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全球英语研究报告:个人增值,英语学习不可缺席!侍统

2019全球英语研究报告:个人增值,英语学习不可缺席!

现在很多人觉得学习英语越来越重要了,一方面是英语作为全国唯一的语言,全世界的人都在学英语,另一方面是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人喜欢出国旅游,学好英语可以方便我们与外国人的交流,而且英语对于个人升学留学,择业就业也很重要。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相关数据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来计算,月平均工资仅为6872元和4131元。近日由腾讯理财通联合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中也明确显示,北、上、广、深的受访者中月薪为5000至8000元的人数居多,工作10年月薪过万的人数不足三成,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工资不及预期,逾七成受访者因为工资而考虑跳槽。收入水平直接关联着生活质量及幸福感,然而真实的统计数据以及2019年庞大的毕业生人数和激增的就业压力,迫使职场人士在升职加薪“事业”上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这既包含了与行业、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又涵盖了体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其他软实力。在华尔街英语近期发布的《全球英语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揭示出英语能力在薪资水平上的影响力。《全球英语研究报告》对全球八个非英语母语市场(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智利)的四千多名受访者进行深度调研后制作的,其中,48%的受访者在学习英语后收入提高了25%。除了直接关联外,报告中还显示,57%的受访者表示学习英语可以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61%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学习能让他们在申请工作机会时更具优势,高阶英语使用者对自己职业前景的乐观程度是非英语使用者的两倍。在互联网大数据中,网络非专业统计会对各行业薪资水平进行排名,从众多信息中不难发现,与英语关联度较高的企业、行业、岗位排名均靠前,例如外企、互联网行业、IT岗位等。可见,英语能力对于薪资水平的影响日益增强。所以说,学好英语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在我们未来的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只要有机会有时间就尽力去学好它吧!

光头党

西华大学举办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未来网高校频道10月2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罗雨虹)10月18-19日,由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四川高校外语专业硕博研究生学术论坛组委会主办,西华大学承办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暨第五届四川省高校外语专业硕博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该校隆重举行。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会长李伟彬,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段峰,西华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张力、研究生部副部长陈广贵和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和西华大学等专家学者、硕士博士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和论坛。 会议论坛旨在弘扬学术创新精神,增强四川省外语专业师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探索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机制,以期提升四川省高校外国语学科专业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繁荣外语研究科研成果。本次会议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语界知名专家进行主旨报告,并组织优秀论文现场交流及评审。开幕式上,郑鈜教授对出席会议论坛的省内外语界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郑鈜副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澳大利亚文学文化研究、对外译介事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届会议论坛的召开是对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水平的认可,期待各位专家为研究生培养工作建言献策;相信此次会议论坛能为该校外语学子提供难得的拓展视野、探索前沿、交流学习的机会。之后,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会长李伟彬和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达分别致辞,预祝会议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开幕式由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李学芹主持。开幕式结束后,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峰教授作了题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疆界扩延和本体回归 》的主旨报告,引起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届会议论坛下设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和综合四个分论坛,共计8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学者对他们的报告给予了精心指导,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分论坛结束后,陈达教授就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作了发言讲话和点评。最终评比出了特别贡献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会议论坛举行了闭幕式以及颁奖典礼。此次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四川省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对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提高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该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周曰

孩子天生能掌握几种语言?研究结果令人咂舌!

英语培养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儿,需要家长本身了解一些语言学基础理论。我培养女儿也是如此,根据北京本土化的资源,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方法。我是踩着前人的路走出来的,也愿意把自己趟出的路贡献给更多后来的家长,教育就是不断传承,我们一起携手并进!下面和大家聊聊语言学习中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理论:大脑和语言学习的关联。01儿童的大脑 天生是语言生物器官语音识别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由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承担。 数代科学家投身此项研究,迄今为止全球投入的资金远超1〇〇〇亿美金。每个儿童的大脑天生都有语言加工的生物芯片群,即语言生物器官,虽然被人类物种的基因所预设,但它们的具体实现需要后天特定行为的匹配。这行为不是文字符号的视觉输人,而是语音流输人,即聆听;它与阅读没有直接关系,几个世纪以前大众多是文盲,更没有语法教学,但人们照样说话、说书、吟诗唱和,照样下南洋之海、上丝绸之路, 学会多种外语。02儿童大脑能自然长出语言的表现型语言的四个层面可用上面的金字塔图简要概括。最底层是人类物种 独特的基因群,第二层是被基因群预设生长方向的大脑生理结构等;这两个层面反映了语言的生物属性。第三层是被生理结构决定的功能和外显行为, 体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顶层是人类知识文明的积淀,体现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按照语言学的思路,交流行为与文化知识是语言的表层结构,物种基因与大脑构造才是语言的深层结构。对儿童个体而言,由于语言是生物本能,他无须了解任何理论,只要置身人类社会就能自发而然地生长出语言器官的某种表现型:汉语或英语等等。当缺乏语言器官生长的社会环境(即自然的语言双向交流)时,人工的外语学习体系的整体设计就不能局限于语言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而必须弄明 白语言的物种属性和生理属性。大脑是地球上进化出的最精妙的生物器官,语言是地球上进化出的最神奇的智慧系统。顶尖语言学家都反复强调:人类对语言的认识迄今仍旧是盲人摸象。外语教学学术领域宜反思并调整方向, 全面跟进大脑科学、神经语言学和进化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发现。语言作为大脑的生物器官,其学习的高效框架万年恒存,人类自发的本能可以对其完美解码。今人所需做的不是创新为先,而是先回归常识,再探索如何运用高科技等手段来改进语言习得的亘古实践。认知心理学将智能分为通用智能与物种特异智能两大类。各行各业的知 识和技能是个体运用通用智能而产生的适应性行为,如培养合格的医生、工程师、会计师和经济学家等,它通常需要十年的学习和实践。而语言是物种特异化的生物智能,可类比于蝙蝠回声定位或候鸟导航定位的智能;它不需要专业训练,每个孩子5岁时的语言能力就会令人工智能望尘莫及。外语教 学领域早就区分了学习与习得,其根本原理在此。03学外语有“捷径”这是高度简化了的语言生物器官生长示意图,真实情况复杂得多。该图的细节并不准确,但易于领悟本质:语言加工的靶向区域和对应的行为活动。注意耳朵和眼睛仅是象征,耳朵象征口语加工,眼睛象征文字加工——特别是听力不过关时的文字阅读加工。这是左脑视图。聆听还可激活参与语言句法加工的右侧大脑。聆听与听力不过关时的阅读对应的大脑加工不同,激活的靶向区域、激活的方式、激活的路径都有重大差异。这导致不同的神经结构生长,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聆听直接激活人类百万年进化出的语言中枢构造,儿童由此习得一种或数种母语。但听力不过关时的阅读,首先激活视觉加工区,再传导至通用认知加工区和母语加工区(翻译式思维就此而来),此时阅读难以引发(新)语言耙向神经结构的正常激活和生长。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所不同,语言习得是独具“高精尖”的大脑生物器官;外语学习的大道并非理性知识的分析记忆,而是如何实现天赋语言生物器官,从微观细胞突触到宏观神经构架的正常生长,乃至优化生长。04语言行为大数据:聆听占比最高70多年来,对语言交流中听、说、读、写四种方式的多项研究得出了一 致结论:个体清醒时以不同方式浸润于语言的时段超过70%;在听、说、读、写四种浸润中,聆听占比远高于其他三项(见下图)。这些研究时间跨度大, 样本群体广泛,然而结论常被外语教学界忽略。由行为大数据可知,聆听占比高达50%左右;即使对于天天啃书本的大学生群体,阅读占比也仅为聆听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因此,持续刺激语言中枢可塑性生长的主要行为是龄听而不是阅读。大脑语言神经网络的生长,先天被人类的物种基因所预设,后天被个体的行为所物化,即语言神经生长的诱导、舒展、重构等生理过程由个体每日重复的行为所决定。05幼儿需要的英语听力积累量Emma在3岁前听了上百本书几千次,视频是4岁多依然保持着每天2小时的阅听习惯。Emma在5-6岁间可以阅读英文小说,依靠的是几千本书上万次的阅听,裸听积累。英语启蒙第一步,是打通孩子的听力壁垒。

冬之华

每天一小时,两年就精通,研究发现:学习外语没那么难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想法。成千上万的生词、完全不同的语法结构以及很有可能遭遇的尴尬,这些都足以让我们望而却步。但是专家们认为,每天只花一个小时,就很有可能取得重大进步。不仅如此,练习一门新语言所获得的技能可以让人在职场中和其它地方觉得如虎添翼。研究表明,双语能力与智力、记忆技能以及更高的学术造诣有直接联系。双语能力让大脑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这甚至能延缓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依靠母语和正在学习的新语言,你可以开发出一套不同类型的工具箱,带来短期和终身的认知收益。当然,语言的差别越大,挑战也就越大(比如学习荷兰语和越南语)。不过,专注于一项特定的应用情景能够显著缩短练习时间。不管是找一份新工作,提高文学修养,还是与他人随意交谈,你都可以提高语言技能。不论年龄多大,抑或之前有没有接触过这门语言。美国对外事务研究所针对母语是英语的人士,将他们学习的语言按照难度分为四类。第一类最易学,包括法语、德语、印尼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和斯瓦希里语。FSI 的研究显示,所有第一类的语言,要达到基本流畅需要大约 480 小时的练习时间。顺着榜单继续往下,语言的难度开始陡增。第二类语言(包括保加利亚语、缅甸语、希腊语、印度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要达到与第一类语言同等的流畅度需要 720 小时。还有许多语言更加难学,比如阿姆哈拉語、柬埔寨语、捷克语、芬兰语、希伯来语,属于第三类。第四类则包括一些对说英语的人最具挑战性的语言,包括阿拉伯语、汉语、日语和韩语。尽管这一时间表让人怯步,但专家表示,只看认知收益,学一门第二语言是非常值得的。这样能够自然地开发我们的执行能力。匹茨堡大学神经科学系的教授菲耶(Julie Fiez)表示:“这是一种高级能力,可以灵活地处理并利用信息,在大脑里保存信息并封锁不相关的信息。之所以叫做执行功能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 CEO 所具备的技能:管理一群人、兼顾大量信息、同时处理多项事情以及为事情设置轻重缓急。”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有双语能力的大脑仰仗执行功能(比如控制力、工作记忆以及认知灵活性)来维持两种语言之间的平衡。两种语言系统总是处于活动状态并且相互冲突,使大脑的控制机制得以不断增强。迈尼盖蒂是一位数据分析师,来自意大利特雷维索,她掌握了超多门语言,能够流利地说至少六门语言:英语、法语、瑞典语、西班牙语、俄语和意大利语。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尤其是一门难度曲线较低、需要较少认知耐力的语言时,她表示最大的困难是克服避免把词搞混。她说:“在语言之间转换并使用捷径对大脑来说是很正常的。对于同属一个语系的语言来说,这会发生得更频繁也更容易……因为相似之处太多了,但是同样地,这种产生误判!”贝克是渥太华大学一位研究语言和双语学习的教授,她表示,尽管与这种心理障碍作斗争似乎违反常理,但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就好比学习一门与已知语言相似度小的语言。她表示:“如果你选择的两门语言有不同的书写系统和区别之处,比如日语和西班牙语,那么你就不会有把词搞混的烦恼。”学习任何语言的基础都是非常快速的。多邻国祝福语和简单的短语。多纳通晓多种语言,他建议,如果要获得更好的个人体验,不妨去阅读并观看你有兴趣的材料。“如果你喜欢烹调,那就买一本用外语写的烹调书吧;如果你喜欢足球,那就试着看一场外国的球赛吧,”他说。即便你每天只学会一点点单词,都可以掌握绝大多数第二类语言。Image copyright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如果你把一门新语言与自己喜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那么学习这门语言就会容易得多,比如看一场用外语解说的足球比赛。贝克说:“一位繁忙的专业人士可能会觉得学习汉语普通话很重要,因为他们与中国有商业上的往来,或者你的家人会说这门语言而你不会,或者你爱上了一个说这门语言的人。抑或你只是对跟岳父岳母聊上几句充满兴趣。这是你的个人动力——实际上是你想达到这种级别,以便能够现实地生活在这种语言中。”一旦你确定学习这门新语言的目的,你就可以着手制定一套卓有成效的小时计划来进行日常练习,其中包括多种学习方法。对于如何最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因人而异,通晓多种语言的人和语言学专家对此有不同见解。不过有一个小贴士似乎广为认可: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不去接触书籍和视频,而是和一位母语使用者面对面地练习。贝克说:“讨论问题并开展活动、使用这门语言一起聊天讨论文化。我不会跳过这部分,因为学习有关人和文化的知识会激励我跟上其他学习进度。”菲耶说:“一些成年人学习语言的方式是努力背单词、练习发音,所有这一切都是无声进行的,而且都是一个人做。他们不会向前走一步,试着用这门语言和他人对话。那真的不是在学习另外一门语言,只是在学习视像与声音的联系。”和学习乐器一样,相比于零星地练习且每次花大量时间,有规律地练习且每次花不多的时间则更有效率。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连续的时间安排,大脑就无法专注于任何深度认知过程,比如在新知识与之前的学习之间建立关联。因此,每天一小时、每周五天要比每周一次、每次五小时突击更加有益。FSI 指数显示,按照这一速度,要达到一门第一类语言的基本流畅度需要 96 个礼拜,即不到3年的时间。然而如果遵照专家的建议,学习特定应用情景的课程而非力求达到整体流畅,初学者将能够显著缩短达致心仪水平的时间。“学习一门第二语言能够满足眼下的需求,同时还能助你成为一位更加善解人意、更具同理心的人,因为它能够开启一扇通往不同思考与情感方式的大门,”迈尼盖蒂说。“这是IQ 与 EQ 的结合。”在语言壁垒之间交流并产生共鸣能够使人们获得一种需求甚高的技能,即“跨文化能力”。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能力能够使人们与其他文化的人有效交流。每天花一小时来学习一门新语言,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搭建桥梁、消除鸿沟的训练。这种训练能使你获得更有韧性的交流技能,拉近你与同伴的距离,无论是在工作中、在家里还是在国外。“你面对的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他(她)持有不同的世界观。你将不急于判断,而是更有效地解决迎面而来的冲突,”贝克说。“只需学习一门语言,不管是何种语言,都能够帮你适应其他文化,并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就这样。”

金凤凰

首家高校翻译研究院成立 上外外语五大领域有专属研究平台

10月24日,全国高校首家翻译研究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高端译学平台。上外校长李岩松表示,近年来,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架构和知识体系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形成文学、语言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等五个发展方向。对此,上外积极推进学科机制创新,先后成立高级翻译学院、语言研究院、文学研究院、跨文化研究中心、语料库研究院和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等机构,深化外语学科内涵建设,助力外语学科高端人才培养。随着此次翻译研究院成立,外语学科五大领域都已在上外拥有专属研究平台。上外副校长兼翻译研究院院长查明建介绍,上外翻译研究院未来将发挥研究基地功能、学术平台功能、学术引领功能、学科咨询功能和学术创新功能,充分发挥上外“多语种+”办学优势,创新机制举措,更好地整合翻译研究学术力量,提高翻译研究整体水平和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能力,筹划重大翻译研究课题。【来源:上观】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彼故鬻之

曲阜师大举办“数字人文与外语研究创新团队”年度论坛

曲阜师大新闻中心讯(通讯员:张晓 摄影:孔蕾)6月6日,由曲阜师大外国语学院与曲阜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数字人文与外语研究创新团队”年度论坛在线上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夏云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教授主持。国内上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本次“数字人文与外语研究创新团队”年度论坛依托2019年成功申报的“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数字人文与外语研究创新团队,聚焦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创新,探索数字人文与外语学科乃至新文科融合的理论、方法和实现途径。副校长夏云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数字人文与外语研究的结合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实质性融合,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人文研究的向心力,实现数字人文的价值有着重大意义。他强调,通过本次论坛,大家聚首论道,相互切磋,激荡思想、研讨新知,共同探索数字人文技术融入外语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相信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更好发展。对于分享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是一个重要机遇,对于学科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教授表示,当前,数字化和在线资源已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获得充分数据支持,就是获得发展先机。数字人文,连接数字技术与人类生活,连接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人文研究融合数字技术,拓展无限探索空间,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如何将数字技术有效运用到新文科建设和研究,优化知识获取、阐释和表达的方式,关乎学科发展和新文科建设的成效。在论坛的专家咨询环节,“数字人文与外语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孔蕾教授就数字人文团队建设问题与参会专家交流,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运行机制、团队文化、科研情怀、组织担当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狐步舞

探索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新路径

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我国外语学科和外语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回应时代需求,促进外语学科和外语期刊发展是当前外语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1月11日,2020外语学科和外语期刊协同发展论坛暨《山东外语教学》编委会会议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外语期刊与外语学科协同发展这一议题展开交流研讨。透过中国视角研究外国文学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外国文学》主编金莉认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已经调整为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五大学科方向。学科方向的调整极大拓展了外语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也对外语研究者和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外语学科研究者不仅要精通一到两门外语,而且应熟悉语言背后的文化,更要有跨学科意识并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建立完善的人文知识结构。外语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学术话语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认为,外国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不能仅仅聚焦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更应该围绕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的某些重大前沿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和学术体系。伴随着国外语言文学批评理论的引进和译介,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批评视域和思考维度不断拓展和丰富,但盲目遵从国外语言文学理论的现象不容忽视。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特聘教授聂珍钊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化发展历程谈到,中国学者应有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不能对国外理论亦步亦趋,而应努力建构有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引领国际学术共同体建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王文斌看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很多论文都存在套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释文本或者语言的现象。应倡导在外国文学研究中运用中国视角,不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观点,探索新表达,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朱振武结合文学研究和翻译实践提出,中国的外语学科应进一步运用中国视角,树立中国情怀,强化比较视野,走出一条坚持文化自信的学术之路。把握学科和期刊发展机遇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俊菊表示,学术期刊应加强主题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引导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现实问题,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外语学科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王立非表示,外语学科研究者在转向国别与区域研究时,需要了解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特点,掌握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具体路径,凸显外语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化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卓提出,外语学科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分的语言服务和文化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苗兴伟认为,外语学科研究应有问题意识,应体现出外语学科研究者对某一个问题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研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界》主编庄智象看来,外语期刊的发展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紧盯外语学科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金才提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独到的办刊理念,拥有忠实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形成一个独特的学术共同体。期刊应与时俱进,不但在内容上应对接时代要求和学科发展需求,而且在形式和体例上也应该不断更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艳兵认为,外语期刊的发展要适应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同时,外语期刊也应利用其平台性、前瞻性等特点,对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立体化推进高校外语教育建设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具有融通性、立体化、多层次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外语教学内容从语言技能到语言交际再到文化联通的拓展。在王文斌看来,在教学研究领域,存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应该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开展研究,将有关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指导教学的良性互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程朝翔表示,外语界应重视教学教育研究,尤其是要探索文学教育、翻译教学等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同济大学教授张德禄也谈到,应重视基础外语教育问题,尤其是核心素养培养问题,而这一研究也可以延伸到高等外语教育领域。外语学科发展呈现出由工具性、应用性向人文性和创新性转变的过程。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连瑞认为,外语教育应直面传统、现实和未来,以学科为依托,与学科相融合。此外,要加强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为培养外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时隐时现

粤港澳外语研究生中山交流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杨淑馨)2020“全球观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于10月16日至19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粤港澳三地100多名研究生参加,参与人数创下历次之最,搭建起三地青年学子交流学术、增进友谊的桥梁。据主办方介绍,由于疫情的影响,第五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论文评选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仍然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及其他地区27所高校的163篇投稿,创下历届之最。论文范围涵盖了外国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等方向。据了解,本次交流活动由“智汇之声”粤港澳青年破冰交流会、“全球观家国情”专家主题讲座暨开幕式、第五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论文评选大赛、第二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翻译比赛、第六届全国英语创意写作大赛组成。

不亦知乎

研究发现:18前学习外语还来得及,在这之后难度将不断提高

很多人相信都学过外语,有的优秀的人可能能够精通四门或者八门外语,而如果一些差劲的人可能除了自己的母语以外,别的语言都学不会。这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自己笨,但事实上这确实涉及到自己的智力问题,但其实也有其余因素在其中影响着。例如一个人的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一个人的坚持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与此有关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外语有一个特殊时间,如果在时间内,学习外语,你成功的几率很高,因为事半功倍,但如果你在这个时间外学习,或许你学到的不仅很少,而且会事倍功半。这就是为什么学外语很多人都学不会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没有掌握住这个学习时间。那么这个学习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的呢?答案就是十八岁前,很多人会以为,在儿童时期学习外语是最容易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儿童也刚好学习着自己的母语,因此和外语一起学习,是非常快的,二来,儿童时期的记忆能力是最好的。但事实上,并不止儿童时期是最好的学习时间,就算是十八岁以前学习各种外语,我们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这是最新的研究而得到的结果,这个研究是由麻省理工学员通过50万人的学习信息而得到的数据,其中的结果是非常值得相信的。在这个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到,在人类10岁的时候是最好接触外语的时候,而在这时从10-18岁,都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期,因此在这段时间中学生只要认真学习,还是有不错效果的。但如果超过了18岁,即使是处于仅相差一岁的19岁,也会因为大脑的变化而陷入学习胶着状态,而随着年龄的不断提高,学习的难度也就越渐增强。为此科学家告诫各位学生,和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时要将这种影响告诉他们,让他们有自己了解的意识,这样才能自己促进自己的学习状态。

是谓玄德

所有的英语启蒙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最近,苗爸看了一个视频,介绍一个外国小伙,利用10年时间,学会了18门外语,其中精通10门,其它8门可以做到流利说的程度。在视频里,阿瓦德介绍了许多学好外语的方法,其实与我们常见的方法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有一个方法,触动了我,在这里,苗爸分享给你。01学以致用阿瓦德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外语的小目标:每天背诵10个生词。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每天背诵50个生词。没错,不管是学英语,还是学其它外语,背单词都是最常见的方法,是无法逃避的。如今,苗苗也在每天背诵10+单词,由我和苗妈一起监督。正如我经常强调的,家庭英语启蒙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的坚持!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单一地背单词,会存在一个常见问题:记得快忘得也快。苗苗背单词也存在这种情况。苗爸的应对策略:背单词和扩大阅读同步,其次是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Ebinhaus forgetting curve),不断重复。如果每天抱着词典昏天黑地地背单词,一次背上百个,很多大学生就是这样背的。但是,这不符合英语启蒙阶段的训练方法,对幼儿园,甚至是小学的孩子来说,还是过于枯燥乏味,容易导致孩子厌恶英语。所以,10岁以内的小朋友,每天坚持背10个单词,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过,同样是在背单词,会18种外语的语言牛人阿瓦德,却与大多数人不同。他是坚持学以致用,经常用背过的单词和朋友聊天。02肌肉记忆正如阿瓦德所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不要忘记自己所学的东西。”没错,牛人学外语的最强方法,就是使用新学的单词与人交流。为什么这个方法最有效,因为经过反复使用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正如苗爸曾经推荐过的抄书方法,从写作训练角度来说,看上去效果比较慢,但是却记忆长久,因为它符合“肌肉记忆”法原理,即通过不断重复形成肌肉记忆。肌肉记忆一旦形成,多年以后都不会忘记。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有生物学家做过一项研究,一个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在退役20后,并且在这20年中,他没有从事羽毛球相关的工作,再从头开始训练,也要比小白至少节省40%的训练时间。把写在书上面“死”的单词,通过嘴巴不停地说,形成口腔肌肉记忆,记得时间更长久一些。这跟弹钢琴类似,刚开始弹一首曲子,需要看着琴谱,甚至要看着琴键,慢慢训练。但是,只要不断重复,就逐渐能够不看琴谱和琴键,流利地弹奏了。这就属于手指的肌肉记忆已经形成了。现在孩子学英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学以致用,不能把“死的”文字,转化为“活的”肌肉记忆。通俗地说,就是不能把被动的输入,变成主动的输出。长期关注苗爸文章的读者,一定了解“一分钟英语演讲”和“一分钟英语会话”训练法。每天不需要多少时间,能坚持5分钟的输出,孩子的口腔肌肉就会越来越灵活,并最终形成长期的口腔肌肉记忆。当然,最好是双向互动式的输出,即用英语与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交流。对于没有这种语言环境的家庭,也可以考虑现在比较流行的人工智能(AI)语言训练软件,人机交互式对话训练,可以免去许多国人特有的“脸皮薄”的尴尬。03TPR回归到所有母语自然发展的过程,都是父母通过实物、卡片、动作,不断重复,引导宝宝边听边做动作,然后再模仿父母的说,去表达已经的意思,实现自己目的,这就是语言的使用功能。其理念用英语来说,叫TPR,即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教学法)。核心就是“听——做动作”,训练的也是孩子的肢体肌肉记忆。缺乏英语基础的父母,可以借助英语启蒙TPR闪卡,培养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苗苗特别喜欢自己拿着点读笔点读,但是为了避免变成单调的单向输入,我会每天选择几张闪卡,进行亲子英文互动。我说英语,苗苗做动作。将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训练效率。唯一需要说明的是,父母要坚持和孩子一起学英语,每天巩固几个TPR动作指令,在互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我是软实力英语苗爸,每天分享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