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霸姐姐开始写文章以来,被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有没有那种好发的期刊推荐?......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首先,没有任何一本期刊的官网标注着——“好发,审稿人傻,速来!”如果有的话,毫无疑问它一定是个野鸡期刊。其次,“好发”的标准是什么呢?你是追求影响因子,还是说审稿周期呢?经过无数个类似问题的“毒打”,学霸姐姐总结了一下,大家其实想问的是:1,这个期刊审稿周期长不长?——我着急发文章啊!!!太久的我等不了啊!2,拒稿率是多少啊?——我不想做分母啊!我想一投即中行不行啊!3,接收以后要多久才能见刊?——我要凭正式出版文章评职称/毕业啊!4,要交版面费吗?——我没有经费啊!5,对语言要求高不高啊?——我英语虽然不差但还是差点意思啊!……下面,学霸姐姐就来逐一为你说明:一、通常期刊的审稿周期在1-6个月各流程所需参考时间如下:主编初审:2-4周;邀请评审:2-4周;评审:6-8周;主编决定:2周当然这只是参考,是个平均数,具体到每篇文章会有更多差别。二、关于拒稿率收录期刊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稿源丰富,相应地拒稿率也会比较高。通常情况下,一般期刊的接受率会在10%-30%,40%以上就是相当友好的期刊了,期刊不同,数字也会有所浮动。可以在投稿前将摘要发送给期刊主编,询问主题是否合适,以节约时间。三,关于见刊时间同样,也是不同期刊有自己不同的见刊时间,除了确定好期次的special issue,主编会有自己的考量:文章类型、每一期是否有“主打文章”等。如果比较紧急,可以在投稿时附上一封covering letter阐明自己的实际情况,也许主编会通融一下出版时间。目前很多出版机构已经推出快速网络出版,即文章在被接收后30个工作日左右即可分配DOI号,上线网络版,以便被阅读、下载、引用。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四,关于版面费一般国际期刊是不收取版面费的,不同于国内的出版,国外的学术期刊大都由出版商或学会持有所有权,他们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图书馆订购数据库。但也不排除适当的期刊发展经费支持能够提升进一步沟通的几率目前很多期刊支持OA出版,发表文章需要支付APC,价格浮动也比较大,2000美元-5000美元/篇比较常见。五,关于对语言的要求国际期刊尤其是人文社科收录刊,对语言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毕竟再好的研究也要其他人看得懂在说啥,并且看得舒畅。所以现在很多期刊会要求非母语国家作者提供润色证明后再出版,也是为了保证论文语言的学术性和流畅性。大家最好是找以英语为母语的合作作者,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是真正的因小失大。下面,学霸姐姐来示范两种最常见的选刊错误姿势:1,选便宜的刊很多作者发文章不仅仅是为了学术交流,还有评职、毕业等硬性规定。现在学术期刊为了生存与发展,基本都是实行的版面费制度,于是,很多作者就想要投便宜的期刊。殊不知,便宜的刊可能是假刊、套刊,虽然花的钱少,但是也不管用啊。所以,选刊不要图便宜,便宜不一定是正刊。2,选高分期刊追逐核心、SCI固然没有错,这些刊物质量高、加分多,是很多作者的心头好。但是要明白一点,高分期刊要求更高,再投稿之前一定要多打磨自己的文章,以免退稿耽误时间还有一点,高分期刊一般周期较长,如果是时间紧急的作者,一定不要死磕核心,能在规定时间见刊,能用上的刊就是对的刊。总之,选择期刊是个技术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希望这篇对你选刊有所帮助。最后,推荐学霸姐姐经常用到的几个SCI拟投稿期刊网站: 分别是Geenmedical 、Edanz Journal Selector、MedSci。这几个网各有特色,几乎囊括了所有我们关心的指标,相互参照可以使你有更明智的决断。学霸姐姐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啦!生物女学霸,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努力将有趣的、有用的、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关注一个好不啦~
1978年,一个15岁的男孩来到邮局,他将信封塞进了邮筒里。信奉中装的,是他几个月的心血,他要寄到杂志社去。信封寄出后,男孩焦急地等待着杂志社的回信,直到一星期后,邮递员敲响了他的家门。他开心地飞奔去开门,迎接他的不是装着稿费的信封,而是退稿。男孩没有放弃,他继续把作品投递给其他杂志社,可结果不是被退回,就是石沉大海。谁能想得到,在2015年,这个曾经的男孩居然拿下了国际大奖。他就是中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当初的杂志社如果知道被拒稿件的作者是刘慈欣,估计肠子都能悔青。因为他们错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15岁,正是大家上学的年纪,为什么刘慈欣会给杂志社投稿呢?原来刘慈欣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科幻梦,那是儒勒·凡尔纳给他点亮的一个梦。儒勒·凡尔纳是西方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底两万里》《80天环游地球》就是出自他的笔下。儒勒·凡尔纳父亲从北京出差回来,给刘慈欣带回来了一本《地心游记》。这本书启蒙了刘慈欣,让他的心中燃起了一个科幻的火苗。在回忆《地心游记》时,刘慈欣这样说道:一下子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就像是寻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1970年4月25日,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看着漆黑的天幕上,划过一颗耀眼的闪亮,站在池塘边仰望星空的刘慈欣心中有了一份莫名的向往。有哪个男孩不向往遨游宇宙呢?又有哪个男人能抵挡星际旅行的诱惑呢?刘慈欣心中那种对外太空的探索欲、求知欲在这个夜晚被点亮。多年后,刘慈欣依然记得1981年的那个冬夜,他阅读亚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时的那种震撼,他深深地沉浸在书中浩瀚无垠的宇宙和外星黑石板的奥秘中不能自拔。看完书后,刘慈欣走出屋门,仰望星空,他有些怅然若失,仿佛失去了什么,又仿佛找到了什么。大学期间,刘慈欣仿佛住在了图书馆,他不仅看阿西莫夫、克拉克的科幻著作,还研究了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赫尔博斯、奥威尔、赫胥黎,研究了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毕业后,刘慈欣进入群山中的娘子关电厂担任计算机程序员,闲暇之余他笔耕不辍,写下了十多篇佳作。从1999年到2006年,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地球大炮》《镜子》《三体1·地球往事》等等八部作品连续8年荣膺第十一届至第十八届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创下至今无人逾越的纪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2015年,第73届雨果奖揭晓,刘慈欣出人意料地凭借《三体》英文版获奖。这不仅是中国作者第一次获此殊荣,更是全亚洲首位获奖的作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慈欣凭借着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了国际水平。英文版的《三体》在欧美引起了热议,评分持平于阿西莫夫的著作,好莱坞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更是在面见刘慈欣时表示他希望获得《三体》电影版的改编权。国内的商业大佬:马化腾、周鸿祎、雷军也对刘慈欣的作品推崇有加,书中的内容给了他们不少启示。如果大家还没看过《三体》,那么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三体》。这本书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没有理科基础的人也能看懂。在《三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冰冷凶险的宇宙,更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对社会拷问。《三体》一共有3册《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精彩。在书中,宇宙充满了无情的外星人,他们相互攻击至死方休。而地球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狂风暴雨中朝不保夕。人类该如何面对外星人的入侵?又该如何某寻生路?这一切都要大家到《三体》中找寻答案。原价108的全三册《三体》,现在仅售87元,也就一顿午饭钱,便能见识世界上最精彩、最惊险的地球保卫战。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时间如此宝贵,投稿时不我待,审稿遥遥无期,毕业望尘莫及!这是很多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投稿前最担心和最焦虑的事情。为了帮助大家在这个环节尽可能节省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杂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前做过一期生物医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总有你需要的!)、一期药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二弹!)一期食品科学与技术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三弹!)以及一期S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SCI期刊汇总,收藏备用!),今天我们做的是国内期刊专题,后续会继续分享各个专题审稿速度快的期刊,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哦!1、技术经济《技术经济》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1-1444/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2-980X,邮发代号为80-584。 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资讯网类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CSSCI 简单来说:CSSCI就是中国版的SSCI。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收录范围:主要刊登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技术与创新管理、产业技术经济、区域技术经济、技术经济理论、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管理、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价值工程等。网友评价:审稿周期快,1-3个月左右。2、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中文版,属地球科学类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CSCD 简单来说:CSCD就是中国版的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收录范围:水土保持相关研究,包括: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监测预报技术研发成就与监测预报结果;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效益分析;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机、遥感工程、生物工程等边缘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中的应用;国外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速度快,从投稿到录用大概1-2个月。3、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7年创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Q2区期刊。收录范围:智库专稿、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能源与环境经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多月,版面费2500左右。4、世界地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目前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范围:世界政治与经济地理理论及实证研究;全球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空间运动规律;世界各国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热点地区形成的地理背景分析;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版面费2000-3000元。5、西南金融《西南金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主管,四川省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入选2004版、2011版和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8年11月,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收录范围:政策研究、银行管理、风险管理、证券与保险、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金融与法律、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区域经济等重点栏目,为广大经济金融科研工作者和金融机构实务工作人员提供论战的前沿阵地。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不受版面费!以上是5本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国内期刊。后期我们会继续推出各个领域、审稿超快的国内期刊汇总信息,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哦!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显著区别应该就是科研能力了。当你研究生毕业,一篇学术文章都没有发表,你空口白牙地给用人单位说“我有科研能力”,相信你自己说的时候都没底气,还会偷偷滴笑自己。因此,发表学术论文多少和期刊层次,是证明科研能力高低的显著指标。发表论文,这是一个长途漫漫的磨人过程。(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看到这句话,你在默默使劲点头。)论文发表有很多环节,写出论文是重要一步,但是投稿也是关键一环。投稿也是一个技术活,踩到雷区,投稿多久得不到音信,最终得一拒稿通知。投稿有哪些雷区呢?第一,给钱就发,不看论文质量的杂志最好不投。这种杂志办刊可能纯粹是为了搞活自身经济的,管你字数多少,质量如何,只要给银子就可以速发。经常往你邮箱里发送征稿通知的,可能就是这样的杂志。这样的杂志,除非非常赶时间,有发表任务,迫于无奈可以选择,其他情况都不建议投稿。即使发表了,如果你将来成为某个领导或者出了名,这些文章都会给你脸上抹黑,或者影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第二,对作者身份有特定要求的杂志不建议去投。有些杂志,办刊定位高,对作者的要求也很高。以前投稿一个学报,曾被学报直截了当地告知,我们一般不发讲师、研究生的论文,现在破例录用你的稿子,让你出点版面费,你还多不情愿?当然,不是所有杂志都是如此,我就曾经看到一个顶级杂志发了一篇讲师的论文。越是高档次期刊,对于作者的身份要求可能越会放松。我在研究投稿事宜时,也曾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某些杂志默认不收研究生来稿。怎么判断杂志收不收研究生的投稿?方法有二,方法一,有个万维书刊网,上面有各个领域的投稿杂志目录,也有某一个杂志收稿、用稿等问题的网友评论,这些评论可以给你提供一点借鉴。方法二,你可以从图书馆找你一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一遍,每篇稿子一般都会有作者的身份信息。如果你连续翻看了几百篇稿子,只有极少数的文章,甚至没有一篇文章,是研究生来稿,那么,速撤,不要往枪上去撞。第三,与你的文章风格差异很大的杂志。很多杂志一般会对官网上介绍用稿风格,比如说,有些杂志喜欢宏观和中观层次的文章,有些杂志就喜欢用微观层次研究的论文。如果你拿到一本杂志,看着里面的文章,看不懂或者觉得文章内容太浅,你看几眼就不想看了,说明它不是你的菜。那些文章的风格就是编辑的选稿风格,你不喜欢,说明你和编辑口味不同,你投过去也是白投。确认过眼神的杂志,才符合你的风格。你可以就你正在研究的领域,找相关论文或者相近领域的论文,去看。当你看到一个杂志上的文章时,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兴趣,恭喜你,找到了和你投缘的杂志。第四,偏重关系、人情论文的杂志,如果你不在那个人情圈里,最好不投。有些杂志可能用稿更多偏重本单位作者的来稿,也就是说本单位人员投稿,一投就中,其他人情圈之外的人投稿,白发无一中。这样的杂志最好不投。如何判断,同样看论文的作者信息。投稿雷区基本排除完毕,接下来就是投稿的适宜做法。第一,最简单的,看你身边的人都往哪个杂志发了稿。可以在知网里搜索你身边作者的名字,也可以和身边的人进行交流,相互讨论下哪些稿子适合发在哪些杂志。当然,如果你看到研究生同学发文时,导师第一作者,你可能要考虑下你的导师是否愿意挂第一作者。第二,从你的参考文献发表的杂志中选择。你引用的参考文献,肯定你和你的研究领域关系最为密切。他们能在这些杂志上发表,说明这个杂志比较倾向于这个领域的来稿。当然,如果这个作者是大咖,偶尔在某个杂志上发表某个领域的论文,不一定是杂志的用稿领域偏向,而可能是大咖的身份和论文水平起的作用。第三,从知网中找同一领域的发文期刊。把你题目的核心词,在知网搜索一下,看看这个领域的文章,其他作者都发在了什么地方,那就说明这些杂志可能偏重这个领域的来稿。第四,去看杂志的官网。有些杂志会把最近一年的重点选题方向,在网页上进行说明。如果你的稿子刚好符合这些选题方向,投过去被录用的可能性就很大。第五,投稿被录用过的杂志,可以多投。你的文章被录用就说明,编辑比较倾向于你的论文研究领域,比较喜欢你的文章风格,那么就可以把类似领域的文章投过去,被再次录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第六,投稿如淘宝,多看多看再多看。你在淘宝买东西,一个很小的东西都会挑好几个铺子比较鉴别。投稿也是需要费精力的。如果你拿淘宝的心,去做投稿的事,多去看几期你要投的杂志,你就可以从中琢磨出杂志的风格和口味。这个需要平常下功夫,投稿之前临时抱佛脚,可能会让自己乱了阵脚。第七,把投稿程序倒推过来。写论文——选杂志——投稿,这个是顺向投稿过程。但是,你也可以倒推过来,先去选杂志,找一个自己心仪的杂志,我的发文目标就是它,不攻克决不罢休。那么你就可以根据它的用稿风格,选题重点,来找你的研究领域和撰写论文。这样就提高了投稿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第八,投稿周期长,多写稿子,厚积薄发,多写才能少中。现在投稿周期长则三个月,小半年,短的话可能一个月左右,可以和同学交流下哪些审稿速度快,也可以去万维书刊网上看别人的评论,还可以看官网,这样就大概知道审稿周期多长。一篇稿子发出去之后,就应着手写第二篇,第三篇,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学会从一个领域深挖下去,写出系列论文。这样,你的研究方向就会聚焦,写作质量相应也会有所保证。
导 语10月29日,投必得邀请SCI期刊编辑部主任刘谦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主题为“从稿件处理流程看作者投稿注意事项”的直播讲座。本次直播,刘老师主要从核心期刊与SCI、投稿流程以及稿件评审流程并结合图文实例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讲解。刘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实战性高,对SCI论文的投稿具有指导意义。下面对本次直播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回顾刘老师讲到自己从业16年来发现,国内很多作者的稿件质量还可以,但是由于在一些细节上处理不到位、对于投稿的要点不够了解,往往发不了高水平期刊。因此他从编辑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投稿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考虑有些小伙伴错过了本次直播,小编在此总结整理一下刘老师直播的主要内容,小伙伴们可以直接阅读本文进行学习。文末小编会附上直播回放链接和讲座PPT的获取方式。核心期刊与SCI刘老师首先介绍了关于投稿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我们结题、申请课题等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期刊都管用,我们做了出色的科研工作,那就一定要发到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去。我们的论文只有发表在权威的期刊上才能得到认可,才比较有价值。目前国内认可的医学类期刊主要有以下五种:(1)科技核心是由中国科技部下属的中信所发布,科技核心的期刊审稿人会多一些,分类也比较多,如肿瘤期刊收录有32本,科技核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年都会更新(大概在每年的11月份),所以大家如果要投科技核心,一定要选最新版的科技核心收录期刊。这是中信所的网址http://www.istic.ac.cn/tabid/518/default.aspx,大家可以登陆查看最新的收录期刊。(2)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它每三年会更新一版,它的分类比较少,只有10种。北大核心是没有网站可以查询的,必须购买纸质版本。(3)CSCD数据库是由中科院发布,CSCD与北大核心的中文刊是有一部分交叉的,即有些期刊是双方均收录的,但是CSCD还有一部分英文刊,二者共同作为一些985、211院校期刊核心目录的制定依据。我们也可以登陆CSCD的网站www.CSCD.ac.cn查看最新的期刊收录情况。(4)Medline数据库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制定,它的网络版PubMed是生物医学相关从业人员使用非常多的网站,Medline收录的国内中文期刊也比较少,例如肿瘤类的只有2本:中国肿瘤杂志和中国肝癌杂志。被Medline收录的期刊都是比较国际化的期刊。(5)SCI数据库是由美国科瑞唯安公司制定,它最早提出影响因子的概念,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它不光包括生物医学类期刊,还包括一些综合类期刊,目前在国内的认可度比较高。但是由于国家现在提出的反对“五唯”中有一条就是反对唯SCI,因此SCI它本身也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必须结合其它的评价机制才比较合理。我们可能对SCI比较感兴趣,但大家一定要知道SCI数据库是动态变化的,如果要投SCI,我们首先要知道去哪里查期刊的影响因子,现在最准确的SCI收录期刊要到科瑞唯安的网站http://mjl.clarivate.com/去查询,这里查到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可靠的。大家一定要去了解最新的SCI期刊收录情况,要不可能会影响大家的毕业、评职称等一系列事情。投稿流程接下来刘老师介绍了文章投稿发表的一个循环流程;刘老师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介绍:(1)内容决定阶段:作者投稿,编辑、审稿人审核,再发给作者修改,是作者、编辑、审稿人之间的一个循环。质量差的稿件被拒掉,质量好的稿件经过修改后被接受,接受之后就会经历第二个阶段;(2)生产阶段:是由出版社来进行的,包括对作者的稿件进行润色、格式修改、版权签署、授权、交费、排版、校对数字化等等一系列的工作;(3)发布推广阶段:你所投期刊被国际的一些图书馆购买,供读者阅读下载。作为作者,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稿件处在哪一个阶段,应该对投稿的流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如:一篇稿件接受之后,如果你有版权,交费等问题,和你对接的就应该是出版社了。稿件评审流程国际主流期刊大都使用在线投稿系统,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国际主流期刊一般都要求通讯作者去上传稿件,而我们国内很多作者都是用第一作者去投,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文章上传以后编辑首先会核对文章里标记的通讯作者是不是和文章上传的作者是一致的,还有其他co-author(共同作者)的个人信息有没有传上去。然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投国际期刊尽量使用你所在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的机构邮箱,因为机构邮箱对你的身份可以进行很好的证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就是国内作者往往很着急,特别是一些有职称晋升、毕业需求的老师、医生、研究生,他们做实验、数据收集所花费的时间过长,比如一些研究生6月份毕业,当年的2、3月份才开始投稿,这样时间就会比较紧。会发生的现象就是:这些作者往往稿件刚投上去没多久,十天半个月甚至一周左右就会发邮件催促编辑,让编辑做决定,这种情况下,往往不会带来好的结果,这个时候2-3位审稿人他们还没有审完,这时候你要催编辑做决定,往往只能是把你的稿件拒掉,告诉审稿人不要再审了,这个作者特别着急,我们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所以你催得特别急的话,得到的往往都是噩耗。那么什么时候催比较合适呢?稿件提交之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催,当然时间再长一点催更好。当我们收到退稿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退稿信并不等于简单的通知,特别是当你的稿件送审之后,有了审稿人的具体审稿意见,这个时候退稿信里就含有重要的信息,因为编辑找审稿人基本原则是:这些审稿人是你的小同行,和你做的领域很相似,他(审稿人)懂你的文章、你做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创新点,所以他提的意见往往非常专业,这些审稿人的水平可能比你高,甚至比你的导师、你的主任还要高,他提的那些要点往往对你的稿件帮助很大,如果按照退稿信里的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往往都会提高很大。此外,刘老师还介绍了维护自己学术声誉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注册ORCID账号来对自己的身份、学术成果进行认证和记录,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际主流期刊所提倡的。而且有了ORCID账号,自己同领域的其他读者会更加方便地看到你的学术成果记录,可以促进同行间交流。为了提高投稿成功的概率,我们一定要做好投稿前询问,从工作背景,本学科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发现等方面介绍,询问编辑是否对你所做的研究内容感兴趣,还可以在附件中展示你的研究成果,包括漂亮的图片数据展示等等。如果期刊欢迎你的投稿,在进行过投稿前询问之后,你的稿件有可能会被优先处理。即使你的稿件直接被拒掉,那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就可以直接考虑下一本杂志了。这是撰写摘要的关键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就会出现以下问题:(1)摘要无法自明;(2)摘要方法无描述;(3)摘要结果无数据;(4)摘要结果冗长繁琐难以阅读(5)摘要不知所云接下来刘老师还分别对Cover Letter、标题以及摘要的撰写、修稿原则的一些细节等进行了讲解,最后还给出了关于投稿的几点非常宝贵的建议。在讲到摘要撰写的环节时,刘老师生动形象地把投稿过程用“谈恋爱”来类比说明“一稿多投”现象,编辑是非常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的,如果你一稿多投被发现了,你将会被拉入这本期刊的“黑名单”,他们将再也不会接受你的稿件。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学术声誉,投稿前尽可能多地了解期刊,最好在投稿前向主编进行询问,这也相当于你在追求男女朋友的时候询问一下对方有没有另一半以及是否愿意了解你,你的Cover Letter(投稿附信)就相当于你的情书,你文章中的图片和表格就相当于你的颜值,颜值越高,编辑就更愿意去了解你的“内在”。哈哈,是不是生动形象且容易理解呢?更多内容请私信我回看直播内容。
来源:学术志 作者:浴火凤凰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成果以书面创作形式的一种展示方式,借此希望能够尽快刊登发表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若正常毕业必须发表指定级别、数量论文的研究生们来说,尽早熟悉和熟练掌握学术期刊论文投稿的相关技巧,将有助于学术论文在理想的学术刊物上得以发表,进而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学术地位。当然,更重要且更现实的目的是,满足正常毕业、评职称的条件。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应着重掌握以下4个基本要点。01、熟悉学术期刊的类型区别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发表,并得到同行专家、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学术论文能否在指定的学术期刊得以发表,主要在于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但也取决于论文作者对期刊性质的了解程度。首先,要了解学术期刊的类别划分。投稿之前,必须先要搞明白“学术期刊”的定义,通常有两种解释:(1)收录学术文章的就属于学术期刊;(2)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的才是学术期刊。根据目前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1)执行,而要求更高的院校和单位则按照(2)执行。所以,研究生在发表论文之前,第一步就要清楚学术期刊具体包括哪些,最好是到各自学校社科处的网站上,查找学校官方认可的“期刊目录”,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按期刊的性质,学术期刊可粗略分为理论、技术、综合类期刊;按学科的类别,学术期刊可细分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有的在封面印有中国XX学(类)或学会(核心)期刊(会刊)字样;按出版的类型,学术期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又有核心(重点)和普通、公开和内部发行期刊的区别。目前,国内受到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其中又分为来源刊和拓展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此外,还有一些统计源核心(也称科技核心,如医学或工科类期刊在对应领域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或者武大核心之类,但没有前几种有影响力。研究生在投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将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刊发目标与期刊的性质类别、地位层次保持相对一致。其次,要了解期刊的发文取向。即便是相同类别或者同一期刊,由于办刊宗旨特色、发行对象层次和报道阶段重点的不同,其栏目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文取向也会随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生在投稿前,不仅要知悉专业期刊的征稿启示和栏目设置,还要着重关注其年度发稿重点和专栏征稿主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跟进期刊的发文取向,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02、贴近学术期刊的个性要求作者投寄的论文格式最好与发文的排版格式相一致。此外,不同期刊在投稿方式上有打印文稿邮寄、光盘刻录邮寄、电子邮件投稿、官网在线投稿等不同传递要求,在录用取舍上有是否回复的不同时限约定,在字数限制上有依据论文性质区分的不同上限规定,在版面幅度上有是否收费的不同等次标准。例如:在是否录用结果回复的时限上,自投往往比较慢,而采取代投方式的话,普刊基本上当天回复,学报需1~2周,北大核心需1~3个月,南大核心则需6个月左右;在版面费上的收取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期刊存有差异,少的在1000~2000元,多的在5000~6000元。所以,研究生可通过期刊的征稿规定或与编辑部直接联系了解,以避免技术性失误。03、符合国外索引的收录标准根据许多教授们的多年投稿经验来看:一篇学术论文如果要想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EI、SCI和ISTP收录,其基本要求是:学术水平是核心、编排规范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由此可见,即使你的论文学术水平再高,如果出现格式编排不规范、投稿途径有偏差的情况,同样也很难被收录。在编排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英文摘要、项目来源、参考文献等内容。论文的英文题名要能够高度概括主题内容,通常不超出10个实词,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公式和缩略词等。作者姓名按照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姓在前全部都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中加半字线,多人姓名中间用逗号,如 ZHAO Feng,WANG Hong-sheng。工作单位采用规范稳定译文,后缀China,如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 200433, China。英文摘要的编写是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篇幅长度一般在100~150个单词之内,不出现非文字性的图表、表达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文字表述常用第三人称方式,用过去时态描述论文涉及的工作过程,用现在时态阐述论文的结论;注意开篇首句不与题名重复,首字不用阿拉伯数字。项目来源在首页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63”高技术等项目名称,并用括号标出批准号。参考文献遵循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编写并译成英文,剔除著录的教科书文献,主要原因在于,EI、SCI对参考文献中教科书比重较大的论文将不予收录。在投稿途径方面,作者应积极向国内已经被EI、SCI等被列为来源期刊,特别是向已经发表过论文、并被其收录过的期刊投稿。因为,据统计,国外英文和非英文科技期刊被EI、SCI收录的比例为85:15,加之,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进入EI、SCI来源期刊的数量有限,其发表难度相对较大。研究生可以将论文(英文稿)直接投寄被EI、SCI列为来源期刊的国外英文期刊,其部分期刊在学术水准、录用标准方面,相对来说低于国内的EI、SCI来源期刊。因此,研究生要了解被EI、SCI等收录的源期刊学科分类目录、刊名目录、出版和机构地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录,这方面的信息可查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最新SCI源期刊要目总览》或到图书馆咨询。另外,由于EI、SCI等还收录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研究生可以主动向在国内或境外举行的国际会议投稿,也可增大被EI、SCI和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04、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学术界“学术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之趋,成为各家学术类公众号的重要新闻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硕士研究生刘某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颜某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论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某被举报抄袭,涉及硕博士论文、专著等。中国65篇论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别来自44所高校,3名院长级人物牵涉其中。……对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出台了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用以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防止失范现象的发生。随着各种学术期刊的线上推送,要想通过“下载+粘贴”方式来剪裁拼装一篇学术论文已经变成易如反掌的事。然而,学术论文的网上链接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又使得发现、核实和举报违规论文成为轻而易举的事。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一定要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尊重他人既有的学术科研成果,杜绝剽窃抄袭 “无商量”、嫁接引用“不标注”,杜撰结论“厚脸皮”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投稿时,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原创论点,遵守相关学术期刊的约定,防止没有参与“搭便车”、未经允许“挂虚名”,一稿多投“撒大网”、多稿一投“狂注水”等失范行为。单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果论文的质量上乘,容易造成多种期刊重复发表,不仅给刊物和读者带来损失,也给作者带来声誉危机,发文期刊还将给予作者终止一段时间在该刊发稿的制约。对于“多稿一投”的现象,如果论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编辑部必定会择优刊发,绝对不会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一般来说,除非论文质量特别高或编辑部特约系列论文,否则的话,期刊不会连续发表某位作者相似内容的论文。因此,多稿在手的研究生可以考虑将论文分别投寄不同的学术期刊,这样上稿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核心期刊分为:统计源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一评的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3年一评选的期刊目录。很多单位或者是学校,在晋升和毕业时会要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甚至多篇,作者在明确自己所需期刊级别后,会抓紧时间完成论文,进行投稿,一部分可能1个月内会收到退稿通知,一部分会在投稿半年后还没有消息,也会有一小部分作者很幸运,会反复收到修改稿,修改数次后会有录用通知下发。核心期刊退稿原因有哪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1.文章与期刊收稿方向不符合,这个是最重要的,文章是什么方向的,属于什么类型的,都要找到收录自己文章方向的期刊,如果你是神经内科的文章,你去投稿一本国际眼科杂志,肯定会被退稿的,因此,在投稿前,一定要查询所投期刊,近1年内有没有类似方向的稿件,再进行投稿。2.文章重复率过高,核心期刊要求文章重复率低于10%,为作者的原创文章,引用抄袭过多的,初审直接刷下去,杂志社在初审时,会进行重复率的检测,一般是知网检测,请投稿前务必先检测,高于10%的,一定要修改后进行投稿。3.文章的立题不新颖,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章,要求是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文章,一篇文章,如果一直是研究10多年前或者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的内容,也没有研究的价值了,选一个好的选题很重要。4.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论点,论据不充分,病例数太少等也会增加稿件的退稿率,病例数太少,数据统计分析也没有意义,论点,论据不充分,文章也不完整,因此,在投稿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务必做到有理有据。导致核心期刊退稿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文章内容啰嗦,不简洁,涉及到实验的次数太少等。这里不做一一介绍。投稿核心期刊,务必做到上面叙述到的4大点,相信初审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过了初审,进入到外审专家环节,专家外审审稿带有个人喜好,可以给到大家什么修改意见不好说,但是务必按照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一般都没有问题。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周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1月1日分组审议了公共图书馆法草案二审稿。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公共图书馆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相关法律,草案二审稿提请审议,是我国公共文化法律保障走向体系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以立法引导,鼓励全民参与,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从法律上明确规范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立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怎么利用现有互联网网络向农村、社区、基层延伸,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吕祖善委员说,就像现有社区、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一样,有的地方做到步行不超过20分钟就有一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点,现在互联网技术很成熟,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这样做,因此力度还要加大。同时,要鼓励发展民办的公共图书馆。大家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乡镇、街道、农村图书室和文化站发展趋势比较好,有些乡村图书馆比较成熟,但也存在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对此,郭凤莲委员建议,增加相关内容,即地方政府要给予适当的资金、财力方面的支持,促进乡村文化站和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郎胜委员建议,进一步扩大现有图书馆的开放度,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学校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国家级图书馆、省级图书馆是否能和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的图书馆、阅览室做到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数量少,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增加图书馆的数量,同时建立电子图书馆。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刘垠5月29日,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通信分会禁止华为公司雇员担任旗下学术期刊审稿人的消息一出,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审稿门”事件引发国内科学家和学术组织的激烈反对,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十大专业学会均发声抗议。经过5天发酵,该事件取得积极进展,禁令暂停。但是,来自生态供应链、市场、标准组织的禁令依然悬在华为头上。随之暴露的巨大风险不容中国科学界忽视,与国内科研人员密切相关的各国际学术共同体与学术平台仍然受到美国法律的约束。6月5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在京召开,多位专家聚焦“IEEE们遵守美国法律,中国科研发展怎么办”展开观点交锋。华为被禁是基于相关领域的技术威胁,那么在科学领域,如果基础研究也被扣上“威胁论”的帽子,甚至被“卡脖子”,学术共同体该如何面对?“不管是IEEE事件还是之前的开源许可,看似管制不合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合乎美国法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说,国际学术组织、世界开源项目应该遵循国际法,这种机制可以规避一个国际组织被某个国家管制。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但论文审稿原则上属于技术交流活动,是否应被列入清单处于灰色地带?包云岗解释说,之所以引发学术界强烈抵触是由于其“严重违背学术惯例”,IEEE的做法显示其将论文审稿视为对会员的一项服务,这在法理上讲得通,但在学术界说不通。对此,清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熊定中表达相同看法。他直言,“管制不合理,但在程序上符合美国法律”。管制决定作出的程序在美国法律框架内是自洽的。如果不挑战这个决定的实体判断的正确性,就很难说有问题。而在决定被推翻之前,美国实体必须去遵守。面对可能的困境,现场有人提议“我们不把脖子伸过去,就没有被‘卡’的风险了”。对此,包云岗认为,国内学术界需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创造了大量先进思想和技术,去学习、去融入才能各自得到发展。国内的相关学术研究在本世纪初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购买 IEEE、ACM数字图书馆的论文,帮助国内学者更快、更方便地接触到全球的知识成果。“利用学术共同体的知识来补充自己,保持技术领先性,是必然的选择。”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韩银和同样表示。那么,发展国内学术组织会提高话语权吗?北京彩智科技有限公司CEO徐剑军认为,尽可能发展好自己的学术共同体,会成为重要的基础,甚至“筹码”。韩银和则说,“可以,但不是最重要的。”他表示,“IEEE‘审稿门’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我们还需要IEEE类似的组织,我们就按照既定规则深度参与,同时清醒认识到IEEE的规则;如果不要,我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学术组织。”包云岗强调,面对“审稿门”事件,中国科技界要更加开放、自信、自强。只有开放才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中国可以主动建设更加开放的国际组织;要相信自我判断、奖励踏实做事的人,攻坚克难、补短板、破“卡脖子”。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编辑:左常睿审核:王小龙
武汉大学人物简介:谢天,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2016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曾获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大一时加入基础医学院张秋萍教授的肿瘤免疫实验室,大二时发表两篇SCI(分别为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2019年夏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目前还有四篇SCI论文已被接收,其中第三作者一篇、第四作者两篇,还有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SCI论文正在审稿中。采访谢天时,他身着一身黑色运动服,留着清爽的寸头,带着腼腆的微笑,和记者聊天时略显紧张,双手不停地互相摩挲着。这名手握6篇SCI论文、今年第7篇SCI也正在审稿中的阳光大男孩,是同学们眼中“超级敬业的学习委员”“学不来的学霸”。为什么“学不来”?同学们给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每天都在学习,每天!”稀奇:本科新生享受研究生待遇说起自己学习基础医学专业的缘起,谢天回忆:“正好高三那年看到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奖的报道。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辛帮助全人类抵御疾病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也激起了我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的兴趣。”巧的是,正是在他高考那年,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始招收基础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谢天了解到这个专业是为培养既懂医学又具备生物学专业科研能力的多学科交叉人才而设立的。“我觉得,如果能在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同时,又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2016年的9月,谢天凭着如愿来到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进校后不久,谢天发现,武汉大学丰富的资源给了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基础医学院在新生入校后不久便举办了导师见面会,为每位同学安排博士生导师“一对一”指导。也就是说,本科生一来就受到了研究生的培养待遇,这可是稀奇事。出于对肿瘤研究的兴趣,谢天进入了基础医学院张秋萍教授的肿瘤免疫实验室开始科研学习。在实验室,他有机会和研究生师兄师姐一起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包括文献阅读、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和课题设计等方方面面,“我的导师要求很严格,让我在进校伊始就打开了自己的学术眼界。”谢天说。谢天(右)与导师张秋萍教授参加国际免疫学大会此外,学院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大一暑假,谢天和同学们去北京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实习,大二下学期赴中山医学院与该校同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活动。谢天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经历,平时在学校学不到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得到有效补充。”2018学年,武汉大学开始实施“第三学期”制,作为“第三学期”的活动之一,2019年暑假,在学校全额资助下,谢天等19名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有机会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一个月,“和海外老师互动讨论,实实在在地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谢天说。此外,在3年多的学习生活中,谢天还跟随导师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就在上个月,他还跟随导师参加了第十七届国际免疫学大会,会上聆听三位诺奖得主的学术报告。基础医学院对基础医学专业的定位是培养中国未来的医学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和高端管理者。为此,学院采用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成为医学领域未来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潜力的复合型、创新型拔尖人才。这种精英化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让谢天和他的同学们很受益。对此,谢天也十分感激:“我在科研上取得的小小成绩也得益于学院和导师为我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坚持:“科研小白”的蜕变之路在大二时,谢天就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SCI论文,目前,他参与完成的另外四篇SCI论文也已经被接收,第7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SCI论文正在被审阅中。论文硕果累累、科研成果不断,多数人都看到谢天大二时就发表两篇SCI论文,觉得谢天的学术之路“顺风顺水”,但各种艰辛,谢天却很少对外提及。刚进校的大一新生谢天,对免疫学几乎一无所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完全就是“科研小白”。“我还记得军训还没结束时,就被带去参加导师张秋萍教授的组会,会上大家说的专业词汇特别多,我什么都听不懂,完全是懵的。”那时,导师布置给谢天阅读一篇论文,“那是我们所在的实验室刚发的一篇综述,正文一共六页,国庆期间放了七天假,我在家没干别的,每天啃一页。其实非常非常艰难,那会儿到最后我也没有真正把它读透。”大一,正是在很多新生告别高中的紧张忙碌、开始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但对谢天来说并非如此。为了补足专业背景的不足,谢天付出的辛苦绝不亚于高中时代。基础知识是一座隔在谢天学术之路上的“大山”,多如牛毛的专业术语、复杂反复的实验操作,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对于一个刚结束军训的新生来说,这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彼时,很多专业课还没开始上,谢天就在实验室碰到了很多不懂的知识,有时候他会选择与师长沟通,但大多数时候都靠自学。为此,每天他都在图书馆、实验室苦读文献,几乎没有休息。“过程很痛苦”“压力很大”,谢天直言。第一次在组会上讲论文就让谢天记忆犹新。“虽说是一篇3、4分的论文,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光是了解专业词汇就费了很大劲。”但随着深入阅读,谢天开始慢慢熟悉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医学研究殿堂的大门,也渐渐为谢天敞开。“一开始我只能分享3、4分的论文,后面慢慢7分、8分也不在话下。后面的课堂上,老师也会讲到之前自学的部分,我对这些知识也有了新的体会。”谢天说。经过一年的不懈钻研,谢天读文献不再感到吃力,“读文献得心应手了,我就开始着手自己做科研。”从大二时,谢天开始写综述,经常一个晚上要泛读十几篇文章,由于专业知识和单词储备量的限制,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但是谢天都慢慢坚持了下来。大二时,谢天还作为负责人申请到医学部大创项目一项,这个项目在今年9月以第一名的答辩成绩顺利结题。今年上半年,他又作为负责人以答辩成绩第一的成绩顺利申请到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日常:泡脚看Immunity、浴室K歌解压冬日,早晨七点的武汉天还没完全亮。“早晨没有课,就再睡一会吧。”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这么选择。而此刻谢天的闹钟准时响起,随即开启了一天的忙碌。四十分钟后,他已经早早坐在实验室,摊开满试验台的样品,继续前一天没做完的实验。武汉大学“休息啊,我是基本没休息概念的。”这话对谢天来说一点都不假。无论严寒或是酷暑、工作日或是节假日,他雷打不动七点起床,保证八点以前能坐在实验室。和其他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不同,大一大二时的谢天平时都有专业课,常常和组里的实验错过,所以他的实验,同门师姐会帮他排在周末。“周末来实验室是常事,按优先级来说,有课的时候就上课,没课就待在实验室自习看文献,复习复习专业知识。”实验室-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学术生活,谢天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也会见缝插针地调整自己,音乐就是谢天的解压好伴侣。“做实验的时候,有些环节需要时间等待,比如说提取RNA离心时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这期间我就会一边听歌一边等。”谢天还是歌手梁静茹的粉丝,歌单里有四十多首梁静茹的歌。“我最喜欢的一首是梁静茹的《情歌》,前面的一小段就是我们高中英语周报听力的前奏,我很喜欢。”除了音乐作调剂,谢天空闲时还喜欢打羽毛球。“我体育课选修了羽毛球,宿舍旁边就是羽毛球馆,同学在群里喊一声,有时间的话会去打一打。”暑假的时候,谢天大多数时间也待在学校,但和平时相比没那么忙碌,所以有时也会追剧。“《陈情令》就是暑假看的。虽然偶尔追剧,但是我从不打游戏。”谢天笑言。结束一天的学习,谢天晚上十点左右回到寝室,这应该是他一天里最放松的时刻。他的室友透露,谢天喜欢在浴室K歌,谢天腼腆笑道:“每天的生活都很高压,一边洗澡一边唱歌正好释放一下。”睡觉前,他还习惯翻阅一些学术期刊,“我喜欢泡脚的时候翻翻文献,比如Immunity《免疫》杂志,就像看闲书一样,对我来说就算是一种放松吧。”谈到未来,谢天表示应该会留在国内继续读研,“我目前从事的是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今后想从事炎症与慢性疾病的研究,让慢性疾病病人尽量少遭受痛苦。”(来源:武汉大学 记者、实习生:田佩雯 指导老师: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