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没有再难的了奥菲斯

2021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没有再难的了

2021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没有再难的了考研路上,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考研很辛苦,但有些专业真的让人更是苦不堪言,有不少同学吐槽:只需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末赛高考!今天西安南极光毕业考研自习室就来盘点一下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医学与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不同,医学类考试要考医学综合。医学综合涵盖了医学中首要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知识点又多又杂。一种疾病从它发生的原理、开展的症状、各种检查及诊断列最后的医治计划都串联着考试各科的内容。现在许多大型三甲医院都要求研究生学历,也加重了考研难度。并且医学又是一个十分崇高的专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再加上医学生又需要实习,实习一天还要看书,真是辛苦医学生了!优异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法学法学是全国统考,辛苦程度和医学生肩并肩。法学本科学习就十分辛苦,辣么多的法律条文,还有各种事例分析,考司法证更是不简单,本科工作机会也比较少,需要沉积。考研难度可想而知。优异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工作压力小,但学习起来也是相当辛苦,熬夜敲代码是常事。许多同学选择计算机考研是因为看到了未来的成长远景,只需可以考研成功,毕业后年薪20万不是难事.优异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实践性很强,课程时间不够,要想成绩优异,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他人在和男朋友/女朋友谈情说爱的时候,你要整天泡实验室。并且化学工程本科学历工作没有任何优势,只要选择继续深造,科研会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优异院校: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会计学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培育具备财政、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财政、金融问题的根本能力。会计专业考研一向热度很高,也是因为会计专业属于万金油,工作简单。都以为会计是文科,但会计还考数学,看着每天和RMB打交道,但大学四年除了考证还是考证,一个会计证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是多么的重要!优异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筑学建筑学是研究修建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于修建设计艺术与技能结合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修建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修建活动的规则和办法,发明合适人类日子需要及审美要求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建筑学是集社会、技能和艺术等多重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现代感十足的学科~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既需要美学素养又需要科学才华~优异院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本专业是培育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书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档专门人才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书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这么有文化的专业,背的东西天然许多:美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写作、古代文学史、近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优异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机械专业机械专业首要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不少同学对该类机械专业的工作远景存在着误解,以为该类专业的对口工作看起来不太“体面”。但其实,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学科,经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械生的期末便是一个又一个的零件图,重要的是还不让用电脑,横眉冷对工图纸,俯身甘为“机械牛”。优异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书学、国际新闻、数字出书等专业。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达活动及其他各类信息传达现象的学科。涉及的领域为互联网与新媒体。新传是近几年十分火爆的学科,也是许多跨考生的选择,因为新传不考数学。新媒体开展这么快,工作也相对轻松。但每年的神仙打架真的让人望而生畏。优异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语英语专业是最常见的。在许多非外语类专业的同学看来,学好英语或其他语种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最起码阅读国外书籍、出国留学或考研时,比他人有优势。可是,跟他人比技能性的专业技能时就显缺少优势了。比方,许多金融、法学、工学专业的同学英语也不差,人家还有一个专业技能。我学会了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汉语,却倒在了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俄语、泰语、意大利语、德语、西语、乌克兰语以及学挪威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荷兰语、爱沙尼亚语、丹麦语、格鲁吉亚语、白俄罗斯语、亚美尼亚语、马其顿语、埃塞俄比亚语、匈牙利语、希腊语、塞尔维亚语、斯洛伐克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瑞典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乌克兰语、印地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印尼语、马来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爱尔兰语……优异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从来都不是什么易事,既然作出选择,便只管风雨兼程,这将会是你人生路上一段宝贵的经历……(本文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南极光毕业考研自习室)

恒转

四十不迷茫。我为我的孩子获得了硕士学位

2018年的7月,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拿着期末成绩单给我看。语数英三科,满分300分,女儿考了240分。平均下来每科80分。班级22名,年级199名,很幸运,没有掉出前二百名。拿着成绩单,火冒三丈。喊过一旁看着电视,没心没肺的女儿直接开训。半个小时以后,可能女儿被训得不耐烦了,直接顶了我一句:你什么学历?为什么我要考大学?为什么你做不到的要求我做?一句话把我顶懵了。我?什么学历?我1980年出生,1999年参加高考,当年我也是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大二辍学了。开始了从北到南的漂泊生活。北京,苏州,东莞,一路往南。在北京我做过上门推销。在苏州我做过库管,在老家我做过计算机招生与培训,在东莞我做过你能想到的所有的培训项目。也在培训机构做过除了上课以外所有的工作。从课程顾问,到部门主管,再到职业经理人。没有师傅引导,都是自己摸索,一路吃亏吃过来的。今天女儿突然的三问把我问得发懵的同时我也感觉有些羞愧。为什么我都没上大学,要求孩子上大学?我现在一年收入也算稳定,几十万还是有的,手下员工基本都是本科生甚至还有研究生,这些是不是给了孩子错觉,没有学历也可以过的很好?不知道哪里看过一个段子,说的是这世上有两种笨鸟,一种是自己努力先飞,一种是自己不飞,下个蛋,指望蛋努力飞。我现在好像就是那个指望蛋飞的鸟。孩子说得没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都没有学历,凭什么要求孩子?我和孩子认真地谈了一下,和她做了约定,我现在开始学习,我以后到什么层次的学历,她也需要到什么层次,孩子考虑以后接受了。我从不欺骗孩子,答应了孩子的就会努力做到,既然已经有了约定,那么我就要去努力。先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我有大专的学历,还是N年前在一个学历教育机构做主管的时候考的。做就做最好,我初步把自己的学历目标定在了硕士。仔细研究了一下国内各个学校的报考要求,发现自己在硕士之间还缺一个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那么就先考本科。综合研究了四种成人学历,包括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国家开放大学。网教,成教和国开专升本都是两年半到三年毕业,只有自学考试是可以快速毕业的,完成规定科目最快一年多就可以毕业,就选择这个了。因为我只是证明自己可以获得本科学历,给孩子做个榜样,没有必要挑战最难,我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买教材,买辅导书,在线学习。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我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年纪大了记不住知识点,那就反复看,反复背。时间很快,匆匆两个月过去了,这期间孩子看到我努力学习,也放下了手机,在我旁边的一起预习下学期的内容。九月报名,十月考试。当再次走进考场的时候,多少年没见的紧张竟然熟悉地出现在我的心头。我认真地审题,努力地回忆背诵过的内容。发现竟然可以想起七七八八。时间过的很快,连续两天,四科的考试我竟然考完了。接下来就是等待。一个月以后成绩出来了,四科过了三科,英语(二)我没过去。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时间迷茫,这次没过去,下次继续努力。广东的自考每年安排一月,四月,十月。一月的考试安排没有英语(二),那么暂时放下。到了2019年4月考试成绩出来,我除了英语(二)和外国文学史全部考过。英语(二)是因为没信心才没再次报考,外国文学史是因为报考是科目冲突。这期间,我女儿在2018年年底的期末考试考了班级第三,年级19名的成绩。学习让我再次认识了屈原和楚辞,背诵了华美的《九歌》 ,知道了建安七子。和孩子交流再也不会因为她问的一些语文知识答不上来而尴尬,还可以偶尔给她讲讲唐宋八大家的伟大。既然本科毕业已经可以提上日程,那么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根据我国硕士招生的规定: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于2020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自己自考本科的科目,还差两科,英语(二)和外国文学史。到2020年9月以前,我还有三次考试机会,只要英语考过了,毕业完全没有问题。再分析了考研的内容,包括考研英语(二),思想政治理论和所报专业的专业课。两种考试都有英语,这个也是我现在的短板,一个字“学”。网上学,报班学,和闺女学。真的很难,几十年不用的知识,等于完全从零开始。女儿陪着我学完了新概念英语(一)(二),我学得咋样不知道,但是女儿的英语成绩居然神奇般地突飞猛进。2019年10月,我回老家报名了全国硕士统一考试,在现场确认的报名点,维持秩序的保安看我的长相估计像家长大于像考生,于是把我拉出了考生的队伍,并且热心的告诉我“家长,让孩子自己来现场确认,你不能啥都替他,要让孩子独立”。当和保安解释清楚我也是考生的时候,现场奇怪的眼神中,把我送回了队伍。我就是在这样尴尬的气氛中完成了现场确认。因为我要工作,不可能参加全日制学习,所以我选择了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12月,在老婆,女儿的祝福中我走进了考场。考完离开考场第一时间给老婆打电话,告诉她,我这辈子都不要考试了,压力太大了。结果五个月以后我食言了,因为我考研初试过了。需要准备复试。2020年8月我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虽然只是电子版的。给孩子看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孩子第一时间是兴奋,小眼睛里充满了对父亲大大的佩服,她看到了我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接下来就是稍显沮丧,毕竟按照我们的约定,我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她也要做到。也代表了她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才可能完成我们的约定。为了女儿,我考上了研究生,10月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这两年多的学习,真的只是为了给女儿做一个榜样,明明确确用她看得到的行动告诉她:爸爸四十岁了,不惑之年都可以进步,可以放下手机去学习,她自己有啥理由那么年轻,天天打游戏,刷视频?我都可以做到,孩子你也可以做到。PS:有一天女儿突然问我“老爹,你会不会有一天想不开,去考个博士”?作者/来源:老来乐说教育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社科专访|正确把握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实践向度

外国文学是高校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骨干课程之一。在当今网络已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经典作家作品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如何对其加以鉴别认定?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围绕以上文学研究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专访了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建军教授。   从单纯知识传授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向度转换高照成:作为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您是否感到在当前网络普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时代背景下,外国文学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种挑战?刘建军:在当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深入到各个领域的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也面临巨大挑战。挑战之一是,来自世界范围内新知识、新信息的几何式增长。这样的现实,使得我们每个人,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甚至难以掌握某一学科领域内的新知识和新信息。挑战之二是,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知识和信息开始以全新的方式进入了学习者的大脑。这也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酷的挑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以上两大挑战,在教学领域,说到底,是对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原有关系的颠覆。就此而言,我认为,我国的外国文学教学需要改进:一个是更新观念,一个是更新方法。在知识爆炸和信息几何数增长的今天,以讲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因为在今天,无论用多长的时间来传授知识,都不会追赶上知识和信息的增长速度。随着教育手段的进步,我们虽然已经采用了很多现代的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课程、公众号、慕课等形式,但目前采用的很多新的现代教育手段,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换言之,很多现代技术使用的目的仍然是希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方便地掌握各种知识。假如运用这些所谓新方法和新手段的目的,仍然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那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我们要明确知道,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开始从单纯的知识传输向通过知识讲授从而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能力方向转变。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巨大转换。以问题意识为先,以培养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先,才能应对当前信息时代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高照成:外国文学含量非常巨大,但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很多国家、很多作家也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内目前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和教材选用,一般涉及的只是欧洲(含苏俄)和美国的作家作品。对此您如何看待?又有哪些改进建议?刘建军:这个问题与你上面提出的问题联系紧密。外国文学包括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和民族从古到今所产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数量十分庞大。而高校的课时又非常有限。那么,长期以来,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靠减少作家和作品的讲授数量来应对。这其实是个最无奈的办法。如前所言,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改革教学观念入手。首先要明确,让高校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知识,目的是什么?让他们知道或掌握过去不知道或不了解的东西,诚然是目的之一。但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些知识性的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上讲授吗?大学生、硕士研究生乃至博生研究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学积累和文化知识积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学作品和文学史著作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为什么还要在课堂上讲授呢?我认为,作为大学课堂上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把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向度转换。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在教学中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过去说到课程设置目的时,总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认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得到更优先地强调。因为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一句空话。换言之,学习外国文学的学生只有能够依据文学现象或文学作品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外国文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时,应该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步骤。第一,对本科生而言,必须注重和强调学生对文学文本的阅读,并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提出问题。比如某个细节或场景的价值,某个人物描写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深层问题,等等。这样,既符合大学生要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实际需要,同样也对这些刚进入外国文学之门的大学生,有具体的问题对象可以把握,从而教师能够对其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初步训练。第二,对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应该集中在学科领域,应该重点培养他们提出外国文学学科领域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些文学史的观点是否合适,有些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否需要重估,有些作品的理解是否得当以及是否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解,等等。这样,既符合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的要求,也为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为进入专业系统学习拓宽眼界,走向深入。第三,到了博生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时,应该在前两个提出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结合专业知识去提出和思考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这样,在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以培养提出问题为核心,分阶段地不断拓展和深化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好地培养效果。也可以说,一个学生只有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可以去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问题都提不出来,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从上述的前提出发,我以为,我们对教材中和课堂上选取哪些作品,讲授哪些作品,应该依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则,而不是根据主观上认为的知识或文学现象所谓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原则。因为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知识的重要性与否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知识去培养训练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此,我理想中的外国文学史,应该是按照不同时代提出了哪些问题和当时急需解决哪些问题所编撰而成的文学史,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的历史要求和时代精神与现实关怀相统一的文学史,而不是那种单一的按历史年代顺序讲述纯知识的文学史。在课程讲授上,应该围绕一些大的时代问题和时代精神需要来重新构建课堂讲述。这样,围绕着某些重要问题去讲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的文学,就不必纠缠于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哪个作家或作品没有讲到了。因为学生只要明白了此时作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会据此来举一反三地来理解其他作家的作品。还需指出的是,现在之所以欧美文学和俄苏文学在教材和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本质上是研究现状和思维局限所决定的。现状是我国欧美、俄苏文学方面的研究历史较长,成果数量也较多,研究的也比较深入。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思维上的局限:就是翻遍现有的外国文学史,就会发现,现有的外国文学教材编写和课堂讲述,几乎已被分析西方文学的模式框定住了,并且把西方文学的研究书写模式和讲授方法照搬到对东方文学的研究上来了。例如对东方文学的分期,缺少东方特色;对东方作家作品的讲授,仍然采用分析西方作家作品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大多数外国文学通史类教材中,东方文学的介绍完全是按照我们对西方文学研究和讲授的模式来进行的,致使东方文学不过成了西方文学价值导向和西方文学评判模式的一个例证而已。倘若从问题意识出发,即从不同时期东西方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解决的问题出发,就完全可以寻找出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学解决各自问题的不同审美路径和不同文化类型的发展特征。倘若能达到这个目的,东西方文学之间在课时上的平衡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与人生智慧高照成:我注意到,作为长期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您对西方国家的经典作家非常关注。请列举几个您尤为喜爱的作家及其最重要的作品,并谈谈原因。刘建军:我喜欢的西方文学作家很多,也比较关注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我最喜欢的作品,首推德国作家歌德以及他的作品《浮士德》。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体现出主人公积极进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强大的象征精神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尤其是这一切又是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例如歌德在古老的中世纪故事中,通过创造的《天上序幕》一场,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的面目,艺术地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象图景。这一场主要描绘的是发生在天庭里天帝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的赌赛。即作品伊始,歌德就告诉读者,在浩瀚的宇宙中,天帝(“至善”)是“第一”和“最高者”,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本原之一。同样,在这场序幕中,作家也交代了天帝的对立面魔鬼靡非斯特“至恶”的内涵特征。由于他所代表的“至恶”与天帝所代表的“至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与“至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这样,中世纪神学观念中的天使与魔鬼之间的矛盾斗争,被歌德置换成了“至善与至恶”的斗争。《天上序幕》中出现的第三个人物是浮士德。他是天帝与魔鬼用来赌赛的人物,是至善与至恶之争的对象。天帝认为,虽然“人在努力中,总有错妄”,但无论如何,“一个善人,在他摸索之中,并不会迷失正途”。而靡非斯特却断言,人总是贪图小利,无所成就。那么,情况究竟会怎样,浮士德作为人类代表的出现,将通过自己的一生追求来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正是作品中的三个形象的相互关系,不仅构成了《浮士德》全剧最基本的结构方式,而且也使善恶斗争作用于人,而人不断克服恶向善飞升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象化了。我们知道,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在借用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模式发展起来的,歌德正是艺术地把中世纪神学的“上帝”本原变成了“善”是本原,把中世纪神学体系中的上帝与恶魔之间的矛盾斗争置换成了至善和至恶之间的斗争,从而完成了对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艺术反映。歌德的《浮士德》其实就是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艺术化反映,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艺术写照。悟透了《浮士德》,其实也就知道了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基本构成。除了强烈的象征性之外,《浮士德》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浮士德精神”体现出一种看待追求进取的辩证精神。作家通过戏剧情节的安排,在深刻地展示追求进取精神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巨大作用的同时,还指出了与这种追求精神和进取行动相伴而生的各种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重性的。所谓的“浮士德精神”也不例外。例如今天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这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民追求进取的伟大壮举,它不仅带来了社会政治的巨大进步,也带来了人们生活的极大提高。但这种伟大的追求和探索也同样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和新的弊端,如自然环境的破坏、道德感的淡漠、诚信的缺失等,这些都是与现代化追求相伴而生的东西,即是人们所说的“现代化代价”。这和浮士德的追求进取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深谙辩证法思想的伟大作家,歌德清醒地认识到了人类的每一次伟大的进步,都是和新的问题出现密切相关的。善恶相依,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在“浮士德精神”上的艺术体现。此外,我也喜爱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其实,老人桑提亚哥打鱼的故事平淡无奇,但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无比丰富。这既可以解读出老人在无奈的现实困境中超迈的人格和精神力量,也可以从“老人八十四天打不到鱼”和作品结尾处“一个女人在海滩上行走”等情节,解读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平庸和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极度隔膜的困境。再如,卡夫卡和他的《城堡》也是我喜欢的作品之一。这是因为“城堡”的意象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过自己的“城堡”——即渴望得到却永远得不到的东西——不管你做过多少努力和挣扎。我之所以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在这些作品的故事背后深藏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我在2017年出版的《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一书中,曾对此做过较为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多谈了。 经典文学作品的三种品格高照成: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最初接触的一般是自己国家的文学,请您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这三十几年做一个总体性的评价。刘建军:我不是研究中国文学的,对此没有发言权。至于做总体性的评价,更不具备这个资格。但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学,所以我愿谈一点关于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是经典,自身必须具备三种品格,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必须要有引人入胜的细节和经典性的场景。文学作品本质上是生活的艺术性反映。人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当一个读者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最先让其记住并长久不忘的,常常是一些经典型的细节或经典的场景。这些细节不仅让人总是随口道出,随时使用,而且还能够经得住反复咀嚼,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很多细节和场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特定语言,如我们说到“替罪羊”,就来自《圣经·旧约》中的经典细节。再如人们形容某个人耽于幻想,不切实际,常常脱口而出“真是个堂吉诃德”或“又在大战风车了”。由此可见,经典的细节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作家人生智慧和艺术智慧最集中的体现。除了叙事作品中的细节和典型化场景之外,一首诗歌中的名句,一出戏剧中的“戏眼”,也是如此。这里我要对一个误解进行澄清。恩格斯在给哈卡奈斯的信中曾有一段名言。他说:“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我们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时,都认为恩格斯在这里讲的是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高于细节的真实。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恩格斯强调的恰恰是细节真实的重要性大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换言之,没有细节的真实,就不会有典型的环境与人物。更进一步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是通过典型细节和经典型场景表现出来的,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二是,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包括丰富的时代性尤其是地域性知识。也就是说,文学的经典文本必须要具有知识的丰富性。《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乃至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原》《尤利西斯》《百年孤独》,以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乃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作品,它们都是当时人类各种知识,尤其是特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知识的“百科全书”。以巴尔扎克为例,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时就说过,他从其作品中所学到的关于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知识、经济知识和政治斗争知识等比一切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统计学家告诉他的全部东西都要多。至于《红楼梦》其中所包含的时代性、地方性知识,如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的政治结构、家族状况、阶层构成、人际关系乃至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绘画技法等,更可称为一个集封建社会丰富知识百科全书。甚至一首诗歌,只要称为经典,也能在短短的几行诗句中,包含着时代性的知识,例如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艾略特的《荒原》就是经典范例。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只有故事,只有自己的个人琐细的体验和肤浅的生活感受,却缺少时代性、地方性的知识内蕴,因此其价值是大打折扣的。三是,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深邃的哲理性。文学经典文本一般说来都是指向哲理性的表达,而不是具体道理的传递。从中外文学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不是哲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类著作,它不以讲述某种道理和宣传某种观念见长,而是以形象和情感来表现某种哲理。可以说,一个以讲道理见长的作家,或者一个作家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去讲述某个具体的道理,哪怕是最深刻的道理,那也是创作不出经典作品的。因为任何道理都是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特定性的,从来没有哪个具体的道理,尤其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道理,可以适应一切时代和一切人。一个只知道讲某一个具体道理的作家,阐释的丰富性也是受到限制的。同样,若一个文本体现出了某种哲理,就使它具有了多元阐释的可能,即具备了阐释的无限性。我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我所认定好的作品的标准,若读者认为我说的标准有道理,那就请读者们据此来判断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和不足吧。未来外国文学史的教材编写高照成:未来的外国文学史教材应该如何编写?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刘建军:如何编写一本外国文学史教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我先说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当说到编写文学史的时候,要首先想到有两种文学史,一个是为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所使用的文学史,类似于学术著作、参考书或工具书,另一种是为教学使用的文学史教材。现在出版的很多外国文学史著作都是二者不分的。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才可以说未来的外国文学史该如何编写。就前者而言,应该体现出编写者的学术个性和学术的探索性。就学生使用的外国文学教科书而言,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教学型的外国文学史编写,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文学史,中心线索应该是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在面临不同时代主要问题时文学作家们的精神发展历程,是不同时期的文学对所面临问题的独特美学感悟和艺术性回答,以便为学生能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服务。至于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与否进行统筹取舍。其次,未来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必须是富有启发性的文学史,而不是灌输性的文学史。启发性文学史,并非不顾事实的信口开河,而是在文学现象和文本真实的基础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是要让学生学会“为什么”。最后,新的文学史必须是以文本和史料为主要内容的外国文学史,而不是编写者所认知的文学史。也就是说,新的外国文学教材的编撰,应该把最重要的史料和文本作为编写内容的重点,而不是把编者自己的思辨过程和看法让学生去接受。我们现在的很多外国文学史,由于缺少文本的进入和材料的出现,只是讲一些编写者的认识和体会,这其实是剥夺了学习者乃至讲授者的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我认为这也是当今我国的外国文学教材需要注意的领域之一。当前的普遍现状是,讲西方文论的人很少涉及外国的文学现象与作品,而讲文学史的人很少涉及文论。因此,必须要做好二者的结合。其实这二者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讲西方文论,总是先从作品入手,然后引入理论并说明理论。我认为,理论是通过文本表现出来的。而我讲文学史的时候,由于从一个时代的具体问题出发,所以文论思想也就能在解读文学现象和文本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讲述之中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是两层皮,而是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我始终认为,教师讲文论、学生学文论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若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学再多的理论也是没用的。这里有一个关键之处要注意:这就是二者结合一定在在问题意识中进行。我前面说过,外国文学的讲授要有问题意识。我们若以问题为导向,那么理论和文本二者就会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套用理论,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意识缺乏。例如,在讲述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时候,如果你要解决的是“莎剧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究竟是个什么形象”这个问题的时候,假如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你就可以采用文艺社会学理论;假若你从心理学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就可以采用现代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理论去解决这个问题。若说理论与作品二者孰轻孰重,还是那句话,两者并重,辩证统一。高照成:非常感谢您谈了这么多富有创见的学理逻辑和具体建议!最后请举出几位您认为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并谈谈推荐理由吧。刘建军:又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不是专门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可能很难给你满意的回答。若非要指出几个作家,我首推鲁迅。尤其是鲁迅的《阿Q正传》。我喜欢鲁迅,是因为他的小说对普通中国人灵魂的以及他对这些普通人历史命运的关怀。同时,他的小说《阿Q正传》也具有深刻的常读常新的哲理魅力和艺术魅力。以阿Q的名字为例,可以看出,Q首先是个○,是个圆。这个圆包含着三重含义:第一,这个圆是阿Q一生“不觉悟—想觉悟—最终没有觉悟”的循环命运的写照;二是这个圆也是对辛亥革命从不革命到革命,再到失败这一循环过程的写照;第三,这个圆也是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循环命运的象征。所以,鲁迅才借阿Q之口,说出了“孙子画圈才画得圆”的话。其实,《阿Q正传》中的这种原型意象,在鲁迅的小说中比比皆是,如《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命运轨迹,《故乡》中的闰土的命运变化乃至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无不体现着这种圆的意象。鲁迅的小说就超越了一般的压迫与反压迫的单一主题,成了一种超越故事本身的对中国人精神困境的哲理反思。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把阿Q直接称为阿○呢?其实,这显示出了鲁迅的敏锐,因为阿Q毕竟已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农民了,他毕竟要“革命”了。但是由于当时真正的革命者还没有出现,所以他也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革命者,因此,他的“革命”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这样,圆上的这个小尾巴就显示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贫苦农民的新特征。第二个我推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是周立波和他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对这部作品的价值,必须要从建国后“革命与建设”两大任务叠加的特定的历史需要谈起。我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的结项成果中曾说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革命和建设两大任务的叠加时期,也是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尤其是农民与千百年来旧思想、旧观念决裂的主要历史阶段。由于这部小说写出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巨大的历史变迁和广大农民的独特精神风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所以具有史诗的性质。在艺术上,作家不论是人物描写,还是矛盾设置与场景刻画,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有着特定时期的历史气息,都有着由衷地流诸笔端的对社会主义的赞美之情,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刘建军,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高照成,文学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骨干人才计划”第二博士学位研究生,主要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照成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是谓天均

重磅!浙大这位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被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大力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

近日小浙收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校外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在欧洲科学院2018年度选举中当选为外籍院士听说你对欧洲科学院还不是很了解快让小浙来给你科普一下吧欧洲科学院小百科1984年,英国科技部长首次在欧洲理事会上建议,以美国国家科学院为蓝本,成立代表欧洲大陆的科学院。经过4年的讨论和筹备,由英国皇家学会牵头,欧洲二十个国家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于1988年正式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与美国国家科学院作为联邦政府的法定科学顾问类似,欧洲科学院作为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代表欧洲科学界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独立的科学咨询意见。欧洲科学院是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其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顶级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院士选举每年举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通过产生。目前,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怎么样,是不是很高大上?既然如此,聂珍钊教授凭什么能通过层层筛选成功当选欧洲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呢?接下来,就让小浙带你走近聂珍钊教授一起去看看他有何过人之处吧~人物名片:聂珍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学术专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和《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目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与文本研究”。其突出贡献在于其创立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这一批评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颠覆西方权威获学界认可破格晋升为教授1976年,聂珍钊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79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欧洲文学史研究方向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源于内心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聂珍钊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顺利开启了三年的学术生涯,自此走上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道路。1993年聂珍钊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对于聂珍钊而言,研究生的学习既新鲜有趣,又紧张刺激。在这期间,聂珍钊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有一个作家深深地吸引了他,这个作家就是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入研究的对象——哈代。哈代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西方学界关于哈代的研究汗牛充栋,成果丰硕,但是众多西方批评家,诸如海伦·加伍德、斯坦顿·怀特菲尔德等都认为哈代是一个消极的悲观主义作家。但是,年轻的聂珍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哈代真的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在细心阅读哈代的小说,并将其同希腊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相比较时,我发现哈代小说在思想及艺术上同悲剧类似”,从悲剧艺术的立场出发,聂珍钊提出:哈代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而是一个悲剧小说家。带着这一观点,聂珍钊对哈代的小说展开了详实而系统的研究。1992年,聂珍钊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出版。在书中他大胆指出,哈代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一个悲剧小说家而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小说家,认为哈代创作的是悲剧小说而不是悲观主义小说。这种论点在当时无疑具有颠覆性,有力地挑战了西方哈代小说研究的既有结论。随着学术成果得到学界的肯定,同年,聂珍钊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聂珍钊研究哈代的学术专著荣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当时外国文学学科一等奖授给了已经去世的王佐良、范存忠和杨周翰三位老前辈,在荣获二等奖的七位教授中,40出头的聂珍钊,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写就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在研究哈代小说的基础上,聂珍钊进而将其研究扩展至英语诗歌的研究。早在1994年剑桥大学访学期间,聂珍钊就认真学习了时任英语系主任John Rathmell博士的英国诗歌课程,同Rathmell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聂珍钊发现,尽管英语诗歌是必修的文学课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对英语诗歌形式的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影响了诗歌的教学与研究。有鉴于此,聂珍钊教授转而研究英语诗歌。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英语诗歌形式导论》(2007)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有效地解决了英语诗歌形式理论中令人困惑且容易混淆的诸多基本学术问题,如重音与重读的区别与定义、诗行与诗句的区别、节奏与韵律的关系、韵律的分类与功用、押韵的类型与特征、十四行诗的起源与分类等。《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一书对于新时期我国英语诗歌的教学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国英语诗歌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并于2009年荣获了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肩负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使命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多年来,聂珍钊一直为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而努力。聂珍钊在爱沙尼亚出席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第6届年会20世纪90年代,聂珍钊曾先后两次赴剑桥大学求学。他常说,在剑桥大学求学的两年对于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使得他获取了新的知识,吸取了新的学术营养,启迪了他的学术思考,“更重要的是,让我在同西方学界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学术使命。”而正是这种使命感,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勃兴,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领国际学术话语。说到聂珍钊最为突出的贡献,当属其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长期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聂珍钊开始思考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被介绍进入中国,推动着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文学批评远离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问题。“在这些批评中,文学作品被肢解了,文学批评变成了用来构建批评者自身文化思想或某种理论体系的片段。这种现象正是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话语严重西化的结果,说明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缺少中国学者的创新和贡献。”在这种背景下,聂珍钊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意识和本土创新精神,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并基本建构了其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被耶鲁大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剑桥文学批评史》总编Claude Rawson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聂珍钊的文学伦理批评立足研究中国问题并为解决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问题提供研究范例,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热切关注,得到了国际主流学术界的认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上升。英国具有百年历史的顶级学术期刊《泰晤士文学周刊》于2015年刊发美国北伊州大学杰出研究教授William Baker领衔撰写的长篇评论文章,推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文章肯定中国这一创新理论的现实价值说:“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工业化、商业化和享乐主义在文学领域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的及时回应……在这种语境里,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可以看成是知识界对此号召作出的回应,这不仅是对一种政治号召作出的回应,也是对一个被工业化和商业化所主导的时代作出的反应。”文章同时强调:“在过去的十年中,文学伦理学批评已经在中国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成果丰富的批评理论。同时,它也不断获得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的认可。”聂珍钊在英国出席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第7届年会践行责任与担当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聂珍钊曾说:“中国学术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与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聂珍钊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不仅带领学术团队率先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而且还在国际学术界引领学术话语。欧洲著名期刊《阿卡迪亚》、美国普渡大学的《比较文学与文化》、中国台湾的《哲学与文化》等A&HCI收录的国际期刊都相继出版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专刊。《阿卡迪亚》不仅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东方与西方”为题出版专刊,而且还打破其创刊60多年的惯例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社论,肯定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方法,认为挑战了西方著名学者德里达、阿多诺以及阿甘本的观点,促使读者重新思考文学领域的最基本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得到了美国、欧洲、亚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知名学者的积极评价。例如,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Marjorie Perloff认为,聂教授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已迅速成为重要的批评领域”,“业已成为获得国际认可的屈指可数的亚洲文学理论之一”。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系教授Tomo Virk说,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是一种新理论,而且也是一种如何研究文学的新范式。”韩国建国大学申寅燮教授认为,东方学者“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在由西方主导的文学批评与理论的俱乐部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外国学者对中国学者创立的理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外国同行专家对中国学者创建的学术理论不仅没有偏见,相反是持论公允,评价客观,让我们看到中国理论正在走向世界,走向繁荣。聂珍钊同俄国教授伊戈尔·莎伊塔诺夫在第8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年会(日本九州大学)上交谈2018年8月,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第24届世界哲学大学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哲学与文学”分会把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聂珍钊的道德哲学(Ethical Philosophy of Nie Zhenzhao)”列入讨论议题。回顾几十年的治学生涯,聂珍钊始终以“学以致用,用学报国,把读书和做学问同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前途相结合”作为读书治学的最高追求。去年6月,聂珍钊被浙江大学全职引进加盟浙大。“未来,在浙大,我会继续将自己平身所学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及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文字记者:李灵图片由聂珍钊本人提供部分内容来源于: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网站、《勤学求真,求是创新:漫谈我的治学之路》| 聂珍钊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李紫月

这个专业保研率和考研率很高,就业范围广泛,被称“万金油专业”

每年高考来临之际,总有很多家长纠结自己的孩子该如何选大学,如何挑选专业。很多家长和同学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似乎在近几年是个热门专业,但是又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万金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的是中国文学、文字的精华内容,例如赏析古今的诗歌、小说、散文等。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可以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理论功底。汉语言文学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经典诗文诵读等8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和美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民间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4门专业方向必修课。所以,这个专业要学的东西也是覆盖面很广的。二、你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热爱文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爱好读书写作,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那么,这个专业对于你来说是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另外,从就业角度来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多从事教师行业,那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你对文学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领悟能力,甚至作文很少及格,那么也许这个专业就没有那么适合你,如果还想要报的话,就要慎重考虑一下了。三、读了这个专业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基础性人才,就业范围比较广泛,所以总被大家笑称“万金油专业”。但是如果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却什么都干不好”那就错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练就的是文字功底,只要是从事与文字能力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做的有声有色。例如党政机关、科研单位、报社、广告公司等,在其中担任秘书、干事、记者、编辑都可以。另外,如果继续深造或者选择当专职作家也是很好的出路。而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保研率和考研率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比例是很高的。四、要读这个专业,选什么大学比较好?一般首选“国家重点学科”。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这一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该学科覆盖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等二级学科。如果想要考研时调整方向,报这几所大学是最佳选择。但是如果分数不够,还可以选择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这样的二本院校,其中这两所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重点学科,也可以培养出优异的学生。当然,除了以上所说,还有很多院校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样的名牌院校还有渤海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普通二本院校。所以,无论你分数高低,如果真的很想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那么还是有很多学校可供选择的。以上就是一些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对想要报考这个专业的小伙伴有一定的帮助,最后祝大家梦想成真!

其为鸟也

“斜杠译者”

阅读提示2006年,柳向阳开始翻译格丽克的诗作;2016年格丽克第一本诗集的中文译本出版。在过去将近15年的时间里,译者柳向阳成为一座桥梁——将格丽克诗歌中最幽微精深的情感传达给中国读者。这几天,柳向阳很忙,忙着接各路媒体打来的电话,而这种忙是和大洋彼岸的一位名叫露易丝·格丽克的女诗人有关,她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一枚硬币的两面曾经,柳向阳自我介绍时,会开玩笑地说“吃饭上蔡”,这与他的籍贯有关。上世纪70年代他出生于河南省上蔡县,小学是在村里读的,初中高中在县城。那时候,他开始模仿泰戈尔写诗,诗作还被学校的文学社张贴到墙上。不过,他当时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外国诗人的中文译者。柳向阳大学专业读的是国际贸易。文学和财经,看似不搭界,可柳向阳却将这两方面完美结合,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上课,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这是谋生之道;业余,写诗读诗,这是精神的愉悦。二者相通之处,恐怕就是都使用英语了。这种“操作”,柳向阳一直坚持到了工作后。大学毕业后,柳向阳进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第一个岗位是做国际招标采购,翻译国际采购的合同。这家企业有很好的文艺氛围,职工可以加入一些文体社团,结识一些有相同志趣的同事。因为热爱诗歌,柳向阳进入了“作家圈”,在申请加入中国电力作家协会的表格 “主要从事何种文学样式”一栏,他填写的是“诗歌创作与翻译”。后来,他进入《中国三峡》杂志社工作,工作地点在湖北宜昌。有一天,柳向阳突然读到了格丽克的一首诗《幻想》,仅仅开头两行,就打动了他,他在《月光的合金》代译序中说,那是像锥子在“扎人”,扎在人心上。2005年,柳向阳拿到了外国文学硕士学位,他没有脱产,只是业余时间去华中师范大学上课,学习一些文学翻译的理论和规范,然后找一个方向做课题研究,提交论文,毕业论文是关于罗伯特·潘·沃伦的诗歌研究,当时国内还鲜有人涉足。经过了长期的知识储备,柳向阳知道了翻译的规范,知道如何寻引资料,还广泛涉猎东西方美学知识。为人作嫁衣最近几天,总有媒体向柳向阳索要照片,而他并不想“抛头露面”,“译者的身份,是为人做嫁衣,我的角色定位明确。”然而,为人作嫁衣并不是一件易事。创作者和译者之间是需要默契,是需要双向选择的。格丽克的诗句打动了柳向阳,他开始在网上寻找更多格丽克的诗,托人去买诗集,买回后试着翻译。翻译后,他试着联系格丽克,在双方通过一次电话后,柳向阳将译作用电子邮件发给格丽克,格丽克将译作交给耶鲁大学的教授审看。最终,格丽克将她全球版权代理的联系方式给了柳向阳。十几年间,柳向阳和格丽克的联系都是通过版权代理人,包括后来联系中文版诗选的出版事宜。出版社本想出一本格丽克诗的选集,但是格丽克的意见是:不同意出选集,想出中文版就要从她的新诗集开始,一本一本地翻译。最终,格丽克出版的11本英文单行本诗集,在中文出版时被分成了两本,分别是《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柳向阳翻译了10本诗集,另外一位译者范静哗翻译了1个整本。两本书,前前后后译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柳向阳用王维的一句诗来形容格丽克诗集中文版的命运:“贱日非殊众,贵来方觉稀。”在翻译中,遇到难推进的地方,柳向阳会去找格丽克交流,还会和一群喜爱她诗歌的朋友讨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柳向阳说。在格丽克诗的中文译者中,除他之外,还有范静哗、金舟、周瓒、周琰、舒丹丹、李晖等,这其中有专业的学者,也有柳向阳一般的“斜杠青年”。山河中的视角范静哗在新加坡教书,专门做美国诗歌研究,和柳向阳是多年好友。在翻译《幻想》这首诗时,范静哗提醒柳向阳,第三节第三行中“沙发”要加个定语“长”。这是因为,原诗中的“couch”是长沙发,供两三个人坐或者一个人躺的那种沙发。现在只有寡妇一个人坐着,而且非常端庄的样子(very stately),这是从视觉上强化了一种孤独感。正是在这种字斟句酌的翻译中,译者之间也结下了友谊。两种语言背后是两种文化。格丽克的诗中,很多意象来自古希腊文化,那么译成中文,柳向阳会如何做?答案是“直译”,也就是原汁原味地还原诗歌本来的样子。柳向阳认为,中国美学讲求含蓄简洁,诗歌讲究蕴藉深厚、空灵淡远,而西方诗歌非常具体。东西方诗歌走的路子不同。要想让读者读到最纯正的格丽克的诗歌,最高境界就是还原本来。柳向阳从事三峡工程方面的工作,工作中经常有涉及山川地理河流等方面的内容。为此,他一直在读唐诗,从唐诗中找灵感,在唐诗中发现了中外诗人的相通之处。比如格丽克的《卡斯提尔》,开头写道:“橙子花在卡斯提尔上空随风起舞/孩子们在乞讨硬币”,欧洲人在婚礼中将橙子花作为新娘的捧花和头饰,象征纯真及爱情永固。在柳向阳看来,格丽克的创作视角是从天空到地面,从鲜花在“上空随风起舞”,写到沉痛的现实“孩子们在乞讨硬币”。写作视角的转换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同,从外在景物的刻画“窗前明月光”到现实中诗人身处异地“低头思故乡”。格丽克并不熟悉中国诗歌,她写《卡斯提尔》只是运用了诗人的一个正常的视角。而且,这两首诗内涵也不同。但是,诗人在创作中,视角的变化是一样的。格丽克获奖后,柳向阳通过版权代理人发邮件祝贺,格丽克回复:除了感谢之外,还期待能再次合作。实际上,格丽克有两次来中国的机会,但是都错过了。(周玉娴)

万物一府

重磅!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浙大这位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小浙收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校外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在欧洲科学院2018年度选举中当选为外籍院士!听说你对欧洲科学院还不是很了解,快让小浙来给你科普一下吧!欧洲科学院小百科1985年,英国科技部长首次在欧洲理事会上建议,以美国国家科学院为蓝本,成立代表欧洲大陆的科学院。经过3年的讨论和筹备,由英国皇家学会牵头,欧洲二十个国家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于1988年正式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与美国国家科学院作为联邦政府的法定科学顾问类似,欧洲科学院作为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代表欧洲科学界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独立的科学咨询意见。欧洲科学院是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其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顶级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是一项崇高的国际学术荣誉。院士选举每年举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通过产生。目前,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怎么样,是不是很高大上?既然如此,聂珍钊教授凭什么能通过层层筛选,成功当选欧洲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呢?接下来,就让小浙带你走近聂珍钊教授,一起去看看他有何过人之处吧~人物名片聂珍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学术专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和《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目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与文本研究”。其突出贡献在于其创立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这一批评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颠覆西方权威获学界认可,破格晋升为教授1976年,聂珍钊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79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欧洲文学史研究方向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源于内心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聂珍钊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顺利开启了三年的学术生涯,自此走上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道路。1993年聂珍钊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对于聂珍钊而言,研究生的学习既新鲜有趣,又紧张刺激。在这期间,聂珍钊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有一个作家深深地吸引了他,这个作家就是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入研究的对象——哈代。哈代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西方学界关于哈代的研究汗牛充栋,成果丰硕,但是众多西方批评家,诸如海伦·加伍德、斯坦顿·怀特菲尔德等都认为哈代是一个消极的悲观主义作家。但是,年轻的聂珍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哈代真的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在细心阅读哈代的小说,并将其同希腊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相比较时,他发现哈代小说在思想及艺术上同悲剧类似。从悲剧艺术的立场出发,聂珍钊提出:哈代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而是一个悲剧小说家。带着这一观点,聂珍钊对哈代的小说展开了详实而系统的研究。1992年,聂珍钊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出版。在书中他大胆指出,哈代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一个悲剧小说家而不是一个悲观主义小说家,认为哈代创作的是悲剧小说而不是悲观主义小说。这种论点在当时无疑具有颠覆性,有力地挑战了西方哈代小说研究的既有结论。随着学术成果得到学界的肯定,同年,聂珍钊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聂珍钊研究哈代的学术专著荣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当时外国文学学科一等奖授给了已经去世的王佐良、范存忠和杨周翰三位老前辈,在荣获二等奖的七位教授中,40出头的聂珍钊,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写就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在研究哈代小说的基础上,聂珍钊进而将其研究扩展至英语诗歌的研究。早在1994年剑桥大学访学期间,聂珍钊就认真学习了时任英语系主任John Rathmell博士的英国诗歌课程,同Rathmell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聂珍钊发现,尽管英语诗歌是必修的文学课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对英语诗歌形式的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影响了诗歌的教学与研究。有鉴于此,聂珍钊教授转而研究英语诗歌。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英语诗歌形式导论》(2007)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英语诗歌韵律的著作,有效地解决了英语诗歌形式理论中令人困惑且容易混淆的诸多基本学术问题,如重音与重读的区别与定义、诗行与诗句的区别、节奏与韵律的关系、韵律的分类与功用、押韵的类型与特征、十四行诗的起源与分类等。《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一书对于新时期我国英语诗歌的教学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国英语诗歌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并于2009年荣获了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肩负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使命,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多年来,聂珍钊一直为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而努力。聂珍钊在爱沙尼亚出席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第6届年会20世纪90年代,聂珍钊曾先后两次赴剑桥大学求学。他常说,在剑桥大学求学的两年对于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使得他获取了新的知识,吸取了新的学术营养,启迪了他的学术思考,“更重要的是,让我在同西方学界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学术使命。”而正是这种使命感,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勃兴,才有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领国际学术话语。说到聂珍钊最为突出的贡献,当属其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长期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聂珍钊开始思考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被介绍进入中国,推动着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文学批评远离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问题。“在这些批评中,文学作品被肢解了,文学批评变成了用来构建批评者自身文化思想或某种理论体系的片段。这种现象正是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话语严重西化的结果,说明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缺少中国学者的创新和贡献。”在这种背景下,聂珍钊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意识和本土创新精神,创立文学伦理学批评,并基本建构了其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被耶鲁大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剑桥文学批评史》总编Claude Rawson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聂珍钊的文学伦理批评立足研究中国问题并为解决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问题提供研究范例,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热切关注,得到了国际主流学术界的认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上升。英国具有百年历史的顶级学术期刊《泰晤士文学周刊》于2015年刊发美国北伊州大学杰出研究教授William Baker领衔撰写的长篇评论文章,推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文章肯定中国这一创新理论的现实价值说:“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工业化、商业化和享乐主义在文学领域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的及时回应……在这种语境里,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可以看成是知识界对此号召作出的回应,这不仅是对一种政治号召作出的回应,也是对一个被工业化和商业化所主导的时代作出的反应。”文章同时强调:“在过去的十年中,文学伦理学批评已经在中国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成果丰富的批评理论。同时,它也不断获得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的认可。”聂珍钊在英国出席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第7届年会践行责任与担当,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聂珍钊曾说:“中国学术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与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聂珍钊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不仅带领学术团队率先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而且还在国际学术界引领学术话语。欧洲著名期刊《阿卡迪亚》、美国普渡大学的《比较文学与文化》、中国台湾的《哲学与文化》等A&HCI收录的国际期刊都相继出版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专刊。《阿卡迪亚》不仅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东方与西方”为题出版专刊,而且还打破其创刊60多年的惯例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社论,肯定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方法,认为挑战了西方著名学者德里达、阿多诺以及阿甘本的观点,促使读者重新思考文学领域的最基本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得到了美国、欧洲、亚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知名学者的积极评价。例如,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Marjorie Perloff认为,聂教授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已迅速成为重要的批评领域”,“业已成为获得国际认可的屈指可数的亚洲文学理论之一”。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系教授Tomo Virk说,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是一种新理论,而且也是一种如何研究文学的新范式。”韩国建国大学申寅燮教授认为,东方学者“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在由西方主导的文学批评与理论的俱乐部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外国学者对中国学者创立的理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外国同行专家对中国学者创建的学术理论不仅没有偏见,相反是持论公允,评价客观,让我们看到中国理论正在走向世界,走向繁荣。聂珍钊同俄国教授伊戈尔·莎伊塔诺夫在第8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年会(日本九州大学)上交谈2018年8月,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第24届世界哲学大学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哲学与文学”分会把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聂珍钊的道德哲学(Ethical Philosophy of Nie Zhenzhao)”列入讨论议题。回顾几十年的治学生涯,聂珍钊始终以“学以致用,用学报国,把读书和做学问同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前途相结合”作为读书治学的最高追求。去年6月,聂珍钊被浙江大学全职引进加盟浙大。“未来,在浙大,我会继续将自己平生所学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及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文字作者:浙江大学微讯社 李灵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童嘉桢责任编辑:周亦颖

太极侠

英语专业|你真的了解么

说这个专业之前跟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个男人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英语成绩只有33分。再败再战,后来他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这次英语考了55分。越挫越勇,第三次参加高考,老天不负这一次他英语考了93分并且成功录取北京大学西语系。后来还创办了火遍大江南北的新东方学校。我相信大家都猜出来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新东方的CEO俞敏洪。不得不说在前期英语耽误了他的前途,但是后期也正是英语成就了他的大学梦、创业梦,正所谓成也英语败也英语~。连新东方创始人都在学的专业,同学们不考虑一下嘛,说不定咸鱼翻身成为烤香鱼你就差这一个专业,一起来康康吧~专业介绍一说到小语种专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不外乎是“英语”专业了,毕竟英语学得好干得好,分分钟就可以荣登国际性的大舞台了。英语专业包括多个方向,方向一般分为: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还可以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如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应用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新闻英语、商贸英语、中英文秘书~~一般来说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会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开设不同偏重方向的英语专业。比如中央财经大学英语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财经方向的英语人才;天津医科大学的英语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医学方向的英语人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英语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擅长科技方向的英语人才……学校介绍说完专业就来说一下大家填报志愿非常关心的学校。大家一起来康康全国英语专业大学排名情况以及哪些大学英语专业比较好。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英语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校排名情况。而英语是外国语言文学类下属的专业,所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top前三的学校:01北京大学北大作为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殿堂,与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实力、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息息相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是北大的最强宣言,2020年6月10日公布的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第23。此外,外国语言文学是北大的一流学科建设之一。毋庸置疑在美誉如林的北大学习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所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大胆报考报考北大的英语专业。如此一来你也是鲁迅先生、李克强总理、钟南山院士等各路大咖的校友了呢,骄傲!!02北京外国语大学虽跟北大相比还有一点差距,但是不得不说北外的英语专业还是非常耐扛的,英语专业是北外国家特色专业,外国语言文学是北外的一流建设学科。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和何炅都毕业于北外,报考北外一不小心就成为杨澜老师、何炅老师的校友了呢~~03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作为211和双一流高校(外国语文学是上外的一流建设学科)之一其办学条件不能媲美北大但也能秒杀很多其他高校了。在一所祖老级别的外语教育学校学习只有不断被超越的上限而无最低的下限。另贴上全国第四轮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排行榜前20,其他学校不一一介绍,大家可自行上官网Check 一Check课程介绍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明史、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旨在培养该专业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培养方向课程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学习要点精读泛读基础要打好;注重语音课学习,掌握标准发音;重视阅读词口语词汇量以及写作词汇量的积累;苦练口语和听力为将来工作打基础;涉猎外国语文化课程,以更好适应跨文化交流。就业介绍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类型、层次的英语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在各类各级公司、企业从事一般性翻译或外贸工作。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管理方向)毕业生适合在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从事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同时也可在各级政府涉外部门、各类外向型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保险、海关、边防及科研等部门工作。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生可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以选择留学、考研或国外就业。英语专业(旅游方向)毕业生可在旅行社旅游管理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旅游管理景区等从事英文导游、旅游公司导游服务工作、外联销售工作、旅行社基层经营管理工作,各涉外单位的翻译、文秘等工作。毕业生也可担任涉外宾馆接待及管理人员、外明企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一般管理员。在国际化浪潮之下,英语能力过硬是个优势,毕竟我们经常能看到各大企业的招聘信息上往往会不经意地标出一句“英语水平优秀者优先考虑”。就业方向广,岗位多样,说的是英语专业没错了!最最最重要的是还不用学习高数( 避免头秃 ),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国外旅行,百个国家任君挑选……如果你喜欢语言,如果你喜欢英语,英语专业必须是你的OP(only pick)。

报到日

这六所985大学的小语种实力强劲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1898年,北京大学的直接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成立伊始,京师大学堂即开设英、法、德、俄、日5个语种的课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于1999年6月由英语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四个系组建而成,现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系、日语语言文化系、南亚学系、东南亚语言文化系、西亚语言文化系、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亚非语言文化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等15个系所中心;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与元培学院、历史系共建有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与元培学院、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开设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外国考古方向。学院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南亚语种群、东西亚语种群等4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学院所属的12系2所1个中心,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只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外,其他各系均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在2017年底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北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前三次均为第一名的基础上,此次评估获得A+,显示出扎实的学科力量。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7年10月,前身为1919年10月成立的南开大学文学院英文系。学院现设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法语系、德语系、翻译系、西葡意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公共英语教学部7系1部。开设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翻译、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9个专业。建立语言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心7个科研中心。此外,还设有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南开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中心和南开大学外语考试中心。学院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俄语、日语具有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大学英语”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外国语言文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建于1993年6月,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的俄语专修科;1960年成立外文系。1979年英、日、俄三个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5个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朝鲜·韩国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6个硕士点及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成为开展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单位,相继获得授权培养日汉笔译、日汉口译、英汉口译、俄汉口译、朝汉口译方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日本语言文学系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和吉林省重点学科,拥有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是我国近400所设有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中仅有的5个博士点之一;朝语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自复旦公学1905年建立伊始,即开设了英语班和法语班,1949年8月,同济大学德语系并入复旦,外文系开设了英语语言文学和德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随后又增设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同时开设英、法、德、俄、日五个语种的公共外语课程。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及浙江大学等近十所院校的英文专业全部或部分并入我系,复旦大学外文系开始成为长江以南地区师资力量最强的一个英语教育基地。复旦外文学院目前下设七个系:英文系,法文系,德文系,日文系,俄文系,韩文系,翻译系,同时还设有学术研究机构: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法语国家研究所,北欧文学研究所,双语词典编纂研究室和莎士比亚研究室。外文学院的每个系都设有硕士点,并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和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文学院现在已经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济外语以德文创业。1907年秋,德国军医埃里希·宝隆创设“同济德文医学堂”。学堂始创,便设医学与德文两科。这也便是同济外语的根基所在。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开设英语、日语专业;1998年,外国语学院成立。从此,同济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走上了全面繁荣的发展道路。目前,学院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德语、英语、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英语、德语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从学术型学位到专业型学位健全的外语学科培养体系,研究方向涵盖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和国别研究等,展现出基础实力雄厚、特色方向凸显的学科布局。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建校初期的方言学堂,也是目前我国中部地区综合性大学中外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外语学院之一。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翻译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翻译硕士(MTI)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翻译6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有法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和法语特色学科。学院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 “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大国文化心态研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世界历史整体发展中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研究”。设有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翻译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建有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区域与国别研究所、武汉大学编译中心、亚中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武汉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文化中心文化传播机构。法国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研究重点基地。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备案研究机构。学院每年举办2--3届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为国内各大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翻译服务,受到社会各方好评。

榎本

吴岳添高分作品推荐,你看过几本?

吴岳添,男,汉族,1944年11月6日生,江苏武进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法国文学流派。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法国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612月-1987年9月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进修文学社会学。曾任外文所科研处处长,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为外文所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从2002年起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特聘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吴岳添的《雨果画传》,《法国小说发展史》等是大家都相当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作品究竟有怎样的文字魅力呢?1.《雨果画传》豆瓣评分:7.3作品简介:《雨果画传》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经过两精心打造的精品图书。丛书由国内顶级专家执笔,以洗练动人的笔触、珍贵精美的图片再现了各位大师的传奇人生,解读了他们的经典作品,是国内近期出版的为数不多的集文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佳作。此系列丛书包括《雨果画传》、《托尔斯泰画传》、《莎士比亚画传》等。书友点评:发现他还会画画,而且画得挺不错。2.《法国小说发展史》豆瓣评分:7.3作品简介:本书评述了法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即从中世纪法国建立开始,直到2004年为止的发展过程,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的法国小说史,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分为三编31章。每编的第一部分是概述,以世纪或流派为章,以重点作家或作品为节,着重阐述了小说流派之间的传承关系,特别是介绍了一些以往文学史没有提及的和近年来涌现的小说家,对于自然主义小说、同性恋作家、卢梭与百科全书派的柔盾等历来有争议的问题,都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本书资料丰富、言之有据,评述的小说家的生卒时间都精确到年月日。书后附有详尽的《法国小说年表》、《小说家译名及主要作品索引》和《主要参考收目》,便于读者对照页码查阅。书友点评:再给我一次机会 一定读完。3.《萨特传》豆瓣评分:6.9作品简介:本书以简洁生动的文字概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生,萨特在哲学及文学方面的天赋,他与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波伏瓦一辈子同居而不结婚的内幕,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以及萨特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缘由。该书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图文本书。书友点评:读这个有一半原因是为了哲学课论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