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研究生录取已经结束了,2020年高考也落下帷幕。此时的2021考研正进入紧锣密鼓的复习备战阶段。俗话说,得暑假者得考研。暑期的两个月,正式考生按照计划复习备战的黄金时期,没有课业的负担和压力,可以全天候复习备战,这个阶段的学习规划和学习效率直接决定了2021考研能否有希望上岸。尽管2020年考研扩招了18.9万人,但是主要是向人工智能、医学等学科倾斜,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类的考生并没有在这一波扩招中得到大幅度扩招的机会,相反,因为考研国家线的提升,反而上岸的难度加大了。2020考研上岸的故事很多,考研和复试经验也值得借鉴。今年,340万考生中仍有约240万考生没有继续深造的机会,而这些落榜的考生中肯定会有不少人会继续奋战2021考研。据有关方面估计,2021考研人数有可能会达到400万左右,这个数字着实惊人。因为今年的研究生扩招,社会上有不少质疑之声,无非就是研究生扩招幅度这么大,研究生学历不值钱了,还有必要考研吗?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从我国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看,我们与西方社会还有不小的差距,相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各领域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有些人只看到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忽略了我国的人口基数,唱衰研究生言论,要么是鼠目寸光,要么是居心叵测。不负责的言论反正也不触犯法律,阴阳怪气的各种论调,要么是说一般的学校不值得去读,要么说现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难不成全国只办985/211层次的高校,其他层次高校全部停办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以,未来一段时期,考研或者出国留学深造仍会是高校毕业生的主流选择。这一点不容置疑,也值得鼓励。一方面,考研是出于学生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内在需求;一方面,是社会形势发展对人才需求倒逼学生不得不追求高学历。两个方面的因素都是导致考生近几年逐年大幅度攀升的主要原因。从统计表看,考研录取率自2017年以来,随着考研人数的攀升,录取率稳定在4:1左右,预计2020考研录取率在3.4:1左右。也就是说2020年有240万考生没有继续深造读研的机会,与高考相比,考研的竞争还是很激烈和残酷的,所以,想要考研成功上岸,需要考生付出更多的辛苦,复试和调剂固然很重要,但是初试成绩的高低才是决定能否上岸的首要因素。现在就来说说今天的话题对象: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同济大学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得到了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1912年与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在1949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拓展学科范畴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济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7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3个,整体的学科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国内学科排名中也是实力超群。在软科发布的2020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有35个学科上榜,在985大学中处于中上游左右位置。其中,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名列前10 ,土木工程更是位列top1,体现了同济大学作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的实力和地位。top51-100学科数也有11个,整体实力还是较强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同济大学上榜44个学科,其中,A+学科有4个,A学科1个,A-学科7个,A类学科总数达到了12个;B类学科22个,C类学科10个。介绍完了同济大学的学科实力,终于到了今天的重点:同济大学2020年考研录取情况。前段时间,同济大学公布了2020考研录取情况,引起了社会和考生的关注。2020年,同济大学共录取研究生565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70人,专业型硕士3587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占比63.41%,这也是研究生录取的基本趋势,专业型硕士录取比例超过了学术型硕士,这与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是相符的。从小编的统计结果看,各个专业之间考研录取率差异还是很大的,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为100%,也有少数专业因为报考人数少零录取。推免率在50%以上的就有58个专业之多,主要集中在学术性硕士专业。统考招录比在10%以上的专业就有40个,占总招生专业160个的25%,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下边小编就给考生们详细分析。1、报录比总体偏高,考研难度大从统计结果看,有40个专业的报录比在10%以上,超过20%报录比的专业有12个,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大学第一的土木工程归属建筑学专业,报录比为25.86%,并不是报录比最高的。最高的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报录比达到了惊人的49%!报录比高的专业,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实力,另一方面是报考的热度。艺术设计类因为近几年报考人数增长幅度大,导致很多高校艺术设计类录取分数攀升,2020年国家线就比2019年不降反升高了7分,达到了347分,导致今年很多艺术设计类考生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遭遇考研失败。2、部分专业推免比例高,避免报考雷区从推免情况看,信号与信息处理、口腔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眼科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等5个专业推免比为100%,50%及以上推免比的专业达到了58个,2021考生在报考这些专业的时候就要靠考虑是否要回避这些考验的雷区专业,避免自己成为这些专业考研的炮灰,从而让辛苦白费。3、个位数招生专业尽量避开,报考人数少机会小儿科学、老年医学、耳鼻咽喉科学、急诊医学等4个专业报名人数少,一个人也没有录取。2020年,录取人数在10人以下的专业竟然有51个之多,信号与信息处理、口腔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眼科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都在其中,而且只接受推免。4、专业学位招生人数多,录取难度相对较小前面提到,同济大学2020年录取专业型硕士3587人,超过了总录取人数的60%。录取人数在50及以上的专业有18个,其中,工商管理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96人!土木水利专业也达到了434人。这2个专业的报录比分别为2.41、3.77,应该说属于性价比比较好的专业,尤其是土木水利专业,又是同济大学的优势专业、王牌专业。考研人又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暑假了。同济大学作为老牌的土木建筑类大学,既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又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也是报考的热门院校。2020年报考人数19469人,接近2万人,不可谓部热门,同时也说明竞争比较激烈,考研的难度还是较大的。以上分析供2020考研院校报考参考,也是2020高考生志愿填报的参考。原创不易,请关注支持小编,动动手指给小编点个赞吧。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 陈丽媛)“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2018年12月13日12点58分,同济大学医学院2016级硕士生陆经纬在给身在芬兰的导师陆琰君发出这条信息后,转身从学院实验楼5层窗口跳下。校方称,导致陆经纬坠亡的原因可能有四点,其中包括陆经纬的硕士需要陆琰君同意才能毕业,(2018年)12月13日陆琰君在与陆经纬沟通中曾表示,如果陆经纬不完成两篇论文就不能毕业。但这两篇论文是否与陆经纬学业有关,校方并不知情,需要找陆琰君核实。此前,陆琰君称身体不适,正在国外治疗。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实验室的一位教授已经赴芬兰劝陆琰君回国。校方:四点原因可能导致学生轻生1月7日下午2点左右,陆经纬家属和同济大学应急处置工作组(下称工作组)进行了第五次会谈。工作组组长徐纪平表示,他们认为导致陆经纬自杀的原因可能有四点。一是陆经纬的学位课平均分为79.8分,陆经纬差0.2分未能直博;二是2018年12月12日,也就是事发的前一天,其论文被拒;三是陆经纬的硕士需要陆琰君同意才能毕业,2018年12月13日陆琰君曾表示如果陆经纬不完成两篇论文就不能毕业;四是陆经纬身体不好,压力疏导不足,造成心理方面的压力。对于第一点,陆经纬以0.2分之差未能直博的问题,陆经纬家人认为,这与陆琰君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是陆琰君要求陆经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她的实验上,陆经纬的其他科目可能就不会缺课,从而导致分数不够直博标准。陆经纬家人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没有陆经纬的微信,都是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由于陆经纬常年帮陆琰君做科研,特别忙,经常忘记给自己回信息。“即使偶尔回家一两天,他也是换个地方工作,很少有时间跟我们交流。”“反正事情也做不完,不休息了。”“放假老板(陆琰君)也不会放我的。” 在陆经纬家人提供的一份聊天记录中,陆经纬曾多次对同学表示自己很忙,让同学把老师上课的ppt拍下来给他。解释:无法直博,考博不会有太大问题除了直博,关于考博的问题,陆经纬家属也有不少疑惑。陆经纬家人回忆,2015年四五月份,陆琰君曾以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份,以PPT的形式在陆经纬的本科学校——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了招生函。招生函上写道:“如果愿意直接升博更好,5年硕博连读。”陆经纬当时选择陆琰君也有该原因,但在2018年陆经纬申请硕博连读时,陆琰君则表示,自己已经没有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对此,1月7日,陆经纬最后提到的章小清教授(现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为家属进行了解答。章小清说,自己此前从没有和陆经纬有过任何接触,甚至不知道陆经纬长什么样子。陆经纬之所以提到他,可能与其曾担任过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又是研究生院副院长,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有关。他介绍,陆琰君并非失去博士生导师资格,而是其没有拿到2019年的科研经费,导致其2019年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陆琰君曾找他说,因为其没有2019年的招生资格,希望能让陆经纬挂靠在其他导师名下继续读博,并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导师人选。“我就推荐了丁教授。”2018年12月5日,陆琰君曾推荐陆经纬报考丁教授的生物医学方向博士。在陆经纬家人提供的《同济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上,陆琰君写道:“陆经纬从2015年7月初就来到我们实验室——大四本科的毕设就开始师从于我,迄今已经3年半了……希望学院可以批准他报考博士生,那么陆经纬同学以及继续在我们的实验室把正在进行的课题再深入的做下去。”章小清表示,这样的话,如果陆经纬通过研究生的考试,就相当于挂靠在丁玉强的名下,但是还是可以做陆琰君的研究,属于陆琰君和丁玉强联合培养的学生,而自己属于他们的公证人。此外,他介绍,同济大学医学院自2018年开始对考博方式做出改变。改变包括,博士入学考试基本不考专业课,而是在每年的3月10日考一门英语,如果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则会在之后的专家评定中更具优势。“我曾对陆琰君说,既然你觉得这个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文章发表,那么在后续考博士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英语考试,在后面评估时,专家看到文章可以给他加很多分的。”章小清回忆,当时自己觉得陆经纬虽然不能转(直)博,但是考博不会有很大门槛。新京报见习记者 陈丽媛 编辑 潘灿 校对 吴兴发
这几天,在研究生圈里都在关注着同济大学的研究生跳楼身亡的后续处理结果,因为我们都是研究生,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导师,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相似的事情,所以我们关注 ,所以我们痛惜。但在密切关注的同时,身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导师呢?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呢?这或许是我们也应该关注的热点。回顾“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或许令更多的人见识到了硕士导师对一名硕士研究生正常毕业所起的关键作用,认识到了研究生想必有人或许真的会有很多的主管原因。但这位导师对于自己所带学生这样的高强度、高密度的要求和失误,实属是难以理解,也是我们硕士研究生所不能够承担的。那么如果在你读研期间,你也碰到了同样的导师,你该怎么办呢?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和自己所在学院的院领导反映。其实,在读研期间研究生是可以向院领导申请更换导师的,这是正常的程序,也是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都曾做过的事情,因为毕竟当时选的导师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或者是最适合自己的。当然,如果想自己的硕士导师就必须有非常强硬的理由,如果你的硕士导师无情的压榨你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以这样的原因向学院申请更换硕士导师,同时也可以积极的向学院的书记及时的回报自己的思想状况,最后获得更换导师的机会。其次,向自己的导师说明自己的真实情况。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为的有限并不是无限的,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极致,所以不可能导师吩咐的任务都能够第一时间去完成。因此作为研究生的的我们或许更多的也应该学会如何和自己的导师沟通。和自己的导师说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难以胜任如此之多的任务寻求导师的理解。一般来说,只要你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导师都会给予理解的,会适当的减少你的工作量,这样便是最好的结果了。最后,学会自我调节和量力而行。或许我们都希望自己在导师面前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因为我们可能读博需要导师的大力推荐,在找工作时需要导师的帮助,这些导致我们对于导师所布置的任务都是尽力的完成。但是如果在自己完不成的情况下,或许我们更多的应该自我调节,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有时候恰当的放弃也是为了寻找另一种成功,一定要量力而行。总之,研究生在和导师相处时更多是相互的理解,导师理解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理解导师的科研项目,这样或许才能够和谐相处吧!!!
近期,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消息的热度一直不减,由于同济大学只是称事件仍在调查中,一直没有给出官方的正式结论,所以网友的议论一直是在谴责导师对学生的“压榨”行为。事件发生在2018年12月13日,至今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同济大学仍没能对事件有一个正式的表态,这也使得人们对网上流传的事实更加相信。同时,其导师也一直侍在芬兰不回国处理学生身亡的有关事宜,也让人们对这位导师的人品产生了怀疑。从现在网上流传的信息来看,陆经纬跳楼与其研究生导师有密切关系是肯定的。跳楼发生在陆经纬和他的导师微信联系之后,其联系内容是关于陆经纬所了承担的工作和毕业时间等问题。显然他的导师并没有财政部陆经纬的要求,这就导致了陆经纬在微信中给其导师留下一句“我去跳楼了,学院教授会找你谈的”信息后,选择了跳楼的方式进行最后的抗议。目前网上有关“从2015年7月初至事发时,陆同学几乎无休无止、无偿的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导师要求他时时以她的课题实验和研究为主”“要求他写两篇与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并威胁他如果不完成论文或者这两篇论文不能发表的话,就不让他毕业”等信息仍然没有正式被确认,但是陆经纬与其导师的矛盾导致陆经纬跳楼却是比较可信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陆经纬跳楼时其导师在国外,当然而且事件发生到现在其导师仍然没有回国,这与陆经纬家人所说其导师常年客居芬兰也是相符的。否则,同济校方也就不用表示“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正考虑派人前往国外调查”。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同济大学的管理责任就是推脱不掉的。学校为什么允许一个常年客居国外的人指导硕士研究生?学校是如何对在读研究生进行管理的?导师不在研究生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研究生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去反映解决?这些问题恐怕同济大学都要认真的回答。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我们的高校不能看着研究生跳楼这种悲剧一再发生。同济大学应该尽快将事情的真相调查清查,给社会大众一个明确的交待。各个高校,包括同济大学也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年研究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跳楼轻生这样恶性事件为什么会时有发生。人的生命重于一切,我们的高等学校是神圣的学术殿堂,这里应该培养出学术大师,但是首先应该保证每一个生命都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的学校要关心学生的成才,也要关注他们生命历程中困惑。我们的导师不但应该是学生学业的导师,也应该是学生前行的引路人,能让他们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完整的灵魂走向社会。关注教育新闻热点、分享个人观点,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转发!
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天生就会的,但是有些事情是真的很看天赋和兴趣的。就拿读书来说,扒姐很明显就不是念书的那块料,所以勉强读完大学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了,在大学的时候成绩基本都是低空飘过的那一种。看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去考研,真是心疼又佩服,心疼是因为为了迎合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佩服是他们有继续念书的勇气。考研的压力有多大扒姐不清楚,成为研究生以后压力有多大扒姐也不清楚,但是如果压力会大到失联甚至轻生的话,那一定是扛不住了。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同济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失联了,这位研究生今年25岁了,在同济大学念研三,据其哥哥说,在1月8日的时候曾留下类似遗言的话之后就失联了。而这个研究生失恋至今已经有七天之久了,其哥哥说在留言里弟弟说自己压力好大,承受不了了,还说以后爸爸妈妈就交给他了。收到留言的除了哥哥以外,还有他的一些朋友,在1月8日当天其哥哥就报警了,可惜的是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消息。不禁让人担心起来,这么多天不见人,该不会已经做出什么傻事了吧。网友们看到这件事以后,有的人就说他抗压能力太差了,可也有的人反驳说这个研究生是抑郁症,根本就不是抗压能力的问题,而且研究生的压力一直都很大,受不了也很正常。虽然就抗压能力这件事网友们议论纷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这个研究生一定要平安归来的,因为他的哥哥还在瞒着父母弟弟失联的消息,在等着弟弟回家。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别人考上研究生了,就是继续读书拖着不工作两三年,可是不念研究生,怎么知道这些研究生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呢?就像扒姐一开始说的,有点事情真的很看天赋和兴趣,如果只是为了文凭读研,那么强迫自己去搞研究的话,不仅自己辛苦,别人也辛苦,尤其是最后承受不住压力而做出傻事了,谁来为他们负责呢?扒姐并不是说那些为了文凭读研的人有错,只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有承担压力的心理预设。最后,扒姐还是希望那个学生可以平安归来。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你们怎么看?
堂堂的名牌大学研究生,读的又是同济大学的王牌学科,毕业后薪水基本能达到一年10万元左右,竟然要休学一年去当“垃圾王”,不少人都说他“昏头了”。有一次,高志军在校内某幢楼内收垃圾,楼下的阿姨就对他“横加苛责”:如果她是高志军的母亲,肯定会杀了他,辛辛苦苦供出来一个研究生,竟然不干“正事”去收垃圾。他名片上写着的:“同济大学校内废品回收站业务经理”。这张名片上还有他的手机号码、办公地点,名片反面清清楚楚写着的经营范围是:回收纸板、书本、报纸、塑料、金属、旧电器等废旧物品。今年3月,高志军从同济大学休学一年,5月份,他又和同济大学物业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排他性协议,将同济大学四平路等几个校区的垃圾回收业务全部承包了下来,一门心思从事他的“垃圾事业”,做一个“垃圾王”。大三学生小李说,不可否认,承包垃圾回收权也是创业的一条道路,但是自己肯定不会选择这么做,因为需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比如家里的人肯定不同意。高志军感慨说,这个项目起步真是不容易,中间遇到颇多坎坷。最初,他去找了校内创业协会,但是他们的兴趣并不大。于是他又给校长写信,想不到因为网络问题,电子邮件被退回来了,百般无奈之下,他只好直接去找了同济校办的老师,想不到竟然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校办詹萌老师听了他的构思后,觉得很有想法,就让他再去做个可行性报告。高志军最后出资独家获得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南校区、彰武路校区和沪东校区一年的垃圾回收权,并且先后投入了10万元。高志军说,放着研究生不念,选择去当“垃圾王”,这与他的家族背景有关。在他的亲戚中,就有开设垃圾回收站的,因此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知道有利可图,他也看上了这里面的发展潜力。“现在一天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遇到学生离校这样的废品处理高峰期,营业额将会有大幅度提高,根据这个行业利润率,正常一年的利润应该有30万元左右,这还是同济大学部分校区的业务。”高志军把生意经读得很“透”。对于这些利润的用途,高志军也想得很明白,用一部分钱来资助大学生,如果今后将“生意”拓展到同济大学所有校区,资助人数将达到100名。尽管起步低,但并不妨碍他对远大前景的向往。他表示,同济大学在环保技术方面的学科优势是他“野心”的基础,他说,同济大学正和沪上某高校进行电子拆卸项目的研究,如果有这些技术做后盾,他对于将来的底气就更足了。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学姐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最近两年听说了太多这样的消息,每一次都会引起学姐内心的震撼,学姐看到很多网友会批判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太差,不会处理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会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制度不健全,存在太多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他们想不开,还是这个生活真的把他们逼上了绝境呢?作为法学生我们不能用单一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再去仔细的想想我们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吧。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相关的案情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在读研究生陶某在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陶某的亲人表示陶某之前并没有表明有自杀的意向,在家人面前也一般不会提起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看出陶某是个非常懂事的学生。随着事件的发酵,他自杀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这个人就他的导师王某。陶某的姐姐曾在网上多次发文指出王某对其有精神和 身体上的压迫和虐待,还以其个人的前程作为威胁,严重影响到其个人的发展。这件事情时候还被爆出了更大的绯闻,甚至有的人提到王某对陶某实行了同性性骚扰,具体内容的真实性我们现在无从考究,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是这样离开了我们。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学姐又听到了这样不幸的消息...事情发生在2018年的同济大学,事情概况如下: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坠楼身亡。通过与其家属的沟通,我们得知该学生从入学起,2015年7月左右,就一直为其导师工作,被其压榨,且全年无休止。据称,其大部分工作与其专业无关,上时间的工作严重的消耗了陆经纬的身体,她甚至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且存在休克现象,但其导师并没有对她赋予该有的人文关怀。他的家属还表示他的导师曾经威胁他如果不完成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就不给她毕业的资格。到现在为止,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20多天,但是他的导师仍然不肯出面担责或者是发表相关的声明,只是单纯的回避问题。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并不会是研究生轻生的结束,也不是开始,这种事情平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早在2009年06级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贾昊在6月28日跳楼自杀,网友热传贾昊是被其导师谢新洲所逼自杀的。......我们再看来一下网络上大家争论的角度(1)导师的行为是虐待行为吗?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人与人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一个导师每年都会带很多学生,在他带过的那些学生里有多少走入了社会?有多少自杀了?其实我觉得自杀的还是少数的,很多学生即使研究生的生活算不上顺利也还是踏入了社会,而并没有选择结束的自己的生命。当然如果真的如同网友盛传存在性骚扰的问题,那么武汉理工大学的那个件事情可能是个意外。我们知道读研究生,很多时候都是要为导师工作的,有的时候可能是学术上的查找或者是整理资料,有的时候可能确实要在生活的小事情上做一些工作,比如帮取快递,帮忙点外卖等等。如果能够和老师有个好的关系,那么他也会在生活上对学生有所照顾,学姐的研究生导师就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师。所以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会压榨学生,其次老师让学生工作确实存在压榨行为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接下来慢慢讨论2.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机制真的存在问题吗?在这一点上学姐想说文科和理工科真的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学姐很多读理工科的朋友都表明自己每天就和上班了是一样的,要做很多实验,或者是实习工作,为老师提供数据等等。这些工作交由研究生完成真的合理吗?实际上,理工学生完成这些工作都是会由导师来发工资的,当然工资水平很低,只能说是廉价劳动力,但是这些工作理论上无法由学校另外雇他人完成,因为可能科研水平达不到,另外也可以为在校的研究生提供一些学习实际操作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节约科研成本。现在大部分的理工学校都是沿用的这种机制。我只能说我觉得这种机制大体上是没有问题,毕竟在学校的学生想要学到东西,实践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在工资上确实也可以适当的增加。3.研究生的心理素质是不是存在问题?学姐曾在一些知乎和论坛上看到有人呼吁“有一个研究生自杀,这个社会怎么了?救救孩子吧!”这样的题目.学姐看到就笑了,现在的研究生还被当做孩子吗?虽然是依然在学校中学习,但是研究生时期是很多人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经济能力有限,那么还拿着家里的钱,交着学费过着生活也无可厚非,但你真的不能再把自己当做孩子了。如果在这个时间无法经历一切生活上的挫折,那么进入社会又该如何面对呢。正如我刚刚说的那样,中国每年数十万的研究生入学,数十万的研究生毕业,自杀的还是寥寥几个,我们却是不得不考虑这些个人的心理素质问题。作为法学生的思考一个学法律的人,应当直面这个社会最阴暗的一面,敢于去接受这个社会最肮脏的真相,知道如何批判的看待一个问题。就研究生轻生的问题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制度存在着问题,老师们的行为与人格也未必端正,而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能够让人谅解。(1) 高校制度首先就是学姐刚刚说的,有些科研任务是不可避免的要给学生分配的,那么是不是应当借鉴社会的工作机制,给与正当的休息时间,以及和工作量相匹配的工资制度。其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支配与安排应当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又该如何设置。毫无疑问,从法律上讲,学生一定没有为导师拿快递,取外卖的义务,做这样的事情多半是出于社会人情,以及道德压迫,很多时候迫于老师的社会地位和手中的权利学生不敢拒绝,而在校方看来这种人情上的小事又不值得去专门处理,多半连个警告都不会对老师做出。那么学姐认为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多发并发且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那么学校还是应该建立一定的监管机制。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现存的教师评价系统,向校方反映相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则可以向教育部反映等等。最后,每一个学校都应当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一个优秀的高校应当关心的不仅仅是学术和成绩,还有学生的人格养成,心理健康以及人文精神的成长,我觉得出现这种事情的大学并不是一个有很好人文情怀的学校,或者说还能够在这方面再多加建设。(2)学生维权不会维权的学生如何在社会中保护自己,这个社会的压迫本来就无处不在,如果只会毫无办法的妥协最终必然导致精神的崩溃。这种问题在法律上并没有明文的规定,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一定是最高效也是收益最高的解决办法。但如果我们真的无法通过这样的“软”途径解决问题,那么就一定要学会使用法律这个“硬”武器。如果真的觉得导师的压迫到了无法承受的力度,学生可以引用劳动法的规定,自己的劳动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应当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当然这方面自己要学着收集相关的证据,集合各种能证明自己工作时间的文件。另外如果觉得导师的行为对人格造成了侮辱或者是影响了正常的发展,还可以援引民法对于一般人格权的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不愿意花费诉讼成本还可以选择举报的途径,匿名写举报信,或者是向上反映。当然这些都是逼迫无路后的选择,学姐也说了如果能采用良性的途径解决问题,谁会希望到这一步呢...学姐只是觉得,如果真的已经有了自杀的勇气,为什么不去勇敢的拿起自己可以使用的武器正面互怼呢?所以这件事情,是社会畸形的反映,无论是哪一方都存在着自己的问题,学法律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思路:当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不要只想着从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另外这里学姐还是要告诫大家,这个世界上多的是比死还要难的事情,但每一件事情都比死更有希望,轻易不要有轻生的想法,实在难过的时候欢迎来撩学姐~祝大家,万事胜意,勇敢生活。
据媒体报道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于2018年12月13日坠楼,经抢救无效逝世。其家属已经通过正规渠道与学校进行交涉,据其家属反映陆经纬疑遭其导师陆琰君压榨,其导师已课题研究及论文发表为由不让其毕业,还让陆经纬写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论文,据了解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几乎是无休无止、免费地为其导师服务,为此还影响了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的其他课程,影响了其今年直接读博的机会,最终陆经纬选择了坠楼,让其家属痛不欲生。同济大学回顾2018年及过去,我们发现研究生和博士生选择轻生的新闻不绝于耳,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是为何我们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为何容易成为弱势群体?为此小编联系了若干位研究生和博士就原因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NO.1研究生一旦选定导师,几乎没有替换的可能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在三年间需要跟随导师一起学习,进行学术研究,因此导师的人品和学术能力,就深深的影响了研究生在三年内的学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若学生的学术研究方向与导师有差异,或者完全方向不同,导师几乎都会以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予以回绝,不给其提供帮助,同时也与学生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但是如果此时学生想向学校申请替换导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只能无奈和痛苦的等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完毕业走人,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2毕业论文需要按照导师意思写,导师决定学生是否正常毕业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先是开题答辩,然后再是写论文,最后送审。但是由于各个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需要常常与学生的研究兴趣不符,也有一些导师与其专业方向不符,如某交大博士因为博士研究方向与导师不同,导师干脆不管不顾,结果该博士已经读博5年还尚未毕业。在同济大学陆经纬事件中,陆经纬的导师就让其写够两篇论文才能毕业,但是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根本就与其研究方向无关,但是还必须写才能毕业,因为学生毕业需要导师签字,导师若不签字,学生就无法正常毕业,影响读博和将来工作。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导师指挥研究生NO.3研究生经常替导师干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在去年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事件中,就是因为该博士生导师经常让学生去外面应酬,替导师打扫家务等,相信很多研究生都有替导师去财务处报账的经历吧,我记得当年自己舍友还有替导师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总之在研究生期间很多研究生要跟自己的导师做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又耽搁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与一些研究生因此就产生了矛盾。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4一些导师存在人品问题,道德素养令人担忧在实践中,由于学生学术研究的需要,需要导师提供一些课题和经费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学术研究与导师产生分歧,一些导师并不是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而是刻意的打压学生,当学生提交毕业论文选题时,导师会以各种名义否定学生的论文研究价值,当学生论文写完快要提交时候,以各种无根据的理由指责学生,让学生按照其意思修改论文,完全没有导师应该有的道德素养和素质,学生为了能够毕业只能忍屈求全,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研究生毕业NO.5各个高校缺乏保障研究生群体利益的机制和途径从目前各个高校对研究生坠楼等相关事件来看,学校的处理都是事后处理,都没有事前的预防措施,也没有提前介入的机制,往往学生和导师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或者纠纷,学生的切实利益得不到保障,但是又申诉无门,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反映,而从此类事件的事后处理来看,高校的处理措施并不严厉,也仅仅是取消导师的导师资格,但是其还是正常上班,处理措施无关痛痒没有警示作用,客观上也造成一些导师的人品和素养滑坡,导致研究生利益没有保障。因此一些导师更肆无忌惮,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6研究生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未规范管理目前各个高校研究生扩招,一些学校的专业导师不够,只好找一些相近的专业老师做导师,还有一些导师几乎10年了还没发表一篇论文,也不去申请一些课题,不能够帮助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成长。而且还没有把研究生纳入到规范的管理当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学评估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纳入管理当中,导致一些研究生导师徒有其名,名不副实,客观上也造成了研究生在导师面前,成为了弱势群体。大家还有有什么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意见,欢迎讨论。
近日一则关于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事件的细节这里不做讨论,我们等待官方的报道和处理结果。这件事情让我想到的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有很多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那么导师和学生之间真是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吗?1、导师的项目和论文不少人在读研选择导师的时候都非常看重导师有没有项目,或者发表过什么论文,甚至有的同学选择导师就是冲着导师的项目去的。确实,高校的导师会跟不少企业合作,以学校的名义来输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者技术专利,这在很多高校都是存在的。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有的学生也是冲着导师的名气、项目或者论文选择的导师。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你当初只冲着导师的项目和论文去,但最终又能获得什么呢?我记得我读研的时候,有个同学选择导师就只选有项目的导师,因为大家都知道给导师“打工”是有“好处”的,你给导师做项目或者写论文,是会获取一定的“报酬”的,虽然不多,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你当初只是在心里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却并不知道,导师其实比你“技高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导师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必须留实验室,听候自己从差遣,不得外出实习或者找私活,其实有些导师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来考量的。2、导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老板、下属的关系据我所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读研俨然已经成为了给导师“打工”,而想要毕业,就要“伺候”好“老板”。因为硕士研究生想要毕业,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必须有导师的签名才行,如果导师不同意,那么你就不能毕业。在我看来这种“老板和下属”的关系是不正常的,读研并不是让大家来“打工”的,想要打工挣钱那么你完全可以直接就业,何必来读研呢?导师们的项目有的是跟研究所或者企业合作的,大家应该摆正心态,你并不是导师的员工,也没有义务给导师打工。我的导师是一名很和蔼的导师,她有自己的项目,但是她也允许我们外出去实习,她跟我们说,“你们想跟我一起做项目我欢迎,当然你选择出去实习也是你的权利,我都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导师,我很感激我的导师。希望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多多打听,也请大家摆正心态,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老板和下属的关系!
近日一则关于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事件的细节这里不做讨论,我们等待官方的报道和处理结果。这件事情让我想到的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有很多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那么导师和学生之间真是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吗?1、导师的项目和论文不少人在读研选择导师的时候都非常看重导师有没有项目,或者发表过什么论文,甚至有的同学选择导师就是冲着导师的项目去的。确实,高校的导师会跟不少企业合作,以学校的名义来输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者技术专利,这在很多高校都是存在的。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有的学生也是冲着导师的名气、项目或者论文选择的导师。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你当初只冲着导师的项目和论文去,但最终又能获得什么呢?我记得我读研的时候,有个同学选择导师就只选有项目的导师,因为大家都知道给导师“打工”是有“好处”的,你给导师做项目或者写论文,是会获取一定的“报酬”的,虽然不多,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你当初只是在心里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却并不知道,导师其实比你“技高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导师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必须留实验室,听候自己从差遣,不得外出实习或者找私活,其实有些导师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来考量的。2、导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老板、下属的关系据我所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读研俨然已经成为了给导师“打工”,而想要毕业,就要“伺候”好“老板”。因为硕士研究生想要毕业,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必须有导师的签名才行,如果导师不同意,那么你就不能毕业。在我看来这种“老板和下属”的关系是不正常的,读研并不是让大家来“打工”的,想要打工挣钱那么你完全可以直接就业,何必来读研呢?导师们的项目有的是跟研究所或者企业合作的,大家应该摆正心态,你并不是导师的员工,也没有义务给导师打工。我的导师是一名很和蔼的导师,她有自己的项目,但是她也允许我们外出去实习,她跟我们说,“你们想跟我一起做项目我欢迎,当然你选择出去实习也是你的权利,我都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导师,我很感激我的导师。希望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多多打听,也请大家摆正心态,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老板和下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