV 增速低于用户 增速,因此用户增速-GMV 增速提升。拼多多目前仍处于提量阶段,短期货币化率预计基本稳定。结合管理层公开 发言,我们认为货币化率短期提升空间不大,主要由于当前拼多多仍处于品类扩充阶段,通过丰富商品选择提升用户粘性、活跃度,而提升货币化率将加大中小 商户的经营压力,与整体战略方向相悖。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拼多多具备提价能力。拼多多滞后一期的季度货币化率与营业成本率存在同步变化,我们认为这是公司主动调节货币化率以对冲成本率 变化,侧面印证公司对货币化率具备主动调节能力。FY2019 年阿里巴巴货币化 率达 3.6%,以阿里巴巴为参考,拼多多仍有至少 0.35%以上的提价空间,按 2020 年拼多多 GMV 计算,对应 58.37 亿营收增量,按整体毛利率 68%估算,对应 39.69 亿毛利润增量(2020 年毛利率受自营商品业务拖累,2018-19 年平均毛利率为 78%)。我们预计拼多多将在 2023 年后逐步开启货币化率提升周期,2023 年后收 入、利润端有望实现稳健增长。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奚若

2020年中国品牌电商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品牌电商服务主要指由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第三方服务商为品牌方提供的包括运营、IT、营销、仓储物流、客户服务等内容的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品牌电商服务的主要渠道包括B2C平台的品牌官方旗舰店和少量品牌专卖店,以及品牌官网商城。品牌电商服务行业产生于电商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品牌方拓展电商业务的刚性需求,网络零售服务商及时抓住产业机会,助力传统国内外品牌开展网络销售,通过专业分工和规模效应实现相对品牌自运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在产品信息获取、购买决策、订单下达、产品接收、问题反馈等完整购物流程中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提升品牌线上运营效率。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商品零售的重要渠道,众多品牌方将电子商务作为业务重点,带动品牌电商的快速发展,电商品牌化成为网络市场主流。一、品牌电商服务分类品牌电商服务行业随着品牌方需求的多样化形成了不同维度的市场细分。在覆盖品类方面,综合型品牌电商服务覆盖多个行业和品类,有助于积累丰富的品牌基础;垂直型品牌电商服务专注于美妆、家电3C、母婴等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的少数品类,以对重点品类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对目标消费者的认知,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策划。在服务内容方面,随着品牌电商服务内容日趋多元化、精细化,从初期的基础服务(运营、客户服务)拓展至核心服务(IT、营销、仓储物流)以及增值服务(数据分析等),行业内大部分服务商集中于基础服务和部分核心服务,并积极发展核心服务和增值服务以提升精细化运营程度和服务价值。二、行业相关政策汇总随着《“宽带中国”战略专项行动》、《互联网行业“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地,我国在基础网络建设和通信设施上持续加大投入,城乡居民宽带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在网络环境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网络覆盖范围扩大、连接速度提升、使用费用降低为互联网普惠化发展铺平道路。2015年出台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城市、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产业升级等11项重点行动,为我国互联网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产业政策支持。以下是品牌电商服务行业相关行业政策:三、行业发展现状1、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庞大近年来,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快速吸引了用户流量,并通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推进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习惯养成和意愿提升。目前,网络购物已逐步深入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2019年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在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其消费需求释放也为网络购物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长空间。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网上零售稳步增长随着电商平台及商家不断拓展产品品类,持续优化仓储物流效率及售后服务,在城乡地区积极推进渠道下沉,围绕用户需求及体验展开精细化运作,同时受益于品质电商、线上线下融合等创新业态的涌现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赋能,互联网零售已成为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自2015年以来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8.7%,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将达到11.7万亿元。同时,过去五年来我国互联网零售市场规模增速均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也逐年提高,网络购物日益成为带动国内消费增长的新兴引擎。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品牌电商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持续提升,电商渠道不再仅仅是销量增长的途径,品牌方开始从单纯注重线上销售规模,日益向重视线上品牌建设及消费者体验方向转变。顺应品牌方需求的升级变迁,品牌电商服务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的转型期,网络零售服务商积极发展新技术,注重以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为品牌赋能,重塑品牌的线上价值。品牌电商服务商的竞争重点集中于建立成熟的品牌运营体系、加快多元渠道布局、构建行业数据壁垒等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市场交易规模自2011年的59.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613.4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60.4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0年将达到2717亿元。品牌电商服务的地位逐渐凸显,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重点企业品牌电商服务行业相关企业一览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五、行业发展前景(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和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提出电子商务成为正加速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随着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建立,到2020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大市场,预计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超过40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0万亿元左右。上述产业政策措施将有效推动互联网零售行业实现快速发展。(2)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奠定用户基础随着数字化战略得到系统阐释和持续推进,互联网服务持续渗透,与传统行业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为网络购物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其消费需求释放也将为网络购物市场带来增长空间。(3)物流条件的改善和电商渠道下沉释放消费潜力随着物流条件的改善和电商渠道的下沉,网购用户群体不断延伸拓展,地域鸿沟日益弥合,低线城市“长尾”用户成为网络零售市场的增量消费群体,融合社交功能的电商平台通过低价拼团模式满足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群体的消费需求,且受益于低线城市用户的购买力提升及需求培育,低线城市中高端消费客单价与一二线城市差异不断缩小,消费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4)品牌电商服务核心价值凸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品牌方来说,大量的实体门店开拓、租金扣点和卖场费用,使品牌方在市场拓展中面临着大量的成本增加,也使品牌的区域性障碍尤为突出。电商平台为品牌方提供了一条高效经济的销售渠道,不仅节省了大量的铺店成本,也可以为品牌方提供消费数据收集、产品需求反馈、客户消费偏好分析等全方位服务,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希望或正在加大对线上市场的投入。但由于品牌方缺乏电商运营和线上营销经验,同时受制于电商业务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等大额投入,因此相对于品牌方自建电商平台而言,寻求专业网络销售商是现阶段较明智的选择。随着网络零售服务商的地位逐渐凸显,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品牌电商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