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感知中国—“学在中国”国际研究生论坛 在吉林大学成功举行回魂刀

感知中国—“学在中国”国际研究生论坛 在吉林大学成功举行

11月14日,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吉林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学在中国’国际研究生论坛”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国际学术大讲堂成功举行。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延边大学的52个国家190名国际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吉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外交学院相关领导及教师代表出席活动。论坛由公共外交学院国际研究生BASSEM KHALED ABDELSALAM ELMAGHRABY主持。本次论坛主题为“从新中国到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我校公共外交学院王黎教授和颜震博士就论坛主题发表主旨演讲。王黎教授从“如何感知中国”的角度出发,阐释教育对文化、科技、经济的重要意义,分享了中国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意义与经验。颜震博士分析了国际学术界对于当今世界局势的不同见解,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论坛中,来自16个国家的22名学生代表围绕“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留学生眼中的中国”三个议题,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切身体会出发,以“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构建,中国与世界在不同层面的互动,中国的制度建设与政策发展,国际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体会等为切入点,做了精彩的发言。公共外交学院邹晓龙博士对论坛进行了总结。邹晓龙认为国际学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重要的沟通纽带,通过学在中国,感知中国,可以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理解与信任;并给予国际学生美好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在中国度过一段充实的时光,收获一份难忘的经历。论坛最后为所有发言人颁发了优秀发言人证书,参与论坛的高校老师和学生表示本次论坛不仅为吉林省内高校的国际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各高校搭建了国际学生培养与交流的平台。(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武士刀

外交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接收调剂信息

【考朋调剂】#外交学院#发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接收调剂信息,部分专业拟接收调剂:1、政治经济学专业缺额3名,仅接收报考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43分,政治、英语一不低于48分,数学三、专业课不低于72分。2、西方经济学专业缺额1名,仅接收报考西方经济学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西方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43分,政治、英语一不低于48分,数学三、专业课不低于72分。3、金融(专业学位)缺额18名,仅接收报考金融(专业学位)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与我院金融(专业学位)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二、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43分,政治、英语二不低于60分,数学三、专业课不低于90分。4、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缺额5名。仅接收报考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要求初试总分355分以上,单科符合我院该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5、日语口译(专业学位)缺额6名。仅接收报考日语口译(专业学位)的考生,要求初试总分355分以上,单科符合我院该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6、少数民族骨干计划:(1)国际法专业缺额1名。除具备学院的要求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a.原报考法学(国际法)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且本科专业为法学者;b.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325分,外语不低于46分,专业课不低于69分;(2)国际政治专业缺额1名。要求报考国际政治相关专业,初试总分不低于300分,全国统考科目与我院国际政治专业招生目录相同;(3)政治学专业缺额1名。要求报考政治学理论相关专业,初试总分不低于300分,全国统考科目与我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招生目录相同;(4)政治经济学缺额1名。仅接收报考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248分;(5)世界经济缺额1名。仅接收报考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考生,统考科目需与我院世界经济专业招生目录一致(即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要求初试总分不低于248分。同一考生仅可报考我院一个调剂志愿,重复报考者将被取消复试资格。初试报考我院且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必须参加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复试,不能申请校内调剂其他专业或方向。申请调剂的基本条件申请我院各专业调剂的考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者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关汉卿

快讯:外交学院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出炉!

4月20日,外交学院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一起来看看吧!在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基础上,外交学院按照差额一般不低于120%的比例,确定复试资格基本分数线如下:凡第一志愿报考外交学院,且初试成绩符合复试基本线的考生已进入复试名单。相关复试及调剂工作安排待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外交学院将及时对外发布,请考生注意网上通知。外交学院研究生部2020年4月20日来源:外交学院 外交学院研究生部

地之下也

外交学院毕业生都去哪儿了?考入外交部、境外留学领先,年薪10w+

外交学院,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属于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较高。学校始于1955 年,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首任院长。外交学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校区占地面积不到80亩,2012年河沙校区正式启用,面积增加了不少。学校俗称展览路加油站大学,面积虽小,却很牛,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日前,外交学院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 届研究生毕业生289 人,本科335 人。留学率、考入外交部毕业生人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列,详情如下:一、本科生就业情况本科生不含港澳台侨学生和留学生316 人,外交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 19 人。335人中,其中,男女比例1:1.8,北京生源23.28%。共有 5 个院(系),分别为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英 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开设 9 个专业,分别为外 交学、英语、翻译、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还包括外交学(第二学士学位)。落实就业人数为 309 人,全员就业率为 92.24%。①深造率 47.46%。其中,国内升学 59 人,出国(境)深造 100 人。②落实具体工作 112 人、自由职业 31 人、自主创业 7 人。③暂未落实毕业去向 26 人。就业去向明细如下:1、国内升学本科生国内升学率17.61%。国内升学:59 人,1 人读双学位、58 人读 研。主要读研学校为外交学院(50%)、中国 人民大学(10.34%)、北京外国语大学(10.34%)、北京大学(6.90%)、 对外经贸大学(5.17%)、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 知名大学。“双一流”高校就读人数比例为 100%。专业以语言、传媒、 经济、政治学为主,跨专业读研比例 22.41%。国内升学59人中,保研26人,考研32人。保研率:7.76%。考研率:9.55%。2、境外留学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每年约有 1/3 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深造留学率达 29.85%。 共有 100 人出国(境)留学。主要留学国家(地区)包括美国、英国、中国香港、日本、 法国、西班牙、荷兰、加拿大、瑞士、爱尔兰、澳大利亚和德国等。留学选择美国和英国的学生较多,30% 的留学毕业生选择在美国的大学继续深造,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 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世界知 名大学;29%的留学毕业生选择了英国的大学,如利兹大学、伦敦国 王大学、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等;10%的留学毕业生选择在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就读。近 40%的留学 毕业生在 QS 世界排名前 50 名的顶尖大学,超过半数的留学毕业生在 世界排名前 100 名的大学。就读的专业包括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经 济金融、当代艺术、语言翻译、国际传媒、法学等。其中,本科专业为语言类的毕业生大多选择跨专业深造,而本科专业为外交学、国际 经济和法学的毕业生大多选择在本专业内继续深造。3、就业单位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机关(25.23%)、其他企业(民企/私企)(23.42%)、外资 企业(17.12%)、国有企业(14.41%)等。4、就业地点期望首选工作地区:77.91%的毕业生期望在北京就 业,15.34%期望在东部地区就业,2.45%期望在中部地区就业,4.29% 期望在西部地区就业。实际签约地域:主要以北京、上海、江浙、广 东一带为主,其中京外生源留京就业人数为 53 人,占京外生源参加 就业人数的 46.87%,其次到上海、江浙、广东一带就业人数较多。5、就业行业就业行业以公共管理、金融、IT业、教育为主。二、研究生去向情况2018 届研究生毕业生共 289 人,定向或委培生 16 人, 非定向生 273 人。其中,男生 89 人,女生 200 人,男女生比例为 1:2.25。硕士生 271 人(93.77%),博士生 18 人(6.23%)。落实就业去向 285 人, 未就业 4 人,总体就业率为 98.62%。其中签三方协议 163 人(57.19%), 签劳动合同 81 人(28.42%),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 15 人(5.26%),使用用人单位证明 12 人(4.21%),自主创业 1 人(0.35%),自由 职业 13 人(4.56%)。1、继续深造研究生升博或博士后单位均是“双 一流”、“985”、“211”知名院校或知名科研单位。其中,选择留 本校继续深造比例最高,占升博或博士后总数的四成以上。2、就业单位以下基于正式签约163 人分析:不含定向或委培生、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就业单位:签约机关的比例为 42%,签约事业单位(含高等教 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为 21%,签约国有企业的比例为 21%。此外,签约其他企业的比例占 14%。3、就业地点就业区域以北京为主,比例为 65%。4、重点单位研究生主要分布在:外交外事、媒体、金融、法 律、科研教育等重点行业,主要是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财政部 等政府机关,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事 业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国有企业,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等民营企业。研究生考入国家各部委共 29 人,占全部需要就业非定向 毕业生总数比例为 10.6%。三、求职情况近五年考入外交部毕业生人数长期保持全国高 校前列,入部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比例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入围外交部人才选拔考试定向培养名单 32 人(其中本科生 18 人),继续保持全国高校中的前列。1、薪酬、重点单位①转正后的税前平均年薪为 10.09 万元。②就业重点单位:③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情况:2018 年,共有 22 名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含 18 名本科生), 其中 3 名学生在海外国际组织实习,1 名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到博鳌 亚洲论坛任职。 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学生中,外交学专业 3 人、英语类专业 10 人、法语专业 1 人、日语专业 2 人、西班牙语专业 1 人、法学专业 1 人、经济金融类专业 4 人,91%的同学掌握两门及以上外语。2、求职情况①留京工作原因及计划对于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其留京原因依次为:北京工作机会多、 发展空间大(53.77%)、本地人(16.98%)、能施展才干,实现人生 理想和抱负(16.98%)、个人原因(家庭、爱情等)(6.60%)、其 他(2.83%)、收入高(1.89%)和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完备 (0.94%)。对于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43.40%的毕业生计划长期留在北京生 活、发展,不再离开,12.26%计划在北京发展一段时间后再去其他城市发展,37.74%计划先在北京积攒经验/积蓄,后面再谈 ,还有 6.60% 的毕业生没有想好。②离京工作原因对于未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其离京原因依次为:北京生活成本 太高(租房、买房、路上交通等)、工作竞争压力大、家庭原因(包 括爱情等)、工作环境(包括待遇、办公环境、人际等)不满意、没 有解决北京户口、其他、个人能力有限和工作发展空间不够。③毕业生最终落实工作的渠道主要为:用人单位自设渠 道(如直接通过用人单位的官网,用人单位自己组织的招聘活动、实 习实践活动和比赛活动等渠道获取信息和找工作)(27.03%)、校园 渠道(18.24%)和政府渠道(如通过教育和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会、 发布的招聘信息等渠道找工作)(17.57%)。其中,亲友渠道占比9.46%。

四通

外交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报告:73%留北京,14%去外交部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外交学院属于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超高,2017年录取分数线北京本一(理科)643分,和两财一贸差不多。一、本科生就业情况2017 届本科毕业生共有 332 人(不含留学生和港澳台学 生),其中本科生 310 人,外交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 122 人。男女比例 1:1.8。北京生源 63人,占比 18.98%。本科共有 5 个院系,分别为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 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开设 10 个专业,分别为外交 学、英语、翻译、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外交学(二学位)。——落实就业 320 人,就业率: 96.39%。——待业:12 人。其中,9 人准备 考研,2 人准备出国。——深造率:54.22%。——国内升学率:20.48%。共 68 人:外交学院(64.71%)、北京大学 (5.88%)、清华大学(4.41%)、中国人民大学(5.8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29%)、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专业以语言、 传媒、经济政治学为主,其中,跨专业读研人数比例 21%。——留学率:33.74%。共 112 人。其中,32.14%的学生选择美国的大学, 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其次,24.11%的学生 选择英国,如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16.07%的学生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 技大学等;还有日本、法国、西班牙、新加坡、澳大利、荷兰、加 拿大和瑞士国家的大学。——签约就业:32.83%。共152 人。——就业单位:机关21.6%,事业10.8%,教育2.2%;国企5%,三资12.2%,民营47.5%。——就业行业:外交系统14.4%,其他机关10.1%,教育13%,外企12.2%。——就业地点:北京72.66%,上海江苏8.6%,福建广东海南6.5%。——平均年薪:10.15 万元/ 年,平均月收入约为 8458 元,较 2016 年上涨。根据中国薪酬网《2017 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的统 计,学院毕业生的薪酬排名高居全国第七。2017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仅 330 人左右,但 进入外交部的绝对总人数始终排名靠前,这充分说明学院学生报考外 交部的决心、特色和优势。从 2016 年开始,外交部增加了外交人才选拔考试,2017 年 7 月份,通过外交人才选拔考试总共录取 2017 届毕业生 19 人(本科 11 人、研究生 8 人),录取人数继续保持全国 高校中的前列。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2017 届研究生毕业生共 283 人。其中,硕士生 261 人(92.2%),博士生 22 人(7.8%),男生 109 人,女生 174 人, 男女生比例为 1:1.6。——落实就业去向 281 人,未就业 2 人,总体就业率为 99.29%。——签三方协议154人(54.80%),签劳动合同79人(28.11%), 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 17 人(6.05%),使用用人单位证明 20 人 (7.12%),自主创业 1 人(0.36%),自由职业 10 人(3.56%)——灵活就业率:10.95%。三方协议 154 人,情况如下:——就业单位:机关44%,事业单位16%,国有企业16%。教育单位14%,科研院所 1%,签约其他企业的为 8%。.——就业地点:北京为主,比例为 71%。广东、上海、江苏、浙江(14%);河北、 山东、天津(8%)。——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外交外事、金融、法律、外 贸和媒体等重点行业,主要是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以及北京市外 办等政府机关。

茫焉异之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 四大看点值得期待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届时,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主题,规划新时期中非合作“路线图”。作为今年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本次峰会有哪些看点值得期待?国家会议中心门前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花坛 资料图 摄:王海欣看点一 习近平主席将发表重要主旨讲话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在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发表重要主旨讲话,还会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致辞。“除多边活动外,习近平主席还将同与会的外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举行密集双边会谈会见。这体现习近平主席对中非关系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有助于增进中国与非洲各国的政治互信,为中非互利合作注入更强动力。”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事务大使周欲晓说。看点二 时隔12年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北京大团圆据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介绍,这次峰会是中非合作论坛继2006年北京峰会和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将率团与会,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宾、27个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作为观察员也将出席峰会有关活动。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旦表示,时隔3年中非合作论坛再次召开峰会,是响应非洲各国的强烈呼声和中非合作的实际需要,再次证明论坛得到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信任。看点三 两大成果文件将明确 未来3年中非合作行动纲领本次峰会将通过《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未来3年合作提供行动纲领。成立18年来,中非合作论坛“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又善于与时俱进重创新”。“即将通过的北京宣言立意更为深刻,目标更为明确。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中非合作的根本性目标,也是下一阶段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周欲晓说。看点四 中非下一步将聚焦哪些合作方向?据介绍,本次峰会有望在构建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对接“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推动中非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深化人文交流等四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李旦说,这些方面的预期成果也代表中非未来合作方向。下阶段,中非双方应在传统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同时也应将合作拓宽至环保、和平与安全等领域,创新合作形式,加强统筹和次区域组织合作,确保成果惠及所有成员,进而提升中非整体合作水平。 据新华社来源:北京晚报编辑:TF2018

大乱之本

考研非985、211不考?看大家怎么说

可以说考研的小伙伴们都想要逆袭,通过考研到另一个更高档次的院校。改变第一学历差的窘境,以后找工作更有竞争力。这样看来,考研不考个好学校就是没有意义了,那么双非院校值不值得报考呢?大家怎么说?在众多大学中,985、211其实占比很小,而非211院校才是大头。面对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的现实,985、211越来越难考,双非院校成为了很多小伙伴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地方。那么学长学姐们是怎么说的呢?@期待留在时光里:本科双非一本,二战某985,失败。应该会调剂到某双非一本。之前也很心高,非985不读,但二战还算尽力了,后来仔细想了想,“双非研究生有啥读的”这句话。说这句话的人站的角度比较高,要么985,要么211,但人外有人,哈佛的可能会说985是什么,而双非研究生,很多在职、三本、专科考不上。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好比的。既然知道自己处的不好,也只有在未来三年比别人更努力了。。。改变娱乐习惯,作息等等。。。现在说这些都没用,等五年后我新回答这个问题。@Ascender:本人双非硕士,但觉得211985硕士真的好,重要考试不如人家就得正视差距,如果是211硕士,每个月工资比我多700,985硕士每个月工资比我多1500,很多高校考博士的时候导师一看你双非,就会要求你拿出更好的科研成果。但从我的认知来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双非硕士肯定比工作了三年的双非本科好多了,而且以后会差距越拉越大。@弹吉他的胖虎:如果三到五年才能勉强考上一个985、211,从时间成本来看还不如一年考入一个双非划得来。原因很简单,学历贬值的速度远超你对学历增值的速度。早上岸、早实习、早占位置比什么都强。考研最好还是就业导向,以区域和专业为主。如果你工作所在区域为地级市,在你所在区域的地级市最好的大学就读,并不比一些外省211的性价比差,这是肯定的。@不思量的柠檬:本科是一个垃圾的二本,垃圾到我好朋友去我学校一路上跟我说“这破学校你都不如去个三本了,硬件比你这学校好一百倍”考研一战985,没考上,调剂到某双非一本。每年调剂的惨烈程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通知被录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的直哭。上985/211肯定是所有人都想的,但是有的时候实力并不允许!就像上面@弹吉他的胖虎说的“如果三到五年才能勉强考上一个985、211,从时间成本来看还不如一年考入一个双非划得来”,所以合理做出一个选择也是很重要的!ps:这些都是针对本科学校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的,小编其实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本科985,硕士去了双非的。主要是考研失败调剂的。在就业过程中,这些小伙伴都表现得挺焦虑的。虽然说就可大多数看的都是最后一个学历,但是很多单位也会结合本科一起看。(甚至有的单位更喜欢本科好的),本科好,硕士差,这是一条下降曲线,本科差,硕士好,这是一条上扬曲线,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不一样的。这样情况的小伙伴就可以考虑再战或者留学了,这样的结合,发挥的价值更高。双非考研性价比也不低!在最新公布的应届毕业生薪酬统计中,虽然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985/211学校,但是还是有部分双非大学很幸运地挤到了排名靠前的位置,超过了众多985院校。外交学院外交学院位于首都北京,是1955年周总理提议,毛主席批准的为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外交学院培养了我国众多的外交人才,例如:戴秉国,王毅,傅军等。外交学院在本次排名第六,毕业生薪酬超过36所985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建校时间是1949年,是全国小规模的重点学校,学校的学生人数一直保持在2000左右,属于提前批第一批次招生的类中央部属高校,同时也是财政部6所“小规模特色高校“试点之一。学校开设的院系有英语系、日法语系、国际政治系、国际经济系等,是一所以政法语言类为主的学校。本次排名14,紧随财经高校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于1960年创建,是一所涉外商科类重点大学,也是中国唯一一所世界贸易组织首批12所教席院校。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国家特色学科有5个,其中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法学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全国综合排名上是150左右,但是在全国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上排名24位,打败很多211高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中国华南地区唯一的语言类省属重点大学,是入选“亚洲校园”的唯一一所语言类院校,学校的风景优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是以经、管、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为京津冀高校商科类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全国区域金融论坛发起单位、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于北京市,由原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111计划”、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首批成员。这些薪酬比较靠前的双非院校大多处于经济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在考研择校时,城市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选择无关对错,只有适不适合究竟要不要报考名校,双非院校值不值得读,这个想法因人而异,大家各有选择,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小建议:首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和耐力: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报考越好的学校可能就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要做好长时间备考的心理准备,并衡量自己的能力,这包括学习能力、知识总结能力、背诵能力等等。决定报考怎样的学校,要在你充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之上。其次,如果分析后觉得与名校有差距,想选择双非院校,那就要考虑这个专业在学校的名气和就业前景,很多学校虽然是双非,但是部分专业在全国都是有一定名气的,就业也不会差,也可以去找本专业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询问他们的就业情况。最后,择校相当重要,都说考得好不如选的好,希望大家在选择院校时,不要盲目跟风,一定从自身的想法和追求出发,走自己的路,做出最有把握上岸的选择。

赵信

“第二届俄罗斯欧亚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落幕

日前,“第二届全国俄罗斯欧亚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完美落幕。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教授指出,本次论坛为全国俄罗斯欧亚研究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学习探讨的平台,优秀青年学者们“智慧的碰撞与思想的交锋”展现出一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据了解,本次论坛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50余位学界专家、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论坛伊始,李永全教授为与会师生做了《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欧亚局势》的高端讲座,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论坛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刘军院长主持。刘军院长表示,这是一场高层次的思想盛宴,50余位学界专家、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与激烈讨论,34篇论文从各个角度展开论述,其深度与精度都颇具一定的高度。青年教师论坛由《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主编李中海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10余所高校青年教师做了发言。黑河学院吴博发表了主题为《疫情下的国际环境变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前景展望》的演讲。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际形势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吴博对疫情之下的国际环境的变迁,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前景展开了系列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李中海研究员、袁正清研究员、《俄罗斯学刊》主编靳会新研究员、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费海汀作了对相关主题演讲作了精彩点评,大家的思想碰撞折射出智慧的火花。全国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博士生论坛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靳会新老师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徐向梅老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博士生参与。李中海、袁正清、阎德学、尹如玉、徐向梅、 张昕、孙超、费海汀八位专家对博士生文章进行了细致独到的点评。郑州大学赵秀赞作了《和而不同:中俄应对美国网络霸权策略的比较研究》的主题演讲。根据斯诺登的说法,一旦你连上网络,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无论你是哪国人,在美国的服务器里,你都在裸奔。小至个人隐私,大至一个国家的舆论环境、机密信息,可以说,网络安全几乎掌控在美国手上,为了建立长久的互联网霸权,美国在网络技术资源、信息话语权、互联网制度制定这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而基于网络的重要性,各国必然要实施应对策略,赵秀赞就根据中俄的应对策略作了比较研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向梅等专家对其论文作了精彩点评。在最后的颁奖仪式上,刘军院长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多参加学术会议,争鸣思想、砥砺前行,同时也希望学者们更能做真学问,并期望将该论坛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的学术品牌。本届论坛由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指导,《俄罗斯研究》编辑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部、《俄罗斯学刊》编辑部、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承办。(王津)

女人香

第二届俄罗斯欧亚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

2020年12月5日,第二届全国俄罗斯欧亚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50余位学界专家、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教授在论坛开始之际,为与会师生做了《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欧亚局势》的高端讲座,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高端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主持。上午的青年教师论坛由《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主编李中海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10余所高校青年教师做了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李中海研究员、袁正清研究员、《俄罗斯学刊》主编靳会新研究员、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费海汀作了精彩点评。下午的全国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博士生论坛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靳会新老师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徐向梅老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博士生参与。李中海、袁正清、阎德学、尹如玉、徐向梅、 张昕、孙超、费海汀八位专家对博士生文章进行了细致独到的点评。第二届全国俄罗斯欧亚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论坛为全国俄罗斯欧亚研究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学习探讨的平台。本届论坛由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指导,《俄罗斯研究》编辑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部、《俄罗斯学刊》编辑部、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承办。(王津)

光气

《环球论坛》|2020年国际热点回顾与展望之八 英国

1月1日,在英国肯特郡多佛尔港,一名警察检查一名卡车司机的证件。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英国港口城市多佛尔1日在晨雾中平静迎来英国彻底“脱欧”后的第一天。自2021年1月1日起,英国正式退出欧洲单一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2020年国际热点回顾与展望之八英国脱欧:梦想、利益还是政治的游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杨芳2021年,英国正式成为独立于欧盟之外的主权国家,开始了新的国家征程。从稳定四十余年的地缘政治格局中跳出,走向世界百年变局的星辰大海。谁的梦想成真?脱欧是英国脱欧派的胜利,而不是所有、甚至不能说是绝大多数英国人的梦想。从人口比例来说,在2016年参与公投的有效票数中,支持脱欧的人数是1741万,希望留在欧盟的人数是1614万,相差仅127万,二者占比分别为51.89%和48.11%,支持脱欧者刚过半数,仅仅以不到4个百分点胜出。从地区分布来说,英国的四个组成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中,英格兰和威尔士倾向于脱欧,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支持留欧。英国脱欧之后,一贯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党首斯特金就说:苏格兰终将独立,请欧盟为苏格兰“留灯”,点亮回归之路。英国脱欧成真,归根结底还是源于英国国内“疑欧主义”强劲。在1986年6月30日的英国《泰晤士报》上,“疑欧”一词首次被用来形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发表的“布鲁日演说”。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发展也复杂曲折。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构想——将欧洲与美国和英联邦一道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以应对战后衰落并维持大国地位。但从一开始,英国的姿态就是支持欧洲联合但又不愿直接参与,只想借助欧洲的力量来维护自身利益。丘吉尔的话更为形象地反映了英国人所想——“我们和他们在一起,但不是他们其中之一”。对于欧洲一体化建设,英国从不介入到参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曾被拒之门外。一旦参与其中,英国就迅速进入到角逐利益与争取影响力的阶段,这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表现最为突出。90年代,梅杰政府上台后,英国延迟批准“马约”,拒不加入欧元区。直到1997年工党上台后,英国政府才趋于“亲欧”。总体来看,“疑欧主义”可以定义战后英国对欧政策的大部分时间,特别是保守党执政时期,英欧关系更是高危时刻。所以说,英国脱欧并不代表绝大多数英国人的梦想,甚至与苏格兰人、北爱尔兰人的现实愿景相悖。但的确是像法拉奇一样的“英国独立党”“英国脱欧党”等极端少数派、或者像里斯莫格一样执着于脱欧的保守党人的政治理想。也正是他们,推动英国走上脱欧之路。利弊得失从公投到脱欧,历时四年半,英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两任英国首相提前下台,政府法案多次遭议会否决。在脱欧后期,新冠疫情冲击凸显英国经济之脆弱,从七国集团中的优等生,下滑至衰退最为严重的主要经济体。虽然,英国没有因为脱欧而骤然崩溃,也没有出现无协议脱欧的最坏局面,但显然,英国已经为此而付出了代价。而这份代价换来的,就是英国有协议脱欧,重新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2020年12月底,英欧最终达成了长达2000页的协议。虽然这份协议被英国媒体称为是“脱欧这块酸蛋糕上的烂樱桃”(《贝尔法斯特邮报》),但其最大的利好是英国能够结束不确定性的乱局,提振市场信心。而英欧有限的贸易协议,也是英国能够与其他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开辟新关系的重要基础。英欧协定对英国的最大价值在于,明确英国正式退出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欧盟的法律将不再适用于英国。英国有了更为自由和灵活的规则制定权,国际竞争力可望大大提升。可以说,在付出了政治、经济上的阵痛之后,英国赢得了宝贵的“自由身”。但一系列的“脱欧后遗症”也不断涌现。苏格兰渔民不满协议中的捕鱼安排,英欧货物贸易通关困难、交货时间延长,伦敦金融城遭受冲击,北爱尔兰甚至出现了食品短缺……而由于《退出协定》将北爱尔兰留在了欧盟关税区,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还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从经济上统一走向宪政统一的爱尔兰岛”的政治风险。政治的游戏保守党资深议员伊恩·邓肯·史密斯说,脱欧从来不是离开欧洲,而是夺回权力。收回司法、贸易、移民以及英国水域等控制权,是英国政治精英的脱欧口号,但实际而言,对保守党来说,更重要的是夺回国内的政治权力,甚至是夺回英国独立的影响力。保守党在2010年大选上台之前,已经在野十三年。而从2015年大选之前承诺举行脱欧公投,到2016年公投确定脱欧,再到2020年英国退出欧盟以及2021年结束过渡期,成为真正独立于欧盟的第三国。英国与欧盟渐行渐远的同时,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却不断稳固。从一个联合执政、微弱多数执政甚至是少数派政府的弱势执政党,发展为占据议会绝大多数优势的第一大党。英国智库“政策交流”曾称,金融危机后,所有的西方主流政党都在为生存而战。英国的保守党,则是靠祭出脱欧这面大旗,保住了自己的位子。与保守党“保权”一样,欧债危机后,欧元区加速一体化态势明显,英国日益被边缘化,对欧盟影响力式微,未来也很难借助欧盟扩大影响力,出走成为英国“争权”的政策选择。而英欧谈判的复杂性则表明,竞争性将是未来英欧关系的主题。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公平竞争环境与捕鱼权等英欧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以及金融服务业最终被排除在约定之外的结果,都为未来英欧权力之争埋下了伏笔。【作者简介】杨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交学院毕业。匈牙利布达佩斯经济大学和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会员。【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简介】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如有线索或推荐作者,请拨打热线(微信):13964185298;或发邮件至mzamza0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