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最好的中医医院彼教不学

中国最好的中医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一间拥有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分院、芳村分院(广州市慈善医院)、珠海医院、大学城医院五所三级甲等医院,广州下塘、天河、罗冲围及香港四个分门诊的大型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暨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临床医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中央干部保健基地,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卫生部西医学习中医教学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和全国中医糖尿病专病及中医肛肠病专病中心以及中医急诊基地建设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市属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北京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任务。医院内下设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院位于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南院位于西青区李七庄街昌凌路88号,占地面积总和26万平方米,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三级中医医院,是天津医保定点医院,是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操场1号,始建于1955年12月,占地105亩,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是北京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国际针灸和中医药学历教育的教学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西学中班”基地、商务部援外培训基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葛路89-9号,成立于1941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中医医院,是南宁市医保定点医院,是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医住院医师临床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中心、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国家基地、卫计委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心胸血管外科内镜培训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管单位,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唯一一所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总占地面积31231.62平方米,已建筑面积87264平方米,由医疗主楼、医疗南楼、教学科研楼、制剂楼及配套设施组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双一流”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基地,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华佗故里,新安江畔。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全省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医药临床人才的摇篮,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建设单位、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我省干部保健定点医疗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普安路185号,始建于1906年,占地面积28亩,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和上海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迎世博优质服务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隔离日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任院长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长春12月27日电(记者李双溪)26日,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在长春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担任该院的首任院长。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的一所中医药研究机构,分设中医研究所、中药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基础研究所、交叉前沿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主要围绕代谢性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中医治未病与康复、长白山道地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及中医药智能装备研发等几个方面开展创新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表示,建设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是学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吉林省中医药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举措,也是学校致力“双一流”建设,积极探索现代科研组织新体制和新机制的环节。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担任该院首任院长以及代谢性疾病研究团队带头人。他表示,目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机,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要把吉林省中医药事业抓起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涵养中医药发展内涵,用中医思想指导中药研究,用中医药科研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用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广大民众。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执行院长宋柏林表示,研究院将围绕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编辑:郑鑫

墨箓

言传身教,传承创新,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13年成果丰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陈娜 鲍航行在浙江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密切关心。2007年2月13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名中医研究院,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名中医是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骨干。名中医研究院的成立,为广大名中医施展才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希望全省广大名中医秉承“大医精诚”的美德,积极加强学术交流研究,认真挖掘整理学术经验,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建设卫生强省和中医药大省作出新贡献!”。回顾过去的十几年,我们国家中医药政策环境日渐优化,为中医药活力潜力的激发和释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医药的深化改革力度、扎实推进深度、发展成果显示度令人振奋。这十三年里,名中医研究院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总结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中医药在保障人类健康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省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视觉中国供图言传身教培养人才培养名中医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是研究院重点工作任务之一。2007年以来,研究院参与并完成了国家和省级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目前我省有国医大师1名,首届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5名,培养学术继承人275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6名。2017年浙江省设立“首批浙江省国医名师”,名中医研究院的7名研究员获此称号。2018年10位研究员获“第二批浙江省国医名师”。今年再新增第三批省级国医名师14名。新增浙江省第五批省级名中医30名;第六批省级名中医25名;第七批省级名中医40名;第八批省级名中医27名。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31名,第一批省基层名中医77名,第二批省基层名中医58名,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4名,博士后5名。研究院团队共有省级名中医203名。临诊经验薪火传承认真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加快培育、培养一批名院、名科、名医,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目前,我省拥有60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和3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设立省级工作室126个。我省名中医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在实践中将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从最初一对一的“师徒结对”,逐渐发展为“群师带群徒”的方式,促使学员博采众长。在临床上开展“师生共临床”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建成工作室的基础上积极向基层辐射,建立基层工作站,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扩大群众受益面。视觉中国供图积极收集整理临床医案,现有《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名医手稿》200余册、《浙江省名中医膏方辑录》100余册。开展了浙江省近现代名医医案处方真迹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包括陈良夫、何公旦等在内的24位名医医案墨宝真迹汇编成《浙江省名医真迹》。2019年,名中医研究院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辑撰“浙江中医临床名家”丛书,52位浙派名中医以“中医萌芽、名师指点、声名鹤起、高超医术、学术成就、桃李天下” 为纲,叙名家成长成才之历程,探名家学术经验之幽微。2020年受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名中医研究院组织开展浙派中医“百医百方(技术)”征集工作。面向我省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国医名师、省级名中医、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及国家级/浙江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共231位发放征集通知,征集到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耳鼻喉科、眼科等在内的中医优势治疗病种(或者疾病过程中的某个证/期)147个,其中经验方242首,特色诊疗技术37项。为中青年医师临证、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范本。科研孵化传承创新研究院成立以来,研究院的专家们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488项,发表论文2618篇,SCI论文68篇,出版专著257本,取得专利50项,获各级各类奖项18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浙江省政府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政府一等奖3项。2011年,范永升教授“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方案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王永均教授与陈香美院士联合申报的以“风湿致肾病”理论为核心中医基础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流派渊源流长浙江中医以其名医辈出、医著宏富、世医众多与学术流派林立等特色在我国中医学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经过调研和整理,确定了浙江中医主要有丹溪学派、杨继洲针灸、绍派伤寒、永嘉医派、温补学派、钱塘学派等学术流派。目前,杨继洲针灸等3个中医药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中医研究院的名老中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温州、宁波、台州、安吉、松阳、诸暨、嵊州、建德、丽水、新昌、永康等市县设立基层工作站并定期开展义诊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医疗合作指导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鲲鹏展翅领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的出台,这些都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遵循。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今年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中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等治疗方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成心

头道汤·致18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0年,新冠肺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很多实体店面临经营窘境,“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 ” 在这个生死存亡时刻,更是考验大健康产业的专业实力,以专业为根,才能避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经此一“疫”,全民健康意识大幅提升,市场更需要赋能健康的专业者,在此前提下头道汤也再一次迎来了属于所有头道人的 “520专家节”!专家就是赢家,专业成就自我,专业幸福他人!在会上,头道汤与到场的所有嘉宾、专家和学员们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的到来,同时也宣布了:2020年头道汤第三届“我是专家”专业技能大赛,在英德宝晶宫天鹅湖酒店正式拉开帷幕。 头道520专家节:超越无止境,致敬感恩每一个专业且热爱的业内人士!出于对学习的热爱,对专业的执着,对梦想的追求,头道汤把每年的5月20日设为头道专家节!爱头道汤,爱自己所在的行业、所处的位置,爱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身边人,勇于承担,甘于奉献!520专家节,头道汤旨在向所有的头道专家,向所有信奉“超越无止境”的业内人士致敬!头道520专家节:以专业为根,打造专家门店、头道专家铁血军团!头道教育专业技能实战营自课程创办以来,主打以专业作为营销的最高境界的主旨,先后让数以万计的美业人受益。从“一店多专家”到“专家门店,人人成为专家”的专业战略,借着本次520专家节的机会,卉祥控股集团董事长、头道教育校长周宗良先生在为大会致辞时提出了2020年专业新战略——专家在行动!专家就是赢家,专业成就自我,专业幸福他人!本次专家节的盛典现场,在众多嘉宾和学员的见证之下,卉祥集团借此良机举行了特聘专家签约仪式,头道汤创始人周宗良先生与专家班首席专家南山老师与数十位特聘专家签约,为头道汤的专家团队增添了又一组生力军!用专业为广大人民调理亚健康问题,用专业成人达己,用专业点亮健康中国梦!头道520专家节:第三届“我是专家”技能大赛正式起航!专业是根,专业是魂,专业兴店!只要你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拥有头道教育专业技能认证,你就可以参与这项趣味与实力并存的专业PK!晋级全国十强,争夺日本游学之旅!让竞争成为专业技能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届“我是专家”头部亚健康调理专业技能大赛从5月20日专家节当天起,正式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报名参赛!头道520专家节:头道汤致18中医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专家的优势,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特色技术的创新研究,卉祥控股集团、头道汤公司董事长周宗良先生在520专家大会上共同宣布:致18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由致18中医研究院的院长南山老师致辞,并发布了致18中医研究院的新品:头道耳络全息排毒疗法。头道520专家节:专家就是赢家,专业成就自我,专业幸福他人!市场洗刷,惟强者风采依旧,市场多变,逆流而行已经成为常态。在2020,头道汤依然负重前行,依然会伴随头道汤所有的合伙人一路前行!肩负使命,永远拼搏!2020年,头道汤在行动,专家在行动!

其静也地

广州打造创新研究院,推动“中医药+高科技”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周报记者:陈佳慧9月16日,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与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签约,联合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广东省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时代周报记者获悉,此次共建的研究院将瞄准生命科学与健康前沿问题,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支撑,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以跨界融合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健康医学模式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创新联合’这四个字很关键,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论证传统中医药规律,推动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走向智能化。”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表示,共建研究院将形成中西协同作战、多学科合作的平台,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医药理念与新技术创新联合研究院目标是将传统中医药理念与现代高科技技术跨界融合创新,打造全国高水平的中医药创新研究院。时代周报记者获悉,研究院将在中医理论与标准、慢病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数字化时代中医药发展解决方案、产品检验检测及大健康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系统性攻关能力。同时,研究院将加强与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大健康产业的孵化器,推动中医药技术装备创新,共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联合研究院落户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有利于通过现代化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吕玉波认为,这得益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拥有优质的科技创新和生物医药发展环境,近年,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加快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围绕区域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全国中医药及信息领域知名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高端资源,集聚区内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优势力量,建设国内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创平台“到黄埔去”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致力培育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区内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64家,营业收入约占广州市60%,形成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为核心的生物医药集聚区,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跻身国内第一梯队。黄埔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拓展生命科学的广度深度,全力打造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经过多年发展,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已形成了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研发生产及加工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条,区内集聚了香雪制药、一品红、康臣药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随着研究院落户,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集群再添高含金量科研大院大所,将带动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拓展。

美人局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揭牌成立

今天,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在长春中医药大学揭牌成立。未来,该研究院将努力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中医药领域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医疗服务基地。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建设项目是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依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担任首任院长,按照有序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陆续打造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所、东北地区特色药用资源研究所、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交叉前沿科学研究所、代谢性疾病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针灸推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吉林省妇女儿童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等“一院五所三中心”。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将围绕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总体目标,整合科技资源,密切科研合作,建设科技平台,实现资源、设施设备与信息的高效协同。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将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完成1到2种创新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开发100种以上中医药大健康产品,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撑平台。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张鹤 编辑:赵树凯【来源:吉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白水稻

“中医药”+“科技创新”=?这家新成立的研究院里有答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通讯员 徐洁芹 吴衡 范敏玲图/通讯员 贾自豪黄埔中医药产业又添生力军。3月19日,由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院三方共建的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简称“黄埔联创院”)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并举行第一届理事会。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家跨领域多学科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黄埔联创院的正式成立,将促进实现中医药领域的多学科资源跨界融合,以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以及国内十余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建方代表出席活动现场。当天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院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张伯礼担任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下一步,研究院将正式启动支撑新业务模式下应用场景的首批中医药装备研发项目申请、答辩及立项工作。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据悉,黄埔联创院主要在中医理论与标准、慢病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数字化时代中医药发展解决方案、产品检验检测及大健康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系统性转化能力。同时,黄埔联创院会加强与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大健康产业的孵化器,推动中医药技术装备创新,共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创新”是黄埔联创院的发展重点。该院将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支撑,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瞄准生命科学与健康前沿问题,以跨界融合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健康医学模式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未来,黄埔联创院将集聚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以及省内外的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优势力量,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强强联手,构建起中医药健康医学新模式。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正是黄埔联创院的主要业务之一。未来,黄埔联创院将重点建设中医理论与标准研究中心、数字中医药应用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慢病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型(互联网)医院,以及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其中,数字中医药应用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将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发系列中医药化技术装备,实现中医诊疗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将中医诊疗经验标准化,实现诊疗经验可复制、可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中医诊疗辅助决策模型、算法,助力中医诊疗智能化。此外,黄埔联创院还将突出中医特色,借助互联网技术,中西医结合,建设中医实体医院及线上互联网医院,科研与医疗服务并重,通过集中会诊与分布式服务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黄埔中药制药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当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加快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该区中医药产业涵盖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在广州市69家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中药制药企业中,黄埔区占18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区内涌现出香雪制药、一品红、康臣药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持续引进、建设中医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广东省郭氏医学保健研究所、郭程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落户该区,以广州高新区为基地建立广东畅气通络智能佛手研究院,并建设黄埔人才健康驿站。另外,该区还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中医药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黄埔区还依托香雪制药与澳门大学建设“中药创新关键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及“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创新转化中心”,进一步加快国际型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随着黄埔联创院的正式成立,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集群再添高含金量科研院所,将带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拓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郭思琦审签 | 吴瑕实习生 | 莫等娴

人性

助力“中医药强市”建设,杭州市中医药研究院、杭州市名中医研究院今日成立

昨天上午,杭州市名中医研究院、杭州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暨杭州市中医院2020年膏方节开幕仪式在广兴堂国医馆举行。据了解,中医药研究院和名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将在省、市卫健委及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的指导下,依托杭州市中医院的学科和名医优势,整合全市中医药的优势资源,联合全市中医药的力量,切实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大力开展中医药研究,积极探索中医药诊疗方式、中医药服务模式、中医药融入健康管理、中医药科研学术、中医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全国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王永钧谈到,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现代化发展趋势。中西医各有优势,西医擅长精准打击,中医长于宏观调控,通过中西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发展。比如青蒿素的研发,或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治白血病,就是立足于中医,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中医药研究院和名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将汇集全杭州市名中医,他们各有各的经验与优势,通过交流与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发展,将我们杭州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优势发扬出去。另外,研究院还将大力引进人才,引进设备,更好更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王永钧介绍。当日仪式结束后,国医名师、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何嘉琳、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祝光礼、省级名中医张永华、林胜友、詹强、邵征洋、市级名中医陈洪宇等多位大咖坐镇进行膏方义诊。何嘉琳教授在义诊 “中医说,草木无情,血肉有情。”何嘉琳说,膏方是将中药饮片煎煮取汁浓缩后加入胶类、糖类等辅料而制成的一种膏剂,秋冬是进补膏方的好季节。膏方有“一人一医,一人一方”之说,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据病人体质辨证开方。何嘉琳教授将膏方融入妇科疾病治疗,适合体虚,或病后未复,产后、术后气血亏损而导致的月经失调、不孕、痛经、功血、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人群。“我这有些老病人,有第二年吃了发现没生过病的,也有的开了十几年膏方,一叠病历本翻开,除了我开膏方写的记录,其余干干净净。”一早上在省级名中医、睡眠医学科张永华教授的义诊现场,也来了不少患者,很多都是慕名来找张永华看失眠的。张永华教授在义诊 “膏方主要适用于慢性失眠或反复发作的失眠,临床辨证以虚证或虚实夹杂的患者,有些患者的失眠与季节有关,也适用于膏方调理。”张永华说,对于失眠患者来说,膏方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又能增强体质,调畅情绪,改善其他伴随症状,减少安眠药的副作用以及停药后戒断反应的出现,同时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不过,除了好药好膏方外,调解情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相结合,对于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讯员 | 徐尤佳【来源:都市快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古之至人

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来源:央广网揭牌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广州3月19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徐洁芹 吴衡 范敏玲)3月19日下午,由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院三方共建的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简称“黄埔联创院”)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并举行第一届理事会。作为全国首家跨领域多学科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黄埔联创院的正式成立,将促进实现中医药领域从未有过的多学科资源跨界融合以及从未有过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胡镜清,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昕欣,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力以及国内十余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建方代表出席活动现场。当天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院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张伯礼院士担任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下一步,研究院将正式启动支撑新业务模式下应用场景的首批中医药装备研发项目申请、答辩及立项工作。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 据悉,黄埔联创院主要在中医理论与标准、慢病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数字化时代中医药发展解决方案、产品检验检测及大健康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系统性转化能力。同时,加强与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大健康产业的孵化器,推动中医药技术装备创新,共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创新”是黄埔联创院的发展重点。该院将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支撑,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瞄准生命科学与健康前沿问题,以跨界融合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健康医学模式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未来,黄埔联创院将集聚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以及省内外的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优势力量,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强强联手,构建起中医药健康医学新模式。黄埔中药制药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 当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加快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该区中医药产业涵盖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在广州市69家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中药制药企业中,黄埔区占18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区内更是涌现出香雪制药、一品红、康臣药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持续引进、建设中医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广东省郭氏医学保健研究所、郭程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落户该区,以广州高新区为基地建立广东畅气通络智能佛手研究院并建设黄埔人才健康驿站。另外,该区还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中医药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依托香雪制药与澳门大学建设“中药创新关键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及“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创新转化中心”,进一步加快国际型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随着黄埔联创院的正式成立,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集群再添高含金量科研院所,将带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拓展。

容成氏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设“屠呦呦班”

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 (徐晴)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为探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今年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份各招收3名学生。今天,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以“宽知识、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双方探索“双一流”院校和科研“国家队”强强联合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双方的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知名科学家团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根据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特点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中医学“屠呦呦班”采取9年本博连读培养,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育层次内容融为一体,加强培养方案的整体化系统化设计,即强调一体化设计,又突出分阶段评估,实现“医教研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同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据介绍,本科阶段由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负责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在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生阶段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本阶段培养中,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科研教育阶段(6-7年级),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国内顶级研究平台或国外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相关领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阶段(8-9年级),选配国内顶级专家和研究平台为导师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证。双方将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2020年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市各招收3名学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并进,协同育人,致力打造科学研究能力和中医传承水平皆强的拔尖人才群体,力争为未来中医大师和科学家提供可孵化的“种子”。据悉,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屠呦呦是该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