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第一次写统计论文也许可以帮助到你。统计方法的重要性:社会学科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写的定量论文,也就是会运用到统计软件进行写作。基本涵盖商科(经济管理贸易金融等),传媒,教育学,心理学等,虽然研究的内容不一样,但是研究方法和逻辑差不多。统计类论文的优点:写作到完成相对比较快(较之于定性论文),只要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回顾现行研究,整理相关过往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提出自己论文的模型,运用统计软件,通过数据库或者问卷调查,就能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这里区别于定性类的文献研究,往往定性类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理论积累,论文新手如果稍有不慎可能会写成类似的报告书而非学术论文)一般定量论文的统计工具: STATA,SPSS, AMOS。STATA:一般涉及的是计量经济类的论文较多,需要掌握命令语,另外可以进行SPSS不能分析的面板数据分析,一般在处理宏观数据(比如利用国泰安数据库)等多数时候使用这个软件。SPSS: 我感觉对于统计第一次入门者,这个软件应该最容易,特别是做一些问卷调查类的定量论文,特别推荐。因为不需要掌握命令语,直接导入数据,按照相关操作点击就可以了。唯一就是不能分析面板数据。AMOS:一般在结构方程模型需要用这个软件,主要是为了更好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介变量)的时候使用的特别多。可以和SPSS同时使用。第一次写统计论文:多数情况,很多人都没有统计知识背景的情况下看论文写论文都特别的抽象,对于社会科学者,我认为论文的本质是更好的去解决一些论文里涉及的本质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研究想要达到的预期成果,而统计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对于多数特别是硕士并没有必要进行大量统计学的系统学习。建议: 以数据处理结果为导向性,也就是说想得出什么结论,需要什么方法,然后再学习那个方法,如果想要相对快读写成一篇论文,可以参考类似内容的论文,模仿着写(也就是他分析了什么你就分析什么,这时候可以找几篇论文结合着看,主要看他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方法,然后在看得出结论的时候主要分析了什么数据)。比如p,beta值,怎么描述,一般比照着写就可以(因为数据不一样,不算copy)。定量论文的选题的思维模式:1.找出想要研究的主题核心词汇然后搜索。2.找出相关的论文越多越好,看标题,觉得不错的看abstract;找出每个论文的研究模型。3.综述研究模型,组合出一个类似而又新的模型就定题目了(比如多个调节中介什么的)。后续继续更新。
进行科研论文写作,通常需要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达晋编译提醒大家,对此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一、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搜集资料应严密遵守随机抽样设计,保证样本从同质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除了对比因素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尽可能齐同或基本接近,以保证组间的齐同可比性。因此,应对样本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证明组间的齐同可比性。二、选择正确的统计检验方法。研究目的不同、设计方法不同、资料类型不同,选用的统计检验方法则不同。例如:2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应采用t检验;而多组(不小于3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应采用方差分析(即F检验),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想了解差异存在于哪两组之间,再进一步做q检验或LSD-f检验。许多作者对多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时采用两两组间t检验的方法是错误的。又如:等级资料的比较应采用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或行平均得分差检验。许多作者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是错误的。三、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不能绝对化。假设检验的结论是一种概率性的推断,无论是拒绝Ho还是不拒绝Ho,都有可能发生错误(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因此,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不能绝对化。四、P值的大小并不表示实际差别的大小。研究结论包括统计结论和专业结论两部分。统计结论只说明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说明专业上的差异大小。P值的大小不能说明实际效果的“显著”或“不显著”。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应说对比组间的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说对比组之间有(或无)显著的差异。P≤0.01比P≤0.05更有理由拒绝Ho,并不表示P≤0.01时比尸≤O.05 时实际差异更大。只有将统计结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研究结论。若统计结论与专业结论一致,则最终结论也一致;若统计结论与专业结论不一致,则最终结论需根据专业知识而定。判断被试因素的有效性时,要求在统计学上和专业上都有意义。 五、假设检验的结果表达。P值传统采用0.05和0.01这2个界值,现在提倡给出P的具体数值和检验统计量的具体数值(小数点后保留3位有效数字),主要理由有:一是以前未推广统计软件之前,需要通过查表估计P值,现在使用统计软件会自动给出具体的P值和检验统计量的具体值(t值、F值等);二是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问题。例如P=0.051与P=0.049都是概率,不能简单地断定P=0.051无统计学意义而P=0.049有统计学意义;三是便于对同类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六、统计学符号的使用。统计学符号的使用应按照“统计名词及符号”的规定,具体可参阅本刊投稿须知中的有关要求。
原标题:日本统计研究发现:中美合著论文数量近些年激增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据日本《每日新闻》8月11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分析了2015年至2017年间多国研究人员合著论文的情况,发现美国研究人员的合著对象最多的是中国研究人员,其数量和近10年与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合著数量相比激增明显。日媒称,随着中国研究实力的崛起,美国深化了在科学研究层面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报道称,日本文部科学省按照研究人员所属机构的所在国分析了全球出版的论文,得出了三年的平均值。美国合著对象国的占比在2005年至2007年的情况为:英国12.9%,排名第一;中国8.7%,排名第四。然而,在10年后的2015年至2017年,中国占比大幅增加至24.3%,跃居首位;英国占比13.9%,降至第二。报道指出,中国的研究活动非常活跃,论文数量激增至10年前的近4倍。中国赴美在科学工程领域深造的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在美国从事研究的中国籍研究生2017年约有8万人。这些年轻人回国后可能会继续与美国的科学家合作研究,这或许是中美合著论文数量激增的一个原因。报道还称,2005年至2007年,日本和中国在国际合著论文数量上都是年均1.8万篇左右,但到了2015年至2017年,日本为2.59万篇,中国为8.05万篇,差距逐渐拉大。另一方面,日本国际合著论文占其论文总量的比例为32.9%,高于中国的27%。日本与中国最大的合著对象国与10年前一样,都是美国。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参考消息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现有统计数据属于辅助数据。来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组织,例如公司财务报表,市场研究报告等;另一种是内部组织。另一类是政府公共组织和咨询机构发布的信息。原始数据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按照研究人员的要求收集数据,接近操作变量的含义,并且可以监视外部干扰因素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缺点是耗时且成本高。辅助数据的优缺点恰恰相反。由于其成本低廉且耗时的辅助数据,因此吸引了研究人员优先考虑。如果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事件,那么它甚至更依赖于辅助数据。使用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论证必须遵守研究假设的要求和操作变量的含义。由于次要数据的原始收集者的意图与次要数据引用者的意图不能相同,因此将导致应用程序出现问题。研究人员需要意识到这一点,进行更多区分并消除偏差。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的错位以及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一、区位谬误统计报告中的数据通常是分类的,并且大多数基于区域,组织和其他组作为分析单位,但是许多研究人员希望使用这些数据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进行判断。由分析单元引起的这种偏差称为生态鞭毛。例如,城市人口众多的省份的大学入学率也很高,但是这组数据不能用作以下假设的论点:城市学生的大学入学率高于农村学生。由于这组统计数据基于“省”作为分析对象,而后者的结论则基于“学生”的分析对象,因此无法从“学生”的数据中得出单个“学生”的结论。省”。如果要进行比较研究,有必要以“学生”为分析对象,从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中抽样,并测试两组样本是否符合相同的身份和环境条件。对城市学生入读大学的可能性做出科学判断。类似地,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数据也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倾向。例如,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大于博士学位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如果此数据被用来推断博士企业家的表现比大学生的表现差,这是不准确的。前一个分析单位是个人毕业生,后一个分析单位是企业。博士创业的成功率可能很低,但是创业成功之后,企业的业绩可能并不差,至少需要进行其他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分析单元的错位不仅发生在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另一个身体之间,而且相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二、信度和效度是否可以应用现有的统计数据,有必要检查所提供的数据是否符合标准,即,数据是否准确地描述了变量的属性。为此,有必要了解谁收集了数据,收集的目的是什么,并分析了所使用的收集方法是否存在任何缺陷。从有效性开始,我们必须首先检查数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检查何时收集数据以及是否适用于这项研究。如果我们使用十年前的调查统计数据来说明当前的消费者行为;用江苏企业数据说明山西或黑龙江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使用学校中企业的数据,有效性会很差。其次,数据代表某个变量的属性。在应用数据时,我们必须考虑数据背后的变量是什么,原始研究人员赋予该变量的含义以及它是否与本研究中该变量的定义相一致。一些公共组织发布的各种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满意度,集聚程度,透明度和完整性指标等)实际上是变量或变量的组合。如果一项研究对这些指标赋予不同的含义,并使用这些数据证明其假设,则有效性将受到损害。
摘要:连续4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力,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度在持续上升,公办高职院校的贡献度有所下降。小规模研究团队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是论文发表的主要群体,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来自公办本科院校的活跃作者数和贡献度更大。“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发文呈现明显的“阶梯型长尾现象”。从基金支持上看,高职教育科研的属地性较明显。高职教育研究关注议题呈现传统研究议题与政策热点、趋势关注并重的特征。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统计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举措,将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综合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职业教育科研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科研论文是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重要展现载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职业教育科研的水平与实力。课题组连续4年对高职教育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客观、持续记录高职教育科研现状,寻找高职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与发展脉络。本次统计范围为2018年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包括《职教论坛》(南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与职业》(北京)4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以下简称“4家职教核心期刊”),以及16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简称“16家高教核心期刊”)。2018年4家职教核心期刊共发文2148篇,较2017年2940篇和2016年3362篇下降明显,这也是连续第4年总发文量下降。剔除期刊中的卷首语、笔谈、资讯报告、报道、简讯、广告、简介、速读、投稿须知、要目检索等文献信息及撤稿文章和其他非学术文章共233篇,获得高职教育科研论文1915篇,16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共136篇,故此次统计分析有效论文数为2051篇。一、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机构分布情况本次统计沿用2017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2914所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8年未公布官方数据)。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普通本科院校1243所,其中公办817所,民办41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高职高专院校1388所,其中公办1068所,民办318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8年共有223所公办本科院校在上述20家期刊发表论文(比2017年减少23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27.29%;有30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在上述20家期刊发表论文(相比2017年减少5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8.75%;有62所民办高校(含本科和高职高专,比2017年减少18所)在上述22家期刊发表论文,占同类院校总数的8.44%。从发文院校数量和占比看,公办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下降幅度最大。1.公办本科院校发文情况。2018年223所公办本科院校发表论文740篇,占有效统计论文总数的36.08%,校均发文3.32篇。其中,发文4篇(含)以上的高校45所(比2017年减少7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20.18%,共发文476篇(比2017年减少116篇),占比64.32%,比2017年略有降低。这也是连续两年发文量和占比同时下降。发文5篇(含)以上的高校37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16.59%;共发文444篇,占比60%,校均发文12篇。(见表1)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8年30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表论文890篇,占有效统计论文总量的43.39%,校均发文2.90篇。与2017年相比,发文院校、发文规模和平均发文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发文3篇及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12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36.48%,发文642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72.13%,与2017年相比机构数、发文量以及占比都有所下降。共发文4篇及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74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24.10%,共发文528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59.33%。其中,发文5篇(含)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54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17.59%,共发文448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50.34%,校均发文8.30篇。(见表2)与公立本科院校相比,公办高职院校发文“头部聚集效应”稍弱,高发文量院校的发文量远低于公办本科院校。3.国家“双高计划”项目高校发文情况。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019年10月24日公布公示名单,共有197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公示名单》。这些高职学校将是未来高职院校阵营中的头部高校,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共有120所“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院校发文481篇,校均发文4.01篇,明显高于同类院校校均发文量;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3.45%,占同类院校发文量的54.04%,发文的“头部效应”引领作用显著。其中,发文3篇及以上有66所,合计发文409篇,占比高达85.03%;发文4篇及以上的48所,共发文355篇,占比73.80%;发文5篇及以上的36所,共发文307篇,占比63.83%,在贡献率上头部发文活跃的高职院校更高,整体上呈现出阶梯状的“长尾现象”。(见图1)4.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8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与民办高职高专共计735所,其中63所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占民办高校总数的8.57%;发文共计97篇,占统计论文总数4.73%,校均发文1.54篇,占比与校均发文量相比2017年略有提升,显示了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贡献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民办高校23所,共发文58篇,占比59.79%,发文量略有下降,但占比有所提升,显示头部示范作用在增强。(见表3)5.其他院校、机构发文情况。2018年我国成人高校中有12所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36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76%,与2017年相比,院校数有所下降,但发文量及占比都略有上涨。其他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府直属研究部门、社会团体、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发表论文283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3.80%,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总发文量下降的情形下,发文量、占比都保持基本稳定,显示出其他机构的教育科研贡献率在上升。其他机构中,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有23家,共发文131篇,与2017年持平。(见表4)其中,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各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共有11家机构发文,合计发文57篇,占比20.14%;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连续两年在除去高校的其他机构中发文最多,显示出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在高职教育科研贡献版图中所占比重较大,这类机构依托国家行政资源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中,为职业教育科研学术生态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此外,2018年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文的中西部地区高校有253所,发表论文556篇,校均发文2.20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7.11%,占比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有62所高校发表论文3篇以上。对比东部地区的294所高校发表论文1055篇,占比51.44%,校均发文3.59篇,无论是从总发文量,还是校均发文量来看,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科研活跃度和产出率仍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二、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情况经数据统计与分析,2018年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队伍情况具有如下3个主要特点。1.合作研究方面。单独署名和合作署名是科研论文发表的两种基本方式。本次统计的2051篇科研论文中,有972篇为单独署名,占论文总数的47.39%,737篇为2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35.93%,269篇为3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13.12%,三者合计占论文总数的96.44%,与2017年持平。(见表5)显然独立研究仍然是职业教育科研发表的重要形式,但与2017年对比分析可发现,单独署名比例下降了5.63个百分点,2位和3位作者合作发表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47和2.62个百分点,小规模研究团队作为高职教育科研活动主要形式的地位在逐步提升。此外,4人合作发表45篇,占比 2.19%;5人及以上合作发表共计28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37%,其中最多署名作者为7人。对比职教期刊和高教期刊科研论文的作者署名情况,可以发现高教期刊中合作署名的比例更高,单独署名的比例更低,且两人合作署名占比最高,显示了更高的合作研究普遍程度。(见图2)2.职称方面。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因此,作者的职称信息是反映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指标。本次统计的2051篇论文中,有1967篇论文作者有职称说明。其中,第一作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论文有382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8.63%;第一作者副高级职称的论文819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39.93%,高级职称共发文1201篇,占比58.56%,占比与2017年持平。中级职称发文576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8.08%,两者合计占比86.64%。与 2017年持平,中级以上职称作者在作者队伍中所占比重保持稳定。(见表6)此外,在读学生发文的活跃度有所上升,其中博士研究生发文73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3.56%,比2017年增加8篇,占比提高1.01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发文98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4.78%,比2017年提高0.59个百分点。对比2018年高职研究的作者职称情况发现,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作者是研究主力,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不同的是,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中, 正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其他职称类作者,且正高级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高职教育研究中正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中,副高级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其他职称类作者。此外,博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表现得更为活跃,硕士研究生在高职教育科研领域更显活跃。(见图3)3.活跃作者方面。我们将2018年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定义为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活跃作者,共计58人。(见表7)通过整理分析发现,活跃作者人数占全部第一作者总量(1 703人)的3.41%;活跃作者共发文217篇,人均发文3.7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量的10.58%。其中,来自公办本科高校的活跃作者有28人,占比48.28%;来自公办高职的活跃作者21人,占比36.21%。三、高职教育科研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在2051篇统计论文中,有1600篇论文为各项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占比78.01%,比2017年提高了7.37%。将论文基金以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和其他进行归类,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共计145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670篇、厅局级基金资助540篇、校级85篇、其他160篇。(见表8)与2017年相比,受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占比分别提高了22.74%、28.07%。比较来看,高职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中,受到省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比相差不大,高职教育研究领域受到厅局及其他基金资助的比例明显高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受到国家级基金赞助的比例稍高,这一方面显示高职教育科研活动受到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也从侧面印证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的特点。(见图4)中西部地区高校有439篇论文受到各类基金、课题资助,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1.40%,比2017年提高了114%,提升较为明显。其中,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45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163篇、厅局级基金资助176篇、校级21篇、其他34篇,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1篇、76篇、67篇、4篇、18篇。虽然进步较为明显,但相比东部地区(865篇论文受到资助),中西部地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需要挖掘潜力、找准真问题,积极争取更多的基金、课题资助,以产出更多、更优秀,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指导、有引领价值的科研成果。四、高职教育科研热点分析通过对2018年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2051篇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总共提取得到8101个关键词,平均每篇文章3.95个关键词。除去只重复一次的关键词2929个,同时,将内涵相同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如将“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合并为“高职教育”,将“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合并为“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合并为“创业教育”,将“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合并为“中职教育”等,最终得出重复20次(含)以上的关键词共计27个。(见表9)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18年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根据经验法则及德尔菲法,为更好地描述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20作为高频词的阀值对高职教育科研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生成164对共现词对。共现5次(含)以上的词对共38对。(见表10)将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Ucinet 6.0进行网络关系分析,生成网络关系图。(见图5)结果发现,“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两大传统议题仍处于高职教育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而“产教融合”成为2018年高职教育研究网络的又一大中心节点,这与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2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发布有着一定的关系。两个文件的发布使得“产教融合”成为本年度活跃研究议题。除此之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等传统研究议题也是研究网络中的重点,而政策热点相对应的“一带一路”“创业教育”“精准扶贫”“新时代”“校企合作”等也进入到活跃议题之中。总体而言,本年度的研究议题既表现出对高职传统议题的持续关注,也表现出对新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紧密跟随。五、结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并最终形成了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确立了发展模式的三大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探索期,且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上升。高职院校总结、提炼自身特色,融合区域、产业、科研等资源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20家教育类核心期刊是开展高职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交流场域,是反映高职教育学术生态的重要窗口,因此,提高办刊质量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凝聚研究队伍具有重要影响。统计发现,4家职教核心期刊年度发文数量的减少,以及陆续出现的9次撤稿行为(《教育与职业》5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篇、《职业技术教育》1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期刊在向着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良性趋势。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编审,北京 100191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12期第91-98页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线发布201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第2位,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闯入前10;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增长率分别达到20%和30%。记者了解到,为落实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相关政策要求,中信所经过调研分析,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质量国际论文。2019年,共有394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190661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首位的美国发表论文62717篇,占32.9%。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表现不俗。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十,分别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发表2420篇居第2位,排在首位的哈佛大学有4413篇。而在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机构中,中国有5所机构进入前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发表492篇居首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396篇排在第2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377篇位列第3。我国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2。截至2020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7170篇,热点论文数为1375篇,分别占到世界份额的23.0%和38.4%。美国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分别为75146篇、1586篇,仍居第1位。我国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等8个学科领域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首位,成为本次统计的一大亮点。此外,我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持续上升,连续第十年排在世界第2位。不仅如此,我国的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4,位次不变。《科学》《自然》和《细胞》是国际公认的享有很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19年,这三种期刊共刊登论文6456篇,其中,中国论文为425篇,排在世界第4位。美国以2562篇仍排在首位;英国和德国分列第2、3位。与此同时,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增长,科研机构向追求卓越转变。2019年,我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8.73万篇,比2018年增加22.6%,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2.56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16.17万篇。其中,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编辑:刘义阳
众所周知,统计学主要是一门以统计学原理及方法为基础,对科研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及分析的应用科学。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学问题已成为评价医学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错误与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科研结论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严谨性。错误的统计学方法应用,会使得论文学术水平、质量降低,甚至会导致论文不可用等严重后果。因此,赛恩斯编译提醒大家,撰写医学论文要避免出现以下这些统计学问题。一、统计研究设计不科学。大部分非统计学专业学者在进行统计研究设计的时候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且在分组方式上按照自己主观所要获得的结果进行设计,而忽略了研究设计的可行性,组间数据的可比性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涵盖研究设计时不严格根据随机化原则进行、均衡性原则贯彻不彻底以及未设计对照或对照不科学等。其中主要不合理问题涵盖:缺少对照或对照不合理;将单因素及多因素设计进行混淆;样本量较少或样本量选择无代表性等。二、统计学处理分析的缺失。有些作者在医学论文中虽完成了分组与对照的设计,且较为合理,但通文却无只字片语提及采用哪种统计学方法对数据予以分析,并无对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的相关内容,只是经由对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直观判断,即得出结论,这与代医学科研的结论需有据而立的原则完全背道而驰。三、统计方法描述混乱。有些作者在医学论文中所阐述的统计学方法极为简单,甚至对于统计学方法也未能彻底列出,例如:单独列出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但未对该软件的版本进行说明。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哪种数据应采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学方法仅作笼统的描述,并未具体列出文中相关数据应采用何种统计学方法。未完全具体描述对于两组或多组定量数据对比应采用的究竟是配对t检验亦或是成组设计t检验,而是将其简单概述成两组定量数据对比予以t检验。针对定量数据仅仅阐述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却未完全阐明是否需予以正态性检验或方差齐性检验。针对两组或多组间的定性数据比较,不管其仅需采用卡方检验,亦或需予以矫正卡方检验以及卡方分割检验,均简单概述成定性数据的对比予以卡方检验。统计学相关符号在书写过程中的规范性较差,例如:F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P值中的字母部分均需以斜体表示,而对于与该规定不符的书写均可认定为错误书写,而该问题在众多医学论文中十分普遍。另外,许多医学论文中均存在未对检验水准α进行阐述的问题。四、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这一问题存在于相当一部分医学期刊论文中,针对定量数据的统计学方法错误使用包括以下几点:(1)不管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盲目地运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完成组间的比较。(2)不管研究设计中存在几组数据,均盲目地予以t检验分析,将t检验作为定量数据比较的通用统计学方法。(3)不管研究设计中各组间数据所具有的关系为何,均盲目地运用成组设计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针对定性数据的统计学方法错误使用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所有定性数据的比较均予以卡方检验,忽略了卡方检验应用的前提条件,即仅适用于正态分布的定性数据,同时,要求样本在40以上,且通过卡方检验列联表数据时,禁止五分之一以上格子的出现或任意格子中的理论频数小于1。(2)对多组间定性数据进行比较时,总体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分析后如还需进行各组间的两两对比时未予以卡方分割检验,而是据需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五、统计结果的描述以及分析错误。不少医学论文中均存在统计学结果的描述以及分析错误情况,较为常见的情况有:(1)针对定性数据,大部分论文均会构成比及百分率的混淆,样本量不足;(2)针对定量数据,正态分布数据描述不是运用“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进行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描述不是通过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3)对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进行解释时仅仅按照P值的大小获取相应结论,这主要是由于学者对统计学中P值的理解程度不够造成的,需知P值是拒绝特定无效假设定而可能犯的假阳性错误的概率,其无法代表组间差异的大小。六、统计值或P值描述不清或缺失。一些医学论文中,学者对统计结果予以描述时,往往无法弯针更清晰地描述出统计值与P值,常见错误情况涵盖以下几点:(1)单独通过“P<0.05”或“P>0.05”表示统计结果,并由此获得结论,并无对相应统计值的描述;(2)仅仅列出具体的P值,而未列出统计值;(3)统计结果描述中包含统计值与P值,但却无详细的P值,仅用P<0.05或P>0.05表示。这几种错误情况均会对文献阅读者进行数据验证以及meta分析造成不利影响。七、大样本数据错误使用t检验。通常情况下,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时需满足几点条件,一是样本含量较少,n<50或n<30,且均符合正态分布;二是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对比,且量样本均来自总体方差相等的总体。对于样本量n>50的数据比较,则需予以U检验。
每次在高校排名、评比各方面,科技论文的发表成果也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科研机构来说,科技论文和授权专利也是衡量科研实力强弱的指标之一。同时也就是学校评估的重要指标。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已经排名前进到世界第4位。在这次统计结果中就有包括2017年度中国科研机构发表的国际和国内论文数量、引用数、高影响力论文、授权专利等众多指标。今天就给大家整合一下涉及到高校的科研数据排名。首先我们要说的是SCI论文数,在这一项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度上海交大作为第一作者单位SCI收录论文6912篇(Article和Review两类文献),同比增加了697篇,跃居全国高校第一,也是超过排名第二的高校近300篇;排名第二的则是浙江大学,共有6620;清华大学这位居第三,共有5370篇;之后前二十排名依次为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些高校基本都是我国排名靠前的双一流名校,其中排名前十三的论文数君超过4000篇。其次我们要说的是卓越论文数量,即若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划一条线,则高于均线的论文为卓越论文,即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卓越论文数量和比例可反映高校发表SCI论文的质量。这个可以细分为国际卓越论文和国内卓越论文数量,从统计结果来看,2017年大陆高校中发表卓越论文最多的依旧是上海交通大学,达到4659篇(包括国际3255篇、国内1404篇),浙江大学就跟其后,共有4347篇卓越论文(包括国际3101篇、国内1246篇),北京大学则位居第三位,共有3882篇卓越论文(包括国际2243篇、国内1639篇)。排名前十的依次为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论文被引篇数和次数,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发表后在领域内的影响力。论文被引次数经常被用作各大排行榜的排名依据,所以这一点在国际上也是备受瞩目。从统计结果来看,2017年大陆发表论文引用篇数和次数排名均第一的则是浙江大学,其中被引用篇数52203篇、被引用次数687734次,综合排名看来,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二,清华大学第三,前十排名附下表。总体上与前一年基本保持一致。最后我们看一下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本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从2017年SCI收录的我国第一作者论文中选取的。100篇高影响国际论文分属于69个机构,其中高等院校80篇,研究所14篇,高校附属医院和其他医院5篇,公司1篇。其中产量最多的为北京大学8篇,哈尔滨工业大学次之有5篇,武汉理工大学4篇,后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均为3篇。此次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科研产出规模正在高速高质增长,各高校也是突显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内科研机构基础研究水平的不断进步,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仅2018年中国科研机构发表的科研论文总数累计已达到39万余篇,较上一年增长约18.2%,位列世界第二。在数量上升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截止至3月15日,我国科研机构在CNS三大顶刊共发表25篇,这其中高校共完成17篇。下面“TOP大学来了”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华5+2高校的具体内容吧。CNS论文清华、科大、南大位居前三根据统计后发现,从总体数量来看,在三大刊中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位列前三甲。在华5+2高校中只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三大刊均有发文。在单篇刊物中,仅有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发文量超过2篇。在《Nature》期刊中,清华大学以3篇夺冠;紧随其后的是南京大学以2篇文章位列第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以1篇文章,并列第三。在《Science》期刊中,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各有1篇文章。在《Cell》期刊中,仅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文,可见两校在生物科学领域实力的雄厚。上海科大、西湖大学异军突起"TOP大学来了"小编梳理后发现,除了以上高校外,上海科技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西湖大学在CNS三大顶刊均有文章发表,实属不易。在5所高校中,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的表现更是令人惊艳,两校虽成立的时间较短,但发展较快,上海科技大学已有2篇文章,西湖大学有1篇文章。"TOP大学来了"小编,对两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表示衷心祝贺。中科院、军医院两机构实力雄厚"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数据后发现,在CNS中,中国科学院是国内单一发文量最多的科研机构,总数超过6篇;有2篇《Nature》、4篇《Science》、1篇《Cell》。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共有2篇文章,其中1篇《Nature》、1篇《Science》。来源:TOP大学来了 作者:大可先生先生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关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关于cns这三大国际顶级期刊有多牛,在这里也就不多介绍了,你只需要知道,就连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不是随便就能在上面发文,就ok了。2018已经过去了,纵观这一年,我国高校科研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和进步,虽然也有些争议和瑕疵的事情发生,但总体上来说,瑕不掩瑜。那么在2018年我国高校在这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表现的情况如何呢?谁发表的论文最多呢?1月13日,里瑟琦智库统计了相关数据,在这里一并分享给读者:我国学者以第一单位发表的三大期刊总数排在前五的高校/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35)、清华大学(15)、北京大学(10)、复旦大学(8)、上海交通大学(5)和浙江大学(5)。其中,中国科学院在三大期刊发表总数上一路领跑,在Cell上发表了10篇,在Nature上发表了16篇、在Science发表了9篇,这和清华大学持平,但是其他发表数量都大大超过其他高校,均排第一。清华大学国内学者在三大期刊上发表总数为15篇,分别在Cell、 Nature、 Science上发表了2篇、4篇和9篇,其中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数量占到总发表数的60%。北大和复旦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其中,北大在Nature上发表了5篇,占总数的50%,这虽然在数量上和中国科学院的16篇有所差距,但是与另外4所高校相比,较为领先。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在发表总数并列第五,在Science上均发表了2篇。从高校学院或实验室角度来看,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独立在Science发表1篇论文外,还交叉参与其他学院的科研活动,并合作发表12篇论文。中科院的生物物理学院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以及独立发表累计达9篇论文,仅次于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分别合作发表了7篇论文。复旦大学的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发表数量也不可小嘘,达到了5篇。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表2可以发现,生物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其他学科。表2 前五高校或机构学院/实验室参与发表量国内三大期刊发表汇总(来源:里瑟琦智库,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