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管理》杂志简介《统计与管理》创刊于1986年,是由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主管和主办的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成为广大读者获取社会经济的捷径、了解省情省力的窗口。办刊宗旨:面向读者、立足统计、反映经济、服务社会。读者对象:全国统计系统、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统计与管理》荣获1996年获河北省期刊“经营管理奖”、1998年获河北省期刊“设计优秀奖”。投稿要求一、《统计与管理》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二、《统计与管理》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三、《统计与管理》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五、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九、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请作者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十、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源:无忧文秘新学术 微信公众号无忧文秘新学术更多价值资讯请来,无忧文秘新学术
2019年11月19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权威发布了《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自然科学卷》。据统计显示,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增加、热点及高被引论文均升至世界第二位。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1.59万篇,比2017年增加12.4%,国际卓越论文占我国国际论文总数的36.4%。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是卓越论文高产机构,其中,清华大学的卓越论文占其全部论文的比例达到54%。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0755篇,占世界份额为20.0%,数量比2018年增加了23.9%,排在世界第二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截至2019年9月统计的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05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2.6%,排在世界第二位,也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位次不变。而医护工作者特别关心的最新目录一起看看吧!新进科技核心的杂志有:分子影像学杂志、肝癌电子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陕西中医、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中医药学报杂志、重庆医学杂志。其中重庆医学杂志之前掉了北核和科技核心,今年重登科技核心,下一届北核评选很有可能上北大核心了,而中华医院感染医学之前被剔除科技核心,但它始终还是北大核心。剔除统计源科技核心目录杂志:癌症进展杂志、实用癌症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现代药物与临床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北核三年一评,科技核心一年以评,两者有时间差,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虽然掉出科技核心,但仍然是北大核心。在这里提醒您:(1)如果您打算发表论文至科技核心期刊,请按照最新目录筛选合适的核心期刊;(2)如果您已经在上述被剔除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且刊期不晚于2019年12月,那么尚且不用担心,文章仍然可以使用;(3)如果您已经在上述被剔除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且刊期安排在2020年,建议您及时更换新核心目录的期刊,以免影响职称评审。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关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关于cns这三大国际顶级期刊有多牛,在这里也就不多介绍了,你只需要知道,就连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不是随便就能在上面发文,就ok了。2018已经过去了,纵观这一年,我国高校科研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和进步,虽然也有些争议和瑕疵的事情发生,但总体上来说,瑕不掩瑜。那么在2018年我国高校在这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表现的情况如何呢?谁发表的论文最多呢?1月13日,里瑟琦智库统计了相关数据,在这里一并分享给读者:我国学者以第一单位发表的三大期刊总数排在前五的高校/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35)、清华大学(15)、北京大学(10)、复旦大学(8)、上海交通大学(5)和浙江大学(5)。其中,中国科学院在三大期刊发表总数上一路领跑,在Cell上发表了10篇,在Nature上发表了16篇、在Science发表了9篇,这和清华大学持平,但是其他发表数量都大大超过其他高校,均排第一。清华大学国内学者在三大期刊上发表总数为15篇,分别在Cell、 Nature、 Science上发表了2篇、4篇和9篇,其中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数量占到总发表数的60%。北大和复旦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其中,北大在Nature上发表了5篇,占总数的50%,这虽然在数量上和中国科学院的16篇有所差距,但是与另外4所高校相比,较为领先。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在发表总数并列第五,在Science上均发表了2篇。从高校学院或实验室角度来看,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独立在Science发表1篇论文外,还交叉参与其他学院的科研活动,并合作发表12篇论文。中科院的生物物理学院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以及独立发表累计达9篇论文,仅次于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分别合作发表了7篇论文。复旦大学的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发表数量也不可小嘘,达到了5篇。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表2可以发现,生物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其他学科。表2 前五高校或机构学院/实验室参与发表量国内三大期刊发表汇总(来源:里瑟琦智库,有删减)
12月17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以直播形式在线上举行。会上推出了2020版《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简称《引证年报》),公布了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遴选结果。西安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论坛》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通过对2万余种国际学术期刊引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引证情况,目的是客观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的话语实情。本报告报道了我国学术期刊被国际期刊引用的他引总被引频次(TC)、他引影响因子(IF)和影响力指数(CI)等重要的期刊评价指标,遴选影响力指数(CI)排名TOP5%的期刊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10%的期刊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引证年报》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和人文社会科学版,本次有175种科技类学术期刊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有80种人文社科期刊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这次是继《统计与信息论坛》五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后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近几年,在学校科学规划与大力支持下,西安财经大学期刊管理中心不断加大开放办刊力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逐步提升《统计与信息论坛》国际化水平。全体编辑始终秉承“精致笔耕,力创品牌”的理念,强化质量,埋头苦作,为适应期刊国际化要求,不断规范期刊论文题目、摘要及文章结构;通过创新理念、优化选题、广约名家优质稿、运用多媒体拓展数字化传播渠道等多项举措,积极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成效显著。2018至2020年,《统计与信息论坛》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提升43%、 国际他引影响因子提升61%,从“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一跃跨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统计与信息论坛》以传播统计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统计科学发展为己任,侧重理论、关注应用、突出创新,坚持走专业化、学术化道路,积极为统计学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平台,在助力中国期刊走向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学术品牌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统计与信息论坛》将以此为新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美誉度和国内外影响力,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前言一所高校科研实力是否强大,不光要看培养出人才的多少,学科建设的评价,还有顶级期刊文章的数量。如果一所高校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比较多,自然这所高校的科研成果就比较有分量,实力也相对较强。我们熟知的全世界最顶级的期刊有两个,一个是《Nature》,另外一个便是《Science》。近日,软科统计了中国内地高校在本年所发布的顶级期刊数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内地高校顶级期刊发文量统计出炉,清华荣登榜首,北大复旦并列第三如果说世界上的顶级期刊你不太了解,但是我相信你应该会听过《Nature》与《Science》,这两种期刊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期刊,也更具有权威性,高校都以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而感到荣耀。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下两种期刊。《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它首次出版时间在1869年,它最大的特点便是这里面的内容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并不一定专注于一种领域,这里面发表的文章,都是该研究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结果。与《Nature》相似,《Science》也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它是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综述的期刊之一,能在这里面发表文章,足可见其科研能力非一般人可比!近日,软科统计了我国内地高校2020年在《Nature》与《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数目。至八月底,我国内地高校N&S总发文数达到了123篇,其中八月份发表文章共13篇。在这次统计中,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别以20与17的数量位居前两名,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发表文章数量相同,并列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面双非院校表现也是不容小视,其中南方科技大学表现更为突出,排名高达第九,它为什么会这样厉害呢?双非院校实力不弱,南方科技大学“力压群雄”在这次统计中,共有57所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表至少一篇文章,其中的双非院校就高达21所,这足以证明,双非院校并非实力不行,一部分高校科研实力更是堪比双一流。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新生院校,为何实力如此强大呢?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其建校历史不长,仅有八年历史而已,2012年时,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到2018年时,南方科技大学就被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可见其成长速度之快。如今的南方科技大学,实力堪比我国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为何建校历史不长,其实力就如此强大呢?南方科技大学位于我国深圳,地理位置已经占尽先机,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地理条件。另外南方科技大学的师资力量也非一般高校可比,校内的院士数量就高达45位,我们知道,院士的加入不光代表着人才,还有各种资源的汇入。所以南方科技大学的科研实力才会如此强大!最后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是有大师之谓也。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想要发展,没有人才支撑是不行的。而高校的科研实力又该如何评定呢?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数量,所以高校想要发展,想要发表高质量论文,最主要的就是引进人才,有了人才,这些就变得顺理成章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喜欢我的内容就关注下吧往期精彩九月开始复习考研晚吗?掌握这些技巧,你离双一流不远了!最新高校升学率排名来啦!北大退出前五,这所高校排名令人吃惊!恭喜!新高校联盟正式成立,长三角地区迎来大发展时期!国庆放假还能回家吗?教育部最新通知来了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华经产业研究院显示:2019年全国图书出版种数为505979种,同比下降2.56%;2019年全国图书出版总印数为105.98亿册,同比增长5.8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全国期刊出版种数为10171种,同比增长0.32%;2019年全国期刊出版总印数为21.9亿册,同比下降4.4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全国报纸出版种数为1851种,同比下降1.07%;2019年全国报纸出版总印数为317.6亿份,同比下降5.8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线发布201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第2位,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闯入前10;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增长率分别达到20%和30%。记者了解到,为落实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相关政策要求,中信所经过调研分析,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质量国际论文。2019年,共有394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190661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首位的美国发表论文62717篇,占32.9%。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表现不俗。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十,分别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发表2420篇居第2位,排在首位的哈佛大学有4413篇。而在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机构中,中国有5所机构进入前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发表492篇居首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396篇排在第2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377篇位列第3。我国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2。截至2020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7170篇,热点论文数为1375篇,分别占到世界份额的23.0%和38.4%。美国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分别为75146篇、1586篇,仍居第1位。我国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等8个学科领域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首位,成为本次统计的一大亮点。此外,我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持续上升,连续第十年排在世界第2位。不仅如此,我国的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4,位次不变。《科学》《自然》和《细胞》是国际公认的享有很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19年,这三种期刊共刊登论文6456篇,其中,中国论文为425篇,排在世界第4位。美国以2562篇仍排在首位;英国和德国分列第2、3位。与此同时,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增长,科研机构向追求卓越转变。2019年,我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8.73万篇,比2018年增加22.6%,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2.56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16.17万篇。其中,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编辑:刘义阳
近日,学术志联合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继续发布2018年度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排在榜单第一位的,是南京财经大学的陆珉峰,2018全年共发表论文38篇。相当于每月平均3篇以上。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是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领域的程平,2018全年发表论文37篇,仅比第一名少一篇。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排名第三的首都师范大学的赵丕杰教授,今年已经是87岁高龄。如此高龄还在坚持写作,值得敬佩!不过,经查询,其2018年发表的论文中,有34篇都是发表在《青年记者》上,大概是专栏作家吧。即便如此,老先生积极写作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从榜单上看,也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的刘伟(目前也是该校校长),武汉大学以研究三农问题而著名的贺雪峰等。榜单也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学科实力,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以12人拔得头筹,上榜的12人分别是:刘伟(经济学)、张康之(行政学)、杨立新(法学)、栾轶玫(新闻学)、孔祥智(农业与农村发展)、程光炜(文学)、 王利明(法学)、王子今(国学)、陈力丹(新闻学)、郑保卫(新闻学)、刘建军(马克思主义)、赵旭东(人类学),遍布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强大的文科实力。排名第二的是武汉大学,共有8人上榜。作为传统的文科名校,武大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并列第三,各有6人上榜。清华大学近年来文科发展迅猛,南京大学也是当仁不让。文章发表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勤奋程度,也表明学术交流的频繁程度。我们并不一味提倡文章数量,文以质胜才是根本。发表文章是学术日常,也是学者的生活方式。在写作上,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2019已来,你打算发表几篇文章呢?本榜单统计数据来自《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注:本次榜单统计的是人文社科学者在2018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不区分期刊级别,只统计第一作者论文,未包含第二季其他形式论文。统计说明:学术期刊论文:统计源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来源刊(含辑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刊、《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评价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TOP期刊、总署认定的学术刊且不在上述期刊名单中质量较好的新刊,取并集且排重,共计5923种期刊。作者H指数:某作者所发表的所有期刊、会议文献中,至少有H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大于等于H次。H指数越大表示优质成果的数量越多。当前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18年。来源:学术志
版权声明:来源(首发):微信公众号《技能Tools》是不是有的小伙伴论文都发了好几篇了,但对一些期刊的专业术语还云里雾里,这期为大家介绍一些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一些基本常识情况,投稿前对一些期刊常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里有底。由于文章涉及内容比较多,先来个小目录理理。国内期刊核心期刊所谓核心期刊其实就是由一定的遴选体系筛选而产生的期刊,目前,在国内一共有七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我们常说的中文核心)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又称“C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我们常听说的“统计源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如果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核心期刊为通常意义的双核心期刊。普刊普刊是相对于核心期刊来说的国内的合法刊物,正常情况下,分为省级、国家级,但是经过某部门或者团体筛选,成为核心的刊物就脱离了省级、国家级的划分,统一成为核心期刊,普刊发表容易,对文章内容要求也较低。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期刊省级期刊,即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A类、B类、C类期刊A类期刊、B类期刊、C类期刊等是在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论文答辩、科研项目申报、学术水平评估等场合经常出现的提法,容易与核心期刊相混淆。从国家层面,并没有对期刊的此类划分。A类、B类期刊等的划分是各单位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筛选,把和本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期刊,其次为B类期刊,再次为C类期刊,以此类推。因此,A、B、C类期刊等级的划分,是由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科研考核标准制定的,不同单位标准也不同。C刊“C刊”是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简称,与C类期刊不同,C类期刊是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考核标准制定的内部划分,而“C刊”则专指CSSCI期刊。国外期刊SCI、EI、ISTP(现称CPCI-S)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世界三大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我们搜索下载外文文献的时候经常会看到Elsevier、Springer的字样。以上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国外期刊的相关内容,那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国外一些学术期刊及检索系统的概况。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上面提到的Elsevier、Springer(不只这些)是出版商的名字,出版商那里拥有期刊文献版权,即拥有文章的全文内容,所以我们下载文献的时候会看到这些出版商的名字。而我们常说的SCI、EI只是文献索引数据库,他们从出版商那里收集某些期刊论文的公开信息数据(题目、作者、摘要、参考文献)储存到自己的数据库里,然后再添加一些自己的信息,比如分类号之类的东西,然后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参数,比如SCI每年推出JCR(期刊引证报告,后文有介绍)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SCI、EI数据库里看不到文章全文内容的原因。其实EI隶属于Elsevier旗下,获取数据还是很便捷的;而我们常见的SCI、SSCI、CPCI都是Thomson Reuters(汤森路透)旗下的。说到底(以SCI为例),SCI是ISI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只是个检索工具,而我们投稿是投给SCI源期刊(即SCI数据库索引所依据的杂志)。EIEI(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信息提供者之一,早期出版印刷版、缩微版等信息产品,1969年开始提供EI Compendex数据库服务。EI以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文献全面且水平高为特点。EI收录5000 多种工程类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和专著。收录范围包括核技术、生物工程、运输、化学和工艺、光学、农业和食品、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材料、石油、航空和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1995年以来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开发了称为“EI Village”的系列产品。工程索引(EI)目前主要有三个版本: EI Compendex光盘数据库、EI Compendex Web数据库、Engineering Village 2。2009年以前,EI收录包括三种类型:被EI Compendex标引文摘(核心数据)收录、EI Page One题录(非核心数据)收录、会议论文。EI Compendex数据库从2009年1月起,所收录的期刊数据不再分核心数据和非核心数据。但是还分为期刊检索和会议检索。也就是源刊JA类型,会议CA类型,相比而言,JA的含金量要高一些。Web of Science、SCI、ISI概况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1992被加拿大汤姆森公司的分公司Thomson Scientific & Healthcare收购,即为Thomson ISI。ISI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SCIE、SSCI、ISTP、A&HCI和ISSHP等许多著名的学术研究检索工具和数据库。Web of Science是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于WEB开发的产品,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提供引文分析。是一个由多个文献检索数据库组成的平台,旨在支持科学和学术研究。Web of Science(WoS)以ISI Web of Knowledge(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作为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核心合集)是该平台上的首要资源,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研究引文索引,具体数据库构成看下图。当然了ISI Web of Knowledge检索平台除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外还收录了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数据库,具体详情看下图。无论是在数据库还是数据深度方面,对于Web of Science平台数据库的订阅各个机构都不尽相同。当你查阅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库进行精准查询。下图所示为我所在机构订阅的数据库列表。SCI与SCIESCIE是SCI扩展版,SCI收录3000多本自然科学期刊,SCI系统出版形式先后出现过四种:最开始是印刷版(SCI Print),后升级为光盘版(SCI CDE)和联机版(SCI Search),最后发展成网络版,SCI也扩充到8000多本期刊,更名为SCI-Expanded(SCIE), 成为一个重要的数据库。其中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EXPANDED(SCIE)就是SCI的网络版。SCI收录的期刊档次更高一些,但有时候也会发现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可能跟学科不同有关系。二者在选刊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收录的期刊数不同。随着网络版的普及,SCIE就是SCI,慢慢趋于通用,都是指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SCI-Expanded数据库。现在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上已经看不到SCI了,只有SCIE期刊数据库。但仍有部分院校重视SCI及SCIE的区别,所以这些院校的同学投稿前要多加注意了。ESCIESCI(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是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的新指标。与SCIE、SSCI、A&HCI成并列关系,但ESCI的收录期刊的标准低于SCI、SSCI、A&HCI,是普通期刊入选这三大索引的必经之路。ESCI的推出让普通期刊在进入SCIE 数据库前,或质量降低的SCIE期刊被剔除前多了一个缓冲带(所以说ESCI期刊并不是正式的SCI期刊,只是进入到SCI期刊的预备队)。ESCI的推行让期刊的收录路径更趋清晰,使期刊的分级更趋合理。ESCI的推出使得WoS期刊数据库更多地收录那些在学术领域己经具有地区性影响力的期刊,并且更早的追踪到新兴的领域和趋势,从而扩大WoS期刊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评价规模,更能大幅增加WoS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ESCI 期刊的论文都可以在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数据库中查到(所以说别以为WoS核心合集里能检索到的都是SCI),但是每年的JCR中不报道这些E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同时,ESCI期刊的引用也不会被计入影响因子的计算(有待考证)。Master Journal Listhttp://mjl.clarivate.comMaster Journal List 是汤森路透公司提供的ISI收录的期刊总列表,收集了ISI所有数据库的期刊,通过这个网站你可以查询某个期刊被ISI 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哪个数据库收录了,也可以查询某个期刊是不是SCIE期刊,同时可以查到是不是SCI期刊,甚至也可以查到是不是ESCI期刊等等。ESI(摘自百度百科)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ESI是汤森路透基于SCI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所有统计数字每两个月更新一次。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JCR、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每年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现今JCR是基于SCIE期刊数据库的(它的SS版本对应SSCI数据库)。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五年影响因子、被引用半衰期等指数加以报道。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前一年各个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数据。并非所有期刊都有影响因子,必须是被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的SCIE和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才会有相应的影响因子等数据。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JCR期刊分区(这部分内容采摘自LetPub官网)目前,根据JCR分区表对SCI论文进行评价的模式已被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纳,因为它有利于鼓励科研工作者向本学科的高级区域投稿。国内主流参考的SCI分区依据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又称中科院JCR分区)以及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分区两种,两种分区方法都是按照学科进行的,它们均基于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基础之上。在国内,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则被更多的机构采纳以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中科院JCR分区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针对目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因素,以年度和学科为单位,对SCI期刊进行4个等级的划分,每年10月份发布最新年期刊分区数据。SCI期刊中科院JCR分区查询方式:微信搜索小程序“中科院期刊分区”。期刊学科划分中科院JCR分区表对所有期刊的学科划分如下:大类学科:医学、生物、农林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地学、地学天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共13个大类。小类学科:13个大类下面又分出176个具体的不同学科类别。需要注意的是,一本期刊只可属于一个大类学科,但是一本期刊却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小类学科。例如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只属于“工程技术”的大类学科,但具体可进一步细分为5个小类学科。期刊分区方法中科院期刊分区依据也是基于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但是采用的是三年平均影响因子,优点是减少了有些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波动较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具体方法:根据13个大类学科,分别将各大类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为1区(最高区)、2区、3区和4区四个等级。中科院分区的1区到4区的期刊数量不等,呈金字塔状分布,前5%为该类1区、6%~20% 为2区、21%~50%为3区,其余为4区。Top期刊中科院分区表的大类分区中还会遴选出一些优秀的Top期刊,2015年以前top期刊遴选规则如下:大类1区期刊直接划入Top范围内;2区中2年总被引频次指标位于前10%的期刊也归入Top期刊集合。2015年,在上述定量测度规则的基础上新增同行评议的考量因素。对于少数期刊,尽管不在上述定量方法划分出来的top期刊的范围中,但经过科学共同体评议,被认为是高学术影响力期刊,直接被采纳加入top期刊;2016年扩大top期刊范围,小类1区期刊设置为top期刊。汤森路透JCR分区期刊学科划分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期刊分区方法Journal Ranking以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基础,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学科分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前25%为该类1区、26%~50% 为2区、51%~75%为3区,其余为4区。合并/更名期刊的处理方式中科院分区表是基于JCR的数据,但对于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并的情况进行数据规范处理。对于变更刊名的期刊,JCR会保留两个刊名,会计算两个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表会将变更前期刊数据合并到变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只保留变更后刊名和ISSN。下面一张图对两种分区方法进行了对比期刊自引我们在投稿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期刊要求或是引导作者去引用1-2篇他们刊物的文章,从而提高他们期刊的影响因子。自引(Self-citation)在SCI期刊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在学术圈中也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一个期刊的自引率超过30%就算高了,大家投稿时就该多注意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可以检索到期刊的去自引影响因子;登录LetPub网站可以查询某个SCI期刊的自引率,同时也可以查询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是否为OA期刊、期刊官方网站以及期刊投稿网址等数据。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journalappCN与ISSN类刊物“CN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通常被称之为CN类刊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国内发行的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CN刊号。否则视为非法出刊。“CN号”由字母“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分类号与刊号用“/”隔开,比如机械工程学报的CN号为“11-2187/TH”,期刊的分类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划分。“ISSN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的简称。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国际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ISSN号是根据国际标准ISO3297制定的连续出版物国际标准编码,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ISSN由8位数字组成,分两个部分:序号和检验码,ISSN可以作为一个检索字段,从而为用户增加了一种检索途径。正规刊物一般都这两个刊号。国际刊号不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国外对杂志管理得很松散。但是CN刊号则不同,我们国家对杂志登记管理得是很严格的,只能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必须在新闻出版局登记,接受年审等各项审查,在新闻出版局登记的刊物才有CN刊号。所以大家选择期刊要擦亮眼睛了。OA期刊OA(或称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提出的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理念。OA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是指读者可以免费在线获取同行评议论文的期刊,由于其开放获取的特点,有利于国际上科研成果更有效地传播,不受到科研机构购买数据库的限制。OA期刊这种模式可以使一些研究成果被更多读者了解,因此很多科研人员喜欢发表开放获取的期刊,尤其是那些被SCI收录的OA期刊。OA期刊模式开放存储(绿色OA)作者在论文发表后将论文存储到机构或专业知识库(即作者自存档),立即或延迟一段时间(一般为6到12个月)后开放发布。知识库自身并不进行同行评议。但它们保存的文献通常是在别处经历了同行评议过程的。知识库可以包含预印本、刊本或两者都有。开放出版(金色OA)开放出版是指期刊论文发表后通过互联网立即免费阅读。开放出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整个期刊开放出版,所有论文均免费阅读,简称开放期刊;二是期刊本身以订阅为主,部分论文可在交纳论文处理费后开放阅读,简称开放论文。无论是绿色OA还是金色OA都是一种对最新学术成果采取的迅速开放和交流的方式。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投稿的时候,期刊会要求一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会收到所有的期刊通知,包含审稿进度、同行评审意见以及审查结果等。虽然期刊认为通讯作者只是单纯的行政角色,在一些国家文化里这个角色与资历相关,国内也有这个现象,通讯作者通常是项目领导或高级研究员,他们的通讯地址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动。万一项目领导刚好是贡献最多的人,他可以同时担任研究的第一与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而不是简单的“通讯联系人”。最重要的是,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些杂志会约你审稿、写综述。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同时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第一线操作的实施者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又是初稿的执笔人,对研究结果和数据的真实性负首要责任。通讯作者可以是论文的任何作者。要是一篇论文有数个作者,通讯作者可以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换句话说, 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作者等。关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署名原则,虽然是有国际通行惯例的,却因学科、国家和地区、课题组的习惯风气而异。在中国现阶段的学术评价体制中,有点过分强调第一作者的作用(当然了有的机构不是),甚至在评奖考评、职称晋升时,第一作者的权重远大于通讯作者,所以投稿文章的第一个名字一直是最抢手的位置。共同第一作者按照国内期刊署名方式,如果一篇论文有多个作者,按照贡献大小排名的,就按照第一作者第二作者...这样依次排名,评职称时,第一作者也只认可1个人,不能同时有2个人享受第一作者的职称加分。而SCI英文期刊不同,第一作者可以有多个,即共同第一作者。有些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甚至可以有4-5个第一作者。当然了这可能基于这些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同样大小或者项目难度大合作完成等情况。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微信公众号《技能Tools》作者个人收集整理,如文章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作者,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益;如有纰漏,欢迎随时批评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