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政审是研究生考试的最后一步,政审没有通过,前面的成绩再好也是无法被录取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考研政审主要审查的是: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工作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考生本人的政治历史及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应届研究生政审比较简单,由毕业学校盖章就可以了。往届研究生政审应该找哪个单位盖章呢?往届研究生政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工作单位的,一种是没有工作单位的。如果是在职考的研究生,那就是有工作单位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审盖章就比较简单。直接去找单位的领导,盖上单位的公章就可以了。有时候单位领导嫌麻烦不愿意写评语,你可以在事先征得领导同意的基础上,写好评语,让单位盖章。如果在考研的时候还没有工作单位,就要去自己户籍所在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盖章。这个时候可能会遇到一点麻烦,因为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的干部可能并不认识你,也不了解你的过往历史,所以有可能不愿意在你的政审表上盖章。这个时候如果有熟人跟居委会比较熟悉的话,让熟人带着你去,对居委会干部进行介绍,取到一个中介的作用。没有熟人也没关系,带上相关材料,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户口本),自己家的房产证或者住房,租房信息,最重要的是在当地的派出所开具一份无犯罪证明(非常重要)证明你历史清白。拿上这些材料去找当地的居委会,说明情况,一般会给你盖章和写评语了。如果是村委会,一般来说问题不大,毕竟是一个村子的,多少还是有点了解,同村的人一般也不会在这样的事上为难你。
由于求职和工作的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想要在未来的找工作之中更有竞争力,于是考研的热度变得原来越高,2021年考研人数甚至达到了500万人,要知道高考人数不过1000万人,可以看出考研的竞争多么激烈。考研当中而除了应届考生以外,还有多次考研的考生和已经参加工作想要提升学历的人,这些人无疑给应届生增加了不少的竞争压力。考研本来就很难,而考研人数的增加,更是让应届生产生了危机意识,许多考生应届生都担心,相比工作多年或者考研多次的考生自己会不被导师看重,在复试之中吃亏。应届生和二战生考研的差别应届生相对于二战生来讲,由于是首战,并且不用为住宿、学习环境等等因素而困扰,压力比较小。相比于往届生来说,应届生的思维就会比较灵活,不会受到那些条条框框的干扰,他们可以随时吸收最好的解题思路、答题模式,能够灵活的创新。对于应届生来说,可以在本校的图书馆或自习室备考,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获取考研资料等其他信息都比较方便,大家还可以相互鼓励,相比一个人苦学的孤独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二战生相比应届生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已经有复习经验,知道如何复习以及合理安排计划,也知道上一次失败问题出在哪里,也更有目标。二战考生更能调整自己心态,大多有着“忍辱负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吃的苦,远比一战生要多的多。导师更青睐二战生吗?许多应届生在复试中都担心自己相比旁人少了很多经验,导师会不会嫌弃自己。其实并非这样,导师一般更为看重应届生,因为应届生还没有离开校园,许多学术方面的东西接触更多,可塑性也更大。而且导师一般对应届生的期望更低,对二战生的期望比较高,二战生要比应届生更优秀才能让老师感觉这个学生值得招收。如何在复试中表现出色,赢得导师注意1、面试第一感觉很重要研究生面试建议穿正装,如果没有正装,也需要干净整齐的衣服。切记不要穿太艳丽或者是深色的衣服。一个良好的形象,给老师会留下良好的印象,对复试还是有一定好处的。2、准备充分才是关键及时收集高校提供的复试专业大纲以及专业书目,还有学姐学长的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感觉良好,在初试成绩出来前,就可以提前准备了。3、回答老师的问题面试应该自信,说话严谨,富有逻辑,从容不迫语速要适中,语速适中,可以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即使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不要慌张,尽量避免直接说自己不会。笔者寄语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多战生,复试面对导师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的能力高低,如果没有配的上的能力,再多的都是无用功。复试做好相应的准备才是第一要务,要表现出配的上你初试成绩的实力,其他的都只是加分项。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考研大军中,往届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也不乏一些工作后又“裸辞”考研的同学。最近,就有一位“裸辞”考研的同学,虽然已成功上岸某“双非”大学,专业还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相反还有点焦虑。因为,同样是考研,应届生考与工作后再考,心态完全不一样。特别是一些直接“裸辞”考研的同学,内心可能会更复杂,除了更大的压力外,对未来的焦虑也无法避免。对于这一点,真的有很深的感触。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裸辞”考研?根据我自己的观察,真正有勇气“裸辞”考研的同学,并不是对考研有多少热情,而是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彻底“死心”,很多方面都不满意。比如,工资待遇太低、晋升空间太小、工作压力太大、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等等。而对于工作稳定的同学来说,大概率不会“裸辞”考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可能真的要辞职时,也会犹豫。所以,对于“裸辞”考研的同学来说,摆脱当前的环境,跳出当前的“火坑”才是主要原因。而考研,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或者一个出路罢了!那么,“裸辞”考研,会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又如何应对?“裸辞”考研,会面临哪些问题?就像文章开头的这位同学,虽然“裸辞”考研成功上岸,但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就是因为,与应届生考研相比,我们会面临一些不一样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两个。① 担心重新回到学校学习难以适应有不少工作后再考研的同学,即使是考上了研究生,也会担心阔别学校多年后,重新回到学校,到底能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因为,工作多年以后,那股对学习的心劲、热情就会减小不少。然后,还有可能会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切实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也需要我们积极调整心态,做好心理准备。② 对年龄大,“一事无成”的焦虑我想,这个问题不光“裸辞”考研的同学存在,其他大龄考生也会存在。因为,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研究生毕业都要奔三了,却还是“一事无成”。这种无处安放的焦虑情绪,也会伴随着我们。我想,想要摆脱这种低落的情绪,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非常有必要纠正一下“三十而立”的这种思想。作家刘同在一次演讲中说:“三十而立,真的害了好多好多的中国男性”。因为,他曾经也是“三十而立”观念的受害者,在他28岁那年,全部的存款也只有17000元,这让他一度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后来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一些思想也要跟得上节奏才行。毕竟,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再读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年龄可能都接近30了。然后,才要找工作开始奋斗,买房买车、娶妻生子,等真正“功成名就”时,至少也得40岁吧!所以说,缓解这一焦虑的有效手段就是对“三十而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何况,我们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在“三十而立”这种思想形成之初,可能平均寿命都不到40岁。所以,有“三十而立”这种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如果30岁还立不起来,那可能就要挂了,再没机会了。而如今,平均寿命都超过了70岁,快到80岁了,所以,30岁以后,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奋斗。扯远了,我们继续讨论“裸辞”考研这件事。除了想办法缓解焦虑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裸辞”考研的建议由于是“裸辞”考研,所以,求“稳”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们耗不起,也失败不起。不像大学应届毕业生考研,考不上没有关系,大不了再来一年或者直接去找工作。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报考院校与专业时要更加理性。学校选择,更切合实际,比如,你只是三本毕业,那么,最好就别选那些清北复交浙等“985”名校,你实力很强那另当别论。选择更稳一些的高校,比如,比自己的本科院校好一个档次就可以了。而在专业选择上,建议大家最好选择与本科阶段、以及自己工作的方向一致的专业方向,尽可能不要“跨专业”。因为,由于我们已经工作多年,再去“跨专业”考研,很难说服面试老师你没问题,能够开辟新的领域,同样做得很出色。以上,关于“裸辞”考研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给大家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有这种困扰的同学。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近日我接受了一位2020年毕业的往届生的咨询求助,小姑娘去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但分数并不理想,于是便不打算再考研,直接开始找工作。本来满怀着信心,但是投递了几次简历以后,这位女生发现许多公司招聘都喜欢应届毕业生,看到她的简历上写着2020年毕业,直接就给pass掉了。她觉得非常困扰,一方面想通过咨询来找到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也是想不通到底公司为什么如此偏好应届生呢?有关偏好应届生的疑虑,因为我做了多年HR,也给她分享了个人的看法。一、应届生是一张白纸,企业可以自主培养职场上许多行业其实都偏好应届生,比如几大国有银行,他们的新员工就通常属于校园招聘进来的,社招的比例这些年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不是主流。还有我过去在国企工作的时候,每年招聘的应届生也是非常多的。有人会觉得,应届生年轻,缺乏经验,企业培养他们成本很高,为什么还那么喜欢招应届生呢?在我看来,正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管理者们才如此偏好。一张白纸,说明更容易在白纸上烙下属于企业自身文化的烙印,将来发展起来对公司的忠诚度也会更高。我们很多时候去观察,那些公司多年的老员工和骨干们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进入这家企业的,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轻易离职。而社招的人员,尤其是跳过几次槽的,稳定性就没有那么强。二、应届毕业生薪资成本低企业喜欢招聘应届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用人成本的角度考虑。举个例子来说,某电子科技公司需要从市场上招聘一位技术工程师(非骨干),工作三年的社会求职者,一般薪资要求就达到了1万月薪以上。然后一个应届本科生,起薪的要求可能就只有一半左右,两者是倍数的关系。有人会觉得,5000的月薪和1万的月薪差距不是就5000吗?难道企业会不舍得花这个钱?这里说的成本,并不是只有薪资差距而已,还关系到后续的社保、公积金等一系列用人成本。综合起来看,两者每年的成本差距并不小。当然,企业的老板和HR们或许也没有关注到,应届生培养所投入的培训费用也不小,这可以抵消双方在其他方面的成本差距。但是因为培养成本比较难以量化,其他成本更直观,也导致了管理者更倾向于招聘应届生。三、应届生更服从公司的管理前阵子,我认识的一位在企业做中层的朋友给我抱怨,说他们公司最近来了两个新人A和B。A是工作五年的职场老油条,B才今年应届毕业。两个人都入职到他的团队里头,A员工总是在工作方面和他产生冲突,甚至会在团队里头拉帮结派,试图和领导对着干。而B呢更加服从他的管理,基本上领导布置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没有讨价还价。这让朋友感到落差很大,直言后悔当初接纳了那个老油条进入部门,还不如找个应届生自己带来的听话。虽然他说的想法比较极端,也并非每个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员工都不服从管理,但是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常见。对于一些缺乏管理手段的领导来说,假如新员工进来不是立即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那么确实招聘应届生更符合他们的心意。写在最后其实无论应届生还是往届生,都会拥有自己的职场优势。企业偏好招聘什么类型的员工,更主要是结合实际的用人需求,这样才是最为科学的用人之道。当然要完全理解这些并非容易的事情,很多事又不能靠实践去验证——毕竟行差踏错一步,可能就完了。怎么办呢?要么拜个高人为师,要么学习高人的知识。前者需要机缘,一般人没这个运气;后者我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社会常识全知道》这本书。这本书系统地从形象、礼仪、场景口才、语言沟通、社交心理、与人相处、识人、人脉、办事、送礼、宴请、潜规则、职场生存、创业、理财、休闲、安全、防骗等十八个方面深入解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一些零星的观点很耐人寻味。整个书都是百科的形式,纯粹的干货,比罗里吧嗦说半天废话还没把自个儿的思路讲明白的好很多。这本书原价59元,目前正好有优惠活动,在百度里面只需38元就能买到。涉及到2000个社会职场相关的常识,哪怕收获1%的内容,对于职场和生存都是大有裨益,不说多赚,至少能让你避免很多坑。一顿午饭的钱,全书共70万字顶7本书了,需要的点击上方链接就能购买了。#职场#
往届生政审表填写一定要填写:该生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该生政审合格!这句话是必须填写的,这是确保考生政审合格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学校老师查看政审表最要查看的语句。盖章分为两种情况如果考生毕业后未参与工作,那么考生就需要找到自己档案,跟档案保管处咨询,主要是去居委会盖章。如果考生已经参与工作,这种情况原则上政审表需要加盖单位公章。政审表的下载政审表需要考生自行下载,不同院校的政审表是不同的。考生需要多跟研招办老师联系,就是通知考生复试的老师。
国家实施的青年人才储备计划,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直接给有学历的人才发钱!本科500元,硕士1000元,博士1500元!最长领36个月,马上可以申领~小昭带大家来看看详细内容吧~-郑州地区人才补贴政策-为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在郑州创新创业,《郑州市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实施细则》已在郑州地区执行,福利丰厚,直接发钱。一、申请条件1、2017年1月1日后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国内外)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2、硕士、本科毕业生、预备技师(技师)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博士不设年龄限制。3、毕业三年内落户我市(本市户籍未迁出户口的毕业生不需提供)。4、与郑州市域内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在郑州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养老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且在郑州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满三个月。二、补贴标准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按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申领3年的生活补贴,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按本科毕业生标准申领。申请通过当月为发放起始月,5年内根据实际正常缴纳养老保险月份发放,最长发放36个月。三、申请程序1、申报。青年人才按户籍所在地(以身份证为准)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每年1、7月份由个人向各县(市、区)、开发区人社局提出申请。2、审核。各县(市、区)、开发区人社局对相关资料进行初审,提出初步补贴名单,由市人社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经市政府研究确定拟补贴名单。3、公示。市人社局负责对各县(市、区)、开发区汇总报送的申领生活补贴人员名单在局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4、资金拨付。公示无异议后,由市人社局将人员名单及相应材料反馈至市财政局和各县(市、区)、开发区人社局,市财政局根据申报情况,将资金分别拨付各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局,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将资金统一拨付至个人账户。四、申请材料1、郑州市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请表。2、毕业证、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户口册页)及复印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学历(学位)认证书;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提供《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认定的证明,对《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查证的毕业证,由毕业院校出具相关证明。3、缴纳社会保险证明材料。4、自主创业的需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和纳税证明材料。五、补贴办理方式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目前有四种办理方式:窗口申报、支付宝申报、微信申报、郑好办APP申报(一件事专区)。-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大专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来杭州工作的本科生可领取补助1万元,硕士研究生可领到补助3万元,博士研究生补助5万元。杭州还建设5万套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租金便宜;对高端人才分别给予100万、80万、60万元购房补贴。-北京市人社局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实施办法-当然除了以上城市之外、其他城市也有相对应政策!-关于工作引进的补贴政策-深圳:在落户上,只要大专以上学历、满足年龄小于35岁,且缴纳了深圳社保即可申请在深圳落户。最给力的是生活补贴和租房补助,本科学历可补贴15000元,硕士25000元,博士30000元,简单粗暴,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而且还能叠加区级补贴!福田区补贴硕士12500元和博士15000元,龙华区区补贴分别为本科15000元、硕士25000元和博士30000元。在租房上,提供30万套人才住房解决应届生租房困难,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优先承租,这在租房很贵的深圳来说,真的是大大的福利。在购房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也享有优先购买人才住房权。对于创新和研发型人才则更是优待,最高可提供5000万元的支持。-关于住房方面的补贴-重庆:有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精尖人才,还可能获得高达200万的一次性安家资助。广州:广州对于人才引进也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住房补助上很友好。对于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应届本科生,只需在广州工作满一年,即可获得2万元住房补贴,硕士研究生可获得3万元;博士研究生以及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可获得5万元住房补贴。南京:安居人才购房最高补贴200万元,高层次人才提取公积金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到4倍。东莞: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入户未满3年,可申请入住公共租赁住房或享受最高18000元的租房补贴。入住市属长租公寓的,可同时享受最长3年、每年3000元的租金优惠。长沙:博士1.5万/年、硕士1万/年、本科0.6万/年,租房补贴发放期限为两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的购房补贴。西安:毕业3-5年内无需申请就能租到公租房。海南: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可住8年免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成都: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沈阳:开设“人才驿站”,向应届和往届毕业生提供10天内免费入住服务。石家庄:首次购房不限购,且硕士生可领取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学士5万,博士15万。在石家庄创业也是有补助的,办理了营业执照且稳定经营半年以上,即可获得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超给力。-部分城市定期发放补贴-南京:天津:3年房租租赁补贴,本硕博住房生活补贴分别为每年1.2万元/2.4万元/3.6万元,连续发放3年。太原:生活补助:博士6万/年、硕士每月3.6万/年、本科生1.8万/年。租房补贴:硕士1200/月、本科生1000元/月。技师、高级技师每月补贴1000元。青岛:本硕博住房补贴分别为每月500元/800元/1200元,最多领36个月。济南:将对企业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3年租房补贴。沈阳:博士毕业生1250元/月,硕士毕业生850元/月,学士毕业生和技师及以上的技能人才500元/月,最长不超过2年。郑州:对新引进落户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本科和预备技师(技师),3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海南:住房租赁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6个月,每季度集中受理和发放一次。拔尖人才5000元/月,其他类高层次人才3000元/月,硕士毕业生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2000元/月,本科毕业生1500元/月。-写在最后-小昭之前在浏览新闻时,偶然注意到X医院有这样一条招聘消息: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一次性补贴80万,并给予20万科研经费!所以小伙伴们,考研复习不下去时候,就看看这个消息刺激一下自己吧,大家都是潜力股!下次小昭再帮大家爆料下各医学院校研究生补贴发放情况,别忘了关注哦~
2022考研考生们,在准备考研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形式的读研方式。接下来,课代表就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来给大家具体告知,供考生参考。一、概念不同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二、招生人群不同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应届生和未工作的往届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但主要的报考人群面向的是在职人员。三、报考条件不同(1)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校、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④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的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⑤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⑥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2)非全日制报考条件:非全日制研究生普通专业报考条件与全日制基本一样,但部分管理类专业要求报考生具备相应的学历和工作年限。比如,专科生报考需要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本科生则需要3年,硕士博士学位生需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四、授课时间的不同全日制研究生授课时间一般都是在工作日,他们采用的是全日制授课方式。只要有课的时候才需要去上,没课的话就自由安排时间,他们一般都是工作日上课,周末休息。非全日制授课时间一般是工作日晚+周末授课,或者集中授课,他们采用的是业余制授课方式。因为非全大多都有稳定的工作,只能在不占用上班的时间来学校上课。更多考研相关信息私信课代表咨询,私信即可获得考研公共课网络班,近10年考研真题,备考规划以及超多学习资料,快点私信课代表来领取吧
免试入学就是指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形式,参加此形式的人员不需要参加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生免试入学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如果想免试入学,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申请,这是需要条件的。有些人,在自己本专业或者相近专业,有所成就,比如发了一些高质量的paper。这样才能够免试入学。毕竟研究生,还是以科研为主。这些成绩能证明你的科研能力。第二、获得学士学位,且毕业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或是硕士、博士学位应届、往届毕业生。通常,要求有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的人,或者自己是硕士、博士学位应届、往届毕业生。这样才有资格申请免试入学。第三、通过申硕考试。通常5月底考试。免试入学并不是说不用考试了,只是不需要参加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
研究生拟录取后不是万事大吉了,这几个工作是必须要做的考研人注意:收到拟录取通知后,先不要乐,办完这些事才算真正的正式录取。考生政审,政审表和调档函由录取学校提供,有些由学校邮寄,有些需在学校官网下载。应届生需要按照规定填表,再到本科所在院系党委负责人处盖章即可。往届生的话,有单位就在工作单位/人事档案保管部门办理。没有单位就到户籍所在地街道、居委会、村组或人事档案保管部门办理。第二个最重要的事情办理调档,应届生需要拿调档函到本科院校,到学生管理科档案室等部门,交给部门老师。本科学校会将你的档案邮寄到研究生院校。往届生的档案一般在人才市场或者生源地人社局。拿调档函到档案所在单位按流程办理转移事项。需要注意的是调档有时间限制,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搞定。不可超过时间,否则无效。在职人员程序略微复杂。事业单位可分为“离现职”和“离公职”两种。前者可以保留工龄,今后若再到事业单位就业可以继续算工龄。收取录取通知后根据以往录取通知书,本人领取须带身份证原件、准考证;他人代领需代领者身份证原件、委托书、考生的身份证原件和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内入学通知书;调档函;银行卡;新生入学须知;助学贷款申请表等。虽然被拟录取了,依旧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迎接自己的科研生活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定位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是芸芸大众中的普通一份子。随着自己的不断进步,你会认识更多厉害的人,见识更多开眼界的事。所以,放低姿态,才能学到更多。早定目标,早做打算研一伊始,就要做好规划。将来是读博?工作?是国考省考?还是去企业?学校?早早的铺设好自己的路,才能朝着目标不断的努力下去。即使计划会因为各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是自己也是在不断前进着的,这样不至于毕业前还对自己的未来懵懂无知。发文章、实习什么的,都要赶早进行。早点谈个恋爱(这也算我自己这个单身狗后悔的事情了…)步入社会以后,社交圈急剧变化,人也变得更世故功利了,所以,得把握好学校的纯真状态啊!和导师、老师、同学处好关系与人为善,是混社会最重要的一点之一。在研究生阶段,导师、老师、同学、舍友等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和大家处好关系,一可以让研究生生活愉快起来,二是广结善缘也可以对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毕竟人类社会就是个圈子社会嘛!
2021年考研录取工作基本尘埃落定,绝大多数考生都有了自己的归宿,陆续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这其中有人成功上岸,开始准备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也有的人上岸失败,加入了应聘的大军,或者投入了公考的怀抱。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小伙伴不甘心,摩拳擦掌准备二战。 事实上,这几年随着考研越来越热门,在历年的考研大军中也都有很多的二战甚至三战四战的老手,他们也一直被应届考生们看做是最大对手,被大家戏称为“老油条”。历年考研结束后,有多少考生会选择二战?想要知道每年会有多少考生选择二战,从次年的报考人数比例中就能窥得一二。比如2017年考生201万,应届生113万,往届的有88万,往届考生占比43.5%。2018年的比例差不多,整体考生人数和往届考生人数都有增加。2019年这个比例发生大幅变化,往届生比例掉到了30%左右,主要因为总人数暴增,但二战考生人数一直在增加。而到了2021年,考研人数达到了历史高峰的377万,往届考生报人数占比也在进一步扩大。从录取当中看来,往届生的占比更高,二战小伙伴的成功显然要比一战更高。今年考生预计最终录取人数在110万左右,整体数据和去年持平,但整体的考生数对比2020年要高出30万左右,由此可见,考研的难度也在增加。三分之二以上的考生都成了气氛组。整体看下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考研人数逐年增长,但扩招人数不成比例,录取人数增长缓慢,录取率增长和报考人数增长不成比例,二战考生在增加,上岸人数也在明显增加。简单来说,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应届生考研越来越难了,不仅竞争越发激烈,上岸难度也在增加,2022年的迎接小伙伴要提高警惕,好好努力备考了。考研二战和一战具体区别在哪里?首先在经验方面,二战的小伙班显然更有优势。但凡准备好好二战的考生,在一战失败后,都会想尽办法从阴影中走出来,好好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成功率。其次在努力程度上,大多数的二战考生会更使劲儿,因为他们吃过一战失败的苦,很多人二战都是背水一战,不努力肯定不行。但一战考生相对来说就比较任性了,不一定会太努力。第三在知识储备上,二战考生的优势是最明显的,比起一战考生,他们的备战时间更长,知识储备也更丰富,而且上过战场,对考研有最真实最明显的认识,复习效率也更高。第四在报考择校方面,二战考生的经验更丰富,选择会更简单,也不会在选择上浪费太多的时间,目标更清晰。相比之下,一战的考生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最后学习环境上。二战考生复习环境可能会比较差,基本都以家里为主,受到干扰较多,应届生则不然,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等地方,学习氛围会很棒。这样看来,难道一战生就真的没有优势了?当然不是,其实相较而言,一战生的优势不多,但优势很大,最主要的就是复习环境好,找好节奏和目标一鼓作气上岸的几率很高。而且在复试阶段,导师对于应届考生的宽容度也更高,同等条件下,应届生比往届生更容易被导师录取。为什么一战成功的考生比较少?抛开考生自身成绩差的原因,一战失败的小伙伴多半是犯了以下几种错误。最终导致“上岸”失败,不得以选择二战。首先没重视考研。这是很多一战小伙伴都会犯得错误,不把考研当回事,觉得能上就上,大不了选择二战。这种心理会在很方面体现出来。比如不好好做复习计划,或者有了复习计划不好好地执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混日子。也没有个良好的节奏,不会好好复习。说到底都是对考研不重视造成的。这样的考生对自己还会非常宽容,今天有事不学了,明天有事耽误了,这样不知不觉就把复习的日子混过去了,最后能上岸就怪了。其次,不会复习,导致效率低下。还有些考生对考研确实很重视,但自己并不会复习,经常会盲目的采用题海战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猛劲儿的刷题。结果可想而知。还有的考生是妥妥的“玩命党”,他们确实会非常努力,每天甚至花十几个小时进行复习,但没有合理的复习计划和节奏,最后导致效率及其低下,复习效果非常差,自然容易失败。最后,眼高手低,认不清自己的实力。这也是很多一战小伙伴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们因为没经历过真正的考研,对自己的实力没有一个清晰地认知,经常眼高手低,最后“成功失败”。考研最主要的找好目标,认清自己的实力,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按部就班的复习,这样才能有机会上岸。本科期间四级都没过,年年挂科,然后非得要考清华的研究生,显然不现实。应届的一战考生,该怎样为“上岸”提升几率?重视初试。首选你的明白,想要成功上岸,初试成绩必须得过线,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初试都过不了,见不到导师还谈什么上岸。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坚持执行。其次,本科期间把知识学扎实了。本科期间一定要把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夯实了,如果想要跨考,就把所跨专业的知识学好了。该考证书都考了,该拿的奖项都拿了,这些都很重要。最后,复试好好表现。这一点你不用怕,不少二战考生也没到复试这一步,在这里你们的起点是相同的。复试之前好好了解一下目标院校和导师,做好复试准备,阳光自信一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