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西收到一份百家网友的信息:小西,您好!我今年29岁,男生,硕士毕业,去高职院校当老师和同济大学读博士我应该怎么选,比较纠结?由于小时候上学迟加之大学修了一年学,导致我现在年龄相对身边的人有点偏大,29岁今年才硕士毕业(全制),没有女朋友,去高职院校当老师(有编制)还是去同济大学读博士(联系好的),比较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希望您能够给点建议,万分感谢。小西简单的汇总下,其实是一个问题:29岁硕士毕业,去高职做教师或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小西的观点比较直接,同济大学读博更有利于你个人的发展。若是你说的某个省级示范中学或某个偏远区域的二本、三本院校,也许我还建议你考虑下家庭因素、学科类型、职业规划等因素,但是高职院校真的不太推荐。以小西接触的几个高职院校的老师来说,收入和福利还可以,但是不太稳定,和每年招生的生源紧密相关。同济大学近几年,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不错,不过彼此间差异极大,真的"饱的饱死、饿的饿死"。不知道你说的编制是"校聘"还是事业单位编制,就小西知道的情况,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缺编非常严重,基本都在排队(还不算关系户的"插队"),基本都是"校聘"。不晓得你和该高职院校如何谈的,或者是高职院校所在地方较为偏僻空缺。高职院校做老师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科研压力,受限于平台和硕士学历,想做点课题也比较难。因此,基本上就没有课题方面的硬性要求,论文要求比较低,普通中文期刊即可,自己出点版面费。平时最大的工作就是教学,小西熟悉的几个老师一周约有18-20节,或者还是某个班级的班导师。有时候最大的压力是招生,会给每个老师分配指标,国家示范高职招生压力会小不少。高职院校真不是小西故意贬低高职院校,但里面不少老师都在通过考研、考博跳出来,如去年就有2个高职院校的老师脱产来我们这里读博。常听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去本科尽量去本科,或者不错的中学也可以"。从之前部分高职院校合并、倒闭等过程来看,有正式编制的会有Z府进行安置,没有编制的"校聘"教职就比较倒霉。就小西看到的情况,已有不少发展较好的高职招聘教师要求是博士,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5月30日新发布的招聘公告中就明确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类似的高职院校甚至高薪聘请部分60-65岁的退休高校副教授、教授,提升整体教职的博士和高级职称占比。若是今年,你以硕士学历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想读在职博士非常难,而攻读全日制博士就得面临高龄、论文发表超过5年、是否脱产等艰难选择,也就是说这个时间点进高职可能会有点"小尴尬"。博士研究生为何说去同济大学读博更合适29岁的你?作为博士"前辈"和大学老师,小西建议你去攻读同济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国内985高校博士指标缩减,部分导师每年仅0.5个招生指标,导致导师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谨慎。结合你提供的信息来看,已和同济大学某位导师联系好,说明你硕士阶段科研成果十分不错,具有较高的科研潜力和能力。除非是你已对学术厌烦,不想一生做这件事,否则为何不选择继续在某个研究方向证明自己。你的疑惑可能还有点是29岁读博会不会太晚?之前小西一个篇文章就重点解答了29岁是否可以值得攻读博士学位,答案是肯定值得。博士学制是4年,2/3博士生延期毕业可能是你心理压力较大的因素,毕竟大部分院校引进人才时有个35周岁的限制,但是你肯定没关注到"针对部分优秀博士,可适当放开年龄至38周岁"。在同济大学跟着一个不错的导师做课题,相信你有4年顺利毕业的自信和能力,33岁的同济大学博士求职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当然,若是你的本科院校层次更高些,竞争力就更大。留学深造其实,读博阶段和导师沟通好,在博士一年级阶段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海外名校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同济2018年的博士研究生公派留学推荐指标是160名,可在国外学校注册,同时获得中外双方学位。这样就更加具有竞争力。最后,单身没有成家,没有家庭和爱情的压力。家庭条件还行,不用等着你毕业工作养家的话,读博期间的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导师补贴养足够自己支出,导师要是大方些,还能有不小的结余。为何不为自己的未来搏一搏呢?在小西看来,起码不用像进入高职一样,直接看到20年的自己,没有盼头的生活很难有滋味。而且,之前和你情况类似的不少博士已经见证了"选择读博"的正确性,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谁也没想到,同济大学博士竟然在扫街!图片中的这位男子叫田俊涛,来自河南周口的一户贫困农村家庭!2017年7月,29岁的田俊涛考上了同济大学博士生!由于家境贫寒,田俊涛的的父母也在嘉兴做环卫工人,这一做就说六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这六年当中省吃俭用省下每一分钱供他读书!看到父母的辛勤劳累,田俊涛的心里很不好过,希望能帮父母做点什么!于是每年暑假里田俊涛都会帮父母扫街!环卫工人的辛苦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的城市,街道之所以这么干净,就是有一群人在默默的付出!他们就是我们城市的园丁——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的工作特别辛苦!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们一直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环卫工人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田俊涛就与父母简单吃点馒头加青菜。就骑着三轮车去帮父母扫大街!田俊涛说要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儿子帮爸爸妈妈做事,天经地义经,和学历有关系,上学期间,田俊涛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容易,期间只要一有时间就出去打零工,通过赚取一点生活费,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攒下3万块钱给父母!为田俊涛的勤劳努力和懂事感恩点赞!同时也呼吁大家,向田俊涛学习,多体谅一下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真的不容易……求关注,求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一路有你,我会加倍努力
常有人说: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申请考核制」为主流的生物学博士生招考环境下,考博并非轻而易举。「申请考核制」不等于免试,除去设置 SCI 论文发表数目、英语水平等基本申请门槛,部分高校在考核环节仍会设置专业课、英语考试,考生需予以重视。笔者挑选出 21 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大学,针对性地汇总生物学博士生备考建议,希望能帮助报考者避雷。(整理有误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清华大学作为国内 Top 2 的清华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较早。敢于报考的学生想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素养,在此不再赘述笔试经验,仅谈考博面试。在面试考核环节,创新是博士生涯的灵魂,不推荐提前准备万能回答。尽力在有限时间内展现自身亮点,如果你口语好,就凸显语言优势;如果你跨学科备考,就介绍学科交叉的好处;如果你辞职考博,就表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实施「申请考核制」已久,举个例子自行体会:有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手握 3 篇 SCI 一作文章,英语很棒,和国外教授交流顺畅无压力,综合素质也高。然而,还是没申请到读博的名额。报考这种巨无霸高校,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了。上海交通大学上交大区域优势强,依照「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国际化程度高,某些学院对考生出身要求严格,即 985 + 学硕,手握 SCI 文章加分,限制性强。专业课备考不要只看资料,一定要动笔写,用真题做模拟,不动笔的话永远不知道下笔写时思维的变化。考核形式多样灵活,笔试答题应结合专业的新成果,体现思维能力。在面试前,最好能把已发表论文和研究计划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做个全面梳理,设计好应对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对外招生较少,许多学院原则上仅实行硕博连读制,这与其执行的小规模英才教育,走小而精的教育之路相关。对外招生的院系有如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中科大申请考核细则里要求报考者以一作身份在 SCI JCR 分区 1-2 区发表过文章。这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比较难,总体而言,中科大的考博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实行申请考核以来,考博英语听力的难度很高,满分 20 分,单独划线。如果达不到划线分值,总分过关依旧会被卡。手中的 SCI 文章最好能体现科研实力,灌水文尽量绕行。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学专业「申请考核制」与考试并驾齐驱,需要有科研成果、专利、发表的论文。初试很难过线,尤其是英语的题目难度很大。在复试环节刷的人较多,一定要和导师多加沟通,如果导师对你青睐有加,你的胜算便会大大提高。所以报复旦一定要有强大的实力,需慎重。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官网同济大学公开招考的专业里,英语题型是单选、阅读、翻译和作文,可参考中科院英语真题、同济大学考博历年真题、专八阅读。专业课笔试一般分为五道概述性答题,涉及到硕士毕业论文概述、博士阶段研究计划、本专业最新热点等,题目开放性强,重在考察考生平日的知识积累。武汉大学一般来说,武汉大学对博士生的出身歧视现象较少,申请考核通过后部分学科组会对考生进行专业测试。只要考生的专业基础和科研成果足够强悍,导师还是相对友好的。武汉大学的英语难度尚可,复试分为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试,笔试包含专业题型,口试则围绕硕士毕业论文、常见的学科知识,提前准备可顺利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低调务实,「申请考核制」注重面试环节,考生切勿过于浮夸。复试笔试较简单,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基本可以通过。综合面试部分考生需认真打磨 PPT,同时做好全英文交流专业知识的心理准备。和其他高校招考要求一样,SCI 在手,胜算都有。厦门大学博士生考核以面试进行,包括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两部分,总分 100 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每个考生以 PPT 形式报告时间 20 分钟后回答导师的提问。在提问环节,考核考生对英文文献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口语及听力水平,同时考核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厦门大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建议平日里作报告易脸红心跳的学生,勤加练习,维持良好台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目前基本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学风很好,博士初试题目考察较细,一般考完后次日晚上公布进入复试的名单,英语不公布具体成绩,只告知考生是否通过。面试所占比重大,报考导师有一票否决权,发言要注意学术用语,曾有考生将发表的论文、硕士论文、读博计划书做成合集,获得导师们的一致好评,这种有准备、有计划的做法值得学习。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官网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考博难度系数稍高,「申请考核制」已经大范围实施, 校内经常有评选学术之星的活动,学术氛围很浓。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比较常规,大体上和其他名校一样。生物医药专业都比较强劲,性价比很高,如果有 1 篇以上 SCI 文章最好。南开大学考博试题和历年真题的重复率较高,建议考生和已经读博的师兄师姐多沟通联系,获得资源。报名前和导师联系,同专业不同导师在最初没有竞争关系,同专业不同考生存在竞争关系,一般是同一导师过线的同学参加复试,根据复试结果择优录取。另外,南开校园很大,初到者就近住宿,防止考试前找不到考点。吉林大学实施「申请考核制」,报考吉林大学的博士生原则上有一篇 SCI 文章,英语水平高。部分专业需要参加考试。考博英语题均为选择题,包括三大类题型,语法词汇、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复习资料要提前准备,可在某宝上寻找考博英语试题,上面提供一部分学校的考博英语真题,也可以咨询下学校的书店、复印社,这些渠道都会不同程度地提供真题资料。初试英语过线以后,才有资格进行专业课的考试。由报考学校学院老师自拟专业课命题,大多都是主观论述题,需要结合平日思考积累,并进行进一步地拓展。图片来源:吉林大学官网山东大学作为老牌高校, 山大虽然源源不断地给清北输送硕博生,但它本校在招收博士时要求也很高。基础医学院规定,除符合山大校方的博士招生条件,还需要符合医学院的规定:硕士就读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就读院校不符合上述规定,则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 1 篇学术论文。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要求考生有一篇 SCI 论文,考博英语题目难度较大,考生应高度重视。英语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选择题,共 50 分;一部分是主观题,共 50 分。选择题有以下三种题型:阅读 6 篇,完形填空 20 道,单选题 20 道。主观题有以下三种题型:英译汉,汉译英,作文。四川大学校风活跃,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报考者在「申请考核制」下很加分。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官网天津大学天津大学考博英语近几年去掉听力环节,专业方面的考察四平八稳,没有过于胆颤心惊的部分,一篇 SCI 文章是敲门砖。中国农业大学中农的生物学、农学、兽医学等学科实力较强,校风淳朴,实施「申请考核制」。帝都的导师比较看重考生综合素质,口语能力强、SCI 文章多的学生很受欢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考博面试很有南方地区高校的特色,复试面试分为英语和专业课两部分。英语并非考查重点,只是在开始提问有关专业课之前,由外院老师和考生就读博原因、学习经历等非专业问题进行交流。至于专业课,老师依然会围绕当年的热点进行提问,考察应试者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建议考生反复模拟面试,缓解面试中的紧张心情;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对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多练习口语表达,提高自己总结提炼以及有逻辑性地表达观点的能力。中南大学24 个试点单位实施「申请考核制」,对第一学历有限制,对于外校报考生,建议避开院士、院长等热门导师。从初试录取名单可以看出,卡人的主要是英语。专业课备考多看看书、多做真题,过线应该不成问题。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博士生源多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及外地部分高校,竞争相对激烈。考博试题出题相对稳定,考生在备考时应研究透真题,针对知识点逐一查缺补漏,夯实基础。以上信息来源于已上岸博士生的热心分享,具有个体及专业特异性,欢迎大家补充交流!一些普适的考博经验博士学位是世界上最高的学位,考博不易,需要考生倾注巨大的精力、付出卓绝的努力。报考不同的院校对应不同的备考策略,在此,笔者分享给追梦人一些普适经验,助力考博成功。1、SCI 在手,说走就走。考博第一利器,其重要性不再赘述,多多益善;2、英语!英语!英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部分高校设置英语水平门槛或要求英语过线后才有资格进行专业课考试,建议英语能力薄弱的考生提前准备;3、认真制作科研计划书,严谨的计划书不仅体现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向报考导师全方位展现科研潜质的利器;4、充分调动人脉资源,来自考博成功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很大程度上能帮自己少走弯路,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逛逛考博论坛和各类群,及时获取最新资讯;5、在申请考核的招生制度下,考生应注意和报考导师保持紧密联系,刷足存在感直至拿到录取通知书;6、保持良好心态,及时排遣负面情绪,选择离考点较近、环境安静的住宿地点,减少外界对备考过程的干扰。最后,祝所有考生考入心仪高校!
近日,2021年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正式启动。为帮助宁波考生了解申报流程,提高申报通过率,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举办了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报说明会,共有5位考生参加了本次说明会。会上,市人才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简要介绍了中心与同济大学建立博士合作的历程,鼓励考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博士申报机会,并通过PPT展示为考生详细说明了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次说明会,考生们详细了解了博士报名申报流程,同时也增强了备考的决心和信心。据悉,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经济社会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任务。从1998年开始,先后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等15所知名高校合作,在中心开设了28个专业,累计培养在职研究生4000多人,并在2016年与同济大学开办我市首个在职医学博士班,累计培养临床医学博士80人,为提高我市临床医学人才的质量,增强医院医疗、科研发展后劲,同时为提高宁波高层次临床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来源:市人才培训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数据:张宇昭、许奕美工:许奕、史寅颖、张宇昭校对:张宇昭、王静怡、王怡芸、王一帆、罗安研出品:党委宣传部学生新媒体中心特别鸣谢:研究生院【来源:同济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近日,90后学者群体再度引发广泛关注,前日,我们报道了1994年出生,26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女博士李晟曼毕业即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勘误:目前李晟曼为副教授,还不是博士生导师),小编发现,除李晟曼外,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至少还有3名90后学者获聘副教授,还有人已获聘教授,成为博士生导师。他们分别是:李 东:199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梓维: 1990年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喻楚英: 1990年生,副教授李晟曼,女,出生于1994年,工学博士,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1990年出生,教授,博导一作发37分顶刊,李东:我不是学霸而是苦行僧2018年3月,28岁的李东在获得同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便被湖南大学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时在网络上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度成为网络热点。李东的老家在陕西省镇安县达仁镇,父母一直在家务农。2009年,他以62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物理系,20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他以直博生的方式继续留校攻读,今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李东的导师张增星研究员归国加入同济大学,组建团队进行二维材料的研究。大二时的李东,作为团队里的第一个本科生,开始涉足凝聚态的基础和实验研究,由此对物理研究产生浓厚兴趣。攻读博士的第一个学年,李东便开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毕业时已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李东,201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张增星教授,2018年1月毕业被授予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3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包括材料生长动力学、材料内部载流子动力学、纳米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制备、物性及应用研究。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首次提出了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集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于一体。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时IF=37.49)上,被同行评价为“重大的突破”。入职湖南大学后,李东加入了由省政协委员潘安练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进行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方面的研究。对于外界给予的“学霸教授”称号,李东并不认同:“我在初中阶段就不是整天钻在学习里的那种学生,学习成绩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高中时,李东略微偏科,喜欢钻研数学题,文史类的内容也记不太牢;喜欢打篮球,偶尔还会和同学一起约着打游戏;在课堂上,他也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最好不要点到我的名字,我很少在老师面前求表现。”“我的父母一直认为我考上大学就行,从小也没有人给我设立远大目标。在老师的眼里,我并非是一个特别有关注度的学生。正因如此,在学习上我有很大的自由度。”李东说,中学阶段的自己想法简单,对待学习认真,却从不在名次上较真,认为只要努力做好当下,就会取得相应的成绩。正是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让李东在2009年以镇安县第一中学第10名、高考620分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物理系。在同济大学物理系8年半的求学时光里,李东认为自己并非是聪明睿智的“学霸”,而是对待科研时喜欢钻牛角尖、甘于坐冷板凳的苦行僧。“一个样品的完成周期是好几天,有时满心欢喜地拿着完成品去做测试,一不小心,静电就能送它回炉重塑。”李东笑着说,自己经常周末无休、日复一日地呆在实验室里,实验失败了,就重新再做。而实验室仪器出现故障时,李东也会自己动手维修:“等待专业人员维修往往难解燃眉之急,自己学着维修,反而练就了实际操作能力。”“不同于其他高校,看中教师是否有在国外求学、研究的经历,湖南大学更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更具开放性和包容度。”李东说,他对潘安练教授的科研团队和平台早已动心,潘教授对待科研和人才的态度更是让他敬重,“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潜心在物理领域创造成果,回报社会。”1990年出生,副教授,博导平衡职业和生活,李梓维:“我是非典型科研人”李梓维1990年出生于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2018年6月,取得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加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目前已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李梓维,2013年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物理学院攻读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得者,Prof. Zheyu Fang (方哲宇研究员)。2017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超材料中心访问学习,师从超构材料领域的专家,Prof. Shuang Zhang (张霜教授)。2020年8月,90后副教授李梓维已经在湖南大学任职满两年,他喜欢这个南方城市,经常在朋友圈为湖南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点赞。2018年博士毕业时,他已经收到了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和副教授岗位的橄榄枝,而他最终选择湖南大学副教授的职位,成为媒体广泛关注的90后教授团队中的一员。作为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物理学院的毕业生,他身上具有一个科研人的重要特质。能坐冷板凳,面对一个个科研难题坚决不放弃。在校期间,在前沿交叉学科方面累计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多篇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或杂志封面。而另一方面,李梓维展现出一个十足“非典型科研人”的形象。他对社会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不影响科研的情况下,他在上学期间担任了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挂职安徽省宿州市高新区担任主任助理,又担任两个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梓维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都惊叹于他涉足领域的庞杂,“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对事物永远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真的为他的高效率和执行力打call。”班长李明亮说。然而李梓维却有这种能力,将24小时拆分成完全不同内容的若干份,并且在其中游刃有余地穿梭。李梓维通常早晨7点多来到实验室,这时候他的同窗们往往还没有起床。对于很多科研人员来说,凌晨一二点结束工作,上午十点多继续开始科研是常态。然而李梓维在上午十点已经离开了实验室,开始了自己科研之外的时间。“早上做科研对我而言更合适,因为这时候脑袋非常清醒,能够想清楚很多问题。”十点多离开实验室,与科研无关的事扑面而来。在担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时,李梓维在拉赞助的过程中尝到了一次又一次吃闭门羹的苦涩。越是干到后面,有时候反而更像是一个人的战役。“一个课题想不出来合适的物理模型,白天冥思苦想,到了深夜即便是睡梦中大脑依旧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我曾经多次在梦里思考物理问题,第二天早上起来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但是后来我发现可以像慢速摄像机一样观察梦境,然后起来用梦中想到的解决办法记笔记,就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记完之后再继续睡。”李梓维笑着说。“现在高校做科研还是以文章为主,属于花瓶上雕花,没有什么太实际应用的东西。但我要做的是应用型的,让科研创造出社会价值,这是我自己的大发展导向。”尊重基础科研的同时,李梓维更喜欢思考的是如何将产学研更为有机地融合,“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在如何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点上,李梓维强烈认同。和李梓维交谈你会发现,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属于乐天派,天然地喜欢尝试不同的领域,每个新的方向都会给他带来无穷的战斗力。相比于固守于实验室做科研,他更喜欢用双脚丈量一个产业的深度。而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还是学生期间,已经是两家科技公司的CEO。“很多人会觉得开公司多么了不起,其实特别简单,只要交很少的钱注册就可以了。”自谦地描述下,他却认为自己在创业这件事上学到的最多。“创业事实上要比科研难得多”,这是李梓维的切身体会。对于很多人而言,科研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毅力;相较而言,创业更多地依赖情怀和团队合作。然而在学校期间就开始接触创业的李梓维并不这么认为,“做科研,你只要沟通好几个人,说服自己的导师,说服自己的课题组成员,投稿以后你要说服期刊的审稿人,这些人都在同一个领域,而且做科研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创业不同,创业你要说服很多人,合作人,投资人,甚至是大街上的陌生人。因此创业会让一个人非常迷茫,因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明天会遇到谁。”五四奖章颁奖典礼与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合影面对不同领域的挑战,李梓维先前积累的所有经验都派上了用武之地。他因此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我比较善于思考问题,经历事情一段时间后,都要去总结一下,思考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成长,在下一阶段我要有意去提升或者避开哪些事情。”在新一线城市开始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留住人才的热潮中,李梓维选择离开北上广,去往湖南大学任教。“留在北上广,我要和自己的导师一样,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科研上,因为北上广竞争压力特别大,高校老师的成果如果做得不优秀,以后肯定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去一个新一线城市,一是我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以外的事,而且我可以去平衡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的关系,因为在我的理念中,工作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份舒适的成长环境。”喻楚英:1990年出生,副教授姚喻楚英此外,2017年10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的喻楚英,在今年1月获聘为副教授。1990年出生的喻楚英是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领域为先进能源材料的基础以及应用研究、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湖南大学材料学科起源于1903年开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1943年国立湖南大学矿冶学部开始招收研究生,1958年设立硅酸盐、铸造、金属防腐、金属物理专业。1986年获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1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介绍,学院具有一支年龄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任教师队伍,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05人,全职在岗博士生导师54人、教授49人;湖南大学岳麓学者37人,具备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99%,海外引进及具备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为67%。
2020年2月29日下午14:00—18:00,同济大学在疫情防控期间,首批2名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通过在线视频形式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同济大学根据党中央、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的有关精神,以及学校防疫工作的总体安排,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上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制订并于2020年2月公布了《同济大学关于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审核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订2020年上半年答辩和学位授予审核工作落实方案。各学院积极响应。海洋学院在制订了详尽工作预案的基础上,组织顺利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首批2名博士生视频答辩。2名博士生为地球物理学学科的杨靖康和张博,导师是海洋学院耿建华教授。杨靖康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孔隙弹性流体饱和介质AVAF正反演方法研究》;张博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基于逆散射理论的高效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视频答辩利用某视频平台进行。 与普通现场答辩不同的是, 答辩会的所有成员都地处不同。 答辩委员会成员共5人: 主席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曹宏教授担任,委员由浙江大学陈生昌教授、同济大学董良国教授、程玖兵教授和刘玉柱教授组成,王本锋研究员担任秘书。视频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首先答辩人汇报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然后答辩委员会专家进行提问,答辩人针对专家所提问题进行回答,2名答辩人汇报及答辩等过程共4个多小时。两名博士生完成汇报及回答提问环节后临时离开会议室,答辩委员会专家随后开展了热烈的线上讨论,在秘书的协助下,通过微信“群投票”小程序完成了无记名投票表决。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经过表决,一致认为两名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和答辩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为了确保学位论文视频答辩的公开、真实、完整、可记录,让视频答辩经得住检验,整个答辩过程及无记名投票表决都做了录制、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后续的学位申请材料提交也将采取线上方式提交。在严格执行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标准的前提下,海洋学院师生共克时艰,高质量地完成了学校首批博士学位论文视频答辩。同时为了做好视频答辩,校学位办老师前期经过反复调研、研究,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化答辩流程,为全校研究生视频答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学校首批视频答辩,海洋学院两名博士生的答辩公告在学院教工和研究生的微信群中公示后,引发学院导师和研究生广泛关注。除答辩专家、答辩人、导师外,旁听教师和研究生近20人,校学位办老师全程观摩和旁听了本次答辩。来源:同济大学部分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最近,海绵妈妈看到评论区有个家长留言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说,自己家孩子很懂事,自己工作回到家,自家儿子就会端盆洗脚水,帮他洗脚解解乏,让他很是感动。看到这个小故事,海绵妈妈瞬间变成了大大的柠檬精,这样知道感恩的好孩子真是让人羡慕,另一方面就是真心为教育出感恩的孩子父母点赞,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到位,孩子才会模仿学习,做出让人感动的感恩行动。就如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深以为然。不懂感恩,成绩再好也没用。特别是最近海绵妈妈,看到一个报道,让人感动。原来是同济大学的博士田俊涛,每个暑假都会回家帮父母清扫大街。田俊涛,他来自河南周口的一户贫困农村家庭。2017年7月,29岁的田俊涛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博士生,但由于家境贫寒,他的父母已在嘉兴做了6年环卫工人,省吃俭用每一分钱供他读书。看到父母的辛勤劳动,每年暑假里,田俊涛都会赶来帮父母扫街。这件事情经过媒体报道,有的人说很孝顺,懂得感恩的好博士,值得夸奖,有的人却表示质疑,问他为何不多挣点钱来减轻父母负担,扫大街大材小用。作为一个博士,他怎么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只不过,田俊涛更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况且,田俊涛已经赚钱和攒钱给父母了3万,但是,他还表示:“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儿子帮父母做事天经地义,和学历没有关系。”这一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感恩和孝顺父母都是应该的,和自己的学历没有关系,并且我们应该好好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但现实中,总会有几个人不懂得父母的辛苦,更不懂得感恩。就如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为何有的父母拼尽全力也没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说到底,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宁愿所有苦累自己扛,结果养出了白眼狼的孩子。之前人民日报的微信发过一篇文章,一位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可儿子吃不了苦,找到一份工作,没多久就回家啃老。更扎心的是,儿子反过来对母亲吼道:“你不能养我一辈子,那为何从小要娇惯我!”儿子一句话骂醒了母亲,可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这位母亲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这个事例给我们警醒,我们要从小教会自己的孩子,懂得感恩,才会未来懂得尊重别人,懂得理解别人的辛苦。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这时,海绵妈妈推荐家长们给孩子看看《莎拉公主感恩绘本》系列。莎拉公主的绘本系列(全6册)包括:圣诞节愿望、小猫的陪伴、小医生莎拉、开心的送别、秋天的收获、亲爱的花儿。主要是描述了,小莎拉的生活,生活中的一些情节事件。“莎拉公主”是曾风靡全球的唯美经典形象,她外表纯真可爱,内心勇敢善良,像公主一样聪明自信、乖巧漂亮。“莎拉公主”感恩绘本结合同名小说的精美插图,在3岁及以上幼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精美的绘本故事丛书。该书的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接近自然,给幼儿以情感上的美丽启蒙。“莎拉公主”的形象是由澳大利亚著名画家莎拉·凯创作出来的,这一形象可谓世界图书画苑的精粹之作。莎拉感恩故事绘本结合莎拉凯绘制的精美插图,经过中国作家别有匠心的阐释与演绎,赋予了莎拉丛书崭新的生命。通过一个个精致动人的小故事,美丽的莎拉将引领孩子们走上心灵之旅,帮助孩子们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一套熏陶宝宝感性情感的认知图书,在快乐阅读时光中,让宝宝展开认知之旅,建立时间概念、数概念、认识颜色。培养勤劳好习惯,培养爱心和责任心,为将来入园做好准备!这样一套好绘本8册才63元,不过是一包烟钱,却可以帮助孩子变成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家长何乐而不为呢?大家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 陈丽媛)“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2018年12月13日12点58分,同济大学医学院2016级硕士生陆经纬在给身在芬兰的导师陆琰君发出这条信息后,转身从学院实验楼5层窗口跳下。校方称,导致陆经纬坠亡的原因可能有四点,其中包括陆经纬的硕士需要陆琰君同意才能毕业,(2018年)12月13日陆琰君在与陆经纬沟通中曾表示,如果陆经纬不完成两篇论文就不能毕业。但这两篇论文是否与陆经纬学业有关,校方并不知情,需要找陆琰君核实。此前,陆琰君称身体不适,正在国外治疗。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实验室的一位教授已经赴芬兰劝陆琰君回国。校方:四点原因可能导致学生轻生1月7日下午2点左右,陆经纬家属和同济大学应急处置工作组(下称工作组)进行了第五次会谈。工作组组长徐纪平表示,他们认为导致陆经纬自杀的原因可能有四点。一是陆经纬的学位课平均分为79.8分,陆经纬差0.2分未能直博;二是2018年12月12日,也就是事发的前一天,其论文被拒;三是陆经纬的硕士需要陆琰君同意才能毕业,2018年12月13日陆琰君曾表示如果陆经纬不完成两篇论文就不能毕业;四是陆经纬身体不好,压力疏导不足,造成心理方面的压力。对于第一点,陆经纬以0.2分之差未能直博的问题,陆经纬家人认为,这与陆琰君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是陆琰君要求陆经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她的实验上,陆经纬的其他科目可能就不会缺课,从而导致分数不够直博标准。陆经纬家人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没有陆经纬的微信,都是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由于陆经纬常年帮陆琰君做科研,特别忙,经常忘记给自己回信息。“即使偶尔回家一两天,他也是换个地方工作,很少有时间跟我们交流。”“反正事情也做不完,不休息了。”“放假老板(陆琰君)也不会放我的。” 在陆经纬家人提供的一份聊天记录中,陆经纬曾多次对同学表示自己很忙,让同学把老师上课的ppt拍下来给他。解释:无法直博,考博不会有太大问题除了直博,关于考博的问题,陆经纬家属也有不少疑惑。陆经纬家人回忆,2015年四五月份,陆琰君曾以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份,以PPT的形式在陆经纬的本科学校——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了招生函。招生函上写道:“如果愿意直接升博更好,5年硕博连读。”陆经纬当时选择陆琰君也有该原因,但在2018年陆经纬申请硕博连读时,陆琰君则表示,自己已经没有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对此,1月7日,陆经纬最后提到的章小清教授(现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为家属进行了解答。章小清说,自己此前从没有和陆经纬有过任何接触,甚至不知道陆经纬长什么样子。陆经纬之所以提到他,可能与其曾担任过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又是研究生院副院长,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有关。他介绍,陆琰君并非失去博士生导师资格,而是其没有拿到2019年的科研经费,导致其2019年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陆琰君曾找他说,因为其没有2019年的招生资格,希望能让陆经纬挂靠在其他导师名下继续读博,并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导师人选。“我就推荐了丁教授。”2018年12月5日,陆琰君曾推荐陆经纬报考丁教授的生物医学方向博士。在陆经纬家人提供的《同济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上,陆琰君写道:“陆经纬从2015年7月初就来到我们实验室——大四本科的毕设就开始师从于我,迄今已经3年半了……希望学院可以批准他报考博士生,那么陆经纬同学以及继续在我们的实验室把正在进行的课题再深入的做下去。”章小清表示,这样的话,如果陆经纬通过研究生的考试,就相当于挂靠在丁玉强的名下,但是还是可以做陆琰君的研究,属于陆琰君和丁玉强联合培养的学生,而自己属于他们的公证人。此外,他介绍,同济大学医学院自2018年开始对考博方式做出改变。改变包括,博士入学考试基本不考专业课,而是在每年的3月10日考一门英语,如果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则会在之后的专家评定中更具优势。“我曾对陆琰君说,既然你觉得这个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文章发表,那么在后续考博士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英语考试,在后面评估时,专家看到文章可以给他加很多分的。”章小清回忆,当时自己觉得陆经纬虽然不能转(直)博,但是考博不会有很大门槛。新京报见习记者 陈丽媛 编辑 潘灿 校对 吴兴发
11岁小学毕业,16岁考入大学,20岁的王姮在今年成为同济大学年纪最小的博士。几天前,她带着憧憬与梦想进入了向往已久的校园,成为2020级7511名研究生新生一员,习惯了“加速度”的小王,刚刚报到便钻进了实验室……与时间赛跑着学习成为“小”博士王姮的“加速度”始于小学。一年级时,王姮就因为成绩优异,直接跳了一级,临毕业时又在老师的鼓励下,申请报考新乡市第一中学少儿班——河南省超常教育实验班。11岁起,她便开启了5年时间读完初高中6年课程的生活。汇聚了省内学习能力超群的一批孩子,王姮还记得,刚刚进入儿班时,明显感觉到了课业压力加大、教学进度加快的紧张,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好在老师同学们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之后就慢慢调整过来跟上节奏了。”年纪尚小的王姮,已经懂得用积极心态去面对遭遇的问题。16岁那年,王姮顺利考入大学,大学生活基本奔走在宿舍、实验室和自习室之间,寒暑假也都泡在实验室里。从大一开始,她便活跃在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平台上。在决赛需要全天备赛的阶段,还是尽力调整出上专业课的时间,在学院和教学楼之间的两点一线狂奔。“那时候赶资料常常一赶就是两三点,第二天早上七八点冲个凉水澡提神就继续工作了。”对学习的执着换来的是优异的成绩。本科期间,王姮的成绩排名保持在年级前5%、GPA4.19,四年间专业课成绩排名年级第一;获得大二学年国家奖学金、多项校级单项奖学金;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连续两年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国奖。最终,年纪小小的她获得了保送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直博的资格,未来的五年多时光,将在同济展开全新的学习生活。熏陶与榜样的力量让她执着追梦进入同济大学,和王姮一样高兴的还有她的父母。他们感慨,孩子这些年待在实验室追逐梦想很少回家,期间的付出总算有没有白费。成长在双教师家庭,王姮说,父母常以言传身教帮她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但从不强迫她去学习,更多是“放养式”的引导,安排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都由她自己主导。当实验中遭遇瓶颈情绪消极,王姮的妈妈更希望孩子自己做判断、为选择的道路负责:“到底是自己想做实验;还是因为别人的说法,如果是自己想做那就坚持做下去,如果不是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受家长医学专业的熏陶,王姮从小就对生物和医学的大方向产生兴趣。少儿班的第一堂生物课带她进一步打开生物学的大门,而同为新乡市第一中学少儿班出身的何碧玉学姐,给了她很大的榜样力量——这位曾经的14岁全省高考状元,当年选择的正是生物方向的专业。这与王姮的愿望不谋而合,也使她更坚定了目标。许多人想象中十分枯燥的实验在王姮看来非常有趣,她认为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一个“有意思”的过程。重复的实验步骤不免让人感到繁琐和无聊,对此,王姮选择耐心面对,无论是专心数实验次数的“自我消遣”,还是仔细思考之后实验步骤的“自我沉淀”,都是她对专业和学术的热爱。分享时间管理方法期待更多收获作为“00后”博士生,王姮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平衡之道。“在成长过程中让我最受益匪浅的习惯是‘专注’。”一旦开始做一件事,王姮便会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专心应对,面对大量的知识记忆需求,她发现先理解再记忆,比直接背诵的效果好很多。习惯了忙碌的她,为了把有限的时间高效利用,还研究了许多时间管理方法,比如推荐GTD工作法——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贯穿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几个步骤。学习之余,王姮喜欢通过画画和看动漫,让自己劳逸结合:“我觉得重点是提高自己的效率,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她着重强调休息时间的安排,提倡大家避免在手机信息瀑布流中耗费太多时间,既没有学习,也没做成喜欢的事。带着对干细胞分化的研究方向充满探索的欲望,她来到了同济大学,进入高绍荣老师的实验组。高绍荣老师是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正是王姮感兴趣的早期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与干细胞的分子机制与转化研究。“云观赏了很多次阿济的樱花,现在我终于来到了这里。”走进梦想之地,王姮兴奋不已!刚刚报到完毕,她就迫不及待穿上白大褂走进实验室,跟着师姐学习实验操作。她希望在不久的未来,结识更多优秀的人,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来源:周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