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担当使命,一所高校与一座城共成长

担当使命,一所高校与一座城共成长

走进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校园,60多年的风风雨雨让她变得更加美丽动人,处处透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坐落于科尔沁草原明珠通辽市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与通辽市携手并进。一代又一代师生接继奋斗,不仅铸就了学校的辉煌,也促进了通辽的繁荣与发展。多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突出民族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大力开展多领域全方位校地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建设、政策规划咨询等方面把高校中蕴藏的巨大的知识、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不断转化为国家的利益、社会的财富、人民的实惠。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有着同样的梦想,便会向着同样的目标前进。如今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正在为建设好具有鲜明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努力奋斗。坐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通辽市,有了这所高校厚实强劲的支撑,也必将向着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大步前行。科技创新 夯实服务地方发展科研基础。2019年9月,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留学回国专家项目团队前往奈曼旗蒙药材种植基地,进行田野考察、技术指导。项目团队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蒙药道地药材种植繁育基地,种植道地蒙药材10余种。项目有效破解了基层蒙医药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和转化应用相关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更好地释放科研活力,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内蒙古民族大学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完善学校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夯实服务地方发展科研基础。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型机构。学校先后成立纳米创新研究院、民族艺术科技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成为学校科研创新实践的“试验田”和科研体制改革的“特区”,率先成为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技术成果产业化孵化、高端人才聚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的一个“突破点”。强化校地科技创新合作。自2012年以来,内蒙古民族大学与通辽市及所属各旗县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务实合作。与通辽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共建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与通辽市政府联合成立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自治区蒙医药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开展蓖麻产业、纳米材料、布鲁菌病、蒙古族人群糖尿病等领域的科技攻关。落实国家政策为科研人员“松绑”。进一步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不断提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出台了《内蒙古民族大学横向科研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得力的举措让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新进展。技术创新加快了蒙药产业化发展。蒙药“海伦胶囊”研究成果已无偿转让通辽市人民政府。文化科技攻关打造了本土文化符号。学校通过三维遥感等科技手段以及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和考察活动,对通辽地区古城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从学术层面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勾勒发展构架,提出通辽市是契丹辽政权“龙兴之地”和契丹民族“故源地”论断,为通辽市添加了契丹辽政权“龙兴之地,契丹故壤”两个重量级的“历史文化符号”。这项研究对通辽市及周边地区的未来旅游文化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培育英才 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说,作为自治区唯一综合性民族院校,内蒙古民族大学正在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学校转型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如今,内蒙古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学设施相对完善、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民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也是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通辽建设发展的思想库、创新创造的动力源与辐射源、文化精神的涵养源与引领者、城市的一张名片及地标,为通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能量,贡献了卓越才智。通辽市作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得以哺育的摇篮、得以成长的大地,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莫大依托、丰富养分和巨大支持。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智力是第一资本。高校更好地服务通辽发展,首先是人才支撑。其次是科研、学科的建设。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内蒙古民族大学注重教学改革,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着力抓好“四个一流”,即建设一流专业,打造一流课程,培育一流师资,构建一流质保。建设一流专业。近三年,新增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互联网工程、机械电子、小学教育、数字媒体艺术、物流管理(航空物流)、空乘服务艺术与管理7个专业。培育一流教师。积极探索构建职前、职中和职后一体化,学历与非常务教育相结合,校内外紧密对接,形式灵活多样,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围绕蒙医药博士点建设,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目前,全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实施了“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46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学部委员2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1名。实施“科尔沁学者”计划,评选十届“科尔沁学者”共441人次。建校至今,内蒙古民族大学尽心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求知识、强本领的栋梁之材。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进发展之言、展鸿鹄之志,将智力注入到通辽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情系草原 用善行倾情回报社会。2019年3月7日上午,一架医疗救援直升机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停车坪起飞,40分钟后,飞抵奈曼旗医院,接诊一名“既往高血压病10余年、突发胸痛”患者。这是通辽市开通“空中救援”绿色通道、构建立体化救援网络后的首例直升机转运患者。附属医院与金汇通航开展空中救援合作,提升了急诊急救水平,从而更好地为草原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隶属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是自治区乃至全国唯一一所“以蒙医为主、蒙西医结合”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作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承担着多个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本科教学任务,已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群众的最前沿。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多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各级党组织、广大师生深入通辽市农村牧区、城镇学校等,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人事处全体党员走进通辽市社会福利院送温暖;党委宣传部党支部开展“我为您服务”系列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到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与27名老弱病残和行动不便党员进行理论宣讲;蒙古学学院师生为市民搭建学习蒙古语言、文化、历史等各类知识的平台;附属医院医护专家团队为农村牧区患者进行义诊;外国语学院“暖阳”义教公益助学团队每周为科尔沁区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和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帮扶;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定期走进通辽市丑小鸭特殊教育学校,为自闭症儿童带去关爱。“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内蒙古民族大学结合开展“德润校园,善行民大”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善念”在师生心中扎根,让“义举”成为一种习惯,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来源:通辽日报

宋荣

中国民族大学排行榜:一所大学常常被人忽略,但是学风一流!

可能很多人都会经常听到某某民族大学或者民族学院,以为这些学校都是为少数民族准备的,其实不是,民族大学都是面向全社会招生的,而且民族大学内大部分的专业,汉族学生是可以报考的。而且就目前来说,国内的民族大学的数量不在少数,而且其中的一些实力已经相当的强了,虽然说和其他大学相比,民族大学的实力就相对偏弱,但是在慢慢的进步。今天编者就来给各位整理和编辑一下目前国内民族大学的一个排行,以供各位对民族大学有兴趣的同学参考!No.1 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前身是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学院,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药物制剂、农学。No.2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共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0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No.3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始建于1951年,创建之初名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中南民族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民族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省级品牌专业:应用化学、民族学、旅游管理、生物技术、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医学工程。No. 4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缅语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宗教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企业管理,法学理论,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预防兽医学。No.5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设有26个学院,开办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7个,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No.6 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前身是1950年8月正式成立的西北民族学院。 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3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9个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甘肃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No.7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历经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青海民族学院等办学阶段。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有13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校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No.8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原名贵州民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设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5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6个贵州省级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No.9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学校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大学。由于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这所民族大学一直被人们所忽略,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内民大的学风非常优良,由于办学条件一般等导致他的知名度一直有所下滑。No.10 西藏民族大学必须要说的是西藏民族大学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不是在西藏的。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校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建有实践教学基地,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0%。No.11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民委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No.12 大连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1984年立项筹建,1993年招生办学,1997年正式建校,2006年实现国家民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学校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中心区域,有马桥子和金石滩两个校区,下辖19个教学科研单位,开办本科专业52个。

中央民族大学2020考研成绩复核结果公布,1名考生分数有误!

日前,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公布硕士成绩复核结果的通知》。通知指出,此次2020年研究生考研初试成绩复核,统考科目全部申请复查考生的分数无误,但在自命题科目中,一名考生科目分数有误,需按程序订正,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申请复核考生的分数无误。具体截图如下:另外,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还表示,如个别考生想了解复核科目中各项大题得分可于3月15日前发送邮件至研招办工作邮箱,学校研招办收到邮件后尽快回复。详细通知请参见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浪荡子

我校与通辽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10日上午,我校与通辽市校地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蒙医药教学科研大楼912会议室举行。市委书记冯玉臻、我校党委书记陈永胜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玉峰,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东海分别代表市人民政府、内蒙古民族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玉峰,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科尔沁区委书记杜汇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敖日格勒,市委常委张鸿福、马慧吉,市政府副市长赵白玉、张海峰、张怡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教育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农牧局、文旅广电局、卫健委、蒙中药办、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陈永胜,党委副书记、校长赵东海,党委副书记李文阁,党委委员、副校长任军,党委委员、副校长修长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白跃华,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格根哈斯及专家代表,相关学院和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赵东海主持。根据协议,市校双方将在教育、人才和创新基地建设、医疗卫生和科研领域合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干部挂职锻炼、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市校并肩、合力书写新时代通辽发展新篇章。冯玉臻对合作协议的签订表示祝贺,向一直以来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内民大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市政府与内民大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既是双方面向未来、共谋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标志着市校合作、市校共建又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内民大人才智力富集、学科门类齐全,是通辽的宝贵资源,也是通辽重要的城市品牌形象,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气息,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强烈的蓬勃朝气。多年来,通辽市与内民大在相互支持、密切交流中共同努力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双方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必将为通辽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重要支撑,必将为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通辽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内民大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帮助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希望内民大继续秉承“博学明理、崇德至善”的校训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助力发展的智库”。陈永胜强调,多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重视与通辽市的合作,把突出抓好开放与合作作为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这是学校坚持“务实办学、创新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的理念,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促进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辽市创新发展空间巨大,内蒙古民族大学创新资源丰富,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今天,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的扎实举措;也是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具体行动。内蒙古民族大学将扎实履行协议的各项内容,与通辽市委、市政府一道,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高端人才的集聚作用、国际合作的促进作用和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有效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不断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打下坚实基础,助力通辽市实现率先发展,为通辽市打造蒙东教育、科技、文化高地提供民大支撑。赵东海在总结讲话时指出,近年来,通辽市加大了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双方已经在市校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全面推进双方在科技、文化、教育、产业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开启新时代通辽市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携手发展、深度合作、共创未来的崭新篇章。学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将秉持“先立地、再顶天”的原则,为通辽市打造内蒙古东部教育、科技、文化高地提供民族大学的文化、智力和团队支持,将专业学科优势体现出来,学校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市校合作签署的内容落地落实,为通辽市的发展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场签约仪式冯玉臻书记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玉峰出席会议陈永胜书记讲话赵东海校长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科尔沁区委书记杜汇良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敖日格勒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张鸿福出席会议市委常委马慧吉出席会议政府副市长赵白玉出席会议政府副市长张海峰出席会议政府副市长张怡出席会议会场

张叔

通辽市委书记一行到内蒙古民族大学调研指导工作

近日,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一行到内蒙古民族大学调研指导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鞠树文,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吴海东,市委常委、秘书长张鸿福陪同调研。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永胜,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东海,校党委副书记李文阁等参加了座谈会。冯玉臻指出,此次调研主要目的是落实刘奇凡同志代表自治区党委到内蒙古民族大学调研的讲话精神,市校联合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会上,陈永胜紧紧围绕刘奇凡同志来学校调研时提出的“牢记方向”“紧扣主线”“找准定位”“细化责任”等四点意见,结合学校近期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及下一步整改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他强调,针对刘奇凡书记提出的意见,校党委全面细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找准民族工作定位、教育工作定位、民族教育定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及时整改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冯玉臻指出,要贯彻落实好刘奇凡同志代表自治区党委到内蒙古民族大学调研的讲话精神,在市校战略合作的基础上,通辽市委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共同做好“三科”教师培训、共同推进新校区工程(二期)建设等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谱写市校合作的新篇章。内蒙古民族大学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李侗

「主题教育」通辽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我校共建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

11月28日,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成立大会在我校西拉木伦校区蒙医药教学科研大楼912会议室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郝茂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莉,市委常委、副市长亓彦伟,市政府副市长于沨,市政协副主席李艳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永胜,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格根哈斯,党委委员、学校办公室主任王百涛及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刘志彧书记主持。仪式上,陈永胜校长致欢迎词。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指导我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强调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好、传承好、保护好、宣传好民族历史文化,以更有力的举措,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焕发出更大活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高度重视,值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通辽市及我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成立了。工作站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成果转化、发掘地方历史文化及服务地方的能力与水平,探索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市校合作”的新途径,进而推进通辽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地方史研究。方勇书记指出,对通辽地区西辽河文明进行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将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努力,按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各项任务,努力在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为中华文明研究添砖加瓦,为推动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亓彦伟副市长指出,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是通辽市深度实施院(校)地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推进产学研融合、搭建创新驱动载体的又一重大成果。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内蒙古民族大学及市内各位专家学者通力协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工作,开展考古、历史和文化挖掘与研发,组织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攻关,深度发掘、科学阐释通辽市现有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价值,发挥好思想库与智囊团的作用,为地方政府咨政建言,宣传好西辽河流域文明,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通辽力量。仪式上,市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内蒙古民族大学三方签署《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郝茂荣市长、方勇书记、陈永胜校长共同为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揭牌。刘志彧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希望全体专家学者以工作站为纽带,着眼于通辽市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遗址考证及通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合作完成好通辽市有关西辽河流域考古、历史和文化方面挖掘等工作,着力提升科研院所服务地方的能力,助力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会场方勇书记讲话刘志彧书记主持会议陈永胜校长致欢迎词亓彦伟副市长讲话签约仪式揭牌仪式参观我校校史馆合影留念

神笔

湖北民族大学2020考研调剂公告出炉,缺额专业公布!

湖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我校热忱欢迎优质生源调剂我校,现将调剂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基本要求1.我校执行《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B类考生分数线。2.考生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可进行调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专业相同或相近,由我校各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面试小组从学科角度讨论决定是否接受调剂。4.所有调剂考生都必须经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否则无效。调剂系统自5月20日起开放。我校将在调剂系统开放后根据分数发送复试通知,请广大调剂考生在指定时间内接受复试通知。 5.我校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调剂(专硕学科),但需在调剂系统中申请调剂。6.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其他专项计划的考生不能调剂我校。7.我校调剂及录取信息将根据国家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录取政策要求持续更新。二、缺额专业及联系方式:(★标出为专硕)来源: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详细公告信息请参见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官网

技兼于事

内蒙古民族大学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开学安排的通知

根据自治区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和工作实际,经教育厅批准,现将我校学生开学具体安排通知如下:一、毕业年级本专科学生自5月16日起根据各学院安排直接到岗实习。实习学生名单及实习相关事宜和要求由各学院确认并通知每位学生。二、确需返校的毕业年级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学院审批,学校同意后,可以返校。三、实习结束后,学生分批错峰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及相关要求由各学院“一对一”通知每位学生。四、未接到返校通知的学生暂不返校。未经批准,任何学生不得提前返校。五、请到岗实习和返校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做好相关安排和准备,并在途中做好自我防护。六、其他年级学生返校时间,学校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上级有关要求,科学研判后另行安排。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年5月12日

苏洵

通辽市地名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论坛在我校举行

8月7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主办,通辽市民政局和我校蒙古学学院协办的 “通辽市地名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论坛” 在霍林河校区励志楼213会议室举行。校长赵东海,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希日巴拉,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党委书记白宝成,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历史文化大数据库项目组成员,我校教师代表等40余位来自高等院所和各旗县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蒙古学学院院长阿拉坦格日乐主持。开幕式上,赵东海、希日巴拉分别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和通辽市向本次论坛致辞;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党委书记白宝成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历史文化大数据库项目”总体情况;我校蒙古学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互赠学术成果。赵东海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并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学术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他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力助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地名历史文化大数据库项目圆满完成,下一步将在更多领域展开务实合作。希日巴拉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通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通辽市是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成长地。内蒙古民族大学人才智力富集、学科门类齐全,在科尔沁文化的提升方面民大与通辽市谁也离不开谁。研讨会上,我校蒙古学学院宝音陶克陶教授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哈申高娃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讨论。通辽市相关单位,各旗县和我校共40余名学者围绕通辽市地名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学术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该论坛的举办对蒙古地名研究和田野调查创作的深入,地名书写规范以及校地深度合作等方面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会后,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历史文化大数据库项目研究组成员将对通辽市各旗县乡镇嘎查地名历史文化开始进行深度调查和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历史文化大数据库项目”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承担,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协助完成的项目。该项目对于规范地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以及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肩负起创新发展科尔沁文化历史使命,不断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场赵东海校长讲话希日巴拉副主任讲话阿拉坦格日乐院长主持论坛白宝成书记介绍项目总体情况双方互赠研究成果双方互赠研究成果双方互赠研究成果双方互赠研究成果会场合影留念

骈拇第八

中央民族大学:关于2020考研复试、考研调剂有关问题的解答!

各位考生:根据近期考生电话咨询和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咨询的情况,现针对考生比较关注的且已经确定的问题统一解答如下:一、关于复试形式线上复试,具体使用平台待学校综合考察确定后再向考生公布。受疫情影响,复试环节中专业笔试将做相应调整,具体以学校、学院公布的复试方案为准。二、复试时间五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待上级部门批复我校复试方案后再向考生公布。三、复试名单公布“五一”之后,我校将陆续公布各专业的复试名单,请考生及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四、调剂专业根据我校一志愿上线情况,初步确定以下专业需要调剂。全日制: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方向)、美术学、艺术硕士(美术)的公共艺术方向和服饰艺术方向、电子信息硕士、光学工程、中药学。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金融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以上专业的具体调剂名额、调剂要求请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公布的为准,考生届时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中报名即可,我校不再另行开通预调剂系统。五、关于扩招我校今年专业学位硕士各专业的招生指标都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各专业的拟招生人数请关注各学院届时公布的复试方案。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相关工作正在快速有序地推进中,有关工作一旦确定会及时通过研究生院网站发布,请各位考生耐心等待。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4月28日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出品 |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供稿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 | 苏 欣 责编 | 魏晨辉 主编 | 李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