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外交学院研究生院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公示:拟录取本校2021届推免生40名同学。录取国际关系学院5人。录取北京大学1人。生源高校53所。共录取112人。详情如下: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特此鸣谢!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考朋调剂】#外交学院#发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接收调剂信息,部分专业拟接收调剂:1、政治经济学专业缺额3名,仅接收报考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43分,政治、英语一不低于48分,数学三、专业课不低于72分。2、西方经济学专业缺额1名,仅接收报考西方经济学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西方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43分,政治、英语一不低于48分,数学三、专业课不低于72分。3、金融(专业学位)缺额18名,仅接收报考金融(专业学位)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与我院金融(专业学位)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二、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43分,政治、英语二不低于60分,数学三、专业课不低于90分。4、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缺额5名。仅接收报考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要求初试总分355分以上,单科符合我院该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5、日语口译(专业学位)缺额6名。仅接收报考日语口译(专业学位)的考生,要求初试总分355分以上,单科符合我院该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6、少数民族骨干计划:(1)国际法专业缺额1名。除具备学院的要求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a.原报考法学(国际法)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且本科专业为法学者;b.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25分,外语不低于46分,专业课不低于69分;(2)国际政治专业缺额1名。要求报考国际政治相关专业,初试总分不低于300分,全国统考科目与我院国际政治专业招生目录相同;(3)政治学专业缺额1名。要求报考政治学理论相关专业,初试总分不低于300分,全国统考科目与我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招生目录相同;(4)政治经济学缺额1名。仅接收报考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248分;(5)世界经济缺额1名。仅接收报考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世界经济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248分。同一考生仅可报考我院一个调剂志愿,重复报考者将被取消复试资格。初试报考我院且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必须参加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复试,不能申请校内调剂其他专业或方向。申请调剂的基本条件申请我院各专业调剂的考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者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当地时间28日,《纽约时报》、路透社和福克斯新闻等多家外媒曝出一个消息:据知情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计划取消数千名在美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报道称,官方估计该计划可能会影响至少3000名中国学生。5月2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对此事进行回应有记者问:据报道,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取消数千名中国研究生的签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美国领导人多次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两国元首3月27日通话时,美国领导人再次表示:“美国人民非常尊敬和喜爱中国人民,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美方将保护好在美中国公民包括中国留学生。”言犹在耳,美方是不是打算食言而肥?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消极错误言行与美方自我标榜的开放自由等理念完全背道而驰,与两国民意背道而驰,与开展国际人才交流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给中美正常人文交流与人员往来带来严重消极影响,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暴露出美国内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冷战零和思维。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正在回潮?如果美国政府公然采取损害中国在美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将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种族歧视,严重侵犯中国留学人员人权。我们敦促美方恪守美领导人有关承诺,立即停止利用各种借口对在美中国留学生无端限制和打压。我们支持中国留学人员依法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美媒:美国考虑取消数千名中国研究生签证《纽约时报》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周二在白宫会议上与特朗普总统讨论了该计划。“这将是美国第一个旨在禁止某一类中国学生的计划,中国是美国海外留学生中最大的群体”,报道称,“这预示着美方可能会有进一步的限制,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对美国人实施签证或教育禁令进行报复”。报道截图报道称,该计划的审议工作已经进行了几个月,可能会影响3000至500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将被取消签证并被驱逐出境,而在美国境外的中国学生将被禁止返美。”知情人士说。《纽约时报》称,该计划肯定会引发公众辩论。“官员们承认,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即将被驱逐的中国学生做错了事。美国官员的怀疑主要集中在他们本科就读的中国大学上。”官方没有提供受影响学校的名单。《纽约时报》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一直将与解放军有关的中国高校视为一个特殊问题,认为军事官员对一些毕业生进行了基本间谍培训,并迫使他们出国后搜集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中国官员。《纽约时报》称,预计美国大学将反对该计划“许多美国高校依靠外国学生的全额学费,特别是中国学生。”此外,美国大学对可能针对特定国家学生的新“红色恐慌”保持警惕,认为这可能会助长反亚洲种族主义。路透社报道强调,每年约有36万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美国创造了约14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此外,一些大学工作人员担心可能会出现“红色恐慌”,助长反亚裔的种族主义。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也曾表示,美国政府审查越来越严格,加之这一出自官方的签证限制,会在他们申请工作和助学金时制造偏见。就在上周,13所中国高校被美国商务部加入“实体清单”,其中就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期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司法部一直炒作渲染所谓“中国留学生的安全威胁”,无端猜疑一些军方背景院校的学生为中国政府从事情报工作。特朗普为何如此害怕中国理工生?自中美两国跨越大洋握手以来,留学生对于两国友谊的发展就是难以取代的。187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的目的地就是美国。百余年来,中国赴美留学生为两国间的友谊与各自发展贡献卓越,无愧为“民间大使”。京张铁路作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其设计师詹天佑便是首批留美幼童的成员。而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等华裔科学家,也在美国为人类知识开拓了新的边界。作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清华大学,最初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的留美预备学校。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对邓小平说过:“华裔人数之少,与其对这个国家贡献之大,不成比例。”根据官方四月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今年新冠疫情发生时,约有160万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在美国,总计约40万人。英国BBC报道称,目前在美的36万中国留学生中,42%学习理工科专业。在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又以理工科学生留在美国居多。至今,众多居于高新技术前沿的美国公司雇佣有不少华侨华裔,以至于硅谷成立有专门的“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SCEA),拥有超过6500名会员。尽管如此,美国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限制仍不断拉紧,尤其是自特朗普上台后。2001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成为首批被列入“实体清单”,限制获取美国技术的中国高校。之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在奥巴马执政的8年里进入“实体清单”。特朗普上台后,这个清单上的中国大学一下子翻了一倍还多,猛增至13所。2018年,特朗普政府已开始收紧部分中国理工科留学生的签证。根据新规,学习机器人、航空和高新制造业等学科的学生,其签证有效期被压缩到一年,而其他中国留学生签证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专家:不排除中方作出对等的反制措施美国政府尚未证实这一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8日对记者表示,从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强硬对华政策来看,这项政策执行的概率很高。美国近期将13所中国高校列为制裁实体,那么下一步将矛头对准高校学生,我们不应当感到意外。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无论中国接下来的对美政策如何,美国对华政策中更严厉、更具对抗性的部分会频繁高密度地出现。李海东说,从人文交流角度看,该政策毫无疑问将导致中国相当多的优秀学生不会将美国作为留学首选地;在美国未被驱逐的中国留学生难以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特朗普现在的选情很糟糕,美国疫情也很糟糕,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为了自保,最自然的选择就是“甩锅”,只要不断在美国社会制造“中国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的话题,就可以将政府治理不力的责任转嫁出去。李海东表示,如果3000名中国研究生真的被驱逐,这是一个很大的外交事件,中方一定会作出反应,不排除作出对等的反制措施。(来源:新华日报)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 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 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 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原标题:外交部:中方将统筹研究外国留学生来华复学事宜12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外国留学生来华复学事宜提问。汪文斌 资料图 汪文斌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广大在华、来华留学生的合法权益,要求各相关高校与境外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安排好线上教学,妥善处理学生的合理关切和诉求。中方将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研究外国留学生来华复学事宜,并将就此与各方保持沟通。点击进入专题: 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资料图 赵立坚9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问:近日,美国撤销了1000多名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美方指责其中一些中国公民从事间谍活动。中方对此有何回应?答: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消极言行,与美方自我标榜的“开放自由”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与两国民意完全背道而驰,与两国开展国际人才交流背道而驰,给中美正常的人文交流与人员往来带来了严重消极影响,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美国政府公然采取损害中国在美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种族歧视,严重侵犯了中国留学人员的人权。美方应该立即停止利用各种借口对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无端限制和打压,我们支持中国留学人员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正当权益。中方保留对此事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文化输出式外交发言人耿爽#在中国对外发言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耿爽这个人。随着华春莹进入人们的眼中,有些人开始询问:曾经的耿爽去哪儿了?2020年6月5日,耿爽不再担任外交部新闻司的副司长和发言人了。这也就是说,以后换人了!据网络消息,耿爽的卸任引爆了网上9亿多的流量,人们纷纷对这位外交部第一男神的信息开始各种的搜索。从百度上查询,耿爽1973年生,现在已经47岁了。北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2016年9月26日,耿爽第一次在外交部发言。作为新闻司的副司长,他第一次主持当日的的记者会。也就是当天,这位外交部的男神第一次进入人们的眼帘。没有硝烟的外交部只是替代发言,但是这样的责任背后谁都知道:这意味着责任和使命!而每次耿爽的发言总是别样的铿锵,这让世界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正直的态度。在耿爽每次发言的时候,他温润如玉的态度每次都让人感到掷地有声。对待某些国际事务,他能准确表述出明确的态度。这也让他获得了国人的支持和点赞,同时世界也对这位有时不苟言笑的男子多了一丝关注。4年任职时间弹指一挥,但是他在国人心中已经得到了承认。对于他犀利的言辞,人们记忆犹新。在2019年7月,美国副总统彭斯举行记者会时称“美国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随后耿爽对此进行了回应:“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是这灯塔似乎不怎么亮了”,幽默中的犀利直击痛点,对方哑口无言。“美国号称解决中国和全世界的问题?”耿爽犀利四连再次回应:“美国没这个责任,也没有这个授权,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水平。还是先把自己的事情解决好再说吧”。回答有据有节、不拘一格、不卑不亢,犀利四连让人感受到了不折不挠的态度。强势的耿爽,在外交中还有点不一样。文化输出成为他的一大特点,在揭开事实的时候,他还用了中国文化。例如这10个成语:痴心妄想、罔顾事实、颠倒黑白、自不量力、自作多情、信口雌黄、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厚颜无耻、不思悔改。在卸任当天,耿爽抱拳向众人告别“我要怼大家在过去近4年时间里,给予我的关心、帮助、支持、鼓励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后会有期”。此举在网络上引爆9亿多同胞的感慨,对于该新闻的阅读更是让人耳熟能详。身为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除了有发布外交辞令外,他还自带着国人的流量。他一言一行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同时他也承载着国人的希望。47岁的耿爽,在外交发言的岗位上已经不复从前,但是个人影响力依然存在。附带文化输出的独特外交辞令,依然获得了人们的连声叫好,霸气之声依然传晓四方!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9月1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近期美方撤销了超过1000名中国留学生及研究人员签证一事提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消极言行,与美方自我标榜的开放自由理念完全背道而驰,与两国民意完全背道而驰,与两国开展国际人才交流背道而驰,给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带来了严重消极影响,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美国政府公然采取损害中国在美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种族歧视,严重侵犯了中国留学人员人权。美方应立即停止利用各种借口对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无端限制和打压,我们支持中国留学人员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正当权益,中方保留对此事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编辑 马浩歌
人们总是说知识现在改变不了命运,好像命运从出生下来就会一直被注定。虽然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可能的现象,但毕竟还是少数,很多人有这样的思想其实还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一个借口而已,我一直坚信知识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就像在对外经贸大学读书的陈远航一样。陈远航,一个一直想要成为“外交官”的他,在大一刚来的时候就为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并一直为之努力着。2019年是他在对外经贸大学待的第六个年头,但是他对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反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愈加的强烈,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这条道路上,陈远航从未懈怠过。陈远航来自重庆,现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2017级研究生(和小编是同一级)。还是对外经贸大学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培养的硕士,熟练掌握英语、俄语,在校期间成绩排名第一,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毕业后直接入职中国外交部。高考是改变每个学生命运的考试,对于陈远航也不例外。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看到了对外经贸大学的校歌,这首歌的歌词仿佛就一直召唤着让他选择,所以他毫不犹豫,北上2000公里,开启了自己追逐梦想的旅途。来到学校他仍然是那个怀揣梦想,想要成就梦想的逐梦人。大学四年一晃而过,本科毕业后,陈远航考上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跟随着王志民教授一起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他说自己的导师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不仅在学习科研上,甚至在自己的人生方向和选择上也是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研究生期间,他积极与导师联系,参与了导师主持的三项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为了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他积极地投身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外交活动,不仅服务于别人,同时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虽然在锻炼的过程中非常累,但是收获良多,读万卷书真的不如行万里路。他说作为外交人员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精力绝对集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因为这时候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一个大国的形象。在研究生期间,他到了莫斯科国际学院进行联合培养,这更加丰富了陈远航的经历,同时增加了他对外交事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也正式这段经历让外交部面试中的面试官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就样陈远航迈进了外交部的大门,今后不仅代表的是自己、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他代表的更是我们国家的形象。他说:“作为贸大学子,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把自己融入祖国,让勤奋学习成为自己青春飞扬的动力”。大家觉得陈远航是不是非常的优秀呢?
9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近期美方取消了超过1000名中国学生或者研究人员签证一事提问。赵立坚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消极言行,与美方自我标榜的开放自由理念背道而驰,与两国民意背道而驰,与两国开展国际人才交流背道而驰,给中美正常人员交流和人员往来带来严重消极影响,严重损害两国关系社会基础。美国政府公然采取损害中国在美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种族歧视,严重侵犯了中国留学人员人权,美方应立即停止利用各种借口对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无端限制和打压,我们支持中国留学人员依法维护他们合法正当权益,中方保留对此事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