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同济大学研究生坠亡后续:校方认为四点原因或致学生轻生心斋

同济大学研究生坠亡后续:校方认为四点原因或致学生轻生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 陈丽媛)“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2018年12月13日12点58分,同济大学医学院2016级硕士生陆经纬在给身在芬兰的导师陆琰君发出这条信息后,转身从学院实验楼5层窗口跳下。校方称,导致陆经纬坠亡的原因可能有四点,其中包括陆经纬的硕士需要陆琰君同意才能毕业,(2018年)12月13日陆琰君在与陆经纬沟通中曾表示,如果陆经纬不完成两篇论文就不能毕业。但这两篇论文是否与陆经纬学业有关,校方并不知情,需要找陆琰君核实。此前,陆琰君称身体不适,正在国外治疗。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实验室的一位教授已经赴芬兰劝陆琰君回国。校方:四点原因可能导致学生轻生1月7日下午2点左右,陆经纬家属和同济大学应急处置工作组(下称工作组)进行了第五次会谈。工作组组长徐纪平表示,他们认为导致陆经纬自杀的原因可能有四点。一是陆经纬的学位课平均分为79.8分,陆经纬差0.2分未能直博;二是2018年12月12日,也就是事发的前一天,其论文被拒;三是陆经纬的硕士需要陆琰君同意才能毕业,2018年12月13日陆琰君曾表示如果陆经纬不完成两篇论文就不能毕业;四是陆经纬身体不好,压力疏导不足,造成心理方面的压力。对于第一点,陆经纬以0.2分之差未能直博的问题,陆经纬家人认为,这与陆琰君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是陆琰君要求陆经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她的实验上,陆经纬的其他科目可能就不会缺课,从而导致分数不够直博标准。陆经纬家人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没有陆经纬的微信,都是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由于陆经纬常年帮陆琰君做科研,特别忙,经常忘记给自己回信息。“即使偶尔回家一两天,他也是换个地方工作,很少有时间跟我们交流。”“反正事情也做不完,不休息了。”“放假老板(陆琰君)也不会放我的。” 在陆经纬家人提供的一份聊天记录中,陆经纬曾多次对同学表示自己很忙,让同学把老师上课的ppt拍下来给他。解释:无法直博,考博不会有太大问题除了直博,关于考博的问题,陆经纬家属也有不少疑惑。陆经纬家人回忆,2015年四五月份,陆琰君曾以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份,以PPT的形式在陆经纬的本科学校——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了招生函。招生函上写道:“如果愿意直接升博更好,5年硕博连读。”陆经纬当时选择陆琰君也有该原因,但在2018年陆经纬申请硕博连读时,陆琰君则表示,自己已经没有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对此,1月7日,陆经纬最后提到的章小清教授(现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为家属进行了解答。章小清说,自己此前从没有和陆经纬有过任何接触,甚至不知道陆经纬长什么样子。陆经纬之所以提到他,可能与其曾担任过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又是研究生院副院长,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有关。他介绍,陆琰君并非失去博士生导师资格,而是其没有拿到2019年的科研经费,导致其2019年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陆琰君曾找他说,因为其没有2019年的招生资格,希望能让陆经纬挂靠在其他导师名下继续读博,并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导师人选。“我就推荐了丁教授。”2018年12月5日,陆琰君曾推荐陆经纬报考丁教授的生物医学方向博士。在陆经纬家人提供的《同济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上,陆琰君写道:“陆经纬从2015年7月初就来到我们实验室——大四本科的毕设就开始师从于我,迄今已经3年半了……希望学院可以批准他报考博士生,那么陆经纬同学以及继续在我们的实验室把正在进行的课题再深入的做下去。”章小清表示,这样的话,如果陆经纬通过研究生的考试,就相当于挂靠在丁玉强的名下,但是还是可以做陆琰君的研究,属于陆琰君和丁玉强联合培养的学生,而自己属于他们的公证人。此外,他介绍,同济大学医学院自2018年开始对考博方式做出改变。改变包括,博士入学考试基本不考专业课,而是在每年的3月10日考一门英语,如果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则会在之后的专家评定中更具优势。“我曾对陆琰君说,既然你觉得这个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文章发表,那么在后续考博士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英语考试,在后面评估时,专家看到文章可以给他加很多分的。”章小清回忆,当时自己觉得陆经纬虽然不能转(直)博,但是考博不会有很大门槛。新京报见习记者 陈丽媛 编辑 潘灿 校对 吴兴发

斗地主

又出事!同大一研究生失联,今年同济大学怎么了?

最近,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失踪了,据悉,此次失踪学生名为王浩,研究生三年级,即将毕业,人人都觉得大好的前景,但就在王浩哥哥接到王浩的一则消息后,王浩哥哥懵了。消息中王浩讲爸妈嘱托给了哥哥,而王浩也随着这条消息发出之后消失了,在寻人过程中,哥哥得知了弟弟的失踪原因,可能与毕业论文和即将面临的工作压力有关。2019年的同济大学,好似屡遭不顺,多次上了新闻热榜。就在今年的1月份初,一则同济大学研究生疑因导师压迫坠亡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因其性质特殊,网上还掀起了一阵对我国导师制的批判,一时间,同济大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今1月份还未过,又有研究生疑因论文压力大的事情失踪,也许可能真的与学生承受压力有关,但无法否认,学校可能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如何更好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也许我国高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高校的各种学生档案、考核测评是我们了解学生的信息来源。然而,与美国高校相比,这些学生信息数据多为个人自然状况的记录,少有学生的主观感受、评价、态度等信息。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上严重不足,无论是从师生配比上还是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上,都不及国外高校。美国大学很早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就读经历和成长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众多高校迅速投身于校内质量评估,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判断预设的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或达到的程度如何,并推进此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设计改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总之,美国高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学生是否不断成长和进步,这些都应纳入我国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而不仅仅是以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目标。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小编等你哦~注:本文为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女帝

同济大学考研:快看!不同专业研究生日常生活,我酸了!

小可爱们好吖~爱你们的嘟嘟来咯~现在距离考研保守估计还有106天,在这百日冲刺的日子里,嘟嘟知道小可爱们心里肯定都特别有压力。为了缓解小可爱们的的压力,今天嘟嘟找了几位不同专业的学长学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读研生活,不同专业的读研生活大不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新闻传播学#@红果果少年:我导对我们基本采取放养政策,平时不太管我们。导师比较鼓励我们出去实践,所以我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在外面实习上。因为专业的需求,当初报考就特别选择了一线城市,比较好找相关实习。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上海,只要肯吃苦,我们这个专业的实习遍地都是,一个学期下来,我自认为还是积攒了不少经验。剩下的时间基本就平分给了专业课学习和发展爱好上面。因为本科的时候学的就是新闻,所以我比较喜欢摄影,周末我会提着相机到处去走走,准备在毕业之前能拍到上海更多的面。 读研感想与收获:我觉得研究生生活过成什么样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导师。—是要边读边积累工作经验还是要专心搞学术这个定位要在选导师之前就想好,然后选择相应风格的导师。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工作经验和文凭双丰收,但是压力同时也很大,因为课堂报告,学期论文什么的都不能糊弄。所以读研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磨练的阶段,但是如果辛苦三年我可以同时得到工作经验、硕士文凭,并且还发展了自己的爱好,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2#数理统计学#@研二老学长二战上岸Dream School,刚开学的时候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一看身边的同学高手如林,自己立马就不敢在这里懈怠了。研究生的课程很难,尤其是像我们这种理科,跟本科和你考研的知识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由于本人还是跨专业,因此研一的时候过的挺艰苦挺充实的。不过因为是自己想要读的专业,也就觉得没那么苦了。比较庆幸当时加入了学校的研究生会——生活权益部,感谢在研会的小伙伴们帮我度过了迷茫和高压的研一时光。到了研二一上来就是我们专业的硕博资格考,好在一次考过了,因此没有耽搁太多时间。之后更多的时间就投入到科研当中啦,每天也都过得比较充实,不断地阅读文献并且根据导师的指导进行科研活动。 读研感想与收获:已经准备读博士啦,还是很享受读研上学的生活的。虽然我很满意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但还是想和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读研还是有些许枯燥和无聊的,可能和你目前所经历的考研是一样的:做计划、看书、做题、对答案、背书,三点一线、四点一线的日子,简单而充实。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考研期间就这样苦,提前一年已经在磨练我们的心智了。日子确实挺单调的。但是,这段能够静下心沉淀下来的时光,真的会为你的未来奠定一个不一样的基调。3#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系美少女学校里好的课实在是很多,学界大佬的讲座也很多,基本上除了上必修专业课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蹭课或者听讲座。下午的话一般会在图书馆里看书或者抱着电脑出去坐坐写些东西,我们这个专业需要很大的阅读量以及比较硬的笔头。经过研究生一年级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专业课学习后,研二会被建议写一写文学批评以及发一些论文,但很幸运这些都是我的乐趣所在。我们研一就已经定好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所以毕业论文也在缓慢进行中。但总体来说,是不紧不慢又能让生活过得很充实的那种节奏,我很喜欢。 读研感想与收获:我是从普通二本考进985的,能够明显感受到其中的差距,进来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普通学校和好学校的资源、平台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身边的同学也和从前不同,大家都是专业基础扎实,但平时又很会玩的那种,可能也就是效率会比较高吧。一开始我会有一些压力,但后来发现和这些老师同学们待在一起,自己也会提升的很快。最大的收获就是眼界开阔了,保持住了读书的状态,确定了搞科研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所以以后可能会选择读博吧。4#教育学专硕#@匿名用户我的研究生生活是这样的:☆ 经济上毫无压力学费8000一年,住宿费1000一年,一志愿全日制研究生有1万2千的奖学金,每年的生活补贴是6000,两年一共1万2千,这2万4千块的奖金和补贴是每个一志愿全日制考生都有的。学费1万8,奖学金2万4,读书不光不要钱,还赚了6000。☆ 学习上非常自由文科生,不需要做实验实验,每天就是上课。专业课,就是几个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讨论问题,讨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和结论的话题,大家议论纷纷,自圆其说,百家争鸣。☆ 导师放养型的,无PUA和网上看到的“压榨学生”,“逼迫学生”的导师不同,我的导师给予了我非常大的自由。在论文方向的选择上,我占主导权,自己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大胆提出来,导师并没有强迫我一定要选他的研究方向。也从来没叫我跑过腿,什么叫外卖,报表,帮他干私活之类的。几乎从来都是我遇到了问题,就请教他,而不是他遇到了问题,就叫我过去。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做学术科研的人,所以,我只要能毕业,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了。每天的生活都大致相同,上课、吃饭、写作业,周末会出去耍,会努力把本科没有完成的事情做完。当然也有不少烦恼,老师的作业要比本科难很多,和同门同学一起做课题会有分歧,害怕毕业就业,还都是些上学时生活的快乐和烦恼。 读研感想与收获:我这样的研究生,个人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又在学校里多长大了两岁,将来能获得一个硕士学历,算是提高了一下自己的敲门砖,至于其他的什么人脉关系,学术功底,社会层次之类的,我真的不敢说那些跟我有什么关系,至少目前没有。我周边的研究生同学,经过和他们沟通交流,我发现,大多数人毕业后的打算和当初本科那会儿,没什么区别。毕业后,要么考公务员,要么当老师,要么去企业,就这样。但我真的感觉我的生活挺舒服的,真想一辈子赖在这个学校不走。5#无机化学#@3号同学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泡实验室,食堂吃饭,寝室睡觉三点一线。重复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在导师的项目里跟在导师以及师哥师姐后面屁颠屁颠跟着学。第一个暑假没有回家,留校做项目,并且一个假期下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觉得有一点挫败,又有一点委屈,但是最后成果出来的时候我们导师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我也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读研感想与收获:最大的感想还是不后悔吧。手里要做的事情又多又难,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抗压能力这么强。另外就是自己变得更加细心和理智了,一开始的时候总是犯错,但是导师和学姐学长们人都很好,有耐心,所以我也就很快适应了组里工作的节奏。以后读不读博不好说,但是也会认真做好当下手头的每一件事,给研究生生涯一个好的交代吧。6#医学#@我于人间走一遭研究生阶段就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熬过来,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受益匪浅。至于苦逼与否也要看自己跟着什么样的导师,以及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自己的目标要求。跟着严格一些,对学术、科研要求高的老师日子肯定要比划水的人艰难一些,但既然都已经选择了研究生这条路,还是学点真本事好。而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是要不断提升的,普通的本科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对于研究生的要求其实是相对欠缺的,需要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研究生阶段,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很优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都是优秀的人,你自然也会逼着自己变得更优秀了。然后你会发现他们不仅是学业上优秀人还有趣,比如我身边会有架子鼓大神博士舍友、省十佳主持人、英音巨好听的大神、健身教练......,会让你认识更多有趣又优秀的人,不足可能是容易自卑吧。研究生阶段的生活也是很丰富的,除了科研还可以有志愿活动,一些晚会啥的,还有大家一起吃吃吃,喝喝喝,玩玩玩,哈哈哈,也像本科时候挺丰富的。 读研感想与收获:在学校的时光总是很欢乐,虽然科研真的头秃,但重压之下必有奇迹,进步也是飞快的。人脉的积累,是有的,认识的朋友真的会不一样,但是什么是人脉,你自己也有用的时候才叫人脉,不然就算现在有交际,进入社会也会淡下来的。最后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无论你现在在做什么,考上了什么样的院校读研,别停下来。从以上学姐学长的研究生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专业的研究生生活都是不一样的,虽然会累,会有压力,但是能看见进步还是非常大的,当周围都是比自己厉害的人的时候,你不努力都会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小可爱们你们向往的研究生生活是这个样子的吗?欢迎下方留言和嘟嘟讨论哦~

亲父誉之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身亡!网曝其常年遭导师压榨,被威胁不能顺利毕业

1月4日,微博名为“烫烫大卷”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该消息发出后立即引起网友关注一度登上了热搜图片来源:微博热搜如今,微博爆料已经过去三天了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尚未就此事进行通报微博发文:硕士从五楼一跃而下据微博所发文章描述,2018年12月13日中午,陆经纬在其导师陆琰君的实验室内,通过微信客户端与客居芬兰的导师陆琰君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陆经纬表示,希望可以于2019年6月份硕士能顺利毕业,并提出放弃手头上陆琰君交给他正在撰写的2篇论文。然而,该要求遭到了陆琰君的拒绝,同时,陆琰君表示,如果陆经纬不能完成这两篇论文或是这两篇论文不能被发表的话,她不会让陆经纬顺利毕业。随后,陆经纬从位于5楼研究室中一跃而下,并留言导师“我去跳楼了”。该文章称,在陆经纬此前的研究生生涯中,陆经纬一直处于被导师压榨的状态,“几乎每年365天,没有节假日,并无休止、无偿地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同时,该文章称,在对待陆经纬跳楼一事上,同济大学医学院方面态度冷漠,“领导、老师不在现场”,“110没人打”,“一直让学生躺了很久直到家长来到现场”。知情人士:微博文与事实有出入1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同济大学一名知情此事的人士。这位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医学院学生跳楼一事,他也有耳闻,但学校尚未就此事正式通报,“网上的那篇文章我也看了,但与我所知道的,有些出入。我听到的,是当时医学院方面反应很快,学生在12点58分左右跳楼,10分钟左右就已经有老师来到了现场,并且是医学院的领导,那时候110与120都已经在了,所以文章里面,110没人打,领导、老师不在现场,等说法应该是有问题的。”同时,这名老师表示,就他所知,同济大学医学院已经与远在芬兰的陆琰君取得了联系,并要求对方回国,“陆琰君说自己生病了无法回国,这边也准备派老师前往协助她。”同济大学:导师“压榨”说仍在调查对于该教师的说法,封面新闻记者曾试图向同济大学官方进行核实,但目前尚未联系到同济校方,而截至记者发稿,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尚未就此事进行通报。而在稍早些时候,同济校方曾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关于学生跳楼是否与导师“压榨”有关,目前仍在调查,“陆同学的导师陆琰君确实还在国外,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来源:封面新闻责任编辑:邢宇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举群趣者

同济大学研究生坠楼!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为何容易成为弱势群体?

据媒体报道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于2018年12月13日坠楼,经抢救无效逝世。其家属已经通过正规渠道与学校进行交涉,据其家属反映陆经纬疑遭其导师陆琰君压榨,其导师已课题研究及论文发表为由不让其毕业,还让陆经纬写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论文,据了解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几乎是无休无止、免费地为其导师服务,为此还影响了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的其他课程,影响了其今年直接读博的机会,最终陆经纬选择了坠楼,让其家属痛不欲生。同济大学回顾2018年及过去,我们发现研究生和博士生选择轻生的新闻不绝于耳,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是为何我们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为何容易成为弱势群体?为此小编联系了若干位研究生和博士就原因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NO.1研究生一旦选定导师,几乎没有替换的可能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在三年间需要跟随导师一起学习,进行学术研究,因此导师的人品和学术能力,就深深的影响了研究生在三年内的学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若学生的学术研究方向与导师有差异,或者完全方向不同,导师几乎都会以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予以回绝,不给其提供帮助,同时也与学生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但是如果此时学生想向学校申请替换导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只能无奈和痛苦的等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完毕业走人,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2毕业论文需要按照导师意思写,导师决定学生是否正常毕业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先是开题答辩,然后再是写论文,最后送审。但是由于各个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需要常常与学生的研究兴趣不符,也有一些导师与其专业方向不符,如某交大博士因为博士研究方向与导师不同,导师干脆不管不顾,结果该博士已经读博5年还尚未毕业。在同济大学陆经纬事件中,陆经纬的导师就让其写够两篇论文才能毕业,但是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根本就与其研究方向无关,但是还必须写才能毕业,因为学生毕业需要导师签字,导师若不签字,学生就无法正常毕业,影响读博和将来工作。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导师指挥研究生NO.3研究生经常替导师干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在去年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事件中,就是因为该博士生导师经常让学生去外面应酬,替导师打扫家务等,相信很多研究生都有替导师去财务处报账的经历吧,我记得当年自己舍友还有替导师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总之在研究生期间很多研究生要跟自己的导师做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又耽搁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与一些研究生因此就产生了矛盾。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4一些导师存在人品问题,道德素养令人担忧在实践中,由于学生学术研究的需要,需要导师提供一些课题和经费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学术研究与导师产生分歧,一些导师并不是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而是刻意的打压学生,当学生提交毕业论文选题时,导师会以各种名义否定学生的论文研究价值,当学生论文写完快要提交时候,以各种无根据的理由指责学生,让学生按照其意思修改论文,完全没有导师应该有的道德素养和素质,学生为了能够毕业只能忍屈求全,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研究生毕业NO.5各个高校缺乏保障研究生群体利益的机制和途径从目前各个高校对研究生坠楼等相关事件来看,学校的处理都是事后处理,都没有事前的预防措施,也没有提前介入的机制,往往学生和导师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或者纠纷,学生的切实利益得不到保障,但是又申诉无门,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反映,而从此类事件的事后处理来看,高校的处理措施并不严厉,也仅仅是取消导师的导师资格,但是其还是正常上班,处理措施无关痛痒没有警示作用,客观上也造成一些导师的人品和素养滑坡,导致研究生利益没有保障。因此一些导师更肆无忌惮,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6研究生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未规范管理目前各个高校研究生扩招,一些学校的专业导师不够,只好找一些相近的专业老师做导师,还有一些导师几乎10年了还没发表一篇论文,也不去申请一些课题,不能够帮助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成长。而且还没有把研究生纳入到规范的管理当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学评估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纳入管理当中,导致一些研究生导师徒有其名,名不副实,客观上也造成了研究生在导师面前,成为了弱势群体。大家还有有什么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意见,欢迎讨论。

东西南北

同济大学考研有多难?我觉得这个工业设计同学能帮你

我之前学的是环艺专业,大学期间对自己学的专业失去了兴趣,但慢慢对工业设计有了一些了解,觉得挺感兴趣,在大三下学期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因为自己有老师对同济工业比较熟悉,向他请教后,就决定了考同济。从前期准备,到看到录取名单,期间也经历过迷茫和无助。下面就来分享下我的一些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们!1/前期准备因为我是跨专业,等于说要在一年时间内,弥补大家大学三年学习的东西,当时也挺没自信的。相信每个跨专业的人,一开始的时候难免都有这样的感受,但经历过后,觉得也还好,最主要的是迈出去第一步。从考试而言,同济工业主要就两大板块,一个是手绘,一个是设计史论,因为考研时间是大四上学期,个人觉得这两部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会比较充分,特别是跨专业的。因为我基础还可以,在学习手绘的过程中,还算快,加上培训班老师的引导,手绘比较快就上路了。前期的话,还是要注重基础,把线条和透视这些练好,后面再开始学习上色和方案的练习。和绘画的道理一样,可以多找一些好的手绘对照临摹,每天积累,学习别人好的经验。随着自己的不断练习和思考,慢慢的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绘画技巧,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够量的积累,才能获得质的提升。设计史这部分个人觉得不用太着急,早期准备的早,前面就当做课外阅读书,把书本看熟,后期再去背。因为人的记忆都是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几率增大,前面背了,后面可能也容易忘。设计史同济考何人可的《工业设计史》,在考前我看了五遍,做了三遍的笔记,到考前,对整本书的脉络和重要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不过因为是跨专业,之前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除了看设计史的书,也要多关注行业内的新闻动态,多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多去听一些学术讲座,参观一些展览,多关注一些设计网站和杂志期刊。因为同济考试参考书以外的知识占了很大比例,差不多60%或以上,加上面试的时候导师可能也会问道这些,所以要特别注意。2/关于政治政治一般暑假开始复习也来得及,但同济毕竟是985重点名校,又是自主划线,文化课和专业课都要引起重视。现在基本上越是好的学校,对文化、专业的分数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另外越到后面,大概10月份以后,基本各科都已经在收尾,如果你想着靠一两个月把政治背一下就好了,除非你英语和专业已经准备的很充分,然后记忆力又超强,不然真够你背的。政治相对来说,要上60分不难,要上到70以上就有点难度,80分的全国就比较少,90更凤毛麟角。我复习的方式就是刷题,通过刷真题去理解和记忆常考的知识点,然后背他总结的那些重点知识点,最后就把最后押题卷背熟。押题卷还是很厉害,每年最后都压中不少题。总之,政治提前太早没必要,前面背了,后面就忘了,太迟了不行。至于最好什么时候开始,还得针对个人情况去看。3/关于英语同济对英语要求也很高,分数线基本要50以上,如果基础不好,要上到这个分数也不容易。作为一门语言,词汇的基础一定是最主要的,如果一句话两三个单词不认识,一篇阅读理解下来,基本只能靠蒙了。背单词死记硬背肯定不行,没放到阅读理解里面去理解,一个是背了容易忘,一个是背了也不理解。所以经常有些情况就是,单词好像自己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感觉不像在说人话。这里面涉及到一部分语法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就是没有结合语境去理解。我还是倾向于一边做真题一边去记,因为既锻炼了自己的做题能力,也积累了词汇量。但一定得是真题,近十年的就差不多了,真题的逻辑和各方面都经过专家研究,比较严谨。英语另外要注意的就是作文,大小作文占了30分,这个不仅比重大,也比较容易得分。很多人喜欢背模板,针对基础差的比较实用,如果基础好,也没必要背模板,主要是积累一些重要的句型和词汇就行了。总体而言,英语要比政治难很多,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有一定的效果,4/关于史论同济的史论是对知识面的综合考核,不是把工业史看熟了就可以拿高分,还需要对设计前沿的一些信息、相关人物和一些品牌机构等,都需要一定的了解,在应对考试的时候,才能有话可答。对于设计界的前沿信息,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宽泛,其实最主要的是掌握时下的一些常见热点,比如常提到的设计思维、系统设计、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高科技设计等等。如果不懂就根据这些关键词先去网上搜索了解,也可以在知网或图书馆找相应的论文或期刊书籍去看看,积累一定的理论素养。对于业界一些比较重要的设计师,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国内的如柳冠中、童慧明等,也可以对同济的导师做一番了解;国外的如原研哉、乔纳森伊夫、艾斯·林格、马克·纽森、深泽直人等。可以先从他们的代表作品入手,去研究他们的设计理念,对比思考他们作品的风格区别及相关联系,有哪些创新等。也可以了解下他们为哪些知名公司设计出了优秀的作品。一些著名的品牌机构相对好了解,国内像小米旗下的一些产品受到小资情调的消费者的喜爱,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些原因等;国外像Apple、宜家家具等,为什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分析他们的代表性产品,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例如Tim Brown的设计思维,Bill Moggridge的交互设计等,这些现在平台都经常有分享。参考书目中的《新兴实践》,考试中几乎不考,就算考也就几分的分值,个人觉得看下书就行了,不用太花精力去背里面的知识点。因为是理论考试,答题时对专业术语以及论述逻辑比较注重,所以不要写太粗浅的口语表达,尽量结合一些专业的词汇分条理去说明。另外也不要爱惜笔墨,只要能结合上的,都可以写上,对于问答题论述题,有时候多写一些字,多打几分是很正常的。5/关于快题掌握快题的关键除了前期的基础训练,像线条、透视、上色这些,是为了最终的表现效果而积累,还需要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需要通过逻辑推导及创意,来提升快题的表现力,不是说画好一张效果图就能学好设计的。另外还需要多结合生活,设计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某一功能诉求,比如开水壶是为了烧水喝,电脑是为了上网,手机是为了打电话、发微信等,这些功能的诉求,才是设计本身所需要解决的。统计初试快题方面,对于纸张的要求是画至少两页B5纸,如果画产品,第一张可以进行设计分析、背景调研、故事版、persona、journey map、机会点,从而推导出方案草图,第二张纸可以画效果图、细节图、使用示意图、情境图和设计说明,因为为了版面更加饱满,建议两张纸较为合适,如果有时间,自己手绘功底又强,三张纸也可以。最后一张纸可以对效果图着重细节描绘,突出手绘功底。像我这样跨专业的,那就老老实实把两张纸画好已经很不错了。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同济对产品的交互方式较为看重,如果对交互界面或者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和说明,会相对容易打动阅卷老师。2017年的考题,都比较侧重具象化的东西,比如鞋和自行车,这就很难套模板,比方说你准备的是手表的模板,碰到这个题目可能就傻眼了。所以最主要的除了方案的练习,还是基础的积累,只有基础扎实了,考试的时候不管题目怎么换,你都能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把握,这个在早期快题训练的时候,就要多注意时间的训练。对于试卷版面而言,最主要是画面完整,不要给人没画完的感觉,这个会直接影响到印象分。前面可以多花点时间来构思,把线稿全部画完,最后上色,完善细节,千万不要想一点,画一点,要有全局观。另外统计虽说注重设计思维和逻辑,但毕竟是手绘考试,视觉上的表现也很重要,上色能快速抓住人的眼球,在一堆试卷中比较容易凸显出来,这个也能为你加分。6/关于复试复试上午3小时快题,一张四开纸。题目还是产品、交互、平面、环境四种选择,根据你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去选择。中午1小时英语翻译,一般结合一篇跟设计有关的文章,不会很难,比考研英语要容易多了。下午面试,15分钟,因为要见导师,形象很重要,着装得体,精神饱满,就容易给人第一印象好感。进到考场,先是互相打个招呼,然后把自己提前准备的作品集、简历、获得的荣誉证书等拿给几位导师,然后面对导师坐好,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果你没见过导师,导师不了解你的情况下,第一次见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对你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自我介绍就特别重要,这个在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功夫,导师基本后面也会结合你的自我介绍来提问。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导师会比较注重你的专业情况,比如工业设计,可能会着重这一块来提问,你对工业设计的了解,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另外对作品集的制作过程,导师可能也会比较看重,因为毕竟是跨专业,作品集是怎么来的,这个导师通常都会比较关心。后面还会用英语提几个问题,让你来回答,事先也要做好准备,一般都是些简单的提问,不会很难。整个回答的过程,不管自己会不会,千万不要卡住停顿,要一直说,就算自己说的不好,也要一直说,并且表现得较为自信。总之面试最简单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句老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坦诚谦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了解,导师也就不会特意为难。最后想说的是,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考研路,获得了很多人帮助,有同学,也有培训班的老师,自己本科学校的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不会这么顺利,非常感谢他们!另外自己的努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靠别人靠培训就想考上,基本上没戏,最最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付出,你付出了多少,最后也会回报你多少!

蓍草

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 父母:导师无耻中伤且校方冷漠

(原标题:硕士研究生跳楼身亡 同济大学:导师“压榨说”仍在调查中)1月4日,名为“烫烫大卷”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该消息发出后,也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如今,微博爆料已经过去两天了,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尚未就此事进行通报。硕士从五楼一跃而下据所发文章描述,2018年12月13日中午,陆经纬在其导师陆琰君的实验室内,通过微信客户端与客居芬兰的导师陆琰君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陆经纬表示,希望可以于2019年6月份硕士能顺利毕业,并提出放弃手头上陆琰君交给他正在撰写的2篇论文。然而,该要求遭到了陆琰君的拒绝,同时,陆琰君表示,如果陆经纬不能完成这两篇论文或是这两篇论文不能被发表的话,她不会让陆经纬顺利毕业。随后,陆经纬从位于5楼研究室中一跃而下,并留言导师“我去跳楼了”。该文章称,在陆经纬此前的研究生生涯中,陆经纬一直处于被导师压榨的状态,“几乎每年365天,没有节假日,并无休止、无偿地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同时,该文章称,在对待陆经纬跳楼一事上,同济大学医学院方面态度冷漠,“领导、老师不在现场”,“110没人打”,“一直让学生躺了很久直到家长来到现场”。知情人士:与事实有出入1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同济大学一名知情此事的人士。这位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医学院学生跳楼一事,他也有耳闻,但学校尚未就此事正式通报,“网上的那篇文章我也看了,但与我所知道的,有些出入。我听到的,是当时医学院方面反应很快,学生在12点58分左右跳楼,10分钟左右就已经有老师来到了现场,并且是医学院的领导,那时候110与120都已经在了,所以文章里面,110没人打,领导、老师不在现场,等说法应该是有问题的。”同时,这名老师表示,就他所知,同济大学医学院已经与远在芬兰的陆琰君取得了联系,并要求对方回国,“陆琰君说自己生病了无法回国,这边也准备派老师前往协助她。”同济大学导师“压榨”说仍在调查对于该教师的说法,封面新闻记者曾试图向同济大学官方进行核实,但目前尚未联系到同济校方,而截至记者发稿,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尚未就此事进行通报。而在稍早些时候,同济校方曾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关于学生跳楼是否与导师“压榨”有关,目前仍在调查,“陆同的导师陆琰君确实还在国外,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

旦旦而钓

评: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又一个研究生跳楼自杀了。这两年高校发生的事,堪比娱乐圈——有强奸女学生的、有搞3P的、有逼死学生的,还有学术造假的。同济大学医学院一名名叫陆经纬的研究生疑似因与导师陆琰君不合,跳楼自尽。兄弟,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死者的父母写了一篇文章《针对<关于医学院陆经纬事件的情况说明>的回复及对社会的呼吁》,很长,我看了好久,触动很大。我想读者朋友你能明白为啥我要把人名和 文章的名称都发出来吧?我的文章不看不要紧,去搜索,起码关注一下。第一:自杀不是懦弱,相反,自杀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多人说,自杀是懦夫的行为,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其实没试过的人,无法体会,真正站在楼房的边缘,看下去,人是会想的,人的大脑一次一次告诉本体各个器官,跳还是不跳,绝大部分人是不会真的跳下去的。不然那些跳楼被救的为什么绝大部分没有再次自杀?真正选择了自杀的,必是在心里左右衡量、反复权衡,死亡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才会选这条路。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逼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要跳楼自杀?是什么让这个导师怕的不敢回国?又是什么让校方不敢让死者临死提到的章老师露面?第二:高校有问题?还是教育行业有问题?老师,本应是人生路上难得的指路明灯。可是,我记得同是2018年,甘肃庆阳那个小姑娘刚刚从楼上跳下去,这次又有一个学生跳下去。都是因为老师。这个死者的老师常年客居芬兰,换句话说一年去同济大学的次数都在个位数,仅靠遥控学生来完成论文和科研。那我请问,这样的教师,同济大学你给他发工资吗?这个导师有研究经费不?第三:不签字无法毕业!权力造就了一个个悲剧为什么研究生,博士生门敢怒不敢言?因为导师不签字你就毕不了业!一个是浪费三年时间、还得不到毕业证,一个是忍气吞声、顺利毕业,你选哪个?于是,在权力面前,没有了公义,没有了举报,也没有了铁铮铮的骨气。于是,一波又一波的学生,情愿当韭菜给导师啃。没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能不能毕业全在导师一个人决定啊。最后,回想一下,从北电到北大,从某某科技到同济大学,当事情失去热度之后,公众等来了什么?是正义吗?愿逝者安息,愿天堂里没有这样的导师。

隆撒

谈谈,导师压榨?!同济研究生轻生事件

学姐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最近两年听说了太多这样的消息,每一次都会引起学姐内心的震撼,学姐看到很多网友会批判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太差,不会处理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会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制度不健全,存在太多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他们想不开,还是这个生活真的把他们逼上了绝境呢?作为法学生我们不能用单一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再去仔细的想想我们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吧。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相关的案情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在读研究生陶某在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陶某的亲人表示陶某之前并没有表明有自杀的意向,在家人面前也一般不会提起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看出陶某是个非常懂事的学生。随着事件的发酵,他自杀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这个人就他的导师王某。陶某的姐姐曾在网上多次发文指出王某对其有精神和 身体上的压迫和虐待,还以其个人的前程作为威胁,严重影响到其个人的发展。这件事情时候还被爆出了更大的绯闻,甚至有的人提到王某对陶某实行了同性性骚扰,具体内容的真实性我们现在无从考究,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是这样离开了我们。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学姐又听到了这样不幸的消息...事情发生在2018年的同济大学,事情概况如下: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坠楼身亡。通过与其家属的沟通,我们得知该学生从入学起,2015年7月左右,就一直为其导师工作,被其压榨,且全年无休止。据称,其大部分工作与其专业无关,上时间的工作严重的消耗了陆经纬的身体,她甚至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且存在休克现象,但其导师并没有对她赋予该有的人文关怀。他的家属还表示他的导师曾经威胁他如果不完成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就不给她毕业的资格。到现在为止,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20多天,但是他的导师仍然不肯出面担责或者是发表相关的声明,只是单纯的回避问题。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并不会是研究生轻生的结束,也不是开始,这种事情平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早在2009年06级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贾昊在6月28日跳楼自杀,网友热传贾昊是被其导师谢新洲所逼自杀的。......我们再看来一下网络上大家争论的角度(1)导师的行为是虐待行为吗?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人与人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一个导师每年都会带很多学生,在他带过的那些学生里有多少走入了社会?有多少自杀了?其实我觉得自杀的还是少数的,很多学生即使研究生的生活算不上顺利也还是踏入了社会,而并没有选择结束的自己的生命。当然如果真的如同网友盛传存在性骚扰的问题,那么武汉理工大学的那个件事情可能是个意外。我们知道读研究生,很多时候都是要为导师工作的,有的时候可能是学术上的查找或者是整理资料,有的时候可能确实要在生活的小事情上做一些工作,比如帮取快递,帮忙点外卖等等。如果能够和老师有个好的关系,那么他也会在生活上对学生有所照顾,学姐的研究生导师就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师。所以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会压榨学生,其次老师让学生工作确实存在压榨行为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接下来慢慢讨论2.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机制真的存在问题吗?在这一点上学姐想说文科和理工科真的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学姐很多读理工科的朋友都表明自己每天就和上班了是一样的,要做很多实验,或者是实习工作,为老师提供数据等等。这些工作交由研究生完成真的合理吗?实际上,理工学生完成这些工作都是会由导师来发工资的,当然工资水平很低,只能说是廉价劳动力,但是这些工作理论上无法由学校另外雇他人完成,因为可能科研水平达不到,另外也可以为在校的研究生提供一些学习实际操作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节约科研成本。现在大部分的理工学校都是沿用的这种机制。我只能说我觉得这种机制大体上是没有问题,毕竟在学校的学生想要学到东西,实践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在工资上确实也可以适当的增加。3.研究生的心理素质是不是存在问题?学姐曾在一些知乎和论坛上看到有人呼吁“有一个研究生自杀,这个社会怎么了?救救孩子吧!”这样的题目.学姐看到就笑了,现在的研究生还被当做孩子吗?虽然是依然在学校中学习,但是研究生时期是很多人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经济能力有限,那么还拿着家里的钱,交着学费过着生活也无可厚非,但你真的不能再把自己当做孩子了。如果在这个时间无法经历一切生活上的挫折,那么进入社会又该如何面对呢。正如我刚刚说的那样,中国每年数十万的研究生入学,数十万的研究生毕业,自杀的还是寥寥几个,我们却是不得不考虑这些个人的心理素质问题。作为法学生的思考一个学法律的人,应当直面这个社会最阴暗的一面,敢于去接受这个社会最肮脏的真相,知道如何批判的看待一个问题。就研究生轻生的问题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制度存在着问题,老师们的行为与人格也未必端正,而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能够让人谅解。(1) 高校制度首先就是学姐刚刚说的,有些科研任务是不可避免的要给学生分配的,那么是不是应当借鉴社会的工作机制,给与正当的休息时间,以及和工作量相匹配的工资制度。其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支配与安排应当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又该如何设置。毫无疑问,从法律上讲,学生一定没有为导师拿快递,取外卖的义务,做这样的事情多半是出于社会人情,以及道德压迫,很多时候迫于老师的社会地位和手中的权利学生不敢拒绝,而在校方看来这种人情上的小事又不值得去专门处理,多半连个警告都不会对老师做出。那么学姐认为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多发并发且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那么学校还是应该建立一定的监管机制。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现存的教师评价系统,向校方反映相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则可以向教育部反映等等。最后,每一个学校都应当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一个优秀的高校应当关心的不仅仅是学术和成绩,还有学生的人格养成,心理健康以及人文精神的成长,我觉得出现这种事情的大学并不是一个有很好人文情怀的学校,或者说还能够在这方面再多加建设。(2)学生维权不会维权的学生如何在社会中保护自己,这个社会的压迫本来就无处不在,如果只会毫无办法的妥协最终必然导致精神的崩溃。这种问题在法律上并没有明文的规定,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一定是最高效也是收益最高的解决办法。但如果我们真的无法通过这样的“软”途径解决问题,那么就一定要学会使用法律这个“硬”武器。如果真的觉得导师的压迫到了无法承受的力度,学生可以引用劳动法的规定,自己的劳动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应当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当然这方面自己要学着收集相关的证据,集合各种能证明自己工作时间的文件。另外如果觉得导师的行为对人格造成了侮辱或者是影响了正常的发展,还可以援引民法对于一般人格权的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不愿意花费诉讼成本还可以选择举报的途径,匿名写举报信,或者是向上反映。当然这些都是逼迫无路后的选择,学姐也说了如果能采用良性的途径解决问题,谁会希望到这一步呢...学姐只是觉得,如果真的已经有了自杀的勇气,为什么不去勇敢的拿起自己可以使用的武器正面互怼呢?所以这件事情,是社会畸形的反映,无论是哪一方都存在着自己的问题,学法律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思路:当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不要只想着从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另外这里学姐还是要告诫大家,这个世界上多的是比死还要难的事情,但每一件事情都比死更有希望,轻易不要有轻生的想法,实在难过的时候欢迎来撩学姐~祝大家,万事胜意,勇敢生活。

带我飞

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

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天生就会的,但是有些事情是真的很看天赋和兴趣的。就拿读书来说,扒姐很明显就不是念书的那块料,所以勉强读完大学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了,在大学的时候成绩基本都是低空飘过的那一种。看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去考研,真是心疼又佩服,心疼是因为为了迎合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佩服是他们有继续念书的勇气。考研的压力有多大扒姐不清楚,成为研究生以后压力有多大扒姐也不清楚,但是如果压力会大到失联甚至轻生的话,那一定是扛不住了。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同济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失联了,这位研究生今年25岁了,在同济大学念研三,据其哥哥说,在1月8日的时候曾留下类似遗言的话之后就失联了。而这个研究生失恋至今已经有七天之久了,其哥哥说在留言里弟弟说自己压力好大,承受不了了,还说以后爸爸妈妈就交给他了。收到留言的除了哥哥以外,还有他的一些朋友,在1月8日当天其哥哥就报警了,可惜的是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消息。不禁让人担心起来,这么多天不见人,该不会已经做出什么傻事了吧。网友们看到这件事以后,有的人就说他抗压能力太差了,可也有的人反驳说这个研究生是抑郁症,根本就不是抗压能力的问题,而且研究生的压力一直都很大,受不了也很正常。虽然就抗压能力这件事网友们议论纷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这个研究生一定要平安归来的,因为他的哥哥还在瞒着父母弟弟失联的消息,在等着弟弟回家。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别人考上研究生了,就是继续读书拖着不工作两三年,可是不念研究生,怎么知道这些研究生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呢?就像扒姐一开始说的,有点事情真的很看天赋和兴趣,如果只是为了文凭读研,那么强迫自己去搞研究的话,不仅自己辛苦,别人也辛苦,尤其是最后承受不住压力而做出傻事了,谁来为他们负责呢?扒姐并不是说那些为了文凭读研的人有错,只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有承担压力的心理预设。最后,扒姐还是希望那个学生可以平安归来。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