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成立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明日见客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成立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红网时刻12月11日讯(通讯员 周巧)12月9日,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举行了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双方正式达成合作协议,计划从2020年至2023年在基于眼底图像的病灶智能检测和糖网病、青光眼智能筛查等方面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邓晓衡教授介绍,智慧医疗是当前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升人类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南大学和爱尔眼科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优势,在算法研究、眼底图像数据采集与标注、眼底疾病智能诊断系统研发三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深化合作,积极推动眼科医疗图像领域的发展。爱尔眼科湖南省区副总院长段宣初教授表示,近几年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应用信息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并与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邹北骥教授团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远程智能眼疾筛查与智能诊断系统、多源异构眼科影像数据库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期待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在医、教、研等方面实现资源互补,完成产业资本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高端嫁接,实现中南大学教育品牌与爱尔眼科医疗品牌的合作共赢。授牌仪式后,双方还以“医疗图像处理”为主题开展了小型学术交流会,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再良副教授、朱承璋副教授、刘晴博士、徐子雯博士,爱尔眼科向斌总监、段宣初教授、张嘉炜主任、张谱博士分别进行精彩分享并进行探讨交流。

使乎

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培养基地成立,中南大学与爱尔眼科达成合作

12月9日,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举行了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双方正式达成合作协议,计划从2020年至2023年在基于眼底图像的病灶智能检测和糖网病、青光眼智能筛查等方面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医疗图像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外硕士生导师聘任仪式)长沙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处蒋泰文处长,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邓晓衡教授,原院长邹北骥教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教育与科技管理中心向斌总监,总裁办戴伟伟副主任,湘赣大区总院长林丁教授,湖南省区副总院长段宣初教授,医疗总监向前教授等领导及专家出席活动。(长沙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处蒋泰文处长发表讲话,希望爱尔眼科和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深入合作,能够进一步“抢占先机”,推动眼科智慧医疗的发展)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邓晓衡教授介绍,智慧医疗是当前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升人类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邓晓衡教授讲话)中南大学和爱尔眼科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优势,在算法研究、眼底图像数据采集与标注、眼底疾病智能诊断系统研发三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深化合作,积极推动眼科医疗图像领域的发展。爱尔眼科湖南省区副总院长段宣初教授表示,近几年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应用信息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并与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邹北骥教授团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远程智能眼疾筛查与智能诊断系统、多源异构眼科影像数据库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爱尔眼科湖南省区副总院长段宣初教授致辞)期待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在医、教、研等方面实现资源互补,完成产业资本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高端嫁接,实现中南大学教育品牌与爱尔眼科医疗品牌的合作共赢。(爱尔眼科湖南省区医疗总监向前教授担任主持)(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再良副教授《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眼科OCT图像分析及应用》)(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朱承璋副教授《慧眼医疗云平台》)(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刘晴博士《自动化的眼底图像分析》)(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徐子雯博士《眼底图像质量评估和增强方法研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教育与科技管理中心向斌总监《爱尔眼科科技创新平台》)(爱尔眼科湖南省区副总院长段宣初教授《计算机深度学习在青光眼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医务部张嘉炜主任《科研项目申报及2020年科研学术情况简介》)(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张谱博士 荧光血管造影的数据挖掘及自动化测量软件开发)授牌仪式后,双方还以“医疗图像处理”为主题开展了小型学术交流会,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再良副教授、朱承璋副教授、刘晴博士、徐子雯博士,爱尔眼科向斌总监、段宣初教授、张嘉炜主任、张谱博士分别进行精彩分享并进行探讨交流。(编辑Rainbow。)【来源:湖南医聊】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李四光

“研究生”和“本科”的差别,四张图就可以看透彻,简直太形象了

在当今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当中,学历已经成为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一个高学历可以说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太多的优势了,很多的本科生现在也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很多的本科生现在都深知,本科的学历对自己就业的帮助已经不是很大了,想要有就业优势就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学历,所以很多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在考研之后,其实在很多的事情都是会发生改变,对于没考研的本科生可能不是很能理解,但是,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差别,四张图就可以看透彻图一:求职起薪对于现在这个社会而言,学历也是代表着薪资,而对于本科生来讲,可能在薪资要求上也会比较低一些,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万以下的薪资是本科生的占比比较多,而一万以上的高薪,就是研究生的占比比较多了,所以,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讲,其实在薪资的起点上就是有差别的。图二:睡眠时间对于本科生来讲,在学习之余其实是有很多的空余时间的,而且睡眠时间也是非常充足的,但是如果对于研究生来讲,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研究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研究科研的内容,还要想着如何才能顺利毕业,所以研究生的睡眠时间可能就会非常的短了,简直太形象了。图三:假期休息时间其实,很多学生在考研之后才明白,原来研究生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的充实,学生们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很多时间都是在做科研,想要假期,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无时无刻不是有着很多事情在等着自己。而本科生,除了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安排,那几乎天天都是假期。图四:晋升或者是提升空间对于研究生来讲,学历高能力强,所以在晋升的空间和提升的空间上也都要比本科生要好,而且想要提升的难度研究生也要比本科生要低,从图中就可以看出,对于研究生想要提升的话,可能会很容易,而本科生就要非常的努力才可以了,而且晋升的空间也是比较有限的,这张图真的是太形象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和考研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实无论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正常的,这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分,就看大家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我们的人生中总是会面对很多的选择,而每个人在面临相同的选择的时候,所处于的境遇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没有什么选择的对错,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那么这就是对的选择。所以,当学生们在面临大学毕业后的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时,千万不要盲目,要好好的去考虑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这个时候,不管别人怎么选择,或者是别人怎么说,都要保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毕竟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走,只要自己明确的道路,那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好了。对于读研的学生,要注意一下这几点:1、要好导师搞好关系,这样有助于自己的科研进展在读研期间,研究生想要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提升,那么自己的导师就是一个关键,大家一定要和导师搞好关系,这样导师不经会在科研方面给自己很大的帮助,更会在生活上也会给予自己一定的帮助。2、当自己的压力已经快要将自己压垮的时候,就要学会暂停,让自己去好好的放松对于研究生来讲,其实压力真的是非常的大,所以在这里也希望研究生们能够注意一下,自己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当自己的压力太大的时候,就要学会暂停,要让自己去好好的放松,不要将自己逼得太紧了,那样是非常容易崩溃的。3、研究生阶段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在研究生阶段,大家所接触的同学都是比较优秀的人,这些人在将来没准都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帮助,所以,这一阶段,不仅要好好的学习,更重要的人机关系也是不能忘,这也是提升大家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笔者寄语】虽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别是比较大的,但是,学生们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别人走的路不一定的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容易的路,所以,大家在面对自己人生岔路口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今日话题:大学毕业后你会选择就业还是读研呢?如果大家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和收藏哦!你们的认可是小编创作最大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合伙人

985本科考研调剂到双非学校,网友:这研究生还有必要读吗?

一名985大学的电气本科生,工作一年后辞职考研,本来是准备考研本校的,结果数一考砸了,经过一番调剂,最后跨专业调剂到了杭州某双非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面对这样尴尬的结局,这名同学陷入了迷茫:985本科调剂到双非读研,值不值得?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生物医学工程,不了解的网友可能会认为是与生物相关的专业。其实不然,生物医学工程属于电子信息学科,和生物关系不大,生物医学工程有三个方向,分别为生信、医电、生化。这名同学被调剂的专业是医电方向,主要研究图像处理,传感电路相关,也算与本科专业有一定的关联。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本科是985大学毕业,到了研究生却是一所名不经传的双非大学,到时候找工作的时候HR会怎么看?又或者说,拿出这样的学历,是否有竞争力?一名同学说的非常扎心。到时候本科985,研究生沦落到双非你让面试官怎么想你?还不如直接拿本科毕业证去找工作。如下则是另外一些同学的看法,同样认为没有必要去读,不如二次考研。双非硕士很多好点的互联网公司并不会太稀罕 ,再加上本科985研究生双非硕士,只能说明这个学生有点不求上进,只要有个研究生读就去。稍微有点志气的人再差也得去读中上211吧,大部分985本科读研的,最差也是本校了。有的名校研究生就算某些专业能力差一点,公司还是会比较青睐,愿意招进来培养学习。但是普通双非研究生就算了,大部分本科都是二三本的,如果个人能力不突出,面试就凉凉。另外一名本科985电气专业的同学,同样也是考研被调剂,但与楼主相比,情况要好一些,其被调剂到南航的电气专业,也是211名校。但其同样感受到部分失落。考研竞争激烈,参加调剂,偶然抓住机会调入南航电气。虽然南航电气也很猛,顶级211也不差。但是如今每当生活不如意,受了委屈,总会有一道没考上浙大的阴影突然涌上心头。记得有句话很对,完美主义者选择调剂就已经输了,对我们其他人也值得借鉴。其实,本科名校,如果没能保研,又想读研究生的同学只能走考研这一条路。但考研总有被调剂的,于是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如北大清华考研被调剂到其它985大学的,985考研被调剂到211甚至双非学校的。被调剂到不如自己本科的学校去读研,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吗?其实不然,重点在于自己的心态。比如下面这名同学的评论。我本科也是985,我同学也有落榜调剂到双非的,有的人是为了一定要学硕然后考公,有人是为了事业编,也有人就是想混几年,也有一个是过渡一下,博士又考985了而且比本科学校还高,总之看个人需求和心态。各位读者朋友如何看待此事?欢迎留言评论,我是教育向前冲,漫谈教育,关注教育二三事,图文等部分素材整理自网络,侵联删。

女社长

留学就业新潮流瞄准人工智能?这些大学是人工智能领域强校!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一个新兴的潮流,也成为未来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年轻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学习人工智能专业。而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一番建树,选择交互设计专业则成为了学生的选择。据悉,交互设计师通常被称为用户界面设计师、可用性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等。美国有着相当多的大学开设有交互设计专业,学生的可选择性非常多。美国人工智能专业就业前景近年来,人工智能方向炙手可热,人才稀缺。据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报告》显示,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在过去3年间增长了8倍,而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可能每年接近百万。从世界名企Google、Microsoft、Facebook,到国内巨头BAT,都不惜开出几十万甚至百万高薪争夺人才。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算法与计算理论(Algorithms and Theory of Computation)纳米计算(Nanocomputing)超大规模基础电路与CAD(Vlsi/Cad (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架构与设计(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Design)模型驱动工程(Model Driven Engineering)编程语言与编译器(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Compilers)软件工程与网络系统(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Network System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架构(Vlsi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并行计算技术(Parallel Computing Technology)计算机安全与隐私(Security and Privacy)图形学(Graphics)通信、网络与信号处理(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美国人工智能强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技术专业介绍:B.S.inComputerScience:ArtificialIntelligenceCluster在UCSD,全部CS技术专业的大学生都是有机会能够将人工智能当做她们的1个技术专业方向。在课程内容方面,UCSD给予涉及检索和逻辑推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等独立课程内容。佐治亚州立大学技术专业介绍:B.S.inComputerScience:ConcentrationinGraphicsan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S.inComputerScience:CourseworkinDatabase&ArtificialIntelligence非常少有高校能像乔治亚州立大学相同给予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的人工智能课程。这里,研究生们能够挑选数据库与人工智能这样的课程内容来扩展她们的针对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贮备。而针对大学本科大学生们而言,也有HCI这样能够在这一领域给予介绍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普渡大学技术专业介绍:B.S.inComputerScience:MachineIntelligenceTrack在普渡,CS技术专业的本科生都可以挑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机器人及其一个系列类似的课程内容。虽然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内容在美国大学中并不是少见,可是非常少有学校能够像普渡相同为本科生也给予如此多的课程内容挑选。哥伦比亚大学技术专业介绍:B.S.inComputerScience:ArtificialIntelligenceTrack哥大的优越性取决于它给予了东海岸基本上顶级的科学研究设备。例如机器人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NLP)实验室和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里,你能够看见IBM的机械臂,3D工作台,可穿戴电脑的原型机等等很酷的东西。

孔夫子

西电计算机专业考研可以考虑哪些高校

首先,西电在计算机领域有较强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在计算机专业教育相关的资源整合方面,西电还是具备一定传统优势的,所以对于西电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读研可以重点考虑一下本学校。考本校的研究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复习资料,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可以跟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如果考虑要去一个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高校,首先应该有一个研究方向的选择,不同高校在不同研究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地位。目前计算机专业在读研的时候,可以选择众多研究方向,比如大数据、物联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等,这些方向也是目前相对比较热门的方向。以大数据方向为例,目前国内大数据方向做的比较好的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中北京大学是国内首批开设大数据专业的高校之一,在大数据技术方面的积累要多一些,另外鄂维南院士也为北京大学打造了一个比较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团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如果选择模式识别方向可以重点考虑一下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大学,模式识别领域一直是中科院体系的传统优势领域,相关的课题资源和教育资源也比较丰富,学生在读研期间也能够积累较多的研发经验和行业经验。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多媒体领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两所高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虹霓关

天津大学一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校方:已成立调查组

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获举报,天津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的情况。这两篇论文分别是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硕士毕业生李庆昆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李庆昆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07届硕士毕业生刘琳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刘琳论文”)。刘琳论文封面截图李庆昆论文封面截图刘琳论文完成于2007年1月,李庆昆论文完成于2012年4月。从时间上看,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完成时间晚了5年。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上述两篇论文。比对后发现,这两篇论文从标题、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结构和内容都高度相似,多个段落几乎一字不差。4月10日,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就澎湃新闻记者的询问表示,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该负责人稍晚时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刘琳论文中文摘要截图涉嫌抄袭的李庆昆论文中文摘要截图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多处雷同澎湃新闻比对两篇论文后发现,两篇论文均以一款系统软件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刘琳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1个字。李庆昆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3个字,只比刘琳论文多了“离线”两个字。刘琳论文的摘要内容为:“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查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系统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USB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吴哥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C++ 6.0开发了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讲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表述为:“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测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 USB 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该系统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 Visual C++ 6.0 进行开发。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纤维检测软件可以在现场离线使用,该软件的发明摆脱了以往大型检测工具的繁重搬运,给检测人员大大地提供了方便。纤维检测软件把测试结果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图像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图象处理技术,精确地测量、计算纤维的直径和鳞片密度。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有效提高了检测自动化水平,是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应用软件。”比对以上两篇论文的中文摘要,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除了多出“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以及最后一段内容外,摘要中的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雷同表述,区别只在于李庆昆论文略微调整了个别词句的顺序。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共有5个,即纤维检测、模式识别、灰度共生矩阵、软件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一共6个,包括纤维图像、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纤维检测、灰度共生矩阵和模式识别。比对发现,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只比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多了一个“纤维图像”,其他5个完全一致。刘琳论文第一章“引言”部分截图刘琳论文第一章“引言”部分截图正文部分大面积相似刘琳论文正文共分为五章,即引言、纤维数字图像处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结束语。李庆昆论文的结构分为六章,分别是引言、通用纤维处理技术综述、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纤维离线智能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及实现和结论。澎湃新闻比对发现,两篇论文的正文部分也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以第一章“引言”为例,刘琳论文在引言的“现状”一节中写道:“B.Xu在纤维的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一套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然后利用几何参数和Fourier描绘子去描述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复杂度,并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的测定和分析上,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棉纤维成熟度的方法。“在羊毛纤维的测试分析方面,也有很多学者作过研究。1989年D.Robson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测定了各种羊毛和羊绒的鳞片结构,提出用面积、圆整度、充满度、形状系数等来描绘各种鳞片的不同的形态特征。1997年D.Robson又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地对羊绒和羊毛纤维进行自动识别。在羊毛细度测试方面,B.P.Baxter等人在1992年开发了一套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然后使其均匀分散在玻璃片上,放在测试台上,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实时测定,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李庆昆论文也在引言的“现状”一节写道:“B.Xu 在纤维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提出了一种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又利用了几何参数和Fourier去刻画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的复杂度性质,并且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测定和分析上并在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一种新型棉纤维成熟度测定方法。“1997年D.Robson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对羊绒及纤维进行了自动的识别。在羊毛的细度测量方面,B. P. Baxter等人,研发了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来进行实时测定,最终得出羊毛细度。”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进行简单的字句删改,诸如将“首先”去掉,将“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改写成“最终得出羊毛细度”等,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刘琳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再以第二章为例,刘琳论文在第二章的“纤维图像纹理分析”一节写道:“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有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上表象出某种规律性。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特性的区域,常称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内,若图像中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当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由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形成的,则称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为纹理单元。由此可见,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研究其变化规律。”李庆昆论文在“纤维图像的纹理分析”一节中也有一段内容表述为:“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一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表现出某种规律性。我们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之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之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特性区域,常称之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中,若图像的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对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根据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则称之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之为纹理单元。由此可知,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它的变化规律。”以上两段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将“称为”改为“称之为”,将“形成”改成“组成”,将“适当”改为“适合”,将“其”改为“它的”之外,其他核心内容都与刘琳论文内容别无两样。刘琳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再看第三章,刘琳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的开头写道:“模式识别是要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其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分类。针对本课题的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的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和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的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及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李庆昆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开篇写道:“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的能量、熵、惯性矩、相关以及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以及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模式识别是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且分类。对于本课题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具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或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中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调整了前两段的顺序,以及将“和”改写为“以及”之外,其他内容包括文中的图示均与刘琳论文毫无区别。刘琳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再比如,李庆昆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图像自动识别”里所列的4幅图例与刘琳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自动识别实验”的图例也一模一样。刘琳论文第五章“结束语”截图又如刘琳论文在第五章“结束语”第一段谈及系统的优点时写道:“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与以往的检验方法相比,本系统具有运算速度快、测试精度高、处理数据量大、结果再现性好等特点,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好,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误差,方便了执法人员对市场中纺织品的现场检测。”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第一段也介绍了系统的优点,具体内容为:“与以前的检测技术进行比较,本系统具有如下技术优势: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精度比较高,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且输出结果展示性好,操作简单且可靠性好,便于对商品的现场检测。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对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比对以上两段内容发现,李庆昆论文调整了语序,又对个别字词进行了修改,比如将刘琳论文中的“处理数据量大”改为“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将“结果再现性好”改为“输出结构展示性好”等,其基本内容和结论与刘琳论文雷同。天大软件学院回应: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李庆昆论文和刘琳论文有大面积雷同内容,但李庆昆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中并未列出刘琳论文。并且,刘琳论文有《独创性声明》。刘琳在这份声明中写明,其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其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由于论文完成时间上,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晚了5年,完成于2012年4月的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刘琳论文。另外,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官网了解到,李庆昆是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的单证工程硕士。所谓“单证”是指通过研究生教育的硕士从学校毕业时拿到硕士学位证,没有硕士学历证。针对李庆昆论文与刘琳论文大面积相似的情况,4月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天津大学软件学院了解求证。软件学院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不清楚,让记者通过该院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处室作进一步了解。4月10日上午,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随后这名负责人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又给澎湃新闻回电,并表示,已经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

混乱日

天津大学一名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

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获举报,天津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的情况。这两篇论文分别是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硕士毕业生李庆昆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李庆昆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07届硕士毕业生刘琳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刘琳论文”)。刘琳论文封面截图李庆昆论文封面截图刘琳论文完成于2007年1月,李庆昆论文完成于2012年4月。从时间上看,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完成时间晚了5年。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上述两篇论文。比对后发现,这两篇论文从标题、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结构和内容都高度相似,多个段落几乎一字不差。4月10日,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就澎湃新闻记者的询问表示,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该负责人稍晚时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刘琳论文中文摘要截图涉嫌抄袭的李庆昆论文中文摘要截图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多处雷同澎湃新闻比对两篇论文后发现,两篇论文均以一款系统软件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刘琳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1个字。李庆昆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3个字,只比刘琳论文多了“离线”两个字。刘琳论文的摘要内容为:“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查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系统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USB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吴哥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C++ 6.0开发了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讲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表述为:“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测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 USB 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该系统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 Visual C++ 6.0 进行开发。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纤维检测软件可以在现场离线使用,该软件的发明摆脱了以往大型检测工具的繁重搬运,给检测人员大大地提供了方便。纤维检测软件把测试结果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图像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图象处理技术,精确地测量、计算纤维的直径和鳞片密度。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有效提高了检测自动化水平,是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应用软件。”比对以上两篇论文的中文摘要,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除了多出“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以及最后一段内容外,摘要中的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雷同表述,区别只在于李庆昆论文略微调整了个别词句的顺序。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共有5个,即纤维检测、模式识别、灰度共生矩阵、软件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一共6个,包括纤维图像、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纤维检测、灰度共生矩阵和模式识别。比对发现,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只比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多了一个“纤维图像”,其他5个完全一致。刘琳论文第一章“引言”部分截图正文部分大面积相似刘琳论文正文共分为五章,即引言、纤维数字图像处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结束语。李庆昆论文的结构分为六章,分别是引言、通用纤维处理技术综述、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纤维离线智能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及实现和结论。澎湃新闻比对发现,两篇论文的正文部分也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以第一章“引言”为例,刘琳论文在引言的“现状”一节中写道:“B.Xu在纤维的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一套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然后利用几何参数和Fourier描绘子去描述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复杂度,并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的测定和分析上,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棉纤维成熟度的方法。“在羊毛纤维的测试分析方面,也有很多学者作过研究。1989年D.Robson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测定了各种羊毛和羊绒的鳞片结构,提出用面积、圆整度、充满度、形状系数等来描绘各种鳞片的不同的形态特征。1997年D.Robson又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地对羊绒和羊毛纤维进行自动识别。在羊毛细度测试方面,B.P.Baxter等人在1992年开发了一套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然后使其均匀分散在玻璃片上,放在测试台上,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实时测定,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李庆昆论文也在引言的“现状”一节写道:“B.Xu 在纤维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提出了一种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又利用了几何参数和Fourier去刻画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的复杂度性质,并且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测定和分析上并在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一种新型棉纤维成熟度测定方法。“1997年D.Robson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对羊绒及纤维进行了自动的识别。在羊毛的细度测量方面,B。 P。 Baxter等人,研发了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来进行实时测定,最终得出羊毛细度。”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进行简单的字句删改,诸如将“首先”去掉,将“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改写成“最终得出羊毛细度”等,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刘琳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再以第二章为例,刘琳论文在第二章的“纤维图像纹理分析”一节写道:“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有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上表象出某种规律性。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特性的区域,常称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内,若图像中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当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由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形成的,则称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为纹理单元。由此可见,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研究其变化规律。”李庆昆论文在“纤维图像的纹理分析”一节中也有一段内容表述为:“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一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表现出某种规律性。我们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之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之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特性区域,常称之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中,若图像的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对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根据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则称之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之为纹理单元。由此可知,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它的变化规律。”以上两段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将“称为”改为“称之为”,将“形成”改成“组成”,将“适当”改为“适合”,将“其”改为“它的”之外,其他核心内容都与刘琳论文内容别无两样。刘琳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再看第三章,刘琳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的开头写道:“模式识别是要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其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分类。针对本课题的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的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和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的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及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李庆昆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开篇写道:“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的能量、熵、惯性矩、相关以及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以及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模式识别是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且分类。对于本课题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具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或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中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调整了前两段的顺序,以及将“和”改写为“以及”之外,其他内容包括文中的图示均与刘琳论文毫无区别。刘琳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再比如,李庆昆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图像自动识别”里所列的4幅图例与刘琳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自动识别实验”的图例也一模一样。刘琳论文第五章“结束语”截图又如刘琳论文在第五章“结束语”第一段谈及系统的优点时写道:“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与以往的检验方法相比,本系统具有运算速度快、测试精度高、处理数据量大、结果再现性好等特点,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好,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误差,方便了执法人员对市场中纺织品的现场检测。”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第一段也介绍了系统的优点,具体内容为:“与以前的检测技术进行比较,本系统具有如下技术优势: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精度比较高,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且输出结果展示性好,操作简单且可靠性好,便于对商品的现场检测。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对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比对以上两段内容发现,李庆昆论文调整了语序,又对个别字词进行了修改,比如将刘琳论文中的“处理数据量大”改为“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将“结果再现性好”改为“输出结构展示性好”等,其基本内容和结论与刘琳论文雷同。天大软件学院回应: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李庆昆论文和刘琳论文有大面积雷同内容,但李庆昆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中并未列出刘琳论文。并且,刘琳论文有《独创性声明》。刘琳在这份声明中写明,其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其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由于论文完成时间上,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晚了5年,完成于2012年4月的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刘琳论文。另外,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官网了解到,李庆昆是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的单证工程硕士。所谓“单证”是指通过研究生教育的硕士从学校毕业时拿到硕士学位证,没有硕士学历证。针对李庆昆论文与刘琳论文大面积相似的情况,4月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天津大学软件学院了解求证。软件学院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不清楚,让记者通过该院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处室作进一步了解。4月10日上午,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随后这名负责人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又给澎湃新闻回电,并表示,已经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来源:澎湃新闻)

减担

2021最牛考研调剂一志愿浙大被拒、拒绝厦门大学调剂,登顶中科大

该生就读于西本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考研,考研分数362分。1、一志愿报考的是浙江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现有一支由浙大求是特聘科研教授及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等组成的优秀师资队伍。研究方向包括GIS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地理大数据与空间智能、时空数据挖掘与时空过程可视化、地理信息服务、遥感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GIS与地表环境演变、大数据与地球系统等多方面研究。无缘进入浙大复试名单。2、调剂厦门大学 985的中间院校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070701物理海洋学河口近岸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河口近岸物理海洋学动力机制,风暴潮及河口近岸防潮措施;海洋遥感与应用等。海洋环境动力学:主要开展环境水动力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盐淡水混合,河口、海岸泥沙运动及冲淤机制;以沿海开放城市建设等综合服务为目的的海岸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海洋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环境影响的评价,海洋环境污染扩散与溶质运移等。进入复试,并取得拟录取资格,2021年4月3日拒绝待录取通知3、继续调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是我国唯一以天文仪器为主的光机电一体化仪器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基地。天文仪器综合天文学、光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是我国高科技代表领域之一。2021年4月7日确认待录取。(本文由维度观天下原创,不得转发)

此亦至矣

这十所普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实力不容小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学院是在1980年设立的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批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200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省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成为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2004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2009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2013年7月成为浙江省属高校中唯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并于2014年招收博士生;2016年1月被浙江省遴选为“十三五”首批一流学科(A类)。2019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前10%-20%),在浙江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2017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新学科排名,计算机学科在全国281个同类学科中排名24位,进入全国计算机学科前10%。2018年5月,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实现历史突破,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进入全球前1%的409个研究机构中排名第369位,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45位。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我校原计算机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1989年,学校为适应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产业部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原电信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和校计算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原计算机系。2001年学校院系调整,将原计算机系和原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数学部分合并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年下半年,学校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将数学部分划归新组建的数理学院;2010年初,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学科部分划归我院,形成了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8年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简称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合署办公。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双一流”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由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批准的省部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是重庆市批准的省部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大数据智能计算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图像认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信产部/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市级工程实验室、移动互联网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空间大数据智能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处理重庆高校众创空间等1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于1979年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名义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天津市高校中最早创办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系,经过近40年的发展建设,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三个学科为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前20%-30%)。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成为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之一,2016年,成为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山西省出台意见支持山西大学深入实施“1331工程”,对标“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2018年,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校”建设基础上,我校正式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建高校。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计算机科学系,是我国高校成立较早的计算机系之一,2003年更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12月在之前的基础上成立大数据学院,目前为同一机构两块牌子。学院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1个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山西省首批品牌本科专业。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学校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0年,长春建材工业学校并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计算机系成立于1987年,由当时的电子系计算机教研室与原兵器部东北计算中心合并组建,2002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我国光电信息领域著名专家姜会林院士是学院创始人之一。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同时具有 1 个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 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 个省级研究中心(吉林省大数据科学与工程联合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文化产业科技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医学影像计算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物联网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较长发展历史,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招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本科学生。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于200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系、网络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电站成套设备研发中心和企业信息化研发中心。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是东北三省唯一具有计算机类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省属院校。学院还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师硕士学位培养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国家重点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燕山大学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成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0年,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并入燕山大学。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源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始建于1960年。1983年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两专业脱离自动控制系,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组建计算机工程系。1996年计算机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软件学院成立,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署办公。学院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成为学校受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四大强势特色学科之一。2016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表中国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评估考察,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正式成员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学院下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光电子工程系、软件工程系和一个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个本科专业,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大学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国内计算机科学领域较早独立设置的专业性学院之一,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工程硕士授予权。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和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深圳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深圳大学计算机学科由清华大学于1983年建校时援建,清华大学童诗白教授担任系主任,苗永蔚、朱鸣学、黄顺珍、黄云森等一大批来自清华大学的优秀教师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成立于2008年底,其前身是1983年深圳大学建校时创建的电子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和2006年成立的深圳大学软件学院。学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国良教授担任首任院长。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成立后学科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省优势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12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国际专业认证,培养体系国际等效。2019年11月,深圳大学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全球0.298%。计算机专业问鼎2018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专业排行榜冠军,全球亿万富豪校友财富总额近4500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广东省仅三家(中大、华工、深大)。2019年,在ARWU软科排名中,计算机全国并列第15名,位列全国前10%。2019年中国校友会网的评价中,计算机专业全国第6位,广东省第1位,是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在USNews 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计算机学科世界排名68位,国内排名第17位,广东省第1位。在泰晤士世界大学2020专业排名中,深大计算机科学位列国内第12。北方工业大学学校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和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招收资格。信息学院设有计算机、电子工程、人工智能三个系,以及实验中心、数据工程研究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节能照明电源集成与制造、CNONIX国家标准应用与推广等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云计算中心、知识工程、智能信息系统三个校级研究所。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五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四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领域。学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拥有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节能照明电源集成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CNONIX国家标准应用与推广实验室”1个,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百余项,年科研经费近4000多万元。在大规模流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处理、微纳技术、知识工程、人工智能、分布式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