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西收到一份百家网友的信息:小西,您好!我今年29岁,男生,硕士毕业,去高职院校当老师和同济大学读博士我应该怎么选,比较纠结?由于小时候上学迟加之大学修了一年学,导致我现在年龄相对身边的人有点偏大,29岁今年才硕士毕业(全制),没有女朋友,去高职院校当老师(有编制)还是去同济大学读博士(联系好的),比较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希望您能够给点建议,万分感谢。小西简单的汇总下,其实是一个问题:29岁硕士毕业,去高职做教师或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小西的观点比较直接,同济大学读博更有利于你个人的发展。若是你说的某个省级示范中学或某个偏远区域的二本、三本院校,也许我还建议你考虑下家庭因素、学科类型、职业规划等因素,但是高职院校真的不太推荐。以小西接触的几个高职院校的老师来说,收入和福利还可以,但是不太稳定,和每年招生的生源紧密相关。同济大学近几年,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不错,不过彼此间差异极大,真的"饱的饱死、饿的饿死"。不知道你说的编制是"校聘"还是事业单位编制,就小西知道的情况,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缺编非常严重,基本都在排队(还不算关系户的"插队"),基本都是"校聘"。不晓得你和该高职院校如何谈的,或者是高职院校所在地方较为偏僻空缺。高职院校做老师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科研压力,受限于平台和硕士学历,想做点课题也比较难。因此,基本上就没有课题方面的硬性要求,论文要求比较低,普通中文期刊即可,自己出点版面费。平时最大的工作就是教学,小西熟悉的几个老师一周约有18-20节,或者还是某个班级的班导师。有时候最大的压力是招生,会给每个老师分配指标,国家示范高职招生压力会小不少。高职院校真不是小西故意贬低高职院校,但里面不少老师都在通过考研、考博跳出来,如去年就有2个高职院校的老师脱产来我们这里读博。常听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去本科尽量去本科,或者不错的中学也可以"。从之前部分高职院校合并、倒闭等过程来看,有正式编制的会有Z府进行安置,没有编制的"校聘"教职就比较倒霉。就小西看到的情况,已有不少发展较好的高职招聘教师要求是博士,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5月30日新发布的招聘公告中就明确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类似的高职院校甚至高薪聘请部分60-65岁的退休高校副教授、教授,提升整体教职的博士和高级职称占比。若是今年,你以硕士学历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想读在职博士非常难,而攻读全日制博士就得面临高龄、论文发表超过5年、是否脱产等艰难选择,也就是说这个时间点进高职可能会有点"小尴尬"。博士研究生为何说去同济大学读博更合适29岁的你?作为博士"前辈"和大学老师,小西建议你去攻读同济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国内985高校博士指标缩减,部分导师每年仅0.5个招生指标,导致导师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谨慎。结合你提供的信息来看,已和同济大学某位导师联系好,说明你硕士阶段科研成果十分不错,具有较高的科研潜力和能力。除非是你已对学术厌烦,不想一生做这件事,否则为何不选择继续在某个研究方向证明自己。你的疑惑可能还有点是29岁读博会不会太晚?之前小西一个篇文章就重点解答了29岁是否可以值得攻读博士学位,答案是肯定值得。博士学制是4年,2/3博士生延期毕业可能是你心理压力较大的因素,毕竟大部分院校引进人才时有个35周岁的限制,但是你肯定没关注到"针对部分优秀博士,可适当放开年龄至38周岁"。在同济大学跟着一个不错的导师做课题,相信你有4年顺利毕业的自信和能力,33岁的同济大学博士求职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当然,若是你的本科院校层次更高些,竞争力就更大。留学深造其实,读博阶段和导师沟通好,在博士一年级阶段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海外名校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同济2018年的博士研究生公派留学推荐指标是160名,可在国外学校注册,同时获得中外双方学位。这样就更加具有竞争力。最后,单身没有成家,没有家庭和爱情的压力。家庭条件还行,不用等着你毕业工作养家的话,读博期间的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导师补贴养足够自己支出,导师要是大方些,还能有不小的结余。为何不为自己的未来搏一搏呢?在小西看来,起码不用像进入高职一样,直接看到20年的自己,没有盼头的生活很难有滋味。而且,之前和你情况类似的不少博士已经见证了"选择读博"的正确性,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12月6日—10日,上海·台州周活动在上海举办。6号下午,首场活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洽谈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被网友誉为“同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金亚斌也出席了本次洽谈会,一起来看看这位学霸的成长之路吧!学霸“养成”记金亚斌出生于1990年5月,浙江台州人。大学以前,金亚斌的成长轨迹一直在台州,从椒江黄礁乡中心校到椒江二中,再到台州一中,金亚斌的学霸之路属于“直线上升型”。 高中——获高校保送资格进入高中后,金亚斌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研活动,并成为了学校科研团队的一员。2007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金亚斌和他的另外两个小伙伴一举拿下一等奖,从而获得了全国所有高校的保送资格。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了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大学——跳级直博直博是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简称,只能从校内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招生专业一般应为国家重点学科。金亚斌在大学期间专注科学研究,多次在同济大学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相关活动,并在大四下学期前往法国ENSTA_Bretagne 本科交流应用力学实验室学习交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加上自己对工程力学的喜爱,金亚斌选择了直博,继续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力学。博士——法国留学金亚斌博士期间,由同济大学和法国里尔大学联合培养。在中法两位联合导师的培养下共发表了7篇SCI论文,获Phononics2015国际会议最佳口头报告第三名和同济大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2014年10月,金亚斌前往法国里尔大学开展博士微纳米技术、声学、电信研究工作。2017年博士毕业后,金亚斌继续留在法国,成为法国波尔多大学力学与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在法国学习交流的这4年里,很好的力学专业平台和世界一流的专家团队,使得他学术成长很快。现在——同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9月回国后,金亚斌来到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高等研究院,目前是同济大学‘青年百人’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团圆式的“神仙”爱情相识——师兄师妹初相遇金亚斌的女朋友是他的小师妹,比他小两届,是一位来自法学院的甜妹子。2014年,他们相识了。相恋——双双出国求学的异地恋同年,金亚斌去法国读博的时候,她去了英国伦敦大学就读法学硕士。那时,他们相爱了。师兄和师妹的恋情中间隔着一道英吉利海峡,但载着爱情的隧道和欧洲之星火车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步入婚姻殿堂——恋人变成了亲人2018年8月8日,两个人领了结婚证,金亚斌还在朋友圈晒幸福:“终于把我的女神印在红彤彤的本子上。”9月22日,两人在她的出生地新疆举行了婚礼。明年的2月2日,是他们的恋爱五周年纪念日,他们还将在金亚斌的家乡椒江举办一场婚礼。金亚斌的人生之路在网友看来,简直就是“开了挂”。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呢?在评论里说说你的看法吧!
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2019年华中科大十大热门博士学科2019年华中科大发布了各大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9年1月13日已经下载了47081次,其中被下载最多的十大博士学科分别是:1、同济医院、2、协和医院、3、教育科学、4、梨园医院、5、管理学院、6、基础医学院、7、公共管理学院、8、经济学院、9、机械工程学院、10、公共卫生学院,从十大热门博士学科分布来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博士最受欢迎,其中十大学科中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梨园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占据热门下载榜单前5,说明了医学博士成为热门学科。然而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不足3000人,而大部分名额被本校保送生占据名额!华中科大学科综合性强 华中科大的学科分布情况从目前华中科大热门的十大博士专业来看,医学类和管理学科类专业很受欢迎,而工科博士学科却只有机械工程进入榜单前十,华中科大主要由著名的工科院校华中理工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而成,学校因此拥有一流的工科和一流的医科,其中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40个。医学院本科生数量少 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虽然华中科大十大博士专业中同济医学院的5大机构称为最热门的博士学科之一,但是通过2018年华中科大本科生就业质量报考来看,每年华中科大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仅有475人,说明了同济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也不大,但是从博士招生简章下载次数来看,说明了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博士学位最冷门的学科 十大冷门博士学科在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生招生简章中下载次数最少的十大学院是:1、力学系,2、航空航天、3、水电数字、4、护理学院、5、历史研究所、6、船舶海洋学院、7、物理学院、8、环境科学、9、能源工程、10、数学统计学院。其中大部分学科为文理学科博士,医学博士学科为护理学院,毕竟医学中护理专业比较冷门,大部分本科和硕士就可以满足就业,因此护理博士报考人数也较少!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热度不同,同济医院的博士热度是力学系的49倍!
谁也没想到,同济大学博士竟然在扫街!图片中的这位男子叫田俊涛,来自河南周口的一户贫困农村家庭!2017年7月,29岁的田俊涛考上了同济大学博士生!由于家境贫寒,田俊涛的的父母也在嘉兴做环卫工人,这一做就说六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这六年当中省吃俭用省下每一分钱供他读书!看到父母的辛勤劳累,田俊涛的心里很不好过,希望能帮父母做点什么!于是每年暑假里田俊涛都会帮父母扫街!环卫工人的辛苦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的城市,街道之所以这么干净,就是有一群人在默默的付出!他们就是我们城市的园丁——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的工作特别辛苦!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们一直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环卫工人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田俊涛就与父母简单吃点馒头加青菜。就骑着三轮车去帮父母扫大街!田俊涛说要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儿子帮爸爸妈妈做事,天经地义经,和学历有关系,上学期间,田俊涛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容易,期间只要一有时间就出去打零工,通过赚取一点生活费,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攒下3万块钱给父母!为田俊涛的勤劳努力和懂事感恩点赞!同时也呼吁大家,向田俊涛学习,多体谅一下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真的不容易……求关注,求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一路有你,我会加倍努力
去年已经在同济大学作为博士毕业的蔡雪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拿到博士国家奖学金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此,他在学术上的累累硕果,更是对这九年学习生涯交上的最好的一份答卷。蔡雪松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博士国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课题主要参与人三篇一作IEEE Transactions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PIMRIC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评审技术委员会成员这九年,学霸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呢?“学霸也有学渣的往事”本科时,蔡雪松的“学习觉悟”并不高,但是凭借期末考前一星期的突击竟然也能拿到一个差强人意的成绩,并且还获得了同济大学的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这让他稍稍有些膨胀。大二时重新分配寝室,辅导员希望蔡雪松能给其他三个学习不好的室友当个榜样。但让蔡雪松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和室友们一起走进了“远古的守护”(一款经典多人实时对战游戏)的殿堂,开始了暗无天日的英雄之路。沉迷游戏的恶果可想而知,期末不出意料的挂科让蔡雪松心情十分低落,他决心反思,开始改变,大二下学期便节制游戏时间,认真对待学习。但即使是这样,到了大四保研的时候,蔡雪松的名次还是差了不少。看着身边都在为毕业奔波的同学,他既迷茫又不想就此放弃,于是带着一腔孤勇,一头扎进图书馆,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2013年,蔡雪松作为硕士研究生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科学技术系录取,研究方向为无线信道建模。他坦言,考研的经历对他意义非浅,这其中他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有时候,学渣的翻身往往只需要这两个字。“突然的开窍其实在于厚积薄发”研究生入学之后,蔡雪松决定颠覆自己本科期间碌碌无为的状态,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搞科研的同时,他认为自己在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有些匮乏,于是一边认真上课,一边自己“啃”相关的专业教科书,并联系科研中的具体问题加以思考。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思维方式的锻炼。蔡雪松常常在夜里也难以停止对学习和科研中出现的疑惑的思考,整个寒假,他都在学习和消化项目所涉及代码的基本原理,剖析程序的每个细节并尝试自己去实现它们的功能。蔡雪松说:“研一下学期返校以后,我感觉就像开窍了一样,很多问题都能看得很透彻了。”坐蔡雪松旁边的同学也曾经跟他开玩笑说:“你过了个年怎么什么都会了?”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会了,也并非寒假的一朝一夕就能开窍。蔡雪松自己也明白,这样的“开窍”在于自己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而且更需要日后更加长久的坚持。此后,蔡雪松开始主导一些项目,比如研究高铁和地铁的信道。为了避开早高峰人群,蔡雪松和团队成员们天还没亮就要赶到地铁站开始进行测量,两个小时的测量结束之后才和上班的人群一起吃早饭。可贵的科研精神与这些得之不易的数据最终帮助蔡雪松在研究生一年级就发表了一篇国际会议文章和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文章。优秀的科研成绩也使蔡雪松成功开始了硕博连读的生涯,期间他多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宣讲,并在2015年对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2016年,凭借优秀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博士生奖学金,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优秀学生等荣誉。“你所付出的 终将不会把你遗忘”再一次临近毕业,蔡雪松觉得与本科和硕士时不同的是,自己已经有了很扎实的素养去进入一个大型科技企业,于是他投递了简历,并很快收到了多家公司的面试邀约和offer。尽管同时拿到了令人艳羡的华为、中兴双offer,但是回忆起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蔡雪松自己明白。在中兴蓝剑终极面试之前,蔡雪松经历了四场和专家的“对峙”,每场持续一到两个小时。时间不短,问题的密度也很大,面对技术专家不断的质疑与拷问,不仅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更加需要扎实的科研功底与学术素养,才能够“滔滔不绝,舌战群儒”。值得一提的是,中兴的“蓝剑计划”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而在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半年的访问学习和多次的学术会议参与经验使得蔡雪松轻松应对了英语水平的评估环节。“你看,所有那些你在寂寞、无聊、枯燥中的默默坚持、在深夜中敲击的代码和文章、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忧郁,它们都没有忘记你。”蔡雪松在自述中这样说道。漫长的九年学术生涯锻造了这样一个青年——他懂得坚持,也懂得付出是回报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但是,历尽艰辛,归来仍是少年,他还是满含着少年的那份执着与果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不会被辜负。最后,在和导师沟通并经过自己的慎重考虑之后,蔡雪松认为自己对科研的付出和热爱不应该停止,于是放弃了华为和中兴的高薪offer,选择去往国外,进入丹麦奥尔堡大学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科研带给我的满足感令我向往。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每个人或许都是平庸的,每个人也都可以是闪光的。”蔡雪松如是说。没错,重要的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的选择必须对自己负责。从蔡雪松自己说的“学庸”,到成为一个目标明确、成熟坚定的人,他的经历正能够告诉我们,“你所付出的,终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报答你。”作者:魔都码农那些事留言 点赞 关注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欢迎关注全平台AI垂类自媒体 “读芯术”
应该说,同在上海滩,同济大学在复旦和交大之下,这所大学是以土木工程见长的高校,其中和德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这所学校的德语也是不错的,南北大众每年都会组织骨干员工去这所大学脱产学德语。可见这所大学的德语真心是不错的,说实话,这所大学就是因为在上海,它的高招录取分数在很多省同样高的离谱,也就是说考上同样不简单,但这所学校有异常的低调,没有时间在网上与各学校分个你长我短的,那这所大学的就业咋样呢?我们以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为参考,帮大家分析一下。同济大学2017 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共计8135 人,截止2017 年11月30 日,2017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03%。其中,博士毕业生648 人,生就业率达到97.69%;硕士毕业生3492 人,就业率99.66%;本科毕业生3995 人,就业率98.70%。同济大学的本科生源地以华东地区为主,达到1717人,占到本科生总量的48.36%,再比较多的地区就是西南啦!超过500人,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硕士则更加明显,华东地区有1853人,占比53%;再比较多的就是华中地区,有642人考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2017届毕业生生源地统计8135名毕业生,他们的去向都是哪里呢?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实际上对于毕业生的选择一般就是升学或就业啦!升学就是看去哪继续深造,就业就是看找到啥样的金饭碗啦!同济大学2017届毕业生整体去向统计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毕业后的出路一般就是升学或就业,本科毕业生以升学为主,签约就业也不错。而硕士研究生则以就业为主,少量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博士毕业生和硕士基本类似,都是就业,只不过就业的单位性质差异比较大。我们先看一下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情况,国内升学有134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3.69%,有1453 人被国内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录取,占升学去向毕业生总数的92.78%。留在本校读研的有1070人,占国内升学毕业生数的79.5%,看来大家还是很认可同济大学的。同济大学2017届录取到一流大学人数同济大学还有1090人登记出境,其中本科生有922人,出境学习的有1050人,另有40人为出境工作。出境人数最高的3个目的地国家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同济大学2017届毕业生出国地点统计2017 届毕业生中,有530 人被世界排名前100 的高校(参照2017 QS 世界大学排名)录取。其中,有397 人被世界排名前50 的高校录取。其中包括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该校2017 届毕业去向为派遣、合同就业、定向委培的毕业生共计4872 名,占2017 届毕业生总数的59.89%。他们去向的单位性质主要是:同济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从上图中不难看出,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后去向为其他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而博士毕业生则是去高校为主。同济大学2017 届毕业生赴2017 财富世界500 强单位就业的人数总计994 人,占2017 届就业毕业生人数的20.40%。录用毕业生人数超过20 人以上的用人单位(集团)共录用2017 届毕业生1258 人,占2017 届就业毕业生人数的25.82%。具体单位名单如下:可以看到,就业度比较集中的都是国际知名的大公司或机构,这样看来,同济大学的学生都是高质量的就业,那他们毕业以后的薪酬大概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分享一下:同济大学2017届毕业生各学科平均薪酬通过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随着学历的增长,薪酬总体也在增长,本科生薪酬较低,博士生薪酬不错。分学科中,本科生薪酬最高的是工学,硕士生中薪酬最高的是艺术学,博士生中薪酬最高的是理学。那我们也要看一下,同济大学这么多专业中,哪些专业就业率不高?给大家一个参考本科生:产品设计(90%)、动画(91.67%)、电子科学与技术(93.18%)、音乐表演(93.33%)、交通运输(94.29%)。有56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硕士生:国际政治(87.5%)、软件工程(87.5%)。硕士生中,仅有11个学科的就业率不是100%。太恐怖了。博士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0%)、海洋科学(66.6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6.67%)、城市发展与管理(75%)、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83.33%)、道路与铁道工程(83.33%)、凝聚态物理(85.71%)、建筑学(88.89%)、城市规划与设计(80%)。仅有14个专业的就业率未达到100%。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博士生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相对较多,可能与博士生毕业时面临的选择比较多,或者学科比较冷有关系,但同济大学的就业率总体还是比较靓丽的。关于同济大学的就业,你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讨论。
【编辑/张喜斌 统筹/刘姝蓉】11月4日,贵州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其中,现任三穗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震,拟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提名任主任。据了解,陈震,男,汉族,中共党员,籍贯山东兖州,出生地山东滕州,1984年12月生,200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2016年10月,陈震出任黔东南州政府金融办主任、党组书记;2018年5月,陈震任三穗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正县长级)并工作至今。同济大学“80后”管理学博士拟任新职11月4日,贵州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陈震,男,汉族,中共党员,籍贯山东兖州,出生地山东滕州,1984年12月生,200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三穗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分管常务工作,保留正县长级)、党组副书记,县行政学校校长(兼),拟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拟提名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宗林,男,侗族,中共党员,籍贯、出生地贵州天柱,1964年10月生,1983年1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州委政法委副书记(保留正县长级),拟任州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拟提名任州应急管理局局长。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陈震在山东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本科);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陈震在同济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习(管理学硕士);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陈震在同济大学科技发展与管理专业学习(管理学博士)。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陈震在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制造学院IMF访学。34岁时,陈震成为正县长级常务副县长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陈震任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镇政府办科员、陈岗办事处副主任;此后,陈震在同济大学上学期间: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陈震任上海百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8月,陈震调任四川省宜宾市发改委,后任宜宾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此外,其还曾在贵州省镇远县挂职副县长一职。2014年1月,陈震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发改委副主任(兼)、党组成员、州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主任。2016年10月,陈震任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金融办主任、党组书记。2018年5月,34岁的陈震任贵州省三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正县长级)。其主要负责县人民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发改、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统计、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国有资产管理、督查、政务服务、政府新闻等方面工作。协助付乐欣同志分管机构编制、审计方面工作。分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县国防教育办公室、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交通战备办公室>、县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县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安监局、县国资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城市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三穗林业生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农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惠民市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县行政学校。协助分管县编委办、县审计局。【资料来源:中共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多彩贵州网、三穗县人民政府官网等】
择业就是入行,在哪里上班?想在哪上班就在哪上班,有时候碰到也不见得会庆幸,因为面临的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何去何从往往让人头皮挠破。看到一个医学博士的就业困惑,同时被武汉的同济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录取了,很是不知道应该去哪家。一眼看去两家都不错,但是细细毕竟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一个业界权威,一个城市翘楚,左右为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该怎么选?在我看来选择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是正确的,因为有很多隐性的因素决定了我的倾向,在就业别只看自己,还应对子孙负责的框架下,上海自然是优先的优选。怀揣着人生的理想去工作,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状态,但是之所以成为一种梦想就是因为它的概率太低。这里不谈我们工作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理想而工作,工作就是工作,我们把它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就好。面对生活可以说,每个人都想自己过得好,然而有时候可能只是想想而已。在我们的身边面对生活长吁短叹的人太多了,从非洲到欧洲谁能不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在职场上或人生中有时候会有“拼爹”的情境出现,当爹拼不过人家的时候要求出生在一个好地方过分吗?退而求次往往不过分。父母与子女在孔二老人家嘴里说是“情欲发而”,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婚姻已经相当自由了,在婚配上的自主选择权已经很大了。和谁结婚?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少不了因为和他(她)结婚孩子会怎么样的思考。门当户对会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出身,而对工作的选择往往也有很大的可能带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出身。当就业可以顺带子孙一个好的出身的时候可以说堪称完美,自身和儿孙都有照顾到还有什么事情比这好呢?可以自己不是一个“好爹”,但可以给子孙一个出生的好地方,任由他们去发展,一个好的地方意味着一个好的起点,而这个好的起点往往保证着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回到医学博士的就业选择题上,武汉VS上海肯定不在一个量级上,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或者城市的规模上上海都是遥遥领先于武汉的。有人说选择上海会被房价打趴,对此不做解释和辩护,只想说高消费的城市附加值从来不低,上海这样的城市有无数人在这里靠着扫马路过着生活,工资也就三四千元一个月,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愿意在这里而不是回原籍生活呢?选择上海可以在这里落户,可以有一个让无数上海外来人口羡慕的上海户口,别看我们的身份证拿出来都是一样的制式标准,但是内容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上海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很多东西和户口紧密关联,孩子读书只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这却是福利的一种。若是有幸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同学不妨问问来自上海本地的同学,看看他们的录取分数是多少。别扯试卷的内容不同,为什么一些特定的城市始终严防死守着高考试卷不统一呢?深处就不说了,就一句总结: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好不好?来了才知道,不来光想象始终是漂浮的。因为工作在上海落户了,那么以后的子孙自然也就是上海人了。上海人优势有多少?只知道财政对市民的反哺有很多。一个朋友孩子一直读到高中没交过钱,三口之家三个低保小日子就够过了。当然了,还有其他捡垃圾的收入在支撑。这个事情同样不往深处去说,脑补一下就可以了,只是说像朋友这样的情况换在上海以外的城市就不见得日子会有这么好过。富不过三代,也穷不过三代。有人俏皮地说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而断代了,或许是吧。上海有穷人吗?问的就是废话,华尔街都有讨饭的。因为穷而断代,没钱讨不上媳妇的人和地方多了去了,但是在上海有吗?我曾经一度认为上海穷人讨的媳妇全是漂亮而好看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外地女人想嫁入上海(同样包括无数真正帅哥想入赘上海),她们不怕配偶穷,其实上海人能穷到哪里呢?上海的穷人放在外地怎么看都是一架骆驼。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和我差不多大的同代中的女子大概有不下于5人嫁在了上海,她们是我村的,而她们的男人基本上比我年龄要大。在脑海里这5个女子的容貌全是打分在90以上的,可惜去吧!这就是现实,再穷,只要出身的城市够大漂亮媳妇可劲的挑。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嫁入上海的人,选择是自由的,嫁入上海15年取得上海户口,谁能说她不是上海人?在房产限购的时候,听说有人持户口和人结婚,在成功购房后离婚,服务一次几万块。哈哈,服吗?不服你要有上海户口亮出来。这些不是题外话,而是和上海有关。富不过三代,谁能保证自己读到博士子孙也能如此呢?老子英雄儿好汉,说说就好,做人保守一点好,留给儿孙一个上海户口就非常好了。财富和权力世袭不了,但是户口传下去是可以的。所以当户口有好处的时候,如果因为工作的选择可以顺带把这好处占了何乐而不为?面对博士就业选择的问题,有人说武汉同济比上海第一医院强,算这样的人对吧。就算在一个行业变成了泰斗又能怎么样?自身优势不见得有在儿孙上延续啊,在上海哪怕委屈,如果是我也要忍受,因为我要照顾后代。在农村老子英雄无限,儿子丢腿卸脚,拿不出打不响,我们把这个叫做“英雄被老子出尽了”。自己可以风光无限,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没法保证的。选择在上海工作,其实可能是保守了,但是这还是比较稳妥的。工作为了养家这个意义是永远变不了,当在某一个地方工作能给家庭带来莫大的好处,那么那个地方必然是工作就业的首选。情怀当不了饭吃,工作才可以承担生活。究竟选择在同济上班还是去一医?工作是最现实的,实惠的不要拒绝,所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
择业就是入行,在哪里上班?想在哪上班就在哪上班,有时候碰到也不见得会庆幸,因为面临的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何去何从往往让人头皮挠破。看到一个医学博士的就业困惑,同时被武汉的同济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录取了,很是不知道应该去哪家。一眼看去两家都不错,但是细细毕竟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一个业界权威,一个城市翘楚,左右为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该怎么选?在我看来选择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是正确的,因为有很多隐性的因素决定了我的倾向,在就业别只看自己,还应对子孙负责的框架下,上海自然是优先的优选。怀揣着人生的理想去工作,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状态,但是之所以成为一种梦想就是因为它的概率太低。这里不谈我们工作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理想而工作,工作就是工作,我们把它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就好。面对生活可以说,每个人都想自己过得好,然而有时候可能只是想想而已。在我们的身边面对生活长吁短叹的人太多了,从非洲到欧洲谁能不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在职场上或人生中有时候会有“拼爹”的情境出现,当爹拼不过人家的时候要求出生在一个好地方过分吗?退而求次往往不过分。父母与子女在孔二老人家嘴里说是“情欲发而”,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婚姻已经相当自由了,在婚配上的自主选择权已经很大了。和谁结婚?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少不了因为和他(她)结婚孩子会怎么样的思考。门当户对会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出身,而对工作的选择往往也有很大的可能带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出身。当就业可以顺带子孙一个好的出身的时候可以说堪称完美,自身和儿孙都有照顾到还有什么事情比这好呢?可以自己不是一个“好爹”,但可以给子孙一个出生的好地方,任由他们去发展,一个好的地方意味着一个好的起点,而这个好的起点往往保证着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回到医学博士的就业选择题上,武汉VS上海肯定不在一个量级上,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或者城市的规模上上海都是遥遥领先于武汉的。有人说选择上海会被房价打趴,对此不做解释和辩护,只想说高消费的城市附加值从来不低,上海这样的城市有无数人在这里靠着扫马路过着生活,工资也就三四千元一个月,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愿意在这里而不是回原籍生活呢?选择上海可以在这里落户,可以有一个让无数上海外来人口羡慕的上海户口,别看我们的身份证拿出来都是一样的制式标准,但是内容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上海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很多东西和户口紧密关联,孩子读书只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这却是福利的一种。若是有幸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同学不妨问问来自上海本地的同学,看看他们的录取分数是多少。别扯试卷的内容不同,为什么一些特定的城市始终严防死守着高考试卷不统一呢?深处就不说了,就一句总结: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好不好?来了才知道,不来光想象始终是漂浮的。因为工作在上海落户了,那么以后的子孙自然也就是上海人了。上海人优势有多少?只知道财政对市民的反哺有很多。一个朋友孩子一直读到高中没交过钱,三口之家三个低保小日子就够过了。当然了,还有其他捡垃圾的收入在支撑。这个事情同样不往深处去说,脑补一下就可以了,只是说像朋友这样的情况换在上海以外的城市就不见得日子会有这么好过。富不过三代,也穷不过三代。有人俏皮地说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而断代了,或许是吧。上海有穷人吗?问的就是废话,华尔街都有讨饭的。因为穷而断代,没钱讨不上媳妇的人和地方多了去了,但是在上海有吗?我曾经一度认为上海穷人讨的媳妇全是漂亮而好看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外地女人想嫁入上海(同样包括无数真正帅哥想入赘上海),她们不怕配偶穷,其实上海人能穷到哪里呢?上海的穷人放在外地怎么看都是一架骆驼。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和我差不多大的同代中的女子大概有不下于5人嫁在了上海,她们是我村的,而她们的男人基本上比我年龄要大。在脑海里这5个女子的容貌全是打分在90以上的,可惜去吧!这就是现实,再穷,只要出身的城市够大漂亮媳妇可劲的挑。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嫁入上海的人,选择是自由的,嫁入上海15年取得上海户口,谁能说她不是上海人?在房产限购的时候,听说有人持户口和人结婚,在成功购房后离婚,服务一次几万块。哈哈,服吗?不服你要有上海户口亮出来。这些不是题外话,而是和上海有关。富不过三代,谁能保证自己读到博士子孙也能如此呢?老子英雄儿好汉,说说就好,做人保守一点好,留给儿孙一个上海户口就非常好了。财富和权力世袭不了,但是户口传下去是可以的。所以当户口有好处的时候,如果因为工作的选择可以顺带把这好处占了何乐而不为?面对博士就业选择的问题,有人说武汉同济比上海第一医院强,算这样的人对吧。就算在一个行业变成了泰斗又能怎么样?自身优势不见得有在儿孙上延续啊,在上海哪怕委屈,如果是我也要忍受,因为我要照顾后代。在农村老子英雄无限,儿子丢腿卸脚,拿不出打不响,我们把这个叫做“英雄被老子出尽了”。自己可以风光无限,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没法保证的。选择在上海工作,其实可能是保守了,但是这还是比较稳妥的。工作为了养家这个意义是永远变不了,当在某一个地方工作能给家庭带来莫大的好处,那么那个地方必然是工作就业的首选。情怀当不了饭吃,工作才可以承担生活。究竟选择在同济上班还是去一医?工作是最现实的,实惠的不要拒绝,所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
在进行比较之前,声明,这两所大学都是中国一流高等学府,都是中国的工科名校,都是211,985,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无论你考入哪一所大学,都是很厉害的,至于哪所大学更厉害,就看你选择哪个专业了,比如说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华中科大的机械工程十分厉害。(1)办学规模与学位建设情况: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在校生37160余人,其中研究生198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75个,2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职工2720余人,中科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上图为同济大学的樱花大道。华中科技大学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现有98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6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39个博士后流动站。上图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风光。(2)国际国内排名参考:在软科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上,华中科技大学排在全国第8位,同济大学排在全国第11位。在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华中科技大学排在世界第282位,中国内地高校第9位,同济大学排在世界第327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3位。而在英国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同济大学排在世界第31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0位,华中科技大学排在世界第471-48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8位。(3)优势学科与实力:华中科技大学和同济大学都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拥有8个世界一流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同济大学拥有7个世界一流学科,分别是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艺术与设计,风景园林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有4个A+学科(机械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工程),3个A学科,7个A-学科,A类合计14个,位居全国第12位。同济大学有4个A+学科(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学与工程),1个A,7个A-学科,A类合计12个,位居全国第19位。在国家重点学科方面,两所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如下,这些都是两所学校很厉害的学科。两所全国重点大学,综合实力上华中科技大学稍微领先一点,但并不明显,两所大学都是实力很强的大学!