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每日邮报》8月17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说外语会降低你说谎的可能性。这项新研究发现,处于一种外语思维模式下,人们更有可能抵制说谎的诱惑。在这项研究中,母语为英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和韩语的四个人被邀请玩一个骰子游戏,游戏中他们会根据自己所报的数字获得报酬。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母语的人比使用外语的人更容易作弊。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耶拉贝雷比-梅耶说:“如果一个人有机会从那些不诚实的行为中获利而又没有被抓住的风险,他们本能的倾向就是撒谎,而一旦有时间仔细考虑,他们则会克制住自己不去作弊。”他们说机会经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为了得到更便宜的票价而谎报孩子的年龄,或者当你拿到多找的零钱时不说出来。她说:“在这种情况下,说谎是一种自然的诱惑。”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结果是由于使用外语时不那么出于直觉,所以可能导致作弊的自动反应系统失效。别列比梅耶说:“诱惑少了,所以更容易克制冲动的行为。”该研究还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叙述,是关于对外国人固有的偏见。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博阿兹凯萨是这篇论文的合著者,他说:“研究表明,人们认为有口音的人不那么可信,因为他们的话更难被理解。”这些结果表明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凯萨认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全球商业领域,在这一领域,企业每天都要与外国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尽管一个人的本能反应可能是不那么信任这些人,但数据显示,如果他们使用外语,他们可能会更诚实。(实习编译:庞立凡 审稿:李宗泽)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想法。成千上万的生词、完全不同的语法结构以及很有可能遭遇的尴尬,这些都足以让我们望而却步。但是专家们认为,每天只花一个小时,就很有可能取得重大进步。不仅如此,练习一门新语言所获得的技能可以让人在职场中和其它地方觉得如虎添翼。研究表明,双语能力与智力、记忆技能以及更高的学术造诣有直接联系。双语能力让大脑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这甚至能延缓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依靠母语和正在学习的新语言,你可以开发出一套不同类型的工具箱,带来短期和终身的认知收益。当然,语言的差别越大,挑战也就越大(比如学习荷兰语和越南语)。不过,专注于一项特定的应用情景能够显著缩短练习时间。不管是找一份新工作,提高文学修养,还是与他人随意交谈,你都可以提高语言技能。不论年龄多大,抑或之前有没有接触过这门语言。美国对外事务研究所针对母语是英语的人士,将他们学习的语言按照难度分为四类。第一类最易学,包括法语、德语、印尼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和斯瓦希里语。FSI 的研究显示,所有第一类的语言,要达到基本流畅需要大约 480 小时的练习时间。顺着榜单继续往下,语言的难度开始陡增。第二类语言(包括保加利亚语、缅甸语、希腊语、印度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要达到与第一类语言同等的流畅度需要 720 小时。还有许多语言更加难学,比如阿姆哈拉語、柬埔寨语、捷克语、芬兰语、希伯来语,属于第三类。第四类则包括一些对说英语的人最具挑战性的语言,包括阿拉伯语、汉语、日语和韩语。尽管这一时间表让人怯步,但专家表示,只看认知收益,学一门第二语言是非常值得的。这样能够自然地开发我们的执行能力。匹茨堡大学神经科学系的教授菲耶(Julie Fiez)表示:“这是一种高级能力,可以灵活地处理并利用信息,在大脑里保存信息并封锁不相关的信息。之所以叫做执行功能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 CEO 所具备的技能:管理一群人、兼顾大量信息、同时处理多项事情以及为事情设置轻重缓急。”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有双语能力的大脑仰仗执行功能(比如控制力、工作记忆以及认知灵活性)来维持两种语言之间的平衡。两种语言系统总是处于活动状态并且相互冲突,使大脑的控制机制得以不断增强。迈尼盖蒂是一位数据分析师,来自意大利特雷维索,她掌握了超多门语言,能够流利地说至少六门语言:英语、法语、瑞典语、西班牙语、俄语和意大利语。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尤其是一门难度曲线较低、需要较少认知耐力的语言时,她表示最大的困难是克服避免把词搞混。她说:“在语言之间转换并使用捷径对大脑来说是很正常的。对于同属一个语系的语言来说,这会发生得更频繁也更容易……因为相似之处太多了,但是同样地,这种产生误判!”贝克是渥太华大学一位研究语言和双语学习的教授,她表示,尽管与这种心理障碍作斗争似乎违反常理,但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就好比学习一门与已知语言相似度小的语言。她表示:“如果你选择的两门语言有不同的书写系统和区别之处,比如日语和西班牙语,那么你就不会有把词搞混的烦恼。”学习任何语言的基础都是非常快速的。多邻国祝福语和简单的短语。多纳通晓多种语言,他建议,如果要获得更好的个人体验,不妨去阅读并观看你有兴趣的材料。“如果你喜欢烹调,那就买一本用外语写的烹调书吧;如果你喜欢足球,那就试着看一场外国的球赛吧,”他说。即便你每天只学会一点点单词,都可以掌握绝大多数第二类语言。Image copyright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如果你把一门新语言与自己喜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那么学习这门语言就会容易得多,比如看一场用外语解说的足球比赛。贝克说:“一位繁忙的专业人士可能会觉得学习汉语普通话很重要,因为他们与中国有商业上的往来,或者你的家人会说这门语言而你不会,或者你爱上了一个说这门语言的人。抑或你只是对跟岳父岳母聊上几句充满兴趣。这是你的个人动力——实际上是你想达到这种级别,以便能够现实地生活在这种语言中。”一旦你确定学习这门新语言的目的,你就可以着手制定一套卓有成效的小时计划来进行日常练习,其中包括多种学习方法。对于如何最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因人而异,通晓多种语言的人和语言学专家对此有不同见解。不过有一个小贴士似乎广为认可: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不去接触书籍和视频,而是和一位母语使用者面对面地练习。贝克说:“讨论问题并开展活动、使用这门语言一起聊天讨论文化。我不会跳过这部分,因为学习有关人和文化的知识会激励我跟上其他学习进度。”菲耶说:“一些成年人学习语言的方式是努力背单词、练习发音,所有这一切都是无声进行的,而且都是一个人做。他们不会向前走一步,试着用这门语言和他人对话。那真的不是在学习另外一门语言,只是在学习视像与声音的联系。”和学习乐器一样,相比于零星地练习且每次花大量时间,有规律地练习且每次花不多的时间则更有效率。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连续的时间安排,大脑就无法专注于任何深度认知过程,比如在新知识与之前的学习之间建立关联。因此,每天一小时、每周五天要比每周一次、每次五小时突击更加有益。FSI 指数显示,按照这一速度,要达到一门第一类语言的基本流畅度需要 96 个礼拜,即不到3年的时间。然而如果遵照专家的建议,学习特定应用情景的课程而非力求达到整体流畅,初学者将能够显著缩短达致心仪水平的时间。“学习一门第二语言能够满足眼下的需求,同时还能助你成为一位更加善解人意、更具同理心的人,因为它能够开启一扇通往不同思考与情感方式的大门,”迈尼盖蒂说。“这是IQ 与 EQ 的结合。”在语言壁垒之间交流并产生共鸣能够使人们获得一种需求甚高的技能,即“跨文化能力”。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能力能够使人们与其他文化的人有效交流。每天花一小时来学习一门新语言,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搭建桥梁、消除鸿沟的训练。这种训练能使你获得更有韧性的交流技能,拉近你与同伴的距离,无论是在工作中、在家里还是在国外。“你面对的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他(她)持有不同的世界观。你将不急于判断,而是更有效地解决迎面而来的冲突,”贝克说。“只需学习一门语言,不管是何种语言,都能够帮你适应其他文化,并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就这样。”
考研选择英语专业如何,有前景吗?答案是很不错哦。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高学历人群也在逐年增多,竞争压力逐年增大,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心里没底,考研的同学也不知道应不应该选择英语专业,那么英语专业的同学研究生毕业之后有哪些就业方向可以选择呢?到底英语专业研究生有没有前景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供大家参考。一、翻译。这个是大家所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就业方向。但是翻译有好多种的,每个的工作氛围,发展空间,专业性这些可能都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列举几个。1、口译。口译在翻译这当中算是比较吃香的一种,因为咱们的同学很多是考试的时候挺好的,一到面对面的口语交流的时候就哑巴了,市场稀缺,它的价值才会高,所以口译做得好的同学月薪是可以很高的。同声传译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全国少有,常见于国家级会议中心,我们英语专业的“香饽饽”,同学们心中的“大神”。2、专业的翻译公司。这类公司有时候可以不用去到公司上班的,可以在家上班,需要专业性比较强的同学,至少是要达到英语专业八级,因为如果水平达不到的话很多资料是翻译不出来的,那就需要去查资料,这样非常耗费时间,并且翻译结果会有很多漏洞,自己做的也很痛苦,放弃的同学也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如果功底深厚的同学就会非常游刃有余。公司发过来的翻译文件,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翻译好,发回去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在家即可操作。一般笔译的比较多,口译的话有时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出差,当然差旅费都是公司包的,提前跟公司谈好就可以了,工作地点在国外的话还可以顺便出国旅游。3、各行各业英语人才。比如说去国外旅游,总要带个英语翻译吧。还有外贸,做对外贸易的同学,接触的大多是国外客户,总要会英语吧。秘书、助理,有些大公司老总的秘书,经常出差的,也需要随行翻译,并且在公司有很高的话语权。还有些公司本身就是外企的,老板都是外国人,那也得会英语吧。另外一些行业性人才,比如医疗行业,建筑行业,这类翻译的工资也是很高的。还有一些岗位是驻外的,希望去国外多学习、锻炼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二、英语老师。这个也是很多同学能想到的。英语老师首先得有教师资格证,一般研究生毕业的话小初高的老师都可以去应聘。还有一些私立学校和私企也招聘,比如说英语培训机构等。比如最常见的雅思托福培训,少儿英语培训,成人英语培训,出国英语培训,细分到专门的口语培训、单词培训等,数不胜数。只要有实力,都可以去应聘。当然如果能在大学里面当老师是最好不过的了,环境也好,还有寒暑假等,工作氛围也好,不过研究生文凭进本科院校还是比较难的,大专可能还有点可能,还是需要进修一下,也可以想办法先进去,再慢慢提升。因为咱们平时没有去了解过就业这块,所以不知道如何选专业,一旦去了解了,其实选择一大把。不过选择是要有实力支撑的,不然就是别人选咱们,咱们就会比较被动了,所以喜欢英语的同学考研的时候可以考虑英语专业了,只要你喜欢、肯钻研,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这里只是简单的分了两个大类,岗位的选择多种多样,总之英语专业的同学只要你学精了,就业完全不是问题,就看你自己想往哪方面发展了。当然这些岗位的工资高低都跟自己的专业水准和工作经验相关,像小编这种半桶水英语的就只能望着流口水了,同学们还是乖乖的打好英语基础吧,机会多的是,那么同学们的英语学得怎么样了呢?你看好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吗?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想法哦。
有学没学,都应该知道。有这样的一位非洲小男孩,在非洲出生,他的妈妈和家里人都是讲英文,3岁时家庭变故被中国妈妈收养。从此小男孩说上了中文,无论是耳朵听的、眼睛看的还是笔下写的都是中文,在他十多岁时,当有人问他是否懂英语,他说“完全不会”。但是,当这位非洲小男孩开始学英语,跟班里那些第一次接触英语的孩子相比,却明显表现出优势:有学过跟没学过,差别不是一点点。2017年,有一项最新的跨国语言研究,研究者是悉尼的心理语言学家Anne Cutler和韩国的Jiyoun Choi等人。具体地,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小时候在韩国出生,从幼儿期开始便被荷兰父母收养的孩子,荷兰语便成了他们的母语。这些变换语言环境的孩子,过了很长的时间完全不接触韩语,当他们再次开始学习韩语这种“外语”时,虽然他们一开始表示“完全不懂那种外语”。但慢慢地,他们便跟那些土生土长的第一次学韩语的荷兰孩子拉开了差距,他们在学习韩语上进步更快、发音更准。具体地,是表现在下面两方面的优势:1、在听力、口语方面进步速度更快;2、在辨别外语能力方面有优势,发音更标准。其实2014年加拿大也有过一项相似的研究,来自Lara J. Pierce等研究者,发布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研究中有3组被试,第一组,3岁前只讲中文,3岁后只讲法语;第二组,中文为母语,3岁开始学法语,是熟练的双语者;第三组,从小到大只讲法语。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在处理语言时大脑反应极为相似。▲为什么会这样?曾经学过的外语,其实是“记忆中的小时候某玩伴”记忆专家、心理学家Robert Bjork说,“雁过会留痕”,这是大脑的记忆特征。也就是说,发生过的总会存在,即使不记得,它还在那里。虽然时间长了,提取难度会加大,时间越长,提取难度越大。但一旦重温后,提取难度便下降。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记忆中的小时候某玩伴”。有一对小玩伴,5岁前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玩耍、一起吃、一起睡……5岁那年,两个小玩伴分开了,从此再也没见面。虽然在他们36岁那年,在某街上擦身而过,他们却不认得对方,他们以为跟自己擦身而过的只是一位陌生人。在他们50岁时,两人终有机会相聚。见面的那刻,有点陌生却又有点熟悉,慢慢地,记忆的“钓鱼竿”拉起了千丝万缕:当年卷发的小脑袋变成了卷发的大脑袋,还是那样的浓密;当年那双清澈的大眼睛,如今皱纹簇簇,但还是那样的清澈有神;右脸颊上面那颗痣还在,仍旧透着浅红的光泽;左手抓筷子的动作,仍旧那么笨拙而可爱……对于孩子语言的学习,也有相似的记忆路径。在孩子学习某种语言一段时间后,即使经历过跟外语“分离”的日子,他们即使“偶然碰面”也彼此不认识,但当孩子重新开始学习,从隐隐约约的熟悉和陌生感中,慢慢地找到了熟悉的痕迹和气息,所以“老朋友见面,当然很快就热乎起来了”。在大脑的记忆方面,弗洛伊德曾经有过非常形象的相似解释:他说大脑是一块神奇的书写板,只要在板上写字,字迹便落在蜡纸上。只要蜡纸不丢,字迹总会在那里。因此,有关孩子6岁前和6岁后学外语的结论是:当一个孩子在年幼的年龄,比如6岁前有机会学习一门外语,即使只是学习了短暂的1,2年,然后经过几年后重新再学,看似已经忘光光,但这些孩子一旦开始学习,他们会比那些从没学过外语的孩子在口语、听力方面更优秀,进步得更快。所以,孩子曾经付出过的努力,时间会记得!关键字:语言学习、外语学习、家庭育儿、早期教育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国外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历史离不开外语文献,但在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看来,对外语文献的需求,全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上海一样那样高,这也促成了由其主持的课题“外语文献中的上海”在2011年被立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历时七年,“外语文献中的上海”在近期结项,并于5月17日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院举行了成果发布会暨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外语文献中的上海”成果发布会暨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海量的外语文献近代上海租界很大程度上是中外共建、共管、共处的城市,在很多机构、制度、事件中,外国人是行为主体,是亲历、亲见、亲闻者,在重建、再现、描述与租界相关的历史中,外文资料至关重要。对此,大家早有共识,这也是“外语文献中的上海”这一项目得以列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根本原因所在。近代上海在大部分时间里,实际上由三个城市组合而成,即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机关工作用语分别是英文和发文,华界设在租界里的司法机构会审公廨办案亦兼用英文、法文,两租界与华界正式往来文书也多用外文。近代上海居住过数量可观的外国人,最多时达到15万人,国籍最多的时候有58个。1910年以前,一直是英国人最多,1915年以后则是日本人最多。这些国家先后在上海设立过30多个领事馆或总领事馆。他们在上海的活动,也产生了大量与上海有关的外语文献。第三个方面则是近代上海外国人出版了数量可观的外文报纸、杂志和图书,其中英文报刊《字林西报》发行历时百年,法文、日文、俄文报刊数量也很丰富;另外,上海还有专门出版西文书籍的洋行,出版过许多与上海有关的书籍。最后则是因各种原因来上海访问、旅行的外国人,名人有如罗素、萧伯纳、泰戈尔等,他们留下了很多关于上海的游记或观感文字。熊月之认为,这些外国人、外国机构,作为近代上海历史的亲历、亲见、亲闻者,有的甚至是上海重大事件、工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建造者,是上海一部分社会的管理者,留下的关于上海历史的文献资料对复原、再现、了解上海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熊月之外语文献可以纠史之偏在进行“外语文献中的上海”项目过程中,熊月之深切地感受到如果不重视外语文献,对于相关历史文献没有进行仔细的整理、梳理、研究,“那么上海很多人物、事件都是说不清楚的,它们产生的重要影响也不会得到完整的理解”,比如常常被视为洋人特权体现的会审公廨。会审公廨亦称会审公堂,外国人则称其为“混合法院”,在小刀会起义导致公共租界变成了华洋共处的局面下而诞生的司法机构。因此它常常被视为是维护洋人特权的机构,其中中国官员虽为主审,但被认为但实际上在审判中只是外国陪审官的附庸。熊月之很早就对公共租界首任谳员陈福勋抱有浓厚兴趣,但苦于中文资料稀缺、零散、不成系统而未能深入。但在进行“外语文献中的上海”这一项目时,他发现外语文献里有关陈福勋的记载相当丰富,也通过对他个人的研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会审公廨。比如,1874年,不断有人因偷摘公家花园的花朵,被巡捕扭送到公廨。陈福勋认为,在中国看来,这些人无非是游园时心血来潮,不是有心行窃,不算什么大问题,因此,仅予轻判,使其知道敬畏就可以了。但在外国领事看来,这不是小事,如果不严加惩处,彼此效尤,那不用半日花就得被摘没。再如,1875年,一个姓徐的人,因偷窃英国牢狱内羊肉等物,被巡捕解送公堂。陈谳员讯明后将徐判责一百板,枷示两礼拜。与谳员一起会审的英国陪审官达文波认为徐系惯犯,若仅枷号,满限释放后,必仍在租界行窃,建议将其拘禁三个月,期满后遣返原籍。陈福勋援引大清律例与之相辩,令人意外的是,英国陪审官给出的依据也是清朝法律。双方相持不下,最后两相妥协,作出折中处理:枷号两个月,责一百板。甚至有一次,谳员陈福勋与陪审员之间因判决发生激烈争执,最后演变为当场闹翻、不可收拾的场景。无独有偶,1905年则发生了更为著名的“大闹会审公廨案”。在熊月之看来,陈福勋的个人经历已经足以说明,“在会审公廨,中国谳员与外国陪审员之间的关系,既有交流,也有协商,还有矛盾与冲突。”也即是说,双方呈现一种复杂的关系,中国官员绝不仅仅是陪衬和摆设。不仅如此,以往因为中文资料里记录陈福勋发布了租界华人使用电灯的禁令,导致其背负了保守的名声。但是熊月之通过对比西文资料发现,陈福勋是相当开明的,他极端赞赏电灯,曾组织过42名文人写文章做诗赞赏电灯,所谓的禁令只是执行道台命令的无奈之举。“由此可见,外语文献对于研究上海史,在存史之真、补史之缺、纠史之偏、详史之略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在中外共处的近代上海,尤其如此。”熊月之说道。《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之一《上海故事》外国人视野下上海的江南、海派和红色文化“外语文献中的上海”项目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其中一个阶段性成果就自2017 年 2 月起陆续推出的 “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献丛书 ”。在这些文献里,与上海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能在其中找到资源。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王健负责翻译了《上海租界及老城厢素描》一书,其中的文章来源于当时上海一份著名的英文报纸《文汇报》。当时西方人的游记、书信、报刊中有着大量关于江南民间信仰的记载,甚至是一些中文文献都鲜有的、比较冷门的信仰。比如明清时每当日食发生,官员都要举行护日仪式,这在西文文献中都有记载。另外,一些西方传教士还热衷于田野调查,比如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在上海、江苏一带任教职的法国神父禄是遒曾经对江南地方信仰作了大量的考察,他搜集了大批的道教符箓,成为了今天研究江南正一道教的宝贵资料。“实际上,西方人对于江南乃至中国民间信仰的看法也是其整体的中国观念的一部分。”王健说道。在西方人对上海的印象中,豫园可能是最为复杂的一个地方了。在19世纪末之前,一般外国人因为豫园周边街道狭窄和河流污浊,对豫园的评价极低。欧洲仿青花瓷器上的柳园图但是19世纪末,一位名叫阿绮波德立德夫人来上海,西方人对豫园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她在自己的游记《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中将豫园误以为是在欧洲广为流传的爱情悲剧《柳园记》的发生地,使豫园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底蕴,并且改变了西方人对于豫园的想象。1980年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上海,指定要看的地方就是湖心亭,而且在湖心亭上喝了茶,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育民看来,女王显然是知道豫园湖心亭与柳园故事之间的关联。西方人将豫园湖心亭附会为“柳园茶馆”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陶飞亚则看到,江南天主教教会的刊物中有很多关于红色文化的记载,“天主教教徒说到红色文化,虽然因为教义不能同意暴力革命,但是他们对共产党的很多主张并不反对,他们认为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要建造一个公平的社会。所以展开了非常多的讨论。”熊月之认为,应该把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作为一体性进行研究,它们具有内在的支撑体系,绝对不是简单的拿出来进行结合。“如果把它们关联起来看,就可以看到外语文献中这方面的材料实在很多,对于我们理解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之间的关联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极其难得、非常丰富的、宝贵的资料库。”
随着每年的大学生人数增多,如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最近几年每年报考的研究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反映了目前我国国内就业情况的紧张环境。一些知名企业稍微较好的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都是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直接在门槛上就过滤掉了本科专业的学生。本来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的学历,会让自己毕业之后的就业面更加广泛。于是就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申请到国外读研究生,近几年出国读研的趋势愈演愈烈。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出国读研?难道海归研究生真的比国内研究生更加值钱吗?1.到国外更有利于提高英语交流能力我国多数学生都是英语成绩很好,每次都能考很高的分数,但是口语能力却与成绩分数不成正比。这也是在我国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同学们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何做试题上,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本质。但是如果选择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读研,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需要用英语交流。所谓环境影响人,我们即使英语成绩再差,如果处在了一个全英语交流的环境当中,口语能力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质的飞跃。一般在国外呆了几年的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流,发音也很标准。2.两者的录取方式大有差别国内的研究生还是沿用于高考一样的应试制,考试成绩如果达到了目标院校的分数,才能进入复试和面试环节。只有这三个环节都通过才能获取研究生的资格。造成的差别就是国内研究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而国外的研究生在知识方面积累稍微欠缺。因为国外的研究生采取的是申请制的方式,靠的是申请人在大学阶段的成绩绩点,实习经历,语言成绩进行选择。3.学年制不同国外的研究生学制时间较短,一般是一年或者两年时间,在香港的留学生多数实习一年制,英国奥体利亚也有一年制的大学,具体根据自己留学的国家不同而不同。海归一年制硕士很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质疑,认为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根本证明不了自己的能力。因为国内的硕士一般都是三年制,用人单位会觉得国外一年制的学生与国内三年制的硕士相比,无论是在学术能力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要比国内硕士差很多。不过在国外的研究生接触的新思想更多,所以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思想也会更加国际化一些。国内研究生和海归研究生到底谁更值钱,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的定论。都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值钱,因为两者的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具体选择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要根据同学们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决定。
文/宸妈说教育由于近年来就业难的问题还在不断增加,即便国家采取了很多的政策与方法,但是我国的就业形势依旧很严峻,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加入到就业难的队伍当中。根据统计,今年更是有900多万毕业生,数量之多,就业之难。因此很多人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来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人数都不少,可以说竞争十分激烈。选择考研的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学历,获得更高的就业起点,未来能有更好的出路,但是考研之后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或者说可以去哪些单位工作,以后的就业方向在哪里,大家真的了解吗?研究生毕业之后做什么工作?有6条出路可以选择1、国企、央企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去国企或者央企上班,国企的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背后是国家,相对来说失业的风险很小,工作稳定,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当然国企的门槛也不低,研究生当然可以,只不过即使是研究生刚进入国企,也是需要奋斗多年才能发展很好。国企很看重学历,一般都是按照学历,年资等晋升评优,因此,研究生的优势还是很大的。2、公务员、事业编研究生也是可以考公务员的,研究生考公务员的岗位相对多一些,至少比本科更有优势,公务员是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稳定,生活有保障,薪资待遇也不错,尤其近年来,公务员的待遇在逐步提高。并且公务员相对来说,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也受人尊敬。研究生考公务员在升职方面要跟快一些,待遇也比本科生要高。如果想从事稳定工作,追求安稳的生活,公务员绝对是不二之选。3、外企大部分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去外企工作,因为外企薪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也好,并且外企更加注重工作效率,因此毕业生去外企能够得到很多的自我锻炼,可以快速成长,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外企一般要求外语水平很高,因此,外语好的研究生可以考虑。4、私企私企一般研究生很少去,主要还是私企门槛比较低,福利一般,风险较高,但是私企积累经验是最快的,能力提高的也是最快的,想跳槽也比较容易,如果研究生毕业之后没有工作经验,又想快速积累工作经验,私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5、读博读博需要更大的勇气,也需要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是毕业之后想进入科研行业的人员,毕业之后可以进入科研院,专心搞研究,科研人员待遇一般都很高,但是工作比较单一,想读博压力也不小,因此要慎重考虑。6、出国留学最后一个就是出国留学了,能够增加自己的阅历与见识,开阔视野,同时还能学好外语,更加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才在国内很受欢迎,不管是薪资待遇还是岗位都不低。但是出国留学需要一定的资金,并且费用不低,因此有出国留学打算的人,须得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行。哪些人适合考研?1、有强烈欲望想要考研的,对高学历有着执着追求的,想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可以考研,强烈的心理会成为考研的动力。2、非常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所学专业,并想要在专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人,可以选择考研,继续深入专研,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见识。3、可以提高自己就业优势的人,提高学历是增加就业机会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学到很多本科阶段内学不到的知识,对专业更加了解,就业上更加有利,同时还能接触到更加优秀的人,扩大人脉圈,对自己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4、想要提升自己学识并且经济条件允许的,考研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见识,学习到更加深入的知识,但是考研的过程也是很枯燥的,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今年开始考研的成本也在逐渐加大。因此,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可以选择考研,如果经济条件一般,那么考研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结语对于研究生毕业的人来说,不管那条路都是可以的,发展总体都不会太差,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性格选择一份最适合自己的,毕竟那以后就是你大致的工作方向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研究生的6条出路,你觉得哪条更吸引你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导言:学习外语是否越早越好?学习第二语言究竟有没有“关键期”?能否通过早期学习英语,让孩子的英语水平接近汉语水平?众多研究表明,越早学习外语,听说能力可能更好,但是,过早学习外语,会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事倍功半,付出的努力没有收到期望的回报。1儿童是如何学会一门语言的?正常的儿童是如何学会一门语言的?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这个观点被国内外广泛接受和认可。“语言习得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正式区分了“学习”和“习得”的不同。根据克拉申的理论,“习得”是潜移默化地获得语言,关注语言的意义;“学习”则是有意识地关注语言的形式。儿童学会母语的过程,常常是无意识的和潜意识的,是在和周围人的语言交流中自然获得的,是“习得”;而当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去学英语,这个过程是有意识的,是“学习”。与母语不同,幼儿学习英语,很少能经历这样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而是通过汉语的转换。比如孩子在学习 apple这个词汇时,都知道他的汉语意思是苹果。即使有些小孩从呀呀学语阶段就同时教“apple”和“苹果”,但日常使用中,不可能每样东西都用英语、汉语说两遍,必然会有一种语言占据使用的优势。 所以,通常状况下, 国内儿童学习英语建立的不是实物和英语之间的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汉语的转换获得的。理解了这个理论基础,我们就明白了掌握“母语”和“外语”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认知机制。2是否存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许多父母都听说过,英语学习有一个“关键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就错过了学习外语的年龄,并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因为我们常发现,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很快掌握所学习的这门语言,而相比较成人则要费力得多。国内的外语培训机构也大力宣扬这个观点,因为这样的说法对他们有利,也正是由于“供”、需”两方的不谋而合,现在中国各种少儿英语培训班也铺天盖地。正方观点:学外语年龄越小越好学界确实有“关键期”这一说法,这个假设认为存在着一个能够轻松习得第二语言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可以几乎不需要教导就轻松习得第二语言。有学者发现,6岁以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不可能获得和母语者相同的语音能力 (L.Michael,1990);有数据显示,获得母语使用者相同的语音能力,关键期在12岁左右 (Scovel,1988)。2018年,Facebook上做了一个英语语法测验,这项测试由语言学家史蒂夫·平克,心理学教授乔舒亚·哈茨霍恩发起,吸引了将近67万人参加,受试者来自世界多国家,年龄从10岁到70岁不等,大部分人母语不是英语。这项研究表明,学习语言确实有一个“关键期窗口”,这个窗口从10岁开始关闭,到17、18岁结束。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认知》杂志上。反方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关键期”然而,更多的学者对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持怀疑态度。语言学家罗德·埃利斯(Rod Ellis)曾提出,实验证明年幼的儿童仅仅在听说方面具有优势,而在语法、阅读、写作方面,十几岁的青少年比儿童强。1978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凯瑟琳·斯诺(Catherine Snow)等人做了一项外语学习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3岁的儿童,也有青少年和成人。接受测验者根据年龄被分成了三个组:儿童组,青少年组和成人组。研究的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外语是学得最好的。第一次测验在所有测验项目中,除了发音这一项以外,青少年组都超过了其他所有的人。而在发音方面,成人的发音比儿童和青少年都要好些。最令人惊异的是,第一次测验项目的总分居第二位的不是儿童,而是成人。最后她得出的结论是:学习掌握语言根本没有所谓的关键期。综上所述,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都表明:在习得速度上成人胜过儿童,而且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习更快。尤其在语法、阅读和写作上,成人比儿童要学得更快。但在语音上,年龄小的学习者更占优势。为什么年长者,在学习外语时,读写方面更有优势?罗德·埃利斯认为,成人有更发达的认知力,成人是将语言作为一个正规的形式体系来理解,所以学习起来比儿童更快。因为,12岁左右,人开始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有了较强的元认知,元认知可能会促进有效的学习。同时,年龄大的学生比年龄小的学生,在学习控制力方面更强。为什么年轻者,在学习外语时,听说方面更有优势呢?第一,因为在语言的所有方面,语音最不服从有意操作,所以在年龄大的学习者身上看不到语音优势。第二,在生理上,儿童有更大的肌肉可塑性、更强的模仿力和更敏锐的听觉,所以更容易习得标准的语音。第三,儿童不太像成人那样受到各种约束,相对较少羞怯,在用外语交际时焦虑较少,所以更容易在听说方面取得优势。因此,在自然环境下的外语学习中,年龄小的学习者在听说方面更具优势。而年长者在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更具优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不断增强,年龄大的学习者更容易借助较强的认知能力去学习语言。3过早学习外语的弊端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过早学习外语有以下几个弊端。首先,过早学习外语,可能导致逻辑思维的缺陷。从教育学的角度上讲,5-10岁是一个人母语思维最佳的培养及锻炼时期,如果过早学习一门外语,他们不但容易混淆两种语言和文化,而且会造成彼此干扰,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缺陷,因为一般人的逻辑思维是通过母语学习形成的。比如幼儿看到苹果,抚育者告知 “苹果”,这是一对一的联系,如果家长告知“苹果 ”和“apple”,变成了一对二的联系,既增加了认知的负担,又造成认知的混乱。双语家庭的孩子开口说话较晚,表达较为混乱,就是双重语言输入,加重了认知负担的表现。在幼儿还没有较好地掌握母语的情况下, 贸然开始外语学习,有可能干扰幼儿的认知系统的建立,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阻碍作用。首先 ,年龄小的儿童认知能力尚不成熟,效果并不明显。年龄过小的儿童,由于认知能力还不成熟,没有形成抽象思维及逻辑分析能力,长期记忆较差,不那么容易对作为形式的语言作出反应,更多的是依赖于感性认识,通过大量反复的语言刺激一反应来学习语言,所以不能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再次,没有足够的浸泡时间,可能事倍功半。研究表明,学习外语需要大量的时间,在外语情景中“浸泡式学习”。如果不能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时间来在外语情景中学习,那么,结果可能事倍功半,花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结论有关年龄与外语学习的关系问题需从认知能力、环境因素和语言项目几方面来考虑。在自然环境中,年龄小的学习者在听说方面有优势;但是,年龄大的儿童在语法、阅读、写作方面具有优势,要比年龄小的儿童学得快。因此,笔者认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起始年龄不应早于幼儿习得母语的年龄。当幼儿较好地掌握 了母语的听说能力以后,开始第二语言的学习才是适宜的,家长们要深思熟虑。
说到英语,很多研究生甚至博士都觉得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短板,总是觉得自从学了英语以后,就从来也学不好这门语言,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学不好的原因,是没有学英语的天赋,所以永远也学不好。但对于研究生或者博士而言,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和撰写一定数量的SCI论文,是一个博士做科研的基本任务,也是最核心任务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自己做科研的效率和最终的质量,对一些英语水平不好的同学,内心中总会觉得自己英语太差而读不了英文文献,也写不出SCI论文来,因此也就放弃了读博的念头。塔主当年在考博士时,遇到这样一个情况:硕士班里的一个同学,本身学习成绩非常的优秀,还拿了国家奖学金,但是因为他从小学的是俄语而不是英语,所以对英语是一窍不通,当年有一个硕博连读的机会,非常的适合这位同学,但是他的导师告诉他,读博期间要发很多SCI,但是优质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英文的,中文和俄语的非常的少,所以说如果英语不好,那么读博期间就特别费劲,甚至毕不了业,最终,这个同学因为自己不懂英文,而不得不放弃了读博。由此可见,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认为英语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是你读博选择的一个关键影衡量标准,所以目前在考博士的科目中,也有博士英语这一门,那么对于英语不好的,或者是学其他语种的研究生而言,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考博士呢?塔主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英语不是深造的障碍塔主认为,很多同学之所以英语学不好,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是一直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不是说没有语言天赋以及其他不可逆转的原因造成的。对于那些科研上表现很优秀,又想读博继续深造的同学,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英语水平低而放弃读博,如果真的想读博深造,那么就从现在想办法,将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比如说每天专门专项的去学英语,或者找机会出国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创造一个英语环境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为在读博期间用的的英语,并不是以考试为目的,主要还是以交流、阅读、写作为最主要的用途,所以说只要你花了时间学,没有一个同学会学不好的。克服心理障碍很多同学因为从小英语成绩就不好,所以说对英语有一种惧怕感,也就是说提到英语,自己的脸就苍白紧张。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学和大学学英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高考,为了大学四六级考试以及为了考研而去学英语。这些都是为了应试去学的英语。但是在读博期间,英语就是一门工具,就是为了交流表达、阅读和写作,没有人去拿分数来衡量,你说的不好没关系,只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即可,而且博士期间的英语主要是专业上的一些词汇和观点的交流,所以说难度要比英语本身或者生活的口语简单地多,因此每个读博的同学都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克服心理这种恐惧感,要相信自己一定是可以的。以上就是塔主对英语都不好的同学是否适合读博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本科的时候,学习英语这件事似乎一直被我们挂在嘴边,这是因为大学的时候大一大二要学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每学期还时不时关注英语四六级报考的事情,可是,到了研究生期间,似乎都不怎么提学习英语的事情了,但是学习英语这件事情不应该被抛之脑后,因为英语能力在研究生生涯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来说说读研期间英语的重要性研究生英语课程需要不错,研究生期间会有一门课程:研究生英语,几乎每个学校都会开这样一门课程,虽然英语的学习一直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但是很少有人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作为一门课程,尽自己最大能力学好是理所当然,只有学好每一门课程才能获取更高的结课成绩和绩点成绩,不至于拉低自己的平均成绩分研究生期间要求所修学分一般都不怎么多,在30学分左右。通常情况来讲,研一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上半学期开设研究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每一门课程都要尽量学好。当然,很多学校有这样的文件要求:本科获得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同学可以免修研究生英语课程,期末以85分作为统一成绩,前提是必须有CET六级证书,所以换句话说,学习英语该吃的苦还是要吃,本科不努力英语,研究生期间还要努力学英文文献阅读的需要研究生期间的学习除了必修课程之外,还要做大量的文献阅读工作,理工类研究生还要做实验之类的研究。正如各位所知,论文文献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中文文献,更多的前沿理论知识一般都发表在英文期刊上,因此要想尽快熟悉了解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阅读英文文献是不可或缺的,而此时,就要求你必须具备英文阅读的能力就语言学习方面来说,英文文献的阅读反过来又是强化学习英语的一个过程,良性循环,做科研搞学术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英语能力水平英语演讲报告的需要对于名校的研究生来说,研究生期间会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等类似的学术活动,如果被选为发言代表,则多数情况下要使用英语这一官方通用型国际语言。比如用英语做PPT,这就要求英语的写能力;发言交流需要英语的听说能力,在于一些学术大咖交流时,英语听说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英语能力好似通往国际学术园地的一座桥,用于获取掌握国外学者在某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工作招聘的需要转眼间来到校园招聘季的时候,会看到招聘要求上多数写着:英语六级者优先之类的筛选条件,英语能力越来越被企业看中,尤其是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时,熟练精通英语这一技能显得更为重要怎么提升英语能力不要放下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应该都不是很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学习英语”这件事放下,一旦放下了,再次捡起就很困难了坚持阅读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读研期间最重要的英语能力方面便是“读”这一能力,对此,每天要坚持阅读英文材料,英文材料可以是一些英文读物、英语新闻、英语单词或者英文文献,英文文献是最具有针对性的,对于某一学术领域,其必然有一些学术专有名词,因此,阅读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或许是最有益处的,一举两得综述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生们,万万不可放下英语的学习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